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麻醉医学论文精选(九篇)

麻醉医学论文

第1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1.1资料

全麻患儿100例,其中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54例。年龄在6个月至12岁之间,体重在10kg~40kg之间。手术中保温组的患儿使用保温毯保温。在手术时随机分组,保温组患儿50例,非保温组患儿50例。

1.2方法

选择6~12月大手术前体温正常、手术时间≥1h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保温组与非保温组。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在患儿全麻后开始将肛温表插入直肠直至手术结束,每隔30min测定一次直肠温度,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保温组中除覆盖大单之外加盖保温毯,保温毯温度设置在36~40℃直到手术结束,术中使用静脉液体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非保温组均使用常温液体。

2结果

保温组麻醉开始时体温(37.24±0.25)℃,麻醉结束时为(37.61±0.11)℃,体温上升了(0.36±0.34)℃,与术前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保温组麻醉开始体温度(37.3±0.25)℃。麻醉结束时体温为(36.77±0.45)℃,体温下降了(O.61±.34)℃。经统计学分析,P<O.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2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麻醉护士;培训;继续教育;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a)-0152-04

Exploration of relevant problem on training of nurse anesthetist

JI Fang CUI Xu ZHANG Jing-yu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The nurse anesthetists starts as a profess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nesthesiology in 19th century.Anesthesia nur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clinical anesthesia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ow,and the system for training and accreditation for nurse anesthetists had been established and worked well.In recent years in China,nurse anesthetists undertake important clinical work,however,there has not been a consistent criteria and standard on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for nurse anesthetists.To a certain extent,i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nurse anesthetist.Through sumarizing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ethod of nurse anesthetist in our department,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our curr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nurses.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a nurses in China.

[Key words]Nurse anesthetists;Training;Post graduated education;Anesthesia nursing

麻醉o士是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目前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麻醉护理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快速发展,不但有自己的学会(包括国际性和地区性)、学术期刊等,还有规范的培训认证体系。麻醉护士也因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颇受市场欢迎。

在我国,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手术量的急剧增加,各级医院麻醉医师不足的情况日益突出。为改善麻醉人员不足的状况,保证临床麻醉质量,除加快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师外,也需要麻醉护士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对于麻醉护士的定位还存在争议,麻醉护士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麻醉护士培养(培训)及认证体系,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为尽快建立和规范我国麻醉护士的培训培养体系,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麻醉护士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9世纪40年代莫顿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开表演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获得成功,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产生[1]。随着对麻醉患者进行细致看护的需要,在麻醉医师出现之前,就有了专门协助外科医师进行麻醉的护士队伍。1861年专职从事麻醉的护理人员开始出现,1931年美国成立了麻醉护士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AANA),并正式发行麻醉护士杂志(Nurse Anesthetists)[2-4]。1945年美国开始实施麻醉护士执业注册制度(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CRNAs),1952年所有麻醉护理教育实施认证制度(accreditation program for nurse anesthesia education)后,使麻醉护士的教育层次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即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并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达到大学入学要求,可以申请进入麻醉护理硕士课程的培训。经过2年半左右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护理科学硕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nursing,MSN)或护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硕士学位。经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考核合格,并在各州政府注册后,麻醉护士才可以在麻醉医师督导下在本州进行执业活动[5-6]。

相比美国等麻醉护理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教育和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并没有麻醉护士这一专业,但实际上许多医院(尤其在部分基层医疗单位)都有护士从事麻醉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实际上介于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之间。1993年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我国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中专),前者还与福建闽北卫生学校合作于1997年开办了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7]。2004年徐州医学院率先开办麻醉护理的本科教育,泰山医学院、湖北医学院及包头医学院也陆续开展麻醉护理本科教育[8]。2011年泰山医学院开始招收麻醉护理硕士,随后,上海、江苏、山东少数院校也开始招收麻醉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但人数很少,尚未形成规模。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不同层次、尚不系统、亟待完善的麻醉护理学历教育体系。

2我国现阶段麻醉护士的培养与使用概况

对于麻醉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国内麻醉界的主流看法是:从国际上麻醉学科和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来看,我国在麻醉科设置护士岗位迫在眉睫。麻醉科在实际运行当中,在某些方面违规、违法状态普遍存在,发展麻醉专科护士是贯彻落实卫生法规、规章及麻醉科医疗运行的要求,是发展我国护理学专业的要求,是患者安全的要求[9]。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理、精密、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使麻醉医师的精力集中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上,进一步提高了麻醉质量。麻醉护士在麻醉配合中完成药品、器械、仪器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术中监测,麻醉单记录,促使麻醉医生更加集中精力,完成患者的术前评估,麻醉管理,术后复苏与镇痛等工作。

麻醉护士在围术期护理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尤其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动态监测和记录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在抢救患者时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麻醉实施过程中的医护查对,对术中医嘱正确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复核,有利于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麻醉管理质量。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看护,更直接影响患者的麻醉转归;镇痛随访等护理工作也是患者需要,但麻醉医师很难有足够人力完成的工作。经过专业培训的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指导下对镇痛患者进行随访,既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能对镇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体现了麻醉护士的价值。更进一步,麻醉护士如果能够对麻醉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精神安慰,p少或消除对于麻醉和手术顾虑,则对手术治疗的成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

由此可见,麻醉护士的工作不仅减轻了麻醉医生的工作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各医院由于手术量不断增加引起的麻醉医师紧缺的困境,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麻醉护士的工作对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但目前我国麻醉护理专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麻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以“配合”或“辅助”麻醉医生的临床实践为主,对患者以看护、监护和记录为主,基本不参与麻醉管理,在临床麻醉的参与程度和工作自主性方面与美国麻醉护士有很大不同。同样,在如何培养和使用麻醉护士方面,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具体要求,各个地区、各个医院麻醉护士的工作内容不一致,麻醉护士的工作职责尚无统一的标准[11],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麻醉护理专业。

