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发展趋势论文全文(5篇)

发展趋势论文

第1篇: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研究一般只限于某个领域的符合性研究,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分析,并针对我国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标准制定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国内外标准符合性测试发展历程

欧洲邮政电信会议1988年《CEPTT/N45-01E-1988测试设备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规范符合性》是目前可查得的最早提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国外机构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DIN于1990年4月1日的《DIN12600-1990实验室用体积测量仪.符合性试验和合格审定》是最早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国家标准,其对实验室用体积测量仪的符合性测试和合格评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20世纪90年代符合性测试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国外各机构和国家共符合性测试标准21项,多为信息技术类测试评定标准。进入21世纪后,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明显加速,如英国标准协会BS,仅2001年一年内就了12项之多。截至2012年2月可查得的国际范围内已的符合性测试标准128项,覆盖了农业、建筑业、石油、机动车、视频音频、金融等诸多领域。我国台湾地区符合性测试发展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了14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但大陆地区的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的发展集中于进入21世纪以后,目前的71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中,60%以上为2005年以后实施。现有的国家质检总局GB的符合性测试标准大多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并针对我国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相关标准作出相应修改和补充。

国内外标准符合性测试数量与质量对比分析

目前,标准化的机构很多,目前查得涉及符合性测试标准的机构共有30个,分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行业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化组织。各个组织在多个领域内进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宣传、出版、发行标准。同时,各组织之间也有相当程度的协作关系。在标准化机构中,主要的三大标准化机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主导作用。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ITU是国际电信联盟的简称,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由无线电通信、标准化和发展三大核心部门组成。它们与WTO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全球的经济和市场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作用日趋扩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8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4项,国际电信联盟IT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1项。其中国际电信联盟早在1994年就了《ITU-TT183-1994信息技术连续色典精致图像的数字压缩和编码符合性测试-远程信息业务处理的终端》。

本文将国外涉及符合性测试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区域标准、行业标准三个方面(见图1),分与国内相应领域的符合性测试标准(见图2)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分析。

(1)国家标准。世界范围内在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方面发展较成熟的分别是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英国标准协会BS、法国标准协会NF和德国标准协会DIN是在标准数量上对符合性标准进行规范最多的国家组织。在符合性标准领域,BS自1997年后至今符合性标准37项,仅2001年一年内就了12项之多,可见其对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德国和法国符合性规定也超过19项以对本国行业进行规范。另外,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分别在通信、机械制造等领域对标准进行符合性规范。国家质检总局是我国国家标准化组织,GB标准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截止目前为止,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标准有42项,在现有的国内符合性测试标准数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涉及农业、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程序语言等多个领域。现有的GB符合性测试标准基本趋同于国际通用标准,并针对我国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相关标准作出相应修改和补充。

(2)区域标准。目前国外的区域化标准主要为欧洲区域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共了12项符合性测试的区域标准,涉及建筑、医疗器械、食品等方面。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欧洲邮政电信会议CEPT、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N也分别了相应领域的符合性测试标准。目前欧洲地区的符合性测试标准共18项,虽数量不多,但早在1988年欧洲地区便已着手开始此方面的工作,可见其对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开展较早。我国重庆市在1999年了《DB50/T23-1999计算机2000年符合性测试指南》,这是我国区域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先驱。但我国区域标准的总体发展非常缓慢,国内的符合性测试标准仍以国家为主。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化组织是制定和公布适应于某个业务领域标准的专业标准团体以及在业务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行业机构、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现通行标准中,国外对符合性进行规范的行业机构有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美国船级社ABS、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相关标准共4项。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是最早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行业标准的机构,其于1996年5月1日了《SATAS1895/23-1996标准外系和扁平外系的I型和II型高度符合性密封》。国内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行业机构有国家军用标准-总装备部GJB-Z、国家军用标准-国防科工委GJB-K、行业内部标准(包括行业标准-电子SJ,行业标准-石油SY,行业标准-邮电通信YD,行业标准-烟草YC,行业标准-商品检验SN,行业标准-环保HJ,行业标准-民用航空AP)。国内最早的相关符合性测试行业标准是行业标准-电子于1999年2月12日的《SJ/11201-19992000年符合性测试规范》。国家军用标准GJB共8项,总装备部是国内行业性测试标准最多的机构。这几项标准都应用于依据相关国家军用标准而研制、开发、生产、使用的设备、系统。另外,上述7个行业符合性测试标准均各有1项。

