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信贷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信贷工作汇报

第1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一、信贷投放结构均衡,规模平稳增长

县支行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发展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设立农村小额贷款批发中心,创新小额贷款营销服务模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已任,积极向上级行申报争取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在我县的投放,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以我县“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授牌为契机,全力发展以“两小”(个人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产品为重点,通过召开小企业贷款产品推介会、新老客户座谈会、媒体广告等诸多形式深入宣传我行贷款产品,截止2013年末,全行共投入各项贷款4.11亿元,较2010年多投放1.11亿元,增幅36.91%;各项贷款累计结余2.9亿元,较2013年增长1.01亿元,增幅54.1%。其中发放个人贷款2559笔3.6亿元,较2013年增加265笔0.59亿元,增幅19.68%,个人贷款结余2.4亿元,增幅27.71%;发放小企业贷款20笔0.51元,结余0.49亿元,增幅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创新机制,完善邮政储蓄制度,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发挥我行机构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我行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推出了农户联保、农户保证、小企业贷款款等多种新型金融产品,全面提升了涉农金融服务品质,扩大了农户贷款覆盖面。今年以来陆续发放贷款给急需资金的涉农企业及个人,如生态养殖公司、和泰牧业公司、赤诚三农种业公司、穗丰粮食物流公司、合纵生态养殖公司,金额2700余万元。

(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行秉承“进步,与您同步”的企业理念,一直把建设农村金融网点、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的金融服务作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做好“三农”领域服务工作,加快我行金融服务支持地方“三农”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借创建“金融服务示范窗口”试点工作为契机,强化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积极在县域农村地区加大对atm、pos机具的布放力度,农村支付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加大绿卡村镇建设力度,增大农村地区客户持卡数量,截至12月底共计开立个人结算账户33.76万户,其中农村客户27万户,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人员的资金提供了流转需要的平台;助推非现金支付的工具和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全行共计布放“商易通”101部,其中农村地区67部;切实开展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工作,构建“便农支付绿色通道”,增加了我行绿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和使用率。着眼于农村农户、城乡小经营者、小企业主的融资需求,着力于小额贷款业务的服务开拓,对“三农”建设提供大力资金支持。我们开办的小额贷款业务,不但进一步扩展了资金回流渠道,实现了资金最大限度地回流地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也是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多方位的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今年,我行积极参与县人行中小企业金融培育工作,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组建了专业机构,健全了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营销中心,挑选了经验丰富的信贷员作为专职的客户经理,主动、积极上门开展营销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辅导企业建立健全财会制度,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重点目标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2013年3月15日,县支行在沱牌大酒店召开银企对接会,邀请了县内6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向与会企业交流了我行小企业贷款的主要特色和办理流程,进一步详细了解了客户的各项资金需求。今年以来我行共培育小企业客户32户授信17户,授信金额5405万元,重点支持了科技包装有限公司、木业有限公司、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建材有限公司、县信诚贸易有限公司等一批县域中小企业,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注民生,扶持青年、妇女创业。2013年,我行与团县委合作开展了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与县妇联合作开展妇女创业贷款项目,银、团组织建立了工作机制,为项目顺利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今年我行共申报民生类贷款353万元,累计向创业青年、妇女发放创业贷款589万元;向就业局申报再就业贴息贷款89万元、妇联妇女创业贴息贷款48万元。较好的满足了广大城乡青年、创业妇女的融资需求,帮助和扶持了他们自主创业。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优化贷款投向。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树立“三农”理念,积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中小企业、中小商户的支持力度,创新支农思维,找准着力点,在贷款投向上向涉农贷款要有所倾斜,确保涉农贷款与商户贷款共同发展。为此,对村镇和社区等批发中心的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营销方式、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提出工作要求,严格考核激励措施,使贷款营销得以有序推进。

(二)挖掘信贷资源,拓展信贷市场。

一是找准业务发展重点。以行业分析、市场调研、信用村镇为突破口,提高对小额贷款发展规律与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稳健增长。二是增加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努力拓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在纺织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商业服务等行业,2012年我行计划培育中小企业30户,授信5000万。

(三)继续强化管理,严防风险。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二是要重视贷后检查,防范逾期风险;三是加强催收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同时,要加大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与法院、执行局、法律顾问的沟通联系,用以解决催收难度大的逾期客户。

(四)加快农村网点建设,增大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

以“助农取款”和“银行卡无障碍示范区”活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在县城地区及农村网点新增对外营业网点的相关工作;加大对几处离行式atm机的投放力度,以此提升我行的硬件服务水平,缓解营业网点柜面压力;面向三农,发展pos结算业务,为农村地区银行卡刷卡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2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一、争取领导支持,健全农担队伍,为政府赋能

