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陶艺制作总结精选(九篇)

陶艺制作总结

第1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1)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保护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美呈现和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学生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创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认识,以观察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最后,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陶冶情操。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美的艺术,需要学习者个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多的发掘学习者对于社会变迁、人文变化的观察和认知,对自然的崇敬和回归。将陶艺艺术形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生活,更承载制作者的综合素养方向发展。陶瓷制作是对每一道工序的锤炼,对每一个手工的艺术呈现,在此过程中,更是对制作者个性特征的挖掘与审美情操的开发,每一个陶瓷艺术品都是制作者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陶艺教育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PBL教学模式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会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提炼出来,并最终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予项目学习(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握陶艺教育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创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均围绕学生开展,并在实践活动中优化活动的设计内容,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丰富学习的形式等,是学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实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学与学习目的。陶艺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陶艺知识进行普及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同分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下陶艺教育的目的分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陶艺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基本技法的学习、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团队之间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访、辩论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表述、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最终在PBL教学模式下,掌握陶艺教育所要求的艺术与工艺的双重内涵。

(2)分组确定项目。PBL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确定项目目标。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小组成员、项目目标、项目周期等问题。例如,以陶艺鉴赏、陶艺创作交流、陶艺作品市场调查、陶艺历史研究等为目标的小项目。又例如以陶艺制作流程与鉴别为代表的大项目。在分组确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人文、美术甚至化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计策划方案与进度实施。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关系到团队协作水平的高低与任务能否完成,同时也关系到项目进度的科学实施。在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后,设计学习项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按照PBL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进度分为启动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其中启动实施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计划,进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与处理,开展采访、调查等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辩论。在评估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整理材料,汇报总结,并接受专家教师的点评。而小组成员则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设置项目经理、文字总监、媒体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场地策划总监以及演艺总监等职务。

(4)项目活动的开展及成果展示。在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工作,由教师作为指导专家,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操作空间、操作环节等进行科学的协调。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的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陶艺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被点燃,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各个团队维系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过程中,同样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对象、家长、其他教职工等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信心。

3结语

第2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处于绵延不断的发展状态之中,环境设计如此,陶艺更是如此。我国的传统陶艺源远流长,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传统陶瓷艺术都展示出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而现代陶艺,除了传承传统陶瓷工艺特色,更加融合了现代的艺术设计与审美元素;现代陶艺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属于人文范畴,融合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它的创作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跨越艺术与设计的界限。

环境陶艺的产生及创作形式

“环境陶艺”,望文生义即“环境中的陶艺”,它完全符合现代陶艺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并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新形式。环境陶艺存在于特定的环境空间中,与环境相融合并提升环境的审美价值,是面向市民大众并具有巨大亲和性的现代陶艺的一个分支。根据环境陶艺设置空间的不同可分为室内环境陶艺与室外环境陶艺;按环境陶艺设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平面的环境陶艺和立体的环境陶艺。平面的环境陶艺主要指室内外环境中的陶板壁画、陶艺景观墙等,这类作品主要以纯审美性作为设计理念;立体的环境陶艺主要是指室内外环境中的陶艺小品、陶艺装置等,这类作品在强调其审美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环境陶艺所展示出的亲和美,使“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的实现更加亲切自然,同时也为环境的欣赏者提供了更大的人文空间。基于环境陶艺设计的先决条件,环境设计是第一要务,只有做到环境与陶艺的完美融合,才能起到环境陶艺锦上添花的艺术价值,才会给环境营造出更好的艺术氛围。所以说,环艺专业学生创作环境陶艺,本身也是对于自己环艺设计的一种延续与完善。

环境陶艺作为环艺专业学生毕业创作课题的优越性

既然是毕业创作那一定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创作形式,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陶艺课作为环艺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进入21世纪以来,陶艺课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的重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小学、初中纷纷设立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个艺术院校的陶艺工作室也如雨胡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从事陶艺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而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快速发展。陶艺课作为艺术院校绘画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来开设,着重培养学生的陶艺的理论知识、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设计创作的能力。而现代陶艺教学中的设计意识,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设计的要求上,而是培养学生的现代陶艺综合性创作能力上。以潍坊学院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为例,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根据所教授对象不同而变化,绘画专业的课程以提高艺术修养、多种绘画形式运用为主要教学目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造型、整体的装饰设计、后期艺术处理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将来环艺专业学生环境陶艺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艺术精神的熏陶,并对陶艺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到陶艺知识,并最大程度的喜爱上陶艺创作。

(二)拓展并延伸了环艺专业的创作领域环艺设计师就像是某一环境的总导演,负责把所有环境中运用到的元素按照他的规划和设计排列组合,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环境陶艺以环境元素的身份出现在环境中,必然要听从于环艺设计师的调遣,符合环艺设计师总体环境氛围的营造。而以陶艺家为创作主体的环境陶艺未必能达到环艺设计师的设计构想,所以环艺设计师亲自创作环境陶艺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拓展并延伸了环艺专业的创作领域。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造型训练和环境空间训练所以在环境陶艺的创作中比较有优势。环境陶艺可以作为环境设计的一个延伸领域来发展,也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尽管环境陶艺作品具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但它总要服务于环境,走进我们的生活,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只要一接触社会,便具有商品价值了。事实上,一些院校近年来纷纷在著名的陶瓷产区建立了实习基地,利用产区的优势资源,让教学课堂进入生产现场,让学生直接进行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操作,甚至参与产品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

环境陶艺的创作步骤

毕业设计应该按照预先的设计构想,条理清晰的去完成,环境陶艺更是如此,要合理安排时间与制作工序,不能随性而为。

(一)创作选题,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进行创作选题,用手绘或计算机完成设计稿学生可以从环艺设计的角度,提前设计好某一特定环境,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再进行环境陶艺设计,例如:给某咖啡厅的一面墙设计一幅陶艺壁画,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个相对平面化的环境陶艺作品,它的形式可以有小的空间起伏变化;其次要考虑咖啡厅整体色调,如果整体是一种田园色彩与装饰风格,那么壁画可以采用保留泥土本色喷透明釉或者有层次的刷乌金色釉,这两种效果都是比较接近泥土的本色,使其与田园风格相呼应;再次就是要考虑壁画的装饰形式,是用单纯的釉色装饰、肌理装饰,还是两者结合的方式。这些都有了大框架后再用手绘或者计算机辅助完成整个设计稿,设计稿力求详细完整,然后再具体推敲其工艺的可行性,并力求达到预想效果。

