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产业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产业发展报告

第1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一、资金来源

*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

二、资金使用范围

1、海洋产业培植中需要做大、做强的产业化发展项目的贴息资助;

2、获国家资助的海洋产业项目的配套资助;

3、海洋产业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资助;

4、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奖励;

5、市政府组织的海洋经济建设重大活动等支出;

6、经市政府批准用于海洋经济建设的其他支出。

三、项目资助标准

1、项目贴息。采取“先付后贴”方式,即项目单位凭贷款银行开具的当年度贷款利息支付清单申请贴息补助。贴息利率不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基准利率;贴息额根据申报资助项目情况,经综合平衡后确定。每次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一项目贴息资助不超过三年。

2、项目配套。获国家资助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国家资助资金四分之一的匹配额度;获省资助的项目,给予不超过省资助资金二分之一的匹配额度。

3、科研资助。根据申报资助项目情况,经综合平衡后确定,原则上每个项目按项目计划投资额的1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

4、贡献奖励、重大活动支出等根据实际报市政府确定。

5、市属企业的资助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区属企业的资助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四、申请资助条件

1、在*市实施符合《*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海洋产业发展重点的项目,且项目投资主体在*市[不包括财政体制与省直接结算的区、县(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纳税的,可以申请项目贴息或项目配套资助。

2、在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市[不包括财政体制与省直接结算的区、县(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纳税的,可以单独或联合申请涉海产业科研项目的资助。申请资助项目在申报时已发生的实际投资额占计划投资额的30%以上。

项目应进行单独财务会计核算。

项目已获得其他市级财政资助的,不重复资助。

五、资助资金的审批

1、申请项目贴息或项目配套资助的,由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填报《*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申请表》,并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已正式签署的贷款银行贷款合同复印件、已经支付的该项目贷款利息凭证复印件,以及国家或省给予项目财政资金资助文件的复印件,经企业所在地发展和改革部门及财政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一式5份报送市发改委(四份)和市财政局(一份)。

2、申请涉海产业科研项目资助的,申请单位须编报《*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课题申报书》,连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财务报表、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的财务清单和有关凭证复印件经所在地发展和改革部门及财政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一式5份报送市发改委(四份)和市财政局(一份)。

3、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原则上每年两次对项目贴息、配套、科研资助申请进行评审,提出项目资助方案,由市发改委、财政局联合行文下达*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项目资助资金计划。

六、资金的拨付

项目资助资金计划下达后,由受助单位与市发改委签订《*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合同书》。市级资助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区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应在市资助资金下达后一个月内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

七、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收到的资金应专项使用,并在“专项应付款”科目单独核算与反映,以后视具体情况再行结算和处理。其中,属形成固定资产价值部分,转作“资本公积——国家独享资本公积金”,属于核销部分冲销“专项应付款”。

2、项目获助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项目执行期间每3个月向市发改委、财政局上报项目执行情况,超过半年不报者,取消后续申请资格。同时,市发改委、财政局将采取不定期实地监督检查等方式对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束后,贴息和配套资助项目必须提交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工作总结、项目技术总结、产品应用报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科研资助项目必须提交通过评审验收的研究报告。

3、资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如有挪用,将收回全部资助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追回已拨付的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

第2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在中日关于东海油气田争论及《中国海洋报告2010》(以下简称为“《海洋报告》”)的,将国民头脑中平时处于零散状态的海洋新闻归入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框架。

报告提醒我们,海洋是一个金矿,而中国人挖掘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持续占到GDP一成的中国海洋经济,会否乘胜追击,凭借海洋性新兴战略产业可能实现的重大突破,成为未来的国家经济支柱?

海洋经济将几分天下?

随着江苏沿海经济带规划的获批,全国已有多个沿海规划获批并将进入落实投资的阶段,这让下一个十年的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增长更令人期待。

海洋经济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表现”已经给人以足够信心。“进入21世纪的十年,海洋生产总值增幅几乎每年都明显高于GDP增幅,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海洋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综合研究室主任韩立民说。

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海洋产业的“四”变“十二”――由传统的四大产业(交通运输、养殖业、旅游、盐化工)发展为如今的十二个海洋产业。

据笔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的消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提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组织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海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到规划研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的时期,以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海洋经济可能会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全新角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每年的增加值已经超过了400亿元。

这一数字尽管还不足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但从发展速度来看值得期待。2001年至2008年,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在20%以上,2009年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8.6%、25.2%和12.6%,远远快于传统海洋产业。

但与此同时,在推广过程中的成本等传统问题,仍然是海洋经济发展前景中的变数。

“海洋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报期比较长,以海水淡化等产业为代表的海洋产业商业化前景并不乐观,降低成本可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韩立民说。

以海水淡化为例,中国北部地区都是缺水区,但并未大面积使用海水淡化水。“原因就在于海水淡化成本高,可能会到5块钱一吨,而自来水一般只有3块钱,所以难以通过市场利益驱动机制使企业去热衷于这些项目。”韩立民说。

现阶段,海洋性产业领域期待的是国家更为明显的政策倾斜。天津市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该公司主要生产纯净工业用水,这个淡化标准要高于饮用水,现在拥有全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

“政府并没有对我们企业有什么特殊的扶持政策,好像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对从事海水淡化的企业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该人士说。

山东“蓝色经济区”信号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改委正在对山东蓝色经济区进行调研,“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经形成,正在争取进入“国家战略”。一个老牌的海洋经济区,将进入其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但长期以来海洋产业发展粗放,科技转化率偏低,产业派生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使这些问题获得实质性突破,中国需要一块“试验田”。

“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打造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在接受采访时说,“蓝色经济区的加快建设,有利于探索海陆统筹发展新模式,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我们一说规划,就把它理解成陆上规划;一说规划,各个地方可能会把自己既有的一些产业统统拉进来。这个思维定势要改变。”

山东具有承担蓝色经济区“试验田”的基本条件。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5%,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17.2%;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海域与其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此外海洋的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沿海港口发展迅速,是中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的省份。

同时,山东拥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共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广东“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在首届广东海洋经济博览会上,笔者了解到,“十二五”末期,广东将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比2009年翻一番。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蓝色经济区,成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省。

去年12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促进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框架协议》时就表示,因海而兴是广东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特征和突出优势,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是广东新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大战略。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8000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屈家树透露,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议,即将批准实施。

未来五年,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的目标是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

在三大海洋经济区的基础上,广东省将推动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在广东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务院确定将广东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和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双试点”地区,广东省有望在壮大并完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探索解决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上种好“试验田”。

除了在布局方面寻求创新之外,“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培育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集群,形成门类齐全、高端发展、创新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广东也将在科技兴海方面实现新突破。“十二五”将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率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高效转化示范区。实施海洋人才战略,使广东成为海洋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区域海洋经济格局初成

《海洋报告》中显示,现在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传统区域的海洋经济在经历了以“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后,跨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陆一体、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基本内容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王宏表示,目前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沿海地区“3+N”的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伴随这一格局的,是3个比例数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环渤海海洋生产总值12015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7.6%;长三角海洋生产总值9466亿元,占全国29.6%;珠三角海洋生产总值661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0.7%。三地海洋经济占比全国达到了约九成。

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主管部门介绍,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盐业和海洋化工业比较优势明显,且两者关联性极强,互相拉动,形成中国海洋盐业和海洋化工业的产业集聚中心;而该经济区的主导海洋产业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海洋产业之间差异较小,比较优势相近;该区的主导海洋产业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渔业,其海洋生产总值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的35.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业依靠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地区强大的科技优势,已经形成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先导的产业集群;该区的主导海洋产业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

在三个区域已经有了基本定位之后,韩立民认为,还应该在几个区域间进行横向的统筹,“国家现在仍有必要以青岛、厦门、上海等为中心,形成多中心竞争格局。同时可以建立起科研协作、科技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的平台,打破行业配比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 编后

发展海洋经济莫让“蓝色”变“黑色”

目前,沿海地区正在兴起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热潮,围海造地、兴建港口码头、沿海部署重工业……一片热火朝天。但伴随着“蓝色”机遇而来的,也有不注重规划、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的“黑色”隐忧。

沿海滩涂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国家鼓励各地适度围填海造地,以拓展发展空间,但前提是要适度利用海岸线,不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然而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围填海速度过快,导致海岸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其中近13年间,渤海填海造地面积55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了718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以上,相当于整个渤海沿海地区减少2%至10%的污染消减能力。

稀缺的港口资源也存在无序开发、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青岛新建的董家口港和发展已具规模的日照港近在咫尺,整个环渤海年吞吐量在亿吨以上的港口就超过10个。

钢铁、石化、造纸等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也在加速布局沿海地区,大有向沿海全线扩散之势,与近海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毫无疑问,海洋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解决陆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新领域。但如果因其资源丰富就一味索取,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海洋的报复。已有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才是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权威部门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是,重近岸开发轻远海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产业少。

第3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1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基础

11海洋意识的相关理论概念

截至目前,学术界尚未对“海洋意识”有较为公认的理论概念。然而,不管从何种角度界定海洋意识,从本质上说,海洋意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是公民个体和各类社会组织在长期的涉海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战略价值和自然规律的认识。