为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县政府调整充实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定期调度,分管领导靠上抓落实,具体负责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督导考核,在各镇办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建立了“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凝聚县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工作合力,从财政、镇办及合作银行等部门选调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组建了办事处业务团队,实现了农担业务“人”的保证。抽调人员履职尽责,出满勤、干满点,业务经理曹洪海更是发挥“5+2”、“白+黑”的斗争精神,白天看项目、晚上整理项目,不是在看项目,就是在看项目的路上。县财政部门鼎力支持、全力帮助,从人员、车辆、人员、经费等方面全面落实、全力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

二、争取银行支持,完善工作机制,为银行分险

以防控疫情为契机,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与银行等各金融机构沟通,进一步优化疫情期间的业务风控流程优化方案,调整优化业务风险管理流程,通过银担信息互认、线上申请受理、远程视频尽调、事项委托代办等方式创新开展业务,确保农担展业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定期与银行召开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一案一策”,研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农担业务按照银行、农担公司2:8的比例分成,极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比率,保障了银行的资金安全,极大地调动了各银行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同为民服务的新格局。

第3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关键词】货物贸易 外汇管理 政策 问题 建议

一、存在问题

自2012年8月1日起,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正式实施,改革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但在改革新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贸易信贷管理不完善、系统操作不便等问题,应尽快完善。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货物贸易改革的需要

1.企业方面。新政策对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能力、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县域中小企业的业务人员都为兼职,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新增操作员、给操作员赋权、做企业报告等具体业务操作不理解,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违规风险和外汇局开展综合分析等相关工作的难度。

2.外汇局方面。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基层外汇局人员配置一般为3~5人,难以适应近年来外汇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并且操作型人员居多,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能力尚有欠缺,监测分析水平亟待提高。

(二)贸易信贷管理有待完善

1.贸易信贷未实行额度和期限管理,报告金额无上限,企业资金可自由进出。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采用额度和期限管理,致使企业资金可无限制地自由进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企业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收、延付报告;一旦形势出现逆转,企业又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付、延收报告。贸易信贷无期限约束助长了超长期贸易信贷的存在,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便利渠道,显然不利于外汇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以辖内某企业为例,其预收货款到位至货物出口的周期最长可达一年,相当于企业举借外债一年而不经外汇局审核。在目前信贷趋紧的形势下,借预收货款融资的现象将愈加普遍。预付货款也存在类似问题,以辖内某企业为例,2011年2月预付了190万美元的铜精矿款,到目前还没有到货,其周期已快接近两年。

2.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按照新制度规定,企业通过监测系统报送贸易信贷交易数据,但企业自主报告存在较大随意性,经常出现报告过度或不足、报告不实、迟漏报等现象,加之监测系统本身缺乏数据的逻辑校验功能,既无法甄别系统数据的真实性,也无法确保其全面反映企业对外债权债务情况,从而影响了外汇局开展事后非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3.贸易信贷比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货物贸易改革后,根据实施细则,外汇局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比例管理,对超过比例的可实施现场核查。而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对于超比例的企业,很多情况下仍难以核实其贸易背景或信贷资金结汇用途的真实性,企业如能提供相应能证明其真实性的贸易合同的情况下,外汇局往往只能放任自流。

4.缺乏有效的贸易信贷惩处机制,弱化了监管力度。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仅明确将报送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企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对违反贸易信贷管理规定的各种情形,均未明确相关的处罚依据,也没有细化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三)货物贸易操作系统有待改进

1.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规定,企业发生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企业应当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信息。但企业反馈,其在签订合同时并未约定延期收汇(一般约定60天付款),出口后也未预计将延期收汇。但由于进口商单方面推迟付款,至实际收到款项时经核对发票等信息才知道已超过了规定的“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造成了延期收汇,无法及时通过监测系统向外管报告,而只能逾期后现场报告,由此造成企业操作的不便利性。

2.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企业版)没有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部分企业不知道何时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或由于企业人员大多为兼职且流动性大而遗忘了到期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的义务。

3.操作系统不稳定。部分银行、企业反映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遇到网站无法访问、操作超时等情况。由于外汇牌价实时跳动,一日多价,导致客户汇率损失,同时增加了柜面工作人员压力。

(四)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方各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提供以及信息共享是此次改革的关键环节,而目前税务、外汇部门的协调还没有完全到位,各部门间的联系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时应对企业在办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培训指导,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1.继续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并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指导机制,同时要求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新政策实施后的业务流程,降低无意违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建议总局加强对基层外汇局的非现场和现场核查的专题培训,提高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基层外汇局核查人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核查,增强核查的有效性,确保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有效推进。

