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精选(九篇)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第1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起点低、起步晚、基数小,整体竞争力落后。自1992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连续出现逆差(除1994年外),且1996年后逆差不断扩大,似乎表明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有下降的迹象(注:非要素服务贸易逆差从1992年2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75亿美元。要素服务差额变化甚至更大,则从1992年3亿美元顺差变成到1999年180亿美元逆差,然而,在把这些数据解读为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示器时要小心,因为很多服务被计入货物出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要降低市场准入壁垒,逐步开放服务市场,并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实行国民待遇,这势必会给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挑战。因此,认真分析和评估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仅可为政府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促使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服务贸易的发展,减小服务贸易逆差,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 一、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状况的国际比较 (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现状 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早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中,我国就已承诺进一步开放航运、专业服务、银行业、广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6个服务市场。允许外国企业在我国开设合资旅馆,并允许在我国12个度假区或旅游区开设合营的旅行社。外国公司可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开设服务行业的合资公司,并在广东、福建和海南省的5个经济特区开设合资零售商店。后来,我国又将开价单扩大到其他8个部门:保险、内河、公路运输、建筑工程、计算机服务、陆上石油服务和租赁市场。实际上,我国也履行了上述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目前,在商业零售方面,允许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航运业方面,已经有条件地开放海运和货运市场;建筑业方面,允许外国监理提供服务,允许监理中外合资、合作的工程承包企业;允许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此外,对律师服务、租赁服务、旅游等领域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放。 1999年和2000年中美、中欧分别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定,中国除了承诺开放银行业和证券业外,还将开放专业服务市场,包括法律、会计、医疗等服务。总的看来,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几乎涉及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采取逐步的和渐进的方式,大多经过合营、控股和独资三个不同阶段,开放的地域也从部分限制逐步扩大。 然而,由于服务业本身具有的一些天然垄断(如水、电、气、铁路等)和人为垄断性质(如因国家经济大局导致国家对银行、保险、邮电等行业的政策性独立),中国服务业与国外服务业相比,其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众所周知,在中国,绝大部分服务业是由政府严格管制的,主要的企业都拥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的能力,如金融、保险、电信、民航和铁路等,在其他一些领域,像住房、医疗、城市交通、教育等,普遍比较重视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注:参阅陈富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管制》,85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通常,这些政策往往会导致市场准入壁垒和价格管制,从而不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创新,导致许多种类的服务无法提供或者价格极其昂贵,而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高成本的服务,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一种负担,不仅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且会削弱中国经济竞争力。 从投资比重的角度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情形并不令人感到满意。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服务业总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占2.7%,大大低于工业11.8%的比重,在服务业42个大行业中,除零售、商业、房地产、旅馆、旅行社、娱乐、计算机服务等7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都低于5%,其中20个行业的比重在1%以下。从国内市场的开放状况来看,服务业以国有经济投资为主,经营上实行垄断,管理上采取政府定价。1998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5.7%,比制造业高25个百分点 。44个大行业中,有22个行业国有投资占总投资的90%以上,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外,其他行业国有投资比重都在50%以上。 (二)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状况的比较 从出口的产业结构来看,各国均以工业为主体,服务业居中,农业比重最低,服务业比重以10%~30%之间居多,在有数据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7个国家和地区位于该区间(注:这4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瑞士、卢森堡、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德国、挪威、冰岛、加拿大、瑞典、中国香港、奥地利、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中国台湾、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智利、马来西亚、韩国、葡萄牙、希腊、阿根廷、捷克、巴西、中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南非、波兰、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泰国、俄罗斯、印度。),低于10%的仅3个,高于30%的只有5个。1995年,中国出口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为11%,在45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中国服务业对国际收支作用较小,并且中国服务业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8.0%,可见,中国服务业没有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从进口的产业结构来看,与出口的情形极为相似。在有数据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注:这4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瑞士、卢森堡、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德国、挪威、冰岛、加拿大、瑞典、中国香港、奥地利、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中国台湾、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智利、马来西亚、韩国、葡萄牙、希腊、阿根廷、捷克、巴西、中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南非、波兰、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泰国、俄罗斯、印度。),仍以工业为进口主体,服务业居中。其中4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进口比重处在10%~30%之间,低于10%和高于30%的分别只有1个国家。中国1995年进口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为16%,高于出口的比重,这与国外服务业提供者积极开拓中国国内市场有关。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必须利用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摆脱国内市场被占领的被动局面。 (三)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国际比较 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服务业的开放作出了承诺,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那么,我们目前服务业市场开放情况与国际相比处于何等开放程度呢?根据国际贸易学者豪克曼(Hockman)提出的方法,对各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进行计算,各国得分数如表1。 表1 各国服务业开放度的国际比较 总分数 总分数 总分数美国 384 奥地利 412 印度尼西亚 140日本 408 新加坡 232 韩国 311欧盟 392 阿根廷 208 马来西亚 256加拿大 352 巴西 156 墨西哥 252澳大利亚 360 中国 196 泰国 260新西兰 276 埃及 104 菲律宾 160瑞士 400 印度 132 巴基斯坦 108 说明:总分数越高,表示开放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资料来源:杨圣明:《国际服务贸易:新世纪中国面临的议题》,载《财贸经济》,1999(3)。 从表1资料可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还显得偏低,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太落后。在表中所列举的12个大国中居第6位,处于中等程度。因此,在服务业贸易的开放上,尤其是金融、保险和电信 的开放上,应按照我们自己的时间表行动。只要我们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步开放,就比较稳妥。在上表中,日本得分虽然最高,但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是最高的,日本名义上开放,实际上封闭。应该指出,上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各个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作用与地位,以及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不同比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求各个部门在总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并依此进行加权,以求得更合理的相对可比开放程度。此外,应用Hockman的方法还可以计算整个国家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覆盖率,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求出某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中国的市场准入部门覆盖率为13.9%,在14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居第9位,中国的国民待遇部门覆盖率为14%,在14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居第9位,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相对商品贸易开放度的差距正在缩小,1985-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仅为商品贸易开放度的8%,但到1998年该比例已升至16%(见图1)。由此可知,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并不十分落后,且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适当加大一点,应是我国服务贸易努力的方向(注:参阅黄胜强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研究》。)。 附图 图1 1985-1998年商品与服务贸易开放度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Annual Report相关年份的数据计算而得。 二、中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一)服务贸易总量的国际比较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199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1.36万亿美元,进口1.35万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50.2%和48.9%。其中,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了61.2%和79.4%,快于发达国家的44%和50.2%。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口基数较大,而出口基数小,尽管出口快于进口增长,但服务贸易仍然维持逆差,不过逆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1982年总额仅为46.11亿美元,到1999年增加到550.69亿美元,增幅达到10.9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从1982年的25.87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37.8亿美元,增长9.2倍。同期,服务贸易进口从20.24亿美元增加到312.89亿美元,增长15.5倍。近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长到17%,远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分别从1990年0.48%和0.68%增至1998年的2.15%和1.57%。但是,应该看到,与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依然偏低。如表2所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仅仅相当于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的10%和16%,如果考虑到经济规模的话,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上的份额比香港、新加坡还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即使对城市化水平的不同做了调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也是相当低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一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1997年中国出口份额排名第16位,进口份额排名第14位,出口份额小于进口份额,服务贸易出现逆差,且1992年后(除1994年)逆差不断扩大,这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逆差逐渐改善的情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小于进口增速,这与前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的趋势恰恰相反。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在服务出口结构变动中,除印度外,运输业的比重是下降的,旅游业的比重变化在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表2中的13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旅游业比重是下降的,有5个国家旅游业比重是上升的,值得注意的是,该比重上升的7个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尼西亚、中国,这可能与这些国家的 自然资源优势有关。通信、计算机、信息和其他服务业以及保险和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则趋于上升。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出口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保险金融、通信、计算机、信息和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比重相对较高。在13个国家中,只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该比重是下降的。而以中国最为引人注目,其金融和保险服务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8.0%下降到1997年的0.8%,这与中国金融保险服务垄断经营造成效率低下直接相关。金融保险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1980年出口比重在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到了1997年,该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仅为发达国的1/7水平),而且还低于低收入国家,仅为低收入国家的1/4,可见,中国金融保险服务在90年代竞争力有下降的迹象。今后应该大力推动这类行业的高效发展,并发挥其对各种社会服务上的带动效应。 表2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文版,226~228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三)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的比较 1982-1999年这18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累计1906.3亿美元,而进口额则累计2042.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累计136.4亿美元。1992年前,中国服务贸易均为顺差,逆差发生在1992年以后,1992-1999年间,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均为逆差,逆差累计达254.6亿美元,相当于18年服务贸易逆差累计的1.9倍,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3 1985-1999年服务贸易逆差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 出口(亿美元) 进口(亿美元) 差额 贸易竞争系数1985 29.3 22.6 7.3 0.1411986 36.1 20.3 15.8 0.2801987 41.8 23.4 18.4 0.2821988 46.9 33.3 13.6 0.1701989 44.0 35.7 8.3 0.1041990 57.0 41.4 15.6 0.1591991 67.9 39.4 28.5 0.2661992 90.5 91.9 -1.4 -0.0081993 109.5 115.4 -5.9 -0.0261994 162.4 156.4 5.6 0.0181995 184.3 246.4 -62.1 -0.1441996 205.7 223.7 -18 -0.0421997 245.3 300.6 -55.4 -0.1021998 240.4 287.8 -47.4 -0.0901999 237.8 312.9 -75.1 -0.136 说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 tistics Yearbook(IMF)与WTO Annual Report。 中国服务贸易不但总体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弱,而且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表明其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见表3)。为此,我们列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国家在1980年和199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及差额,并计算了各国服务贸易竞争系数(见表4)。其中,服务贸易竞争系数为正的6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和香港。服务贸易竞争系数为负的国家或地区有: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中国。我们发现,在贸易竞争系数为负的国家中,系数值下降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俄罗斯联邦在1980年没有相应的数据,故不纳入比较范围),其他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表明这些国家虽然存在逆差,但其逆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与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自1992年出现逆差,1996年后持续扩大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4 各国和地区贸易竞争系数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99世界发展指标》(中文版,226~228、230~23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中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计算而得。 (四)服务贸易逆差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的结构分析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判断只适合于总体状况,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全面的结构特征,笼统的评价可能会掩盖一些重要的现象,具体到我国的主要的服务贸易项目,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不尽相同。 如果某个服务贸易项目的收支差额为顺差就表明其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而逆差则表示其相对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话,从历史上总体数据观察,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下存在服务贸易顺差,而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见表5),这表明我国在绝大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如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法律咨询、广告、宣传等服务项目与发达国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的比较优势是不正常的,它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垄断。 表5 中国服务贸易各个项目差额状况 单位:亿美元 1992 1994 1995 1997 1998 1999 1982-1999运输 -26.6 -48.0 -61.7 -70.0 -44.6 -54.8 -501.4旅游 14.4 42.9 50.4 39.4 34.0 32.3 423.4通讯 2.8 5.6 5.4 -0.2 6.1 4.0 34.64建筑 0.4 0.2 -0.4 -6.2 -5.3 -5.6 -12.64保险 2.1 1.8 -24.4 -8.7 -13.7 -17.3 -51.53金融 - - - -3.0 -1.4 -0.76 -3.59计算机和 - - - -1.5 -2.0 -0.42 -3.05信息服务其他商业 3.0 4.3 -31.5 24.3 7.8 -19.7 27.75服务专利 - - - -4.89 -3.6 -7.2 -15.62咨询 - - - -1.2 -2.4 -2.4 -6.06广告 - - - -0.03 -0.5 -0.02 -0.55电影 - - - -0.34 -0.2 -0.3 -0.85未提及政 - - - -1.8 -1.9 -5.4 -26.87府服务总计 -1.9 3.2 -60.9 -57.3 -49.2 -75.1 -136.4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 统计年鉴》中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表5还可以看出:(1)1991-1997年运输服务差额一直呈上升趋势,1999年高达-72.4亿美元,是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顺应国际货运的需求,改善货运方式,提高货运质量是解决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途径。(2)旅游业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生力军。到1999年旅游收入进一步提高到141亿美元,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以为改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作出重大贡献。(3)中国建筑服务从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并有扩大的倾向,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拥有众多过剩的劳动力的国家而言,劳务净输入不是好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劳动力素质太低,不能满足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 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的行业分布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0年代运输服务贸易指数绝对值大于1982-1999年总体运输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说明近年来运输服务贸易比重逐年下降,而旅游业则相反,其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取代运输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项目。1998年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59%和35%。行业竞争指数显示中国除了旅游、商业服务(通讯除外,原因见前面的分析)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并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项目(见表6、表7)。 表6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的贸易竞争系数的变化 1997 1998 1999 1982-1999运输 -0 .551 -0.573 -0.531 -0.426旅游 0.086 0.156 0.130 0.306通讯 -0.033 0.596 0.506 0.543建筑 -0.344 -0.307 -0.220 -0.125保险 -0.714 -0.641 -0.810 -0.245金融 -0.845 -0.717 -0.294 -0.45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0.469 -0.428 -0.085 -0.240专利 -0.817 -0.740 -0.828 -0.802咨询 -0.149 -0.188 -0.33 -0.210广告 -0.007 -0.114 -0.004 -0.040电影 -0.628 -0.435 -0.672 -0.570其他商业服务 0.188 -0.067 -0.183 0.33总体服务贸易 -0.104 -0.093 -0.136 -0.035 说明:本表数据系笔者计算结果。 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1998、1999、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②管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的影响》,载《国际金融研究》,2000(12)。 表7 1998年美国服务业各行业的贸易竞争系数 运输 特许费 旅游 旅馆业 其他私 与国防有 服务贸易 人服务 关的服务 竞争系数-0.04 0.61 0.18 0.18 0.37 0.03 0.23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1998,Table 4.3. 如前所述,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两项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当然,旅游业可以看成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结合),反映在出口收入上其稳定性差。一旦国家服务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无疑将受到很大打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加入WTO有助于刺激中国服务业的稳定发展,美国是当今服务贸易强国,尤其是在金融、保险、数据处理、专业服务、电讯、技术知识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在美国乃至全球服务业贸易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大力发展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是我国今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 三、国际比较的启示与基本结论 经过上述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不高,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都是相当低的,其进出口份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分别为美国的10%和16%。中国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低,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制约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中国服务贸易不仅总体水平低,整体竞争力差,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劳务出口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中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和邮电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甚至相对于1980年代来说其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还扩大了,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方面,其出口份额由1980年的8%下降到1997年的0.8%。因此,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在那些新兴服务业方面中国和其他可比国家的差距比传统服务业方面的差距要更大。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规律。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城市化水平与市场化程度低对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障碍,使得服务的供给无法有效地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作出反应。因此,当前的选择是在发挥中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的薄弱部门,尽快缩小差距。 4.服务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今后应使中国服务业逐步地渐进式地对外开放,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适当保护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根据行业特点、地区条件好坏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国际金融研究》,2000(12),61~66页。 8. 世界银行:《1999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9. 《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国际统计年鉴》(1998、1999)。