(二)创作可行性分析,陶艺作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创作的可行性分析是保证作品完整性和审美性的前提环境陶艺力争做到作品与设计完美一致,但毕竟它要受到制作工艺的制约(尤其是大件作品),而且在制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和指导老师做好充分的沟通交流,根据设计稿,共同制定合理科学的制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这样才能使毕业作品保质保量的完成。比如成系列数量比较多的作品,如果是造型基本一致,只是装饰形式不同那就可以采用翻模子的方法来做基本型,不需要单个做造型,这样会省很多时间而且保证造型一致整齐。再比如有些作品体积比较巨大,那就需要切割后分段烧制,然后组装成型;制作时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比例关系,最好是先做个小稿再按比例放大。

(三)创作要因人而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与创作潜能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喜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创作题材也会千差万别,要充分发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并展现各自的优势与强项。这首先要对学生自身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创作。例如:一个喜欢国画,并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学生,在创作时可以以绘画的装饰形式制作陶板壁画、器皿、装置品等;一个空间造型能力很强的学生在创作时可以运用解构原理,把形体进行分解重构、抽象变形等从而创作出全新的艺术形态与表现语言。无论是何种层次的学生,都会对陶艺的肌理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由于陶土与生俱来的可塑性、亲和力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陶艺肌理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在陶土或瓷土表面制作出肌理效果,再经过煅烧形成的表面纹理,如拉坯成型的旋纹,甚至把器形故意扭曲,刮刀留下的刀棱、窑火自然烘烤留下的不均匀的釉色变化,制作过程手工痕迹的保留等,强调表面纹理给人的视觉、触觉感受。肌理能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是设计观念的形象表现,同时又是对观赏者有力的视觉冲击。现代陶艺强调审美和实用,注重情感表达,突破了传统陶艺的审美理念,把粗砺、残缺、怪诞作为创作语言,把特殊的烧成方式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作为表现形式。只要你热爱陶艺,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陶艺语言与表达形式。#p#分页标题#e#

第3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兴趣 轻技法重创作 合作学习 成功感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191-01

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令人痴迷。过去的儿童,泥巴就是他们最好的玩具。和泥儿、摔响儿、捏泥人、做坦克……这些都成为那一代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孩子们,虽然拥有各种各样的又不断翻新的玩具,却失去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翘着屁股玩泥巴的乐趣。陶艺教学就是要把最普通的泥巴带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拿捏之中掌握泥性,感受创作的乐趣,在与泥巴的“玩耍”之中让他们的指尖真正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1 课程的设置以学情为基础,以大纲为准绳

陶艺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以及《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教师在设置课程及教学重难点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要求。

如教授《美丽的鱼》一课,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鱼的造型的小饼干,你将成为最出色的面点师;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组鱼的造型的挂饰。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进行装饰及肌理效果的处理;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组立体造型的鱼,同时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表现有个性的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教师针对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作业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设计几个环节的上,三个学段既有所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独立的又是递进的,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了课标中的要求。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中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导向作用。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其中又让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多少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可见,要学好陶艺,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在日常的陶艺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激情方法。

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师不仅要考虑符合儿童的特点,还要考虑是否是儿童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包饺子》《卡通明星总动员》《面具》《自画像》等,从而在内容上就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如:在泥板成型法的教学中,我借助一些辅助材料,采用了用有特殊布纹的布,如:麻布、毛衣、纱网,还有大的树叶、树皮等进行压印的装饰方法。在这些材料上拍出的泥板的表面就会形成跟这种材料一样的纹路,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作品更加丰富。

3 淡化技法,在创作中掌握新知

作为陶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一味要求学生模仿陶艺技能,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儿童的创造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他们总是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与示范,切不可越俎代庖。防止学生都去模仿老师,这样就使全班的作品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在长期的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一个经验:在陶艺创作时,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再闭上眼睛给它设置个场景。它在那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它的表情,动态是怎样的……让学生在一个可见的形态中直觉地去“随形”“随地”“随势”地展开联想,获得创作灵感。让每件作品都能讲出一个小故事。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陶艺活动促使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的陶艺活动不仅仅只是做陶艺技能的发展,更是幼儿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在进行陶艺活动《我心中的恐龙》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特征及不同姿势,我鼓励学生将家中的恐龙玩具、图片带来,与同伴们互相欣赏。通过说说、看看、摸摸、做做,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环境的创设能使儿童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陶艺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陶艺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想象,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特别是在制作完恐龙的展示活动中,小朋友手拿自己的陶艺作品,对同伴门绘声绘色地说:“瞧!我做的剑龙,身上长满了尖尖的刺,头还向上昂着,在寻找食物。”“我的恐龙是会变异的恐龙,身上用泥条盘起来的地方,就是它的机关,遇到敌人的时候,机关就会打开,里面会有武器不断的发出,直至敌人逃离。”……他们纷纷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个别小朋友还建议将这些恐龙放在一起,来建造一个恐龙乐园。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陶艺课能促进儿童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对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5 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小组,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豚……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螺”,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美人鱼”,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馆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

陶艺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以说是教学里的“世外桃源”。你无法在平时见到如此和谐的“手工作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解放了自己的身心,解放了自己的思维,他们的空间是从来没有过的自由。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孩子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随着教学经验的慢慢积累,我相信,未来的陶艺课堂将是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说陶艺论陶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

[2] 王奇,张温帙.陶艺教室[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6.

