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精选(九篇)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5日

引言

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范管理行为,确保项目任务完成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国防科工局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并且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大政方针要求,及时更新补充了有关规定,这些文件的颁布一方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规定之中,尤其针对项目投资管理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约定,使得项目投资概算的管理与实施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复杂且繁琐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行为具有程序性强、系统性强、专业性强等显著特点。

在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技术复杂、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在批复的项目投资范围内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需要开展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局相关管理要求,对需要进行投资概算调整的项目,必须严格履行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管理程序,编制在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说明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与投资概算调整内容与原因分析等多方面情况。因此,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成为开展本项工作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但是,由于项目投资概算管理的特殊性,目前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报道并不多见,再加上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独特特点,使得提供给此类工作开展借鉴的范本十分有限,无法为目前急需要开展这方面工作的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指导,需要展开细致的讨论。

一、大型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概算涉及对象分析

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我国现阶段广泛存在的基本建设项目,以某大型项目为例,其项目建设投资内容通常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分项投资、多个主工艺设备分项投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及预备费投资等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项目主工艺设备分项建设内容通常是项目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数百甚至数千台套工艺设备的研制与建设,也是项目建设投资的主要对象。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分项是围绕项目主体建设内容而产生的配套厂房工程,是整个项目建设内容的辅助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内容包含的各子项目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而开展的管理性活动所需要实施的投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的相关规定比较具体。预备费投资是根据项目建设有关规定设置的项目投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解决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不确定性事项。(图1)

二、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报告编制总体策划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调整报告是开展本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后续开展审计工作与评审会议的主要材料,通常包括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请示报告及调整总报告自身两份主要材料。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报告需要全面阐述项目建设的批复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工程建设进展、投资概算调整依据及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投资概算调整费用诉求及原因分析是该报告需要重点说明事项。根据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编制包含主工艺设备、建筑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方面的分册报告作为更加详细的支撑材料。

值得说明的是,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针对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实施内容的调整报告编制可以主要依托承担工程设计工作的建筑设计院来完成,充分发挥设计院对此部分工作专业化的优势力量。而针对项目建设中具有独特实施技术要求的主工艺设备分项内容,并不容易找到胜任的外部力量予以承担编制任务,将主要依托对此部分实施内容熟悉的建设单位自身来完成,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全流程管理专业技术优势。另外,针对政策法规要求相对清晰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板块的报告编制,可以采取联合设计院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的模式开展。由于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的质量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工作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承担项目建设的各建设单位高度重视。

三、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格式及主要内容

在某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调研与研究分析,确定了包含11个方面内容的总报告目录结构,通过多次研讨与沟通,历时两年完成了项目建设各方面内容与素材的确认,编制的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顺利上报。报告编制格式与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报告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设置编制说明的目的是对报告编制相关情况的简要介绍,重点说明事项包括项目投资基准数据核定日期、项目投资测算周期以及承担单位等,以利于各级专家在阅读该报告时能够准确掌握编制该报告的各类信息和边界条件。在对报告各分册的承担单位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上去理解编制报告的项目建设状态,起到导读的作用。

(二)前言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前沿章节主要介绍项目立项背景以及简要的项目信息,强调项目建设特点、特殊性、难点以及由此产生投资概算调整的客观事实,点名主题,开宗明义。内容包括项目立项背景、项目总体规模、项目建设特点、项目建设主要难点、建设单位实施情况、项目投资调整诉求总体情况说明等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编制,使得各类审查专家能够快速对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有个全面了解,为正确理解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调整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批复概述主要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编制,全面介绍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各项项目建设要素,内容包括建设单位、建设依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周期、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等主要情况说明。达到的程度为:既不是对全部批复文件的简单照搬照抄,又不遗漏任何需要了解的必要信息。让审查专家在掌握项目建设相关信息的同时不需要再次翻阅各类批复文件,节约后续审查时间,方便地提供了可供判断的素材基础。

(四)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情况主要内容。在某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根据审查专家的建议,增加了本章节,主要交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实施情况。说明项目建设依托规范化的组织构架和健全的管控制度。主要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情况、项目组织机构建立情况、项目招投标与监理制度实施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等内容,其中对项目招投标组织管理情况的说明是本章节需要交代的重点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说明,让审查专家全面了解该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项目建设单位执行国家财政投资严肃性进行判断,有助于响应建设单位提出的投资概算调整诉求。

(五)项目建设进展概述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调整报告中设置本章内容的目的,是需要从工程建设形象进展与项目投资进展两大方面着手,全面阐述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做好基础性铺垫说明。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包含的各分项工程建设实际进展、各分项项目投资执行进展、投资计划下达情况、项目建设合同签订情况、项目投资执行情况的详细介绍与说明。为审查人员正确认定已经执行并完成的投资情况建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投资概算调整需求进行正面的支撑。

(六)项目建设后续计划安排主要内容。由于项目建设投资尚未全部完成,在提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体需求之前,还需要说明项目建设后续工作安排,建立完整的项目建设概念,解答未完成投资的分布及组成,供审查人员判断使用。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计划节点安排、未完成投资任务说明、后续建设任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等事项说明。

(七)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情况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情况是全篇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单位需要按照各类依据,论述在已完成投资基础上项目建设投资调整需求分布及各部分投资内容组成。包括调整说明、调整依据、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投资概算调整需求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其中,调整范围、方法与调整需求需要重点分类介绍,同时需要给出计算过程公式,计算结果依据原则与产生结果等主要过程。本章节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决定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体结果,是支撑审查结论的重要依据,需要各类专业人员仔细核算。

(八)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的说明是决定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核心内容,必须逐一说明清楚。以某工程为例,面对工程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报告编制者力求按照“总体原因+分项原因”方式,全面论述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的实际情况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总体原因分析、建安工程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主工艺设备概算调整原因分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预备费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等主要内容。(图2)

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论述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变化情况,还需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分别对各类原因导致的项目建设投资变化比例情况进行分析,形成针对某一分项的调整原因分析数据表,如表1所示。(表1)

(九)项目建设投资结构分析主要内容。本章节报告内容主要分析与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相比较的总体情况,从投资结构上对比分析投资调整变化情况,归纳说明投资调增的分布组成。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投资概算科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投资结构、项目概算调整后投资结构、与初步设计批复投资对比、项目调增投资总体结构组成等情况说明与分析,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设置本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从投资结构上分析本次调整带来的投资分布变化,供决策者判断其分布合理性。(表2、表3)

