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参加了《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养提升自主选学公益培训项目》的学习,认真观看很多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的精彩的课例,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师德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人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乡镇一线教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还是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和各种技能,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视野逐渐明朗,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提高,把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课后研究”、“师生互动”、“人文渗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习,我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刷新教育教学新理念。本人通过听专家讲授,观看视频录像,参与班级讨论,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独立完成作业,落实了培训各项工作要求。当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家说过,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只有一桶水,要像一汪永不干枯的清泉,时时浇灌着一棵棵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技能,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者,才能为祖国培养有用的接班人而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2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

教师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这是由于不断是要完成教学计划,抑或是实现教学目标,都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存在很大的联系。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二是教学资源。从大的方面来讲,教育技术素养是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手段的综合。立足于现阶段的高校教学而言,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教育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学美学素养以及教育情感素养。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处于不断地延伸当中。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绞死的教育技术素养不应该局限在教育知识素养这一个方面,而是要走出来,向多样化的角度发展。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学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也是技术化教学和智能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事实上,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不仅仅包括基本的知识理论素养,还包含一些基础的计算机使用。同时,教师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来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技术化、多元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对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手段向信息化、技术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

(一)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

受到各个高校办学理念不同的影响,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各个高校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不一致。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却没有涉及高校教学这一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多地区的高校只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师的培训标准,导致各个地区的教学标准不一致,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所以说,要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必须制定出统一的教师培训标准。

(二)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与院校教学协会联合开展了第一家高校教师教育素养技术培养中心,即“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只融入了全国的31家高校,这相对于全国高等院校的数量来说是十分少的。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大多是由电教中心及其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这些参与的部门负责记录高校的教学活动,对高校电教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与保养,同时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因此,这些部门十分熟悉教育技术的培养流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这些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三)缺乏先进的培训手段

由于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使得高等院校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手段显得十分落后,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一般而言,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采取的是“讲课+上机”的传统模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甚至存在部分高校想到什么内容就培训什么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基础的培训内容显得相对来说比较乏味,一旦培训教师忽略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就会降低实际的教学质量,导致培训活动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采取先进的、有效的培训方法,来切实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增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三、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统一培训标准,提升教师素养

就目前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情况而言,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的培训经验,结合教育技术培养提出的要求与其他高校统一培训的标准。统一的培训标准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纳入等级要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信息技术和高校教育的相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高校要充分看到这两者结合的重要作用,并与其他高校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以此来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提高管理力度,活跃培训气氛

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言,高等院校要注重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手段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例如,高等院校可以采取培训激励的方法,将教师的培训成绩纳入每学期的考核成绩中,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此同时,在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训时间的合理性,保证教师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教师教学与培训的共同发展,争取做到劳逸结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培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之前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的修改培训计划,调整培训方法,做好培训活动的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促进培训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创新培训方法,开展案例教学

事实上,案例教学一直被看作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教师充分感受到培训活动的合理性,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开展优秀教师观摩教学,让参训教师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使之成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二,培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相关的培训案例,创新培训手段,为参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路径;其三,进行分组,让参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互相分享培训的心得体会,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通过这样的培训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培训

第3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包含的多方面内容,提出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使其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增加多方支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等措施,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能力与素质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娟(1982-),女,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天津30038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73-03

一、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就需要从体育师资队伍上着手,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分析和培养,为高校体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能力。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最为核心的教学任务便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这两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贯穿整个高校体育发展过程的始终。体育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最终达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品德、意志的目的。运动训练的能力指的是体育教师在专业的训练场上,通过对学生肢体动作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增强学生体质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体育师范类院校以及一些研究性院校,各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和特长。例如,专业体育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训练技能,师范类院校侧重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性院校则将培养的重点放在科研上。这些不同的侧重点使体育教师们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平衡体育教学和训练等问题。

2.科研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同时肩负着科研重任,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水平。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有科研意识,在具体的体育教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要用研究的眼光及观点去观察、分辨、探索各种体育现象与问题,探寻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升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3.创新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能力,才会使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呈现不断上升和持续发展的趋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发现、了解新事物、新知识,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4.灵活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有了现代技术的融入,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体育教学除了在课堂中进行以外,在室外也要有大量的训练,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在教室中,还要延伸至体育场上。目前,体育课上普遍运用了多媒体、多功能的教学设施和手段,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进行指导。

5.结合社会变化更新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的能力。这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体育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扩充,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引领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体育教师不仅从事教育教学,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其个人的思想状态、政治素养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应以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便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是学生们最鲜活的教材,教师自身呈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引领作用。除了教室授课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在训练场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便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展现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风采。

