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教学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教学管理制度

第1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性提高

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有人说,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四、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总之,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但是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综合成长。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我们的教学管理问题,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管理方法,使之实现做优化,最大限度的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焱,张玮,冯启高.更新管理理念,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J];新学术;2008年02期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郭广生;以人为本 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6期

[3]王忠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第2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学分制改革的不彻底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跟上同样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另一大瓶颈,阻碍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也对正在进行的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高校教学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鉴于解放之初我国所处的特有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央政府效仿前苏联组建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反映到教育领域,便形成了国家从招生到分配,统包一切的高教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体制上,便形成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都围绕“计划”转的单一机械模式。无庸讳言,在当时,这种高度集中计划管理的高教管理体制在为我国输送国家各部门急需的各种人才,有力地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这种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很显然,市场经济是以资源配置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不二法则。这样一来,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来操控,而应是面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阅,这也为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契机。从学分制的历史演进来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与学分制形成互动之势的。众所周知,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之后,由于其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相当多的优越性而被世界许多国家仿效并得以推广。仔细分析一下,人们也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正是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过渡期,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在高等教育体制内要求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有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对不同规格人才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自主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产生和逐步发展的”[1],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学分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

二、完善学分制:高等学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

(一)学分制的历史演进

学分制首创于19世纪末美国的哈佛大学。当时的学分制出发点是“只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的学分总数,不绝对限制学习年限,给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选修课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或转学”[2],学分制的这一优点受到了美国大学的普遍欢迎。许多大学随之仿效,推行学分制。随后,法、德、日、加等国家也相继实行(或部分实行)学分制,现在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首次采用学分制是在蔡元培主持北大时期,但解放后,这种教学管理制度被废止了。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有专家指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实行学分制”,紧接着,在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进行学分制实验。1983年,学分制由部分重点大学扩大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大学扩大到其他类别院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明确提出,要在高校中积极推行诸如“实行学分制”等各种教学制度改革。到1986年为止,试行学分制的高校达到200余所,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均已实行了学分制。可以说,学分制从在我国的试行到大面积推广,本身就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思想转变的一个结果,而这一结果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的开放,促进了学分制的改革。但是,由于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缺乏配套体制,管理制度仍搞学年制,课程开设按固定学期、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学籍管理也很不方便,因而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作用不明显,学分制的优越性未得到充分发挥”[3]。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式”的学年学分制,要求向“完全学分制”转变,在高校真正创造一个适宜于创新人才发展的空间。

(二)目前学分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在我国应该说是“舶来品”,在引进之初,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学分制的高校,根据我国当时特定的国情,结合高校的实际,同时也为了方便,对国外引入的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其结果是我国出现了好几种风格不同的学分制。如学年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特区式”学分制等[4]。尽管这些学分制适应了我国的国情,也为国家各类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这些学分制,究其实质而言,是“学年学分制”或其衍生,其中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仍按学年设定,班级授课,班级管理的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培养上“重专偏通”,“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与教学管理上过于看重学分制的各种形式,未能从根本上着手进行学分制的改革完善有关。人们一旦把眼光只投向学分制的实现形式时,便不会更好地去思考学分制改革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就不会去思考与其相应的各种配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近几年,尽管各高校在学分制的实行上都做过或大或小的改革或者调整,然而并未从一个整体的角度,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将学分制的改革纳入一个体系中去考虑,只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师资选聘、后勤管理、学校外部环境中的某一个或者两个环节进行变更,其结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收效甚微。我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是举世公认的,但到了大学之后,学生的创造性却与国外大学生呈现出较大差距。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更应从其根本的体制上进行反省。目前学分制的实行除了上面所论及的只重形式不顾实质,配套措施未跟得上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学分制的实施缺乏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学分制的实施一旦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其效用性便令人怀疑。如有的高校为了能让学生按时毕业,对那些因在规定时间内拿不到足够学分的大学生网开一面,要么增加补考次数,要么实行“一次性全部通过”。其结果只能助长学生的惰性和考试的侥幸心理,不会真正用心求学。高校良好制度环境的缺失还表现在社会用工制度、政府人事制度等方面,长久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单一、机械、平均”的思维模式,缺乏求变心里,观念陈旧,变革缓慢,这也使得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明显地显示出滞后性。

(三)完善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3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一、个人超前认真钻研教材

二、集体备课

㈠、地点:各学部教师办公室或集体备课室

㈡、时间:文、理科不同时,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㈢、负责人:备课组长

㈣、一般程序及任务

1、质疑问难,研讨下周所教的教材;

2、研讨下周每节课如何引导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达到五个“统一”:⑴、统一进度(划分课时);⑵、统一学习目标;⑶、统一思考题和检测题;⑷、统一课堂作业;⑸、统一教学过程。

3、研讨如何突破难点:学生看书练习后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或错误,学生更正、讨论后还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讲(补充、纠正、拓展,即走出教材,指导运用,提醒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三、个人写教案

根据集体备课定下的路子(框架),写过渡语等,充实内容,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案。

四、审阅

1、星期五之前,学部教务处审阅写好的下周教案。学部校长要检查审阅情况。复习阶段(中考、高考前及期末考试前)要求每天写好第二天的教案,学部教务处审阅。

2、如教案不合要求,则重备,重送审,并作出记录。

五、复备

上完课后,写好教后录(讲课后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训,积累资料。

六、考核、评比方法

1、学部除教务处审阅教案外,定期组织教师互阅教案,评选优秀教案。评选结果作为考核,奖励教师的条件之一。

2、校长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学部教案,列入对学部师德考核。

永威学校讲课制度

1、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不得提前,不得推迟。

2、小预备铃响后,教师必须立即站到教室门口,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迅速做好课前准备(摆好学习用品,课本放到作业本上,文具放在旁边,坐得端正),确保室内安静。

3、上课铃响后,班长喊“起立!”老师精神抖擞走上讲台,亲切地招呼学生“同学们好!”同学们回答“老师好!”老师微笑着说“请坐下!”学生坐下。

4、教态自然、亲切、大方,一举一动渗透德育。不讽刺、歧视学生;课上不处理学生纠纷(如有违纪的,只要填好纪律记载簿,不要浪费学习的时间);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包括罚站或不让进教室);没有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不带茶杯、手机进教室;不抽烟;不随便离开教室。

5、课上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

6、教师板书工整,不潦草。

7、学习目标要准确、明确、具体,并力求当堂达到。自学前的指导要达到内容、时间、方法、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四明确”。

8、学生看书时,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有利于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板书,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随便走来走去)。

9、看书后的检测题要以课本上的为主(复习课除外),要有代表性,不宜过难。

10、学生完成检测练习时,教师不作辅导,但必须巡视,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并思考如何纠错(第二次备课)。检测练习后,即“后教”时,应启发较多的学生更正、讨论,教师只讲学生不会的、说错的或说得不完整的。

11、课堂作业必须以课本上的为主(复习课除外),当堂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不得拖到课后。

12、下课铃响后,教师不拖堂。示意下课。班长喊“起立!”教师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再见!”同学们齐呼“老师再见!”要礼让教师先走出教室。

13、学部领导坚持听随堂课,教师相互听课,赛课、上公开课,以多种形式鼓励教师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高质量、轻负担,同时培养出一批教学能力。校长定期、不定期听课,组织赛课,评选优秀课,并给予表彰、奖励。

永威学校课外辅导制度

1、早饭前,教师不得讲课,应让学生读书(以语文、外语为主);但要善于运用竞赛、检查、督促等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读读、背背;必要时,数、理、化老师也可与个别学生接触,作短时间的辅导。

2、晚自习,教师不得讲课,应让学生自习,吃“自助餐”(以理科为主,高中文科除外)。作业做错的,应更正作业,教师给他批改,并作必要的辅导;优秀学生可看课外书籍、预习明天的功课或练习竞赛一类的拔高题;必要时,文科老师也可与个别学生接触,作短时间的辅导。

3、中午(至下午上课前),教师不得讲课,可以让学生更正上午做错的作业,优秀学生可以自由活动(可以进阅览室看书)。

4、课间,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一般不辅导学生。即使有特殊情况,与学生谈话,时间也不宜长,以免影响学生上好下一节课。

5、教师辅导必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永威学校作业批改制度

1、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形式。课上应以一半以上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绝不能因老师讲多了,而挤掉学生作业的时间和位置。“课上无时间做作业”的说法是不对的。

2、自学后的检测练习题。要当堂集中揭示错例,让同学们更正、讨论,最后教师只讲学生不会的、说错的或说不完整的。

3、新授课的课堂作业。要以课本上的为主精选作业(复习课除外),注重应用,有代表性;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要独立完成,不抄袭、不辅导;要学生书写工整,一丝不苟;要保证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当堂完成,下课前交作业本。

