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精选(九篇)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第1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字】低碳;经济;生活方式;低碳研发技术

【 abstract 】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find, understanding the low carbon in the human society, the significance, would cultivate low carbon way of life.

【 keywords 】 low carbon; Economy; Life style;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拥有低碳城市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社会需要人类去研究、开发新的生产方式、生活道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有了人类对低碳城市道路的提出,对低碳城市道路怎么走进行思考。

一、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

1、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2、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首先我们要尽量乘坐公共汽车,这样全国每年可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在我们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可以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暂时不用的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这样做除省电外还能将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4、“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为营造美好的环境献一份力

5、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2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内容摘要: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基本上是处于理论上的摸索阶段,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展开。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表现模式,低碳经济在目前中国社会所肇始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经济理念的方向性价值。既然是一种新经济理念,那么就必然受到目前中国社会所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约束。本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牢固遵守的根本理念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意义上,必然体现为“以低碳经济新理念发展经济”的全新的坐标范式和方向选择。

关键词:低碳经济 价值体系 新思维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基本上处于理论上的摸索阶段,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展开。这一则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于低碳排放的标准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二则是由于低碳经济在更深层面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式的可操作性尚需实践意义上的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表现模式,低碳经济在目前中国社会所肇始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经济理念的方向性价值。既然是一种新经济理念,那么就必然受到目前中国社会所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约束。本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牢固遵守的根本理念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意义上,必然体现为“以低碳经济新理念发展经济”的全新的坐标范式和方向选择。

低碳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节约思想

伴随着全球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事实上,目前中国社会所广泛探讨的低碳发展理念,其本质属性恰恰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引申出来的。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论述过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低碳经济”的思想。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曾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过探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工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和财富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这里,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恩格斯也对资本主义的浪费现象非常痛恨,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

由此看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隐含着丰富的节约思想,而低碳经济理念所重点强调的也是“节约”和“节用”思想。在这一点上,低碳发展观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观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低碳思维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命意识

低碳思维所强调的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思想。敬畏文化的价值意味着对生命自身神圣性的深刻体认。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让我们深深敬畏,它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人们心中的文化道德律。可以说,敬畏之心源于人对自身有限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本真认识。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主要是从该体系的科学内涵、思想表现、时代特征、理论维度和实践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由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然生命导向的问题,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在继承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关注自然生命的视角是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的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目标,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然敬畏意识”,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有丰富的自然生命意识。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开始关注英国工业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环境的破坏已经对自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恩格斯阐述了他的生态民生思想。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苦难环境的生成,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而从水体与空气等自然要素的污染来看,工人阶级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工人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大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也与工厂主一道,成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面对今天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总结和认识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沿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及其表现,尤其需要在实践层面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恩格斯的生态民生思想值得借鉴。

低碳发展观蕴涵着社会主义一贯奉行的艰苦奋斗思想

中国社会所一贯坚持的“低碳发展观”也内在的蕴涵着社会主义所一贯奉行的艰苦奋斗思想。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奉行的党的优良作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离开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断难实现的。因为原有企业的低碳转换需要巨大的实践勇气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现有企业的低碳控制也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将来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所有这些任务的实现,离开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很难想象的。

低碳经济理念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形象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主席还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小区。随后,在主席的讲话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正式提出。事实上,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低碳理念再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天地人和”,而新时代的低碳发展理念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精神。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和谐中国的良好形象。而和谐理念也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得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内涵已经深入到“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现实的发挥着作用。

低碳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中国”的决心

低碳经济理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然结果。低碳经济所要实现的“生态”目标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明确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资本论》第一卷当中,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虽然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主体性和自然对人类的有用性,但是,他的人化自然观既不支持对自然的征服也不赞同对自然的破坏,而是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一方面,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自身的一切都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自然又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因此,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统一性,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是毁灭人类自身。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时,清楚地表达了上述观点:“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由此看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建设“生态中国”的伟大理想来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邃的理论价值。

