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寓言四则教案精选(九篇)

寓言四则教案

第1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一)从情节结局中揭示寓意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寓言是通过曲折的情节和最终的结局让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向小燕子、金鱼、黄牛借尾巴不成功的事情,而最终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性。让学生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别人的再好自己也利用不了的深刻含义。

(二)从关键词句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注意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对课文的思想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像《叶公好龙》这篇寓言中通过对叶公的衣饰、装饰上龙图案的描写和他见到真龙后的惧怕神态、滑稽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好龙。这个故事告诉小学生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不能虚伪做作。

(三)从哲学层面引导、揭示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明白野兔撞死在树旁这一现象纯属偶然,如果把它看成一种发生率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有活活饿死的份儿了。再如《矛和盾》中,矛的无比锋利和盾无比的坚固,假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只有自相矛盾了。

(四)从联系现实中去揭示寓意

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技巧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联系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意义。

二、分析寓言现象,引导学生质疑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教师们可以在教学时就寓言中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怀疑精神是极其有价值的思维素质,是在小学培养中就应该灌输的思维模式,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即使是名人大家的著作,也有其松懈漏洞之处,亦或是这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描写,正是作家的独到之处。

如《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蚊子发出的声音是细小的嗡嗡声,怎么可以说是“吹喇叭”呢?这样比喻太不恰当了。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我有机会引导学生的思维。我声情并茂地给他们朗读起来,慢慢观察他们的表情变化,然后总结发言:蚊子战前“吹”,显示出勇往直前、坚定果敢的心态;战后“吹”,表现出不屑一顾、得意忘形的心态。学生们都会意地点了点头。

三、形象化寓言,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于肢体表达。让他们表演寓言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激发儿童智慧之花,打开思维闸门,快乐地学习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大多贴近生活,语言通俗,要理解、读懂它们的字面意思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让小学生深刻了解其中的思想深意。如果通过表演小品的形式来体会寓言的思想和意境,有时则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表演小品能够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又能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活灵活现的具体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实确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第2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关键词:磨课;同课异构;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98-02

磨课,是指运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的智慧,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它是一项艰辛的教研活动。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教师耗费的大量汗水,但它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的《读》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版社)《语文》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经典名篇,难度较大,适合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并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虽然笔者以前教过这篇课文,但是时间久了,现在又与同事“同课异构”这一课,心中没有底,生怕上“砸”了。经历了三次艰辛的“磨课”过程后,笔者深切体味到每一次“磨课”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学设计

第一次磨课,是在职高三年级农林班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时间分配,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了解作者钱钟书,顺势导入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3.重点讲读9则寓言前2则的故事,把握作者赋予的新意;

4.归纳文章的主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法引导学生完成上述4个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就用预设的答案,来个“填鸭式”,最后当然是师生的“貌合神离”,草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甚至是筋疲力尽,学生却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即使有个别愿意学的,那也只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 “一厢情愿”,只突出了“教”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课后反思课堂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过于平庸。

二、重组教材,带着教学设计走向学生

第二次磨课,是在职高三年级机电班进行的。如何变讲为导?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等著)等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读,并认真地翻阅了曹永鸣老师的《构建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人民教育》,2003年,第21期)文章。通过研读资料,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同步协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凭借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为达成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要对教材做适当的重组和拓展。于是,在这一次“磨课”中,不是对教材进行逐句逐段的梳理,而是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变教师设计教学流程为师生共同梳理疑问,最后围绕学生提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正是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教师无法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分配从以遵循教学设计为重心转向了以遵循学生学习为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收获了很多惊喜。现在,回放一下学生提出的问题:

1.“《伊索寓言》大可看得”与“我认为寓言要不得”是否矛盾?对于读寓言故事,钱钟书与卢梭的观点有何异同?

2.“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的“新意义”指什么?

3.怎样理解“三重安慰”,是正话还是反语?

4.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户的一种?”