第2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摘 要] 中国的服务贸易长期以来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服务业开放“保护性安排”的结束,服务贸易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服务贸易TC指数的定量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对策 服务贸易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货物贸易的持续增长,发展十分迅猛。我国自2006年1月1日开始,服务业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时期,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目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今后服务贸易领域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历年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庞大规模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长期滞后。从1982到1992年十年间,我国的服务贸易额都徘徊在100亿美元以下,直到2011年后才出现发展加速的局面,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914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的3.4%,居世界第八位;进口1003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比重为9.4%,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达到555.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速。图1显示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10年来发展变化情况。 2.基于TC指数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用TC指数(Trade Competitive)即贸易竞争指数来进行分析。TC指数又称为比较优势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某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某国该种商品的进口)/(某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某国该种商品的进口)。TC指数接近与0,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取值大于0,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越接近于-1,行业竞争力越小。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本文选用TC指数在服务贸易总体和分行业层次上,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计量结果见表1和表2。 根据表1可以看出,近10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负值,只在2011年后才出现了竞争力略为上升的局面,但依然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家。与世界服务贸易十年平均0.008的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非常弱。从此表中也看出,除2001年外,世界服务贸易竞争力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这与目前全球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出现自由化的发展现实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能从总体上判断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特征。而服务贸易中各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强弱有着很大差别(见表2)。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及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自加入世贸组织6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TC指数中,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均为正值,但比较优势并不显著。建筑业6年内的TC指数逐渐增大,表明随着我国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但中间也存在着一定波动。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部门除了在2002年数值为负,6年来随着开放的扩大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一直在稳步攀升,近两年竞争力优势开始显现。而保险、金融以及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一直为负值,而且相当小,6年来平均值分别为-0.870、-0.220、-0.922,说明这些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非常弱,特别是保险和专利权使用方面,出口竞争力极弱,几 乎接近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边缘。而一向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运输业,因其货物贸易关系非常紧密却在我国货物贸易连年顺差情况下,运输服务指数6年来一直为负,表明在国际远洋运输盛行的今天,我国的大部分货物贸易的运输服务仍然依赖进口,国际竞争力令人堪忧。 从6年来个部门的变化趋势来看,运输、旅游、咨询、广告、电影音像等部门的TC指数总体保持上升态势,表明这些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增强,尽管运输业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但总体仍然处于竞争劣势。而建筑、通讯、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其他商业服务几个部门六年来TC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表明其出口竞争力极不稳定,难以抵御国际市场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在保险以及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方面,TC指数6年来已经分别从-0.845和-0.892下降到了-0.885和-0.940,其出口竞争力不仅极弱而弱势在不断增强,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通过以上对服务贸易总量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如旅游、建筑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极弱,特别是在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保险、金融和专利权领域,面临着几乎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全部依赖进口的严峻局面。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服务业进步的标志,无论是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是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看,中国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出口均低于相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环境的压力通常大于服务业,而“中国制造”在今后的发展将越来越面临严峻的土地、环境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对于优化外贸出口的整体结构,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今后要更好地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为目标,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在服务价值的构成中,人力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如今,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咨询、通讯、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我国在这些领域起步较晚,人才储备不足,服务贸易的输出则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大量专业服务和高技术领域则处于净进口的状态,影响到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要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养这些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这包括一批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 2.吸引外资更多流向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的有序开放 从国际背景来看,目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服务业吸引外资。虽然我国FDI流入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但长期以来,中国吸引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而服务业利用外资则一直没有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的轨道。2002年~2005年,中国非金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40.11、 131.36、122.28和116.79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57%、24.55%、20.17%和19.36%,呈下降趋势。从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内部结构来看,受国内管制架构的制约,一些专业化服务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和产业化,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质,但这些行业如金融、电讯等却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培育要素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践证明,开放得越早的行业发展的速度也越快。今后应当根据服务业各部门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有序开放,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尽快制定服务业整体发展战略 鉴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失衡和服务业技术与知识密集型部门发展的相对滞后,国家应当从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尽快制定服务 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如对服务贸易比较发达的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可以根据中国不同地区服务贸易的特点和行业优势,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为重点,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带。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服务业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业竞争能力培育中的作用。如对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第3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服务;服务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当今世界经济正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服务业全球化发展,服务业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从数量型贸易大国转向服务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一国在服务业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决定这两种能力的因素将直接决定着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 分析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分析两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出口能力分析,主要通过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①和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②两个指标以及服务出口行业构成与进出口差额行业构成来评价分析,二是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主要通过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③和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ICA)⑤(见下页注释⑤)两指标来解释分析。