4、课间不做作业。数、理、化可适当布置晚上作业,文科以早读为主。

5、按时批改。一般情况,上午的课堂作业,要在下午课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下午的课堂作业,要在晚饭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晚自习的作业,要力争当夜(最迟在第二天8:00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作文要力争在作后三天内改完(迟改就会低效,甚至无效)。

6、认真批改。教师批改要字体端正,富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批语对优秀学生、后进学生要均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7、认真指导学生更正。教师学生要分别把错题(即错在哪一步)抄到各自的错题集上,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纠错。

8、教师应认真做好批改记录,并备好、用好错题集,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

9、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检查、评比。

⑴、每天早、中、晚学部教务处检查作业并如实记载,学部校长抽查检查情况。

⑵、学部定期互阅作业,同年级同科互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⑶、学部评选优秀作业,搞好作业展览。任课教师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复印,张贴到班级宣传栏。

⑷、学校督学、校长办公室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学部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并列入对学部的考核。

永威学校考试制度

1、每次考试,命题、监考、阅卷、登分、统计,均确保无作弊行为。否则予以重罚。

2、学部组织的考试,试卷由学部请外校骨干老师出题,确保试卷不泄密和难易适当,以比较准确地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部组织的考试,一律由非任课老师监考。考场上,纪律严明,学生不作弊。必要时,让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提高水平。

4、学部组织的考试,由非任课老师阅卷、登分并统计成绩。

5、要控制学部组织的考试次数。

6、每次考试后,学部、任课老师做好质量分析。学部要开好总结大会,表扬学习好的同学和质量高的班级,不断调动师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7、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严肃处理,必要时开除;对考试作弊的教师给予辞退;对失职或者泄密的领导、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直至辞退。

8、平时,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时,也要确保学生不抄袭。

9、校长对各学部组织的考试认真督查,列入对学部的考核。

永威学校学生课内规则

1、小预备铃响后,迅速走进教室,把书本和文具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停止说话,坐姿端正;身体距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准备上课。

2、上课铃响后,班长喊“起立!”,教师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好!”同学们答“老师好!”教师微笑着说“请坐下!”学生方可坐下。

3、课上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教师提问时,发言要举手。

4、课上不喝水,不吃零食,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不妨碍他人学习,不擅自离开教室。

5、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书写工整,不抄袭,真正做到“堂堂清”。

6、尊敬老师,服从教导,不与老师顶撞。

7、下课铃响后,老师示意下课。班长喊“起立!”教师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再见!”同学们齐呼“老师再见!”要礼让老师先走出教室。

8、任课老师要认真填写《课内纪律记载簿》,并把学生课内纪律情况列入各班纪律评比。

永威学校周周清制度

一、周周清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

对大多数能自查自纠,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让他们吃“自助餐”,即有计划地课外书籍、预习下周教学内容等,而不将他们列为周周清的对象。

二、周周清的目的是查漏补缺

即查出本周所学的过不了关的知识点,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并接受教师的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以确保没有一个学生掉队。

三、周周清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英语:查本周所学的单词,要求须朗读、背诵、默写正确,句型口头操练流利,指定课文能熟背,重点句型会译写。

数学:能背本周所学概念,能口述本周所学例题的解答部分,能口答有关练习题。

理化:能背本周所学概念,正确口答所学的例题及练习题。

四、周周清的程序

1、各班任课老师组织学生以自查、同桌互查、组与组对调查、教师抽查等多种形式,查清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公布。

2、必要时,学部或年级备课组长组织班与班对调检查验收,时间为星期五或星期日。

3、如周周清过不了关的,任课老师得辅导、复验,直到限时(一般不超过周日晚上)过关为止。

4、双休日不整班上课(毕业班除外),不集中讲评作业,只对学生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其余学生应让他们自由活动,或进阅览室看书,或参加其它活动(培尖、娱乐、体育……),要有老师宏观组织,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

五、周周清的督查

1、学部教务处组织督查、统计,并切实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2、学校督学、校长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学部周周清的情况,列入对学部的考核。

永威学校评课标准

一、评效果

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是每个学生都在紧张地学习。

㈠、知识方面

1、终结性效果。即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下课前该理解的都懂了,该记忆的都能背熟了,该正确运用的,都能当堂做完、做对(课堂作业)。

2、阶段性效果

评每一个环节的效果。

⑴、看书的效果。快速、有效地“了解”、“知道”、“理解”。

⑵、检测(练习、提问)的效果。最能训练能力,最大限度发现问题。

⑶、更正、讨论的效果。能真正解决疑难问题。

⑷、听讲的效果。是否把不懂的都弄懂了,真正懂得并找到运用的规律。

⑸、课堂作业的效果。快速独立训练,培养运用知识的技能。

㈡、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读书、练习(检测),紧张地更正讨论,专心地听老师评点,独立地快速完成课堂作业。

二、作分析

根据学生学的效果,分析原因,评教师的引导。

㈠、揭示的学习目标准确(不偏,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表述简明、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

㈡、自学指导(内容、方法、时间、要求)恰当,有利于学生学得好。

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并解决学生自觉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永威学校课间操管理若干规定

一、初中部、高中部

㈠、做操位置

1、面向观礼台由田径场南往北依次是: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每班两纵队,人数基本持平)。

2、各学部间隔4米,各年级间隔2米。

3、每班排头的学生脚尖顶着第一跑道内沿,各班班主任面向学生站在第三跑道外沿,科任教师站在本班后边成一横队。

㈡、组织领导

1、总指挥:体育教研组组长,用无线话筒指挥做操。

2、领操员:各年级选派一名学生作为领操员,站在主观礼台上方领操。

3、教练员:各年级体育教师指导各班级做操。

4、考核人员:校长、校长办公室(以纪律评比标准考核各学部的师生,各学部负责考核本学部各班级)。

㈢、程序

1、进场:下课后,各班在教室门口列两纵队,跑步进入操场(路线:初中部从田径场南门进;高一、二年级从教学楼西门出,从田径场中门进;高三年级从教学楼北门出,从田径场北门进)。

2、开始:下课铃响后5分钟之内按照划定好的位置全体师生直接成广播体操队形站好,听广播操音乐开始做操(体育教师不再喊口令)。

3、退场:广播体操音乐结束以后,全体师生保持立正姿势,总指挥公布各学部做操情况(不超过一分钟),完毕后,总指挥口令为:“向后转……向前看齐……目标教室……跑步走”(各年级以最右边班级为基准集合,每两个班为单元,以入场路线跑步返回教室)。

㈣、评比

1、校长办公室建立课间操的检查、评比簿册,学期结束后存入学校档案。

2、做操列入各学部纪律评比。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必须上好课间操(周六、周日、雨雪天除外),如不做或不认真做或做操纪律差,均按纪律评比的规定扣分。

3、将考核人员检查、考核课间操的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

4、各学部、各班级、各位老师认真做操列入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5、星期一课间操之前先举行升旗仪式,也列入评比。

二、小学部(另定)

对课间操纪律检查、考核的补充规定

1、学部随便不做广播操,见一次扣10分;教师不做操,扣5分;教师做操不认真扣2分。

2、学生做操时,各学部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必须到岗,否则见一人次扣1分(特殊情况除外)。

3、各学部在第二节下课后的5分钟至8分钟内进场,若提前、推迟进场,或进场、退场队伍不齐,见一班扣2分。

4、学生做操前、后随便转来转去,或谈笑,或推推拉拉,或做操不认真,动作不齐,见一人次扣1分。

5、必要时,对进场队伍不齐或做操不认真的班级,除扣5分外,还要练习重新进场、重新做操,直至合格为止。如拒不重新进场、重新做操,则加倍扣分。

6、学校校长办公室考核人员必须提前5分钟到位,分组对各学部进行考核。

7、课间操结束时,当场公布课间操扣分情况,以后填入当日学部纪律公布栏。

8、如《永威学校课间操管理若干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则服从本规定。

关于早锻管理的若干规定

一、初中部、高中部学生、教师集体位置

1、学生面向东,由田径场南往北依次是: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三、高二。各班排头的学生脚尖顶着足球场东边线内沿,体育教师面向学生站在各年级中间位置对照的第三跑道外沿。各班班主任和体育委员面向本班站在第一跑道的内沿;检查员面向学生站在本学部的中间(第八跑道)。

