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精选(九篇)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

第1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04

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在40分钟的有限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在我们研究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从阅读教学策略上,我们探索了群文阅读、单元整组、课文整合等方式,从备课方面首先进行研究,践行“备课备课,不备一课”的指导思想,对整个教材的体系进行分析,找准内容分布和知识训练点,实践点,拓展点,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全局意识,并根据课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作出教学顺序的合理整合,补充,延伸,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真正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2 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这两则寓言是由“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两个成语故事组成,课文短小精辟,寓意深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生动有趣,浅显明白,是学生积累语言,锻炼思维的好教材。

通常教师的教学程序是两个成语故事分别占一个课时,各自在先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寓意,最后将成语与生活联系加以运用。然而,引起笔者关注的是编者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两个寓言故事编排在一起,两则寓言有没有联系点?如果有,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取舍、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需要有怎样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反复地解读教材中,这些疑问逐一豁然开朗。两则寓言虽然各有各自深刻的道理,但细细一琢磨,在内容上又有一些关联:“水滴石穿”中的小水滴凭借着持之以恒,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可同样是定好目标(“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撞死在这里”),“守株待兔”中持之以恒“天天坐在大树旁等待”的农夫确是一无所获,这是为什么?抓住两则寓言的矛盾处设疑,推动学生自疑,自思,自悟,让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对比中、感悟中产生碰撞,进而读懂寓言。

3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由低段升入中段学习,从知识的衔接来说,学生们在二年级接触过寓言,同时由于学生们通过媒体电视,书刊等也有阅读过寓言的经验,他们很喜欢听、看、说寓言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阅读过这两则,因此,对故事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体会到寓言的表层意思,只要联系重点的语句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能明白两个故事的深意。

4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嫌”“只是”“一滴又一滴”“一年又一年”“竟”“天天”等关键词语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②运用被字句、把字句的句式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在读、疑、议、思、悟的过程中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5 教学重难点

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的品、读训练。

②联系两则寓言的关联点,结合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疑、议、思、悟,在同与不同中深入理解寓意。

6 教学过程

6.1 激趣导入

①成语猜猜猜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益智游戏“成语猜猜猜”。老师会出示一些词语,看看哪些同学能根据这些提示词迅速猜出相应的成语,好吗?(依次出示“耳朵”“铃声”“掩住”“被捉”等词语,看那些同学在最少的词语提示下猜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可以进行三、四个这样的成语游戏。)

②除了刚才游戏中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呢?(请生相互交流,师相机点拨成语的形成是来自神话传说还是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导入,一方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展示积累的成语,获得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成就感,同时在老师的顺势点拨中,扩大学生对成语形成途径的一个了解。】

6.2 揭示课题

我们积累了这么多成语,很多来自寓言故事,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揭示一个大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 寓言两则(板书课题)

6.3 学习《水滴石穿》

6.3.1 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第一则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被”字句试着来说吗?谁又能用“把”字句来说说?

②谁还能用更短的四字词来概括吗?――“水滴石穿”(也可以是“滴水穿石”)

③瞧!短短的四个字中包含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水滴、石阶,还能看到故事的经过与结果。成语的意思我们一目了然,可它蕴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呢?要揭开这个答案,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概括课文内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掌握“被”字句、“把”字句的运用方法及成语的表层意思,在具体的概括中使学生得意。】

6.3.2 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①请同学们把描写水滴和石阶的语言用笔勾画出来,读一读,思考: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石阶?什么样的水滴?(生自读勾画)

②交流体会

抽生谈看到了什么样的石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哪些语句中看到的?(指导读石阶说的两处语言来谈体会。)

你能读出石阶说这话的心态、神态吗?

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水滴呢?(自信、有目标)

读水滴说的话,边读边体会水滴的自信。

水滴成功了吗?她是怎样成功的?(抓住“一滴又一滴”、“一年又一年”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分角色朗读“石阶”和“水滴”的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读文、勾画、对话、交流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文中,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并在交流体会的过程中,把书上的文字读出味,读出境,并有机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法得能。】

6.3.3 拓展延伸,小结课文

①有目标,有自信的小水滴凭着自己的努力,持之以恒,终获成功,由此也引出了一句富有哲理的歇后语: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到这里,你们明白“水滴石穿”真正的意思了吗?说说吧!

