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

第1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培训模式

我院为了让麻醉护士具有全面必备能力,在规范化培训下采用四方监督期职责划分法。其四方包含麻醉科、人力资源处(HR)、护理部、科教处。权责下分为:(1)麻醉科。①负责制定并完善麻醉专科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内容与实施计划。②负责执行麻醉护理人员之专科教育培训、岗位职责、人员考核以及培训结业之合格认证。(2)人力资源处。负责新进护理人员进行第一次岗位职责及知识培训,并依麻醉科签核之培训合格证明,核发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合格证书。(3)护理部。负责麻醉护理人员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教育培训与考核,举办三基考试。(4)科教处。负责举办护理人员基本救命术(BLS)与高级心脏救命术(ACLS)教育训练与认证课程。

培训时间

要求麻醉新进护理人员报到后,首先须完成科室新进人员岗位职责与知识培训,并须参加为期一年之麻醉专科护理人员教育培训计划。须完成90%以上相关培训课程,并通过考试及考核。一年培训期满考核合格者,将进入为期三年之临床麻醉专业护理工作期。三年工作期间,进行麻醉专业护理标准作业规范、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执业道德进行全面考核。三年工作期满,且审核符合及具备条件者,由麻醉科室出具合格证明,拟由人力资源处核发本院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合格证明。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期间,须参加并通过医院科教处举办的基本救命术、高级心脏救命术,以及完成护理部相关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

科室概况及工作职责

目前设有麻醉护士14人,设护士长1人,工作环境范围涵盖8间手术间、区域、计生室、无痛镜检、国际医疗服务等。

专业护理能力

1一般能力

协助执行与记录麻醉前病患评估,包含会诊及相关检查、配置物与输液。

2专业能力

(1)协助准备麻醉全期(前、中、后)所有药物,以及输液以维持麻醉进行及麻醉计划准备,包含全身麻醉、半身麻醉、镇静麻醉,并协助处理麻醉危象。(2)选择及应用合适之非侵入性监测仪器,并协助置入侵入性监测仪器,以其在麻醉全程监测病患生理状态。(3)使用合适的护理技巧协助维持患者呼吸道及肺部换气。(4)协助评估及判断患者由麻醉恢复单位转出,并提供麻醉术后评估及照护。执行急性及慢性疼痛照护。

3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紧急情况时,与麻醉医护团队,协助提供呼吸道处置、执行急救药物与输液给予,并应用基本或进阶心肺急救技术。

4综合能力

(1)管理排班与排程、物资供应、麻醉护理人员及麻醉护理学生之监督考核与教学,制定政策与相关流程、成果评估、错误预防、麻醉用物消毒、感染控制、仪器保养维护、精神物卫材帐务与资料管理。(2)质量评估。资料收集,登入呈报系统,参与质控会议及部门倡导检讨,并制定年计划、总结、周安排月小结。(3)教育。麻醉护理与医疗结合的临床教学、麻醉护理课程专科培训、护理部门共通性教育培训(三基理论与操作)、紧急救护训练、人员在职教育课程、职称晋升等。

讨论

根据IFNA在1996~1999年间,由WHO提供协助Dr.MauraMcAuliffe与Dr.BeverlyHenry针对全球的麻醉护理的执业、教育以及法律等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106个国家由麻醉专科护师提供麻醉照护。在全球,麻醉医师与麻醉护理人员所组成的医疗团队提供偏远地区77%的麻醉照护业务,提供都会地区75%的麻醉照护业务,且此次调查的麻醉护理人员都经过正式的麻醉照护教育课程,但其中有部分的麻醉护理人员必须到其它国家,才能接受正式的麻醉照护教育课程。74%的麻醉护理人员表示医院政策与政府法律同时规范麻醉护理师的执业。

目前大陆各地麻醉护士执业情况并不十分普遍,其职责划分也不明确,只是做些零散的辅助工作。然而临床医师皆认同有其需求,但多数表示缺乏麻醉护士的培训经验。2009年台湾医药卫生界联合医疗质量暨人力监督联盟成员参访北京,会中对于台湾现有的麻醉护理培训经验与目前国际的培训计划,皆表示有相当大的交流意愿。近年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两岸之医护界早已展开各式各样的学术与事务交流。虽然中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但过去几十年前的麻醉学运行机制、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内三级医院中依然存在着。麻醉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管理仪器和设备、药品,既要准备设备,又要准备药品(与麻醉有关常用药近百种),同时又要麻醉操作和监测治疗患者,还要思考如何抢救患者,显然干扰了抢救患者的效率和增加危险系数等,严重干扰了麻醉期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影响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外科新技术、新项目、新手术方式、医疗改革和老龄化社会造成患者危重、复杂和多变,这就要求具有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麻醉医护团队。