2、高四文班学生面向北站在南篮球场上,理班学生面向北站在北篮球场上,每班排头的学生脚尖顶着篮球场中线。各班班主任和体育委员站在班级前边;检查员面向学生站在本学部的中间(以上各班均为四纵队,人数基本持平)。

二、组织领导

1、总指挥:体育教研组组长

2、教练员:各年级体育教师指导各班级上操。

3、检查员:各学部学生处领导带领值日老师和学生会干部负责考核各班级的早锻情况。

三、早锻程序

1、早锻时间一到:

①、初中部从初一⑴班开始沿田径场逆时针出操(从第五跑道至第八跑道);高一、高三年级从高三理⑶班开始沿田径场逆时针出操(从第一跑道至第三跑道)。高二年级从高二⑽班开始沿足球场边线逆时针出操(在足球场内跑)。

②、高四文班从高四文⑴班沿南篮球场外边线逆时针出操;高四理班从高四理⑴班沿北篮球场外边线逆时针出操。

2、跑操过程:各班在跑操过程中,要有本班特色的口号,声音洪亮、步伐一致(中途不得离队;各班班主任必须跟在班级后边跑操;学生会干部随在所检查班级的后边负责考核该班级的出操情况。)

3、退场:初中部跑两圈后从南门跑步退场;高一、二、三年级在田径场跑两圈后从田径场中门跑步离场;高四年级在篮球场跑四圈后从田径场北门跑步离场;(退场后,学生会干部把各班跑操的情况汇报至各学部学生处领导)。

永威学校中学部纪律检查、评比的规定

一、教学区

1、在课上、做操、集会、升旗仪式等活动中,如做闲事、说闲话,迟到、早退,则见一人次扣班级1分。

2、班级随便不上课间操,见一次扣10分;学生旷课一节,扣5分。

3、上、下楼梯时狂奔,课间追逐,见一人扣1分;有骂人、打架等违纪行为,见一次扣5分。

4、学生不排队去食堂、宿舍,见一班级扣5分;队伍中,见一乱窜扣1分。

5、翻越围墙,离校出走,扣所在班级10分。

6、在教室、厕所、楼梯乱摸电器设备,损坏公物(包括楼梯扶手),除赔偿损失外,见一人次扣3分。

7、考试作弊,见一人次扣5分;学生顶撞老师,见一人次扣5分。

8、不按规定开、关空调,晚自习放学后不关灯、不关门窗、水笼头,除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外,见一次扣2分。

9、双休日、节假日负责组织学生安全回家,如出现安全事故或其它违纪事件,见一次扣10分。

10、在运动区、实验区、阅览室违反纪律,分别由体育教师、实验员、阅览室管理员按此规定扣分。

二、生活区

㈠、宿舍

1、班主任跟班送学生到宿舍,向生活老师点交人数并签字,否则扣2分。

2、学生进入宿舍后狂奔、喧哗、窜室,见一人次扣1分;打架或携带危险物品进宿舍(如国家管制刀具、打火机等)见一人次扣5分;私接电线或私用电器,见一人次扣10分。

3、不按时睡觉、起床,见一人次扣1分;损坏公物,除赔偿外,见一人次后3分。

4、熄灯铃响后,接打电话、听随身听、说话,见一人次扣1分。

5、不服从生活老师管理,与生活老师顶撞,见一人次扣2分。

6、未经班主任同意、政教处书面批准,随便在宿舍不去上课,见一人次扣5分。

7、学生不得抽烟喝酒,则开除,扣所在班级5分。

㈡、食堂

1、吃饭时大声喧哗,敲碗击筷,见一人次扣1分。

2、抢先打饭或洗碗,见一人次扣1分;损坏公物,除赔偿损失外,见一人次扣3分。

3、不服从生活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见一人次扣1分。

三、校门口

1、学生进出本部门不戴进出证或胸卡,见一人次扣2分。

2、不服从门卫管理,见一人次扣2分。

四、检查办法

1、教学区:政教处随时检查。时间:每天课间操、课间,上课时不定时检查。

2、生活区:餐厅纪律由生活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检查、记载;公寓纪律由公寓中心负责检查、记载;校门口纪律由门卫负责检查、记载。下午课外活动,生活中心、公寓中心、门卫上报当日纪律检查记载表。

3、人人监督。设检举箱,鼓励学生检举在学校公共场所、教学区、生活区的违纪行为,则对被检举(且核实)的学生所在班级,按标准扣分,对检举者的班级,则加同样的分数。

4、检查方式:普查、抽查、全面查、专项查,严格按照标准扣分,填好当日纪律检查记载表,以点代面评价整个学部。

5、检查人员要公平公正,否则要追究责任,并扣除律贴。

五、公布、评比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后,政教处将各班教学区、生活区的纪律扣分情况(包括餐厅、公寓、门卫报来的扣分表)汇总公布(评比栏、广播、电视);每周末统计得分(100分减去每天扣的分),填入一周的评比栏;每月月底统计各班总分(把每周得分相加),排出名次,填入当月的公布栏。给初中部,高一、高二、高三、高四年级总分前两名的班级发循环红旗(“纪律第一,纪律第二”)。

永威学校中学部卫生检查、评比的规定

一、教学区

1、地面见一废纸、杂物、烟蒂、痰迹或有尘土或扫帚、簸箕未放好,则扣2分。

2、讲桌、课桌、椅见一刻写、涂画或有灰尘或摆放无序,则扣2分。

3、门窗见门窗或玻璃有灰尘或窗帘脏,则扣2分。

4、墙壁、黑板、天花板见一乱贴、乱写、有灰尘、悬灰或蛛网,则扣2分;见一脚印,则扣5分。

5、教室内标语牌不正,则扣2分;班级宣传栏书写潦草或不及时出,则扣5分。

6、走廊如垃圾桶脏、地面有脏物、镜面或墙面有污迹,则见一扣2分;如墙面有脚印、球印,见一处则扣5分。

如镜面有损坏处则照价赔偿,并扣2分。

二、生活区

㈠、宿舍

⑴、毛巾、漱口杯等生活用品不按要求摆放,或被子叠得不符合要求,则见一次扣1分。

⑵、弄脏墙壁(包括留下脚印),见一处扣3分;向室外乱扔废纸、果壳或乱泼脏水,见一次扣3分。

⑶、值日生不打扫卫生或打扫不及时、不干净,扣1分。

⑷、衣服、鞋袜摆放不整齐或不及时清洗干净,见一人次扣1分。

㈡、食堂

弄脏墙壁、乱扔废纸、果壳,乱倒饭菜,见一人次扣2分。

三、在运动区及公共场所乱扔杂物,按教学区的标准扣分。

四、检查方法

1、教学区:政教处检查。时间:除每日下午打扫卫生后及每周大扫除后检查外,还要不定期检查。检查方式:有普查、抽查、专项查。严格按照标准扣分,填好当日卫生检查记载表。

2、生活区:餐厅卫生由生活中心工作人员检查、记载;公寓卫生由生活教师检查、记载。下午课外活动前,生活中心、公寓中心上报当日(从前天课外活动后至当日课外活动前)卫生检查记载表。

3、实验楼:由实验员负责检查。

4、人人监督。设检举箱,鼓励检举在学校公共场所或兄弟学部的教学区、生活区乱扔废纸、果壳或弄脏墙壁的学生,则对被检举(且核实)的所在班级,按标准扣分,对检举者的班级,则加同样的分数。

5、检查人员要公平公正,否则要追究责任,并扣除津贴。

五、公布、评比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后,政教处将各班教学区、生活区的卫生扣分情况(包括餐厅、公寓报来的扣分表)汇总公布(评比栏、广播、电视);每周末统计得分(100分减去每天扣的分),填入一周的评比栏;每月月底统计各班卫生总分(把每周得分相加),排出名次,填入当月的公布栏。给初中、高一、高二、高三、高四总分前两名班级发循环红旗(“卫生第一,卫生第二”)。

永威学校生活教师一日常规

1、起床铃响前20分生活教师(含公寓负责人)起床,洗漱、叠被子、整理房间,关锁各层楼阁隔断门,但不得有任何响声影响学生睡觉。

2、起床铃响(各单元大门不得打开),立即检查各宿舍,确保:学生按时起床;上铺的同学先叠被子,后洗漱;下铺的同学先洗漱,后叠被子;值日生拖地,把垃圾送到本楼层的垃圾箱里。

