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精选(九篇)

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

第1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2020年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省委《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关键之年。我镇以创建XXX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抓手,紧扣“3年取得重大进展”阶段性目标,围绕国家、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硬任务、硬指标,坚持基础整治与建设提升并举,全面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新XX文明美丽村居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确保我镇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目标,助力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2020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1、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继续巩固前一阶段“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成果,组织发动村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环境脏乱差。推动全镇范围的“六乱”整治及违章广告整治。加强对各社区开展暗检、督促整改等工作。对违章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按照分类处理原则,全面落实安全整改,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治理任务。(责任单位:城管分局,配合单位:住建局、工业信息科技局、各社区)

2、扎实推进“两违”建筑整治清拆工作。按照《XX市违法建设治理攻坚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严控新增违法建筑,完成市下达的违法建设治理年度任务。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开展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治理工作。强化日常巡查监管,落实多部门联合执法快速拆除工作,努力将“两违”遏制在萌芽状态。在土地卫片执法方面,及时认真组织卫片图斑调查核实定性工作,压实镇、村的属地管理责任,通过督导检查、排名通报、移送追责、警示约谈等方式,督促村组落实违法用地拆除复耕复绿、完善手续等分类整改措施,切实提升整改成效;通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林地、储备土地和严重破坏生态的行为。(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城管分局,配合单位:农林水务局、土地储备中心)

3、完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制定《XX镇推进路长、巷长、所(站)长制实施方案》,修订完善《XX镇“行走乡村”专项行动方案》、《XX镇“洁净城市”专项行动方案》、《XX镇洁净城市“红黑榜”测评方案》。全面落实属地负责制,落实人员责任,加强日常巡查。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以黑榜和卫生黑点为导向,健全完善责任制和长效机制,实行巡查报告和登记备案制度,并依法进行查处。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2020年底前,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责任单位:城管分局)

4、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工作。一是继续开展精细化管理考核工作,不断优化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和培训,提高考核的一致性、统一性。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考核、数字城管、智网工程三大平台的对接,促进信息共享,提升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全面覆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络。三是设立曝光台,表扬先进、曝光后进,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和工作进度及时向社会通报。(责任单位:城管分局,配合单位:文广中心、各社区)

5、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窝棚、泥砖房、广告牌等为重点内容,以道路交通沿线、河道两旁、风景区、城市郊区、村级工业园区、背街内巷等周边为重点区域,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单位: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自然资源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分局、住建局、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各社区)

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

6、大力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统一部署全镇垃圾分类工作。制定我镇乡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方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等工作,启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2020年底前,农村达到30%以上的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20%以上。二是继续提高餐厨垃圾处理能力。继续推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或采用就地堆肥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易腐垃圾收运处理能力;三是开展宣传培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和关注垃圾分类,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分局、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宣教文体局、各社区)

7、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继续保持严打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处置高压态势,及时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各社区)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8、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围绕重点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特色精品村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污水治理。启动饮用水源整治,2020年11月底前完成所有“千吨万人”镇级饮用水水源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继续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到2020年6月底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基本掌握我镇农村黑臭水体现状,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台账,掌握污染成因,为后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启动治理试点示范,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面监管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到2020年底,全镇自然村基本建成地下雨污两套系统。(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管网办,配合单位:各社区)

9、继续推进“五清”专项行动。巩固省市“五清”“清四乱”工作成果,6月底前全面完成“清四乱”及“清六米”工作,全年持续推进河湖保洁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要求,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村加快“清污”进度, 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责任单位: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配合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城管执法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各社区)

四、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10、推进城乡公厕升级改造。推动农村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2020年底前,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场所建设A级以上公厕,推动每个自然村按照实际需求建设一个标准化公厕,确保“提升一座、管好一座”。实行公厕管理常态化考核,继续开展公共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新建或升级改造公厕36座。(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分局、各社区)

11、继续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的改造。继续做好农村户厕的统计排查工作,动态掌握农村户厕改造情况,切实做到查漏补缺。规范农村户厕建设和管理,确保2020年底前,全镇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率达到100%,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城管分局、住建局、各社区)

五、加强农村住房管控及改造

12、做好民房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市新修订的《XX市农房安居房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修改完善《XX镇民房建设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我镇农房审批、监管等全流程管理,同时加强农房建设风貌指引,引导城镇用地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责任单位:住建局,配合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城管分局)

13、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按照《XX市农村泥砖房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农村泥砖房摸查和分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各级责任,建立工作台账。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破旧泥砖房、“一户多宅”(建新房不拆旧房)的清拆工作。完成贫困户C、D级泥砖房改造工作。(责任单位: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住建局、各社区)

14 、深入推进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防治。持续推进农村削坡建房其它风险隐患点的防治工作,督促各村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安全排查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责任单位:住建局,配合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应急管理分局、农林水务局)

六、完善农村公共交通配套设施

15、全面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改造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林场、旅游景点的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危桥改造项目建设工作,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责任单位:交通分局,配合单位:城管执法分局、住建局、重点办)

16、持续推进农村道路设施综合整治工作。对标《XX市城市道路配套设施设计指引》,整治提升道路设施,达到道路完好、路面无破损,路面硬化、平整到位,无明显坑洼积水;绿道、自行车道连续、平整,无明显梯级,设施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情况;人行道平整通畅,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无被违规占用情况;市政井盖样式一致,无下沉、损坏情况;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电力箱体有绿化遮挡修饰等效果,提升城市道路景观水平。(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供电分局)