目前,手术室护士分工明确,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主要负责外科手术的配合,对麻醉医师的配合甚少也缺乏专科训练,一遇到重大抢救和紧急情况,很难及时配合麻醉急救与复苏工作。麻醉专科科室负责护理及院感方面的管理,使麻醉护士有一个核心,便于遵循。目前普遍来说对于开展麻醉护理专业还存在一些定位、定性等具体问题,需要我们遵循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麻醉护理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同时具有麻醉专科特点,提升护理水平。

第2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安全隐患;措施

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08t anesthesia care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未消失,生理功能未恢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家属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结果存在焦虑情绪,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复苏室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对PACU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

1.1对麻醉患者术后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麻醉及重大手术后,其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和打击以及对生理的干扰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各种生理反射也未完全恢复,其潜在危险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PACU能为术后患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监测与治疗,解除了医护人员和病人术后之忧。不论是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的术后病人,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此外,在术后短时间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终止,病人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易发生并发症。资料显示,PACU监测治疗期间麻醉并发症或意外的发生率达6.2%,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2],此时,任何疏忽,包括不恰当的诊断与治疗,都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因而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与加强护理。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利用所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对病人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和调控,观察术后病人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2 PACU的工作缩短了病人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率,麻醉医生可以放心地进行下一台麻醉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PACU的工作完善了麻醉后病人的管理,是麻醉学科发展的需要。

1.3 PACU开拓了护理专业的新领域。PACU收治的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病人都经历了一种麻醉过程,并且还继续受到了麻醉程序和物的影响,各项生理指标仍在连续调控中[3]。因此,PACU护士不仅要具备内外科普通护理知识,而且精通麻醉后护理常规,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生理学、麻醉相关药物药理效应和剂量等专业知识。因此说PACU工作开拓了护理专业的新领域。

2 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

2.1 环境因素 麻醉复苏室是接待全麻未拔管,病情不稳定的手术患者的专门区域,每天接收人员较多,周转速度较快,而全麻患者往往是手术难度大,病情较重,小儿患者等。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各种消毒隔离措施,极易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病情恶化,还会造成患者后继治疗费用上的增多。

2.2 药物与设备因素 手术结束后由于、肌松药的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若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康复。麻醉复苏室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分秒必争。呼吸机、气管插管车、心电图机、除颤仪、抢救车等不在备用状态,延误患者抢救,或者护理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而延误抢救。

2.3患者及家属因素 不论是全麻或局麻的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患者醒后躁动,易发生坠床、自行拔管及其他自我伤害行为。这时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就特别重要。由于麻醉复苏室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或为小儿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有些家属不能理解麻醉复苏室的有关管理制度,例如家属不能进入等;患者家属对患者苏醒时间较长导致在外等待时间长,出现了焦虑、担心、恐惧情绪,有些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

2.4医护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风险意识,缺乏预见护理纠纷的能力;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术后患者送至PACU未详细交接班,监测记录不详细,不能完整显示护理过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压力大、麻醉护士人员少、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5管理因素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松懈,管理监督不力,麻醉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3防范措施

3.1环境整改2009年2月本科将复苏室设置在邻近手术间及护士站的位置,由原2个相对独立的麻醉单元增至5个,每个床单位配备床头麻醉柜。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中心吸引、中心供氧。PACU配备急救车、除颤仪、保暖设备。仪器请专人定期检查,专人负责复苏室环境管理;手术车床定期验收。

3.2完善急救药品和设备:麻醉复苏室的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每天安排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管理,使护士在应对急救时能够得心应手、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挫折感,同时也防止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患者安全护理 患者未完全清醒前有时出现兴奋、躁动不安、幻觉等,应加强安全护理。全麻术后常规约束双手、胸部、膝关节,并注意松紧,避开针头位置,固定好留置针、气管导管、伤口引流管及其他管道。按时吸痰.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术后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于手术具体情况让主管医生负责解释,对于术后、饮食等其他注意事项应交代清楚。

3.4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PACU护士要熟悉护麻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麻醉监护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及使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越深,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严格交接班,掌握患者手术过程各种情况,监测记录详细、准确。

3.5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到人。①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士维权意识:认真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管理条例>,

4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5],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心身健康。细心周到的护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顺利恢复的前提。本文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复苏室的安全隐患问题,内因即医护人员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外因即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据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更全面地预见安全隐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培养慎独精神,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安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属的良好沟通都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得喜.主编.现代麻醉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055.

[2] Frerichs I。Pulletz s,Elke G,et a1.Patient examinations using e一1eccal impedance t09raphy—SOUlV.I of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nsive caunit[J].Physiol Me.as,2011,32(12):1—10

[3] 胡敏花,杨洁,蔡青,等.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99—100.

