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精选(九篇)

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

第1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一、职业高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任何一名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然后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只关注于教学,对学生将来做什么却没有给学生进行仔细的规划,而学生自己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划,所以很多学生在面临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茫然的情况,不知道前路如何继续下去,针对职业高中毕业生的未来来说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职业高中来说,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有:

1.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

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就业,而职业是有选择性的,如果在毕业之后才开始进行选择,那么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事先将想要做的职业选择好,并且在学习中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那么当学生毕业之后就会以充足的准备朝规划好的职业前进,并在这个职业上努力奋斗。

2.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育中学生都是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习什么,对于学习属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学生学习仿佛在黑夜里行进一样,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就明确了将来的职业目标,有了目标学生自然就会朝着目标进行努力,由此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就业率对于职业高中和升学率对于普通高中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选择上职业高中的学生都是为了更快地进入社会,而职业高中的就业率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后,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制订好了将来的职业规划,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来说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1.在入学时将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专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学生选择什么专业,那么相对来说,学生将来就会朝着什么职业去发展,而学生是否对这个专业存在极大的兴趣,对于将来的职业热爱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专业,那么将来学生也会热爱相应的职业,而热爱职业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所以在入学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专业,为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2.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最好还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制订,其他人对自己职业生涯制订肯定无法做到全面有效。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不应只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行为,更要作为一种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学习期间正确为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到学校的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并制订出合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错误规划给予指正和指导

在学生开始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很多错误规划,过高或者过低的定位。由于职业高中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而尽早地进入社会,所以很多学生在为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经常会好高骛远,将起点定得很高,认为将来的职业道路会一帆风顺,但实际的情况肯定不会如此,所以,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肯定会遇到极大的打击。所以,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要让学生明白任何职业都要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打好基础,才能不断高飞。

结语

第2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关系密切。“职业指导之父”舒伯,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建立、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和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与否关系到后一个阶段的发展。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克朗伯兹强调社会影响因素和学习经验对生涯决策的作用。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也有一些专著和论文,但是,毕竟我国的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来讲还存在着差距。目前,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CNKI从1999年到2013年的相关文献,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期刊论文有2604篇,但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却仅355篇,相关的专著也不多;355篇中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仅59篇。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需求多样化和问题复杂化的凸显,随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开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出现,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越来越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性。通过梳理归纳他们大概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必要性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闰礼芝(2008)、田必琴(2008)、王晓红(2009)、崔世莹(2011)等人从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结合的意义: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效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开展量身定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体现个性发展的理念.使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提出“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一种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李春霞(2011)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建设的关系,从社会价值实现、社会实践社会及其评价原则方面,论述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在各高校的开展现状,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并试图在分析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来寻找一些有效的对策。冯晓艳(2008),龚莉红(2010)和张科(2011)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入手,分析了二者在内容、功能的相关性和教学效果上的互补性,提出借力思政教育平台,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力。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应多样化,思政教育可以吸收丰富的形式,将学生觉得“居庙堂之上”的理论,讲得“处江湖之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运用角色扮演、团体咨询、个人咨询、游戏互动、团队辩论、写职业生涯策划书、模拟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方式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中的功能应用顾玉香,叶进,岳伟领(2013)从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依据、方法与措施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创建持久的辅导体系,在大学前两年,要充分利用班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认识,尽早形成科学的自我规划;组织强大的指导队伍,将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专长,优势互补;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具体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选拔理论基础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团队,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指导;建立激励机制。并在实践环节提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完善的能力。综上,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文章中,大多是基于思政教育的背景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功能来探讨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共同发挥思政教育最大功效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具体到选用什么样的教材、课堂如何组织、活动如何设置、评价与反馈等,都有待继续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在客观上也为后来者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二、改革和完善高职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议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相关研究很多,但从思政教育角度加强对课程体系构建和微观设计的不多,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和管理特征层面进行研究分析的更少。

1.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选取样本,通过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主要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情况、其与思政教育的关联和融合程度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从微观的角度,探索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途径,包括课程开发、单元课程和实践课程设计,平台和载体选择。(3)研究方法可以是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分析与模型构建从宏观角度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功能探析;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型构建。理论框架的搭建主要涉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行为学与管理学理论、模块化理论等。

第3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一、中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且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简单地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

(二)中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已经成为时尚,以前是大学生做,现在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职生也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可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的人理解深刻,把职业规划当成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的人存在误区,至今还有人处在迷茫中,认为只有职业出现问题,才需要作职业规划。

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有五个目的: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工作,达到人职匹配,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准备。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通过规划求得职业发展。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是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