低碳策略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情怀

民生关怀是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人文关怀之一。低碳经济理念强调的就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和睦、健康和幸福。而这些问题在当今的中国来说,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比如贫富悬殊的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住房问题。而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都曾提前关注过。在恩格斯的民生思想中,住房问题是事关大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恩格斯首先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十九世纪所遭遇到的‘住房困境’,从表象上看,既指工人阶级的恶劣住房条件因人口突然涌进大城市而特别恶化的情形,又指因房租大幅度提高,住房变得更加拥挤,有些人根本找不到栖身之处的特殊情况。这种住房短缺之所以引起议论纷纷,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它不只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普通大众只关心住房现象的存在,而很少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所以,恩格斯接着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这些现象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统治阶级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2

2.梅雪芹.从环境史角度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绿叶,2005(3)

第3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8402

1 低碳及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由英国率先提出,目的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低碳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实际上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高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持续的影响,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3种情形,第1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2种情形是零排放;第3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潘家华研究员指出,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有多种方式来实现发展,而每种发展的路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一定硬性约束。通俗地讲,低碳经济就是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采取低碳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就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为了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建立概念与政策之间的联系,必须设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

在21世纪,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给多数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困难,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加快科学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低碳经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解”必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真理性,对于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我国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的哲学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问题尚未凸显,马克思并没有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深刻预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价值,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恩格斯曾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以免进一步“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与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同样人类要达到与自然地和谐就要尊重客观规律。

2.2 科学发展观与低碳经济

面对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现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和发展观,进而找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质,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被发展的客体,而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人口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就将会给人类发展的前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环境哲学正是在这种生存危机境况下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如何才能在自然界自处”的严峻情势下形成的全新的“生存智慧”。

在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中,不仅包含主客体关系,而且还包含整体与局部、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自然界是系统的整体,而人不过是系统整体之中的一个局部的要素而已。从逻辑上说,系统整体之中的局部要素不可能成为系统整体的主体,因此人不可能把自然界系统整体作为他的实践对象,人只能作为自然界系统整体之中的一个要素在系统整体规律的决定下参与整体的运动。在人与自然界整体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绝对限度。这就需要在超越自然的同时担负起对自然的责任,建立起超越与责任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观。

2.3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协调好气候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可能途径,在工业化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低碳经济的提出为人类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从长期的发展目标看,低碳经济和中国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众所周知,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其倡导的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问题需求和相应的碳排放权利,这与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从技术经济特征看,低碳经济在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这一技术经济特征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的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污染排放等做法是一致的。

3 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科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1 发挥碳汇潜力

碳汇是指任何能够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包括“碳汇林”和碳捕获与封存。发达国家的土地利用已基本定型,碳汇的潜力较为有限。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历史上毁林和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和增加造林来增加生物碳汇,具有相当可观的潜力。“碳汇林”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其规划和建设都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相一致。

3.2 倡导低碳化消费,抵制奢华浪费

(1)推行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2)推行绿色交通,即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3.3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着过度依赖煤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应为:逐步降低对消费比重,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中国一贯以节能作为能源领域的优先工作,今后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战略,这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第4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来自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共识。我国从2007年开始布局低碳产业的试点工作,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正在摒弃过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推动低碳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思想理念,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所提出的,主要是通过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保证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构建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对于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可以促使各厂矿、企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努力降低本单位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改革创新,促进各行各业在技术革新、创新改革方面加大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低碳经济还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改变以往“小、散、乱”的局面,逐步形成“大、聚、合”的新型产业结构。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切实减少能源消耗,对于提高能源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煤炭和石油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性资源,而这两类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年累月的消耗必将不断减少。一旦能源不足,则会威胁国家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保证能源安全。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一)在规划中纳入减排目标

降低碳排放,这既是责任,也是任务。到2020年,我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需要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要实现这个承诺,就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将节能减排的目标纳入其中。对于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单位、机构来说,也需要将减排目标纳入到发展规划中,从短、中、长三个阶段制定目标,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到井井有条。

(二)树立典型引导效仿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行业都是高碳经济,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利益,这样虽然可以一时间获得利润,但是却难以长久维持。发展低碳经济,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了认识,但是如何发展却还不是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树立典型,分享经验,引导其他地方合理效仿,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符合本地的低碳经济。比如,深圳就是国家住建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在深圳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这就可以以深圳为典型,将这些经验和方法向全国推广,号召其他城市学习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实情,快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监督管理。毕竟市场这么大,低碳经济发展得怎么样,这是很难从表面上认知的。需要通过监督管理工作,获得各种调研数据,才能从这些数据背后,分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各个地方就需要建立起专门的低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对市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实时进行监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管理,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单位做出改进,及时消除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

