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课堂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课堂的重要性

第1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展示;交流;高效课堂

本校从2011年5月31日成立之日起,就紧锣密鼓地敲响了教改的钟声。在“坚持科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全面发展”治校方略的指导下,校委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和课改先进地区的经验,广泛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具有太岳中学特点的“问题导学展示”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问题中预习,在集体中展示,在实践中提高,在巩固中拓展,在反思中强化。”

一、自我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传统的教学已经根深蒂固,思想僵化,认为教书就是教师讲,学生学,只要把自己的课讲好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想的就少了。现在要课改了,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不了,感到无所适从。但现实是非改不行,赶鸭子上架也得上,迫于形势的压力,我必须调整自己,尽快适应。首先自己必须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学,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改革是必然的。所以,一开始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就是学校决定举办暑期校本培训学习时,我就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地投入。因为一切要从零学起,我不敢有丝毫怠慢,从暑期培训到秋季开学初的实践,我从不缺席。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前往全国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也大胆尝试用这种模式上课,慢慢觉得,我的课堂有了变化,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往传统教学要好,学生的变化是明显的。课改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每天有时间总要想一想教与学的关系;怎样预设下一节课,怎样使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能动起来;怎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觉得这样做收效也不错。去年冬天对教学的思考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从中也发现了以往的缺点和不足,发现缺点就是革新的开始,我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期末考试学生成绩也不错,这对我也是种鼓励,更坚定了自己教改的决心和信心,这只是个开头,变就是进步,我深知以后的路还很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以《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为例说明展示的高效性

下面以《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为例说明展示的高效性。上本节课之前,我就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因为本节课内容多,是以往教材三课时的内容,我要求同学们在自习时间预习,把问题任务分组作了安排,班内共有12组,每组6人,4个组要在课堂上展示解决同一个内容的方法,这就形成了竞争。要想在课上表现不俗,预习是关键,小组组长要组织好。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到上课时,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展示预习成果。一上课就看到每个小组桌子上都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打听才知道是从药店花钱买的。开始上课,1~4组展示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学生演示了覆杯实验,都很成功,解释了原因。有的组用吸盘模拟了马德保半球实验,有的组讲述了马德保半球故事,有的组举了好多例子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出来,我只是及时点拨更正,补充拓展,穿插播放视频。5~8组展示第二个问题:怎样测量大气压。由于学生手中有注射器,都能亲身体会,感知实验方法。估测大气压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每个小组展示得很到位,基本达到人人能理解实验原理,能较准确叙述实验步骤,特别是能直观地知道活塞横截面积的具体求法。在这个基础上,有的小组还提出了除此之外估测大气压的方法。课堂上生成了新的问题,是我没料到的。我让其他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论证其方法的可行性,用吸盘和弹簧测力计也可以估测大气压,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课堂因预设而高效,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接下来我给大家播放了托里拆利精测大气压的实验视频。接下来9~12组展示最后一个问题:大气压与人类生活。9组展示,其他组补充,面面俱到,详细讲述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我只是对高压锅作了补充,可见大家在预习时下了工夫,翻阅资料参考书,获得了大量资源,一节课结束了,一节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在学生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我也很轻松地走出教室。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甚至有人把高效课堂称之为“展示课堂”。高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展示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胆小,扭捏,声音小,不大方;有的讲解嗦,语言表述不清,重点不突出,导致时间超时;有的语言组织不好,前后衔接不好;有的板书差,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高效地展示出来呢?1.交流展示内容的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编制的预习提纲;2.交流展示人选,最好是全员,也可以是教师指定,要有意地多锻炼胆小的学生;3.组织好课前预习,要经常性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4.教师的及时评价很重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再加上多样化评价。关于小组交流展示应该还存在其他很多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总结归纳。总之学习方式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只有教师真正改变了教育方式,才能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愿我们的教学改革越走越光明。

第2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每位数学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每堂课都是成功的好课。有时听了名师的优质课或看了名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亲自实践一下,然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的最优化,而忽视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就达不到学习的最优化。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可按如下步骤来操作。

一、了解学生,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否最优化,主要看教师的备课是否下工夫,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当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处在优化的组合状态,才能保证最优化的教学系统真正得到落实。

备课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而最关键的是如何结合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进行备课,因为只有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要求、组织教材、确定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时才有了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据。

二、培养兴趣,情感投入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有根本性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依赖教师对教学系统的合理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教师“教”的能力又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仅应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还切不可忽视语言艺术性与趣味性。优美的语言不仅给人以优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授课艺术效果。

