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寓言故事读后感精选(九篇)

寓言故事读后感

第1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寓言故事 语言教学

寓言教学,就是要充分借助于寓言的这些特点,挖掘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一、紧扣语言,品味鲜明形象

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应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言,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引导学生读、思、议:农夫为什么要“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他“揠苗”的结果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揠苗”为线,形成三个块面来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长》可以抓“巴望”,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抓词扣句感悟的过程中,还应将语言的训练有机融入进去。如“巴望”与“希望”的比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将焦急时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展现出来;“一棵一棵”可以让学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他“拔”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训练了学生语言,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结合生活,感悟深刻哲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所讽刺的对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我们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将寓意板书出来,学生抄、背、默了事。其实寓意的揭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讽刺了哪些人和事,社会上有哪些人和事也同样可笑,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交流后,老师才把寓意归纳板书出来。如《揠苗助长》,在紧扣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农夫傻在哪儿?使学生明白农夫傻在内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为上。这是学生容易理解认识到的表层,难的是认识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上。2.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后。再追问:为什么你这样做就好,农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词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长的规律。至此,学生对于寓意的认识还局限在故事本身,没有真正达到寓言讽刺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3.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加深理解,领会寓言的讽喻作用。

三、激发想象,训练创编能力

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续编寓言故事。续编寓言,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续编寓言。续编故事的写作空间大,想象空间大,创造空间大,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蓝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例如《狐狸和乌鸦》在教学完后,设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小故事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2.改编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寓体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一个人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当然,步入高年级,对于寓言的学习还要从广泛阅读入手,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认识、熟悉寓言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选择优秀寓言让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补充寓言原文让学生欣赏,开掘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语言根基。

第2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特级教师盛新凤主张凭借“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载体,通过“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艺术、巧妙地穿插引导”这一路径,最大程度地以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而实现“学习有质量、高效地学”这一落点。如果以这种“以练导学”的主张来观照当前的小学寓言教学,能不能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呢?

一、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内涵

一般而言,课堂上既有教师教的行为,也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现实中这两者经常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交融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下面就从教师“教的活动”推进、组织、启动学生“学的活动”的角度,来研究两篇在“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

表格的第一列是教学的五大流程,表格的二、四列是两堂课中学生“学的活动”,三、五列则是两堂课中教师的调节,也就是“教的活动”。两堂课所教的文本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对这两堂课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有五个最主要的关键字:

1.本――选择寓言教学的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的根本,“以练导学”主张下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两条原则:首先,要针对寓言这种文体,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其次,针对“学的活动”的反馈,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

2.读――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品词析句、自主探究、感受体验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的读,理解积累言语,习得阅读方法。

3.讲――根据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写法相似等不同于一般写事文章的特点,在课初、课中或课尾尝试复述,从而内化言语,培养概括、想象、表达等言语能力。

4.悟――相比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些体裁,寄托道理是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体悟、思考寓意是寓言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寓意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广泛地联系自身和生活。

5.用――在了解故事、有所感悟、明晓寓意、习得方法或发现规律后,运用言语,深化寓意,掌握寓言类文体的特点。

这五个关键字可以用现代作曲家金厄尔的名言――“最大限度地简化一切”来描述,减少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导致寓言教学的缺失甚至失败。借助这五个关键字,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如下图)。

如图所示,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包括“读”“讲”“悟”“用”四个学习板块。四个板块统统指向“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并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特点

与传统的寓言教学相比,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活动化。综观整个模式,各个板块的设计不是传统的教师行为或教学行为,而是学生主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流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一来,学生通过“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走进了寓言,暴露了学情,便于教师“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二来,教师在学生“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中穿插引导、点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言语实践。

关于“学的活动”,结合前面两堂课以及其他的寓言教学课例,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寓言故事学习可以有哪些具体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什么样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才会促使大多数学生有效地学习寓言?把思考的结果汇总归类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多样的、具体的“学的活动”,如下表:

二是组块化。“组块”是个心理学概念,原指“各种不同的信息‘比特’整合成较大的信息整体”,这里取其组合、统整之意。如前所述,“活动化”是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模式是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的顺序罗列或随意堆砌。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此模式可以视作一个由各种“学的活动”组成的寓言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读”“讲”“悟”“用”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一个结构化、动态化的整体。为了起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的效果,协同论认为还必须重视系统各个要素,即各种“学的活动”之间的协同配合,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

那么,各种“学的活动”根据什么来组织、协同呢?从上图看,显然不是教师角度的“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角度的“要学什么”。整个模式的运作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将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或从先后顺序上进行“组块”,形成“读―讲―悟―用”“讲―读―悟―用”等流程,或从具体内容上进行“组块”,形成“默读圈画―简述大意―交流讨论―情境写话”“移情品读―故事复述―互文比较―自由辩论”等流程,或从顺序和内容两方面同时进行“组块”,形成“讲(简述大意)―读(默读圈画)―悟(角色扮演)―用(自由辩论)”“用(表格梳理)―读(比照朗读)―讲(故事复述)―悟(联系生活)”等流程。

不论是“活动化”还是“组块化”,其背后传递的都是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力图使教学走向“生本”“学本”,也就是力图实现从考虑“教师要教什么”到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从考虑“教师要怎样教”到考虑“学生怎样学才好”的转变。

三、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设计举隅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活动化”“组块化”的角度,运用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来设计《滥竽充数》《扁鹊治病》两篇课文的教学,以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滥竽充数》。

这篇寓言,学生需要学的主要有“装腔作势”的含义、寓意的理解、前后对比的结构。据此,可以设计如下流程:

首先用课外链接的古文引入,让学生初读课文。接着,用表格梳理前后两次的原因和结果,在说话训练中大致理解古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品读语句、理解演示“装腔作势”和观看视频、识别分辨“装腔作势”,体悟故事的寓意。最后,请学生参照梳理后的表格,像韩非子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劝说生活中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

这篇课文非常简单,乍一看学生似乎都明白,不过学生真要体会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等细微变化的词语之巧妙,运用它们讲清病情的逐步加重、桓公的不听劝告,从正面来理解寓意却并非易事。因此,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教学流程:

第3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文学属性理应得到重视。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寓言文学体裁的基本要求。在创作中,有些作者有时一面重视思想性、着力阐释或分解寓意,另一面却忽略寓言的文学性。他们挖空心事去构思、推究思想深刻或别具一格的寓意,而没在蕴含寓意、表现寓意的文学手法上下功夫。如果只寻求思想性,读者仅仅接受直接的思想教育就可以,从体裁上说可以阅读相关政论文、论说文等,从媒体角度看还可以阅读有关报刊、普及图书或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剧)等,而从教育手段方面考虑还可以有政治课、报告会、讲座等,完全没必要去阅读虚构的、变形化的寓言。那么,读者之所以选择寓言阅读作为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砥砺意志的途径,是因为什么呢?恰恰是因为寓言的文学性。如果忽视了寓言的文学性,急功近利地将寓意随便涵纳、穿插或粘贴在没经过巧妙构思的故事里,一定会让作者失望。作者所希望读到的,是富有美学价值、幽默情趣、讽刺意味或智慧启迪的寓言。读这样的作品,读者在阅读之中又潜移默化地领悟了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乃至接受了不同方面的劝告,受到了科学精神的洗礼,等等。通常所说的寓言文体价值,是以作品足够的文学性为前提的。设若某一作品欠缺文学性,即便发表,也难以体现文体功能,因为欠缺文学性的寓言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尽量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应该成为寓言作家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

