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韩国喜剧范文

韩国喜剧精选(九篇)

第1篇:韩国喜剧范文

[关键词] 类型杂糅;风格混用;戏谑;语言特征;音乐因素

21世纪之初,韩国电影异军突起。在这股电影韩流中,喜剧电影扮演了十分突出的角色,以《我的野蛮女友》《超速绯闻》等喜剧影片为先锋,迅速地入主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各国。韩国喜剧电影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已经成为韩国新世纪以来商业电影的主流。韩国喜剧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快速发展,除去制作成本低廉、商业推广成熟等原因外,探究其电影本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类型杂糅、风格类型混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和杂糅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世界各国类型电影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附和着这个趋势发展。韩国喜剧电影在其发展的起步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发展趋势,在许多的韩国喜剧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喜剧类型元素,甚至可以看到动作、爱情等其他各类型电影元素。

事实上,韩国喜剧电影呈现出的最大优势便是和不同类型杂交与糅合,喜剧类型电影最能彰显电影的娱乐化要求,和其他电影类型都有结合,形成了青春爱情电影、政治喜剧、历史喜剧、黑帮喜剧、惊悚喜剧、家庭喜剧等电影类型。在《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我的野蛮女教师》等这一系列“野蛮”电影中可以看到多种类型风格的混用。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是“爱情片和浪漫喜剧的混合类型”。女友不论是如何的“野蛮”,其行为是如何的打破观众的固定思维方式,很明显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女友的“野蛮”依旧来自于爱情(女友失去前男友之后一直沉浸在痛苦中无法摆脱,为了掩饰这种痛苦她用“野蛮”来伪装自己),只是这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比较个性、独特罢了,所以其归根到底是一部爱情片。然而从叙事策略上看,《我的野蛮女友》又并不是一部单一的爱情片,而是在爱情的进展过程中加入了其他的类型元素――浪漫喜剧元素。影片之所以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在这部喜剧中加入了诸多的浪漫元素,如男女主人公在公园漫步的桥段,“野蛮女友”发起小脾气,突发奇想地让男友和自己换鞋穿,最后又诱惑男友穿着自己的鞋,满场飞奔,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看着男主人公,穿着“野蛮女友”的高跟鞋,痛苦又幸福地追逐着女友,笑料百出的同时,又让我们羡慕这对情侣的浪漫风情。

二、反传统、反类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

韩国喜剧电影在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有反传统、反类型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诞生了多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喜剧影片。如黑帮喜剧《加油站被袭案》与传统黑帮片不同,这部影片呈现出拒绝历史深度、消解对道德的深层次批评而更多的利用非逻辑的画面来拼贴,以此展现一种非本质、非思想、非关联的思维方式,注重偶发性的表层叙事,缺少纵深感。影片的情节荒诞离奇,充满喜剧性。影片的主线虽然很明确(几个小混混抢劫加油站),然而,缺少传统黑帮片中层层递进的叙事模式,只是深度平面化地表现了小混混们在加油站的近似无厘头的破坏、报复的闹剧。因为没有了传统黑帮片严谨的叙事模式,因而整部影片充满了不确定性,使得情节的展开显得荒诞滑稽。因此,《加油站被袭案》运用了夸张、幽默的暴力描写,很好的颠覆了传统黑帮片的深层叙事模式。

《我的野蛮女友》引领了韩国喜剧电影新时期的叙事风格:由喜转悲、悲喜交加。喜剧类型电影的风格无疑是该片的主要基调,但它又不是单一风格的纯粹喜剧。后半部分风格明显发生转变,不再是一味的搞笑,而是渐渐变得严肃、凝重起来。随着剧情的发展,男女主人公几次无奈的分离、地铁站里几次相遇和擦肩而过,欢快的风格中陡然多了几分悲凉;由于长辈、事业,更重要的是“野蛮女友”面对逝去的与现在的两份真挚感情,无法取舍,最后不得不分开。在山顶分手的那一幕,全剧悲情达到了高峰,感动得几乎让人流泪。

在随后的众多喜剧影片中,如《梦精记》《色即是空》《杀手公司》《家门荣誉》《淘气烘面包》《光复节特赦》《归来的传说》《我的黑道老婆》系列、《我的野蛮女教师》等众多作品,这些同样类型的喜剧影视作品在叙事模式上都表现出了大致相似的特征,即我们前面总结的 “悲喜转换”。虽然表现的题材与手法各有千秋,但这些作品无不在其中凝聚了“悲喜交加”的叙事特征,将喜剧类型片的叙事模式的精妙之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

韩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定位十分相似:受儒家观念的影响,尊崇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严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观念,遭遇到后现代大众文化的颠覆与解构,在众多韩国喜剧电影中擦出闪亮火花。

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代表的野蛮系列影片用十分特别的方式颠覆了传统中男强女弱的性别模式。虽然有很大程度上的戏说成分,但从荧幕上野蛮女性受欢迎的现象以及《我的野蛮女友》有其生活原型的事实,说明这种看似另类的荧幕形象不仅仅是夸张搞笑,而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和大众认同基础上的。该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了一个在以前影片中少有的“野蛮女友”角色,“女人打男人”也成了该片的最大噱头。“野蛮女友”是剧中绝对的一号主角,她如同一支带刺的野玫瑰,外表虽清丽脱俗,但一出口就是“想死啊”“我会杀了你”“你死定了”之类令人毛骨悚然的粗言恶语。她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稍不顺意就动手动脚,甚至想出许许多多古灵精怪的方法诸如在地铁里打赌、在学校换鞋等来“考验”那苦命的牵牛。传统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文化现象被“野蛮女友”撕得粉碎。不论是角色的人物性格设定,还是语言、动作、表情等外部的演绎性解构的阐释,“野蛮女友”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戏谑和嘲讽。

在《我的老婆是大佬2》中,一个经典桥段将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推向了高峰。由申恩庆主演的黑帮老大,为了完成身患绝症的姐姐希望有个小孩的愿望,不得不主动与假结婚的男主人公(朴俊圭饰)寻求发生关系。在这段经典场景中,黑帮老大既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出现,然而妻子在夫妻的权利争夺中完全处于上风。她既可以毫无理由地拒绝丈夫合理的要求,但当她希望得到时却近乎了丈夫。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女主人公对丈夫拳打脚踢,强行剥去丈夫衣裤时,不得不佩服导演颠覆韩国传统文化中男性占据夫妻主导地位的魄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在韩国喜剧电影中被推向了极致。

四、夸张的肢体表演和独特的语言特征

与世界范围内喜剧电影的发展趋势一致,韩国喜剧电影也尤其注重人物的肢体语言,充分把握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在表现喜剧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韩国喜剧电影在这一方面依然有其独特的一面。与我国的冯氏喜剧和周星驰喜剧不同,韩国电影人在运用肢体语言方面可以说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完全没有我们国产喜剧电影那么含蓄。韩国电影人在喜剧电影中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时不时在影片中展现令观众咋舌的肢体动作,令观众捧腹大笑。如早些年的《犯规王》,演员笨拙的动作给影片增添了几分风趣,还有《加油站抢劫案》,通过一连串滑稽的故事情节逐一展现人物性格,它们使原本生硬的动作片成为一种娱乐味道更浓的喜剧片。

五、音乐元素促进情节转换

在“反传统、反类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一节中提到,《我的野蛮女友》引领了韩国喜剧电影新时期的叙事风格:由喜转悲、悲喜交加。那么促成悲喜转换的元素有哪些呢?

音乐就是促进情节转换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的野蛮女友》悲喜转换最重要的情节中,逃兵抓住牵牛当做人质,“野蛮女友”对着逃兵真挚地说了一番“什么是爱情”,背景音乐就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并且听了之后感人至深、让人动容的I believe。悲伤感人的旋律一时间似乎让人忘却了这是一部喜剧片,这首歌曲很好地完成了促进情节悲喜转换的任务。也正是从这一片段之后,《我的野蛮女友》开始慢慢地改变影片前半部分喜剧的风格,“野蛮女友”受伤的内心开始袒露在牵牛面前。在另一部非常受到观众喜欢的喜剧电影《美女的烦恼》(又称《丑女大翻身》)中,金雅中扮演的汉娜因为长相丑陋只能在后台为别人假唱。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本身就是故事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整部影片下来,汉娜总共开口唱了四次,每一次都在促进情节转换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汉娜在唱歌时因为希望能够通过跳舞来展现歌曲的情绪,结果致使舞台破裂,招致了明星歌手的不满,间接促使她进行整容;第二次,汉娜整容成功后,希望回到尚俊(朱镇模 饰)的身边,因而在尚俊面前唱了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歌,结果正是汉娜完美地演绎了自己的声音,才最终回到尚俊的身边;第三次,汉娜第一次在电视直播的舞台上完美演唱了Maria,终于让所有人认识到她出色的声音特质和演唱功力;第四次,也是影片结尾,汉娜再一次演唱了Maria,在动人的旋律中,影片也完美地演绎了爱情和亲情的真谛。喜剧影片并不像其他类型电影那样有鲜明的影像特征和排他性的叙事结构,而诸如爱情片、动作片、黑帮片等其他类型电影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都在不断融入丰富的喜剧元素或喜剧桥段,因而对于喜剧电影来说,类型的杂糅是大势所趋。

