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实验范文

公共实验精选(九篇)

公共实验

第1篇:公共实验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强化措施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以实验研究法作为基础提出的学科研究法,现阶段,不少学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例如心理学科。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经典的论证方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区域无法有效使用,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实验法的缺失。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与特征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相关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而发现因果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虽然非实验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在使用时并不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的实验研究法中调查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实验研究法常用到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即在开展实验研究时,研究人员始终都存在“假如此事没有发生,那么它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该思维方式,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构建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相比较,实验法可以人为地对实验变量进行操控,并对其他干扰因素进行控制,效率相对提高许多。因此,实验法具有非实验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构成因果关系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先后、公变以及不存在干扰量[2]。在这三个要素当中,首先,变量之间的发生是存在时间先后关系的;其次,变量之间的变化应当是相关的,有着共同变化的趋势;最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不是由于其他量的变化导致的。实验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需求,因此,此非实验比较,其更加具有研究的优势。

(二)实验研究的特征

实验研究法是在排除其他所有干扰因素之后,通过控制影响变量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取出研究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变量关系,其特征为:控制性、随机性以及操控性。这三个特征在随机实验研究法当中存在特别明显,该实验法可以将可能存在影响因素尽数剔除,从而为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绝佳的实验背景。另外,实验研究法重在人为地对研究变量进行操控和干预,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对研究变量进行调整,观测不同数值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二、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策略

(一)基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强化策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变量相关关系的论证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方法,仅仅依靠了解实验方法的理论和实验变量的状况是无法进行论证的,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下面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这一方面对强化策略提出建议。实验研究方法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即以理论判断验证为研究目标,在特有的或者是认为创造的实验研究条件下,通过科学仪器设备,对相关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和干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3]。上文我们说过,在进行实验研究是通常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方式,即常用的理论验证实验研究方式是理论假设方式。实验法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成为科学研究的景点方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通常是以人为的手段对变量进行调控,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干扰,通过调控变量值取得不同结果的因变量,通过对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实验研究法具有随机性,保证因果关系不是偶然线型,保证了因果变量之间的普遍性。在公共管理中应用实验研究法最大的问题是其外部效度问题,指的是将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类推到实际的社会情境当中或者是其他母体环境中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将实验所取得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环境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失效[4]。对此,我们认为,通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我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而非其外部效度。具有社会科学实验研究,其外部效度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实验研究的结果,实验研究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人为地操控验证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从而对一类的事物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时,只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因果关系推论,不应当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布式推论或者是结构式推论。

(二)基于公共管理实验方法学科特征的强化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去论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论证方法,部分学科甚至已经形成了对自己学科最为有效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科、社会经济学以及政治科学等。在公共管理中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汲取这些已有专业实验研究方法学科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者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特征。要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需要研究人员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形成具有学科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是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以“根据问题中心,采用公共管理的思维方法”为研究策略,以公共管理真实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心,以公共管理的总体状态以及内在因素联系作为基础,构建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5]。每一个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不同的,公共管理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应当是,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现阶段公共管理工作的恰当性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建立公共管理的框架结构,以恰当性作为框架中心目标,其构建方式为:因素—结构—功能,也就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的变量关系,该关系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在构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特征之后,在进行实验研究调查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公共管理的特性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现阶段,部分学科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已经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成熟,与其发展早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强化公共管理科学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们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寻找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

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

随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的不断推广,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实地实验和调查实验越来越多,针对各地需求开展不同目的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算出其附加价值。实际上,在中国国情下开展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可供研究的题目种类也十分多。随着我国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第三方项目评估的兴起,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在公共项目开展之前,需要对该项目进行评估,预算其价值并进行风险控制。另外,处于发展和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与其他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利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展开,即我国的体制改革优势为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每天在不同地区都要开展各种政策实验与管理创新,这些实验管理创新都为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中的自然研究与准实验的展开提供了背景条件。例如,我国大量推行的定点管理实验,这些项目为实验研究者运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条件。公共管理实验虽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般难以展开,如2013级厦门大学传播学院广告系的硕士生们运用“清推”方式开展的“凭借公益广告的力量改变市民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实验研究活动,在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外,通过对不同标语对人们践踏草坪以及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的影响,看哪种标语对人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具有强烈的制止作用。该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并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通过该实验研究可以为城市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挑战