从长远来看,在我国设置麻醉护士岗位是大势所趋。如何制定合理的麻醉护士职责,使麻醉护士的培养、使用更加科学规范,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医学院校和各医院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这项工作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护理学会共同努力,结合中国国情,为争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专科护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合适的道路和方法[9]。

3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探讨

我国目前对于麻醉护士的培养,除个别医学院开设麻醉护理专业外,大部分地区仍是以医院(麻醉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培训为主[12]。

以我院为例,我院自1986年开始设立麻醉护士岗位,当时只有1名麻醉护士,发展到目前有20余位麻醉护士在岗。麻醉护士人数的增加,实际反映的是临床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麻醉护士在我科临床工作中主要承担以下工作。①药品管理:其中包括麻醉、的管理;②麻醉相关物品的管理:包括常用麻醉用品、消耗性麻醉用品和贵重麻醉用品的管理;③麻醉机、监护仪、麻醉器具的维护、清洁、消毒、管理等;④麻醉急救箱的管理:包括紧急气道用具的准备、补充、日常检查等;⑤除颤仪及其他抢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除颤仪定点放置,每周检查其功能,并确保仪器充电充足并能正常使用;⑥术后恢复室工作:协助麻醉医师对麻醉后恢复期患者进行管理。我科不但有常规术后恢复室,而且有24 h恢复室和非住院手术麻醉离院前恢复室,因而对麻醉护士的技术和培训要求也相应提高。

为使麻醉护士能够完成其职责和工作任务,上岗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我院麻醉护士来源基本有3个:①手术室护士招聘;②院内外其他科护士招聘;③新毕业护士招聘(中专以上毕业生)。3个来源的护士培训内容略有不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护士,首先要经过作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包括无菌观念与技术,手术室工作基本要求等,这些培训通常为3~6个月(从手术室招聘的护士可相应缩短此项培训时间)。基本培训合格后可进行麻醉护士专业培训,主要内容是品、器械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恢复室基本要求与技能,相关文书的规范书写记录,24 h恢复室的特殊要求等。尤其注意培养麻醉护士对恢复室患者出现术后并发证(与麻醉、手术相关)的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能力,品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的学习和掌握,以及紧急气道装置和除颤仪的摆放和日常维护等涉及患者安全和依法执业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麻醉护士可了解麻醉和手术的基本过程和流程,对围术期的意外情况能够早期发现,积极上报,对危急情况能做简单有效的紧急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用技术培训,如CPR基本技能,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能,麻醉科医疗安全基本要求等。这一阶段培训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

麻醉护士的培训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强调临床实践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一般而言,麻醉护士的麻醉基础知识有限,所以理论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结合临床,力求深入浅出,简单易懂。特别要注意理论授课和临床工作内容紧密联系,避免脱离工作实际空谈理论。临床实践和基本技能培训要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并有指导老师负责临床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阶段培训后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可正式参与临床工作,在恢复室、器械维护、药品管理等方面继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并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培训。

4麻醉护士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展望

众所周知,美国是麻醉护理的起源地,也是麻醉护士管理最为成熟的国家,有关麻醉护士的准入以及工作任务和培训、继续教育等都有成熟规范的标准。麻醉护士在角色定位、职能定位、培养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及立法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13],其麻醉护士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麻醉护士的培训大致经过这样几个步骤:①护理本科学历;②1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并取得护士注册证书;③申请麻醉护理研究生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和临床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硕士学位;④在州政府注册成为麻醉护士。

在我国,目前虽然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麻醉护理专业的课程(个别甚至有研究生课程),但并没有在国内广泛推广,护理学界对此尚未能统一认识。近年来,少量麻醉护理毕业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空缺,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麻醉护理工作的需求[11]。由于国内各地区、各医院麻醉护理培训差异较大,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及培训方案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对培训机构也没有明确要求,且我国目前尚缺乏麻醉专科护士考核及认证体系,这些都对麻醉护理质量的提高构成隐患,如何在我国开展标准化的麻醉专科护士继续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14]。

蒋莉莉等[15]的一项专家咨询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未来的麻醉护士在现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增加对患者的术前生理、心理评估,麻醉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其内容侧重于呼吸道的维护与通气功能的监测)等。此外,部分麻醉专家还要求麻醉专科护士能够正确评估、监测及记录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协助麻醉医师患者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协助麻醉医师进行各项麻醉操作、参与院内外抢救及提供全院呼吸道管理咨询与服务等。这表明中国未来的麻醉专科护士可能要向美国模式靠拢,同时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士培训管理体系[16]。

[参考文献]

[1]Miller RD.米勒麻醉学[M].7版.邓小明,曾因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2]Matsusaki T,Sakai T.The role of 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nesth,2011,25(5):734-740.

[3]蒋莉莉,阮洪,王骏.麻醉护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1):2829-2831.

[4]张伟英,陈秀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6):61-64.

[5]蒋鹤生,郑文广,张少英,等.美国麻醉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127-129.

[6]王秀英,肖琨婷,李湘萍.美国高级实践护士护理硕士教育现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22-23.

[7]郑观荣.护理学专科方向建设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125 C126.

[8]李智,胡秀英.我国麻醉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关注热点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04-106.

[9]马涛洪,刘保江.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8.

[10]商临萍,杨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56-58.

[1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8-29.

[12]陈文真,晁储璋,陈松兰,等.毕业后教育是提高麻醉专科护士数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5):477-480.

[13]Inglis T.Nurse anesthetists:one step forward,one step back[J].Am J Nurs,2003,103(1):91-94.