3.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所有高校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高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这两门学科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作为教师入门的必备知识,当时体育教师可谓记得滚瓜烂熟,但是考过之后便会忘得一千二净,没有将这些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另一部分是专业技能素养。运用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可以将自己学生时期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形势变化,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加以扩充和更新。专业技能素养的形成则需要靠平时的锻炼和训练,而且要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技能切磋,不断提升自己。

4.健康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注意力、良好的性格等多个方面。健康的心理素养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创新、改革等活动的心理基础。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岗位的独特性和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更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拥有良好心理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将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教育领域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革。新课改、基础教育改革等使高校校园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在此背景下,高校也集结力量进行着各学科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既有一定的传统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性。以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全方位发展。而现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则是积极引导学生群体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学习体育学科知识理论和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提升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门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伴随着体育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能力和素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高校把对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成为未来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些关于体育教育思想和目标的转变也相应地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另外,由于长期以来注入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了学习体育的惰性,造成了学生们在学习体育时的不屑态度,进而使其学习体育的理念和应该进行的体育锻炼都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因此,对学生们学习体育起主要引导作用的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

(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教育,整合体育教育内容,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

由于毕业学校不同,高校体育教师在入职前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也不一样。针对各个学校体育知识和技能侧重点的差异,高校都可以把所欠缺部分补充到体育教育中来,将体育专业知识、运动训练技能和体育科研综合到一起,使新人职的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均衡发展。

(二)增加多方支持,努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对于科研好像并不热心,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适应时代进步,高校体育教师自身需要提高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培养科研意识,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从而正确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则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其课外科研实践活动,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人力支持。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职称、薪酬挂钩,以激发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三)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具备创新能力和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培养个性活泼、具备终身学习体育的观念和能力的大学生至关重要。而体育教师创新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高校等外界因素积极的鼓励及提倡,还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而体现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

(四)推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促使其掌握现代化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导师之一,也必须掌握现代技术,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他人请教、学习网络课程或自学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训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也在时时进行着更新,高校体育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培养与时俱进的素养和能力,就需要接受再培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培训教育,充实、加深自身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好地服力于教育教学实践。

(六)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合格的、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无私奉献。高校体育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在室外经受风吹雨打。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更加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使体育教师坚定政治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勤奋钻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

参考文献]

[1]杨佩旋,颜雪珍.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6).

[2]吴元文,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冯红新.关于我国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现状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陈宁.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11).

[5]尚成.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推动举措[J].湖北体育科技,2005(3).

[6]苏杭,李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2).

[7]余承海,姚本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3)

第4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类型;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82-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目前,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制约了中职办学质量和效益提高,加强师资培训是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师培训模式分成不同类型,本文把目前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

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是位于经验与理论之间、目标与实践之间的那种知识系统。”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最早在教学论领域使用“模式”的概念,主要是用来概括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模式是系统的形式和方法,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模式处于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即理论——模式——实践。培训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典型性、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结构关系。本文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模式定义为:中职专业教师就业后的非学历性培训活动中,旨在促进其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提高的各种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典型性、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系统或结构。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活动构成要素主要有培训载体、培训对象、培训理念、培训方式与管理等。

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分类

中职专业教师的培训模式构建是一个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探求与完善的过程。基于培训平台的差异,本文将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类型:

(一)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

黄炎培早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职业学校“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影响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与革新,因而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与企业息息相关。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单向或互相派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培训模式。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有利于中职专业教师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向与技术需求,拓展教师视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中职专业教师又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模式是指以本校为培训基地,结合本校发展需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致力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是一种立足教育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密切联系实际。校本培训模式的一切活动都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能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培训产生的理论知识与中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使得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用武之地。(2)提高教师积极性。培训者和受训者大多同时是本校教师,立足本校,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减少适应时间,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3)培训效果好。校本培训模式以本校教学实践与教师需要为出发点,提高中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作用显著,有利于形成教师合力科研的良好氛围,最终促进中职专业教师专业发展。

(三)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是指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变成培训的载体,是一种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的远程培训模式。它以网络为基础,具有极大化的交互作用,网络的多元化结构有利于孕育出新的创造性思维,影响范围广,因而是一种辐射多元的教育与培训模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能为受训教师提供广阔开放的

络信息资源,中职专业教师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培训信息的及时互动,传道解惑,交流体会,资源共享;培训信息的更新与反馈都很及时。