现阶段,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仍然较少,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对公共管理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例如,《管理世界》在征稿启事中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发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虽然没有限制实验研究论文结果的发表,但是对于学生的实验研究却做出了限制。另外,部分专家学者仍然未曾认可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实验法只能在实验室案中应用,并不认为我国的改革和试点均可以采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研究。要想推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首先需要转变研究人员的传统思想,在实验研究中曾发现,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较之文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更加容易能够接受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的应用。因此,增加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理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推广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语

公共管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环境较为复杂,研究结果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失效的现象而引起争议,但是基于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法本身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论证,从而对系列事情进行类推得出相关结果的方法。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工作者们应当根据汲取现有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以我国社会环境作为实验条件,实验探讨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景怀斌.专栏导语: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几个问题[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20-125.

[2]马亮.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何以可能:一项方法学回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4):13-23.

[3]王永明.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3-95.

[4]马亮.公共管理改革和公共服务绩效:来自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2):45-56.

第2篇:公共实验范文

一、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

作为依托于高校的农业实验站,其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都与普通的农业实验站有所不同。多重要素影响着设计方案是否能够实现人与农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公共设施是否能为使用者带来更为美观、舒适、便捷的多重服务体验。

1.设计性要素。设计性要素主要包含了设施的功能,颜色,结构,材质及工艺等多种要素。首要的功能要素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基础,决定了设施的实用价值。其次的颜色和结构要素,承载了公共设施产品的美术概念。富于艺术感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共设施往往更能获人青睐。最后的材质及工艺要素则满足了设施对于安全性,耐用性的要求,同时也对设施的量产化给予了支持。

2.技术性要素。技术性要素是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的强大支撑。不同于高校常规设计,农业实验站往往能获得更为便利的技术支持。诸如新能源,新材质,互联网新技术等都比普通高校更加容易导入公共设施的设计当中。例如通过光伏农业一体化供电的技术为农业园区的公共设施提供电力支持,既完成了农业项目的研究,又避免了研究成果的浪费,自产自销,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3.地理环境要素。公共设施设计要因地制宜,这一点在高校农业实验站显得尤为突出。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自然需求,不同的农业技术也有着相应的环境条件。有的要求采光,有的要求风力等等。对此,公共设施设计应从避免对相关农业实验产生影响的方面入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避光避风沙等可能产生的需求进行设计考量。

4.其他要素。多为经济及政策方面的要素。公共设施设计不是空想,必须根据实际的经济条件进行构建。设计师在详细掌握实验站经济条件的同时,也应多方了解政府农业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期在获取最大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为农业实验站提供最优的设计方案。

二、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

如果说前文论述的种种设计要素相当于“砖瓦”,那么若想砌一面墙乃至造一间房,就需要相应的设计理念。遵循一个合理的设计理念,往往有利于设计师裨补阙漏,避免因忽视某些环节而造成设计方案失败的局面。

1.功能性理念。前文所述,功能要素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基础。同理,功能性理念也在设计理念中占据着同等地位。功能性是公共设施存在的意义[1],没有功能性的产品也就无从称之为公共设施。实现这一理念,旨在于设施中体现其可识别度及可操作性。比如实用性的椅子,在考虑到美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确保它的功能,不能因为刻意添加所谓的“艺术设计”而模糊了设施功能性,导致用户的迷茫。另外,在农业科技的引入上也应有所斟酌,即便是融合了高新科技的设施,也应有可被大众接受的可操作性,不然无论构想如何天马行空,没人会用的设施也不过是一堆废品。

2.可行性理念。可行性理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要的是安全性能。保护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设计师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贯穿始终的课题,也是可行性理念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是材质,尺寸,安置地点还是操作实践,无论哪个环节的安全性无法保障,设计方案的都将被彻底否决。其二是承前文所述的可操作性,使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设施是否可以在大众当中推行,这需要广泛的调研与测试结果作为支撑。最后是实现设计所需的物料条件,考虑到实验站面积往往较大,需要从成本、量产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以获得最为经济实用的可行方案。如果要求资源过于脱离实际,难免会沦为空中楼阁。

