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

第1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发行秩序是媒体发展的保障

《半岛晨报》是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在大连地区创办的都市报。9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该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享有丰厚效益的一份报纸。近两年,随着全球报业市场的萎缩,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并认识到报业发展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为了及早作好应对准备,去年我们用了6个月的时间,充分研究市场,反复调查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半岛晨报〉五年(2006~2010)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依据“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始终追求价值最大化”四项战略原则,明确了《半岛晨报》“建设大连区域信息资源中心”的发展定位,制定了“通过5~10年的调整与发展,使《半岛晨报》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报纸媒体前列,成为以数字媒体为标志、以内容创新和在信息能力基础上的整合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媒体、多元媒体、效益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总体战略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把“和谐发展、理性发展、多元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确立为新的战略时期的发展理念;把完成战略角色转换即由信息中介向信息中心转变、由信息纸向功能纸转变、由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变作为战略重点;把大力发展多元产业作为改善收入结构和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报社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把做精做强《半岛晨报》,创造品牌效益和品牌资产,使之成为核心价值体作为报社领导班子的重要责任。

《规划》已经报社全体员工讨论通过并经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批准,成为《半岛晨报》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领和未来五年建设的总蓝图。《规划》的实施不以领导的调整而变动,也不因环境的干扰而动摇,必须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我们认为,维护报业市场秩序是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保障。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半岛晨报》的发展也需要公平、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省记协的大力支持下,于去年5月26日同大连地区的其他两家都市报媒体签订了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协议,开辟了同城媒体和谐发展的道路,为提高办报质量和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也为《半岛晨报》集中精力实施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半岛晨报》签订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协议,是诚心的、自愿的、理性的,是出于战略考虑的,因此在履行协议过程中自觉做到严于律己,从我做起,顾全大局,不跟不随,得到同城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秩序”换来发展

大连地区签订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协议一年来,三家报社严格遵守协议,自觉克服规范发行秩序后出现的新问题,初步形成了和谐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就《半岛晨报》而言,实现了以下转变: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由于规范了发行秩序,节省了促销费用,去年《半岛晨报》实现利润3018万元,是上一年的4.2倍,创造了历史新高。为我们完成发展规划确定的第五年实现8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规模效益向结构效益的转变,全面提高了报社运行质量。规模效益是以市场份额为导向,追求做“大”;结构效益是以运行质量为导向,追求做“强”。我们注重结构的调整,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办报与市场、发行与广告、主业与多元、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全年报社运行效绩评估为“PRA-优”,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工作重心由发行促销向提高办报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转变,媒体品牌极大提升。我们总结了无促销条件下做好发行工作的“二十六法”,报纸改版升级扩容后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和“马斌读报”节目已摘播《半岛晨报》新闻稿件205篇。《半岛晨报》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高。

多元产业发展良好,非报产业项目初见规模。我们把多元产业开发称为报社的“第二次创业”。目前我们成立了房屋、商贸、水业、物流四个公司,去年实现利润67万元。我们还将陆续成立影视、网络、软件、数据、文化等五个公司,今年将争取实现利润360万元。计划用5年的时间使非报产业所创造的利润占总利润的50%以上,8年的时间达到70%以上,从而转变盈利模式,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

《半岛晨报》各项工作与党委、政府工作的融合,服务职能更加突出。《半岛晨报》作为辽报集团的子报,过去在盲目竞争中影响了形象。去年以来,由于避免了无序促销,改善了外部环境,各项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去年《半岛晨报》受到所在社区、街道、西岗区委区政府、大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被授予“辽宁省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规范发行秩序一年来,我们的主要体会是:第一,树立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是落实规范发行秩序协议的认识前提;第二,把握战略大势,放眼未来发展,是落实规范发行秩序协议的内在动因;第三,确立新的和谐发展的报业发展理念,是落实规范发行秩序协议的思想基础;第四,建立互信基础上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是落实规范发行秩序协议的重要保证。

由于利益关系的原因,即使有了规范发行秩序的协议,媒体之间的小摩擦还是会时有发生的。只要我们能够把个别员工的行为与决策者的行为区别开来,把工作疏忽与有意而为区别开来,讲诚信、讲胸怀、讲人格、讲大局,就没有协调和沟通不了的矛盾和问题。

业界呼唤秩序:走出“发行决定论”误区

全国都市报发展中有个传统的做法,就是拼发行抢市场,认为有了发行市场才有广告份额,发行量越大,广告额就越多。这种把发行看作媒体生命的“发行决定论”也许就是发行市场促销大战的认识论根源。但我认为,“发行决定论”是困扰媒体发展的理论误区,媒体如果不能从这个误区中突围,将永远摆脱不了尴尬的境地。

第一,“发行临界理论”说明,发行和广告并不是同比增长。没有发行就没有广告,但发行和广告的最佳关系是一个“临界点”。一般来说,广告盘子在一个地区一定的时期内(比如一年)是一个既定的量。数据分析表明,一个地区广告总量是这个地区年度财政收入的10%左右,其中平面媒体和其他媒体各占50%。在平面媒体的份额中,同城几个主要媒体占了80%。统计资料证实,发行收入额与广告收入额之比(即发行广告率)的最大值就是发行量的“临界点”,发行量这个“临界点”大体是这个地区城市人口的12%。发行量达不到这个比例数,对广告就没有拉动作用;发行量超过了这个比例数,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利润额迅速下降。“发行临界理论”给我们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尊重“发行临界点”,走结构效益型道路;二是忽视“发行临界点”,走规模效益型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必然会给媒体带来不同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的发展结果。

第二,“广告天平理论”说明,发行量并非广告收入的唯一决定因素。扩大发行量固然会带来广告增量,但广告量的增加只能靠不惜成本的扩大发行量吗?“广告天平理论”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媒体管理经验表明:媒体广告量的增加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发行量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广告天平理论”给媒体展示的是一个“广告天平模型”(见图1):天平下面的支架是“发行临界理论”提供的“发行临界量”(即城市人口的12%的发行量)。支架上方的天平杠杆的一侧是目标广告量,另一侧是影响目标广告量的六个砝码:发行增量、媒体品牌、读者结构、策划活动、客户服务、外部关系。这六个砝码各有特点,又可相互替代。发行增量用法简单,但成本昂贵;其他砝码操作费心,但成本甚微。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智者云集的报业媒体,如何摆布和取舍这六个影响广告量的天平砝码,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吗!“广告天平理论”既给我们展示了用智慧赢取广告的方法,同时也给我们广告经营工作的知识化程度提出了判断性标准。

第2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09年底,半岛都市报社实现了利润过亿,半岛报系雏形渐成。