(二)完善贸易信贷报告管理

1.建立异常信贷资金预警监测机制,控制贸易信贷风险。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贸易信贷资金存在资金流和货物流不匹配的特点,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把握,所以容易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主要方式。对此,可按贸易信贷债权债务、期限、行业类别、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等设置统计指标,对指标异常变化及时预警,并且在系统中增设企业贸易信贷指标监测功能,对贸易信贷报告期限较长(1年以上)且余额较大(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频繁修改、删除、变更报告内容(特别是收付汇时间、进出口时间)的,增加系统自动提示功能,防止企业通过自行报告随意删改数据,从而影响贸易信贷监测效率。

2.多措并举,提高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一是完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增加注销环节。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汇行为实现后,企业应通过系统报告注销时间,修正贸易信贷发生时报告的预计进出口或收付汇日期,提高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加强内部核对。探索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校验核对方法,充分运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的预收预付数据、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等数据与企业报告的贸易信贷数据进行交叉核对,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加强外部核查。加大对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事后核查力度,将报告质量作为现场核查的重要内容,同时细化对漏报告、虚假报告和不及时报告等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完善贸易信贷处罚制度。

3.强化对超规模、超期限贸易信贷的监管。一方面,对非现场监测发现的贸易信贷余额连续多次超过一定比例及金额的,经外汇局提示后指标仍不见好转的,可不经过现场核查,直接实施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对超长期限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管理模式,实行限额管理。对非“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1年以上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规模管理模式,按照企业注册资本或差(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大小设置一定比例,控制其超长期限贸易信贷规模。

4.加大贸易信贷违规查处力度。如发现企业因操作失误导致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则将其列为B类企业。如发现企业因恶意、虚假报告导致贸易信贷异常且情节严重的,则将其移送外汇检查部门查处并列入C类企业。要明确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信贷监管法规体系,提高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水平。

(三)改进和完善系统操作

1.企业因市场因素或特殊原因未确定预计收付款日期导致的延期收付款,允许企业在超期后仍可通过监测系统向外汇局报告,以减轻企业和当地外汇局的负担。

2.建议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企业版)中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方便企业辅导期结束后及时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

3.提高系统稳定性。

(四)建立和完善地方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首先,为使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各部门间的协调更加顺畅,应制订协调制度,对各部门间数据交换或信息共享的方式以及联系方式予以制度化,以提高联合监管的效力。其次,各部门在交换各自的分类监管信息的同时,可以探讨联合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对于遵纪守法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对于违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联合监管敦促企业自觉守法合规经营。

参考文献

[1]参见江苏省分局:“贸易信贷适度管理研究”《外汇管理送阅信息》2012年第26期.

[2]参见黄晓阳、李毓芳:“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下的贸易信贷管理”《福建金融》2012年第07期.

第4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制度框架、系统支持方面及日常业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外汇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汇局可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及贸易信贷报告相关功能模块的应用,为外汇局开展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持。现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外汇局实施有效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强化监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监测制度框架、系统支持及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测分析框架,将非现场监测分析视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核心工作。这种非现场监测框架的建立,为外汇管理部门开展贸易信贷监测分析提供了机制保障。监测系统从基础数据、监测指标等方面为贸易信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设置了贸易信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综合分析工作制度、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指导意见、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实施指导意见等。创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理效果、宏观环境、法律条件方面分析,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进行管制、必要时辅以行政干预,在当前宏观环境等条件下暂不具可行性,但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措施,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及宏观环境变化,适时启用。

