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

第1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4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D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2 麻醉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 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3.3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的治疗成效。积极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满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确保饮食富有营养,以保证体力,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倩,曾小燕. 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mini-PCNL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09)

第2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体位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固定体位: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体位,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体位,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麻醉药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 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麻醉药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第3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口腔;小儿;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

随着外科医学与麻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通过非住院模式实施,日间门诊手术具有花费低、效率高、感染少等优点[1],并可提高病人满意度,扩大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在国内引起了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日间手术对病人和医疗环境有特定要求,为确保病人安全,围术期的甄选评估、术中流程优化、术后转运以及沟通访视有了特殊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围术期麻醉护理地参与有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恢复室(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岁~6岁(4.2岁±1.2岁)。美国麻醉学会(A)Ⅰ级。手术类型为全身麻醉下儿童多发龋齿治疗。手术时间95.3min±10.6min。

1.2方法

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

2麻醉护理

2.1术前麻醉护理

2.1.1术前护理评估

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常规到麻醉门诊进行术前评估与检查: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生评估患儿的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确定麻醉方式,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术前宣传册;如不适合做日间手术或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化验的,麻醉门诊开具医嘱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或会诊。

②心理护理: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多为年龄较小且不能配合的学龄前幼儿,大多数患儿家长对全身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2]。麻醉护士可对患儿家长讲解手术麻醉流程,并耐心解答家长相关疑问,减轻家长顾虑,与患儿适当互动,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③告知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其重要性,与患儿家长详细交流并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尤其是近1周有无呼吸道炎症等。

2.1.2术前麻醉准备

①核对患儿,测量体温,再次确认术前禁食禁饮情况。

②确定患儿年龄、体重,遵医嘱准备好全身麻醉诱导药及抢救药品;准备好合适气管导管及插管用物。③检查麻醉机和喉镜处于备用状态。④开放患儿静脉通路。

2.2术中麻醉护理

2.2.1术中护理配合

①协助麻醉医生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位置,防止术中脱落。

②辅助监护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协助处理术中不良事件及突况。

2.3术后麻醉护理

2.3.1术后PACU护理

患儿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观察与监护。包括患儿意识、呼吸、循环、肢体肌力和指脉氧饱和度5项,每项分0、1、2三个分级,总分满分10分,当评分≥8分时,患儿可从PACU转出至日间病房观察。

2.3.2执行离院标准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能辨认时间、地点和人物,饮水无呛咳,无头痛、头晕,可独立行走,不伴恶心呕吐[3]等其他不适,经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方可达到离院标准。改良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AD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日间手术离院标准[45]:根据生命特征(血压,脉氧,心率和体温)、活动与精神状态、疼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出血这5项来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PADS评分≥9分达到离院标准[6]。

2.3.3健康宣教与随访

①告知患儿家长全身麻醉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与口腔卫生并发放健康教育卡片[7],留下联系方式,确定复诊时间。

②术后3d对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口腔情况,饮食及全身状况。

3结果

共统计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日间手术患儿120例,其中7例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违规进食等原因停止日间手术,余113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并于24h内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1例尿潴留,体温高于38℃2例,术后躁动5例;报告麻醉医生干预处理后均有好转,患儿均在24h内出院。

4小结

4.1制定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日间手术又称为非住院手术、当日归宅手术,是指手术病人在入院前做好术前检查、麻醉评估,然后预约手术时间,当日住院,当日手术,24h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8]。我院口腔科选择技术成熟、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患儿进行日间门诊手术;另一方面,患儿同样要经历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等一系列的过程[9];小儿麻醉具有年龄低、配合欠佳、风险高、家长期望值高等特点,尤其口腔科手术部位多在口腔颌面部靠近呼吸道,加大了麻醉管理难度。因此,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完善的准备,术中细致的监护与治疗,术后专业的复苏与监护,以及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宣教[10],对小儿日间门诊手术的重要性尤其突出。麻醉护理在围术期的积极参与配合由此应运而生,给繁忙的临床麻醉增加了安全把关,是对麻醉医师临床工作的良好补充;同时专业的麻醉护士进行术后PACU的照护及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接受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在保证患儿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鉴于此,制定规范化的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模式是新的医疗环境下麻醉学科与护理学科协同发展的结果,在完善麻醉护理管理体系的同时,又可保障麻醉日间手术的安全开展,改善医患关系。

