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陶艺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陶艺培训总结

第1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高职校企合作办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育人才的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提升层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陶瓷工艺专业建设途径。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2006年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重点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本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作,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师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之后,马上进入将“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与实训。主要包括:建设“双师结构”项目教学团队、改革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

1.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设计类导师、陶艺大师、企业技术骨干等,分别负责项目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教学中,由陶艺大师或企业专家亲自授课,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座谈。通过行业大师的亲自传授与指导,在专业领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且具有亲和力,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成长。同时,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关联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推广,这样既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又利于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2.设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实的、典型的项目任务的引入和承接,是陶瓷工艺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在项目引入之前,项目教学团队就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分析。首先确定该项目工作与学生阶段能力培养的适应性,再将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处理,并设定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强调通过教师的信任、尊重、鼓励和引导,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自信、主动地学习。在项目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设计意念的、与主题切合的产品,并能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同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推介、展览设计、场地布置等相关后期工作。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省内外多个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碉楼旅游纪念品设计项目的承接和实施。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江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碉楼文化中外闻名。以雕楼为题材的本土旅游业也随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蓬勃开展,并带动了一系列的建设项目,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就是其一。这种特定的地区文化和习俗,往往就是支撑优秀设计的基础。获讯之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敏锐的市场触觉,迅速地联系商榷,开发设计本地旅游纪念品的项目。

这一富含本土文化创造特征的真实经济项目的承接,使陶瓷工艺专业师生全面地参与到社会和市场的运作当中。首先开展的就是市场调研。在导师的带领下,陶瓷工艺专业学生对江门开平雕楼四大村落、立园等展开调研考察。了解雕楼文化,收集专题资料,分析主题,研究和构想多种新颖的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结合各种工艺造型手段与技术,进行物化效果制作,最终把造型与传达糅合成一个整体。在此期间,导师根据学生创作的进程和需求随时提供必需的指引、帮助和解答。学生通过大量的整体与局部的试验,来丰富和实现造型,进而把握到自我独特的设计语言。经过多层次社会行业各类专家的投票评选,陶瓷专业师生所创作的碉楼工艺品在一系列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首要选择。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专业教学的区域影响力。陶瓷工艺专业推行“逐步、递进”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制度,先后开展了陶瓷雕刻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美工等技能工种的鉴定考证活动。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考取适合、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把行业企业的要求深化到项目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限定工作任务并达标之后,能够直接获得合作企业工种的高级岗位资格证书。还尝试与江门二轻联社等下属企业联合举办雕刻技能培训班,为关联企业的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设计能力提供培训辅导,拓宽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之路。

4.形成帮扶政策,确保校企合作有效运作。为了更好地拓展专业教学在地区的影响力,陶瓷专业教师积极争取学院、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鼎力支持,并促成相关的帮扶政策。例如:学院的各类设计项目优先考虑由陶瓷项目工作室来承接和完成。而完成的各类项目业务,可作为学院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申报。经院内外专家评定考核后给予相应级别的科研奖励。几年来,我们与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学校、文化宫、培训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安排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支援企业生产。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生产及生活各方面进行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顺利进行。此外,校企双方还联合编写了《陶瓷工艺专业概论》《拉坯》等培训教材,联合开发多项新产品、定制产品等,逐渐形成校企互动双赢、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江职院艺术系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把工作室体制与项目教学融合为一体,把原有的学科课程结构转化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优化创新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最利于学生“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性岗位知识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和项目指导,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条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实施路线,以及小步迈进的步阶,更要对每一次挫折都进行预计,甚至设计一些需要超越常规才能达到的远近目标,同时提供大量信息资料、案例范本帮助学生分析排解,推动学生在历练与体验中融合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和多角度的定义问题答案。在给予学生极大的艺术创造空间的同时,给予学生广阔的行动空间、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真实的博弈空间,使学生不仅体验设计过程,也更直接地体验设计的应用价值。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广东省教育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江职院礼品设计、陶瓷文化墙设计等系列项目。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设计大赛并连续荣获奖项。学院每年均举办学生陶瓷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参与者众,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四、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陶瓷工艺专业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陶瓷专项技能训练,而放松了学生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专业面偏窄,专业能力偏于单一。虽然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但初次就业就进入核心技能岗位的毕业生比例不高。仍然有学生坚持把薪金待遇列为首要条件,宁愿选择并不对口但待遇高的实习和就业岗位,等等。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学规划,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既重视培养学生专项职业技能的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教学平台的建设,更重视二个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交叉融合,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尝试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点,增设大区域范围内应用性强、能够对原有专业能力形成支撑的模块化菜单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多项选择。