12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内涵及培养的重要性

2016年11月4日,国家海洋局对外公开发布《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仅为6002,勉勉强强过了及格线。国家海洋局将以“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为衡量指标,评估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并针对国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提出6点建议。其中,强调要增强基础,继续完善海洋意识学校教育;要深化研究,持续掌握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态势。

大学生树立的海洋意识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海防意识或海权意识,而是涵盖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诸多领域的海洋意识。至少应该涉及海洋强国战略意识、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意识、海洋安全和国防意识、海洋管理和海洋法制意识、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意识、海洋生态环保意识、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意识等范畴。

2高校涉海二级学院原生传媒机构成立的必要性

2015年7月广海水院凭借“基于南海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弘扬广海水院的办学理念、总结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经验,发掘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特色,及时向全院同学精准传播水产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加深校友和母院的联系,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将原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和院刊部进行资源整合升级,于2016年4月14日创建了水产传媒中心,力争建成为立足广海水院,服务院党团学,传播水产前沿,加深校友联络的综合性融媒体服务中心。本中心下设舆情监控组、网站管理组、微博微信组、音像制作组、文字编辑组、海报LED组六个小组以及通讯员人才库。

作为水产传媒中心的创始人、指导老师,笔者对海洋和水产的情愫由来已久。毕竟,笔者曾任职于中国渔政广东总队湛江支队东海大队,曾常随执法船出海巡视和执法,对近海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有较深了解。后来,到韩国国立交通大学留学读研,尤其是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实习期间,亲眼目睹了韩国在完善海洋航运业、海洋港口等基础建设以及制定海洋环保方案的前提下,深入将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其海洋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在发掘公海深海域海洋资源、培育海洋生物工业、研发海洋能源等方面早已发展到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高级阶段;日本更是将这些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分层次普及,国民的海洋意识遥遥领先于我国。因此,笔者深感机遇与挑战并存。

3高校涉海二级学院原生传媒机构的建设成效

以水产传媒中心(以下简称为“水传”)为例,创立一年以来,在大学生海洋意识宣传报道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从下设部门职能角度来看:第一,在舆情监控建设方面,水传动态掌握和分析学生舆情、水产界发展动态,提供分析报告;第二,在网站管理方面,水传除了抓好传统的学院官网建设,在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还牢固树立融媒体传播海洋意识的理念,积极探索推进“易班”建设,一方面是学生和老师易班注册率、实名认证率、班级群覆盖率自始便领先于校内其他学院的同类宣传机构;另一方面是公告、热门话题、资料库文件、调查问卷和轻应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稳步提升,关注度持续走高;尤其是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易班平台中的“优课”功能,推荐海洋意识相关的热门课程和精品课程给学生;第三,在微博微信建设方面,目前水传同时负责运营着?W院团委学生会和中心的两个公众号和两个微博。根据学校公布的评比结果,无论从总推文数、阅读数、分享数、点赞数的数据来看,还是从推文分类(如讲座、学术报告类,宣讲会、竞赛类,交流会类,大事件通知类)综合指数来看,中心都领先于兄弟学院;第四,在音像制作方面,中心在各类常规较大活动中均已达到音像制作配套宣传。目前,水传正在探索最新的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广海水院的特色赛事:生态鱼缸大赛;第五,在文字编辑方面,水传与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由该协会提供更多的传媒技能及平台支持。目前,组委会的合作媒体之一,水传培养出的学生采编团队已成功对接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和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较为出色完成任务;第六,在海报LED及人才库建设方面也潜移默化地表现海洋意识和水产意识元素。

从大数据统计来看,在这365天期间,水传的各个平台总共推送了457篇资讯,日均125篇。其中,体现海洋意识的资讯为248篇,占比过半。

在周年庆之际,水传根据建设成效推出系列报道《水产的名义》(共10篇),并凝练出“水传精神”和“水传训诫(又称水传三力)”,以凝聚共识,迸发精神动力。

4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宣传工作的建设瓶颈及努力方向

有学者研究主张:海洋新闻话语权就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媒介关于海洋意义诠释的一场争夺之战。当前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是关于对“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这样一对二元对立概念的结构。[5]作为海洋大学涉农涉海二级学院原生的传媒机构,水传责无旁贷。但激情与喧嚣的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41海洋意识传播主体、客体及资讯来源的局限性

作为国内高校首个旗帜鲜明提出“水产传媒”概念的原生宣传机构组织,水产传媒中心在成立之初便将传播主体定位为具有水产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和老师。此举始于我们坚信只有更多的有海洋和水产学科背景的人士站出来,坚持发出专业的、理性的和权威的声音,正面地传播海洋意识和水产意识才能取得更高的普通民众关注度,而更高的普通民众关注度又反作用于海洋传媒和水产传媒,鞭策我们更加科学地、客观地传播海洋意识和水产意识,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乃至倒逼传统主流媒体加大海洋领域的报道篇幅,加快平衡我国大陆文明(数千年黄土农业文明和近百年现代大陆工业文明)与海洋蓝色文明的严重不对称。

然而现实来看,有别于文学院和信息学院学生的专业性或就业的刚性需求,涉农涉海学院融媒体运营团队中的学生可能是出于兴趣爱好、好奇心或者责任心而参与学院的宣传工作,传播海洋意识短期内来看仅仅是担当的体现;教师队伍的主要工作则在教学及科研,尤其我们水产学院是研究型和应用型见长的学院,在教学大纲没有明确将传播海洋意识作为考核指标的前提下,他们依旧潜心于科研而无暇顾及宣传,甚至某些年迈的习惯于默默无闻严谨治学的老教授在某些情境下对新媒体传播还持反感态度。因此,这种磨合并非短期内能轻易完成的。

羽翼未丰的水传传播客体目前还主要局限在在校青年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即大部分影响力仅在大学校园内,校外影响力也主要在校友群体。

资讯来源虽然主要提倡原创,但是水传毕竟是校园公益非营利性组织,难以和市场上的传媒公司、出版社等在稿酬方面相提并论。对教师水产科研成果的宣传,出于知识产权保护考虑,也只能是等其在传统权威机构获奖或公开发表后再申请授权转载。

42海洋报道诠释框架努力方向

目前,广海水院现设水产养殖系、海洋生物系和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系,有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和捕捞学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及1个农业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点;水产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围绕学科优势,水传今后将从经济发展、文化娱乐、科技进步、渔业农业、灾难事故、交流合作6个方面来完善海洋意识宣传报道教育体系。

第一,经济发展方面。在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顶层设计下,在学校所在地湛江市正在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区域格局中,水产传媒中心将继续把握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和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两大展会永久落户湛江市的天时地利,加快培养更多的具备水产学科背景的学生记者,锻炼其自身传媒技能,积极参与海博会和水博会深度报道,而不止步于初期的猎奇状态。

第二,文化娱乐方面。无数的事实证明,硬邦邦地将政治性很强的海洋政治灌输给“95后”大学生往往收效甚微。水传将继续以融媒体视角,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生动有趣的海洋文化,如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促进海洋意识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引领休闲时尚。

第三,科技进步方面。一是要继续加深与学院科研人员的交流,增进互信,努力早日实现通过水传的平台同步发布学院科研的最新成果;二是结合近年来学院考研率和录取率呈爆发式增长的良好势头,创新宣传表彰考研先进学子的方式,树立典型,让水产优秀学子用现身说法来感染身边同学,精准传播海洋蓝色意识。

第四,渔业农业方面。海洋渔业农业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具历史年份、最具功能基础的领域。如何与时俱进地将其报道诠释得合乎新生代审美而不拘泥于强调养鱼养虾而脚丫腥臭、皮肤黝黑的艰苦卓绝,值得新一代水产传媒人深思。水传将尝试研发海鲜水产选购App,让指尖与舌尖同样流行起来。

第4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Abstract: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ndus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HSE risks in the worl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nological content, difficult in construction, poor working environment, small space, far away from the land and difficult in rescue and evacu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ontrol HSE risk in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 and we should carefully study the HSE risk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rengthen the HS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irect offshore oper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tantly sound the HSE management body and personnel evidence work,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ject source,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design review, test and license system,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in laws,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 skills, pay attention to the HSE "three while" management of sea facilities, make more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wo special" regulation, establish perfec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take walkthrough in multiple forms, improve full staffs' HSE risk consciousness and emergency risk aversion skills, and ensure the improving of HSE performance in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涉海石油开发;HSE风险;分析;消减;应急管理;HSE管理绩效

Key words: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HSE risks;analysis;reduce;emergency management;HS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71-03

0 引言

由于涉海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开采过程中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1988年,英国的阿尔法钻井平台发生连环大爆炸,导致167人死亡,成为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起钻井平台事故。1979年11月,石油部“渤海二号”钻井船在井位迁移拖航中翻沉,导致72人死亡,成为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事故。2003年渤海钻井总公司“10.27”滩海探井通井路交通事故,导致19人落入大海身亡。石油开发中心目前共管理着四个涉海区块:垦东12、青东5、青东12和老178,其中垦东12为续建产能区块、青东5为建设阶段、青东12和老178为滚动勘探试采区块。为提高涉海石油开发的HSE管理绩效水平,笔者分析了涉海发HSE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管理对策。