3、起床铃事5分钟,一楼生活教师打开单元大门,学生可以走出公寓。生活教师按学校的纪律、卫生评比标准检查各宿舍学生的纪律、卫生情况,并认真记载、扣分。

4、起床铃响后20分钟,一楼生活教师关闭大门,不得让学生随便出入,对未出门的要记入纪律记载簿。然后打扫卫生,把本楼层的垃圾送到学校垃圾处理站。

5、早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6、学生用餐完毕后,生活教师再一起进餐。

7、早饭后至上午第一节课前,学生无政教处批条不得进公寓。

8、早饭后继续打扫公寓卫生。10点前由公寓中心负责人带领各单元负责人检查各单元各楼层生活教师的卫生工作,记载、扣分列入当月对生活教师的考核、奖罚。各单元负责人组织本单元生活教师开短会,公布检查结果,讨论工作。

9、午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10、午饭后,公寓开门,学生可以进公寓休息。生活教师要督促学生严守纪律,不影响他人休息。对串门、吵架等违纪行为要记载、扣分。

11、午休起床铃响,按督促学生起床上课,生活教师检查各寝室的卫生。

12、下午2点至4点,生活教师休息。

13、4点至4点15分打扫包干区卫生。

14、4点20分,生活教师带纪律、卫生记载簿,到本单元负责人处汇总(从前天下午4点20分至当天下午4点20分),然后单元负责人到公寓中心负责人处汇总,公寓中心负责人再上报校长办公室,在学校《纪律、卫生评比栏》公布。

15、晚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16、早、午、晚饭后,生活教师按要求打扫餐厅卫生。

17、晚饭后开门,学生进公寓洗漱,按时催促学生离寝上晚自习,公寓关门。

18、晚自习后,公寓开门,学生有秩序地回到寝室,生活教师核准各班级学生人数,再请护送学生的班主任签名,然后督促学生洗漱、睡觉,对不守纪律(串门、吵架)等行为要如实记载、扣分。

19、熄灯铃后,检查、督促学生立即睡觉。对熄灯后打牌、抽烟、喝酒、吵闹等违纪行为,要如实记载、扣分。

20学生都睡觉后,按《消防法》规定各层生活教师必须打开楼道隔断门,否则追究有关生活教师的责任。生活教师全楼层巡视完毕后,可以回值班室休息。

21、生活教师的具体工作休息时间均按学校同期公布的作息时间表执行。

22、本规定自XX年4月13日执行。

永威学校生活教师工作考核、奖罚办法

一、检查范围

各单元宿舍楼及宿舍楼前后地面、花圃。

二、评分标准

1、在公寓包干区内,见一废纸、痰迹、果壳、烟蒂、杂物等扣1分;墙壁、门窗、楼梯扶手、镜子、宣传、室牌等处有灰尘或污迹,见一扣1分;见一脚印扣5分。

2、各室内的卫生用品(扫帚、拖把、畚箕、纸篓)和饮水机、垃圾桶不干净、不摆放在规定的地方、有灰尘、污迹、不整齐,见一扣1分。

3、发现公寓内的黑板、公布栏、墙壁、桌凳椅、门窗上乱涂乱画乱贴,见一扣1分;乱刻除赔偿外,见一扣10分。宿舍内制度及宣传标语张贴整齐、飞飞扬扬见一扣2分。

4、宿舍内桌、凳、椅摆放不齐,见一扣1分;物品摆放无序,见一扣2分。

5、生活教师留长指甲、衣着不整洁,见一扣1分。

6、空调等损坏或有灰尘,见一扣2分。

7、被子不叠、床上乱放衣物或宿舍用品摆放不整齐见一扣1分。

8、生活教师在校园内乱扔废纸、果壳等杂物,见一扣5分。

9、保持室内每天清洁、通风,有异味见一扣2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学生洗脸洗脚;做好常见病的预防教育,做好生病学生的护理工作,并及时与家长联系。违者见一扣5分。

10、打扫卫生不及时扣2分;检查卫生发现的问题未及时解决,加倍扣分。

三、打扫时间

1、每天上午9点之前,各单元生活教师打扫卫生。

2、每周星期四大扫除,十点前完成。

四、检查方法

1、公寓中心主任负责,各单元负责人随同(没有评判权,如不到场作弃权)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2、检查方式有:普查、全面查、综合扣分;专项查、抽查,以点代面评价整个包干区。

3、严格按照标准扣分,作好记载。

4、公寓中心设检举登记簿,如学生发现生活教师乱扔废纸、果壳等杂物的行为及时举报,公寓负责人应核实、登记、扣分。

五、考核、公布

公寓中心负责人每天将各单元卫生扣分情况在公布栏公布;每周末统计卫生得分(100分减每天扣的分),填入各单元卫生考核表,向全校师生公布;每月月底统计单元卫生总分(把每周卫生得分相加)排出名次,张榜公布。

六、奖罚

1、生活教师日浮动资金1元作此项考核奖励资金。方法:每月月底,各单元考核结果由公寓中心负责人报校长审批,由财务处发放。标准如下:第一名的单元按40元/人计算;第二名的单元按30元/人计算;第三名的单元按25元/人计算;第四名的单元按10元/人计算。

2、生活教师被学生举报乱扔废纸、果壳等杂物或损坏公物,见一扣10元;扣款均由生活教师个人承担,不列入此项奖罚。

3、生活教师要确保本楼层墙壁干净,公物无损坏。否则凡找不到责任人的,均由生活教师承担损失。

4、生活教师不按规定时间开、关锁楼道隔断门的,发现一次扣10元。

七、本办法自XX年四月二一日起执行,在新办法出台前,不得随意变动。

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选办法

一、文明宿舍

1、评选条件:

⑴、无一人打架、骂人;⑵、无一人抽烟、喝酒;⑶、无一人丢失钱、物;⑷、无一人熄灯后说话;⑸、无一人翻墙出走或夜不归寝;⑹、无一人私接电线或点蜡烛;⑺、无一人顶撞生活老师。

2、评选方法:

每月评一次。宿舍里全体学生对照条件,认为符合条件的,可申报;生活教师把关,班主任上报,学部审批。

3、奖励办法:

每评上一个文明宿舍,给所在班级纪律、卫生各加2分;宿舍门上挂文明宿舍牌;文明宿舍里的学生方可参加评选“文明学生”、“四好学生”。

二、文明班级

1、评选条件

⑴、班级所有宿舍都是文明宿舍。

⑵、班级学风好,人人学习进步快,家长满意。

⑶、班级纪律、卫生好,学生讲文明,品德好。

⑷、做好广播操,上好体育课。

2、评选办法:

每个月评选一次。班主任引导学生对照文明班级的条件,如符合条件,班级申报;学部审批、公示、表彰。

第4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1、武术室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管理员要对武术室财产及使用全面负责。

2、必须换穿运动鞋,才可进入武术室内。

3、爱护室内一切设施,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4、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得乱扔杂物,严禁随地吐痰。管理员要及时、定时打扫和整理,做到清洁、无灰尘,器材整齐。

5、节约用电,光线充足时不准开灯,其它时间做到人走灯灭。

6、武术课在武术室内上的,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上完课后要复原场地器材。

7、每次使用后须经管理员验收,如有损坏,按有关规定照价赔偿。

武术教学制度

为了使我校武术教学有序开展,保证武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武术成绩,使学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和武术工作者,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武术源远流长,且能得到迅速发展,特制订武术教学制度:

1、教练员要热爱武术事业,发扬武术精神。

2、在武术课上,教练员和学员要穿着武术运动服装,运动鞋,不携带妨碍武术教学活动的物品。

3、训练队形要整齐划一,有序的开展分组、分项、分类的武术训练,尤其是分层教学。

4、训练口令要清脆,响亮、准确。

5、教练员要站在能看到全体学生的位置,演练武术动作或集中学生讲授武术理论,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6、教练员要在学期前写出学期训练计划,每月写出月训练计划,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

7、教练员要认真备课,定期进行教研,探讨武术教学经验,互相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进步。

8、定期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接受学校的武术教学检查。

9、每天的武术课要高标准安排,保证安全课堂、高质量课堂、高效益课堂,同时学生出勤全。

10、每周日教练员要对一周所教内容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补习,保证教学质量的高度。

11、按学校的校历定期举行武术观摩会,阶段性的向学校汇报武术教学成绩。

12、年终学校要组织武术考试,对学生要进行逐人逐项演练考核,项目为: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散打技击、组合、技能和实战。

第5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名师

1.启动《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活动,围绕“在成就教育事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思路,重点以有效教学理念、策略、技术的学习研究,强化教师职业责任、从教热情,提升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是制定实施了《教师职业发展“千分行动”计划》。学校将教师业务素质分为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400分)、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450分)、综合素质(150分)三部分,以有效教学理念和要求为主要内容,制定了达标、考评指标,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素质考核,着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二是选编印发《有效教学学习手册》。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搜集有关教育专家、名师关于“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的论述、经验介绍及“有效教学”讲座、课例等方面光盘,以“且学、且行、且思”的培训方式,实现教师有效教学理念与常态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