第4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陶瓷文化旅游;共赢;发展

近年来,各地陶瓷产业发展迅速,陶瓷行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文化内涵,将陶瓷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游,对陶瓷行业或则所在城市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陶瓷旅游现状

中国陶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把陶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在开发陶瓷旅游中如何打好“文化”这块牌,提升陶瓷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仍是今后旅游开发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国内而言,陶瓷旅游发展仍集中在几大陶瓷产地。

江西景德镇为发挥“陶瓷之都”的特色优势,让旅游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景德镇市创新思想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十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了古今陶瓷艺术游、陶瓷古迹寻踪游、传统制瓷工艺游、现代陶瓷工业游、陶瓷文化交流游、陶艺研修体验游等六条精品线。为使陶瓷王牌景点名扬天下,该市实施了立体化推介战略。在突出宣传“认识CHINA从这里开始”和“赏瓷品茶观山景”的主题下,吸引各方游客。

被称为,“佛山陶,景德瓷”的广东佛山打造著名的陶文化旅游区,它将以500年窑火不息的南风古灶为核心,北至季华三路,东南与江湾路、和平路相接,西至东平河,占地面积1100亩,分为陶文化观光旅游区、商贸展示购物区、度假娱乐运动区和大型户外游乐区等四个特色功能区。同时,将重建陶师庙、建设大型的陶文化研究院、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陶文化广场,并结合民居保护,在旅游区内形成大型的国际艺术家村落、陶艺酒吧街、特色民居酒吧等等。使古窑(南风古灶)、古庙(陶师庙)和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共同构成南风古灶的三大灵魂。该项目建设期预计为五至八年,总投入超17亿元。

20世纪90年代后期,福建泉州德化县开发了福建唯一的陶瓷文化旅游区。2005年5月,泉州又出台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开发“德化瓷都生态旅游区”作为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兴建城关洞寨山公园、古窑遗址、德化陶瓷博物馆、陶瓷工艺厂、陶瓷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街)、民俗文化表演中心、九仙山风景区等。

综观中国南北陶瓷产地的旅游开发,仍然停留在陶瓷工艺品的售卖和陶瓷模型的观赏等方面,旅游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仍待加强。

二、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1特色原则。特色即与众不同,强调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创新与差异,开发的资源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陶瓷文化旅游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这一条件比较明显。在开发中。应将陶瓷的知识文化性和旅游的休闲娱乐性结合起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2市场原则。市场原则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为此,在陶瓷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准确掌握旅游者需求和同类企业竞争状况,结合资源状况,积极寻求与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陶瓷旅游开发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对陶瓷工业的投入有所减弱,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加强区域内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合作,产生共赢的良好效果。

三、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陶瓷生产制作流程旅游开发

对于任何一个陶瓷生产地来讲,存在着大量陶瓷生产作坊、企业,它们是发展陶瓷旅游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最能代表当地的陶瓷工艺特色。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艺技术保密的前提下,将陶瓷生产、加工,交易地点开辟为陶瓷旅游景区。陶瓷加工制作原料、陶瓷坯料、陶瓷釉料、原料处理、坯、釉料制备、坯体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进行开发与挖掘,让旅游者熟悉和了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在陶瓷旅游开发中,不仅注重其观赏和趣味性,还要培养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对参与性强的陶瓷工艺项目如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适当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对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制作工艺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旅游者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二)陶瓷工艺品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是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针对陶瓷旅游本身来讲,要增加多种收益,就需要开发经济价值高、游客喜爱的陶瓷旅游工艺品,它在陶瓷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旅游策划中可以开发一些旅游者喜爱的工艺品,如唐三彩,各类艺术瓷盘、小花瓶及黑陶小工艺品,宜兴紫砂壶;仿古瓷花瓶及茶碗、茶盏,青花瓷工艺品等。像北京珠市口礼品一条街、亮马河工艺品市场、天津的南市及广州文昌路工艺品市场等,都成为在国内外闻名的旅游工艺品销售店。在陶瓷工艺品开发中,首先,应注意艺术瓷产品品种、花色,手法的创新,根据旅游者喜欢新、奇、变的心理以及购买能力和消费倾向,设计和制造出适销对路的工艺品。其次,对陶瓷工艺品产品要加强包装装潢及广告宣传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协调,避免各厂商相互模仿、重复,在销售时相互压价等不良现象。

(三)陶瓷实体文化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让旅游者认识、了解陶瓷生产只是一个层面的内容,任何一种劳动或成果都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中国陶瓷还是中华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在陶瓷文化旅游开发上,不仅让旅游者学会看陶瓷,学制作,还要懂得品文化。这就需要开发一系列有关陶瓷文化的实体景区,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中国五千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的彩陶、秦砖汉瓦、唐三彩、青白瓷,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生存环境与人文空间,琉璃的上釉及窑烧技术,直接催生了现代釉面砖的诞生。秦砖、汉瓦,一路的传承与演变,成为中国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为当代建陶产品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及设计源泉。陶瓷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就是体现这些陶瓷文化的重要实体形式之一。

1陶瓷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是“陶瓷”产品的集中展示区。

该博物馆应具有展示、教育、宣传等复合功能。“陶瓷”产品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产品特色、陶瓷文化将通过陶瓷博物馆得到宣传与展示。如号称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淄博中国陶瓷馆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

2陶艺街。陶艺街是“陶瓷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空间依托,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与外观的艺术性。通过陶艺街创办,实现游客以陶艺体验、陶艺文化熏陶与陶瓷物购物。陶艺街应具有观瞻、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多种功能。号称“台湾的景德镇”的莺歌镇就有条举世闻名的陶艺街,镇上有800多家陶艺工厂和陶艺店,旅游者来到这条街上,能感受到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

第5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继2010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当代名窑”专家评审组对初选入围的三家企业进行考察之后,11月12日至12月6日,专家评审组又先后三次对入围“当代名窑”传承奖的八家企业进行考察。参加考察的专家分别是: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市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首届“当代名窑”专家评审组组长罗宏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禚振西,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高阿申,以及《收藏》杂志主编、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毅民,“当代名窑”评选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维群。

考察主要围绕四方面内容:1,企业在传承历史名窑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2,企业在作品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3,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规模状况。4,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的状况。考察活动通过参观现场、与企业领导及相关人员座谈研讨、收集相关参考资料,落实“当代名窑”评选所要求的考察内容。

考察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入围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根据考察现状,专家评审组对入围“当代十大名窑”的企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通过考察,使人感受到“当代名窑”评选活动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得到企业的充分理解和肯定。

承定瓷神韵、中国白经典

11月12日,专家组赴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考察。中国陶瓷协会定瓷研究院副院长蔺占献陪同专家组参观,对公司的窑炉、配料、制坯、刻花、上釉、烧制等各部门进行介绍。在公司作品陈列馆,专家组鉴赏了韵味天成的定窑佳作。

13日,专家组与公司艺术总监陈文增、总工程师蔺占献、总工艺师何焕进行了专题座谈。陈文增在会上激动地表示:我们对现在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还感到力不从心,我们还要努力把历史定窑经典的东西探索出来。现在创新的作品必须保持定窑的个性。我虽然不敢说是为定窑而生,但我深深地喜欢定窑。用一代人的生命、青春把失传800年的定窑复制出来,这是一项有历史价值的断代工程。

