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寓言故事大全精选(九篇)

寓言故事大全

第1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关键词]寓言教学;三重境界;学生立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0-01

寓言是一种借助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哲理的文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苏教版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对寓言的教学,应该紧扣寓言的文体特点,从学生心理和认知需要出发,历经三重境界,穿越寓言的表层直抵内核,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第一境界:以学生立场,浸润幻真交融的寓言世界

寓言常常以故事为外壳,用看似怪诞的情节和不可思议的现象来揭示道理。因此,寓言教学应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幻想和真实情境的交融中,感知寓言的大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或直观演示,或角色扮演,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寓言的哲理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提炼出“勉强”一词,感受蜗牛将头伸出来时的吃力,强化学生对蜗牛内心痛苦的感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现在这只如此吃力的蜗牛,与之前的状态一样吗?学生迅速联系前两次描写蜗牛飞行的语句,在整合对比中感受蜗牛的变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蜗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顺势揭示寓言蕴含的哲理。

正是在步步为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沉入故事中,逐步体会故事的深刻内涵。面对着离奇失真的情节,教师不破坏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笃信心理,而是让学生的身心融入文本的内蕴中,从而悦纳寓言的道理。

二、第二境界:以作者立场,感知语言裹挟的鲜明主旨

寓言这种文体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教学的核心并不在于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体悟,而要将理解寓言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进入中年级之后,教师可以淡化对情节的感知,让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意蕴,从而理解作者言语表述的主旨。此为寓言教W的第二重境界。

如,在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教师没有着力引导学生对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感知,而是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再现人物的语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如,从“巴望”感受农夫内心的焦虑和迫不及待;从“终于”“筋疲力尽”感受到农夫绞尽脑汁,并为之付出巨大的辛劳。这些词语虽然与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却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状态。正是农夫的焦虑、急迫和过分的渴望,导致他失去理智,这正是“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的真正源头。

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描写人物的关键词语,穿越了文本表面的樊篱,洞察出故事最后结果的根源所在,使学生逐渐理解了作者想要展现的主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第三境界:以辩证视角,探寻寓言故事的真相所在

进入高年级之后,学生的心智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多维、全面地看待周围的现象,能够脱离成人的指导, 依照自己的视角和思想来洞察这个世界。在这种状态下,寓言教学就应朝着第三重境界进发,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真相。

如,在教学高年级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少年就能看到“螳螂捕蝉”的情境呢?于是,教师顺应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这位少年给大王讲述的内容究竟是真是假?自然界中真的上演过这个故事,而且恰巧就被少年看到吗?”学生在深入细读故事之后,从课文中提炼出相应的核心语句:“谁来劝说,我就处死他。”“转了三个早晨。”“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并猜想道:其实少年早就在心中有故事想要讲述给吴王听,但由于吴王的“死命令”,他不能力劝,只能巧谏,所以借助这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进行劝说。由此可见,这个故事并不一定真实发生过,最起码绝不是少年口中所说“这两天看到”的。其实,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对感知这个寓言来说,已经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少年的机警与智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文本故事荒诞情节背后真相的探寻上,为学生进一步整合课文内容、体悟人物形象,尤其是理解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关键词】韩非子;寓言;艺术特点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韩非子》中寓言的深层意义

《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这部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内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其中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这些都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他的寓言浅近而深刻,幽默而冷峻,他把庄子以寓言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多了一些切近现实的因素,而少了几分道家特有的玄奥,堪称先秦诸子文章中的瑰宝。他的寓言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复杂纷纭、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大至时代更迭、国家兴亡,小至个人荣辱,历代王侯,愚夫愚妇,均纳于笔下,可谓跨越时空,巨细无疑。其内容之广泛、事件之纷繁,形象之众多,均堪称先秦寓言之最。

二、韩非子的艺术成就

1.《韩非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韩非子》的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取材的现实性,寓言故事的题材来源主要是引用和加工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加工和改造历史故事;直接创作。这三个来源几乎包括了先秦寓言来源地各种渠道,形成韩非子寓言集先秦寓言之大成的特点。

