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培训项目自评报告精选(九篇)

培训项目自评报告

第1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青年干部;创新思路;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先厚(1963-),男,陕西安康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在峰(1964-),男,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培训处处长,高级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31-02

干部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是事关企业长久发展和干部队伍可持续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青年干部队伍的胜任能力是培训中心面临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在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大胆创新,充分借力外部咨询公司智力资源,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全新的管理模式,整合多种培养方式,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培养方式。

一、训前测评: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精品培训项目而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保证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员的实际需求及岗位需要。但随着培训成熟度的提升及培训体系的日益完善,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必然要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2012年的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通过引进MTS测评系统,在训前对个人能力素质进行测评,找出每个学员的短板和优势,进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优劣势设计学习方案。

1.确定指标

在个人能力素质测评指标的设计上,采取了学员上级访谈和本人问卷调研两种方式确定素质指标。最终,围绕青年干部的“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三方面确定了带领团队、分析能力、计划管理、监督指导、责任意识、执行能力、主动沟通这七项素质指标。

2.定义指标与在线测评

测评指标确定后,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行为定义。每个素质指标分别包括五项素质剖面(如图1),再针对每个素质剖面从测评题库中抽取适合此次培训学员的测评题目。通过行为定义与题目选择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出学员的胜任水平,从而为后续的学习设计提供更为系统、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

3.出具测评报告

在线测评结束后,MTS系统会根据个人的测评结果为每个学员生成《被试者测评报告》。报告从学员的胜任系数角度,通过对所选指标的学员反映进行精确计算,并将学员的个人素质表现与学员群体水平进行比较,分别得出个人与团体的报告。最终,利用素质剖面技术深度剖析学员在每个测评指标上的特质,帮助学员找到素质短板,并提供其实现持续素质改善的发展建议。

4.基于测评结果设计培训方案

针对测评报告的发展建议,在项目设计上以提升团体能力短板为主要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个人的成长发展设计整体培训方案。以团队建设、发展他人、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七项能力指标为主,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设置了六大课程学习模块;其中,针对六大培训模块设置学习方式,结合培训内容,安排两个单元的行动学习、一个单元的考察实践和贯穿始终的训后行动计划,形成了不断循环的学习模式。(如图2)

二、混合培养:促进培训效果最大化

设计新颖、有针对性、培训效果明显的系统培训方式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项目的设计上遵循成人学习发展的“70-20-10规律”,以提升青年干部当下岗位胜任力为立足点,以成就未来卓越管理者为着眼点,设定了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三种角色,以此为出发点搭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在“学习者”环节,项目设计了体验式学习、面授课程、参观考察等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学习方式;“实践者”环节设计了行动学习工作坊、自主学习、主题演讲、课外活动、辩论赛、论文撰写等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学习方式;“传播者”环节设计了分享沙龙、读书会、训后行动计划、成果转化等训后学习方式。(如图3)

1.体验式学习

在体验式学习环节,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体能训练、户外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

2.面授课程

在青年干部的课程安排上,以“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上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上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为课程目标,确定了“党性修炼、管理攀升、思维激荡、知识拓展、心态锤炼、卓越表达”六个模块的专业学习,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在课程模块学习的不同阶段插入主题研讨、案例讨论、学员分享等多种课程内容转化的学习活动,以促进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3.参观考察

在参观考察方面,选定同行业先进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为经营管理实践基地,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达到青年干部培养的知行合一。

4.行动学习工作坊

在面授学习外,重点将“行动学习工作坊”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培训项目中,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行动学习把青年干部培养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在行动学习中通过不断解决各种复杂的挑战性问题培养青年干部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变革创新等经营管理中需要的干部素质,并沉淀出大量可应用的管理工具、案例,这都将有助于提升青年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业务改善。在为期45天的青干培训项目里,共设计了两期行动学习工作坊。

以指向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启动、方案评审、教练式促动、成果汇报四个环节,结合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分别挑选了“世界咖啡”、“群策群力”和“焦点汇谈”三种结构性较强的工具作为行动学习的研讨工具。

项目启动:首先为学员导入行动学习理念。通过深度讨论,工作坊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同时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定、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在聚焦主题时,通过反复讨论,学员们最终确定了“如何促进‘三集五大’在本部门的顺利推进”等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和管理的学习主题。

方案评审: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需要在不断的提问引导下让全体学员群策群力,通过反复讨论、反思,最终选定符合公司战略、满足主题需求的学习内容。

教练式促动与成果汇报:在方案的产出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和“世界咖啡”两种方式,从可行性分析、细节执行到解决方案进行全面促动。“群策群力”以对话、轮流发言及个人展示等形式展开,不仅为学员提供了积极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战略分步实施的想象平台,也帮学员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明晰了自身定位和挑战目标。“世界咖啡”则是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弹性的小组讨论,以“桌长轮流制”为机制,从澄清问题、分析问题、排序问题、开发方案和制订行动计划五个步骤针对训后的计划落实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每组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方案汇报,针对汇报的方案由其他学员和促动师利用“SMART”原则进行分析论证。

5.自主学习模式

在项目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培训班开展了“主题研讨沙龙”、“辩论赛”、“读书会”、“主题演讲”等自主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辩论赛”中,项目设计了“人生机遇和能力哪个更重要”、“企业文化外形与内质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主题,为学员激荡思维、观点碰撞、提升逻辑表达能力搭建了趣味化的平台;“主题演讲”活动则是通过学员的感性回忆与理性沉淀,将培训学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设定了“电网行业发展专题”、“公司发展战略落地与执行专题”、“管理案例分享专题”、“人文素养提升专题”等主题演讲活动,让学员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相应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中心组织老师组成评委小组,对每个参赛学员的演讲作后续改善点评。通过主题演讲,既为学员提供了形象展示的平台,也提升了学员的公众表达能力。

6.主题活动及课外活动

培训之余,还相继开展了“爱心园地”、“快乐早班车”等主题活动,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组织向心力。例如,在“爱心园地”里,通过轮流记录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及时为生病、有困难的学员送出祝福和问候,让大家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课外活动中,定期开展羽毛球、兵乓球、打太极等体育比赛和趣味晚会,提升学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

