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精选(九篇)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

第1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一是担任九年级共4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运用及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三是学校相关文件资料的打印及各项数据的录入、核算等。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在远程教育管理方面,除及时认真地做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刻录外,配合教务处为教师运用资源做好配套服务,如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调试、接收设备的维护、资源的浏览和整理等,同时认真做好各项记载。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学校网站和个人教学博客,以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积累和总结,本学期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考勤方面

第2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其它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另外,学校机房、各室的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3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的一个思路。②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设一个程度好的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

③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我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加强课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由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浏览有害信息的现象。我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本学期实行班级信息课堂量化评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

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第4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师资;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73-02

工作室教学模式源自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训练”,其教育主旨是将基础课程和作坊训练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出兼具艺术创造与工艺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第一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在高职教育理念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学院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尤其以信息技术类专业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成果最突出。工作室教学模式突破了国内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但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大量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将决定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成败。以下是根据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现行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师资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过培训、“传帮带”、校企人才互派等方式,逐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专业目前拥有教师100多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占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70%;校外聘请专家及教师60多人,其中50%为校企合作方专家、技术骨干,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引进加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逐步壮大

1.为顺应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013年至2015年,专业先后引进教师20多名,其中引自企业的高级人才占比达50%,副高职称以上占比达30%,进一步充实壮大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2.针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问题,专业大力推行“青蓝工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把青年教师派驻企业参加专业培训,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带学生进行校内外实习、企业挂职、专业培训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双师”素质明显提升。

(二)“传帮带”作用凸显,青年教师能力逐步提升

1.发挥专业带头人示范作用。学院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涵盖了计算机类、通信技术类和数字媒体类等8个专业及方向,专业带头人共8人。专业带头人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水平高且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主持了省、市、院级多个重大项目,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多次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为企业员工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整个专业团队积极投身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培养了多名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骨干。

2.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近年来,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国内专业学习、师资培训和学术会议达200多人次,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转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科研能力进步明显。此外,专业通过动员、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大练兵、申报科研课题项目、参加技能竞赛等,使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大大提升,成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优化师资结构,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目前聘请的兼职教师60多人,其中50%为校企合作方专家、讲师,主要来源于与学院校企合作的公司,如深圳市讯方公司、广西漫博通公司、蓝盾公司等区内外知名企业。企业兼职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专业技术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在专业实践课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优势明显于校内专职教师,有效缓解了专业“双师型”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职教师与市场接轨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偏弱

专业现有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偏弱成为制约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行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类专业目前的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0%,他们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也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但与市场接轨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成了短板,不能满足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通过应届毕业生招聘和企业人才引进等方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但引进的应届研究生因缺少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与工作室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存在较大差距。专业急需从行业企业引进一些高技能人才引领工作室教学模式,但由于受现有引进机制的制约,一些企业技术骨干因学历和职称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引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而部分符合引进的企业人才因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最终选择放弃。

(二)企业兼职教师 “水土不服”,实践教学能力无法发挥

企业兼职教师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行的骨干力量,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过与广西区内其他高校师资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方式,从高校、行业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而不少来自企业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实践本领,但由于学校缺乏类似企业的平台导致他们空有一身技艺,而无法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还有一些企业兼职教师理论水平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如何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些兼职教师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导致无法融入专业教学中,制约了他们作用的发挥。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稀缺,学院应审时度势地更新观念,改变以往师资引进“唯学历、唯职称”的观念,把师资引进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由专业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引进标准,引进适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师资力量。如一些企业内职业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可考虑放宽学历、职称引进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或骨干教师;而一些在工作室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也可引进作为工作室的专职员工,兼任工作室的实践指导教师。对于这部分人,学院可有计划地安排其参加在职学习以获得更高学历,并充分激励他们把企业实践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职称。

此外,为引入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且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学院也可创新聘用模式,如采取项目化形式聘请一些行业精英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给他们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发展空间。

(二)校企共建工作室,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专任教师仅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下企业挂职锻炼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通过与企业在校内共建按照企业模式运营的工作室,才能较好地解决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形式化的问题。由于工作室设在校内,专业教师可以同时兼顾教学与实践,且时间上可让教师持续地在工作室锻炼,提高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综合实践能力。如信息技术类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两个专业通过与国际知名CG企业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漫博通动漫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工作室,形成了“一个项目(即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两品工程(即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品德、开发项目作品),工学结合,培养职业人”的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培B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零距离”上岗。