(四)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培训模式

1990年,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圣吉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组织共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圣吉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一种大家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指受训教师在培训期间构建以培训任务为纽带、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在组织中实现自我卷入式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能力突破,是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因而是一种注重发展的教育与培训模式。学习型组织能为中职专业教师在职培训中知识的积累与传递发挥重要功能;学习型组织中成员彼此熟悉信任、提供资源与情感慰藉,能使中职专业教师在群体背景中获得专业性成长;同时,学习型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能使中职专业教师听取同事或专家学者意见与建议的自我反思平台,能加速中职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丰富,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职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并不是排他的,四种类型的培训模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容性。例如,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学校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来校培训教师,又属于校本培训的范畴。再如,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和校本培训模式可能会涉及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手段,在培训过程中也会形成学习型组织。四种培训模式是基于平台差异这个维度划分的,基于企业的培训模式、基于学校的培训模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都是应对型教师培训模式,是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是成长型教师培训模式,是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它标志着中职教师培训走上了以团体学习为基石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四类培训模式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几种价值取向

1963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1980年的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念的知识体系如下:理论、职业、行为知识。理论知识是系统化、体系化的学科与方法知识。职业知识来自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感知,它是灵活多变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指向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或失败。行为知识是在理论知识与职业知识基础上,要求教师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拥有教育教学应变能力,胜任职业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三种知识体系对应,笔者从教育科研和专业理论研习、专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培养、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加强三个方面提出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下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设计思想如图2。

(一)实用性教育科研和专业知识研习

中职专业教师有广阔的教育科研、创新空间,对和岗位教育实践、专业领域相关的教育科研应用知识与前沿发展动态有现实需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中职专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利于把感性的教育教学反思上升为理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思想品味,获得自我认同与满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应用性教育科研结构是多维度、相互关联的,其核心思想是教育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双向转化,培养中职专业教师应用性教育科研能力可以从思想道德、基础理论、基本科研能力三个层面去建构。首先,中职专业教师要有科研意识,科研数据与资料要严谨,富有逻辑性,有敢为人先的创新与实干精神,诚信治学,实事求是。其次,中职专业教师要了解基础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最后,中职专业教师的基本科研能力是思想道德和基础理论两个层面的上层建筑,既要求中职专业教师在本专业学科知识储备上扩宽知识面口径,又要

纵向丰富知识“质”感,为教育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培养

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擅长于自身专业,教师资格的认定也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普通教育学范畴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但是,对中职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心理、学习动机等不太了解,囿于将专业知识以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师自我认同感降低,因而,专业教学法的培训迫在眉睫。

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具备的独特属性——职业性,因而在传统目标、过程、行动三个层面探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其目标、过程、行动分别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境为导向。加强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培养,首先要立足职业活动。中职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普适性专业知识的积淀,了解专业科研发展和社会岗位需求变化。其次,中职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认知特点学习、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过程评价也更利于学生技能习得。总之,中职专业教师职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是个动态隐性的过程量,中职专业教师需在相应职业领域中通过职业技能知识习得、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岗位反馈等内化为个体能力,并影响教学所有环节,培养中职专业教师职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必须立足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发展。

(三)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加强

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但职业素养是在具体职业岗位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内在品质是公认的观点。职业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职能、内在职业道德观等因素综合决定,是个体在具体职业情境中直接或间接工作经验积累而成的稳定个性品质。

目前,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普遍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性,存在“穿普教的鞋走职教的路”现象,中职专业教师培训的职教特征不明显。尤其是中职的专业教师,与具体职业岗位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加强中职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从两个方面论述中职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架构:(1)与中职专业教师具体专业教学任务相关联的职业素养。(2)与中职专业教师日常工作岗位情境相关的职业素养。第一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在中职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教学职业能力、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中职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教学职业能力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而中职教师具备的与专业教学任务相关联的职业素养则决定了专业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第二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则与具体专业教学任务无特别紧密联系,但与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是中职教师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等在个体身上的吸收与内化,与中职专业教师日常工作岗位情境相关。例如,按时或者提前到达教室组织自习或者实习,出于教师的责任感去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等。

以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构建本土化的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是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创新的必然选择。把教师专业发展引入教师教育培训领域,有利于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中职专业教师队伍。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分类标准并不是固定的,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选取应体现由教师被动专业化到教师主动专业化的转变,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实用性教育科研和专业知识研习、专业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能力培养、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等。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5-56.

[3]郭娅玲,张敏.对教育回归生活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4]黄炎培.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j].教育与职业,1930(4).