17、开展车辆停放大整治。完善各社区车辆停放管理,整治社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建设和规范一批社区车辆停放点(场所),确保村庄道路畅通,居民车辆安全进出,规范停放。(责任单位:交通分局,配合单位:城管执法分局、交警大队、各社区)

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8、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研判,强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增强基层卫生检测能力。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确保村社卫中心有医生,满足群众随时就近就地看病需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试行推动名中医下基层计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建设名医馆开展高年资中医专家到基层开展传帮带工作。(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配合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按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好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调整个人缴费标准规定。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落实将城乡支出型贫困群众纳入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困难家庭二次救助办法,推进实现二次救助“一站式”结算。(责任单位:医保分局、社会事务局)

20、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体育服务场所建设,2020年底前实现镇村全面覆盖。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村基层组织和群众办好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基层网络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宣传教育文体局、文广中心)

2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设施升级,推动5G基站建设,初步实现农村5G信号覆盖。(责任单位:工业信息科技局)

八、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

22、扎实推进田园整治。加大田园日常整治监管力度和荒地管理,清理整治农田范围的垃圾杂物及危废物品,完成全镇田间窝棚整治工作和农田管理看护房治理改造任务,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物清理,有序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推广和普及工作。(责任单位: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城管分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各社区)

23、开展村级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开展村级工业园区基础环境整治,推进村级工业厂房、围墙外立面风貌管控,拆除乱搭乱建设施和违章建筑,加强厂区周边绿化美化。确保2020年底前,村级工业园区与村庄同步达到干净整洁。推动村级工业园全面实现环保达标,严格按照环保治理标准,整洁、清理、淘汰高污染企业。(责任单位:工业信息科技局、城管分局、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各社区)

24、打造一批小公园和绿地景点。加快实施绿化工程,优化农村公园景观。充分利用符合用地性质的闲置绿地、荔枝园进行品质提升,建设一批“小公园”,营造推广彩色林建设,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城市绿化景观,全面推进全镇绿色林建设。(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各社区)

25、推进乡村旅游。建立重点乡村旅游区(点)名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与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民宿、旅游、小餐厅项目,结合XX“客家文化”,形成具备XX特色的“客家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责任单位:宣教文体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分局)

九、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26、持续推进市、镇、村三级文明联创和农村“星级文明户”创建。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为目标,深入持续开展常态化文明创建督导检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面向基层群众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20年底前建成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3个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责任单位:宣教文体局、各社区)

27、继续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强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法律顾问律师的业务培训,提升社区法律顾问律师服务村居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整合社区调解资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责任单位:司法分局,配合单位:各社区)

28、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卫生、勤清洁、不吃生食、不吃野生动物等文明生活习惯。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做好十大优秀村规民约范本的宣传推广。(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局,配合单位:各社区)

29、提高农民群众卫生意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洁净城市日”活动,发动各单位、社区干部群众大搞环境卫生清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实施农民健康促进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系列专题宣传,培育农民卫生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农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加强健康促进场所(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和家庭)、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广场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责任单位:卫健局、城管分局)

十、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30、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项目资金安排。完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从资金上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利用美丽幸福村居全覆盖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推进市断头路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公园、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环卫部分)、革命老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财政分局,配合单位:农林水务局、各社区)

十一、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试点达标创建工作

31、继续做好“干净整洁村”达标验收和核准工作。加强日常督促指导,继续组织各村开展“干净整洁村”创建达标验收和核准工作。加强对已达标村的日常督导。实行分片包干的形式开展日常巡查暗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防止弄虚作假和整治问题反弹回潮。(责任单位:农林水务局,配合单位:各社区)

第2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基层环保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到农村,加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群众的环境投诉和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升。一些地方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环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如果不能依法及时妥善处理,个别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普遍问题,局部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整体问题,环境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当前广大农村成为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而缺乏专门的环保机构,人员少、投入少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而环保部门一般只设立到县(市、区)一级,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出现环境问题,执法人员需要从县城赶到乡镇处理。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2008年5月,菏泽市委、市政府为了确保农村环境安全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所。乡镇设立环保所以来,各所环保人员亲临环保工作第一线,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的现状,提高了现场执法的频次和日常现场监管力度,使乡镇各企业自觉落实环保措施,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同时更好地解决了群众的环境投诉、乡村环境突发事件及各类环境污染案件。

1 落实环保各项制度,有效控制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对所有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了新上项目的治污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加强了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对治污设施是否按环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擅自改变治污方案或没有建设治污设施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依法进行处罚;对农村所有新建项目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防污染严重的企业和淘汰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向农村转移,防止“十五小”、“新六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进一步强化了新建项目验收工作,对符合验收条件且资料齐全的,3日内办理完验收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

2 加强重点整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处罚,严格防止城镇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一是突出整治重点,以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处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并制定了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二是加强企业污染控制,对乡镇重点工业企业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并建立了企业减排档案和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项目,实行“环境优先”的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三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与新能源建设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3 建立农村环保工作长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有时会涉及个人利益,针对以上特点,基层环保所配合乡镇政府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一是注重依靠居住农村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加强督查,二是聘请德高望重有工作能力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环保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环保机构职责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乡镇环保工作形成合力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在各村、社区设立环保联络员,充分利用他们对身边情况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协助开展查办、生态建设、污染控制等多项环保工作,同频共振,合力治污,变“被动环保”为“主动环保”,将环保工作推向新台阶。