(十)相关问题说明主要内容。在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项目建设进度或者投资带来不可预期的改变。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过程中,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建设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理方式,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以某工程项目为例,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周期超期问题、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问题、项目合同发票问题、项目建设投资外汇使用问题、项目建设安装调试费使用问题、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启动条件等事项的交代与说明。

(十一)附表主要内容。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对照初步设计要求,将整个项目与各分项的综合概算表按照规范逐一列出,再加上必要的证据列表清单,主要包括实施证据列表、项目综合概算表、各分项投资概算表。这些附表是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概算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型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是本项活动中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是影响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来进行编制。本报告基于某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践基础,系统介绍了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总体策划,编制格式与方法,重点说明了调整报告原因分析思路,可供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成程,陈立华,张林等.“神光-Ⅲ”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经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9.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权利;收益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6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45-03

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对无形资产的研发、保值和增值给予极大的关注。无形资产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形资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改变。

一、国外关于无形资产内涵的界定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本德最早提出了无形资产的概念,他把那些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能为企业提供某种权利或特权的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随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一书中将无形资产表述为:“资产负债表中还有一类新资产。除了卡车或计算机这类有形项目外,企业还有无形的,但仍然有价值的资产,例如专利、商标或商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无形资产的内涵界定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会计学方面

1、1983年,Davidson在其主编的《会计手册》一书中写到:“无形资产没有公认的定义,因而常常用实例来解释。”他还在该书中引用了1927年出版的《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中的一段话:“无形资产的含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这一表述并不十分恰当,但是除了列举其内容外,确实不容易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划分清楚。”

2、1986年,日本出版的《新版会计学大辞典》认为:“无形固定资产是同有形固定资产相对立的概念,其定义不大明确。然而,作为一般会计惯例所承认的概念,无形固定资产可以说是具有下列三种属性的虚拟资产:(1)没有实体的资产;(2)有超过一般同行业企业收益能力的资产价值;(3)有偿取得。”

3、1994年,Sondhi和Fried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单列出来,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信誉和无形资产在剩余的方面购买中产生,代表不能分配到有形资产方面的购买价格的比例。

4、199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商誉和无形资产(讨论稿)》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指无实物形态、性质上属于非货币性的固定资产。这里的固定资产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资产:(1)企业持有的,能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劳务、租给他人或用于管理目的;(2)已取得或开发成功,预期在将来持续使用;(3)不准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

5、1997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了《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商誉和无形资产》。该准则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可以辨认且企业通过法定权利等可以控制的非金融性长期资产。”

6、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该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概念作出如下描述:“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对此概念描述,无形资产应满足可辨认性、对资源的控制性和未来的经济利益性等三个条件。

7、199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意见书第17号――无形资产》,其认为:“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实体的经济资源,其价值是由其占有权及其他未来利益所决定的;但货币性资源(如现金、应收账款和投资等)不能认为是无形资产。”

(二)资产评估学方面

国外资产评估界对于无形资产内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国制定并颁布的相关准则中,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只有在2000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评估指南四――无形资产》准则体系中第一次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了规范。国际评估准对无形资产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二、国内无形资产的概念

较早的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的专著是杨汝梅于1926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虽然论文中未给出无形资产确切的概念界定,但是他对无形资产的几种性质分别作了分析:(1)无形资产者,乃财产之一部,其价值并不存在于可见可触可量可算之实物中,亦并无此种实物为其代表;(2)所谓无形资产值界限,甚模糊,不能依一定之标准为范围,此种资产,在继续经营之情形下,虽有正当之价值,然其价值之存在,不能分属于特定之资产上;(3)无形资产之价值乃属一特定企业所具有额外收益能力之表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无形资产,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对其内涵做出一个精准的界定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只有真正知道了什么是无形资产,才能更好地去利用无形资产,让无形资产本身为其所有者或控制者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众多学者致力于无形资产研究多年,对其具体内涵的界定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学方面

1、1990年,学者于长春在《无形资产会计管理》一文中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做出了详细的界定:“无形资产,亦称无形固定资产,是有形固定资产的对称,指企业中不具备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形态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尽管其价值形态缺乏横向比较的可能,但它的存在和应用,能使特定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赢利,在不确定的未来期间内为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服务。”

2、1992年,由吴申元等主编的《经济大辞典》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无形资产,亦称无形固定资产,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企业较长期地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有助于企业取得较高收益的资产。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列为无形资产的有商标、商誉、版权、专利权、特许营业权等。”

3、1993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提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并将无形资产的概念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技术秘密、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等。”

4、1996年,蔡吉祥在其著作《神气的财富: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总称,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它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这种固定资产应用于企业,可以创造巨大的收益。”

5、2001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6、2006年,财政部再次全面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其中将无形资产界定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二)资产评估学方面

1、1991年,国务院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把无形资产列入规定的国有资产评估范围,认为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

2、1998年,学者苏万贵在《无形资产理论研究》中提及无形资产,他认为:“无形资产是指无实物形态的、独占的、可转让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同年,学者汤湘希在文章《无形资产理论研究》中认为:“所谓的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

3、2001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其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2009年7月1日,新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正式实施,新准则第二则指出:“本准则所称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2011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资产评估学》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表述为:“无形资产是指那些没有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殊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资产。”

三、正确界定无形资产内涵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无形资产内涵的研究讨论还是见仁见智,并未对其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不外乎是从无形资产的控制主体、表现形式、发挥作用和收益性等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来描述界定无形资产的内涵。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

1、从控制主体上看,无形资产是由特定的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而这个特定的主体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这一类经济组织或者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甚至还可以是一个国家。

2、从表现形式上看,无形资产是没有物质实体的,是一种隐性存在的非货币性资产,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作为载体来存在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无形资产的直接载体是专利证书、商标标记、注册商标、图纸材料、软盘等,而间接载体则是与此项无形资产相关的有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通过内容和价格来表现,其价值与间接物质载体不可分离的构成了物质的总体价值。同时,无形资产的形成基于其控制主体长期的发展和演进,其成熟程度、影响范围和获利能力总是随着控制主体生产经营的变化而变化。

3、从发挥作用的程度上看,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时间明显有别于有形资产,它是在控制主体拥有或控制下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逐渐积累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其发挥作用的程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一项无形资产在期初的研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成本,此时其发挥作用带来的收益远远小于其成本,而经过不断的积累与演进,该无形资产日趋成熟,其(下转130页)(上接146页)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大,足以弥补其原先开发时所消耗的成本,但是随着新的无形资产的出现,该项无形资产将会被逐渐取代,从而其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小,直到被完全取代时作用也就不再明显。