六、韩国喜剧电影对国产喜剧电影的借鉴作用

韩国喜剧电影最大的特点便是类型的杂糅。可喜的是,我国的喜剧电影也开始在类型杂糅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2007年,《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内地新派喜剧电影的热潮。《疯狂的石头》可以概括为“寻宝类型+黑色喜剧+民间语言”的组合。新派喜剧电影区别与冯小刚开创的内地“贺岁喜剧电影”的最大的特点便是类型的杂糅。虽然我国喜剧电影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对比韩国喜剧电影,还是有很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韩国在实施电影分级制之后,喜剧电影的创作便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出现在电影观众面前,如“爱情喜剧片”“政治喜剧片”“青春喜剧片”,等等,使得韩国喜剧的发展更加完备。

另外,韩国喜剧电影的生产机制已经十分成熟,在对于观众的号召力层面上,多是依靠电影本身的吸引力。与韩国喜剧电影相比,我国的喜剧电影更多的是依靠电影导演或是电影演员的“品牌效应”①,普通的喜剧电影如果没有明星或是名导,其票房号召力就很低,甚至很难进入院线。这种大明星大导演垄断的局面无形中给喜剧类型电影的开拓带来了障碍,不利于我国喜剧电影的发展。

注释:

① 张燕、谭政:《镜像之鉴:韩中电影叙事和受众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页。

[参考文献]

[1] 娄晓阳.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

第2篇:韩国喜剧范文

尽管早已知道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女人都喜欢看韩剧,却还是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人痴迷于韩剧。问及身边的人是否爱看韩剧,从青少年、家庭主妇到老年人,从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都市白领,到连小学都没上过的农村保姆,都对韩剧表现出无比的热爱。

“没办法,韩剧中的男生实在是太帅了!女生真的太漂亮了!”说起韩剧,年轻的都市白领小裴的语气明显地激动。“越看越爱看,看到后来我自己都想写韩剧。”几年前,小裴对韩剧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星期她都要买一二百块钱的韩剧光碟,家里满满一鞋盒子的韩剧。小裴最喜欢的是韩剧中的爱情剧,“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就开始看,看到夜里三四点钟。看完之后和同学朋友交流,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再也找不到男朋友了!”如今,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的日益繁忙,看韩剧的时间明显减少,但小裴依然深爱韩剧。“与国产的青春偶像剧相比,韩剧更加精致,国内热播的《奋斗》的编剧石康自己就说,要把《奋斗》拍得像韩剧一样精致。韩剧中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发型、每一件衣服的搭配几乎都能引领时尚潮流,这一点大陆的电视剧很难做到。”

《黄手帕》、《我叫金三顺》、《人鱼小姐》……年过半百的谢阿姨在列举完她所看过的韩剧之后,想了半天总结了她喜欢韩剧的三个理由:“一是韩剧里的人好看;二是韩剧里的人穿的衣服好看;三是韩剧说的都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退休之前的谢阿姨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韩剧伴她度过了很多没有生意的无聊下午。

“在学校的日子里和寝室的室友一起看了好多韩剧,很多韩剧我们都是从网上下载,一集一集地追着看,追得非常辛苦。”北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娜毫不掩饰自己对韩剧的喜欢,甚至把看韩剧作为大学生活内容丰富的重要理由。“最喜欢《浪漫满屋》、《my girl》什么的,这些都是搞笑的,看了心情会很好的。”

似乎可以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的人都能在韩剧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年轻人喜欢青春偶像剧,中老年人喜欢家庭伦理剧……至于韩剧为什么会被如此广泛人群所接受,不同人已经作了太多的探究和解读。从韩剧迷们的个人经验解剖,到专业的文化传媒人士的深度解读;从漂亮帅气的男女主人公,到精致唯美的音乐与画面;从喜剧味十足的夸张表演到极富感染力的情感刻画,人们对韩剧的喜爱总能找到自己的理由。

年轻人被韩剧中浪漫唯美的爱情所打动:

“韩剧,我总觉得是在给对失去爱情信心的人们一些新的希望,渴求浪漫的相遇、曲折又甜美的爱情。剧情和现实差别虽然太远了,不过还是多一些希望好了,这个世界,还是多一些希望好一些,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苍茫,却太美……”

中老年人喜欢韩剧中展现的文化底蕴:

“我喜欢看韩剧,剧中没有那些凶杀暴力的情节,韩国人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衣着打扮都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这种高雅和年龄无关,即使是两鬓斑白的老太太,从她的身上也照样折射出这种气质。”“我爱看韩剧,吸引我的不是韩剧的故事情节,而是韩国人注重礼仪、尊老爱幼、重视家庭的品行。这种品行绝对不是演员演出来的,是韩国人真正的教育,已经深入到骨髓里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来的一种

气质。”

感性的人痴迷于韩剧造就出的迷幻色彩:

“韩剧真的是细腻,让人充满美好幻想空间,现实中的缺憾似乎在这时予以弥补,让心插上翅膀飞翔。也许这就是虚幻的魅力吧,能让你在悲伤的时候忘掉悲伤,流泪的时候笑起来。”

理性的人享受韩剧给内心带来的偶尔的触动感: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韩剧拍得很细腻,很能感动人……最近在韩国电影中找到同感,经常是能在搞笑的电影中突然间就感动了你。”

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理由不同,但都对韩剧表达出纯粹的喜欢。那是童话的魅力,美好的东西总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感动;那也是电视的魅力,唯美的视觉冲击与感人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为都市中备感疲累的人们带来些许心理上的放松与安慰。一位资深编剧将韩剧的成功总结为――故事简单、情节复杂,情感单一、情绪复杂,其中的核心是“情”。还有人这样评价韩剧,尽管题材非常老套,但它讲述的故事,毕竟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诉说着人性最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尽管也有太多人批评韩剧幼稚,套路化严重,故事情节与现实脱节,但一位网友的话无疑说出了韩剧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地位――“韩剧的剧情简单通俗,人物如花似玉,赏心悦目程度和休闲效果是其他片子都无法比的,也往往是来回换频道时的最终选择。”

娱乐与教育

尽管有那么多专业、非专业的解释韩剧流行的原因,但笔者更愿意将“韩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电视剧的娱乐功能,符合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理解为韩剧广泛流行的根本原因。因为电视剧最本质上的功能是娱乐大众,让受众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而不论是漂亮帅气的演员、精致唯美的画面、简单通俗的情节,还是极富煽情性的音乐,韩剧中恰恰有太多符合这一功能的要素。

韩剧描述最多的是爱情,以及日常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情与友情。与台湾的爱情片和家庭将人物情感放置于大的家族背景之下不同,韩剧对情感的描写多是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之上,描写个人的感情、个人的奋斗与发展、个人的失意与成功。而且多以一种轻松的、诙谐的笔调,少了台湾电视剧在描绘个人在大家族中的悲苦命运时的那种宿命感与沉重感。韩剧中的感情剧更多作喜剧化的处理,即使像《蓝色生死恋》这样的悲情剧,给人的感觉也是悲而不苦,更注重浪漫而不过分沉重,更多的是一种由悲情带来的情绪释放,从而达到让心情轻松的目的。而与香港电视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相比,韩剧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则要简单很多,善恶评价也更为泾渭分明,而这无疑正符合了当下生活、工作等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的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也许你可以把这看作为一种浅薄,看韩剧的人会缺乏一种更为深刻的心理体验,但是谁说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拥有很多深刻的心理体验呢?

当然,电视剧的娱乐功能与其承载的教育功能并不能截然分开,电视剧除了娱乐大众的功能之外,必定还存在教育、教化等效果,而恰恰在这一点上,韩剧很好地结合了两者的功能。

痴迷韩剧的白领小裴描述韩剧与国内很多青春偶像剧的区别在于:“很多国产片,上来一看就有非常明确的中心思想,容易让看的人产生反感。而韩剧中其实也富含着很多生活和做人的哲理,比如说,韩剧中撒谎者的命运必然是不好的,干什么都不成,大家都瞧不起他。很多教育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以一种自然舒服的方式让人接受了。”

很长时间以来,在国内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更重要的是,很多电视剧承载着过于明显的教育、政治宣传的功能,没有把电视剧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合而为一。如一些警匪片和政教片,往往主题先行,站在某种政治或者道德高度,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而有一些电视剧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追求纯粹的娱乐性,甚至不惜用庸俗、恶俗来迎合一些观众。

采访中笔者发现,韩剧的教育功能与其娱乐功能的良好统一在电视观众的眼里是非常受肯定的。“韩剧把很多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家庭琐事带入了电视剧中,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说明做电视剧并不是一定要做大题材,并不一定要在政治和道德观上站得多高。”“韩剧里有一种东西让人喜欢,那就是它的精神。它不给你讲大道理,不教育你,不玩深沉,也不是一门心思的发家致富,他们都是在过自己的生活,恬淡的,很真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重视孝道,他们很重视在中国已很忽略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荣。”

此外,与国内很多电视剧相比,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年轻人为切入点的时代感和时尚感。这种时代感及时尚感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电视银屏上或严肃或正统或陈旧或灰暗的面孔,极大地吸引了年轻人及时尚人士的眼球。

童话讲完了,我们长大了

用童话来形容韩剧真是贴切不过,童话很简单,很纯真,很美丽,但是童话毕竟是童话,它的听(观)众以一定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为基础的,再美的童话也抵不过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的心智,韩剧的吸引力必然随着一代观众逐渐长大而减弱。同时当这种童话故事陷入一种模式化时,再想得到大众感动的泪水就如同沙漠里等雨一样艰难。

第3篇:韩国喜剧范文

“韩剧《想你》尹恩惠穿的衣服,很多人喜欢里面的衬衣,我觉得这件毛衣外套非常漂亮,就是衬衫外面的那件毛衣外套,不是大衣,袖子那里还有一小块皮质的拼接处理。”这是一个论坛上网友发的求助帖子,目的是为了找到与剧中人物所穿的衣服同款的商品信息,而这样的寻求韩剧服饰的帖子在论坛里随处可见。