2.专设“且学,且行,且思”校本研修室。以学科为单位有序开展以“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电化教学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与培训,引导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学校适时组织专题知识考讲、考评,以考促学,推动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深入落实。

3.实施网上大教研格局。级部专设电子备课室,教师“每天一小时”深入“资源超市”,分享“教学蛋糕”,进行网上学习、研讨。通过“每日一题”搜集等活动,引领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将学生“双基”能力强化、应试技巧与心理辅导等贯穿始终,为提高成绩打好基础。

4.结合“教师成长青蓝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的深入实施,及时派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的培训,落实校内二级培训;广泛开展学年度校级“课堂教学标兵”“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学先进的评选活动,并按相关规定表彰奖励。大力营造“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提质量”“提高教学成绩光荣”的浓厚氛围。

关注常规,强化管理,构筑质量长城

1.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突出重点抓落实,结合实际抓落实”。正确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日常评价的创新;处理好素质与质量的关系。对明令禁止的不折不扣、坚决做到,突出抓好“五个”规范。推进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的进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落实《泊中教师一日、一周教学常规》,完善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阅、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管理与指导。注重在质量分析、阶段监测、期末考试、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中,加强可操作性的教学研究,全力突出“过程高效”“质量第一”,用心打造高效课堂。例如:

备课:落实“四定六统一两发挥”的备课要求,推行“一自备、二交流、三修正、四反思”备课程序,把集体备课和“学案导学”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定期编印《优秀教案集》和《优秀课例集》,供教师共享、交流提高。真正做到“五个关注”(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学法的指导),优化教学全过程。

上课: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每周给教师的课堂把脉,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有序开展了每学期一节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每周每组一名教师出示的“高效课堂展示课”、每学期的“青年教师比武课”、定期的“复习课、讲评课”“学案导学”模式探索与推广等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五点、四多、三讲、两少”课堂教学模式(即抓准五点:重点、难点、特点、疑点、考点;教师课前花工夫要多,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多,教师掌握的资源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的机会要多;突出讲思路,讲方法,讲过程;讲要少而精,作业要少而精)。

作业:一是级部审批把关,严格控制作业量,坚决杜绝超时、超量、惩罚性、机械性、随意性作业;二是备课组在“集备”中统一作业内容,把作业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对学生分层提出作业要求。三是提高“错题本、典型题本、难题本”的利用率。要求教师“三本”亲自检查、批改、寄语,做到周周反馈、落实、解决。四是在各班级中设立“疑难问题解答卡”,让学生把不会的问题写在疑难问题答题卡上,由老师或学习尖子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努力构建新的教研管理模式。学校成立由业务校长、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学研究指导小组,完善校本教研活动流程与制度建设,全程参与教学研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积极开展“应用型课题”的研讨活动。先后开展了课内外“导学、导练、导测”、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等专题的有效研究,分别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备课组围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观摩课”等专题,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建立了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先后开展了“八种课”的研讨、交流活动。即:任课教师每周1~2节听评课;业务干部每周2~3节推门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出示一节公开示范课;每学期开展校内评优课;各学科适时组织2~3次学科教学研究课;组织教龄在五年以内,改任新学科教师定期进行汇报课比赛;每周二为课堂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讲评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关注差异,分层辅导,整体推进

贯彻面向全体、分层、分类指导原则,全面实施“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促优”教学工程。1.学期初以班级为单位,以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结对帮扶体”。党员干部联系1~2个班级、3~5名教师、6~10名学生;教师负责6~10个学生,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倾听教师心声;到班级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到课堂中去,研究教与学。”2.积极推行“优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作为教研活动重要议题和学情诊断重点工作,对负责的学生,采取教师 “导师制”的方式定时辅导。做到“四多”(定期谈话多、问题辅导多,作业面批多、课堂提问多)。3.建立“结对帮扶体”质量目标台账,加强对“易错题、易混题、典型题”的强化指导,做到弱项变强,强项变优,落实“质量跟踪负责制”,纳入教师教学绩效考核。

关注“学习力”,强化学生自主

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

学校修订了《泊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施方案》《泊中学生一周(日)学习常规》,总结了《八环节学习法》和《学习习惯十五要》等学法指导材料,强力抓紧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全程指导。

一是抓课堂自主学习。大力倡导课堂教学“20(讲)+23(练)+2(思)”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五多”(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质疑,多让学生感悟,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总结)。

二是抓周一至周五课外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定自学计划,家长在家督促落实,教师次日组织小组内互查和教师亲自检查,实现周一至周五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监控管理。

三是抓双休日、节假日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计划点评”“作业检查或展览”“阶段总结表彰”“家校联系卡”等形式,确保双休日、节假日以村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的正常活动。1.教师提前备好“自主学习导学案”,引导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自主训练;2.到校后以教师为主,小组互批为辅进行检查、批阅;3.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由小组自行讲评;4.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订正在错题本上,进行二次作业。

第6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重修是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现阶段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监管考核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求完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重修;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改进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欧美教育管理体系的学习与借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在选课制背景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修读课程,通过课程则取得相应课程学分,以学分为单位统计学生的学习量,以GPA(GradePointAverage,平均成绩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在弹性学制内修满所有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才可以申请毕业。①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和选择权,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思想。在学分制背景下,为保证高等教学质量,重修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学分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高校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②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修又称重新学习,一般是指某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未达到该课程最低考核标准的学生可通过重修的方式再次学习该门课程以取得相应的学分。④各高校关于重修的教学管理规定基本相似,即学生如果所学课程期末考核不及格,可在下学期开学初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补考,补考仍不及格,必须要重修该课程,成绩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毕业。重修一般是为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出国深造或读研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学生也选择重修来提高课程成绩绩点,在重修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显著增加,相应地,重修人数和重修课程门次也显著增加,重修主体由单一的学业困难学生变成由学业困难学生和出国深造学生两方面的主体构成,这就导致了现行重修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监管考核体系,教务管理实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重修教学组织形式及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重修教学组织形式大同小异,主要采取跟班重修、组班重修和辅导重修三种教学形式。⑤⑥(1)跟班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内正常开设的课程安排学生跟班重修,即随低年级参加平时课堂学习与期末考试。跟班重修能较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难度,但容易出现重修课程与本年级正常的上课时间冲突的情况,重修上课时间难以保证。由于学生的重修课程考试也跟班进行,考试时间也会与本年级正常的考试安排产生冲突。(2)组班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未开设的课程且重修人数超过10人则单独组班授课,由任课教师单独命题和批改重修考试试卷;组班重修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集中上课,虽不会与正常上课冲突,但因在周末或晚上上课,缺乏教学监督。(3)辅导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未开设的课程且重修人数少于10人则安排辅导重修,学生和教师联系,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对课程进行辅导答疑,由指导教师单独命题和批改重修考试试卷;参加辅导重修的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一般来说学习体系和计划不完善,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对于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各高校大都是依据重修人数和课程开设情况来确定重修形式,没有考虑重修主体对象的差异。现阶段下,重修主体对象主要有两类:学业困难学生和出国深造学生。这两类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和先修课程基础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形式上也应有所区别对待。

1.2重修教学监管体系松散,成绩评定标准单一化

对于正常的教学来说,教学管理部门及学工部门会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如不定期听课,抽查教案、试卷等。而针对重修课程的教学管理则较为松散,周末或晚上开课的重修班管理容易成为教学管理的盲区。重修成绩的评定标准也存在以下弊端: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绩构成包括三部分:平时、作业和考试,这样的成绩构成体系对增加重修课堂出勤率和提高重修课程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对于因出国深造而选择重修课程的学生而言,缺乏灵活性,出国深造的学生一般先修课程基础较好,对课程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不好,他们在重修的同时经常还要准备出国外语类考试。另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绩只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例如我校,容易造成大量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旷课迟到早退或上课玩游戏打瞌睡等。学生较低的出勤率和不良的上课表现容易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为“985”和“211”高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好,但在我校也曾多次出现,组班重修某门课程的人数六十多人,实际每次上课人数只有几个人的现象,担任组班重修课程的任课教师颇有怨言,很多教师不愿意为重修班授课。