通过对目前已有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的时间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组织在不断完善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改进,并通过制定各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领域的相互合作;各国各组织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推动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的发展;我国在2010年9项,2011年5项,涉及信息技术和军用等领域,是近两年内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最多的国家,也是标准符合性测试涉及领域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方面仍有待提到,尚无主导的符合性测试标准被其他国家采用;我国在符合性测试标准方面发展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标准数量以及涉及领域和国外相比均偏少,但近两年我国国家军用标准中符合性测试部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在国际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参与度比较低,国内现行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一半以上都是以国际标准作为参照,但在信息技术等领域有一定自主标准的;我国应用于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不够全面,各组织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符合性测试标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标准符合性测试方面的不足与对策

我国近几年颁布的新标准数量持续增加,证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标准符合性测试的作用,但有一些标准的关键指标缺失或滞后,都为标准的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同时制定的相应符合性测试也会处于落后地位,将给行业未来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新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在制定时缺乏实际调研,内容准确性差,应用效果不佳,同时也出现标准与标准测试内容不匹配的现象,给测试带来很大的问题,并且有些内容制定出时已经落后于时展状况,这会使标准的更新频率和成本大大提高,在实际效用方面大打折扣。各行业对于标准测试的应用有不合理和不到位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对标准测试的学习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解应用于实际,浪费了很多资源,并且监管部门监督管制力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行业的宣传指导。现阶段符合性测试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培养体系还不健全,我国在培养此类复合型人才还不具备丰富的经验,这就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又有对相关行业经验的后备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新标准符合性测试应宜适度领先行业现状。国家颁布新标准一般在几年内不会重新修订,一个关键指标缺失或滞后的标准,将给行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相应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也应处在领先的地位。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吸纳、引入当今先进、可行的技术与成果,且要起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并且及时修订和规范标准测试内容,防止参数不统一,导致生产、监督和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

规划、起动新项目时,在设计标准的同时增加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使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和项目标准的开展同时进行,以便及时地提出修订建议,制订整体改革方案。避免各标准与标准符合性测试因时间不同步而产生的不配套。并加强对标准符合性测试的验证更新工作。在新方法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测标准验证工作。克服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将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当我们想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说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时,就会消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所消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叫做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而成本会计正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即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成本往往要受管理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经济活动内容的不同,成本的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成本的生产经济活动内容总结下来有两个相同点:第一点是成本是以一个目的为对象的,对象既可有形也可无形;第二个相同点为成本是为完成必然目标而发生的消耗,换句话说,没有目的的消费我们不能够称之作成本。成本会计并不是凭空就形成的,商品经济是它形成的媒介。同样,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正是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发展的媒介。因此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传统的成本核算也受到影响,它已经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管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它面临着各方的挑战。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们要做的是总结传统的经验,改善传统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新的科技与研究新的理论水平,创新成本会计使其能够满足企业新时期的需求。

二、企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一)会计产生的原因。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投入和产出。为了社会进步,想要经济得以发展,就需要获得经济效益,然而记录并比较生产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正是判断是不是有经济收益的方法,如此这样记录、计算与比较投入和产出的活动就是会计。即会计是为适应社会实践和管理的客观需求。