2010年,半岛都市报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达50%以上。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发力?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社长助理、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说:“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实施扩张战略,打造区域性传媒航母。这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半岛都市报社两年来实现了“五大转变”。

从单一报纸规模扩张向资本品牌扩张转变

半岛都市报是大众报业集团10年来重点打造的报纸品牌之一。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提出了战略发展布局,将打造“三大支柱”(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四大高地”(济南、青岛、鲁南、烟威)作为重要主题。位于青岛的半岛都市报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集团战略推进的“重镇”。

如何落实集团的战略布局,做出应有的贡献?半岛都市报社党总支认识到:集团提出打造“三大支柱”的战略目标,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品牌的引领,因此,必须调整半岛都市报的发展路径,从原有的单一报纸向资本、品牌扩张转变。

2009年,半岛都市报社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一报一刊一网”的单一体系,发展成了“一张主报、两张子报、一刊一网”的报系雏形,股改上市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1 重组潍坊晚报

2009年11月,半岛传媒与潍坊日报社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来经营潍坊晚报。潍坊日报社将其主管、主办的潍坊晚报的采编权、发行权、经营权委托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将潍坊晚报的无形资产全部授权给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使用,半岛传媒出资现金人民币1000万元作为公司的运营资本,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潍坊日报社持有51%的股权,半岛传媒持有49%的股权,半岛传媒公司再出资2000万元给予潍坊日报作为其将优良资产注入新公司的补偿。半岛传媒在资本联姻的前提下,实现了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打开了局面。仅仅一年时间,潍坊晚报发生了巨大变化,发行量大幅增长,利润翻了两番。

2 改造城市信报

城市信报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作为一张都市消费类报纸,其原来的办刊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逐渐萎缩出现亏损。而此时的半岛都市报已经逐步占有了高端市场,进入了“主流”,亟需另一张报纸配合,填补低端市场空间。于是,大众报业集团于2009年5月将城市信报划归半岛传媒。半岛传媒利用半岛都市报的品牌影响力和采编力量,对城市信报进行全新打造。2009年5月18日,完成了城市信报在青岛的落地、改版、印刷,在读者定位和办报理念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即紧紧把握“最实用、最实惠社区报”的办报思路;在价格上实施“1+1带动战略”,即用半岛都市报带动城市信报,两张报纸卖1元钱。由于办报思路清晰,策略运用得当,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使城市信报稳居青岛报业零售市场第二。

3 积极推进股改上市

半岛都市报社原来拥有半岛都市报、半岛新生活杂志和半岛网,如今又加上城市信报、潍坊晚报这两个新成员。如此,以半岛都市报为基础和原点,衍生出了由5家媒体组成的“半岛报系”,大众报业集团在青岛的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半岛传媒正在进行股改上市的准备工作,确定了上市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完成了中介机构的引进和半岛股改战略合作伙伴的谈判和签约工作。目前,1.75亿元的战略投资已经到位,半岛股改上市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

从发行竞争力向市场竞争力转变

“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大,在青岛传媒市场上拥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是,发行量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市场优势表现为品牌竞争力。如何把发行竞争力变成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擦亮半岛品牌。”郑立波说。

2008年底,半岛都市报社成立了品牌运营中心,目的是通过协助制订报社中长远期的品牌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报社完善的品牌运营体系、研究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报纸盈利模式等措施和手段,促进报社的全面发展。

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半岛都市报的品牌价值。近两年,半岛都市报先后获得“城市发展传媒贡献力大奖”、“2009中国都市报十强”、“品牌贡献奖-影响中国最具品牌传播价值晚报都市报”等荣誉。2009年,半岛都市报以11.06亿元的品牌价值进人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10年以13.5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上榜。

1 构建半岛战略联盟体系,拓展品牌效应

2010年4月,与临朐县政府达成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半岛都市报作为其品牌整体推广和打造商,负责该县在半岛地区的品牌包装、旅游推广等。随着与临朐合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半岛都市报和青岛周边地区都建立了战略联盟,包括青州、诸城、海阳、乳山等青岛卫星城市,以品牌推广为核心的半岛战略联盟体系在胶东半岛城市群逐渐展开。

2 公益、慈善活动强化报纸品牌

结合重大节日、特殊事件,半岛都市报策划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月月都有“大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半岛都市报社还发起成立了半岛慈善基金,作为青岛市慈善总会下属的民间慈善组织,也是青岛第一家由媒体创立的慈善基金。募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半岛都市报、城市信报、半岛网、半岛新生活等媒体的新闻援助和寒门学子。半岛慈善基金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捐助寒门学子、援助大学孝女李勤美、援助西南早区报纸义卖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每年固定资助30名贫困学子每人5000元,助他们圆大学梦。2010年10月份,半岛都市报社联合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2010年度十大慈善人物、十大民营(外资)慈善企业评选活动。

3 创办小记者团,在青少年中树立品牌形象

随着网络的普及,平面媒体面临着读者“老龄化”的问题,抓住青少年读者群,也就为报纸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基于此,半岛都市报在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青岛团市委、青岛市教育局等的支持下,创办半岛小记者团,并在4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校园联络站。目前,半岛小记者团已经在青岛颇具影响力,成了青少年消费的风向标。

4 打违商业演出品牌,涉足文化演艺业

着力打造“半岛都市大舞台”品牌,并以此品牌逐步对接整个社会各类专业

艺术资源,重点推出半岛品牌系列的艺术团体,结合半岛爱心慈善基金进行商业化演出,在条件成熟时培育艺术培训市场。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青岛站钢琴巡演、马克西姆青岛钢琴演奏会、周杰伦青岛演唱会等多项演出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发行控制力向市场控制力转变

“从低端到高端,从对大众读者的覆盖到对主流消费人群的控制,这是半岛都市报最核心的转变。发行控制力转变成了市场控制力,”郑立波说,“所以,发行和广告提价以后,报纸内容和经营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客户群,广告市场不降反增,发行目标更精准,征订量占到了总发行量的70%,“半岛”的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1 推进办报主流化进程

2008年,半岛都市报明确了“从平民影响力向平民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并举提升,从新闻快餐向新闻快餐、新闻大餐并举发展”的思路,在办报方面提出了“五做一提升”,即做深重大新闻,做精深度报道,做重新闻评论,做实财经报道,做好民生报道,提升文化品位。

做深重大新闻。对于重大事件不惜版面,做细、做深、做透,在把握大势中突破创新。“拉萨3・1”的报道,充分运用通联平台,先声夺人,走在了山东媒体甚至全国媒体的前面;家乐福事件发生后,根据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准确把握大局,当天写出评论《是什么让我们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当天晚上就发回极具现场感的稿件,在山东各媒体中打响了“第一枪”;奥运报道,成立了50多人的庞大报道团,成为山东省内自采稿件最多、版面最多的媒体。