(四)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指引和扶持。首先,在制度这个方面,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指导制度,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目和意义,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突出不同行业的责任。同时,还要加紧相关政策的建立,比如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高精尖人才汇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提供人才保障。完善土地使用配套政策,为产业转型打下基础。建立资金保障制度,为发展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等。通过制度和政策上的双重保障,为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舆论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不少企业未能形成认识,尤其是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非常有限,这样的状况急需改变。所以,要通过舆论宣传手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切实参与其中。

三、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在具体实践中,要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纳入总体规划,树立典型,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和政策,做好舆论宣传,创建一个良好的低碳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洪波.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测度及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6):116-119.

[2]谢志祥,秦耀辰,沈威,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03):1-9.

第5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环保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物质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物质文明的发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高速增长的所付出的有可能就是环境代价。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单位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突出,绿色经济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各国加以探索和研究。因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自法律和政策层面的保护和支持,故展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分析和构建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其低碳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被学界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有别于现有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由低碳产业、技术、发展、生活等系统因素和形态构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是衡量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进一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发新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全球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内容集中在创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技术、减少排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等内容上。通过低碳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制度,转变人类经济发展观念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其实际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宏观层面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高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我国2013年煤消耗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36亿万吨,虽然在2014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耗量开始下降,但我国每创造100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2至5倍之多,在PM2.5等环境问题困扰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污染能源消耗量已经成为必然之举,此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第二,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我国能源战略长期依托于煤炭有其必然原因,我国可开采使用能源结构为煤多、气少、油缺,因为缺少油气也就使得我国主要消耗能源只能是煤炭为主,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近七成,而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高能源消耗、重污染排放情况突出。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产业比重依然为1∶5∶4,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自然容易导致高能源消耗问题。进一步倡导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服务业做大做强,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持续优化调整状态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合创新。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随着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碳排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碳排放税也已经成为现实。为了维护我国固有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注重于国际规则,尽可能满足于国际化规则标准,才能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引导我国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打通国际化发展瓶颈,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协调同步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分析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更加需要法律作为保障。低碳经济源于技术创新,源自公众意识创新转变,更加源于政策和法律的不断优化完善。优化完善法律规制有利于维护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助于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引导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提升低碳新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立法仍较为滞后,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阶段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

低碳经济现已明确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整体法律体系完成程度不高。造成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并没有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发展战略进行明确规定,其二是基本法当中也没有一部专门引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同时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依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进,导致法律制度对低碳经济所引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规范作用下降。

(二)能源基本法缺位问题突出

能源开采、使用、管理等问题是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影响低碳经济持续推进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于能源领域的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电力法》、《煤炭法》等一系列的能源单行法律及各类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现有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越发突出,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激增,颁布实施一部能够系统综合调整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法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该法实施后能够解决现存的能源问题,处理现有能源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问题;另一方面,该法实施后有利于低碳经济的长效化、持续化推广,有助于规范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法律层面对新的问题和现象加以调整,利于单行法的制定和完善。

(三)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行低碳经济相关法律细化程度不够,实际的司法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法条的约束性不强,难以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查处,同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也缺乏必要的作用与价值。

(四)立法效率较低,法律规范存在滞后性

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被全球主要国家所认同和认可后,在欧盟部分国家开始通过征收碳排放税等方式,强制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效率尚较低,法律规范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起到科学指导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低碳经济立法滞后,导致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不对称,限制了经济健康发展。

(五)公众低碳经济法律意识不强

法律的价值体现在于其规范和引导上,通过法律的落实和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应用,可以使公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强化,进而利于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我国当前公众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种普遍意识,进而也就限制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比我国应及时通过有效立法和执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国情,合理确定低碳经济立法原则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立法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建立在合理立法原则基础上。立法原则着重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要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我国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和产业领域依旧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问题突出。据此,我国在低碳立法方面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国情,对于国外先进经验要取其精华不能简单照搬,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不断优化。其次是要维护自身合法合理权益。在低碳立法方面,我们要充分维护自身核心权益,对发达国家有针对性的法律及政策,积极应用法律手段加以应对,提升我国法律体系的自我保护性,坚持逐步推进。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不能一撮而就,而是要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变化,不断对法律体系加以创新和优化完善,使法律的价值作用最大化。