二、寓言的思想性

任何体裁、任何风格、任何流派的文学,都离不开思想性。即便是那些号称意识流或者意蕴模糊的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一方面,那些作品包含不确定、待阐发的思想;另一方面,那些作品体现作者的创作态度、文学理念、美学追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对于具有公认的责任与使命的寓言文体来说,思想性尤为明显。用文学的方式,主要用故事的形式,去表达思想观念,总体来说,会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感染力、穿透力、震撼力,也就更能体现文本的效用。正因为如此,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纳入或掺进寓言作品,就成了关键问题。寓言作家们应该提振创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大的方向上摆正位置。思想寄寓的方式上,既可以在思想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故事寓意的创新,也可以用故事寓意传扬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至于具体某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绷紧思想^念之弦,严防沉醉于故事情境的创设、故事情节的演绎而在思想观念方面偏离正轨,也要避免寄寓一种正面的思想观念而隐含一种负面的思想观念。寓言的思想性,实际上还体现于作者的创作态度,而不正确的创作态度则折损作品在故事寓意方面的成效。试想一下,如果一则劝告读者严谨、细致的寓言故事,竟然出现字词、语法、逻辑或知识方面的错误,在编辑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面世,其劝告还能有多少力度?创作态度与寓言思想性的关联,这点以前往往被忽视,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三、寓言与儿童文学的逻辑关系

在文学界内外,寓言长期被当作儿童文学的分支。甚至有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竟然将寓言与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童话等并列,也就是将寓言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儿童文学的旗下。这种归类以讹传讹,其不良影响已超出归类本身的理论纠葛,事实上已经严重阻碍了寓言的传播和发展。将寓言完全归于儿童文学的直接后果是:儿童看不懂某些作品而排斥寓言,成人不屑于看那种已归于儿童文学的寓言;地面店、网络店也归类尴尬,导致儿童文学、两个板块对于寓言的整体忽视。寓言人长期处于这种模糊的名分下。实际上,从文体上说,完全属于儿童文学的,基本上只有儿歌、童谣、童话。寓言应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并列的一级文体。寓言与儿童文学之间,不是全属于、全包含的从属关系,而是交叉关系,交叉部分就是儿童寓言。正确的归类应是:从儿童文学方面说,儿童寓言与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儿歌、童谣、童话等并列,成为儿童文学属下的二级文体;从寓言方面的一种分类来说,儿童寓言与成人寓言并列,成为寓言的二级文体。正是由于二者的交叉关系,以创作儿童寓言为主的寓言作家(如金江),也可并列称为儿童文学作家。以创作成人寓言为主的寓言作家(如黄瑞云),尽管有一小部分作品老少咸宜,然而不宜并列称作儿童文学作家。

四、寓言文体的交叉拓展与创新

有寓友对“童话寓言”的文体称谓不理解,认为童话是童话,寓言是寓言,二者不可混合。我在中国寓言论坛发的跟帖中阐述了我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有必要单拎出来,郑重其事地提出,以引起大家注意。实际上,童话寓言的说法,是完全可以的。本质上是寓言,然而是用童话手法写的,这种寓言可读性更强,艺术感染力更强。原则上,只要有明显寓意,就算寓言,而不管其外观形态如何。传统寓言,其实就是散文寓言。寓言要想突破,内容、形式上都应拓展、创新。就形式方面说,边缘文体的出现就是寓言拓展、创新的表现之一。正如散文与诗歌两种文体契合,散文诗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诗歌两种文体契合,寓言诗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戏剧两种文体契合,戏剧寓言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小说两种文体契合,小说寓言文体得以产生……同理,童话与寓言两种文体契合,童话寓言文体得以产生。走出藩篱后,寓言的天地变得豁然开朗。其实,这也是寓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一。文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渗透,互利共进。甚至,有时需要淡化文体标签,多种文体混排,这时是从内容上归类,这种文体交融产生的效应使文体隔阂显得势单力薄。总而言之,不管寓言与何种文体契合,不管其面世的途径是否带有寓言标签,只要本质没变就行,作为寓言人完全没必要担心,反倒应为其拓展、创新而欣慰。

五、跨体寓言的名称

随着社会文化的交汇发展和各式传媒的分头拓展,文学体裁的分化、融合日益加剧。在文体交互影响的背景下,大量的边缘文体涌现。跨体寓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寓言与小说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小说寓言,细分为小小说寓言、闪小说寓言等 ,而从小说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小说,细分为寓言小小说、寓言闪小说等;寓言与童话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童话寓言,而从童话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童话;寓言与诗歌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诗歌寓言,而从诗歌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诗;寓言与戏剧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戏剧寓言,而从戏剧角度看 ,可以谓之寓言剧……凡此种种,两端含义相同,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中心词不同。在媒体形态方面,寓言方面的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或相应栏目,一贯以寓言为中心词,而在其他文体方面的媒体,则往往以寓言为限定词。在综合媒体,二者皆有,有时则不标文体。这些,无论在何种场合以何种称谓呈现,只要寓言的特质与内核确实存在着,那么从本质上说,它们就都是寓言。