做精深度报道。致力于向短、平、快与深度相结合的新闻目标转变,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给读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以思考和借鉴。都市类媒体不仅提供新闻快餐,也要提供新闻大餐。因此,注重培育深度栏目,使都市传媒快餐与新闻大餐得到了有机结合。

做重新闻评论。致力于成为专业化的“观点提供商”,在大事件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突出自己的观点,以建设性、开放性和宽容理性的姿态,注重民生诉求,力求通过不同的意见、观点交锋,形成开放的观点市场。汶川地震、奥运会报道期间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通过评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做实财经报道。设置“今理财”专刊,加大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扩大财经版报道范围,强化财经报道的服务性、实用性。

做好民生报道。开拓民生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增加民生报道层次与容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强化新闻资讯版面的短、新、实、快,突出报纸的实用价值,追求实际、实用、实在、实效,同时拿出充足的版面做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改革、经济发展、政策走向等有关大民生新闻的报道。

提升文化品位。保持文化副刊品格,做出副刊的厚度,打造人文品牌,全面提升报纸的知识含量、文化品位,深挖青岛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青岛的人文矿藏,做好“鉴赏”和“红茶壶”漫画栏目。

2 科学调整广告发行价格

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大,但广告收入与发行量不成比例。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闻纸涨价,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报业经营形势严峻,全国各类报刊都在酝酿提价。半岛都市报在一季度也出现了亏损。在这种形势下,半岛都市报将报纸调整和经营调整一体考虑,在推进报纸主流化的同时,进行了两次广告提价和两次发行提价。

为提高广告版值,从2008年1月份开始进行第一轮调价;5月到6月之间,半岛都市报的广告再次调价,调价幅度在10%。广告提价后,一方面加强市场调查和与客户的沟通,先后推出多种客户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围绕着营销和服务做文章,并为一些重点客户推出“量身订做式”的策划宣传方案。2010年,进一步调整半岛都市报的品牌广告,着重加强了外联广告、房地产、汽车、奢侈品等重点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半岛都市报品牌战略联盟平台,整合重点行业和客户资源。

报纸的市场控制力,体现在对品牌广告的控制上。2009年,半岛都市报的地产、健康、商业、金融、通讯类广告刊登额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0年上半年,半岛传媒广告收入增幅24%,发行增幅7%。

发行提价自2008年1月1日起,将半岛都市报征订价格提至180元/份;当年7月1日,半岛都市报在青岛地区将零售价提至每份0.8元。2008年12月1日,再次将年征订价格提至每份216元。

通过科学的价格调整,有效消化了新闻纸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科学的发展定位调整,优化读者结构,突出了重点人群和客户群,提高了报纸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半岛都市报让出来的低端市场份额,由城市信报迅速递补。这样,广告和发行提价,不但没有出现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两张报纸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市场定位,提高了半岛报系对市场的控制力。

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事业发展,首先要有改革进取的氛围。半岛传媒能够活力四射,执行力强,得益于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郑立波说。

近两年,半岛都市报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完成从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

1 财务管理由事业向企业化转变

半岛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后,报社财务管理就开始由事业向企业化转变。修订了10多项规章制度,对公务车使用、车补和交通补贴、手机费补贴、废旧物品处理、电脑使用、广告抵顶、广告合同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强化了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实行招标采购制度,从各类生产原材料、办公耗材,到车辆维修、车辆保险和职工餐厅原材料采购等,全部实行招标采购。“招标小组说了算,我这个社长说了不算”,郑立波笑着说,“规范出效益,管理出效益,我们尝到了公开招标的甜头。2008年光PS纸招标采购,就省了六七百万元。”

2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成本是最大成本。为适应未来半岛传媒事业发展的需要,半岛传媒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和岗位工资制度。对报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先行政管理系统11个部门整合为六大中心,即行政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经营管理中心、品牌运营中心、物业管理中心,既减少了管理岗位职数,又解决了职能重叠、相互扯皮的问题。取消原先的行政级别,设立了主任、主管、职员三种岗位10个级差。实行全员定岗定编定薪。不论原先的身份、级别和职称,都要进行全员竞岗,部门和员工双向选择。竟上哪个岗位就拿哪个岗位的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行政级别、资历、关系等方面的束缚,全面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话力,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

半岛传媒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机制保证。

从报纸一元向多元产业转变

传统报业是以报纸为盈利主体所形成的产业。现代报业则突破了报纸一元产业,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依托报纸品牌发展多元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以报为主,多元发展,进行品牌延伸和产业扩展,是半岛都市报社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郑立波说,“目前,半岛传媒已经形成了三报一刊一网站和物流、印刷、酒店等多业态的产业格局,在文化创意产业、户外会展、物流配送、半岛易购等项目运作上取得了突破。”

1 建设文化产业固,涉足文化创意产业

大众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半岛传媒正在运作的一个项目。产业园位于胶南,占地280亩,是一个集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会务、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建成后,将给半岛传媒的品牌化、资本化、产业化运作搭建良好的平台。

2 打造半岛国际会展品牌

半岛传媒充分利用山东半岛区域资源,推出各类面向百姓消费的促销商业会展。通过与多个会展公司合作,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银海大世界、青岛汇泉湾广场等地举办了大型车展、教育展、婚情节、年货展、高招会等活动十余次。在教育行业,多次与青岛市招办沟通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了2010年高考招生咨询会,参展院校达到150多所,一流重点高校云集,两天时间共吸引了6万多考生和家长的参与,也带来了众多大学、培训机构的广告投放。

3 打造半岛论坛品牌

2010年5月22日,成功举办了“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邀请了山东省政府王随莲副省长出席并讲话,山东省委常委、原省委宣传部长李群(现任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发来贺信,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沿海七市的政府负责人、沿海和内陆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及国内知名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4 打追自有物流品牌

依托半岛都市报在青岛及半岛城市群的区域性发行网络,半岛传媒推出了“小螺号”配送、“半岛易购”、“半岛速递”等物流品牌。配送品种也从最初的矿泉水、牛奶等单一产品,扩展到市民日常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类用品。

2009年,半岛发行公司创建了自有的“小螺号”配送品牌,目前,已开发的配送品种有食品类(油、米、面、奶、蛋、肉、茶、馒头、挂面等15种)、蔬菜类、日用品类、文化用品类、保健品类、保洁类、快递等七大类近30个品种,配送范围遍及青岛主要区市,在读者当中逐渐确立起品牌形象。

2010年,半岛传媒介入快递行业,“半岛速递”成为新的拓展项目。已开设市南区、黄岛、辛安、开发区、胶州、胶南等6个快递点,快递业务渐上规模,为开展“同城速递”业务打下了基础。