2.完善管理,确保项目工作室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磋商,共同研究在企业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环境中,校企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例如:建立相对应的生态竞争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来进行深层次制约。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督导组,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社会声誉及专业影响等方面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估。再如:建立项目工作室教学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畅通的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聆听建议和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工作室教学形式更为自由和开朗。

3.提升层次,合理提高项目教学团队的职教能力与水平。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例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曾出现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特别是一些新进的高学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和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熟练掌握职业能力分析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影响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教学方法的实施的现象。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则应强化下企业挂职实践的制度要求,尽快提高其职业经历和专项技能水平。而对于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聘请的技术导师,则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适当开展教学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帮扶与培训。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项目工作室教学机制,促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服务。

4.强化特色,以特色优势拓展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发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从工艺技术、网络宣传、素质培养、思维训练等诸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规划建设陶瓷艺术中心网站,研制教学课件,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开设全院性选修课程,使该平台成为不同专业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乐于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艺术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场所。其次要发挥江门五邑地区唯一的陶瓷专业技能鉴定考证点的优势,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陶艺制作技能培训和比赛;为陶瓷企业员工及需要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5.创新创业,促进部分学生创造性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发展理念。陶瓷产业更是新形式不断涌现,岗位内容及职业结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方向教学也要结合这种现状及时做出转变。加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专业建设特点,与时俱进。在突出实践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职业定位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标。

第2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双师团队

特色专业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专业。它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具有突出的人文素质与专业能力。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学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任教核心课程,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10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2年,特色专业建设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通过近几年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得到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也明显得到提升;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也明显得到提升。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学习有关高职高专教学文件,学习相关职业教育理论,到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调研。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培训,聘请职教专家来校作讲座,并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开展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调研。

树立高职教育的市场观,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研究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培养人才的质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符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定位、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的合理定位和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定位等。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校企互动合作机制,多方合作,共育人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工学结合方式始终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课堂相结合、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拜师学艺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展评与创作展览相结合。

以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专业质量标准,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设。将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标准、岗位任职要求、素质要求等融入专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创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以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面向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陶瓷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极快,出现了很多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必须将这些新的工艺与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鼓励有经验的教师联合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出版《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生产检测技术》4本项目式教材,还有《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2本教材即将出版。教材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产学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下一步计划组织编写相关实训教材,同时加强陶瓷专业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工作。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及其手段

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共同经历的方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学生获得的成绩可进行学分认定。开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企业专家报告为学校带来行业最新的资讯,使学生对专业更加充分地了解。

5.改革师资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有力保证。我们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全方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专职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双师”素质为核心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使教学团队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要求教师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联系紧密,努力建设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实施专业带头人“一师一企一项目”、骨干教师“一师一企一岗位”、青年教师“一师一企一案例”制度,通过在企业“完成项目、岗位锻炼、案例收集”等过程,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定期举行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开发等服务,提高教师的服务能力。

明确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从生产一线选聘工程技术人员兼课,指导学生实习训练。选聘企业行业技术能手专题介绍企业主要岗位的技术操作和工艺流程。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教师水平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6.加强硬件设备投入,大力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践条件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应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专业建设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江苏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包括原料分析、坯釉料制备、陶瓷成型、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检测等实训室在内的融“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购置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布置真实的职业工作场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加强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增加实训教学课时,配备高水平的专职实训指导人员,全天候开放实践教学场所,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并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地方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全方位进行校企合作。

陶瓷专业具体实践教学方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感性认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了解陶瓷生产的过程,了解陶瓷生产所用设备,了解陶瓷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陶瓷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第二层次为基础实验,独立开设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检测技术等实践课程,强化实践操作,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进行综合训练,从工艺和窑炉两个主要途径,开展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第四层次为强化提高训练,结合企业真实课题,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7.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有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动态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的课程开发学生学习评估考核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强化对实验实训、生产性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部分课程直接由企业考核。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每年举办由合作办学企业主管、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座谈会,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调整教学督导办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效

1.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提升。本专业为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无锡市建设示范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示范院重点建设专业等。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硅酸盐协会理事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分委员单位、全国轻工行指委陶瓷玻璃分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拥有江苏省级实训基地、中央财政资助建设实训基地、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教学团队中拥有江苏省教学名师、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先后主持建设了江苏省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教材、教指委精品课程、无锡市精品课程。编写教材6部。主持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课题8项。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各类横向课题10多项,申报各类专利60多件。教师大多具有双师型素质和企业工作经历。