4.2小儿口腔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要点

小儿麻醉绝不简单是成人麻醉的缩影,与成人麻醉相比,小儿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11],要求麻醉护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术前访视和麻醉前准备,掌握小儿个体的呼吸道情况,配合麻醉医师以保证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同时,伴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时代的到来,小儿麻醉已经从仅让患儿“身体上无痛”转变为更加注重“无心理上创伤”,作为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特征,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术前焦虑、恐惧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2]。麻醉护士不仅要注重患儿的心理辅导,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术前的遵医行为,避免因为术前准备不足导致手术的延误或加大麻醉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儿禁食时间不足,4例患儿由于上呼吸道炎症反应延期手术,解释原因后家长均表示理解。在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属了解手术及麻醉过程,能理解并配合患儿术后症状的准确观察与居家护理。另外,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康复和延迟出院的主要原因[13]。因此,麻醉护士作为麻醉专科护士积极参与手术后的疼痛评估[14]和治疗对确保患儿安全及有效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患儿出院时,麻醉护士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麻醉术后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宣传单,从而促进病患的早日康复。

4.3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看,日间手术将成为中小择期手术的发展方向[15],这对于麻醉围术期护理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加强麻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定日间手术院内与出院后的应急预案,加大应急突况的演练以及病患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等,以促进日间手术的安全、高效及满意。

参考文献:

[1]范丽微.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效果分析[J].科技信息,2013(13):472.

[2]郭媛媛.学龄前期手术患儿的术前访视与干预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6):4950.

[7]宗琼怡.日间手术病房实施术前宣教卡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增刊1):193.

[8]马洪升,戴燕.日间手术治疗模式国内外发展简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748.

[9]赵雁.婴幼儿眼科日间手术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14(29):3233.

[10]袁小萍,吴建红,刘春英,等.病人对信息护理式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需求[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667.

[11]吴秀英,杜英杰.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安全与舒适[J].医学与哲学,2016,37(10):698700.

[12]刘常清,任宏飞,李继平,等.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10A):34663469.

[14]贺端端,贾东林.日间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临床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115.

第4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1]。近年来尿道下裂患儿逐年增多,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小儿手术变化不易预测,将术后患儿送入麻醉恢复室进行监护和治疗直至其完全清醒尤其重要[2]。我院麻醉恢复室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共收住631例尿道下裂患儿,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降低了患儿在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尿道下裂全麻手术患儿术后均送入麻醉恢复室监护和治疗,共计 631例。患儿均为择期手术,男孩,年龄在3岁到8岁之间,体重在13公斤到24公斤之间;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或插喉罩全身麻醉。

1.2 入麻醉恢复室条件 所有术后患儿都要求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呼吸、循环平稳,无明显气道不良反应;手术区域无明显渗血;尿管固定妥当。

2. 观察及护理

2.1 患儿入恢复室时: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恢复室护士针对用药情况及术中情况进行交接;包括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尿量、体温、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是否给予拮抗剂等[3],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的频率及节律生命体征、循环、意识的变化。

2.2 患儿入恢复室后:及时连接监护仪器,监测血压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呼吸等监测,以后每15min监测一次;患儿未清醒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负压吸引器,吸痰时动作轻柔,吸引时间最好控制在15秒内,避免损伤患儿呼吸道粘膜;拔管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发生。及时保暖,必要时用暖风机为患儿保暖。约束固定好患儿,防止坠床、躁动时损伤[4],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带上垫棉垫,避免损伤患儿皮肤。密切观察引流管、尿管的颜色和量,并注意伤口敷料的渗出情况。确保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留置针和各种引流管,避免患儿躁动拔出。

