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信息网络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信息网络安全论文

第1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经过调研,大多数的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育仅限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含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知识,这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陈旧,难于应对当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二是部分高年级同学选修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该课程知识结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数学功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晦涩难懂,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复选题:(A)您认为所学专业会涉及信息的泄露吗?(B)您知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类型有哪些?(病毒、蠕虫、木马、网络钓鱼、篡改网页、拒绝服务攻击、应用软件纵、未经授权的入侵、移动无线应用入侵、数据库受到威胁、系统漏洞、垃圾邮件)(C)您知道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硬件损坏、网络瘫痪、网络不正常、知识产权被盗、ERP等关键应用瘫痪、文件丢失或被破坏、身份被盗用、客户资料泄密、被欺诈或被勒索、公司资料下载泄密、其他),最后将问卷结果量化分析,结果令人堪忧,反映出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的缺失。

2构建“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学体系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而言,鉴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就业岗位需要等差异,特别是受到专业侧重点和教学课时的约束,教学难度大。在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尝试通过MOOC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三导一体”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班级教育、知识(征文)竞赛、宣传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论坛等)为辅助的综合教育模式。

2.1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主体。在原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计划课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机房实验时间内,精选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2.2班级教育为指导

在日常班主任、辅导员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商务犯罪和网络欺诈案例,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去了解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日常相关言行。

2.3知识竞赛为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教师收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若干难度适中的竞赛题库,在校园网络的MOOC平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4主题宣传为传导

校园内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网站专题、讲座、展览和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安全知识,创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MOOC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相互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模型确立后,将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学年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SPSS工具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校区的期初和期末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的统计量表和独立样本检验表显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效果显著。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思路,摸索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3.1教学定位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各行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各异,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科学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应明确定位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层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地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保护系统的基本网络安全,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击。围绕教学定位,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

3.2教材教案

教材与教案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贴近各专业实际,如财经类专业包含财经信息安全案例等,强化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摈弃部分理论,如复杂的密码技术和算法等,结合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有关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比较丰富,采用深入浅出的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庞杂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印象。

3.3师资培养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学科带头人。从专业化的角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本身应该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关注信息安全的发展,主动学习信息安全新技术。

3.4实验建设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演练,比如数据篡改,口令窃取等等,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开放性、破坏性,网络机房采用了硬盘还原技术,或者采用VMWARE等虚拟机软件技术,通过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

3.5网络资源

“三导一体”教学体系离不开信息安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教学课件和动画、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关资源库,通过网络媒介,有助于师生全天候高效地获取资源,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弥补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3.6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的管理中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管理和教学过程,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4结语

第2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医院的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信息系统在在运行期间,如果出现意外中断,或者受到恶意程序的攻击,那么很容易导致信息的大量丢失,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录入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因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医疗事故。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除了一般的日常维护,还需要通过特殊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与防范文/魏瑜帅王耀炜王立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已经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及社会生产率。网络是医院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基础要素,是整个医院内部信息运行的平台,构建安全的医院信息系统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概述,强调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重点讨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策略。

2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2.1选择优质设备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维护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工作,运行良好的优质设备是维护系统安全的保障。因此,医院的信息中心需要选择性能良好、运行稳定、便于升级的设备。个别医院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忽视网络建设,将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以及医院基础设施上,在网络设备上不重视质量,由于医院的工作具有连续性,性能较差的网络设备经常会出现多种问题,特别是核心交换机和服务器,一旦运行故障,医院内部网络瘫痪,必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维护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网络设备。

2.2优化系统程序

医院在系统的选择上,除了可以通过技术人员设计专门的程序,还可以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并且及时进行升级与更新,定期优化系统程序,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同时,如果系统设置密码,密码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这样避免网络中一些恶意程序的攻击,防止病毒、黑客入侵窃取重要信息,也最大程度降低被跟踪痕迹的可能性。在系统程序的日常管理中,也要定时更新数据库,做好信息的备份工作。

2.3加强技术人员管理

网络安全的操作主体主要是信息技术人员,因此,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构建科学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医院要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并且在网络环境中运行良好,这对技术人员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禁止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避免病毒带入。同时设置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严禁技术人员将系统文件进行共享。除此之外,网络管理员要定期进行数据的整理,并且完善网络运行后台,对于计算机网络终端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安全漏洞。