1.3加重教务管理负担

重修的报名、排课、排考和成绩录入工作一般都由教务管理人员执行。教务人员通知重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重修,报名结束后统计重修课程门次及人数,根据重修报名情况设置课程的教学形式,安排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在排课的过程中,教务人员要注意避免学生重修课程与正常教学课程时间冲突的问题。同一门课程的重修班可能遇到有两三个年级的学生重修,各个年级学生又有多门正常教学课程,要做到无冲突地安排重修课程的上课时间就变得特别困难。重修课程的排考也涉及到考试时间与其正常教学课程考试时间冲突的情况,特别是在重修门次无限制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一个学期重修课程甚至高达十多门次,协调重修课程和正常教学课程的考试时间变得尤为艰难。仅靠人为地对重修排课和排考进行冲突检测,而不辅以智能化的信息化的重修教学管理系统,不仅大大加重教务管理负担,而且易增加出错概率。

1.4重修次数和课程门次没有限制

重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重修机会,每学期可选择的重修课程门数较多。目前很多高校都不限制学生重修的总次数和每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由于参加重修的学生群体多为课程不及格人群,这些学生学习底子一般较差,学习正课的同时重修多门课程会导致时间精力不够,影响重新学习效果甚至正课的学习质量。对重修总次数的无限制,易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会抱着“学不好还可以重修”的心理,使重修成为了提高正常教学质量的一个掣肘,违背了重修的目的。

2对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2.1灵活选择重修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在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选取上应考虑重修主体对象的差异性,“因人而异”选择教学形式。对课程不及格的重修学生,为保证教学质量,只允许选择跟班重修或组班重修的教学形式。若某重修课程当学期教学计划内不开设或重修该课程的人数不足10人,无法达到跟班重修和组班重修的开设条件,则重修学生须顺延到下一学期重修该课程;对因出国深造而选择重修来提高成绩绩点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而言,学习基础较好,若其正考课程成绩已及格,允许学生选择辅导重修的教学形式,便于出国学生灵活支配学习时间。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选取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2重视重修教学管理,合理设置成绩评定标准

借鉴正常教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对重修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提高重修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加大课程重修监管力度,提高重修教学地位。成立重修教学督导组,组织教学督导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召开重修学生座谈会,反馈交流重修教学中的问题。成绩的评定标准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一面旗帜,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依据。学校在重修成绩的评定标准上,应坚持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教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跟班重修和组班重修的成绩评定,考虑计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内容,可以较好地保证出勤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辅导重修的成绩评定,因平时和作业不好度量,只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标准,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重修的总成绩。任课教师命题重修试卷时候,不应有“重修考试就是让学生通过”的思想,命题时不应刻意降低难度,在试卷难度上应保持和正常教学考试难度一致。在试卷批改时,教师不应放松阅卷标准,应实事求是,避免人人及格,有失公平,助长学生对重修学习敷衍了事之风。

2.3采用信息网络重修管理系统,限制重修门次和次数

依赖教务人员的人工管理操作模式来执行重修报名、排课、排考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出错,难以准确地对重修课程和正常教学课程进行冲突检测。建议采用信息网络手段的重修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从个人的门户系统网上报名重修,教务管理人员在网上提交重修课程的开课安排,学生可通过个人门户系统查看重修课程及考试的安排。借助教务管理系统,有助于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准确地获取重修的相关信息,避免遗漏。借助重修教务管理系统,还可以智能地限制学生的重修次数和当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对重修次数进行限制,例如规定同一门课程重修次数不得超过3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正常教学和重修学习,避免滋生懒惰和拖延心理;对当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进行限制,有助于引导学生认真制定自己的重修课程计划,合理分配学习精力,同时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过度浪费。我校从2012年采用重修教务管理系统,学生重修报名、选课和重修听课证打印均在网上管理系统进行,教务管理人员排课也在网上进行操作,从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较大地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保证了重修教学信息渠道的畅通,简化了重修报名等手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4选派优秀教师从事重修课教学

重修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知识面掌握不够全面。对同一个重修教学班的学生或者是同一门课程辅导重修的学生而言,理解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情况,提高重修教学效果,保证重修课的教学质量。高校中,优秀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如何调动这部分教师来承担重修课的教学任务,是重修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我校在实施过程中,从薪酬和工作量考核两方面来调动优秀教师承担重修课的积极性。在薪酬上提高重修教学环节的酬金分配比例,在工作量考核时提高重修课时相对正常教学课时的权重。

2.5规范重修教学文档

教学文档的规范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规范重修教学文档,加强教案讲稿和试题两方面教学文档的管理和检查。在重修开课初期,学院组织相关教学督导人员检修课的教案和讲稿。对教案讲稿存在问题的重修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整改,整改后再次对其审核。对教案和讲稿的规范化要求可以促使重修任课教师重视教学,认真备课。对重修试卷,可采取命题试做审题机制并设置对应的命题说明文档。任课教师命题后先由课程组其他教师试做题,以判断题量、难度和考点等设置是否合适,命题教师和试做教师在命题说明上共同签字确认后,再交由系主任或教学副院长审核,审核通过方可制卷。同时,命题教师还应提交重修试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重修考试结束后,命题教师批阅完试题后,将试题和学生成绩单交院系教务部门备案待查。学校在每学期初,对上学期的重修考试的试卷进行抽查。对重修试卷的规范化要求,可以保证重修试卷的难度和成绩评定的公正透明度。

3结束语

重修制度是学分制背景下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一项重要内容。重视重修教学,加强和完善重修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重修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黎斯 杨平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注释

①张金龙.学分制下提高课程重修质量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6):41-44.

②王金兰,刘培生,李宇辉.高校重修制度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7):116-118.

③李秀美.加强高等学校课程重修教学管理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42-44.

④赵国臻.谈现阶段高校学生重修的教学管理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5):285-286.

第7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一、学校每学期召开三次法制工作会议,研究学校法制工作。 二、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教育周活动:

1、作一次法制教育报告;

2、举办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图片展览;

3、举行一次交通法律、法规、法律常识、安全知识为内容的知识竞赛;

4、组织观看一次治安管理条例知识教育录像片;

5、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加强子女安全监护的教育;

6、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观看安全教育系列片。

第8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了实践框架。但现实中部分教师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却存在搭便车、偷懒、应声虫等机会主义行为。从委托视角看,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与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规避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制度内部合法性以及把握教师舆情、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

委托-;教学管理制度;机会主义行为

学校与教师之间基于专业分工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委托关系。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双方合约而成的行为契约,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了实践框架。教师作为关系人,理应遵照行为约定,履行规定职责。但事实上,部分教师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中基于“本—利”的考量出现了不合理、不合规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看,研究教师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中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及规避是很有实践价值的选题。

1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中机会主义行为表征

经济学中,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体现为两种,即契约签订前的隐蔽信息或者逆选择与契约签订后的隐蔽行动或者道德风险。基于信息问题产生的这两种机会主义行为都容易带来效率损失。本研究只涉及对已任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并未将个体与学校订立契约之前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即本研究的前提假设是:学校招聘的教师基本符合学校要求,有责任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教师基于支配资源的有限性和信息不对称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了机会主义行为,即教师进入学校之后的道德风险或者隐匿行动,具体体现为以下3种行为倾向。

1.1搭便车

经济学家柯武刚认为:“搭便车是指信息成本或排他成本高得不可能阻止他人从一个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获益”[1]。在学校中,搭便车特指学校对教育个体的监督成本高得不可能排斥教育个体无偿享受学校利益或制度收益[2]。以此推之,在对全校教师进行制度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员规模较大、监督管理成本过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督导机构等往往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对部分院系的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情况的检查,以此结果来判断所属教学单位所有教师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程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程度等。如果抽查结果较好,那么整个教学单位也会获得较好的教学评价。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检查过程中,并不是被检查的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行为表现就代表所有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规章制度的要求和学校教学规范的要求去做。这其中,也有部分教师从节约角度出发,无偿占有了院系其他被检查的教师所创造的良好的声誉资产,而不用分担这项收益的成本。此现象反映出部分教师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执行、部分执行或者打球等道德风险。

1.2偷懒

偷懒是一种违法或者违反事先约定条件的行为,它往往以教育个体通过损害他人的收益,来达到减少使用可支配资源的目的[2]。例如,在教师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上课要合理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不能念课件、不能没有适当的板书,但是实际调查中却发现,有部分教师存在上课不带教案、过于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多媒体使用这一问题上虽然不能说明教师本质上有问题,但是至少体现了教师作为有限理性人,在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过程中存在偷懒行为,尤其是当教学监督缺位的时候,部分教师就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权衡,通过偷懒节约自己的人力资源。这种节约行为从短期来看,似乎只是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师个体来说似乎是有利的。部分教师可以将在教学上节约下来的时间、精力用于在他们看来价值更大的科研或者是社会兼职。但从长远来看,教师个体的偷懒行为不仅会降低其在学生中的信誉,也会降低在同事中以及在学校中的教学声誉。