1 HSE风险分析

1.1 人员与设备高度集中 各种设备,工作人员极其活动,生产均集中在海洋石油生产平台或海油陆采平台上。

1.2 自然环境恶劣 不确定的海洋环境对海上石油生产设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甚至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1.3 危险性高 涉海石油作业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1.4 地质条件复杂 涉海油气田所遇到的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极易发生各种井下工程事故。

1.5 救援及逃生困难 涉海石油生产设施一般远离陆地,孤立于海上,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迅速得到外援,施救困难,极易升级为恶性事件。

1.6 施工难度大 涉海石油生产面临的海况、气象、地理、地貌及地下情况均较为复杂,决定了涉海石油生产设施具有建造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

1.7 涉海环境保护要求高 井喷、管线穿孔及其它事故,极易发生原油泄漏,造成重大海洋污染事故。

1.8 海上及滩海陆岸HSE隐患治理任务艰巨 海底管线、海底电缆、平台及其工艺流程等海上生产设施依然存在一些隐患,急需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滩海陆岸应急设施配备不足,与《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滩海陆岸钻井定额不足,导致部分钻井施工单位的安全设施配备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受内港池水深和桩西锚地泥质的影响,部分船舶避风难度较大,船舶避风存在安全隐患。海上施工管理统筹协调不够,加大了海上施工安全风险。近年来,海上每年都要发生海底管道和电缆挂断事故,特别是2009年发生的海管断裂事故,最近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给海上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 消减HSE风险的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HSE管理机构,做好人员取证工作 石油生产属高风险开发方式,一旦疏忽便会造成重大事故,按照HSE体系管理要求,中心建立健全HSE管理机构,设立了安全环保部和安全环保监督站,2007年通过了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认证。目前中心共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30名,其中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15名,另外外聘安全专家2名。中心有涉海生产人员共426人,其中29人持海上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426人通过了“海上四小证”的培训,22人取得了“海上油气消防”安全资格证书,海上从事人员持证率达到了100%。

2.2 从项目源头抓起,严格遵守设计审查及检验发证制度 中心海上石油设施的设计建设、竣工验收严格遵守《海洋石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设计审查与安全竣工验收实施细则》。垦东12、垦东123、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的设计、建造全过程均由胜利监理、海监中心进行监督检验。青东12试采平台、青东5-2试采平台和老178平台均由船级社进行检验发证工作。中心海上设备年检定检工作由海检中心负责,按检验计划运行,确保海上设备、关键装置运行状态良好可靠。

2.3 加强全员法律法规及操作技能培训 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将涉海生产的法律法规进行汇编,与局安全环保处下发的涉海相关标准一起下发到各涉海部门和管理区,认真组织进行学习,提高涉海管理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意识,确保在工作中贯彻到位,执行到位。人力资源部和各涉海管理区把提高员工HSE操作技能作为保障海上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方式和严格的考核淘汰制度来提高涉海生产人员的HSE综合素质。

2.4 抓好海上HSE “三同时”管理

2.4.1 我们认真抓好海上HSE “三同时”工作,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批准手续,确保项目建设合法运行。一是垦东12区块产能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由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评审中心组织进行了审查并备案。安全竣工验收根据工程进度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进行了建设项目安全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评审并开展了安全竣工验收工作,取得了国家海油安办石化分部的批复文件。二期工程进行了建设项目安全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评审并开展了安全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取得了石化分部的批复文件。二是垦东12区块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三期进行了编制和评审,东营市海洋于渔业局分别于下发了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垦东123产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及时完成了评审取得了东营市海洋于渔业局的批复。

2.4.2 青东5新区产能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进行编制,于2010年9月21日通过了由东营市海洋渔业局组织进行的专家评审,东营市海洋渔业局于2010年10月19日下发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由胜利油田安全环保评价中心进行编制,于2010年11份通过了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评审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已完成上报备案手续。职业健康评价报告委托胜利油田职业健康评价中心进行编制,于2011年5月完成山东卫生厅审查备案。为了使青东5产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在工程进入试生产阶段时能顺利完成,中心与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签订了青东5海洋环境监测合同,对青东5产能项目建设阶段、后期试生产阶段的海洋环境进行监测,使青东5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青东12平台属勘探井组,总井数3口,2口油井作业完毕,1口弃井,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10年7月6日取得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批复。因水深等自然条件限制,还未找到合适的测试生产方式,暂时关井。

2.4.3 老178区块于2010年9月移交中心进行作业试油,总井数8口,生产井6口,弃井2口。安全预评价报告于2011年7月进行了专家评审,批复正在办理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2011年1月12日取得了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批复文件。

2.5 加强涉海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加大“两特”规定执行力度 坚持“谁签批、谁负责”原则要求,加强直接作业环节HSE管理,规范涉海工业动火、临时用电、交叉作业、检电等环节的票证审批手续,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HSE措施,做到了重大施工现场HSE监督人员不到位不施工,HSE措施不落实不施工,达不到HSE施工条件不施工。中心要求各级领导严格执行“两特”的相关规定,今年4月21日老178平台投产和几次恶劣天气,中心领导带头到生产一线组织协调投产和落实应急准备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现场HSE管理水平,确保特殊时段、特殊天气海上石油生产的顺利运行。

3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3.1 及时修订HSE应急预案 2011年按照17号令要求对《石油开发中心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新版预案针对海上防井喷失控、防台风(风暴潮)、极端灾害气候防范等内容,立足现场实际、细化职责、强化落实,建立起各管理区、中心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障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

3.2 完善管理体系,优化保障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HSE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建立了相应的HSE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建立相应组织,完善应急措施,落实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形成了以中心为“点”,延伸“线”至各管理区(项目部),“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2011年开发中心将老178井组以及垦东12岛纳入油田溢油应急计划的应急范围,成立了二级溢油处置领导小组,与油田内外相关专业溢油处置应急队伍建立联动机制,配备了消油剂、吸油毡及围油栏等应急处置物资。

3.3 强化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涉海单位根据生产特点,每月开展一次防井喷失控、防台风(风暴潮)、防极端灾害气候等内容的应急演练,针对蓬莱19-3事故,在老178海域组织了专门的溢油应急演习,从预案学习、功能演练、现场演习到讲评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实战检验,对人员进行实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应急避险能力。

4 结束语

我们把控制涉海石油开发HSE风险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研究生产过程中的HSE风险,加强涉海直接作业环节HSE风险管理。不断健全完善HSE管理机构,做好人员取证工作,从项目源头抓起,严格遵守设计审查及检验发证制度,加强全员法律法规及操作技能培训,抓好海上设施HSE “三同时”管理,加大“两特”规定执行力度,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演练,提高全员HSE风险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确保涉海石油开发的管理HSE绩效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海洋石油安全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号.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2]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

25号.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3]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检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令第4号.1990年10月5日起施行.

[4]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安〔2005〕651号.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5]SY/T6044-2004.海上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7月3日批准.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6]SY6433-1999.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9年9月14日批准.自2000年4月1日

第5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海洋与渔业科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产业化,根据有关科技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局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计划与成果的管理。

第三条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是指围绕海洋与渔业产业的发展而开展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为提高行业综合管理水平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第二章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四条申报原则和条件

(一)申报项目须符合国家及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省及本地区海洋与渔业开发与综合管理的计划目标,有利于促进海洋与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培育海洋与渔业经济新增长点,带动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申报项目须是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对决策部门有重大科研(参考)价值的,或对行业科技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并在全省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其研究成果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较明显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申报项目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明显促进海洋与渔业产业的发展,并能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科技进步,具有较强的引导示范作用。项目实施后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申报项目单位须是海洋或渔业管理部门和经有关部门核准登记、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海洋或渔业开发和研究的企事业单位,并具有承担项目相关的基础与条件。

第五条申报程序

(一)凡是申报我局科研项目,由第一申报单位填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科研计划项目申报表》(附件一),填写时必须实事求是,并同时提供项目说明书,内容包括:1、项目立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2、研究开发内容和预期成果;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技术经济指标(说明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4、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5、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进度;6、资金筹措和匹配落实情况及资金用途;7、其它应提供的有关材料(如承担单位背景材料,药物、饲料等特殊行业的生产资质证书等)。项目说明书使用A4纸,装订整齐后,夹在《申请表》中,一式三份全部打印。

(二)各市、县项目需通过所在市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申报。市级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对申请表和说明书内容的真实性、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项目是否有匹配资金、申请单位资产情况等实事求是签署具体意见。国家和省属单位申报项目,可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申报。

(三)同一项目负责人申请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一个。已获资助的项目在完成之前,一般不再受理原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申报新项目。为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能在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中承担实质性的研究(开发)与协调工作。

(四)项目上报时间:项目一般每年申报一次,须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申报下一年度的申请表(一式三份)以及项目说明书等材料三套报送我局。

(五)各市海洋或渔业主管局和直接申报单位应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按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集中排序形成汇总表,一式二份加盖公章后一并报送。

第六条项目初审

(一)我局科技处负责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1、申请手续不完备,相关资料不齐全。