(一)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现状

1.中国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评价 中国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上页表1和表2是中国RCA的国际比较和中国历年的RCA。从中看出,英国、西班牙RCA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1.3以上,表现出极强的服务出口能力,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的RCA基本在1.0左右或以上,表明它们一定的服务出口优势。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RCA一直在1.0以上,2000年以来达1.4以上,表现出极强的服务出口能力,巴西也逐渐追赶于2003年RCA超过0.8,表现出一定的服务出口优势,而中国10年来RCA没有什么改变,一直低于0.8,并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在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低。

2.中国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6年,按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中国是进入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出口增势更是迅猛。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在12个经济体中居末位,而英国、印度、爱尔兰、西班牙服务出口占比分别为33.5%、37.8%、37.2%、32.7%,相当于中国的3-4倍。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总出口的3.3%,位居第八,而美国占全球的比重为14.1%,是中国的4.2倍;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占比均高于中国,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份额仍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3.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出口能力 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保持顺差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比较迅速,但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满足不了国内对服务的旺盛需求,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更加迅猛,造成了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32.1亿美元,而2006年高达89.1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77%,参见表4。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对于服务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服务业提供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加大。 从下页表5最后一栏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项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我国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业逆差达133.5亿美元,显示出极强的比较劣势。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

2006年,前后恰好 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按照一般规律,一国货物贸易出口增加必然会带动本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货物贸易的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有所改善,2006年实现顺差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2006年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是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快的,达60.8%,实现12.2亿美元的顺差。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出口能力也普遍偏弱,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高达64.3亿美元,反映该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很大。

(二)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

1.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 截至2002年,世界服务业对外投资(金融部分除外)存量为31 633.86亿美元,中国则为232.79亿美元。由此得出我国2002年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74%②。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明显偏低。

2.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ICA) 截至2002年,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额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为35.43%,世界服务业对外投资额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为58.21%,而我国ICA为0.61,说明我国对外投资能力还很弱。

3.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的部门特征 2006年,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113.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8%。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5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45.2亿美元,占比39.7%,同比下降8.5%;批发和零售业11.1亿美元,占比9.8%,同比下降50.7%;住宿和餐饮业0.03亿美元,占比甚微,降幅达66.9%;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几大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8.4亿美元,占比7.4%,但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57.7%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极弱。 然而,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考察比商品贸易竞争力的考察要复杂得多,不能完全依赖事后数据的分析,还要充分分析影响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其中人员素质、服务企业品牌知名度、开展中介活动的能力、文化因素等交易前的“软”因素是决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服务业因其需求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并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等显著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2006年,世界服务出口达2.76万亿美元,服务进口额达2.65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1%④。近年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服务业迅猛发展。

根据IDC⑤市场调研数据,预计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NP)比重平均为67%,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5%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达52%;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发达国家比重普遍在70%左右,少数国家达到80%以上。而2006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39.5%,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仅为32.2%,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国应抓住新的产业革命和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政策、措施多方面研究。

二、打造中国钻石—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模型 根据哈佛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一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其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寻求低成本、服务产品差异化、独特的战略意图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当服务企业的突出能力与产 业内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相匹配时就存在竞争优势。下面形同“钻石”的模型形象地勾画出了影响一国服务贸易/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理论”来构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模型,决定中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服务业要素、服务市场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撑产业、服务企业与服务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这些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间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形成“钻石”体系。

(一)服务业要素状况 服务业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知识、专业人、专业研究与教育机构、基于技术的通讯手段与交通设施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服务业要素禀赋的现状是:初级要素较充裕,各服务业都程度不同地缺乏高级要素。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是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一大障碍。 我国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和专业生产要素,它们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