第五,职业生涯规划是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的过程。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我国的中职学生多为具备初中以上学历、接受职业教育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青少年,他们中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由于入学时学业成绩相对差些,在校期间主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理论教育方面相对少些,毕业后通过学校或劳动部门推荐就业。由于中职学生受过基本职业培训,因此其就业方面表现还不错,但由于中职生多为应试教育下的竞争失利者,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存在着混日子的思想。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中职学生多对自己进入社会后的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或是有规划,但在行动上落实起来信心不强、行为松散。

2、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使职业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减小。

3、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结合不紧,使得规划成为空中楼阁。

三、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择己所爱。从事一项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一种满足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2、择己所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3、择世所需。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4、择己所利。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面试时候主考官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获得这个职位,你将如何开展工作?这就是你必须回答的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未来的路在哪?如何找到我满意的工作?所以每个人其实都会潜意识地在心里想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许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意识。只要通过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明确了。

1、What you are?首先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这样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

2、What you want?你想要什么?这是目标展望过程。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

3、What you can do?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最好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个人工作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判断你能够做什么。

4、What can support you?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以及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5、 What fit you most?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了。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6、 What you can choose in the end?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就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了准备,当然比没有做准备的人机会更多。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第5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论文关键词:乔治·凯勒;大学战略规划;思想

乔治·凯勒(George Keller,1928-2007)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战略规划专家和教育顾问。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政治科学专业任教。后来曾担任纽约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校长助理。1990至1997年间,担任美国《高等教育规划》(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杂志主编。1983年,乔治·凯勒的代表作《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Academic Strategy: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高等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并在《纽约时报》和《变革》杂志对大学教育者进行的民意测验中两次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著作。本文就乔治·凯勒大学战略规划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大学发展规划工作的启示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乔治·凯勒大学战略规划思想提出的背景

二战以后,美国高等院校得到了慈善基金会、商行和联邦政府的大量资助,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从1955年到1974年,美国18至24岁年龄段学生注册攻读学位人数的比例由17.8%上升到33.5%,高等教育学生数从250万增加到880万。除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增长外,由于两年制社区学院的大量出现,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备。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生源急剧减少。同时,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院校造成了严重冲击,许多高等院校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困难。美国高等教育开始面临严峻的形势,以至于“衰落和破产的幽灵笼罩着高等教育”。

除了人口和财政两个因素外,其他几种主要因素及其变迁也对美国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变化的学生顾客。学生群体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如学生的种族、民族和国家背景日益多样化,学生年龄跨度开始拉大,全日制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小。因此,高等院校需要重新设计其提供教育服务的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变化。二是日益分化的大学课程。针对人文课程不断遭到削减的问题,人们要求在专业课程中更加重视人文教育,以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三是高等教育内部竞争加剧。学校之间在生源、教师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来自非学院和非大学机构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四是技术方面的需要。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学在知识传播与保存方面首次面临着重要转变,要求人们几乎要重新考虑高等教育的每一个方面。五是教师难题。高等院校面临大学教师老龄化、教授津贴方式变化不定、学校的价值和需要凌驾于学术专业本身的价值和期望之上等问题和矛盾。六是外部控制的影响得到强化。高等院校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一个革命时期。“学院和大学应当对各种激变进行明确的规划,构建一种更富有生机、对变革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方式。学校管理的自由放任时代结束了,学校规划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乔治·凯勒提出了关于大学战略规划的思想。

二、乔治·凯勒关于大学战略规划的主要思想

在《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一书中,乔治·凯勒对大学战略规划有何特点、大学战略规划工作应具备哪些要素、大学怎样制定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大学战略规划的特征

在乔治·凯勒看来,“战略规划”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但他指出了战略规划不同于系统分析、渐进论、管理科学、长期规划以及凭经验办事的六大特征:(1)学术战略决策意味着大学、学校或学院及其领导者是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他们的历史地位。(2)战略规划是外向性的,其着眼点在于使学校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3)在高等教育受制于经济市场条件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制定学术战略是富有竞争性的。(4)战略规划重在决策,并非文本上的规划、分析、预测和目标之类。(5)战略决策是理性的、经济的分析,政治手段和心理影响的交互作用过程。因此,它是参与式的,对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6)战略规划所奉行的是组织的命运高于一切。