但是《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引用神话并不多,仅有五则,其中纯引神话的一则,继承神话传统、以动物为题材的四则。表现在寓言文学上,便是少幻想;其次,受整个大时代的影响。战国末年,长期的争鸣论辩,已经进入总结性的阶段;深刻的理性批判,已经战胜了传统的宗教蒙昧,神的迷信已不再占据人们内心主导,这样使得寓言不再到神话中去寻找寄托。最后,海域韩非的个性、思想等主管因素有关。韩非继承接受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一个务实精神的思想家。

改造加工历史故事:韩非子寓言的题材主要来源对历史故事的加工改造。例如对缘于《左传》的“子罕不受玉”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于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相对于原文进行了压缩改写,叙述、描写不如《左转》细腻。其中原因大概在于韩非是利用此故事打比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所以只需讲明故事的大概。在韩非之前,编年史有春秋、左转;政点与国别史有尚书。国语、战国策;此外,还有一部集合百家的具著《吕氏春秋》、这些史书的出现,为《韩非子》寓言取材于历史故事提供了客观条件。最后,韩非子的贵族身份为他能饱览史籍,韩非子本人学识渊博,思想敏锐,这又为韩非子将大量的历史故事改编为寓言故事提供了主观条件。更何况,韩非著书的目地是为了说服有政治抱负的国君接受法家的思想主张。取材于历史,既切近实际,具有说服力,又易于为君主接受。

直接创造寓言,韩非出了继承转化神话故事,加工改造历史故事之外,还自己虚构创造寓言。他常常将富有的哲理谚语、格言,赋予具体的形象,加以故事化,形成自己的寓言。如“扁鹊见蔡桓公”“皮美为罪”等。

2.语言的艺术特色

(1)文锋犀利。《韩非子》寓言中很有特色:逻辑严密,论述细致,条理清晰;他的思想尖锐,又很自信,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犀利峭刻,是《韩非子》总体的文学特色,这在他的寓言中体现得极其鲜明。他借助寓言,裸地宣传某些观点,毫无假借,一语中的,明确揭示事物本质,语言简洁明快,冷峻严厉。

(2)平实机智。韩非寓言,大多选自历史故事或世俗生活,在平实中见生动,寓言主人公,善于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比喻,借此说服对方。文章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重大的道理,可谓深刻明切。韩非寓言中的许多人物,善于采取因小及大,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言,把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融入简单明了的比喻,使说辞具有了极强的说服力。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构建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韩非寓言和谐地组合在他的思想体系之中,是形成韩文深刻峭拔、犀利机智的文学特色的重要因素。

3.内容上的艺术特色

(1)形象众多、旨意明确。探求救世的政治方案,是百家争鸣的中心问题。如何才能使人们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诸子百家特别关注的事。寓言,作为阐述其政治、哲学的重要论据,势必大量选用历史故事加以改造为其所用。正是如此,韩非寓言中便有了大量的历史人物。称韩非寓言为历史人物画廊亦不为过。不仅如此,他还将视野扩到民间,旁及女性,乃至改造神话,从而创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正如陈深在《韩非子评述》中所说的那样“今读其书,上下数千,古今事变,奸臣世主隐微伏匿,下到委巷穷闾妇女婴儿人情曲折,不啻隔垣而洞五脏。”这种纵横古今,人物形象众多的现象,在中国寓言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2)情节完整、曲折生动。韩非寓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他的那些文学色彩浓烈的佳作,往往写的曲折起伏、动人心魂、情节完整、首尾相应。无论题材大小,篇幅长短,多能使故事情节层层推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4.结构形式上的艺术特色

