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信息技术部学生会精选(九篇)

信息技术部学生会

第1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状 ;问题;对策及措施

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边缘学科,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通知要求,“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已在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开展。通过新课改的培训和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懂得了关于新课改的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还从中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并可以从一堂又一堂的课中反思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足,激励着我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并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信息技术教育应怎样开展,如何开展得更好。下面我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信息技术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是太高。近年来,虽然师范类大学生在逐年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年龄比较年轻,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经验。据调查,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35岁以下比例占很大比重,若不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实践经验的交流总结,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难于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2.边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紧缺。边远地区学校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师不愿去,即使去后也稳不住。

3.教师素质不高或固有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兴起的学科,师范院校近期培养的师资及现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迫切需求。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中,师范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占极少数,大量是其他学科转任或兼任的教师。这就造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对策。例如: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二、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1.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进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招聘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其它单位信息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加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对于年轻教师要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无论是培训经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方面都要加强。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更要让他们有时间、有经费、有条件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样他们才能为乡镇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为农村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为此教育部已采取相关措施: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发挥大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科优势,分中级和初级两个层次水平对中小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2.由于校编政策不科学,编制配备过紧,统得过死,脱离了教育实际。教育部门应调整用人机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广大农村任教。

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但在某些边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编制不甚合理。编制定死到学校后,教育系统无法根据各个学期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造成某些学校出现教师剩余,某些学校又出现教师紧缺的情况。因此,制订科学的编制标准,充分考虑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办法。对于边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紧缺,教育部门应调整用人机制,鼓励年轻一代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进行锻炼,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另外应加强远程教育在边远地区积极开展。

3.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刚兴起的学科,所以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部分省市计划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在任或拟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转任与兼任的教师数量将在二三年内达到高峰。但是,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经过学习,虽然取得了合格证,但基本的技能还是没有得到提高,无法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长期的努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误区和解决措施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宣传力度,使领导、家长能配合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提高。

1.由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使家长误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不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相反认为信息技术仅局限于对计算机的操作,这样会使学生沉迷于网络,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等,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这种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在家长会上应向家长阐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学习信息技术容易走入的误区给家长讲明,特别是网络的利与弊,使家长也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达到能辅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目的,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2.学生一上信息技术课就想到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不注重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产生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走信息技术教学误区。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让学生从普遍的认识误区转变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而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除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外,还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努力。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学校在农村,覆盖面广,学生人数多,只有加强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学生服务,为经济建设发展作贡献,所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是信息技术教育振兴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教基[2000]33号文件

第2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分类号】G633.67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以计算机系统技术与网络应用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逐渐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趋势。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掌握,不但能够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有用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可以明白现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无法脱离信息技术,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信息技术作为未来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技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高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重点都倾斜在数学、英语、语文等相对比较重要的学科课程,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在高考中有所涉及,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加入到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去。然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无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具有同等地位,一般在学校中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基本都是一身兼多职的

2.教学课时的设置不足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总课时应当在70――140个学时,相应的折算到每一周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要有2――4 个教学课时,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每周只有一个教学课时。在部分教学制度不严格的学校,每周只安排一个课时的信息技术都有可能会被其他科目的老师所挤占,安排上相对比较重要的课程,例如数学、英语、语文等。因为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教师根本无法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教材的章节内容在这仅有的几个教学课时里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讲解效果,大部分老师只可以在开课的前几节课中象征性地讲述一些题外话,后面阶段直接安排学生自习。

3.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差异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从小就可以接触到计算机,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计算机系统软件完成打字绘画等各种基础性的操作,然而另外一些学生因为家里没有计算机,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不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对老师的教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枯燥乏味,在他们进入高中阶段之前,他们进入计算机机房关注的只是电子游戏或者看电影、网络聊天等,很少学生会踏踏实实地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

4.信息技术的师资力量较差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社会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要求标准,这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积累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标准。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样需要不断发展,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更新,教师的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仍然是比较传统的老师,教学方式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存在不足之处,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对策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认识对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直观认识,不能受到传统模式的升学教育观念所限制,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并非是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了能够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分析,一方面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将信息技术和日常阶段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系统学习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自主学习。同时,应当注重专职教师的能力培养,学校需要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基础条件,不可以因为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而直接忽略信息技术教学。