事实上,199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韩剧风潮渐起。此后,《天桥风云》、《蓝色生死恋》、《人鱼小姐》、《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不断刷新收视率,并在中国培养了一个庞大的韩粉队伍,喜欢韩国的美食、效仿韩国的服饰、追韩国的明星,甚至手机、汽车、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在韩潮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的背后,则带动了一个庞大的经济链。

“韩剧同款”

“这件衣服是韩国原单的。”当《中国新时代》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时,在一个主打韩版的小店里,店主这样介绍。而这件看起来材质与做工均算不上上乘的衣服的标价却为400元人民币。事实上,这件衣服并不是该店最贵的,700元、800元的小衫都算正常。

在北京,这样的小店很多,大部分小店均自称为“韩版”,只有小部分自称为“韩国原单”。而除了“韩版”及“韩国原单”这样的广告语外,最吸引消费者的还是“韩剧同款”。

《中国新时代》记者走访位于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聚龙外贸服装商城时发现,“韩国原单”与“XX韩剧同款”的价格明显要高于“韩版”,而真正决定其价格的则是版型与做工,相对来说,“韩国原单”与“XX韩剧同款”的质量一般要好一些。经常来这里的人,大都知道有家主营“韩国进口”的发饰小店,这个角落里摆满了韩国进口的各种发卡、发箍、头发等,各种流行款式都能在这里找到,其中不乏韩剧同款。而这家其貌不扬的店铺生意一直非常好,据经常在这里进货的孙小姐介绍,“这家店铺的东西主要是韩国进口的,他家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好卖,所以每次上了新款,我都会来拿一点”。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与韩剧同款的服饰并非赞助正品,大部分则是一些同款的仿造品。消费者谭小姐表示,“其实国内买到的韩剧服饰,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赞助商正品,基本都是山寨的仿造品。但我并不介意这个,价格决定了你所买东西的质量。我只要觉得款式对,材质可以接受,是不是正品并不重要。毕竟赞助韩剧的正品非常贵,而韩剧更新快,服饰潮流的更新也快,要都买正品的话钱包受不了。” 有媒体曾报道,“跟欧美风潮相比,韩国的服饰特点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与身材,韩版的服装、饰品也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不过不少消费者也有买到过非正品的经历,而这些仿版有的是国内生产,也有的是洋货。”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介意的是“韩剧同款”,而非“赞助正品”。“同款”,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相同的款式,因此,同款便无关品牌。北京的于小姐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喜欢韩版的衣服,尤其韩剧中那些非常时尚的搭配。她们穿的东西看着并不是多么华贵,但感觉很好。我经常买这些衣服,但正品不正品倒无所谓,只要质量可以,价格能接受,就会买回来。”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韩剧”,搜索结果高达76,591件宝贝之多;搜索“韩剧同款”,结果则为38,056件;搜索“韩剧赞助正品”,结果则为635件;搜索“韩剧原单”,则仅为550件。而某个与韩剧《你为我着迷》中朴信惠所背的同款背包的月销售量高达1,185个,其售价则仅为38元人民币,并且包含运费。让人惊叹的是,该卖家的此款背包竟然累计有高达2,137个好评,绝大部分好评者认为,这样的价格能拿到同款的包,还是非常值得的,是否为正品已经没有人去纠结了。

这样的事情,在实体店里也比比皆是,北京东四的外贸服装一条街上,韩版的衣服随处可见,经常会碰到价格便宜到让人吃惊的“韩剧同款”与“韩版”。与之相对应的是,和平里服饰一条街上,只要被冠以“韩版”的服饰,一般都要比普通款贵一些,“韩剧同款”更甚。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其络绎不绝的客流量。这样的店铺基本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则以追求时尚的年轻“韩粉”居多。孙小姐表示,“这些人一般都比较年轻,她们没有经济实力去讲品牌,又比较喜欢看韩剧,追求时尚,大多数被韩剧里时尚的服饰搭配所吸引。有些我进的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韩剧的同款,她们一眼就认出来了。”

在北京从事化妆品导购职业的何小姐笑言,“其实这些衣服就穿个新鲜,觉得好看,就买回来,穿不了几次,就又会去买新的。韩剧同款的衣服就是为了追时髦,等过了那劲就不喜欢了。”出差来北京的何小姐的姐夫也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她(何小姐)天天买衣服,都没地方放,然后就打包淘汰给我老婆(何小姐的姐姐),运费也花了不少钱。但这韩版的衣服都比较小,我老婆根本就穿不了,老家的亲戚也没几个能穿的,都是没穿过几次的新衣服,扔了可惜,最后送都送不出去,就直接烧炕。这不是瞎花钱嘛!”

然而何小姐一语道破天机,“女孩子就年轻这几年,又没有经济实力去追求品牌,再不赶赶时髦青春转眼就没了。何况,这些衣服既便宜又新潮,总得让自己在年轻的时候美上几年吧!不然多亏啊,攒多少钱也买不回青春!”

韩系热潮

韩剧中的服饰之所以能在中国引起韩粉们的追捧,与其自身的营销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细心的观众经常会发现,韩剧结束时,往往会有介绍其相关赞助品牌的目录,包括服装、酒店、手机、床单、被子等的提供商,详细且全面。

在韩国,每一部电视剧出来,电视网站都会贴出相关剧照、宣传图片,男女主角的穿戴都会注明品牌以及网购链接的地址。所以包括韩国人在内的消费者也都受到了这种营销模式影响,追捧剧中男女主角的服饰。

韩国人与中国人同为黄种人,皮色、气质、身材较为接近,因此韩剧中小清新的搭配风格,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而不像欧美剧中的时装可望而不可及。因此,韩剧中女主角各种风格的时尚装扮成为不少中国女性的服饰潮流指南。

然而,韩剧的火爆带动的不光是服饰,事实上,韩剧已经带动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韩系潮流。相信很多观众在观看韩剧时对剧中人物所用的三星手机有所关注,而很多三星当时的主推新款都曾在某些韩剧中频繁亮相,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款式层出不穷。“最近得空看了几部韩剧,剧情没觉得如何缠绵悱恻,倒是满世界的三星电子让我辗转反侧。”有网友这样描述。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智能手机销量在全球屡破新高,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机中国销量为1,250万部,而苹果智能手机销量只有三星的一半。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三星已经成为全球最强大和知名度最高的技术公司之一。很多人认为,三星已经与苹果、Facebook、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一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公司之一。据今年年初韩国银行(央行)的“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值”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实际GDP为1,103.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9万亿元),同比增加2%。其中三星电子去年全球销售额达到201万亿韩元,约占韩国GDP的18%。然而,三星在1995年研制的第一款手机并不能正常工作以至于全部销毁。由此可见,这将近20年中,三星手机走过了一场涅磐重生的蜕变。

另一方面,当初大红大紫的《大长今》也将韩国鲜有人知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推到了广大观众面前。自此后,众多种类的韩国美味佳肴被端到了饭店的餐桌上,也把过去韩餐中鲜为人知的保养食谱推销到了市场上。

“我非常喜欢韩国的美食,”从事媒体行业的杨小姐如是说,“当初去韩国就是受《大长今》影响,想吃吃正宗的韩国饭。其实去了之后还是有点小落差,因为之前都是在韩剧里看到的,去了之后才发现,好吃是好吃,就是量小,饭也贵。韩国人的饭量都很小,按照那饭量,我肯定是吃不饱的。”

事实上,“跟着韩剧去旅游”已经成为多家旅游公司的推荐线路,而且吸金能力惊人。每一部韩剧的热播,都会催生出韩国相关的旅游线路,因此,说韩剧催生了韩国旅游业的春天,一点也不夸张。而这其中,中国的韩粉所贡献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据亚洲经济报报道,韩国央行和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韩国旅游收入66.3亿美元,中国游客高达173.5万人次。

谈到韩剧对韩国旅游业的促进,韩国旅游发展局相关人士表示:“游客们到访这些电视剧的拍摄地时常常会联想起剧中的情景,仿佛自己也变身成为剧中的主人公。而当其置身于韩国后,就会发现原来韩国有更多更美好的地方和事物,对于其继续支持韩流文化也有促进作用。”

韩式美容

与三星、服饰、美食、旅游一样,在韩剧所带来的韩系热潮中,美容产业也成了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当韩剧中的俊男靓女传出整容丑闻时,观众除了惊叹外,更多的是对那些人造美人的艳羡。

“等我有时间,就去韩国做下脸,你看韩剧里那么多的美女不都是做出来的?”陈女士已年过40,一直是韩剧迷,她最大的愿望是能去韩国让自己改头换面,“就是没有那么大块的时间。”

“我当初去留学时有很多选择,最后选择了韩国的通信工程专业,在这方面,韩国无疑是有话语权的。但去了之后,让我最震惊的并不是韩国的电子产业如何先进,而是他们的美容、整容产业。”韩国留学归来的余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们周围的人,很多都曾接受过整容,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个多么丢人的事。”

余先生的妻子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当初陪读去了韩国,给一些成年人教中文赚点钱,当时就有很多学生是从事整容的,他们曾免费帮我做过一些微创的小手术,的确是很有效果。我就是没有那么多闲钱,不然早就好好做一下了。”对此,余先生也表示支持,“我并不排斥老婆去做,只要别伤筋动骨就可以。其实我们在韩国时,周围不仅女人做,男人也做。‘常去美容店,镜子不离手,牙刷不离口’是年轻一代韩国人的标准做派。”