[1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15]蒋莉莉,阮洪,姜虹.明确专科护士工作范围的研究[J].护理杂志,2010,27(3):408-411.

第3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麻醉知识;需求;干预

目前,麻醉学已进入一个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经典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并为广大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人们对麻醉的认识仍有偏颇,这与麻醉的发展程度并不相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患者对手术时操作程序,麻醉方式的了解和需求不容忽视[1]。宣传麻醉相关知识,收集人群关于麻醉知识的需求及个人意愿并反馈给临床麻醉工作者,有利于提高人群对麻醉的认知程度并帮助医务人员尽可能满足患者意愿选择最有效的麻醉方式以降低病人对麻醉的恐惧和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既往文献大多是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麻醉相关知识和需求的调查,鲜有对普通市民进行麻醉知识调查和干预的报道。鉴于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并进行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对381名重庆市永川区市民进行麻醉相关问题的认知和需求调查,其中女性225例(59.1%)、男性156例(40.9%),年龄18岁以下有111例(29.1%)、18-40岁有213例(55.9%)、40岁以上有57例(14.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47例(38.5%)、高中124例(32.5%)、大学及以上110例(28.9%)。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人员调查人员为我校麻醉学系学生,均对麻醉学知识和临床麻醉风险有一定认知和理解,调查前所有人员均参加了川北医学院附院麻醉科教师对问卷调查相关细节和注意事项、干预方法和调查研究特点的专题培训会。

1.2.2干预方法首先让调查者凭借自己对麻醉知识的了解程度填写问卷A,然后在阅读宣传知识单和听取调查员的讲解后再填写问卷B。问卷分为三个部分:①基本信息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手术与否等;②对麻醉工作和麻醉医师的认知和了解程度;③对麻醉知识的需求和麻醉医师的期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麻醉方式、麻醉前注意事项、镇痛泵以及麻醉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

1.3统计方法干预前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干预后收回问卷381份(回收率95.3%)。回收资料由专人收集整理分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进一步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麻醉医师的了解程度

2.1.1对麻醉医师职能的认识干预前大部分市民认为术前访视和术后镇痛的医务人员分别为手术医师和护士,40岁以上市民中的认为比例分别为70.2%和59.6%;干预后市民对麻醉医师的职能有了较大的改变,大部分市民在术前访视和术后镇痛的医务人员中选择了麻醉医师,特别是学历在大学及以上的人群,其比例分别为82.7%和76.4%,而在年龄小于18岁和学历在初中以下的人群中,认知程度没有明显的改变。

2.2对麻醉知识的需求和麻醉医师的期望见表1、表2。

2.2.3对镇痛泵的认识干预前对镇痛泵了解的人群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35.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3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31.7%。干预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镇痛泵的了解均有增加,但高中文化程度和18-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增加较为明显(分别增长了11.3%和15.7%)(见表2)。

2.2.4麻醉医师应受的教育程度干预前女性、18-40岁年龄阶段、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均认为麻醉医生应接受的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45.2%,49.8%,56.1%。以上同样的要求,没做过手术者占46.4%,做过手术者占40.6%;曾经做过手术的人较未做过手术者更希望麻醉医生有经验(分别为46.8%,39.3%)。干预后这两类人选择麻醉医师的学历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比例分别增加为53.0%,64.0%。

3讨论

由于历史、宣传媒体等各种因素,患者对麻醉医生的工作存在误解[1]。同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手术、不同的生活环境及客观经济条件都会影响人们对麻醉相关知识及需求的判断,也会影响干预效果[4]。因此,普及麻醉知识,提高市民对麻醉工作和麻醉风险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相关麻醉知识的需求中,男性市民、各年龄阶段、高中及以上学历、没有做过手术的人群希望了解术前注意事项;而女性、18岁以下、高中及以下学历、做过手术的人群则更关注术后注意事项,从未接受手术的人群普遍希望了解各种麻醉相关知识。相关知识获取的途径中,各人群希望通过手术前麻醉医生的讲解获得麻醉相关知识的比例最大(31.5%-38.8%),干预后有所改变但不大。对镇痛泵的认识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对镇痛泵的了解程度最高(35.7%),初中及以下了解程度较低(31.7%)。而对麻醉医师应受的教育程度中,各人群大多(50%左右)认可的麻醉医师的学历水平为大学及以上水平,但在做过手术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有经验的麻醉医师。

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Engel提出至今已25年,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证明,麻醉对手术病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应激源.主要原因是对麻醉的不了解[3]。对比本次干预前后的数据可知,人群对于麻醉相关的各方面的正确认识度都有了大幅提高,且对麻醉相关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改变和提升。其中以女性、无手术经历者、18-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改变最大。由于本调查仅收集了381份问卷,又局限在重庆市永川区,加之调查中上述几个方面的人口基数大,因此需扩大。但总的来说,干预的效果显著,一定程度上增进了群众对于麻醉工作和麻醉医师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手术患者术前对麻醉知识了解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

[2]MartinD.Preoperative visits to reduce patient anxiety:a study.Nurstand,1996,10:33-38.