3.生态性理念。作为农业实验站,同时作为高校的农业人才培育基地,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应该着眼于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理念。在选材,制造过程,投放使用等环节中都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例如选用可降解材料,使用绿色能源,生态废料循环利用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为公共设施采用整套的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艺术风格,使整个园区富于整体性,成为学校,乃至地区的文化名片。

4.艺术性理念。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具有艺术感、时尚感。这是大部分公共设施设计所遵循的普遍原则。主要通过色彩,明暗的对比以及结构,造型的韵律突出产品的设计感。

三、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的未来展望

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身边每天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共设施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随着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水平的进步,公共设施的概念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2]。限于国情,我国近年来才逐步兴起各种农业园区及实验站,相较于国外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1.更多功能。作为高校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比如结合现在已初具规模的农业自动化,高校农业实验站的公共设施必将在未来为农业人才储备提供更多便利的功能。

2.更加生态。生态技术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将促使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向着更加生态的方向前进。智慧环境的建设以及精准化的管理,将使农业实验站更好的转向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引领的资源化能源化发展模式。

3.更具?模。当前高校农业实验站公共设施大多存在专项设计,小批量生产的特性。难以推广的背后,显露的还是经济与科技硬实力的不足。而随着科技进步,高校农业实验站的公共设施也必将更具规模,形成以一站带动全校,以一校带动地区的绿色生态新模式。

第3篇:公共实验范文

目前,各级公共卫生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认识不一,管理不科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实验室对各类档案的形成、归档、整理重视不够。二是实验室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分类界限不清,不利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统一管理和利用。三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形成的档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难以运用《标准》来鉴定。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结合我站近年来工作实际,就其管理进行探讨,提出如下看法:

1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使领导重视档案工作,不仅要积极向领导宣传其重要性,而且要积极主动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实验室档案作为日常工作的各项事实和经过的记录,既有证明工作历史和某些事实的功用,又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实验室档案规范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而且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就目前现状来看,应重点做好其收集、整理、鉴定几个环节工作,结合本系统、单位档案的特点加以规范,制度出适合本实验室的管理措施。

4加强对实验室档案的编研开发,这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所在。档案管理部门能否及时、准确的把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高质量的编研资料。

第4篇:公共实验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体系;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5-0182-0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不断推动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目前,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由于教学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面很广,造成高校在确定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上又各不相同,但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共同追求的目标。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应明确课程内容,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可操作性实验体系的建构。

1、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结构

教育技术公共课程长期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且教学内容陈旧;二是过于突出信息技术的操作,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教育性。前者造成课程内容与教育学原理的重复和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脱节,后者简单地把课程作为计算机课程。两个问题对课程的发展都不利,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即与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一文中指出,多媒体演示和网络教室是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技术支撑环境,尤其以前者为主。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利用事先准备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来教学,其特点是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形式,以事先对宏观或微观现象的直观再现,或者用来对情感教学目标进行铺垫和渲染。这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即信息的传送以单向为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弥补不足。因此,在校师范生通过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应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为后续的教育实习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所确定的课程教学内容以三大教学模块为主,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针对每一个内容模块建构知识模块,通过知识模块细化主要内容。通过主要内容明确不同的属性,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理论和实践操作并重,从而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各自的教学方法和创造各自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有序地开展。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块及知识模块结构见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组织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纯理论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拓展的教学内容。纯理论教学内容以课程相关理论基础为主,要求学生了解并识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非常适用于学生的模仿学习,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学生能力拓展的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课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完成教案设计,自主收集素材和开发素材,通过整合最终形成作品。三类教学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学习方法及任务明确,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验体系建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准备45分钟的教学活动,完成以下4个步骤的任务。第一步:设计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二步:根据教案收集或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第三步:集成教学资源形成作品;第四步:组织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并开展教学评价。在此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验体系结构见表2所示。

在组织实验教学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从实验体系可看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在整个实验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需要选择好的案例以供学生模仿。学生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侧重于便于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内容。

(2)实验内容分两类实验,模仿性实验与拓展性实验,前者是学生模仿教师理论教学的内容,后者是学生根据教案内容的自主实验。因此,在实验的组织上采取课内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3)根据专业选择不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软件。PPT演示文稿的设计是所有专业必须掌握的设计方法,但该软件在交互部分表现并不突出,所以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再增加用Authorware或Flash软件制作的内容。

