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手机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手机培训总结

第1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中建总公司提出了“一最两跨、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最”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两跨”即在2015年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三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建总公司2010-2020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制定了《中建总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策略,重点建设好五支人才队伍,即经营管理者队伍、项目建造队伍、建筑设计队伍、地产开发队伍和专业管理队伍;抓好七类核心人才,即领导人员、项目经理、建筑原创人才、科技人才、商务合约人才、投资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其中的800到1000人的精英团队建设。为此,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培训:

1.领导人员培训

领导人员培训是重中之重,我们根据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始终把领导人员培训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领导人员培训力度。总公司总部每年固定举办二级单位正副职领导人员、海外领导人员、总部部门负责人、后备领导人员、三级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及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专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各二级单位也分别对本单位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每年全系统培训2000多人次。此外,还积极选派领导人员参加中组部、国资委组织的领导人员培训班及赴国外观摩研讨。在培训要求上,总公司坚持领导人员“先培训,后提任”,因特殊原因未能培训的,提职后一年内必须培训。对于提拔到局和公司两级领导岗位的人员,要经过中建党校党员领导人员进修班学习。选拔领导人员把参加过相应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

2.国际化人才培训

中建总公司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目前经营区域主要分布于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建总公司近年来加强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出台了《中建总公司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实施办法》,主要采取国内集中培训、海外项目实习锻炼、国外院校进修学习等方式进行。同时,为使海外人员既不耽误施工,又能参加继续教育,促进知识更新,我们还通过送教上门,带着培训项目、带着教师前往海外,如到阿尔及利亚等国我公司施工的项目上开展培训,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了2000多人次。2009年以来,为提高总部员工的英语水平,我们采取公司领导一对一、部门领导小班、一般员工大班的方式开展英语培训,并出台了英语津贴制度,对考试合格者张榜公布、发放津贴。

3.紧缺人才培训

2007年以来,中建总公司调整房屋建筑、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结构,由此造成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猛增。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后举办了房地产投资管理和铁路施工人员培训班近20期,培训近万人次。同时继续抓好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公司现有在建项目8000多个,有上万名项目经理。我们编制了《项目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并作为教材,每年对项目经理进行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提升了项目经理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4.重要岗位人员培训

中建总公司总部每年都面向全系统举办市场营销、融投资、项目管理、法律、科技、设计勘察、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党群、纪检等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专业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年培训量均在万人以上。各下属单位也根据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开展了相应的培训。

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培训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中建总公司成立了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总公司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组织召开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总结培训工作,交流培训经验;指导各单位制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规划并监督其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由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任主任,总经理任常务副主任,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主管培训机构的纪检组长任副主任,综合部门和培训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办事机构设在人力资源部。各二级单位也都成立了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从总部到二级单位均明确了培训的分工、职责,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相互合作”的良好局面。

2.加强经费管理,加大投入与使用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规定,中建总公司要求各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全年成本预算。同时定期检查各单位年度预算的落实与使用,严禁杜绝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教育培训经费。为保证总公司总部组织的培训,总公司每年还要拿出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培训、培训研发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培训经费预算每年初由总部和各二级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培训机构根据公司和各单位的培训计划共同编制,财务部审核后,提交总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审批。

3.坚持送教上门,服务项目

中建总公司在国内的项目除台湾省外遍布全国,为服务生产、服务一线,坚持送教上门,到下属单位所在地和施工项目举办培训班累计180多期,4万多人次,受到基层单位欢迎。

4.突出中建特色,加强内部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中建总公司坚持以内部培训师为主,外部培训师为辅的原则,逐年加大内部师资授课比例,目前内部师资授课比例已达到60%以上。为使培训和工作紧密结合,总公司领导、总部部门和二级单位的领导及专家都在总部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课,仅去年就有72人次。在教材建设方面,中建总公司及系统各单位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自编教材近30余种。其中总公司主持编制了《项目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内部控制手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等。二级单位如中海集团沉淀公司经验,开发出了一批规范性培训教材,如《中海地产合约管理理念》、《新开地区公司人力经理案头读本》等。

5.创新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中央提出的“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发挥网上培训优势”的要求,中建总公司总部和系统各单位充分发挥网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对管理人员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等。中建管理学院开展了专业管理人员网络培训,他们组织内部专家自编教材,制作视频,有2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受到培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好评。中建总公司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普及推行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如在领导人员培训班上讲授《领导干部的决策力与执行力》时,进行了案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6.注重需求调研与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为做到按需施教,我们坚持开展包括对需求单位、学员对象的培训需求调研,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符合中建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各单位和学员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坚持在每期班结束前开展教学评估,一是由每位学员填写一份《教学质量评估表》,二是在一些重点班次召开学员结业座谈会。同时为详细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教学质量评估表》的各项评估项目和指标进行了细化,其中评估项目分为教师水平、课程设置、组织管理与后勤服务四项,而教师水平又细分为授课条理性、内容针对性、教学方法、课程启发性等四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3~4个评估指标,学员除进行量化评估外,还要进行质化评估,即对每一个评估项目进行文字性描述,从而使培训组织者了解了学员对当期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培训的需求与建议,有利于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对教学的质量评估还与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考核、奖惩挂钩。