②在我们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具有水滴精神的人!(举例)结合他们的故事,你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吗?(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设计意图:扩展了解关于水滴石穿的歇后语,一是知识的延伸,二是丰富学生词句的积累;交流感受,既是对整个故事寓意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读文有感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学生通过延伸积累,积淀语言、语感,并将之内化为,做到脱口而出的表达,这一过程实现学生得言。】

6.4 学习《守株待兔》

可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也有目标,也持之以恒,最终却一无所获,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守株待兔》。(板书)

①文中有一句话可以解释“守株待兔”,你能找到并勾出来吗?(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

“他”指的是谁?(农夫)他守在哪儿?(树桩旁――“株”)为什么守?(希望野兔撞死在这里)为了这个目标,农夫是怎样做的?(天天守在这里)

这天天守不容易呀:烈日下,农夫头顶着骄阳的炙烤等待着;大雨中,农夫在雨水的浸泡中等待着;别的农夫插秧种田时,他等待在树桩旁,别的农夫施肥除草时,他还坐在树桩旁等待,别的农夫喜获丰收时,可怜的农夫却一无所获。

②农夫究竟错在哪里呢?联系以下内容评一评:

*可以联系文中的语句谈谈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可以联系农夫的本职工作谈谈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自己的认识,相互启发。在联系文中语句谈时抓住“竟”体会兔子的死是意外,农夫的心理活动“一点力气没花”体会农夫的“不劳而获”心态,从而认识到农夫的心态错了。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天上不会掉馅饼,坐享其成的想法错了。

――联系农夫的本职工作,应该立足本职工作,干好农活,但他却丢下锄头,寻思等野兔,目标定位错了,目标错了,哪怕再花功夫,也只能与目标越来越远。

……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多个角度学会思考,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理解寓意。】

6.5 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两个故事学完了,“水滴石穿”的故事成为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千古佳话,而只想“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农夫成为了千古笑谈,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升华思想认识,使学生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聪明的你们,会学习谁呢?

7 板书设计

[ 23寓言两则

水滴石穿 守株待兔

持之以恒 不劳而获

千古佳话 千古笑谈

第2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着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三、正音、读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黔qián窥kuī骇hài遁dùn

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到了却以为神:把(它)作为

蔽林间窥之:躲避偷看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以为且噬己也:将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益狎: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乃去:才离开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3.幻灯片显示参考译文.

4.补充强调

船:用船(名作状)至:到了

稍:渐渐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名作动)止:只仅

尽:吃光(用做动词)断:咬断

四、问题研讨

观看视频动画,对比思考以下问题。

1、动画相对于文字要形象,但是无法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经不起推敲。现在我们来研究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词语。

动作的有:蔽、窥、遁、近、视(之)、荡倚冲冒、跳踉……

心理的有: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2、谁来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3、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4.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几个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课外延伸

第3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长久以来,思想政治辅导员通常身兼数职,所带学生人数上百甚至数百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每个学生寝室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等,造成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学生的交流减少,学生出现问题思想政治辅导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而公寓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与大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开展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大学生纪律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寓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公寓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就是和寝室里的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利用其自身优势来弥补思政辅导员所顾及不到的的地方。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起来,也能够把人说得跳起来。”是把人说笑还是说跳,这里面既有个思想水平的问题,更有个谈话艺术的问题。因此,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个别谈话中不同的心里状态,进行艺术性的谈话,以达到预期目的这一问题,在这里作者就以自己当公寓辅导员三年多的经历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

1 确定谈话对象及谈话原因

公寓辅导员深入寝室和学生交流,往往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对象,同时根据对象的不同来确定谈话的原因。尽量避免“走到哪算哪”或者“为了完成相关的考核任务”等原因而进行谈话。以本人为例,需要负责四幢公寓楼540余间寝室1667名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当然更不可以“形式主义”,所以抓好抓准谈话对象,利用好“交谈”这个“工作武器”至关重要,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直切要害。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1.因必须掌握工作情况而找学生谈话;2.因学生有倾诉愿望而与学生谈话;3.因学生出现了积极或消极的事件与情绪而找学生谈话。