有媒体报道,中国人赴韩整容越来越容易,以往赴韩整容的旅游团,一般只有几个或十几个游客,而现在,四五十人的整容团已经很常见了。有中介介绍,在韩国江南一带,戴着墨镜、缠着绷带逛街购物的,八成是中国赴韩整容的游客;在中韩航线的飞机上,也有不少缠着绷带的游客。

而另一方面,韩国的化妆品已占据了中国的很大市场。“我同事的化妆包里至少都有一件带韩国字的化妆品。大都是在淘宝上代购的,和欧美的大牌相比,真的是物美价廉,但真假就不太清楚了。”从事医药行业的李小姐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其实之前我对这些看不懂的韩国包装化妆品很不信任。后来一个朋友送了一套Mamonde(梦妆)给我,我用过之后感觉很亲肤,就这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李小姐说,“后来我在淘宝上经常看到某某韩剧赞助的化妆品,就想试一下,因为大多数韩剧我都看过,那些明星的皮肤都水灵灵的,就像是活广告。现在我已经基本不买大牌了,韩国化妆品已经成了我的主打。不过也有很多买失败了,但总体算下来也还是划算。”

第4篇:韩国喜剧范文

关键词:韩剧;文化因素;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49-02

什么是韩剧?狭义的理解,韩剧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广义的延伸,实际上我们常说的韩剧有着的定势的文化内涵,是对外来韩国文化的别称。因此,本文基调是,韩剧本身实际上不能简单地作为一般电影艺术形式来看待,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是把它看做一种以连续的电视剧为载体的流行文化。我们首先对韩剧作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韩国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介绍

(一)韩国电视剧的类型

韩国电视剧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历史剧或杂剧。家庭剧篇幅很长,100~200集不等,内容主要是以伦理亲情为主线,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维护。情景喜剧也包括在内,以小人物的生活为背景,主题更为突出,针对现实矛盾,以探讨为主,演出形式主要是日日剧,每集20~30分左右,周一至周五播出。青春偶像剧以爱情为主线,是“韩流”的中轴,青年人的最爱。月火剧(周一周二播出)和水木剧(周三周四播出)是主要形式,每周更新,每集1小时左右,长度最短,以16集居多,20集左右的也不少。历史剧则以历史上的宫廷生活、历史人物、歌妓、商人等为对象,意在对韩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赞扬,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维护和民族精神的歌颂。集数剧中,有长有短,30~50集不等。

(二)韩国电视剧的制播环境

韩国电视剧制作以国家广播公司KBS(国营)、文化广播公司MBC(民营)、首尔广播公司SBS(民营)为主,三大广播公司自己独立制作的电视剧占韩国总电视剧的65%。另外,也与独立公司合作制作,近年来,独立制作公司的份额在逐步增加,从2000年开始,由独立公司制作的电视剧占韩国市场的1/5,并以上升势头发展[1]。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韩国的PD(producer director)和编辑有着特殊的地位。PD相当于中国的导演和制作人,一部电视剧,PD是核心。他掌管故事大纲、演员选择、拍摄、费用开支、后期制作等所有过程,工资很高,但也最累。编剧构思一部剧的轮廓,写上约1/5的内容就可开始拍摄,但是在拍摄过程中,编剧要不停进行构思创作和修改,由于韩剧采用边制边播的制作模式,在接下来的3个月的时间里(一部韩剧的一般的制作周期),编剧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从第一集电视剧开始到最后一集结束,编剧要不停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其工作量之大和PD不相上下。韩剧的播出机制采取分级制和伸缩长短集数,以市场和收视率为导向,停播或延长集数主要在于观众的喜爱程度,竞争非常激烈。

二、韩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原因

(一)韩剧自身的文化特征

韩剧最初是在学习借鉴日剧的制作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韩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总的来说,韩剧体现了以东方文化为底蕴,整合西方现念,融合民族特色的韩国文化,融传统和现代为一体,非常受观众喜爱。

1.家庭剧对传统的继承

韩国的家庭伦理剧体现了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很好继承与维护。三世同堂,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婆媳融洽是彰显的主题。传统伦理贯穿人物行为,尤其是剧中家长,刻意突出“家”的特色,在细节上不遗余力描绘。通过家长里短的小事来反映现实生活。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传说中的七公主》《不屈的儿媳》。

2.偶像剧的唯美和时尚主题

韩剧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非常纯净与梦幻,像梦一样美丽,同时又非常时尚。不仅是演员本身,俊男美女,非常亮目,而且剧中演员的职业(医院、音乐厅、电台、T台、服装公司等)都与时尚有关,剧中人的生活方式都时尚化,包括穿衣打扮配饰、居住的房子家居布置、交通(名车)、出游(风景非常美)和说话风格等[2]。如《星梦奇缘》《天桥风云》《我叫金三顺》《秘密花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将古代和现代融合的倾向,虚构的历史爱情故事,有着古代的背景和现代的青春爱情。颇为成功的如近期热播完毕的《拥抱太阳的月亮》。

3.历史剧的韩国文化特色

韩国历史剧处处体现着韩国的历史文化。韩国宫廷生活,韩国的礼仪,古式的穿着打扮,美丽的韩服,精致的韩国美食,韩国传统的歌舞表演,韩国特有的说话、行走、行为方式等。同时,韩国历史剧又体现着现代性,鲜明的人物性格让历史人物成为观众心中的人物。如《大长今》《黄真伊》《同伊》《李算》。

总之,韩剧以亲情、友情、爱情三大主题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用健康向上、坚定执著的生活基调谱写人生真谛,用时尚元素和巧妙包装把传统美德与现代都市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出来[3]。漂亮的演员,精湛的演技,细腻的情感,精美的画面,感人的音乐,精致的包装,使韩剧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大餐。

(二)中国社会的客观环境

韩流的受众主体是青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文化的同步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滞后,文化生产力满足不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尤其是青少年文化表现出巨大的空白,越来越缺乏原生性和创造性。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的重视,自然将视线转向外来文化。而现代传播技术和强大财力将韩流引入中国社会。韩剧顺势迎合了中国电视大众尤其青少年的审美观赏需求。

第5篇:韩国喜剧范文

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在青春偶像剧这一大众文本类型里,韩国的青春偶像剧在近些年不断登陆中国内地荧屏,以极高的收视率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收视狂潮,成为构成“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韩国青春偶像剧之所以受到内地电视观众热烈的欢迎,究其原因,则在于其大众化审美属性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和审美需要。具体表现在:

一、“王子与灰姑娘”模式构筑的爱情童话

如果从男女主角的身份设置进行考察的话,韩国的青春偶像剧中最常见的故事模式就是“王子与灰姑娘”模式,呈现出浓郁的灰姑娘情结。在这种模式里,灰姑娘有两种类型:对于“逆来顺受式灰姑娘”来说,王子往往从故事开始就深深地爱着灰姑娘,整部剧情主要围绕两人之间的坎坷情路展开。如《天国的阶梯》中,诚俊和静书就是一对青梅竹马的玩伴,但两人总会遇到来自双方家庭的各种阻挠以及命运的捉弄,导致他们相爱却不能厮守在一起的悲剧结局。而对于“积极主动式灰姑娘”来说,王子开始并不爱灰姑娘,有时甚至对灰姑娘不屑一顾,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灰姑娘善良坚强的个性渐渐打动了自负偏执的王子,到了结尾部分,灰姑娘最终收获了王子的真爱,呈现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场面。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金三顺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作为知名酒店社长继承人的振轩最初根本没将三顺放在眼里,但是在与三顺的接触中,三顺坚韧倔强、堂堂正正、勇往直前的性格带给了他不同的人生体验,他的心也最终从前女友转移到了三顺身上。

灰姑娘的故事是“一个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故事”。①任何一个尚未结婚的年轻女性,都会对爱情有着无数美妙的梦想,找一个英俊、富有、能干、钟情的丈夫,是每个女性都会有的理想目标。即使是已婚女性,也会在内心里隐藏或多或少的灰姑娘情结。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模式恰恰触动了无数女性观众心底的隐秘地带,带领她们在虚拟的超现实剧情设置中进行假定性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原则,是电视观众的视听心理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法则。艺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自我实现,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来间接地发泄,那个方式就是艺术。艺术中的自我实现,是精神性的,局部的,选定的。普通电视观众有潜在的欲望,适度地介入节目,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表现欲”。②韩国青春偶像剧正是通过有意识地植入“灰姑娘”模型重新构筑和创造出一个“审美幻象”世界,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制造了一个个迷梦,诱使观众无意识地把自我投射到主人公身上,从而将她们对爱情财富的渴望和精心编制的世俗童话巧妙地缝合在一起。美丽的爱情童话清晰地向观众昭告着自己的至理名言:即使是平凡的女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王子,只要等待,王子终会出现。面对这种隐性的心理攻势,普通女性观众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因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完美爱情,在韩剧中得到了实现,韩剧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模式构筑的爱情童话满足了她们潜在的心理渴求,使她们获得了一种“替代性满足”,并进而成为弥补她们心灵缺憾的慰疗剂。