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国预收预付及北京、大连、烟台、武汉、重庆、西安、内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义务性报告的实证检验,90%以上的企业年报告任务在100笔以内,只有个别企业年报告任务超过1000笔。综合考虑,调整报告方式、对大型企业采取总量报告模式暂不具备可行性。鉴此,可以考虑待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实施,且贸易信贷数据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再行确定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对优化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和丰富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体系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二是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行规模管理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外部条件,但可以将其纳入应急预案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就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来说,由于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风险不成正比,目前暂不具备可行性,可以在贸易信贷基础数据完善后,通过进一步实证检验后再行确定。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方式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优化措施。短期内应以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为后续监管机制的优化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应逐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三、短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完善报告制度。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设立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法,改进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错报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包括通过宏观经济趋势指标、进出口/外债/银行收付汇等宏观数据进行宏观校验的机制,通过行业平均数值比对、企业历史数据比对、辅助统计信息准确申报校验以及不同系统间数据比对等方面进行中观校验的机制,以及通过财务指标逻辑印证、财务指标替代印证、财务指标延展印证、财务指标关联印证等方面进行微观校验的机制。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可选取现场核查中发现的下述类型企业,建立样本库进行跟踪分析,锁定报告行为特征,为后续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1)贸易信贷报告差错或漏报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2)报告单笔金额和期限极值企业;(3)未通过检验的企业;(4)频繁调整、删除、修改报告的企业。三是建立贸易信贷数据动态评估机制。将数据校验机制与综合分析、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宏观分析中判断贸易信贷趋势,借助敏感企业样本库及时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避免对跨境收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微观主体监测过程中用于对单个主体报告业务的核实判断。在上述基础上,定期总结地区、行业、企业数据质量改善情况,形成对贸易信贷数据定量、定期、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善监测指标为重点,提升监测效率。总体思路是:将综合分析模块已有的监测指标移植到针对具体微观企业的监测,以确保监管体系一致性;同时,在监测系统相关环节进行改造,增设相关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观企业监测指标中增加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指标及比率指标;二是增加债权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指标,增设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新增指标的平稳性及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口径债权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权余额具有分布稳定、金额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小金额区间,随着金额的扩大,企业数量呈现急剧下降。从监管实际情况来看,理想期望值应为0,即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而金额增加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因此适宜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进行监测,以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从微观主体的债权余额比率指标看,同样具有稳定、集中的分布。指标取值范围应为[0,+∞],下限表示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上限表示企业上期发生债权类贸易信贷,而当期既无资金或货物流出,也无债权类贸易信贷注销,贸易信贷债权余额保持稳定。从管理意义上来看,应重点关注比率持续扩大的情况,因为其意味着流出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搭配债权余额指标共同使用。从全口径债务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务余额指标同样具有分布上的稳定性。从管理意义上来看,理论上的期望值为0,表明企业债务类贸易信贷均在当期完成,而债务余额增长意味着微观主体通过贸易信贷渠道流入资金规模增长,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企业大额贸易信贷流入进行监测。债务余额比率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其管理意义和使用也与债权余额比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从中长期指标来看,微观企业的中长期债权余额分布管理期望值应为0,而金额相对集中则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能够有效识别异常企业。中长期债权余额比率的取值范围应为[0,1],0值表明微观主体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观主体预付及延收全部为中长期。从管理目标来看,新的优化方案提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应为0。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数据分布符合理论分析,剔除无贸易信贷业务的企业后,从各区间企业分布来看,82.7%的企业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贸易信贷,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内两个区间。根据期望值及分布,相关指标适合设置单边阈值。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来看,样本地区98.4%的企业该项指标为0,略低于中长期债权指标测算结果;剔除0值企业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与中长期债权指标类似,同样呈现U型分布,同时具有时间及空间上的稳定性。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分布分析显示,样本地区73.1%的企业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为0,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区间内。而在指标内涵及管理意义上,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与中长期债权余额比例较为相似,可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异常企业进行筛选。通过对新增指标统计规律性的分析,初步验证了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标均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相对稳定;数据集中度相对较好,多呈现U型和L型分布,在实践中通过设置单边阈值,能够实现“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区差异性显著,因此在指标设置上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定经济环境的变化,避免企业筛选数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以优化监测流程为重点,提升监测效果。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单纯核查贸易信贷真实性的逐笔监管模式,通过将贸易信贷监测核查与贸易收支形势紧密结合,提升监测核查对防范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效果。具体优化后的贸易信贷监测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未呈现明显的流出入时,对贸易信贷的管理以日常监管为主;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流出入情况较严重时,则根据收支流出入方向,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二是选择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将贸易信贷重点监测方向由中观层面落实到具体微观企业。通过对地区、行业等中观层面的监测分析,寻找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三是对重点监测企业实施分类,结合现有分类措施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管理,以实现对外汇收支形势的调控。在监测分析的对象上,可根据行业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以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完善风险防范。总体思路是:以建立贸易信贷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现行管理体系的补充,以有效应对突发性外汇收支波动,防范管理风险。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启动的条件基础是贸易信贷收支流动和存量是否处于“宏观容忍度”以内。而容忍度的判断标准,应依据贸易信贷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下各项指标的测算结果临界值而定。可将贸易信贷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与跨境资金流动应急预案相结合,即根据总体收支的变动情况,判断贸易信贷业务相应的风险区间,进而确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力度。