(二)服务业需求状况 国内成熟和苛刻的服务需求将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从而对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起着重大推动作用。本国需求的迅速增长将会刺激投资和更快地采用新技术和大型高效设备,当国内需求预示着国际需求时,也可使本地企业先于外国竞争者获得某产业的地位优势,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时,给企业一种向国际市场拓展和进行创新的压力。可见市场需求状况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竞争优势,特别是那些导致开始和持续刺激投资与革新的条件,以及导致在日益成熟的市场上不断竞争的条件。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市场是不成熟的,服务需求意识较差,服务品种较少,如保险业的情况。 (三)相关和支撑产业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将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构建价值链优化主导产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主导产业可以从支撑和关联产业的成本、质量、信息交流共享优势中获得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传统服务业的集聚主要是商业集群(如商业街、购物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集聚等基础条件。一国服务业就是一个大的关联产业群。

如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电信业的发展更是金融、保险、咨询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大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造成我国服务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缺乏。

(四)服务企业与竞争状况 基于不同管理意识的服务企业战略、结构等的构建以及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会给处于产业竞争中的企业造成竞争优势或劣势。对竞争优势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对手的素质和较高的新企业出现率,激烈的竞争使产业保持生机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寻找国际市场,以支持其扩大的规模和研发投资。缺乏足够的国内竞争会使本国公司产生自满,并最终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我国服务企业大部分管理意识封闭而落后,尚无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机制和战略,部分服务业由于国家垄断而长期处于竞争不充分状态下,如电信业、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垄断排除了竞争,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价格下降的机制。

(五)机遇 机遇是可遇不可求并无法控制的,善于及时利用机遇并使之转化为优势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目前,全球产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球财富1 000强中95%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其离岸服务外包战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与快速发展,给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六)政府 政府,由于其多重身份,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各种标准、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还是商业活动的管理者,因而对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政府作为消费者,在政府采购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增强本国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决定性因素,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如政府直接投入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已有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研讨。本文从政府、产业、服务企业角度重点提 出以下建议: 政府举措。我国商务部于2006年4月刚刚成立服务贸易司,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和管理尚缺乏经验,为此,要借鉴国外政府的成功经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构建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1.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 我国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规划,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如美国政府投资4 000亿美元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印度政府投巨资为软件企业和海外的研发机构、客户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通讯连接;日本政府投资24亿日元用于文化无偿援助资金。服务出口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制定各种战略政策来促进服务出口。很多发达国家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日本政府,将动画片当作重要出口产品,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来培养,基于文化出口立国制定的《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把技术性、培养人才、加强业界结构、筹措资金、调整文化产业流通市场作为具体项目进行构思,对日本动画片出口起了很大促进作用①。

2.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要建立咨询、决策与协调体系。二是建立横向服务体系,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部分组成。美国的横向服务体系涉及十几个部门,如其商务部主要进行行业贸易分析,并创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美国贸易开发署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分别负责对外重大项目以及私企投资提供金融援助;美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出口服务等。三是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即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系。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各地设立“出口扶持中心”,几乎覆盖全美所有贸易城市,各州及重大城市政府设有出口促进机构,并在国外设有商务促进机构。

3.促进服务业要素高级化、优化 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未来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较量实际就是人力资本优势的竞争。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如日本为发展文化出口贸易,很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许多大学和职业学校都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门学科,如形象造型学、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情报设计研究学、媒体、动画学等。

4.建立与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已近于发达国家。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并不通过征收关税方式,而是通过一国国内立法所规定的种种复杂的非关税措施来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政府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关键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改革市场准入审批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审批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正在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监管水平三方面的能力。

我国应建立一个以服务贸易法为中心,各服务行业基本法规为主要内容,其他行业性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支撑,依托市场写作和竞争法领域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其他经济法、行政法及刑法相关规定为辅助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5.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主要是根据IMF按照国际收支进行的BPM5②统计,这种统计体系存在的缺陷在于对占主要地位的服务贸易方式—商业存在没有反映。为此,还应根据多个国际组织共同编制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进行FATS统计③。

从国外经验来看,一是要完善各种形式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贸易登记制度,并以法令形式加以规范,例如,美国的《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调查法》,这将提高服务贸易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扩大数据采集面,除政府统计所获得的宏观数据外,还应重视扩大统计范围,西化统计项目,以获得微观服务活动数据;

三是加强数据的开发利用。例如,美国商务部每月公开服务贸易出口及相关统计数据。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不仅对政策制定、多双边谈判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服务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和出口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 产业举措。如前所述,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实际上是一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因而还要从产业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1.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 以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民间服务体系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业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主要 依靠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进行。如美国的服务业联盟,统一协调价格、制定行业标准、分享市场信息等。香港服务贸易民间体系包括香港服务业联盟、香港总商会、香港物流协会等近百个组织。我国不但要大力发展相关的服务中介组织,还要大力发展民间统计机构,由于政府统计的局限性,服务贸易统计过程中,还需要借助非政府机构获取大量有益的数据。

2.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制造业不仅仅只有制造环节,它还包含为制造服务的研发、物流、创新、品牌等服务环节。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部化趋势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从国际竞争的现实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性在减少,生产性服务活动越来越具有战略环节的性质。

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中下游三个阶段服务的优势。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这种软性投入所产生的增值已占到总增加值的70%以上。附随着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生产性服务:产品研发、采购管理;中游生产性服务:与生产本身结合的服务有质量控制、设备租赁、保养与维修等,与生产中游阶段并行的服务有会计、人事管理、保险等;下游生产性服务:产品发运及保险、广告与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 我国应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市场与所需要的专门服务人才,使生产企业服务内在化不断外在化,向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3.整合相关服务业产业价值链 任何一项服务业都不是单向发展的,例如,日本《皮卡丘》的经济效应,从游戏软件发行到电影、漫画、音乐的流行,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都占有自己的位置。我国应该整合相关产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相关环节寻求价值增值。充分发展各种业态与模式,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金融业、通讯业等服务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举措: 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7S要素,包括战略(Strategy)、组织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人才(Staff)、技能(Skills)。 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才、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硬件要素构建: 结构(Structure),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战略规划及变革能力。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战略(strategy),构建战略意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

一个企业要针对或预期其外部环境、顾客或竞争对手所发生的变化,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制度(Systems),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拥有关于其运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以判断形势的严重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成为必不可少。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则应制定与战略思想相一致的制度体系。 软件要素构建: 风格(Style),服务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与文化。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不能盲目发展。人员(Staff),指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员工评审、培训、工资体系的构建以及诸如动机、士气、态度等无形精神因素。实践证明,人才是战略实施的关键。技能(Skills),是公司独特的能力与才干。要通过严格、系统的培训,使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松下幸之助认为,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当一个服务企业所有的S要素很好地沟通和协调一致运行时,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从而获得成功。

郭根龙.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张国云.服务崛起——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庄丽娟.国际服务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李伍荣.服务贸易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机理及其实现[J].国际经贸探索,2007,(4):18-21.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福建服务贸易发展概述[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刘绍坚.服务贸易在中国的发展[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

董小麟.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业结构缺陷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11):44-50. [11]

曹亮.国际商务与服务贸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

宋全成.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贸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13]A.Jara, M. C. Dominguez.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in Service and Trade Negotiation[J]. World Trade,2006,Vol.40(1):113-127. [14]

第4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发展状况 教育法规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是以教育服务为对象的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服务贸易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相关规定,延伸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国际教育服务将进入全球市场,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市场环境;得到一个参与全球一体化,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将面临世界教育服务强国进入我国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的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方针策略。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开始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1977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要扩大对外派遣留学人员,随后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开始增加。刚开始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主要是公派的。1984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我国自费出国留学开始升温。随后国家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1996年成立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1999年8月国家又颁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这使得我国自费出国留学开始加速发展,出国留学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1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1.47万人,居世界首位。到200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更增加到13.4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为12.1万,占90%。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 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也开始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从此逐年增加。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了《关于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1990年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1992年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