第4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麻醉科;医师队伍;人才培养

医院麻醉工作是一切手术的基础,麻醉人员的专业知识高低以及职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麻醉能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痛苦,而一旦麻醉不够或者过度,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1],也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麻醉科的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师人才队伍,为了使麻醉科能够培养出一支这样的医师队伍,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麻醉科医师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 基本情况

我院麻醉科共有住院医师48名,其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22人,本科学位24人,本科以上学历为50%,此比例与全院其他科室相比较明显偏低;此外,由于我院手术台数量多,按照三甲医院麻醉医师与手术台编制的比例来看,麻醉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2 落后原因

造成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落后的原因有多种,主观、客官各方面的原因都存在,但最主要的是医师自身的问题。长久以来,医师已经养成了缺乏长远而明确的专业技术发展目标的习惯,内部竞争不激烈,甚至根本没有竞争,造成科内学术氛围不够,部分医师满足工作现状,因此,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医院业务科室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麻醉工作繁忙,而麻醉医师人员数量的不足,对麻醉医师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带来了大大的影响,这也阻止了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壮大,处于一直停滞不前的状态。

3 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培养途径

发展离不开人才,麻醉科也是如此,如果要建设和发展高质量的麻醉科,就要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麻醉医师人才队伍。首先,要求科内每一位医师都要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专业知识要在学科的先进行列内,鼓励进一步学习深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1明确发展目标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发展方向。麻醉科内每一个医师都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个长远的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曾经指出,医师具有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每一名医师都应该是优秀的卫生工作和管理人才,是能够掌握社会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知识的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2]。此外,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在国际上,患者死亡与麻醉的关系最先进的水平十万分之一,这一比例在我国目前的先进水平也已经达到五万分之一,鉴于这些差距,就能明确麻醉科医师队伍的发展目标,而就目前我院麻醉科的麻醉质量来看,要达到以上目标,还需要从医师个人抓起,引入先进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和壮大麻醉科的医师人才队伍,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2适当的激励和竞争 人在竞争中才会激发潜能,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创新。对于麻醉科内没有竞争的局面,要适当的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想要超越他人,就必须先武装自己,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医师在你追我赶的情况下,构建起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科室医疗质量小组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每年对麻醉科内每一位住院医师的麻醉质量、个人知识、技术水平、科研及其相关论文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对于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住院医师要实行奖励制度,同时要对其研究学习的发展空间给予创造和提供,积极鼓励个人的研究和学习;相反的,针对一些表现较差的医师要给予提醒,严重的要制定惩罚制度。

3.3具体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在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前,要根据领导的指导与参与,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计划。为了让科内医师树立远大的目标,要加强科内麻醉医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建立其刻苦工作,努力学习的良好素质,充分为人才队伍的培养打造良好的个人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条件。为了配合人才队伍的培养,麻醉科自身要努力打造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为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培养创造机会、条件和平台,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制定的人才队伍培养措施计划落实。如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以及专题讲座,要求每一个住院医师积极参与;引导和激励每一位住院医师去参加相关的学历教育和再教育[3];每年科内组织一次出国进修学习竞争选拔,为优秀的年轻医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此外,还要对麻醉医师参加的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给予支持。

3.4组织科内麻醉医师去其他先进医疗机构进行学习观摩锻炼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内医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非常有必要组织去其他国内以及国外先进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修学习,这样就能够使科内医师人员的视野得到拓宽,在学习观摩中学到新的专业知识,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学习观摩,取长补短,发现自己是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此外,还要让麻醉科内医师多与患者沟通,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能够有效避免医患纠纷,以及增强医患纠纷的处理能力,更有助于对医院医疗工作管理制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使自身不断完善,对工作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也能够进行弥补。

3.5人才培养与医教研相结合 在对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培养时,必须要让教学、医疗、科研有组织、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在这些活动中,要让上级医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疑问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和教育。让医、教、研与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培养完美地结合起来,对整个医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3.6麻醉医师人才队伍的人才引进 要发展就得有人才,如果没有人才,说其他的都没有什么用。因此,要让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就必须引进人才,充实队伍。只有在麻醉医师人数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每一名麻醉医师的工作量,为其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为其保留学习精力创造了条件。在人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使麻醉科的医师队伍不断充足起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需要在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落到实处,不断引进高级人才,这样才能使麻醉科的医师人才队伍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吴绪康,郭志海.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拔尖人才成长[J].中国卫生,2002,6:35-37.

第5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 全身麻醉配合麻醉前访视 局部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54-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anesthesia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tonsillectomy visi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studies. Methods 78 cases of tonsillectomy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esthesia before the visit with the anesthesia group (treatment group), the local anesthesia group, 39 cases of the two group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anesthetic effects. Conclusion Regardless of the effect of surgery, anesthesia analgesic effect, the size of surface bleed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he pre-anesthetic visits are better than local anesthesia,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tonsillectomy anesthesia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before the visit local anesthesia

本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别给予全身麻醉配合麻醉前访视局部麻醉,采取2种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其手术及麻醉效果,以探讨扁桃体切除术的最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78例,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全身静脉麻醉组配合麻醉前访视组(简称治疗组)、局部麻醉组(简称局麻组)两组,每组各39例。

1.2 麻醉方法 全身静脉麻醉配合麻醉前访视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定标准 (1)扁桃体切除彻底,扁桃体窝内上皮化良好,腭舌弓及腭咽弓无损伤及粘连,咽痛及发热症状完全消失者为治愈;(2)扁桃体切除彻底或下极残留,扁桃体窝内上皮化良好,腭舌弓及腭咽弓有损伤或粘连,症状明显好转者为好转;(3)扁桃体下极残留,腭舌弓及腭咽弓或有损伤,咽痛及发热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在术后2周、6周、12周分别进行评定。

1.3.2 麻醉疼痛效果评定 采用患者主观感受测评与医师评价相结合的标准进行评定:(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疼痛按照0~100分整段标尺进行患者评价。(2)医师评价主要分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及麻醉失败4个等级。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术后2周、6周及12周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与局麻组比较,治疗组在手术开始、手术结束以及术后2h的疼痛计分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一般血压升高25mmHg以上心率升高17~20次。假如患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则心理应激反应可能大大减轻,甚或完全不发生。为保障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的安全,麻醉医师应认真做好麻醉前访视工作。同时麻醉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又是医疗质量管理要点之一。因此,麻醉医生术前访视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各种方式提高麻醉前访视效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过程和麻醉风险教育时所传递的信息通常非常有限的,但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麻醉前访视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是一种新方法,指导患者了解有关麻醉的必要性、麻醉流程、麻醉利弊。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充分合作。相关法规越来越重视签麻醉知情书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教育,本项观察结果表明,麻醉前访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术前实施切实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和术后恢复期。a