2.3 患儿出恢复室时:准确及时在电子记录单上记录患儿入室信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所做的操作、治疗、出恢复室steward评分等。出室时由恢复室医生评估、总结患儿情况,恢复室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在复苏单上签名,送患儿回病房。患儿准备出恢复室时,通知电梯提前等候,尽量缩短转运时间;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接患儿准备,备好患儿所需的保护架等;为确保护送途中安全,需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包括转运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氧气枕等,为避免患儿尿管打折,需用平车运送患儿,严禁怀抱患儿回病房,到病房后协助病房护士监测生命体征,为患儿吸氧,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并签名。

3 讨论

3.1尿道下裂手术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对麻醉要求较高,术后的恢复期对患儿显得尤为重要,加之患儿病情较成人变化快,所以患儿在恢复室的需要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这对恢复室人力资源的配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恢复室护士不仅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患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面对烦躁的患儿需要细心安抚,面对突况及危重病情,能及时做出预判及处理,这对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

3.2 术后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循环的抑制,低氧血症,苏醒延迟,术后谵妄和躁动,以及恶心呕吐、尿滞留,甚至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在631名尿道下裂患儿中,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恶心呕吐26例,喉痉挛9例,苏醒延迟4例,躁动43例, 低氧血症5例。通过麻醉恢复室的严密监测和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最后631名患儿全部安全送回病房,大大降低麻醉恢复期存在的潜在风险,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3.3 合理的设备配置是患儿安全复苏的保障,恢复室除了配备专业人才之外,还需要配备监测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全套设施,如小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注射泵、麻醉机、心电图(ECG)监测仪、各种不同型号的小儿面罩、除颤仪、抢救车、小儿抢救气管插管盒、小儿呼吸囊、小儿吸痰管等。并固定专人负责,保证所有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参考文献:

[1] 高慧平,郭建琳,李乃连.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11,2(2):451-452

[2] 郑爱芳,唐益群. 小儿全麻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9):187-188.

[3] 许娟,童伟. 小儿麻醉恢复室的建设与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33-134.

第5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是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反应迟钝、失眠、抑郁等。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病人进手术室大多有无可奈何心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都会发生意外。导致心跳骤停是麻醉中最严重的一种麻醉意外,也是抢救中最难的一种麻醉意外。笔者将1998年12月~XX年5月对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病人的防视护理、配合麻醉意外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报告如下。

1.术前的心理护理

1.1手术无论大小,患者在心理上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病人进手术室,往往有种“生命掌握在医护人手中”的心理,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结。故手术室护士必须态度和蔼、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注意各方面的修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

1.2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2.术前防视护理

2.1解病人。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2.2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体位,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3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2.4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3.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3.1常备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心电监测仪、吸引器等。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碳酸氢钠等。

3.2麻醉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可早期发现,尽快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内有异物,协助麻醉医师吸引清除,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准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在麻醉医师准备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先口对口人工呼吸,避免病人的通气中断。建立可行的静脉通道,为抢救时用药争取时间。

3.3如心跳骤停发生在手术前的麻醉中,护士应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快输液速度,按医嘱准确无误地应用抢救药物。既往复苏病人用药时多用心内直接注射,现主张静脉注射及气管给药,起效时间及药物效果与心内注射相同,避免心内注射对心肌损伤的不利因素,及早进行心肌监测,并向医生准确提供各种数据。

4. 体会

4.1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不但要在外科手术配合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掌握术前病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总结经验,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技术水平精益求精。

4.2只有具备丰富的手术前护理经验,才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室内走向室外,才能对病人的各种疑问给予满意的答复,得到病人的信任,更好地做好身心护理工作。