2.4构建病毒防御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除了确保系统中各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物理安全,使其免于人为或自然的破坏,还要构建病毒防御体系。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征,在网络中运行的程序有必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防护系统。例如在每台计算机终端上都安置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在服务器上设置保障服务器安全的杀毒软件,在网关处设置维护网关的防病毒软件,这样将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都纳入了安全保护中。但是,由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在构建病毒防御体系时,也要重点预防不同来源的病毒,通过系统的设置,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2.5完善身份验证程序

身份验证程序的漏洞是系统内部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进行身份认证以及授权,对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信息查看的资格。在信息系统程序中,要将身份验证方式、权限审查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并且通过动态密码、安全口令等,阻止非法用户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防火墙,对于网络数据的访问、修改等操作进行记录,一旦出现比较可疑的操作行为,系统可以自动报警或者中断操作,避免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篡改。总而言之,身份验证程序与防火墙的有效配合,可以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建立一道安全屏障。

3结束语

第3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1.什么是数据信息加密这种技术是通过密匙和加密算法,将原本可读的重要敏感信息转换成并无实际意义的密文,而这种密文只有被指定的合法信息使用者才可以恢复原先的“消息”。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加密。常用的方式有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两种。有线路加密的重心作用发挥在线路上,而对于信源与信宿不考虑。端对端加密是指从发送者端发出的信息通过专业加密软件,把明文(原文)加密成密文,随后,进入TCP/IP数据包封装透过互联网。当这些经过加密的信息到达目的终端,由合法收件人使用对应的密匙进行解密,把密文恢复成可读的信息语言。2.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加密方式 就现阶段而言,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技术被运用得较为普遍。所谓的非对称加密即信息加密与解密所使用的密匙想通,而相对的非对称加密的解密的密匙则不同,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合法的信息使用者必须拥有私匙来解密用公匙加密的文件。

二、访问控制

1.存取控制对于互联网而言,存取控制是其安全理论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风险分析、类型控制、权限控制以及数据标识和人员限制。它通常是与身份验证一起使用,因为身份验证可以通过数据标识对用户特性进行区分,这样才方便确定用户的存取权限。2.身份验证这种访问控制技术一般是通过验证一致性,来确定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权限。它所需要验证的数据又验证依据和验证系统以及安全要求,这种访问控制技术被运用到计算机网络中的时间相当早,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三、常见的攻击手段和应对方法

(一)常见攻击手段

1.盗取用户口令这种网络攻击手段较为常见,它是通过一些非法手段盗取用户口令,然后接入、登陆用户主机,开始一些非法的操作、控制。2.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是最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经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戏诱引用户打开该程序,如果用户不经意间打开、运行了此类程序,被预先编制好了的病毒就会不露声息的潜藏在计算机当中。当该用户打开电脑后,特洛伊木马程序就会通知攻击者,修改计算机程序,窃取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不良企图。3.网页欺骗当前,有些人通过劫持网页链接,来进行网页欺骗。如果网页链接被劫持,用户在浏览自己想访问的网页时,就已经踏入了这些人所设计的欺骗陷阱。

(二)网络攻击应对策略

1.加强安全意识对于发件人不详的电子邮件,不能随意打开。对于不了解的程序,避免运行。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母和数字混合搭配,避免使用生日等常规信息。这样不容易被非法用户破译。作为合法用户应该经常下载更新补丁程序和杀毒程序,维护系统安全。2.使用防毒、防黑等防火墙软件防火墙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屏障,它的功用在于组织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的内部信息网络。使用防火墙,只需要在适当位置上组建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并用此监控系统来控制内外信息交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3.隐藏自己的IP地址IP地址非常重要。如果,在用户还未察觉的状态下,计算机上被安装的木马程序。但是如果黑客没有该计算机的IP地址,那么对于信息安全的侵犯也是不能实施的。设置服务器是能够非常有效的对自身IP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服务器能够转接所有来自外部的访问申请,也可以控制特定用户访问特定服务器。4.定时升级更新防毒软件,把防毒防黑当成日常工作。5.及时备份重要个人信息和资料。