3.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生不仅具有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而且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学生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也得到提升。终身学习的理念、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近年,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次数增加,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多。

4.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制定了全国陶瓷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主编和参编全国陶瓷职业培训教材,学院被确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全国陶瓷职业培训基地、江苏省陶瓷行业职工培训基地,积极对外开展技术培训和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 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建设过程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完善配套机制,才能保证特色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吕亚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2] 桂海进,等.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第3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37-01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陶艺课程的推广,陶艺工作室的建设已经慢慢普及,各地方高校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地方高校的陶艺工作室建设在资金、设备、师资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不能一味模仿其他名牌大学及陶瓷专业院校的发展模式,而应该根据当地地域、文化、教育等特点,扬长避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艺工作室。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建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现代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探索陶瓷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当下陶瓷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其他艺术领域,如传统绘画、景观雕塑、包装设计等。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以陶艺工作室为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为迎接各类评估,大部分院校纷纷建设了陶艺工作室,但缺少相对应的建设,如缺少陶艺专职教师、陶艺设备采购困难、当地陶艺材料的匮乏等等,导致陶艺工作室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2.由于专业课程多,学校对陶艺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陶艺工作室的利用率普遍不高。

3.大部分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导致陶艺创作受工艺、烧成温度、材料等各方面的影响,成品产出量过低,无法在当地形成规模,产生效益。

总而言之,目前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地方高校应发展地方特色和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为推动地方陶艺事业和高校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条件

1.经费:陶艺工作室的建设需要相对充沛的经费,经费支出主要分为前期建设投入,硬件设施,如陶艺桌、凳子、坯架等;陶艺设备的采购,如拉坯机、练泥机、窑炉等;后期主要是陶艺耗材的投入,如陶泥、釉料、彩料等;

2.场地:a.相对空旷的陶艺制作室,能够摆放十张左右的陶艺桌,水电齐全,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左右的学生上课学习;

b.独立的拉坯教室,能够摆放三十台左右的拉坯机,水电齐全,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左右的学生上课学习;

c.相对宽敞、独立、隔离的窑房,安装通风设备,放置低温窑炉和高温窑炉(电窑或气窑)以及窑具。

d.石膏磨具制作室。

3.师资:引进专业陶艺教师,另外整合现有教师的资源,组建陶艺工作室教师团队,搭建以专业工作室为依托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并有计划地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相关单位或学校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进修,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如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艺工作室

在陶艺工作室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地方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1.为相关课程提供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陶艺工作室为艺术设计专业及美术学专业提供《陶艺》、《工艺基础》、《包装设计与制作》、《三维设计基础》、《图案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服务。陶艺较强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等特点,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学生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

2.利用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产学研平台:一方面高校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学校、企业、工作室相结合的产学研模式。陶艺工作室可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的真实工作场景,并实际承揽相关业务,与市场衔接,使课程实践具有生产性。如:为画廊提供瓷器彩绘、烧成等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平台。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促进地方陶艺文化发展:为当地广大的陶艺爱好者提供陶艺制作及陶艺设计相关技术培训、制作、服务平台;在当地定期举办书画名人画瓷、陶艺展览等活动,扩大市场影响;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作及生产相关陶艺产品,促进地方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地方文化品位。

通过建立学校、企业、工作室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陶艺工作室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陶艺工作室可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的真实工作场景,并实际承揽相关业务,与市场衔接,使课程实践具有生产性,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最终使地方高校陶艺工作室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的三赢。

参考文献:

第4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艺术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设置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课堂”。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雕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陶艺方向人才。 【关键词】陶艺实践课程;合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15-02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在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大三开设实践课程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生活陶艺。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装饰方法、烧成的技巧。在陶艺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艺教育的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陶艺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创作的经验及技巧,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陶艺有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通过创作陶艺作品,对学生设计思维,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强调开阔的设计思路、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一、实践课程需要艺术理念针对陶艺的特殊性,雕塑专业开设了陶艺通识课程,此课程为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陶艺、近当代陶艺与陶艺技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陶瓷概述、百花齐放的中国传统陶艺、博采众长的西方传统陶艺等;第二部分包括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中国近当代陶艺;第三部分包括陶艺的成型技法、装饰技法、烧成技法。此课程使学生了解陶瓷艺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的状态,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变化,制作手法的进步以及装饰手法的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后的陶艺创作有一个铺垫,结合传统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地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理论的学习必须规范化,整体化,即可指导实践又可与现代的艺术思潮发展水平接轨,同时弥补作者的创作修养的不足。因此,实践课程需要渗透理论学习,需要有生命力的艺术理念的介入。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好的实验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我学院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从设计到成型制作,到装饰再到烧成全方位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拉坯成型,泥条盘筑等)进行作品的创作,完成好基本坯体后再运用刻、划、画等各种坯体装饰手法以及运用釉色进行装饰,最后装窑进行烧制。陶艺方向课程的学习从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为起始,而实践类课程为大三开设的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各门实践课程层层递进,并各有侧重点。(一)陶艺基础陶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如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拉坯成型等几种基本成型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泥性,并解决立体的造型能力。(二)陶瓷装饰陶瓷装饰是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装饰课程现有设置主要包括彩绘装饰、雕塑性装饰、原料的装饰与火的装饰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第二部分包括刻划、镂雕、堆雕、压印和粘贴;第三部分包括绞胎、色釉、泥浆;第四部分包括素烧、乐烧、盐烧及柴烧。通过对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种装饰方法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并形成综合装饰的能力。(三)现代陶艺现代陶艺课程在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之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法以及装饰方法,并且加以创作。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专业只有在设置好课程,预想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步骤地实践,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逐步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三、设置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在现代创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现代陶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创作和生产工艺为主线,设置了产、学、研相的结合“第二课堂”。安排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和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使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知和创作与生产技能。(一)校外实践基地窑炉烧制等一直是陶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场地等因素,我专业于校外设立“东崖柴窑”。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方便学生对于陶瓷烧制部分的学习,实践基地现有大小两个柴窑以及一个中型电窑,陶艺作品完成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烧制的学习和实践,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趣味性。实践基地的设置同时方便了学生与陶瓷手工艺人的交流,我们经常会邀请当地的土陶艺人进行技艺传授,比如拉坯制作大缸花盆等等。同时也常邀请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基地进行交流讲学,使得学生能集各家所长,更好地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有效的链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第三学期”的设置学校把每年暑期定为“第三学期”,设立了1―3年级学生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以及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大三的“第三学期”为现代陶艺方向对的实习,通过暑期实习,利用暑期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江西景德镇,深入产区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到社会生产、技术应用中去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了解社会,了解技术应用状况,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积极性。四、总结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学习。陶艺本就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集聚艺术理论、材料、设计、雕塑等领域人才的智慧,以及综合的实力来完成陶艺创作。在实践课程中就更力体会到陶艺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培养的是综合创作能力,这就需要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融合到行起,通过老师的指导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理念,新的创造,最终通过实践活动以淘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综合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务实、全面的陶艺人才。参考文献:[1]竹内雄敏.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1.[2]曾成平.教育实践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10.[3]杨永善.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00,(3):125.

第5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教育 改革

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的优良技艺也世代承传,不断地丰富,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艺术一直是通过师徒制的教育模式来传承,直到1906年,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这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职业教育的开始;随着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陶瓷科,中国高等陶瓷艺术教育真正开始;发展到90年代,陶瓷艺术的兴起引起了教育产业的关注,一些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陶瓷艺术课程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陶瓷艺术产业人才的需求。

陶瓷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最初精神的凝聚,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贵州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所产的牙舟陶曾享誉中外。但发展到现在,因为设计人员的缺乏、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导致牙舟陶面临失传的危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最基本的便是从教育入手,培养一定量的陶瓷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方能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市场的开发,方能谈得上弘扬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陶瓷艺术。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从2003年起,在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设置了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填补了贵州陶瓷学术研究、教育、及市场研发的空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弱;专业面狭窄;专业能力单一;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陶瓷市场的趋势;了解现代社会对陶瓷艺术的需求,导致陶瓷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学生也处在盲目创作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大胆的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设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理论与技能并重。由于陶瓷艺术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工艺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只有工作室制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专业院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这个平台应该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工作过程。具体需要建立陶瓷工艺工作室、材料研究工作室、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陶瓷作品展示室,以及陶瓷教学实践基地。陶瓷工艺工作室需配置拉坯机、各式窑炉、模具车床等基本设备;材料研究工作室是对泥料、釉料等材料进行科研和开发,因为在陶瓷艺术中,任何材料、釉料上的突破,都会推动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创新;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需配置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等设施,配置平面、三维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陶瓷作品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示范作品及优秀学生作品,供学生观摩和学习;陶瓷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泥料、釉料、烧制等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对现成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心理依赖。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艺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很好的融合为一体。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培养学生陶瓷工艺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能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过程的实施能力。所以,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基础。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专业教学团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的陶瓷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六人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其中四人具有专业院校陶瓷艺术专业背景,有省内最集中而且最强的陶瓷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但陶瓷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以在校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邀请贵州当地优秀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来校讲课,传授他们精湛的技术技艺,打造贵州民族大学的民族和区域特点。并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促使教师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在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应对他们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使之上升为理论知识,记录保存下来。现在很多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都采用这种“双师型”进行教学,甚至还邀请国外或国内陶瓷产区的优秀陶艺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学和示范,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国际现代陶瓷艺术的全面再认识。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配置