六、寓意的创新与撞车

寓意创新,是寓言作家、作者们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之一。而寓意撞车,则是困扰大家的一个普遍问题,避免撞车、另辟蹊径也就成为大家着力思考的重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创新的、别出心裁的寓意往往能使人拍案叫绝,当然好。寓意上独创性的机会确实有,但是并不多。寓言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体,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作家、作品多得难以计数,还有多少寓意没被人写过,可想而知。从寓言史的统计学角度看,寓言的全部篇数远远大于寓意的全部个数,这就是说其中有许多作品存在着寓意重复的现象。曾经有选编者列出初选结果中寓意重复的篇目,征求我的意见,我马上答复:全部收入。寓言作为一种双重结构的文体,仅仅寓意相同或相近,那不能算创作意义上的重复。关键要看其躯体――故事,只要故事不重复、有新意,就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同样的寓意,一人或多人可以写出不同的故事,同题寓言征文就是集中体现,编故事的水平上见高低。在特定的时空,不同的作家、作者,编不同的故事,以同样的寓意强调同一个主题,仿佛在合奏一部交响乐,远远超出单打独奏的艺术效果。即使在不同的时空,同一个读者,读到不同作者相同或相近寓意的不同故事,其受感动、受教育的概率和效果,也大大超过读单篇故事。

七、寓意的形态

第4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一、循言而悟意,“言”“意”相伴相生

寓言故事,“言”和“意”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寓言虽然语言简洁,情节简明,结构也相似,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往往鲜明、丰满且传神。在教学寓言时,如果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尚未有具体的感受,教师就突兀地谈道理,那么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停留在肤浅、刻板的表层上。教师应当站在语文学习的角度,“言”“意”统一,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品读揣摩,展开想象,待到故事了然于心,理解寓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聚焦文本,品读语言

1.品读人物的语言

人物对话的夸张恰是寓言语言生动的表现,这些对话往往彰显着人物的个性。如《郑人买履》一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你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段对话很好地揭示了此文的寓意。在教学中就应围绕这些对话进行师生对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反复的诵读、品味、体会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心里,为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2.关注人物的行动

寓言中除了丰富的人物语言外,对人物的行为描述也会非常细致,把握住人物的行为,并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是理解寓意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学《纪昌学射》一文时,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纪昌( )向飞卫学射。”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纪昌学射箭的态度?”学生自然会从“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等词句中读懂纪昌练得用心、持之以恒;从“睁大”“注视”的动作明白纪昌练得十分专心;从“躺”字体会到纪昌练得刻苦用心,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相当到家”的意思,从结果再次看人物的行为,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反复就把躲在行为背后的寓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3.走入人物的内心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让故事中的人物和读者机智对话,也是一种好方法。笔者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当那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时,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正好从田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什么?当这个人得知自己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又会怎么想呢?

(二)概括寓意,发展语言

不同的寓言其寓意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隐含在题目当中,有的蕴含于人物的语言对话中,还有的体现在人物的动作当中。寓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字内容,更要让他们理解蕴含的寓意,并用精练的语言自己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

1.抓关键词句揭示寓意

寓言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寓言的寓意。如《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要让学生理解“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的寓意,并能够把自己理解到的寓意精准地概括出来,似乎有些难度。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中,有教师是请学生反复阅读,通过对人物的行为比较来找出错误,或者是在课的最后直接呈现出这样的寓意内容,而通过文本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寓意的环节并不多。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等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来引导,那么学生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从分析现实揭示寓意

引导学生走出故事,与生活融通,在体会寓意中丰富自己的生活语言,应当也是寓言教学的目的。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止于对语言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而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建立关联,加以比较类推,由此及彼,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教学《南辕北辙》时,我们让学生领会方向的重要性。如果方向错了,努力就白费了,结果也适得其反,同时也说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