第6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氯胺酮麻醉是目前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镇痛作用强,诱导迅速,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以及安全系数较大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小儿各类手术麻醉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患儿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我科实施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行246例小儿氯胺酮分离麻醉手术,男158例,女88例,年龄30天~13岁。其中:四肢手术152例,头屈部手术6例,腹部手术17例,会手术4例,腹股沟疝手术67例。经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麻醉及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一例意外发生。

2 麻醉前的护理配合

2.1 麻醉前一般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儿病史及其全身情况,详细询问患儿家属其患儿进食及禁食情况,保证胃内容物彻底排空,避免误吸造成窒息意外。仔细复测患儿体重,以便于麻醉医生正确掌握使用氯胺酮剂量,一般为4~6mg/kg体重。接患儿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核查麻醉前用药情况。为争取良好的麻醉效果,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

2.2 麻醉前环境及用物准备调节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协助麻醉医师准备好麻醉及抢救的用物及药品,确保安全使用,以备应急。

3 麻醉时的护理配合

麻醉开始时,手术者、麻醉者、护理人员应默契配合。当手术者洗手完毕,即将患儿带入手术间,卧于手术床,两臂用约束带固定,调节好手术,协助麻醉者测量呼吸和脉搏,配合麻醉者进行给药。用药后,密切配合麻醉者观察呼吸、脉搏及唇部色泽,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儿处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稍后仰,应注意患儿手术是否压迫患儿胸腹部,以免影响呼吸;保持输液通畅,应根据医嘱及时准确补液,并调节好输液速度;麻醉期间体温易发生变化,应注意手术间的温度,注意患儿保暖;了解分离品氯胺酮的性能,观察麻醉作用是否消失,患儿是否清醒,熟悉麻醉记录单,做好各种记录。

4 麻醉后的护理配合

麻醉恢复期,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护送患儿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代手术和麻醉中基本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术后一天随访。

第7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切除胆囊、治疗胆囊疾病的理想术式。我院自2007.3-2012.3共完成胆囊手术655例,取得满意效果。自2010年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其中121例实行了整体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8例,女性53例,年龄40-75岁,胆囊息肉17例,胆结石108例,择期117例,急诊4例,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不适B超提示胆囊结石入院的89例,经健康体检查出胆囊结石或息肉的32例,其中术中延长切口2例,经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直微创胆囊切除术。

2 整体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手术室于前一日接手术通知单后,由护士术前访视病人,对病人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除病人因环境而产生的不安,缓解病人恐惧紧张心理,同时介绍麻醉方法和配合注意点,使病人能很好地配合麻醉的实施,简单介绍直视微创的优点如切口小、时间短、恢复快等,同时告知手术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以及可能中转开腹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取得病人信任。

2.1.2 病人准备。查看病人术前常规检查结果,特别注意B超检查,明确胆囊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根据医嘱交代病人术前禁食水,晚上注意休息,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情绪接受第二天手术。

2.2 术中护理。病人接入手术室后,手术医生、护士、麻醉三方核对病人的信息,有了术前的沟通和心理安慰,病人心理会很放松,为防意外,巡护不得离开手术间,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摆好,麻醉后病人保护性反射消失,注意病人安全,用好约束带固定,调好室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备好抢救物品、氧气,贴好电极片,连接冷光源导光束,接好吸引器连接管备用,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的钛夹、止血绫纱布和带长针头注射器、4-0带针可吸收线。器械护士上台后,准备带线纱布十个,为防胆心反射,抽好2%利多卡因2ml加0.9%生理盐水2ml封闭迷走神经,根据手术步骤正确传递所须器械,手术结束后与术者、麻醉共同将病人安全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并在交接本上签字。

2.3 术后护理。术后第二天回访,了解病人术后情况,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对病人提出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

第8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 麻醉;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97-02