1.3应声虫现象

应声虫现象源于委托组织中的yesman现象,即下级揣摩上司的意图行事[3]。下属对管理者掌握的资源比较依赖,对其管理偏好比较了解,加之其对工作执行信息的掌握又占有优势,导致管理对象在工作中存在表面应对管理偏好,而实际上偏离需要的情况。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有些教师将教务管理的高效统一认作是教学管理的偏好。在面对一些需要加以时日、需要特色化的工作时,只强调“快与省”的工作目标,忽略了“优与用”的标准,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某地方院校在2010~2011年开展了校级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了保障网络课程建设的统一化,预制了课程建设框架,同时为了鼓励教师们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承诺针对网络课程建设的考评结果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并择优建立校级精品课程,推举省级精品课程。这一工作推进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响应了教务管理部门的号召,按期完成或者是超额完成了课程建设工作,获得了适当的奖励。可是在这批开发的网络课程中,有些课程看似框架中各部分都存在,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达到课程建设的要求,加之特色不突出,实效性也没有如当时预期的那般发挥出来,造成有形无实。

2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中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两个假设前提,在委托关系中,委托方在设计最优契约时,应该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委托方的价值期待才有可能成为人的行为目标,以实现共赢。教师作为方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反映出学校和教师间的委托关系不够优化,而这主要是由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2.1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参与约束条件欠缺

参与约束条件发挥作用的情况是人在从事这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其在其他方案选择中获得的效用。教师作为人从严格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获得的效用大于权宜执行规章制度所得到的期望效用时,才可能规避教师在制度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教师制度执行中机会主义行为与人的参与约束条件不成熟,与未获得有效激励有直接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缺乏促进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适当激励。激励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在一个由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会群体中,存在两个必须要承认的前提,即教学信息的不完备和活动目标的不一致[4]。这两个前提是导致激励问题的两个基本因素。从逻辑上讲,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和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确存在目标不一致、信息非对称的情况。管理人员的目标是秩序和效率,教师们的目标是教学自主和专业发展。两者存在控制和自主的矛盾。同时,在教学信息的流动上,教师占有私人信息,管理人员处于信息劣势。以督导专家进入课堂听课为例。看起来被听课教师的所有信息都在督导专家所能掌握的范围之内,但是实际上督导专家作为身处现场之中的人也只能掌握其知觉范围内的信息或者只能掌握教师在短短的四五十分钟授课时间内传达出来的信息,以此推断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似乎有些偏颇。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掌握着信息的绝对优势,很有可能存在着隐蔽信息的情况。由此说明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才能有效的规避教师作为人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但从实际来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习惯依靠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实施教学管制。那些看上去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管理者预期的目的。它们之所以还要存在,是因为这些规定至少在学校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那里表明学校管理者在“做事情”。这种对上负责的思想导致校内出现形式主义。另外,对制度执行情况虽然也伴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但是基本上都是以物质利益的形式存在,缺乏多样性、有针对性的激励。部分教师对那些学校硬性的规定没有直接的反抗和抵制,而是采取形式主义的、隐蔽的抵抗策略,消极对付,过于物质化的激励甚至导致教师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目标置换。2)缺乏促进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监督反馈。激励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激励也会存在失灵的情况,尤其是作为有限理性的人,在自利行为存在的情况下,教师群体中也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如果对这些机会主义行为不加规避、不加及时的处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原本机会主义倾向淡漠的教师产生心理不平衡感,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也会滋生机会主义心理。因此,管理层为了规避不当行为的发生或者减少此类行为发生的频率,就需要在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运用督导这一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但是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信息的分散,教学管理者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并不是完全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出于监督成本的考虑,一般并不直接对各教学单位和教师进行教学检查,他们往往借助教学督导组、学生或者教学信息员、同行等群体对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是这些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是有限的。另外,教学督导反馈制度也不是很健全,督导信息反馈的乏力以及事后反馈的断续,导致教师们对教学督导有效性的信任缺失,以致于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应付督查的机会主义行为。

2.2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欠缺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委托人在约束人行为保证其效用最大化时,也能保证人从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道德风险的存在说明在依靠现有的制度模式实施教学管理的活动中,管理者由于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模式的路径依赖而获得的效用远远大于教师,后者由于没有在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获得期望效用而出现了问题。1)管理方优先获益于对传统制度模式的路径依赖。制度模式的路径依赖,究其原因,制度经济学家W•布莱恩•亚瑟[5]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归纳了4点:高初始成本的存在;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采纳预期。学校教学管理者对科层化、标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模式的路径依赖使其受益良多,体现为以下3点。第一,行政和学术二元权力的非对称助长了教学管理行政权威。学校和教学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权力不对称,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不对称。这种二元权力结构“反映和体现的是学校组织结构中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原则。”[6]从多层次的委托关系看,学校接受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又接受学校校长的委托,院系再接受教学管理部门的委托,广大教师最后接受院系的委托来直接的教育教学职责。在这个较长的委托链条中,贯穿链条始终的是行政权力,除教师以外其他各方接受的都是上一级行政权力的委托,这就导致行政权力在教师教学管理过程中似乎天然就具有了实施管理的合法性。于是学校内部教学管理行政权力的拥有者往往就成为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供给者。教学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他们来制定和推动实施的。广大一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或几乎没有充分而有效的话语表达的权力和机会。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配置也往往是由行政权力来支配。在行政权力占据资源配置绝对优势、教师学术权力式微的情境下,科层体制下的管理者对传统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模式会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第二,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了学校在制度环境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前,对教师教学管理所采用的制度模式受传统科层化管理思维以及前苏联集权化管理模式的影响比较倾向于外部控制和规约,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在管理者看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教师那里这些制度由于长期的推动实施也已经“学习并内化”。因此,升本以后,他们基于学习效应沿用这一制度模式。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以后,面对众多老牌本科大学的冲击和竞争,为了尽快获得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用人单位等对其本科办学资质合法性的认同和接受,纷纷效仿其他本科大学教师教学管理的制度模式,来建立健全本校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从整体来看,以规制为主流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正如杨东平教授曾评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整体而言,它仍未能超越50年代形成的苏联模式和计划体制的构架,其内在的品质、文化和属性,或者说教育的‘软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更新和改善,远远落后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际要求。”[7]第三,“官本”管理文化使外控式管理成为“当然”的选择。我国的社会建制“大多是强权的产物,管理者以‘得天下者’自居,管理演化为对他人的控制,成为权威的象征”[8]。受这种“官本”文化的影响,组织中的管理者理所当然的成为命令者和指挥者,享有组织建章立制的权力,而管理对象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命令的执行者和服从者,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学校受“官本”文化的影响,学校教学管理者理所当然的被视为教学管理权力的合法拥有者,享有对教师教学进行管控的权力。而教师作为被管理者似乎也已习惯于组织内部的制度管控或者已经对制度管控的价值产生确信。官本位的外控式制度管制模式之所以被组织中的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是因为制度控制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选择产生强制同化的力量,使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管理权力的拥有者既然已经被上级任命为组织的管理者,委托他们来实施管理,他们就应该拥有建章立制的权力,拥有实施管控的权力。这为管理部门拥有广泛权力以及依赖权力实施管制赋予了认知合法性,使外控成为必须和可能。2)教师在现有制度模式中获益受限。(1)教师参与制度制定的程度低,行政权威明显优于学术权威。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协调管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准则,应该体现出双方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但是,从教学管理制度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不得”“必须”“不能”等高频词汇以及规章制度最终合法解释权的归属可以看出管理者的本位倾向。教师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处于末端位置。由于教学管理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教师的对象主体身份,只是单纯的将其视为管理客体实施外控,体现出管理者较强的权力主体意识,也表明管理双方在权力彰显上的不平等,即行政权威明显强势于学术权威;(2)制度形成的出发点是“提效率、保太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不足。学校教学管理者往往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管和干预来期望维持良好的管理秩序,调控、改进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所认定的教学不规范行为,以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率。这种制度形成的出发点往往在制度文本中明确表达出来,如“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这种管理主义思想之下形成的制度模式注重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框定,很少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主观感受,也不太考虑专业化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从功能发挥的价值理性来看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不是因为对教师的教学形成了约束和限制,而是因为这种约束和限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负面的阻碍作用。总之,学校教学管理层在制度路径依赖中获得的效用满足远大于教师群体。因此,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不成熟导致教师在制度执行中出现道德风险。

