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曲小树叶范文

歌曲小树叶精选(九篇)

歌曲小树叶

第1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将民间乐器“吹树叶”引入音乐课堂,既丰富了民族地区的校园音乐教学内容,同时也深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的喜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本人就“树叶”吹奏技技巧和各位同仁分享。

一、树叶吹奏的起源

树叶,是最简单、最廉价、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原始社会狩猎时代,人们曾用以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捕猎擒鸟,后来逐渐转化为以一种音乐形式、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出现于宫庭之中。几千年来,吹树叶盛传不衰,有史书记载却较晚。到了唐代,吹树叶更为盛行,在皇室宫廷乐队中终于有一席之地,正式用于“十部乐”的“清乐”中。《旧唐书音乐志》称吹木叶为“啸叶”。并记述宫廷音乐“叶二歌二”,意思就是在乐队中有歌唱者二人、吹叶者二人。唐代历任岭南节度使一个姓杜的,对吹叶有很深的研究,他在《通典》(卷一一四)中说:“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桔柚(叶)尤善;或云卷芦叶为之,如笳首也”。这时的树叶吹奏者,已身价倍增,受到隆重礼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八首》(六)中形象地写道:“苏家小女 (六朝歌妓苏小小)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可见,那时人们就津津乐道木叶吹奏技艺之高、音乐感人魅力之大了。晚唐之时,洛阳有位名叫柳枝的歌女,年方17岁,就已擅长吹叶音乐,她在管弦的伴奏之下,可奏“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使听者无不荡气回肠,为之震憾。在唐代的文献中,也记载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吹奏木叶的文字,在当时的南诏地区(今云南大理),青年男女恋爱时就常以叶声表达爱慕之情。以上所述完全证明,早在1000多年前,树叶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是唐代、前蜀宫廷乐队中的常用乐器。

二、树叶的选择

吹树叶时,要选择优良的树种,通常采用樟木、桔、柚、杨、枫、冬青等无毒的树叶,叶片的结构匀称,正、背两面都应平整光滑,柔韧适度要适中、不老不嫩的叶子为佳。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太老的叶子硬,音色不柔美,柔韧性差,容易破。叶子的大小对吹奏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的叶子既不便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叶片长与宽之比为2:1(以叶长5-6厘米、中间叶宽2.5-3厘米左右)椭圆形树叶比较适宜。树叶不耐用,一片叶子吹几次就会发软破烂,不能再用了,所以吹奏时演奏者需准备多片树叶备用。有时到外面演出,如果没有合适的树叶可用,也可用韧性较好的塑料加工成叶片大小形状进行吹奏,这种塑叶音色与真的树叶音色上几乎没有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经久耐用,一张塑叶可吹数年不会破。

三、演奏的方法与技巧

树叶属于单簧片乐器,一般来说:初学者应选柔软适中的、无毒的树叶进行练习,吹奏时,要先把叶片上粘附的灰尘用干净清洁的水擦洗干净,将叶片粗糙面横贴于嘴唇,用右手(或左手)食指、中指稍微拔开,轻轻贴住叶片背面,拇指反向托住叶片下缘,使食指、中指按住的叶片上缘稍稍高于下唇。运用适当气流吹动叶边,使叶片振动发音。如树叶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演奏者嘴型不对,或者气流太强或太弱,使叶片无法振动,所以树叶也就发不出声。树叶就是簧片,口腔共鸣非常重要。口腔犹如共鸣箱,双手也可帮助起共鸣作用,通过嘴劲、口形、舌尖的控制,手指绷紧或放松叶片等各种技巧,改变叶片的振动频率,可吹奏出高低、强弱不同的音响,音域达十一二度。若要使它发出不同的音色,就需要运用不同的吹奏方式,通常是按住叶子的下半片,用气吹其上半片,还有一手按住叶片,另一手轻轻拍打,像吹口琴那样,发出来的音响既有共鸣,又能产生波浪音;而技巧比较高的是将叶片夹于唇间,不用手扶即能吹奏,像吹竹笛那样,随着曲调的高低,送出急缓有别的气流,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技巧特别高超的演奏者更使人叹服,能够一口同时吹响两片树叶,不用手指帮助,同样可以奏出动人的曲调。木叶吹奏高低音时,需运用不同的气量,唇部也随之忽松忽紧,控制气流的送出。吹树叶不能随意断气、断音,特别讲究曲调圆滑流畅、婉转悠扬。木叶的音色和小唢呐相似,清脆明亮、悦耳动听、近似人声,俗话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这小小的一片树叶,却可与人声媲美,就像人声歌唱一样,并且具有山乡风味。它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力,演奏的乐曲大都选自人们所喜闻乐唱的民歌曲调。