第3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麻醉;护理

在发达国家,麻醉护士早已是一项传统行业,美国和波兰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已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护理行业日趋细化,开始向专职化发展,麻醉护士成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护士工作种类。我国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个案追踪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访谈其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证实医院护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3]。我院自2015年起运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按能级分层次培训,在提高麻醉护理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追踪患者纳入标准:全麻,ASA评分Ⅱ级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0474例,复苏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镜手术2229例,其它类手术4302例。我院麻醉复苏室床位11张,护理人员15名,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历为本科11名、大专4名。

1.2方法

1.2.1建立质控小组及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制定追踪表,报批护理部审核后使用。主要内容紧扣“人机料法环”:人———被追踪对象主要是护士或专科护士,追踪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资质、能级、职责、药品了解、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机———主要追踪护士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能否掌握应用方法,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及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料———追踪内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常规,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steward评分标准,精麻药品管理规定规范,门诊麻醉配合。法———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制度、规范、流程、预案、不良事件的制订、修订、培训、考核、落实情况。环———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和环节,其中环境主要指手术间药柜、复苏室、准备间、库房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静、整洁、整齐,环节指交接班环节以及不良事件、预警、危急值报告等环节。(2)建立并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2.2对象选择

Braden评分≤18分者;全麻患者手术时间≥3h者;术后苏醒延迟(≥2h)者。

1.2.3追踪方法

手术患者入复苏室后,根据追踪患者纳入标准筛选出需要追踪的患者,对当班护士进行个案追踪,先现场观察当班护士对追踪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并记录不规范的环节,待当班护士操作完毕,根据“人机料法环”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设计突发状况,考察被追踪护士的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追踪记录录入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3结果

追踪方法实施后与实施前质量监测指标比对:压疮发生率降低0.6%,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提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降低2.9%,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

2讨论

2.1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4]。广东省对117所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显示,麻醉护士学历组成是中专54.1%、专科38.4%、本科7.5%[5]。由于麻醉护理专科人力资源有限,麻醉学科发展迅猛,专业的麻醉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麻醉学科的需要,因此目前临床大部分麻醉护士由手术室护士转为麻醉护士,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我院是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麻醉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针对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现状,护理部自2015年起成立麻醉复苏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将麻醉复苏护理单元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调整,麻醉复苏护理培训实施按能级培训结合个案追踪法,夯实麻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提升了麻醉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2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人员培训目前多是与医生一起共同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缺乏专业护理内容,对复苏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麻醉护理专业培训如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等,对麻醉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并通过个案追踪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麻醉护士实践技能。

2.3利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精麻药品管理是复苏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建立精麻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个案追踪,协助复苏护士做好精麻药品规范管理。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时易发生压疮。在个案追踪时,通过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提问压疮分期等知识,根据质量标准,监测复苏护士对压疮预防的措施落实情况。全麻复苏患者在苏醒前烦躁,易导致意外拔管,通过个案追踪,有利于考察复苏护士对预防管道脱落的预判断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2.4个案追踪法能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魏霞等[6]认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与人、设备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林娟等[7]认为,重点科室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其他科室衔接环节多,细微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安全尤为重要。麻醉护理个案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场考核,先看麻醉护士操作,对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再追踪制度流程的完善,同时也便于对培训效果,如麻醉护士对麻醉患者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等护理专科知识掌握和应用等进行评价。追踪法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护理如何适应现代麻醉学科发展,培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及疼痛诊疗领域内从事临床麻醉护理、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型人才[4],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朝松 刘丹丹 杜万秋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华丽,丛培丽.澳大利亚麻醉护士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1-382.

[2]王莹,李秋洁,洪素.国内外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学历要求及需求量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2821-2823.

[3]何利君,周宏珍,赵志荣,等.个案追踪法在护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1-224.

[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5]张伟英,陈香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3):61-64.

第4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麻醉;手术室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16-01

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而麻醉的自始至终都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1]。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及敏捷的应急能力,随时注意术中情况,和麻醉医生一起积极地预防意外和正确处理意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2]。

1 麻醉前的准备

1.1心理护理

患者不了解麻醉知识,手术室护士应术前访视病人,向其介绍麻醉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的好处,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安慰鼓励,解除或减轻其恐惧与紧张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积极配合麻醉医生[3,4]。

1.2环境的准备

室温保持20~25℃,相对湿度50%~60%。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特别是麻醉时间过长,手术创面大,大量输入库血等情况,可使病人体温下降,出现寒战、心律失常,对全麻的病人,尤其是小儿、老年人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尤其是患者手术前肌注阿托品后,抑制了唾液的分泌,会出现口干、呼吸道黏膜干燥。

1.3术前宣教

麻醉前病人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择期手术,成人一般禁食禁饮8~12 h,小儿术前也应禁食禁饮8 h,乳婴儿术前4 h可喂一次葡萄糖。有些患儿家长不愿意暂停手术,会故意隐瞒患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2 麻醉中的配合

2.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病人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其术前用药情况,各种药物皮试反应结果。取下病人义齿,松开衣领、裤带,取下发卡及装饰物。与麻醉医生核对静脉用药。

2.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

为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在麻醉前需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妥善固定,以防滑脱,并保证快速补液,这也是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麻药中毒反应)进行抢救的前提。