(二)推动低碳领域基本法的制定

总的来看,低碳经济法是实现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指导规范。在低碳经济法当中需要明确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同时颁布实施低碳经济法,并使该法成为各项单行法律和法规规章的依据,推动立法的全面展开。

(三)强化在金融、环保、消费等领域立法实践

我国要在金融、环保等领域实现低碳经济的多元化立法,通过完善法律体系额方式不断为低碳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方面,我国要加快低碳税征收前的调研工作,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设立合理地低碳税征收标准,进而有效维护本国企业实际利益,同时推动社会低碳意识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于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使行政处罚的效能得到体现,建立法律屏障,确保低碳经济得到稳步推进。总的来看,只有切实从多元化入手、从细化科学化着力,才能使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得到保证,使低碳经济能够在一个良好社会秩序和普遍意识环境下发展。

(四)积极引导强化公众意识

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对公众的自身行为和意识要求标准就更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进一步引导公众意识的转变,不断强化公众意识,进而使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内容成为群体普遍意识,并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使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郑玲丽.低碳经济下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

[2]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2011(1).

[3]张磊.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环境刑法立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明远.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中国法学.2010(6).

[5]范纯.俄罗斯环境政策评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6).

第6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低碳意识;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低碳意识”意义

1、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全国积极响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意识的贯穿“低碳”教育,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尽早树立环保意识、从小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风,而且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而全面提高未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增加我国的竞争实力。同时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利器。

2、满足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打破经济发展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正确处理好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整合个体资源与社会资源,使之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在这个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要求社会的转型,我们要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由高耗能的传统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新型经济转变,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归根到底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未来国民的观念意识的根本转变。

对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进行“低碳”意识的培养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策略

1、增强教师“低碳”意识培养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首先必须自己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必须具备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对“低碳”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一线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深化旧知识,补充新知识。只有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对学生的低碳“意识的培养与思想品德的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低碳“知识点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间关系并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

2、举办各种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诋碳”

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只要是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比如说: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品、主题讨论会、听广播、看录像等等都是比较好的活动形式。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主题讨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低碳”的认识并列举身边“低碳”的例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低碳”热情,积极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经历之后可以再次举办类似的主题班会,总结归纳学生自身在生活中的“低碳”体验,并交流经验。作为思想品德课,更注重让学生积极树立“低碳”意识,并将“低碳”意识自觉内化为自己行为,从而促使周围人形成“低碳”意识。

3、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低碳”的宣传力度,创建“低碳”知识学习平台

第7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试图在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注重增长,在新世纪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低碳经济能够推动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人类在物质发展中进行精神发展的体现,响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势必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旅游业具有很好的低碳发展优势,可以作为低碳经济的前言方向,可以说低碳经济会成为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并且低碳旅游还可以带动低碳交通、住宿、观光等相关联的低碳化发展行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旅游的含义

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倡导低碳理念和运用低碳技术等,提升旅游的质量,从而更好的提升旅游带来的经济,提升社会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使用更少的碳排放来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社会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因此低碳旅游是依靠生态文明思想来进行一种响应发展模式,通过在旅游中构建相关的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方式等,将低碳技术运用在其中,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低碳发展。积极的构建旅游相关产物,利用低碳技术来形成可吸引游客的方式,采用现代化技术将产品包装成为旅游产物,在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中加入节能技术,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旅游环境体验的培育中,需要提升环境的生态化,增加绿色环境,减少碳的排放,并且通过提升碳汇的机制,从而提升旅游的体验质量,实现更大的旅游发展效益。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在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就会有多样的选择,这都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在旅游中,要减少个人碳的排放,积极影响生态文明。在新时期全球生态经济文明的建设下,社会发展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路线,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路线,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了一个新的发展路线。低碳旅游强调了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努力构建出低碳的旅游风景区,向消费者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打造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让更多人参与到低碳旅游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中的低碳指的是更少的碳排放量,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更加深远的意义,就是往“零碳”的目标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发展。在现阶段的旅游发展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非常大,低碳旅游的重点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发展低碳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从而减少各种低碳活动,减少碳的排放量,使得旅游中的温室气体得到更好的控制。低碳旅游的这种发展定位对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在08年的旅游发展中,碳的排放量在13亿吨,大约占据了同年总碳排放量的48%,并且旅游碳排放主要就来源于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对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来说,减少碳排放量对于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虽然现阶段旅游业造成的温室效益并不严重,但是根据现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速度,未来几年旅游业造成的碳排放将成倍的增长,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就会更加严重。因此控制旅游业的碳排放量,积极的发展低碳旅游,是生态发展的必要选择,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低碳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与生态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持续旅游强调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对于精神文明、物质审美追求的需要,为后代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旅游更加重视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而低碳旅游更加注意的是在旅游景区产生的碳排放。低碳旅游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中的整体性控制,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差等相关的现象,来改善现有旅游产业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会有碳排放的权利,因此每个人也具有减少碳排放的义务。因此从这角度上看,低碳旅游更多的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改变,通过约束、自觉等行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碳排放的控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的发展措施