2 做好相关的谈话准备及确定谈话主题

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是促使谈话交流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知彼知已”才能“百战不殆”。谈话前,公寓辅导员应作好一些基础的准备工作。就像任课老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需要进行“备课”,公寓辅导员也需要“备课”,需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以及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明确谈话对象目前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其实质是什么,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其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同时要确定相关的谈话主题,例如说以已经发生的事件(正在发生的事件)(还未发生的事件)、问题以及学生的表现和心理状态确定为什么谈,谈什么,谈出什么效果。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所接触的案例。小A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平时做事学习都挺积极认真,同时还是系学生会某部门的一名干事。不久前,我了解到因为学生会换届的事情,他的情绪突然很低落,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于是在晚上我来到了他的寝室和他进行了一些交流。(注意:这里面公寓辅导员往往会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区,用自己求学时期和之前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来判断事情。例如会认为小A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要劝他好好工作好好表现等。这就是在谈话前没有好好“备课”所常见的错误,会使得谈话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和小A谈话之前,我向学生干部以及系部了解本次学生会换届的一个大致流程。其中,我了解到,小A平时工作很出色,但是小A是“3+2”班级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的规定,小A在学校再读半年书就要去进行实习,踏上社会了。这就和聘期为一年的学生干部产生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我充足的“备课”,这次谈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谈话的进行过程

公寓辅导员在寝室与学生进行谈话,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流程。通常可分为开始、切题、结束三个阶段。

3.1谈话开始阶段。特别是对于第一次交流的学生,尽量避免开门见山的情况。因为公寓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往往和学生相对接近,可以先说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事情,使谈话的具有共同的话言,产生情感流通,沟通思想,打破彼此间的对防心理。

3.2谈话切题阶段。在有初步的了解和相对和谐的谈话氛围后,公寓辅导员需要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进行叙述,环环扣紧,层层铺开,逐步向思想深度发展,形成“情感共鸣”的高潮,完成谈话的目的。

3.3谈话结束阶段。观察学生的情绪、神色,分析谈话可能对其引起的内心矛盾冲突,耐心地听取对方的陈述或态度,有的放矢地提出希望和要求。

4 谈话的操作要领

学习和掌握谈话要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谈话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应注意以下要领:

4.1谈话方式要依题而定。公寓辅导员找学生个别谈话,往往都会有一个中心话题。因此,谈话需要采用何种具体方式,就应根据中心话题如何取得最佳效果这个目的来确定。在实践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方式:?询问式:采用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询问可以分为直接询问,即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提出疑问;含蓄询问,即婉转、试探、暗示性的提问。论理式:个别谈话时,联系谈话对象身上发生的某件重大事情,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和叙述一个道理。征求式:即在谈话中,辅导员处于守势的、耐心的、认真听学生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走动式:即选择离开寝室的环境,去校园里面边散步边谈话,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个别谈话的气氛,使双方感到无拘束,从而能够清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4.2谈话语言要因人施教。语言是个别谈话的工具,语言运用得好,就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谈话的语言运用,应因人而异,不可“一视同仁”。比如,浙江省内的学生,生活习性较为相近,可以利用一些本地传统的道理来进行寓理于事的交谈;对省外入学的学生,则可运用一些自身的相关经验,进行借事释理的交谈。对文化基础或综合素质好一点的学生,可运用一些高雅、闪光的语言,象名言警句等尽可能多穿插一些;对文化基础或综合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则可采用朴实一点的语言,这样容易拨动他们的心弦。

4.3谈话反应要随机调整。根据学生的身体语言随时调整谈话的方向和策略是公寓辅导员谈话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需要多观察学生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研究专家指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纯语言部分不到35%,身体语言部分占到65%以上。身体语言信息要比语言信息的内涵多5倍。宁愿相信无意识流露出的身体语言信息,因为无意识的身体语言信息是本能的反应,无法伪装、修饰和编造。细致观察与掌握一些常见的身体语言,对谈话有重要的启示:例如说点头表示“我非常愿意听你讲话……”、“我很有同感……”等等;用手搔头表示紧张、疑惑、尴尬、说谎、自责等含义;用手摩擦耳背、用手掏耳朵、拉耳垂,表示内心不安,对话题感到厌烦而想阻止对方谈话、已经听够了、不想再听。因此,公寓辅导员要善于以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来发现和应对谈话中的变化和细节的调整。

第4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3分)

1.

(3分)你知道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列一列吧!

坐井观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3分)拼一拼,写一写。

xiōng

jiān

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分)选字组词。

输________

4.