此外,校企共建工作室,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由于工作室其本质就类似于企业的设计部门,工作室也需要企业一样的运营管理模式,企业派驻兼职教师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作室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项目、毕业设计等工作任务。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与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协同科研创新工作室,由企业派驻工程师团队,与校方组成混合师资,共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科研创新及对外技术服务推广,教学取得明显成效。

实践证明,工作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也更有助于构建一支素质优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构合理的高素质 “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信息技术类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重点培养、加强引进、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标,使工作室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庞松鹤.高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3(4).

第5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及*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密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成为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十五”期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为此,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以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长(或主任)任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当前,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县教委的要求,制定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有落实规划和计划的措施,每年要筹措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县教委的工作部署,组织好本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合理调配现有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各学校要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教研组是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专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负责收集、购置、编制、管理信息技术教材和资料;管理维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及科研活动;协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

各校要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中学一级教师以上(含中学一级教师)技术职称;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具有小学高级教师以上(含小学高级教师)技术职称。

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学期末写出教研组工作总结。同时,组织管理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工作,负责与其他学科教研组长联系,协助其他教研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并负责做好本校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软件资源库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教育资源库随时向教师开放。

三、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改革整合的研究,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努力创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园网示范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要组织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并主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县教委每年将举办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征集评比活动,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活动,对活动中选出的好作品予以奖励,并收入资源库。

四、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结合起来。

第6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过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10-03

从1981年以选修课的形式在高中开设计算机课程,到1999年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计划之中,经过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公布,再到2007年部分地区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高考,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随着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影响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已普遍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由于高中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性质、地位、任务与培养目标不同,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题,这些都阻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的开展。如何在高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在高中展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从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已在课表上取得一席之地,基本上每周都有一节课的课时安排。信息技术教师紧抓教学工作、专研教学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1.立足教材与加工教材两者之间的关系难处理

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李艺、董玉琦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该教材于2004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教材第六章第一节信息集成的内容,在开发制作阶段是以信息集成工具“FrontPage 2000”为例,讲述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操作:新建站点、添加网页内容、调整页面布局、设置页面效果、建立页面链接、添加互动交流。有些教师在讲授该章节时使用的信息集成工具是“dreamweaver”,这说明教师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立足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有的教师不讲工具的具体使用,而以腾讯空间为例,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空间进行相关设置,完成装扮空间的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而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本章内容的要求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并且给出了例子:可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可以不教网页制作软件,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文字加工软件、视频加工软件等工具来对某一个主题进行信息集成,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不一样,那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一样,从而最终具备的信息素养也不相同,甚至可能差异很大。

2.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落差

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落差,这主要是针对年轻教师而言的。年轻教师可塑性强,很容易取得进步,成长的空间非常大,很容易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富有激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乐意付出,乐意学习,具体表现如下:在教学方面,刚走上讲台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会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使用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等,尽可能地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可是,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越来越少,交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师的热情很容易受到打击,折服于现实,于是使用讲练法教学,形成了教师先讲教学内容,学生再练习、完成作业的局面,最终有多少学生掌握了知识,不得而知。这里并不是否定讲练法的作用与价值,而是,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特殊的课程而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单纯使用讲练法并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魅力,也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的区别,更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毕竟,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比如:相关软件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更是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的培养。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当年轻教师的满腔热情与现实发生碰撞时,教师容易对自身职业产生怀疑,进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对自身的价值与认同抱有负面消极的想法,这不利于年轻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使命与吸引学生两个要求难满足