《韩非子》一书首创了独立的“寓言群”这一结构形式。把内容相关的寓言组织在一起,用来集中论证某一论点。这种具有明确指向的寓言,题旨往往比较单纯明确,即使是较为生动形象化的刻画,也总是着力于形象化的某个侧面的描写,因此,寓言形象化虽鲜明却显得有些单薄,不过,这种单一而又鲜明的形象往往令人过目难忘,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韩非子》使寓言故事群落的结构体制得到了高度的完善,推动了寓言文学的发展。借着寓言群有系统的表达哲学主张,规模庞大,条理井然,是古今中外寓言写作中独一无二的,也是韩非寓言的特色和最大的成就。它们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寓言本身更在于其喻体所揭示的富有哲理的层面,《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评价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文如其人。正是如此,政治色彩浓厚的《韩非子》,才在先秦寓言中绽放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课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来说明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这则故事所讲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并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某个字词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字词的意思,掌握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让学生领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就此故事展开讨论,假设类似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将会如何应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故事讲述出来,在学习《亡羊补牢》课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演绎对话部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助于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生活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几乎每则寓言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且情节富有变化的故事,语言精辟、简洁易于朗诵,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寓言中的动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进行描绘和刻画,使得整个文章的内容丰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在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激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领悟故事的寓意。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列举身边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学以致用。学完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假设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生活问题将会如何应对,加强师生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的知识,还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为了使寓言中的教学寓意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形象进行认真感受。同时将故事中的形象与实际中的具体形象真是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所要刻画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延伸课外教材,扩大知识视野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荐课外寓言作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荐《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语故事和历史故事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两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寓言故事,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另外机智、滑稽、富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很有帮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语言简练,还有一些寓言只讲故事却不明说道理,故事结尾还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特征续写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编、仿写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没有说明小羊的最后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点艺术空白,以“小羊得救”为题,自由发挥续写结局,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图,掌握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语言精辟简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结构严谨,是一种简短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和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善恶观,故事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讽刺对象的内在本质充分揭露出来,让学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时,领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担忧禾苗长不高的宋国人,为了让禾苗快快长高而将禾苗往上拔,结果导致禾苗都枯萎了,这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使用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文学表现方法,增加了文学色彩,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张有趣的情节与丰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寓言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题材,对教导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区别寓言与童话,它们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童话的故事极富幻想色彩,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而寓言则多源于现实,故事内容多是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某种人的讽刺和箴戒,虽是虚构的故事,但却能诠释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五、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发散思维

以往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学思路,然后再按照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将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片面,且具有较高的模式化成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将语言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寓言教学时要进行创新型教学,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将《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时,由于电视剧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都会有所涉及,学生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中的情节以及根据自己的现象设计一段情节进行表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4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一、《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德育意义

在德育教育上,《伊索寓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揭示不同的生活小哲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在生活以及学习上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具有德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有《狼来了》、《狮子与报恩的老鼠》以及《狐狸和樵夫》等。

《狼来了》主要告诫的德育品质是诚实守信:有个放羊娃出于无聊的心理,开始起了捉弄大家的主意,于是谎称他的羊群被狼袭击,在开始一两次的谎言中,大家都相信了他,后来大家对他都很失望。当狼真正开始袭击他的羊群时,尽管放羊娃拼命呼喊求救,但是村里的人认为这又是一次谎言,所以无动于衷。结果,放羊娃的羊都被狼咬死了。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主要告诫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如果经常说谎言,即使当某一天说真话时也没有人相信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们熟读整篇寓言故事,思考放羊娃的心理变化,了解放羊娃撒谎的目的,通过分析这些动态的变化,从而思考放羊娃说谎的原因以及村里人的情感变化。在这个逐渐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能够深刻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美育意义

《伊索寓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深刻的美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整体上来讲,美育,即美感教育,主要是结合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来进行教育,同时结合艺术的审美要求进行再创造,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伊索寓言》教学中,美育占有很大的分量,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素养以及情操都能得以提升。

第一,在教学中利用美育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有待提高,当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当教师循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时,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二,在教学中利用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在教学过程中,《伊索寓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例如《卖神像的人》:一个人在贩卖财神赫尔墨斯木像时却没有人前来响应,揭露了有些东西是神圣的象征,是不允许亵渎的,要时刻尊重、爱护它。学生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审美节操。

三、《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智育意义

智育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伊索寓言》在智育上的启迪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伊索寓言》的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伊索寓言》中涵盖了各种生活小常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能够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老猎狗》这则寓言故事中,教育学生要用从容的态度来面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定律,要明白自然的因果循环。

第5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从《克雷洛夫寓言》收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常借动物和植物来说明许多的道理,让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1《克雷洛夫寓言》里,讲了很多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精彩,富有深意。这些小故事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筝》。

有一只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中,它低头看见一只蝴蝶在空中飞翔,于是它嘲笑那只蝴蝶:“小蝴蝶,你看我飞得多高,再看看你,才飞这么点高,你也太没用了吧?你是不是很嫉妒我呀?哈哈!”