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教育服务出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家留学网报道:截至2006年12月,2006年全年共有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19所高等学校和其它教学、科研机构学习。与2005年相比,2006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了21608名,涨幅15.3%。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生8484名,比2005年增长了1266名,涨幅14.9%;自费生154211名,增长了20342名,涨幅1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中国,抢占教育服务市场。1995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到2011年6月,授予国外学位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已达165个,目前全国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300个左右。

一些海外考试机构也看好中国的教育服务市场。1982年中国引入了TOFEL和GRE考试,随后日本语能力测试(JPT)、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雅思考试(IELTS)、托业考试(TOEIC)等纷纷进入中国。 随着我国教育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服务机构也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拓展,参与全球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教育部于2002年12月颁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办学的行为,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机构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积极性,许多高校纷纷采取行动,如北京语言大学分别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建立了办学点;上海中医药大学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办中医内科、推拿和针灸培训班;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加坡招收授予MBA学位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德国、英国、瑞典、挪威等国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了教学网点。

当然出国办学对我国教育服务机构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目前规模还很小,办学的层次不高,学科单一。随着我国教育服务业的飞速发展,这一状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改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机构聘请的专家主要是来自前苏联和极少数西方国家,数量不多,影响不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机构聘请外国专家的数量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增长。

2006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聘请的长、短期外籍教师有21223人次。这些专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我国派出的教育专家主要从事汉文化的教学,数量相对较少,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智力出口的发展,于2011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鼓励中国专家出国任教。“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在5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共120所孔子学院,在42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244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参加考试人数达到7.3万。有143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80个国家和地区任教;向3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1050名。”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派出的文教专家的数量会不断提高。

中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

目前国际上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国际教育服务作为一项贸易来经营,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倡导教育服务机构开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纷纷制定政策和法规,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占有更大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而我国现有绝大多数涉及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的制定严重滞后。现有政策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级政府没能把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像发展信息、旅游、商贸等产品一样,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造成各级高校认识上的混乱和操作上的困难;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没能形成合理和必需的政策框架。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也必然像其它行业一样,有一个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政策体系;国家支持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有效性和直接性还不明显。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也没有以直接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出发点的政策和整体规划,现有的政策也主要是教育系统本身的行业规则。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立法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实施办法》,《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并清理了《自费出国留学服务中介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高等学校接收留学生管理规定》,《关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规定》,《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规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涉外教育的法规。

但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关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现有的法律法规未成体系,许多法律法规不符合国际自由贸易的法则和惯例,一些传统的法律法规成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开展的羁绊,一些法律条文对教育服务贸易规范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力。需要的还没有出台,已有的约束不到位。所有这些都成了我国高校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瓶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立法相对滞后。

(二)我国教育事业缺乏强大的竞争实力

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教育事业也取得显著成就,高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办学水平也有了相应提升。但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还不高。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目前全世界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里,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学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美国是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被公认为世界教育最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服务产品是 其拓展国际教育市场的所凭借的优势。英国的教育质量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拥有像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即使实行昂贵的收费,英国的教育对留学生依然充满吸引力。而我国高等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虽几经改革,但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科学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高等教育目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认可,缺少强有力的教育品牌出现。

其结果,使我国高校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加入WTO后,教育资源的跨国配置越来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进入我国。面对外国教育机构的优势,我们缺少与之抗衡的实力。由于跨境消费的出现,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出国门,漂洋过海到异国求学,造成巨大的教育资金流向国外和大量人才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间接地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教育服务贸易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市场的支撑。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井然有序地进行,管理是关键。当前,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熟悉WTO规则的高层次的教育管理人才更是匮乏,这就使我国高校的竞争力在国际上大打折扣。出国留学中介市场很不规范,很多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整体规划,坑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留学中介基本上都是出国留学服务中介,还没有一家专业从事引进外国留学生,将我国大学的优势学科推向国外的中介。因此,对留学中介市场的管理进行规范和完善,使留学市场能健康发展是我国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环节。总之,全方位开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我国还需要在市场建设和机构健全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教育经费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也不能适应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跟不上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就达到了4.4%,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6%,发展中国家平均也超过4%。而我国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4790.6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91.40475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3%左右;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7251.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850.62366亿元,比2002年增长3592.2亿元,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8%,比2002年还下降了0.05%。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年教育投资的高成长,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5%。

2006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为579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3.88%,高于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8%的增长幅度。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加大,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4%的要求。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单一财政拨款的体制,政府是唯一的教育投资者。例如1991年全年教育经费为7315028.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178286万元,占84.5% 左右。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教育投入中,政府财政拨款的比例逐年有所下降,2001年为65.9%,2002年为63.7%,2003年为62.02%,2006年,中国教育经费为9815.31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36亿元,占64.7%,可见政府仍是教育投入的主渠道,而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增长又非常缓慢,因此教育机构难以获得更多的办学资金。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近年来有所增长,但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多元化的教育投融资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

结论 总之加入WTO为加速我国高校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但 是我们要知道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特别是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领域,要与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接轨,中国高校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利用加入WTO这一契机,在防范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机构对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冲击的同时,积极地投入国际教育服务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制高点,使我国由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大国发展成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强国。

1.周满生.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新趋向及若干对策思考.研究动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内部刊物),2002(9)

第5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知识产权,制度

 

服务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所在国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国内服务外包(即在岸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即离岸外包)。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在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竞争等方面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使承接国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关联产业的带动等快速提升本国的服务业水平[①];同时服务外包主要发生在信息产品生产部门及信息技术密集使用部门,包括金融、电信、软件等。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领域。

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我国的服务外包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但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仍然较低,承接的业务多数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的中末端,对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服务企业真正能够参与到高端服务业中,必须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在竞争中求发展,实现我国服务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2005年以来我国的服务外包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全球的平均增长率,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外包中心。据商务部统计国际贸易论文,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756家。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4.0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3.1%;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98.3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3.1%。

然而,与全球服务外包业“龙头老大”印度相比,中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包括软件和服务外包在内的外包产业产值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7%,占印度出口总额的近四成论文怎么写。目前,印度已承接全球65%的离岸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服务外包业务。

二、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

服务外包市场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市场,外包产业的范围也随着社会需求在发生着变化。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 以及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的外包服务类型,即知识流程外包(KPO)。信息技术外包是指IT流程的外包,例如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以及软件研究和开发等;业务流程外包(BPO)是指由专门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并管理特定类型的业务的服务,如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的运作、供应链的管理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一般定义为高端外包服务,包括合同研究组织(CRO)和其它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服务,例如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工程设计等。专业的服务机构毕马威国际预计KPO正逐渐成为现实的、主流的外包选择之一,它的市场规模将在两年的时间内达到100亿到170亿美元。

从低端的ITO信息技术外包到目前高端的KPO,服务外包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承载度越来越高,如KPO就是一个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服务。因此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及其相关的制度体系。

1、 对承接国的影响[②]。知识产权制度不仅要发挥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够通过制度的建设大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从而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最终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承接高端服务业,进而提升我国的服务业技术水平,并最终在国际服务业中取得立足之地,是我国发展本国服务业的最终目标。能否承接到高端服务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目前信息技术外包(ITO)仍是中国服务提供商首要的收入来源,占2009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强。有专家指出国际贸易论文,印度之所以能在二十年里成长为世界的IT 外包中心,除了劳动力的高性价比和规模效应,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多方保护,给发包方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相比印度自1856 年诞生第一部《专利法》至今一百多年的知识产权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完整,执法力度不足,国民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而这些问题将削弱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竞争力。