2.战略规划三要素:信息、质量、人员

乔治·凯勒认为,信息、质量和人员是保证战略规划有效性的三大关键要素。大学管理者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之前,要搜集充分的信息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要保证学校的运行是高质量的,并要努力招聘最优秀的人才。首先,要搜集有关学校内部运行状况、课程和教学计划、教师、学生、支出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并要了解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要保证质量。他提出了两种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一种是尖锐的质疑,如校长或副校长可以向招生主任提出诸如“今后10年我们州和邻近各州的高中毕业生将减少10%,针对这种情况,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探讨其实就是在进行战略思考,它们有助于改进管理、提高质量。另一种方法是,要求人们就如何在自己的领域获得更高成就提出建议。第三,要有优秀的、乐于奉献的人才。在乔治·凯勒看来,名校与非名校之间的决定性差别就在于它们对教职工选聘的重视程度不同,一所好大学应当是精英荟萃的地方,而不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家园或职业介绍所”。因此,校长本人必须负责所有关键岗位人选的任命。 转贴于

如果不具备上述三个要素,战略规划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解决好这三大要素的问题,大学必须处理好行政(administration)、管理(management)、领导(leadership)和治理(governmence)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校长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方法

乔治·凯勒认为,组织自身与外部环境是战略分析的两个关键领域。制定战略规划时,要考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6个要素:(1)传统、价值观和抱负。要重视传统、价值观、愿望等无形的因素,“学校的战略只有在与这些传统和追求大体上保持一致或者对其在某些方面予以拓展延伸时,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2)学术和财政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要仔细考察学校的区位、环境、学费水平、校园设施、规模大小、工资水平、学生成绩等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而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评估学校教师和教育计划的优势与劣势。(3)领导者的能力和工作重点。大学战略规划的创新性往往来自于校长、教务长、财务副校长、院长和骨干教师。因此,“对学校领导者的能力、弱点和个人的学识等进行公正、乐观的分析是必要的。”(4)环境趋势:挑战与机遇。制定战略规划时,要从技术、财政、人口、政策法律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预测环境的变化。(5)市场取向、认识和趋势。大学要明确自身服务对象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及如何更自觉地认识自身在众多学院和大学中所处的位置。(6)竞争形势:挑战和机遇。“如果对本校的竞争形势没有充分的理解,你就根本不可能制定富有成效的战略。”高等院校应建立一套竞争对手评价制度,以更好地认识竞争对手和自身需要改进之处。

三、乔治·凯勒大学战略规划思想对我国大学发展规划工作的启示

乔治·凯勒准确把握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大学应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出了自己富有洞见的理论,其大学战略规划思想对我国大学发展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是大学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有效策略

当前,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加速减少的趋势。除生源竞争外,我国大学在科研经费、高水平人才等方面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大学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如果高等教育机构要有效地应付人口变化、财政危机以及结构与学术转型的要求,它们就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而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正是大学应对环境变化和生存竞争的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因此,大学应重视战略规划工作,并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2.大学发展规划需要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外部环境,高等院校必须深入研究如何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转移和变革,如何在变化中把握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如何从外在环境的高度确立内部组织结构,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制定自己的政策、机制和措施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学习对象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并要动态、完整地搜集学校发展的信息,从而为自身战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第6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随着**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业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大学毕业生劳动就业体制也由“统一分配”转向“自主择业”。这使得过去“天之骄子”们的从容和优越逐渐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由“人才高消费”向合理化转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而言,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则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不仅局限于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却影响着这一目的的实现。

1.就业指导理念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学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如此简单的目标和导向,自然把学生引人思路闭塞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否适合自我的个性特质、是否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却不甚了解,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意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人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应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是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还属于“临阵磨枪”型,只是到大学四年级临毕业的时候踢出临门一脚,把教育对象仅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局限在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的签订和就业政策的咨询上,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仅是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就业信息的通报,以及如何撰写求职报告,如何填写个人的求职简历,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方面,信息量小,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而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力度。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停留在协议发放、回收、签字、盖章和罚款等行政任务的完成上,根本就谈不上就业指导。

4.就业指导专业队伍人员不足,人才匾乏。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的人数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在安排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方面尚无法达到这个比例。一方面,很多高校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严重匾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行政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就业指导的效果难免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是专职工作人员也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质量上也不能完全适应在新的就业环境里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要求。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现实惫义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明确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每个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需要对个人的特质、职业环境进行探索,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选择时,针对各种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投身到职业生涯当中,最终获得自我实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定下事业大计,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开始,准确定位自我,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而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人职业角色,激发学生进人职业角色的渴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实现大学生活“职业化”,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学四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阶段,因此从适应社会用人要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培养一些必备的个性品质,只有了解这些,在大学期间才能按社会所规范的人才要求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这是大学时期必修的人生课程。对自己认识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认识越深,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计划就越具有前瞻性。给自己定一个塑造个性的计划是让自己保持适度自尊、合理进行生涯设计的必要步骤。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胜、目的性学分制使学生进人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人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建立学习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毕业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职业潜能、性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关键。对事业的持恒热情、执著投人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证,而其背后的主观决定性因素是能力、性向以及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的认知及与该职业要求的适配性。当今择业者和从业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确实知道自己适合和愿意做什么而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而选择了什么;说不上适合和感兴趣做什么,只是在机会或条件的作用下被迫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在后两种情况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种情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它贯穿大学生整个职业学习的全过程。高校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和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美国从小学生就开始进行生涯教育,而我国是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之后,才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当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了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首先,学校自身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做好信息和经验交流工作,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应经常沟通,互相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人的理论,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这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进行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处于大学适应期,这一阶段可引导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作初步了解。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处于对职业生涯目标的探索期,这一阶段应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从而帮助他们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晰,可助其为实现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就业的严峻形势就在眼前,要为求职准备好一切软件和硬件,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寻找所有可能的机会,参加面试,进行求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3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4.引进与开发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高校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一方面挑选、引进合适的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努力让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测评,真正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树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参考。