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师生间通过语言交流,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础上的良好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发展与持久,要使学生潜心于你所教的学科之中,必须有“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教师与学生。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刻苦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以充分发展学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使他们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探索、研究数学知识之中。

三、及时反馈,调控合理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事先设计好一系统,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内容,但是由于教师的调控对象不是只会接受信息的机器,而是具有一定分析与处理信息能力的思维活跃的人,他将会对输入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必须根据所收到的反馈信息作出及时调控,不断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积极的途径上来,否则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受到干扰,基础被破坏,从而影响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统一,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最优化的统一状态。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有位学生举手问:“大于90°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求呢?”显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对所学知识有质疑或是想考考老师,但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心态,教师都必须立即自我调控,决不能大动肝火,而应当首先肯定学生的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可启发学生:这个问题限于我们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决,我们继续学习到高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处理,花费时间不多,又能调整课堂气氛,同时又不使学生失望。

四、思路同步,教为不教

第3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课余文化 课余活动 课堂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10-01

一棵树的成长不能只靠阳光、水分和泥土,因为它还需要适当的灭虫、施肥、裁剪等,只有给它全方面的呵护,才能长出一课强壮、健康、优质的大树。人也一样,不能只顾着学习、工作、生活,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学会享受,学会发泄,这样才能平衡身心,才能做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人。

试问: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愿意你的孩子只成长在一个只有加、减、乘、除的课堂里吗?你愿意你的孩子每天只沉浸在背书、写字、答题的过程中吗?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只看成绩,而是看他掌握的知识是否全面,看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限,看他对观察事物是否有独特性、批判性和灵活性等。

一、课余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初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答复的问题,但是仔细想一下,却有些困难。”在《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其中的一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素质教育教育全面推行、新课改全面展开的今天,“以人为本”、“创新探究”、“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已深入民心,那么课余文化也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即利用课余文化的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活力,有效提升小学课余文化中的积极影响。

二、课余文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影响

课余文化在学校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为主,其次就是成果展示。在开展活动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完成活动的各个环节;当活动项目结束时,负责老师会协助学生把自己的活动成果用不同的方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

由此可看出:在课余活动的开始――过程――结束中,学生所扮演的始终是一个有选择权、有自的这么一个角色。我们都知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上课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短,就是对问题理解的能力较差,我们知道的只是在学生身上的问题,难道我们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这个科目很感兴趣,那他在课堂上集中精神的时间会短吗?如果老师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理解问题的方法,那学生的理解力会永远都这么差吗?

丰富的课余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这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课余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增进学习,而所有的这些能力,经过时间的沉淀,学生就会把它转变为动力,应用在课堂上。

例如:橡棋――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还能在弈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老师在教给学生棋艺的技巧时,还能培养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时间长了,那么学生就会把这种自觉性、注意力不知不觉地都用在各科的课堂上;绘画――曾有一位家长讲到:小的时候学画画太有用了,比如,绘画要求整体观察,我从小做作文就从中得到启发,不管多短的文章,我都能写得完整,我觉得我比同龄人显得聪明,如在课堂做数学题时,我能从数学公式里看到形象,帮助我理解概念,我一定会让我的孩子学画画的。其实每一项课余活动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恰恰就是这个特点,将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改变,或是提高学习兴趣,或是增强自信心。

三、课余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均衡发展 精彩人生

有一个学生,因为对画画非常感兴趣,所以参加了学校的画画班,画了一段时间,画不但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学习一般的他现在成了优秀生。课后经了解,他的班主任是这样说的:自从去了画画班,我发现他的思维比以前灵活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了。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表扬他之后,他反应沉着,不骄不躁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2. 开拓思路 善于创新

一个经常参加课余活动的孩子,即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他的思维都是比较活跃的,而综合能力也会比一般的孩子强。试想一下:在课堂上,经常举手发言,爱提问题的,不一定都是成绩好的学生,但肯定是好学的学生。如果在一节公开课上,除了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剩下的时间都是鸦雀无声的,那这堂课如何谈得上是“和谐课堂”、“开心课堂”?我们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我们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在各个方面的潜能,比教会一个只会考试的学生更重要。学生的知识面广了,他的想法自然就会多,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动力去表达,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弥补不足 发现优势