低碳旅游是一种可以看见的旅游方式,在实现低碳旅游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构建低碳企业,向消费者倡导低碳消费观念,各个旅游的受益者需要仅仅的围绕旅游产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旅游发展中的要素,加入低碳技术,通过打造出低碳系列的旅游产物,从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低碳旅游路线。

(一)构建出低碳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指的是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的有形、无形、物质、非物质、人工、自然等旅游产物,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人工打造出的旅游景点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指的是在原有吸引物中加入低碳技术,形成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产物。打造低碳吸引物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科学化的开发旅游景点,比如建设国家公园(森林、湿地、地质、生态旅游区等),充分的挖掘本国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提升自然高碳旅游资源的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区的观赏价值,其次是策划低耗损的旅游产品,实现碳的少排放,将低碳产业转化为低碳产业的支柱产业,最后是将生态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低碳旅游汇总,将一些受损的土地和人工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低碳旅游景区。

(二)低碳的旅游设施

依靠低碳的技术直接或是间接的使用低碳产品来建设出旅游设施,在低碳旅游设施中主要包括叫交通运输、环境卫生、资源供应等方面,为旅游提供的专项服务主要有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相关设施,建设低碳交通主要包括生态停车场,加大力度使用电瓶车、清洁能源车等交通工具,避免使用私家车,尽力发展低碳的交通工具。在对低碳旅游区设施的建设中,需要积极的使用低碳技术,使用可循环的水处理系统,建立生态垃圾桶等,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建设,完善旅游区的生态卫生设施建设;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可更新技术来建立新型的能源供应系统;使用低碳建筑来为旅游区提供餐饮等设施,比如低碳酒店等,在酒店中建立低碳娱乐设施,比如健身房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低碳服务。

(三)宣传低碳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指的是在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碳的使用,或是减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在同一个旅游过程中,不同的消费方式产生了碳排放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产生了不同的碳排放足迹,比如旅游中的交通运输,以同样的距离作为衡量点,选择飞机这种航空出行的方式,虽然航空占据总旅游的时间短,但是却占据了总旅游碳排放的30%,而汽车、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虽然时间上占据旅游总运输量的比重大,但是仅仅占据了旅游总碳排放的1%左右。从这个计算上看,倡导合理的出行方式,对于减少旅游中的碳排放就有重要的意义。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是倡导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根据路线和距离来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比如徒步、自行车、公交车等相对低碳的出行方式,尽量减少自驾游、航空游等高碳的出行方式,在选择同一个类型的旅游景点时,要尽量选择个人碳足迹少的路线,从而为低碳旅游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选择旅游中的住宿餐饮,尽量选择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酒店或是饭店,采用绿色食物,杜绝一次性的餐具,积极的保护生态。最后是旅游活动方式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运动、体育等低碳的旅游活动,从而更好的实现低碳消费。