提出第1、3两个问题的学生较多,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第2个问题虽然只有3个同学提出,但它带动了对文章开头的理解。第4个问题,学生回答:庸医是屠户;没有职业道德的医生是屠户;收受红包和礼品的医生是屠户;随意开高价药的医生是屠户;甚至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医院也是屠户。问题讨论十分激烈,学生思路开阔,发言精彩纷呈。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唤醒”了,教师的主导意识“复苏”了;学生的“权力”增大了,教师的“权力”减少了。然而,就整节课而言,似乎还缺少着一种神韵――那就是“观赏性”。如何上好既有“实用性”的普通课,又有“观赏性”的公开课呢?

三、活化教材,让学案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蓝本

黄厚江老师曾说,“尽管我们竭力反对把公开课当作演戏,但客观上公开课的教学环境和平常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授课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和关注教学过程,也不能不考虑老师的审美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前两次“磨课”的基础上,笔者对第三次“磨课”(公开课)又有新的构建,即活化教材,让学案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蓝本。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选在是职高三年级综合班授课。在上公开课的前一天,让班长担当此次公开课的“节目”主持人,并下发《读》学案:

1.介绍钱钟书先生。

2.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9则寓言的出处(或原题),寓言的原寓意、新寓意。

4.有的故事与原题不一致,有的根本就不出自《伊索寓言》,这说明什么?

5.本文选自哪里?那是一个什么集子?

拿到学案后,主持人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同学各有分工,精心准备,通过图书、网络查找资料。这就将文本的语言符号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打通了,学生已不再把学习当做是一种枯燥无味且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当做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意外的收获,以下是课堂实录:

主持人:请第一组的同学谈谈钱钟书。

生1:钱钟书一周岁抓书不抓钱。小学时喜欢读书,把传统名著中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是罗家伦校长破格录取的。

生2:钱钟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学贯中西古今的学问,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他极富传奇色彩,风靡海内外。有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生3:狂人钱钟书。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狂如此!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愿拜访名人,他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

生4:谦虚的钱钟书。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煌煌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逐渐地自我完善。

主持人:很好!刚才大家对作者已有不少了解,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请第二组代表发言。

生5:第一段讲人际关系,第二段谈现代人对历史的态度,中间九段借评价《伊索寓言》,对各种伪善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

生6:我认为,把作者的写作目的说得具体一点应该是:现在有些人狡猾得很,恶劣得很,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同时又呼吁,每一个人都应尽一份为后代创造良好生活的责任。

主持人:讲得很对,请坐!请第三组代表谈谈作者对第一则寓言的“纠正”。

生7:这则寓言原题叫“蝙蝠与黄鼠狼”,说的是一只蝙蝠被黄鼠狼逮到了,这只黄鼠狼最恨兽类,要吃它。蝙蝠说:“我不是兽类,我是鸟类。”黄鼠狼于是就放过了蝙蝠。后来,这只蝙蝠又被另一只黄鼠狼逮住了,那只黄鼠狼最恨鸟类,要吃它。蝙蝠说:“我不是鸟类,我是兽类。”那只黄鼠狼也放过了它。寓言告诉我们:随机应变,能使我们转危为安。

生8:寓言也讽刺那些无独立人格,趋炎附势的人,而作者的新解为: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专门到外行里去充当内行。

……

第3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关键词:文化教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120-03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初中英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教学缺失或不足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探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案设计,对于促进今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性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在探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之前,本文先从理论层面来对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为后续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一)文化教学的内涵

文化教学主要是指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当中,对语言所涉及的文化现象、文化传统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文化教学所占有的比重与分量正在不断提升。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教学的实施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文化教学是当前语言教学领域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文化教学的意义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文化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的驾驭。

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英语的语言体系与英语的语言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缺乏对相应的英语文化的学习,在英语语言表达过程当中,则会容易出现一些表达不得体的现象。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水平,需要提高英语学习者相应的文化素养。

其次,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素养、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还应该注重文化层面的教学。例如英语文化中的习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等。通过英语文化教学在一定层面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文化教学是实现英语教学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英语语言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促进英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在文化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现状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主观的重视程度、文化教学的方法以及文化教学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文化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英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笔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来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中有三成左右的教师认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并不重要。由于主观层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具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文化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在文化教学的具体设计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淡化现象。所以,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在主观思想层面来进一步提高对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