目前在高等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都是依据几千年陶瓷制作的经验,以理性的方式予以总结和分析,然后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总的来说,是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因此,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欠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课程配置进行调整。首先,结合国际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新学科,如装置陶瓷艺术、环境空间陶瓷艺术、陶瓷旅游产品开发、现代陶瓷艺术等,提高陶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立足贵州民族民间陶瓷艺术历史和现状,制定适合贵州陶瓷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点。例如开设贵州本土陶瓷(平塘牙舟陶、威宁白陶、织金沙陶等)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课程。这样,陶瓷教育才能推动和促进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同时在传统教育内容中加大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如新彩装饰等课程。也可以将作品的形式、内容、题材、手法做新的引导,开拓其专业课程的表现力。并且,加强对部分薄弱环节,如釉的配置、胚体的烧成等方面的教学。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陶瓷艺术工艺上的特殊性,现有阶段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创作状态,因此,应该把相关课程设置成一个系列进行循环教学。这样,学生的基础才会扎实,工艺和制作经验也才能得到提高,创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四、校企共建,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谈教育就该谈市场,了解教育或更好的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在社会建设中发展有效的作用。而教学与市场脱节是目前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技巧和工艺,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学生由于对市场概念的缺乏,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比较盲目,要么一味模仿,要么追求自我,做出的作品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一是学校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通过对本地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这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这种合作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确保特色专业与产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当地陶瓷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组织学生到市场、到陶瓷产区、到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陶瓷文化的氛围,了解陶瓷的历史,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了解陶瓷产品市场的需求,这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有助于消除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弊端。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文化,曾辉煌灿烂。目前,陶瓷产业的市场日趋衰落,陶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广和普及工作做的却远远不够。特别是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学校是培养陶瓷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到贵州陶瓷行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真正具有专业素质的陶瓷艺术创作人才迫在眉睫,所以陶瓷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民族院校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贵州民族大学的陶瓷艺术课程教育应立足于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精神为依托,结合当下时代特征,为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和输送人才,为当地的陶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瓷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2]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 2009(8).

第6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坭兴陶专业 学生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76-02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融合传统学徒培训与学校教育,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较为成功地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较为流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特色专业于2014年开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坭兴陶专业技术技能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该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该专业学生坭兴陶技术技能水平的快速提高,但与之而来的学生管理,也成了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具有学生、学徒“双身”兼修的特点,提出提高中职坭兴陶专业学生管理成效的策略。

一、“双师”齐抓,共同管理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特色专业开设以来,学生的坭兴陶专业技能课由校内在编的技能老师和钦州坭兴陶企业、行业的技能大师共同教授。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到校授课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杜绝技能大师授课的随意性。技能老师和技能大师“双师”齐抓共管,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坭兴陶技能的兴趣,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共同分析学情,一起对掌握速度快的学生加以深化指导,对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在调整实训方式后,加以强化训练。由于技能老师和技能大师的个人专项技能各具特色,教学风格各异,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更乐于学习,更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老师和技能大师各自发挥优势,多沟通、多交流,共同研究出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量教会学生省时省力地掌握技能操作的方法,强化各种技能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改变了教师盲目教和学生盲目学的状况,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双重指导和双重管理下能得到较强的激发和保持,学习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巩固。而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以及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小班教学,分组管理