(7分)看拼音写词

jǐnɡ

yán

huí

nònɡ

cuò

tái

tóu

biān

zuò

jǐnɡ

ɡuān

tiān

kǒ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3分)按拼音写汉字

qiū

tiān

xiáo

cǎo

s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坐井观天》这篇文章写了:青蛙和小鸟在为________争论,青蛙认为________,小鸟认为________。

7.

(5分)转换成句意不变的句子。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8.

(12分)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①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分)读句子,说句子。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10.

(6分)加标点

①朋友________别说大话了________

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________还用飞那么远吗________

③不信________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________

11.

(8分)我会填

一________井

一________小鸟

一________天空

一________朋友

________的朋友

________的青蛙

无边无际的________

小小的________

12.

(8分)我会写

xiānɡ

xìn

jǐnɡ

yán

tái

tóu

s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īnɡ

méi

cuò

huí

hái

yǒ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4分)选字填空。

(1)青蛙________在井里。

(2)乘公共汽车要主动为老人让________。

(3)上完体育课,我很________,想________水。

14.

(3分)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和有关的意思连起来。

吞吞吐吐________

①大得看不到边。

坐井观天________

②形容说话不通快,想说又说不出的样子。

无边无际________

③坐在井里看天。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短小,所见有限,还自认为正确。

15.

(8分)组词

信________

沿________

抬________

际________

蛙________

错________

答________

还________

16.

(5分)用划线词语写句子

①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我天天坐在井里。

17.

(1分)猜字谜。

老王躲在草上头。(猜本课一生字)________

18.

(8分)比一比,组成词语

错________        沿________      娃________       治________

借________        没________      洼________       抬________

19.

(5分)用钢笔描红。

井口

井沿

弄错

20.

(5分)读寓言《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1.

(5分)读寓言《坐井观天》,同学们说说,故事里都写了谁?

22.

(5分)读寓言《坐井观天》,指出下面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句中“诞生”能换成“出生”吗?为什么?

24.

(5分)读寓言《坐井观天》说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5.

(5分)根据寓言《坐井观天》,读句子回答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3-3、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第5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一、何谓用寓言的方式

所谓用寓言的方式,就是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那么,寓言的规律是什么?这对一位初中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他们从小学就读寓言,熟知寓言的基本特征。黄厚江老师在课堂中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讨论寓言的特点: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言有什么特征?

生: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以动物为主。

师:很好。这个话用肯定的说法,就是故事大多数是虚构的,往往主要是以动物为主要形象。寓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再想一想,有没有人想到的?

生:哲理性。

师: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通过什么告诉人们道理?故事。那么注意,寓言的故事是大的还是小的?长的还是短的?

生:小的。短的。

师:对。你看,大家这么一交流,寓言的特点就出来了,它往往是要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而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动物,几乎没有人、

在这个环节学生研讨了寓言的特点,得出的结论是寓言具有形象性、故事性、哲理性这样几个基本特征。这就教给了学生认知寓言的基本规律。

二、如何用寓言的方式学习寓言

根据寓言规律学习寓言这是语文学习的捷径。当下的语文教学太多的是模糊阅读方式――整体感知、局部推敲、研究总结、拓展延伸。似乎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阅读教学的所有问题。实践证明,模糊阅读方式是低效的,因为它忽略了文体的阅读规律。我们不妨看看黄厚江设计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三个形象

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往往都会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这则寓言有三个艺术形象,好事者、驴子、老虎。后两者的形象是十分鲜明的。把握这些形象对读懂这则寓言有实际价值。黄厚江老师在品读课文时不时地与学生研究三个形象。

师:课文里第一次写驴子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黔无驴”。

师:“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什么叫“船载”?

生:用船装载。

师:这个句子是写驴子的什么?

生:来历。

师:接下去写什么?

生:“放之山下。”

师:驴子到了那边没用处,放在山下。这是写什么?写驴子的处境吧?接下去呢?

生:“庞然大物。”

师:“庞然大物”是写驴的什么?

生:形态。

师:在老虎眼里驴子非常大。还有吗?

生:“驴一鸣。”

师:对。“驴一鸣”是什么意思?

生:驴叫:

师:说叫声当然可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驴子在什么情况下叫的?在老虎想侵犯它的时候对不对?

生:对。

师:它一叫把老虎吓跑了。还写了什么?