根据措施实施难易程度,应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窗口指导措施,指由监管部门约请被监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和敏感性企业)宣传当前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要求,并提出具体化改进意见,引导市场主体顺应外汇管理目标,合理控制其贸易信贷规模。二是规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虑在一定期限内对企业贸易信贷规模、比例或期限进行总量限制,以推动主体将贸易信贷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审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场化调节手段。根据贸易信贷对利率、汇率反应灵敏的特点,运用资金价格、成本等市场化工具,主动对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贸易信贷(贸易融资)行为进行利益引导或预期引导。实际操作中,各项应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对此,应着重把握其管理目标实现的时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四、中长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构建贸易信贷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一是以应急管理为基础,研究构建宏观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针对已发生的特殊收支形势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因而只能作为日常管理体系的补充;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则应基于更加积极主动的监管行为,其目标是通过提前采取宏观、逆周期的调控措施,防范特殊收支形势的冲击。二是以宏观风险可控为目标,构建逆周期审慎管理制度。可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逆周期监管的主要内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审慎管理手段和工具。构建中要注重监管工具的协调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并注重差异化管理等。三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重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审慎监管框架中,应进一步明确外汇贸易信贷监管与人民币贸易信贷管理的关系,以及贸易信贷与贸易融资管理的关系等。

构建监测指标综合利用分析框架。在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中长期应将如何提升监测指标综合使用效率和效果作为政策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一是深入挖掘各监测指标的相关关系,逐步构建监测指标网络,增强指标的系统化运用,提升对异常行为、异常企业的筛选效率。二是确定监测体系核心指标和非核心指标。针对核心指标,应适当提升监测频率,研究制定综合监测指导意见;对于非核心指标,则应放松监测要求,节约监管资源。三是完善监测指标评估机制。要定期对监测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应构建监测指标的设立评估机制,根据监管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发展,在深入分析监管需求的基础上,适时增设新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

第5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一、贸易信贷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本项下延期付汇管理方法存在问题。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和规范业务发展,外汇局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并将金额20万美元以上、期限在18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尽管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有助于遏制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但管理成本比较高,有效性也不容乐观。二是经常项下延期付汇管理存在问题。外汇局下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登记货到汇款项下单笔报关单未付汇金额在等值50万美元以上,且预计付汇日期超过报关单进口日期90天以上的贸易进口付汇。投机的交易主体仍有可能通过缩短期限或减少单笔报关单付汇额,规避监管。三是预收货款没有纳入外债管理。目前国际收支系统可以统计出预收货款的发生额,出口核报系统因没有预收货款的系统设置,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累计核销额,两系统轧差后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余额。四是企业边境贸易人民币跨境资金疑有漏报现象。贸易信贷调查中了解到,很多企业账户有大额提现行为,而该企业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为零,人民币资金形成的贸易信贷是否应申报、应申报的笔数和金额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

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外汇管理可以对延期付汇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但从长远看,贸易信贷仅仅是投机活动的载体之一,外汇局应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在确保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同时,便利贸易活动的开展。外汇局应加强对跨国公司关联交易和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控。贸易信贷具有笔数多、变动频繁的特点,采取逐笔登记的做法并不可取。外汇局应当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贸易信贷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由外汇局直接从海关总署读取贸易信贷调查企业的进出口明细数据,与外汇局出口收汇核报系统、进口付汇监管系统的进出口核销数据轧差,推算出被抽样企业的贸易信贷数据,并逐步通过建立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当数据出现异常时,外汇局可以要求有关企业说明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也能够保证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水平。

(二)加强延期付汇管理

一是建议对“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进行升级,在系统中增加延期付汇的总量目标管理。通过系统监测延期付汇已办理情况,掌握延期付汇未办理余额,防范集中付汇风险;二是尽快统一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对延期付汇的管理口径,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减化企业登记手续,实现数据的统一协调监管;三是建议在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填写延期付汇登记编号,在非现场核查时就能及时发现登记备案的付汇日期与实际付汇日期的不匹配现象,掌握资金流向和动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预警分析;四是开展对企业进口后不付汇情况的试点调查,摸清企业进口不付汇原因,验证校对贸易信贷调查的呆坏账金额,准确测算全面掌握我国外债情况。

(三)将预收货款纳入外债管理指标

完善出口核报系统功能,对预收货款的核销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测,确定一定期限(3个月以上的)的预收货款作为融资贷款,由外汇局通知企业比照外债进行登记,纳入外债管理范围。在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中,增加详细的贸易融资监测内容,细化各项监测指标,提高异常资金预测的前瞻性。对预收货款结汇后退回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办理出口预收货款退汇,应要求企业提供预收货款资金使用清单,对不合规定的退汇要求,不予核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调查,对资金使用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严重不符的,按规定予以处罚。杜绝无实际贸易背景的资金以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流出。将除船舶、石油等行业外有大额预收货款的企业或退款较多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在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控制和防范短期资本的冲击。