在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特色专业大胆地根据当前钦州坭兴陶企业一线技能岗位对拉坯成型、书画雕刻和全手工制壶等不同工艺种类技能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实际情况,把一个大班分为若干小班,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坭兴陶单项技能实训。例如一个大班50人,按照4种不同的技能种类来分开教学,分为每班13个人左右的4个小班,每个小班由一位技能老师和一位技能大师负责教学和管理。学生又分为3个人一组的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配备组长1名,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学评价方式不仅采用个别评价法、自我评价法,还采用相互评价法和小组评价法。这些评价方式还会应用到每个小班、每个小组的实训室卫生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班级综合活动等各项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和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交流,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竞争性。通过小班学习,学生增进了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相互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制度支撑,全员管理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坭兴陶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能实训教学的班级,除原来的大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外,各小班还由学校配备的专业带队老师负责班级管理。各小班的专业带队老师不仅完成专业课技能教学的课堂管理,还要以副班主任的身份对班上的同学进行生活管理和综合管理,制定各小班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各单项技能实训的量化考核规定,以及学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等。通过分班管理,学生管理具体化、细致化;通过制度管理,学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坭兴陶专项技能分班教学的过程中,大班班主任不能把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任务全部转嫁到各副班主任身上,而是要发挥全程跟踪、总体监督、常抓常管的作用。应经常到各单项技能实训室看看,与专业技能实训课老师多沟通,了解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的情况,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陶艺技能。另外,大班班主任要把各小班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基本情况向各副班主任进行说明,并多与各副班主任沟通,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好学生。这样,大班班主任、小班副班主任、专业技能课老师、实训管理员等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对多方面、多视角了解和教育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专业所在的艺术学部也会长期督促、检查班主任和专业老师开展学生管理的情况,并进行考核评比,不断提高老师进行学生管理的认真度和积极性,提高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榜样引领,自主管理

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坭兴陶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关键在于技能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坭兴陶专业在选择专业技能老师和技能培训大师上,会以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去选择。尤其是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外聘的行业、企业技能大师的引进。除了依据硬件设备设施和技能水平高低来选择外,关键的是考察该企业员工、技能大师的品格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技能老师和技能大师的任用上,还会考虑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尽可能聘请一些青年陶艺师来任教,尽量缩小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如果自己现阶段认真努力,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未来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还有可能会取得和老师现在一样的成绩,也会拥有和老师一样的发展空间,成长为一名受人尊重的、能为自己和家庭创造财富的陶艺师。当榜样在身边,并能经常与榜样零距离接触,学习榜样的高超技艺,模仿榜样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心生力量,自动自发地行动起来,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成长规划,暗自加压,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取得飞跃式的进步。

另外,选择培养和选择思想品德好、技能水平高、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使榜样从老师层面延伸到学生层面,使榜样越来越多。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学生间燃起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追赶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学生逐渐适应班级层面的自我管理和个人层面的自我管理,让更多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该阶段最大化的个人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余国良.好学生满校园都是[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3)

第7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坭兴陶 现状 发展

一、钦州坭兴陶的现状

正是由于钦州坭兴陶的特殊品质和所取得的成就,坭兴陶获得了中国四大名陶的美誉,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坭兴陶也几经兴衰沉浮。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支持下,坭兴陶产业得到了复兴,从1956年8月成立坭兴工艺厂到1981年,钦州坭兴企业发展到3家,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人。各厂生产产品屡获大奖,畅销国内外,艺术珍品被广泛收藏,坭兴陶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时期,靠着国营的牌子,生产了大量的日用陶,经常有部分作品参展并获奖。

近几年来,北部湾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钦州坭兴陶的发展,特别是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龙头,带动了会展业的发展。在各种展会上钦州坭兴陶屡屡均被选作最佳礼品。由会展经济带来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为钦州坭兴陶注入了兴奋剂,钦州坭兴陶企业正卯足了劲,抢占了先机,赢得了发展的重要机遇。据钦州坭兴陶行业协会报告,近几年钦州坭兴陶全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坭兴陶企业包括工作室手工作坊达200家左右,从业人员3000多人,生产日用陶和艺术陶两大品种,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全行业均处于盈利状态。2008年1月,钦州市政府启动了千年古陶城的建设项目,建设千年古陶城,打造北部湾文化,为钦州坭兴陶的再次辉煌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二、坭兴陶广阔市场前景分析

首先,人们崇尚自然,珍爱生命。人们在对食品要求多元化的同时,餐具也要求多元化。作为环保、生态的生活用具,坭兴陶日用品是上乘首选。钦州坭兴铅镉析出量为零,出口免检,这种无毒性的坭兴餐具、茶具备受青睐。坭兴陶电饭锅省时省电,饭软香口,汤醇原味,在各大商场热销不衰。而窑变的茶具,集泡茶、品茶、赏壶、玩壶于一身,更是广大茶艺爱好者及玩壶藏家的不倦追求。

第二,旅游业撑起一片天。广西奇山秀水的迷人景色,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度假胜地。每年到广西的游客高达5000多万人次,旅游品的消费占旅游费用总额的17%。以往的旅游产品都是竹编、布织等低档品,缺少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而坭兴陶艺品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公司高、中、低档的旅游品,十分适合各种层面的旅客消费。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每年有1000万人购1个价值10元的坭兴陶旅游品计,那么,仅旅游品产值就过亿元。