目前,临床上对于扁桃体切除术多采用剥离法,该术式具有步骤简单、切除完整的特点,然而,由于扁桃体的位置较为特殊,因此,对于麻醉方法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传统局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术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但容易由于术中或者术后止血的不彻底,造成术区出血等并发症精神心理较为脆弱的患者,极易造成惊吓或恐惧等不良精神刺激,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及影响其心身健康。因此,探索出一种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疼痛程度的麻醉方法,是现今麻醉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在麻醉医学上如手术切口的改良、低温等离子技术、钬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双极电刀电凝止血等,各种新型医疗器械的问世及全麻手术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扁桃体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行扁桃体剥除术,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了麻醉效果。我们将全麻配合麻醉前访视共同用于手术中,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手术效果、麻醉镇痛效果、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局部麻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麻醉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0

【摘 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高风险疾病的侵害,疾病干扰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又成功的帮助人们逐渐恢复正常健康的生活节奏,科学技术的进步表现在各行各业之中,其中对人类健康起到决定作用的医学领域的科学发展更是占据着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静脉麻醉药的医学发明研制就是一项历史功绩,静脉麻醉药在手术等医学治疗程序的操作中,具有重要的科学地位和技术指导作用。本篇文章就针对静脉麻醉药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对静脉麻醉药作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更好的在未来医学领域运用静脉麻醉药物,让静脉麻醉药物给病患减轻疼痛和治愈伤病。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作用;机制

目前为止,世界上对静脉麻醉药的操作理论和病患接收麻药作用的轨迹定义还十分模糊,还没有健全的体系能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静脉麻醉药物的流通接收过程,这样医学界很是困惑。单纯的依靠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多年医学经验,我们能够确定的是,静脉麻醉药大部分都是通过人体的中枢神经进行了麻醉药物的物理性传递,静脉麻醉药物可能是通过物理量子的传递,或者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也可能是通过身体器官的某个接收传感器进行传递,总之没有相对确定的传导介质。静脉麻醉药物是利用在人体血液神经中的流动,刺激改变原有的流通方向,或者是改变组织整个流通模式,让人体的神经反应发生生理上的扭转,进而达到神经暂时性的麻痹,让人体兴奋控制的神经系统暂时的出现接收和传递信号的功能中断。为了更好更高效的使用静脉麻醉药物,本文结合了相关的医学知识理论,并且进行与临床实践的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做出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更有效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

1 静脉麻醉药物

静脉麻醉药物的定义就是通过静脉注射,把含有麻醉功能的药物传递到人体内,在一段时间范围内进行神经系统的麻醉,或者说是神经功能兴奋反射的阻碍。通过血液在身体内的流通,形成了一个药物流转的循环,进而刺激身体神经受到阻碍而形成麻痹休眠,干扰了人体正常对疼痛等感官的感知,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这种麻醉方式还不接触病人的呼吸器官,是直接通过血液传递的,很到程度上保护了人体呼吸器官不受伤害和刺激。但是静脉麻醉药也存在着它的缺失,就是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静脉麻醉药物,很可能就会导致药物迟迟不能排除体外,这就是本片文章之所以要要就的重点,希望静脉麻醉药在帮助病患的同时,医疗领域能够更好的了解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进而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或者外科治疗后能够尽快的将麻醉药物排除体外[1]。

2 神经系统阻碍受体

在阻碍和控制这些神经系统的时候,需要一些专业的含有麻醉和阻碍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的药物都针对相关的人体受体产生刺激和阻碍,也就是支持麻醉效果的神经系统阻碍因素,本文将具体的讲解这些受到阻碍的神经受体因素以及这些受体接受干扰的特性。这些传递神经干扰的受体包括:γ- 氨基丁酸受体、N- 甲基-D天冬氨酸受以及阿片受体。

首先, 根据氨基丁酸的分子化学特质来分析,并且依据它的分子量观察,氨基丁酸在人体中应该具有一定大脑监管的含量,氨基丁酸不单一存在于人体,它还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一般有根茎的植物或者是动物身体之中都会有这种介质的成分出现。氨基丁酸的因为缩写是GABA,GABA 的成分一般多数出现在人类和动物的大脑神经管理区域,更多的是存在于大脑黑体之中,是对大脑和植物根茎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抑制作用的神经介质。氨基丁酸无论是在人体还是在动植物的体能都存在很强的新陈代谢活动能力,是非常有生物活动性能的神经介质。这种神经系统的正常刺激行为是通过细胞的之间的微电质激流进行运动,达到大脑中的突触后膜,然后激发生物体的兴奋活动进行。当静脉麻醉药进入到人体后,就在这样的流转过程中传输了干扰信息,进而阻断了神经的互动,让兴奋程度降低,进而没有或者被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受,也就是感知器官在大脑神经运动中被阻断了接收操作[2]。

其次是NMD 存在于大脑丘脑等部分中,NMDA 受体的大量缠绕式存在方式,决定了它的覆盖能力,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编辑成一个类似网络的流动方式,进行在离子轨道中的运动,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依附钙质、钾和钠流通,在这样的流通运功过程中,促进人体兴奋的情绪表达出来,当NMDA 在兴奋神经系统的传递中被药物总之,就是高度的麻醉药物进行了化学中钙质的高度浓稠,致使NO和酶结合阻碍了神经兴奋的传递,中断了人体兴奋的神经感知[3]。

生物体的脊椎中大多数会含有阿片受体,这是中枢神经的感知器官的神经传输系统,在病患出现阵痛的环节中,就是阿片受体的传输感知体现。利用药物阻碍阿片受体的流通,就是静脉麻醉的过程。

3 结论

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是针对于生物体大脑主要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进行的干扰和控制,希望更好的了解静脉麻醉药的机制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帮助医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浦鹏飞, 谢玉波. 静脉麻醉药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12,(12)124-126.