其次,文化教学的方法体系有待完善。

經过在一线调查研究发现,文化教学在方法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文化教学的趣味性不足,文化教学的启发性以及教育性都有待提高。有的初中英语学习者曾经在访谈中回答:喜欢英语文化,但是不喜欢英语文化教学,这就与当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对文化教学的方法缺乏必要的改进与提高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因此,在今后的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在文化教学的方法层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与提高。只有在文化教学的方法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今后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文化教学的环境体系有待强化。

在进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教学的环境体系有待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文化教学所需要的环境体系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理层面的环境,主要是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相关硬件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的环境,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进行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轻松、愉悦的文化学习心理等等,都会在一定层面上影响整个的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今后的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文化教学的环境以文化教学的方法体系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程度的强化与提高。

三、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路

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文化教学。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主观思想层面高度重视文化教学,将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提升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出发,高度重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在进行备课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相关的文化内容教学纳入整个的教学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在今后进行初中英语课堂评价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还应该关注学习者对本节课的相关英语文化的习得情况。只有主观层面高度重视文化教学,今后的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才会获得更大层面的思想支撑。

其次,做好文化教学相关准备。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在文化教学相关目标的引导下,积极地做好文化教学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准备,为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西方独有的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例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等。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媒体资源来进行相应的节日的来历以及意义的介绍。为了更好地提高西方节日文化知识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准备相关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教学课堂氛围。

在文化教学的准备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在物理层面进行相应的准备,还应该在教学的心理、教师的状态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的准备。初中英语教师还要做好教学预备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由于教学硬件设施的故障而影响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进程与效果的突出情况。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教学氛围。

文化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借助良好的氛围来提高文化教学的效果与水平。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教学氛围。在进行文化教学环境的营造过程当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引导初中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相关的英语文化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欧美饮食文化的讲解的过程当中,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使用场景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英语中的饮食文化。

总之,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在主观层面、教学环境方面为文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分析

为了探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Unit10Canyouplaytheguitar为例,来探讨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

(一)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主要是进行相关乐器词汇以及情态动词can的使用规则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西方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几种乐器的声音。例如,二胡、古筝、吉他、钢琴、鼓、小提琴等等。通过这种听声音猜乐器名称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教学。然后,进行提问:Canyouplaytheguitar/piano/violin/drum等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can的用法。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例如,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音乐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最后,列举西方著名的音乐大师,例如,巴赫、贝多芬等,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西方国家的音乐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三)教学总结

在完成预定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巩固,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首最喜欢的歌曲,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分享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经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方面丰富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反思

通过上文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今后的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提升。

首先,明确文化教学目标。

在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目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讲解英语语言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背景来介绍西方国家以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也应该积极地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梳理相应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英语中常见的语言文化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在今后的英语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得体、顺畅。

其次,要将文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文化教学在很大层面上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文化教学过程当中,要将文化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文化教学内容。在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这种方式削弱文化教学中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之间的距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借助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来激发广大的初中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中西方在颜色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动物其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也有不同。例如,绵羊在中国的语言体系里是温顺的象征,但是,在英语中,blacksheep的意思则是害群之马。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学习者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所在。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与兴趣点将会有助于提升文化教学的效果。

最后,要设定文化教学相关评价标准。

在进行文化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应该从文化教学的意义出发,明确文化教学的评价相关标准,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文化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过程当中,应该在指标量化方面进行相应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教学的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文化教学被淡化的现象,英语教学主管部门应该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广大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备课以及上课的过程当中积极地融入文化教学。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水平测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在阅读理解等测试题目的设计过程当中,融入一些英语文化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学评价对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所具有的正向引导作用。

总之,文化教学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发挥出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寓文化教学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才会得到更大层面的凸显。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探讨了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思路与主要方法。在研究中笔者指出,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在文化教学的环境、文化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贺.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激趣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苏波涛.重视文化内容渗透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九年级Go For it为例浅谈初中英语文化教学[J].英语教师,2016(2). 