二、日常化叙事中的世俗娱乐

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十几年,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十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向消费型、享受型社会跨越,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③“它世俗化了、生活化了、享乐化了。大众消费的世俗趣味第一次成为审美文化的主导趣味”。④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精英文化无奈地退居到了尴尬的边缘位置,大众文化则风生水起,逐步成为占据优势地位的主导文化类型。传统的理想美和诗意美似乎瞬间褪去了昔日神圣的光环,取而代之的世俗美则意味着对崇高意义的放逐和对世俗心态的认同,因此,“娱乐风”应运而生。而娱乐功能是影视艺术与生俱来的属性,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开发与逐步完善而逐渐得到强化。而韩国的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大众文本类型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感官需求,认同了观众对娱乐和休闲的追求。具体表现在它自觉摒弃了宏伟的场面和庞大的叙事,没有中国偶像剧惯用的宏大的“家国”概念,没有过于严肃的话题、暴力血腥的场面,而是专注于日常化叙事中的世俗娱乐。在叙事中,它基本上从日常化入手,视觉造型都为常见的生活场景,在日常化的叙事中推动剧情发展,融入了普通民众的凡俗生活,讲述生活中的琐屑小事,用微小的细节表达情感,用细腻的情感打动人,构筑了一个个带有当代市民话语特征的世俗神话。它娓娓叙述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将专职负责谈恋爱的男女主角放置在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借助一系列“悲”、“喜”元素打造出一幕幕情感娱乐盛筵。

首先,滑稽调笑的喜剧元素。韩国青春偶像剧总体上风格轻松、节奏舒缓,叙事方式和矛盾冲突不甚激烈,能带给观众温柔舒适的感觉,使人得到极大的精神放松。韩国青春偶像剧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收视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则要归之于喜剧元素的广泛运用。比如,在韩国青春偶像剧中一般会有一些非常喜剧化的人物,这些喜剧化的人物在苦恋爱情剧中主要起着缓和悲伤剧情、调节观众收视情绪的作用。比如在《对不起,我爱你》中,女主角宋恩彩的母亲和两个姐妹,三个人性格各异,但都是非常脸谱化的喜剧人物,她们每次出现在镜头里总能带给观众无数的“惊喜”,使得悲伤的剧情显得不再沉重。在浪漫爱情剧里的喜剧化人物则更多,有时作为灰姑娘的女主角就是最重要的喜剧角色。在这样的电视剧中,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进行了夸张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演,再加上特定情境中人物之间的摩擦碰撞就共同制造了电视剧的喜剧氛围,产生了很好的娱乐作用,逗引观众去笑,得到愉悦和解脱。

其次,赚取眼泪的悲剧元素。在浪漫爱情剧中,悲剧元素主要表现在王子爱上灰姑娘以后,两人为争取在一起过程中遇到的小阻碍,通常这种阻碍来自男主角的某个家长。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振轩的母亲,《我的女孩》中薛功灿的爷爷。由于这样的电视剧往往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所以悲剧色彩不太明显。而在苦恋爱情剧中,悲剧元素则是重要的看点,在这样的电视剧中,王子与灰姑娘自始至终真心相爱,但总会遇到各种阻挠不能在一起,除了来自家庭关系方面的阻挠,还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血亲问题、致命疾病以及车祸失忆等。在电视剧结尾,男女主人公或者一人死去,另一人无望守候,如《天国的阶梯》;或者一人死去,另一人追随殉情,如《蓝色生死恋》。无疑,这种毁灭性的非团圆结局极具催泪效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为男女主角分分合合的际遇产生心理波动,仿佛进行着起起落落的“情绪保健操”,又为最终的悲惨结局扼腕叹息以至痛哭落泪,观众们最终收获的结果则是缓解了心理压力,在娱乐化的情境中使得“怜悯”与“恐惧”得到净化,回归正常生活的舒适状态。

三、对当下审美缺失的补充

由于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心态失衡、道德滑坡等不良社会现象随处可见,并渐渐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和审美理念。韩国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我们不断“消解历史”、“颠覆传统”的同时,韩国却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使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精神传统得到了可贵的保持和延续,而“传统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和审美力量的复杂存在,它永远不会为理性的解析所穷尽,而对传统的消费不仅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和再解释往往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性来源”。⑤因此,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暴露了我们的审美缺失和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巨大优势。韩国青春偶像剧由于内渗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同类电视剧目中便显得多了份厚重感和亲切感,极易给处于同源异质文化地域中的中国内地观众带来“陌生的熟悉感”。

第6篇:韩国喜剧范文

正当台湾各大产业面临韩国竞争的生死挑战时,另一方面,台湾消费者又盛行起新一波哈韩风,韩国电视剧、流行音乐、戏剧等通过俊男美女以及独特营运模式,已经成功打入台湾岛内。

听说过什么叫“韩饭”吗?什么是“K-POP”吗?

这可是台湾年轻人近年来流行的重要次文化。如果不懂得这两个新名词,就说明你已经老土了,与现在的台湾年轻人有了代沟。

“韩饭”意思是韩国的粉丝(Korea Fan);“K-POP”指的是韩国流行音乐(Korean POP),一群来自韩国年轻的潮男靓女组成演出团体,每团4人到10多人,个个具独唱实力,舞蹈繁复大胆,服装衣饰华丽,歌曲融合蓝调、嘻哈、Rap,颇与美国的流行音乐相似。

若有机会参加一次“K-POP”演唱会,就能深刻体会台湾“韩饭”的恐怖热情。

今年4月1日,韩国一级男子音乐偶像天团(即演出组合)Beast在台大体育馆举办演唱会,场地内挤满十六、七岁的台湾“韩饭”,每个粉丝都拿到4张写满韩文的标语,许多人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荧光棒,有的甚至自行制作韩文标语,写上最喜欢的成员名字。

两个小时的演唱会,粉丝全程举着荧光棒摇晃,拿着标语加油,通过左右两个大屏幕,6位成员脸上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两小时内粉丝大声尖叫上百次,团员表演到精采处还会溜句中文:“我爱台湾。”甚至只要诱人地轻眨一眼,都能引发台下疯狂叫声,声声震耳欲聋。

过去10年来,韩国品牌全面国际化,连流行文化也不例外。台湾年轻族群已被全面攻陷。

如今台湾每个星期至少都有一场韩国音乐表演艺人的来台粉丝见面会或演唱会。男子天团Big Bang新专辑3月预购,半月内就卖出1.5万张,而在台湾,卖超过1万张就算“天王”。

台湾青少年疯迷“K-POP”的程度更是超过国际一般水平。韩国型男偶像团体CN Blue 今年2月在台湾举办演唱会,票价1000至5600元新台币,由统一超商独卖,结果8000张票在开卖13分钟后就卖完。

不少台湾“韩饭”会自掏腰包合资买公交车广告,或者购买食物送给拥戴的韩国表演团体,从龙虾、牛排、巧克力到凤梨酥都有,数量之多之惊人,不仅偶像团体成员吃饱了,连跟班的工作人员都吃撑了。

除了音乐,在戏剧电影方面,韩剧早已深入台湾人的客厅中。不管清晨还是深夜,打开电视都一定看得到韩剧。由于韩国与台湾的家庭观念类似,加上韩剧的大手笔制作,取景、节奏、剧情、动作场面都采用好莱坞制作的一线动作影集同一规格,不论是10年前的《冬季恋歌》、《大长今》,还是去年颇受欢迎的警匪片《特务情人》,都在台湾红到极点。

台湾著名制作人柴智屏表示:“韩剧和台湾戏剧的预算相差10倍,他们拍一集的钱,在台湾可以拍一整出戏,效果当然没法比。”因为市场早已国际化,有些韩国艺人演一出戏就能赚1.2亿台币,台湾影星望尘莫及。

柴智屏说:韩国以内容产业带动制造业,产品营销搭上韩流便车,把艺人当做国家品牌识别系统的一部分,在国际上取得漂亮成绩。内容产业,韩国目前也比台湾强。网络游戏、韩剧、流行音乐均已营销全世界。根据统计,2011年韩国电视剧出口值达2.3亿美元,网络游戏16亿美元,出版品3.6亿美元。

近年来,“K-POP”已取代早年的日本流行音乐,成为亚洲新流行音乐的代表。以目前成功打进全球市场的韩国音乐团体“东方神起”为例,三位成员组成的JYJ,平均年龄25岁,179公分高,2003年出道,2005年就以日文歌Break Up进入日本音乐排行榜第一名,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首期专辑销量超过20万张的海外艺人团体。“东方神起”在2008年连续四首歌在日本排行榜占第一名。接下来不少K-POP天团在日本也拿下第一的成绩。

手机铃声下载量是目前评断音乐受欢迎程度的指标。今年3月,华纳所的韩国团体FT Island在台湾三大电信公司排行榜中的“日韩榜”占据第一名,在综合榜也是第一名,远远超过台湾本土天王罗志祥的新专辑。

台湾音乐频道Channel V主持人吴建恒指出:韩国人很会利用网络的强大传播力量,加上本身3C产业发达,促成大众大量转载、再传播,名声很快就打开。一首歌30秒的宣传片,全球在网络上每每点阅100万至200万次。

吴建恒今年30多岁,从小浸润在日本流行音乐中,熟到能说流利的日文。现在,他转而学韩文,好接下多个韩国偶像团体粉丝见面会主持工作。吴建恒认为:“台湾下一代会在韩国流行音乐环境中长大,就像我在日本流行音乐环境下长大一样。”

2011年,韩国音乐频道tvN举办“亚洲猎星”活动,共吸引亚洲各国6000名能歌善舞的参赛者报名,每个都想成为韩国偶像团体歌手。在台湾选秀时,共有72人参加,其中最小的12岁,还有一位台大医学院高材生,边唱歌跳舞边秀六块肌。目前还在高雄高职就读的17岁的管煜正,最后打进决赛11人之列。