第5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科学教师;在职培训;培训课程

英国作为科学教育的发源地,科学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在科学教师的培养方面,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都十分完善和成熟。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科学学习中心科学教师培训计划特点的评析,以期对我国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有所借鉴。

一、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及伦敦科学学习中心概况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The lnstitute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UK)从属于伦敦大学,是伦敦大学的一所研究生院,为全英最大的专门从事培养高质量教师、高级教育专业人才、进行教育领域研究的教育机构,而且是全国所有研究评审活动中唯一一所进入最高等级的教育学院。自1902年建立以来,本学院在师资培训、教育领域各种学位以及相关社会学科、健康、专业实习等方面的教学一直享有盛誉,其高质量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使它成为世界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心。

伦敦科学学习中心(Science Learning Centre London)是由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能系(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出资建立的,地点设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伦敦科学学习中心是为小学教师、中学理科教师、残疾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在职培训的教育机构。为了促进科学教师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伦敦科学学习中心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证明对于任何阶层或任何背景的学生都能用不存任何偏见的教学方式来教的可能性;(2)提升科学教师的全球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全球化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地球公民。

二、伦敦大学科学学习中心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及课程内容介绍

伦敦大学科学学习中心仅仅是英国九个科学学习网络区域中心之一,科学学习 网络是由英国 的九个区域中心和一个国家中心构成,国家中心设在约克大学。每个区域中心都配有卫星设 备,以使本区域内的教师都能得到该中心的在教学上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获得丰富的科学教 学资源。其中,国家中心可以为全英国的科学教师提供在职培训课程(residential course),科学教师可以参加任何一个网络中心的课程 培训,除了可以使用他们所在区域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参与到别的区域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

伦敦科学学习中心2005学年春、夏两学期为小学教师(不分专业学科)、中学综合科学教师 、中学物理教师、中学生物教师、中学化学教师及信息交流技术(ICT:Infornmation,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教师提供在职培训课程。笔者仅 对中学科学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做以介绍:

三、启示

1.英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及培训形式灵活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在我国,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从英国伦 敦科学学习中心开设的培训课程可看到,从春季到夏季的一学期,他们共提供给科学教师的 培训课程是16门,课程培训几乎每天都有。并且从培训的具体内容中也可以看到 ,培训课程的内容多采用专题的形式,培训课程的时间和形式也比较灵活。正是因为培训课 程的内容极丰富,时间、形式灵活多样,所以科学教师可选择的培训范围比较广泛,科 学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选修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是在科学教学中他们认为还比 较薄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技能,并且他们也可以根据培训课程的时间,机动地安排他们正常 的教学工作,通过这种在职培训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2.把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融入科学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 好习惯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 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 和 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众 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 001年提高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在逐步提高。从英国科学教师开设的培训课程可以看出,“在教室里讲科学原著”、“帮助 科学教师怎样在报纸上搜集整理有关科学方面的新闻”、“使用新闻帮助公众理解皇家科学 院的前沿知识”这些课程虽然是为科学教师开设的,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 公众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养成从媒体上关注科学前沿的良好习惯,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 人类产生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正是当代教育为培养未来人才 所必需的、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必然要求。

3.应建立专业的科学教师培训机构,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制约科学教育发展的最大因素之—就是原有的分科理科教师 因为专业面较窄无法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在主观上,实验区的教师虽然都在努力调整观念 以适应改革,但这种观念的转变总需要一个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快最好的办法还是以 高师院校为培训基地,尽快建立专业的科学教师培训机构,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在职理科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其成为专业化的科学教师。 伦 敦大学教育学院的科学教师培训模式及培训课程内容为我国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Science Education Courses[EB/OL].http://ioewebserve.ioe ac uk/ioe /index.html/.

第6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 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三个方面。[1]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知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素养等方面。 

1.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中强调:“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获取职业发展的基石,是职业学生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2]由此可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科技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对新鲜事物的洞察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科学文化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师的身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教师只有具备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更好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锻炼健康的体魄。首先,教师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教师应该多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其次,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也是一种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才能积极的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2.1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重视不够 

虽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缺少动手操作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意识不够,教育教学创新性有所欠缺。只有在思想上加强对教师素质提高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素质。职业院校也应该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学校规划中的一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系统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分阶段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积极利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素质自我提升,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力。 

2.2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体制不够完善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来设置教育教学体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来设置。只有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才能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而目前职业院校缺少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制定的教师素质规范,教师激励和评价制度也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并不符合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在考核过程中忽略技能考核这一重要的指标,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也不明确。 

2.3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操作技能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因而出现了一种“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有所欠缺,科研能力不强。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也不断的扩张,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才去,这样也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所以,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有待提高,培养科研型教师势在必行。

2.4教师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培训机会的不足和培训经费的欠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多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忽视职业院校教师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培养,造成职业院校教师理论与实践不同步,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培训依旧与企业存在脱离现象,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会有限,专业教师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或相关设备的操作不熟悉,造成教师无法将现在企业文化渗透到教育教育过程中去。 

3.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策略 

3.1提高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意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提高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只有从意识上加强认识才能让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具备了自我提高意识,才能积极的吸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刻把学生的全面作为自我提升的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体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也是实现师德建设和教师角色行为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要加强建设,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我校制定了教学科研及相关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对优秀科研工作者给予了表彰,通过举行校内德育课教师说课比赛来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部分教师参加还参加省、市说课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3以科研带动教师素质的提升 

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标志之一,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以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增强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理论,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以科研能力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在教师科研素质提升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首先,成立了学校委员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带动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和改进科研管理。其次,结合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扎实推进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教学工作。最后,将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服务密切联系紧密,将成果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经验。 

3.4加强教师素质培训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教师培训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学校根据教师条件和发展需要,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培训活动,重视教师的职前、在职以及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主动学习,给教师尽可能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各专业的专业人员素质进行培训,包括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就业素质等。再次,加强校企联系,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教师的多种技能,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建立健全教师激励体制,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加强教师素质培训,才能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社会不断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现状与问题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9(4):107. 