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使命呢?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缺席的情况非常少,实际上,学生很愿意上信息技术课,因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业负担,可以放下沉重的身心,放松片刻。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生分三种:一种是态度认真,为了学信息技术知识而来,这类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一种是利用网络方便为观看影视作品、玩游戏而来,这样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很反感教师对屏幕进行广播控制;一种是利用网络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完成其他任务而来,有空的时候也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三类学生的比例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也与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态度与能力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对信息技术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兴趣点不同,这就造成了高二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比高一年级的更复杂。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知识的学习很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却很讨厌学习程序设计知识,有的学生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很感兴趣,可有的学生却觉得学了没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在教学中不能做到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选择人数的多少决定开设哪门选修课程。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很多人包括一些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难以展开,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把原因归结到高考的根据是目前社会、学校、家长与学生都认为高考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与大家对高考的认识有关,而大家认为高考重要是因为高考取得高分可以进优秀的大学进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之后便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如果我们不带这样一种功利心看待高考,而是只把它当作选拔人才、实现因人施教的一种客观手段,不赋予高考成败后的任何利益关系,我们是否还会认为高考很重要呢?退一步讲,高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取消,等等,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所以,本人将从个人层面、课程层面找原因。

1.校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李赫,徐继红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四平、延边、通化、白城五个地区34所高中28位校长的有效问卷和26位校长的深度访谈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校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感受、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规划五方面的认知情况,得出结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状况和水平与校长对课程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及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1]本人在实习学校实习期间与信息技术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赞同这个观点。当校长鼓励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时,他会投资建设信息化的教室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师实施教学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而这些硬件条件又是信息技术教师得以发挥才智、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

2.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难以平衡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总体趋势,经历了文化论、技术论、文化素养论三个阶段。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体现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中。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设计体现了“多元价值取向”,重视和强调科学与人文、技术与伦理、知识与能力,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2]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也普遍存在弱化技术传授的倾向,那么,我们要怎样实现人文与技术之间的平衡呢?信息技术教师要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怎样处理好教材与加工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教材与实际情况三者之间的差距如何处理,等等,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交流。

3.学生态度消极,家长不支持

学生作为授课的对象,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等方面,特别是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消极态度,是因为受到了高考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家人的期待、自身的追求、学校的导向等都对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改变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处在高中的学生对新奇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求知欲,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去,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多举办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当学生热情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中来时,学生的家长开始担心了,家长害怕参与这些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孩子的高考,于是不抱支持的态度,这不仅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打击了年轻信息技术教师的热情。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校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良性认知

毫不夸张地讲,一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决于校长的态度。校长鼓励、支持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那么就会加强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如此一来,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课堂内,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在课堂外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平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更是适应时展,提升学校档次、提高学校办事效率的有效方法,并且,当校长加强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后,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会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办公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不仅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还可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实现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更可以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

2.立足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理解

以湖北省的淘师湾平台为例,淘师湾平台的信息技术研修课程以高一年级教学和教师发展需要为本,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开设的网络研训课程分为三类:同步教学类、专业理论素养类、职业技能素质类。其中,信息技术同步教学课程为固定课程,每两周一次。专业理论素养类和职业技能素质类课程为选修课程,学员每学期至少选修2个课程并完成相关作业与测试。在2012年,淘师湾平台在继续开展高一必修模块的同步研训的基础上,推出了高二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同步教学课程,同时,针对课程的特点调整了分班模式和研训的组织模式。在推出选修模块的课程的过程中,尝试研究课程包的教学形式,将每一课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设计成一个课程包供师生选用,为学生选择修习内容提供了有效支撑。[3]淘师湾平台的研训是基于远程视频的,方便、快捷,是很好的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之间、专家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可以为教师处理好立足教材与加工教材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意见,等等。各省的年轻教师要好好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主动参与,主动与其他省内省外同行教师交流,促进自身的成长,加强自身的信念与职业认同感,最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协同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3.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取得家长支持

刘向永、董玉琦对吉林省的100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教学方法的一个问题是:“您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哪些教学方法(可以多选)”,其中,选择“讲授法”的为50%,选择“讲练结合”的为83%,选择“任务驱动”的为80%,选择“主题教学”的41%。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真正地得到教师日常应用的是讲练结合与任务驱动两种方法。[4]这个结论与黄州地区的现状相符,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敢于创新,在良好的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被吸引,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会引起家长的担心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看待,毕竟,高中生还不具备平衡多种事情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将他们吸引过来的同时,要注意与家长沟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自从国家提出教育信息化以来,在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要加快全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勇于面对挑战,注重自己知识、技能的更新,承担起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中应用的责任,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李赫,徐继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校长的认知与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8):14-17.

[2] 王保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具象”和“本土”问题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7):7-10.