专家组对以三位艺术专家作为公司技术支撑,对定瓷烧制技术进行探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对公司注意梯队培养的远见卓识感到欣慰。

11月13日,专家组赴邯郸磁州窑博物馆考察。馆长刘立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其子刘鹏举现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默默耕耘,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作品。专家组参观了博物馆元代窑炉遗址、刘立忠父子创作的作品陈列馆。

在座谈会上,禚振西认为:刘立忠把磁州窑刻花、剔花、彩绘所有的工艺技术结合起来。他们替国家承担了保护磁州窑遗址、传承技艺、开发创新、宣传教育的职能,令人敬佩。高阿申认为:磁州窑在陶瓷史上很重要,富有生活气息,在红绿彩上金代五彩瓷是明清釉上彩绘瓷的鼻祖。刘立忠创作的现代作品富有创新理念,希望在金代红绿彩瓷复仿制上再努一把力。

11月15日,专家组赴福建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公司考察。专家组先在厦门市参观了中国白艺术宫云顶馆,领略了中国白艺术的独特魅力。来到德化县,在中国白艺术宫主席陈仁海等陪同下,考察组参观了中国白艺术宫创新作品陈列馆。徜徉在这座三层的艺术殿堂中,专家们最强烈的感受是震撼和赞叹。精彩纷呈的中国白创新作品中,既有反映民间吉祥文化的福、禄、寿、禧、财神,反映宗教文化的千手观音、三面观音、弥勒佛系列,反映民俗文化的生肖系列、民间传说人物系列,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当代英雄模范的群英谱系列,也有反映国家当代重大事件、盛典、盛会题材的作品,还有反映各时期、不同职业人们生活情趣的作品。

参加“当代名窑”评选德化研讨会的有: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德化县文化馆馆长郭志刚、《德化报》主编黄鹏辉。陈仁海介绍说:德化陶瓷修炼5000年。瓷土是变化的,釉料是变化的,造型是变化的,工艺陶瓷传承创新是一个产业,一个氛围,是一个团队组合完成的。我们的“辛默楼”寓意辛辛苦苦,默默奉献,用文化来打造品牌,至今公司已自主创新申请专利的作品有519件。

郭志刚馆长认为,陈仁海有三个特点:1,对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德化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他选择中国白品牌最聪明。2。注重对产品文化的涵盖,作品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脚步结合很紧。3,自主独立思考,注重自我保护。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层面他都做到了,做得非常到位。

罗宏才在总结中谈到三个关键词:1,技艺;2,感动;3,期待。高度评价中国白陈仁海最高极致的追求、永恒旗帜的追求,通过由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持续发展,完成了国家品质的塑造,成为经典的艺术品、收藏品、奢侈品,创造了中国当代工艺陶瓷的奇迹。

从汝州,龙泉到潮州

11月23日,专家组在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考察。董事长孟玉松现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陶瓷专家。在玉松公司艺术总监王德新等陪同下,专家组参观了公司的作品陈列馆、制坯车间、釉料车间、窑炉车间等。

在座谈会上,孟玉松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从1973年开始参与汝瓷试制,1983年试制成功豆绿釉,1984年试制宫廷使用的天青釉,1988年烧了四件作品送到故宫博物院,得到耿宝昌等著名专家的充分肯定。她说,传承是根,创新是魂,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是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发展的方向。

罗宏才在点评中谈到,该公司的发展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历史责任、艰难传承、成绩卓著。创新对位要准,注意形、神、魂特色的掌握。汝瓷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是皇家气度、大宋风范,汝瓷单色青釉要能体现皇家风范。一定要注意参照系不要太单一,不仅仅是参照北京、台北两大故宫的藏品,应该把目前关于汝窑的全部文献资料都收集整理出来,加以参照。

11月25日,专家组赴浙江龙泉正聪青瓷研究所考察。所长毛正聪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其子毛伟杰现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们陪同专家组参观了该所作品陈列馆,在座谈时,毛正聪谈到,在书本上、理论上找不到解决龙泉青瓷技艺的实际办法。1988年我们突破了龙泉瓷的釉料问题,烧出的龙泉瓷盘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如今,我们已将粉青釉、梅子青釉、开片釉技术解决了,黑胎釉青瓷也制成了。1996年成立正聪青瓷研究所,已先后为我国三位总理、一位国家主席等制作专用国礼瓷器1600余件。

专家组对毛正聪及研究所在龙泉青瓷研究传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钦佩。同时指出,现在包括龙泉瓷在内的当代艺术陶瓷的出路是收藏品、礼品、日用瓷(茶具),在这些方面龙泉瓷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几个领域都大胆探索。现在龙泉青瓷作品在嘉德拍卖没有流拍的,成交价屡创新高,这都是经过艰苦奋斗开创的新天地。

11月27日,专家组在广东潮州市弘扬陶瓷有限公司考 察。专家组成员还包括:潮州市颐陶轩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炳炎;广东省陶瓷学院讲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郑奕林。

在公司总经理石礼煌、副总经理石礼勋的陪同下,专家组参观了现代化的办公楼、厂房、设备和管理模式。在公司作品陈列馆,造型生动、五彩缤纷的外销瓷、日用瓷、礼品瓷、陈设瓷或造型传神,充满异域风情;或色彩浓烈,彰显喜庆氛围;或幽默含蓄,令人过目难忘。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潮州市工艺美术专业中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扬;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潮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魏锦荣;《潮州日报》社执行编委、政文部主任张松等。

禚振西认为:弘扬瓷艺的建厂和作品让人感到振奋。我在意大利看到国外的艺术瓷作品,心想为什么我们的陶瓷作品不能像国外那样既有时尚化,又能成为高档艺术品和实用品?看了弘扬瓷业,他们是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既有传统瓷艺,又有传统文化,创作出全新的作品。他们不是简单的拼接,是一种文化再创造。把国内国外的技术、文化优势都吸收,融入两种文化元素、两种艺术技法,而且把艺术品实用化。李炳炎认为:弘扬陶瓷公司按照欧洲的审美需求设计制作创新产品,其艺术特色体现了人驾驭材料的能力,体现了创意美、形式美。从他们创作理念中使人可以感受到友情、亲情,使人获得心情愉悦、获得艺术享受。