第7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据夏中元教授介绍,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历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都对科室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一流的人才队伍。目前,该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还是武汉大学麻醉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夏中元教授本人在临床麻醉及危重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部分技术在华中地区具有开创性和很高的省内外知名度,并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他表示,自己非常有信心带领科室更上一层楼!

先进技术赢得荣誉

据夏中元主任介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是华中地区最早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专业,目前已发展为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设有中心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疼痛门诊、无痛腔镜中心、麻醉研究室等部门。中心手术室拥有共2层42间手术室,建筑面积8998平方米;术后恢复室2间、床位14张;疼痛门诊治疗室3间;还有一个无痛腔镜中心。所有手术间均为国际化标准层流净化间,配备一体化可视中心管理系统及全信道多媒体视频手术系统。

记者了解到,该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夏中元主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及危重医学二十余年,尤其擅长心脑缺血患者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特别是在高危心血管手术如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全弓替换手术麻醉,高危颅脑手术如多发巨大动脉瘤手术麻醉,高危缺血性心脑疾病非心脏手术如多次心梗和脑梗死病人手术麻醉等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在新生儿和高龄老年人手术麻醉、特殊病人如极度气管狭窄病人手术麻醉、超高敏体质病人手术的麻醉及已知术中知晓病人再次手术的麻醉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年均实施或指导临床麻醉超过1000台次,参与省内市内急重症抢救会诊超过100例,在湖北省内乃至中南地区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知名度。

在夏中元主任的带领下,学科中多数亚专业的临床诊疗水平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其中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原创技术优势。熟练掌握低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龄法乐四联症患者麻醉处理,复杂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和合并重度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为新技术与新业务的临床应用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制定并优化了低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光凝术麻醉流程,重度鼾症腭咽成形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导管流程,重度心功能不全孕妇围术期麻醉处理以及特异敏感体质患者围术期处理流程等等,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活率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全年低龄、老年及危重症患者麻醉比例超过50%,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比例超过8%,同比增加21%。连续8年无麻醉安全事故,麻醉相关死亡率小于十万分之一,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夏中元主任还详细介绍了科室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于20世纪80年代即率先在医院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近5年来,连续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同时共承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麻醉职业危害的监测》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药赤芍防治ARDS的实验研究》获美国医学文化信息中心成就奖及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股-股心肺转流用于极度气管狭窄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心肺脑复苏学》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科室研发的“口咽联合通气道的研制”“双通道多用途麻醉面罩”“脚踏自复式麻醉机呼吸囊”等新技术分别获得了国家专利。

争创卓越团队,做患者的保护神

作为麻醉专家,夏中元教授总是强调:“麻醉是手术病人的保护神,为手术保驾护航。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凡是麻醉都有风险,哪怕是再小的手术。”

夏中元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品对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显著的抑制性影响,尤其是遇到体质特殊的病人,即会导致一些“小”的麻醉也可能出现问题。他还强调,麻醉是“全程关注”工作。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贯穿病人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麻醉医生应在手术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病人近日的体质状况、用药细节等均不能大意。在手术中,麻醉医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突况的能力。手术结束后,让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是麻醉医生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同时还应写好麻醉记录,交代好护理人员该病人的麻醉特点以及观察要点;特殊病人应定期访视。

夏中元教授还表示,从根本上讲,麻醉方式选择的原则,主要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及所患疾病、手术部位和方式、麻醉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及临床经验、医院设备和病人的经济条件以及病人的意愿综合考虑,其首要原则是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一般来说,颅脑、心胸等特殊部位的手术须全麻;四肢、中下腹部、腰骶部的手术可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选择。从某种角度来说,手术时实施全身麻醉是发展趋势。“我们了解到:全身麻醉的意识消失是可逆和可控的。全身不会对患者大脑产生损害,对手术病人的智力和记忆力无不良影响。目前各大医院的全麻比例占到所有麻醉比例的70%左右。”

据了解,当前“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在促进各级各类医院进一步强化基础、规范行为、改善服务、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领导非常重视创建“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活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部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制定活动方案,督促工作开展,给予政策支持,保证试点病区工作有序开展。

夏中元教授说,为积极响应医院号召,麻醉科结合自身,在临床、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可行措施,不断丰富和拓展范围,开展了各具专科特色的人性化服务,争创“湖北省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卓越团队”。

此后,夏中元教授详细介绍了科室为争创卓越团队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他说,科室全面修订临床各手术专科麻醉工作制度及配合常规、各班人员岗位职责、手术病人麻醉常规和标准,为病人提供规范化服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人力调配,增加早晚及辅助班,实行急诊班和双人夜班制,保证早中晚在岗人数,确保手术病人安全;并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切实落实“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一切”的办院宗旨。夏中元主任指出,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服务场所,在这里开展人文服务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应再局限于整天只与品和手术操作打交道,而是要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加强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夏中元教授继续说,科室实行手术病人一对一责任制,医生在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提供病情观察、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指导。采取术前访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更快地在心理行为上与手术相适应,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患者术后心理与躯体的康复,有效降低家属的焦虑心理。加强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施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并与专科组长质控、科室质控、院级质控相结合,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考核结果与经管挂钩。为提高麻醉医生对核心制度的强制执行力,保障病人安全,科室实行麻醉核心制度考核,定期组织全体麻醉医生学习各项核心制度,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经管挂钩,并实施患者安全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身体状况风险评估。要求全体成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患者身份的核对。在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室前,在麻醉医生主导,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参与下,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及时填写“手术患者安全核对表”,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科室还对手术患者实行全程支助服务。”夏中元教授接着说,由医院出资聘用专职配检人员,经专门培训后,免费承担手术患者接送服务,保证患者安全,减轻家属负担;并实行服务公示,进一步明确手术麻醉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使麻醉工作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的监督。