四、各民族木叶演奏的习俗

吹树叶,是布依、苗、瑶、侗、壮、彝等少数民族最喜欢的、也是最廉价的单簧气鸣乐器。布依语称啵杷Wai。苗语称黑不龙、促戈脑。侗语称巴眉、嘎不洛。壮语称拜美。广泛流行于滇、黔、桂等地区。在我国中南、西南清澈的江河两岸,在云、贵高原的山间小路,经常可以听到一阵阵高亢、悠扬的木叶声,这是聪明的少数民族人民,利用一种叶面光滑、具有韧性的椭圆形树叶,通过各种吹奏技巧而发出清脆、明亮的乐音,就象是多才多艺的歌手在欢乐地歌唱。树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乐器,深受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树叶虽小,但音色优美。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有时像林中的鸟鸣,有时又像山间的泉水悦耳动听。有时又像二位热恋中的情人在诉说情话。

布依族的青年也喜欢用木叶传情,姑娘们常在晚饭以后,穿戴整齐等待心上人的到来,有一首《浪哨歌》中这样唱道:“山上木叶起堆堆,可惜阿哥不会吹,哪时吹得木叶响,只用木叶不用媒”。这说明树叶吹奏在布依族男女青年中的重要性,在湘西土家族流传着这样一首情歌:“吹声木叶唱声歌,木叶掉下九江河,千里听见木叶叫,万里听见郎唱歌”。

吹树叶在白族中流传极为普遍,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的白族人民,常用竹叶、柳叶、栗叶和梨叶吹奏。民间艺人技艺高超,吹奏方法多样,其中鹤庆县农民盲艺人张树先,他一人常操梆笛和木叶两件乐器吹奏,忽而笛声嘹亮,忽而叶声悠扬,表现了青年男女欢乐对歌的情景,乐曲有《梅花调》等。

第2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听,来了——

“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树叶大家族们正在接受雨水的洗礼,由于它们太高兴,引来了这群音符小鬼。瞧!音符小鬼正弹着好听的“树叶协奏曲”呢!

雨姐姐给树叶大家族洗过澡后,又来到了草地上给花妹妹和小草弟弟冲凉呢!所以,调皮的音符小鬼又跟着雨姐姐来到了草地上。“啪啪、啪啪……”音符小鬼又自创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草地交响曲”。

雨姐姐走了,停留在树叶上的雨珠滑落了下来,音符小鬼又开始了——“嗒嗒、嗒嗒……”就这样,它们又创造了一首歌曲,叫做“雨后之歌”。

看,音符小鬼多聪明啊!它们创造了一首又一首天籁般的歌曲,它们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歌手!

第3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一、加强情感的交流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在开展歌唱活动时,我们十分重视幼儿情感的融入和表达。

一是注重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兔乖乖》时,教师扮演兔妈妈,孩子们扮演兔宝宝。教师亲切地和孩子交流,亲亲、抱抱孩子,用亲切的目光和孩子的目光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和他们之间浓浓的情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进入音乐的氛围中。

二是加强幼儿与作品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幼儿体验作品的内涵。如歌曲《摇篮》:“天空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体会到歌词与旋律所具有的那种美感,如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可以晃动身体轻轻地哼唱,还可以以舞蹈形式来表现,等等。又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郞》这首歌曲前,教师可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看光碟等,了解战争年代人民的凄惨生活,体会战争的残酷。有了这样的感受,孩子在欣赏和演唱这首歌曲时,就能体验到作品所包含的悲愤、痛苦的情绪。