7.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第2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防护;岗前培训;效果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推出,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不强,某些错误或不当的行为都可能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1]。作为临床教学医院,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对新护士开展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行为等个人防护的岗前培训教育,可有效提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1],所以为使新护士顺利进入临床工作,避免工作中受到各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保证职业安全,个人防护培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新招聘护士28人,其中男性1人,年龄在20~24岁,专科学历14人,本科学历14人。

1.2方法 院感科与护理部联合对28名新招聘护士进行基本个人防护培训,培训内容为七步洗手法、手卫生时机及戴脱医用防护口罩,并将各培训内容分为几个考核点进行考核。培训考核程序为实做考核-规范培训-二次考核--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强调。

2 结果

2.1培训前考核结果

2.1.1七步洗手法 考核点为10项,包括摘手表及饰品、洗手部掌侧面(内)、背侧面(外)、指缝(夹)、指关节外侧面(弓)、大拇指(大)、指尖(立)、手腕、洗手时间、干手[2]。考核结果无一人满分,总得分率为75.77%,其中大、立、腕三项得分率在90%以上,内、弓、洗手时间得分率在80%~90%,摘手表及饰品、外、夹、干手得分率在70%以下。新护士虽经过学校理论学习和医院临床实习,但洗手前摘饰品、干手两项得分率仅为42.31%,为10个考核点中最低,提示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洗手前后的操作未予重视。

2.1.2手卫生时机 考核点为5项,包括: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考核结果7人满分,总得分率81.54%。在5个考核点中,无菌操作前得分率100%,与各项护理操作中多数强调洗手戴口罩有关。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得分率仅为50%,而接触患者后得分率达到96.15%,说明新护士印象中对接触患者有较强的防护意识,但对周围环境明显放松警惕。

2.1.3戴脱口罩 考核点为5项,包括口罩内外面正确率(反正)、口罩上下边正确率(上下)、鼻夹塑型、口罩包裹严密性、摘脱口罩方法[3]。考核无1人全部合格,总得分率75.56%,与贾建侠等人的调查相近[4]。所有新护士对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上下方均能正确区分,但缺乏捏鼻夹的动作,得分率为77.78%,部分新护士戴口罩后,口罩的皱褶未能充分展开,未能严密包裹面部,起到防护作用,得分率为55.56%。摘脱的过程中,大部分新护士没有区分清洁面和污染面的意识,以清洁的手触碰口罩外面,或将口罩折叠放入衣兜内,违反一次性用品使用原则,得分率为44.44%。

2.2培训后考核评价

2.2.1七步洗手法 14人满分,总得分率95%,较培训前上升20%。见图1。各考核点得分率均较培训前上升,干手一项得分率上升最明显,升高58%,所有新护士均能正确选择干手措施。洗手前摘手表及饰品得分率上升34%,培训效果明显,但仍有忽略者,需在日后反复培训。洗手步骤中,洗手背及指缝正确率均提高约31%,分别达到100%和92.31%。其余各项也有小幅度提高,个别护士动作欠规范,在洗掌侧面和指缝时给予扣分,提醒护理人员动作要规范有效。

2.2.2手卫生时机 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标准预防的概念,新护士对手卫生时机能够正确理解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培训后考核全部为满分,总得分率100%,较培训前上升19%,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提升幅度为50%。

2.2.3戴脱口罩 培训时以国家规范和各项医院感染实例为主要内容,新护士对医用防护口罩有了新的认识,培训后考核全部为满分,总得分率100%,较培训前上升25%,新护士均能够掌握口罩的作用,正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3 讨论

3.1学校培训内容多侧重于学习医院感染专科知识,强调对患者的规范操作,对实际工作中个人防护的内容稍显不足,护生毕业后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如对选择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内容就提及甚少,护生甚至不知晓医用防护口罩存在多种型号,更无从选择。

3.2学校教育与实际有脱节的现象,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理论应用于实际存在困难,临床工作中受实际情况限制,部分新护士出现心理落差,或者难以适应新的理念,如手卫生时机在教科书中多要求操作前后洗手,或单一讲述标准预防概念,而未融入到实际操作中。

3.3在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患者多成为许多人不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的理由,且一旦操作习惯形成难以更改,故岗前培训尤为重要。