第4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一、探究的内容要少而精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的,它富有一定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也就是说探究的内容来源是广泛的、灵活的、开放的,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都是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因此,我认为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等等,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是由于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又比较重要,而这些内容又都比较适合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如果老师把这么多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逐一进行探究,探究的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可想而知目标的达成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被累得心力交瘁,课后又不得不花时间去补。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对教材重新划分,把“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分开,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分,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探究的内容变多为少,为实现人人能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这么说,精选探究的内容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

二、探究的情境要实而真

探究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

案例:《9加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一边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另一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一曲结束,学生仍然沉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说兴趣浓厚,但是这样的探究情境除了有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话外,对于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并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如果改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小鸭,右边有5只小鸭。老师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很快列出算式9+5。这样设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三、探究的空间要大而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5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学习效果,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课堂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情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受到鼓舞和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评价能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和实践。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堂评价能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了解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

客观、正确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及时获得对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肯定的评价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英语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学生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如果我们的评价能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喜好,一定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评价真正地发挥其激励和促进的功能。激励性语言就是课堂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Tryit./You can do it./Good./Very 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Well done./”可让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看到希望,树立信心;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说意义很大,正确学习语言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长久地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正确实施课堂评价。

四、课堂评价能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课堂评价必须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关注教学过程的同时发现自己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抑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地鼓励他、肯定他。例如在念单词和读课文时有些学生或者不张嘴,或者嘴跟着念,眼看着别处,或者读的声音很小声。即使学生念错,我也会予以鼓励:“Take it easy,you can,try it again.”这样学生就有信心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

五、课堂评价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传统教育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往往立即予以否定,甚至批评,而素质教育则不然。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都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愉悦、轻松的民主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不太正确或不太理想的表现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多说、多用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所以在课堂中我很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充分的演练时间。学生在进行对话过程中,我给予适时的评价,如“Good!Goon!”“Youaresmart.Ilikeyourdialogue.”等等。这样让学生们舒缓紧张情绪,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英语口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课堂评价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欢笑充满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六、课堂评价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第6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重要性》作者以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生成教学” 为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阐述了课堂生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堂生成触发学生灵感,课堂生成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素养等见解。认为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要引导、触发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强调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语文,使语文课堂因学生的生成问题而益加精彩。

【关键词】课堂 生成 教学 重要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有不少教师打破了以讲为主的灌输教学方法,开始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的声音开始在课堂里激荡。这几年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我更加感觉到课堂生成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与预设式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和教学的动态生成。生成性课堂教学可以点燃课堂生命之活力。

1.课堂生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从教育对象而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见解,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意识。教师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所感、所想、所言与我们辛苦的教学设计(预设)不相符,就粗暴打压,恰恰相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欢迎学生的坦诚率真和首创精神。

从教学活动来看,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本身就不是固定不变而应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各种生成问题,把学生生成的这些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这正是对教师教学机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大好机会。下面举一些我在教学中的案例与大家共赏:

案例一:我上戏剧《日出》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已经基本清晰。在分析人物形象前,我进行了充分的预设。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谈论人物形象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印证的内容。大家对王利发有没有同情心特别有争议。于是我就接着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说:“既然大家都有理由,那么我们就分成两方进行辩论好吗?”“好”同学们的情绪高涨了。甲方说:“我认为王利发没有同情心,面对饥饿的乡妇母女,连点吃的都不舍得施舍。” 乙方:“我认为有同情心,常四爷一出声施舍两个烂肉面给乡妇母女,常四爷就说:‘快着点吧!’有叫乡妇快点出门外的意思,更是喊李三快点拿面给乡妇,可看出他是有同情心。”学生们各执一词。于是我暗示说,王利发的为人怎样,人的性格特点不是一下子就改变的。这之后的讨论大家就显得理性而成熟,同学们懂得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了,不管最后有没有一个定论,每个同学在这样的讨论中都有了全新的体验,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种在预设之内的生成。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此处我用的是点拨引领,让生成更为丰富。但课堂上很多问题是不可预设的,这就要靠老师的机智引导了。

案例二:教学《背影》结束的时候,我照惯例做了总结询问:“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个学生马上说:“老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所感动。但是,我觉得课文中当时看不出朱自清对他父亲的体贴和爱。”听到这个疑问,我马上把问题又抛向学生:“同学们,你们议一议,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作者是二十岁左右,当时有没有体现儿子对父亲的体贴和爱呢?”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有说有,有说没有,学生互相想说服对方,所以都引句据例的进行分析。气氛非常热烈。学生辩论得差不多了,该是我出手的时候了。我说:同学们辩论激烈,双方都有道理,老师觉得这场辩论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很投入地参与这场辩论的过程。请同学们回去了解一下作者写作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再详看课文内容,明天我们再讨论。