四、网络安全建设

(一)国外面对网络威胁采取的主要对策

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都相当关注的问题。就美国而言,1998年5月22日,其政府颁布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总统令(PDD-63),并且成立了很多服务于信息安全保障的组织。其中包括全国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信息保障同盟、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委员会、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10多个全国性机构。2000年1月,美国又了《保卫美国的计算机空间──保护信息系统的国家计划》。该计划分析了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威胁,确定了计划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出联邦政府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计划(其中包括民用机构的基础设施保护方案和国防部基础设施保护计划)以及私营部门、州和地方政府的关键基础设施保障框架。

第4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1.1电子政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流行电子政务。在本世纪初,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召开国家信息化小组的会议中将电子政务列为了重点建设项目,这是我国电子政务重点建设时期,同时这也确定了电子政务在日常政务的中重要性。在不同领域给电子政务的定义不同,电子政务最广泛的理解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实现一些机构组织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这种优化和重组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是部门的限制。这种运行模式以公正,高效著称,主要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向相应的人群提供透明化,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但是这种运行方式最常见于政府和大型的商业机构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性要求很高。因为电子政务是一个政府或一个大型商业机构的核心信息所在之处,也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这种实行电子政务的机构很容易受到外界不法人员的攻击,有的为的是政府的机密,有的为的是商业机密等,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信息是绝对不允许被泄露的。

1.2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有人说过安全是相对的,因此是没有的安全,总会在一些地方存在一些潜在安全问题。在行政中电子政务的应用,安全问题值得注意,在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去解决问题,所以在问题出现前,首先要客观的去评价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再就是根据问题所在地来想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常见的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四类,一是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不安全,二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于提高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的探讨文/通拉嘎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多而杂。在现在的网络信息中含有大量的木马等病毒,这是需要上网人员自己去识别,排除的信息安全问题。而且我国也早就开始使用电子政务,这就更需要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除了需要好的网站维护的后勤组织,好的病毒防火墙,还需要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好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尽量的减少电子政务信息的泄露。摘要三是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四是相关工作人员的泄露。

2网络信息安全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建设,但是网络环境在理论上来说,是没有绝对的优质,只有相对较好,所以在多数时候,基础干部的网络工作环境是并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培养基础干部的信息安全意识。

3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需要从基础开始培养的,因此对相关的基层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一般的电子政务的是一个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而且这些网站的后台都需要登录域名和密码,还有就是网站的信息等需要登录后台或者是需要用户名才可以,这些就存在入侵空间了,类似的还有很多,因此要对基层人员培养安全意识,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向基层人员讲解那些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并实时对这些基层进行抽查,避免他们进行危险操作。这些都是简单的从表面上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能根除所有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提高安全性,还要从另外几个方向上解决根本的问题。

3.2规范操作方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是在理论上对基层人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培养,但是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上进行培养。这主要包括安全浏览,安全登录,安全。安全浏览主要是指日常工作在网页上的安全使用,要求在使用前进行杀毒处理,检查是否开启防火墙,不要在非官网上填写登录名等;安全登录是指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登录账号,主要操作为先检查网络环境是否安全,在进行防火墙设置,最重要的是在登录账号之前进行病毒查杀,在进行相关的内容,或信息浏览等,在做完所有的事项之后退出账号。这非常重要的一步,有很多基层人员做好了所有的事,但是最后忘了退出了,就导致账号信息的泄露,这也是很常见的基础错误,还有一种就是很多人喜欢保存登录号密码,这会在别人用你的电脑时,可以很轻松的登录进入相关页面,并进行违法操作等。

3.3提高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支持很多时候不是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的问题,而是后台的维护技术不足,再遇到病毒时,安全维护工具和防火墙技术不足,导致网站被病毒感染,使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获取民众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地方政府的失误。在防火墙的技术方面的突破,是需要政府进行招聘的高技术人员,进行防火墙技术升级,网站优化等技术方面的改善。

