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趋势范文

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发展趋势

第1篇:发展趋势范文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2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2篇: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发展,趋势

一、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于房地产事业的高速发展,其经济的发展状态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达到发的状态,仅仅指局限与一个发展的水平上,这就导致了我国房地产经纪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随着个人住房的显露,国家也开始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实施贷款政策,这也使得一些不堪重负的人们有了一丝放松。针对这一举措,以下提出了三点房地产经纪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事业的高速发展,其所进行的视窗交易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本在于房地产经济要拥有两个市场,一个是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一个是进行间接融资的信贷市场,而对于这两个市场来说还需要具备提供融资的一级市场和承担风险的二级市场,指无异于为房地产经纪的进行制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这种多种市场的解决方法在于完善房地产事业的市场交易体系,使得市场交易的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二)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全方位服务

房地产事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业项目,其创新的发展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来说,如果房地产事业还拘泥于老旧的发展状况,势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就要对房地产事业进行相应的创新,对市场进行细化的分割,使得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更加全面,进一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提升。

(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由于房产价格的不断提升,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已经不堪重负,这一现象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改善这种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问题。低于改善这种状况的根本对策,笔者认为降低房产价格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这是因为如果进行了房产价格的降低将会导致我国的现有经济状态遭到破坏。因此改善这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在于实行住房公积金之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收入家庭面临住房有压力的问题。

二、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我国的房地产事业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发展,对于房产经济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分配。而政府分配大多数是国家对有能力人的奖励或者对有困难的人进行的一项补助政策。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工作绩效并不重视,毕业论文也导致了房产并没有进行充分的价值转换,进而对我国的房地产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房产已经从过去的被分配状态转化到现在的被买卖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房产的市场交易已经不是在政府的干扰下进行的了,而是有房地产商根据市场的价值进行的相关分配。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房产市场交易不再处于过去那种死板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市场交易的进行,对生产投资和相关的循环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有效的提高国家经济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现在金融机构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的市场交易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在房地产经济的继续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一些缺点和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任何的房价预测都是不准确的,没有人能说准以后的房价具体是多少,但是房地产业得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全球经济是如何的变化,我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始终有三大趋势。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提高低收入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必须要坚持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路,对此必须要解决好资源和能源的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土地资源有着很大依赖性的房地产业更应该如此。第三个发展趋势就是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由于房地产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所以必须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房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但是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影响房地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要通过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改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高效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辛超丽.房地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6(01)

[2]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

第3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 发展

1 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其涉及面非常广,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方面被囊括其中。在F代社会中,软件被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中。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美团这一手机应用进行订餐、购票等;在需要用车的时候可以打开滴滴打车软件寻找快车。更普遍的例子莫过于淘宝和支付宝了。这两大手机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购物不再局限于实体店,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淘宝,挑选自己想要的的东西。支付宝的随时支付特点也方便了大众。当我们出门时忘记带现金也不用感到担心,支付宝也可以完成支付任务。可以说,软件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在生产和工作中,软件的影子也随时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都引用了信息技术的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其发展趋势和前景影响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结合国内外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及社会发展需求,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为全球化、外向化、分块化。

2.1 全球化趋势

经济发展正在全球化,政治治理也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无法逃离全球化的漩涡。就目前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外的技术更为成熟。因此,我国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加强与国外成功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输入输出。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特点会更加突出。而全球化的趋势之于我国信息产业是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国外成功企业的合作交流,我国企业能够学习到其中优秀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以及优秀的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但同时,也会存在诸如核心技术的保护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面临机遇,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2.2 外向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必然也会表现为外向化。此趋势在软件开发方面会更加凸显。在现下的中国,小米已经开放了其软件开发的平台,让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因此,外向化的趋势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公司开发出更多新鲜有趣、能够更好地便利人们生活的软件,提高公司利润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同时,在不断扩大外向趋势的同时,软件工程发开人员也能更容易地发现目前正在运行的软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采用更为便捷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和修改。由此看来,外向化的趋势还能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分块化趋势

软件工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其涉及面非常广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软件工程行业必然会进行分块专攻。伴随着全球化和外向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行业内竞争、国际竞争日趋紧张,软件工程开发公司的形势更为严峻。在竞争如此强烈的市场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公司的价值,这是未来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也为了能够在某一个方面能有自身独特的成就,软件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分块化。通过分块,各公司能够做到“术业有专攻”,进而更加能够集中力量突破本领域的难题。定位的准度和精度越高,越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