(二)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何为成本?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是开发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计算企业盈利或损失的根据,是企业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根据,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的业绩指标,是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以及其反倾销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成本是带着重任“出生”的。成本会计的使命和职责主要分为四点:首先,正确计算并提供产品与成本相关的信息。成本的相关数据经常被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拿来使用:企业内部使用者据以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制定售价的重要参考资料;企业外部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以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所以,成本会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既影响了成本的计划与成本的决策,又影响了定价利润和库存量;其次,进行成本预测,作出成本决策。《礼记》书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意思大概是,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有预计、预测、准备,才能够得到想要的成功,不然的话会失败的。所以,在企业与成本挂钩的活动过程中,成本预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只有在进行成本计划和作出成本决策前,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企业才更大可能获得较高的效益。然后,建立目标成本后实现成本控制。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劲头儿,目标正确往往比做事正确更加的重要,换句话说,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会走向成功。所以,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建立正确的目标成本,才能在最后更好的实现成本的控制。目标成本制定的正确与否,对成本控制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企业能否达到所需目标利润的重要保证;最后,重视成本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所得与劳动力成正比是现时期经营企业应特别加以重视的一点。所谓“无功不受禄”功禄相称才符合逻辑。责任、权力、利益改善了职工对工作本身的主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力。以责、权、利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都有降低成本的责任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会因为成本降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所以说,现经济时代成本责任制度应该得到重视,加以推进。

(三)企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懵懂无知到成熟懂事,每个人都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无论身体成长还是心理成长,过程往往都是挫折的。但是越挫越勇,只有经过这些磨砺我们才能够长大,完善自己。成本会计的成熟完善自然也经历过很久的时间,挺过了磨练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近代、现代以及战略四个阶段,从早期的不完善逐渐的发展起来,到现如今的成本会计在业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四)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现如今,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会计的局限性已经被人们所化解,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产品时的营销服务,成本会计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到料、工、费的核算,大到为管理者的控制提供信息,无论哪项都缺它不可。

三、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的影响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赖以生存的企业大环境的不断变换,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会计为了适应新环境也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存”的方式。总的说来,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企业中成本会计的现状。

(一)市场环境和成本会计存在矛盾。在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市场的环境无疑影响着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工作、实行和地位,然而如今成本会计的工作和市场环境间存在着误区。很多企业经由提高产品的产量,降低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以此认为一旦产量变高,产品的单位成本就会变低,并得出了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的话,企业所得利润就会越低的错误结论。就是因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种误区,以至于很多企业不考虑市场的需求量,而一味的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胡乱增加产量,以至存货不适当的积压下来,成本也因此而转移到积压的存货或者别的方面上。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成本会计与市场环境存在着矛盾,导致了供求关系不平衡,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收益。

(二)成本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在当今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变得更加多样和严格,所以,企业也在用工方面制定了各式各样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真正有才华的员工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那么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都是致命的,可见考核制度影响有多么严重。成本控制系统,顾名思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成本,所设置的控制成本的系统。对于成本控制系统来说,成本考核就是它的确保条件。但是,就成本会计的现状来说,企业的成本会计的考核制度是不够完善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不能完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还处于一个肤浅的状态。我们需要建立优秀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各员工的工作经验以及优点缺点,更好的利用到员工的才华,达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赢互利状态。不能再让成本考核制度的肤浅影响成本会计的现状。

(三)成本费用控制存在难度。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成本费用目标为标准,对企业所用的成本费用进行限制、调控,这当然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但是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想要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对于成本费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严重影响着成本费用的控制。人会为了达到向往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我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奋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不断地寻找、探究问题所在,琢磨、解决各种难题,在克服各种挫折的路上,不停地完善自我,改善并建造更加完整的可以实现目标的措施,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控制成本费用来说,表面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耗资与企业所得的利得之间存在着某种可建立的函数关系,但是实际上,成本费用的控制中存在很多复杂、多样化、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不能单纯的根据函数关系去拟定计划,着手实践,那样并不能像预想的一样实现成本费用目标。所以说,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是有难度的。

四、新时期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我们应迎接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清楚了解它的发展趋势。

(一)成本会计电算化。在科技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现时期经济时代,计算机自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粘贴在一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工作生活领域中。以计算机为主应用在成本会计上的技术就称为成本会计电算化。就像应用在其他领域的计算机技术一样,成本会计电算化也为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成本会计的业务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现已成为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时期科技的发展,与其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更新速度加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成本会计电算化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成本会计电算化与预计想要达到的理想的应用状态还有一段差距,更高要求的互联网技术、电子科技的应用在向我们提出挑战。