二、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接纳作品,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各种趣味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有时可以用和幼儿做游戏的方法,把作品不经意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例如,歌曲《秋风秋叶》,教师扮演秋风,孩子们扮演秋叶,秋风吹着秋叶,秋叶忽上忽下,时而转圈,时而摇动,最后秋叶玩累了,大家躺在地上睡一觉。幼儿很喜欢这个游戏,自然急切地想学习歌曲,这时教师把歌曲完整地呈现给幼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歌曲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如歌曲《小狗抬轿》,“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抬轿抬到半山腰呀,一只小狗跌一跤……”这样情节完整、内容生动的歌曲适合以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孩子们在演唱时会自然而然地表演起来,根本用不着教师去费力地指导。

有些歌曲的旋律节奏感很强,歌词也琅琅上口,为了达到方便幼儿感受、记忆的目的,教师可引导幼儿用与旋律相同的节奏朗诵歌词,适当加上一些动作,这样幼儿学唱起来容易,对歌词也能迅速领会。如《办家家》这首歌,“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办家家。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配上节奏朗诵后,孩子们很快就能学会。

三、进行适当的变化和创造

1.准确表现情绪变化。如《拉拉勾》这首歌表现了生气、羞涩、高兴这三种不同的情绪,展现了两个好朋友生气后互不理睬,然后互相有些不好意思,最后拉手和好的过程。声音的变化由重(气愤)轻(略带羞涩)亮(高兴),孩子们用这样的情绪演唱,使整首歌的色彩变得比较丰富。再如,《小树叶》这首歌表达的是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伤心、失落的情绪。为了让歌曲的色彩变得丰富一些,在幼儿学唱第一段时,教师启发孩子:“小树叶离开妈妈了,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们用伤心、黯然的情绪来演唱;在学唱第二段时,教师问孩子们:“小树叶的回答是什么?勇敢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孩子们领会后用饱满、激昂的情绪来演唱。幼儿通过对比演唱,增强了对这首歌曲鲜明的情绪色彩的理解。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改变音色、力度来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如《大雨小雨》和《大猫小猫》这两首歌就是引导幼儿练习如何控制自己声音的较好的作品。“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下大雨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大雨的声音响亮、有力度,小雨的声音细腻、温和。“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大猫的声音响亮而低沉,小猫的声音轻柔而明亮。幼儿在反复的对比演唱中,知道了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才能既清楚又好听。再如,学习《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是通过对声音的控制来模仿山谷的回音,以表现声音的反复回旋。通过演唱类似歌曲,孩子们发现通过塑造声音,可以使演唱更完美。

3.适当转换歌曲节奏。改变节奏后的歌曲不但能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使演唱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如《小星星》《红苹果》这两首歌曲,原先的节奏都是2/4拍的,在幼儿熟练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尝试把它们改变成3/4拍。再如,大家所熟知的《生日歌》是3/4拍的,教师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它改变成4/4拍的,等等。

第4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一、美在情境中

情境是唱歌教学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歌唱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歌唱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又能和一(4)班小朋友上课真开心,陈老师决定把你们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师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看,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出示——走进彝族)

彝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那就让我们通过几张图片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民族吧!(课件出示——彝族风景)

通过在歌曲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为学唱歌曲作了情感铺垫。

又如在学习歌曲《小树叶》的第二段歌词时,教师结合多媒体画面创设了问题情境:秋姑娘在信中问小树叶离开妈妈你害怕吗?如果你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对你的树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小树叶的话:妈妈,我还会回来的!然后教师边出示一棵“春天的树”边说:“小树叶明年春天又会回来,打扮树妈妈。下面我们来听听《小树叶》的第二段,听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第二段的学唱作情感铺垫。这样用于教学过程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的情境,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

在唱歌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学情境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歌曲内容灵活运用,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美的歌唱。