3.4临床培训方法单一化,目前大多采用幻灯片教学,虽然形象化但却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的培养,本次培训采用考核-规范培训-二次考核--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强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利于新护士掌握。

4 总结

从本次岗前培训前后对比成绩可看出,新护士个人防护岗前培训至关重要,是为新护士进入临床安全开展护理工作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护生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中仅从理论层面接触到部分护理操作规程,与临床实际工作难免脱节,如岗前培训缺失,将会造成新护士部分操作形成错误习惯,且再难以纠正。本次培训使新护士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克服了"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为今后在护理工作中保证职业安全奠定了基础。但繁忙的护理工作易使护理人员个人防护依从性逐渐降低,或防护措施不能规范落实,影响防护效果,故需在日常培训中反复进行培训和考核,创造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并通过不断的督导和培训来发现和纠正医院感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护理人员个人防护的有效性,保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连爱,陈娟婷.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情况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10-112.

[2]李洪兰,何述梅,等.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手卫生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02):69-71.

第3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企业员工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xx年xx月10、xx日下午,集团举办了二次培训大会,会上两家培训公司的讲师都做了精彩演讲。我听后深有体会,并根据会上做的笔记,会后的思考总结,领悟到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人生感悟篇

1、投入;何为投入,我在听常老师讲课时注意到他从讲课开始不久到课程结束时上身的衣服在慢慢变湿,但我们听课的同事的上衣并未有改变,同时大会议室开了空调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演讲中,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一刻;同时一般人认为认真做事即为投入,但我从常老师讲课时领悟到仅仅认真做事是不够的。还要延伸为心神、思维投入,做事要思考,要多角度、多比较等等,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天宋老师列举小王、小李买火车票的故事可以体现。

2、放下手机,常老师要求我们放下手机,第二天的讲座宋老师同样要求我们放下手机,这是为何?放下手机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这事的寓意却不小,它告诉我工作中应该屏蔽一切干扰,专注于某一事项直至完成。

3、放下身份,这是常老师在会场的要求,为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放下身份其实是让我们重新拥有平等学习的心,平等交流的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放下才能进步!

4、放下区别心,何为区别心,你、我、他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岗位、在职能上,如果大家能在围绕某一事项上放下区别心、同心协力,那么这就是一个有强大战斗为的团队。

二、企业感悟篇

1、制度,为何会有制度?常老师在讲座提到这点后,我仔细思考后得出,因为人是有私心的,一群人就有一群私心,所以才要产生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常老师在这列举了“7个人分粥”的故事,为什么前两种方法粥总是分不平,经过分析得出这是人性造成,为什么第三种方法即分粥的人最后拿粥就能把粥分平,这也是人性造成的,从这里我们得出常老师提出的“人性不能对冲制度,管理可以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我也补充一点故事,今天我因找物业同事办事来得早,在物业门口处等物业的同事,最先来的是物业的汤经理,我跟他办事中途就说“汤经理,你是来得最早的,得第一了“,汤经理回答我说,已经养成习惯了,他告诉我:以前他在另一家企业里有一条制度是,管理者要在门口迎接员工上班,这样一来员工迟到就大为减少,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7个人分粥”的企业管理版嘛。

2、机制,常老师讲座中提到美国强盛的秘密,即人才与科技的机制,第二天宋老师也列举了景德镇陶瓷场磨胚、洗水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机制大处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小处可以使企业提升,但我对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机制下面我就不多写了。

3、流程,何为之?一套工作程序?常老师举例了麦当劳炸薯条的例子,故事中清晰的列出炸薯条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常老师总结出一整套流程流程标准化、标准清晰化、清晰数字化、数字合理化;这样就使繁杂工作简单标准化,降低了因员工素质造成的差异,使一个普通员工按照流程也能胜任复杂多样的工作。

4、能力,可理解为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员工不但要有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学习能力,员工学习即为企业学习,员工学习提高了,企业也就提高了;讲座中常老师提到“企业学习的本质为达成共识”,只有达成共识、大家的方向目标清晰一致,才能拧成一股绳向前冲!

总之,引用常老师的一句话:“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成长,因行动而成功”,”同时我想加上我们的理解“员工的成功即企业的成功”!