2.3根据手术需要安置

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的方式,采取相应的麻醉,同时不使肢体、神经受压,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搬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突然改变使血压下降[5]。

2.4全麻的配合

2.4.1静脉复合麻醉的配合在麻醉诱导、维持、苏醒三个阶段,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首先应了解静脉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和用法,注意事项,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静脉给药。诱导期间将病人妥善固定于手术台上,防止因诱导兴奋而跌下手术台擦伤皮肤或发生骨折。在维持期,更应当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按麻醉医嘱给药,所有药物严格核对。苏醒期应配合麻醉医生随时调整好病人,以利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病人的保暖和防躁动。

2.4.2基础麻醉的配合小儿多用此法,而小儿呼吸功能不健全,易发生呼吸抑制。手术室护士应随时观察小儿呼吸及缺氧情况,并做好气管插管及切开的准备。

2.5输液输血的配合

麻醉中的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饮,加之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器官血管扩张,相对血容量不足,可使血压下降。因此,手术室护士可在麻醉医生指导下输液。对小儿或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全者,一定要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入量。手术中,血液的丢失是常见的,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根据吸引量、纱布块血量、手术野失血情况以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与麻醉医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2.6发生麻药毒性反应

出现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全身抽搐等,或出现抑制症状如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缓、昏迷、心跳骤停时,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做到及时、迅速、准确。

3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用药及手术和麻醉情况、术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中担负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这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还要了解和熟悉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仪技术。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吕学正.外科护理学[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31.

[2]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7-68.

[3]朱爱菊.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79-80.

[4]杨显绿.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51-52.

第5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腰-硬联合麻醉是区域阻滞麻醉的一种,其特点为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弛完全[1],在我院已广泛推广并应用,并且在妇科手术中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作用,患者围手术麻醉期生命体征变化较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大,尤其是血流学变化较为突出[2]。现将我院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需手术治疗的妇科住院患者105例,年龄22~56岁,体质量48~70 kg,心、肝、肾、肺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麻醉,麻醉前用药相同,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

1.3 结果 105例患者麻醉效果好,无1例麻醉与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麻醉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到病房熟悉患者,翻阅病历,作自我介绍,告诉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禁食禁饮,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有无药物过敏史等。

2.1.2 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均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患者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心理。焦虑过重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效果,所以麻醉前手术室护士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3],并简单介绍有关腰-硬联合麻醉的知识,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麻醉医生的操作,轻松接受手术。

2.1.3 注意医护人员的形象 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可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护士良好的内涵和气质,优雅的谈吐,丰富的知识储备都会塑造一个和蔼可亲,值得信赖的形象。对于性格急躁,神经过敏,情感脆弱的患者,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语言或行为上的抚慰,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之保持安全、稳定的情绪。

2.2 麻醉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手术室护士陪伴在身边,调节适宜的室温,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采用“Y”形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每一步动作做到轻、稳、准、快,尽量减少重复的操作,同时也要做好心理护理;②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时患者采取侧卧位,穿刺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向患者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积极协助麻醉医生将患者摆好,使其尽量屈膝弓背,背部与床面垂直,既要充分显露间隙又不能让患者感到不适,以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③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中,交感神经表皮广泛阻滞,出现大范围的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需快速滴注平衡液400~500 ml,使患者体液处于轻度的正平衡状态,以防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穿刺成功后,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置入硬膜外导管后,用胶布将体外部分固定好,针孔用手术护肤膜覆盖,以防感染,尽快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留置导尿管。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意外发生。

2.3 麻醉后护理 ①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由于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机体对寒冷反应被削弱,机体对温度调节能力下降,再加上室温,静脉输液和皮肤消毒液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寒战[4],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注重室温调节,保持室温在24℃~26℃,非手术部位加盖棉被保暖,必要时输入液体适当加温,并备温盐水用于手术中腹腔冲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配合麻醉医生对症处理,以上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保持手术顺利进行;②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手术部位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较完善,但神智一般清醒的,所以手术中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得很敏感,易猜疑自己的疾病和术后效果,护士需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手术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语言,以免产生误解和担忧,影响麻醉效果。同时给予适当的肢体语言抚慰,如握住患者的手,轻抚患者的前额等,取得患者的合作,顺利完成手术。

3 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的实施和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地观察,细心周到地护理,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参考文献

1 高玲.浅谈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21.

2 李尚芳.108例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80-81.