3.从辩证关系揭示寓意

不少寓言故事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教师应加以合理的引导和感悟。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只是一种偶然,并非必然现象。在课堂中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评价农夫的行为,从而揭示出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复述内容,转化语言

寓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且情节简单、篇幅短小,适合用复述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寓言故事,进一步理解课文,想象情境、拓展创造,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更深刻地领悟寓意,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首先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情境,如笔者在教学《亡羊补牢》时,通过课件展示故事的无声动画情节,再现当时“丢羊”“数羊”“邻居劝说”“及时补牢”等情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配音的方式来进行复述,同时请学生进行表演。其次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扮演,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复述整个寓言。如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在分角色体验后,还可以创生出另外的角色和青蛙进行对话、劝说青蛙,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一种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得当而得法,思维特质的自然提升

寓言教学应该在简约与丰厚之间把握好尺度,一方面在详略处理上要得当,另一方面在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思维特质方面更需得法,其基点就在于既要关注年段要求,又要联系文本特点。

(一)借比较读深文本

不同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常常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通过“异中求同”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发现,深刻理解其中寓意。如寓言《南辕北辙》与《揠苗助长》,虽然编排在不同年段的课文中,内容不同,但是两则寓言在启示上也有相同点:揭示了生活中如果我们违背了事情发展的规律,结果会适得其反。这“异中求同”是对寓意的一种丰厚和深化。除此之外,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即使同一则寓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借联系读活文本

寓言故事选择的一般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反面现象,然后将其附着在一两个夸张的形象上。在阅读时,我们能够产生一种对寓言主人公反思性的认同。但是笔者认为,学习寓言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受到一种警示,更应该产生一种对寓言的审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寓言。如笔者在教学寓言《亡羊补牢》时,就故事的寓意“认识自己的错误应该及时改正”再次创编,有学生认为,学习中的错题要及时订正才能避免再次犯错、家长和老师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等等,这个过程就是主动的建构,把寓言的智慧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学生有的创编出了《郑人失兔》,有的将《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和《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嫁接”在了一起,让他们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认知和生活,让寓言再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适度而有效,阅读视野的合理拓展

那些淡化或游离寓言文本之外的“拓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文本的解读还是文本之外的拓展,寓言教学同样应把握适度而有效的原则,由此,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一)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所以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我们要珍视多元的解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在珍视多元理解的同时,更要注意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自由发挥、自主感悟发生偏差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发挥主导作用。《扁鹊治病》中扁鹊的三次“拜见”充分说明了扁鹊的认真负责和一片真诚。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抓住扁鹊的三次拜见和蔡桓公的动作描写进行对比,然而有学生却会对扁鹊最后为何选择“逃跑”产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去辩解,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甚至会有学生对扁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里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扁鹊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跑”是一种无奈却也是明智的选择。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去找找真实的原因。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正确引领,才能充分发挥文本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 斟酌链接的语文价值

寓言的内容简明,往往留给读者许多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链接相关的知识,链接时机的巧妙会使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如《纪昌学射》是由古文《列子・汤问》改编而来的,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课文来接触《列子》是对文化的回眸,为学生打开一扇古文化的学习之窗。课文中介绍了纪昌用两年时间才练得“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功夫,但对于能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的本领练了几年却没有介绍。这个疑点就可以利用古文的链接――“昌以耗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用了三年练就了本领,纪昌“下功夫”的决心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寓言的“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5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亡羊补牢》选自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聋哑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已经适应了寓言故事,课堂表现良好。每个活动聋哑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聋哑学生学会了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

[设计思路]

聋哑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部分,因此,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聋哑学生的发展,让聋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教师与聋哑学生的交往互动,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聋哑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引导聋哑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感想。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生:坐井观天、拔苗助长、自相矛盾。

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略)

师: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解题“寓言”

“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二、初读解题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生: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3.看了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们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亡羊(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请找出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出示句子:

(3)读懂:

(4)思考:

(5)演示: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来演示。看了他们的演示,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6)归纳:

(7)小结:

(8)想象: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愿展开你们的想象。

2.补牢(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说明(出示挂图):