3规避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建议

3.1加强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利益激励机制建设

要调动教师群体对教学管理制度内化和执行的积极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激励。一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在学校里,每个人的眼睛都会盯在学校领导身上,不管领导人做什么都能够得到公众的关注[9]。因为人们相信他们正通过某种信号传达管理者的价值观,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求教师做到什么,首先要看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当教学管理者不单是一个管理者,而且是一个教学专家,能够在实践中积极的践行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对其他教师就会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其他教师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这样逐渐的将制度扩散开来。二是必要的利益满足。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应该设置适当的激励措施,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最好是两者有机结合,唯此才能有效的动员教师遵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规避教学中的隐蔽行动,保证教学质量。进行利益激励的方法有两种[10],即利益奖励和利益惩罚。由于利益惩罚会带来各方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增加,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利益激励主要还是以利益奖励为主。对于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内化和执行的利益激励,学校首先应该增加对教师教学激励的资源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将教学优质的教师评选出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其树立成为全校范围内所有成员学习的榜样,以此营造一种重视教学、重视教师的良好文化氛围。

3.2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内部的合法性认同

制度在组织内部的合法性认同越高,越有利于规避制度执行的道德风险。一是转变建制理念。尊重教师等相关群体的意愿,树立“内部客户”的服务理念,适度对原有的强调科层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在尊重教师等相关群体意愿的基础上,采用“逆向规划”的方法,在目标终点处寻找学校目标和教师群体期望目标的交叉点,开始向后推导制度实施的环节,使学校在整个制度安排中,充分地考虑教师等群体的认同度和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11]。二是调整制度目标,凸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要增加教师对教学管理规制性制度的合法性认同,必须要调整原有管理主义思想下依靠强制追求教学秩序、凸显制度权威的管理目标,逐渐调整为人本化的管理目标,突出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制定的程序,凸显民主、平等等伦理价值。首先,在其制定主体的选择上应该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的校长、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等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参与能够保证制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维护教师学术话语权威的体现。其次,在制度制定的程序上要严格遵守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及解释等规范程序,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法性。

3.3把握教师群体舆情,增强对其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

首先,管理层要创建一定的交流平台,采取相应的手段,与教师群体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对话和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对话,管理层可以掌握到大量有关学校教学改革政策基层贯彻执行的信息,同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群体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意见和要求,从而把握教师内部一些真实的、非正式的主要舆论倾向,对这些非正式渠道获得的舆论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其次,在与教师群体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管理层要利用权威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这样做可以使得教师群体明确学校当前的发展思路,学校主张什么、学校发展需要什么、教师在其中应该做什么、教师在其中可以获得什么,从而使得教师目标和组织目标实现一致,以促进组织共同愿景的形成。一旦达成共同愿景,那么在共同教育目的的激发下,教师对学校就会产生强烈的组织认同,组织中管理层倡导的价值观就会自然的成为主流价值观,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作者:房敏 单位:德州学院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9.

[2]周彬.决策与执行:制度视野下的学校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5.

[3]夏雪.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机会主义[J].教育科学,2009(3):10-13.

[4]周兴国,李子华.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52.

[5]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第3版)[M].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0.,

[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4.

[7]吴苾雯.“逃离”大学[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2:3.

[8]郭冬升.平等与维权: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新视角[J].江苏高教,2005(3):56-58.

[9]特伦斯•E•迪尔,肯特•D•彼德森.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22.

第9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一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现状与缺陷

(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建立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编教育管理学》的观点,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而制定的教学规章制度、条例、规则、细则、守则等,是全体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准则;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我们可以对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做如下的界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所制定的对大学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的基本制度。更具体地讲,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大学教学与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程序与规则,是调节大学教学管理者与大学生、大学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上级管理者与下级管理者之间关系的机制,是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观念和理论向大学教学管理实践转化的中介,也是大学教学与教学管理改革成果的固化和外显形式。

(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表现

1 扼制学生的求学意愿

学生的教育需求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但在很多大学,还只是停留在领导的讲话中或学校的文件上,并没有落实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比如,在大学生转换专业问题上,有的大学规定,只有成绩排名前5或10名的学生才有转专业的资格;有的大学规定:经批准准予转专业者和外校转入本校者,应根据入学专业和转入专业的性质不同,缴纳1万元至3万元专业建设费。这些门槛的设置可能有各种缘由,但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要学到自己喜爱的专业是难上加难。

2 限制学生的学习自由

学习自由意指学生具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空间等的自由。学习自由还包括学生具有选择教师和课程的自由。这意味着学习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自主的、自治的,而非都是以各种形式强制的。由于中国高等学校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实行的是从苏联移植过来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客观上使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不少限制。

3 忽视或损害学生的利益

一些大学并没有从过度强制性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教学管理制度依然是一幅“冷面孔”,唯我独尊,对学生的合法利益视而不见,或根本就不予理会。近年来,大学生与学校打官司的各种案件越来越多,著名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学校就是剥夺了大学生的受教育权,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处分学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处分起到警示作用,让学生能够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学校在实施处分权时应当充分考虑育人目的,不能因小过而重罚,责过失衡,应当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 对教师的限制过多

现行的大学教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借助章法制度和量化指标,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进行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这种量化的管理方式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甚至生存压力,实际上限制的却是真正富有创造性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的出现。

以上所列举的是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性缺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事实上,问题远远不止这几个方面。

二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外部环境分析

教育受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文化环境所左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工具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功利性目的日益突出,这些因素影响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正如陈学飞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一直是为政党或政府的政治、经济等目标服务,是为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而往往忽视、排斥,甚至完全不顾及学生个体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长此以往,已经给我国的大学教育及人才培养造成了相当不良的后果。”另外,我国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学管理观的影响。在管理者的潜意识里,如果没有严厉的规章约束,学生就不会好好学习,教师也不会努力工作。现行的大学教学管理观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管理观”,这种管理观认为管理者和学生(乃至教师)之间是单纯的主体和客体关系,不把学生当作能动的管理对象,学生被排斥于教学管理过程之外。科学管理观反映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就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忽视教学和学习的自由。在人文关怀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这种科学管理观的缺陷与不足正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

(二)大学内部管理因素分析

1 大学的“官本位”意识

所谓“官本位”,即以官为本,以官的利益需要、官的价值诉求为行为取向,唯官是重,唯官是大,领导永远是正确的。一些大学过于强调行政权利尤其是行政官员的作用,一些职能部门出现了角色错位,将服务职能置换成指挥权利。行政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缺陷:从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角度来说,管理者高高在上,处于主动和控制的地位,管理对象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学资源的限制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不容乐观。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更显突出,教学经费、师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实验室条件等已经无法满足办学的需要,更不用说满足完全学分制的需求了。

3 学生的自身状况

我国的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接受的多是“保姆式”的管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处于19~23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因而自我选择、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较差,基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和经验,养成了依赖心理,希望学校为他安排好一切,他只要被动地服从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学习上的自由。这些都是大学生心存疑虑而不敢冒学习自由之风险的原因。

4 教育者法律意识淡薄

在大学管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之间,大学管理始终处于强势和支配地位,而大学生受教育权则处于弱势、被支配的地位,这就导致大学管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失衡,引起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缺损。另外,一些校规与国家法律法规存在相抵触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一些大学管理者心目中,普遍存在一种从严治校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导致有些校规与有关法律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相比,对学生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学生违犯时处理也严,形成了对法律法规的“超位”或冲突。

三 构建人性化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一)以学生为本

我们今天提倡的“以学生为本”,首先是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包括选择学什么的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学和怎样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除此之外,要把学生作为本体,尊重其独立、自主的存在;大学管理的制度和决策要反映学生的利益,并且依靠学生来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目标,以学生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

反观我国大学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现状,其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从根本上讲是对“以学生为本”的迷失。大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应当摒弃旧观念,把学生当作“当事人”、当作“主题”,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要为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是针对大学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主导决策、教师被动执行决策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本,首先要还原教师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应有的地位,赋予教师相应的自力,保障其教学上的真正自由。

坚持以教师为本,首先要确保教授(群体)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中坚作用,保障其相应的权力和权益。“教授在大学里究竟应当持有什么样的权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制定大学基本教育政策的权力,而所谓的基本教育政策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生录取、考评和学位授予、教师选聘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和具体的决定。”

仅仅保障教授(群体)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权力是不够的,还要保障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的发言权、知情权、决断权。

(三)以服务为本

“以服务为本”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学管理制度中师生与管理者契约上平等的落脚点。

不管是“以教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两者都要求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渗透“以服务为本”的理论,体现服务至上的基本精神。落实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上,就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师生为实现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全心全意”、管理者为师生实现教学工作目标而“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