生:“胜怒,蹄之。”

师:“蹄之”,这也是写它的特长。一是“鸣”――

生:一是“蹄”。

师:“蹄”本来是名词,这里是用蹄踢,用作动词了,其他句子有没有写驴的?还有“无异能”,还有最后一句,写老虎吃驴,也是间接写驴。

经过上述研读讨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驴子是个庞然大物,具有鸣、蹄两种技能;老虎则善观察、善体验、敢行动。好事者在文中作用不大,作者着墨不多,故而形象也不太鲜明。

(二)研究三个故事

在这则寓言里包含三个形象,从三个形象的角度可以把这则寓言分解为三个故事。让学生读书分解故事实际上就是细读课文,弄清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经过勾画圈点,很快就可以讲出这三则故事,我们不妨看看学生讲的老虎的故事:

生:我是一只虎,生活在贵州,以前我们贵州没有驴,可是有人把一头驴运到贵州,然后放到山下。我看到了它,是一个很大的怪物,还以为它是一个神。我躲在树林里看着它。之后,我稍稍向它靠近,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不知道它有什么本事。有一天,它突然叫了一声,我非常害怕。我以为它要吃我,就逃到远处。过了一会儿,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我熟悉了它的声音我在它身边来回走动,还是不敢和它搏斗。再过了一会儿,我便开始它,它很生气,踢了我一下我想它就这一点技能。然后我就跳过去,咬断了它的喉咙,吃了它的肉。

黄老师让学生讲故事,看上去很简单朴实,却隐含着学语文的玄机。语文学习需要读书、概括、讲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得不调动思维、驱遣语言,进行复述。而且,让学生讲故事,实际上也就把握了寓言故事性的特点。

(三)研究一个道理

寓言总是要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读者一般将这个道理称之为哲理。大多数教师喜欢和盘托出,把这个哲理告诉学生。最终学生记住了结论,并没有掌握解读寓言寓意的方法。黄厚江老师采取讨论的方法,力图教给学生解读寓言哲理的方法。我们看看黄老师的处理方法:

师:作者为什么以“黔之驴”为题不以“黔之虎”为题?

生:我认为文章最后是老虎吃了驴。引出一个成语叫“黔驴技穷”,它告诉我们人要有一身本领,不然就会像驴子那样被老虎吃掉。

生:作者用驴的愚昧来衬托老虎的机智。

师:“黔无驴”是从驴开始的,最后一句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是以老虎结束的,对不对?看来有问题。柳宗元是通过一个驴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这里就要涉及背景。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期,很有真才实学,但却没有得到重用。朝廷里拥有高位的人看上去很了不起,实际上没有什么本领。柳宗元写这个寓言来讽刺那些像驴一样的人。其实刚才两个同学都讲了,说作者是用驴的愚蠢来衬托虎的机智。我也说用虎的机智来反衬驴的愚蠢。用驴的蠢来表现虎的智,用虎的智表现驴的蠢,是什么写法?

生:对比

师:作者通过对比把他的爱憎之情表现得非常鲜明。他赞赏老虎。对不对?他讽刺了驴。但我和他不一样,我们班同学有没有像黄老师一样,喜欢驴、同情驴的有没有?没有?有一个。你是同情驴啊?还是喜欢驴啊?说说原因。

生:因为这个地方原来没有驴,可能就是以前有,后来因为火的原因全都消失了。

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题目的意思,怎么翻译?

生:贵州的驴子。

师:想一想这样的翻译好不好?

生:没有本事的驴子。

师:这个跟原文离得太远了,凭空想象那可不行,你看一个题目其实有很大空间,我以为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一头被――被什么?被带到贵州的驴子,或者一共从外地来到贵州的驴子。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有我的想法。大家都说驴的下场是因为驴没有什么本领,其实驴的本领是叫吗?这是讽刺吧?驴可以拉车,可以拉磨。在北方,谁家里有一头毛驴那可不得了的,所以驴是有本领的。驴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生:好事者。

黄老师从题目入手进行研究,让学生自己否定自己。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深层次阅读认知。

三、启示

黄老师的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大家认为这节课像语文课,有语文昧。究其实质,是黄老师根据阅读寓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而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细细品味这节课,我认为读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启发。