三、反馈评估:多管齐下推动效果落地

有效的培训评价可以为培训效果落地提供有力的证据。项目期间,中心充分考虑当前的工作实际,在以往比较成熟的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建立起“课程评估—知识内化—成果转化”的三段式评估步骤,使培训评价机制更成熟、考核评估效果更显著。(见图4)

1.课程评估

课程结束后,要求所有参训学员填写培训课程评价表,从课程评价、讲师评价及项目管理三方面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总体评价,并出具整体的项目评估报告。

2.知识内化

在知识内化环节的评估中,为促进培训知识的内化、固化及转化,中心组织学员定期开展“课堂微分享”和“培训心得撰写”活动。其中,“课堂微分享”让学员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分享近日的读书内容或者课程感悟,并以即时贴的形式粘贴于学习园地内;“培训心得撰写”则让学员结合工作实践和培训知识即时撰写课程心得体会和专题论文,并以演讲报告的形式呈现。

3.“2+1”成果转化

为使培训真正见成效,培训中心针对此次培训项目设计了“综合能力提升的‘2+1’成果转化计划”,即1个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行动计划、2个以改善组织工作为目的的行动计划。学员在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需要根据“2+1”行动计划表制订自己的训后改善计划。由项目管理人员引导学员在《行动笔记》中记录当天学习收获及行动改善计划。同时,行动计划针对每个行动步骤设计了课堂笔记、一对一学员分享、集体研讨、行动公示和行为评价环节。通过训后行为公示和评价环节,对学员的训后行动计划进行监督,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4.训后行动监督

培训结束后将所有学员的“2+1”行动计划收集备档。每份计划一式三份,即学员本人、培训中心、学员主管上级各持一份。主管上级会根据计划表对学员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培训中心处。对于落实较好的学员培训中心会作为优秀样板在公司系统内推广宣传。

第2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训报告 基础护理学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8-02

实训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训报告是学生在参加实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把实践的全过程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是学生对实训操作效果的总结与汇报,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然而传统的实训报告按目的、用物、对象、内容、结论的“八股”方式记录,没有突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思维,实训成效不显著。为了提高实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实训报告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实训教学,学生反应良好,现报告如下。

1.实训报告的创新与改进

1.1从内容组成上的创新与改进

创新改进后的实训报告,由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实训用物、实训对象、实训内容(包括环境、对象评估,操作步骤)、实训小结、实训感悟(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七部分组成。

1.2从书写项目数量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就要求学生实训课后书写一份相应的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指定十项重点实训项目,而学生在指定的这十项重点实训项目中,再自主选择五项来书写实训报告。

1.3从书写人员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后就要求每位学生课后独立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以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每个小组由固定的三名学生组成,课后每个团队小组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即可。

1.4从考核上的创新与改进

团队小组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小组成员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

2.应用研究

2.1研究对象

在笔者任教的职业学院,连续选取2013届和2014届高职大专护理专业的8个班,每届4个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班。实验组224名,年龄18~20岁,平均(19.2±0.5)岁,其中女性117名,男性7名;对照组220名,年龄18~20岁,平均(19.5±0.6)岁,其中女性115名,男性5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综合测试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2.2研究方法

两组授课教师、使用教材、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时均相同。实验组实训课后按创新型实训报告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对照组课后按传统教学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基础护理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期末理论、实训考核及实训报告学生评价问卷调查。

2.3效果评价

《基础护理学》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本门课程进行实训考核和理论考核。实训考核内容为考试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考核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理论考核统一命题,闭卷独立完成。将实训考核结果和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评价:自行设计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学生评价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高技能操作兴趣;利于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爱伤观念;培养创新意识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为好、一般、差,学生匿名填写,发放调查问卷444份,收回问卷4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3.研究结果。(见表1~2)

4.讨论

(1)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项目数量上体现了“少而精”。

传统的实训教学要求每上一次实训课,课后就书写一份实训报告。但碰到实训课多的课程,比如《基础护理学》,其实训课与理论课课时比为1:1,按照传统教学一学期学生就要书写实训报告近40份,也就是说一周仅《基础护理学》这一门课程学生至少就要写两份实训报告,这样不仅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使学生疲于应付,还对上实训课也产生倦怠的情绪。在书写实训报告时就会出现认真点儿的学生套用传统的“八股”模板来书写应付了事,没有反思没有创新,懒于思考的同学要么照搬教材或老师的板书,甚至出现抄袭同学报告的现象。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的实训项目,每学期只须完成5篇即可。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训练习及实训报告书写中,而且通过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项目,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还减少了教师评阅实训报告的次数,从而做到学生精写,教师精批。

(2)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内容上体现了“个性化”。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内容上的创新与改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训内容中增添了环境评估和对象评估,其二增设了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在目前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背景下,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服务固然重要,然而尊重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人文服务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创新型实训报告中,特意强调学生在实训内容中增添对环境和对象的评估,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对病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

增加的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这些内容是教材、老师没有提到的,再加上每组同学选择书写的实训报告项目也各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那些懒于思考、不愿动手、不认真上实训课的学生去“借鉴”其他学生实训报告的行为。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训报告,就促使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实训内容,课中主动观察、思考、提问、勤练,课后主动与其他组员分析、讨论、总结,这样不仅突破传统的“八股”套路,写出具有“个性化”的实训报告,而且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型实训报告书写、考核上的“团队制”。

创新型实训报告打破了传统实训报告的“个人制”,不管从书写上还是考核上都实行“团队制”。即每个实训团队小组实训课后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每份实训报告的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每位组员的考核成绩。临床医学的很多工作岗位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更能高质量的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团队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以后步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型实训报告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缩短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而且提高理论考核成绩,增强实训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对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星海,陆旋.高职工科实训报告撰写的创新探索[J].职业时空,2010,6(8):44-45.

[2]张小玲,王平,穆剑玲.重视实训报告书写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48-49.

[3]唐春红,尹建康.大专护理《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册》的设计与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66-67.

[4]白玉.职业院校创新型实训报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0-51.