(四)构建低碳旅游体验

构建低碳旅游体验指的是在自然碳排放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旅游环境,在碳排放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发起者,游客排放出的碳最好能够对旅游景点中的碳汇总机制进行回收或是存储,从而实现碳排放平衡,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零碳”的旅游风景区。碳汇旅游体验能够将自然因素和人为社会因素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可能影响碳排放和影响低碳旅游汇结在一起,分析导致碳排放的原因,最大程度的减少风景区碳的排放强度。构建低碳旅游体验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共同努力实现,政府要推行碳汇机制,从制度上为碳汇实行提供宏观的扶持环境,提供监督机构,制定碳汇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从而从基层上实现碳汇的机制主体。旅游企业要积极的宣传低碳旅游观念,培育碳汇旅游机制的理念,注重旅游企业的生态文明发展,从实施设备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来实现旅游业的转型,打造出低碳旅游模型。旅游景点社区要积极的影响政府制度,构建出和谐的低碳社区,从社区行动开始,为游客提供低碳的旅游社区环境。消费者要提升自我的旅游素质,规范旅游行为,树立低碳的消费观念,拒绝高碳出行,并且在旅游景点注意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提升个人的碳汇能力,从而更好的减少旅游景点的碳排放。

四、结语

第8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的同时,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也不断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对营销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其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盈利结构、营销模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及行政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管理思路等。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下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企业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更强的节能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和碳排放过多的问题,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入理解低碳营销模式,合理应用低碳营销模式,是现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低碳营销模式概述

随着全球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逐步取代着“高碳经济”,现代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逐渐从以往“高碳化”的营销模式中摆脱出来,逐步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低碳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流模式,为现代企业的低碳化经营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关于“低碳营销模式”的概念尚无定论,但综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认为低碳营销模式是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又一进步,其核心在于“低碳”。在此基础上,可将低碳营销模式定义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模式。

2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

首先,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势在必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均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低碳营销模式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备能耗低、排放低的优势,对于适应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和迎合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思想认识与环保意识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绿色、环保消费意识,且正逐步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理念与习惯的变化,已然成为低碳营销模式实施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与此同时,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企业技术、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良性转化,使产品、营销与消费者的需求契合性更高,进而促进各个产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第三,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企业高碳经营向低碳经营的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一转变过程中,势必会淘汰碳排放高、技术与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并使那些能耗低、排放少、经营理念先进的企业脱颖而出。因此,现代企业若能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化措施,势必将降低能耗与排放,降低相应的成本,使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以更好地应对国家政策的变化、资源危机的威胁以及市场趋势的转变,促使事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低碳化转变也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要点与对策

3.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传统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模式的转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的情形,为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维护低碳营销的正常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可以说,法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活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严惩非低碳经营和营销行为,并使那些危害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以上理念,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借鉴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修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估法》、《煤炭法》、《电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资源法》,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制定《节约资源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法律等,与现有的《促进循环经济法》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低碳营销保护与约束法律体系,尤其是就其中与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低碳营销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和完善,使低碳营销的发展有法可依。

3.2创建低碳营销文化

创建低碳营销文化,能够激发现代企业主动采取低碳营销模式的积极性,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号召力。行业协会对行业中的大小企业均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利用行业协会开展低碳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促进行业内各企业尽快树立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意识,对此,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低碳文化宣传活动,定期、有计划地通过网络、座谈会、单独会面等形式开展低碳营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以促进各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低碳营销意识的形成;②积极构建企业低碳营销文化。低碳营销与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构建低碳营销文化,使企业全员树立低碳意识,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3倡导低碳消费行为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实施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就要首先使消费者们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号召力与宣传作用。环保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在保护环境之余充分关注民生,并不断挖掘民生问题与低碳环保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号召力,倡导广大群众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支持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从而使低碳经济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②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要使低碳营销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消费者认识发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乃至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使其重视、认可并主动支持低碳产品及低碳营销活动,对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低碳理念、宣传低碳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逐渐摒弃高碳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树立低碳、绿色消费理念。