[2]王召会,潘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

质教育探究[j].时代教育,2010:126. 

第7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素质

21世纪初,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高、中、初级职教齐全,行业、专业基本配套的职教格局”。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我国的职教事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管理以及培养,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资质量问题,而教师的素质能力则是影响职教师资质量的根本因素。

一、我国职教师资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职教师资素质的现状。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进行实践教学,这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多数缺乏生产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实践技能水平较低。虽然我国早在1995年就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行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根据相关调查,我国职教师资素质的现状如下:(1)教师资格尚未达标。“69.6%的教师是先上岗,后取得教师资格证”,只有7.49%的教师拥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大量实习指导教师属于无证上岗”。(2)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对岗位的要求。来自企业或毕业留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虽然实践技能水平较高,但学历却偏低,缺乏正规大学教育和师范训练。(3)师资缺口大。截至2009年,“我国中职专任教师的缺口达36万”。

2.我国职教师资素质的问题。一是师资引进问题。我国长期存在着强烈的“普教情结”,这导致职业学校引进高素质教师的难度较大。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既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又有相关工作经历的高素质人才大多不愿来职业学校任教,形成了师资高要求与低素质之间的巨大反差。二是职教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脱节。传统的教师培养环节是封闭式的,完全照搬普通师范院校的经验,忽视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点;而培训环节又过度追求完整和全面,使得培养与培训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培训的效率不高。三是职教师资素质认定标准没有体现出职教的特点。德、英、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要求职教师资必须有相关工作经历,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仍按普通教师标准认定,未能体现出职教的特点。另外,在工作实践和对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评估中,只是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数量和目标上的要求,没有制定出科学、规范、严格的标准。

二、职教师资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所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其从事的专业方面必须是合格的教员;必须具备系统的工业和职业教育知识,并且具有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验,具有工业和商业的具体经验;技术教育教师的最低学历应当是具有大学或相当于大学的学历,职业教育教师应拥有大学学位或大学毕业证书,并且必须是由正规学院或大学授予,当然也不排除聘请一些有特殊技能和经验却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员担任教师。此外,现行的职教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也可以反映出对职教师资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目前职教师资培训的课程包括教学研究、职业技术课程、正规的和开放的课程。其中,教学研究的课程包括普通教学方法学、专业教学方法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青少年和成人学习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发展、学生评价技术、教室(车间)和图书馆技术、实习教学、教学技术、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哲学与发展;职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与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实际相适应的特殊方法学;正规的和开放的课程包括社交礼仪、道德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课外学习等。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师范教育,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师。从师范教育到职教教师教育意味着重要的制度转型,研究职教教师教育是时展的呼唤与回应。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向面临着三大冲突:定向型与非定向型制度之分,学术性、师范性与技术性定位之争,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体系相分裂。而一体化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整合化的职教教师教育结构、本土化的职教教师教育制度是专业化取向职教教师教育的基本架构。

三、国外职教师资培训的现状及趋势

国际上流行两种不同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系统。一种是职前教育,即在成为合格教师之前而接受的培训;另一种是在职教育,即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教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同时采用这两种系统。一般来说,职教师资培训包括三个部分:(1)专业学习(Specialist or Content Studies);(2)职业学习(Professional Studies);(3)普通学习(General Studies)。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艺必须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其二,要通过岗位的工作实践去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艺。职业学习旨在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与教学任务相关的职业知识,二是在课堂、实验室或车间所需要的教育方法及策略。

职前培训是通过直接学习相关课程,发展职业教师能力。职前培训既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实践经验。职前培训的优点在于教师的知识面宽、责任感较强;其弱点在于,教师对相关领域缺乏实践经验。在职培训是直接对学员进行职业训练,以提高其专业能力。由于学员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巧,因此培训课程主要集中于“职业学习”,有时也包括“普通学习”。在职教育的优点是教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确保培训紧密联系实际;其缺点是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够全面,难以使学员获得从事职教工作的全面能力。