4 搞好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农民,工作重点是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农民既应是参与者,更应是受益者,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进展与成效。加强了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和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如创办宣传栏,专报等,提升环保意识。对于环保宣传栏,可分设局工作重点、岗位文明建设、污染事故处理、岗位荣誉、环保知识等一系列公开化栏目,定期更新,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保证群众对环境事务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展绿色学校、环保知识下乡、环境友好企业等“创绿”系列活动,让环境保护深入广大农村,深入广大农民的心中,提高了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其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

5 结束语

总之,基层环保所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实现了环保工作向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乡镇政府环保工作水平。各环保所牢牢把握执法与服务这个核心,创新思路,强化素质,优化服务,严格执法,职责明确,有效地提高了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污染问题不出乡镇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环境管理的“真空”问题,开创了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端木天望.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27期.

第3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 成立组织

为彻底解决镇秸秆焚烧、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问题,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财政、环保、交通、林业、派出所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秸秆焚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验收、考核等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并与镇村干部年末绩效奖挂钩。

二、整改进度

(一)关于“中央反馈任务十三:全省目前仍有70%以上的行政村尚未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全车辆、人员,为村收集,镇转运提供必要保障;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专门经费,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开展,实施治理工作季度通报和检查制度,各村要及时维修和新建垃圾收运设施设备,确保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规范;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机制,建立健全镇、村卫生保洁队伍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有人清扫,有人管理,有人监督考核镇、村制定村规民约签订“三包”责任书,增强爱护环境责任意识,镇政府年初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治理目标找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改落实工作.

(二)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五:省控双胜断面仍为劣V类水体。2017年和2018年1—5月份双胜断面是劣V类水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污水、污泥存在直排现象,镇、镇、海龙镇等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辉发河及其支流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制定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级考核要求。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督促养殖户做好养殖粪污“日产日清”工作;由小组成员不定期下去检查,镇政府针对没有建设空间、养殖规模小、动态变化大的散养户,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符合环保标准的集中堆肥场(现已建完)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逐步实现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对流经我镇支流的河道综合整治。

(三)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八: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只做到了村收集,转运过程乡镇存在随意掩埋的现象,污染周边环境。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各村屯已建设统一设置、统一标识的垃圾收集点。镇政府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保护措施,一抓到底”的原则,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初步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示或宣传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

(四)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四:第一轮督察指出,省有关部门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管理、煤炭质量管控等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履职不严不实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推动从源头、体制机制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但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工作,但责任压得不实、工作浮于表面,整改推进比较被动方面。

第一季度我镇定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并依据《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考核办法》对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严把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审批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100%;整合规范煤炭经营,杜绝劣质煤炭的流通销售。

(五)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五:2018年6月,省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改推进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县做好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并于7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制订并上报备案。截止“回头看”进驻时,全省仍有10个县区未按要求制订工作方案,18个县(市、 区)一直未上报排查情况方面。

第一季度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辖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台账,制定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宣传和教育方案。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

第4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至年底,全县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1.累计创建1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个省级生态乡镇,新完成120个行政村村庄示范整治,争取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

2.累计建设15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新建7个卫生改厕示范村,全县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及60%以上。

3.新建设1个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9个,基本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解决全县2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4.累计建成2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5.累计建成1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完成县东北台地生活水平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和渗滤液处理工程;推进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示范工程。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网络,累计完成2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达100%。

6.建设6个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重点在工业企业污染较重的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工业区,建设完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

7.累计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及2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到1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积极开展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8.累计建设清水河道136公里。在已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06公里的基础上,年,开展文溪综合治理,继续在深泽、万苍等乡开展清水河道示范点建设,年前新增清水河道30公里以上;力争基本完成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整治,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1.修编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

3.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卫生局、县水务局)。

4.继续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饮用水水质。(责任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5.全面完成乡镇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明确保护目标和责任。新建尖山镇溪源坑集镇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继续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9个(玉山镇龙潭背、新渥镇箬坞、冷水镇所在地、深泽乡日月潭、尚湖镇长背坑、仁川镇东坑、尖山镇溪源坑、方前镇小坑、大盘镇黄坑水源保护区)。(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有关乡镇)

6.在年已解决4.93万人口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基础上,新解决3.3万人口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年前全面解决全县2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7.控制饮用水源头新增污染源。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监督管理;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经贸局、县水务局、有关乡镇)

(二)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对突出的环境问题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动态管理。积极督促引导农村污染企业向村镇工业功能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年完成曙光工艺制品厂、正林洗衣厂、丰源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等3个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年争取完成奇灵萤石厂、超帅门业有限公司、浙江巨久轮毂有限公司等3个污染防治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有关乡镇)

(三)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全县现有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等规划要求,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禁养、限养区制度,优化养殖布局,削减散小畜禽养殖户。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年重点做好盘峰乡榉溪、大盘镇市口村、方前镇乌岩石坑村等1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同时,要重点做好文溪沿线17家养殖场综合治理。年完成双溪芭下等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解决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污水集中处理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临近村庄的截污管网建设。