2.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实行分层化教育

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在教学课程开展之前,老师需要通过基本形式的测试与访谈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将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分成一组,计算机使用较少、基本操作存在困难的学生则成为另外一组。教师根据具体的分组情况来确定适当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这种分层化教育的方法有利于克服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从而形成的教学困难。

3.灵活运用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的作用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载体工具,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合适的学习内容,比如现阶段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没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概述,例如Word 文档的实际应用,然而Word 文档在学生未来阶段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都会有非常大的实际作用,老师可以适当地增添部分相关应用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做到灵活地运用教材、重视教材,充分有效地运用好教材,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4.认真设置练习,加入竞争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地设置课后练习,从而能够实现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加深巩固目的,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重多元化的分布特点,除了可以设置部分选择、填空、简答等各种基础题型,能够适当地加入部分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的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校可以适当地组织举办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趣味比赛,为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适当地增加部分奖励机制,以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区,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达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从而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优化中学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参与性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第4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优化中学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性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

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3]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第5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紧跟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步伐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将操作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作为主要特征开展相关教学。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学校相继设立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在初中的普及时间较短,有部分学校的领导没有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升学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的机房设备十分的简陋,还有的学校为了迎接评估和评优,经常花费大量的资金购置诸多的硬件设备,而日常中这些硬件设备一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因为学校人员的不重视,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同时,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从小学到初中连接的不紧密,经常会有重复内容的出现,加之课时设置的不合理等原因的存在,致使教育者无法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最后造成各学校、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而由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相同,所以,当学生年级越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比如,有的学校学生来自于一些城区和农村,由于在小学时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一样,在上了初中以后,教育者上相同的信息技术内容时,部分来自城市中心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与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基础水平较差,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速度很慢。有部分学生表示以前就读的小学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很少真正有上机操作的时间,用电脑的机率微乎其微,更有部分学生甚至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加大了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严重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1.3师资力量薄弱

在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很少,并且,不会面临升学的压力,再加上学校领导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缺乏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育者,现有的人员要么是兼职,要么是改行任教,就算有专业的教育者,但经常会因为课时少,工资、待遇低而另寻发展,造成专业队伍流动性大,难以稳定。信息技术课专业教师很少有相关的培训活动,并且,大部分的教师也从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有的仅仅对电脑常识了解,而在课件制作等方面总是与标准相差甚远,没有充分掌握基础的网络知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2.应对措施

2.1提高认识,树立新观念

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育者必须形成良好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全面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信息技术学习,将信息化作为增强教育质量水平的核心载体,应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日常教育教学为一体;其次,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纳入到正式的考试科目中,同时,还要构建一系列高效、完善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以此调动教育者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师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从而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运行。

2.2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者实际备课时,应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将以往的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间信息技能的差异。结合学生技术的实际掌握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让每位学生在之前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教学中,可将学生按程度分组,实施异步教学的方式,一部分学生根据教育者的引导逐步的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更高层次的课堂任务,同时,可要求信息技术基础水平高的学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上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原本一无所知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能够让原本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提速前行,实现教学进度要求。并且,还使得基础水平高的学生找到了与自己实际相符的教学目标。

2.3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育者应有的素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更新速度也较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者要在已有的知识与教学能力水平上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与信息时代共同发展。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师资队伍,不断增强教育者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吸收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校就业。另外,对于本校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利用培训学习使教育者产生一种紧迫感,提高自身意识,然后,自觉地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先进高效的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确保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由于计算机学科中部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与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教育者用简单的方式对深奥的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一听就懂。比如,运用生活实例,通过形象的比喻法导入教学,或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综合数据、文字、图像、声音,制作课件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设置相应的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采用了发现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清晰化。实际教学时,教育者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的解决与表达能力,全面调动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实现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的我们,应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运锋,朱庆峰.信息化社会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王红,沈玉红.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漫谈[J].成才之路,2009年28期 .