李毅民认为:弘扬陶瓷有限公司生产高档工艺瓷,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搏击。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国际化质量认证很成功。弘扬瓷业立足传统,放眼世界,广揽人才,不仅成为瓷都楷模、领军企业,而且为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理念。

展法蓝风采 抒紫砂情怀

12月4日上午,专家组来到江西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考察,受到许美惠、林祺龙总经理的接待。这家台湾企业非常注重环保理念,坐落于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的法蓝瓷生产基地,呈现一派湖光山色、幽林碧草构建的园林美景。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工厂像学校,学校像公园;公园像观光景点”和谐企业所展现的人文境界。

公司总裁陈立恒熟悉国际市场,2001年创立法蓝瓷品牌,2004年在景德镇成立生产基地。专家组参观企业作品陈列馆时高兴地看到,法蓝瓷为中国当代的艺术陶瓷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不断推出融古铸今、惊艳中外的艺术精品。

在座谈中,罗宏才认为:陶瓷是中国收藏门类中最重要的器物,是物的集合,更是人的集合。景德镇法蓝瓷依托中国陶瓷文化背景,回归母体,在国际模式基础上推出新的模式。李毅民认为,法蓝瓷的特点是:站在全球化高度,以振兴中国艺术陶瓷为己任,了解、熟悉、掌握国际市场需求,严格按高端品牌的设计、制作、营销模式进行生产管理。通过超前设计、高质量制作、限量毁模、世界营销网,走出了一条打造国际著名品牌的成功之路。

12月5曰下午,专家组来到江苏宜兴吕尧臣吕俊杰紫砂艺术馆考察。吕尧臣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两代艺术家坚持个人风格特色搞创作、拍电视剧热心宣传宜兴紫砂、拍卖作品参与慈善事业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参观了两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及作品陈列后,在座谈中,吕尧臣认为:“当代名窑”评选为我们国家做了一件大事,非常有意义。不论哪一个名窑,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要有作者的思想,把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做紫砂壶今后怎么比?我认为,就是比文化修养,因为艺术的基础是文化。

6日上午,专家组专程在宜兴丁蜀镇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寅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高级工艺美术师姚志源。对汪寅仙、何道洪长期致力于陶艺技术传承,并做出特殊贡献表示敬意。

第6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陶瓷雕塑;现代;艺术特点

1 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

陶瓷雕塑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发展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淳朴、雄浑、稚拙的艺术风格和飘逸、淡泊、天真的美学风范,是其他艺术所无法取代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艺术世界里具有独特气质的艺术脉络。

在现代,尤其是当代,陶瓷雕塑有了新的重要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是创作题材的范围广泛,另一方面是创作技巧的创新。就陶瓷雕塑的题材来说,除民间流传较多的传统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及吉祥形象之外,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如现代市井生活、动物,甚至紧跟时尚潮流的人物及事物,等等。而原有的题材也随时代变化在形象上有所改变。在陶瓷雕塑工艺技巧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体现出现代生活的新意识和新追求。创作中,艺术家们更注重材质特性呈现的美,注重手感自然痕迹的效果,他们借助新的工具,在创作中开创了制作手法的新规则,通过不同的成形手法,如:撕、打、卷、拉等来表现,在釉色上的处理方面也不断地进行探索。无论是选材的创新还是工艺技巧的创新,其最终都会体现在陶瓷雕塑的造型形式上。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便足以说明以上几个问题。

2 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

有研究者将现代陶瓷艺术的特征总结为“形象的单纯性与概括性的统一”(物象的单纯、动作的单纯和关系的单纯),“形象的完整性与静穆性的统一”,“视觉形象性与心灵性的统一”等,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现代陶瓷雕塑艺术所具有的新的创作意识,它体现在这门特殊的艺术创作过程及其成果中,标志着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品格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特征通过对以下几件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的分析便可以更加具体地体现出来。

不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的陶瓷雕塑中,人物题材始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为艺术家们的宠儿。

以姚永康教授的作品《世纪娃》(见图1)为例,这一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题材上看,其并非具体的宗教神话人物,也不是有史可寻的伟人,只是一个概括的孩童形象,但正是其身份的不具体性使得作品本身的象征意义更加广泛;从工艺技巧上看,该作品运用了上文所提及的现代创作手法:撕、卷、拉等,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打破了传统的必工必整,完美无暇,直白地呈现出更多的创作痕迹,随性而自然,轻松而不失大雅,这痕迹是作品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创作者心绪的表达。

除了常见的人物题材,现代陶瓷雕塑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众多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

以周国祯教授的作品《猫头鹰》(见图2)为例。这一作品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其材质运用的恰如其分,材料的色泽、质感及肌理效果,综合于一身,生动体现了形象本身真实的视觉感受。从创作技巧上看,几个简介的大体面将形象的动态刻画地憨态可掬,竖起的耳朵在空间上给人以上升的动感,使整体的动静对比更加自然。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那双直勾勾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是足以抓住观赏者的灵魂。这正是现代陶瓷雕塑的魅力所在,并不费细致入微的雕琢之工,却在恰当的位置运用恰当的手法将理想中的形象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在现代,人们已经渐渐从精致、华丽的艺术过度到自由、淳朴的欣赏风格,而作品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更是现代艺术消费中的一个重要诉求。

以笔者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创意集市搜寻到的系列泥娃(见图3)为例。这一系列作品给人的整体映象是小巧可爱。其取材是古代的孩童形象,却结合现代的审美取向,加之丰富的面部表情,使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从创作手法上看也是丰富多样的,头部运用模印的手法,而身体、衣服及配饰又采用了卷、捏、拉等现代手法,使具象中又不失生动、自然。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大致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功用的审美性和雕塑空间的相对自由性。中国最早的陶和瓷塑,大多与相关,其中一部分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摆设。所以,它的制作范围,一部分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小型的陶瓷雕塑雕刻,另一部分则是用于建筑装饰的陶瓷雕塑,主要是陵墓陪葬器物。而后。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中,陶瓷雕塑的审美性渐渐超越了它的实用性。直至现代陶瓷雕塑,审美性成为了主导功用,而且审美取向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的自由、质朴。而从陶瓷雕塑的形象体积来说。一类是像庙宇等公共环境中供奉的宗教形象,这些形象的体积一般较为庞大;另一类则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陈设物,这些相对微小。前一类陶瓷雕塑有特定的空间限制,是为特定场合所制作的,在制作工艺和后期安装等方面都需要根据环境的要求适时做出调整;后一类的空间需求则相对灵活。但是即使像前一类有空间要求的陶瓷雕塑,在制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灵活性。而日常生活中的摆设和工艺陶瓷雕塑更是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种雕塑空间的自由性,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雕塑在功能上的特征,它在主导倾向上追求的是陶瓷雕塑品与人的日常生活尽可能接近的功能,而不是脱离这种关系。这也体现出现代陶瓷雕塑意蕴浓厚的生活色彩和理性意识。