第3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对外宣传

以“宣传工作务实、宣传眼光超前、宣传方式创新、宣传内容贴近、宣传效果明显”为目标,建立多种对外媒体工作网络,扩展宣传领域,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积极与报社、电台和电视台沟通,了解各媒体都有哪种宣传形式,哪种宣传适合我们保健院,不能放过任何一次适合宣传我们的机会。上半年,我通过和各种媒体沟通,在报社发稿三篇;在抚顺广播电视台播出新闻6次,在辽宁电视台《北斗融媒》播出新闻一次;在抚顺交通广播早晚高峰全年播出广告,收到了良好效果。栏目内容有保健院的总体介绍,还有各科室的不同专业介绍,在拍摄周期短、播出周期长、专业性强的前提下,播出的节目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使保健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提升公众号、网站的访问量,半年来,126篇院内新闻报道、健康知识及时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公众号和网站的正常运行为医院打造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成为院领导与全院职工、医生与患者沟通的窗口。

除了媒体的宣传,针对上级职能部门的各类信息报送,我们院也是卫生系统的排头兵,半年来,我院在12320、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新型媒体上出现9次。保健院每天的大事小情、好人好事、设备的更新、医疗上的举措,时时会出现在卫生系统的公共平台上,为更好地展示医院风采、树立医院形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对内宣传

新楼院内LED屏、标牌设计统一规范,电梯、等候区各个宣传板块设计新颖、明快,为了给广大患者、职工营造一个整洁温馨,文化浓郁的外部环境,不断升华医院的文化内涵,医院利用电子屏幕积极宣传医院的重大活动、各科室新动态,加深了职工对医院的了解,增强了职工关心医院的主人翁观念。

第4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对于“半夏的纪念”来说,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十年前,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在“非典”的特殊期间创作了大量原创影像作品,并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第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原创作品展映活动。时值半夏,同学们借用鲁迅先生最喜欢的词语“纪念”,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意在用充满想象的丰富创意和鲜明的专业特色来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质。

从2003年创办至今,半夏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从最初简陋的露天舞台开始,“半夏的纪念”在同学们一个个新的创意中逐渐成长起来。通过电视与新闻学院学生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半夏的纪念”已经成为了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影像活动的原创品牌。

生活里的锐气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展是北京学生文化创意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每年选定一个主题,在网络上征集作品,号召各高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围绕该主题,以影像的形式进行创作,通过评选、交流和展出,甄选出深具影响力的青年影像作品。

抛却意识形态误读与引诱,成功的纪录片作品大多本性共通—人性内涵与感性细节。生活从来不缺少题材,众多世界级大师都选择身边的世界作为对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历史静静流淌于被拍对象的身上。综观古今,对比国内外,“远在天边” 和“近在咫尺” 的纪录片都曾创造奇迹。但对近在咫尺的生活来说,遥远而又陌生的世界虽然可以激发幻想和热情,但却无法给予关怀和共鸣。本届评委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表示:“今年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充满锐气。同时,无论是在作品题材还是在影像表达的手法上,都比往年更加多样化,可以说是对‘半夏’十周年的献礼。”

而从这里走出来的作品,也开始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四川国际电影节、德国波茨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影像赛事中崭露头角。

同道而行

今年,第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展由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主题是带有回顾色彩的“半夏十年——同知·同伴·同行”。

和往届不同的是,此届活动更加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及对梦想的坚持,同时这次影展还特别增设了福特单元奖项——福特特别荣誉大奖和福特女性导演新锐奖。本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展共收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纽约电影学院等近百所海内外高校的共一千余部参赛作品。其中来自海外的作品有110部,数量创历年之最。

本届评委之一,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部副主任陈真也在评审工作结束后表示,透过此届影展的一些作品,他看到了年轻影像创作者们的内心情感、表现能力和他们身上的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他认为学生们独特的视角值得钦佩。

现场直击

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担任本届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部副主任陈真,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副总编辑张跃,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部主任王晓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申惠善(韩国),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秦瑜明,广州纪录片大会评审团特别奖获得者、纪录片《活着》导演范俭,《大众DV》杂志执行主编郝大鹏共同参与评审工作。

最终,历经漫长而又艰苦的分组评审和集中评审两项环节,评委会最终从入围的119部影片中评选出44部提名作品和最佳长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最佳剧情片、最佳音乐电视作品、最佳电视广告作品、最佳中学生作品、福特特别荣誉大奖、福特女性导演新锐奖8个单元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编剧4个单项奖以及1个年度大奖。

同时,作为“半夏十年”的特别活动之一,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新媒介与青年影像”论坛。此次论坛是基于第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展的平台,旨在为青年导演的人才发掘、青年影像创意产业的完善、中国青年影像国际化发展搭建一个专业的学术平台。

表达的立场

参与论坛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青年影像创作者,围绕“青年影像思想与力量、立场与表达”为议题展开进行交流。这是“半夏的纪念”第一次举办学术论坛,且参与者均是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绍阳就《用青年影像提升视频网站品牌》为题发表讲话,从开拓“拍客”文化切入,谈到了如何动员、引导青年作者从一个简单的创造者转变成为整合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雷建军通过《影像和故乡》的演讲,结合自己的创造和研究,大大地开阔了年轻人对于影像的意义和功能的理解。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前新闻副总裁Peter M Herford,韩国KBS驻华外国记者协会董事朴晋范,朝日电视台中国总局长青木俊宪分别以《美国青年电影发展现状》、《技术发展和青少年影像的关系》和《媒体变革时代的青年影像表达》为题发表讲话。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副主任陈真就青年创作者“说”的内容和责任点出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批判精神。中国传媒大学的三位老师——秦瑜明、周文和刘红梅,也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多媒体迅猛发展形式下关于影像权利与义务的思考。

纪录片《活着》的作者、青年导演范俭,杭州亚洲青年影展节目总监、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硕士单佐龙,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丁步亭等创作者从自身的创作经历出发,探讨了青年影像的感性诉求与理性坚持、纪录片创作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话题。

中视科华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史江平和本刊执行主编郝大鹏也围绕着青年影像与青年成长、青年影像的独立表达、用青年影像提升视频网站等主题发言。

活动最后,何苏六副院长当场宣布,今后每届影展盛典都会举办论坛,他郑重地说道:“虽然我们落后了十年,但是论坛的影响力绝不会亚于影展的盛典。”