2、 对承接企业的影响。在服务外包中,发包方一般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可能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知识产权产品,在外包过程中,发包方必须将部分知识产权产品移交承接方使用,因此对于发包方而言,外包项目中包含着很大的技术外泄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承接国家和承接企业时,除了承接方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以外,承接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安全是发包方首要的考虑因素。基于此发包方在选择目标国家时,会首先选择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对目标企业则会优先选择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对于承接方而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自身利益保护。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发包方、甚至第三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商业秘密等,这其中就涉及到承包方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如果承包方不能很好地保护发包方的知识产权,就很难取得发包方的信任论文怎么写。同时,在承接外包过程中,承接方还可能需要利用自有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将伴随完成的产品或服务被移交给发包方,从而出现知识产权转移的风险。

三、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

服务外包与其他的服务业相比,在产品特征和行业分布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产品一般应具有可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特点等,行业一般以蕴含一定知识含量的软件开发、管理咨询等为主。相应地国际贸易论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1、经济性。和其他产业相比,服务外包行业技术含量高,甚至一项技术就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对外包各方,包括发包国、目的国、发包方和承接方都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利益相关性)。在知识产权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极为关注,甚至在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不惜以其他方面的让步换取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入对自己有利的条款。

2、利益平衡性。“知识产权制度在人类的法律进化史上得以产生并发展,就在于其确认了涉及知识产品保护的各种利益,并予以合理分配。”[②] 利益平衡性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但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不仅体现在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社会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要之间的矛盾关系上,还体现在离岸外包的相关国家之间和以及发包企业与承接企业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上。

3、复杂性。由于跨国服务外包发包方和承接方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同时外包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还有可能来自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因此与国内企业之间的业务承接相比,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它可能涉及到多个国家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如发包方、第三方、承接方等。此外,同一国家的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4、层次性。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和以非法律形式存在的内容,法律形式包括我国通过立法制定的旨在对知识产权的资源配置和财富创造等行为做出制度安排的各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条例等,还包括我国已经核准的相关国际法的条款和我国已经签约的国际协议如Trips协议的规定等。非法律形式则包括法律形式以外的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进行指导和规制的配套措施,如国家层面和各个地方层面的政策体系以及企业层面的规章制度等。

四、相关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完善

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更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因此我国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立法、司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促进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完善,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使其比其他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强的政治色彩,但同时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角逐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微观层面,更体现在国家的宏观层面。“历史已经表明,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保护水平适应国家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能随着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变革国际贸易论文,才能真正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否则,会产生负面的作用。”与此相对应,我国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应该服务于我国现阶段的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未来五年 “十二五规划”中对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使我国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程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如在我国已经加入的TRIPS协议规定模糊而弹性空间较大的部分,调整相关国内立法,使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的法律形式成为符合政策选择需要的“硬工具”;利用非法律形态政策调整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弥补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在TRIPS弹性空间较小的部分发挥作用,成为符合政策选择需要的“软工具”,[③] 针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采取相应的保护标准,建立以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论文怎么写。同时,在承接服务外包中,我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的资源和发展重点等方面各有不同,各个地方可以在国家统一的法律制度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自身知识产权的创新,增强承接服务外包能力。

2、充分发挥相关的行业协会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可以整合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中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用和创新中的问题,为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提供可行性报告、法律法规草案或建议等,尽可能为服务外包企业争取更多的支持。此外,在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内自律规则共同遵守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准则,建立行业内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机制。

3、加强外包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企业是我国知识产权开发(激励)、应用、管理和保护的主体,外包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增强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上,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充分激发员工的研发积极性,激活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国际贸易论文,使之显性化。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方面,为企业规划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评价制度等,从而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化,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避免因侵权或泄密等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

[①]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合肥市服务外包承接企业要素禀赋提升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号:AHSK07-08D32)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合肥市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战略研究”(项目批号:2008sk047)的阶段性成果。

[②]目前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主要是承接其他国家的外包业务,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对承接方,包括承接国和承接企业,的影响。

[①] 江小娟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

[②] 袁秀挺:“知识产权权力限制研究――着重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内部考查”[D],北京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53页。

[③] 刘华、周莹,TRIPS协议弹性下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选择[J],《知识产权》2009年第2期。