员工培训总结范文

因为自己在企业虽不是专职的培训工作者,但是作为企业品质管理人员,培训是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工具、一种品管方式(当然这也许仅仅是我们企业情形)。“摸着势头过河”的干了这么多年,是到了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培训的技能技巧、开阔培训视野的时候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取一个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于是就报读了广州市红日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的这个企业培训师培训班。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很多,由此增强了自己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信心。

三个被澄清的误识

一、企业培训师不是单纯从事培训工作的

企业培训师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接受培训之前,的确是存在很大的误解:我以为培训师就是在企业做培训的――不就是做个计划,写个讲义,上个课嘛。我相信,有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企业培训师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按照教材的定义:培训师是指能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

我们看看教材中关于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教师任用资格与培训评估、指导培训工作、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现代教育培训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各个章节的内容阐述,不难明白培训师究竟是吃什么饭干什么活的。

按照老师的概括,企业培训师的本质职责是企业培训工作的策划开发、组织实施,即培训管理者。在培训管理体系--iso10015培训体系中就有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说法,这与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者代表一样。企业培训师主要的工作在于企业培训的策划和组织管理,也即企业培训的管理者。

弄清楚这个概念,对于进一步发挥企业培训师作用,增强培训师自信心、调动培训师积极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培训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通过这几天的系统学习,知识丰富并具实战经验的老师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培训师必须具备:自我感知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变通的能力、前瞻的能力、控制的能力、把握职业界限的能力、诊断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的能力、从事商务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特别需要有调动气氛的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

第4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我省农机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等单位作为培训主体,将各类培训工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以保证案计划任务落实。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落实培训任务,编印技术资料、宣传资料等,努力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尽管相关部门做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努力,目前我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社会化农机培训,让农民自己出钱学习,大大影响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相关培训机构培训的条件和设施相对滞后;教育机构、推广机构、农机中小企业、农民不能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培训往往无法落到实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平台人才培训工作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好农机中小企业和农机手的培训工作。

2农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站农机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2.1经费短缺,影响培训工作的推广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农机手,而农机行业又是一个微利产业,如果由农机手或者农机中小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将会给其造成不小的负担,并且会对培训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对农机中小企业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手开展培训必须是免费,这就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2组织困难

农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站主要培训对象是农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农机手。农机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多为乡镇企业家,受本身认识的制约对非政府机构组织的农机培训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农机手由于信息闭塞和我们宣传联络的力度不够,往往得不到相关的培训信息,以至无法保证正常的培训工作。

2.3培训领域受制约,农机手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不仅是农机手包括农机相关中小企业都认为农机培训主要应该是拖拉机、大中型耕作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驾驶培训操作,而非小型的农用机械如铡草机、脱皮机、粉碎机等的操作使用、简单维修等,思想认识的不够导致在小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上容易出问题,截止去年12月底,全省累计发生公路以外农机事故330起。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在这些小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上,所以我们针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操作,简单维修和技术诊断的培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认识的不够,培训领域并不是农机手和农机中小企业人员最为关注、想学习的,导致相关人员参加积极性不高。

2.4培训对象科技素质低

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高,文化底子的薄弱,导致不能完全听懂培训课,或别人讲一遍就理解,他们讲三遍才能弄懂。对许多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村劳动力来说,与其说是他不选择培训,不如说是培训不选择他。这也导致我们的培训工作进展困难重重。

3解决方法

3.1多方协调,争取项目经费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经费支持。并在农机检测与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工作。企业自掏腰包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相关的培训费用。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已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80余次。

3.2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平台研发和服务团队聚集共建单位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各类人才50余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15人。聘请我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专门负责质量工作的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5名。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多面手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农机教育培训质量。

3.3适应的培训方法

传统的农机培训方法习惯于学生式课堂说教,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佳。农机中小企业和农民机手,普遍来讲,理论基础差,参加培训的欲望不是非常强烈。面对这一特殊的培训群体,我们吸取农民田间学校的参与式办学理念,使农民在培训中处于主导地位,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启发农民,使农民积极的参与互动,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农民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组合成具有共同求知心理和致富欲望的团队,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自信心,争取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3.4深入农机中小企业培训

我们利用陕西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每年监督抽查和每季度定期检查的便利,每次深入农机中小企业都要对他们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售后人员进行一次短期培训,针对产品的质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操作中故障的排查,和简单的维修这几个方面重点讲解,一方面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减少了生产中的事故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结语

第5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训管理体系;现状;优化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特种设备事故率逐年下降,大部分的事故原因与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在于监管机构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来不断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特检行业逐步市场化导致业内机构竞争加剧,机构之间的竞争正在由资金、设备、技术等硬件资源的竞争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否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员工队伍已经成为衡量特检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对于机构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来为特检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一、优化培训体系的意义

(一)什么是培训体系

设计培训系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可以保证员工个人和企业获得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体系的运行,必需回答三个问题:目标是什么?开展哪些培训实现目标?怎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要使培训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必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培训开发体系。

[2]有效的现代企业培训开发系统,是指企业从自身的生产发展需要出发,积极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及潜力,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绩效的提高,最终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样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