2、申报书填写不符合规定,未按要求打印。

3、不符合省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安排范围和有关规定。

4、申请经费过多,我局无力支持。

(二)凡要求我局转报上一级(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省政府等)科研计划的项目,按上一级单位要求的程序与规定办理项目申报手续。我局对项目材料审核,备案后统一报送。

第七条项目评审

(一)申报项目经初审后,我局将组织局技术咨询委员会对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内容包括:立题正确性、技术先进性、指标合理性、技术路线可行性和承担单位基础条件、课题组人员组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的评审。

(二)技术咨询委员成员对本人参加的项目实行回避制度。

(三)对技术咨询委员会评审确定的项目,将由我局综合平衡、经局领导批准后编制并按规定程序下达年度计划。对列入市海洋或渔业主管局科研基金的项目,我局在综合平衡时给予优先考虑。

(四)对重大科研与开发项目我局将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八条新上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与我局签订项目合同(附件二),项目合同按规定的格式要求填报。(应在计划下达1个月内向我局报送合同草案,认可后打印并盖章,一式五份报我局科技处)。

第九条项目合同是计划执行、检查、项目验收、评审、鉴定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原因需要更改,应由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市海洋或渔业主管局(国家和省属单位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我局批复后生效,否则仍需按原合同执行。

第十条各市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项目年度检查制度。各市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本市年度项目计划进展情况,落实项目承担单位填写相应的年度检查表(见附件三)、经费决算表(见附件四),并审核、汇总项目年度检查表和年度经费决算表。于次年1月10日前一式三份汇总上报我局科技处。并同时报送WORD软件打印的软盘或E。国家和省属承担单位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可直接报送我局科技处。

第十一条各级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随时掌握进展、督促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为确保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每个项目经费采取一次审定,分期下达办法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分期下拨比例和时间视项目实施情况而定。

第十三条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停止下一年度拨款,或不安排第二年度的项目计划。

(一)不按规定格式、时限上报项目材料(包括不上报计算机软盘)。

(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例行检查时不予合作甚至拒绝检查。

(三)弄虚作假和贪污、浪费、挪用经费等,除撤销资助外,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项目结题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验收

(一)省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验收由我局科技处负责受理,并组织验收。

(二)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任务完成后需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并附有关文件资料,经所在市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我局审查合格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必要时,委托市海洋或渔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三)项目验收原则上采取现场验收的方式,由七名以上同行专家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参与项目实施的专家不得作为验收组成员。项目验收意见由验收专家组组长签字后生效。

第十五条项目结题

项目结束后,承担单位应及时撰写课题完约报告(说明指标完成情况与经费使用情况等,详见合同条款第七条),整理课题资料,并将完整的课题资料一式三份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我局科技处审查。对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由于资料不齐的,限两个月内补齐后重新报送。两个月内不补齐的视同不报材料处理。

(二)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未完成合同书预定的目标,应以书面形式予以说明,由承担单位领导审阅、单位盖章,连同结题项目材料,经市海洋或渔业局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我局批复、备案。

(三)由于主观原因未能按计划合同书进展和质量要求开展项目工作或完成质量极差者及不报送任何课题完约材料者,三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或该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申报。

第十六条项目鉴定

对全面完成合同指标的项目,其成果要求鉴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向我局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一)鉴定范围:列入我局科研计划内的技术成果,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

(二)申请鉴定的条件

1、已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要求;

2、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人员名序异议和权属争议;

3、资料齐全并按规定建立科技档案;

4、应用技术成果已经过必要的试产、试用阶段,其测试数据准确、完整、符合有关要求。

(三)申请鉴定资料要求: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及其文件名称应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和领域的特点而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合同书、课题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总结、工业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标准及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化审查报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报告和应用情况证明等,其中检验报告是指国家或省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用情况证明须由成果直接使用单位出具详实报告。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企业的产品标准应经标准审查,并按有关规定,报当地标准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填补国内外空白及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应有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科技厅认定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出具查新结论报告,非国家、省认定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无效。

(四)鉴定申请程序

1、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由完成单位或完成人提出,并按统一表式填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成果鉴定(评审)申请书》(附件五),附全套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向我局科技处申请鉴定

2、我局科技处在收到鉴定申请后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并在三十天内作出是否同意鉴定的答复。对同意鉴定的科技成果,批准并以鉴定许可证形式通知申请鉴定单位。不同意组织鉴定的,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申请鉴定的成果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同意鉴定:

(1)不属于本办法成果鉴定范围的;

(2)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申请的;

(3)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鉴定申请条件的;

(4)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情况不清楚的;

(5)一个项目成果分拆成几个不能独立应用的成果,要求分别鉴定的;

(6)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人员有名序异议和权属争议的;

(7)有剽窃行为或弄虚作假的;

(8)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的;

(9)其它不够科技成果鉴定条件的。

(五)鉴定组织单位和主持单位

科技成果鉴定由我局负责组织。必要时可委托市海洋或渔业主管局主持鉴定。国家特殊专项产品的鉴定,按国家有关规定,由产品归口管理省级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六)鉴定形式

1、会议鉴定:指由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作出结论的,应采用会议鉴定形式。

2、函审鉴定:指由同行专家组成函审专家组对科技成果的有关技术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审查、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定形式(附件六)。

(七)鉴定委员会和函审专家组

1、科技成果鉴定实行专家负责制。鉴定委员会和函审专家组是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鉴定的专家组织,专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应占三分之二以上。

2、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由我局选聘,申请鉴定单位可提出建议名单,但不得自行聘请。参加鉴定工作专家的增补或变更必须征得我局的同意或认可。

3、鉴定委员会由七至十三人组成。鉴定结论必须经过鉴定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4、采用函审鉴定时,函审专家组由五至九人组成。鉴定结论必须依据函审专家组专家四分之三以上多数意见形成。

5、聘请的同行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该行业或该领域的高中级技术职务;

(2)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

(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6、对于专业技术职务偏低或没有专业技术职务,但确实学有所长,并被同行专业技术人员所承认的人,经我局认可并聘请,可以作为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聘请非专业人员担任鉴定委员会或函审专家组成员。

7、成果完成单位、任务下达单位或者委托单位的人员和其它与该成果有密切关系的人员以及不具备对该成果进行技术鉴定能力的其他人员,不能作为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

8、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认真的技术评价,并对通过的鉴定意见签名负责。

9、鉴定委员会的权利和责任按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八)鉴定内容

1、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是:

(1)审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准确、统一,并符合规定;

(2)审查是否完成科研合同要求的指标;

(3)对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作出评价;

(4)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对不写明“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的鉴定意见,应退重新鉴定,予以补正。

2、鉴定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有明显失实的,我局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将提请鉴定委员会或函审专家组补正。

(九)通过鉴定的成果应形成科技部统一格式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由我局签署意见,盖章后生效。生效后的鉴定证书是我局颁发的证明文件,是技术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的唯一合法证明。鉴定证书签发一式五份。

(十)鉴定管理

1、提出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应严格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有两个以上计划任务来源的科技成果鉴定,均应取得计划下达部门的同意。

2、与省外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可向我局申请鉴定。鉴定申请书须由完成单位共同填报。

3、鉴定未获通过,不能形成相应的鉴定结论的,由主持鉴定单位将鉴定情况如实记载,以纪要形式报我局备案。待该成果具备鉴定条件时,可重新申请鉴定。

第十七条软科学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等的评审

(一)评审范围

1、列入我局科研计划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2、未列入我局科研计划,但对我省海洋与渔业的决策产生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或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二)软科学等成果由我局组织评审,评审不实行委托。

(三)申请程序

1、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之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评审申请,填报统一格式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成果鉴定(评审)申请书》和附上全套资料。由项目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送我局审查批准,以评审许可证形式通知完成单位。

2、提交评审技术资料,应根据不同类别的成果特点而定,一般须包括:

(1)软科学研究成果:任务合同、研究报告(总报告、分报告、计算机程序和软件)、成果采纳应用单位以及有关背景材料等;

(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任务合同、研究报告、已发表一年以上的主要论著、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国内外论文引用情况、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等;

(四)评审形式

1、成果评审采取会议和通信两种形式,我局根据成果特点选择采用。对跨地区、多学科、协作规模大、技术难度大的成果,采用会议形式评审。通信评审通过评审有关文件资料对成果做出评价。评审委员须填写评审意见表(见附件七),我局安排专人对评审意见进行整理、汇总。

2、评审结论须经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多数通过。

(五)评审委员会

1、评审实行委员会制。委员会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1)评审委员会由我局确定。评审委员会的总人数,应视成果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7-11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应占1/2以上。

(2)成果完成单位人员、参与该成果研究的人员、顾问不得进入评审委员会。

(3)评审委员会的权利和责任按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2、评审委员会承担下述任务:

(1)对提交的全套资料进行审查,以任务的执行情况、成果作出的结论、阐明的现象、特性或规律、所提出的决策方法、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成果的水平,创新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科研效率以及研究方法或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产生的效益作出确切、科学、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