(四)完善造船业预收货款管理规定

外汇管理部门应放宽对造船业预收货款结汇限制。建议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可凭造船企业提供造船合同副本上的价格条款,认证企业所收到的外汇是船东为履行船舶建造合同而支付的进度款后,即可办理入账或结汇使用。反之,转入企业的专项外汇账户─待结汇户。在船舶产品实现出口销售,取得出口报关单和出口收汇核销单后,由造船企业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与此同时,银行按造船合同进行考核,如发现有不良记录,报外汇局处罚。

第6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农合行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各商业银行相比相对偏低,他们只能论贷款而贷款,给客户提供一些信息服务,与客户有着深厚的感情,做一些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只做些工资业务,不懂的做一些配套业务,如外汇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等,而且利率定价也做的较死板,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这些新业务往往被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提供了平台,因为农合行信贷人员对客户信息灵、底子清,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凡是农合行有信贷业务的客户他们都会去做些新产品业务,风险小、回报率高、利润丰厚。那么农合行的信贷业务人员对这块肥肉为什么不去吃呢?主要原因是农合行信贷业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业务素质问题。

一、农合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成因

1.思想观念陈旧,只会做传统业务。笔者从9月5日至12月20日实际80多个工作日,实地走访了农合行的9家支行,对46位信贷人员(占该行全都信贷业务人员的19.7%)管辖的前十大户、新增量的、租赁的、有不良记录等情况的客户进行财务状态分析和到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抽查的350家企业、383户农户,占46位贷款人员管辖企业客户704家,农户5472户的50%和7%,实地走访企业102家,农户96户,占抽查管辖客户的27%,46位信贷人员共管辖贷款570552万元,其中贴现业务16272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85%,银行承况汇票业务13394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3%,开出保函业务730万元,占管辖贷款的0.12%,国际结算量14479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2.5%,外汇存款82.4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0.01%,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7518张,卡中存款1870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3.3%,从上述数据表明,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占比甚少。如我们调查的一家企业,在合行融资净敞口人民币5966万元,美金400万元,存单质押贷款4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其他均实行执行利率上浮16%,融资额占该企业总融资资金的47%,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承兑1500万元,用单位定期存单质押,保证金100%,执行利率上浮3.6%,显然农合行在业务操作中配套业务和利率定价上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灵活。合行5月举办了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大赛,20篇作品进行了演讲,其中只有7篇是目前现任信贷业务员岗人员的作品,显然日前在岗的信贷业务员的在产品营销上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管辖的信贷客户需求不对称。从抽查的信贷业务员中可分三个层面,一种是信贷员会调查、有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也灵,但要这些信贷业务人员写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五级分类填写、算算就麻烦了,只有一二张纸好写,有的会写而不愿意写怕麻烦,有的确实不会写,这种表现主要是在农合行的老一批信贷员中。第二种是信贷员会写的,但写的调查报告等资料都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报表、与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交谈而写的,写的调查报告与我们去实际调查起来有出入。提供的报表有虚假的也写进去,资产不实的也写进去,这种表现主要是新的近2年当上信贷员的业务人员,信息不够灵,实地调查资格又嫩,有一种怕业务做不好的思想。第三种信贷员是极个别的,可以说要被淘汰的,不懂企业的行情、也不深入调查、也不与其他信贷员沟通的,也无新增客户、连周转贷款也调查不清楚,虽有经验,但还是靠老经验,得过且过,这种表现主要是存在于老一批信贷业务人员之中。但农合行极大多数的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二、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的对策

第7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一)正确认识经济金融的关系,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强基石,健康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各金融机构要深刻领会经济金融的关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要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坚持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上下功夫。

(二)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全力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人民银行将通过召开行长联席会和座谈会、约谈、监测、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督促指导,对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

二、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要

(三)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人民银行将有效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与县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确保信贷投放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力争2012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本外币贷款增量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全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各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贴近县委县政府产业规划,继续加大对机械装备、临港工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一批列入全省、全市的重点工业项目、辖区纳税大户以及辖区出口大户。要围绕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这一主题,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大力发展汽车、旅游和耐用消费品贷款、产业转移项目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要加强与县政府各经济部门的沟通联系,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积极开展信贷客户培植工程和信贷产品宣传,帮助目前尚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的各类企业改进管理,完善条件,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信贷服务,力争使新客户数量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