3.4加强相关人员的保密工作有的地方政府会把很简单把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简简单单的交给一个网络公司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网站的第一设计者并不是政府人员,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毕竟网站设计过程存在的bug只有网站设计者最为清楚,如果网站设计者将这个网站的设计脚本泄露了,那么就给了那些不法分子利用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站设计的源代码来找出设计上的bug,借此来来寻找机会攻击网站,严重的会导致所有的信息泄露。因此为了杜绝这些事项的发生,地方政府在建设网站时,可以将网站设计的任务交给网络设计公司,但是同时也要和他们签订相应的协议,一是为防止他们泄露网站设计思路和源代码,二是在防止他们私自登录网站的后台。还有就是利用政府的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网站设计,减少bug,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4结语

第5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1)自然灾害。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其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环境污染等都会对其运行产生影响。除此以外,由于计算器所处环境往往都尚未设置防电磁干扰以及防火灾等措施,这样就造成计算机系统难以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事故。

(2)用户操作失误。

由于一些计算机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其所设置的安全口令易于被人识破,安全性较低,这样就极易造成用户的账户与密码被篡改与泄漏,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或不法犯罪。

一些不法犯罪份子以及网络黑客会利用计算机软件自身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对计算机实施恶意破坏。在侵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以后,会窃取情报和钱财,这样就会对人们的财产造成一定损失,不仅威胁到人们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已经成为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

(4)病毒入侵与垃圾邮件。

计算机病毒是存储在软件数据文件以及执行程序当中的潜在隐患,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被人察觉。而一旦时机成熟,其就会爆发出来,破坏计算机存储文件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等,从而造成文件损毁或者信息丢失,严重者还会造成机器瘫痪。而垃圾邮件在没有经过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就被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这也对人们的正常工作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2.1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防火墙是可以有效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网络用户通过非法的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从而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一种特殊网络互联设备。根据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可以将防火墙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主要包括监测型、包过滤型、型以及地址转换型。

2.2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

由于用户账号会涉及很广阔的范围,如网上银行账号与系统登陆账号等应用账号,而黑客攻击网络系统比较常用的方式即为获取用户的合法密码与账号。因此,要加强用户账号的安全性。首先,要对系统登录账号设置比较复杂的密码;其次,要尽可能的不要设置相似或相同的账号,尽可能地采用特殊符号与数字字母相组合的方式设置密码账号,同时还要对密码进行定期的更换。

2.3入侵检测与网络监控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防范技术,入侵检测综合采用了人工技能统计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与方法,即可以有效监控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是否出现被滥用以及入侵的征兆。在方法上,可根据其采用的分析技术将其分成统计分析法以及签名分析法。所谓的统计分析法,即为以统计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在正常使用时所观察到的动作模式作为主要依据,以此判断某动作是否偏离正常轨道。而所谓的签名分析法主要是对系统的弱点进行攻击的行为进行监测。

2.4及时安装漏洞补丁程序

所谓的漏洞即为在攻击过程中存在的软硬件配置不当或程序缺点。为了纠正诸多漏洞,软件厂商需要补丁程序,而人们需要及时地下载与安装漏洞补丁程序,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漏洞程序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扫描漏洞的时候,可以用专门的漏洞扫描Via,例如泰戈尔软件等,除此以外也可以运用瑞星卡卡等防护软件。

3结语

第6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关健词:局域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加密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它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信息保障依赖于人和技术实现组织的任务运作,针对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活动同样依赖于这三个因素,稳健的信息保障状态意味着信息保障和政策、步骤、技术和机制在整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层面上均能得到实施。

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通信传输中的信息。单一的保密措施己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

二、局域网内病毒防治问题

局域网病毒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从网站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浏览网站的时候ActiveX控件带来的病毒;②安装程序附带的流氓软件:不明邮件带来的病毒;③移动存储设备存储数据传染病毒等等方式。使用者日常使用时应尽量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少浏览不正当网站、不明邮件应该尽量不打开等。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在网关上的网络层时常进行病毒检测和扫描,及时清除明显的病毒封包,对病毒源客户机进行阻塞与隔离,大规模爆发网络病毒时也能够有效的隔离病毒疫区。