第7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教育作为世界各国发展其综合国力之根本的一个领域,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的环境,信息化将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应是全方位的,即运用于学校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及其指导等工作中、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是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关键。

1 实现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问题

1.1 构建信息教育的平台是信息技术能力之“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切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2 加强师生信息化的素养是培养信息技术能力之“本”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定格在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中心议题上。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开发、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呈现、信息处理的综合及其运用[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提升为同学生、教材、教师并列的教学过程构成要素,将传统的主要素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为和谐高效的四要素,形成真正的学生主体性的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本中心”的全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网查阅教研资料、用网页等形式编写教案,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利用信息作为手段,可以超越传统信息呈现的教学内容,快捷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组织各类协商、讨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和测验,可实现计算机软件对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2.1 专家讲座

通过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向全体教师讲述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发展趋势及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等问题,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信息教育意识,自觉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

2.2 观摩学习法

教师通过专家讲座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的需求,但在实践上如何操作则需要有一些具体的课例来做指导。对于大多数教师讲,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到开展教育信息化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再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教学示范研讨活动,从而使更多的教师自觉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2.3 培训集中法

组织系统而实用的信息技术培训是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学校中组织诸如计算机知识操作技能、课件的制作与加工、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策略、数据库开发及从网上获取教学科研信息的技能、与计算机使用有关的法律问题与道德问题之类的培训班显得十分必要。培训时应讲练结合,以教师的操作练习为主,同时落实有关培训制度,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2.4 环境养成法

学校还应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营造一种信息化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在工作中处处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这样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2.5 课题研究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球的教育新课题,如何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来改进教学,它需要广大中职教师开展创造性的研究。通过小组或个人形式的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有助于教师信息能力的创新。

3 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具备的基本信息能力

3.1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纷纷进入教学领域,传统的师生口耳相传式的教学将不断弱化,而计算机和网络等新的信息技术将更多地出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例如可用word进行英语写作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excel教数学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

3.2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对信息时代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授业”的职能将被淡化,一种新的基于资源型的学习模式将要成为重要的学习模式[3]。在基于资源型的教学模型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问题或一个疑难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搜集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网络等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减少学生浏览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资源型学习的质量。因此,从表面上看,这种基于资源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似乎比较轻松,但其实对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更高。

4 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原则

4.1 分层次原则

在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应考虑到教师的年龄、任教学科及信息知识水平等特点[4]。从普及层面上讲主要针对一般的教师,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教育及普及的需要。经过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一定的水平。从提高层面上讲主要针对信息科学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其目的在于培养信息学科的带头人。要求他们具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并能够根据这些教学设计开发出各种科学软件和网页等。

4.2 设施建设与教师培养同步原则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不单是提高理论和改变观念的问题,还要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因此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时,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硬件保证,让教师接触到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在实际操作和使用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4.3 制度约束与自觉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观念和在教学中已形成的惯性,教师往往并不热衷于接受培训。为了保证教师培训效果,学校必须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定要求教师接受培训。例如可以在培训管理制度中建立成果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通过培训学习能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成果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把培训考核与教师工作实绩结合。

5 参考文献

[1] 刘雍潜,李龙.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32.

[2] 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职业压力是指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诸如紧张、挫折、沮丧)的负面情绪体验。适度的职业压力对维系职业活动、完成职业目标是必要的,而压力过大会有很多消极影响。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不稳定的情绪,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疾病增多,损害身心健康;消极行为增多,易冲动;教学态度消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态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轻过度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完成本职工作的迫切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过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及学校、教师个人。

(一)社会及学校因素

1.知识更新加快。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速度加快,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各种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更好地优化教学。

2.分配任务多,多重角色冲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nrcce.com ) 中的一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要经常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也要承担录像的任务;老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常打扫;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

3.上级检查,达标评比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每次检查,信息技术教师就开始更忙碌起来:检查教学设备,拟定、完善学校信息化方案,帮助公开课教师制作课件。所有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4.考评标准模糊,业绩难以量化。

其他教师的考评都有明确的标准,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考评标准并未完善,加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明确,人们对哪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并未搞清楚。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难以量化,是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5.课堂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存在下列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故障率高,影响使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 “混乱”——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其他人无事可做或惹是生非;学生对互评、自评敷衍了事。这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