作者简介:

第3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部署精神,推进依法理财、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2020年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提高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加强学习与培训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配备和内部工作流程,明确内部各职能股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责,把绩效管理责任落到实处。重视绩效培训工作,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纳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开展培训与交流,先后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并组织学习了绩效目标自评和预算绩效目标的申报与审核等业务知识。坚持参加局里的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绩效管理业务知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工作需要,提升工作能力。借鉴先进县市的工作经验,正视问题的不足,积极努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2、做实做细2020年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

我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切实做好了2020年县级预算批复的项目资金和县级专项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申报工作;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县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完成了预算部门及其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目前2020年我县对310个项目31395万元设定了绩效目标,预算部门和资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到了预算编制有目标。

3、做好2019年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

(1)各部门按照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基础上,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完成了2019年部门预算195个项目26539万元绩效目标自评工作。

(2)完成2019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自评工作。自评的范围包含纳入2019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的全部扶贫资金,自评工作主要通过平台进行,共完成了22个项目2745万元的自评填报、平台录入及审核工作。

(3)完成2019年度中央、省市对绛县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为健全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切实增强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资金使用单位支出绩效意识,提高中央、省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我县根据财政部、省市通知要求,认真梳理2019年度中央、省市对绛县转移支付自评清单,并对照清单完成了对 41个项目24251 万元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自评工作。

4、积极推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工作

为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根据《绛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工作的通知》(绛财绩〔2020〕2号)文件要求,我县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对照2020年度预算项目申报时的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通过信息采集、分析、核查等方式,完成了项目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工作,监控工作涉及21个部门68个项目共计30602万元。

5、建立预算绩效信息管理系统,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绩效管理工作

预算绩效工作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一项新工作,专业性强,业务复杂,为全面推进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采购完成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内容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绩效目标申报系统、绩效前评价、绩效跟踪系统、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系统、绩效评价系统、专家在线评审系统、绩效结果应用系统。我们将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简化工作环节,减少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量,加强标准化和流程化建设,依据系统中强大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计算分析模型,以提高绩效目标申报质量,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大促进我县绩效工作的开展。

6、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提升预算绩效业务能力和水平

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我县于10月14日在财政局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绛县预算绩效信息管理系统培训会。县财政局支出股、各乡镇及全县各预算单位相关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邀请运城市政务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范斌老师主要从绩效理念、绩效目标申报、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重点对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申报的流程和软件操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培训大家对绩效管理工作理念、绩效工作的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会后各预算单位通过系统录入完成了2020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为下一步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将我县的绩效管理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7、积极部署,认真开展重点评价和整体评价

我县绩效评价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资金额度较大、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为了更好地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结合各业务股室建议现已选定民生项目、重点投资项目和连续性对预算有指导意义的项目,2020年选择了11个项目和1个部门整体进行了重点评价,评价金额11360万元,目前所有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已完成,并邀请人大、相关预算部门、有关股室、县市绩效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抽取了第三方机构撰写的2019年度5个财政项目支出和1个部门整体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了审核,共涉及资金6541万元。会上提出了3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纠正了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评价工作质量和评价结果的公信度。评价报告修改完成后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业务股室,作为下年预算编制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部门和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被动应付的多,主动推动的少。工作浮于表面,没有从行动上认真落实绩效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

(二)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完善。绩效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工作推进缓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难以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绩效目标编报质量不高,认为绩效工作是绩效股一家的事,存在消极思想,审核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绩效运行监控覆盖面窄,效果不理想。

(四)评价工作有待加强。2020年我们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仍局限于财政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评价方式以自评为主,评价质量不高。虽然重点评价范围有所扩大,但选择项目与评价方法不够完善,评价结果的公开性不够,不能有效地为预算编制服务,评价结果应用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

1、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配备和内部工作流程,明确内部各职能股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责,把绩效管理责任落到实处。重视绩效培训工作,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纳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交流、工作调研等形式,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水平。

2、加强绩效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支出进度。要重视绩效运行监控工作,提高绩效运行监控项目金额占绩效目标金额的比重,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程及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对预算执行中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要及时纠偏,确保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3、加大绩效评价工作力度,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进一步扩大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推动各部门积极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建议从业务股室、预算部门抽调有能力、有思想、有担当、敢于创新的人员组成财政绩效评价小组,从而使财政部门内部股室和预算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开展财政再评价。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建立绩效评价会审人员专家库的通知》(运财绩〔2017〕14号)要求,注重县与县之间、县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注重评价方案和评价报告的审核,建立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审核制度,提高绩效评价报告质量,注重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探索评价结果公开方式。

4、完善预算绩效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预算绩效信息管理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的对接,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绩效管理工作向高质量、高标准迈进。

2021年预决算编制会上安排财政资金项目支出的(涉密项目除外)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没有项目支出的单位,将日常经费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确保2021年实现绩效目标管理预算单位全覆盖,2021年绩效目标申报工作通过系统申报。进一步扩大绩效目标的管理范围,提高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预算金额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重视绩效目标编报质量,积极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试点工作。

5、继续做好扶贫动态监控系统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申报审核。

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是财政部安排的对扶贫项目资金相关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需要随时关注监控系统中扶贫资金的情况,会同有关预算部门、各业务股室及时做好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和录入工作。

6、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及时向市局报送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经验和工作动态等。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要及时向市财政局反映,以便研究解决。

 

2021年1月6日

 

第4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软件项目计划书。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计划《软件项目计划书》。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第5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一、澳大利亚面临的挑战

在OECD成员国中,澳大利亚研究部门的整体质量较高。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数量居OECD成员国前10;在“2015全球创新指数国家排行榜”(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5 Country Rankings)上,澳大利亚的“研究与开发”(R&D)在141个国家中位于第10名;澳大利亚卓越研究(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ERA)体系表明,澳大利亚许多大学在多个研究领域产出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标准或者更高。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研发支出不算高。2013-2014年,占GDP的2.12%,略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2.36%。2013-2014年,澳大利亚“研发名义毛支出”(Nominal Gross Expenditure on R&D)达到335亿澳元,与2004-2005年的160亿澳元相比翻了一番。

澳大利亚研发支出占GDP比例在全球的位置一直都没有改变,始终居OECD成员国第15位。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今世界,大多数OECD成员国都在增加研究支出,都将研究作为影响未来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他国家也在快速提高研究支出占GDP的比例,如中国研发毛支出占GDP的2.08%,新加坡为2.02%。因此,澳大利亚必须加快速度才能保持其在全球的地位,同时需要最大程度利用研发支出。