第6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一门重要的学科。处于世界信息技术教育领先地位的美国,在中小学是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呢?本文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阐述的基础上,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启示。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为学习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育活动。前者中掌握信息技术是教育的目的,后者中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工具、手段和方式。综合以上观点,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信息技术教育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就学习信息技术而言,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开设相应的专业化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基础等来达到学习目的。而要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目的,应将重点放在开设相应的学科渗透式课程,即把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各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92年美国学者doyle将信息素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判断所需信息,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源,制定获取信息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技术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信息与现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对其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选择正确信息使用。”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

三、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有理论支持,也要有实践支撑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内容,因此任何一门学科所要具有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都要具备。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等等。

基于以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析,我们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培训这三个方面来了解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近况。

四、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美国中小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内容也五花八门,但总的说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课程设置层次多样化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拥有不同结构和层次。例如在有的学校只有高中才开设信息技术课,某些学校则初中和高中均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有的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开设该课程。

2.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内容涵盖范围广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五大类,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网页制作以及软件应用,其中幼儿园和小学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一些计算机简单操作,如键盘的使用、简单文字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幼儿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可以育教于活动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软件应用课程(如e-mail,office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vb等)大部分学校会在初中阶段开设。网页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中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

3.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不同,但教学目标一致

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因此,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如技术课程、教育技术课等。名称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信息技术课。而在我国各中小学都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尽管存在着名称上的差异,但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自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计划以来,在联邦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中小学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美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在2000年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调查报告可知:所有公立中小学校在1999秋季(学年初)全部接入互联网,至此,美国中小学全部上网的目标基本达成。据统计,中小学学生电脑拥有率为每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9名学生则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75%的学校1996年是拨号上网,而3年后的1999年63%的学校已经变换为专线上网,剩下的23%的学校更换为其他上网方式(如isdn、无线连接、光缆调制解调器等)。学校上网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所在学区,有72%的学校得到美国州政府及联邦政府专门项目的支持, 约90%的学校则是得到所在学区的支持和帮助, 30%的学校接受了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工商企业的赞助, 30%的学校接受了学生家长或家长所供职的公司的支持, 约15%的学校通过收取老师和学生的上网费来维持。

六、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培训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决定了其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因此美国社会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来加强教师培训以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美国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提倡把30%的教育技术投资用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培训。依据新的教学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还通过一些联邦项目(技术知识挑战基金、艾森豪威尔教师进修计划、明星学校、职业教育等)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来配合教师培训工作。这一系列措施对美国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对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麻省理工学院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用logo语言来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教学实验。

从上文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无论从硬件设施到课程的开设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为何会有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部因素分析

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这些中小学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有两个: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从上文可知,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在这五类课程中,程序设计类和网页设计类课程属于比较抽象和高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c++,java类编程语言的学习是在大学本科阶段才开设,而美国学生在中小学就能接触到这些课程,这无疑对美国中小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创新信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提高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美国社会各界为此齐心协力做了很多工作。美国中小学自身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美国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且培训内容较为注重实用性。如美国纽约州长岛半空山学区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时,会请相关教师代表参与其中,这样计划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美国部分地区相继颁发了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将教育技术水平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 同时,该州中小学教师等级水平技术证书和管理水平证书标准也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2.外部因素分析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所以能领先世界,除了学校的努力,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首先,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资助和扶持。例如,美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战略规划》中指出:“到1998年,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的美国公立学校的比例要由1996年的14%上升到25%,1998年以后,这个比例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美国中小学中要有50%的教师在2001年前有能力将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及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融入中小学课堂中,而学生拥有现代多媒体电脑的比例将提高到20%,接受计算机使用和因特网方面的综合培训的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在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国各地方政府机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如纽约州每年将会有20亿美元用作信息技术教育开支。其次,企业积极参与。美国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企业参与。政府设立了良好的教育投资机制, 给予表现良好的企业免税政策,很多企业对此也表现得相当积极,因为这样做可以为企业赢得很好的声誉。例如,英特尔公司1999年拿出7000多万美元用于资助教育项目的实施。除了资金外,美国企业还会用无偿捐献教育物资的方式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美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方面,无论学校自身还是外界社会对此都作出了努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加以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岑建君主编.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孟宪凯.美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教育(科普版),2005(9).

易红郡.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学科教育,2001(3).

洪 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和现状[j].电大教学,2002(2).