三、坭兴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政府主导,建立与完善服务体系

目前钦州坭兴陶厂家发展至26家,另有200左右家未有进行工商注册的手工作坊,2010年坭兴陶行业实现产值8300万元,从事文化旅游有钦州北部湾坭兴玉陶有限责任公司、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千秋陶艺有限公司等企业。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产业结构形态主要有集中垄断型和分散型两种,坭兴陶行业缺乏龙头企业、产值小,属分散型产业。从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角度,必须采用政府主导战略,在招商引资、培育市场、完善服务设施、扶持培养龙头企业等方面发挥政府作用。尤其近期要做好“一园、一馆、一节、一街、一品、一都”等工作,“一园”即坭兴陶产业园、“一馆”即坭兴陶博物馆、“一节”即陶艺文化节、“一街”即古坭兴陶生产场所步行街、“一品”即钦州坭兴陶品牌、“一都”即千年陶都。

(二)创新产品样式和完善产品结构

坭兴陶大多生产企业的产品为日用陶,艺术陶所占比重较低,大多生产企业产品较为单一。时代要求坭兴陶企业创作与大众审美需求相一致的产品,要传承和发展钦州坭兴陶这一民族文化产业,需将坭兴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风貌有效结合,加强坭兴陶产品内容和题材的创新,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然而,要推陈出新,开发创新坭兴陶新产品,必须不断优化坭兴陶的产品结构,确立新产品开发机制。钦州坭兴陶工艺美术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土壤,反映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坭兴陶产品必须顺应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与时展要求,使坭兴陶产品风格兼顾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创新。必须进一步开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产品。

(三)大力加强人才建设

建立技工培训基地或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化培训。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和职称制度。在大专院校设立陶艺专业,建立陶艺技术传承之地。挖掘现有书画、工艺美术人才,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加入。

(四)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建设千年古陶城,在古陶城中开办陶艺吧,设置相应的陶艺设施,让旅游者、陶艺的爱好者玩陶艺自娱自乐。还要举办高层次陶艺沙龙,开辟多种陶艺工作室和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吸引或邀请国内外陶艺专家和知名书画家来钦州创作陶艺产品,交谈技艺,利用名人效应,宣传推介,提升坭兴陶的文化艺术价值。

第8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合唱艺术不仅能增进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与艺术索养,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合唱艺术对思想品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一、增进和谐、普及音乐、丰富生活

(一)增进和谐。合唱可以说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是与其他艺术具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它是一种多人一起演唱的多声艺术,这样的艺术形式,除了对于个人演唱声音有所要求之外,更多的是对整体声音效果的判定,要求个人和整体的一种和谐的融合。所以说合唱是一门整体合作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难度往往更大一些,因为人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进行和谐的交流和切磋,要求训练的发声和节奏的准确性要更高,情感要演绎得更加和谐。合唱的场所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

(二)普及音乐。合唱这样一种艺术,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是任何人都可以积极参加的艺术。正是这样才吸引了很多人参加,因为它既简单又十分有益。参与者不用携带任何乐器,只要人去了并且喜欢唱歌就可以,在具备演唱热情的基础上有点演唱知识都可以参与,都会取得效果,达到身心愉悦的程度。合唱这样一种艺术对于组织者来说,可以说是简单方便,不用准备过多乐器,不用投入过多的资金,这样的形式简单的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三)丰富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业余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合唱可以说在填补人们业余生活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合唱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辅助的影响。

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拓宽视野

(一)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活动尤其是合唱活动是开发右脑的重要手段。左脑发达的人能够将右脑储存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能够将贮存于脑内的信息直观化。合唱以其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和音色诸方面的信息表现,使人由音响感知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这正是人类的一种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所以,合唱实践自始至终是一个激发人创造力、提高人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拓宽视野。合唱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它是西方音乐最古老和最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一方面,西方优秀的合唱艺术作品传入中国,对我国近、现代合唱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国音乐家自身也创作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合唱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合唱艺术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有相当水平的合唱团队在世界合唱比赛中崭露头角,把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合唱佳作带给了世界,进一步促进了中外音乐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大力开展合唱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共同发展。