二、美在想象中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它用音乐语言——节奏,旋律、音色、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织体等表现异彩纷呈的节奏美、和声美、感情美、意境美、结构美……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如何把学生领入美妙的音乐殿堂里,领略多姿多彩的音乐美,进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目的?爱因斯坦说:“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学生在演唱音乐作品时,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运用音乐想象、联想去“描绘”一幅幅可“视”的音乐画面、音乐情景、音乐情绪。并引导学生用生动、美妙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或领悟描述出来,使抽象的、无形的音响变成有声有色、有形有境的画面。

如《动物说话》这首歌中的多次间奏渲染了小动物们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在聆听歌曲时,教师可在间奏处贴上一张耳朵的小图片,然后引导: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贴上一只小耳朵呢?(学生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间奏:原来这里有个间奏,间奏很短,一不留神就过去了,所以我们在听音乐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来个比赛,请你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间奏,每个间奏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动物。(播放歌曲《动物说话》,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聆听。)

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小动物在摇摇摆摆地走路,听到了小动物在笨拙地吃食,听到了小动物在嬉戏欢笑等等。此时此刻,学生们一个个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沉浸在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遐想中。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倾听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与音乐对话,与音乐融为一体,享受音乐的美。

三、美在对比中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对比法”就成了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时,一开始我采用了许多方法指导学生演唱,但是他们的歌声始终表达不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后来采用了对比演唱的方法让学生倾听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原本抽象的声音要素在对比中变得直观了、形象了,因此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更能表达彝家娃娃快乐、高兴的心情,从而解决了歌唱中的难点。

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这种“对比”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去鉴赏音乐的美,从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第5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执教教师:刘美珍

目标:

1、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认识生字:心,叶,方,飞

3、初步教育幼儿要多帮助他人。

二、 准备:

1、秋娃娃写信PPT课件

2、自备信封实物4个。(每个信封分别装一片红或黄色树叶,树叶上分别贴有松鼠,大雁,獾子,小朋友的图片)

3、字卡心叶方飞

4、歌曲《秋天多么美》《秋娃娃写信》

5、树叶

三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律动《落叶》,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激发幼儿对秋天的感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神秘出示落叶,让幼儿直观感觉秋天到了,树上绿色的树叶变成落叶。

(二) 基本部分

(1)引出,收到秋娃娃的信

今天我拿到了秋娃娃写的几封特别的信,你们猜猜秋娃娃是用什么做信纸的?给谁写的信?又会说些什么呢?

(2)教师出示4个信封,并一一拆开,拿出每个信封里的树叶信,引起幼儿的兴趣。

(3)出示PPT,幼儿欣赏,教师讲述故事《秋娃娃写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大树上的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娃娃也来了,它的心肠特别好,想帮帮它的好朋友们,于是,它就摘下树叶来写信,写给谁呢?

(3)给大雁吧,秋娃娃摘下一片红树叶来,写呀写,写呀写,写完了,就把这封树叶信寄给了大雁,信中告诉大雁:天气凉了,赶快飞到温暖的南方吧,大雁接到了这封信,就起程飞到温暖的南方了。

(4)再写给谁呢?给松鼠吧,秋娃娃摘下另一片树叶,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松鼠,告诉它:冬天快要到了,快准备过冬的粮食吧,免得冬天挨饿,松鼠接到信之后,就赶快去摘松果准备过冬了。

(5)再写给谁呢?给獾子吧,秋娃娃又摘下一片树叶,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獾子,告诉它:秋天来到了,天气凉了,快快打洞造新房吧。獾子接到信后,就赶快打起洞来。

(6)秋娃娃又摘下树叶,写呀写,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你、我、她,告诉大家:天气凉了,多穿衣裳别着凉。

(7)他写给这儿,写给那儿,把黄叶、红叶都写光了。到最后,大雁、松鼠、獾子,小朋友因为接到秋娃娃的信,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才没在冬天挨饿、受冻,都很感激秋娃娃。

(8)于是,他们一起写了一首儿歌来感谢秋娃娃,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今天带来的诗歌《秋娃娃写信》(教读课题,幼儿集体读,分组读) (三)提问问题,认读汉字:

(1)、这首儿歌的名字是什么?(秋娃娃写信)出示字卡:秋(教读,组词:秋天、秋风、秋叶、秋千)