“嫉妒?说真的,一点也不!”蝴蝶平静地说,“你飞得再高,可是风筝的线永远地抓在别人的手里,一直由别人控制,根本就没有自由。而我,虽然飞得很低,可是我很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风筝听了,连哼了几声,非常地不以为然。

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主人手一松,风筝竟然马上失去了控制,一头栽了下来,再也飞不起来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风筝的骄傲和自以为是。如果没有人的牵引,如果失去了风的帮助,它又怎么能飞得这么高呢?其实真的不是岁月静好,只是因为你的人生中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对于别人的帮助全都视而不见,没有一丝感恩的心,这么骄傲自大的人,最后往往难以取得好成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弥补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就算取得成就,也不应该看不起别人,更不能骄傲自满,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铭记他人给予过的`帮助,做一个谦虚,有礼的人!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2《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写的。在他的寓言里,每个故事都有性格鲜明的主人公,而且植物和动物们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感情。

在《狮子和蚊子》中,一只蚊子小心的飞到号称“森林之王”的狮子面前,向这位威风凛凛的大王问好,狮子见原来是一只小小的蚊子,为了显示自己大王的身份,故意对蚊子不理不睬,摆出了冷冰冰的轻蔑态度。这可把蚊子怒火了,一定要杀杀狮子的锐气,它飞到狮子的背上、眼睛上和耳朵上,乱盯乱咬,它要是看准的地方,瞅准机会,就像老鹰似的猛扑下来,在狮子的身上猛刺猛蜇。狮子终于受不了了,它倒在地上抖动着身体向蚊子求和。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能因为对方外表弱小就轻视他,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马和骑师》中,骑师训练出一匹又乖又听话的马儿,他十分得意,觉得可以把马的缰绳解掉了。被解掉缰绳的马儿知道自己什么约束也没有的时候,就无拘无束的撒开四蹄在辽阔的原野上狂奔,再也不听骑师的话了,后来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以前爸爸妈妈约束我的时候,我常常想:要是没有人管我就好了,想干嘛就干嘛。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还是有点约束比较好,要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如果是错的事情那就会害了我自己。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3放寒假的头几天,天气突然变冷,屋外天寒地冻的。闲得无聊的我呆在家里便把《克雷洛夫寓言》认真地看了一遍。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里边有许多寓意深刻、通俗易懂的寓言小故事。其中,有几个寓言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受启发,比如:《松鼠》、《两只桶》等。《松鼠》这个预言故事讲的是财主家的一只松鼠整日不停地蹬着一个车轮在窗下奔跑,看似很忙碌、很辛苦,但却从未离开过窗户。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一些像这只松鼠一样的人。他们虽整日忙碌着,可是却一点儿成绩也没有,始终在原地踏步。

我们在学习上可不能像松鼠一样,盲目地去读死书、死读书,而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把知识学活用活。还有一个寓言故事《两只桶》也让我深受教益。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马路上滚着两只桶:一只桶装满了酒,一路上不吵不闹;另一只桶是空的,一路上老是哗众取宠、炫耀自己,尽管如此,它还是得不到人们对酒桶那样的重视,相反,得到的只是人们的责骂。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像酒桶一样的人,他们踏踏实实地工作,凭自己的真本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从来没有因此而炫耀过。这使得他们显得更加伟大,更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我们应该像酒桶学习,而不要做空桶。

《克雷洛夫寓言》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朋友!你如果有空闲,就认真阅读一下这本书,定会从中获得不少的收益。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4从《克雷洛夫寓言》收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常借动物和植物来说明许多的道理,让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

克雷洛夫的寓言大多结构简单,然而简单的故事之中却蕰含大道理,在他的寓言故事里,每个故事都有性格鲜明的主人公,而且植物和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感情。克雷洛夫的寓言中概括了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特征,形象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自然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角色,借此来展示人的品质和性格。

比如《老狮子和狐狸》,说了一个狡猾的暴虐的老狮子为了生活下去,又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抢夺食物,就想假装生病诱引小动物去的山洞里,然后吃掉它们。而聪明狐狸试探了老狮子,最后聪明的狐狸告诉狡猾的老狮子:“如果我没有发现小动物进去的脚印,而没发现它们出来的脚印,也许我会钻进洞里去的。”