第6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麻醉;护理配合;重要性

随着医学发展,麻醉在现代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极大关注,麻醉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也不再是独立的,它与手术、护理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护理在麻醉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来实践参与护理的全麻患者30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14例),腰麻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龄10个月~80岁,其中具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7例。

2手术前配合

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和蔼,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详细讲解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体位及配合要点,必要时做出示范,使患者明白术前禁食禁饮的意义,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儿,要尽可能取得小儿的信任,使他愿意与你交谈。如此做避免了麻醉当日麻醉医生与患者沟通困难,特别是消除了以往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一些细微情况知之不详、患者不配合以至于延误手术麻醉时间的现象。

2.2调节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 ℃~24 ℃,湿度保持在55%~60%,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特别是对老年或一些特殊患者更要特意询问在此方面的感觉,满足其需求。麻醉医生更不会因室温过高或过低影响对各项生理参数及药物代谢反映的判断而导致手忙脚乱。

2.3严格查对制度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药物过敏试验、既往史、过敏史等,为麻醉医生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减少了以往麻醉医生凭习惯进行药品准备而造成的药品浪费,消除了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督促患者去掉义齿、首饰、卸妆、更换手术服,避免了纠纷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4严密观察麻醉前用药的反应麻醉前常用的药品为: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护理人员要准确执行口头医嘱,协助麻醉医生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建立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

2.5麻醉体位协助麻醉医生正确摆放麻醉体位,并于一旁保证患者安全配合麻醉穿刺。

3手术中配合

硬膜外麻醉患者、腰麻患者,其意识并未丧失,要保持室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情绪紧张者轻握其手,使其情绪稳定,确保麻醉顺利进行。患者进室后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常选用的静脉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在这些部位放置留置针,保证麻醉药物准确进入患者体内。手术开始后要随时观察穿刺部位,防止药品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准确记录尿量及各种引流液性状,利于麻醉医生合理组织麻醉方案。 4手术后的护理

4.1全麻患者护理有时由于药物代谢不同会延迟苏醒,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医生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做好吸痰的护理,连接好吸氧装置。注意保暖,由于手术失血、失液及大量腹腔冲洗,使患者体温下降,影响药物代谢。

4.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因为手术和麻醉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并不会因手术的结束而消除,严密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4.3意识状态的观察麻醉苏醒期要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轻拍肩部呼唤患者,并嘱其握拳以观察肌张力的恢复情况。

4.4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复苏期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有的甚至出现躁动不安,此时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上好约束带、床挡,防止留置针及各种引流管脱出,使麻醉复苏工作顺利进行。

5结果

(1)麻醉效果满意度在1年内上升15%。麻醉时间较以往缩短了1/2。(2)全年麻醉意外发生率为零。(3)临床科室对麻醉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第7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避孕节育手术; 麻醉选择; 麻醉担扰; 麻醉宣教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anaesthetic requirement for patients of family planning surgery, to find a better method for anesthesia and medical services, to ease the family planning operation patient s’ fears and concerns for the future. Method: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for painless demand was investigates to the 750 patients with family planning surgical.Result: Willing to reveived anesthesia for 25.55%,compared with the low income families, the high income families were more willing to accepted anesthesi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operation; Anesthesia choice; Anesthesia perturbation; Anesthesia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Guangzhou 51041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00

现代医学要求患者检查和治疗“无痛苦”,医疗处理引起的疼痛和恐惧可能给受术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在进行有创检查和治疗时实施有效的麻醉非常必要[1]。由于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国际上出现了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的趋势[2]。2001年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3]。美国丹佛大学的Regina[4]认为对急慢性疼痛不恰当的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自我感觉,产生消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模式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文关怀要求不断提高,对麻醉安全、服务模式、质量要求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所2013年1月-2014年12月750名避孕节育手术受术者进行调查,排除不能理解量表的内容,不能进行正常沟通以及拒绝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调查在明确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管理者支持和患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当场回收。避孕节育手术包括:上环术、取环术、人流术、清宫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输卵管吻合术、输精管吻合术。

1.2 调查工具 在参考相关文献[6]的基础上,结合避孕节育手术特点设计的自评问卷。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对麻醉担扰情况、患者想了解麻醉知识的途径三部分。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1,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5,根据相关文献0.80≤a系数0.90佳为信度高,构效度良好的正式问卷。

1.3 方法 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组成调查者,使用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调查者经过统一规范的培训,统一使用指导语讲明研究目的,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填写,在术前进行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728名受调查者均为ASAⅠ级,年龄18~45岁,平均(30±16.21)岁,其中年龄≤25岁182例(25.0%),26~40岁443例(60.9%),≥40岁103例(14.1%);男70例(9.6%),女658例(90.4%);初中及以上学历232例(31.9%),高中及以上学历496例(68.1%);局麻542例(74.5%),全麻175例(24.0%),腰硬联合麻醉11例(1.5%);第1次手术358例(49.2%),第2次及以上手术370例(50.8%)。家庭收入≤4000元197例(27.2%),其中有32例接受麻醉;家庭收入4000~8000元225例(30.9%),有62例接受麻醉;家庭收入≥8000元306例(42.0%),有92例接受麻醉,家庭收入高的患者较家庭收入低的更愿接受麻醉,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2.33,P=0.0004)。