(3)思考: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师板书:后悔 赶快堵)

(4)演示:指名学生演示这个片段,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养羊人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小结:

3.体会寓意:

4.讲故事、说成语:

四、明理

1.同学们,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你的感想。

3.小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拓展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出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板书:为时不晚)

六、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 做法 结果

已经丢 不补 又少

后悔 赶快堵 再也没丢

为时不晚

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聋哑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扎实进行,即使聋哑学生不能理解,也一步步地引导聋哑学生,让聋哑学生发现答案。

第6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小学生关于《伊索寓言》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伊索寓言》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说理深邃,极富谐趣,脍炙人口,因此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伊索寓言》刻画描写具体而细微,读后令人感叹不已。通过作品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家园,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获得不少教益。

   《伊索寓言》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就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比如《饥饿的狗》主要内容是:草原上有几条猎狗,这几头猎狗不会捕猎,常常是靠野兽吃剩的残渣而填饱肚子。一天,它们看到河中间漂着一张牛皮,黄狗说:“嗯,牛皮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于是几条猎狗便开始想办法够牛皮了,一开始他们先用爪子抓,油找来树枝够。折腾了半天也毫无结果,白狗想把河水喝干,把牛皮弄到手,说干就干,最后喝水的那几条狗把肚子都胀破了,可喝水一点也没有少,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利益,瞎干,结果目的没达到就早累死了。

   还有《狗和厨师》有家餐馆不太大,生意却很好,厨师买了一只肥羊,当他把羊心、羊肺、羊肝、羊肚放入盒子之后,就去剁羊腿了,正当厨师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只狗叼起羊肉,“砰”把盒子打碎了,厨师追不上,懊悔不已,他说:“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一定会提防你,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吃了一次亏后就不再吃第二次亏了。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深有感触。

小学生关于《伊索寓言》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我在寒假中读过不少好书,惟独觉得《伊索寓言》看。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故事都会有一段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也具有重大影响。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

   其中,《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得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着猛烈的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紧。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衣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不要自私,不要虚荣,不要瞧不起别人。我相信,这其中的故事,就算很久以后我仍然会记忆犹新的。世界上各种人的缺点,优点都在此书中一一展现了,如果世界上没有坏人,那也就不会有好人。

  小学生关于《伊索寓言》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书页在手中一页页翻动,这个暑假,我把《伊索寓言》这本书读完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里有许多小故事,如:《欠债人》《发现金狮子的胆小鬼》《宙斯、普罗米修斯、雅典娜和摩摩斯》 《鸫鸟和捕鸟人》 ……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 《鸫鸟和捕鸟人》,它讲的是"有个捕鸟人发现一只鸫鸟为了吃果子,一直在树上,于是人用捕鸟胶把鸫抓住了,临死前,鸫鸟说:"我为了一点口福,把命都搭上了。"是呀,有时人会为了一点儿利益把多的东西都赔进去了。

   比如有次我看报纸,说查封了一个以度假村为名的赌城,在这里可说乌烟瘴气、鱼龙混杂。上到公司大老板,下到普通老百姓。有一夜暴富的奇迹,有一贫如洗的悲剧。但大多数只有输的命,他们为了赚点钱(手法不正当),有时心血来潮,越输越赌,越赌越输,搞得最后把自己的本都赔完了,弄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身败名裂的境地。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

   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们懂得一个人生哲理。传说伊索原是贵族的奴婢,后来获得了自由。他把对社会生活深刻的体会编进寓言里,故事中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这本书哲理深刻精辟,充满了幽默情趣和丰富想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本书,它将使我一生受益!