(2)指出成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通过评审结论。

(六)通过评审的成果应形成统一格式的《科技成果评审证书》,由我局签署意见,盖章后生效。生效后的评审证书是我局颁发的证明文件,是项目完成通过评审的唯一合法证明。评审证书签发一式五份。

第十八条成果权益和保密

(一)我局科研项目的成果权益属我局和承担单位双方。承担单位在进行推广、转让时,应先征得我局同意。

(二)其它单位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由我局鉴定或评审的,除按前述条款以外,还需经项目下达单位审核同意并提交有关单位立项的材料。

(三)科技成果的保密要求,按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6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缆”)成立于1998年10月22日,主营业务为各种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服务。公司主导产品为海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主要包括220kV及以下交联电缆(包括交联海底电缆、光电复合交联海底电缆、高中低压电力电缆)、核电站用电缆、轨道交通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等,其中以35kV及以上海缆、高压电力电缆为公司业务发展重点。

东方电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致力于电力、建筑、通信、石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核能、海洋油气勘采、海洋军事等领域的光、电、复合缆的设计、研发,制造,安装和技术支持。公司承担了3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1个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并牵头起草了海底电缆国家标准,是国内唯一掌握海洋脐带缆的设计分析并能进行自主生产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电线电缆龙头企业和国内领先的海缆生产企业。

据了解,公司秉承“自主创新、精益管理、优化资源、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研发型生产、服务型营销、立足华东、辐射全国、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策略,力争把公司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公司在多年生产电线电缆和海缆的基础上,坚持自主研发、科学创新,在行业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得益于公司的海缆发展战略,公司在海缆领域确立了领导地位,公司的海缆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部分产品逐步替代国外进口实现了国产化。报告期内,公司的海缆市场平均占有率超过40%,其中110kV及以上的海缆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65.51%。

公司的海缆产品创造了多项国内领先:2007年公司率先成功生产并交付了110kV海缆;2010年生产并交付的110kV海缆单根无接头长度达到17公里以上;2010年10月公司率先生产并交付了220kV海缆并成功在舟山电力局本岛-秀山-岱山输电线路工程上挂网运行,客户的使用报告显示该海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010年公司率先生产并交付了脐带缆并成功出口印尼,进入国际市场;2011年国内用户使用的首根国产脐带缆――公司为中国CACT作业者集团制造的DHYJTF418.7/15kV3×185mm2动态脐带缆交付使用。

第7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按照“保护先行、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理念,以示范为引领,以龙头为带动,推动我县海洋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建设目标及任务

2013年,计划总投资6.5亿元,投放人工鱼礁及石方200万立方米,改造海底10万亩,投放优质海参苗种5亿头。

具体项目包括:

1.建设1个示范区,即集团深水人工鱼礁建设示范区;

2.建设1个试验区,即林阳水产有限公司浅水海底改造试验区;

3.建设18个推广区,即在全县选择18家公司进行海底改造,其中镇5家、乡6家、乡5家、乡2家。

三、建设要求

1.项目应符合《县海洋功能区划》、《大连市海洋牧场先导区()建设规划》。

2.人工鱼礁投放要以混凝土构件礁、石方礁为主。混凝土构件礁不小于2立方米或礁体重量不小于1吨;石方礁单体块石不小于0.3立方米、单体堆石不小于10立方米。

3.整片建设规模要大于3000亩;联片建设的,单片面积不小于1000亩。

4.严禁将有毒、有害或者其它可能污染海洋环境(如扇贝壳、牡蛎壳、胶带、建筑垃圾和泥沙袋等)的材料用于人工鱼礁投放。

5.严禁在航道、港区、锚泊地、通航密集区以及海底电缆、自来水管道通过区域投放人工鱼礁。

四、项目申报

(一)建设单位必须是在我县注册的公司制企业,新增项目建设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年缴纳各种税(费)金不低于100万元,且负债合理、财务管理规范。

(二)建设单位向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政府初审把关后统一报县海洋渔业局。申报材料包括:

1.企业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

2.《海域使用权证书》、《水域滩涂养殖证》;

3.由资质部门编制的项目实施方案;

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审批意见;

5.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三)县海洋渔业局会同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联合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建设单位报县发展改革局立项备案,并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五、项目验收

由县海洋渔业局会同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共同进行验收。验收时建设单位需提供下述材料:

1.项目实施情况报告(总结);

2.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3.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专项审计报告;

4.投放人工鱼礁资金决算表;

5.投放人工鱼礁海域具体坐标点(图);

6.其它相关材料(包括财务有效凭证、材质及材料来源证明、底播品种、数量规模等)。

六、支持政策及监管

1.申报通过的项目,将根据建设情况争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相应政策或资金支持。

2.县海洋渔业局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3.县财政局负责对支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

第8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1997年初,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十七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10年之前,使我国成为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之一”。2014年9月,在海事法院成立3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中国海事审判白皮书(1984-2014)》宣布,1997年提出在2010年前将我国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已经实现。

在确立了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地位后,中国将目光投向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学术界较早地发现了这一趋势。在2015年3月的《法治蓝皮书》里,《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出现了“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法。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精品战略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法〔2015〕205号)第14条“善用法治思维主动研判大局”提出“围绕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开展前瞻性、预判性调研”。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海事审判工作改革和发展专题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2016年3月,“加强海事审判工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正式写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第一,在牢固确立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地位后,“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出顺理成章。中国是海洋大国、贸易大国、港口大国、造船大国、海运大国和海员大国,需要通过法治方式,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战略利益、核心利益,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势在必行。

第二,与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一样,国际海事司法中心这个提法是用于描述一种地位和状态,而不是指一个常设机构,反映的是中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的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关键是提高中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四,与确立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地位一样,中国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四大理由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中国要初步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中国要实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运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向建设海运强国迈进。上述国家战略的推进需要海事法院提供司法保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主要是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开展对外贸易需要海事司法保障。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继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2013年起中国又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10.4%提升到2015年的13.4%。中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海运完成。中国已经从世界工厂转化成世界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经贸大国,并正在稳步迈向经贸强国。随着贸易的繁荣,纠纷和争端在所难免,审理海事案件的需求会加大。

其次,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海事司法保障。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之名单列一章,并分3节详述了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远洋渔业等海上经济活动将更为频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海事案件数量上升的趋势难以避免。

再次,建设海运强国需要海事司法保障。

海运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为中国海运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AD)《海运述评(2015)》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船东国,海运连接性指数排名第一。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首位。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3。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航运保险市场。“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写入《十三五纲要》,航运中心建设在《十三五纲要》中再次得到确认。随着多个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纠纷数量随之上升。

最后,保护海员权益需要海事司法保障。

中国现有海员约65万人,海员数量全球第一。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航运业仍然没有走出经营困境,运力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运价屡创新低。作为全球经济风向标和晴雨表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BDI)从11793的历史高点狂泻至2016年2月10日的290点,创下了自1985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历史新低。BDI至今仍在低位徘徊,航运业寒冬持续,造船业破产潮临近,海事海商案件大幅上升,海员劳务合同纠纷翻倍增长。

中国具备成为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潜力和可能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显示,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中,亚洲占位四席,其中上海位列第六。青岛、宁波-舟山、天津、广州、大连、深圳、厦门也跻身国际航运中心行列。中国在贸易、海运、港口、造船等领域的实力与日俱增。“硬实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软实力”的提升。中国逐渐具备了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基本条件。

第一,中国坚持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为海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海事司法提出了需求。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的分量越重,中国成为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中国是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共设立了10家海事法院。海事法院派出法庭分布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地收案办案,形成了专门的海事审判格局,其辐射范围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全部港口和水域。自2016年3月1日起,海事法院对海事行政案件行使管辖权,海事法院受理案件类型拓展至108项。可以预见,海事案件的数量将继续上升。海事案件的数量,尤其是涉外海事案件的数量,是衡量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中国海事法官教育程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

绝大多数中国海事法官都具有研究生学历。讲政治、精法律、懂经济、通外语、知航行、复合型,是对海事法官的基本要求。从《鹿特丹规则》的制定、《北京草案》的成型,到国际海事规则的起草、国际司法协助的谈判,常能见到中国海事法官的身影。中国海事法官的国际认可度越高,中国海事司法公信力就越强,外籍当事人选择来中国诉讼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四,中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影响力大、认可度高。

自1984年设立以来,海事法院涉外案件所占收案比例位居全国法院之首。中国海事法院受理的海事案件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纠纷的外籍当事人主动选择到中国海事法院申请扣船、。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海事审判水平的提高、司法公开力度的加大,中国海事审判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法律界、航运界、贸易界的关注,成为其关注和研究世界海事司法动态的一个重要参考。

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需要顶层设计

但是,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界共同努力,还需要顶层设计,稳妥推进。

一是完善涉海法律体系。

《十三五纲要》提出“进一步完善涉海事务协调机制,加强海洋战略顶层设计,制定海洋基本法。”2016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列入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两会”期间,制定《海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修改《海商法》的必要性在学术界、司法界和实务界已经取得共识。涉海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统筹考虑。《海商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修改应在借鉴国际通行作法的同时,吸收中国的司法经验,形成能被国际航运界普遍接受的“中国经验”、“中国规则”。