[3]高雪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调查[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第4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第5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关键词: 党课; 质量; 重视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0-01

一、撰写党课教案的基本要求

1.主题要明确。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要贯穿党课的始终。授课人在撰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己心中要有数。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回答党员最迫切、最普遍、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做到上一次党课,集中一个议题,讲清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

2.资料要丰富。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当授课人确定一个主题以后,就要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搜集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授课者编写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说理才能透彻。

3.方法要灵活。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授课者为了论证观点或者活跃气氛,经常会举一些实例。为此,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东西和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大家就会静心倾听,印象深刻。

4.逻辑要严密。撰写教案,授课者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次井然,有条不紊。这样,就能把问题说清楚,在讲课的时候,使听课的同志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二、如何备好党课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备课的功夫下多大,一堂党课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备好党课,关键是做好“四备”。

1.备好党课对象。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上党课前,授课者要对本单位、本支部党员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找出党员思想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这样就会使党课讲授有的放矢。

2.备好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讲课者,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党课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人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

3.备好党课教案。这是备好党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党课的效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增强党课教育实效。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不能光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全国、本行业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本单位和身边党员的新典型,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备好党课教法。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课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三、如何增强党课的讲授效果

1.讲党课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营造良好的党课课堂气氛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努力:一、和颜悦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授课者要自觉地把自己和听众融为一体,态度要和蔼自然,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训人。这样,讲者和颜悦色,听者才能“如沐春雨”。二、先声夺人,营造开场精彩的课堂气氛。讲党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思的设问展开,或将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三、善于设问,营造上下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党课讲授中,如果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让听课者踊跃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听课者积极思索;提出一些结论性观点,让听课者频频颔首,那么,党课课堂就会形成上下融洽的气氛。四、幽默诙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堂党课,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要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讲课者用好幽默诙谐这支“兴奋剂”,以调节听课者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2.讲党课要有激情。党课的目的是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鞭策人,照本宣科的党课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有具有激情的党课,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使听课人荡气回肠、激情涌动、入脑入心。党课要讲出激情,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1)多用生动感人的典型。(2)进行深入的理论透析。(3)党课结束时要讲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

第6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关键词:寓言教学;疏通文意;体会道理;捕捉意图;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4-02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推荐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

第7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心里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突出道理,就要把二、三、四、五自然段作为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9个一类字,认读4个二类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4.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主角,古文激趣

1、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

2、扁鹊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说出依据)

4、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有一天,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成语导入介绍主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用古文片段导入,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标记。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接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4.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读,并按照要求依次写出生字词:biǎn qua cài

名医① 拜见② 桓公,几次指出他的病在皮肤、皮肉之间、

chán wai lǐ cǎi

③ ,劝他赶快治疗。但蔡桓公不予④ ,原本可以通过敷

tàn tān yào

⑤ 、扎针、⑥ 治愈的病深入骨髓,无药可医。

【设计意图:通过此项练习,学生可以巩固生字的掌握,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在此过程中,通过练习条中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简要叙述,学生也能学习到一定的概括方法。】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大家还记得吗?(学生答后评价)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看看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

(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皮肉之间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肠胃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

(3). 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医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4).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解释病理,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5).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1)病的原因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

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②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病从小处医)

③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2)人的原因: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

师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但是蔡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不是的。请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A.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读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课件出示: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D、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原来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3.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临终之际,蔡桓公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 。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最能带给我们启发的无疑是蔡桓公,他的所作所为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将课文的重点放在研讨“桓公之死”这一问题上,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固执己见、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直观地感受,学生一目了然,带来的冲击会更大。】

五、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怎样评价他们(选择一个说即可)?