1.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网络,附近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争取统一纳管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无动力或微动力净化沼气池、微动力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或其他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方式。(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多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所有集镇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尖山镇、新渥镇等经济发达、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要建设村域统一集中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方前镇建成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尖山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责任单位:尖山镇,配合单位:县建设局)

(3)所有示范整治村和部份"农家乐"经营点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县农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4)建设一批投资省、实用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二年内全县要新建50个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点。试点重点区域应基本实现所有村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全面开展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在玉山等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厕所示范点建设;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力争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农办、有关乡镇)

(五)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进一步完善"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年前完成县东北台地生活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和渗滤液处理工程;启动台口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建成2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提高玉山、尚湖、新渥、仁川、双溪、大盘等8个垃圾中转站的运行效率,同时在全县示范整治村建设一批垃圾收集房,新增一批垃圾箱;完善高二乡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示范点建设,全县82个偏远山村实行农村垃圾"三就地"处理,提高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农办、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2.进一步完善长效卫生管理制度,年将全县293个村列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村,年前所有村庄都要有专人负责村庄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县农办、县生态办、县建设局、县卫生局、有关乡镇)

(六)积极防治农村生产污染。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区块。年争取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续建大盘山天麻基地、俺老孙有机农场等2个有机食品基地。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利用去年全县土壤污染普查结果,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调查档案、监测和修复制度。实施对主要农产品产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方前镇新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广节肥增效施肥技术和作物专用肥应用。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展精准施肥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化肥农药使用率明显下降,有机肥使用率提升10%以上。三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新型植保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建设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逐步实现报废农药、农药瓶(袋)、医疗废物和农用废弃薄膜等统一收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七)积极推进小流域、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全面整治全县四大流域和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淤泥,沟通水系,取缔直接排污口,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建立完善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全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沟池塘用途。

1.钱塘江流域重点做好文溪综合治理。

(1)完成排污管网建设和改造。(责任单位:县建设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有关乡镇)

(2)实施文溪沿线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单位:安文镇、深泽乡,配合单位:县农办)

(3)养殖场治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国土局、有关乡镇)

(4)河道采(制)砂治理。(责任单位:县国土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县供电局、县环保局、有关乡镇)

(5)完成文溪两岸万工城桥至双溪口公园和文溪桥至惠化桥绿化、亮化改造。(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6)工业污染治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有关乡镇)

(7)深泽溪清水河道示范点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深泽乡)

2.瓯江流域着重抓好新渥镇有关村庄的池塘污染整治,采用阿科曼技术处理池塘污水,累计建设3个池塘污水处理示范点。(责任单位:县生态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曹娥江流域着重抓好尚湖镇至万苍乡所在地清水河道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4.灵江流域着重抓好始丰溪沿线的清水河道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八)积极推进农村示范创建和自然生态保护。

1.深入实施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程。完善生态县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力争尽早通过部级生态县考核。(责任单位:县生态办,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

2.全县每年安排60个以上村开展示范整治村创建(责任单位:县农办,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3.加快大盘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年前基本完成"大盘山药用植物园"项目建设;加快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科研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大盘山管理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县农业局)

加强六十田和清梅尖2个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管理。(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成立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综合协调,牵头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形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县生态办、环保局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进展督促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各镇乡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指导、乡镇负责、村庄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抓好规划配套,加强技术指导。要修编全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四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要完善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规划,新规划的居民点必须有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并按居住人口密度建设生态公厕。要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县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好技术引进、推广与指导,强化试点工作技术保障;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落实。县乡公共财政要继续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落实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重点工程的资金。县有关部门要对接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要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乡镇政府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投入启动资金。

(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鼓励和引导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五)强化工作考核,实施监督检查。要把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工作考核。要强化考核措施,定期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督促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意见

为了切实抓好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小组,由各相关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

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由县生态办负总责,县发改局负责相关项目编制的指导,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经费的保障和审核拨付。宣传部、发改局、生态办、环保局、大盘山管理局、农业局、水务局、建设局、规划局、经贸局、农办、国土局、林业局、卫生局、质监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编制。各部门必须确定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县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编制责任分工具体见附表。

三、具体工作步骤

1.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的目标、依据和原则,结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流程,需要调查的部门和内容以及时间安排,指导和推动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有序稳步开展。

2.召开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动员会。由县府办牵头,宣传部、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生态办、大盘山管理局、农业局、水务局、卫生局、建设局、经贸局、农办、国土局、林业局、质监局等部门,召开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编制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技术方案编制进行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并做好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衔接。

3.资料整理收集阶段:(年月日-月日)

我县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要求在今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整治农村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多元化投入、公众参与机制等。各相关单位必须在今年月日前完成附表所需资料的收集和相关课题的调研。农村环保试点技术方案编制的起始时间为年,现状值为年底,重点编制--年的实施方案,个别项目也可以编制到年,要按照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落实资金保障。要分别选择若干个镇(乡)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在几项主要任务上有所创新,取得实效。

4.编制阶段:(年月日-月日)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总编由县生态办负责完成,相关部门和单位把资料收集整理后,电子文档请在政府网中传县生态办陈国平收。

5.审核定稿阶段:(年月日前)

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技术方案征求意见和成果初审。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初审意见,对初稿进行完善补充,修改定稿,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环保局备案。

四、工作要求

1.所有参与编制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有效地做好这次技术方案编制,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为编制人员提供时间和物质保障。