(2)、秋娃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心肠)出示字卡:心(教读:好心,爱心,关心)

(3)、秋娃娃摘下什么来写信?(树叶)出示字卡:叶(教读,组词:树叶、叶子)

(4)、秋娃娃写信给大雁,让大雁干什么?(快快起程飞南方)(教读,飞机,起飞,方向,南方)

(5、)教读字宝宝一遍,请幼儿当小老师(我们认识了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6)、小朋友,秋天来到了,秋天的景色可美了,下面我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来感受、体验一下秋天(放音乐,幼儿欣赏,感受、体验秋天)

(7)、做游戏:小兔,小兔跳一跳,找到“心”“叶”“方”“飞”字抱一抱,幼儿巩固生字。

第6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四季歌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一年四季的知识,运用树、花、动物、颜色等自然界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通过对四季景物的观察、比较、描绘,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将自然景物与诗词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出画中情境。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四季的不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节奏、音色的变化。

3.

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力的欲望,并通过学习本首歌曲,加深对四季的感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1.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2.

激发学生对歌曲表现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ppt、黑板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

师生问好歌。

2.

长短音的发声练习。

二、导入:

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并请同学回答,这首歌曲是歌唱哪个季节的?

生:春天

师:说到春天,同学们脑中会有怎样的画面呢?(红花,绿草、蓝天ppt)

师: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讨论)

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景物和不同的风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首美妙的,和四季有关的歌曲

《四季歌》

三、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

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

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声势动作。

(2)

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欢乐的,优美的。

2.

再次聆听歌曲,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

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D.S.与省略记号)

(2)

哪些旋律是相似的?

1.2两行和3.4两行是相似的

3.

跟琴视唱歌谱

(1)视唱相似的旋律歌谱

师解决大跳音程,节奏等问题(配合柯尔文手势)

(2)跟琴视唱结束句歌谱

师解决大跳音程,节奏、延长音记号等问题。

(3)

完整视唱歌谱

3.

学习歌词

师:学会了歌曲的旋律,那么歌词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齐读)

师:每个季节歌词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

春:小雨、小燕子

夏:知了、蜻蜓、荷叶

秋:橘子、树叶、桂花、大雁

冬:白雪、雪人、冰柱、烟花)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夏秋冬的诗词吗?

(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不仅是歌中,诗中的四季也变化无穷,各有风采。

师:多美的大自然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歌词带入旋律中唱一唱。

4.

处理歌曲(mf

中速

结尾渐弱

气息保持)

四、丰富内容

创编歌词,并用《四季歌》的曲调演唱,并给每个季节配上适当的舞蹈动作。

第7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小学生心灵教育 启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育即教书育人,是由“教”和“育”组成,“教”指的是教授知识技能,“育”指的是心灵教育,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小学生心灵教育,音乐知识与技能是“教”的目的,心灵教育是“育”的本质。

一、音乐教育中心灵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中的小学生心灵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在享受音乐的美好中,感受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生命的力量、人生的真谛,通过音乐美塑造心灵美。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似滋润心灵的雨露、哺育情感的乳汁,对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音乐人库申说:“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音乐教育就像春雨般地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的精神美与道德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精神层面或者是道德层面的内涵,例如《我的中国心》爱国的音乐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熊猫》、《团结友爱亲又亲》表达的是一种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德;《我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并增强自信心。

二、音乐教育中启发小学生心灵教育的途径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通过音乐优美、动人、容易入心等独特的功能,感染、净化、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学生从多种教学方法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音乐中心灵不断得到触动,达到心灵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意境美,推开心灵音乐之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当音乐响起时,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专属于音乐的意境美情境,学生才能由外部作用力转化为内部驱动力,推开心灵音乐之窗。

例如《亚克西,巴朗》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新疆并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能够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亚克西,巴朗》。音乐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将带有新疆风情的图片,制作成FLASH,每一句歌词对应一个画面,配乐就使用《亚克西,巴朗》这首歌曲,在课堂上进行连续播放、单句重复播放、回放播放等,增强记忆。学生从播放的视频中可以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中了解我国西北部美丽的新疆,学到“亚克西”就是“好”的意思,是用来夸奖人的。在学唱歌曲中学会赞美人的另一种方式,体会到赞美是各族人民美好的品质。