管煜正是个彻彻底底的哈韩族,从11岁开始参加韩国最大音乐经纪公司SM选秀会,为此他国中时代勤练钢琴,组团找老师学街舞,几乎天天练到凌晨。他的身边也尽是一些哈韩少年,“我姐姐也喜欢,班上有七、八成的同学都喜欢。”他说。

丰富的选秀经验,让管煜正小小年纪就在哈韩圈出了名,在个人网页上与近200个想去韩国做练习生的台湾年轻人保持联系,大家分享能被选上的方法,包括和工作人员搭讪,定期拍摄录像寄去韩国,以及参加每周选秀会等,但被选上真的很难。

台北市小学六年级女生何宜,是典型的小学哈韩族。这学期她和同学在家长会、校庆、校外的表演,都选择跳韩国天团“少女时代”的舞。何宜平常固定看韩国音乐节目,能够指着电视上的韩国艺人团体一一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学校的英文课,要被逼着才会念,但为了解韩国音乐,竟主动学韩文

陈盈燕,今年15岁,台湾高一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最好,在全校决赛拿下第三名。她初二时喜欢上韩剧(流星花司),喜欢上跳舞,偷偷在房间练习,跟着韩国天团“少女时代”的MV学,每天又唱又跳一、两个小时。

第7篇:韩国喜剧范文

[摘要] 近年来,“韩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不衰。本文从两部韩国爱情剧《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说起,分析其文本的“灰姑娘”叙事模式,说明其俗套之处。其次,从爱情剧文本叙事的细节、唯美和影视话语的充分调动等方面说明文本本身的取胜之处。其中还兼顾的讲到中国受众群体的状况和东方式的审美文化心理。此外,从两国文化发展的高低位置,中国社会转型期状况以及文化政策上分析“韩流”流行的原因。最后着重点出中国文化“韩化”的杞人忧天性。

[关键词] 叙事模式 灰姑娘 唯美 悲情

不知何时起,“韩流”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我们的视野,街头巷尾韩国料理、韩国服饰店鳞次栉比;韩国精品、饰品、化妆品琳琅满目;行走在路上,不经意间飘来的就是某个热播的韩国连续剧插曲;巨幅的韩国明星照招摇过市地显现在门头店后……各个电台循环热播的令人应接不暇看到的或者在音像店信手拈来的《巴黎恋人》、《大长今》、《浪漫满屋》……,都让我们不能回避扑面而来的这股“韩流”。

然而,令我们惊奇和疑惑的是:韩剧真的有那么好看和吸引人吗?仅就2005年热播的两部韩国爱情剧《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来说,其故事内容,叙事模式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而且许多情节、细节一致到不能不令人怀疑到底是谁在抄袭谁?这么俗套的爱情剧,却依旧阻挡不住我们观看的热切,每部片子初露头角,我们就急不可待地守在银屏前翘首企盼,无论每部片子有多么雷同,无论我们有多少似曾相识的感慨,无论其中的煽情工具被多少导演在剧中运用,无论结局我们是否早就可以按照韩剧的惯常思维设想出来,我们依旧如第一次看韩剧般新奇和激情不褪,每部片子都照常买单,跟着剧情像着了魔的疯子似的时哭时笑,唏嘘不已。是中国观众太好被骗了?还是韩剧真有那么大的魔力?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韩剧的文本。2005年热播的韩剧很多:《大长今》、《浪漫满屋》、《巴黎恋人》、《爱在哈佛》、《悲伤恋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尤其是《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采用韩剧惯用的“灰姑娘”的叙事模式。“灰姑娘”的模式,常以两个地位落差较大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母题,然而“灰姑娘”的性格、相貌、职业、文化素养、生活背景在不同的叙事作品中总处于不断变化中,不同文本在化解“灰姑娘”的爱情矛盾的方式也不一样,“反对者”的存在让“灰姑娘”爱情多些波折(现代版的“反对者”多为“王子”的父母和双方的情敌担当),而且起到考验主人公爱情的作用。这两部韩剧的叙事基本模式是:首先,家境普通的女主人公有难(前者是韩智恩被“好朋”欺骗,为了保住父母留下的房子;后者是金三顺家中破产也是为了保住房子),不得不与有钱的男主人公签订协议(前者是结婚协议,后者是恋爱协议),而且两个男主人都是为情所伤才做出如此鲁莽决定(前者的男主人公李英中被自己所爱的女人深深伤了面子,一气之下才把身边的韩智恩当作挡箭牌;后者是玄真贤因女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不明原因的离开而深深受伤,为了搪塞一直让自己不断相亲的母亲而和自以为相互不会产生感情的“没女”假装恋爱)。两部电视剧都是女方先发现自己爱上对方,当男方对女方也从冤家的水火不容转有好感——有违游戏规则时,无巧不成书的时,男方先前爱恋的女性——第三者(也是“反对者”)出场,正当男主人公犹豫不定难以取舍之时,带之而来的还有喜爱女主人公的另一男性,使得本来就复杂的“三角恋”越发热闹起来。“情”是韩剧叙事的原动力,这种爱情注定要经过种种磨擦、猜忌、疑虑、分分合合的马拉松式长跑。不过,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

同时,两部韩剧中的许多细节和情节也出奇地一致:两部韩剧的女主人公都有着阳光般灿烂、温馨、简单、快乐的性情,还有善良、纯朴的心地,(“傻乐”型的女人绝对有福气,这些“灰姑娘”虽处社会底层,但她们的简单、明朗、与众不同的个性激起有钱的帅男的好奇心),且都有逗男主人发笑和快乐的能力;两个女人都爱吃,大谈美食之道,有爱做白日梦的习惯;连男主人公在先爱上的女人面前还叫着另一女人的名字的口误都一样;都有女主人公在情敌出现时想挽留男主人公却遭拒绝的伤感、无奈、感人场面;还有用来煽情的道具——秋千……

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韩剧不是靠它俗套的文本叙事模式而是靠细节、细腻、唯美和有效调动的电视语言取胜。

韩剧演的、讲的并非什么宏大场面,宏大叙事,只是平常人琐碎的生活小细节,平淡的居家生活,吃喝、工作……男男女女的爱与不爱,喜欢与不喜欢和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恋人的一个眼神,一束鲜花,一个感动或惊愕的表情等,都可能成为特写镜头,放大给你看,让你清清楚楚地欣赏和体味。《浪漫满屋》里宋慧乔和Rain好像什么都没做,一直围在他们的“浪漫满屋”里拖地、打扫卫生和做饭。就在耳鬓厮磨中,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爱情慢慢地滋生、生长、壮大。此外,搞笑幽默的细节加入令韩剧增色不少。《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基本上算喜剧片,其中引人发笑的场景很多。金三顺的“没女”形象本身就是一出喜剧,她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丑俗的名字改掉,但却历经“磨难”,并为实现。她的吃态、坐姿、走势……酒醉后的呕吐、人事不省、生理失控……丑态百出,却又令人忍俊不禁。厕所戏分尤其多:第一次,失恋的金三顺误入男厕,衣衫不整,哭泣得满脸流着“墨汁”(劣质化妆品的杰作),被玄真贤嘲笑为喂奶的大妈。第二次,蹲在厕所却没有手纸的玄真贤不得不向隔间的金三顺求救,结果被金三顺讲了一个有关四种血型人的应急措施的令人恶心又搞笑的故事后拒绝了。第三次是吃醋的玄真贤把正与前男友约会的金三顺拉到男厕,真情告白。……同时,我们注意到韩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回忆,每天发生的事情,许多场景都被主人公过电影般在脑海中一遍遍的历数到天亮。细节的往返重复不仅增长了剧情,同时也加强了情感体悟的强度。所以,不用抱怨韩剧的长和啰里啰唆,因为它的看点之一就在细节中,真正是一沙一世界。许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繁忙的现代人最易忽略和遗忘掉的,所以细节在电影叙事中起着唤起观众记忆或者回忆的功能,让他们完全投入其中,如在看自己的生活一样亲切。在平淡细节里,怀着亲切熟悉感,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这是韩剧调动观众情绪投入的一大法宝。

韩剧对于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也是和谐叙事,温馨表达,纯净唯美到极致。看惯了好莱坞式的大制作和色情暴力加恐怖画面,怪不得有人看了半天或者几十集韩剧才看到恋人的亲昵动作而感叹:“哎呀,两人终于拉手啦!!”“哎呀,都拥抱了!!”,“哎呀!能看到kiss了,真不容易啊!!!”……这种调侃式的评价值得我们思考,这个浮躁充斥“激情”的年代,这种童话般的纯情竟还有立足之地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是否是中国观众太幼稚了?难道韩国导演的这点伎俩就骗了我们吗?其实,鬼都知道韩国青年男女在国内有多么开放,私生活有多么不羁。但正是这种纯情唯美,绝对东方情调的浪漫、含蓄和温情,在这样一个商业操纵、快餐消费的文化时代,已经几乎绝迹,很难看到,所以物以稀为贵。而且因为两国文化很有亲和力,对爱情有着同质的认同,所以审美期待也很有一致性。而且这种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当然以庞大的普通民众为主体,尤其以青年人和闲散在家打发时间度日的中老年妇女占主导,如紫罗兰般淡紫色的忧伤爱情很是契合人天性中所有(尤其是女性)的敏感、细腻、童真和对理想、浪漫爱情的期待、憧憬、向往……