这个故事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样的计谋都不会是天衣无缝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事情,就可以从不正常的现象中找到本质的东西。许多人能够不断的胜利,获得成功,就是善于判断形势。

再说《鲜花和纸花》,说的是一盘失去光彩的花和一个耀眼的纸花毗邻,当一场风雨过后,鲜花散发着美丽,而纸花则被雨水打的狼狈不堪。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能经受坎坷的人,只知道困难面前口喊口号,临阵退缩。而那些迎接困难,挑战困难的人,才是真的经受得起风雨的人。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5《克雷洛夫寓言》里,讲了很多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精彩,富有深意。这些小故事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筝》。

有一只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中,它低头看见一只蝴蝶在空中飞翔,于是它嘲笑那只蝴蝶:“小蝴蝶,你看我飞得多高,再看看你,才飞这么点高,你也太没用了吧?你是不是很嫉妒我呀?哈哈!”

“嫉妒?说真的,一点也不!”蝴蝶平静地说,“你飞得再高,可是风筝的线永远地抓在别人的手里,一直由别人控制,根本就没有自由。而我,虽然飞得很低,可是我很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风筝听了,连哼了几声,非常地不以为然。

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主人手一松,风筝竟然马上失去了控制,一头栽了下来,再也飞不起来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风筝的.骄傲和自以为是。如果没有人的牵引,如果失去了风的帮助,它又怎么能飞得这么高呢?其实真的不是岁月静好,只是因为你的人生中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对于别人的帮助全都视而不见,没有一丝感恩的心,这么骄傲自大的人,最后往往难以取得好成就。

第6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哲学是逻辑思维,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和各种范畴深刻地反映现实世界,它总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因而无论是唯物或唯心,总包涵某些深刻的道理,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二的哲学教学中,我使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来分析、说明课文中的基本原理,变抽象为具体,变乏味为有趣,深入浅出地讲解哲学原理。

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到准确,有重点地运用寓言故事

所谓准确,就是所运用的寓言故事要能准确地说明要讲的哲学道理,即对大量的寓言故事要经过认真的理解、整理、筛选后,再看与什么哲学原理相对应,不能张冠李戴。例如用疑人偷斧,掩耳盗铃,纸上谈兵,按图索骥,东施效颦等来说明不从实际出发,搞主观主义的危害;用望梅止渴说明意识的反作用;用井蛙之乐,望洋兴叹,刻舟求剑,一叶障目,说明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用拔苗助长,庖丁解牛,愚公移山,南辕北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两小儿辩日,孔子断粮,盲人摸象说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道理;用凿壁偷光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用橘逾淮为枳,梁上君子,墨悲丝染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用酒酸与恶狗,围魏救赵,唇亡齿寒说明联系的普遍性;用远水不救近火说明联系的条件性;用朝三暮四,田忌赛马,讳疾忌医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用驾车顶牛,画龙点睛说明抓主要矛盾的道理;用歧路亡羊,嫁女与卖珠说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用曹刿论战,塞翁失马,灭烛绝缨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用点石成铁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道理;用五十步笑百步,狐假虎威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用守株待兔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用滥竽充数说明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用白马非马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所谓有重点就是在讲解中注意对每个哲学道理所涉及的寓言故事要有重点的讲解,突出一两个事例讲清、讲透,而不是面面俱到。

二、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应用寓言故事

学习哲学道理是为了运用,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就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否则,就会处处碰壁,导致失败。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相对应地运用寓言故事。

例如,讲尊重客观规律这一内容时,笔者从正面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掌握事物规律,游刃有余的好处,又从反面运用拔苗助长说明违背客观规律的不良后果;讲抓主要矛盾的道理时,从正面运用画龙点睛的故事,讲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从反面运用驾车顶牛说明不抓主要矛盾的危害;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再从正面运用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从反面运用了讳疾忌医的故事。