另外,澳大利亚必须提高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向商业成果的转化率,26个OECD成员国中,澳大利亚在这方面表现最差,其大企业、中小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和公共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的比例排最后。同样,澳大利亚在“世界性创新”(New-to-the-world Innovation)方面也表现较差,在接受评估的17个OECD成员国中名列倒数第二。

二、检视工作的源起

2014年10月1日,澳大利亚总理与产业部部长联合“产业创新与竞争力进程:更强澳大利亚行动计划”(Industry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genda:An Action Plan for a Stronger Australia),其中提出四项重要目标:一是更低的成本,减少监管的、企业友好的环境,更低的税收和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二是具备更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三是更好的经济基础设施;四是促进创新与创业精神的产业政策。其中,将研究成果更好转化为商业结果是该计划的关键构成部分。

2014年10月29日,时任教育和培训部部长克里斯托弗・佩恩就“支持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成果的备选方案”广泛征求意见。2015年5月26日,在意见征求的基础上,时任教育和培训部部长西蒙・伯明翰,工业、创新和科学部部长克里斯托弗・佩恩联合宣布“提高研究成果的商业回报战略”(Boosting Commercial Returns from Research Strategy)。该战略提出了大量提高大学和企业的研究贡献率的策略,以提高澳大利亚的创新力、生产力并促进经济增长,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更简单、透明的研究专项拨款制度,除了继续关注质量与卓越外,支持企业与用户更大程度的参与,鼓励大学向企业进行知识转移;与澳大利亚科研委员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和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合作,确保这两个委员会对于竞争性拨款计划(Competitive Grant Programmes)的相关条件规定适度考虑企业的相关专长或研究;开发一个知识产权工具包,促进研究机构与产业合作;改进研究体系的评估过程,增加企业参与和知识转移、研究结果和影响等的评价指标。

为了推动该战略的实施,2015年7月7日,时任教育和培训部部长克里斯托弗・佩恩宣布,由前总理与内阁咨政部长艾恩・瓦特带领一个工作小组,对澳大利亚的研究政策与拨款机制进行全面检讨,寻找增强澳大利亚研究体系,鼓励大学、企业和用户之间合作的改革方案。

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昆士兰科技大学副校长彼得・考德拉克、莫纳什大学副校长埃德温娜・康沃尔、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桑德兰・哈丁、创新研究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康纳・金,以及人文学科、艺术与社会科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施瓦兹。

此次检讨工作的重点包括:基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商业回报战略”,如何对研究政策与拨款进行改革,以推动联邦政府的产业创新与竞争力提升进程;就如何确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系承担的世界一流研究转化为国家的经济优势提供建议;制定“研究-产业”协作与合作的评估方案。

三、检视报告的形成过程

2015年8月11日,由瓦特教授负责的工作小组了题为《高等教育研究政策与拨款机制检视报告》,广泛征求意见。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征集关于“如何增强澳大利亚研究体系,鼓励大学、企业和其他终端用户之间的合作与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截止到2015年9月18日,共收到76份建议,大多数建议来自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及个体 ,少量建议来自企业或代表企业利益的机构。该报告还从32所大学收集了有关成功的大学-企业研究合作的48份案例研究。

2015年8月和9月,瓦特教授两次向高等教育和企业部门参与者征询意见;10月和11月召开55次会议,与大学、研究机构、学院、企业、产业领袖和政府代表进行协商;10月末和11月初,召开15次焦点圆桌会议,与大学副校长和代表们讨论建议和意见中提出的改进方向与备选方案。

此外,最终的报告参考了澳大利亚学习学术理事会(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ACOLA)的报告――《为了经济与社会利益转化研究成果:国家比较》(Translating Research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Country Comparisons)和墨尔本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国际创新基准:海外大学-产业研究合作模式综述及对澳大利亚的启示分析》(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Benchmarks―Scan of Overseas Models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Analysis for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

四、检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最终的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主要致力于实现以下5个目标:一是确保澳大利亚大学研究与研究培训的高质量与卓越;二是通过“研究专项拨款”(Research Block Grants,RBG)以更加简单、透明的方式分配经费;三是为大学提供激励,增加并改进与企业和其他终端用户之间的合作;四是鼓励大学参与研究商业化过程,以及向企业和社会转让知识,包括提供经费激励,以及强调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等;五是确保竞争性拨款申请条件中支持研究成果商业化以及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具体建议有以下五点。

(一)针对“研究专项拨款”的改革建议

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支出占总研究与开发支出的30%,高等教育研究拨款政策的改革有可能推动澳大利亚创新绩效的改进。因此,在此次检讨中,RBG占据核心地位。RBG对于支持大学研究间接成本,促进终端用户参与以及研究培训非常重要。

报告建议,从2017年开始,建立新的RBG拨款模式,将原有的六项专项拨款计划合并为两个,充分简化RBG,鼓励研究与研究培训中的合作与创新――将“研究基础设施计划”“可持续研究卓越计划”和“联合研究合作计划”合并为“研究支持计划”(Research Support,RS),加大对企业和其他终端用户参与高校研究的激励。将“研究培训计划”“澳大利亚研究生奖学金”和“国际研究生研究计划”合并为“研究培训计划”(Research Training,RT),简化研究培训经费的相关规定。

为了确保向新机制有序过渡,一方面构建“研究支持经费安全网”,在前四年,大学获得的经费不少于前一年的95%;另一方面,在2017-2020年间,逐步提高新的研究培训经费模式的影响。

此外,从2018年开始,每年增加经费5000万澳元,进一步鼓励企业与终端用户参与大学研究。

最后,通过与澳大利亚大学联盟协商,由教育和培训部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决定如何评价终端用户的贡献。

(二)改革“竞争拨款计划”

报告建议,通过对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竞争性拨款进行改革,以更好支持终端用户参与研究。

首先,作为ARC旗舰计划的“连接项目”(Linkage Projects)旨在促进大学、企业和终端用户之间的合作,但目前每年仅有的一次拨款机会限制了企业回应市场或创新的机会。报告建议,从2016年7月1日起,该项目改为随时申请,持续拨款,确保研究机构与企业灵活回应市场。