Always on the road

我们相信,真正热爱影像的年轻人都怀抱着一份美好的梦想。

第5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冷凇:半岛电视台成立之前,阿拉伯人要依靠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新闻画面了解世界,中东世界似乎一直难以建立自己的媒介话语权。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和文明、意识的冲突,亚非拉等第三世界人民也已经厌倦了西方传媒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歪曲报道,而半岛电视台的成立恰好给世界传媒提供了“不同的声音”,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巴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其实新闻传媒和对外宣传的投入在任何国家都仅占国民经济支出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运作得当,会给国家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要解决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公正、不平衡状况,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努力,不可能指望西方发达国家主动放弃话语霸权。我们展现的是“意见与异见”,半岛的责任就是让观众看和听。所有立场、看法、意见,都会平衡地得以表达。我们不是法庭,不会裁决事实,但是我们的责任是把事实端出来,让观众自己去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判断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还有一个直播频道,这个频道的定位是巧妙地将纪实元素和新闻元素加以融合。对于直播的素材,我们几乎不作任何的编辑和处理,完整地展现在屏幕上。而就是这种看似粗糙的节目定位,却以真实的力量换来了阵阵好评。

冷凇:这真是个很好的创意和先例,独特的“现在进行时定位”会使观众同时感受到“新闻”和“纪录片”两种形态融合的魅力。请您谈谈半岛电影节的情况吧?

阿巴斯:5年前,半岛电影节还少有人知晓,而今天已经迅速成长为世界纪实影视作品的集散地。除了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欧洲、北美的一些电视人都极其支持我们。比如这次半岛电影节,有世界各地50多个传媒机构和制作、发行单位设立了展台,参展各类纪录片600多部。半岛电影节的特色是“自由”,不论什么制作成本、什么档次,何种创作方式、带有何种意识倾向,我们都敞开胸怀欢迎。我个人并不反感政治立场鲜明的纪录片,因为我生活的中东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工厂。纪录片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半岛电影节的最大成功,便是与半岛“纪录片频道”的战略捆绑。半岛“纪录片频道”每日新节目播出量为8小时,仅仅依靠自制节目不足以支撑起播出平台。除了国际市场的购片之外,举办半岛电影节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片源,这就是举办纪录片电影节的资源优势,它不仅提高本台的名气,更使所有的编导大开眼界,提升自身制作能力,同时还签下大量优质成品纪录片的播映权,一举三得。

冷凇:纪录片是国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我们都有共识。您已经参加了两届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请问您对中国纪录片整体态势有何见解?

阿巴斯:我喜欢中国的儒家思想,很敬重孔子。我发现5000年后中国人创作的纪录片中,依然可以随时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很羡慕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因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题材是如此丰富,足不离国就可以受用一生了。半岛电视台和半岛电影节的总部设在卡塔尔,其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为62万,是名副其实的“弹丸小国”。这样的环境要做一个“媒体强人”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必须要离开自己的国家才能有所收获。总体上看,现在中国纪录片的质量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很多纪录片在内涵上更有人文主义气息,创作手段上更有戏剧化表现力度。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油菜花开》,作为去年半岛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广受好评,其成功的内因就是戏剧性的人物设置和结构张力。

我是电视剧导演出身,因此非常重视“题材、剧本、结构”三大元素。纪录片的国际化创作,题材选取为重中之重。我个人倾向于那些对文化事件进行质疑并进行当代解读的纪录片。比如今年的《俑》这部纪录片,虽然拍摄手法和制作水平较为一般,其选题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卫兵这一说法似乎已成事实,没有人去质疑,但是就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电视纪录片人应该投入精力去挖掘历史事实的真相。这位导演采访了若干学者,并从分析秦代战车轨道的大小、士兵衣服、神态的研究入手,包括秦俑一号坑与二号坑的朝向,最后对学术权威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发人深思。还有《果戈里》这部纪录片,进行了古代中国马帮强盗的调查,就是历史上的“黑社会”研究,这都是今天大家既感兴趣、又颇具学术价值的题材。尽管这两部纪录片在摄制技术上存在不少缺陷和遗憾,但题材是一类的、国际化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俄亚纳西人》。这是一部最具独立思考意义的人类学纪录片,很难想象在当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世界,中国的四川还有依靠刀耕火种等原始习俗生活的大部落。人们尽管生活困苦,但是村落里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这对当代唯利是图、技术至上的价值观是一次颠覆和嘲讽。

冷凇: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纪录片人应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历史、探索身边的一切,用质疑精神去探索文化的奥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许多历史内容都得到了全新的解读。纪录片的一大社会功效就是敢于触碰问题,不论这问题是历史的、当代的、未来会面对的,还是隐含在社会深处的问题。

至于创作技术,似乎美国的“探索发现”“国家地理”等机构的一些外宣性、知识性的纪录片做得很出色,而且精品的批量产出能够“可持续发展”,并非昙花一现。正如您所说,他们往往是把握了一流题材、拥有一流的剧本和一流的结构,特别是善于运用多元叙事手段和非线性结构。

阿巴斯:的确,电视媒体有自身的语法规则,优秀的电视人必然是最能驾轻就熟掌握这种语法的人。中国纪录片的弱点是采访过多和故事性稀缺,不能把电视艺术与“照片的编辑艺术”等同。新闻对结局的处理是简单明了,电视剧的结局往往是结果明确、出人意料,而纪录片的结局处理却可以区别于两者,通过悬念等艺术可以将结局复杂化,甚至留有开放性的结局。

冷凇:2000年以后,其他类节目对纪录片创作手法的借鉴日渐成风。从民生新闻、直播新闻,到海选真人秀、大型选秀。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原本与“纪实主义”不相关的领域都大兴“纪实元素”。而除了央视的几部大片之外,纪录片领域对其他类节目的逆向借鉴却明显不足。

阿巴斯:我完全赞同,纪录片的创造应该广泛借鉴电视剧的一些“语法”。尽管电视剧中的故事是虚构的,纪录片中的故事是真实的,但当纪录片中的“故事素材”被完整记录下来后,完全可以大胆运用戏剧的结构、悬念的叙事去创意性编剪。纪录片需要汲取电视剧和戏剧中的特色和张力,优秀的纪录片导演,理应是能够驾驭戏剧化叙事的。

冷凇:优秀纪录片中有一些共性,比如故事化矛盾冲突、多条线结构、悬念性叙事、开放性结局等等。本来很简单、明确的人物关系,通过插叙、倒叙、延后等手段处理后,就变得生动、扣人心弦。西方电视界习惯于使用这些戏剧中的技巧来博得高收视率。

阿巴斯:西方传媒率先掌握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文化侵略就在所难免了。这是我们中东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冷凇: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美国化”,即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依然表现出强大的侵略欲望。