二是改革海事审判体制。

中国海事专门审判体制没有贯彻到底,存在“一审专门二审不专门”的问题。设立海事高级法院,建立完整的海事专门法院体系,对进一步强化海事司法的专业性,更好地整合海事司法资源、统一海事司法的裁判尺度具有重要意义。设立海事高级法院,尽管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在实践中亦无先例,但却是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必然要求。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没有港口也没有海事法院,可以较好地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是设立海事高级法院的最佳选择。

三是提高海事司法公信力。

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关键在于提高海事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大海事司法公开力度,实施海事审判精品战略,有利于规范和统一裁判尺度,提升海事司法公信力;有利于提升中国海事“软实力”,扩大海事审判的国际影响,提高海事司法的国际地位。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越高,海事司法公信力越强,当事人选择来中国法院进行扣船、诉讼的数量越多,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就能越早实现。

四是加强案例指导工作。

第9篇: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海洋软实力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三面环海的地缘优势决定了海洋在美国发展历程中必然拥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的海洋发展经历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海权强国以及综合性海洋强国的变迁。当今美国的海洋强国地位表明美国的海洋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层面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的海洋管理体制的建立;经济层面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军事层面包括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在内的海上力量建设;以及“海洋软实力”方面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等方面的注重与投入,这些都为美国作为世界上的海洋强国奠定了基础。对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考察,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和平崛起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进程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的欧洲移民是通过海洋抵达美洲大陆。美国随后的独立、发展与崛起,也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的海洋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海上崛起的准备期:建国之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尽管美国在建国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洋在美国的未来发展中并未显示出重要地位,但利用海洋以及发展海军进行本土防卫的理念却在独立战争时期早已有之。最初美国对海洋的利用是基于“海防”的理念,基于当时外敌从海上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在独立之后,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国力,加强本土防御,同时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卸任之际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到“不要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纠缠在一起”,因此,海洋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其他海上强国的入侵,保护美国的海上贸易等,其海洋战略就是守土保交和袭击商船。

为加强海防,在179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成立了一个包括炮手和工程师在内的委员会,研究美国海岸的防卫体系。经过考察,选取了21个地点建立炮台,这一时期所建立的炮台即构成了美国海防的“第一代海防系统”(the first system)。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美国的第一代防御系统建造过程相当缓慢,至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之际也未能完成。1802年,美国国会选派的炮手和工程师组成的委员会中的工程师们,指令他们在纽约州的西点地区创办军事学校,也即西点军校,以摆脱对欧洲工程师的依赖。1807—1808年,在杰斐逊总统的号召下,美国又开始建造第二代海防系统。尽管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之际,这些海防系统还在建设之中,但它们在有效抵御英军入侵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erhow m a. american seacoast defense: a reference guide. coast defense study group press, 2004

在1812年进行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之后,为打破英国海军对美国沿海的封锁,保卫美国的海疆,袭击英国海军及其海上贸易,美国建立了常备海军,后者在美国随后的历次战斗中获胜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海恩认为:“加强海军不但是对美国最安全的防卫手段,而且是最便宜的防卫手段。”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208这样一种基于海洋防卫的战略在此后的美国总统政策中得以延续。1824年,门罗总统与海军部长就海军舰队的状况和学说向国会递交报告,提出了“战时的伟大目标是将敌人阻止于海岸上”的论断,从而将美国海上安全定格在“最好的防御就是防御”。这标志着美国“守土保交”思想的诞生。张炜主编,冯梁副主编.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174甚至到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还奉行“守土保交”的思想,即把海洋看成是美国的“护城河”,通过海洋将美国与海外列强隔开,从而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

至19世纪末,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

长以及美国与世界其他海上强国力量对比优势的显现,美国逐渐放弃“孤立主义”的政策,开始海外扩张。在海外进行扩张和海外利益的保护,首先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在海军方面,19世纪90年代担任美国海军部长的本杰明·特雷西特别重视海洋对于美国未来发展的作用,他曾经这样说道:“海洋将是未来霸主的宝座,像太阳必然要升起那样,我们一定要确确实实地统治海洋。”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斯金.美国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255256他在1889—1890年度报告中也详细阐述了关于“控制海洋的主动性”和“战列舰建造”的观点。他说:“美国的防御绝对需要一支作战武装,我们必须有一支战列舰队伍,这样的话才能击退敌人舰队的攻击。”刘娟.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转变:试论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强国地位的初步形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70当时美国的参议员马西克也对美国的海军建设进行鼓吹,他反问道:“世界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无海军之理”。参议员巴特勒主张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贸易掠夺的海上战略,采取建立远洋舰队作战的现代海上战略。陈海宏.美国军事史纲.长征出版社,1991:1731890年,美国国会也通过了海军法,授权建立一支具有远洋深海作战能力的海军。

几乎就在同一时代,美国著名的海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美国海权之父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了海权论,这为美国加强海洋力量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马汉通过对英国与欧洲其他列强海战历史的研究,认为海权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海洋、掌握海权是海岛国家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海洋的机动性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洋的自由通达特性,对海洋的控制就意味着国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活的了重要的权力。海权的争夺突出地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当代亚太,2006(5):2324“合理地使用和控制海洋,只是用以积累财富的商品交换环节中的一环,但是它却是中心的环节,谁掌握了海权,就可以强迫其他国家向其缴纳特别税,并且历史似乎已经证明,它是使国家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美]艾·塞·马汉.海军战略.商务印书馆,2003:7马汉曾经担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马汉关于海权以及海军战略的思想深的罗斯福总统的赞赏。马汉的思想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战略打下了理论基础。

2海洋强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4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战前,美国已经确立了其经济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的储备期,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已经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大规模发展海军,美国的海军实力很快由世界第12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由于对海洋发展以及海军力量的重视,美国凭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大力发展与扩充海军,实施海洋扩张战略。1916年,美国通过“大海军法案”,在这一时期美国各届包括工农业界、学术界、金融界等大都支持海军扩建和备战,美国的海洋扩展战略得到了从政府到国会、从总统到民众上上下下的支持,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96这些都为美国建设海洋强国在军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赢家”,这不仅体现在美国与传统欧洲强国在经济方面的力量对比上美国占绝对优势,单就海上力量增长方面,英国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重创并开始衰落,美国在一战期间其海军的活动遍及世界各个大洋和重要水域,至一战结束时,美国海军部长甚至宣布“美国海洋战略家们所期待的两洋舰队的梦想——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各拥有一支强大舰队——已经成为现实”。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拥有16艘“无畏”级一线战列舰,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武器,并且服役年龄均不超过8年,当时的另一海洋强国英国的舰只尽管在数量上比美国多,但大都是老式的,缺少现代火炮控制系统等。美国依据1916年美

国设定的造舰计划,美国的新型主力舰的数量将达到35艘。potter e b. sea power: a naval histor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inc. 1960:479因此,依据舰队这一重要海上力量的指标考察,美国已经可以与英国平起平坐,并拉大了同其他国家海上力量的距离。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追赶一流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美国超越其他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将本国在海上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太平洋;通过与英国的租借法案,将力量深入到了大英帝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之中;通过参与惨烈的欧洲战争,为掌握战后欧洲的命运打下了基础。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0至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的一流强国,其海上力量也远远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3综合性海洋强国地位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至今

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体现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立体化、全方位发展,因而更具有综合性。由于在这一时期美国对海洋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传统的认为海洋作为海上交通的公共通道、隐蔽战略武器的基地等作用,仅仅是海洋的间接性作用;而海洋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宝贵财富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体现在1969年美国海洋科学、能源和资源委员会发布并由总统签署的题为《我们的国家与海洋:国家行动计划》(our nation and the sea: a plan for national action)的报告中。us commission on marin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s: our nation and the sea: a plan for national action. 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报告对海洋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主题:首先它号召要全面实现国家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效益,需要集中联邦政府的海洋工作,倡导建立民用海洋和大气机构来承担实现海洋有效利用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其次,报告认为亟需协调一致地来计划和管理国家的沿海地区,建议加大研究力量,成立海岸带管理的联邦-州层面的项目;最后,报告进一步强调,在联邦和州级政府层面都需要扩展海洋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课程设置,以促进美国海洋教育的发展。cicinsain b, knecht r w. the future of u. s. ocean policy: choices for the new century. island press, 2000:4647

基于这一认识的变化,美国加强了国内海洋制度的建设。随后美国在国内首先建立健全了全国性的海洋领导机构,以对美国的海洋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时期建立的主要海洋领导机构包括海军研究署(194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0年)、隶属于美国科学院的海洋学委员会(1957年)、国家航空航天局(1958年)、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家海洋资料中心(1960年)、海军海洋局(1962年)、环境科学服务局(1965年)、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专门委员会(1966年)、交通运输部和海岸警卫队(1967年)、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70年)。这些机构的建立与有效运作,奠定了美国海洋管理机制的总体架构,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也加强了海洋科技以及海洋教育的投入。作为19世纪一项创新性的、有效的学术研究项目——土地基金大学系统的对应物,1966年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与美国商务部联合发起了“国家海洋基金大学”项目(national sea grant college program),建立了一批“海洋基金大学”,首批加入“海洋基金大学”的包括俄勒冈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南加州大学等33所在海洋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大学。national sea grant college and program act of 1966. http://house.gov/legcoun/comps/nsgpc.pdf, accessed on january 20, 2013通过这一项目的引导,进一步加强了这些科研机构对海洋的研究与海洋人才的培养,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以资源为导向的、集中的海洋研究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专注于海洋研究计划的第一步成果正在变得明显。