人物塑造上,韩剧中几乎没有一个绝对的大奸大恶的坏人,只有因情因爱的执著而做了自私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的人。卖了韩智恩房子的申东旭也只是为了怀孕的女友。姜慧媛对李英中的情感占有,“在我放开你的手之前,你不会放开我的手,这是约定。”,对于一个得不到自己爱的男人的柔弱女人,又眼看着爱自己的男人也渐渐离去,除了心痛和激起的嫉妒贪婪占有欲之外,还能怎么办?所以观众对于这样一个女人的“恶”,也只能批判地接受了。这种平淡,“中和”美,令看惯和过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代人很是放松,因而他们可以在韩剧中觅得一方绿洲,疗养疲惫的心灵。

转贴于

如果只是一味的喜和乐,就难免单调腻味,“悲情”成分也具有非凡的杀伤力。家庭的不完整:金三顺、玄真贤都无父,而且玄真贤的兄嫂也在车祸中丧生;韩智恩很小就无父无母,身世孤苦,李英中虽然有父母奶奶,但与父亲的隔阂一样令家庭不和谐。韩剧中反映的这种死亡、车祸、疾病,家庭的不健全本身就奠定了悲情的基调。而且重要的是每份感情的来之不易,“灰姑娘”的变身,总是要历经坎坷波折和不少磨难。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李英中的韩智恩,却屡次被他放鸽子,只因另一个他爱的女人,所以女主人公的一句:“你总是让我等,那么辛苦!……”,感伤的音乐恰到好处的响起,漂亮的女主人公再“梨花一枝春带雨”,你说能不让人跟着抹眼泪吗?还有金三顺流着泪的狂吼和经典名言:我现在失恋了,眼里什么都看不见。金三顺蹲在厕所,把本想在定婚宴席上用来报复负心男友的辣椒全部倒在厕所里,呛得流泪,更重要的心的哭泣。……所以,为缠绵悱恻的,绵密哀婉而又真挚动人的爱情悲喜交加,唏嘘不已,是观者在所难免的。喜中有泪,但又是大团圆的结局,光明的尾巴很是符合深谙儒家中庸之道和“温柔敦厚”的中国观众,尤其符合情感细腻的女性观众的口味。所以说,韩剧文本本身某种程度上是契合了中国受众的文化审美心理需要。

此外,韩剧在调动电视的视听语言上,功力不可小视。一大帮帅哥靓女,每部都有新的亮点:宋慧乔(饰韩智恩)、Rain(饰李英中)、元彬(饰玄真贤),这样的明星阵容真是饱人眼福。即使被称为“没女”的金三顺(金善雅饰),除了胖大的身躯,丑怪的行为举止(这是为了性格塑造的需要),其实脸蛋也是相当漂亮耐看的。当然,成功的剧作还是要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塑造。两剧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性格大同小异,但恰是这“小异”才特殊和典型。金三顺颠覆了韩剧女主人公或漂亮或纯清或泼辣或古典或时尚的的苗条美女模式(韩智恩仍属于时尚的美女型),开创丰润大龄版的女主角先河。30岁的她与27岁的帅哥的姐弟恋非常具有看点。变化百出的服饰,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宋慧乔和Rain在《浪漫满屋》中的扮相,没有穿过一次重样的衣服,每次出场的着装都别致异样(宋慧乔的发式也很有特色,与服饰相得益彰),所以怎能不引领服饰的时尚潮流?亲近自然的精美画面,画中有诗、诗中有情的浪漫温馨的风景,色彩选择上淡雅、唯美的倾向:济州岛的迷人风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满屋”……充分调动视觉语言的冲击力,让人有身临其境,要去旅游的憧憬。还有略带伤感的音乐,轻扬优美的旋律,醉人心扉,极尽电视语言视听快感之能事。

韩剧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小资独有的浪漫情调和贵族化的生活方式是相当令人神往(贵族化的平民化)。所以如约翰﹒道克尔总结阿多诺对电视的认知:“电视的目标因而就是一种伪现实主义。他充满了形象色色的原型和程式。他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深层结构,这就是意识形态意义。它让观众身不由己认同屏幕上的东西,束缚他们令其‘婴儿般地寻找保护’,就像孩子那样,寻求和企盼精神分析可以解释的安全保障。”[1]虽然阿多若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对电视的看法也相当悲观,但以上的认识还算相当精辟地评价了电视吸引人的某些特征。一定意义上,电视体现的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

对于韩剧的魅力和“韩流”的成因,上面除文本分析之外,同时也兼顾的分析了中国的受众群体,以及东方式的文化审美心理需要等要素。此外,我们还应该从两国的社会现状和国家政策机制方面做一个探讨。

如人民大学的马相武教授所说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有一个原则或惯性就是由高到底。韩国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初步发达国家。这对于文化产业、流行文化和时尚进入中国有着高位优势,所以并不奇怪它能够一定程度影响或改变我们当下的流行文化的方向。而且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交替,经济规范和文化范式都出现大片混乱,迫切需要别人的教科书。 韩剧是儒家文化、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结合的成功范例,韩国先经历,所以有先讲故事的话语权和机遇。[2]

中国的确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一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打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封闭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的联系;全社会甚至全世界都已经连成一体,但这种联系都不是感情上的,而是利益上的或工作上的。从情感的角度说,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反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依赖关系解体。”[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城市人的异化感、孤独感、寂寞感、浮躁感和无根的漂浮感更加强烈。这种社会气候和文化土壤中,纯情唯美的韩剧正如一场甘雨降临下来,滋润着许多心灵沙化的人。

另外,近年来中韩两国外交政策的倾斜,当然也有利于韩国文化商品的输入。正如80年代日剧在中国的流行一样,都有着一定时代的国家政策倾向原因在内。

韩剧在结合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以及现代性和人文关怀的特定传统文化的理念因子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我想,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某些人杞人忧天的论调——中国文化有一天会不会被“韩化”了。因为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而且我们的文化素来就以兼容并包、勇于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开放性著称,不是说被“同化”就可以立马变质那么容易的。同时,因为韩剧仅仅是流行文化而已,它早晚会被中国文化边缘化。因而,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只要拿来所用,用其所长就行。

[1]转引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增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第462页

第8篇:韩国喜剧范文

[美剧“势力范围”]

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总出口额是143亿美元(2011年),畅销100多个国家

地球人都看美剧

美剧在全球电视剧市场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特别是在欧洲市场。

2012年在法国播出美剧多达数十部,其中30多部单集观众超过百万,《超感神探》还一举成为当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在德国,美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约90%以上的播出份额。意大利对美剧的引进量比重也逐年提升。

引进剧目数量较少的俄罗斯市场,美剧也成为其海外引进剧目的首选。

韩国2011年也从美国引进了122部电视剧。

古巴人民看什么剧?

2013年初,以爱情为主线的韩国连续剧开始在古巴各大电视台播出。韩剧《拜托小姐》《贤内助女王》《星梦高飞》及《秘密花园》等韩剧一播出就迅速赢得古巴观众的喜爱。古巴民众同时也通过互联网下载收看韩剧。这更让巴西电视剧失去一直领先的地位。

此外,美剧也是古巴人喜欢看的剧集,2008年古巴开始播放美国热门剧集,古巴国营电视台播出《黑道家族》和《实习医生格蕾》。此前《老友记》《犯罪现场调查》的影碟也很受欢迎。

[英剧“势力范围”]

英国电视节目全球出口额达到约20.35亿美元(2012年);英剧市场主要在美国、澳洲、北欧

英剧卖给美国多

英剧的最大市场是美国,7.89亿美元。其次是澳洲、新西兰及附近南太平洋诸岛;再次是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

法剧占据法语区

西非、北非和加拿大魁北克等法语区,2012年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出口额2000万欧元。德剧2012年播出了298部,主要销往奥地利和瑞士。

[俄罗斯剧“势力范围”]

俄罗斯电视剧,大量出口至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

大制作古装爱情俄剧

代表作:其中曾在中国央视播出的以19世纪俄国为背景的大制作古装爱情电视剧《情迷彼得堡》在以色列、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希腊、保加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播出。

[拉美剧“势力范围”]

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拉美剧生产大国,拉美剧主要出口到美国和西班牙语国家。全球有20多个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拉美版《丑女贝蒂》才是原创

代表作:哥伦比亚现代都市喜剧《丑女贝蒂》自1999年首播以来。曾在哥伦比亚、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和巴西等35个美洲国家热播。后被改编成多国版本。

[中东剧“势力范围”]中东地区,埃及和土耳其是电视剧生产输出的大国

埃及剧和土耳其剧占领中东

2012年,埃及剧产量达到70多部,遍布所有阿拉伯国家,并进一步向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输出。近几年土耳其向阿拉伯地区出口了约50部电视剧,平均每部120集,在临近市场的影响也日渐加深。

[泰剧“势力范围”]

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泰国电视剧于2004年进入中国

[韩剧“势力范围”]

韩剧市场以亚洲为核心,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的33+国家和地区

韩流早已登陆中东

2001年韩剧出口额仅为800万美元,2011年则达到了1.58亿美元。

2005年,韩流借《冬季恋歌》在中东地区“登陆”,当年韩政府还购买《情定大饭店》等韩剧版权,免费向数十家阿拉伯电视台提供播放。韩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组,收到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叙利亚、摩洛哥、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观众的电子邮件数量剧增,希望得到韩剧明星的电话和电子邮箱。2007年《大长今》在伊朗收视率高达86%。

此外在法国的“哈韩族”多达14万人。

[印度剧“势力范围”]

主要出口到南亚、阿富汗和东南亚国家,其次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2010年代末,由于对日韩等剧的审美疲劳,泰剧和印度剧渐渐有了市场。)

朝鲜人民看什么剧?