(二)运用歌词美,播种心灵教育田地。

美的语言来自于美的心灵。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是歌词的语言之美与音乐的旋律之美的高度融合,歌词在音乐的伴奏下显得更美妙,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歌曲中的歌词一般情况下语句不多,但表达的情感内涵却非常丰富,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美的烙印。

例如学习《小树叶》时,歌曲中的歌词既像一首诗,又像一个故事。音乐教师可以先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进行“听赏想象”,朗读过程中可以配合肢体语言,增强感染力(如读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啊飘啊”,教师的手臂可以做出树叶飘动的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觉得歌词美得令人陶醉。小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歌词中描写的故事唯美、动人心弦,歌曲中的故事如此动人,那么故事中的歌曲怎么唱呢?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歌词学唱歌曲,树叶妈妈与小树叶深深的母爱之情,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对于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三)聆听旋律美,利用音符润泽心灵。

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多彩,音乐的旋律是流畅而感人的。通过音乐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音乐美德教育中接受心灵美教育。音乐优美的旋律是由音符组合而成的,音符的跳动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乐曲灵动的节奏之美,引发强烈的心灵共鸣。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节奏乐曲的旋律感受到欢快、热烈、关爱、忧伤等情绪,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应。

例如学习《天鹅湖》时,音乐教师首先讲述乐曲的故事背景,并且准备好红、蓝两种颜色的彩带,分别分发给每一位同学。乐曲《天鹅湖》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名叫欧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给邪恶的猫头鹰罗度巴特,被罗度巴特变成一只不会说话的白天鹅。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路过天鹅湖边,发现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公主向他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诉他只有勇敢、真诚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罗度巴特知道他们见面非常生气,让邪恶的猫头鹰女儿变成公主的模样参加王子的舞会,当王子发现真相以后,便与罗度巴特展开生死搏斗,最终王子用勇敢消灭邪恶的魔法师和他的女儿,解除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让她恢复原样并过上快乐的生活。故事婉转动人,乐曲的旋律更是各种情绪交融、迂回曲折、起伏跌宕。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收听乐曲时,听到快乐的旋律飘动红色彩带、听到忧伤旋律的时候挥动蓝色彩带,感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的动人之处,体会勇敢与真诚的神奇力量。

(四)感悟情感美,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情感性是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的音乐可以通过抒发喜悦、欢乐、烦恼、惆怅、敬畏、崇拜、热爱等情感,以情动人,传播真善美,净化学生的心灵。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可从声情并茂的乐曲或歌曲中,听其音、动之情;感其情、晓之理。从心灵与情感的共鸣中获得音乐的情感效应,达到浸润心灵、塑造灵魂的目的。

例如在《音乐是好朋友》中亲切柔和的音色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音乐时时与我们相伴,音乐是我们心灵之音、情感之乐,同时感受到与音乐交朋友的乐趣。又如《手拉手》一课,教师首先可以设计让学生参与边唱边玩的唱游“找朋友”,从中体会同伴之间的默契,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生通过W习演唱这首歌曲,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之情,每一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懂得只要我们手拉手,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美好,国家会变得更美好,世界才会更美好,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从而激发民族之爱,更坚定建设伟大祖国的信念。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之美可以陶冶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接受心灵教育,可以培养美好的心灵,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对于未来的人生之路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今天的心灵教育就是一生的品德修养,美好心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沈婧.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用音乐抚摸孩子们的心灵[J].新课程(小学),2014.06.

[2]吴惠琴.小学音乐课堂中让音乐与心灵相融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4(13).

[3]陈金芳.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5(08).

第8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一片树叶,一朵落花,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树叶落下,悄声无息地落下,仿佛义无反顾地去迎接他的新家园。落叶无声,如同人类一般,总要慢慢地变老死去,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又何尝不是这样?