2海洋强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40年代

第一次世界

大战是美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战前,美国已经确立了其经济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的储备期,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已经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大规模发展海军,美国的海军实力很快由世界第12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由于对海洋发展以及海军力量的重视,美国凭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大力发展与扩充海军,实施海洋扩张战略。1916年,美国通过“大海军法案”,在这一时期美国各届包括工农业界、学术界、金融界等大都支持海军扩建和备战,美国的海洋扩展战略得到了从政府到国会、从总统到民众上上下下的支持,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96这些都为美国建设海洋强国在军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赢家”,这不仅体现在美国与传统欧洲强国在经济方面的力量对比上美国占绝对优势,单就海上力量增长方面,英国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重创并开始衰落,美国在一战期间其海军的活动遍及世界各个大洋和重要水域,至一战结束时,美国海军部长甚至宣布“美国海洋战略家们所期待的两洋舰队的梦想——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各拥有一支强大舰队——已经成为现实”。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拥有16艘“无畏”级一线战列舰,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武器,并且服役年龄均不超过8年,当时的另一海洋强国英国的舰只尽管在数量上比美国多,但大都是老式的,缺少现代火炮控制系统等。美国依据1916年美国设定的造舰计划,美国的新型主力舰的数量将达到35艘。potter e b. sea power: a naval histor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inc. 1960:479因此,依据舰队这一重要海上力量的指标考察,美国已经可以与英国平起平坐,并拉大了同其他国家海上力量的距离。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追赶一流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美国超越其他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将本国在海上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太平洋;通过与英国的租借法案,将力量深入到了大英帝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之中;通过参与惨烈的欧洲战争,为掌握战后欧洲的命运打下了基础。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0至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的一流强国,其海上力量也远远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3综合性海洋强国地位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至今

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体现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立体化、全方位发展,因而更具有综合性。由于在这一时期美国对海洋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传统的认为海洋作为海上交通的公共通道、隐蔽战略武器的基地等作用,仅仅是海洋的间接性作用;而海洋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宝贵财富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体现在1969年美国海洋科学、能源和资源委员会发布并由总统签署的题为《我们的国家与海洋:国家行动计划》(our nation and the sea: a plan for national action)的报告中。us commission on marin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s: our nation and the sea: a plan for national action. 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报告对海洋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主题:首先它号召要全面实现国家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效益,需要集中联邦政府的海洋工作,倡导建立民用海洋和大气机构来承担实现海洋有效利用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其次,报告认为亟需协调一致地来计划和管理国家的沿海地区,建议加大研究力量,成立海岸带管理的联邦-州层面的项目;最后,报告进一步强调,在联邦和州级政府层面都需要扩展海洋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课程设置,以促进美国海洋教育的发展。cicinsain b, knecht r w. the future of u. s. ocean policy: choices for the new century. island press, 2000:4647

基于这一认识的变化,美国加强

国内海洋制度的建设。随后美国在国内首先建立健全了全国性的海洋领导机构,以对美国的海洋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时期建立的主要海洋领导机构包括海军研究署(194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0年)、隶属于美国科学院的海洋学委员会(1957年)、国家航空航天局(1958年)、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家海洋资料中心(1960年)、海军海洋局(1962年)、环境科学服务局(1965年)、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专门委员会(1966年)、交通运输部和海岸警卫队(1967年)、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70年)。这些机构的建立与有效运作,奠定了美国海洋管理机制的总体架构,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也加强了海洋科技以及海洋教育的投入。作为19世纪一项创新性的、有效的学术研究项目——土地基金大学系统的对应物,1966年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与美国商务部联合发起了“国家海洋基金大学”项目(national sea grant college program),建立了一批“海洋基金大学”,首批加入“海洋基金大学”的包括俄勒冈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南加州大学等33所在海洋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大学。national sea grant college and program act of 1966. http://house.gov/legcoun/comps/nsgpc.pdf, accessed on january 20, 2013通过这一项目的引导,进一步加强了这些科研机构对海洋的研究与海洋人才的培养,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以资源为导向的、集中的海洋研究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专注于海洋研究计划的第一步成果正在变得明显。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海洋规划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的海洋发挥咱规划制定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早在1959年,美国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海洋学规划《海军海洋学十年规划》。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如1963年美国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学协调委员会制定的《美国海洋学长期规划(1963—1972 年)》、1969年的《我们的国家和海洋——国家行动计划》、1986年的《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1989年的《沿岸海洋规划》、1990年的《90年代海洋科技发展报告》、1995年的“海洋行星意识计划”以及《海洋战略发展规划(1995—2005年)》、《海洋地质规划(1997—2002年)》、《沿岸海洋监测规划(1998—2007年)》、《美国21世纪海洋工作议程》(1998年)和《制定扩大海洋勘探的国家战略》等,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增强美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领导地位。钭晓东.美国海洋发展战略起步最早,领先全球.中国海洋报,20110909:4美国还于1999年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海洋战略,并成立了相关的国家咨询委员会,从法律上明确了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定义,确立了海洋经济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海洋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变革性。新世纪美国海洋政策的主要变革就是在海洋发展战略方面加强了对海洋安全的重视,并且对战略性海洋资源的争夺、海上通道的维护方面的能力也采取了进一步加强的措施。2005年美国发布了《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这是美国在国家安全层面上提出的第一个海上安全战略。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2该白皮书认为,美国海上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包括阻止恐怖主义袭击、犯罪和敌对行动;保护滨海人口中心和与海洋有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把海洋领域因袭击导致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迅速恢复;保护海洋及资源免遭非法开采和蓄意破坏。从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在新世纪美国海洋安全方面关注的重点在反对恐怖主义袭击,并且提出“21世纪海军力量转型图”,以强势的海军力量来维持美国的霸权。另外,在新世纪中,美国还相继提出包括海洋在内的“全球公域”理论。依照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球公域是“不为任何一个国家所支配而所有国家的安全与繁荣所以来的领域或区域”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0. http://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accessed on january 10, 2013,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海上安全也是美国“全球公域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6个海上通道是全球海上公域安全的核心。全球公域理论的提出,意

在让新兴国家分担责任的同时,继续美国领导其所建立的国际制度和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王义桅.美国宣扬“全球公域”有何用心?.文汇报,20111227:5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

尽管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理优势,但美国也并非从一开始就重视海洋。作为一个海洋领域的后发国家,美国的海洋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美国海洋发展的物理基础

美国不仅地处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而且面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实际上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美国海权论的创始者马汉在其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对海权的影响有非常深入的描述。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要素有六项,其中前三项:地理位置、形态构成和领土范围所涉及的都是一个国家所处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马汉.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2958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既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靠近海洋会激发商业活动,而希腊城邦国家的基础就是商业活动。温和的气候会对国民性格的形成、人的智力与活动精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马汉认为,美国人关于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想法与政策正逐渐发生变化,尽管美国的丰富资源使其出口额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这种局面存在的原因更多地在于大自然对美国极为丰富的馈赠而不是其他国家对美国制造业的特别需求。美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态度变化中,有意义的特点是美国把目光投向外部而不仅仅投向内部,以谋求国家的福利。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美国相比于其他国家在海洋利用方面具有更加便利的自然条件。也正是有着较为有利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日后美国更能从地缘战略出发,谋求在夏威夷群岛、中美洲地峡和加勒比海三个地区的扩张。

2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美国海洋发展的物质基础

美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发展,是影响美国海洋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国力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更显优势。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工业的发展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在1859—1914年间,美国的加工业产值增长了18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在这一时期,工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重工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需要。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地位更为显著,在整个世界工业产值中占38%,超过了英国(14%)、德国(16%)、法国(6%)和日本(1%)四个国家工业产值之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通过战争期间与交战国的军火生意,获取了38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战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受到战争的蹂躏而精疲力竭,美国则一枝独秀。至1945年,美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石油资源的46.3%,占据了铜矿资源的50%—60%。美国不仅从供应军火和战略物资中获取了1500亿美元的利润,而且在全球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使美国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实力,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跨越海洋,建立和推行全球性的经济和军事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是美国海洋发展的坚实后盾

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力量的发展,与美国强大的海上力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2007年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武装力量无与匹敌的实力,在任何时候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地方投送兵力的能力,维护着世界上最为重要战略要地的和平。”us navy and us coast guard.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the 21st century seapower, october 2007. http://navy.mil/maritime/maritimestrategy.pdf. accessed on january 2, 2013美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海军舰只,其海军舰只的吨位比排在其后的17国海军舰只吨位之和还要大。work r o. winning the race: a naval fleet platform architecture for enduring maritime supremacy.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

nts, 2005美国舰只不仅数量庞大,武器装备也是世界一流,这使美国的海上力量保持了较之其他国家的压倒性的优势。

从美国海洋发展历程中,可以了解,美国海军的大发展是在20世纪之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时的欧洲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都可以见到美国的舰只,这对美国赢得二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随后的冷战中,美国海军也成为美国对抗苏联进行核威慑和全球对抗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为维持其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继续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并在2005年提出了未来30年海军造舰计划,据此计划,至2010年,每年建造一艘驱逐舰;至2020年,每年建造1.4艘驱逐舰;到2035年,总共建造260—325艘舰只。o’rourke r. potential navy force structure and shipbuilding plan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2005. http://ndu.edu/library/docs/crs/crs_rl32665_25may05.pdf. accessed on january 8, 2013