第7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化学课堂 信息技术设备 调查 分析

一、农村中学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给广大中小农村中学学生会带来多大影响呢?而农村中学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将会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我们首先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农村中学学生对电脑熟悉程度调查

通过分析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几点体会:

1.虽然电脑正以惊人的速率占领家庭和学校教育市场,但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仍对电脑处于不太熟悉状态,农村中学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仍是有限的,可以推断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也是较少的。现在的农村中农村中学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建设者,面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时代,广大农村中学学生这种对电脑的熟悉程度是令人担忧的。

2.不同性别的农村中学学生对这个问题差异性显著,男生中熟悉电脑并经常使用的人数要多于同类女生;大部分女生都不太熟悉电脑,这与男、女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智力发展特点有关。

二、农村中学学生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态度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成果,农村中学学生如何看待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积极的态度还是持犹豫和怀疑,这直接关系到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是否能充分调动农村中学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曾经参与和未参与过信息技术教学的两类农村中学学生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农村中学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

1.有70%以上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我们可以推断认为,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无论是否参与过信息技术教学,在本体意识上对其都持有积极的态度,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会对农村中学学生这种积极态度的形成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2.对比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学与一般化学教学的效果,有67.3%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更好,说明了多数农村中学学生肯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学的优势;但也有近33%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一般甚至不好,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如何突出它的优势,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确实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使用信息技术的化学课与一般化学课比较调查

3.化学课堂教学是否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持赞同态度,说明了大多数农村中学学生希望信息技术继续发展完善。也有近34%的农村中学学生持无所谓甚至反对的意见,这需要具体分析原因,努力改进信息技术中的不足才能使其转变态度。

三、农村中学学生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其“辅助”作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它的“辅助”功能?我们就此问题对农村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感受,帮助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形成较客观的认识。

农村中学学生对化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调查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列了十二个选项,其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认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其中有81.3%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能用动画的画面帮助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76.2%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上课不累;70%的农村中学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实验录像,更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60%以上的农村中学学生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重复演示过的实验,用信息技术和大屏幕展示重点知识省时、清楚,使所学的知识增多,记忆效果好。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8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信息技术教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编入初中教学任务中,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太过深入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传授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对学生今后是否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理论与技术陈旧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这个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结合在一起学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必须要保证新颖和有实用的价值。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及物理等学科有所不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具有传统学科的连续型学习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但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内容陈旧、重复,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失去了原本信息技术的教育意义。当前的初中教材已经不能反映出信息技术理论的最新成果,它的一些观点已经被时代淘汰。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技术内容也比较落后,大多数软件已经更新换代,旧有的软件功能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的理论和技术才是信息技术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2.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差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基本上是教给学生浅显、易懂的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的信息技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还存在着实用性差的问题。教材的知识体系不连贯,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系统性的储存、记忆,到最后学习到的知识在应用于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还存在着一个问题,教材上给学生的列出的学习内容部分偏难,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部分,教材上的相应步骤列举繁琐,如果学生原本没有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基础,在具体操作时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和错误,还有一些软件的相关操作过程中运用的一些知识也是初中生未接触到的,学习时就会给学生带来困难和阻碍。在学生学习过后,不仅对知识容易忘记,还不能实际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计算机操作,缺乏实际意义,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深入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初中生普遍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3.教材忽略信息人文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它与传统的的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在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方面逐渐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人文方面的发展。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重视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操作的教育,但是忽略了信息人文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黑客等扰乱网络信息安全的人,通过邮件或网页等的手段来传播木马病毒,盗取别人电脑设备中的信息,还有人利用信息技术制造、散布各种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恐慌,引起网络的混乱。对于这些缺乏信息素养、缺少信息人文道德的人,部分原因是由于教育不全面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人文和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极有可能因为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而做出危害信息安全的错误行为。