总之,运用寓言故事讲哲学原理,既要从正面讲积极作用,又要从反面讲危害。

三、要把寓言故事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来说明哲学道理。

寓言故事虽然有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纯粹使用又显得有些单一,因此,在讲课过程中,除了引用寓言故事,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讲哲学道理,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节时,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是不能照搬照抄和盲目的效仿别人的,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身体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讲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启发学生要处理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外部环境影响的关系;在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教育学生既要注意平时学习中的点滴积累,又要加强应考能力的培养,只有平时刻苦努力的学习和积累才会有升学考试成绩的大幅提高;在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时,使学生明白,要取得好的成绩,就要既重视主要学科,又不能忽视次要学科,各个学科要全面发展。

四、用现代思想观念理解寓言故事,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7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M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的故事是“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的见解和思想是“寓意”。寓言常常是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让人们在笑声中深思。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不断收集、创作,大量的寓言便保存下来,成为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现存作品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我国古代的经典寓言,以及出生在18世纪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等。

二、走近狐狸,了解习性

狐狸身体纤瘦,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长期单独生活,机敏伶俐又警觉胆小。因为习性特点,狐狸多被人类冠以阴险狡诈之形象,对其很难产生好感。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此类型的人,因而在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中,它出镜率很高,经常以反面角色出现,起到衬托、讽刺与教育的作用。

三、狐狸形象在寓言故事中的艺术魅力

狐狸频繁出现在经典寓言里,每一次的形象都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集个性、典型、多样于一身的角色。它丰富了寓言内容,有警示、教育的思想内涵,又凸显了作品感染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分析经典寓言故事中狐狸的不同形象

《狐狸和乌鸦》中,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口中的劳动成果――肉,对乌鸦大唱赞歌,接连施计。第一步热情问好。狐狸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没有效果,接着关心孩子。“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看到进展后,再投其所好,大肆奉承。“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此话一出口,乌鸦再也平静不了了,“哇”的一声,肉掉了,狐狸成功了!这只狐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跃然纸上,它想尽主意,从乌鸦弱点爱听奉承话入手,抓住其对自己羽毛和嗓子不满意的心理,从而达到目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不劳而获的懒汉子,了解对手内心的心理学家!不过,它的智商却用在骗吃骗喝上!

《狐假虎威》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一只东跑西窜的狐狸一不小心落入虎口,面对凶猛饥饿的百兽之王,它很快镇静下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老天爷的谕旨吓唬老虎,在老虎半信半疑之下,又自告奋勇地带领老虎去百兽面前验证,以此来打消老虎的疑虑。这只狐狸是机智的,它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用老天爷作挡箭牌来迷惑敌人,它又是狡猾的,用身后的老虎来作威作福,着实把其他动物吓得不轻。

这两只狐狸是狐狸家族的典型代表,用高智商达成目的。但寓言故事中狐狸形象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是多样的。再看《狐狸和葡萄》中的主角吧,一只馋嘴的狐狸看到挂满枝头晶莹透亮的葡萄,心中大喜,尝试多次仍无法摘取时,内心充满无助和失望,面对别人的奚落嘲笑,它不仅不承认自己能力不够,还一味强调葡萄没熟,不好吃。这是一只极爱面子的狐狸,不能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失败之后又不善于分析原因,真是蠢得可爱。

2.狐狸形象的成功塑造所隐射的思想内涵

在这些经典寓言故事里,人们大多对这些狐狸是鄙视的、嘲讽的、憎恶的。因为寓言作品是借着这些狐狸形象来隐射现实生活的一些人和事,像狐狸花言巧语的假、贪心奸诈的恶、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是人们难以接受的。由于个体力量的有限,现实生活的不完美,作品在成功塑造狐狸形象的同时,把人们憎恶的人和事进行丑化,暗含了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向往和赞美。如《蝉和狐狸》故事中,当蝉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识别狐狸的险恶时,作品暗含了对这只智慧蝉的夸赞。《狐狸和山羊》虽揭示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的道理,但深入思考后,如果大家都像山羊一样的善良,这个社会不是更美好吗?