第一,语文课的第一要义是学习语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近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些表述廓清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纷争,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黄厚江老师这堂课处处体现了学习语言这个本位。具体地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字音。在学生读课文时,强调了学生容易读错的几个地方。

2.文言句读。在读书时,黄老师一再强调要读准句读,在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意,还要揣摩字里行间的内涵。

3.成语。《黔之驴》有几个成语家喻户晓,很常用。黄老师让学生找出这些成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针对“庞然大物”这个词,黄老师让学生辨析“姚明是中国男篮的庞然大物”对不对,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姚明个子大但能力强,不能说他是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

第二,语文课效率来自语文学习活动。现在的语文学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黄厚江老师却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读书。读书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黄老师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课堂上有自己默读、出声读、教师泛读、教师教读、学生齐读、学生浏览性阅读等等。学生读得充分。

2.研究形象。老师和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去找寻形象的每一个方面。学生知道了驴子的举动是鸣、蹄,还知道了老虎“视、近、倚、冲、跳”等特点。

3.研究三个故事。柳宗元写的一则寓言,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变成了三个故事,学生在讲述三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细读课文,进行了概括整理加工。

4.研究寓言的哲理。这个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上文已经分析过,黄老师是带领学生围绕题目的理解进行的,学生不仅理解了哲理,也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第6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2、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二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 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三 难点:

1、 关键词语的揣摩。

2、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诗歌的意境。

4、 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学情分析:

七(2)班共有学生47人,根据半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具体表现为:

1、书写能力差。有许多学生不能规范地书写汉字。许多汉字没有掌握好,连一些常见的字都写错。

2、汉语拼音知识掌握不好。许多同学不会四声,有的连“b”、“d”都不会分。

3、理解能力差。不会审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差。所以,在答题时答非所问或者根本就错误。

4、阅读量小。许多人没有读过四大名著。

5、许多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吃苦能力差。不认真做作业。

五、策略与措施:

1、根据学情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谈话指导。

3、练习要扎实,讲练结合。

4、进行模拟测试。

5、通过练习、模拟教给学生答题、审题的方法以及训练他们的答题速度。

六、课时划分:

1、 积累与运用(4课时)。A、名著导读。B、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C、

古诗、名句的默写。D、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

2、 现代文阅读(6课时)。A、课内阅读(4课时)。B、课外阅读(2课时)

3、 文言文阅读(4课时)。

4、 作文(2课时)。

七、复习教案

第一 、 二课时

复习内容

1、 名著导读。

一 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三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

如: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 作家、作品。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故事主题:真挚的爱。

C、全书共100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③老师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2、问题设计。

A、《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B、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C、《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 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问题设计

A、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如《纸船》)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 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 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3、 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 练习巩固。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

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第三、四课时

1、 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 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 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 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 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 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

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

1、 仿写句子。

2、 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第八、九课时

复习内容

1、 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 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2、 阅读训练(下发练习卷)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如何理解“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结合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划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并能结合主题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方法有:

A、 看文章的题目。

B、 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C、 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D、 分析人物的性格。

E、 综合各段段意。

F、 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多做专题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十、十一课时

复习内容

1、 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 文言文翻译。

3、 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 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 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

第十二、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

1、本册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2、本册中各单元的作文指导。

3、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指导。

第7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结合这一课的教学,我逐步认识到,在寓言教学中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感受寓意,而不是抓住寓意来反推故事

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故事是形象的描绘,寓意是抽象的概括。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的形象时,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在逐步发展,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的形象。这不仅是揭示寓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就要根据寓言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领会寓言形象的语言

寓言的形象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如《狐狸和葡萄》中“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这段话语言简单,但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试图充实这一段文字,所以我采用扩写的方式来教学,课堂上我问学生“这句话可以怎样扩写”。学生通过讨论,有的认为应该抓住“成熟”进行一段景物描写,把葡萄园丰收的景象描写出来,因为这样才会对狐狸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抓住“馋得直流口水”进行描写,把狐狸在葡萄架下的那种想吃葡萄的样子描写出来;有的认为,应该抓住“想尽了办法”把狐狸用尽所有办法吃葡萄的动作描写出来。同学们经过扩写,对寓言故事进行充实,在后面的教学中,当我一读到寓意时,学生马上就嚷起来了,一个一个对狐狸声讨,说刚才怎么怎么样,现在说酸……