4、从收益上看,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作为共同财富,由不同的主体同时共享而不减少其有用性。也就是说,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一时间,由不同的主体所使用,其收益具有共益性。同时,无形资产能够为其拥有或控制者带来未来预期收益,而非现实收益,并且该收益能够用货币可靠计量。

综上可知,无形资产是指由国家、企业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于商品或劳务生产供应、出租或管理的,在长期经营中能为拥有或控制者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不具有具体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四、小结

21世纪是一个控制力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形成控制力的重要资源之一的就是无形资产。未来国家与国家的差异、企业与企业的差异就在于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创造能力和无形资产的经营能力。无形资产作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日益显得重要,特别是对其内涵的界定,亟待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

参考文献:

[1] 吴申元.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德运.无形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于树彬.资产管理与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软件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介绍 ....................................................................................................................................1

1.1 目的 ..........................................................................................................................1

1.2 范围 ..........................................................................................................................1

1.3 内容概览 ..................................................................................................................1

1.4 定义、缩写词 ..........................................................................................................1

2. 体系结构表示方法 ............................................................................................................2

3. 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和限制 ................................................................................................2

4. 用例视图 ............................................................................................................................2

4.1 系统用例图 ..............................................................................................................3

4.2 新增用户 ..................................................................................................................4

4.3 用户登陆 ..................................................................................................................5

4.4 修改个人信息 ..........................................................................................................6

4.5 查询资产信息 ..........................................................................................................7

4.6 查看报表 ..................................................................................................................8

4.7 增加固定资产 ..........................................................................................................9

4.8 减少固定资产 ........................................................................................................10

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 ................................................................................................ 11

4.10 分配使用权限 . .....................................................................................................12

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 ......................................................................................13

4.12 录入工作量 . .........................................................................................................14

4.13 用户退出系统 . .....................................................................................................16

5. 逻辑视图 ..........................................................................................................................17

5.1 总览 ........................................................................................................................17

6. 过程视图 ..........................................................................................................................18

6.1 用户登录 ................................................................................................................18

6.2 新增用户 ................................................................................................................19

6.3 增加固定资产 ........................................................................................................21

6.4 报表查询 ................................................................................................................22

7. 部署视图 ..........................................................................................................................24

8. 规模和性能 ......................................................................................................................25

9. 质量 ..................................................................................................................................25

软件设计说明书

1. 介绍

1.1 目的

本文档提供了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览,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该系统。说明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说明,记录了系统整体实现上技术层面上的设计,并以需求说明作为依据。目的在于帮助开发人员理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1.2 范围

介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系统、查询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

1.3 内容概览

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如果要进行登陆操作,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输入错误,则停留在登录页;管理员如果要进行新增用户操作,需要输入新用户的信息,如果不符合输入规范或与已有信息冲突,则停留在新增用户界面;

查询系统

系统为高级用户,会计核算员,系统管理员提供查询固定资产信息权限;用户登录后可对各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查询;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员在取得高级用户设置的权限后,可以进入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借出、归还、送修、完修等信息的更新; 报表管理系统

会计核算员在取得高级用户设置的权限后,可以进入报表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制作报表以供高级用户查看。

1.4 定义、缩写词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2. 体系结构表示方法

这篇文档使用一系列视图反映系统架构的某个方面;

用例视图:概括了架构上最为重要的用例和它们的非功能性需求;

逻辑视图:展示了描述系统关键方面的重要用例实现场景(使用交互图) ;

部署视图:展示构建在处理节点上的物理部署以及节点之间的网络配置(使用部署图) ; 数据视图:描述了数据流、持久性数据模式、对象与持久性数据之间的模式映射、对象到数据库、存储过程以及触发器的映射机制(使用类图描述数据模型,活动图表示数据流) 。

3. 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和限制

目标

用户可以正确登录,在登录页面输入信息时、新增用户页面输入信息时能够在输入错误的同时看到错误提示;正确登录后可以看到登陆后的操作界面,点击其中一个子系统后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该子系统进行操作,用户在各个系统中的操作结果将被保存到数据库。

系统管理员在首页可以进行新增用户操作,输入的注册信息要进行验证,验证正确后将信息存入数据库。

高级用户正确登录后可以查询商品信息、查询报表、分配权限。

会计核算员正确登录后可以进行这就统计汇总。

资产核算员正确登录后可以管理变动资产、增加资产入库。

限制

高级用户不能修改报表信息;

会计核算员在经过授权后可以登录报表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员在经过授权后可以登录到资产管理系统。

4. 用例视图

高校固定资产系统描述的主要用例有:资产新增登记、用户登陆系统、用户退出系统、设置部门信息、变动资产登记、录入工作量、分配使用权限、查看报表、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资产信息、月折旧计提操作、登录操作、新增用户操作等。

4.1 系统用例图

系统用例图见图4.1:

图4.1 系统用例图

4.2.1 用例简述

系统管理员增加用户,成功则将用户信息加载到数据库,不成功则返回错误信息。

4.2.2 基本事件流

1 管理员: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到系统。

2 系统:根据输入的账号密码判断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欢迎界面。

3 管理员:选择新增用户操作。

4 系统:跳转到注册界面。

5 管理员:填写用户信息。

6 系统:根据管理员填写的用户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与已有信息冲突,成功则将信息加载到数据库。

7 用例结束。

4.2.3 活动图

图4.2 新增用户的活动图

4.3.1 用例简述

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系统检索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登陆后界面。

4.3.2 基本事件流

1 系统:显示系统登录界面;

2 用户:输入已注册的账号密码并提交;

3 系统:验证用户名是否存在,和密码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登陆后界面; 4 用例结束。

4.3.3 活动图

用户登录的活动图见图4.3

图4.3 用户登录的活动图

4.4.1 用例简述

用户在登陆后可以查看个人信息并进行修改。

4.4.2 基本事件流

1 用户:登陆后,点击进入个人信息查询界面。

2 系统:根据用户名,发送用户基本信息到界面,并提示用户是否需要修改信息。 3 用户:选择修改信息,提交新数据。

4 系统:验证新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

5 系统:用例结束。

4.4.3 活动图

修改个人信息的活动图见图4.4

图4.4 修改个人信息的活动图

4.5.1 用例简述

用户登录后可以对系统内的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查看。

4.5.2 基本事件流

1 顾客:登陆后,点击进入资产信息查询界面; 2 系统:跳转到资产信息查询界面;