2.此次技术方案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各编制单位成员要明确责任,按照职责抓紧完成各项工作。

第5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农村水污染;绩效

一、引言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环境整治处于边缘化和被忽视的状态,水污染形势不容小觑,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对农村水污染的关注度逐步增加。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同时再次强调了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而根据农村水污染情况采用环境绩效评价逐渐成为业界内提升治理水平重要工具之一,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借鉴经典的PDCA循环控制思想构建了基于PDCA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控制流程,并针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案的实施及绩效提升策略等关键管理控制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二、PDCA循环管理理论

(一)概述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一循环的全过程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循环不止的管理闭环。PDCA循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绩效管理思维方式,每一个绩效管理周期是完成一次PDCA循环,因此,基于PD-CA循环下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包含四个首尾相接的环节,整体循环上升,逐步促成绩效的不断提升。PDCA循环的优势主要在于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管理方法便捷、管理效果显著,因此可被多种管理活动应用。针对具体情况对该方式进行调整优化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绩效管理活动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适合农村水污染治理这一工作。

(二)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将PDCA循环应用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PDCA循环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目标更加明确。PDCA循环将复杂的绩效考核工作分解为有序的四个步骤,从开始便推动各被管理对象制定清晰的绩效目标,并确定产出及评价标准,由此能够使绩效考核有目的的进行,进而起到避免绩效管理过程形式化的作用。二是PDCA循环的周期性和可控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方法更加匹配。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循环,这一循环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控制,这样便于各村镇灵活对农村水污染进行防治。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村镇和不同情况的水污染选择恰当的方法,从而保证绩效管理结果不会偏离目标。三是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性使得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管理过程更科学。PDCA循环是一个螺旋式前进且逐步上升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结束都能够总结该次循环所取得的成效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将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任务放在下一循环中作为目标处理,这一特质有效地保证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质量。

三、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框架中的应用

PDCA循环可贯穿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由内而外,由上至下。在绩效评价的整体控制流程中,其流程可划分为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P)、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D)、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C)、绩效评价改进控制(A);而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过程中,其指标框架可包含环保计划(P)、环保措施(D)、环保考评(C)和环保整改(A)四个基本环节;针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在对农村水污染提出改进意见时,可从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P)、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D)、完善环保考评方法(C)、优化环保改进手段(A)四个方面下手。

(一)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指标框架1.环保计划环保计划(P)是指标框架中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目标的确定、管理规章制定等基础性工作。该环节的重点是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政策、计划是否健全,是否按照上级推送的核心任务确定环保目标任务等,以便为后续奠定基础。从内容上来设计,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定环境计划至少应该包含农村治污责任具体分配、治污信息披露情况、环境培训及交流情况三大部分。2.环保措施环保措施(D)是在环保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方案、对策,并据此进行具体运作,重在对任务进行监控和关键节点管理,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确保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础,环保措施的设计可从污染物控制、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三方面考虑。3.环保考评环保考评(C)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该阶段的总体目标是评估各村镇在防污治水方面减轻环境负荷的实际行动落实情况。对于环保考评阶段的主要参考为污染控制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水污染治理效益实现情况。4.环保整改环保整改(A)是根据上一环节的结果进行再调整的过程,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管理的调整和改进,这是绩效管理目标取得成效的关键。对优秀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规范化,对漏洞部分进行修正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完善。这一环节的关键可分为研发改进、生态改进、机制改进。

(二)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控制流程1.农村水污染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应该在新的绩效考核周期开始前便进行事前控制和事前计划,对应PDCA循环中的P环节。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前文中制定的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结合被调査对象所在地区的相关政策以及政府出台的法律规章制度共同作为具体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2.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在构建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处理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D环节。根据需要评价的对象,评价小组应着手收集被调查对象的相关文件资料,资料涉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方面,评价小组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遵从一手资料优于二手的原则,从而使评估证据完整和可靠。3.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在PDCA循环中的C环节便是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主要是检查设计的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农村水污染防治成效。在得出实际结果后,可以将实际值同预期值比较,对于差异较大者,应重点关注,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查找原因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实地走访农村,倾听村民的意见,寻求乡镇环保所的意见等渠道,找到指标构建及方案实施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反复进行修改完善,达到最佳效果。4.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改进控制PDCA循环中的A环节,是在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结果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情况,给出相应的激励或处罚措施,提出水污染防治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对于不可控且暂时无法进行改进的因素,可以在新一轮PDCA循环中的Plan环节对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的改进应该按照标杆管理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在表现优秀村镇中寻找匹配的水污染防治绩效标杆,通过对比找出自身不足并改进。如此,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过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就可以实现新的改进与提高,从而达到改善环农村境质量的目的。

四、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绩效水平提升建议

结合PDCA循环可知环保计划、环保措施、环保考评、环保整改,影响着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绩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水平,同样可从PDCA四个方面对各村镇提出具体建议。

(一)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各村镇应完善自身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和频率,保证环境信息公开及交流,同时更要明晰分配治污责任。制度体系不完善,涉及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搭便车和形式主义时有发生。因此建立相应的水污染治理专项制度,有利于责任的划分,以便村民互相监督,共同完成任务。其次,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和内容,通过多方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例如,可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村镇宣传告示栏等公布水污染治理具体情况及相关数据。