3 有效推动软件工程发展趋势的举措

3.1 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

迎合软件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公司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需要公司的管理层首先转变管理理念。管理层需要转变过去只为追求公司利益而忽略员工创新发展的管理理念。国内软件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应当向国外成功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那种鼓励员工创新发展、提出自己想法,让他们实现自己想法的公司文化氛围和企业环境。在这之后,管理层应当敢于对目前的管理模式作出改变,营造一种有利于员工创新发展的管理氛围,进而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条件。

3.2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开发人员队伍

要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必须有人才支撑。因此,软件工程技术开发类公司应当注重在平时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开发人员队伍。通过这批人才队伍,带动全公司进行创新工作,为软件工程技术开发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思想,从而为公司在市场上占领一定份额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会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环境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就像我国“先富带后富”一样,有一个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让公司上下都洋溢着创新的气氛。同时,在这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带领下,我国相关企业在进行对外交流合作的时候也更能达到目的和效果。综上,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公司员工个人的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胥鹏程.浅析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J].西部皮革,2017(06):1.

[2]曹金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6):59.

[3]任洪君.高可信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4):53.

[4]李攀.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的逻辑运用[J].科技传播,2017(04):35-36.

[5]吴宇.基于新时期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7(04):114.

[6]李桢.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J].通讯世界,2017(03):230-231.

[7]郭长江.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7(02):110.

作者简介

郑宇(1981-),男,贵州省贵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第4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化;信息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产物。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科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

1.古代会计。会计的产生和更新都是以人类社会生产了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会计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原始社会生活条件的转变,人们捕获的猎物产生了剩余,而此时的人类迫切的需要一种方式来计算或者用于交换事物的数量。虽然,在原始社会时期并没有文字的出现,但是人们已经学会在兽骨或者其他物品上标注他们的劳动成活和用于交换事物的数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关于数字的概念,于是出现了“结绳记事”和“刻石记事”等简单的会计记录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初期会计的萌芽。

2.近代会计。近代会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复式记账法的出现,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根据前人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复式记账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探索地球以此揭开了人类文明的面纱。近代的会计学理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尤为盛行,主要原因是此地的金融业繁荣需要会计理论的发展,卢卡?巴其阿勒正是根据意大利金融业的发展和会计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复式记账法。在英国工业革命前,会计理论和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和应用都是比较局限的。但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会计理论受其影响而不断进步。在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实践相应地迅速发展。一战以后会计学的发展中心转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和复试记账方法。

3.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制度的产生以原始社会和近代社会的相关会计理论为基础,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原有的会计理论在不能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需求后逐渐开始更新、发展,特别是受到近代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现代会计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会计科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会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政治因素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并且会计方法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改善。会计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日趋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沟通的重要桥梁,会计的国际趋同也成为了各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任何国家想要促使经济的发展,都不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就我国而言,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实质性标志,体现了我国企业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趋同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还无法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全趋同。在新世纪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越来越国际化,而随之产生了比较会计学、反倾销会计等一些新兴的会计学研究领域。

2.会计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的领域的同时就产生了一些交叉性的学科,例如人力资源会计、会计伦理学、法务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等。这些交叉性学科的研究也成为了现在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会计学还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日趋多样化,关于许多问题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可能准则中并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或者所做的规定并不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完善和发展,以求会计在内容上变得更加严谨、规范。所以研究领域的广泛化、研究内容的精细化也将是新世纪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3.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人创造的,都掌握在人的手中,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会计领域中也不例外。在会计中人的地位日益重要,由过去的重物不重人变为现在的重物又重人,以人为本。在这个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人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更是这个新经济时代迫切需求的。

4.会计信息化

就目前实际来讲,会计其实已经在逐步信息化的道路上,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毕竟还是少数,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也还不高。因此,如何彻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仍是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小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的国际化、综合化、人本化和信息化将是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趋势。如今会计分支已延伸到其他领域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产生了如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热点新学科。这些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标志着会计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完善。会计界在21世纪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会计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经营者、研究学者、政府以及社会各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新世纪的会计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03.

[2]林加祝.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会计信息化[J].经济师,2010,(3):153-155.