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可以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桓公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8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文学属性理应得到重视。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寓言文学体裁的基本要求。在创作中,有些作者有时一面重视思想性、着力阐释或分解寓意,另一面却忽略寓言的文学性。他们挖空心事去构思、推究思想深刻或别具一格的寓意,而没在蕴含寓意、表现寓意的文学手法上下功夫。如果只寻求思想性,读者仅仅接受直接的思想教育就可以,从体裁上说可以阅读相关政论文、论说文等,从媒体角度看还可以阅读有关报刊、普及图书或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剧)等,而从教育手段方面考虑还可以有政治课、报告会、讲座等,完全没必要去阅读虚构的、变形化的寓言。那么,读者之所以选择寓言阅读作为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砥砺意志的途径,是因为什么呢?恰恰是因为寓言的文学性。如果忽视了寓言的文学性,急功近利地将寓意随便涵纳、穿插或粘贴在没经过巧妙构思的故事里,一定会让作者失望。作者所希望读到的,是富有美学价值、幽默情趣、讽刺意味或智慧启迪的寓言。读这样的作品,读者在阅读之中又潜移默化地领悟了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乃至接受了不同方面的劝告,受到了科学精神的洗礼,等等。通常所说的寓言文体价值,是以作品足够的文学性为前提的。设若某一作品欠缺文学性,即便发表,也难以体现文体功能,因为欠缺文学性的寓言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尽量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应该成为寓言作家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

二、寓言的思想性

任何体裁、任何风格、任何流派的文学,都离不开思想性。即便是那些号称意识流或者意蕴模糊的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一方面,那些作品包含不确定、待阐发的思想;另一方面,那些作品体现作者的创作态度、文学理念、美学追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对于具有公认的责任与使命的寓言文体来说,思想性尤为明显。用文学的方式,主要用故事的形式,去表达思想观念,总体来说,会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感染力、穿透力、震撼力,也就更能体现文本的效用。正因为如此,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纳入或掺进寓言作品,就成了关键问题。寓言作家们应该提振创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大的方向上摆正位置。思想寄寓的方式上,既可以在思想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故事寓意的创新,也可以用故事寓意传扬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至于具体某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绷紧思想^念之弦,严防沉醉于故事情境的创设、故事情节的演绎而在思想观念方面偏离正轨,也要避免寄寓一种正面的思想观念而隐含一种负面的思想观念。寓言的思想性,实际上还体现于作者的创作态度,而不正确的创作态度则折损作品在故事寓意方面的成效。试想一下,如果一则劝告读者严谨、细致的寓言故事,竟然出现字词、语法、逻辑或知识方面的错误,在编辑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面世,其劝告还能有多少力度?创作态度与寓言思想性的关联,这点以前往往被忽视,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三、寓言与儿童文学的逻辑关系

在文学界内外,寓言长期被当作儿童文学的分支。甚至有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竟然将寓言与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童话等并列,也就是将寓言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儿童文学的旗下。这种归类以讹传讹,其不良影响已超出归类本身的理论纠葛,事实上已经严重阻碍了寓言的传播和发展。将寓言完全归于儿童文学的直接后果是:儿童看不懂某些作品而排斥寓言,成人不屑于看那种已归于儿童文学的寓言;地面店、网络店也归类尴尬,导致儿童文学、两个板块对于寓言的整体忽视。寓言人长期处于这种模糊的名分下。实际上,从文体上说,完全属于儿童文学的,基本上只有儿歌、童谣、童话。寓言应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并列的一级文体。寓言与儿童文学之间,不是全属于、全包含的从属关系,而是交叉关系,交叉部分就是儿童寓言。正确的归类应是:从儿童文学方面说,儿童寓言与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儿歌、童谣、童话等并列,成为儿童文学属下的二级文体;从寓言方面的一种分类来说,儿童寓言与成人寓言并列,成为寓言的二级文体。正是由于二者的交叉关系,以创作儿童寓言为主的寓言作家(如金江),也可并列称为儿童文学作家。以创作成人寓言为主的寓言作家(如黄瑞云),尽管有一小部分作品老少咸宜,然而不宜并列称作儿童文学作家。