二、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要及时的更新、调整教材内容

学生是未来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发展的接班人,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是当前初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的时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陈旧与过时的问题,保证教育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落后,主要是最新的理论成果没有纳入到教材里,造成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的滞后。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收集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选取一些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编入教材,让学生及时的学习信息技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要选择当前社会正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和各种应用,必要时可以选择未普及的最新技术适当编入教程,增加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师应该及时的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掌握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技术软件及应用,在教材未及时更新时,适当的增添和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内容,拓展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新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者及教育工作者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材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删除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陈旧部分,及时更新,确保初中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为今后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发展好实用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在发展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意识到教育实用性的问题,学生不能一直在象牙塔中困顿,必须将教育的实用性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对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规划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教材的理论编写方面要做到将最新理论的基础编入,再循序渐进的介绍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成果,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编写教材,保证初中生可以了解并熟记知识,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出现,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作为编写过程中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和体系,以便今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我们要严格规划教材中关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选择当前社会正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和应用,必要时可以介绍前沿性的一些技术软件。当前,教育工作者要调整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不实用部分,将教材的理论内容建立系统、连续的知识体系,将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操作繁琐、偏难的部分重新编写,甚至删除,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让学生学到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的知识,更好的发展信息教育。

3.教材包含信息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的人文教育正如信息技术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颗扣子才能更好的继续学习信息技g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发展时间短,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重点都还在实践摸索当中,对于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在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教育同时,加强信息人文的教育。教材可以编入信息技术的相关案例,将信息安全与信息责任的重要性教授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社会责任和人文素养,扣好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颗扣子。教材可以编入一些信息技术的活动任务,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关于信息技术安全的相关练习,教育学生对网上的垃圾信息的抵制,使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做到遵守信息技术道德、遵守网络法规。信息技术的道德修养关乎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和进步,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是否有信息人文、道德的教育,关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信息技术是当代中国研究、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更好的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才能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融入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因此,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价值更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完善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广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2014,(3).

第9篇:信息技术部学生会范文

(一)信度分析

分析之后得出Alpha=0.875,Alpha系数在0.7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比较高,从而会得出较高信度的分析结果。

(二)因素分析

为了保证因素分析的有效性,分别对问卷进行KMO检验、共同度检验以及累计解释率检验。其中KMO检验值为0.856,适合作因素分析,并且Batlett’s检验值0.000<0.05达到显著,符合问卷的统计分析要求。得出的Communalities表可以看出,每道题的共同度都在0.4以上,适合做因素分析。对TotalVarianceExplained表进行分析,得出累计解释率为53.828,因素分析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根据RotatedComponentMatrixa表可以看出,删减后的20道题共分为四个维度。

1.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师资力量情况有69.9%的学生认为,学校给他们创造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很好;有75%的学生认为,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条件很好;有83.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足够满足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80.1%的学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提高很大;有7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学到很多东西;有65.8%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喜欢现在的信息技术老师上课的方式;有78.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很有用;有71.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较为重视,能够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足够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讲课方式也赢得大部分学生的喜欢,老师会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所以,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都是不错的。也足以看出大部分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情况调查发现,大约有83.7%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有84.7%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很有兴趣;有76.5%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84.2%的学生会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有67.9%的学生课后自己会通过其它渠道学习电脑知识;有79.6%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自己遇到问题常常会百度或谷歌查询。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得态度很明确,大部分学生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且很感兴趣。也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和解决问题中。

3.学生课后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有66.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在信息技术课堂外,阅读信息技术教材;有68.3%的学生认为如果有机会和时间,自己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由此可见,课后学生是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信息技术课的教材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小组很感兴趣,非常愿意动手实践,但也是在有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这也反应出学生升学压力很大,虽然对课外信息技术活动感兴趣,但是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因为其他所谓的“主科”课程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课余时间。

4.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统计结果,有72.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Word、Powerpoint、Excel、Photoshop、Flash等软件应用都很熟悉;有75%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很好的完成;有85.2%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好。可以看出,初中生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是很乐观的,至少对于初中生来说,足够他们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学习中。由此可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问卷进行方差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初中生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原因。经过提出假设,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sig(sig是否小于0.05),能够分析是否有显著差异。经过分析、归纳,从而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2.何时接触计算机对于学生的态度影响很大,幼儿园就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比较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小学和初中才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相对不太喜欢。所以,兴趣是要在儿童时期培养的。

3.对于学生课后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这个维度,通过spss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性别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男生课后学习的情况要好于女生。

4.对于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这个维度,年级有很大的影响,初三的学生水平明显高于初四的学生,这是由于初三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可以放一些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而初四的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因为长时间不巩固,也忘掉了一部分。

三、总结及建议

通过分析问卷,我们不仅了解到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根据初中生信息技术影响因素,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家长和老师应该更重视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更要从小培养,这将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