阿巴斯:对于“美国化”,我们要区别对待。在电视创作技术的借鉴和学习上,我并不反对以美国人的“标准”为对象,因为好莱坞的标准和模式确实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创作规制,这是在多年的影视工业化生产中探索出来的。比如“探索发现”“国家地理频道”等机构都依靠“规制管理”制作了大量性价比很高的纪录片,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培训出的导演会像“工业化生产线”一样去模式化的制造纪录片,而且产品的规格很高。但是向美国媒体学习纪录片制作的技艺和技巧千万不能被其文化产品中的所谓“普世价值”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意识形态所浸染,两者一定不能混同,要加以区别。

冷凇:其实学习谁的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技术服务于谁。中国有句话叫“师夷之长以制夷”。电视前期和后期制作中有许多“模式”和“规律”可以巧妙增加收视、提升情绪、制造影响,但对于电视一线人员摸索出的感悟和经验,必须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将其系统性的归纳概括,并通过与观众市场的磨合检验方能形成规制体系。历经多年的探索与纠偏,西方电视对节目生产与传播的规制化管理已然形成一种习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电视市场和众口难调的大众审美文化,西方电视总能利用这些“模式与套路”披荆斩棘、游刃有余,确实值得借鉴。

阿巴斯:近几年,由于受市场利益的驱动,美国之外的纪录片市场都遭遇了困境。因为难以拉到广告,纪录片越来越受到轻视,许多电视台都把纪录片的播出窗口和创作机构裁撤掉了,一些社会上的制作公司也因为纪录片卖不出好价钱而纷纷转向。这说明我们因为过多的追求艺术感觉而放弃了对生产领域规制、标准的研究。这一点上,美国做得比我们好。

冷凇:的确,“探索发现”和“国家地理频道”均不会去追求所谓纯粹的、令人难以理解的所谓“艺术纪录片”,而是力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独特而又容易在平民大众中产生理性共鸣的商业纪录片创作规制。这种规制不但不会影响两大机构的作品立意,相反会使其更易于把握神秘、崇高的大题材,传播命运感、使命感、历史感、人生境界感等。比如,天体、灾难、自然、社会、物种、人类、工程等都是其擅长的理性主题,这些主题的纪录片在中国各级电视台播映均广受好评。这种成功似乎是“理性”使然。

阿巴斯:你对中西方纪录片“感性”和“理性”的区别一针见血。中国纪录片在选题时过分地强调人情与人性,却忽视了纪录片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性分析能力。正如选片会上冷冶夫会长所说的“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强制性、矫情的描述本土文化,会给对方带来逆反心理。文化的差异从各个层面都在影响纪录片的交流。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在多哈去一家中餐馆就餐,发现仅是中国“酒文化”的介绍就占据了整整一页,餐厅的经理试图将每一种酒的特色、原料、优劣,所代表的“感情”都详尽地描述出来,结果却是让所有的客人无从下手,无从选择。

冷凇:最后您想给中国的电视人和纪录片人哪些建议和希望呢?

阿巴斯:中国一直是中东国家的好朋友。早在2005年,半岛台便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了合作协议,具体包括:双方交换新闻内容及画面;双方交换非新闻性节目;互相派遣人员进行培训等等。对于半岛电影节,所有事关中国文明、历史、文化、艺术的纪录片都是我们欢迎的。我们必须要敢于树立“发出自己声音”的决心。在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腾飞崛起、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不能奢望西方的传媒会真正客观、公正地看待我们自身的变化,会主动关心我们的成长。他们很难善意地给予大量空间来报道我们的先进历史和文化,即便有也常常是带有讽刺和批判意味的。纪录片导演必须训练自己在任何地域,任何文明、历史、意识的影响下,依然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最后我鼓励中国纪录片导演排除各种束缚,迎来一个更加多元的创作天空!

第6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江苏卫视副总监兼广告部主任龚立波表示,今年江苏卫视的总体表现“差强人意”,虽增速比不过去年,但上半年的同比增长仍然实现了百分之十几的增幅。“第一季度很困难,第二季度广告商的表现并没有比第一季度更好,但卫视的收视率比第一季度要强。”

龚立波表示,从目前的数据看,今年全国卫视的整体广告市场最多和去年大体持平,甚至会略有下滑。

影响卫视广告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龚立波认为,一是政策法规,广告调整政策取消的6分钟广告时长令江苏卫视蒸发了五六亿。节目调整政策出台后,卫视节目大调整,相关节目延后播出也需让观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收视率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不振的影响,广告商对媒体的投放减少。龚立波强调,不仅是对电视,广告主对所有媒体的投放都在降低。

“今年有个流行的说法就是新媒体分流,”龚立波说,“其实这个话题说了很多年,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去年视频网站全行业广告收入为40多亿,而电视行业里,仅江苏卫视一家的广告收入就达30多亿,湖南卫视也有45亿。“去年所有视频网站的营收总和也不过跟一家卫视的广告创收相当,其基数还是低的,所以对电视来讲,新媒体目前还谈不上多大分流,只是略有影响。”龚立波认为,这意味着电视仍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媒体。

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广告与内容的表现相辅相成。

在江苏卫视的平台上,龚立波认为“毫无疑问”节目的表现更好——《非诚勿扰》的品牌带动无须赘言,新节目中,于周四周五晚播出的《一站到底》表现强劲。龚立波透露,“这个节目是江苏卫视在娱乐节目数量调整的情况下,十点档新推出的节目中惟一收视率过1的,而且增长很快。”他表示:“一周7天的晚间节目时段,江苏卫视有4天拿全国收视第一。”

第7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百余报人倡导健康早生活

2009年3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家晨(早)报代表齐聚北京万豪酒店,共同参加由北京晨报发起并和本刊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晨(早)报高峰论坛。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初小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以及20家晨(早)报代表百余人出席论坛,并做精彩发言。

论坛由本刊总编辑丁亚韬主持。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首先发表致辞,他在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全国报纸出版界取得的工作成绩后,也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新闻出版工作存在的问题,希望与会各晨报能从“满足市场”积极向“培育市场”转化。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初小玲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表示,找出区别于别人的差异,才是今后晨报和早报发展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晨报、早报可以形成一个更好的联合体。

北京晨报社长郭坦以“与生活共舞”为题“抛砖引玉”。他表示:“‘早’字是当前开展活动的一个诉求点,各地晨(早)报要把‘早’字文章做足。”

当天下午,与会的20家晨(早)报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讨论。大家纷纷就“早报合作组织”以及本次论坛的主题:倡导“三早”健康生活――“早读早餐早锻炼”,发表见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声音

