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

第1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首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例如,初中历史第二册第十四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中提到:"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对这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设问:一是何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国南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发生了什么显着变化?三是我国经济重心是在何时南移的?这样就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史实,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次,要正确理解已经掌握的各种历史现象。正确理解史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思维品质。这样也就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和得出新的结论。仍以《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为例,"繁华的城镇"的兴起和作用,是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难点。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的增加需要扩大产品交换的市场,于是城镇应运而生。可见,城镇是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镇中的主要商品种类大多数是日常生活和劳动工具,随着城镇的发展,无地或破产农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手工业或经商,投入到工商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行列中。城镇的兴起又促进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了老师对这段内容的分析,同学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城镇的兴起,而城镇的兴起又推动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第一、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居多,喜欢教师讲得生动,带有故事性。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较强,更多地希望教师的讲述具有启发性,内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对于同一年级的学生,教法也不能单一化。

教师可在各种教学方法中选取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组合。如讲述便于系统地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描绘历史场面,课堂教学密度高,缺点是缺少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维不够。讨论法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所花时间多,课堂知识容量小。在教学时,要以把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扬讲述法和讨论之长,补两种教学方法之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历史的过去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常使用讲述法,为了避其所短,要以辅之谈话法、发现法、讨论法等。这样学生会感到精神愉快,甚至会感到上历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第二、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炼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而情感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的。教师应该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能善于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炼、风趣幽默和充满感情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动讲述、描绘、分析历史现象,揭露历史现象的本质。准确、形象地把人物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等表现出来。这样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愿望。反之,教师讲课废话太多,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第三、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需要。创设问题情景,就是给学生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历史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如讲“曹操统一北方”,即先把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的袁绍的力量对比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曹操的人马大大少于袁绍,怎么会打败袁绍呢?”这样的悬念,从而形成渴求获得这方面知识的需要。接教师叙述,描绘战争的经过。学生听完后,教师可对学生说:曹操战胜袁绍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这样说呢?”的问题。教师随即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曹操的政策。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不断产生疑问,不断获得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满足,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3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编写了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方便了初中历史老师和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要将重点放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一、关于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概述

(一)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内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内容,就是以人教版教育教学的大纲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不断学习掌握和积累过程。使学生积少成多,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转变;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热爱历史课堂教学,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教学的方法上采用开放式、参与式、启发式、合作式、小组讨论式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进程。课程改革视阈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疲劳备战等方法割舍掉,改为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加强对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运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思路,使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课程改革视阈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将这一点牢牢的掌握,围绕这一点开展工作,将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互动

新时期课程改革以来,运用人教版教学大纲,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增强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主动的进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中与历史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占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极大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演变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二)推进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历史思维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人教版教学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加强提问的方式和水平,将问题设计的恰如其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课前和欲望,难度不要太大,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作答,具有发展研究的意义。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起到了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分辨是非的能力,拥有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凸显问题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以人教版教学大纲为中心展开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这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一致,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思。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思路,将问题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核心思想是以问题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增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是认真贯彻和落实人教版的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有趣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教育。那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怎样体现创新性呢?笔者在此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定位的认识、思考从创新性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两个方面诉诸笔端,祈有益于同行的创新性教育。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轻理解、运用重记忆。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是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上的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对知识认知和掌握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上的创新性教育。

在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精神上。教师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具有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的意识,敢于发表有一定创见的言词并把这种言行经常表现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一种习惯;

在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逆向性思维、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运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勇于发表不囿于教材的新观点、新看法并能言之有理的能力。

三、在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上,要由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转变,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对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创新奠定基础,教师应重视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向学生初步介绍、示范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和运用这些方法,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思路以教会学生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并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对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不是哗众取宠的、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论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

第5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性教育 历史知识 归纳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一些教师教法的滞后,学生往往成了知识填充的容器,灌输与死记硬背成为历史教与学的代名词,导致学生厌学。为此,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性教育成为必然。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施创新性教育呢?

一、针对当前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特点实施创新性教育

当代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之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中的各类节目。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应有的严肃性,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因势利导,顺着学生了解历史故事的兴趣,逐步深入分析把握历史本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第二,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够正确解释历史现象。

二、明确创新性教育总目标,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入教学。

对于初一学生,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创新性行为奠定基础,教师应重视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向学生初步介绍、示范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模仿和运用这些方法,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思路以教会学生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并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上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步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教材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

第6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9-01

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因此,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度上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情和景的展现,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情景来展示一定的境界和意境。历史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课本、历史博物馆等深刻蕴含情境的内容,在生动语言的叙述、真实可感实物的触摸下,主观创建的一种具有历史特点的生动画面。