2.通过朗读突出鲜明的形象

寓言的语言像诗歌一样精炼,且讽刺意味较浓。所以,朗读寓言时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语调轻松、幽默,带有讽刺意味。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抓住各种人物的语言特点,用有感情的朗读突出其形象。我尝试用学生扩写的内容代替课文,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在课堂上展示,请学生朗读、修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修改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字、词、句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不能简单积累寓意

第8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实施过程】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寓”,让学生在字典中查到这个字,并记住自己用什么方法去查。

2.指名两个学生来说自己怎样查到“寓”字:一个是用音序查字法,一个是用部首查字法。

3.借助字典拼音认读生字,并理解新词的意思。

4.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27 寓言两则)首先来学第一则。(板书:揠苗助长)

5.释题:揠,拔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的导入方法,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查字典的方法”,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认识生字,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勾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读音问题。

3.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4.默读课文,初知内容。

(1)默读课文,《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领到寓言故事当中去。】

三、朗读感悟,理解寓意

师:这个种田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结果为什么会是那样?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原因,把关键词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生1:老师,我从“巴望”这个词中体会到这个种田人很想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

师: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呢?

生2:从“天天”也能体会到这个人的心情。

生3:还有“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那禾苗有没有长高呢?

生(齐):没有。

师: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读课文中的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长高了吗?

生(齐):没有。

师:(出示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认真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4:第一句有好像,第二句没有。

生5:我知道了,第一句说禾苗长高了一点,只是那个种田人不知道而已,第二句说禾苗没有长高。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说这个种田人的禾苗长高了没有?

生(齐):长高了一点点,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师:以后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意思。老师再让大家品读两个句子:(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生6:第一句从“焦急地”看出这个人心里很着急,第二句没有“焦急地”,可以说这个人很闲。

师:很好,大家很会学习。那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7:我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这个种田人想了很久才想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的办法。

生8:我知道那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生9:他花费了很多的力气,我从“筋疲力尽”体会到的。

师:这个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花了那么多的精力,他最后心里怎样呢?

生: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总算没白费、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的。

师:那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了吗?

生10:没有,而是都枯死了。

师: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

生11:因为禾苗的根被拔起了,又被太阳晒,枯死了。

师:假如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使禾苗快快长高呢?

生:浇水、拔草、杀虫、施肥。

师: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种田人说……

生: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按规律去做,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

四、全班朗读,感悟寓意

五、指导书写“丢、焦、费、望、算”五个生字

六、总结拓展

1. 用自己的话讲讲《揠苗助长》这则故事。

2.表演故事。

第9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范文

一、 鉴赏形象

试题: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辛弃疾的《八声甘州》,并且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人物形象的赏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学生要通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从而准备把握诗词内涵。第一题,本词上阕主要叙述了李广的三件事。分别是李广罢官闲居,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力的醉酒霸陵校尉喝止;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李广辛劳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第二题,化用杜甫的诗句,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教学建议:很多高中生在做诗词鉴赏题的时候都没有读懂诗意,不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意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情,带领学生捕捉意象,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初步理解诗词中的形象特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鉴赏诗词形象题的解题技巧,诗词鉴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词意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进行形象鉴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高中生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展开。

二、 鉴赏语言

试题: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第二,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第三,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典型的鉴赏语言题,需要学生对“开颜”一词进行研究,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作者“开颜”的主要原因包括: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第二问考查写景艺术,也就是所谓的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第二题,运用了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等写景艺术。第三题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型,要想知道诗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古诗词,并且学会分析归纳。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教学建议:为了提高高中生诗词鉴赏的效果,语文教师要明确诗词鉴赏目标,按照古诗词的题材进行分类,如边塞诗、送别诗、爱情诗、田园诗、咏物诗等,让古诗词在高中生头脑中形成体系,巩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鉴赏语言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学会品味诗句,具备提炼诗眼的能力。鉴赏古诗词语言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修辞和语言风格的了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干措辞严密准确,需要高中生仔细推敲,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去解答考题。

三、 鉴赏表达技巧

试题:201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两首古诗,分别是《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和《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第三,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试题分析:第一问和第二问前面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题,作者的情绪变化: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第二题,从“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和“居室简陋”可以看出隐者身份。第三问是典型的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这类题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历年高考的易考点,只有高中生掌握丰富的古诗词表达技巧,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