“三早”倡议值得尝试

讨论现场,来自大连半岛晨报社的副总编辑李德强和民生服务部主任李凌飞说:“‘三早概念’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倡议‘三早’在大连也很有契机。大连为了错开交通高峰,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错峰上下班,以前8点或8点半上班,现在9点才上班,这段时间怎么综合利用起来,‘三早’给了半岛晨报尝试的机会。”

晨报联合有望吸引广告

东南早报执行总编辑王家声提出,能否利用晨报全作的整体影响力扩大经营,吸引商家广告。王家声说,平日里一些企业和报社的关系不错,但一谈到广告投放,就会讲产品主要是销往全国,不适合在地方媒体上做广告。如果能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晨报合作组织,企业投放广告时就可以遍布全国晨报了,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个契机。

建议共同关注公众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统宇教授认为,中国的传统媒体正在遭遇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如果晨报合作组织今后能够报道出引发全国公众特别关注的新闻,晨报合作组织就真的发展了。

无“早”报纸现场拉票

以论坛“观察员”身份出席论坛的东方今报副社长李金峰,在讨论会上和与会兄弟媒体亲切地套起了“近乎”:“‘三早’倡议和‘早报合作组织’我们都举双手赞成,尽管东方今报缺少‘早’、‘晨’字样,但是其性质是一份早报,所以我们也想加入,不知道‘兄弟们’同意不?”李金峰幽默的话语博得现场一片笑声,大家鼓掌表示欢迎。

培养全能采编人员

在谈到平面媒体应在深度报道上做文章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表示:“要深刻解读新闻,在目前互联网时代,应加强多种媒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全能编采人员。”

媒体应该提升城市特质

关于平面媒体内容创新与城市特质相结合,生活晨报副总编辑李文表示:“这种结合并不是完全为了迎合读者,媒体的引导教育功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能放松,必须在结合中塑造和提升城市特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现场

蒙牛之夜高潮不断

2009年3月28日18时,来自全国20家晨(早)报的与会代表参加了“蒙牛之夜――首届全国晨(早)报高峰论坛欢迎晚宴”。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先生、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女士、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严力强先生、北京晨报社社长郭坦先生分别致辞。

晚宴现场,20家晨(早)报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办报宗旨和理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随后,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球星代表也来到晚宴现场,向各晨(早)报表示祝贺,并送上珍贵礼物。俱乐部主席莫拉蒂先生也通过视频送来祝福。

来自北京百年职校的50名农民工子弟走上舞台演唱了一首《相信爱》,孩子们动情的演唱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为了表达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与尊重,经北京奥组委同意,北京晨报社长郭坦将一面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过的旗帜赠予北京百年职校,希望奥运精神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作为东道主,北京晨报员工还送上了一段集体舞蹈,祝愿此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第8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19年度工作过半,XXX公司正式步入生产经营产量爬坡年,截止目前公司在职员工XXX人,其中工程师以上“核心人才”XXX人,其他“必要人才”XXXX人。在这XXXX人中,中国共产党员XXX人,其中正式党员XXX人,预备党员X人。

党群工作在紧抓基层支部建设同时,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实处。

一、2019上半年党群工作回顾

201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关键年。公司党群工作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党务工作业务及工作能力。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党风廉政、文化宣传、企业凝聚和群众活动等方面做出努力,使组织更有凝聚力、号召力,让党群工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半年来,公司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在突出思想教育、落实基本制度、解决主要问题上下功夫。

一是落实好支部“三会一课”制度。2019上半年以来,各基层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共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XX场。

二是开展好支部书记讲党课。各党支部上半年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紧密围绕学习精神和学习讲话内容,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决定》要求,公司通过多次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学习材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精神”,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是组织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专项学习研讨X次,在学习过程不回避台干、非党干部,以高度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二是制作精神学习专刊X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7月5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公司各基层党组织自2017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以来,在一直紧抓落实基层党建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开展工作,有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X个基层党支部火力全开开展工作。2019年上半年,各支部转正党员X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X人,组织入党先进分子培训X次,收到入党申请书XX份。对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项培训X次,实现党务干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党员带头创先争优,推进公司发展。根据公司党委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比工作要求,2019年上半年 提名优秀共产党员X名、先进党支部X个、优秀党务工作者X名,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一是对入职党员的转入严格把关,严格核查转入党员档案,每位党员必须填写《XX有限公司党员信息统计表》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并将信息汇总到各党支部,由公司党委与公司新进党员原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积极沟通,查漏补缺,保证每个党员档案的完整性。

二是严格按照中组部收缴党费的标准,对每位党员的党费收缴进行核算(人力资源部),做到党费的按月及时收缴,累计收缴XXX元。

(五)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基本落实

纪检监察部在上半年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在稳步推进中有计划、有创新。

一是创刊《XXXX》。新年伊始,纪检监察部创刊了《XXXX》特刊,上半年已完成6期。以中华传统文化,向大家传递文化自信,补充每个人的知识获取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公司员工的阅读习惯,最终起到传播教育的效果,在“勤、廉、俭、善、诚、德”等方面树立公司员工良好的价值观。

二是签订第一批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责任书》XXX份。今年3月,公司纪委会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涉及管理、人事、财务、采购、合同、销售、固定资产、关键技术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了逐一排查,确定第一批重点岗位XXX人。在重点岗位甄别的过程中,公司纪委、人力资源部门及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就签订廉洁责任书的目标意义等进行了责任明确,并就廉洁从业责任书相关内容进行了宣讲,在签订的同时进行了一次廉洁从业教育。

三是召开廉洁从业警示教育大会。XX月XX日,在公司办公楼报告厅举办了一次“廉洁从业警示教育大会”。大会特邀XX市检察院XX检察官进行了题为《劲吹廉洁清风 保持一身正义 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人生奋斗新篇章》的专题廉洁教育培训。公司副科级以上及重点岗位管理人员共130余人参加了大会。

四是落实节假日公车封存制度。分别于春节、五一、端午假期对公司公车进行了封存情况统计,对值班车辆登记在案,并在节假日之后及时对比检查统计数据。

五是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答题活动”。 编辑《XXXX公司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测试题》,包括2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及10道问答题。内容涵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要求、公司纪律相关制度等。组织公司全体党员、主管及主管工程师以上人员共261人参与答题。

(六)宣传工作创新有成效

一直以来,公司宣传工作一直围绕企业中心生产工作,服务大局,营造了公司大力发展,上下勠力同心的良好氛围。

一是记录企业发展历程,完善资料系统。整理拍摄和搜集企业资料:图片XXX张、影像资料XXXX分钟、共计容量XXXGB。制作不同版本项目纪实片XX个,在上级检查和对外会议中使用。制作企业宣传片,用于市场部拜访XXXX等多家客户,办公室政府考察团接待XXX余次。