第6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2005年,中国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为812亿美元,占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的3.4%,排在第9位;商业性服务进口总额为853亿美元,占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的3.6%,排在第8位。2005年,美国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为3533亿美元,占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的14.6%,排在第1位;商业性服务进口总额为2887亿美元,占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总额的12.2%,排在第1位。可以说,中国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国际服务贸易量一年是4775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665亿美元,只有世界水平的7%,这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十分不匹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特点在于:1.中国服务业还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规模很大,但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因此对社会化的生产者服务需求不足;收入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对消费者服务的需求不足。2.服务业发展滞后,但增长迅速。中国产业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服务业比重偏低,不到GDP的三分之一,而且服务业素质较低,不利于服务出口;而根据前面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对进口的净影响的分析可知,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进口的影响尚不到转折点。3.商品进出口规模都较大,但中国企业不注重发掘货物贸易蕴含的服务贸易的机会,因此尽管商品出口规模较大,但没有充分带动服务出口;相反,发达国家善于利用这一机会,在向中国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大量输出服务。 二、当前世界服务贸易总格局 1.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加快,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在增大。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710亿美元,1992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1.01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44万亿美元,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增长到2.415万亿美元,增长11%,占世界贸易的19.3%。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有了一定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七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五分之一。 2.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有主导地位。根据WTO的统计数据,2011年发达国家的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的75%,而服务进口占全球服务出口的72.5%。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英国、德国、 法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中国、荷兰、印度共占国际服务出口额的54.2%,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都是发达国家。2005年,服务贸易进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爱尔兰、印度共占国际服务出口额的53.3%,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上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出口年均增长要快于发达国家,比重已经到30%。在发展中国家里,亚洲(主要是东亚)服务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在亚洲服务出口中,海上运输业发展强劲。发展中国家还在旅游、劳务出口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服务贸易总协定》,WTO成为统辖当今国际贸易中货物、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的重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将在世界范围内正式推动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通过服务贸易的逐步自由化来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不断进行多边谈判,将世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发展到—个新的阶段,扩大服务贸易的市场准人程度。同时,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壁垒、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壁垒重重,但正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4.服务贸易的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明显。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济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贸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 三、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利弊分析 1.中国服务业开放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已经在2003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在今后几年,中国吸引外资增长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中国 在2000年到2002年间服务业FDI的平均流入量为128.05亿美元,2002年存量为2597亿美元;服务业占2002年FDI总流入的24.7%,占总存量的31.4%;将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因此在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上有很大潜力。服务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为60%到70%,而中国不到40%,在引资中不到四分之一。 2.中国对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应当有个清醒的认识。信息化技术带来了国际服务市场结构的变化,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市场向当代的技术密集型服务市场转换。像专业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银行和保险服务、现代健康和教育服务等,已构成当代服务经济的主要内容,逐步超过传统上的以人力服务为主的低资本密集和低生产增长的服务,而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角。而传统的以非技术服务人员输出为主的工程承包服务市场呈停滞和下降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低,但技术素质较差,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活动,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但从事的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创造的价值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不同行业开放程度不同,受到的影响也有差异。(1)大部分商务服务的限制很少。中国在计算机及相关服务方面基本没有限制, 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是利益很大的一块业务。另外, 中国对摄影、会议、翻译等服务没有限制;2005年全部放开广告服务;对办公机械和设备的租赁, 也只限制提供者的全球资产总额 (500 万美元)。中国对会计、审计和簿记等专业服务的限制也较少, 税收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 ,2007 年前允许合资, 以后可独资;建筑设计、工程和城市规划服务在 2006 年前允许合资, 以后可独资。 (2)对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领域的开放程度也比较高, 限制较少。承诺在 2004 年取消对特许经营和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中国不限制外国个人受中国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邀请或雇佣到中国提供服务, 也允许外商参与合作办学, 但合作办学的领域不包括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等特别教育服务, 以及初等和中等义务教育。 (3)中国对建筑工程、通信、金融、保险等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较严。在建筑工程服务方面, 外商参与的业务范围局限于:全部由外商投资或者外国赠款建设的项目, 国际金融机构资助的项目, 外资超过 50% 的项目和中国建筑企业因技术困难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 (外资可少于 50%), 完全由中国投资但中国建筑企业难以独立完成的项目。中国对现有中国邮政部门专营的服务有一定的保护, 对外商参与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服务采取逐步开放的政策;允许外商在不损害中国对音像制品内容审查权的情况下同中国同行合作, 从事音像制品分销 (电影除外)等。 四、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应对方略 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成功地融入国际服务贸易体系的关键在于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开放市场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服务贸易才能繁荣,中国的服务业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市场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中国的服务企业能正确把握市场脉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因此,中国必须正视逐步开放服务市场这一现实。 为了尽可能减轻各种负面影响,并积极利用国际服务市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深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国内生产者服务的大市场,以需求带动生产。同时,内部服务市场化还可以加强服务市场的竞争,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2.中国的服务业立足点应当放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上,顺应消费结构的演变,大力发展消费者服务,使消费者服务多样化、高级化,增强抵御国外竞争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出口创汇、增加收入;3.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建设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尤其要注重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使服务业的发展符合现代化和信息化趋势,在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新型的服务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4.中国应该在开放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作为技术转让渠道的重要作用。5.鼓励企业在促进货物出口的同时积极寻找配套与派生服务出口的机会,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第7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 韩国 韩流 论文论文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水平,促进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做为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韩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一、中韩服务贸易的现状 1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近年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91.9亿美元,进口额达100亿美元。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两倍。但中国的服务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近10多年来发展速度增快,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 韩国服务贸易现状 韩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世界服业经济升温的影响。在服务贸易方面,韩国发展速度很快,1993-2005年间,韩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为超过10%,高于货物贸易8.42%的增长速度。2006年韩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225.1亿美元,其中,进口518.7亿美元,出口706.4亿美元,逆差187.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9%,20.2%和37.4%。 二、中韩两国服务贸易比较 1993-1999年,韩国服务贸易总额略高于中国,但相差不多。1999年以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额超过韩国,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是韩国的1.54倍。1993-2005年中韩两国在服务贸易上均表现为逆差,但可以看出韩国的贸易逆差远小于中国。1993年韩国服务贸易逆差是中国的3.9倍,而到了2003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却是韩国的1.11倍,2005年韩国逆差明显加大,为中国逆差的1.53倍。1993-2005年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表现为韩国高于中国。1993年韩国为14.08%,中国为10.33%到了2005年韩国为18.6%,中国为11.7%。 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速度快于韩国,所以中国在服务贸易总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要想在未来的世界贸易中取得突破,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提高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 三、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 目前关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较为零散。概括起来,这些因素有政府的管理体制即制度安排;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公司策略与服务基础设施等。 1 政府管理体制 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从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韩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成功的。韩国的服务贸易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在于政府制定了积极的服务业政策和规划。 在中国,尽管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中国特色的体制性困境,仍严重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当前中国服务业的问题在于政府监管过多,并且没有独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于管理机构过多,手续办起来也太麻烦,盖章太多,程序太复杂。这种没有独立统一管理的机制,造成了我国服务领域的管理混乱、不利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借鉴韩国的经验能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2 健全法律法规 韩国服务贸易领域,金融服务,国际租赁业务,个人休闲文化服务及信息通信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领域韩国都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调整。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近些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等原法进行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程度达70%左右;为保护主要IT基础设施,使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免于网络攻击,10个政府部门的96项设施被确定为核心战略IT基础设施,范围涵盖了金融、通讯、交通、能源及社会保障等部门。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近些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出台了《著作权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由于中国建立现代版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在版权保护方 面的经验还不丰富,现行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各项事业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侵权盗版活动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将会阻碍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人才的培养 为了满足服务业专门人才的需求。韩国决定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电影、卡通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同时,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4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韩国在加大对服务业研究投入的力度,对服务部门的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我国服务业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相关投入较低。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资金支持能为服务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奠定基础,增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结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加大,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未来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服务业必须强大。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通过借鉴韩国以及他国的经验和成果,相信中国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服务领域创造出发展的奇迹,实现中国在服务领域的飞跃

第8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改进的引力模型;服务贸易成本;OECD国家;政策性涵义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1)11-0026-07 收稿日期:2011-04-29 一、引言

第9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摘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各项竞争性指标的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照,结论较为相似,即发现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结构以及创新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龚珀兹曲线对中国服务贸易周期趋势拟合的结果表明:目前服务贸易存在的种种竞争力较低的表象,均是其在我国成长生命周期中“发展阶段前期”的特征;这种服务贸易发展境况背后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与调整空间;同时也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即在整体结构以及创新密度上要有所作为。

关键词:

服务贸易;产品生命周期;龚珀兹曲线;发展事实

中图分类号:F6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10506

一、引言

按照WTO官方的界定,服务贸易包含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主要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步伐的加快,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服务贸易逐渐成为衡量各国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经济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我国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背景下,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抓住机遇,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鉴于其对服务业本身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阶段做一详细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做过一些实证性研究。殷凤[1]在分析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选取了增长率、开放度等几个衡量竞争力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性较弱,出口结构低级化。秦嗣毅、杨浩[2]也通过对比中国和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尚需加强。许统生、黄静[3]基于截面数据引力模型,预测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力,认为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较大,传统服务部门已经充分发挥了潜力,而新兴服务部门尤其是金融服务出口潜力的开发仍然有很大空间。李和兴[4]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各项指标数据的含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综合以往文献,我们发现,对于中国服务贸易的分析大多停留在对一些竞争指数的计算与分析上,而忽视了这种竞争力低下但出口规模大背后的阶段性本质,很少有关于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基于时间趋势的计量分析;有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待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研究,但缺乏理论与实际数据计量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性和贡献性正在于通过计量模型,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综合理论和现实,探究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种种事实,并注重分析这种表征之后的阶段性实质。

二、理论模型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美国学者弗农在1966年提出的[57],该模型是对1961年波斯纳提出的技术差距模型的一个扩展。其主要表明的是不同国家由于本身的禀赋不同,于是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参与生产,并加入国际贸易之中。具体来说,一般较为常见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将参与某种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国家划分为两类――创新国和模仿国;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品研发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退期。

目前,关于产品生命周期有三国家分类法――发达国家/创新国、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模仿国;另外,还有四阶段说、五阶段说等。说法众多,但都描述了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传递和接续的过程,具体详见图1所示。

图1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生产、产量在不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接续,这样的过程体现为从产品最初的生产地――创新国/发达国家,到中间阶段的较发达国家,再到最终的模仿国――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资本等禀赋递减,而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禀赋递增。其二,从产品的生产以及出口上可以看出一种产品在一国的生命周期。综上两种维度可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较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产品都会经历从增加到减少的过程。因为产品总存在着升级换代,而维系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其在成熟阶段有着更高的上线,这就需要产品具有较高的创新力度和技术含量。从这一角度看待产品生命周期对于一个国家针对具体的贸易产品,判断其发展周期,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产品生命周期与服务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实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解释国际贸易转型和一国出口产业发展随时间变化的一种理论。在其产生的那个年代里(1960年),货物贸易几乎是全球贸易的全部,服务贸易作为一种虚拟贸易形式,也刚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并发展,且被视为一种国家出口以及国际贸易的新兴品。所以,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释当时货物贸易产品的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强调不同国家的技术、人力资本实力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随着服务贸易量的增大,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贸易产品具备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人力资本投入大等特点,而这正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对贸易产品生产国际间承续以及国家内部由兴到衰的原因的阐释,即不同国家初始的技术、人力资本等禀赋的不同,使有较高技术含量及需要较高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品,往往在发达国家最先被生产和需求。