在各项新措施“多管齐下”的作用下,科室焕发了新面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夏中元主任欣慰地说:“不论科室能否获得卓越团队称号,我们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且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对患者有利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一切为病人,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科室管理是一个医院管理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科室的兴与衰。强化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是每个科室主任为医院和科室发展应尽的义务。”夏主任总结了科室管理经验,认为要做好科室管理,应从增强科室集体凝聚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有效公平的激励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科室集体要有凝聚力。”夏主任分析说,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是临床科室的基层领导,要重视领导方法及艺术,做科室内部团结协作的带头人。在医疗工作实践中,要加强医护之间的协作,彼此之间要多联系、多交流、讲原则、重方法,在工作中力求取得共识。正确处理好科室内的人际关系,如医生和医生的关系,护士和护士的关系,医生和护士的关系,高年资与低年资的关系,高学历与低学历的关系等。只有经常沟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科室集体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凝聚力。

夏中元主任认为,医疗质量是医院和科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服务满意的程度和医院声誉。要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高尚的医德等,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养成科学、严谨、求实、谨慎的好习惯,所以,在工作中他主张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做到“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的一切”。

在工作实践中,夏中元教授建议加强医务人员职责、医疗行政法规、执业医师法等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医疗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病历作为重要的法律文书和依据,是一个客观材料,其内涵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病历书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定要真实和规范化;另外,还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社会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人文科学的普及教育,让他们懂得崇尚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病人,学会如何和病人谈话,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共同承担医疗风险,相互配合的目的。“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医院实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我们只要认真地执行体系要求的目标,一定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实施全面的跟踪监控,不断地持续改进,使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一个有效公平的激励机制,必将科室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度达到最大化”。对此,夏中元主任分析说,要充分挖掘科室人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科室管理者最常采用的措施是激励手段。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方式是根据绩效,给员工以相应的奖金、工资、晋升、培训深造、福利等,以此来唤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但是如果激励机制操作不当,导致分配不均、相互攀比,可能会造成消极怠工的副作用,这就要求科室管理者应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构建激励机制,不要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激励机制的制定必须有利于尊重个人感情,增强员工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群体意识,增强科室凝聚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在协调和改善员工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夏中元主任认为,加强科室管理,除了要做好以上几点,增强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科室管理者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任期中还要组织阶段性强化培训,进行管理知识的更新,形成人人懂管理,科科会管理的良好状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科室人员管理的自觉性,工作有布署、有检查,一级抓一级,级级落实。”

夏中元主任最后总结说:“在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激烈竞争时代,我们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群体管理,才能将科室办成改革创新、群众放心、职工舒心的科室。”

第8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国内二级甲 等以上医院122所,其中三级医院57所,二级医院 65所,以上述医院麻醉科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及统计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 括:麻醉医生人数;各医院麻醉护士的数量、学历及 职称;目前医院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及建议的培养 方式;医院对麻醉护士的需求、学历的要求及其对此 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就业是否优先选择。选取我院 2009届护理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 训,由调查员将调查问卷带到150所就业医院进行 调查,调查后当场收回问卷并邮寄回。回收有效问 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81.%。采用统计描述进 行分析。

2结果

    2.1 122所医院的基本情况按医院等级分为三 级医院57所,占46.7%; 二级医院65所,占 53.%。122所医院有麻醉医生1169人、麻醉护士 391人,医护比为1 :0.33。

2.2 三级、二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学历、职称构成比 (表1)

2.3医院对麻醉护士的需求、学历的要求(表2)

2.4医院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及建议目前各医 院对麻醉护士多采用带学徒式和(或)进修学习的培 养方式(95. 1 %),通过院校系统教育的极少 (4. 9%),而多数医院建议的麻醉护士培养方式为院 校教育(85. 8 %)。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 1. 1麻醉护理人力资源明显短缺在美国,麻醉 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约为1 : 1 ~2我国台湾的 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目前达到1 :4|1],说明 仍未制定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卫生部颁布 《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78)卫医字第 1689号中规定临床医护比为1 :2。而本次调查结 果显示,医护比为1 :0. 33,较临床医护比1:2显 著偏低。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一方面满足不了 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增加了医疗工作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大和体力透支,使麻醉护士 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

3. 1. 2麻醉护士的学历及职称偏低卫生部《中国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 ~ 2010年)》中提出的 “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 二级医院 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 40%21。所调查的122所医院中,麻醉护士具有大 专及以上学历者,三级医院为44.9%,二级医院为25.8 %。麻醉护士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三级医 院为29. 3 %,二级医院为15.6%,提示目前二、三级 医院麻醉护士的学历及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有待进 一步提高和加强。

3.1. 3 麻醉护士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和规范训练 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要求麻醉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趋向于专业化和系统化。而传统培养 麻醉护士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麻醉科的 需要选送少数临床护士到上一级医院麻醉科进修 学习后改为麻醉护士; 二是通过科室轮转到麻醉 科室,由麻醉科室老护士“带学徒式”培训。而真 正由医学院校系统正规培养的麻醉护理专业人才 极为短缺(4.9%)前两种方式在职培训周期长, 见效慢,同时增加了培训经费投入。虽然培训后 的护士能掌握麻醉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但因缺乏 系统理论学习和规范训练,很难成为符合现代麻 醉护士水准的新一代专业护士。