近年来,职教师资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英国目前从事职业教育的全职教师的数量比20世纪50年代初期增加了17倍,兼职教师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增长则更为迅速。这种急剧的增长导致了教师质量的下降。英国成功通过教师资格培训计划的全职教师不足一半,兼职教师就更少了。美国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教师甚至没接受过初、中级训练。在美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培训工作是由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院校承担;而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则由大学或高等教育学院负责,这些大学和学院都是一般性的高教机构,并非专门为培训职业技术教师而设置的。

四、我国职教师资素质拓展的路径

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职业学校还要补充大批教师队伍,探索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标准是今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质量的途径”。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是时代的要求。专业化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发展专业化取向的职教教师教育是历史的必然。“双师型”职教教师是专业化取向的职教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双师型”职教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为“一全”“二师”“三能”和“四证”。要造就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特色来进行。

1.英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英国的“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的培养训练模式对我国的职教师资教育与培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所谓“三段融合”,即将原来职前、职后分离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变为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三段融合的培养模式;所谓“三方参与”,即充分整合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三方的资源,融合三者特色,积极推进职教教师培养的社会化。

首先,职前教育旨在帮助有意成为教师的人员获得政府认可的教师资格。职前教育有两种途径:一是完成本科教育,二是完成研究生教育。在大学修读本科课程,主要包括一门或多门有关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目,毕业时即可获得学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在获得大学学历的基础上,可直接申请修读为期一年的研究生课程,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大学继续修读研究生课程,毕业时取得教育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交替进行。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对专业科目的深度研究,以及对教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并且增加教学实践,尤其加强在职业学校内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加强教师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入职辅导主要针对职业学校的新教师,旨在帮助他们快速进入专业角色。新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就有资格接受为期3个学期的入职辅导,经考查合格后才能独立承担课程教学的任务,否则需要重回教育部门学习。新教师的入职辅导过程允许间断,但必须在辅导开始后的5年内完成。第三,职后培训旨在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满足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类型。职后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此外,英国历来注重在实践中训练教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人单位为在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并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当指导员,帮助受训教师制订培训方案和行动计划,并监控培训进程和培训效果的考核。培训的考核结果是决定受训教师的续聘、晋升和加薪的依据。

第8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迫切

需要进行学前教师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的人才包括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养人员、管理人员;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种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学前教师教育指的是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各种专门性活动,“学前教师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目前,我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师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师资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层次和结构上,以及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有待增多

1.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07年全省在园幼儿人数是739144人,教师人数是42314人,而在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预估达754152人,教师人数达48035人。两年时间里,我省在园幼儿人数估计将增多15008人,教师人数要增加5721人;而2005年的在园教师数是40072人,从2005到2007年的两年时间内,教师数只增加了2242人。说明从2008年到2010年的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加比例应是2005到2007年增加人数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每天幼儿教师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长日久,疲惫不堪,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教师专业思想极不牢固,年轻教师人心浮动,一有机会就准备离开。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劳动与医疗保险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范的管理,在与其他行业相比造成了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落差。由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步增长。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1.学历层次偏低。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163人,专科学历教师15223人,本科学历教师201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45.4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层次为主,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甚至本科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历教育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23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职称的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教师中的老、中、青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有的幼儿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中青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如在我省常德地区某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很多的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三是城乡结构差异显著。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师资数量基本饱和,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很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不多,待遇偏低,大多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工作,所以造成目前需求不旺的困境。四是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性别比率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专任教师共有26136人,其中,女教师25488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97.52%;男教师648人,仅占2.48%。可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省级和市级幼儿园里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乡、镇、县级的幼儿园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机遇,更是挑战

(一)认识逐步到位但落实不够

首先是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20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章被单独提出来,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其次是观念得到更新,发展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落实地位待遇的问题等,一直是困绕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既是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充分认可。会议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幼儿师资的渠道得到拓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壮大,缓解了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的矛盾,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非常重要的师资准备。但是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学前师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的扩张,在质量、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提高。

(二)层次基本齐备但结构不当

从目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校看,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幼师、专科幼师以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这似乎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结构齐备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其实不尽然,专科学校在上海(已合并为本科)和辽宁各有一所,湖南省就一所专门独立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专科),而本科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数量不多,本科有的设一个班就三四十个学生,而研究生培养也不多,博士培养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师资是由中师和专科培养的,而农村地区则是由职业中学培养或短期临时培训。这样,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实际上较低,学历结构的重心下移,这必然影响幼儿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三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构建科学的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前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提升又离不开学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有一整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为依托,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实验实训室为平台,实行学习实训一体化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各级各类的实习基地去指导和参加课题研究,同时,也请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质量。[2]

(二)构建参与式的幼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加大幼儿师资的在职培训力度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又有赖于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