这一堂课我的学生能提出意外问题,不是意外的。因为我按照新课程理念备课,出现类似的“生成”是必然的,我能比较灵活地处理这个生成在于我“弹性”预设课堂。首先,备课时从学生出发,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可能多把学生考虑在内,尽可能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备课文《背影》时,我有预设“学生质疑、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如果备课时没有为学生搭建这一发挥的舞台,也就没有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对接、碰撞。其次,备课时把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组织活动等大体轮廓之上,不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给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在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中发生的一切,尤其是一些意外生成,虽然没有预设到,但由于“弹性”预设已经为这些“意外”的发生留下足够空间,预设时已经有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当“意外”发生时,也就不会乱了方寸,依然能够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这“精彩”是以“弹性”预设为前提的,会让人惊喜万分,如获至宝。

2.课堂生成触发学生灵感

上课时采用了将疑激疑的方法,把学生意外生成的问题当作作业巧妙地反抛给学生,引出一场精彩的课堂辩论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处理方法。且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到反映,他们的心灵在争辩交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争辩交流中获得了提升,灵感得到触发。辩论的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辩论这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占得主动,能从课文内容出发,融进自己的理解,尽情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据理力争。学生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教师不要因怕时间不够而去“灭火”,而应“火上浇油”让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斗智斗勇又斗嘴,争斗双方皆赢家。这样,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一举两得。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触发学生的灵感,并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教师必须要有识别问题有无价值的火眼金睛,要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质疑,及时捕捉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学生生成问题,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使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而深刻地完成。

语文课堂上的认识生成能使学生了解社会,明白道理,也能使学生感情得以升华。语文课堂中重视情感教育,它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懂得对错,明辨是非。教学中,教师要储情于胸,以激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情境,达到情景交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感染启迪学生,使学生情感与教师进入“共振”的境界。语文教学是师情、学情、文情的统一,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教师“情动而辞发”,激起学生的情感,并将学生的激情升华,生成出新的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者要以情感人,点化学生,促进其自觉学习并生成问题,使之产生审美感悟与体验,从而达到陶冶其心灵目的。语文课文中不乏山水诗情的柔美,也不乏慷慨悲歌的壮美,但中学生缺少发现美的教育,他们对课文中的描绘感觉不到美。教师要善于挖掘和生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白杨礼赞》先记叙白杨树的形美和神美,继而赞颂北方农民的人格美和精神美,认识了这些后,可引申为自然美(花草鸟兽)、人格美(不屈不挠、坚毅刚强)和社会美(奉献精神)。《白杨礼赞》又有艺术美,它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构全篇,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如同主旋律一再奏响。

语文课堂的生成五花八门,而有效的生成,应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中心,触发学生的灵感。

3.课堂生成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素养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应该如何走向课堂生成资源呢?

3.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心智模式。抛开特定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观念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现实教育实践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心智模式,适应教育生态环境。语文教师需要树立:语文教学从传授、考核到启发、引导的教师角色观,从外到内的学生发展观,从独白到对话的教学过程观,从仅关注工具价值到共同关注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教学过程价值观等。

3.2 教师要提高学科素养,走进生活世界。我们原先讲教师学科素养与教授内容之间的关系时,喜欢使用的比喻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由于水与灌溉、灌输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批判这个比喻。但是,作为“闻道在先”的教师确实应当具有比学生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素养之所以影响他们教学过程中的“立体剪裁”,是因为较高的学科素养能够帮助教师“看出”学生的反应与本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给教师提供判断学生发展水平的依据,也能够给教师指明启发学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教师走进生活世界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的社会生活,熟悉学生文化,谋求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处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内,有着自己独特经验的“具体的人”。作为“具体的人”,学生整体性地走进课堂,教室无法屏蔽他们的日常经验。因此,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肯定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经验。教师如果想要真正理解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深层含义和思想脉络,必须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学生文化。

总的来说,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强调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语文。“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课堂生成来源于学生感悟,如果再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解决生成资源,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文本的生命意义与学生的生命存在不再分割,语文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力,课堂也真正因动态生成而美丽。