此外,如果雇员少于20人的企业申请“连接项目”,免除其现金捐赠要求;成立专家团,对ARC和NHMRC竞争拨款的申请者进行筛选,确保研究质量以及研究具有商业潜力,并能鼓励企业和其他终端用户参与。

(三)实施“关注企业”研究合作计划(Business Focuse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首先,联邦政府在未来四年(从2016-2017年开始)拨款大约2500万澳元,扩大“研究联系计划”(Research Connections),增强大学与企业的研究合作。

第二,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250万澳元,实施“博士生企业实习计划”(PhD Business Placement Initiative),支持大学每年新增700名到企业实习的博士生。将企业实习纳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部分是推动改革的有效方式,企业获得了高层次的研究技能,满足了自己的特定需求,而博士生也理解了企业相关研究的价值,培养了未来就业技能。

第三,作为2016年的一项优先行动,工业、创新与科学部应该尽快建设专门网站,帮助企业联系相关的研究和研究者。

第四,大学调整其人事安排与晋升政策,确保个体与企业沟通与合作的专长得到认可。

(四)改进知识产权管理

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应该要求所有未来“连接项目”的申请书及进程报告必须明确:通过该项目研究产生的实际和潜在知识产权及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等。

ARC和NHMRC修订拨款协议及拨款政策,要求从2017年开始,高校要列出公共拨款资助的研究所产生的知识产权。

2018年,ERA体系应该考虑通过出版物、公开资源库及知识产权转化等研究产出设定在评估过程中的相对权重。

(五)实施“影响与合作”评估

报告建议,设计一个新的“影响与合作框架”(Impact and Engagement Framework),评估大学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和其他收益。新框架将与ERA体系相互配合,对未来研究拨款产生重要影响。

新框架参考了2014年英国的“研究卓越框架”,包括定量与定性评估,将一套评价“合作”的指标(如研究的收入来源),与案例研究和专家评估相结合,2017年开始进行评估实验,以后每三年评估一次。负责专家评估的工作组由教育与培训部召集,成员包含研究部门、政府和终端用户的代表。另外,为了使大学在评估中的行政负担最小化,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数据源和证据。

在2017年实验后,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决定是否将“影响与合作”评估结果与拨款挂钩。从2019年起,10%~20%的研究专项拨款有可能取决于“影响与合作”评估结果。

(六)评估澳大利亚的研究系统

报告建议,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部,工业、创新和科学部,健康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在公共资助的研究系统的评估表现方面起主导作用。澳大利亚研究系统的评估结果应该每年公开。

目前,教育和培训部联合产业、创新和科学部正在制定教育系统层面的绩效评估办法。报告认为,这项工作应该加速,还应该与企业和大学协商。

报告建议,对公共资助的研究系统的第一次绩效评估应该在2016年末进行,尽量使用现有的数据信息。

澳大利亚应该致力于影响现有和未来的“全球排行榜系统”,使研究评估中更多纳入对创新和产业参与程度的评估内容。

第6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摘要:依托国家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和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在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科研能力提高训练。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和训练的效果,项目提出包括项目的申报,科研精神和内涵的培养、科研能力提高训练过程、项目结果表达与成果总结以及评价体系的制定。为完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研训练;能力提高;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14-02

一、引言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研究型的本科人才,拓展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其中,为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基本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提高科研兴趣,提升综合素质,从2012年起至今,在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共设立81项科研能力提高训练项目和107个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SRTP项目。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旨在完善和有效开展项目的实施,从项目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全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探索与实践,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能够顺利运行,以及达到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效。

二、构建学生科研训练过程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训练项目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但不只单纯追求项目的研究成果,所以评价标准的确定主要还考虑对整个科研训练过程的评价。因此要紧紧围绕和结合训练过程,从过程的考核角度出发,构建一个除项目申报以外,还包括科研精神、科研内涵、科研能力、项目成果、教师考核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1.项目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循纵向科研项目执行的要求,以自主探索课题、规定研究方向的导向性课题、学生与指导老师联合申请课题、科研单位招标课题的形式,向学院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提出申请,通过专家的初审和会议评审确定获得项目的立项。①自主探索课题。由科研训练指导组确定资助的范围、要求、经费额度和资助数量,由学生自由组成兴趣小组,提出感兴趣的化学问题,撰写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目标、拟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等内容的申请书,培养学生掌握获得科研立项的基本科研项目申请程序,并指定专门的老师予以指导。申请书由科研训练指导组组织评审后择优资助,项目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实施。②规定研究方向的导向性课题。由科研训练指导组根据本学院较强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平台与方向,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化学问题,提出科研训练申报指南,由学生组成课题组自由选题提出立项申请,并通过评审立项提供经费资助,选择导师并在老师的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③学生与指导老师联合申请课题。由学生与指导老师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与导师共同提交申请书,由科研训练指导组组织评审通过后,提供探索经费、试验设备和条件,支持学生自主进行科研训练研究。④科研单位招标课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等研究课题任务为内容,组织导师提供若干探索课题,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介绍和,提出具体要求并提供部分经费,让学生通过介入项目的科学研究,在完成老师科研任务的同时,强化科研训练并获得科研训练能力的提高。

2.科研精神。要求学生树立科研精神。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谨、系统,而又漫长的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吃苦耐劳肯于钻研的精神,同时具备勇于挑战困难、接受挫折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其包含良好的科研态度、工作作风、应对挑战与团队合作的方方面面。

3.科研内涵。科研训练内涵除包含科研精神外,还包含对科研过程与环节的熟悉了解。其包括对科研立项前的准备,文献检索与阅读,实验设计,材样的制备与检测,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总结与撰写,成果表达与交流等过程的理解。

4.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本科生能力提高训练项目的主要内容,也是科研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心任务与成果体现的主要环节与基本保证。作为本科生科研训练要特别注重基本科研技能、科研内涵、科研环节的锻炼与培养。因此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训练涵盖了从项目申请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

5.项目成果提交。科研能力提高项目除上述评价内容外,很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成果的提交。学生可以通过竞赛获奖、作品提交、科研报告、交流会、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形式来肯定自己所承担项目的成绩。