四、寓言文体的交叉拓展与创新

有寓友对“童话寓言”的文体称谓不理解,认为童话是童话,寓言是寓言,二者不可混合。我在中国寓言论坛发的跟帖中阐述了我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有必要单拎出来,郑重其事地提出,以引起大家注意。实际上,童话寓言的说法,是完全可以的。本质上是寓言,然而是用童话手法写的,这种寓言可读性更强,艺术感染力更强。原则上,只要有明显寓意,就算寓言,而不管其外观形态如何。传统寓言,其实就是散文寓言。寓言要想突破,内容、形式上都应拓展、创新。就形式方面说,边缘文体的出现就是寓言拓展、创新的表现之一。正如散文与诗歌两种文体契合,散文诗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诗歌两种文体契合,寓言诗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戏剧两种文体契合,戏剧寓言文体得以产生;寓言与小说两种文体契合,小说寓言文体得以产生……同理,童话与寓言两种文体契合,童话寓言文体得以产生。走出藩篱后,寓言的天地变得豁然开朗。其实,这也是寓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一。文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渗透,互利共进。甚至,有时需要淡化文体标签,多种文体混排,这时是从内容上归类,这种文体交融产生的效应使文体隔阂显得势单力薄。总而言之,不管寓言与何种文体契合,不管其面世的途径是否带有寓言标签,只要本质没变就行,作为寓言人完全没必要担心,反倒应为其拓展、创新而欣慰。

五、跨体寓言的名称

随着社会文化的交汇发展和各式传媒的分头拓展,文学体裁的分化、融合日益加剧。在文体交互影响的背景下,大量的边缘文体涌现。跨体寓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寓言与小说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小说寓言,细分为小小说寓言、闪小说寓言等 ,而从小说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小说,细分为寓言小小说、寓言闪小说等;寓言与童话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童话寓言,而从童话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童话;寓言与诗歌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诗歌寓言,而从诗歌角度看,可以谓之寓言诗;寓言与戏剧的跨体,从寓言角度看,可以谓之戏剧寓言,而从戏剧角度看 ,可以谓之寓言剧……凡此种种,两端含义相同,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中心词不同。在媒体形态方面,寓言方面的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或相应栏目,一贯以寓言为中心词,而在其他文体方面的媒体,则往往以寓言为限定词。在综合媒体,二者皆有,有时则不标文体。这些,无论在何种场合以何种称谓呈现,只要寓言的特质与内核确实存在着,那么从本质上说,它们就都是寓言。

六、寓意的创新与撞车

寓意创新,是寓言作家、作者们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之一。而寓意撞车,则是困扰大家的一个普遍问题,避免撞车、另辟蹊径也就成为大家着力思考的重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创新的、别出心裁的寓意往往能使人拍案叫绝,当然好。寓意上独创性的机会确实有,但是并不多。寓言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体,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作家、作品多得难以计数,还有多少寓意没被人写过,可想而知。从寓言史的统计学角度看,寓言的全部篇数远远大于寓意的全部个数,这就是说其中有许多作品存在着寓意重复的现象。曾经有选编者列出初选结果中寓意重复的篇目,征求我的意见,我马上答复:全部收入。寓言作为一种双重结构的文体,仅仅寓意相同或相近,那不能算创作意义上的重复。关键要看其躯体――故事,只要故事不重复、有新意,就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同样的寓意,一人或多人可以写出不同的故事,同题寓言征文就是集中体现,编故事的水平上见高低。在特定的时空,不同的作家、作者,编不同的故事,以同样的寓意强调同一个主题,仿佛在合奏一部交响乐,远远超出单打独奏的艺术效果。即使在不同的时空,同一个读者,读到不同作者相同或相近寓意的不同故事,其受感动、受教育的概率和效果,也大大超过读单篇故事。

七、寓意的形态

第9篇:寓言四则教案范文

关键词: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文化解读

1 寄托生灵(动物图案)

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中出现的寄托生灵的动物铺地图案较多,如象征爱情和婚姻的美满、和谐的蝴蝶铺地图案;谐音幸福能辟邪的蝙蝠铺地图案;寓意高尚品德和长寿的鹤铺地图案等等,现对3个典型铺地图案进行分析:

1.1 鹤

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它性情高雅,形态美丽,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在中国绘画领域中,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取名为“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着众仙拱手仰视寿星驾鹤的吉祥图案,谓为“群仙献寿”图。鹤立潮头岩石的吉祥图案,名叫“一品当朝”。两只鹤向着太阳高飞的图案,其吉祥意义是希望对方高升。鹤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文化中充分得到体现,这与园林主人文化修养和受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影响有关。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中,松鹤图案的运用最具典型,并由此而衍生出“松鹤延年”的人生吉祥祝福语。例如,何园的船厅四周地面以鹅卵石、瓦块铺成松鹤图,寓意松鹤延年,这说明园林主人都想成为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都希望能健康长寿。

1.2 鹿

作为美的象征,鹿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历代壁画、绘画、雕塑、雕刻中都有鹿。如汉代的骑士射鹿图,佛座上的卧鹿浮雕。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中取鹿和“禄”谐音,鹿就成了幸福和富贵的象征,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即表现道家的神仙风骨和潇洒飘逸。

1.3 鱼

鱼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关系:一是鱼与爱情有关,用鱼代表爱情。二是借鱼来表达思念。传说鱼和大雁均可传递书信。有关鱼的典故有很多,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鱼与道教也有联系,古代太极图的原型是双鱼相交,寓意子孙绵延,生生不息。以鱼为题材艺术创作形式很多,在国画创作中,鱼画是比较常见的风水绘画题材,鱼画也是客厅风水挂画的代表作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山人的画鱼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里一般都有养鱼池,鱼、荷、假山、建筑等交相辉映,互相增色。客厅中有一些以鱼为题材的风水挂画,山墙上悬挂鱼的装饰构件,家中有鱼的装饰品,另外还有鱼的窗饰和鱼的铺地图案。

2 移情草木(植物图案)

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设计中,园主人移情草木,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植物铺地图案,与园林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植物作吉祥图案,一般有2种手法:一种是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往往来源于植物拟人化的品格象征或神话传说,如石榴多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子孙繁盛、家道兴旺,多与蝙蝠相配组成“多子多福”。另一种则是运用植物的名称,即取某些具有吉祥意义的文字的谐音而组合成吉祥图案。如桂有吉祥寓意,源自谐音,音谐“贵”,有荣华富贵之意。桂与莲籽合图,意为“连生贵子”;桂与寿桃组合成图意为“贵寿无极”等等。下面对淮扬地区古典园林的典型铺地的图案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2.1 松

松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表现个人乃至表现民族精神情操,中国古代松文化的实质和内核,是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和赞美。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松文化的审美内涵:第一点是高大挺拔的崇高美;第二点是凌霜傲雪的坚贞美;第三点是顽强不衰的生命美;第四点是千姿百态的形态美。文人学士赞美松,山水画家更是几乎普遍将其收入画中,并且精心摩研,苦心孤诣描绘它内外兼具的美。至于画家将高洁美丽的白鹤与苍然老松聚于一图,描绘出一幅幅松鹤延年图、松鹤通长图、松鹤遐寿图等等,更是屡见不鲜。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里,松更普遍地被视作祝颂、祈盼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的象征物。常见的吉祥铺地图案有松龄鹤寿、松柏长青等。如何园的船厅,四周地面以鹅卵石、瓦块铺成水的波浪纹,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似听拍岸涛声,水里还有松鹤倒影,寓意松鹤延年。

2.2 竹

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雪,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美称等。

与竹子有关的典故有竹报平安、青梅竹马、势如破竹等。淮扬地区的气候与土壤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里,个园的竹子无愧于第一,其次在清晏园、勺湖、楚秀园等园林里都有竹子迎风摇曳的英姿。各个园林里都有留存一些讴歌竹子气节的书画。在淮扬地区,与竹文化密切相关的名人也很多,如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郑板桥的画以兰、竹为主要题材,尤其擅长画竹,且多有题诗,常常通过竹诗、竹画的配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个园建于清代中叶。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个园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个园的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在淮扬地区的园林铺地中有单独竹子的图案,如楚秀园的竹海边就有竹子铺地图案;清晏园的“梅松竹”铺地图案;个园还有与冰纹铺地图形综合运用的铺地图案,这些图案都被用来比喻主人高洁傲世的人格。