其二,写意性和表现性。与传统雕塑相比,现代陶瓷雕塑不重细致的刻画、逼真的再现,而是追求气势和神韵。在上述几个实例中,“因势象形”的艺术特征表现得十分充分。从创作过程来说,艺术家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来“创意形体”,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享受,同时赋予了作品灵魂。这其中,不注重对真实物象的再现,不能等同于艺术手法的缺陷,而是将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以更加艺术化的相对自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简练的雕塑语言,明快的造型,以及变形和夸张手法,都凸现出物象的神韵,耐人寻味。

其三,动态美与平实美的风格。如前所说,现代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相比,体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通过创作痕迹明显的自然手法,现代陶瓷雕塑在静态的形象中给观者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感受,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得行随心动。而无论是从材质、肌理还是整体的创作风格都更加趋于平民化,真实、自然、不拘小节,这使得大众更容易与艺术家产生共鸣。

第7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中国有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传统陶瓷艺术,而其与建筑空间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当时的城市建筑地下排水工程中就出现了陶瓷:西周时代的板瓦、简瓦,战国时代的浮雕地砖、透雕提杆砖,汉代的画像砖,北魏琉璃瓦这些陶瓷制品很早就与古代建筑发生着必然联系,而许多传统陶瓷工艺也仍然沿用至今。现代环境陶艺与建筑之间,特别是公共建筑及景观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传统陶瓷艺术为现代环境陶艺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现代环境陶艺通过传统的制瓷工艺手法能让陶瓷材料自然地、亲切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帮助人们找回接近自然的生存状态。在现代形式中传达传统精神,从古老的陶瓷语言中透露出当代人的思想和情趣。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现代环境陶艺的关系

新技术介入现代环境陶艺的创作中,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环境陶艺设计初期的利用,开始成为设计效果表达及施工必备的手段。当代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与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结合,突出地表现在环境陶艺领域内普及与应用后,极大地刺激和改变了环境陶艺的现状。环境陶艺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标志着环境陶艺创作沿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环境陶艺设计中,为了满足艺术家的表现需求,在对大型公共艺术的环境及空间模拟上计算机辅助设计扮演了强大的角色,它可以制造虚拟空间通过视觉显现多视角的空间效果,这是手稿较难快速且准确表达的,而且便于不断提出改进的要求,促使环境陶艺作品的逐步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从使用要求出发,结合环境,根据人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研究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在了解生产条件和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材料和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环境陶艺设计方案,着手描绘构思草图和制作环境陶艺外观模型及配套景观等,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体现作品与环境和谐关系,作品与环境关系的空间感、材质感、真实感。

三、人文社会与现代环境陶艺的关系

陶瓷自产生起就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人类漫长的文化史中从来就没有缺少过陶瓷这一天然媒介。而在当下,人们更注重对当下文化现实的观照和当下人文观念的表达。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它从宽泛的意指中拓展了现代环境陶艺的创造空间和文化价值。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环境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考虑到这一环境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当下社会所处的时代性。设计者通过其设计,对人们社会生活及文化需求服务的探索,充分体现了陶瓷艺术的多元性,并在多层次的审美需求中体现社会的艺术价值及丰富的人文精神。

四、新型陶艺材料及技术与现代环境陶艺的关系

第8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上世纪中叶,一批老艺术家就着重在综合发挥传统优势和现代绘画及装饰艺术魅力的取向上探索陶瓷艺术的新形式,推动了现代陶艺事业的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趋开放活跃的政治形势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艺术家蕴蓄已久的形式冲动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孕育出一种比例匀称、色彩优雅的造型语言。一批具有深厚艺术功底和丰富社会经历的艺术家,很快地建立起一种带有唯美特色的表现模式,追求和谐形式的建构,专注形式美的表现,在造型装饰上反复玩味形式元素的组合变化。这些前辈艺术家的审美倾向,通过教学和创作对当代艺术陶瓷多元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80年代是现代艺术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绝大部分风格和形式都可以在那个时代找到发展的源头和轨迹。在国内,80年代中期陶瓷艺术界出现一种从民间传统和原始文化因素中吸取养分和素材的创作倾向,以其清新而粗犷的气息令人注目。这种倾向的陶艺创作,试图充分体现艺术家的自由个性和材质的自然属性,造型粗放、质朴、不事雕琢,显示出一种稚拙之美。其作品上那些不加掩饰的粗糙的质地及烧造的印迹,很容易唤起人们对乡土、对自然生存状态的眷恋,赋予现代人一种富有原始活力的审美境界,打开了一条表达朴素审美趣味、抒发自然情感的艺术通道。长期以来民间陶瓷被贬为匠人之事,不登大雅之堂,严重影响其应有的地位。它们的创作者既是手工业者又是农民,每年都要从事制陶和耕作,他们所接触的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民间乡土文化,耳濡目染的是地方戏剧、民间年画、剪纸、刺绣等,形成的文化修养是典型传统的。民间陶瓷虽然是在符合实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它的生产制作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创造活动。这些制作者们善于驾驭想象构思,发挥创造力,在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抛开那种盲目追求对自然形态的摹拟方法,以直接的、单纯的、朴素的思维来考虑造型形式,以传统陶瓷造型样式为楷模,结合具体的需要,成功地把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实用而又美观的陶瓷制品。中国民间陶瓷表现出的淳朴的手工意趣,把冷漠无序的黏土融入人的智慧和感情而变成有型、有用、有情的器物。它不仅在造型上保持完整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如讲究韵味:在泥料成型时,同样存在着情感的抒发,讲究整体贯气,开合有序,起伏有致,并以静态为准,造型追求安静平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把普通的原材料之美无以复加地充分演示出来,让人领受轻松快适、行云流水般的韵味,自然天成的美感。