(4)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根据知识模块,制定每一部分的考核标准,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为主。

第5篇:公共实验范文

关键词:关系软件规划 系统安装 网络拷贝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5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办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因其软件系统大、更新快以及使用频繁的特点使之容易产生故障。因此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系统的管理能有效避免病毒入侵,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更好的为人们所利用。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探索和总结, 研究出了一套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系统管理有效方案。

1 软件系统的优化

1.1 母机安装方法的优化

对母机进行安装时可以采用比较便捷的安装方式,可以使用全自动系统安装盘进行安装,将系统补丁和显卡、声卡、网卡驱动程序及一些通用应用软件集成在Windows系统安装盘中,这样不仅简化了系统安装的程序还大大缩短了系统安装的时间。此外,安装母机时可以事先安装一些基本的系统软件,基本软件系统的数据恢复较快,且程序相对不变,可以使用Ghost将其备份,一旦计算机系统安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用Ghost快速恢复数据,这样可以使计算机快速搭建不同层次的软件系统平台,使系统在一个较高的系统平台上继续安装,这样大大提高了母机软件系统的安装速度。在对母机进行安装时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对母机系统软件安装前应将其网线拔下;第二,对所安装的软件进行必要的运行测试,为软件安装后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第三,为确保病毒没有入侵母机,在母机软件系统安装完毕后,要用杀毒软件对其进行全面杀毒;第四,有必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备份,以免系统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

1.2 多系统启动分区属性设置

当母机软件安装完之后,应根据分区安装的软件应用的不同用户,对每个分区进行相应属性设置。每个分区安装的基本系统内容按工作需要进行设置。系统软件的破坏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为有效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应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杀毒、更新。将共享数据区进行每日还原,这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当电脑遇到死机情况时,数据也能及时的保存下来。专属数据区不是经常被使用,在平时不使用时,可将其设置为不可见,等到要用时再设置为可见。为使系统维护变得更方便应将系统备份或存放一些系统的安装软件,这样不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也能使计算机得到有效的维护。

1.3 网络拷贝方法的优化

网络拷贝是实现系统安装批量化和自动化的过程。硬盘保护卡就具有网络拷贝这一功能,而且其拷贝功能极强。网络拷贝主要是解决因增补、系统软件卸载后出现的故障,在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系统进行维护时,要经常性使用这项功能,网络拷贝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系统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计算机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母机系统软件安装完后,有必要利用网络拷贝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传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线与外网断开,再将母机打开进入保护卡的网络拷贝状态,并将其设置为发射端, 打开机房的其它机器自动进入接受端状态。等待所有的机器都登陆后,选择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分区传输、部分传输以及全盘传输。对传输方式进行选择后按回车,传输的时间由传输数据的多少来决定,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快地将计算机实验室的系统装好。

2 病毒防范措施

2.1 建立局域网共享的Windows升级服务器

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大都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漏洞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用户的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为有效对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应及时在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消除系统漏洞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有着重要作用。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目前实验室进行的补丁更新方法是在单机上启用系统更新功能,这种方法使用起来较为简便,但是Windows升级服务器部署在国外,这使得补丁的下载速度特别慢,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国际流量费。如果实验室的每一台机器都使用此种方法进行补丁修复,那必然会产生很高的国际流量费,对于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来说不是很符合实际需要。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实验室内部计算机进行整体升级,配置补丁分发服务器这种方式就能很好的实现对计算机的整体升级,从而有效减少因流量产生的高额费用。

2.2 配置网络版病毒防护产品

在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系统软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应首先构建一个防病毒体系,将实验室的局域网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的预防病毒的入侵。网络版的病毒防护软件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客户端软件和防病毒控制中心。网络版的病毒防护软件具有分布式杀毒和集中式管理的特点,客户端程序能够自行安装并且能够集中升级。客户端程序作为控制中心有以下几个有点,能通过互联网下载最新病毒库和升级杀毒引擎,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这一媒介实现对整个网络的防杀病毒策略的制定。客户端程序可以为整个局域网中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进行自动监控杀毒,这样有效减少人为干预,大大提高了杀毒效率,有效地避免单机防毒的弊端。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发展得较快,计算计的普及使得其相应的软件需求越来越大,软件系统维护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掌握现代化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计算机实验软件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绪诚.机房管理中的“软硬兼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6).