全球服务贸易始自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美国属于创新国,英、日等较发达国家次之,而中国则处于模仿国地位,服务贸易时间短,处于创新国的创新产品阶段,模仿才刚刚开始,产量小于创新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还没有显露出衰落的趋势;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来看,在创新国内部,服务贸易产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虽然仍就处于产品创新、产量出口量增长阶段,但是毕竟较为成熟,增速有所放缓。而在模仿国,服务贸易产品方兴未艾,按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属于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其将呈现高增长趋势。

在下文中,我们既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传序这个维度,又要考虑服务性贸易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为此,选取了适当的时间趋势模型,一为从实证数据角度论证我国服务贸易所处阶段打下基础,二可以提出有助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三)龚珀兹曲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增长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样一个高增长率,从一个国家贸易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它究竟代表着我国进入了该贸易产品出口的成熟阶段前期还是尚处于成长阶段呢?因为处于成长期的服务贸易产品,其增长还有很大的上涨和存续空间,它们的发展,我们应着眼于改变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不合理性,提高服务贸易产品质量,充分研究如何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延长该贸易产品的成长发展存续期;而对于处于成熟阶段前期的贸易产品,虽然其还处于出口、需求增长阶段,但是增长期可能不会太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着手准备开发新的贸易产品。所以,准确判断我国服务贸易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于我国贸易产品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相关的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图2我们发现,龚珀兹曲线的四种形式恰好可以代表贸易产品在一国的成长、成熟前期、成熟后期以及衰退四个阶段。图2中的(a)代表了贸易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b)代表了贸易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前期,(c)代表了贸易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阶段后期,(d)代表了贸易品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因此,我们选择模型lny=B0+Bt1*B2来拟合我国服务贸易的生命周期。

三、实证分析

由前述可知,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生的年代,虽然服务贸易尚未发展起来,但是,这一理论的逻辑对于当下全球服务贸易在各国不同的发展境况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结合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具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它究竟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因为它决定我们将采取何种政策取向和战略举措。

本部分采用的数据主要选用商务部的《中国服务贸易2011》数据,以及国家出版的各年度统计年鉴。在对服务贸易的事实进行描述统计、特征概括后,再进行计量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事实

1.事实一: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较快,但比较优势不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服务贸易的进口额还是出口额,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近20年间,进、出口额实现了倍数的增长。从增长率来看,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虽然都呈正向的较高水平增长势头,但不排除间或的波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波动尤为强烈,且两者的波动基本同向。

图3我国1982―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其增长率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

这样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总结以往文献[910]可知,目前,一般对于一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有着这样几种衡量指标――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以及RCA指数1≤TC≤1,越接近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RCA指数大于1,表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小于1反之。。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占比仍旧较小。从TC指数情况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该项指数一直为负值,且基本在-0.1上下波动。RCA指数小于1,基本上在0.5上下波动。这些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比较优势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事实二: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

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12大类分项占比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运输、旅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的绝大部分,而金融服务、音像电影、通讯服务等则占有非常小的比例。从附加值以及各个项目对于国内已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国内自然环境的影响来看,我国旅游资源固有禀赋较充足,运输业依托于国家财政的支持以及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占总体服务贸易的比重较大,但是这些产品的大量出口会导致我国资源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数量庞大的国外游客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人文古迹也会造成压力;而附加值较高且对于技术、人力资本要求较高的金融服务业、音像电影行业却发展滞后,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不足和结构失衡的状况。

3.事实三:服务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 2008 年经济危机刚过,这正是在保证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1112]。而服务贸易中诸多服务性产业,诸如通讯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对于技术、资本的要求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这些产业的发展正适应了结构调整的需要,其可以使我国在既有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从而使我国经济保持稳定而可持续的发展速度,又好又快发展。

4.事实四:我国处于服务贸易的模仿国地位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种创新产品首先在最发达的国家出现并生产出口,其次是较为发达国家,最后是发展中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从图6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美国作为创

新国,其最先进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工作,而中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有少量的服务贸易。不言而喻,美国是服务贸易创新国,英国、日本先于中国开展此方面的贸易,而中国目前正处于服务贸易模仿国地位。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为-219.3亿美元。

美国作为服务贸易品的创新国,目前仍旧处于顺差地位,服务贸易所包含的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其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科技含量,使得这些产品的成熟期在本国国内得以维系,并且增长上限极高。中国作为模仿国,要想在未来占据优势,就必须在产品的初始成长阶段采取积极、稳妥、有效的对策,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实力。

(二)基于龚珀兹曲线的拟合分析

1.数据来源和选择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周期所处的阶段有一个正确认识,进而判断我国服务贸易产品近几年的生产、进出口的增长究竟处于成长阶段还是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时间趋势模型,因变量为我国服务贸易1982―2011年的出口额(见表2),自变量为时间选择服务贸易出口量作为因变量原因有二:(1)我们基于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重点关注的是服务贸易在我国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所以我们不以进口数据为依据;(2)服务贸易的出口数量较难衡量,所以我们选择了出口额代替出口数量;(3)由于价格的变化,我们进行了CPI调整,以反映其真实而非名义的增长状况。。

(3)式中:y为因变量,表示服务贸易的年出口额,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故采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过的服务贸易出口额;t表示样本个体所处的时间期数,其中我们令1982年为第0期,那么,1983年就为第1期,往后年份以此类推。模型要估计的参数为B0,B1,B2。这是一个非线性方程,所以我们采取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其三个参数值,根据以上初值,我们用stata软件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预知具体的stata中NLLS回归命令语句,请单独与作者联系:。得出如下结果(见表3)。

最终模型估计方程的三个参数值均以0.05的水平通过了t检验(ttest)和联合F检验(Ftest),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优性R方达到了0.98,拟合程度较好,所以此模型估计方程为

(5)式中:B1>1,B2>0,根据龚珀兹曲线的形态,这表示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历史数据来看,它尚处于龚珀兹曲线的第一种形态,即初始成长阶段,还未到达成熟前期。这一部分所表述的关于我国贸易发展的四个特征事实隐藏在其背后的阶段性本质,是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初始的成长阶段,竞争力不强、比较优势不显著既是问题,也是处于该阶段上所有国家都应该面对的挑战。初始阶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步入成熟阶段前期增长的上限水平,决定了将来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在国际上的终极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力水平。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分析服务贸易这一特殊的贸易产品,结合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现实的统计分析和我国服务贸易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计量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近年来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依旧存在比较优势不显著、结构发展不均衡、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力不强以及尚处于模仿国地位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基于我国服务贸易1982―2011年总量事实,从龚珀兹曲线对其的拟合时间趋势方程来看,服务贸易产品在我国国内还处于成长阶段,未来发展的空间较大,近年来持续的高速增长是可以存续的,但也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特定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制定适应性的政策。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首先,必须着力于加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纵观服务贸易各项,我国目前拥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资源方面,如丰富的自然资源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保险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方面,比较优势不明显。对此,政府要加强对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另外,还要完善法规,在模仿发达国家的同时,更要结合本民族特色。

其次,尽快调整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产品创新内核。均衡发展可以延迟产品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时间,提高产品整体附加值,从而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一个更高的上限水平。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的出口额十分不均衡,由实证结果可知,这样的不均衡状况并不是产品成熟期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均衡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结构调整问题刻不容缓。

最后,服务贸易发展和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等当下热点产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要更多地引导服务贸易生产向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比如旅游业,在保证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充分发展,但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告、音像等行业的发展有着收益高、环境破坏小,又可以使我国的人力资本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等优势。应该说,这是我国服务贸易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3340.

[2]秦嗣毅,杨浩.金砖四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6874.

[3]许统生,黄静.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估计及国际比较――基于截面数据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6):123136.

[4]李和兴.关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及启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7):316.

[5]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M].第10版.杨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0136.

[6]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176.

[7]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190207.

[8]曾德俊,唐文军,李长青.我国出口纺织品变动周期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7):7074.

[9]施芳凝.我国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发展探析――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268.

[9]施芳凝.我国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发展探析――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