第7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重视 数学课堂 教学信息反馈

高中数学知识、方法比较庞杂、抽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个人认为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应用,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如果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输向学生,而没有从学生那里回授反馈信息,或者反馈不充分,那么教学一定是低效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以教学任务重、课时少为理由,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的讲解上,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的好为最大满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消化的过程。学生活动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作业实施。结果往往是许多问题,老师讲了很多次,自认为学生该掌握了,但学生仍然不清楚;一个问题,学生错一次,错两次,第三次还错,不免会感到十分的无奈。事实上,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并且没有及时被老师发现,没有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信息反馈,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学科。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紧张,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强,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就不能很好地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获取的信息就是不够真实的、不充分的。只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被尊重,并且对老师有亲近的感情,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课、思考、表达。那么,他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在认知上有那些不足,理解上有什么偏颇,新旧知识“交接”上有那些不顺等等,就会很自然地暴露出来,而这些信息就是教师所需要获取的。

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重在及时。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因此,教师要能在课堂上作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及时根据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计划、内容。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相同,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异。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生在一堂课上,有70%时间注意力能够集中;授课内容有60%能够接受并消化,就很不错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犯困、走神、从事与课堂无关动作者,及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予提醒、督促;发现部分学生,表情、眼神中的疑惑,及时与其交流,针对问题,解惑、补缺。教师对于课堂信息反馈比较重视,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视及积极调控,从而较好地增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

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紧密结合,信息反馈服务于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状态的培养、调控,目的是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花一些时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对问题掌握的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效果要好。如讲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后,在解决解答题“设坐标原点为O,抛物线y2=2x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A,B两点,求OA?OB”时,讲了将直线代入抛物线方程,并利用韦达定理解决的通法之后,发现有学生表情有些疑惑,便询问其是否有问题。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直接用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 代入解决?”,得到肯定和赞扬后,这个简便解法立刻引起全体学生的好感。又有学生提出:“此题若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还可以特殊化解决,将直线放到通径的位置,将点A,B视为通径的端点。”这样下来,这个问题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学生参与和掌握的效果也比较好。

总之,教是为了学,教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在学的效果上。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课堂信息的反馈,借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并根据实际学情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也才会将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叶立军南京师范大学2011-03-15

第8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重要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50-01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一堂课如一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一、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趣味性总结

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概括性总结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9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导入 初中英语 重要性

1、导入的概念和分类

就汉英词典所述,“导入”的英文释义有以下这些:introducing; indraught; indraft;pull-in;lead-in; introduction; call; inlet;lead into; draw into。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warm-up”以及 “lead-in”来解释导入。对于“导入”的中文释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定义。综合目前各类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导入解释为老师们开始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的前几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关于导入的分类,国内一线教师对导入做了全面的分类,发现很多导入形式在操作方法和使用媒体上,存在着重叠。主要有以下四类:1)多媒体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和其他高科技手段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图像、音频、视屏、PPT, FLASH等。2)话题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合适的课堂教学主题内容,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进行课堂导入。3)情境导入。马林诺斯基(B.Malinowski)首先提出了情境的概念,他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情景语境,即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环境与场合。” (转引自保艳梅 2008: 174)4)知识迁移导入。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转引自李如密 1995:183)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旧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导入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英语课堂实践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然教师的文本材料是教材,但教师可以不拘于同一种形式,应该充分激活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技能。如在牛津英语初一下册unit2 what should I do 这一单元开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分为problem和advice两栏,提出若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I want to buy that beautiful skirt,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what should I do?I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but it ismonday,what should I do?etc我们可以用大概5分钟时间来向学生提问,利用话题导入这一形式,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这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学会谈论自己的麻烦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再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初二下册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利用话题导入和情景导入相结合的方法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教师可以自带一些简单的实物如一块小围巾,一张CD,一本书,一朵花或一支笔等来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Your best friend is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what will you buy for her/him?.etc.这样的导入形式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使得学生在阅读前就对文本产生了亲近感,从而提高了他们参与阅读的欲望。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的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学生英语学习的阵地主要还是在课堂中,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 45分钟使学生从乐学、会学到学会、会用一直是英语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3、对于提高导入效果的建议

在导入过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寻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来,积极发挥导入的作用,但教师应该避免为了“导入”而“导入”,应切实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导入。无效的导入会浪费课堂时间,扰乱课堂的节奏,产生负面影响。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英语课堂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遵循高效紧凑,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和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文本顺序、利用导入为学生扫除阅读时的词汇障碍、利用预习为学生降低文本阅读难度,提高导入效率、合理组织安排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避免无效导入等方面着手,从而推广课堂导入,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既定目标。

4、结束语

简而言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研究导入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厌倦情绪,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

参考文献:

[1]保艳梅,安晓杰.英语新课导入的设计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