2.3 荷

别名有莲、莲花、芙蕖、芙蓉等十几种,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尔雅中称之为芙蕖,本草经中称水芝,《本草纲目》中称水华,群芳谱中称水芙蓉。“荷”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我国的荷花文化灿若星河,源远流长。莲藕的文化主要表现在男女爱情、生殖繁衍、品德情操3个方面。有关莲藕代表品德情操的文学题材非常多。后世文人把莲的生物特点人格化喻己清高,以荷花、莲藕清爽的外表喻士人高洁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的尘垢蒙蔽。

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中对于荷的图案的运用到处可见。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表现荷的寓意:一是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 二是莲子。“莲子”同音“连子”,有早生贵子的意思。与莲一起组合的寓意图案有连年有余的图案是莲与鱼的组合,莲取其谐音“连”,鱼取其谐音“余”。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中,对荷的文化和艺术魅力表现最多的当属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

2.4 桃

在中国古文化中,桃文化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桃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桃具有的象征意义有:一是和平景象,人间乐园。二是人才、人品的象征。三是仁义的象征。四是果中佳品,吉祥长寿。五是艳外之艳,花中之花。六是驱邪的法物。 由于桃具有以上吉祥象征,千百年来一直被画家、雕刻家当做吉祥象征,或画上中堂,或雕上家具,特别在为老人祝寿时,献上一幅寿桃画、一件寿桃艺术品是必不可少的。扬州八怪中有许多画家爱画桃,八怪之一的齐白石有许多的画桃的佳作留世。淮扬地区的人们还有用桃木做成桃符、桃人、桃木剑用来避邪驱怪的习惯。淮扬地区就有很多木雕工艺厂因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了。在淮扬地区有多处古典园林里种植桃树和铺装了桃的铺地图案,由此也折射出园主人热爱生活、追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3 托物言志(器物图案)

3.1 似“水”纹图案

水恰好是“柔弱者胜刚强”的一个注解,在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意识中,水是恒久力量的象征。滴水可以穿石,水是不可战胜的。《老子》中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赞美的也是水。水既是最简单的又是最深不可测的,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湖海。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深厚、忍辱负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水纹的图案在古代园林铺装中并不常用,在淮扬地区古典园林里,何园就有独特的水纹铺地图案。何园又名“寄啸山庄”,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东园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有四面厅“船厅”,单檐歇山式,厅正面上悬“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联句。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似水波粼粼,人行其间,如履水面,顿觉有临波而居的幻境。园主人大半生和水为伍,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他敬仰水以柔克刚、无坚不摧的品质,赞叹水有宽广的胸怀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因此,何园不仅有完美的理水工程,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水”纹铺地图案。

何园的水纹铺地图案有2种:一种是用青瓦和青瓦碎片构成菱形图案,表现碧波浩荡、连绵不绝的自然水景,体现博大深厚、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一种是用青瓦、青瓦碎片和白色的鹅卵石构成直排或错排的菱形图案,表现水波粼粼、白浪滚滚的壮观景象,体现以柔克刚、无坚不摧的恒久力量。这2种图案都巧妙地运用了菱形或菱形错位排列的四方连续纹样形式,非常适宜表现波澜壮阔的水面,使铺地图案具有动态的形式美感。

3.2 八宝

藏语称“扎西达杰”,又称八吉祥徽,佛教八宝是指宝伞、金鱼、吉祥结、宝瓶、莲花、法螺、胜利幢、8个吉祥物。各个宝物有不同的象征,是藏族绘画中非常常见一种组合式的装饰精品,多以壁画的形式出现。宝伞是权威的象征;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也代表佛陀之头,代表覆盖一切,保护众生;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永生、复苏、再生;吉祥结象征着佛陀,是长命百岁的象征;莲花因其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而被视为菩萨德性的象征;法螺是好运常在的象征;胜利幢表示遮覆世界,净化宇宙,是解脱贫病的象征;宝瓶象征着阿弥陀佛或花密,也象征着灵魂的永生不死,是取得成功的象征;金轮象征着佛陀教义的传播,也代表陀之足,是生命不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