3 顾客:选择要查询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编号查找相应固定资产信息; 5 系统:若编号存在,将搜索到的信息显示到界面。 6 用例结束。

4.5.3 活动图

查询资产信息的活动图见图4.5

图4.5 查询资产信息的活动图

4.6 查看报表

4.6.1 用例简述

只有高级用户可以查看报表。

4.6.2 基本事件流

1 高级用户:登陆后进入报表查询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则跳转到报表查询子系统; 3 高级用户:选择要查询的报表及时间; 4 系统:根据高级用户的选择,生成报表; 5 用例结束。

4.6.3 活动图

查看报表的活动图见图4.6

图4.6 查看报表的活动图

4.7.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的增加的整个流程。

4.7.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增加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新增固定资产卡片,新增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新增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7.3 活动图

增加固定资产的活动图见图4.7

图4.7 增加固定资产的活动图

4.8.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的减少的整个流程。

4.8.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减少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更新固定资产卡片,更新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更新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8.3 活动图

减少固定资产的活动图见图4.8

图4.8 减少固定资产的活动图

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

4.9.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整个流程。变动包括借出,归还,送修,完修。

4.9.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变动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更新固定资产卡片,更新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更新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9.3 活动图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活动图见图4.9

图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活动图

4.10 分配使用权限

4.10.1 用例简述

权限分配由高级用户管理,普通用户在被授予权限后才能访问相应子系统。

4.10.2 基本事件流

1 高级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子系统,选择权限管理;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用户权限管理页面; 3 高级用户:输入要修改的用户名;

4 系统:查找相应用户,若存在,返回用户信息; 5 高级用户:修改所选用户权限;

6 系统:保存新的用户权限信息到数据库; 7 用例结束。

4.10.3 活动图

分配使用权限的活动图见图

4.10

图4.10 分配使用权限的活动图

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

4.11.1 用例简述

会计核算员负责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制作折旧报表工作,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和相关规定选择折旧计提方式。

4.11.2 基本事件流

1 会计核算员:登陆后进入折旧管理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折旧管理页面; 3 会计核算员:选择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检索对应编号,若存在,返回资产信息;

5 会计核算员:检查资产信息,根据资产使用状况及时更新计提折旧以及折旧类型; 6 会计核算员:若需要统计折旧报表,则选择要统计资产和时间生成报表; 7 系统:保存新数据到数据库,并记录工作日志; 8 用例结束。

4.11.3 活动图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的活动图见图4.11

图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的活动图

4.12 录入工作量

4.12.1 用例简述

会计核算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定期更新,以方便根据资产使用状况使用合理的折旧计提方式。

4.12.2 基本事件流

1 会计核算员:登陆后进入折旧管理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折旧管理页面;

3 会计核算员:选择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检索对应编号,若存在,返回资产信息; 5 会计核算员:检查资产信息,录入工作量; 6 系统:保存新数据到数据库,并记录工作日志; 7 用例结束。

4.12.3 活动图

录入工作量的活动图见图4.12

图4.12 录入工作量的活动图

4.13 用户退出系统

4.13.1 用例简述

用户退出系统。

4.13.2 基本事件流

1 用户:提交退出系统的请求; 2 系统:注销用户;

3 系统:显示用户登录页面,提示此用户已经退出系统; 4 用例结束。

4.13.3 活动图

用户退出系统的活动图见图

4.13

图4.13 用户退出系统的活动图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部分主要叙述了设计阶段的工作。 5.1 总览

图5.1的领域模型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图5.1 领域模型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6. 过程视图

过程视图部分叙述几个主要子系统的处理流程。 6.1 用户登录

6.1.1 用户登录的系统顺序图

图6.1 用户登录的系统顺序图

6.1.2 用户登录的类图

图6.2 用户登陆的类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6.1.3 用户登陆的协作图

2012-2013-02

用户

图6.3 用户登陆的协作图

6.2 新增用户

6.2.1 新增用户的系统顺序图

图6.4 新增用户的系统顺序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6.2.2 新增用户的类图

2012-2013-02

图6.5 新增用户的类图

6.2.3 新增用户的协作图

图6.6 新增用户的协作图

6.3 增加固定资产

6.3.1 增加固定资产的系统顺序图

图6.7 增加固定资产的系统顺序图

6.3.2 增加固定资产的类图

图6.8 增加固定资产的类图

6.3.3 增加固定资产的协作图

图6.9 增加固定资产的协作图

6.4 报表查询

6.4.1 报表查询的系统顺序图

图6.10 报表查询的系统顺序图

6.4.2 报表查询的类图

图6.11 报表查询类图

6.4.3 报表查询的协作图

图6.12 报表查询的协作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7. 部署视图

部署视图描述了如何将具体软件制品分配到计算节点 (具有处理服务的某种事物) 上,表示了软件元素在物理架构上的部署,以及物理元素之间的通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部署视图见图7.1

图7.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部署视图

User Workstation

普通的个人计算机。 Visual C++ 6.0

通用个人计算机上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MySQL

MySQL 是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开放源码数据库。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8. 规模和性能 满足的规模

能够满足正常状态下,系统涉及的用户同时使用。 满足的性能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安全隐患;健全制度

烟草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经营管理、生产商品等活动中持有的有形资产,具有购置增速快、分布分散的特点。随着烟草经营规模的壮大,在信息化需求下,烟草企业为满足发展要求,必须在特定期限内加快固定资产的增速。基于此,本文以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主要内容展开研究。

一、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一)烟草企业固定资产及管理特点

对于烟草企业而言,电子与辅助设备是较为常见的固定资产,企业具有大量购置,保证资产的均衡分布的特点。另外,烟草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上的特点是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财务部与固定资产管理两大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基本包括资产购置、资产日常管理等。

(二)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烟草企业的固定资产被列入风险控制的重点领域。作为资产密集型的国有企业,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工作成为必然趋势,在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自烟草行业建立以来,烟草各企业践行了正确的行业价值观,树立起责任良好形象,资产效益也得到提升。然而,烟草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面临的成本费用、税利降低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挖掘烟草企业固定资产潜力,有效配置固定资产对促进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较多资产情况下存在管理难度

烟草企业较多的资产,主要是前期烟叶生产的烟站、库房及门面房,较为分散。烟站、库房基本闲置,门面以租赁为主,这就涉及相关方管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部分固定资产的产权不明确,存在所有权管理问题,烟草企业在购置资产方面,存在资产数量与使用情况不明确的问题;其次,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无法产生效益,固定资产的部分环节存在随意性;最后,缺乏对单位资产的保护与责任意识。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