(二)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提高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水平的重点在于环保措施的实施,对于污染物控制措施,可建立并完善污染物管理制度,实行特殊污染物专人专管制度;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及生态防治技术落实到位,从源头上避免化肥和农药流入水区;另外,提倡农村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布建,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同农业生产需要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第6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六清”工作动员会之后,XX镇认真创新谋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工作中突出整治模式,做到48自然屯垃圾转运池全覆盖,各村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引导农户自觉将垃圾运送到转运池,由保洁员集中收集运送到填埋场。在落实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中,突出集中整治与落实长效机制相结合,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形成村民共同制约操守的村规民约即村屯村民卫生公约,落实长效“三包三负责“。实现农村群众生活方式明显转变,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传导压力

镇党委、政府自加压力、自压担子,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召开全镇干部会,安排部署环境整治工作,抽调56名镇干部包保全镇56个自然屯,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参与、跟进、具体指导,村书记、社主任和包屯干部具体抓的良好工作链条,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把本次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和社主任一起推荐整治工作进程。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结合市委26号文件及上级组织部关于提高村级运转经费的文件,制定我镇严格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加大环境卫生整治考核的权重比分,春季环境卫生和“六清”工作按130分考核,其中,春季环境卫生整治占30分,环境整治工作占到全年村级绩效考核百分制中的35分。其中,每扣1分大村村书记扣242.85元,村会计扣145.71元,村妇代会主任扣97.14元;中村书记扣222.85元,村会计扣133.71元,村妇代会主任扣89.14元;取社主任50%的工资作为浮动考核。通过明晰的考核办法,与绩效工资挂钩,给村社干部层层传导压力,调动村干部积极性,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调查摸底,突出问题清单

镇党委、政府要求包村干部带领包屯干部深入村屯实地踏查,开展摸底工作,重点掌握各屯柴草垛数量、卫生死角垃圾情况、各户门前需清理的垃圾数量等。根据摸底情况,目前全镇共有需挪动的柴草垛377垛、粪堆87堆、垃圾堆66堆、卫生死角43处。各村根据摸底情况制定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

第7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在上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县以农村垃圾整治为突破口,把村镇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农村部分共有12个建制镇、5个乡、315个行政村,各镇规划区内共有5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90多万人,其中镇规划区内人口27万人,村庄人口63万人。据统计,全县日均垃圾量约670吨,人均日垃圾量为0.5-1.0kg,主要成份为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药垃圾等,其中主要成份为食品包装袋、厨房残渣、塑料废品、破旧衣被、家庭旧废品等。在收集、清扫、清运上都是采取最原始的手推车运送,在处理方面主要采取焚烧、填埋等方式,根本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我们在农村垃圾整治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经费的不足,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农村,垃圾转运站建设相对滞后,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十分有限,严重地影响了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进展情况

近段来,我县以农村垃圾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农村垃坟整治工作,让农民重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是:自从上级部署工作后,我县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基层普查各村垃圾有关状况,收集资料,撰写《**县农村垃圾调研报告》,制定《**县农村垃圾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农村垃圾整治列入年度计划内容之一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督查、有奖惩、有通报,年终有总评。成立农村垃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垃圾整治日常事务。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求各乡镇负责具体实施,分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层层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挑重担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加强领导增强上下沟通,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上下联动共同整治。各乡镇都布署农村垃圾整治工作,相继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及动员会等,研究部署整治工作,明确整治任务,制定政策措施及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制。大部分行政村、社区居委员会都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靠上抓,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部署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制定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和卫生管理公约,采取制度形式把农村垃圾整治落实到实处,特别是首期市定75个村都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在村内不同位置配置果皮箱、固定垃圾桶(箱),垃圾收集点和处理点,同时,加强对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建设的规划选址、设计工作;配备保洁队伍,聘用1-2名卫生保洁员、签订工作责任状,配置垃圾收集车。各村各住户负责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及绿化,并将垃圾的打包放到指定地点,由保洁员统一收集;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和垃圾收集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地段、村道、街道、广场等进行日常清扫、收集、清运,并运到收集点,保持村容村貌整治美观。垃圾清运由乡镇统一安排,用2-5辆垃圾清运车运往指定的垃圾场。前阶段工作已初步通过市建设局组织的验收。

我县在市定75个村基础上自加压力,一方面增加**镇**路西侧15个村开展农村垃圾整治;另一方面,2006年初以县财政拨出专款,重点开展整治**沿线“绿化、亮化、净化”和沿线四个集镇区“硬化”的工作。

1、绿化:在集镇区范围内,结合人行道硬化,对原有的绿化带、花坛、绿化品种进行调整与完善,绿化带与花坛统一规划尺度和装修,绿化树种统一调配栽植,达到整齐、美观、大方;两条沿线非集镇区,条件受限制地点至少4m,其他地段20米范围内,统一栽植“巨尾桉”,场地由各乡镇负责租用和平整,树种与栽植费用由县政府承担。

2、亮化:全面提高**县整体形象,一是以**沿线亮化入手,规定从2006年元月始,沿线路灯在上半夜前统一开亮,并拨出专款,对原路灯进行重新布线、油漆和修缮。二是延伸县城区形象,即**路的**路至**收费站路段按照县城布置形式和标准,把绿化带和路灯移到路两侧,显示道路开阔与宏伟形象。