图1-1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总体构成

(二)优化培训体系的意义

1、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

培训需求的分析向上要对接战略目标。通过优化培训需求分析系统,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与实际的差距,进一步厘清员工中谁最需要培训,培训什么,以及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培训等问题,使得培训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2、进一步促进培训的实施与执行

通过细化培训实施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培训实施计划、细则、方案的制订、贯彻与落实,培训的现场组织与管理,培训经费的预算、核算与决算,教材、教师、教案、教具等培训资源的调配,培训相关人员的考评和奖惩等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培训的实施。

3、能够切实将提升员工绩效落到实处

培训效果向下要落实在员工绩效的提升上。经过较为准确的需求定位,较为到位的实施执行,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培训的知识与技能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去,将培训最终落地在员工绩效提升,即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的成果上。

二、TJ特检院培训体系现状

(一)TJ特检院概况

TJ特检院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2007年经过整合后,负责全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法定检验、节能服务和技术服务工作。2007年至今,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近100万台/套、检验压力管道7500多千米、锅炉水(油)质监测15万多项、安全阀校验20万多个,检验钢瓶420万余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000余处,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或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TJ特检院内设18个综合管理和业务部门、下设7个设区市分院、2个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和1个高新技术企业,迈向了“集法定检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员工总数已经超过1000人, 5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超过90%,中高级职称450人,教授级高工12人,检验师300人,高级检验师10人,博士及博士后20名,硕士研究生260名,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人才结构拟合度较好的专业化团队。

(二)TJ特检院培训管理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建立了培训需求分析机制,通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方式搜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各分院的年度需求,由人力资源部整理汇总,作适当的调整,形成需求分析成果。

2、培训规划

年底制订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根据需求分析形成的汇总表,将培训计划分为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职业化、管理类培训计划以及职业资格证考核培训计划三部分,并进行了培训经费预算,采取适当的保障措施为培训计划的执行作好保障。

3、培训实施

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执行培训,分院根据计划自行开展培训,在执行过程中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培训学习体系机制,确立了职业导师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二是网络学习课堂覆盖范围扩大,院领导带头学习的同时,推动开发了37个课程共105个学时的自有特种设备检验技术课件,使网络学习课堂与特检工作实际联系更为紧密;三是建立职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与管理类培训等三类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视频系统开展职业化通用课程的培训,全面提升在职员工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针对不同检验检测岗位的需求,开展检验技术专项集训;通过对各类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技巧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管理技能。

采取培训积分制的方式量化培训成果,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对全院人员的培训必修积分和总积分进行量化考核;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培训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将培训工作开展实施情况与部门、分院绩效考核情况挂钩,员工培训积分与部门、个人绩效挂钩。

4、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发放《培训评估表》组织参训人员填写。各部门和各分院的内部培训由各部门及各分院自行组织评估,相关培训、评估评估记录自行存档;管理类培训、网络学习课堂、新进人员培训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评估,评估结果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专业化培训由质量技术管理部负责评估,相关培训、评估记录报人力资源部存档。

三、TJ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未能完全对接战略与绩效

TJ特检院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方式较为传统,通过发放表格固然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各部门、各分院的需求,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求分析的结果并未以单位的整体战略为前提,培训的成果是否有利于实现单位整体目标存在疑问;二是培训需求是否是基于部门、员工的绩效分析而提出,还是拍脑袋而为之,人力资源部缺乏引导和沟通,无法帮助其形成清晰的脉络,容易造成为培训而培训的状况。

(二)培训实施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2年度培训计划中,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23项,职业化、管理类培训计划27项,共计50项。而2012年实际执行培训30项,完成率仅为60%。

培训实施过程中实际上并未真正健全内训师的培养机制,对内训师评级完毕之后没有采取相应的跟进措施持续的为内训师提供支持,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也趋于停滞,未真正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评估未作用于绩效改进

培训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培训评估表》只能了解学员对于讲师的评价,属于相对浅层的评估,甚至无法了解学员对于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培训的成果也很难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对于技能提升的帮助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一方面容易使培训“被借口”,即员工做好了工作认为与培训无关,做不好工作埋怨培训没有到位;另一方面,没有针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成果应用反馈,培训的根本目的―改进绩效的功能无法实现。

四、培训体系优化方案

(一)优化培训开发需求分析系统

由于之前获取培训需求的方式过于简单,因此很难得到清晰的培训需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优化培训需求分析系统:

1、厘清培训需求的来源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要实现企业目标,则需要通过提升员工绩效来实现,因此,有效的培训需求来自三个途径:一是举办哪些培训有利于企业年度目标的实现;二是员工年终绩效考核的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改进点;三是根据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得出的结论。在三个途径中,前两个途径针对性较强,根据需求调查表得出的结论仅供参考。