烟草企业的固定资产多以闲置库房为主,年久失修,安全风险、维修成本,都会成为其固定资产中的隐患,这是由于烟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烟草企业未对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流程及职责进行明确。其次,企业部门对制度的适应性较差,制度落实不到位。最后,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企业在折旧计提数额与残值率更改的随意性较大。

(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烟草企业因体质原因,部分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相对较弱,资产管理人员岗位流动性较大,究其原因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岗位工作强度与薪资待遇不匹配,导致岗位吸引力不够。

三、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面对大量的固定资产,烟草企业应当强化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意识,保证制度管理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疏于管理、权责不分的局面而造成管理过失。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烟草企业的领导要做好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动员,使各个职能部门都能各司其职,按照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在积极沟通协调下形成合力,将制度与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与管理水平。

(二)健全固定资产安全管理制度

在《烟草行业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规定》中,固定资产的核算客体包括房屋、机器、建筑物、运输工具等内容。因此,在健全固定资产安全制度管理中,要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为主,以此为开端,对烟草公司的管理水平进行推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烟草企业要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监督,包括固定资产采购、保管、维护、处置等各个阶段,都要加大控制力度。另外,要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避免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风险,细化固定资产各操作步骤的职责,加强其日常行政工作及业务活动的管理。

(三)建立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

烟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建立起动态管理目标,实现固定资产要实现管理的全面化。在此过程中,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工作与岗位标准,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健全考评机制,定期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通过业务交流、讲座等形式,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其次,烟草企业还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薪酬待遇匹配工作,并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加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降低岗位流失率,强化岗位吸引力,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

结论

为了提升烟草企业的监管水平,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以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对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强化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固定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对策展开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较多资产情况下存在管理难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资产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等。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类问题解决的对策研究,进而保证烟草企业良好的运行状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庆森.探索精益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J].审计与理财,2015,23(12):38-39.

[2]厉伟,魏述彬,李笑梅.新常态下地市级烟草企业实物资产精益管理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14(07):155-157.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体系 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及其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1.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公共管理单位,协助政府部门完成国家管理的职责,在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事业单位一般分成三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各类费用均由国家财政支出。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按照差额比例,国家财政部分承担事业单位费用支出。在我国医院,学校等单位属于差额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部分由单位自行承担。

(3)自主事业单位:在我国,自主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自收自支,这类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现行事业单位的改制中,这种形式成为政策导向所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含了收支管理、单位预算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等。大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提高国家职能管理效率,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虽然事业单位是我国只呢感部门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余毒所害,会计核算岗位分工不明确,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要改进。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未建立相关内部控制体系,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实际操作时并不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这些欠缺都给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

2.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的都是财政拨付资金方式,预算管理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相当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不编制年度预算,或者编制的预算不正确,申请财政拨付款项也不严格按规定,造成年度预算超支等问题。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政治理念。

3.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力度不够

我国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改革是顺应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制的一个重点项目即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我国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仍然存在自收自支,坐支现金,私自设立单位“小金库”等行为。部分资金游离在国家监管之外,给腐败带来了滋生的土壤,不利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4.固定资产核算有漏洞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核算主要存在:不计提折旧,成本核算不到位,估价不准确。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大额资产,如果核算有漏洞,就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

1.建立健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岗位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

(2)严格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权限分明,完善集体审批制度。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单位资金核算进行审计,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专款专用,不给任何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2.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必须科学合理的编制年度预算

严格预算资金的使用,控制超预算资金的情况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严格区别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均纳入预算。严格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

(2)各项资金支出依据预算进行,勤俭持家,专项款专用,保证每项资金发挥其效应。

(3)分清主次,处理好事业支出和营业支出关系,应优先保证事业支出的数额。

3.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仍然有一部分收支管理混乱,给国家财政资金造成浪费,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提高,要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

(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发挥个体效应,大力创新,拓宽收入来源。

(2)依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各项支出进行正确分类,严格专款专用的制度。

4.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应该购置固定资产时严格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入账,使用期计提折旧费用。保证每一笔固定资产都纪录在帐,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清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估价,防止在清理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防止固定资产清理转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另外,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必要使可使用计算机技术,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固定资产的帐实相符,以备盘点。

参考文献:

[1]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广西会计.2011(7).

[2]李乐斌.从会计结算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治理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创业计划的组成部分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摘要、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应对、管理团队、财务计划、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九个方面。

1.摘要

是创业计划的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本创业的宗旨及商业模式

——我们的产品及服务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

——资金需求、资金筹措方法、销售总汇、资产负债汇总表

——团队概述

2.公司概述

公司概述应包括公司简介、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专利和相关技术以及它如何满足关键的顾客需求。

3.市场调查和分析

主要是阐释以下问题:

——顾客

——市场容量和趋势

——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4.公司战略

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它包括三个问题

——营销计划:定价和分销,广告和提升

——规划和开发计划:开发状态和目标,困难和风险

——制造和生产计划:生产周期,设备和改进

5.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书件

——收入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

6.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应对

评估一下你业务的主要风险(包括管理问题、市场状况、技术状况和财政状况),以及对所预测风险的防范。

7.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8.财务计划

介绍公司的财务计划(如财务年度报表、资金需求、预计收入报表、资产负债预计表、现金流量表);并讨论关键的财务表现驱动因素。

一定要讨论如下几个杠杆:

——毛利和净利

——盈利能力和持久性

——固定的、可变的和半可变的成本

——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月数

——达到正现金流所需的月数

9.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

——总体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制度; 成本费用; 权责发生制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修订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到广大高校财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也有部分学者专家全程参与了制度的修订过程。新制度修订什么内容,如何修订?怎样既满足国家公共财政管理与改革的需要,又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财务管理乃至大学管理水平?几年来政策修订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调研沟通,并两次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财政部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后,同教育部联合于2012年12月19日正式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将推出,使财务制度改革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本文通过对新旧《制度》对比分析,就这次制度主要变化内容和高等学校应做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加以解读。

一、修订的必要性

原《制度》自1997年实施以来,对于规范高等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原《制度》的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相脱节。同时,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要求,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两基”工作,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推进绩效考评、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这些改革要求和内容,已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得以体现,新《制度》必须遵循。从高校自身看,近年来高等学校出现了较普遍的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收费是否科学合理等共性问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校财务信息的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内涵逐步深化,内容大大扩展和细化。加强成本核算、绩效预算等既是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也是未来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体制的必由之路。这些都迫切需要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新《制度》充分体现了财政和教育财务主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管好、用好教育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制度》的修订首先要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其次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深化改革,丰富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为将要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确定原则方向。