1.充分发挥中、高师职能,构建幼儿师资在职培训的多元化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提高,高师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和人力资源,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湖南省已做出了幼儿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力争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档次在近十年内能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尤其是长沙师范学校将在湖南幼教师资的培训中突现核心和引领地位。由此,在21世纪,我国将逐渐形成以“高等师范学校为龙头、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职前与职后、正规与非正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模式。[3]

2.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参与式培训”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之所以提倡“参与”就是因为培训者需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力,同时也应有机会与别人对话。参与式培训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以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参与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它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的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的理念和知识于培训之中。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也不是传递上级命令的“二传手”,而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式的培训,使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缩短了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4]

3.以教师成长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幼教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目的、功能必须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如何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培训效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的评价容易流于表面,给研究效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就像我们教孩子时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样,对于教师的培训同样是急不得的,更何况这种培训并非只针对技能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这就更难。关键是了解在培训之后幼儿教师对新观念的接纳情况,并在培训的实际运用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咨询和帮助。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身边的个案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到了幼儿教师内部的变化。因此,培训幼儿教师不是简单重复、并非付之功利,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5]

第9篇: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教师自学培训;特点;优势;实施探索

一、探索教师自学培训的缘由

1.国际视野下教师学历的巨大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的学历是:(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就这个标准,目前我们并没有完全达到。2003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8%、92.0%、75.7%。即使有的教师学历达到要求,但是通过函授、电大之途径,其含金量值得思考。国际视野下教师学历的差距巨大。美国早就将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位定在学士上,1981年,美国中小学教师99.6%是学士或以上学位,有硕士或以上学位的分别是:高中56%,初中47%,小学45%。进入90年代;则要求教师持硕士或博士学位;韩国规定大学毕业生只能在小学任教,中学教师则必须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教育研究生院或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院教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方能上岗;当前,各国政府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对在岗教师进行学历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缩小教师队伍的国际差距。

2.时代要求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与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形成教育教学的专门技能,养成职业道德,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满足社会和人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与社会上的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特征。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教师明晰发展方向,自觉坚持学习,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社会的支持,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有助于教师教育机构明确教师培养和培训方向,提高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在职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培训。

3.当前教师培训的缺陷

(1)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当前教师培训主要利用假期进行,在此期间,进行思想教育、教法传授、多媒体操作、新知识学习等在短短的时间内,学量的知识,能消化了吗?教师又是成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担子重,他们能保证全程学习吗?学校的任务重,提早为下一学期做准备,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能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吗?

(2)培训脱离实际。目前,小学开设英语课,许多小学因缺少英语师资而无法开设,有的初中甚至出现中师毕业教英语的现象,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令人深思的。为什么我们急需专业的教师无人专门培训?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应该培训,但是,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我们什么时候教学才能普遍装备多媒体设备,现在的培训会不会落后将来多媒体设备的发展?

(3)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培训可以不来,但钱不可不交,只要交了钱,考试请人代考,或请客送礼,或抄袭,照样轻松过关。培训课堂上,培训者往往采取应付态度,只管讲课,不管受培训者的感受;对课堂的噪杂与人员的流动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支眼的“好好先生”做法。这样的培训质量不令人怀疑吗?

(4)当前教师培训主要依托高校、教师进修学院进行。高校教师充当培训者,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教材照本宣科。教材是教育专家编制,很少有一线教师参编,这样的教材很难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高校培训者身处高校,生活在城市,生活背景不同,他们能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吗?这样的培训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吗?教师专业化之路漫长兮!

二、教师自学培训概述

教师自学培训概念的提出是我国自学考试与教师培训的结合,自学考试是由学生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一种教育制度。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教师自学培训就是把自学考试用于教师在职培训,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学考试,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是发挥学习者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高等学校助学,并且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考试,获得学历证书。不同点是:首先,自学考试没有时间限制,直到全部通过,获得学历证书;而教师自学培训有时间限制,一般为5-7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通过考试,将失去教师资格,更别说获得学历证书。第二,自学考试的教材是国家编制的,不考虑学员的要求,并且面向所有人;自学培训的教材是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等共同编写的,只面对教师这一特殊人群。第三,自学考试的目的是获得学历证书。教师自学培训的目的获得学历证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双重目的。第四,自学考试以学员获得学历为终止;教师自学培训是没有终止的,它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随教师的职业生涯结束而结束。第五,自学考试是理论考试;教师自学培训是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如计算机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第六,自学考试是自愿参加,无强制性;教师自学培训是强制性的,所有在职教师必须参加。概言之,不能说教师自学培训就是自学考试,他们只是形式一样,但有质的区别。

总之,教师自学培训是根据自学考试,结合校本培训理论提出的一种培训模式;是结合当前教师培训的实践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及国际教师培训的经验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三、教师自学培训的特点