90年代的综合风格占主导地位,艺术家在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树立的同时,又开始更多地考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陶艺创作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坚持传统技艺和使用格式基础上向前发展,虽然其创作样式比较平稳,缺乏风格上的强烈反差,但艺术家在讲究制作技艺精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艺术个性、审美情感的表达。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格式的“变异”来追求陶艺的新意,这一创作趋向多在古典器型上做文章。在陶艺家手中以往那些具有特定实用性能的“碗”、“壶”、“瓶”等已被抽掉原有的功能价值而成为一个单纯的审美形式概念。变异的造型完全抛弃了实用功能,“器皿”的“内容”乃是艺术精神自由出入的空间。第三种趋向显得更加自由活泼,更趋重艺术表现性。这种趋向的陶艺创作,风格面貌了无一定,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挑战性和实验性。从总体上看,这一路的陶艺家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变异空间的建构寻求物化审美主体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他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在泥土的随意捏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从文化意义上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审美关怀价值。

陶土特有效果隐含着回归自然的召唤。受此影响,陶艺创作正在形成深沉的探索性态势,艺术家开始冷静、深入地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探讨。丰富、发展以至改变原有艺术表现方式的意向,促成了摆脱实用之局限的陶瓷艺术成为当代艺术探索的一个着眼点。陶艺家们在其作品及创作思想中,表述了人与水、土、火、空气之间交流的深层关系。将粘土作为他们表现情感的载体,随意叠、压、刮、戳等。审美上否定了陶瓷的实用性和传统工艺美的绝对性,对作品表面留下的瑕疵、开裂、斑孔等都认为是一种美。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法和审美,以放任、偶然、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和艺术家对情感观念的个人感触,提倡“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人们日益意识到陶艺材料、工艺上的可塑性和随机性因素带给陶艺语言的无穷魅力,以及它在表达审美主体复杂、微妙的感觉心象方面所具有的丰富潜能。就创作实践而言,珍视并充分发掘和利用陶瓷语言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优势,便成了纯化艺术语言之类追求的具体内容。虽然陶制作品是在技术过程中实现的,但泥土的可塑性和随意性,以及其创作的公共性使得艺术家可以像绘画一样,直接记录自己对形式与生活经验的感受,甚至是一瞬即逝的心态,都可能在随心所欲之中固定下来。很可能是源于陶瓷语言媒体的远古本性,不少艺术陶瓷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物象、物性的亲和情感,和对商业化机械复制图像的远离逃避。

具体地,首先从实用陶瓷器的制作方面谈起:艺术创作贵在个人风格的表现,所以有不少艺术家虽然仍然依循传统的陶瓷器造型与釉色继续从事创作,但是在作品的造型与釉色的微妙变化上,作者十分强调个人的特色及情感的呈现。创作者刻意留下明显的拉坯指痕;运用各种不同的彩釉作画,并运用刮刻的技法增加彩绘画面的立体感,同时由于以釉上彩和釉下彩的交互运用,使得画面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利用喷釉的渐层效果,使釉面具有朦胧柔和的气氛,以达到中国水墨画的渲染效果;以青花釉里红特殊的技法让铜红、铜绿双色同时出现,鲜艳的红、绿双色彼此交融、相互辉映,颇具特色;运用刷釉的丰富笔触,表现活泼热闹的彩绘画面;以质朴的釉色与浑厚饱满的胚胎,呈现朴质的风格;以流畅的拉胚技巧,搭配适度的变型,使作品造型活泼而具有动态之美;以鲜显的釉色,将现代绘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在拉胚的瓶体上,以黏土沾出细纹,配上传统的裂纹釉,颇具创意;在胚体上多重施釉,再以雕刻的方式在釉层上雕出图案,使不同釉层的釉彩呈现出来,尤似堆漆雕花的效果。如此种种,器物的实用功能已经降低,陶瓷作品及器物的形体作为媒介,以展现个人的风格与特色,注入相当强烈的个人风采,使陶瓷器物造型变得自由、活泼而有趣,不受形制约束,自由地展现作者的风格与意念,也正是现代陶艺所展现的一种特质。

另一方面,以“实用”的观念出发,综合器物的“实用”要素,却做出非实用的造型,借着人们对“实用器物”的固有概念,造成“概念”与“实际”的相互矛盾。目的除了是要在造型表现上凸显自己的特殊看法外,还足以唤起人们对固有概念的反省与再认识。这在现代艺术中,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不以实用器物为目的,而以纯粹表现造型与意念表达的陶塑作品,近年来已十分普遍。陶瓷艺术家利用陶瓷材料特有的成型方式、质感处理与釉色呈现来进行作品的创作。

在现代艺术表现中,超写实也是常运用的技法之一。由于陶瓷材料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同时可涂施釉彩,增加色彩效果,利用写实表现的方式,可制作出其它材质的“物品”,也是陶艺家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作者借着视觉触觉与固有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凸显被仿制“物品”的存在意义,以及从该“物品”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

近十余年来,由于生存竞争所衍生出来的环境污染、人际关系恶化日益严重,各种病态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以个人观点对社会现象、文化反省及人类生命的思考,也常见于现代陶艺的作品中。以烟熏的方式处理作品表面,从烟熏的自然纹理中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利用传统衣饰图案表现在单纯的造型上,以缅怀消逝中的传统文化;在陶板刻绘裸女及利用塑形表现裸女之各种姿态,描述女性的内心世界;以陶土塑造动物、人物,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诠释往日的童话故事。艺术作品的表现,已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在作品四周的空间及相邻的物体,都可视为作品的延伸。在这种类型的作品之中,有些是在烧制完成后只是一堆“物体”,必须运到适当的展示场所予以装置组合后,才能成为作品。有些作品则依照展出场所的状况,可变更作品展出的型式,甚至结合其它不同的媒体呈现出来。尤其陶瓷材料来自大地,它在过火淬炼中产生质变的历程,使得结合环境、空间要素的整体作品,产生了更为深层的意义。而就陶艺创作表现而言,借着各种新观念的产生与新材质的应用,增进了陶艺作品的多样化,也增添了陶艺表现的可能性。新语言的探索与新空间的营造使人耳目一新。从传统转变为现代,写实到写意,具象到意象,并把西方绘画的色彩、光影等理念注入画面。对传统进行颠覆与结构、摒弃了故弄玄虚的语言形式,把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的充满激情的点、线、色、墨等语言形成以一种率真、本质与对象化的方式锤炼为符号,使之直接表达当代人的情感,这正是一切具有现代意识艺术作品的特点。