[2] 杨祖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第6篇:公共实验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实验室;现状

引言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政府与其它行政机构,电子政务、计算机辅助社会调查技术等相关先进公共服务技术手段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 高校的实验教学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 仅作为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基本上附属于教研室或课题组, 由教师直接进行建设和管理。因此, 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的, 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 专业面窄, 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 依附于课程, 归教研室管理。例如在学校的公共管理实验室中, 外语语音室一般归属于外语系或外语教研室, 而计算机中心又归计算机系或计算机教研室管理。这种模式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实验室规模小, 功能单一,处于从属地位, 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 管理水平也低。

我校公共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多为计算机, 各个不同的专业学科基础教学实验仅仅是基于不同的软件环境,所以以上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所暴露的问题尤其突出, 具体表现为:

(1)实验室功能单一, 实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 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在实验室建设中, 各实验室只考虑局部利益,盲目争要经费, 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 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例如会计实验室仅仅是在普通机房中安装会计电算化实验软件。由我校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显示, 单个实验室的使用率仅在20%以上, 一部分公共实验室超负荷运行, 而另一部分实验室长期空置或仅被少数人占用, 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实验技术水平地提高。

(2)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 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 积极性难以调动

由于管理体制原因, 实验室被分割过细、过小,实验技术人员不能统筹安排, 工作任务不均。各实验室人员之间沟通少, 很少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机会, 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 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其次, 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 而教研室较注重理论教学, 缺乏对实验室的长远和整体规划, 实验技术人员在教研室中往往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第三, 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 实验室留不住优秀人才, 加上环境、待遇等诸因素的影响, 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3)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

由于实验室和人员方面的制约, 很多实验室不能做到全天候开放, 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机会。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开放式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日益成熟, 而校园网的建成给新的公共管理实验室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式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 在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支持下, 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手段较好地实现实验中心下面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和管理, 一方面能够充分实现新的集中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证各个实验室在满足基础教学实验需求的情况下, 对外开放, 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

2.1统一管理, 实现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

公共管理实验室实行教育超市的开放运行模式, 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 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 高效合理地利用实验设备, 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2.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机动灵活管理, 充分满足师生实验需求

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 各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 查询开放时间、管理规定、使用办法, 对相关实验设备信息进行检索、查看, 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同时, 实验室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给相应高端用户授权, 使这些用户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行对实验的设备和时间进行预约, 这样, 可以既充分保证重要的实验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 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2.3量化实验室工作量, 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

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 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 另外, 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 给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衡量提供科学准确的有效依据。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的需求, 合理划拨经费到实验室, 做为实验人员的业绩津贴, 可以起到提高积极性, 鼓励积极提高业务水平, 使实验室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水平、实验人员工作业绩和收入上形成良性循环。

2.4及时准确提供公共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 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

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做出统计, 这样, 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 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避免建设和管理的脱节, 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2.5利用校园网络平台, 拓展实验室新空间

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虚拟实验室, 将部分实验项目统一放到公共管理实验中心服务器, 全校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录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下载实验教程到本地工作站进行实验。这样, 公共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三、存在的问题

高校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平台是发展趋势, 实验室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公共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前提和保证, 而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的技术实现。但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 特别是体制的改革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

3.1首先要统一思想, 学校领导重视, 充分认识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平台和新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 制定改革计划。

3.2在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 应与教研室相互协调, 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应该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和合作, 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脱节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3.3基于校园网的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生事物, 在这个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冗余, 因为管理运行方案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 要避免因网络和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四、结束语

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管理方向。公共管理实验室的管理是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艳秋.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第7篇:公共实验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整体优化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下,传统的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中实施起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全面培养以能力为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进而改变传统教学的你讲我听,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导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无法达到预期。就必须要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了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对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1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低于统招院校,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