2.2 受术者对麻醉担扰情况的比较 本调查中576例(79.12%)受术者担心术中麻醉风险,577例(79.26%)受术者担心麻醉后遗症,627例(96.13%)受术者认为是因为不了解麻醉才产生的以上担扰,570例(78.30%)受术者认为麻醉是种冒险,受术者的接受程度与麻醉担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获取麻醉需求知识的途径 502例患者(68.96%)选择麻醉医生口头宣教途径获取麻醉需求知识,315例患者(43.27%)手术室护士口头宣教途径,503例患者(69.10%)选择医院发放麻醉宣传画册途径,685例患者(94.10%)选择医院发放麻醉录像途径。其中,学历较高的患者在选择手术室护士口头宣教方面比学历较低的患者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3.01,P

3 讨论

避孕节育手术受术者是特殊人群,无任何病理变化,无急迫性疾病痛苦,因而面对手术、麻醉更加存在恐惧、焦虑。既往上环术、取环术、人流术、男女结扎术等手术都在局麻下或没有任何麻醉下完成手术。近些年随着品和麻醉技术的提升,人们对无痛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避孕节育手术可在丙泊酚静脉全麻或腰硬联合麻下舒适下完成。

本调查中25.55%避孕节育手术受术者愿意接受麻醉,其中家庭收入≥8000元的患者比家庭收入≤4000元的受术者更愿接受麻醉,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口头宣教是医护人员进行术前宣教主要形式,优点为简明扼要。本研究中发现学历较低的受术者在选择手术室护士口头宣教方面比学历较高的受术者多(P

本研究中发现69.10%受术者愿接受麻醉宣传画册,宣传画册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应用对缓解焦虑情绪效果较好[12]。图片式术前访视具有直观、易于理解、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通过图形教育患者可以较好地理解护士所表达的意思,避免了口头宣传的抽象、不易理解、内容遗漏和解释不到位等问题,使患者通过形象的宣教图片和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手术环境、手术过程及其预期效果等有了初步了解,从而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3]。应用术前宣教彩色手册进行术前访视,可缩短访视所需时间及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恐惧度,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14]。

而整体对直观可视的麻醉视频接受者达94.10%,在常规访视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辅助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仪器设备、手术流程等能有效缓解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降低焦虑水平,提高心理适应性[15]。根据不同麻醉方式、方法制做麻醉宣教手册(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设计麻醉相关知识图片并附文字说明);将手术室环境、设备、麻醉手术、麻醉方法及步骤等制成录像,组织患者观看,也可放入医院网络或传媒进行宣传。

随着患者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患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广泛,且对自身的健康愈加关注。由于受术者对麻醉和手术及预后缺乏足够认识,几乎所有受术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其增加了对疼痛的敏感性[16]。为增加避孕节育手术受术者对手术和麻醉的信心,医护人员需加强对避孕节育手术受术者术前的麻醉宣教活动,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了解到避孕节育手术患者对麻醉知识需求情况,今后可根据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术前医护人员进行麻醉访视同时适当增加麻醉相关的其他宣教方式,加强医院内麻醉宣传画册及视频,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避孕节育手术。

参考文献

[1]吴灵,邹捍东,夏中元,等.小儿日间静脉麻醉处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3217-3218.

[2]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3]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task force on taxonomy. Announcement:modification of pain definition[R].America:IASP New sletter,2001:22.

[4] Regina Fink.Pain assessment:the cornerstone to optimal pain management proc[J].Bayl Univ Med Cent,2000,13(3):236-239.

[5]刘超红,汪兵,鲁品德.我国医院麻醉科发展存在问题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5):1522-1524.

[6]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第3版.广州:暨南大学,2011:49-104.

[7]王晓燕.手术患者术前对麻醉知识了解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南,2012,10(34):579-581.

[8]杨翠.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及避孕宣教[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89-92.

[9]吴锦才,王书霞,崔红赏.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46-47.

[10]陈珍梅,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的设计应用与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83-2784.

[11]韦利飞,李玲,李秀娜,等.传统术前访视与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研究,2015,29(1):329-330.

[12]刘虹梅,杨贤云,王宁,等.术前访视宣传画册对访视效果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126-127.

[13]王华莉.图片式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焦虑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4):71-73.

[14]谢朝菊,黄飞燕.自制术前宣教彩色手册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0):100-102.

[15]徐婷,章晓玲术前访视应用手术视频对改善手术患者的焦虑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30(8):35.