(一)总体变化

具体而言,新《制度》共14章76条,与原《制度》相比,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改为“预算管理”,第六章“结余及其分配”改为“结转和结余管理”,增加第十章“成本费用”;条款从54条增加到76条,增加了22条,修改了49条,修订前后完全相同仅5条。

此次在保持制度框架前提下,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职权职责;增加了收入上缴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了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标准并进行了合理分类;健全了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高校对外投资;健全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纳入制度规范范围,突出了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重点,囊括了近年财政改革的内容要求,突出了财政改革的新成果,并提出未来改革的方向性要求。其中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收入管理、规范支出管理、完善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强化资产管理、增加负债风险防控、健全财务监督制度以及将基建财务纳入规范范围等方面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一致,对此已有许多详细解读,本文不再赘述。

(二)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行业特点进行的修订

除上述修订外,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行业特点,主要是修订了制度的适用范围、总会计师制度要求和引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基于《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学校的定义,删除原《制度》第二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参照执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改为“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将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其他层次的办学纳入到了同时的《中小学财务制度》的规范范围。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规定,总会计师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组织领导高校的财经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学校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此次新《制度》对上述要求予以调整,作出了明确规定。教育部已于2012年开展了首批试点,在部属六所大学委派了总会计师。

此次修订对高校财务管理日常工作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应该是引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的引进将对高校财务理财观念、管理和会计核算产生重大影响,下面主要针对此变化试阐述之。

(三)引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的相关情况

1.背景

我国传统对会计有两大分支: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包括了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以及加强绩效管理、实行决策民主化等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多样性的要求。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虽然较好地实现了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的目标,但主要反映的还是预算资金流量,不能准确反映资产债务信息,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公共财政改革更倾向于投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也带来更加重视以产出与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投入机制。传统的简单按预算指标控制支出,忽视绩效评估的做法已不能满足管理要求,也缺少规范、公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无法与国际接轨。与产出相配比的成本信息,客观上需要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制度。所以作为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会计增加财务会计体系是必由之路,引进权责发生制是建立政府财务会计的关键。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六十六条提及“部分行业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高等学校规模大,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收入来源渠道多,核算要求高,内部借鉴了较多企业管理的方法机制,加之社会关注面广,无论从校内管理、外部监管或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财务信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次修订新《制度》从一开始就将高等学校作为引进权责发生制的首选行业之一,以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及时揭示财务风险,也使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2.引进权责发生制的范围

新《制度》对权责发生制不是全面引进。权责发生制应用程度需依据财政管理改革需要、权衡会计基础转换的成本收益和技术条件制约等。根据条件,综合考虑行业业务发展趋势、会计人员队伍认识、技术手段和增加工作量的可行性等因素,新《制度》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在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对费用确认、资产管理等业务事项有选择地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予以确认和计量,而对收入、科学教育项目支出等业务的确认和计量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上从可操作性角度应仍然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满足预算体系管理的需要,反映准确的收、支、结转和结余信息,决算以预算执行结果编制报告;同时以权责发生制为辅,反映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情况、财务管理和资金绩效,反映资源投入的经济性、有效性、使用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建立分离并存的多功能会计体系,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内外管理的需求。

3.权责发生制涉及的主要业务内容变化

一是引入成本费用的概念。新《制度》增设了第九章“成本费用管理”,在保留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引入成本费用的概念。

支出、费用和成本是三个相关联的会计术语,界定费用概念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下,费用是高等学校未完成特定任务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所以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对不同类型的支出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归集费用;费用再按对象(如用途、项目等)归集和分配,方可计算特定对象的成本。

二是根据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新《制度》将费用归集按用途分为五大类,即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此分类与原《制度》中事业支出的类貌似相似,但实际概念、归集和核算方法截然不同。由于原类的支出也是出于对支出用途分类归集的目的,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同样是按用途归集,不考虑上述实质性的区别,新的分类对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归并。包括:

新《制度》费用概念中教育费用和科研费用分别包含了原《制度》支出分类中单列的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和业务辅助支出,原《制度》支出中单列的助学金支出在新《制度》的费用中以更宽泛的“学生事务支出”被纳入教育费用。对分类的归并有利于全面反映学校整体教育、科研事业费用。

新《制度》费用概念中单设“离退休费”明确范围为仅“用于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各项费用”,原《制度》支出分类中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支出与在职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一起包含在“福利保障支出”中,这一修订符合目前高等学校离退休人员费用为刚性支出,支出占比大且持续增长的现实,将其单列可以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学校教育费用、科研费用和管理费用,更利于比较与分析。

新《制度》费用概念中的“管理费用”与原《制度》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类似,但列明了高等学校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纳入“管理费用”。对这些税费作细化规定,有利于全面反映学校整体管理费用并有效控制。

新《制度》的“其他费用”内容对应的类似于原《制度》中剔除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后的其他各类支出及财务费用。

三是高校的支出不能一次性全部列入当期费用,而是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这样,学校对当期费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从而进行分类成本核算。

四是规定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及“对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折旧分期摊入到当期的成本费用之中,使得对当期的分类成本测算更科学合理,可更准确反映出固定资产真实存量,为固定资产的投入和维护更新提供依据;根据准确反映的固定资产总量、存量与管理使用效果等信息,有利于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进行摊销,改变当期“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为零,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客观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内部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控制、监督,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是调整专用基金内容。在高校的专用基金中,依据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三条第(二)点中“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因此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

三、实施新《制度》后高校应做的工作

(一)做好业务准备工作

1.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办法,修订相关制度

新《制度》条文是十分精练和高度概括的原则性规定,制度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综合、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高校需根据新《制度》,结合预计年内出台的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将相关制度原则落实到操作层面,健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体系。

2.按照新《制度》设置预算会计账和财务会计账,做好年初报表数修订和新旧科目的衔接工作

新《制度》对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资产、基建等核算均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增加了成本费用科目核算要求。按照1997年制度修订的实施进度,假设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新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新《制度》设置新账,包括财务账和预算账,做好新旧科目的衔接工作,时间很紧迫。具体包括:

(1)依据资产负债表中“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未完项目收支差额”项目2013年末数,分析计算“结转和结余”及其明细科目2014年的年初余额。