二是完善宣传平台,实现自主报道。整合深化“XXXX”官方微信号的子菜单、栏目设置和页面框架,加入“项目简介、领导关怀、招贤纳才”等栏目,搭建矩阵式企业介绍,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推送正式新闻报道XX条,累计阅读数达XXXXXX+。

三是建立媒介关系,追踪渠道。建立以各媒体主编、记者为基础的媒体关系网,定期对企业发展进行阶段性报道。对企业重大成就扩大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到目前,累计联络外部媒体企业宣传报道已达30余次。中央电视台1次,XX电视台、XX日报5次,XX电视台、XX日报共12次,其他行业媒体报道转载共计10余次。

(七)做好群众工作,提升企业凝聚力

经公司党委及XXX工会批准,XXXX年XX月XX日组织召开了公司第一届职工(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公司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通过职代会统一员工思想,增强民主管理,加强领导队伍建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积极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

一是坚持党建带群建,开展深入群众工作。力当“群众贴心人”,增强企业凝聚力。公司工会干部以关心员工生活,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已任,工会委员把关心做到“家”,利用节假日及下班时间深入倒班宿舍员工公寓,了解员工诉求,为员工排忧解难。

二是大力扶持兴趣爱好社团,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通过宣传海报、H5网页动画、招募选拔赛等方式开始了新一轮的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俱乐部的纳新工作,通过组织日常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公司员工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二、积极探索适合公司发展的党群模式

2019年上半年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摒弃传统民主评议党员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适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通过民主评议和部门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和实际工作中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在2019年提名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中工作中,民主评议党员的结果得到灵活运用。适合公司发展的民主评价标准,对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产生了良性影响。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安排

(一)2019年下半年党群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学习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公司生产经营爬坡为目标,以提高公司党群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为抓手,严明政治纪律,讲究政治规矩,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立足公司实际,积极落实公司党建工作,紧抓精神学习,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舆论引导,创新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党工团战斗力、凝聚力和约束力,汇聚发展先锋力量,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强力支撑和坚强保证。

(二)2019年下半年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

1.继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把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载体。要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动,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要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示范,推动“两学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发挥长效,确保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全体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创新合格党员践行方式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专题进行学习讨论,推动党员积极争做合格党员、合格干部。一是围绕“产能爬坡,党员积极担当作为,立足岗位作贡献”进行研讨,在学习中争做合格党员。二是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就如何坚守共产党人信念,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如何牢记党的宗旨、执行群众路线进行深入讨论,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转精神力量为发展动力;三是围绕“进一步纠正四风,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专题学习,就如何“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进行学习研讨,掌握做纪律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和具体办法。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始终,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各项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接受监督。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责任书签订工作,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开展“查漏洞、补短板、促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廉洁教育实践活动。

第9篇: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广电中心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建成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2.46亿元,无论规模、设施都为全国地市级广电一流的广电中心——传媒大厦,其中专门投资了5000万元,配备了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推进了广播电视采访、编辑、制作、播出各层面、各环节的科技创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几代广电人的梦想得以实现!

今年5月份成为广电人的欢庆之月,我们围绕传媒大厦落成庆典和媒体推介系列工作,策划组织了23项精彩活动。特别是5月18日的传媒大厦落成庆典仪式上,市委书记陈君文等在家领导、省广电局局长吕焕斌、省广播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以及省内外30多家广电同行们齐聚传媒大厦,见证了广电的辉煌时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纷纷发来了贺电,高度肯定了广电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这么说,这次庆典活动宣传声势浩大、活动精彩纷呈、领导特别关注、市民反响良好,大长了广电人的志气,也进一步激发了广电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依托神农城的传媒大厦,不仅是广电集影视科技、节目制作、信号传输等为一体的工作基地,还是广大市民开展演艺、娱乐、传媒、广告、观光、休闲、会展等文化活动的高品位场所,作为一座市全新的地标建筑之一,传媒大厦自落成之日起,就不断有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市委书记陈君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等国家和省市相关领导相继视察指导,大厦的落成,无疑在全市实施“城市提质”、“旅游升温”、“文化提升”战役战略中,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产业事业加速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广电事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1—6月,全局经济总量突破1.1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经营目标。围绕神农城建设资产处置,我们成立了专门班子,于春节期间经过近20次的艰苦谈判,协助神农城建设指挥部千方百计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神农资产管理公司拆迁补偿事宜。

三、“三网融合”加快推进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一件大事,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台)长唐群策为组长的“市广电局应对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我市三网融合有关问题。我们还配合省有线集团积极做好“三网融合”申报全国试点工作,并着手制定《市广电局三网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市场研讨会,对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加快双向网改进程等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于4月1日起正式启动双向网络改造工作,到目前已完成2万户双向网改任务,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四、全力做好“三大战役”、“四个十”等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

“三大战役”、“四个十”是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全市的中心工作,对于广电来说,我们的重点是就是要做好“三大战役”、“四个十”(十大基础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十件民生实事、十项改革)的宣传。年初,局党委便将我局全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为:“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节目水平,为‘三大战役’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撑。”围绕“三大战役”和“四个十”,各媒体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大力宣传其丰富内涵和具体目标,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大力宣传全市人民、各条战线实施“三大战役”、“四个十”新思路、新做法,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干劲和发展豪情;大力宣传“三大战役”、“四个十”取得的新业绩、新成就,树立了全市在“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征程上新的丰碑。半年来,广大广电记者、编辑和主持人主动出击,对全市“三大战役”、“四个十”等中心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其中,广播新闻频道、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分别开设了专栏,其他各媒体也根据各自的定位,挂出了栏目,推出了报道。据初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各媒体共推出“三大战役”和“四个十”相关报道3000多条。这些报道有影响,有份量,为全市凝聚工作合力营造了良好氛围,受到了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在做好本地宣传的同时,我们还突出对外宣传,紧紧盯住“三大战役”和“四个十”中的新气象、新成果,重点组织了一批新闻在省级、乃至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播出,进一步了提升的知名度、美誉度。

五、节目质量和节目生产制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局(台)今年大力推进宣传和经营分离改革,启动实施以收视率评价工作绩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媒体收视率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方案,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了节目考核机制,使节目质量和频道收入、员工收入挂起钩来。另外,局(台)还充分发挥央视索福瑞收视率数据作用,积极做好频道改版、栏目调整和节目编排,成效比较明显。经过一年的筹备,新台标于今年5月正式启用,社会反响很好;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今年全面改版,并推出《直播》、《新闻九层楼》等新的节目形态;公共民生频道改版后的《第一现场》、《今晚画里话》更为观众喜闻乐见;法制频道的节目质量稳中有升;而广播新闻和广播交通两个频道的节目,经过改版后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