第5篇:发展趋势范文

精品源自化学科

弘扬主旋律为主导我国正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美术事业或者美术产业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域,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主线依然是以主旋律为主,美术创作者们遵循的首要创作原则应该是创作健康的、有审美价值并且符合国家和人们利益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体现时代的特征,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不拘一格,应该实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只要美术作品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达到充实的效果,就应该鼓励。坚持美术发展的主旋律,才能保证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性。美术创作者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应该被暂时的经济利益蒙蔽双眼,而去创作一些低俗的美术作品,这样就亵渎了美术家的身份,也是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极大不尊重。美术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美术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不管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理想主义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对人们的生活有总结反映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指导的作用。脱离了现实的美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先锋派美术或者超现实主义美术,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还是因为通过变异和夸张的手段反映了现实。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是艺术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因此,我国的美术发展趋势必然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国内美术与西方美术交流加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全球化的发展逐步深化,我国的美术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术创作会更多地融入西方美术的创作元素,创作出一批中西合璧的美术作品。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研究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的学者逐渐增多,美术领域的创作者们接受的美术教育已经中西贯通,并且越来越体系化,因此西方的美术元素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并借鉴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美术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坚决否定全盘西化,并对抗外域文化的不正当入侵,因此,我国美术与异域美术的交流应该掌握好一个限度的问题。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我国特有的山水画以及其他美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应该深刻地进行挖掘并弘扬,防止被埋没掉,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传承。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必然包括中国传统美术的发扬光大,传统美术是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将传统美术和新媒体、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国内美术发展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发展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应该进行稳妥的创新,而不是安于现状。现阶段,美术产业化趋势突出,美术不只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消费品,美术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工艺美术以及设计领域对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些领域中,应该充分发掘传统美术的元素,将传统美术的作用充分地予以发挥,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的美术,还创作和设计出特点独特的产品。因此,传统美术是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国内美术的发展需要求新,需要吸收外来美术的优点,但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美术。美术批评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探讨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探讨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还要探讨与美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批评学的发展趋势,美术批评属于艺术批评的范畴,批评的对象是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美术批评一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主要针对当前美术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它对美术的各项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能够对美术的发展给予前瞻性的规划和思考,对美术创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批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并深化的过程,应用于美术批评的各项理论会更加充盈和丰富,对美术创作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美术创作的内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多元化。美术批评家们应该认清美术发展的形式,不迎合不渲染不夸张,要有扎实的做学问的底气,对美术发展的现象提出中肯的批评以及实事求是的看法,反对浮躁的学术风气。

美术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我国美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美术创作者和美术批评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的努力,应该进一步丰富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的数量,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建馆的水准,使美术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为美术教育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美术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另一方面,美术馆的建设和维护应该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将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进行结合,从而使美术馆这些基础设施不仅具有公共服务的功能,也具有产业化的倾向,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个国家美术馆的数量和繁荣程度,往往代表了美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兴旺程度,在美术馆兴建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考虑美术馆的经营问题,门庭若市和门庭惨淡绝对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美术馆等美术类的基础设施得到繁荣发展后,国内美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对于美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还应该听取民间文化学者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因为美术馆之类的基础设施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宫殿,而是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准以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场所,最终还是服务于民的,而不是政绩类的工程。

第6篇: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 赤峰学院学报. 2007. 

[2] 董淳. 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6. 