3.在形式上狐狸的反面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虽然寓言篇幅短小,可在寥寥几笔下,却塑造了很多深刻而鲜明的形象,很有感染力。这和反面角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1)反面角色更显情节曲折

由于反面角色与正面角色会产生冲突,往往能制造波澜曲折的情节。如《狐狸和狗》一文中,狐狸走入羊群,被狗看见了,他立刻谄媚地堆着笑脸说假话骗狗,好让狗离去,却被狗一眼识破,结果狗叫来一群小狗吓跑了狐狸。这里狗和狐狸,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作者只用简单几笔,用狐狸的狡猾和贪心衬托出狗机智、正义的形象。

(2)反面角色更显作品感染力

第8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我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曾一度陷入“生吞活剥、讲故事、背寓意”的不良模式。其实寓言的寓意包含在它的生动鲜明的语言文字中,只有当学生品味了语言、感受了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所以寓言的教学,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让寓言故事的教学充满情趣和语文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揠苗助长》时的一些尝试。

一、在品味用词中把握语文味

师: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

生:他种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农夫的焦急?

生: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

生:还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师: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生:我很盼望每天只有一小时,这样星期天就能快点来到。

师:再想象一下,他看着禾苗会怎么想呢?他可能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呀?

生:农夫在田边走过来又走过去,嘴里不停地说:“禾苗啊禾苗,你怎么老不长啊,真急人啊!”

点评: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鉴于此,寓言教学应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细细咀嚼与品味作者字字珠玑的语言技巧和魅力。

在本片段中教师以小见大,紧紧抓住了“巴望”“天天”来体会农夫当时迫切希望禾苗快快成长的心情。学生进而揣摩文本语言,将文字符号还原成语言形象,转换成生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和运用。

二、在感悟形象中把握语文味

师:农夫是这么的着急,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生:拔苗!

师:他是怎么拔的?同桌议一议

生: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我觉得他很傻,禾苗应该在土里自己长大的呀。

师: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生: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

师: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长高了,就特别高兴。

师:书中有一个词表达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师:那好,让我们把他兴致勃勃说的话读出来。

点评: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等句子来理解“筋疲力尽”,抓住“兴致勃勃”来体会农夫当时自以为是的可笑心理,感受到农夫的“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机会对人物的做法和心理活动发表见解,自由地进行评论。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共同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寓意。

三、在体悟寓意中把握语文味

师: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象一下,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师引导:“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也没有用啦。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他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

点评: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者现象。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在本片段中,教师通过角色的扮演,把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亲身体验,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四、在拓展延伸中把握语文味

师:面对那枯死的禾苗,你会怎样指出拔苗人的错误呢?

生: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庄稼生长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

师: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面对人们的教育,如果你是那个拔苗人会怎么想?

生:我会这样想,我真是太不该了,怎么能不顾庄稼生长的规律瞎干呢?

师: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比如为了急着把事情办快一些,而用一些蠢办法呢?

生:我爸爸厂里有个工人,加工一种零件,本来要6套工序,可他嫌麻烦,减了一道,结果成了废品。

师:从这则寓言,你会告诫自己和他人该怎么接受拔苗人的教训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规律办,不能一味求快,好心办坏事。

点评:教师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指出农夫的错误,并联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拔苗人。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在寓言故事中,作者常会有意或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对寓意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第9篇:寓言故事大全范文

由于寓言故事里蕴含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揭示寓意,所以学生在学习寓言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对寓意得来的思维过程却不做过多研究,学生的回答总是被教师控制在“预设之内”,没有任何偏差。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定范围里,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加以纠正制止,不给他们自己判断、分析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形成直线、单一的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缺乏。看似教学目标达到了,实则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收获仅是了解了一个故事,明白了一个寓意。

寓言教学应发挥其哲理性强、思辨性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下面以《买椟还珠》寓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为人类的想象提供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等。在教学中,发散思维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角度、各方面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独创性”,这与一般思维方式不同,它需要更丰富的联想、更精细的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合理、灵活、巧妙的迁移和组合,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寓言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它选择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较为陌生的、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寓言创作就是人类抽象的理性思考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明确寓言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利用事物相关性的原理把寓言教学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场。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楚人为了能让自己的珠子卖个好价钱,对珠子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没想到郑人看中了他的盒子却把珠子还给他的故事。寓意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却丢掉有价值的东西,形容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学生理解寓意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停留在只理解寓意上又未免过于机械、简单,应该结合寓言“借此寓彼”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寓言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得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巧妙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思维推至更广的领域,从而对寓意理解得更深刻。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们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现象跟这个故事一样?

如果郑人和楚人听到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怎么反驳呢?试想你就是郑人或者楚人,你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