(2)清理资产和负债,并进行账务调整。高等学校应当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对于清查出的资产报废、毁损、盘盈盘亏以及应确认而未确认的资产等,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报经批准后,借记或贷记结余相关科目,贷记或借记相关资产科目;对清查出的应确认未确认的负债等,应当借记结余相关科目,贷记相关负债科目。

(3)按照新《制度》补提固定资产折旧。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新《制度》的规定补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需要开展固定资产核查和折旧计提准备工作,需按照资产的分类方法进行清查,确定资产的使用用途、使用起止时间等,完善台账,做好相关账务处理的基础工作。根据财政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完成固定资产存量的计提折旧工作。按照应补提的折旧金额,借记相关结余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按照新《制度》补记“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新《制度》无形资产应在使用期摊销,应对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累计借方、贷方发生额进行分析,将原“无形资产”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中属于现存使用期内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成本的金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将同口径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金额转入新账中的“累计摊销”科目。

(5)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并入事业账,并进行账务调整。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将原先单独核算的基建账并入高等学校财务会计账。并账时,基建账上的基建拨款,应按相关科目余额,借记基建账上的“教育事业收入”的基建收入明细科目,其他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类科目,经分析后转为新制度下的相应资产、负债科目。基建账上未完工项目的累计投资、设备、固定资产、工器具成本、预付工程、备料款、房屋等应区分是否需要安装、在建、移交使用等各种情况,按新《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入资产、负债相关科目。

(6)其他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等根据新《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和会计科目结转。

(7)上述调整和结转完成后,按照新《制度》编制2014年的年初资产负债表,按照新制度设新账,从2014年起按新制度规定设置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专用基金、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

(二)做好信息系统的准备工作

根据新《制度》要求和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必须加快建设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学校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高校实施新《制度》后,引进权责发生制带来两种会计体系并存。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辅助记录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计量信息,核算与管理信息量会大幅增加,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通过信息系统同步记录辅助账。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存量庞大,与资产管理部门协同,做好分类台账准备并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归集对象等工作的数据实现共享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高效率信息系统,难以完成财务会计记账的需要和资产折旧、摊销等管理的需要。同时,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深入,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核算等工作,更需要根据事业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地升级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各类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抓紧实施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做好业务和技术准备的同时,需要抓紧开展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以便校内相关部门、人员和财务队伍尽快熟悉业务的调整变化,并以新《制度》实施为契机,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探索实施绩效评价,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一、实习的目的

企业实际需要对于会计人员做账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做帐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而且容易出错,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及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加剧的情况下。已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已逐步被计算机取代。计算机操作即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一部分由我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和财务会计专业学习和提高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流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要基本掌握实际企业账务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对电算化的学习,可以为明年毕业后做会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用友财务软件系统管理

财务软件系统管理这部分,主要学习了系统管理的相关概念,功能及基础设置。系统管理是用友财务软件(erp-u8)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该软件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的维护,具体包括账套管理、年度账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及运行安全的管理等方面。

(二)用友财务软件总账管理

适用于各行业账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主要功能有:初始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辅助核算管理和月末处理。总账管理系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通过实验掌握了总账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设置控制系数、设置基础数据、输入期初余额等内容。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其他管理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都是围绕着总账管理来运作的总账管理系统最后一步是期末处理,主要包括银行对账、自动转帐、对账、月末处理和年末处理。手工做账数量不多但是业务种类繁杂时间紧迫,而在计算机操作下许多期末处理具有规律性,不但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加强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

(三)用友财务软件ufo报表管理

主要学习内容是对ufo报表系统概述,了解ufo报表与其他系统主要关系、业务处理流程等。用友erp-u8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他与用友账务等各系统有着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此系统可独立运行,用于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报表的格式定义、公式定义和报表模板、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以及报表输出和图表功能都是ufo报表管理的主要操作处理内容。

四)用友财务软件薪资管理

用友软件薪资管理即工资管理,这章主要学习了工资管理系统的相关环节的概述和日常业务处理两大块的内容。

工资管理是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工资类别的管理、人员档案的管理、人员数据管理和工资报表管理。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是由工资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和日常处理以及期末处理来组成的。计算机处理工资程序基本类似于手工,只是用户要做一次性的初始设置,如部门类别、工资项目、公式、个人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设置,银行设置、各种表样的定义等,每月只需对有变动的地方进行修改,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汇总生成各种报表。由此可知,工资管理系统对员工的按类别分薪、自动扣税、期末结转等处理比手工计算和处理简单易行的多了。

(五)用友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学习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概述以及其日常业务的处理等内容。用友erp-u8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固定资产这一板块的日常业务的核算和管理,生成固定资产卡片,按月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原值变动以及其他变动,并输出相应的增减变动明细账,按月自动计提折旧,生成这就分配凭证,同时输出一些同设备管理相关的报表和账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共享资源,主要是将固定资产相关项目的调整、变动等数据通过记账凭证的形式传输到总账管理系统并保持固定资产账目与总账的平衡。其业务处理流程由初始设置、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组成。初始设置通过控制参数的设置和基础数据的设置并输入期初固定资产卡片来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处理主要包括资产增减、资产变动,资产评估、生成凭证和账簿管理。最后的阶段就是期末的处理了,这个阶段主要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对账以及月末结账等内容。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本期不结账的话讲不能处理下期的数据。结账前必须要进行数据的备份,否则数据一旦丢失将无法挽回。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四周的短学期实习到这时候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与去年的手工做账及生产实习相比来说,这次的实习是简单一些的,主要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因此,相对来说不是轻松的的。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下面我就这对次实习中自己的相关收获与体会做以下简单的总结陈述:

1.实习收获: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对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学习,认识和了解了财务软件系统应用基础,系统管理、总账管理以及ufo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初次使用用友(erp-u8)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先建立用户,再建账号,这样方便设置用户对账号的管理。然后建立账套,将相关的企业及人员信息进行初始设置。并在“企业门户”里面进行基础设置。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启用总账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了,它是软件管理的核心,通过对它的操作发我学会了运用计算机进行凭证管理、出纳管理和账簿管理。掌握了使用总账进行转账和对账的功能,能够使用数据生成报表。此外,还对工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操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总之,通过对用友软件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及方法.