实验课由于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上机时间来练习,而我们的学生仅仅在上课时间由老师督促练习,课后缺少自我复习,自我练习的主动性。容易造成课堂上上机解题无从下手,操作的熟练度不够,缺乏上机操作的动手能力。进而形成实验课对学生的兴趣下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课后又缺乏主动的上机练习和解题习惯,由此导致不能及时将上课时没掌握的知识点学懂学透,无法加深与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相对于本科院校没有明显变化,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有特色的教学特点。思想上对基础实验教学的的重要性认知不够。目前,在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教材中的例题和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照搬进行上机操作,缺乏趣味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很难形成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长久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又使得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教学地位。教材的相对滞后,更使得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没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及时更新。在实验课上学生还是只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去做。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常常感到实验课单调与脱离实际,客观上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性受到压抑,达不到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1.3 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色,造成实验室的投入相对不足,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计算机实验课的质量又与计算机实验室的软硬件密切相关。新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资金占用量大,投建周期长,难以获得审批,这又造成老的实验室使用率偏高,设备老化,使用效率低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的发展,偏离了独立学院办学的方针。

2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2.1 充分重视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

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视基础知识、强调实际应用、重视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学校的各级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并将实验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突出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2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靠教材,简单、粗略的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做练习,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并且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启发的作用。实验课前,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本节实验课的目的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一些更贴近现实的实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要多鼓励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记下难点和不会的知识点,由实验教师安排时间统一解答。如果有条件,要多多组织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和上机操作能力竞赛,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一门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否能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以及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尽快的适应所承担的工作。

2.3 改革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教材

实验课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课教学的质量和实验效果,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人才模式的定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验教材。要紧密跟随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脚步,删除老化陈旧的实验课内容,合并重复和不实用的篇章,对具有新思维、新趋势、新技术、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要及时添加,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尽量的增加实验课课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并安排实验指导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上机环境。

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用方法和操作能力的一门学科,但目前学生在上机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上都存在着不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就需要老师们增加操作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例,在大量上机实验中促使学生得到提高。

考试中要以计算机上机考试内容为主,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建立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力求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含到考试中,包括课堂作业,平时测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立体的反映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2.4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与理论水平扎实的实验教师队伍,这在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参加相关高等院校的培训、计算机教学理论的学术报告,并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做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把理论与实际教学应用结合在一起,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独立自主的新的教学模式。

组织实验教师积极申报学校的各项相关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为依据,为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结束语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提高和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尽可能的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环节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应占有重要作用,应当引起独立学院各级领导和师生的重视。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几年的摸索发展,正处于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壮大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并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靖善,刘鸿雁.计算机基础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9.

[2]贾伟.独立学院C语言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M].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11,11.

[3]许春英,刘明新.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01.

[4]许胜.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第8篇:公共实验范文

公共选修课教学是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所有专业的学生,专业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感悟不同,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处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了解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强,有较明显的群体性,所以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热爱生活、认识社会、尊重生命的当代大学生。

1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传统的讲授法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全校性的公选课来说,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经验理论和陌生的公式法则让学生昏昏欲睡,直至丧失听课的乐趣。所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找到合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图片、音频和视频合理有序的穿插在教学课件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拓宽学生的认知途径。

再者,教师要有意识的控制节奏和重点难点,充分烘托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与课程内容达到一种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内涵与时代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沟通,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鸿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羞怯感。注意情感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模式的更新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地点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教室为主,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所以教学模式的更新依旧要围绕着课堂展开,加上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思路,完全有能力比以往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2.1 拓展相关学科知识,增加学生兴趣点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纪,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一味的灌输专业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甚至厌学。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在于要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的内容上,应该把寓教于乐的思想运用于课堂之上,并且要增加分析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合理的穿插在课件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2 进行多维度比较,启发多角度思考

很多学生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简单地用眼睛来解读所看到的事物本身,运用自己的文化认知来做判断,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做法。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时代感的,有局限性的,它是某个语境下的产物,所以我们在认知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时都是在“误读”。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某个事物或概念从多个角度来诠释,用多个纬度来把握分析。如一些社会上比较有争议的伦理道德问题,错与对很难下定论,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问题产生的情境、当地的风俗、法律条文等多维度、多角度来认识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接近更准确的事实。