三、培养团队精神

(一)合唱艺术是团队精神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合唱作为一种集体的声乐活动,决定了其艺术表现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首先,在合唱排练和演唱中,只有使各个声部在集体音响中取得应有的关系,才能做到合唱的协调,合唱作品才能得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再现,体现团队精神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合唱艺术与对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合唱团成立后,要求合唱训练就必须逐步展开。合唱好一首作品,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首先就是要求合唱团做好声音统一的练习,不能够随意发声,也不能够该发声的时候闭嘴,这也就是合唱中所要求的摈弃个性、发展共性。除了声音统一的训练之外,更高要求的训练就是在声乐的速度和力度上的训练,进一步的要求就是音色和情感的训练了。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训练,才能逐步完成一部合唱作品的训练。这些看似简单的训练,其实难度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合唱队员要热爱合唱,要思想统一,有一定的意志力。

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一)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每个人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合唱对于人的情操具有陶冶的作用。人们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合唱可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合唱的技巧训练可以愉悦一个人的心情,合唱的表演可以让一个人的身心感到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这样的一种艺术去分析作品取得美的享受。合唱有着自身的魅力所在,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去感受美,去理解合唱作品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去感受美的所在,通过这样的一种大家在一起的和谐相处的形式去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并通过这样的一种合唱艺术形式去陶冶彼此的情操。

(二)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教育包括很多种形式,合唱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形式,更是音乐教育中高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生动的方式,具有审美的教育形式。合唱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使参与合唱的人们能够快速接受,教育的效果比较明显,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参加合唱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这更是难能可贵的。在合唱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使人们在艺术氛围中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合唱艺术可以说是一种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比较强的艺术,人们为了获得正确的审美能力需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价值取向在合唱中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

人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合唱可以说是一种影响人的简单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时代唱响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旋律通过各种各样的合唱形式体现出来,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在受教育中体现娱乐,这就是合唱的魅力所在。战争年代的大合唱鼓舞人,和平年代的合唱振奋人,合唱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第9篇:陶艺培训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卓越计划陶瓷工艺学一、课程改革意义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辽宁科技大学于2011年9月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试点专业。国家、省、校对本专业发展的重视,给全体专业教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深入培养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

在专业骨干课程《陶瓷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倾尽全力地讲授,都不能完全地调动学生的全部兴趣,无论是在讲台上讲,抑或是走到学生当中去讲,无论是绘声绘色的讲,还是音调忽高忽低的讲,无论是精美图片的展示,还是工艺视频的播放,总是有学生木然地呆坐,或是看似学习着总也学不够的English。在课堂教学中,有十几名学生与教师进行着眼神的交流,或是能够简单回答教师的提问,我们就感觉到很幸福,觉得被人尊重,觉得起早贪黑的备课都是值得的,觉得没有辜负学校对我们的信任。

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已达2484个,在适龄生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学校和本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优秀的、卓越的。通过对课程的综合改革,学生能够对《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更加感兴趣,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学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得起毕业证上的专业名称。

二、综合改革内容

1.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为学生借助多种工具、资源自主学习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相结合,课后作业与课内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将全部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首先由任课教师讲授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然后每组学生分别重点自学1个章节的内容,它们是:陶瓷原料、陶瓷显微结构及性能、坯料计算、坯料制备工艺、成型与模具、釉料性质及制备工艺、烧成与窑具、日用陶瓷缺陷分析。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制作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自学和演讲的心得体会形成自学报告,教师对全过程进行点评,课程结束后对核心知识进行书面闭卷考试。

通过小组辅导了解学生自学的进展和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小组演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演讲、组织、创造、自主学习、制作幻灯片、实践动手、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提升陶瓷工程师应有的能力,以及形成对未来成为陶瓷工程师的一些想法和规划。

2.与实验相结合

与课外的“陶瓷工艺综合性实验”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陶瓷三大基本原料,熟悉配料的计算过程,掌握石膏模具的制作过程,实际进行陶瓷制品(杯、壶、碗、人物、动物等)的制作,并对其进行强度、白度、光泽度等相关性能检测。理解制品缺陷产生的原因,修补方法,外观质量检验等工程实践知识。任课教师全程跟踪参与,与学生良好互动,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3.增加实践环节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带领本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深入到实际生产现场,学生能够将实际观察与动手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学习真正的日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先进的陶瓷生产、检测设备。到生产厂家去学习、讲课,这是最货真价实的实践,完善对学生的卓越工程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掌握陶瓷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原理,普通陶瓷和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品种及应用,培养陶瓷行业的卓越工程师。

三、结束语

在《陶瓷工艺学》课程的综合改革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分组学习,受到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卓越陶瓷工程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人生合理规划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师生及时交流,互通有无,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满乾,尹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