反映国共斗争的电视剧《潜伏》和另一部中国谍战片《国家机密》近期在朝鲜热播,孙红雷扮演的余则成在朝鲜成为众人追捧的大明星。朝鲜万寿电视台每周末都会播放中国的影视剧,多数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汉语对白,并配有朝鲜语字幕。

[日剧“势力范围”]

2011年日本输出的电视内容总额为63.6亿日元(约6200万美元),据日本总务省,2013年日本文化内容输出总量曾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但从如今的数据来看已逐渐被韩国和欧洲赶超。

领导人爱看什么剧?

万万没想到他们也追剧

曾有一名韩国大学教授发表新研究结论称:高学历高收入者看美剧,低收入低学历者看韩剧,虽然奥巴马看美剧,不过朴槿惠也看韩剧,是不是让这一结论不攻自破呢?领导人爱看剧已经不是什么新闻,那就看看你是不是和这些国家首脑们兴趣相投,对号入座吧。

奥巴马追剧挺“重口”

类型:悬疑/犯罪/生活

从政治惊悚剧《纸牌屋》到历史奇幻剧《权力的游戏》,奥巴马追的剧不乏一些“重口味”剧集:《真探》(悬疑);《绝命毒师》(犯罪);《国土安全》(剧情);《摩登家庭》(生活)。此外,奥巴马夫妇不仅爱看剧,而且两人都在美剧中客串出演。

同爱看《权力的游戏》的还有: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同爱看《绝命毒师》的还有:股神巴菲特也是该剧超级粉丝,认为从一名普通化学教师成为大毒枭的主角怀特老师是一名“伟大的商人”。

卡梅伦追《绝望的主妇》

类型:家庭/伦理/喜剧

根据2011年卡梅伦首次公布的家庭生活照片显示,书架上摆放着的美剧《丑女贝蒂》DVD。据《每日邮报》报道,卡梅伦的iPad还装载美剧《绝望的主妇》和丹麦犯罪剧《谋杀》的网络链接。访华期间接受网友提问时被问道《唐顿庄园》;卡梅伦还向网友承诺将帮催英剧《神探夏洛克》。

同爱看《唐顿庄园》的还有:美第一夫人米歇尔,威廉王子夫妇。

普京看剧看到哭?

类型:历史/战争/冒险

俄总统普京曾承认,他当年之所以投身克格勃是受俄罗斯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影响。主演吉洪诺夫有“俄版007”之称,他去世时,普京表示他的去世对俄电影文化是无可估量的损失。据称,普京是个看剧时会哭的人,他曾表示被一部讲述车臣男孩的电影感动得流泪。

同爱看该剧的还有:?

朴槿惠与法国韩粉一起看剧

类型:剧情/爱情/古装

去年朴槿惠出访法国时参加一个由当地韩流粉丝俱乐部举办的韩剧派对。大家一起观看了《原来是美男啊》《拥抱太阳的月亮》《新娘面具》等3部韩剧,还和6名粉丝促膝交谈。

韩国其实不乏“政治”题材的电视剧,如2010年的《大物》成功预言了首位女总统,还有今年播出的《总理和我》,但是此类影片最终都成为打着政治“幌子”的爱情剧。

同爱看韩剧的还有: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夫人鸠山幸,安倍晋三夫人安倍昭惠。

约旦国王客串《星际迷航》

类型:冒险/悬疑/科幻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星际迷航粉丝,甚至还曾在剧中客串。1996年,当时还是约旦王子的他就在该剧中客串一位科学官员。他近年还同意在约旦建设耗资10亿美元的《星际迷航》主题公园。《星际迷航》是在美国久负盛名的科幻影视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部电视剧诞生于1966年。

第9篇:韩国喜剧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韩国电影越来越受国人的喜爱,不论男女老少都好像入了“韩剧”的魔,争相进入韩剧的潮流。韩剧也因此导致了韩服炙手可热,风靡一时。本文就韩剧带动的韩服热,韩服的特点,以及韩服热对中国服装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前言

韩剧不仅仅靠唯美的画面,清纯可爱的大牌明星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以及为表现其思想所借助的其他道具,如服装。韩服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二、韩剧带动了韩服在中国的发展

从1993年韩剧《嫉妒》初次在中国崭露头角时,到央视引进《爱情是什么》开始中国人关注韩剧,到《人鱼小姐》创下收视高潮,再到《大长今》以一万美元一集的天价卖到国内。韩剧在中国影视剧市场已经不知不觉兴盛了十多年。到今天,韩剧不但未现颓势,反而大有燎原之态,其热度不减当年《明成皇后》《浪漫满屋》《蓝色生死恋》~《孪生兄妹》《加油金顺》等等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的电视剧在大学生手中传阅,成为白领女性乃至家庭妇女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韩剧及其延伸物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心目中的时尚。韩剧的波及范围已从最初的青年人、女性、大学生扩大到中老年人、男性,就是说,无论哪个年龄层、哪个行业,都有大批韩剧的拥趸。在影视剧的带动下,韩服也成了人们追逐的一种时尚。

三、韩服的特点

1、出位设计

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是“韩流”中最典型的款式。wwW.133229.coM比如去年开始流行的裸露一侧肩部的单肩设计,给追求时尚的女孩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而这种不对称设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韩式服装上;裙长变得不规则不对称,裙子下摆被设计成斜线的不对称或完全的不规则。使穿着更有动感。领部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都给夏日服装注入新鲜的感受。

2、背心时尚

炎炎夏日里,漂亮的背心是不可或缺的时尚标签。色彩上的丰富、紧身、适当的透、露。营造性感氛围,是韩式背心的追求。而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肚兜成为时尚舞台的一个重要角色。新款的肚兜色彩缤纷、面料各异设计细节也不尽相同,有全露背的、半露背的,还有几乎不露背的,像吊带装一样。但肚兜的明显特征都被保留:颈上有吊带,胸前呈菱形,尖尖的下摆。这种新式肚兜可与多种服饰搭配,并可出入多种场合。够胆量,也可单穿,在惊艳的目光里放肆一回。

3、张扬个性

韩式服装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运用的夸张手法。它满足了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渴望宣泄的心情。个性的张扬就是快乐的源泉:宽就宽到极至的阔腿裤,瘦便瘦到极至的紧身衣。你可以妩媚到极至:纯白色紧身背心,嫩粉色的绣花长裤,一举手,一凝眸,都散发无尽的女性魅力;你也可以神秘到极至:黑色无带背心配黑色的阔腿长裤,本色的鱼网长裙,一个令人目光追寻的神秘女郎。

4、哈韩配饰

韩国的配饰也很丰富,今年热门的是腰带和腰链,而金属链和一些金属彩色服品组合的腰链红得要命,搭配牛仔裤和裙子都很抢眼。而一种用布绳编织成的各色腰带也是火爆的热门配件。其他装饰品如手链项链耳环等则更精细,一些细小链子和彩色珠子,水晶或是透明的玻璃做成的首饰最适合露肩装的搭配。

5、包

韩国的包似乎不如日本的包那样酷,但是却很时髦,一些花布包与牛仔包是最流行的。尤其是牛仔包的花样繁多,有的锈上复杂的图案有的钉上各种彩珠或小石头,有双肩也有手拎,样式特别多。

6、鞋牛仔凉鞋

以钉铆钉的最时髦,绑带的高根凉鞋也受到欢迎,是第一热门,花布面料的拖鞋也很好卖,结合了一些韩国民俗的圆口皮拖鞋也很有特色。

7、围巾

它似乎是韩国女人今季的最爱,有的在柔软的面料上绣出曼妙古典的花朵,有的是用灿如宝石的珠子、亮片、细腻钉出宛若印花般的纹理,有的是以同色系的花纹,作出类似烧花的感觉……再系上各式各样的结,在脖子上轻舞。还有那能隐约透出肌肤的长筒袜,把色彩用到了极至,有的与身上的衣服相呼应,有的却艳过了衣服很多倍,洁白、淡紫、纯黑、天蓝……跳跃的色彩为身上的服装增添了活力与妩媚。

四、韩服热对中国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韩国服装企业因其国内需求低迷不振,现在大力开辟中国市场。韩国服装企业提出:到中国去,将中国市场变成为韩国服装企业第二内需基地。所以韩国服装企业和韩国品牌服装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某些消费群体,而且这些消费群体规模都不算大。韩国服装业界有关人士对此评论说:“韩国国内服装市场长期不景气,供货趋于饱和状态,而中国是一个10多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韩国企业现在将中国视为‘第二内需市场’,大力进行开辟。它们在中国进行市场开辟的最大特点是,不与中国企业争夺面积广大的市场板块,而是专攻中国服装的‘边角缝隙’市场板块,抓住一些个别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制作这些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服装,这些零星小块市场与整个中国服装市场相比微不足道。但销路快、更新快、附加值高,使企业获得成功。所以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们比我国企业敏感,很容易就会发现、发掘那些市场需求规模仅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消费者群体的“边角缝隙”市场,针对这些不同“边角缝隙”不同层次的消费特点和喜好。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服装,从而获得成功。岂不知,中国这样的边边角角市场板块,如果将它们计算在一起,就是一块消费需求相当大的市场。这也是所谓“韩流”能形成的原因之一。现在服装消费趋向是多层次化、多样化、细分化和个性化,所以建议我们的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更加敏感,不要忽视身边的“边角缝隙”小不点市场板块。

五、结语

我国的服装业内人士一定要正视韩服热的现象,学习并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设计风格,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年龄和阶层的需求,为发展民族产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素《中西文化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2]黄文达《世界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大众电影2005年第18期

[4]尤小刚《“韩流”热中的冷思考栽于新浪网2005年10月13日

[5]《红魔、韩流——从流行语解读中韩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王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