2.3 基于历史中思考,宏观地认识课堂

政治、经济、哲学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上层建筑。教师在讲解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要把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如何出现的讲清楚。某种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与唯物辩证的思辨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社会演变、历史发展的结果,学生需要学会这样的宏观的思考方式,切不可孤立地看待问题。

3 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方式

高校公共选修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拓展其知识面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区别于很多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所以在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上可以更有实验性与创新性。

3.1 运用网络平台,创造第二课堂

网络和移动技术让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快速更频繁,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有着高度的兴趣和使用度。高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学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拓公选课的虚拟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虚拟课堂的建设上来,开通微博微信,建立论坛,创造出真正能够实现沟通的虚拟课堂。

3.2 培养实践能力,创造多媒介教育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校教育的侧重点之一,传统教学方式中“教”与“学”的旧格局需要突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

进程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除了传统的公选课教学方式

以外,还可以倡导在室外教学,通过变换环境的引导来提升学生

的兴趣点;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在相关学院的教室、基地开展教学,在现场真实氛围的感染下,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动手实践。

3.3 进入生活,切实体验课程的生动性

针对公共选修课的相关内容,利用学校附近的历史人物景观或实训实习资源,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领略社会变迁的真实情境,既增加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也加深了生命的体验;组织学生到实训实习基地进行短期的训练,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对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又能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能力。

4 结语

第9篇:公共实验范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软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安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承担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开放式的计算机机房,承担着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任务。其特点是:一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环境复杂。既然是公用系统,就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目前有Windows XP、Windows Server、Linux三个分区,安装有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多。由于是面对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又是全校唯一的全天开放的计算机机房;三是计算机角色的变化快,管理复杂。一会是学生上课,一会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收费的方法就不相同。如何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何面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而引入的病毒、攻击等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是国内外同行非常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中心软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求探讨一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

2.1问题的提出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体系结构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中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是对于用户计算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网络信息中心涉及的计算机是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当中,并不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负责,只是指导和建议,甚至是强制的。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就不同了,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要有实验室老师负责保证,要提供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提供必备的硬件环境,所以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防止学生中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害,还要预防网络黑客的攻击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既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访问不利于教学活动的Web站点与程序,例如上课时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等。上述诸多的问题,都要求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环境更好质量更高的服务。

2.2建设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所谓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是从计算机实验室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随时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人的参与和协作,以及技术的交叉运用等复杂过程。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层面。要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计算机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安全技术、安全工具或者是安全产品的缺乏,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安全知识忽视。

安全立法包括各种安全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计算机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计算机安全建设的依据。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包括学校、部门制订的计算机实验的规定、使用方法以及处罚条例;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防火墙、防杀病毒、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及相关的服务等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环境以及应用的安全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安全管理层

安全层主要包括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验室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部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组织专家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计算机实验室立体安全模型的总体框架。

(2) 计算机硬件保护层

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公用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学生误删除或破坏软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硬件保护措施,对硬盘的内容进行保护。实现其目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可靠,缺点是占用一定的硬盘空间。

(3) 操作系统硬化层

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添加了许多常规的应用服务,但是对每个用户而言不一定都适用,因此需要在细致分析操作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尽可能地减少在它上面运行的不必要的服务项目。

(4) 用户安全管理层

用户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用户的账户、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例如使用的时间、计费、网络上流量、访问日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网络安全管理层

网络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放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

综上所述,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框架下的安全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

2.3典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教学基地共有8个实验室、1个服务器中心,有20余台含有高性能多处理机系统、IBM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800余台微机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上课、毕业设计、课题研发、自主学习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实验室可以按需配置,解决了学生上机难,速度慢,档次低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 采用海光蓝卡(不同的版本)实现网络对传、硬盘的保护;

(2) 对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程序按实验室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分配部署,既要做到方便使用,又要避免由于应用系统过多,机器负载过重导致性能下降;

(3) 对操作系统进行硬化处理。操作系统的硬化分4个步骤:1)打好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确定子目录/文件的权限,要遵循最小原则;4)明晰用户权限,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采用金盘电子阅览室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学校的收费系统进行对接;

(5) 采用LanSecS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对学生使用程序进行进程级的管理,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

(6) 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更新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实验室能够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强调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建设,要有投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