(二)个人因素

1.专业职能不过关。

专业职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就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驾驭信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如此多的知识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使他们常处在紧张的状态,知识能力不能面面俱到。

2.自我并不认同该学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的外在影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产生怀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似乎自己并不认同该学科,这样在工作中自然没有积极性,不会取得某些成就,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3.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甚至对教书缺乏兴趣。考评的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成绩,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很多时候心情沮丧。

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从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其限制性,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适度的专业化期望;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能,完善自己素质。

(二)人际关系良好,并促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睦相处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与本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并未建立,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并从有经验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身的定位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此外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但推进信息化绝不能仅靠信息技术教师,还有赖于所有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课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些成绩,赢得认可。

(四)建立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人员,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规范及考评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量化。

(五)在欠发达地区,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加理解认同和支持。

经常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家长的抱怨:“没开信息技术课,孩子就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好像是信息技术课的错,所以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深恶痛绝之”。凡事过犹不及。上网聊天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初识电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新鲜玩意感兴趣,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的虚幻世界。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向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实用方便性,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背后的技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明白与其沉迷于别人的游戏,不如自己开发更有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还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 陈红,黄宇星.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

[4]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金向丽,林刚.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江西教育,2003,(5).

第9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重定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42―04

自2000年信息技术课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以来,其逐渐成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科目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兢兢业业,勇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新问题要面对与研究。在当前“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时期,盘点现状,把握未来,如何继往开来成为适应时展的新型教师,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 调查概况

2008年上半年开始,笔者利用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机会,对安徽省芜湖市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4所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学校情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校15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8所,高中4所;安徽省芜湖市中学9所,其中初中4所,高中5所。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发放116份,回收104份,问卷回收率为89.7%,其中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为98.1%;为获得翔实的情况,笔者专门对32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涉及的问题大致如下[1]:

1 作为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您毕业于哪种专业?您还同时承担哪些工作?

2 您为什么选择做信息技术教师?

3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所在学校是否给予一定重视?

4 你所在学校一周开设多少节信息技术课?您对课程实施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5 您认为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您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侧重点是什么?您是否自主研究开发过信息技术课程?

6 在教学工作中,您是否经常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教学进行反思?您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否有满足感?

7 您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是否感到满意?您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如何?是否有关注学生周末使用电脑的情况并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指导?

8 在工作中,您是否能很好地与其它各科老师进行合作?

9 您是如何面对在教学及各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

10 信息技术学科在大多数学校成为非主科,您是否因为学科本身的一些客观因素而在各项评先进、职称评定中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11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您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有什么感受、看法和要求?

二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毕业于教育技术专业的为31人,比例占到30.4%,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为59人,占57.8%,数理化等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为10人,占9.8%,其它专业的为2人,占2%。“主观意愿”选择做信息技术教师的为75人,占73.5%;作为“谋生手段”的为27人,占26.5%。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结构日益趋于专业化,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正在觉醒,教学专业化水平正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本学科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也能认真反思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但一时半时还很难得到解决。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家访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不难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如下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信息技术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所调查的24所中小学校中,小学普遍从3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却只开一节课。初中的12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是初一初二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初三每周一节;有5所学校是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而初三不开课;有4所学校是初一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初二每周1节,初三则不开设。高中的9所学校中,有7所学校是高一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高二每周1节,高三则不开;有2所学校是高一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高二每周1节,高三每周1节。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依旧存在开不足课时的情况,比如规定一周开2个课时,但是却只开1个课时,有的甚至不开,或者其他主科需要课时,则可以直接把信息技术课拿去。在采访的32位信息技术教师中,有28位教师承认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经常被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借走”,由此成为一种“摆设”。

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学校即使开足了课时,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辅导工作上缺乏有效的教研指导,使得信息技术课成为一门“另类”的课程。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许多领导和老师的观念未能转变,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没有什么好教的,谁都能教,而且对学生的学业也没有多大用处,这主要是“成绩本位”观念在作怪;由此导致信息技术课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72.5%的信息技术教师(74人)表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足够的满意度,学校对本学科重视度不够,在工资待遇、评优等方面比不上其他学科,而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环境下只能顶着各种压力默默付出。