美国强大的海军以及遍布世界重要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使美国有能力将力量投射到全球各大海域之中,参与和平维护和区域战争,这在美国外交和防御政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长久.世界经济重心回归亚洲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经济,2011(1)美国强大的海军也保障了美国拥有良好的海上安全环境,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保护了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而且成为美国扩大政治影响力。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当代亚太,2006(5):23

4前瞻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布局美国的海洋发展

具有前瞻性的、长远的战略性行动纲领,是美国在海洋发展领域中保持高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的基石。美国早在1945年9月,杜鲁门就发布公告,宣布美国对邻接美国海岸的大陆架拥有管辖权,由此引发了世界性的“蓝色圈地”运动。1961年,肯尼迪总统宣布“海洋与宇宙同等重要”,“为了生存”,美国必须把海洋作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后,美国一直把称霸海洋作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上文提到的美国所颁布的系列海洋发展规划之外,对美国海洋发展进行规划的重要文件还有美国皮尤海洋委员会(pew ocean commission)在2003年发布的题为《规划美国海洋事业的航程》的研究报告,报告对美国海洋政策的演化从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认为解决目前海洋危机的可定方案是存在的,但是要使这样的方案在现实中获得成功,必需对美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进行精细的创新性规划,并建议美国制定新的海洋政策。pew ocean commission. america’s living oceans: charting a course for a sea change, 2003. http://pewtrusts.org/uploadedfiles/wwwpewtrustsorg/reports/protecting_ocean_life/env_pew_oceans_final_report.pdf. accessed on january 10, 2013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更是随着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加速了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200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海洋法令》,规定总统每两年必须向国会提交一份相关内容的报告。2004年,美国出台了新的海洋政策,即《21世纪海洋蓝图》,对海洋管理政策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彻底的评估,并对21世纪的美国海洋事业与发展描绘出了新的蓝图。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303随后,小布什总统发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以落实实施《21世纪海洋蓝图》。us ocean action pla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response to the us commission on ocean policy. http://data.nodc.noaa.gov/coris/library/noaa/other/us_ocean_action_plan_2004.pdf. accessed on january 10, 2013奥巴马上台以来,继续传承了对海洋发展事业的关注,在2009年6月12日发表的总统公告中说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并于2010年7月19日,签署总统行政令,宣布出台管理海洋、海岸带和大湖区的国家政策。刘佳,李双建.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战略调整机器对中国的影响评述.国际展望,2012(4):63这一系列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的颁布和调整,有利地保障了海洋发展议题能够进入到决策层的议程之中,并成为他们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进而保障了美国的海洋发展事业的进展。

5领先的海洋科技与教育是美国海洋发展的动力之源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领先的海洋科技为美国的美国海洋发展提供了力量支撑与不竭的动力之源。美国拥有众多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如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特拉蒙-多哈蒂地质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大气局所属的水下研究中心等。美国联邦政府除了对这些研究机构进行支持外,还在国家层面颁布推动海洋科技发展的各种规划,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先后出台的《全球海洋科学规划》、《90年代海洋学:确定科技界与联邦政府新型伙伴关系》、《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规划》、《21世纪海洋蓝图》等。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6):29在《21世纪海洋蓝图》中特别指出,“海洋科学技术是美国整个科研事业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认识地球环境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改进气候预报,明智地管理海洋资源,开拓海洋资源有益的新利用,维护国家安全,揭示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奥秘,海洋科技不可或缺。”石莉等.美国海洋问题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69这些规划方案的颁布,为美国的海洋科技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撑,从而确保了美国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显著优势和领先地位,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示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既有其独特性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其他国家实现海上力量崛起和建设海洋强国可以借鉴的共性特征。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中国,也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可以从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借鉴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做法。

1加强对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美国海洋发展的迅速进展,与其战略性、前瞻性的海洋发展规划是密不可分的。自美国提出国家海洋政策的概念将海洋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之后,世界上已有十几个沿海国家如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开始在国家层面从整体上考虑海洋政策问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建设海洋强国等,都要有全局性、总揽性的顶层设计。海洋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颁布,不仅可以为海洋发展的未来进行谋划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海洋发展顶层设计,可以整合多种力量资源,围绕海洋强国的建设形成合力,进而尽快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在近年来特别注重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批准了针对海洋工作的首部综合性规划《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而至“十二五”建设期间,国务院又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实施。孙安然.“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中国海洋报,20130125:1《规划》对“十二五”海洋事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确定了海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新时期海洋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并且确定了在2020年,实现海洋强国战略阶段性目标。

另外,建设海洋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从法律层面对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近年来,国内对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在宪法中规定海洋的战略地位,以立法形式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固定下来,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基本法建立海洋警备队伍.法制日报,20121231.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12/31/c_124168759.htm(访问时间:2013年1月10日)一些学者提出应在国务院层面设立专门管理海洋事务的职能部门,以统一筹划国家的海洋事务,这是均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建议。

2加强海洋科技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美国强大与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国际领先地位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与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强大的海洋科技能力的支撑。中国自“十一五”期间就开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海洋高科技建设,加强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重点领域的建设,部署海洋研究的重大技术研究,推动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而在2011年,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又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2011年至2015年海洋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并确立了海洋科技将从“十一五“时期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为主,转向引领和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洋局等联合发布“十二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http://gov.cn/jrzg/201109/17/content_1949648.htm(访问时间:2013年1月8日)海洋科技的发展与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将有力推动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另外,需要加强与积极参与国际大型、多学科交叉的海洋研究计划,并要从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海洋科技研究国际地位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谋划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从而及时了解和掌握海洋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尽快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6):3334

3建设强大海上力量,提升海洋执法能力,加强海洋权益的维护

尽管“前面是军舰,跟随而来的是商船”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强大的海军与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仍然是海洋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在国家安全层面,国家安全威胁主要还是来源于海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海防力量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我与周边国家围绕海洋资源的纠纷和海洋主权归属等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在海洋执法力量上存在的“九龙治海”现状,近期应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各海区多支执法队伍实行协作执法。从长远看,还应建立一支统一有效的执法力量,平时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战时协同武装部队执行军事任务。从另一角度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中国的对外贸易需要通过海洋走向世界,以石油为主的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有赖于海路的运输,大量的资源进口也需要海洋作为通道。在西方大国海上力量仍然占据海洋主导地位的今天,只有维持一支足够有效的海上力量,才有可能保障中国的海上利益的安全。

4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问题

美国在海洋发展与海上崛起的过程中,妥善处理了与既有海洋霸权国家英国的关系,充分利用机遇进行了跳跃式的发展。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171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与美国的海上霸权或者通过海洋维护其全球霸权体系的目标是不同的。中国的海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同,中国海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同海外强国之间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与美国的海上霸权建设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国防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是追求海上霸权. http://gov.cn/xwfb/201211/29/content_2278535.htm(访问时间:2013 年1月2日)中国的海洋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倡导并践行“和谐海洋”的理念,遵循《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准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基于此,针对中国在南海、黄海、东海等所面临的划界和岛屿争端等事件的处理,必需服从于中国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大战略,寻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应该是战略首选。曹文振.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是首先战略.学习时报,20120409:2我国政府在日本不断掀起钓鱼岛“国有化”闹剧时坚决开展维权执法行动,同时保持一定的对话渠道畅通,再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海洋争端上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的基本态度。

5加强海洋智库建设,提升“海洋软实力”,增强国际海洋领域话语权

当今美国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是美国参与和制定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制度,在海洋领域也不例外。尽管美国并没有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美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总设计师之一,美国总是选择性地遵守公约的一些规范和规定。中国在海洋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制于”国际海洋规则的约束,被动适应的做法绝对不应该是以海洋强国建设为目标国家的选择。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制度的构建,使这些制度在国际社会更具有公平性,避免成为某些国家实现霸权的工具。

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彻底摆脱以往单纯依靠强大的海洋军事力量以武力实现海洋强国的发展之路,转而采取通过发展海洋软实力、

过提升海洋综合实力来实现海洋强国的新模式。王琪,季晨雪.海洋软实力的战略价值.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3)因此,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塑造和谐海洋的理念,完善国内海洋立法,公开有效地开展海洋执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文化交流等途径之外,王印红,王琪.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太平洋学报,2012(4):8889加强海洋社团雷波.海洋社团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中国海洋报,20130108:1以及涉海类智库的建设刻不容缓。在涉海类智库的建设方面,尤其注重与国外相关智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设以中国主导的“第二轨道外交”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独特作用,利用这一平台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从而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洋强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