假如我是一片树叶,我会喜新厌旧地去拥抱我的大地母亲,头也不回地飘落,轻轻地,轻轻地……

掉落的叶子也已经离死亡不远了,但它们还是这样乐观。叶十分友好,它们丝毫不介意人们随意踩踏,丝毫不介意当小鸟的床被,反而还与鸟儿们亲密交谈,难怪我常在早晨听到小鸟的叫声呢!我想,这就是叶子的默默奉献吧。它,干巴巴的脸颊已经泛黄,细细的叶脉变得苍老。这时,起风了,落叶的沙沙声煞是好听,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这应该就是叶的告别演出吧!

叶,如诗,一首充满奥秘的诗;叶,像歌,一曲充满欢乐的歌;叶,似梦,一个充满生机的梦。

第9篇:歌曲小树叶范文

【关键词】音乐;中低年级小学生;感受。

一、我们的课堂需要绘“身”绘色

(一)我的身体会说话

其实人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孩子们身上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乐器,他们发出的声音更自然,更真实。身体可以本能的发出很多声音,比如拍手、拍腿、捻指、打舌头等等,孩子们对于这些声音感觉非常的平常,但是如果不经意间放在一起,排个顺序的话,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笔者在上一年级的《小小雨点》的时候,模仿小雨点的声音,有的孩子是打响指,有的孩子打舌头等等。看孩子们模仿得很好,后来把难度加大,临时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一个乌云和一滴雨点表示小雨,让同学们一起模仿,孩子们就很小声的,零星并且没有规律的打着响指或者舌头;我又随即在乌云下画了两行雨点,孩子们就会用双手交叉轻声拍腿,表示中雨;最后在乌云下加上了三行雨和一个闪电,孩子们双手拍腿的声音加重表示大暴雨,有的孩子的嘴巴还“呼呼”的吹,笔者知道,他是想表示狂风吧,还有的孩子提倡用小镲作闪电的声音,这样更形象了。孩子们的这节课带给非常多的惊喜,让笔者也学会了很多“技能”呢。我们从小小雨点到狂风暴雨,这也是孩子们的机动随想,老师只是那个提供创作空间的建筑师。

(二)天马行空,拨动音乐的心弦

孩子们的创造力天马行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是课堂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拒绝填鸭式的教学,提倡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不是老师的,而是孩子们的创造王国。体态律动是需要学生丰富的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生活记忆不同,所以发挥创造的自然律动,就会各具特色,各显其能。

例如:一年级的歌曲《大鹿》,教会孩子们唱以后,孩子们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编创表演,一位孩子扮演大鹿,一位孩子扮演小白兔,一位扮演大灰狼,其他人伴唱,他们很据歌词的内容来编创相应的动作,幼稚的肢体让我感觉很优美,因为他们很认真,很用心。在老师的表扬鼓励之下,其他小朋友也都纷纷举手,积极参与,于是整堂课孩子们就在边唱边跳中结束了。

(三)用音乐改变身体的坏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多加入并且坚持运用体态律动练习,学生便会慢慢改掉驼背、抠肩等不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将这种体态动率运用得当,能够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走进音乐,聆听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

二、乐动,身动,心动

一节音乐课中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把枯燥无味的音符变成走一走,跳一跳,停一停,呈现出乐动、身动、心动的状态。

歌曲《小树叶》的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把飘落的树叶比作离开妈妈的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为人间温情渲染浓重的色彩,更生动的唱出了大树妈妈对小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明年归来的乐观。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跟着音乐做律动,体会“树妈妈和小树叶”之间依依不舍的母子情深。在基本学会歌曲以后,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歌表演,一个学生扮演“树妈妈”,四至五个学生扮演“小树叶”,再找一位同学们扮演“风姑娘”,这个环节很受孩子们欢迎,尤其是小树叶这个角色,他们的动作真的很优美。一个男孩子扮演树妈妈,双手张开做枝干,手臂也在随着风姑娘在摇曳,小树叶们手牵手,把大树妈妈围在中间,时而转圈圈,时而停下挥舞手臂,陶醉,优美,后来手分开,随风飞向各个角落,但是最后“春天回来,打扮树妈妈”的时候,他们又聚到树妈妈旁边手牵手,最后做了一个爱心状。一个非常朴实富有童趣的表演,孩子们用最简单的动作,表现出了自己内心那个纯真善良的小天使,老师为这组打了满分,其他的“小评委”们也是很高的分数,真希望可爱的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一份纯真和善良。这节课下来,让老师对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认识,以后,就会不断的挖掘孩子们无无限的创造力。