2 日常教学辅导与电教设备维护工作的协调不畅

在所调查的24所学校中,不管是沿海的发达地区,还是内地的欠发达地区,不管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较好的学校,还是未充分开展的学校,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要带6个班以上的信息技术课,有6所(25%)学校的教师甚至要带10个班以上的信息技术课。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从事如下部分工作:①常规电教工作,诸如学校大礼堂开会准备相关电子材料、会议摄影与摄像、校广播台音响设备维护与管理、校园网维护与管理、微机室电脑维护、多媒体教室维护、行政办公电脑维护、打印机耗材维护等;②信息学奥赛,机器人比赛,全国电脑制作活动比赛等;③各学科教师计算机维护,以及各学科专题网站或教学课件制作等;④全校信息技术培训等。

调查显示:学校不管是召开什么活动,都少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身影。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信息技术教师要从事繁重的设备维护工作,如何能分出精力做好日常教学辅导工作?接受调查的32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事情太多太杂,没有精力备课,没有时间进行竞赛辅导,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丰富高效的开展。长此以往,老师“无心”钻研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构建活泼生动的课堂,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学生也无心向学,甚至厌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只是沉迷于网络,热衷于游戏娱乐。

3 课程内容重复设置,课程建设迫在眉捷

调查发现,一方面,不同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地重复设置,比如小学已学过word,power point等,可是初中又开设又要重新学习;初中学过的知识点高中又重新涉及。整个课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设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强调操作性技能的学习,伴随电脑在家庭的普及,许多学生早已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技能知识,学生也不爱学。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虽然得到了重新规划,避免了重复“炒作”,由原有的强调知识点(操作性技能)的传授逐渐向加强学生信息素养以及探究、创新意识等方面转变,但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教师根本无法实施新课改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学生比较早地接触电脑,熟悉电脑的操作,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老师还熟练。如果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停滞不前,总是在炒重复没有新意的剩饭,那么随着信息化的加速,未来岂不是要取消信息技术学科?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时展特点,合理进行优化配置,扩展其外延,挖掘其深度,跟踪前沿信息,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力武器。

4 家中电脑成为娱乐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延伸有待深入

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但是却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生周末回到家里,便一头扎进电脑里,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畅游在网络世界里,往往一玩就是五、六个钟头,有的甚至熬夜玩。原本是为了方便学习的电脑成为了学生的娱乐工具,成为学生心中一块“毒瘾”。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电脑网络,教育不了便干脆把电脑锁上或者把网线断掉;家里玩不了,有的学生便溜出去跑到网吧玩。在所采访的32位信息技术教师中,有25位(78.1%)教师承认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的场所,有些学校放任自流,学生上电脑课就是来玩的,基本上没有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概念;有些学校虽进行监管,但效果不佳:强制断了网,学生会带U盘或mp3来玩;有时课程需要开网找资料,一旦开网,学生便网瘾发作无法控制。有23位(71.9%)教师认为:由于事务繁忙,未能认真及时反思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的沟通不充分,未能充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有28位(87.5%)教师表示:未曾对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电脑的情况进行关注,与其他学科老师以及家长交流沟通不够,导致出现一些误解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偏见。

通过一些学生的家访了解,家长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方面做好监督教育工作,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课程;对于课余或周末学生在家或网吧上网娱乐的问题,家长都表示非常苦恼,想不出好的办法解决,希望学校老师能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家校联合,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电脑进行学习和娱乐,从而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三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重定位的思考

教师角色定位历来就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历程,用发展的眼光和全局的视野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做好重定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幕前”和“幕后”都要做好定位演好角色,发挥在信息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有一个影响信息技术课程质量的拦路虎:信息技术教师事务繁忙。从调查情况来看,14所(58.3%)学校中信息技术和电教是统一在一起的,统称为信息技术或现代教育技术;可喜的是,已有7所(25.9%)学校逐步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与电教老师的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交叉互补;还有3所(12.5%)学校,尝试将信息技术或电教老师下放到每一个科组,更近距离的贴近不同学科教师开展工作。在与32位老师的访谈中,老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希望学校给予明确的目标与分工,正所谓“一心不可多用”。学校信息化工作是复杂而琐碎的,安排电教老师或专人负责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常规教学与竞赛辅导工作上,实现自身的发展并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构与创新。