(五)积极拓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大力增加针对环境保护重点类工程、新能源开发或利用项目、节能重点工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投放的绿色贷款,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旅游、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举全县之力发展光电产业,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发展战略,继续将支持光电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绿色信贷的立足点,进一步加强对光电产业的资金支持。要改进信贷服务方式,主动上门营销、提高审批效率,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光电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光电企业推介合适的贷款品种,提高抵押物的抵押率;对于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的光电企业,允许其通过担保公司保证、股东个人房产抵押等多种方式办理贷款担保。

(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一直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同时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各金融机构要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进一步强化对小微企业业务管理建设和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企业技术改造等的金融支持,确保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继续深化政银企合作方式,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暨银行信贷创新产品推介会,为企业提供政策介绍、融资咨询、财务管理辅导等服务,让企业了解信贷产品信息和适合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增强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能力。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提升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

(七)扩大对“三农”金融支持力度。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198号)精神,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重点,全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农业机械、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确保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我县水果、蔬菜和海产品的深加工。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农户贷款,加强对传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持,重点支持海产品养殖、速生林和枇杷、淮山、杨桃种植以及大棚蔬菜生产等产业化种养业。农业银行要以“惠农卡”为载体加大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不断提高“惠农卡”的授信率。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农村网点多的优势,以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为抓手促进农户贷款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大力发展农户保证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市场开拓,深入农户种养殖区域,以“信贷下乡,服务三农”为切入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推介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融资平台。

(八)进一步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推动条件较好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融资,探索区域集优等融资模式再创新,拓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贯彻市人民银行和市经贸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关于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意见》,加强与县经贸局、县光电协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联系协调,继续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

(九)认真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加大对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将保障房贷款指标单列、单独考核。合理安排个人住房贷款信贷额度,切实提高首套住房金融服务水平,合理确定首套住房贷款成数和利率,尤其要在首付、利率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购买者提供优惠支持。

四、继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服务外向型实体经济

(十)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政策宣传和支持力度,继续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外经贸、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简化手续,推动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人民币贸易融资在推动企业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海外代付、保理、福费廷等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促进企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十一)推进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支持涉外企业发展。扎实做好辖区货物贸易外汇改革,简化企业贸易收付汇手续和业务办理流程,取消核销手续,使合规企业实现收付汇资金直接在金融机构办理,出口报关和申请退税时不再提交核销单,便利企业贸易收付汇;继续推动出口收汇存放境外政策实施,积极指导和支持辖区进出口企业,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直接用于进口贸易付汇,减少其外汇资金跨境划转费用及汇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和鼓励银行积极开发推广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人民币掉期等外汇产品,指导涉外企业正确选择外汇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五、改进支付结算与国库服务,提高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

(十二)加大支付结算工具推广的力度。深入普及银行卡知识,进一步提高民众用卡意识和刷卡交易量。大力开展农村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动符合业务开办条件的行政村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银行卡自助机具及农村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双覆盖”。

(十三)加强国库建设,提高国库服务效率。做好国库TCBS系统上线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系统及时顺利上线运行,提高国库会计核算效率。做好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及划缴,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入库,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

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四)稳步开展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创新。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开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等登记系统,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大力推动应收账款、存货、动产、股权、保函、出口退税账户托管等业务,努力探索保理、福费廷、供应链融资等产品,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等合作,创新适合需求特点的联动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积极探索适合“三农”特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信贷产品,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研究发展适合文化产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推动开发收益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版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

七、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稳定基础

(十五)认真开展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和辖区实体经济运行形势的跟踪分析,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向有关方面进行风险提示。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开展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辖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苗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强化资金用途监管,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股市等领域。要关注贷款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动态及其关联企业的情况,分析了解和防范化解潜在的风险。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继续加强反洗钱和合规制度建设,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金融犯罪。要进一步普及百姓金融知识,提高百姓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引导规范民间融资,遏制高利贷,制止和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十六)建立“两管理、两综合”长效机制。认真实施《省新设金融机构央行管理与服务指引(试行)》,有效确保“成立一家、规范一家”,实现防范金融风险关口前移。严格执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重大风险事项和重要信息报告的管理,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风险事项和重要信息的及时报送和妥善处理。积极探索央行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事项由目前对金融机构的开业管理、在营管理(含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扩展到包括综合评价和综合执法检查在内的四个方面,形成金融机构“两管理、两综合”的长效机制,稳步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和综合评价工作,提升监管实效。