  小学生关于《伊索寓言》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伊索寓言》中有好多则蕴含丰富哲理的寓言,其中我感觉最深的就是《狮子、狐狸和牡鹿》。 寓言大意是:狮子病了,请求狐狸哄骗牡鹿送上门给它吃。只是因为荣誉,第一次跟狐狸进了山洞。因为生病,老虎没抓到。第二次,牡鹿又因为荣誉,再次进了山洞,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后,狐狸把心吃了,告诉狮子一句哲理:如此愚蠢的动物,两度闯进狮穴,落入狮抓,不能说他有心。

   由此可见,为了贪图一些遥不可及的虚名浮利,致使自己鬼迷心窍,却看不到就要大祸临头,这是非常愚蠢的。

   在生活中也有为荣誉而疯狂的人。例如:在学校,有些同学为了一个“全班第一”的称号,不惜付出勇敢,考试抄袭,翻书。一点儿道德都没有。

第7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500字 书是一片海洋,那我便是这片海洋中的一条小鱼,任凭我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有一天,我发现了一颗闪着璀璨琳琅般光泽的珍珠,这颗珍珠便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恶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的确,正是这样,我才在众多名著中选择了这一本。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DD是的,这也正是寓言的特点,寓言DD这种文学体裁也随着伊索的笔触达到了顶峰 .

大多故事中体现了生活经验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DD《两只青蛙》;有的则说明了不可违背自然,勉强做事DD《乌龟和老鹰》;还有的高速我们不可犯经验主义错误DD《驮盐的驴》等等。

我还记得本书的作者"伊索"说过这么一句话:"智慧的美胜过形体的美。"不错啊,有些人专门以外表为数轴上的原点,美的是正的一列,丑的是负的一列,可他们万万不知道的是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像《伊索寓言》这种知识象征性书,胜过于美学,您说哪?

如今,我早已把这颗"珍珠"珍藏在心,可它的印象,却时时在我的脑中回荡!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550字(二)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牧人和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牧人、狼和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样。

现在我再给大家讲一个《老雕、寒鸦和牧羊人》的故事吧:

老雕从高高的悬崖上扑下来,抓走了羊群里的一只小羊羔。寒鸦看到后非常眼馋,想要效仿老雕的行为。它大喊一声,扑向一只公羊。不料它的爪子被羊毛缠住,再也飞不起来,只好拼命拍打翅膀。牧羊人猜到是怎么一回事,立刻赶来抓住了寒鸦。他剪掉了寒鸦的翅膀,晚上带回家给孩子们玩。孩子们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答道:"这是一只寒鸦,可它自以为是一只老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能人高手竞争毫无意义,失败只会引起嘲笑。

而《夜莺和苍鹰》的故事有不同了:

在一棵高高的橡树上,有一只夜莺在放声歌唱。肚子空空的苍鹰看到后,扑过来逮住了它。夜莺预感到末日来临,便央求苍鹰放了它。夜莺说,它还太小,填不饱苍鹰的肚子,要是苍鹰没东西可吃,可以去抓大一点的鸟。苍鹰反驳道:"要是我丢下到手的猎物,却去追逐没见到的猎物,那岂不成了疯子。"

这则寓言说明:指望得到更多而抛弃到手的东西的人是天下头号傻瓜。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550字(三)

这个学期,刘老师推荐我们了《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三字经》《伊索寓言》等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读《伊索寓言》了。因为《伊索寓言》大多是发生在小动物间的故事,很是有趣,每篇的结尾通常用一句话揭示故事中的道理。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教会我们如何辨别朋友和敌人,真话和谎言,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马和马夫》里的马夫虚情假意地照料马儿,却把它最需要的马料卖了换酒。这些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时间。《受伤的狼与羊》中那只受伤的狼装作可怜的样子,苦苦请求羊给它取点水喝的时候,羊头也不回地走了。对于坏人,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随便怜悯他们。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认为《狮子和驴子》最有道理了。只会吼几声的驴子在凶猛的狮子面前,只能是原形毕露,一只猎物也没有抓到。这就和我们小学生一样,不能从小就养成自吹自擂的坏毛病,而应该努力学习,锻炼真本领。在悦读中寻梦,将来实现我的梦,中国梦!《伊索寓言》读后感我曾经看过一本有趣的书,名叫《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希腊的伊索编写的,它是一本寓言集。这本书里的动物都是我们熟悉的,如:狐狸、狼、驴子……伊索每次都会在寓言的最后,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在这些短短的小故事里,都蕴藏着许多大道理,可以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这本书里,使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牧童和狼。牧童和狼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有几次他都大叫起来:"狼来了,狼来了!"每当村民们闻声赶来时,一看哪里有什么狼,根本就没有吗!牧童看到他们慌张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可是,有一次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慌慌张张的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可是这次,却没有一位村民过来看看。因为他们知道,说不定这牧童又在骗人呢,我们不用理他!