第8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吕英:女,本科,护师

吕英 唐晓燕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38

术前核对是杜绝错误手术发生的必要前提,是手术临床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的重中之重[1]。“Time-out”手术核查中的意思是在即将开始的手术前,在手术的地方,由整个手术团队全体人员参加的手术核对必须步骤,它是手术前最后一次核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认为所有的错误手术都是可以而且必须预防的[2],并制订了预防错误手术的通用方案。我院参照JCAHO提出的防止错误手术的通用方案,于2010年1月开始建立并实施Time-out(暂停)程序,规范核查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Time-out”程序的概念“Time-out”程序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共同参与,即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实施前、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施,核对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1.2具体步骤

1.2.1麻醉实施前“Time-out”麻醉开始前,由麻醉师或者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等所有手术团队成员与患者共同完成并记录,具体内容:确认手术患者身份及病情;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各种手术相关文件,如正确和齐全,拟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标记正确无误,完成术野皮肤准备确认及全身皮肤评估,手术需要的假体、体内植入物备齐。确认麻醉的相关情况:确认麻醉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相关文书正确并齐全;确认麻醉设备安全检查完成;确认静脉通道建立完成;确认手术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查看皮试结果,确认术前备血状况等。

1.2.2手术实施前“Time-out”手术划皮前,通常可由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等所有手术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并记录,具体内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身份及病情(两种信息以上)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核对拟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标记、手术体位正确无误。手术团队互相沟通:手术医师告知手术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仪器设备等;麻醉师告知手术患者的病情,可能增加的危险性、麻醉的关注点等;巡回护士告知灭菌物品检查确认,仪器设备、植入物准备就绪;术前及术中特殊用药情况以及手术医师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等。

1.2.3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施“Time-out”由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完成手术后确认记录,具体内容:第3次确认手术患者身份(两种信息以上)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生日。确认实际手术方式、手术中物品清点、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正确,对皮肤状况重新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各类管路固定牢固、衔接正确并保持通畅。明确手术患者去向(病房或监护室等)。

2实施效果

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1月实施“Time-out”患者安全核对程序至今,无不良事件发生,并且成功杜绝1例因工勤人员的疏忽将同样姓名但不同手术的患者病历放错的不良事件。

3讨论

3.1体现了团队精神,确保患者安全“Time-out”程序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参与查对,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切实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警钟长鸣,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3.2促进了手术团队间的有效沟通“Time-out”程序要求手术团队成员间就手术及麻醉准备情况、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介绍、沟通,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出血)进行估计。这种沟通增强了手术团队成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临床实践证明医护之间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可减少医疗风险发生[3]。

3.3规范术前核对工作,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术前严格执行核对程序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保证。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在手术过程中的三次暂停,表明核查工作至关重要,能显著提高手术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了失误,减少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患者安全得到了最大保障。

4小结

“Time-out”程序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肖敏,周敏燕,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度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37-338.

[2]Forstneger M. JCAHO official s provide guidance on new patient safety goals[J].Biomed Inst rum T echnol,2005,39(1):39-40.

[3]龚凤球,成守珍,黄燕梅.香港玛丽医院手术患者核对的见闻与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10):19-20.

第9篇: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麻醉后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61-02

手术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症状,其中可能包含对既往所受创伤的不良适应,导致焦虑程度升高,内心的无助感和不理性自卫行为的爆发等。术中知晓目前在手术患者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虽然不常见,但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后遗症:从无助感、严重的焦虑,到持续的慢性恐惧[1]。向患者进行术后焦虑症状的术前告知、术后管理和处理,是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始料不及的患者术中知晓是一种极具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医疗事件,甚至能引起患者与手术室医护人员间的医疗纠纷。因此,医护人员需具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相关知识,因为它往往需要咨询及转介到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作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本文除了提供有关ptsd具体的诊断标准,识别术中知晓所致的ptsd之外,还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建议,让广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处理该疾病。

1 麻醉术中知晓所致的ptsd

在正常情况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的理想状态应包括以下两点:无意识、无知晓、无术后回忆;抗伤害反应抑制适度。由此可见,主观舒适是对麻醉的更高要求及挑战。而麻醉术中知晓恰恰是对这一理念和目标的巨大阻碍。麻醉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回忆术中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无疼痛等情况,是全麻手术中患者意识存在的标志,是一项非常严重的全身麻醉并发症[2]。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在麻醉过程中判断患者脑活动及其意识、记忆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术中知晓发生[3],而且近些年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有增无减。由于对手术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这种意外的体验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因此术中知晓对患者可造成轻重不一的精神伤害或心理障碍,如患者术后诉说术中疼痛,有的术后整日啼哭诉痛、连续噩梦,出现恐手术及恐医院症,并可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抑郁、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4]。有知晓存在的患者,特别是由此而带来严重创伤体验的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发展成为ptsd。

ptsd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5]。患者经过各种生活经历形成的心理“历史”,可能会导致手术后ptsd发生的概率增加,例如承受军事战斗、猛烈的人身攻击、车祸、儿童性侵犯、酷刑或自然灾害等各种创伤。情绪上的刺激往往引起创伤事件的情景再现。ptsd的主要症状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入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如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6]。以上三种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而且带来了明显的痛苦,或者造成个体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可被视为满足ptsd诊断标准。