6.指导教师的考核。指导教师主要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学院将把指导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纳入教师业绩考核范围。教师考核业绩主要从承担的指导工作量、学生训练项目所获得成果情况计入教师年度考核绩效中。

三、结果与成效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采用每年举行一次本科生指导教师科研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提升科研训练的指导质量。每年分不同年级各举行一场本科生科研学术交流会,让学生撰写学术报告,交流从事科研的体会,总结经验,相互学习,激励其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创新意识,增强能动性。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评出5―10项优秀项目,并给予相应奖励,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2.通过完善的规章条例,加强科研训练的成效。建立和完善规范课题管理程序,包括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立项评审遴选程序、经费使用章程等。建立严格的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制度。建立本科生科研训练条例,从大二开始,把全部学生纳入科研训练培养计划范围,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科研训练计划。把参与科研训练纳入本科生奖学金评定内容,以确保科研训练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实施。

3.建立了一个本科生科研训练成效评估体系。项目致力于人才的综合科学素质培养,通过课题立项申请、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使学生在整个训练环节中感受科研的真实过程,项目综合了教学计划和科研训练的实际情况,通过课题答辩、进展汇报、成果交流和报告撰写等方式,从科研立项、学术交流、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建立了本科生学业成绩评估体系,包括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讨论、合作精神的锻炼、查阅和设计不同方案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本科生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4.取得了较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多项科技竞赛成果。三年恚以本科生为主要作者发表了论文98篇,其中JCR一区期刊论文20篇以上,包括Angew.Chem.Int.Ed.、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JCR二区期刊论文30篇以上;本科生的实践成果在“全国大学生化学科技活动交流大会”、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和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

构建了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高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四年里共参加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能力提高项目设置的81项科研训练课题,参与了107项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SRTP项目、7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位本科生几乎都参与过一个项目的训练过程。

四、结论

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训练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除做好项目管理外,项目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将足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等实践过程。该评价体系的建立使科研能力提高这一训练环节运作得更加系统和完善,评价更加全面科学,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这一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致谢

感谢国家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10330)对我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项目实施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5,(5):31-33.

第7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培训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42-01

1.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用电需求不断提高,这也需要电力系统更加完善,并保证系统输送稳定。

2.基于PDCA的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流程

在百度百科中,将工作方法定义为:是指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最简单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是PDCA循环,展开来就是凡事有记录,有计划,有执行,有结果,有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体现目标驱动和用数据为证。一般而言,电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的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中期的查评及整改、撰写自查自评报告、申请达标评级工作,后期的迎接第三方现场查评工作。其三个阶段之间是承前启后关联的,是PDCA循环的,而每个阶段内部,也是PDCA循环的。

3.电网企业培训体系建设难点

虽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但几十年的大型国有企业外部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剧了电力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困难程度。

3.1 训文化与理念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内各部门对培训重要性较为认可,但往往基层部分员工对培训工作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广泛存在“培训万能论”“培训是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的事情”“培训能立刻见效”等认知误区,由于这些认知误区,员工培训心态往往过于放松,导致培训效果欠佳。

3.2 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内各层级员工对培训工作重要程度认识较高,但落实到个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工学矛盾突出,员工工作量较大,造成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二是培训针对性不足,导致员工参与培训意愿不强;三是培训费用报销流程复杂,导致员工培训心理懈怠;四是培训考核与员工岗位晋升关联不大,导致培训积极性不高。

3.3 培训针对性不足

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内培训项目计划设置针对性不足。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很大程度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根据组织需求制定培训项目,然后确定参与课程人员,对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差距分析偏弱,课程与员工个人需求有差距,降低了员工培训积极性。

3.4 培训需求收集有效性不足

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内部分员工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思考,出现班组需求与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不相关的情况,员工个性化需求与岗位胜任能力契合度不高。培训需求收集形式与渠道不够多样,反馈机制不完善,使得需求分析缺乏有效的来源。

3.5 培训相关激励不足

部分企业内由于考核激励未能和员工绩效、薪酬、晋升紧密结合,人力资源各模块未能有效联动,导致很多工作有要求无考核、有考核无激励或是激励措施太少、效果不足。此外,员工培训与绩效晋升无关联导致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3.6 培训评估难度大

培训结束后,多数企业主要开展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测试,观察员工培训后的成绩改善,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缺乏有效的观察手段。三、四级评估在开展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标准,跟踪时间长,投入的人力较多,存在一定人为主观性,很难持续开展。

4.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措施

4.1 前期准备工作应关注解决的主要问题

4.1.1在遴选人员取得内外审资格方面。一是遴选人员不严肃,许多参加内外审资质取证人员,多是即将退休或者部分对此感兴趣的员工,或是工作比较休闲员工;另一个是遴选人员时,没有考虑专业覆盖问题,形成专业空当;三是单位中层干部少有参加,特别是作为牵头部门的领导干部或专责参加内外审资格培训取证更少。没有认识到,遴选人员是开展达标评级的“播种机、宣传队”,也是企业开展此项工作的专家队伍。

4.1.2企业达标评级工作方案往往是一人拟定,征求极少数人意见建议,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签发,一纸文件流转,少有将此项工作作为提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在企业安委会或办公会议上研究决策。其结果是工作方案不细、考虑不周、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落实乏力。

4.2 中期工作应关注解决的主要问题

4.2.1企业自查常见问题表现

目前在一些企业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梳理不深不细,如注重对企业管理制度目录体系查评,缺乏对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合规性查评等;二是习惯性做法认识根深蒂固,如以职工健康体检代替职业病检查等;三是以母公司要求或企标、习惯代替查评标准;四是自查自评不认真,漏洞百出;五是企业自查报告讨论审核不足,用词模糊,如部分变电站、部分 10 千伏线路等存在某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第三方查评时的窘态,更是达标评级成为走过程,过后一切如故,返回原点!