婴幼儿与成人麻醉有很大差异,因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明显不同,因此,婴幼儿麻醉有其不同之处。如何做好婴幼儿手术中麻醉的护理配合,是婴幼儿能否顺利完成手术,平安返回病房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将婴幼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8-2011年婴幼儿手术308例。年龄最小为2 d,最大为3岁,男190例,女118例,新生儿36例。手术治疗有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唇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白内障,幼儿斜病,脑瘫患儿矫正术,幼儿肠套叠,颅脑外伤和幼儿其他外伤手术等疾病。采用麻醉方法有基础麻醉、全身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

1.2 麻醉前护理

1.2.1 手术前一日访视患儿 术前一日了解患儿全身状况以及各项检查结果,有无特殊和个体差异,如并发先天性器官畸形和遗传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要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手术麻醉必要性,安抚患儿情绪,减少患儿焦急和哭闹,从而减少术中胃肠胀气发生,以及减轻家属的顾虑并取得信任;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术前使用术前药物和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手术前禁食禁饮的必要性,防止麻醉时出现呕吐,发生误吸现象等注意事项。根据胃肠排空时间按排术前禁食,2~3岁禁食8 h,禁饮4 h,1~2岁禁食6 h,6个月以下禁食4 h。因为幼儿耐受饥饿能力差,手术日上午安排第一台做[1]。

1.2.2 麻醉前准备

1.2.2.1 调节手术间温度为24~26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做好防寒保暖。手术麻醉时环境温度过高易引起体温升高或脱水、呼吸道梗阻等。手术室环境温度低、使用皮肤消毒液、手术中暴露过久、或手术范围广、输液输血可引起易引起寒战或体温下降。体温下降时新生儿全身麻醉易加深引起呼吸循环抑制,同时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并易并发新生儿硬肿症[2]。术中做好保暖,必要时术中使用温床、其他保暖措施或进行液体加温。

1.2.2.2 提前准备好麻醉前所需物品,配制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接患儿时应做好安全核查:查患儿姓名、科别、手术名称、部位、腕带、体重及禁食禁饮情况及当日生命体征。婴幼儿禁食比较容易导致脱水,术前使用阿托品,体温一般会偏高,但不超过37.5 ℃。在等候区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让家属在等候区陪护。

1.2.2.3 备好急救物品等器材,如吸引器、氧气、急救药物及麻醉复苏物品等。根据婴幼儿特点,可以备好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麻磺碱等,固定患儿的用物,准备好静脉输液用物等。根据年龄选用静脉留置针,或者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对2~3岁幼儿选用22号,0~2岁选用20号或更小号针头为宜,同时应连接三通连接管,以便于术中静脉注射等。不宜使用三通延长管,因其留在管腔内药液较多,最适宜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同时连接一般三通管时,不会因三通管的固定压伤局部皮肤,同时经实验证明留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管腔内药液约为0.2 ml,使用三通延长管时留管腔内的药液为1.2 ml,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保证静脉注射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婴幼儿单位时间内进入过量,用药速度不当并其他并发症发生[3]。

1.3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

1.3.1 建立静脉通道 因为婴幼儿配合能力较差,先进行基础麻后再进行静脉穿刺,基础麻醉后再接入手术间,避免小儿哭闹引起缺氧、出汗等症。本院采用氯胺酮按5~6 mg/kg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使用氯胺酮肌射前再次核对并询问患儿或家属禁食禁饮情况,待患儿用药入睡后再进入手术间。婴幼儿容量小,代偿能力差,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力差,加上术中创伤和出血,易造成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选择粗直静脉,并易固定和保护,保证有效静脉输血输液,是配合麻醉成功、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1.3.2 麻醉用药配合 根据麻醉师口头医嘱给予物,经两人核对无误,并复述一次。婴幼儿用量小,为了保证用药准确性,药物应进行希释。每次给药前要先静脉回抽,再次证实在血管内并排尽空气,保证给药准确性,药物推注速度要慢,并且每注射1 ml药液报告麻醉医生,静脉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麻醉诱导期间护士要守在患儿身旁,随时给药或协助麻醉医师工作。麻醉后必要时进行导尿,便于手术中观察。