在黑色的音符中增加一些跳动的彩色,让身体舞动起来,把心交给跳动的音符,这才是一节快乐的音乐课。

升入到高年级的学生在心里和生理上发生了变化,行为活动更加稳定,在音乐课堂中开始渐渐变得害羞,不大方展现自己,甚至会出现蹦蹦跳跳很幼稚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中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

歌曲《蓝色多瑙河》时长近10分钟,学生在欣赏上缺乏耐心倾听,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不是很感兴趣,课堂显得沉闷乏味,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体态律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圆舞曲基本舞步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意境。

课的开头老师可以设置了一个悬念,随着音乐展示一段舞蹈表现梦境。

画外音:(1)我有一个美丽的梦。(2)我想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在华丽的大厅中翩翩起舞。(3)我能实现这个梦吗?

开始接着渲染气氛:老师特别希望能在奥地利蓝色多瑙河边的城堡里参加一场真正的的舞会,希望让我的梦境穿越这梦之门,但是需要你们的帮助,可以吗?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好奇心:老师到底想干嘛?我们怎么帮助他等之类的问号早已挂在脸上了。

把乐曲《蓝色多瑙河》分成了五小圆舞曲,分别是:第一圆舞曲――绅士圆舞曲、第二圆舞曲――淑女圆舞曲、第三圆舞曲――旋转圆舞曲、第四圆舞曲――邀请圆舞曲、第五圆舞曲――集体圆舞曲。

在分五段圆舞曲欣赏过程中,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了三拍子圆舞曲的韵律,认识了作曲者约翰史特劳斯和他的作品《蓝色多瑙河》,也慢慢了解到什么是圆舞曲了。伴随着音乐绅士先进场的时候,在老师的鼓励和刺激之下,男生们都纷纷开始“绅士“起来了,走路摆手的姿势怎么优雅怎么来,在他们眼中这也是一种帅!看到男生们的表现,女生们也不甘示弱争做小淑女,提裙敬礼优雅迷人。。

分段欣赏律动全部结束后,开始揭示课题:在老师的梦境中,分别出现了很多乐段,他们都是出自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我们来回忆下都有哪些部分呢?学生立马变比划动作边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引子(梦境)――绅士圆舞曲――淑女圆舞曲――旋转圆舞曲――邀请圆舞曲――集体圆舞曲。同学们边说老师边板书出示词牌,然后开始补充:这真是个美丽的梦境,尾声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其实结局还有个小秘密哦,谜底就在这首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中,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整体聆听,重温多瑙河岸边的美景,请你们在乐曲中找到其中的五个圆舞曲,并用你们之前熟悉的动作表现出来,好,我们开始寻找答案吧!老师在黑板最后贴上“尾声”词牌。

在整体聆听乐曲时,孩子们听得很认真,都担心错过了自己的角色,其实这时他们已经深深的陷入老师的“梦境”中了。简单的摆手、行李、转圈、拉手,在第二次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没有任何的推脱。最后尾声老师给大家展现梦醒的状态,为整个梦境画上圆满的句号。

笔者认为,不管是不是具有律动性的歌曲,他们都会有一些小故事存在,孩子还是纯真的,我要和孩子一起纯真,一起做“白日梦”。

三、“身”情并茂,声声不息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感受,笔者觉得音乐课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到处都是跳动的彩色音符,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赏中,加入一些体态律动,让身体动起来,让音符跳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给会说话的身体一个展示的机会,老师是课堂这部“大戏”的导演,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小演员,每个小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门绝活,最后成为耀眼的“巨星”开始主导自己的音乐课堂,放声歌唱。不要掩盖从身体中散发出来的光芒,不要停止纯真这首歌;我们要声声不息,我们要绘身绘色,我们要动情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