4.2.2自查自评工作方法

开展企业自查自评有两种工作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方法,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方法。但实施中,各个专业都存在并行工作。

自上而下工作方法是先从梳理查评企业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每个管理制度(含管理的、技术的、工作的等企标)等与国家、行业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的耦合度查评,从而归纳总结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修订、补充、完善。第二步,以《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为标准,分专业按照查评项目内容同时查评。第三步是开展问题的整改,包括问题整改责任领导、部门、班组、完成时限、资金等,进而进行整改监督。

自下而上工作方法是直接以《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为标准,分专业按照查评项目内容同时查评,再归纳分析查评问题,是什么问题,整改什么问题,对于不需要停电的问题,立即整改,对需要停电才能整改,进入检修计划整改。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有必须收集、归类、存档查评结果,对以达到标准要求的,提供佐证;对于需要整改才能达到标准要求,提供已整改的佐证或已列入整改计划的佐证。他们是自查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自查报告以及结论的最重要依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电力生产作业技术复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安全生产造成不利条件。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第8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强化 职业技能训练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30-02

一、前言

职业教学应坚持从强化实践、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入手,遵循以技术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体系,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我校2011级和2012级集中实训,是按照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教学总体安排,依据 “交通系3122集中实训实施方案” 全面开展的。实训环节共完成7个实训项目,分别为专业认识实习(2周)、工程材料实训(2周 )、计算机绘图实作(2周)、工程地质实习(2周)、桥涵工程实践(2周)、轨道工程实践(2周)、工程测量实习(含技能考核)(6周)。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即是满足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需要,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也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学绩档案。

二、目前职业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生学习程度与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班上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整班上课,矛盾转嫁到教学中,教学计划难以保证,学生学习困难重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面临严峻挑战,职业技能提高刻不容缓。教师的指导缺乏现身说法,学生实践、实训无法取得应有效果。

3.突出职业教育规律与特色的教材有待完善,技能培训教材匮乏。缺乏技能训练的教材导致了实验、实训教学的盲目性。

4.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忽视了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方向性。

5.传统评价模式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缺乏针对性。

三、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

我校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建设输送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实践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铁路和地方建设的栋梁之才。这都得益于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四条原则,突出“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培养,努力把学校“做大、做强、做活、做特”,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我校之所以始终立于我省职教潮头的成功经验。

(一)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紧紧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层次定位,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安排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实用、适用”为度,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安排足够的实践、实训学时。对每门实践课都单独进行考核,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重要技能教学“三年不断线”,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逐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实践教学的教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和岗位群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能力培养应该采用模拟“实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既要来自社会实际,又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选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缺陷,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围绕案例进行教学,同时也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可引入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四)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要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实践教学和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有效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又使学生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把每一门实践课程都作为必考课,单独考核,将成绩计入学籍档案,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考评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的集中实训(实习)改革,自2011级始,在学生中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好评,是因为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坚持实训文件的“八有”原则,即实训教学大纲、实训计划安排、实训指导书、实训日志、实训报告、实训考勤、实训成绩、实训工作总结。具体工作如下:

1.搞好实训动员

实训前,召开实训动员会,由领导讲清实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明确实训地点、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实训纪律、注意事项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

2.编写好实训文件

指导教师根据实训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训地点的具体情况编写实训计划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前发给学生。文件的编写紧密围绕实训内容和实训地点的具体情况,详略得当,指导性强。必要时可附有实训思考题、实训参考书目和实训报告编写提纲。学生由此了解每天的实训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查阅有关的参考书,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起到指导实训的作用。

3.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指导教师要熟悉实训现场的生产情况,掌握操作技能。在实训中可根据内容安排必要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产知识;也可根据生产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学生的实训日记要随时抽查,发现不足,及时纠正。要严格实训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学生的违纪现象,保证良好的实训秩序。

4.严格考核

学生最怕的是考试,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改变过去只凭实训报告评定成绩的做法,把实际操作、实训考试和实训答辩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进行考核。

对于教学实训,可根据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训考试或答辩、实训报告和操行考评四项按百分制评定实训成绩。其中,操作技能50分,答辩或考试30分,实训报告10分,操行考评10分。每项都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严格掌握。

对于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根据实习报告、实习考试或答辩、操行考评三项按百分制评定实习成绩。其中,实习报告30分、实习考试或答辩50分、操行考评20分,操行考评要检查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表现,使实习成绩更加真实。

四、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思考

1.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保证“质”,把握“量”,确保培养的毕业生被市场所接受,实现“零距离”上岗并进行创造性工作,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实践、实训力度。

2.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选拔骨干教师送出去进修,请企业优秀技能人才来校任教。职业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针对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多增加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开发职业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与特色。

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强调技术的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并重。克服“偏、难、繁、旧”,突出“新、宽、活”。增加教材中的研究探索性、实践性内容,采用知识模块结构等,积极编写技能训练教材,使实验、实训规范化,确实提高学生技能。

4.改变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学家江山野先生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阅读,开展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自解、自悟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是关键和前提,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索环境,创造良好的情景,不断生疑、不断发问,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建立“复合式、全程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起着调整教学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改变现行教学中传统的学业评定方式,增加发展性、过程性、技能形成性评价及职业道德评价指标,建立“复合式、全程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状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纳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五、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集中实训的几点思考

从学生调查反馈得知,凡是配备专职的专业指导教师,并且负责教师精心组织实施实训设计,能带学生走出课堂,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项目,学生愿意参与,收获较多,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1.领导重视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先行保障

教学改革是全校生存的命脉,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建立由专业系牵头,相关教辅部门全力配合机制---建立试验仪器设备、机房、多媒体、实训基地、模型室等全校协调统一使用机制。

2.师资是教学改革成败的保障

实施项目教学,保证专业教师充足的同时,学生人数宜控制在30人以内。每班宜安排专业指导教师2名,指导教师针对项目对应岗位提炼核心知识和技能,主辅轮流,全力配合。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乏味,枯燥。从而使计划实施到位,实现项目目标。

3.精心组织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项目内容安排上,需要负责教师结合实训基地、学生状况分组实施,分组指导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分组进行。每位教师指导10---15位学生,适时同步考核基本知识和技能,项目成果结合岗位实际,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体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第9篇:培训项目自评报告范文

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需求调研不全面、不科学,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培训需求。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需要学习提高的东西很多,但就单次培训而言,他们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工作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这才是单次培训中最重要的需求。如果培训调研流于形式,方法不科学,或者根据经验和个别人的看法拍脑袋是不能真正全面发掘出培训的真实需求的。