3.2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麻醉护理专业的可行性

    3.2.1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2005 ~2010 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 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 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 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麻 醉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及传统的手术配合护 理,它有其特殊内容,如麻醉前药品及器械准备,麻 醉药品、贵重药品及生物药品的管理及恢复室病人 的监护、一次性麻醉用品的消毒与隔离等,都是其他 专业护士不能替代的131。因此,开展麻醉护理专业 教育,完全符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 神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3.2.2设置麻醉护理专业符合用人市场的需求 麻醉护士在就业前景与社会效益方面具有优 势。随着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的改善,麻醉护士 在我国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所调查的122所 医院中,79.5%的医院需要麻醉护士; 9. 8%的医 院要求麻醉护士的学历起点是专科,90. 2%是本 强,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随时掌握国内外的 学术动态,保证本医院的专科学术水平能跟上麻 醉学科的发展。医院对此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 可优先选择的占94. 2%。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医 院对麻醉护理专业护士均有需求。设置麻醉护 理专业是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3.2.3具有多年麻醉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基础徐 州医学院是全国麻醉学专业创始单位,有着丰厚麻 醉学的教学积淀,护理学院依托我院麻醉教学优势, 2004年率先尝试在国内创办“护理学麻醉护士专 科方向”(本科),其模式为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及部分 专业基础课之后,再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即“前期趋 同、后期分化”。这种模式不仅能较快地向急需的学 科领域输送专科护士,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工作的 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内涵的充实和各 类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提高,也能为日后将 专科护士纳入到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11。近 几年来,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方面不断改革和研究,紧扣培养高等技术应 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制订出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既体现‘突出护 理、体现整体、重视人文、贴近社会”,又具有专业特 色的课程体系,制订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业教学 计划与麻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实习计划。几年的 实践为我院麻醉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3.2.4为医院直接输送麻醉护理专业护士我院 设置麻醉护理方向专业,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了 麻醉护理专业理论,并接受了严格、规范的专业技术 操作训练,可直接为医院输送一毕业就能上岗的麻 醉护理专门人才。我院麻醉护理方向专业实习生和 毕业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专业性好受到医院的高度 评价,有不少毕业生直接进入临床麻醉、麻醉恢复 室、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病房(麻醉ICU )、疼痛诊疗 等医院麻醉相关科室工作。不仅缩短了麻醉护士的 培养时间,促进了麻醉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节约了 医院在职培训经费,还避免了因派人外出学习而造 成护理人才短缺的弊端。

第9篇:麻醉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全麻;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是医院常见的骨科手术,其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围手术期实施科学、有效的麻醉,可大大提升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9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9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男29例,18例;年龄52~82岁,平均(65.81±5.8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31h,平均(11.51±3.82)h。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53~83岁,平均(66.10±5.7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32h,平均(11.85±4.11)h。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47例选择全麻,即选择舒芬太尼(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72)0.35μg/kg、维库溴铵(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79)0.1mg/kg、丙泊酚(由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122)1mg/kg、咪达唑仑(由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33)0.04mg/kg,给予静脉推注,待起效后行气管插管。后选择瑞芬太尼(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0.01mg/kg、维库溴铵0.08 mg/kg、丙泊酚4~8mg/kg,实施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对照组45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即腰2~3或腰3~4棘突间隙穿刺点穿刺置管,同时应用0.5%布比卡因(由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40)10mg,作为腰麻药,0.5%罗哌卡因作为硬膜外用药。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麻醉平面,通常设在T7,在完成麻醉后,需引导患者取平卧位,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优:未存在疼痛症状,肌肉松弛状况较佳,无需应用相关的辅助药物:②良:存在轻微的疼痛症状,肌肉松弛状况一般,部分患者需应用相关的辅助药物;③差: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肌肉松弛状况不佳,需应用相关的辅助药物,严重影响手术进展。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实施χ2与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17.0,均值选择x±s表示,当P

2 结果

2.1麻醉时间 研究组平均麻醉时间为(2.97±1.18)h,对照组平均麻醉时间为(4.07±1.36)h。研究组平均麻醉时间相对比较较短,但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t=1.7384,P>0.05)。

2.2麻醉效果 研究组优良率(97.87%)略高于对照组(91.11%),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危害小等多种优点,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髋关节置换术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安全、有效的麻醉,可促进手术的顺利进展,确保手术效果[2]。

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常选择的两种麻醉方式,两种麻醉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势性,但相比于腰硬联合麻醉,全麻所取得效果较佳。曾令全等[3]认为,腰硬联合麻醉虽可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其所需的麻醉时间相对比较长,且其易导致血压异常,易引发心率失调、低血压等症状,麻醉效果不够理想,而相比于腰硬联合麻醉,全麻所需的麻醉时间较短,其麻醉效果较为明显,优良率高,患者更容易接受。杨飞雪等[4]认为,相对于腰硬联合麻醉,全麻更适合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可避免噪音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手术对其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且其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好、更具体地探查病情,且其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显著,对手术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易引发呼吸系统抑制等,因此需谨慎对待。我院在髋关节置换术中,47例选择全麻,45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前者平均麻醉时间(2.97±1.18h)短于后者(4.07±1.36h),前者优良率(97.87%)高于后者(91.11%),证实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

综上,在髋关节置换术前行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全麻麻醉时间相对比较短,其麻醉效果较佳,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斌,骆智宇,梁大干.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4(04):514.

[2]李建钢,陈璧,杨红华.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4(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