1.全面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培训的内容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既有理论方面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观念等,又有实践方面的如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等;既有广博知识、专业知识、又有教育教学常见问题、学生发展常见问题等。宗旨是,凡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及身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涉及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都是教师自学培训的内容。

2.层次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层次性是指教师自学培训并不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用同样内容、同种模式培训教师,而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层次,或者根据教师的学历基础如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设立不同的培训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历如中专,也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一学历,同一年龄的教师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职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宗旨是,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3.学历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学历性是根据目前我国教师的学历与国际同级学校教师的学历巨大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提出来的,指教师自学规定的课程,并且通过考核,获得学历证书的培训如大专学历,自学规定课程并且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其目的是通过自学培训,既提高教师的素质,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又提高教师的学历,缩小与国际的巨大差距。同时,又激发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自我完善发展而积极努力。

4.强制性

教师自学培训强制性是指所有在职教师,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一律参加培训,并且在其任职时期,不间断接受培训。教师自学培训的强制性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教师的整体素质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不强制实行教师自学培训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教育落后,人才难出。国家很难有竞争力,落后就要挨打,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因此,必须强制实行教师自学培训。

5.自主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性。目前教师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满堂灌,无暇顾及听课者的接受与参与程度,并且缺少实践,听者无动于衷,必然会造成培训结果的不理想。只有内因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教师自学培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自我学习为主要方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选择合适的速度,最大化的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自学培训优势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自学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当前教师集中培训注重理论的传授,轻视实践。很少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校本培训则强调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中自主开展。二者都强调教师培训的一个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最终结果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自学培训把两者结合起来,以学校为基地,把教师理论学习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从理论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促进对理论的理解,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工作应视为学业”。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并为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49.4%、46%、3%。将近一半的教师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教师自学理念的培训,就是要教师转变思想认识,具有教师专业化的思想意识,通过自学培训自我积极主动地促进专业化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教师素质在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教师素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有效途径是教师培训。当前的教师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忽视实践素质;校本培训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忽视理论素质,教师自学培训既重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又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是教师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的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共同协调发展的培训。

五、教师自学培训的实施探索

1.建立教师自学培训的保障体制

首先,教师自学培训要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且是每个教师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通过立法,制定一些激励和惩罚措施,激励每个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加大对教师自学培训的资金投入。保证我国教师在职培训顺利开展,资金仍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建立资金保障体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教师个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国家、社会等共同承担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再次,建立教师培训的考核基地,公平、公正、公开对教师自学培训的结果进行考察、记录,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

2.做好宣传工作激发教师自学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认识到自身素质与国际教师素质的巨大差距,教育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国际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我们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标准的巨大落后性。

其次,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认识到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是时展的要求,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要方式。

再次,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明确成人学习的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成人仍保持很高的学习能力。在某些方面如理解能力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优势,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终生保持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消除教师接受培训的心理上的错误认识。总之一句话,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专业观。

3.教师培训内容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教师的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以县或地区为单位,组织教师自学培训的领导机构。也就是说,由教育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教师、一线教师、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制定教师自学培训的教材。根据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材内容应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育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职业道德观等的培训。其目的使教师形成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及对教育的献身精神。(2)教育理念的培训。让教师通过自学培训,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如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时代的发展靠创造性人才,教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等。(3)知识的培训。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关系,遗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4)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通过自学培训,直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或者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理论中寻求解决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操作、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创造研究的能力等。(5)学校和学生发展常见问题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针对学校和学生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解决方法,编成培训教材,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凡是有利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利于学校、学生健康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应成为培训的内容。

4.教师自学培训领导机构建设

各级自学培训领导机构的建设是教师自学培训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国家、地区、学校三级教师自学培训的领导机构。国家自学培训领导机构负责自学培训的宏观领导,主要制定自学培训政策等。区一级的培训领导机构负责具体的自学培训,包括自学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协调高校助学,教师自学培训的考核以及根据国家的自学培训政策进行奖惩并对教师自学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等。学校一级的自学培训领导机构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并且把教师自学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学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本校的教师共同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给上一级培训领导机构,由上一级培训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研究解决。各级培训领导机构各负其责,共同搞好教师自学培训。

5.教师自学培训的考核与奖惩

区一级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学校类别、自学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国家教师培训法规条例进行奖惩。关于教师培训结果的奖惩,美国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取消了教师资格专业证书终身制,教师资格专业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7年,要想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在资格专业证书有效期满之前,修完规定的培训课程,并且通过考核获得新的教师资格专业证书。我国也应该对通过考核的自学培训教师在晋升、工资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且通过考核,把那些教育教学能力差,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教师清除教师队伍,通过奖惩激发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