1.3.3 手术 手术安置前告知麻醉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各管道的通畅。患儿肢体短小娇嫩,固定时防止局部压伤,选择合适固定物品,四肢应妥善固定,用柔软物做衬垫,肢体伸展不可过度,同时保证手术不移动,应被免呼吸和肢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1.3.4 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幼儿用氯胺酮及术前用阿手品心率会有所增快,一般不超160次/min;同时幼儿的心率不能低于100次/min,如果心率过低要找原因,是否发生缺氧,或是出现重症并发症的先兆。呼吸观察:非呼吸机控制呼吸的患儿以腹式呼吸为主,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循环观察:婴幼儿按每公斤体重8~10 ml/h为宜,过快易发生心竭,过慢易造成血溶量不足,也可以通过尿量及角膜温润度评估血溶量。原则是出多少补多少,输液要求输入量要准确。定时检查针头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脱落。保持静脉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又麻醉顺利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如发现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师,并积极配合抢救处理。

1.3.5 手术结束送复苏室,运送过程做好患儿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监测,头偏向一侧。待复苏成功,患儿呼吸和循环稳定后送回病区,途中注意保暧、备氧气、人工呼吸囊,注意保证患儿安全,做好交接班。

2 结果

对308例婴幼儿手术的患者,通过针婴幼儿细腻的手术麻醉护理,同时分析相关的麻醉护理问题和总结临床实践,结合婴幼儿身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实施手术中麻醉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无因护理引发手术麻醉的并发症,手术成功,麻醉安全。

3 体会

麻醉过程是手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份,婴幼儿本身生理特征,对手术麻醉护理应更为慎重。术前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手术过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做到准确、细致、轻巧,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做到精益求精,特别是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因基础麻醉维持时间为30 min以内,同时婴幼儿配合能力差,对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要求高。麻醉用药剂量要准确,推药速度要慢,不能使用三通延长管,以免过多药物停留在管腔内,造成单位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易造成麻醉诱导用药和复苏用药估计失误,发生麻醉意外。做好术前宣教,术中做好防寒保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严密观察病情,遇紧情况做到镇静,分秒必争,忙而不乱,静脉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是发现病情变化的关键指征。婴幼儿身体的生理特点很特别,对疾病有发展快转变快的特点。因此,在手术麻醉护理配合每个环节都是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征麻醉成功、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63-264.

[2]庄心良,曾日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3-1419.

第9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熟悉,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惧怕。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惧怕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要向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病人,鼓励安慰患儿及其家属,保证术前晚上有充足的睡眠,如放轻松的音乐,寻找开心的话题等。

1.2 手术当日了解患儿体温、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术前用药落实情况等。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时间及重要性,通常禁食4~8小时。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内空虚,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6个月以内婴儿,麻醉前6h停止进牛奶及食物,麻醉前2h还可进糖水或果汁〔清液〕。6~36个月小儿麻醉前6h,36月以上的小儿,麻醉前8h停止进牛奶或食物,麻醉前3h可进清液。如手术推迟,患儿应静脉补液。

2 观察

全麻清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清醒前注重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清醒,应密切监护[2]。

2.1 预防意外损伤全麻清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3]。

2.2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2.1 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2.2 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2.3 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重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3 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一旦患儿有恶心、呃逆等表现时,应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抽吸胃液,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2.4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重保暖,并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防止烫伤,同时注重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重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2.5 术后往往对小儿疼痛估计不足,术后疼痛未得到合理治疗,研究发现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应激反应。小儿镇痛避免肌注用药,塞药对乙酰氨基酚30mg/kg。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要重视呼吸抑制副作用。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不能再用其他镇痛镇静药。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及时处理。

3 讨论

全麻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其麻醉方式是利用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整个抑制过程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且无后遗症[4]在全麻清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使得患儿顺利度过全麻清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镰田ミッ子,陈淑英主编.新编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30-831

[2]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

[3] 杨长青.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