2、采取不同的方法搜集需求

获取培训需求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现针对以上三个途径分别展开应对。

⑴从企业目标中获取需求。其实这不太容易,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建议采用的方法是分析法与访谈法。TJ特检院的年度经营目标大部分体现在数据上,如营业额指标、利润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等,似乎很难对应到培训需求中。但可以从公司的年度总结中找到培训需求的对应点: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制度建设,那么对应到人力资源部就是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对应到培训就是作好培训制度建设;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业务能力提升,那么就需要结合访谈法挖掘业务部门重点需要提升的技能是哪些,可以提供哪些培训来满足需求;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团队建设,那么就可以通过拓展培训及其他活动等方式来满足需求;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很重要的一部分培训需求。另一个比较直接的获取途径,就是从高管在年终总结或其他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提炼出培训需求,此点对于从事培训员工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⑵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中获取需求。要求培训员工具备两种能力:对于绩效结果分析能力和与各部门、各分院负责人的沟通能力,建议采取分析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步,先将考核的结果分类整理,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和结果,分析出每个部门员工的绩效改进需求,而这些改进需求通过哪些培训主题和培训方式可以实现,自己做一个思路整理。第二步,采取访谈法与各部门、各分院负责人沟通这些绩效改进点,引导他们在做年度培训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不只是拍脑袋按照去年的计划依葫芦画瓢。第三步,限定时间让各部门、各分院提交年度培训计划。

⑶根据员工需求调查结果获取。此种途径通过问卷即可,人力资源部可以设计一份不要太复杂的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将大部分人都有的需求整理出来备用。

3、整理需求,形成培训计划

将三种途径获取的培训需求汇总,作一个整理,并将各部门、各分院的培训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人力资源部培训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根据TJ特检院的实际情况,考虑可接受度,并确认最终的培训计划,提交院领导审批,形成整体的年度培训计划。将培训计划的达成率指标纳入人力资源部的年终考核,并在各部门、各分院的考核中加入学习指标来检验各自的培训达成率。

(二)完善培训开发实施管理系统

针对培训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内训师培养不足的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培训实施管理系统:

1、作好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的培训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培训

根据培训计划提前1-2周提醒相关部门负责人,并主动与其沟通培训执行的各项问题,如讲师、参训对象、举办时间、会议地点等,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要与负责人沟通合适的执行时间,确保培训能够按照计划执行。

一场培训的成功取决于从准备到结束的所有环节及细节工作。首先,要作好培训准备,提前培训通知,整理培训对象,告知讲师提前作好课程准备,并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对讲师提供适当的授课技巧指导和建议。其次,在培训开始前一天,通知参训对象培训地点及时间,并做好会场布置、投影仪笔记本电脑调试等所有培训准备工作。最后,培训开始当天,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并作好与讲师及学员之间的配合互动。

2、形成培训管理流程标准化手册,监督指导分院执行相关培训

由于TJ特检院分院分布在省内不同的城市,要实际帮助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比较困难,建议由人力资源部制作一本关于培训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手册,将手册下发各分院培训执行部门学习,并定期监督分院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督促其开展培训,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3、切实制定并执行内训师培养方案,形成内部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对内训师分批次的进行授课技巧的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外请TTT讲师来授课,帮助其提升授课能力;第二阶段,对内训师的演示能力(PPT制作水平)的培养,可以通过外请讲师,也可以通过内部优秀讲师的分享来进行;第三阶段,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协助开发一门重点课程,了解课程开发的流程和方法,累积经验,后自行开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使得内训师团队达到一个基本层面的要求,接下来可以通过举办内训师沙龙或交流会,来营造内训师团队氛围,并在年终设置一定的奖项来作为激励手段。一年下来,累积的内训课程可以汇总进入内部课程库,形成体系。

(三)建立培训开发评估反馈系统

针对培训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培训无法作用于绩效的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建立培训评估反馈系统:

1、反应评估

现场发放培训反馈表,了解学员对于培训师及培训组织的意见,为下次培训的组织提供参考。

2、学习评估

对于适当的课程,拟一份考试试卷,现场检查学员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未达标的学员,要求其学习相应的网络课程来达到要求。

3、行为评估

对于涉及实操的课程:第一,可以通过现场实操来检验其学习效果;第二,可以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通过观察其工作表现来检验培训对于实际工作的影响;第三,可以通过月度或者季度绩效考核结果上,对应培训的部分反映出来的改进程度,来衡量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1]培训管理体系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只有将培训管理内化为特检文化的一种呈现,切实帮助各部门、各分院改进工作绩效,员工才能将对于培训的“需求”转变为“渴求”,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建设。TJ特检院是质监事业单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通过探讨其培训体系的优化方案,期望能为其他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宗虎.培训管理实务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2] 李小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3期;