(二)成本会计核算全球化。因为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会计核算是困难且不容易把握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地位较高成本会计核算,自然也是繁复琐碎不易掌握的。而经济全球化又随着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成本会计核算的全球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又一大挑战。国内国外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因此增多起来。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有优有劣,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越来越多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的各企业各集团的建立处处证明着成本会计核算的统一、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不得不说,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越广,企业对成本会计方面也会越重视。所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需要摆好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推进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国际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带给成本会计的优点,并尽量的减低在此各环节中产生的摩擦以及劣势的影响。

(三)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当今已经成为很多事情的最终追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是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的关键点。使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可以为我们省下很多的力气,避免很多的无用功,也可以使我们更大几率的走向成功,事半功倍。所以,对于成本会计,我们要重视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带给现阶段成本会计发展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的成本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层出不穷。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这几种:一是企业或者顾客有需要时,适时生产,从而使存货量保持在最低点,即适时制;二是有顾客决定质量,根据顾客所需要的质量要求生产产品,这种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今已然成为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有力的战略武器;第三种是就能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的方面,单挑出来着重发展,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称为战略管理;第四种是基准和持续改进结合起来,这种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已经成为现时期管理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第五种叫做限制理论,这需要对企业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知道企业哪一点需要加强,而强化哪一点会事倍功半,哪一点会起反作用;最后一种是围绕企业的总目标,避免盲目性,积极主动为明确目标经营企业。像这样将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企业生产活动的成本会计的核算中,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定会是成本会计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提高理论的研究水平、关注方法的更新改进成为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关键。

五、结束语

第3篇: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近几年,我国煤矿机械研究和开发技术日益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较国外研究起步晚,造成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急于求成,不可避免的导致我国对于煤矿机械的研究和开发技术缺乏精细化、系统化。伴随着煤矿大型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其对煤矿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造成我国自行研制的煤矿机械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2]:首先,较国外煤矿机械,我国煤矿机械存在着设备体积笨重、结构复杂、系统繁琐等缺点。煤矿机械设备体积过大,不但不利于机械设备搬运,而且严重影响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尤其是在更换煤矿机械过程中,过于笨重的机械设备和复杂繁琐的结构既增加了设备故障因素,又加重了企业运行负担。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机械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偏重于煤矿机械设备和煤矿开采总量方面,而忽略了煤矿机械现代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造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矿机械仍以机械控制或动力控制为主,而在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这不但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制约了煤矿机械自身的发展。第三,我国煤矿资源丰富,但是同时其地理位置复杂多变,煤矿机械缺乏必要的适应性特点,造成在部分煤矿无法有效的应用煤矿机械,从而使得我国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偏低。煤矿机械质量相对偏低,造成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更新换代频率偏大,增加了煤矿企业生产成本。

2推进煤矿机械发展建议

煤矿机械在煤矿开采中的有效应用,不但能有效的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煤矿开采安全稳定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推进煤矿机械发展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3]: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应该重视对煤矿机械的发展,不但在煤矿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而且针对煤矿机械发展中关键技术难点应通过纳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形式给予帮助和解决。其次,在社会层面上,强化与煤矿机械相关各单位间沟通联系,在借鉴国外先进煤矿机械研究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现状,加大对煤矿机械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煤矿机械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在企业自身层面上,应改变陈旧传统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将煤矿机械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不但在煤矿机械技术研发方面敢于创新,而且在企业整体管理方面解放思想,走出一条具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煤矿机械制造生产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3我国煤矿机械未来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以煤炭资源为代表能源行业发展也应作出相应调整,煤矿机械的发展对煤炭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要求,其应向着更加智能化、一体化以及安全稳定性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4]:(1)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势在必行。智能化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煤矿机械设备粗放型发展格局,而且对于煤矿机械运行过程中精确性和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2)传统煤矿开采和运输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点,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随着国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煤矿企业应通过改善煤矿机械能力,将煤矿开采和运输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3)机械运行关键指标就是机械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大型煤矿机械设备。煤矿机械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煤矿企业开采煤矿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炭机械设备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多问题,通过引进预防性维护技术可有效的实现对煤矿机械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并针对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维修,从而确保煤矿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4小结