第7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6月8日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经过蓬勃旺盛的发展,产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产业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国营文化事业的天下,步入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并存共荣的阶段,在全社会基本完成了围绕文化新兴业态――关于文化产业的观念、条件、环境和生产力主体等的深度动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约占GDP比重2.5%。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比2009年增长18%,约占GDP比重2.75%。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我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软实力排名占全球第三,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以电影和出版业为例,文化发展要面向全球,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共有47部中国电影销售到海外,销售收入达到35.17亿元,较2009年增长27%,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海外票房比2010年有所减少;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成绩令人欣喜: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名的销售量超过2,500万册的十本书中,我国占了三种,这是历届排名中所没有的。全国版权贸易逆差比例进一步缩小,2010年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降至2.9∶1,而2002年、2008年分别为为15∶1和6.5∶1。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不足。总的来看,当前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对产业实践的发展现状把握得不是很清楚,虽然研究者的自觉跟进意识、总结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强,但在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存在着两大明显缺陷:一是缺乏对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从而导致对国情认识不清,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认识不清;二是缺乏自主的理论创新意识,尤其是在构建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理论体系方面没有大的建树,从而导致文化产业在指导理论上的迷失,产业发展中许多政策性的瓶颈(如市场准入问题、投融资问题、资产授权问题、产权界定问题、税收问题等)无法突破。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方国家从19世纪起,就将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确定为生产性的产业工业部类之一。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大规模、全方位的发展更以迅猛势头领先世界潮流。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产业实践、文化产品营销实践和理论研究、艺术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艺术法规、学科分类和教学、学术研究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以及研究专著、教材、专业化期刊的出版和发行等领域,都占据绝对优势。世界传媒界的九大巨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贝塔斯曼公司、维阿康姆公司、新闻集团、索尼公司、TCL、环球公司、日本广播公司)已经实现了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有线卫星网络、音乐、娱乐、体育、网上服务等商贸一体化的多媒体经营,并基本控制和垄断了当今世界的传媒市场。它们的触角已遍及亚、欧、美各地区,年收入都以百亿美元计算。全球50家大的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其中70%又由跨国大公司垄断。在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

综上可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规模、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盈利率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组织拥有有序的发展趋势,其文化产业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趋势,并且文化产业市场行为呈现出兼并、收购、联合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文化产业市场绩效呈现出高科技化趋势与文化产业组织政策规范化趋势。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状况是市场集中度低,文化企业规模经济实现程度低,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缺乏科学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和完备的法规体系,所以我们要进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数字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以及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全球化和自由化,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进入了调整阶段。其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第二,通过文化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型,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三,通过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第四,通过寻求与其他产业的最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自身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政策作支撑。为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个国家和区域组织纷纷采取措施,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应对文化产业新趋势带来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国家也纷纷以欧盟为平台,召开一系列文化会议,制定多项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逐渐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产业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也要采取措施,调整变革我们的文化产业政策来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文化产业政策从根本上讲是用来指导和管理文化产业的原则和办法。文化产业政策架构应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的特性。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生产性,而且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因此,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应着眼于两个“价值最大化”原则。一是商品价值最大化原则,政府要为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从直接办文化管文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着重解决那些文化产业中市场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比如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产业协调、配套服务等,确保文化市场充满生机活力;二是社会价值最大化原则,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品的社会意识形态性具有某种有效的维护作用。由于世界上存在着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在文化产品的传播中,强势文化总是借助于其强大的文化产业力量,把它的价值观念向其他文化强烈渗透,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就是降低外来文化产品对本国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应该是有进有退。如对国内文化市场的干预少一些,对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干预多一些;对文化企业层次的干预少一些,对文化产业层次的协调多一些。保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趋势是:注重对经济和文化理论的整合;进行多学科交叉运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加重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部类、知识性部类的研究,加大对创新性成果的研究;注重对各产业门类的具体分析研究,分析与综合并重;注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指导作用;注重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源丰富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5000年的文化资源宝库,这为我们开发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这些文化资源向文化项目转换的时候,要避免盲目开发与过度开发,注重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我国国情,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使之不仅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性深度改革之中,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生动地体现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中,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一种产业动力机制,从而使文化与经济之间回归其应该有的一种力的同构互动关系,建立公开、透明、非歧视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完整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理顺各种文化产业政策关系,为文化产业的合理化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以新的尺度重新审视关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以伦理原则和法的精神重构文化产业的价值系统,建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曾玉梅.集团化与品牌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湖北社会科学,2010.4.

[2]王俊飞.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社会科学研究,2011.4.

[3]宛浩.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政策分析.国外社会科学,2006.1.

第8篇:发展趋势范文

一、跨世纪的展望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独立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二、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1、深入细化特征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独立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2、吸收创新特征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3、求实应用特征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执法、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的探索与指导。4、零整结合特征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5、百家争鸣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三、对策1、肩负使命感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科技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2、倡导学习之风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总结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习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3、加快人才培养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者系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副主任注释①《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②吴宝康:《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⑦潘玉民:《档案学若干问题研究》,第6页,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⑧边苏宁、李淑香:《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7期。⑨《档案工作文件汇集》第六集第217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

第9篇:发展趋势范文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