第6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训方式;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新冠肺炎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医疗机构中,除基本病情治疗、防控外,还应做好医护人员培训工作,使之可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前提下,杜绝感染问题[1]。抽取医护人员共80名,探讨两种不同培训方式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20.01-2020.03时段内医护人员共80名,随机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6例、女34例;年龄中间值为(35.21±6.25)岁,工龄中间值为(12.45±6.21)年。乙组男5例、女35例;年龄中间值为(36.20±7.24)岁,工龄中间值为(13.06±7.31)年。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

培训前详细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首周施行“手卫生宣传”工作,明明确手卫生感染防控的意义,涉及手卫生设施完善、病区宣传画和承诺书、手卫生视频、专题讲座、“洗手明星”评选等工作;但在第2-4周,乙组开展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医务人员在和患者接触前、无菌操作前和患者接触后、体液暴露、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等环节,明确手卫生错误方式,再采集相关标本,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1.3观察指标

①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总依从度,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总依从度=完全依从度+部分依从度。②评估医务人员手带菌量≥50cfu/cm3、<50cfu/cm3消毒效果,涉及洗手前和洗手后消毒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总依从度甲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总依从度低于乙组(P<0.05),见表1。

2.2评估医务人员手带菌量≥50cfu/cm3、<50cfu/cm3消毒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

第7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提高;员工;培训效果;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否取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如何使培训切实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培训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员工素质。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训机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上下级之间一体化的培训管理体系。二是培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造成培训工作有脱钩现象。三是激励机制不到位,员工有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培训参与意识不强。

(二)有些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培训多数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与员工岗位生产实际相结合。这种培训员工也很无奈,参加培训也是硬着头皮,没有效果。这种培训已不适合企业的发展。

(三)培训师没有发挥最大潜能,应付培训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企业中没有专职的培训师,由于接到培训任务,只能是业余时间来备课,所以培训质量上难以保证。

(四)培训方式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培训多数是老师讲,学员听,记笔记的培训方式,培训中互动的内容很少,老师只是想着把内容讲完,至于学员听没听懂、学没学会,就不是他的事了。学员听课没有热情,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二、完善并创新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方法,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练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新培训机制,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员工素质提升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从2009年起,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培训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公司和二级单位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优化体系、完善制度、服务基层、提高效率”为原则,各基层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都相应制定了培训实施计划,并能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培训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营造出了一种“我参与、我学习、我进步”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为全面发挥培训管理优势,增强培训管理的服务意识,加强培训需求的信息沟通,切实贯彻服务基层的培训管理工作要求,分公司成立了培训管理推进小组,培训管理员实行分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必须到各自分管的单位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提供服务、指导和协调;对单位反馈的相关培训管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核查、分析、跟踪并处理员工出现的问题,使员工在岗位上也能及时解开疑问,及时了解培训信息。同时,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过程中制度的执行、内部检查及考核情况进行定期或适时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及考核;组织解决相关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难题。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从2011年开始,员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等级与其工资挂钩,这个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油田公司每年还要评聘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油田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3000元,油田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是2000元,厂处级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1000元;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岗位津贴分别是500元和300元。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员工参与技能鉴定考试的意识不断增强,培训的有效率得以保证。

(二)创新培训方法,让员工在学中练、练中学,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结合以上几种培训方法,在企业培训中采取了系统性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全员、全方位、全程培训。

1.开展矩阵需求式培训,实施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能力的“基本素质达标工程”

末来三年内,结合油田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际和HSE管理体系推进总体安排,在全厂范围内推广矩阵需求式培训,覆盖全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做到科学实用,简单易懂,并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改进;培训师队伍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培训教材和课件覆盖面广、标准统一;培训评估紧贴岗位实际、注重实效,形成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以此促动全员素质提升。

2.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油水井现场会诊、分析,提高员工对油井的管理水平

第一,参赛选手轮流参加油水井分析比赛,让更多员工参与到比赛中,提高培训的全员性。

参赛选手均来自采油一线井站的员工,每次参赛选手是由各采油井区自行选拔推荐,为了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培训目的,季度对抗赛采取选手轮流参赛的方式进行,在本单位员工没有全部完成一轮次比赛前,不得重复参加比赛。

第二,选取事先筛选的具有一定典型问题的油水井,由选手观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其能力。

参赛井来自三个采油井区,均为日常生产油井。赛前由各采油井区各选一口近期生产中出现问题油井作为比赛的候选井上报,并由相关单位准备好问题井的相关资料,包括:井深结构示意图、示功图、动液面、生产数据(日产液、日产气、含水、油压、套压)、井位平面图、连通图、工作制度(冲程、冲次),比赛井由培训中心产生。