3、硬化:各沿线集镇区原有人行道标高高低不一,原有铺设的面层五花八门,没有铺设垃圾成堆,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要彻底改变“杂、乱、脏、差”面貌,提升各集镇区的镇容镇貌,要求统一铺设红色九格砖,与绿化建设结合,统一标高、统一尺寸,施工严格按照市政道路规范执行,并考虑无障碍要求,县政府给予每平方补贴40元。

4、净化:按照人口分布与垃圾点服务半径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的布置,在沿线非集镇区,建设垃圾池,垃圾池宜选择在公路边10米范围之外,最好有一排树遮档;在集镇区宜建设清洁屋,由建设局提供施工图纸,要求统一漆成绿色,且精小、清洁、美观,受限制地点可建立流动垃圾收集点,即晚上放置垃圾集简、白天清运出去;要求各乡镇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服务热情高,保洁员队伍,按照每公里2个人的原则,合理配备保洁员,负责沿线保持工作,清运的车辆由各乡镇具体组织建设,费用、车辆等固定投资由县政府和乡镇共同承担,人员工资费用由县政府承担,由文明办牵头验收合格后于每月10日下拨。

重要加强**镇“三废”综合治理,即对废塑、废铁、废线的收集户进行治理。“三废”严重污染镇区周边村庄,到处污水横流,臭气冲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考虑到从业群众就业生活出路问题,县政府决定统一选址2-3个点,把“三废”收集户统一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二次污染。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座谈会,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镇活动,编写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等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采用广播、墙报、电视、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要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受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加强领导,实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整洁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全镇垃圾整治工作,按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总收集点)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负责全镇垃圾中转站(总收集点)的垃圾收集清运及集镇保洁、负责辖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组织村民进行村庄垃圾整治,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制定实施村庄垃圾整治的村规民约,设置垃圾收集点,负责专业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

3、制定收费方法和政策,多方进行扶持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在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出台前,可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或协调村老协会,按照本村垃圾收集运输等实际开支情况,酌情征收卫生费,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1、建制镇建成区可参照*政综[2004]175号文件《**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和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执行。2、村庄每人每月征收1-2元,企事业单位按人数每人每月征收0.5-2元,商店按每店每月征收10-30元,建筑垃圾按每平方米征收1元垃圾处理费标准执行。各级财政要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给予贴补,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镇村要给予重点扶持。市计划对积极开展垃圾整治,经各级验收合格的的村庄平均每年每村给予1-2万元的补助,县也要给予配套拨补。3、垃圾清扫及清运。①清扫:房前屋后由住户负责;村道、沟渠和绿化带的卫生与白色污染由保洁员负责;各住户的生活垃圾由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要求保洁员对垃圾适当分类,对泥土和树枝、树叶就地处理;②清运:a:首批开展75个村的垃圾:**、**运往莆田大湖垃圾处理场;**\**运往蒲峰填埋场;b: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清运队伍,要求各乡镇配备2-5部清运车,当天垃圾当天清运、防止“滴、洒、漏”现象。

4、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

农村垃圾整治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和督促、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整治成效的考评要纳入年终统一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要求各乡镇每月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季度。县建立抽查及定时检查办法,并建立动态管理制度。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奖励,达到“垃圾整治示范村”标准的,经验收合格,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予以表彰。对垃圾整治不力的村镇将予通报批评并不得参加“文明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镇”的评选,并对主要责任者进行效能警告。

第8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及宜居城乡创建、农村污染减排为抓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围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重点,统筹规划,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结合各镇(街)功能区定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周边的镇(街)要在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战略,加大治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着力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山区镇要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加强镇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创新机制,协调联动。

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形成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各镇(街)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手段,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公众参与,确保行动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三)工作目标。

到2013年,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基本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部分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染源减排取得初步成效,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完成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完成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基本完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建设;

实施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完成全县30%的自然村综合整治建设;

开展1至2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实行“以奖促治”,综合整治;

开展生态镇村建设,建成省级生态镇1个以上、生态村3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6个以上;

开展宜居镇村建设,建成1个宜居城镇,2个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二、主要任务

(一)以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1、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

2013上半年完成全县各镇(街)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逐步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监测制度化、常态化。2013年底前,逐步开展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为科学有序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2、稳步推进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统筹城乡供水,扩大市政统一供水范围,减少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依法开展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区应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到2013年,完成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方案。

3、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定期开展影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安全隐患排查,依法取缔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防止水库水华及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

4、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自来水管网,加强统筹规划建设,通过管网延伸方式实现连片、跨区域供水。结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农村居住人口分散的山区,因地制宜选择较小规模的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县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解决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以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按照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水源保护区红山镇及其他山区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输送管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对于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且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对于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或旅游业较发达的村庄,可推广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符合市政污水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模式,将污水纳入邻近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

6、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力度。

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13年底,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使其服务涵盖县城及周边镇村。

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进一步清理农村垃圾,建立保洁机制,完善现有“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在远离集镇的村庄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建立农村环卫保洁制度和垃圾收集运输机制,通过每家每户参与以及鼓励农村低保人员参与等多种形式,建设相对固定的环境保洁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转运车辆,维持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运行。

(三)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农业污染减排。

7、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

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依法划定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有序、可持续发展。

要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畜禽养殖业的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要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的环保监管档案,完善基本信息数据库,逐步将其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2013年6月底前,要完成制订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整治方案,开展统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清理整顿行动,并于2013年底前完成本地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区)清理整顿工作。