第9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装饰语言; 审美特征; 艺术表现; 视觉效果

引 言

陶艺的美是美在装饰上的。它以泥土为物质材料进行装饰,在造型上进行变异,加上色彩上的随意性,技法中的不同等等,自然地流露出陶艺装饰的韵味。陶瓷装饰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早期的陶器上就开始了,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发展过程,在装饰艺术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1.陶艺装饰语言的基本要素

陶艺装饰语言的魅力主要来源于陶艺自身,无论是釉色还是泥水混合后的形态,或是经过煅烧厚出现的色彩斑斓的陶品或是瓷品,都可以证明它天生就具有丰富的装饰语言。几千年间的陶瓷器的形制,形成了陶瓷艺术语言的独特表现力。

1.1多彩的釉色

釉色是陶艺装饰语言表现的主要外在物质,是陶艺作品灵魂的一部分。陶艺的釉色是难以控制的,它必须在火的创造下,才可出现神秘的色彩。是其它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替代和实现的。现代陶艺制作者为了达到更特殊的视觉效果,就直接把矿物化学物涂在坯体上。也有人将玻璃,铜片等能煅烧的物质当做发色剂老使用。

1.2特殊的肌理

“肌理”可归纳为一种形式法则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制作过程中,创造者会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能让大家看到及触摸到的肌理。肌理大致可分为可控制肌理及不可控制肌理。

依据创造者的审美心理,有意识地在坯体表面留下凸起或凹陷或点或线镂空等,我们称其为“可控制肌理”。肌理处理的好坏会影响作品装饰语言是否恰当的问题,肌理与形态结构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不可控制肌理是在煅烧中,坯体变化的两个因素,一是坯体内部的因素,陶艺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物体的厚薄程度不同,在火的氧化作用下并非同时进行;二是坯体外部因素,即是烧窑时,窑内生温度曲线的均匀程度,升温后,窑内冷却速度的均匀速度。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肌理,是创造者无法预料控制的。

2.陶艺装饰语言

陶艺的装饰语言—变化的图形,指的是火与釉色相结合所产生的图形,该图形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变化的非定性因素很强。这种变化的图片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是上釉时的方法不同,导致图形变化的不同。其二是烧成方法的不同,导致图形变化的不同。

2.1多样的施釉法形成变化的图形

在施釉过程中,许多创作者根据坯体形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施釉的方法。如喷、吹、涂、摸、擦、浸、浇等手段的综合利用来改变釉与坯的结构关系,即便是同一种釉水,也会因这种结构关系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打破种种规则性和非生动性的东西,使釉与坯体形成一种新的装饰语言,以丰富形态表面的装饰。这些多样手法,无疑拓宽了陶艺固有的单调的装饰语言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我们必须指出,现代陶艺不论在表现形态还是釉色时,都不意味着情感的任意宣泄,而是统一在一定形式美感和自然美感的法则中

2.2不同的烧成方法出现不同的图形

釉和坯体的结合可以呈现出变化各异的图形,而火的作用使这些图形便得更加真实和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烧成方式,改变升温曲线的不同,便决定了作品的图形样式的不同,亦或更加丰富,亦或便得模糊。如一次烧成、多次烧成、盐烧、熏烧、乐烧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图形变化。更有甚者直接利用氧化抢在烧成的坯体上来做颜色或强还原弱氧化,或弱还原强氧化,或纯氧化,使得颜色的表现力日益增强,使变化无穷的釉色出现了不同的图形。这一历练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精神的创造,这为作者的个性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陶艺装饰语言的特点

陶艺装饰语言即对陶艺品进行修饰与打扮。寓形寄意的追求在陶瓷装饰中表现得尤为鲜明。远在河姆渡时期的彩陶就已经开始。彩陶上的五叶稻穗纹,黑陶方钵上的猪纹,就不再是一种简单模仿自然的稚拙的刻画。而是设计者对客观景物的艺术表现,透过这种画幅,使人们看到了设计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创造出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的美的形态。陶艺装饰的特点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艺术的整合力。陶艺的装饰语言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艺术方式或艺术手段。作为艺术方式,它可以是一种纹样、一个符号。作为艺术方式或艺术手段.它通过装饰的作用和操作。将装饰性物化。“装饰性”是人装饰意志和装饰行为的内在属性及其所导致的装饰品格,它可以存在于任何种类的陶艺形态之中。形成一种风格化的装饰样式。陶艺装饰艺术的形态和语言的构成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和综合形态。不同的装饰语言形成风格各异的装饰美。所谓陶艺的装饰语言.即是作为一种对艺术观念的表达,是从点、线、面、体、色、质等为媒介来反映艺术家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段。在陶艺创作时运用的点线面组合方式的不同,形成的装饰语言特点也就不同。例如,点线面的联合,透叠,覆盖,接触等,形式不同,表现的特点也就不同。陶艺创作在坯体基本形不变下,复形的变化多种多样。对各个坯体的画面构成运用了渐变,密集,对比等进行组织,并在各作品中相互转化,使面可变为线,也可变为点。结合我们搜集到的材料元素以点线面的形式粘贴在坯体的表现,每个坯体的点线面都不同的感情指向,它本身是一种符号,代表和暗示某种情感意义和审美体验的传达,是对造型元素点、线、面和体的综合创造,增强作品的装饰韵味,观赏性。

结语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语以简、变、生、平、感情丰富、气韵生动、寓形寄意、写形传神为基本形象特征,装饰艺术语言的灵魂极富艺术感染力;而现代陶艺创作则更需要的是以创作者的审美体验为价值核心,其装饰语言,也逐渐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使用的媒介和手段,从而出现了有别于单纯以审美需求为主导的传统陶瓷艺术所不同的全新面貌。陶艺的装饰语言,拓宽了陶艺装饰本身的材料,形式,手法,也加入了制作之外的设计意识,观念,精神等多方面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陶艺作品都自然地流露出装饰的韵味。(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辉球.传统陶瓷与现代陶艺的装饰大变革 [J] 美术大观2006年12月总第2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