第4篇: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数据量的增加。网上直播和录播视频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用户对于视频的质量和多样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速播放服务需要大通道带宽,目前国家的光纤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该需求;另一方面,高清视频、3D视频各类文字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大量上市,对客户端容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用户需求数据流量急剧增加。

(2)终端多元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形式多样的智能产物也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在前几年,行业大力关注的IPTV,现已转向嵌入式系统,几大TV借此将各自的服务也延伸到电视。大家最为熟悉的移动设备手机,也早已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各类型智能应用让人应接不暇。再加上电子书、智能数码等,这些智能产物如何实现交互,是三者融会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3)信息系统的低碳要求。三者融会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基地建设,必将对用电量提出新的要求。不过,在资源采购费用方面,借助于较为成熟的计算机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不作考虑。云计算可以充分整合处理信息,使得终端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计算与处理。但是,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功能,使其高效运作,提高设备效率,实现低碳目标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三者融会将会带来信息行业的新时代,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实用的便利,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应用的快速获取、实用感官、关注度变化和平台管理等方面都会影响其大力发展。所以,建立一个高效的平台迫在眉睫。

业务建立在高效的平台上,才能够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利益。比如利用云计算平台的IDC功能,可以实现对当前系统的最快调整,充分提高资源信息的分配效率;利用云计算平台的云平台功能,可以体验到最快速的数据处理与计算;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存储功能,可以同时从网络入口和存储入口读入所需数据。此外,在构建所需的高效平台的时候,应该先对云计算系统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深入剖析其结构来确定平台的构造,这样可以使效益最大化。如下图1所示,上层采用云软件(SaaS)结构,充分依托下面两层的协同作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客服功能,使参与者与主要承担者有效合作。中层采用云平台(PaaS)结构,该层次主要是用来处理业务,基本思路是对外服务。最下层采用云设备(IaaS)结构,把各种子系统和数据库等统一并归类以方便使用。

三种网络体系结合在一起,对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内部是各有出入的层层子系统,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接入其中的支点过多或者产生过多的数据量时,可能对常规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一层次的设备掌管分区内的支点,该层次内部是一个完整的局域网,其中的任一支点的活动都不会对其他层次的其他支点带来影响,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主机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这种分层系统对于交互式网络电视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各国各企业对结合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其应用的进一步推广,这种分层理念也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情况发生改变时。因此,需要重视云计算本身的构成,模拟各种子系统和数据库,利用其制度分配、按需供应和集中响应等功能,整合系统内所有信息源。通过这些处理,可以便于用户对所需信息进行处理,各个硬件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合理高效的体系。利用云设备结构模拟出的新结构,具备较强负荷承受能力,充分提高了服务效率,防止系统内部任意一个支点崩溃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三种网络体系结合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部分有效信息可以对应到不同的需求,即形成“一对多”的高效工作模式,降低了基地建设需求,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种本质上有较大区别的网络体系结合在一起,各类大容量的多媒体文件要求有更大的存储空间。在构建结合体系时,利用云计算中云存储的文件集中减容处理和无效信息的处置功能,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这些多媒体资源对存储的需求。同时,云存储利用分散资源功能,改善内部信息读入和输出流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容量数据对于主机的压力。此外,云存储对系统内部有效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归类,分配相应的路径到各类需求,可以使资源响应与传输最简化。

第5篇: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业综合开发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赤峰市政府通过不断学习外地经验,引进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栽培技术,在城市周边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日光温室和大棚,到1995年设施农业面积为0.079万hm2。