第二,培训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和具有针对性。部分培训实施计划没有经过严格审核、专家论证和企业求证。培训师备课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做到充分准备,致使授课内容离学员要求相去甚远。

第三,培训实施过程不够严谨,不能严格遵守培训计划。授课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培训教学大纲不能严格执行,不能严格贯彻到培训师的教学内容中。同时也欠缺对现代教学方法掌握,不能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培训评估不及时、不全面,培训效果不及时沟通。学员满意度评估可有可无,有时做了反应层评估,也不做统计分析,更谈不上反馈与改进。学员考试流于形式,考试针对性不强,通常是全部合格,学员学习没有压力,对个人能力和工作都无提高和改进。

简言之,中心还未建立与现代培训相适应的科学、高效、可控的管理体系和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提升培训质量,就必须进行质量监控,不仅要对培训研究、培训准备、培训教学、培训组织以及学员后勤管理工作等培训“中间环节”进行质量监控,还应该“抓两头”,紧扣培训受托企业和学员的根本需求,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将所有可能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

培训质量监控内容与影响因子

培训质量监控内容

通过借鉴ISO10015培训质量标准体系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培训标准化操作流程,本文将培训质量监控视作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准备、培训项目实施、培训项目评估四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每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独立操作模块,通过对各子系统质量影响因子进行有效监控,推动培训工作持续改进。

培训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如图1所示,培训质量保证的基础是学员的培训需求,根本落脚点是学员的满意度。因此培训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培训质量的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控制,要求规范操作,提升质量。下面就从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四个方面对培训质量影响因子进行阐述。

(1)培训需求调研质量影响因子。影响调研质量的核心因子是调查问卷设计、调研对象和样本选择、访谈组织、信息甄别与统计。

1)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查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收集的信息是否有用,也直接决定了调研的成败。在设计调查问题时,一定要非常清楚本次调研的目的,通过调研想要获得哪些信息,最好列出目的清单,然后紧紧围绕调研目的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2)调研对象和样本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调研对象选择合理性影响到收集信息的可信度。一般而言,跟培训对象相关的人员都应该成为调研对象。调研样本数量也影响到收集信息的效度和信度,在时间、经费、精力等允许情况下,一般要求尽可能扩大样本量,增强调研信息的代表性。

3)访谈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访谈方式是否有效也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效果。因此,此环节应该选派具有调研经验专业人员进行提问,或者调研之前对参与访谈的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有效进行提问。

4)调研收集信息的可信度。填写调研问卷人员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会认真对待本次调研,往往随意填写。针对此种情况,要求调研人员在问卷中写明本次调研的目的,减少应付式填写的概率,同时在统计问卷时要剔除无效问卷。

5)调研信息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很多调研工作往往重视调研过程,对调研收集的信息整理与数据挖掘却不太重视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调研信息,导致整个调研虎头蛇尾,使调研没有效果。

(2)培训准备工作质量影响因子。

1)培训实施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培训方案设计应该以培训需求调研信息为依据,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

2)培训师资选择合理性。培训师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授课效果。应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培训师。

3)培训大纲针对性。培训大纲是否具有针对性直接决定了授课内容准备的方向性。因此培训大纲也应该以培训需求调研信息为依据,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

4)培训教材/讲义和PPT针对性、新颖性。培训教材、授课PPT首先在内容上要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能够为培训对象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其次,在呈现形式上要美观,赏心悦目,具有吸引力。

5)培训方式、资料针对性。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成人学习特点要求采用行动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热情。准备的案例也应该具有针对性。

(3)培训实施工作质量影响因子。

1)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无论培训内容多么好、多么具有针对性,如果没有好的培训师将之表达出来,有效地传递给学员,也将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是培训实施环节中重要质量影响因子。

2)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破冰?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组织研讨?什么时候讲授知识等等,都影响到学员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度。因此,培训环节设计与组织的合理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3)培训对象的参与度。学员参与课程教学,才能激起学习兴趣。现代培训教育强调行动学习,让学员在行动中学习、思考、总结、提升。

(4)培训评估工作的质量影响因子。

1)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学员课后做反应层评估时往往基于某些原因即使内心“不满意”选择的都是“满意”。为了了解学员真实想法,除了做问卷类的反应层评估,建议可以采用个别交流、座谈会、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培训效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评估信息的统计与反馈。目前实际状况是有评估调查无评估统计与反馈。中心虽然做了反应层评估,但却没有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也没有将学员意见反馈给培训师,致使反应层评估形同虚设。

3)培训评估总结报告。培训评估总结报告是反映培训效果的总结性文件,通过评估报告可以使培训师和相关部门领导了解培训效果,为下次培训改善提供方向。因此培训评估工作最终必须形成评估报告,这也是质量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

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建设

要提升培训质量,就应该发挥各层级的质量监控作用,使每一个质量影响因子都得到层层把关,建立起培训质量层级监控体系。就培训中心而言,应发挥项目负责人、业务组长、教学部门主任三个层级的质量监控作用。项目负责人(一级)是培训项目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带领团队完成培训项目整个运作过程,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一道关口,应确保培训项目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培训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提高培训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业务组长(二级)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二道关口,主要是对培训项目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必要的协调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及时有序开展;部门主任(三级)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三道关口,主要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进行审批,提供部门之间的协调援助,检查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根据培训质量监控循环图,应将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分为培训需求质量监控体系、培训项目准备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培训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培训评估质量监控体系四个子系统进行监控。每一个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包括工作流程、管理职责、管理流程三大部分。工作流程用于说明工作程序、具体工作内容、质量监控标准和完成时间标准;管理职责需要说明项目负责人(一级)、业务组长(二级)、教学部门主任(三级)各自的职责与工作要求;管理流程旨在说明三级主体的管理程序,每步工作应该如何流转。只有建立起了四个子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职责、管理流程,三级监控主体才能清楚每个质量影响因子应该如何监控,何时监控,监控标准是什么。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省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建立起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在培训PDCA闭环管理四个子系统中分别建立了“工作流程与内容详解图”“三级主体职责与工作内容图”和“管理流程图”,使三级监控主体明确了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各自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时间做,做到什么程度。实践证明,三级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了培训项目实施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是培训质量提升的有利抓手。

建立培训项目档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