2.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2.1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近几年,历史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作为和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历史逐渐关注的背景下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改革发展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课业紧张,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语数外,没有过多时间充分学习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庞大,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较差,无法实现历史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现对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2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

2.2.1 知识经济时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被重新确立,教育发展的目的变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2.2 新课程改革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获得,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熏陶,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

3.初中历史课堂情节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建生动逼真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初中历史知识讲授时,要尽可能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从而在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同时,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种情境拉近的方式能够逐渐将其更好地代入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将钱称作孔方兄,称贪财的人是钻进钱眼中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出示圆形的铜币,向学生具体讲解铜币的源流。再比如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书本上的农耕图,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古今对比中发现生活的相似之处,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

3.2 利用游戏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游戏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打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结。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添入适当的游戏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分为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并结合具体的背景对不同历史背景的历史内容进行阐述。通过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情冷暖。

3.3 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重难点历史知识的把握。历史是对过去进行总结思考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知史而明智,有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所学习的很多历史知识理解不够,不能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基础薄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我们面前有四种人,分别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法国的大资产阶级、法国普通人民和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之后向学生提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纷纷讨论回答之后,教师指出这种不同的态度正是体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将复杂的历史问题变得简单化,加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上升。

3.4 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问题情境。随着科技的发挥在那以及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被引入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能够将声音、画面等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减少 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陌生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视频,利用特色的炮火声和视频中的的灰色人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同时,加强对鸦片战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深刻体验都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侵略者的侵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总结: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融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秀云.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67.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 成功(教育),2013,22:209.

[3] 建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42.

[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第7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考查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学内容

每个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在进入高一历史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关键的一点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现象。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往往是“各自为政”,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历史,而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学习历史,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感到线索乱,理不清头绪,特别是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理解和分析更是无从下手,更谈不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另外,从教学内容方面看,从初中到高中存在很多台阶,并且跨度比较大。学生也存在着心智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再加上教师方面,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老师在教学中有高估学生认知水平、盲目拔高的现象。

因此,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能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那不仅能省去高中历史教师很多“重复劳动”,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甚至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事实上,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来谈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知识能力考查方式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习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历史知识的考查方式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最终还是要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展现,然而初高中历史课在考试方式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初中历史称作“历史与社会”,它的考查方式是全开卷的,允许学生带自己的书本、资料进入考场,任意查找书本上相关内容进行答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确实收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然而进入高中以后,为了适应高考制度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仍然采用全闭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脱离书本的前提下回答试题内容。这种考查方式的突然转变必然给新高中生带来很大的不适应,不理解考试方式转变的原因,甚至出现了考试夹带作弊等违背考试意图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指出考试方式的转变只是一种形式,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和培养自己学习历史的能力,这样无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考试我们都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其次,是对针对学生没有背诵、识记历史内容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抽问抽测和课堂练习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记忆需要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久而久之,当“强记历史知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初中时落下的“病根”也就不治而愈了。当然背书并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佳方法,而是希望借此来改正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尽快适应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

最后,对于历史课更高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辩论赛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方式的尝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真正培养他们认识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就被认为是一门副课,由于近几年中考只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综合卷,而且在中考中的比值越来越轻,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音乐、体育这样与历史科缺乏联系的专业教师“越俎代庖”,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使得“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形成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种态度,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乃至轻视。认为“历史学习完全没有用”,因此,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了,甚至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高二分科以后就放弃历史的准备……抱着这种想法,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历史学习,如果教师不加正确引导的话,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

因此,首先,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想方设法地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认清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也说: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历史学科,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其次,高一历史老师要使历史融进学生的生活中,放到他们的世界里,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中在讲述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时,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各自的职责问题。可以不直接提问学生三公各自的职责,而是引用热门的三则时事新闻提问学生:“如果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乍浦港区巨贪现形、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今日起航赴亚丁湾三件时事发生在秦朝,应该各归谁管?”案例都是学生熟悉的重大事件,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涩的概念,甚至还可以间接地熏陶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意识。相信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当再次提问这个问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会非常扎实,不会出现搞混的情况。

另外,我觉得,可以从历史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入手。提高历史老师的个人修养,通过各种渠道向葛剑雄、史念海等历史界著名学者们学习他们对待历史的认真态度,以及向纪连海、袁腾飞等历史界著名的教育家们学习他们教授历史课的经验和叙述历史的方法。我始终相信:一个学生首先必须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以及喜欢他所教授的这门学科。高中教师必须做到先提高自己再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应当从自己学生各自不同的实际出发,寻找绝好的方法,尽快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学习过渡,使学生喜爱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