2.引导发展期

在1996年,赤峰市委、赤峰市政府成立了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抓蔬菜生产,并逐步开始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每年以0.067万hm2的速度发展,到2003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已经发展到0.68万hm2。与此同时,赤峰市宁城县政府在1996年提出“远学寿光、近学凌源、扎扎实实苦干5年发展到0.33万hm2”的口号,发展保护地蔬菜0.33万hm2,走在了全市设施蔬菜发展的前列,但当时建造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土打墙体,保温性能较差,冬季只能生产耐寒类的蔬菜。种植茬次主要是早春温室喜温类蔬菜(黄瓜、西红柿)和越冬温室耐寒类蔬菜(韭菜、芹菜)。尽管如此,种植户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由于种植效益的拉动,部分制种户开始转向商品椒生产,到目前为止,松山区城子乡已形成了近千公顷规模的商品椒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于2003年来赤峰市调研时强调指出,赤峰市农业发展要想办法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灾。当年11月份,市委常委会研究2014年第5期(总第154期)(GeneralSerialNo.154)No.5Sept.2014农业研究与应用AGRICULTURALRESEARCHANDAPPLICATION57决定到“十一五”期末,发展设施农业4万hm2,把设施农业作为主动防灾的重要措施来抓,从此,赤峰市的设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4高速发展期2007年,赤峰市大部分地区从3月初到7月上旬基本没有有效降雨,全市140万hm2耕地,46.67万hm2没有播种或播种后未出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和主席杨晶等主要领导于7月16日前来视察,赤峰市委、市政府做了关于将每年0.4万hm2设施农业的建设目标提高到0.67万hm2,到2010年达到4.67万hm2,到2015年达到6.67万hm2的工作汇报,得到储波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杨晶主席在讲话中承诺,把每年支持赤峰市设施农业的1000万元资金额度提高到5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这样,赤峰市和旗县区财政每年配套5000万元,赤峰市的设施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十一五”时期,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时期,赤峰市政府将继续坚持以每年0.67万hm2的速度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并对老化旧棚进行改造,全力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扩大蔬菜生产规模。

3赤峰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人们不但注重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更要求高的栽培技术水平,设施农业作为生产种类多、品质优,并能周年均衡供应蔬菜产品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胜利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赤峰市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条件。

3.1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

3.1.1光照充足

赤峰市地处北纬41°17′~45°24′,年日照时数为2700~3100h。夏季日照时数可长达12~14h,日照百分率多数地区为65%~70%,特别是冬春季节,阴雪天气很少,阳光充足,是赤峰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非常适宜温室生产。

3.1.2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赤峰市地貌属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全市耕地面积103.33万hm2,农业是赤峰市的基础产业,农业人口比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平均人口高15.5%。山坡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不稳,靠天收,有时甚至无法耕种,如果配套水电,在山坡地建日光温室,变坡耕地为高效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捷径。

3.2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赤峰市位于蒙、冀、辽三省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它居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之间,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赤峰市境内有8条国省公路干线与市外相通,最近几年又修建了赤通高速、赤大高速、省际大通道、赤朝高速和赤承高速,交通四通八达,为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

3.3生产环境

赤峰市南部的7个旗县区均没有重工业,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除,属无三废污染区,适合发展设施农业。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执行,就完全可以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为创造无公害品牌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3.4市场条件

赤峰市拟建设蒙东最大的蔬菜生产销售集散地。南部地区以宁城县、松山区为中心,北部以翁牛特旗为中心继续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在城镇近郊区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周边无污染源、交通便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块,逐渐形成蔬菜生产标准园区,到2015年,赤峰市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6.67万hm2,全市蔬菜产量达到800万t以上。

4赤峰市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性

近年来,设施农业成为赤峰市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农业人口比重大的赤峰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意义重大。

4.1能有效规避自然灾害

从赤峰气象灾害特点分析,发展设施农业能有效规避自然灾害。赤峰市气象灾害频繁,如干旱、低温、霜冻、大风、寒潮、暴雨、冰雹、白灾、冷雨等,有的年年发生,有的几年交替出现。其中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几乎是“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得不到保障。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人工建造保护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可有效规避多种自然灾害,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对于确保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分析,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重要措施。设施农业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形成了以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性产业。这不仅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还可有效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到2015年,预计赤峰市50%的农村劳动力将参与到设施农业这项产业。

4.3是解决就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