2 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是有组织的、具体的护理实践,提供患者以支持、安慰、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减少其心理焦虑、压力和无助感。外科病房及手术室护士必须及时意识到患者所处的危险状态和潜在的强烈焦虑。早期的心理干预包括:准确的风险评估、有效的沟通、异常心理及躯体症状管理、有助术后复苏的良好环境的建立等。springer指南(2006年)建议护士在术后评估所有患者的术中知晓程度,方法包括询问患者麻醉前最后的记忆和复苏时最早的记忆。此外,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指南(2004年)中还提及对患者术前访视,提供心里支持和转介咨询,并通知患者的外科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和麻醉师。

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一个不具威胁性的环境、情感讨论以及向患者教授相关应对策

略等[7],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以积极和接受的态度对患者的感受表示同情。(2)与患者讨论关于恐惧或人格改变的看法。(3)鼓励患者多接触社会,多跟别人交流。(4)将患者作为一个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的完整个体看待。(5)帮助患者应对各种临时变故,如亲人丧失、工作能力丧失等。(6)向患者表现出积极的,客观的态度。(7)给患者提供与其一致的情感支持和不具威胁性信号。(8)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9)让患者认识到对自身的不确定感会使人衰弱。(10)非语言行为往往比话语传达更重要的讯息,比如注意交流时的表情、语气等。患者本人的健康情况、发育水平、应对方式和个人经验,将决定患者术中知晓后长期的功能恢复结果。对患者个人而言,影响其心理预后的因素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各种因素(包括不适、疼痛、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日常生活模式改变、麻醉时身体失去控制等)产生的恐惧感、既往的医疗经验或住院经历等。家庭成员中一些不愉快的医疗保健经验可能使部分患者罹患ptsd的风险更大。

仔细询问和心理评估可以早期透露出哪些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更大。外科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运用以往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术前的紧张。ptsd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拒绝、压抑、合理化、认同、升华和投影。为了更好地应对ptsd,具体方法包括适当运动、按情绪进食、增加或减少睡眠、了解相关医疗信息、服用药物(包括适量的酒精或尼古丁)、写日记、放松练习、阅读书籍或杂志、祈祷、社会支持和情感讨论等。有文献表明,每周步行20 min 3次、瑜伽、舒缓的音乐和渐进性放松训练,能增加应对紧张的效果。这些策略能有效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控制和减少自己的情绪反应性[7]。因此,医院努力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处于危险边缘的患者可以方便地与接受过相关心理辅导训练的医护人员交流,获得个性化的安慰话语和心理支持,应该成为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内容的一部分[8]。,在手术室区域工作的护士谈话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因为正在接收全身麻醉或者麻醉复苏中的患者,可能会受到来自躯体束缚(术中肢体固定)、感官超载或剥夺、麻醉药物作用等诸多影响,患者有时能够听到是医护人员的对话,但却无法弄清楚或解释所听到事情。外观上的变化、对手术结果的不确定、由于水肿所致的肢体感觉或功能减退等因素,会令许多手术患者在术后初期有一过性的心理障碍[9]。

3 小结

目前,国内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往往集中在术中患者生命安全和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不少护士对于术中知晓的认识和了解较少,对术中知晓引起的种种心理和精神创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0]。让手术患者感觉到来自护士的关注和关怀,能使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恢复阶段的压力,从而减少模糊的投诉、失望的感觉、愤怒和敌意,提高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1]。有文献指出,部分手术患者可能会刻意掩盖或掩饰他们的焦虑,取而代之为躯体上的各种不适主诉[12]。此外,应激障碍的患者还往往有逃避行为,麻醉醒觉往往会导致不满[13]。通过鼓励患者进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轻松聊天的方式谈论麻醉醒觉、运用各种应对策略和逐渐恢复日常活动等方法,外科护士刻意有效减少麻醉醒觉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对于被诊断为慢性的、复杂的麻醉醒觉所致的ptsd患者,外科护士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之际,还应该请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的进行评估和治疗。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麻醉术中知晓所致的ptsd的护理情况来看,尚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深入之处,为今后尽可能避免这种医源性心理精神创伤,为全国临床护理工作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lennmarken c,bildfors k,enlund g,et al. victims of awarenes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3):229-231.

[2] 徐启明. 临床麻醉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2-173.

[3] myles ps. prevention of awareness during anaesthesia[j].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07,21(3):345-355.

[4] simini b. awareness of awareness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j]. lancet,2000,355(9205):672-674.

[5] 李璐寰,童辉杰.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95):100-108.

[6] american psychi

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washington dc,1994.

[7] rankin m,carretta c,jaroszynski a. nursing ca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fter anesthesia awareness[j]. plast surg nurs,2008,28(1):35-40.

[8] 雷志娟.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9-110.

[9] moore,dp,jefferson,jw. handbook of medical psychiatry[m]. philadelphia:mosby-elsevier,2004.

[10] 甘元琼. 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9.

[11] borah g,rankin m,wey p. psych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281 plastic surgery practices[j]. plast reconstr surg,1999,104(5):124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