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多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更强调记忆,因此,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上比较简单。再加上学生一直养成的学习文科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因而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也沿用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为了纠正学生这种在初中养成的错误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高中历史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必须将初高中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1.注意强调史实的整理和归纳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涵盖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初中时期学生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不完整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按照历史年代的先后顺序理清线索。在高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理线索的时候,肯定是觉得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用联想法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如:记忆历史大事的年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可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现实的敏感的信息,展开联想思维,联想记忆。如:这届高一新生入学是公元2009年,也是建国60周年大庆。利用这一信息,用周年联想记事法衔接初高中知识,展开联想思维,完成以下的知识构建: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919年,中国爆发。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79年,中美建交。

1989年,1月15日中国公布《香港基本法》草案。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这样,一系列初、高中历史中难记的中外大事和年代,运用了联想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一个体系,就变得容易记忆和理解了。经过几次训练后,逐渐地让学生丢掉教师这根“拐杖”,学会自己走路,那时,学生会由于学习得法,取得历史学习的成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

2.必须注意史论相结合

现在学生的学习,更多局限于史实的记忆。但是,真正要学好历史,光记住一些年代事件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论从史出,以史带论”。这就是要对史实进行科学翔实的分析,认识现象后面的本质,最后得出结论。比如说,在讲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后的小字关于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在鸦片战争前后的销售变化情况,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逐步解体。进而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客观地看待鸦片战争的发生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高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指导要求学生,在继承衔接初中时期记忆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有个关于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Y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助于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积累,是送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把开启历史知识宝库、开启思维灵感的金钥匙。也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成才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内容重复和强化的问题

历史教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是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记载。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间接性、阶段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材与历史本身相比,往往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广度上有可能大致相同,但在深度上却有天壤之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和直接,主要内容还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史实性的东西,比如说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这些内容在初中的教学中往往只需要学生记住史实或者稍作评论即可,学生也往往不加深入地探讨。而高中的历史教学就要求学生透过这一历史的现象揭示隐藏在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不忽视课后练习题,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上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2.教师亲自精选精编系列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处理好每一堂课,保证留下5~10分钟让学生随堂做,趁热打铁,当堂抽查,天天坚持,积零为整,高一阶段必将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教师在新课中还可以引进科研新成果、新观点、新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胆抛弃陈旧、片面的观点,确保学生首次得到的知识就是完整的、科学的,并使学生学会对历史教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探究、认识历史,变知识灌输为智能开发,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强的基础学科——历史,更应该做好初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我国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历史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历史教育体系中,初中历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成效卓著,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初中历史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因此,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是初中历史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育注入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1树立历史核心的策略

也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明确指出,历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中,对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缺乏充分认识,传统历史教学仍占主要地位,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有悖于新课程对历史教育的要求,阻碍了对中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要求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中学历史教育核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即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宗旨。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适时转变历史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学习,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创新策略

创造力的开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力: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题。要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其中转换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变换角色,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练习题,既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同时也对教师加深了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对历史实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肯定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认识,接着就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没有下定论的问题大胆的进行假设,并说成自己的理论依据。学生如果可以提出假设,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课堂就是学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3激发策略

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初中生的把握,初中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不是太强,因此教师应良好把握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感兴趣才会将注意力放在历史知识学习上,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不可强制死记硬背,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强制学生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快乐。历史知识并不是独立的,历史知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让历史走进生活,让历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

4参与策略

也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教育事业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学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的前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会丧失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初中学生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参与教学的愿望强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不但可以使师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还有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情,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历史课堂就会活力四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5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即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摆在历史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突破。传统历史教学重视说教,历史教学很僵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历史教学缺失人文精神培养,就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初衷。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十分有益于其以后的历史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素材,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实的过程中,熏陶人格。除此之外,家庭与社会在历史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也要积极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诸如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历史博物馆,在特殊历史节日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历史纪念活动,积极开展历史问题讲座等,使历史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6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重要的任务,这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要求,将人文精神充分地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尽快适应新课程对初中历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07:81.

[3]黄毅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43.

[4]石志刚.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72.

第9篇: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9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不管学生在进行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学科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十分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本文就注重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分析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这些繁多而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好历史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只要合上教材,学生就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的时间记忆,依然难以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将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这并不表明,学生只要能够把握好课堂就能过学好一门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听讲,但是在课余时间却不能及时进行复习与思考,结果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尤其教师在针对以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变得更加被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出现严重困难。

(四)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历史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方法等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依然不够浓厚,甚至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自然对学生有效M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逐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困难。

二、帮助初中历史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几项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针对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虽然历史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直接记忆,但是很多知识点只有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学困生一旦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为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各个环节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学好历史学科于课堂教学,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在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注重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