3.4优化营销组合策略

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的组合,低碳营销模式下,应采取如下营销组合策略:①低碳化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品。低碳化的产品策略指的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产品创意、研发、投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回收的各个环节,力求降低产品从生产到回收的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此,企业应树立低碳概念,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出低碳产品,并以低碳概念作为投放市场的亮点,引起人们对低碳产品、低碳技术的关注,以吸引大批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②低碳价格策略。在产品定价时,企业应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的理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迎合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将企业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成本适当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以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就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销售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降低低碳产品的税收,对低碳产品研发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公开表彰或奖金等,进而更好地鼓励企业研发和销售低碳产品;③低碳渠道策略。传统的营销渠道层级复杂,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势必较高,而低碳营销模式下,必须减少分销层级,提高分销效率,以真正减少渠道成本和相应的碳排放。信息时代下,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效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营销渠道,且这种营销渠道无需众多人力的支持,不论是营销成本还是碳排放都较低,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低碳化、高效率的分销渠道;④低碳促销策略。低碳营销模式下,企业应摒弃单纯刺激消费的方式,而是应将消费者教育和促销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低碳政策、文化宣传,向消费者表明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的优势及其对消费者生活的积极影响;二是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研发低碳技术、产品的决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感染消费者,刺激其支持企业的低碳化经营;三是主动向消费者阐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生活、工作的价值及促进身体健康的优势,引导消费者按需选购符合自己消费理念与需求的低碳产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企业应在充分认识低碳营销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政策环境与消费需求的转变,不断优化营销组合策略,以降低营销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能耗与排放,与此同时,国家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以维护低碳经济时代下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2(7)

2王守敬.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低碳营销[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第9篇: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银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1997年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义务首先由发达国家去承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2012年以后,在去承担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义务;(2)国际贸易减排的机制(IET),联合履行的机制(JI)和清洁发展的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的三大种机制。

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全球关注,一并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低碳经济的特性体现为较低排放、较低污染、较低消耗和较高效益、较高效能以及较高效率。国际社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低碳经济也是工农业文明后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进步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选择低碳经济这种形式。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用甚重,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低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低碳金融制度的完善创新等将会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低碳金融毫无疑问将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一次重要的理论成效。

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保)相关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创新,其内容主要有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投资和交易。低碳金融的不断推进,促成低碳金融长效完善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动力的银行,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保护环境,敢于创新,积极发展低碳金融。

一、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金融,顾名思义也被称为“绿色金融”。低碳金融泛指低碳与金融的交融,即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服务,内容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的如银行信贷等等。所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低碳金融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2009年刘明康提出,两个重要的成分需要银行去发挥:一个是实行推广低碳金融的观念,二是努力去创新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2010年马骁说,虽然对于低碳金融,银行试图在发挥一些些的作用和措施,然而仍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程度,很难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

银行作为低碳金融开展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经济转型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民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社会责任,低碳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伴随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低碳口号,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任务工作,遏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发展低污染、低耗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的支持。低碳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创新

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自我、应对现代复杂经济形势的自主选择,是实现银行业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最佳路径。开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可避免地需要研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融资方式,而低碳金融的提出正合时宜,延伸了金融创新的创新空间。低碳金融也推动了银行业的转型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三)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缴纳税收和创造利润,进行慈善捐助,更表现在通过自身的银行业服务特别是信贷,向那些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功效。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银行业通过低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创新,既可以达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企业价值。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宣布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三十六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机构,也成为了低碳金融的先行者。

二、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低碳金融得到银行业普遍认同

赤道原则,国际大多金融机构遵循建立推行的,它的依据是世界金融银行及公司相关的规则,主要是评判、估测以及管理各项融资服务中的相关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项标准,旨在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作为用来规范银行业项目投融资的赤道原则目标是对银行企业项目在投融资时,综合评判、考察此项投融资对环境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在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的运行。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提供了行业标准,已成为国际惯例。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个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把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具体化,为银行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准则。截止2006年,位于世界各地的90%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利用《赤道原则》进行全球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联合国大力倡导各国开展低碳金融的相关立法。

我国第一家赤道原则使用的兴业银行,在2009年,在项目融资服务上兴业银行为扩大福建华电永安发电,赤道原则遍布全世界69家的金融机构,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是其提供的。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我国当前的低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主要开发一系列相关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项目,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绿色信贷为转变银行信贷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银行,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到2009年末尾,兴业银行总计总计发放了金额高达165.83亿元、共计223笔的节能减排的贷款项目。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说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业的低碳金融创新

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出现与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创新、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在2007年,中国银行有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随后深圳发展银行也推出了。2010年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是北京环交所与光大银行签订。同时,私募基金和我国信托公司在低碳金融相关义务进行开拓。在信贷中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类风险,在积极支持低碳金融相关类的融资项目,国际银行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双高”项目减少贷款,同时严格检测环境风险。

三、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不足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