其次:监测每台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安装情况和病毒库更新情况,以及操作系统或者其它应用软件的补丁安装情况,若发现客户机或者服务器存在严重的高危险性安全缺陷或者漏洞的话就应该将其暂时断开网络,拒绝其接入单位网络,直至缺陷或漏洞修复完毕,补丁安装完毕后再将其接入网络内。

再次: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递各类数据,已经成为各类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U盘和移动硬盘使用方便,很多计算机用户都选择使用它来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无形中使得U盘和移动硬盘成为这些病毒和恶意木马程序传播的媒体,给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危害。鉴于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络上的传播日趋增多,办公网络内用户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正确安全地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数据加密,VPN系统VPN(虚拟专用网)可以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互联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它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互联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也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三、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明确等级保护措施。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各安全域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明确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安全域的网络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通过安全区域最大限度地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防止和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网络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

1.系统安全策略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服务系统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服务系统、网络协议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解决黑客入侵、非法访问、系统缺陷、病毒等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在安全管理上需要在完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站点维护管理、灾难管理、应急响应、安全服务、人才管理等方面机制、制度的同时,与管理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第7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状况,在对治水经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要转变过去的水利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水利信息化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的相关项目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等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在不断的健全,对业务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渐加强。防汛抗旱,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体系等业务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和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相关的保证水利信息化安全的体系也逐渐形成。

2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3总结

第8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电力企业电网系统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电网应用管理,忽视了电网运行管理,尤其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系统和网络安全,缺乏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中缺乏指导,无法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工作不规范,电网管理人员随意更改网络和系统,网络和系统安全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无法对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2电网调度自主化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在电力企业网络和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为电网调度自主化网络系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2.1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管理人员是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管理的核心,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网络管理质量,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避免出现泄密和误用等风险性极大的事件,提高网络和系统管理质量,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2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是电网管理工作的重心,电网安全运行才能实现电网系统的重要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在相关制度规范下,指导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使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运行管理中要将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内容比较多,不仅要加强系统安全管理,还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为了防止信息资源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系统,对专用网络采取安全技术,例如,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每一个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网络和系统管理的时候,要通过相关验证,对于外部访问用户,要严格控制系统安全性,限制外部访问用户使用系统信息,从而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为了防止数据信息泄露,应该使用备份和恢复技术。除此之外,要加强信息使用者的理解,科学、合理地利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2.4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电力企业设立专门网络管理职位,明确管理责任,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网络管理人员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中查阅其他无关信息,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避免设备瘫痪造成网络和系统管理出现问题,完善监测技术,对网络和系统管理试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2.5实现信息单向传输

系统交互运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网络和系统安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实现信息单向传输,实现调度控制系统、调度生产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有效隔离,提高系统运行的独立性,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全面瘫痪的现象,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结束语

第9篇:信息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嗅探器是能够实现嗅探的工具,嗅探工具的分类比较多,按照嗅探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专用嗅探器和网络嗅探器两种形式。按照嗅探工作原理以及环境的不同,嗅探技术又可以分为交换机嗅探、本机嗅探以及广播网嗅探等。嗅探本身是被用来作为网络管理人员检测网络的一种工具,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安全攻防的重要工具。嗅探软件应用比较方便,能够适合不同的操作平台。硬件嗅探器又称为协议分析器,在局域网中,共享模式的特点保证了嗅探的可靠性。嗅探器的隐蔽性比较好,它通过被动接收数据,而不发送数据,所以难以被察觉。嗅探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只能在点到点的节点以及局域网冲突域中进行窃听,这是嗅探器的局限性。