这种形式的比赛取得的效果:

一是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分析出来的问题也得到了选手们的一致认可,提交到厂里通过实施见效,选手也增强了成就感。

二是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实战性很强,能真实反映选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了岗位工人对取全取准现场资料的认识。

三是提升了一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锻炼员工实际管理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是这种分析比赛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技术培训课,这样的分析没有指导老师,需要自己选用井史资料、录取现场数据,给选手们留下来的记忆深刻,培训的效果好。

五是力争三年内使全厂采油工都能参加到此项活动中,真正达到油水井小病不出站、大病会诊断的目的。

三、创新培训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其挑培训重担,解决生产难题

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构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才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始终以“现有一批、储备一批、挖掘一批”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一)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成立专家工作室,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今年年初,采油厂在培训基地设了专家工作室,由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曹建新等6名同志组成,使高技能人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突发事件。

1.答疑解惑

全年共接听咨询电话132个、接待来访人数85人、解答问题数量176个、生产现场服务32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7个。

2.配合培训中心搞各种培训

第一,技能鉴定前培训:全年初、中、高级共142人,培训280个课时。培训中心把专家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授课分工,根据内容配备老师,按学员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学员合格率在8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尖子班培训:培训采油单位选派的优秀选手共28名,目前已经培训4个月授课64课时。

第三,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2011年3月,局团委举办“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曹建新同志担任指导教练,4名参赛选手经过短短的2个月培训,取得了个人一等奖及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3.教材开发

为提高采油工人操作技能和油井管理水平,专家工作室自编了《采油工内部培训教材》,内容包括采油工初、中、高级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实际操作、计算机知识等,教材根据采油工鉴定题库量身打造,很适合员工岗位培训及鉴定前培训。

4.技术攻关

改革创新负责人杨之光的“抽油机井w式固定凡尔单流阀”,目前已经进入油井生产试验可行性论证阶段。在工会举办的金点子活动中,曹建新提出的“多种注水方式并举,科区注水效果显著”和“顶丝加长杆”分别获得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科技创新方面,他的“固定式量油尺”获得厂级一等奖。

(二)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有效利用技术比赛这个载体,调动广大技术员工学技能、强素质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人才,激发起勇于探索创新的持久动力,为今后更加全面、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

2011年技术比赛,共有7个基层单位、18个科室、共155名选手参赛,涉及采油、输油、汽车驾驶员、维修电工、井下作业工5个工种,还有管理干部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多,规模大,竞赛水平高。

比赛和练兵仅仅是一种形式,提高业务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最终目的。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使各类人才工作上有作为,政治上显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不断提高操作员工技术水平和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推动生产经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四、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为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中心根据《辽河油田公司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建立了一支由97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油公司级兼职教师6名,厂级41人,站队级50人,兼职教师的聘任期限为三至五年,聘期结束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续聘或解聘,兼职教师年度授课量不少于60课时,厂及油田公司定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兼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教学方面发表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和论文,在职称评定和技术等级晋升等方面根据获奖级别予以承认;公司还有计划组织优秀兼职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培训质量有了较大地提高。

五、实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每个培训班结束后,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多采用柯氏培训评估的四个层次:

对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做出总结,对培训中的亮点在以后的培训中继续采用;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以免再次培训时产生类似的问题。

总之,企业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企业而言,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规范新员工的行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在提高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同时,如何拓宽培训的知识面、丰富培训内容;如何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等,还需要探索。我们的培训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公司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发展大局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机培训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特别是福贡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三、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1.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福贡县辖六乡一镇,有农业人口89736人,截止2011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845台(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800余台,微型耕整机360余台(套),其他机械351台(套),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74万瓦特。拖拉机驾驶员950人,农业机械操作手2430人。

长期以来,福贡县农机培训一直承担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实施的新形势下,农机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

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农机部门失去了农用运输车、三轮车的管理权、培训权。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缺乏强有力的培训生源组织手段,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2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下,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现象严重,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3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福贡县农机校属事业单位,由于对农机学校的投入不足,导致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很多教学设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各种培训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很落后。

2.4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5学校与监理分家不分人,合署办公,缺乏明确分工,人员交叉任职,造成教师身份和角色混乱,难以集中精力专心完成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也限制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4.对策和具体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4.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4.2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4.3改善办学条件

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才能使给学员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才能对学员产生吸引力。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4.4要加大对农机驾驶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让农机驾驶员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应该做好农机培训宣传工作,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性,使农机培训人员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增强农机驾驶员的自信心,通过面授、实训与现场田间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技术指导。

五、结束语

第9篇:手机培训总结范文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谭明龙任组长,党组成员刘发友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张廷禄、副所长阳昌洪、科教科科长何林、管理科长张兴建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