8、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以列入“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及列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明确本地区农业源减排的目标、任务及工程项目,加大投入,推进畜禽养殖全过程综合治理、加快各类治污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专业户小区化管理水平,引导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和统一治污,促进“十二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力争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积极推广生态养殖。

积极推动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开展环保达标创优活动,建立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畜禽养殖场(区),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开展生态养殖和固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引导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化转型,推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等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将污染治理与能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做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改造,完善环保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因地制宜推广干清粪或铺垫式节水清粪、有机肥生产、沼气化处理、农牧林种养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

(四)以实施名镇没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村庄综合整治。

10、全面开展村庄综合整治。

积极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开展整治。坚持“抓点、带线、促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大力实施整治,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某一类最突出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连片治理。

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到2013年全县完成全部建制镇总体规划,完成70%以上村庄规划。以村庄规划为指导,结合宜居村镇创建活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整治。重点抓好城镇的出入口以及主干道、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以内的村镇整治建设。按照建设宜居农村和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强污水治理,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开展乡村清洁美工程,加强垃圾收集和处理,做好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推进“卫生村”、“万村绿”等创建活动,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实现每年整治15%的自然村的目标,改善农村生态条件。

(五)以开展生态示范及宜居村镇创建活动为重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1、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1至2个镇推进生态示范建设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加强生态村镇创建等基础工作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县新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1个以上、生态村3个以上。市级生态村镇6个。

12、积极推进宜居村镇创建活动。

认真按照《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办发〔〕24号)、《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试行)》要求等,以宜居村镇创建工作为统筹,以宜居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的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工作,2013年前建成1个省宜居城镇、2个省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示范带动全县深入开展宜居镇村建设。

(六)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管为重点,促进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

13、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污染的环境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在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开展农村地区工矿污染专项整治督查,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监管,抓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提高资源开发环境准入条件,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新开发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开展资源开发类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企业和业主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机制,督促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预防,规范开发建设与日常运营活动,保护生态环境。2013年底要组织一次开展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自查工作,落实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生态治理和恢复责任,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各镇(街)要加强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强化联动,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全方位监管格局。

14、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以加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监管为重点,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农业区和农产品产地周边的工业点源,防止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农用土壤造成污染,严格限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开展对主要粮食产区、瓜果和蔬菜产地等重点地区土壤污染加密调查,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风险评估。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分类型制订和实施污染土壤管理对策,对土壤污染严重、不适宜种植养殖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示范。

(七)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5、积极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推广各类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施用量。调整肥料结构,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微生物肥料和垃圾堆肥,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化肥施用技术水平,结合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流失。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危害。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袋(瓶)等废弃物收集池,防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因地制宜推广和开发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加大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等工程建设投入,推广稻田立体种养、“猪-沼-果”物能循环再生、丘陵山区立体种养、基塘结合、庭院立体经营等生态种养殖模式,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物质的循环利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促进农产品规范安全生产。

(八)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基层环境监管水平。

17、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县监测站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建设;逐步建立并延伸农村环境监测网络,提升对农村饮用水、土壤及空气的环境监测能力。完成重点区域内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并调整和扩大监测点位布设范围,在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增加重金属、蓝藻等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同时,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定期监测,对存在污染隐患或风险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加强对技术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水平,使其逐步具备水、气、土壤中常规监测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能力。

18、加强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

县环保部门负责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各镇(街)要设立专门机构,有条件的村可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各镇(街)要积极探索,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和服务,可通过将有关工作委托给村(居)委会、实行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为切实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建立环保、发改、财政、国土、城乡建设、水务、农业、卫生、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生态办,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努力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探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机制,建立本行动计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制度,由县生态办牵头分年度对相关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动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生态办、县环保局负责农村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行动进展情况,负责牵头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县环保局负责指导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及“问题村”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生态村(镇)创建等,强化农村饮用水源、畜禽养殖、矿产资源开发等环境监管,会同县水务局指导镇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县发改局负责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项目审批立项,并及时下达财政年度投资计划;县财政局负责研究制订有关财政政策和措施,按规定落实和监管农村环境保护行动所需资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名镇建设、宜居镇村建设,协助各镇进行村镇规划编制等工作;县村庄整治办负责村庄整治、名村示范村建设;县水务局负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农业局负责指导和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态健康养殖,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污染源减排等有关工作;县爱卫办负责农村改厕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监督管理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废旧矿山的生态修复等工作;县林业局负责农村的绿化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保障体系。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项涉农资金支持,用好省、市、县村镇规划编制和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项目的实施。

统筹有关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断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的项目和技术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订资金优惠及扶持政策。

第9篇:基层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强力推进环保工作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标对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加快推进省三湖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明确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组织实施整改。对非问题点位和已完成整改点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复核,合格的予以销号。

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容貌,使农村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农村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4.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方案,构建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体系,根治垃圾围村现象,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搞好绿化美化,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生态意识,执行环保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7.加强水资源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强居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建立水域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护绿化生态环境。

8.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燃烧,由农办牵头开展禁止秸秆焚烧专项联合执法,工地扬尘由城建办牵头治理,保证全镇大气质量达标。

9.组织召开环保会议及环保相关培训,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落实土壤行动工作职责。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水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三、积极开展生态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构,落实工作职能、职责,保障环保工作争先创优。

2.配合开展环境热点问题的信仿维稳工作,确保环保调处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