第8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小学寓言;课堂导入;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行I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小学寓言教学最为明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过于注重哲理性,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忽视寓言故事背景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率较低,亟须进一步革新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笔者以上述小学寓言教学现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般来讲,大多数寓言故事均较为短小,内容简单,学生自行理解和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寓言教学中学生会很快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也会逐步消减。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寓言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向学生讲解该则寓言的故事内容,而是先利用多媒体为其播放一段《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通过视频中有趣、形象的人物外形、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动力,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又如,在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寓言故事,并指导其依据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故事场景,使学生能够融入该表演情境中,充分体会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深刻领悟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二、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

对于小学寓言教学来讲,每个寓言故事中均包含有许多细节描写,如,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以此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故事主旨。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寓言教学过程中需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细节部分的学习感知人物形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的寓言教学中,该寓言故事的内容主要为“想去楚国的人”与“朋友”之间的4次对话,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指导学生阅读对话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寓言故事中的语言描写,使其充分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愚蠢”,揭示其中蕴含的寓意,增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如,在四年级下册《纪昌学射》的寓言教学中,该寓言中有许多关于“纪昌练习眼力”的动作描写,如“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绑住虱子”“吊在窗口”“聚精会神”等,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文中这些动作描写,感知“纪昌”这一人物形象,掌握故事内容。

三、重视寓言背景知识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以往的小学寓言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采用“读寓言课文―讲寓言故事―分析寓意”等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却忽视了故事背景讲解,导致许多学生背景知识积累不足,课堂学习效果有限。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寓言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寓言背景知识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纵观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寓言教材,大多数均选自《韩非子》《战国策》等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伊索寓言》等西方寓言,其背景知识丰富,堪称“知识库”,将这些寓言背景知识和信息资料用于小学寓言教学中,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农夫与蛇》的寓言教学中,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该则寓言之后,可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通过相同类型的寓言学习,不仅可使学生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且还可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其寓言背景知识积累,使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寓言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寓言实践教学中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同时还需重视寓言背景知识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学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倩.小学寓言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语文学刊,2014(13):149-150.

第9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课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是长不了的。4.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谁来说一说《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第八课是一组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第二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大家一起读。

二、读悟课文,了解故事内涵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释题:通过查字典,谁来说说“滥”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谁“滥竽充数”?

2.出示自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自渎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句子、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写出词义。想一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

yú fèng lù mǐn sāi

吹 竽 俸 禄 齐 湣 王 腮 帮

指名读并正音,读准“湣”与“俸”。师领读后齐读词语。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被发现?(板书:混)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①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②学生交流后,问:他是怎么混的?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找出关键词“鼓着腮帮”、“按着竽眼”)

③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俸禄”是什么?“居然”说明什么?

④谁来学学南郭先生的样子?指名学后大家学一学。

⑤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得意,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读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

6.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①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②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呢?(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③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④想象南郭先生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⑤出示: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 )地溜走了

你能把“偷偷”换一个其他的词吗?

⑥“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7.南郭先生一直滥竽充数,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答案,重点理解寓意“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8.拓展理解:在生活中“滥竽充数”有多重含义,看一看,下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含义?(学生讨论选择后交流。)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

黎城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中滥竽充数以高价格卖出。( )

班长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 )

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9.你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滥竽充数”的事?

三、课外拓展

1.南郭先生在逃跑途中,他遇见了乐队的同行,同行会跟他说什么?

2.如果你见到了南郭先生,你想跟他说什么?

3.南郭先生离开了齐国,他失业了,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来帮他出出主意,好吗?以“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题在小组内讨论。

4.交流。

5.总结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明白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一定会暴露的。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齐读课文。

四、作业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的南郭先生混在( )骗取报酬,后来( ),他只好( )逃走了。

2.南郭先生之所以逃走是因为( )。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二)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