2.实习体会

包括理论课程和上机操作我都在很认真地听讲和一步步地仔细操作。但是还是难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还是很弱的尤其是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关系到本专业学习的电算化操作。因此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比如说在注册系统时候没有将系统的时间和账套会计期间相统一,因此给后面的操作带来了一些不便;总账管理系统操作中设置会计科目时候少设置了明细科目,结果在输入期初余额时候才发现问题;输入数据的时候抄错了数据,试算平衡结果是不平衡的制作凭证的时候凭证的制作日期发生了混乱,系统提示说制作凭证不序时,无法进行后面凭证的操作,修改了好久还是不行,把我急坏了问了?老师,老师一操作就完成了很惊奇。老师说操作的时候不能着急,慢慢来就好了看来我耐心不够好,做事不够仔细。不足的地方还很多呢。谢过了老师并继续实验操作。

实习中我发现了电算化的许多优点:从编制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到登帐、结帐、编制报表(去年全程都是和搭档手工完成,与去年的手工做帐相比。处理一些数据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差错,尤其是犯了如:金额写错、错行,借贷不平衡,凭证错乱、丢失等许多低级的错误)而电算化则不同,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帐、对帐、汇总编制报表等过程都是一系列的设置成的体系中进行的对于电算化中数据的使用与保存,只要通过账套的输出和导入功能便可简便的实现了另外,电算化中对于凭证、账簿、报表的收集汇总、归类查询都是很方便的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电算化给我印象就是省时间,省人力、省材料,方便易行!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电算化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因为计算机也是人工操作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大脑进行会计操作。人工的理性化设置使得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企业及会计人员的得力的助手。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煤炭行业 会计准则 维简费 环境成本

煤炭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依据的仍然是1991 年原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煤炭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下,煤炭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产品成本项目不完整,成本核算不真实。由于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信息不真实,必然会扭曲煤炭产品价格,并对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科学界定煤炭企业成本核算范围,扩充成本项目,合理费用标准势在必行。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目前煤炭企业产品成本项目包括材料、工资、福利费、电力、折旧、井巷费、维简费、安全生产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补偿费和其他支出等,共计十一个项目。其中的“井巷费”、“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三个项目的核算标准,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费用比率,根据原煤产量进行计提的,其余项目则据实列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上述十一个成本项目不能囊括全部生产成本,而且其中部分项目计提标准偏低,煤炭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都有待提高。

1.会计要素确认失当,煤炭资源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企业在开采煤矿之前时,必须先出资购买采矿权,煤矿开采后还必须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目前,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沿用原有的煤炭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将有偿取得的煤炭资源开采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然后再分期摊入管理费用,而不是生产成本。将煤炭资源开采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无不可,是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但是,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无形资产价值摊认管理费用,却有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计算不实,并进一步造成产品成本补偿不足。

2.会计政策运用失当,环境治理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包括当前环境保持支出和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当前环境保持支出是在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包括煤炭企业对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燃煤锅炉废气排放等治理支出;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包括土地复垦、塌陷治理等支出。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很大,而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一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能否正确认识环境治理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并将环境治理成本恰当地反映在产品成本之中,将会对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未来环境恢复支出的成本核算不恰当。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矿关闭后,必须对土地塌陷进行补偿和恢复。如何正确这些生态恢复成本,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信息是否真实,而且还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补偿是否充分,企业和生态发展能否持续进行。目前令人失望的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此类生态恢复成本前瞻性地计入生产成本,而是等该项费用发生时才“计入”生产成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存在巨大的隐患。其后果只能有一个,要么使企业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么把生态恢复的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

3.费用分摊办法失当,维简费用计提不充分

按照《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煤炭企业开采原煤过程中所形成的矿井、巷道等建筑物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但是,其价值则是通过计提维简费予以补偿。根据规定,维简费是按照原煤产量和规定的标准计提的,其依据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4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规定,维简费应当根据原煤实际产量,每月按规定标准在成本中提取。但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巷道建筑物投资额越来越大,但是原煤的产量反而在不断下降。所以,按产量计提的井巷维简费,使成本信息与费用支出之间失去了相关性,并且导致煤炭成本信息不实,投资弥补不足。

二、以财务报告为导向,重建成本框架

产品成本是产品价格的基础,所以,产品成本理应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切耗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和为了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但是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本身并不是成本核算的目的。所以,出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就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而言,既要考虑煤炭产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尊重《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不能为成本而核算成本,只有选择制造成本法,才能把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与财务报告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基于成本管理和财务报告目的考虑,煤炭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并将总成本分解为基本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以便于向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成本信息,从而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1.坚持制造成本法,完善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如前所述,煤炭企业产品成本尚不足以充分反映煤炭产品真实的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准则》的要求,重构煤炭成本结构,并且规范各项目费用标准,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为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构成财务报告中存货成本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产品生产成本指的是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产品制造过程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把与产品制造过程有关的一切成本原则上都应当列入产品成本,当然也包括煤炭资源本身。

(1)增加煤炭资源成本项目,增强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精神,煤炭资源使用权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煤炭资源使用权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由于煤炭资源使用权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其所生产的煤炭产品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煤炭产品的制造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将煤炭资源成本由摊入管理费用改为摊入生产成本,以保证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精神,企业有权利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为原则,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变维简费为折旧费,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相关性

如上所述,目前以原煤产量为基础的维简费计提办法,使矿井、巷道等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具有累退性,即资产价值越高,成本补偿越少。所以,建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部门,改变维简费计提办法,如改维简费由计提的办法为折旧的办法,并根据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以充分补偿该类资产投资成本。

2.将煤矿弃置费用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再分期转化为产品生产成本

煤矿闭坑后,根据环保法规所发生的生态恢复费用被称为弃置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精神,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资本化为固定资产,然后再通过折旧的方式系统化地摊入摊入各其期产品生产成本,以消化未来大规模费用支出隐患,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将环保成本确认为期间成本,以保证产品成本的决策功能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精神和一般的会计惯例,对于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或者难以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如污水治理费、粉尘治理费等生态环保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这样既可以简化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又可以保证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性,以满足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需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分别从循环经济和产品定价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这些概念与本文所张的制造成本概念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强调全成本概念,还是引入环境成本概念,抑或是主张制造成本概念,都不足于直接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依据。真正能够作为定价依据的只能是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即借助于定价决策方法,将会计成本转换为决策成本。换言之,不管是循环经济框架下的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还是财务报告框架下的制造成本概念,都只能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而不是依据。

三、结束语

以上财务报告框架的成本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前提的,所以,建议煤炭企业尽可能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修改有关成本开支标准的规定,使成本核算真正成为成本管理的助手。

参考文献:

[1]朱永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8,(10)

[2]张文丽:煤炭开采中生态成本核算及经济补偿.中国能源,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