2.网络嗅探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2.1共享网络下的网络嗅探检测和防范

在共享网络环境下,只需要把一台计算机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那么这台计算机就能够捕获到在该网段中所传递的缩影信息,这是网络嗅探技术的被动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需要对其它任何计算机发送数据包,只需要等待被捕获的数据包经过时就能够捕获。这种模式对于检测网络嗅探是否存在比较困难,但是能够对网络嗅探行为进行检测和直观判断。当网络嗅探捕获到数据包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网络带宽异常或者网络通讯掉包率异常等。其中网络带宽异常主要是通过带宽控制器查看网络带宽的分布情况,当某个计算机长时间地占用了大量的带宽,那么这台计算机就有可能存在监听。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软件来查看信息包传送的情况,当网络存在监听行为时就会导致信息包不能每次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可以检测在混杂模式下是否存在网络嗅探。当计算机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时就可能在进行网络嗅探,前提是需要判断网络中计算机是否处于混杂状态,可以使用APP分组的方式进行检测。APP分组的原理是:以太网中对信息传递都是基于网卡MAC地址,当网卡设置为不同工作模式时可以接收不同种类的分组,这称之为硬件过滤器。同时在以太网中可以通过地址解析协议提供硬件地址与IP地址来完成信息传递,在通讯的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会检查APP包所提供的IP地址是否匹配。如果不相同,那么就忽略这个APP包;如果匹配就会发送实际数据。可以通过过滤状态来判断网络节点状态是否正常,当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时,那么被过滤的报文就会进入到系统内核中,从而检测到混杂模式的节点。建立一个APP查询包,其目的地址设置为非广播地址,向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发送APP查询包,通过其节点回应就可以判断是否处于混杂模式。

在共享网络中可以通过加密、网络分段、非混杂网卡以及一次性口令技术来预防网络嗅探,可以对数据包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进行加密,这取决于信息的安全等级。网络分段是通过对网络中的共享设备和机器对数据流进行限制,从而达到防嗅探的效果。网络嗅探在混杂环境中可以接收数据包,因此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非混杂网卡,但是由于地址伪装技术,所以其实际意义不是非常大。一次性口令技术是指客户端通过从服务器中得到的账号和口令算出一个新的字符串并且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利用算法进行匹配,如果数据匹配就能够建立联系,账号和字符串都只能应用一次。

2.2交换环境下网络嗅探的预防

可以利用静态APP表的模式进行防范,静态APP表不能刷新,所以假的APP包就会被丢弃。但是对于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需要建立静态的MAC表,当网络的规模比较大时,会造成交换机工作效率下降。如果更换计算机就需要手工方式重新更改MAC表,所以在大型网络中这种方式不合适。在Windows模式下建立静态MAC到IP的映射表,当收到更新之后的APP包后,依旧会刷新计算机的映射表,会被检测出嗅探行为。可以借助第三方软件的方法,这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方法,通过软件可以检测到网络中MAC地址的变化,当地址变化时就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指定地点。还可以利用VPN等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信息。

2.3无线环境下网络嗅探的防范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应用也日益频繁。无线网络能够实现多个计算机设备的共享和利用,所以无线局域网在信息传递和接收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受被嗅探。为了防止无线网络被嗅探,常常采用加密和认证技术,但是目前无线网络下的加密技术其安全性比较弱,容易被嗅探。目前无线网络中的加密协议和工具比较多,常见的有Kismet、AirSnort等。WEP无线协议是经过Wi-Fi认证的一项标准,是符合802.11标准中的一项无线加密方案。WEP共用一套密钥,所以其分配比较广泛,导致密钥泄露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由于WEP协议本身的缺陷,黑客可以通过破解软件在短时间内破获密钥,从而进入到网络中。加密算法和密钥的长度有关,WEP密钥采用静态密码,因此难以从根本上保护信息的安全。MAC地址中的访问控制表只允许注册后的设备进入到网络中,所以MAC过滤技术相当于在系统上设置了一道障碍,如果其障碍越多,那么网络也就越安全。为了改变静态密钥的限制,可以采用动态密钥的方法,计算机在接入到网络中完成一次会话后就能够自动生成下次会话所需要的新的加密密钥,这个密钥对于网络会话和网络用户来说都是唯一的。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避免了用户手工输入的麻烦。由于其唯一性和可变性,当黑客取得网络访问权时,其所取得了密钥也可能已经过期,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安全。虚拟专用网络作为一种功能更加强大的加密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的安全。它能够根据需要,定义被保护的数据流,并且将数据流发送到目的地址。这种方式通过网络层进行,因此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网关以及网关与网关之间的网络保护;在无线环境中,可以通过客户端到网关组网的方式进行保护。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