在现有的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定位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支持,一方面更需要教师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快从专业化发展的大局上认识到重新定位的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真正实现自己的思想转变和能力储备。如此这样,才会逐渐影响决策层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与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

1 学科知识的权威[2]

调查显示,信息技术课之所以未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对学科专业知识研究兴趣不够,投入精力少,致使课程教学水平一般,给人印象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是难以胜任学科的教学的。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不久的学科,但是它的内涵和外延确是异常丰富与深刻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接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大家都会使用信息技术,并不代表大家都懂信息技术,许多人只是停留在“是什么”和“怎样做”的层面,信息技术教师则要努力在“为什么”里面做文章,及时追踪和把握当前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出现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学科知识的专家和权威。这里的权威并不是独断排他的意思,而是教学中理智的权威和被人尊敬的、倾听的道德权威,老师的权威是以爱护、情感和孩子内在的接受为基础的,并且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矛盾的。信息教师应扮演好教学的专业角色,在教学的广阔天空里与学生自由快乐的翱翔。

2 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尤其是面对重复设置的课程和质量不高陈旧落后的教材。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努力构建具有自己地区和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和资源,逐步锻炼并形成课程的开发能力。在开发本土、本校课程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培养课程的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和课程的开发。

在课程开发中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对网络资源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拷贝复制”的层面上,要做好收集、分类、浓缩、综合的工作,结合教材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利用以实现“设计和丰富”自己的课堂,从而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另外,在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要避免让信息技术课程仅成为一门简单乏味的有关技能学习的课程。秉承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观的理念,信息技术课开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具备未来信息社会生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应是由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视觉素养、媒介素养等有机构成的,授课教师应注意关注借鉴相关学科知识的研究成果,将课程建设成为三个层次:

一是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鉴于学生电脑操作技能的水平不一,教师应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学习方面提供层次不同的技能实例,做到因材施教,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爱学的场所。

其二,应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注重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如能及时与其它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讲解学生能在其它学科知识方面应用的信息技术案例,这将会极大的激起学生兴趣,将信息技术课提高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其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关注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媒介素养、视觉素养的热点研究等,加强关于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将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一个馒头的血案”、“艳照门事件”、“番茄花园事件”、某某热点病毒事件等及时引入课堂,逐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媒介应用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个体思想与情感意识,使学生获得真正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有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媒介的习惯,学会区分不同层面的文化内容,能分辨好坏优劣,使学生成为未来信息社会中具备基本媒介伦理、敢于负责的一代人,最终切实维护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

3 学生学习的知心伙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面对着一个个鲜活、有思想的个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知心伙伴。

(1)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信息时代,知识技能日新月异。这决定了教师不能死抱一本书写黑板了,而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如此,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培养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多与学生谈心,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知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2)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教师要以自己“权威”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耐心的指导,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伙伴,虚心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并积极地与学生展开探讨和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任务是开放性的,解决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教师如果高高在上,只是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便成为只是接受老师说教的机器。学生是有无限潜力的,关键是作为合作者的你,要把他的潜力激发出来,他们必然会用自己的创意勾勒出五彩斑斓的美丽作品回报你。

此外,当与学生产生矛盾时,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要激化矛盾或者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比如发现学生玩游戏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果直接粗暴批评,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与老师作对;如果耐心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作学生的朋友,慢慢的便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4 教师信息素养的直接培训者

当前,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在全国部分城市展开,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成为这方面的直接培训者。

调查显示,在积极学习最前沿的教育技术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关注其他学科知识,并学会将教育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和实践研究。比如网页设计、演示文稿设计、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等等,很多其它学科的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是欠缺的,需要充电,却苦于找不到求学的地方;而信息技术教师正可以充当培训者的角色,通过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更高效的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一些建立在前沿技术系统上的先进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师也应积极钻研,比如moodle教学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与其他老师一起研究分享提高,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传播教育技术理念,并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知名度。

总之,在当前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实现以上角色的重定位还有一个过程,一方面社会学校教育环境在慢慢改善,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这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实现角色重定位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自己要认真钻研,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转变,而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目标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漫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定位好自身角色,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唯有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全新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