八、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金融消费环境

(十七)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各金融机构应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定期总结并向人民银行报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推动并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与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在产品开发与销售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义务,按规定收集和使用金融信息。要公平合理地对待金融消费者,不得以提高门槛或制定歧视性标准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公平获取金融服务设置障碍。进一步做好征信异议处理等工作,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免除相应服务收费,不该收的费坚决不收,能减免的尽量减免,尽可能减轻金融消费者,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九、继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

(十八)改善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征信环境。依托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丰富和推广信用工具、信用产品,降低金融和经济交易成本。探索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第8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借款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 电话:________

贷款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 电话:________

甲方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其项目已经由____ 批准,特向乙方申请____ 万美元(或其他外币)外汇贷款。按照贷款办法和有关规定,业经乙方审查同意,为明确经济责任,特签订本借款合同。

第一条 借款金额:甲方确认向乙方借得现汇____ 万美元(或其他外币),买方信贷____ 万美元(或其他外币)。

第二条 借款期限:现汇____ 年____ 月。(从第一次用汇之日起到还清本息止);买方信贷____ 年____ 月。按本合同所附的用款计划(略),乙方保证及时提供。如因甲方未按计划用款而造成乙方组织外汇资金的利息损失,甲方按乙方规定支付外汇承担费。

第三条 借款利息率为年息:现汇为____ %(按中国银行总行公布的浮动利率计息);按____ 月浮动;买方信贷为____ %,按____ 天计算。在借款期间,每半年计息期应计的利息,如甲方未能支付,甲乙方直接借记甲方借款帐户内,实行复息计算。由于计息增加的贷款额,不占用贷款额度。

第四条 借款使用;在引进的技术设备成交后,应将合同副本送交乙方,甲方委托乙方全权办理进口开证,审单付款等事务。甲方保证本合同项下的外汇,不挪作他用,如果发生挪用,其挪用部分,乙方加倍收取利息。

第五条 借款偿还:甲方在借款期终止日,全部清偿贷款本息。甲方因故不能履行本合同规定归还借款时,由担保单位负责按期归还借款本息的外汇额度的相应等值的人民币(包括延期偿还的罚息)。对逾期未还借的款部分,甲方同意加付____ %的罚息。

第六条 本合同所附的《用汇、还汇计划》和《还汇(款)保证书》及甲方担保单位出具有保函是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具有与本合同同等的效力。

第七条 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借款使用的有关情况、报表、资料,为乙方检查信贷工作提供方便,双方应积极合作,努力促成项目的早日建成投产。

第八条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到期结清本项债权债务时终止。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副本____ 份,送____ (有关单位)备案。

甲 方:____________(公章) 乙 方:_______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年____月____日

阅读延伸:借款合同之借款人义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9篇:信贷工作汇报范文

2010年以来农发行房县支行认真履行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职能,积极支持房县县域经济发展,树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至六月份累计发放贷款4000万元,支持恒达纺织、聚达食品、古月香、神武山珍、神农本草、武当动物等多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促进了企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有效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突出支持重点,优化发展格局。自二月份农发行房县支行领导参加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政府组织的深入亿元企业调研活动以来,该行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紧密配合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和作用,确定了“三优先”的发展战略,即:优先支持县委县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企业;优先支持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支持信用度高、成长性强、效益好的农业小企业。采取做好客户营销,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向上级行汇报,寻求政策支持;优化服务质量,做好客户维护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二、改进营销手段,了解企业需求。农发行房县支行在2010年初及时向县政府上报《农发行房县支行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报告》,汇报农发行的信贷政策和发展思路,在得到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认同后,该行根据县领导关于“政府有关部门与农发行一起与项目单位做好对接,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指示,对县政府重点关注帮扶的湖北武当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动上门营销,宣传我行信贷政策,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强化落实措施,完成目标任务。在做好客户营销工作的同时,农发行房县支行及时向市分行做好贷款项目的汇报工作,论述贷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寻求上级行的政策支持;在获得市分行认可后,择优选择经验丰富的信贷人员担任客户经理,并在市分行委派的主调查人进行贷款调查前,做好企业的基础资料收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最高内部授信额度认定等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了贷款调查程序的顺利进行;在该行的大力工作下,5月20日,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对该行湖北恒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房县古月香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的续贷项目和湖北武当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新贷项目召开房县支行专项贷审会,房县支行5个贷款项目在贷审会中全部通过。在贷款项目通过贷审会后,该行及时与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进行沟通协调,短时间内完成了贷前限制性条款的落实、贷款流程的审批等工作,确保贷款在上半年发放到位,完成县政府相关目标和要求,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