第7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地基,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当中重要依据,如何合理布局、全方位协调,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力点。合理的规划城市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打造出最适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

1.影响城市建设规划要素

1.1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状况也日益加剧。如何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确保耕地面积的同时满足城市化用地需要,这是城市规划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加大土地利用程度,提高容积率,同时确保耕地面积不动摇。对于人口数目庞大的国家来说,土地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到国家温饱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

1.2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走向,首先确保城市内部基础设施齐全,如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的完备,同时与外界环境相结合。正确分析城市各个产业发展趋势,做好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评估,确保城市内部建设物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使得城市建设具有合理性,先进性,美观性。

1.3社会形态

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重心,国家经济政治的导向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性。而城市本身又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关问题,当所产生的矛盾与利益使得城市本身无法整合时,就需要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督治理,这不仅避免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确保城市整体的利益。如何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城市规划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城市建设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1“三污”问题

2.1.1污水处理

目前大量人口集聚城市,生活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污染的状况加剧。淡水资源本身存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程对一部分的淡水湖泊造成了污染,使得淡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日益加重,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何治理污水,确保城市用水安全,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不能将城市污水问题彻底解决,未来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

2.1.2生活垃圾问题

“垃圾山”成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负产物,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无法消化的城市垃圾,成为各国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困境。生活垃圾每年以8.42%的速度增长,垃圾露天的堆放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污染过的水体通过雨水渗入地下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同时侵占了大量土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未经处理分类就对垃圾填埋焚烧,即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影响人类的健康阻碍城市的发展,如何化废为宝,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当中探索的课题。

2.1.3大气污染

北京的雾霾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一直以来空气质量作为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尺。如何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污染,成为了各国学者纷纷研究的领域。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生活燃煤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大气的污染性有害物质越积越多,大气污染对人体、工农业生产的危害都相当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这也是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鸿沟。

2.1.4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要破坏原有城市的建筑,这就涉及到了一些古代文化遗产。在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博弈过程中,不少文化遗产被破坏,古代建筑终究没能摆脱碎为瓦砾的命运,盲目的破坏文化遗产不仅破坏了历史的文明,也将属于自己城市特色的文化灵魂扼杀。文化遗产为城市铸造了灵魂,张扬了神韵,提升魅力。因此城市规划当中应避免文化遗址的破坏,反对扒光老城建新城,反对拆“真古董”建“假古董”。

3.发展创新城市,建立宜居之地

3.1建设生态型城市

坚持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深化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建筑节能材料,应用绿色环保新能源,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实现污染减排。依据自然生态基础,切合实际建立绿色城市规划,以科技创新为起点,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确定城市发展目标,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新型城市,开发新能源,降低“三大污染”。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克服现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3.2创建绿色家园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推进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形成城市绿化带,让公园进入家园,让生活回归自然。扩大城市灌木、乔木、花草的栽种面积,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让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避免破坏自然湖泊、青山,可围绕自然资源建立城市化园林带。从城市自身环境出发,打造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城。

3.3根据自身特色建设现代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文化气息,不同的历史遗产,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原有城市的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每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就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灵魂,一旦破坏了城市的灵魂,这座城市就很容易消失在历史时代的浪潮中。但是一味的坚持传统,则与时代相脱轨。因此既要坚持传统也要求创新,不仅应有自己标志建筑物也应有独特的文化气息,尊重地方文化的发展传统与风俗,同时进行城市创新。不仅让原有城市的文化发光也在新的时代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城市文明。

结语

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论,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自身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同时,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走科学发展路线,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摆脱现有城市规划的困境,创建文明、生态、绿色环保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 赫磊,宋彦,戴慎志等.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J].城市规划,2012,36(7):15-22.

第8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在整个高中教育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高中教育由于过于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使得生涯规划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它对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新审视

1.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

与传统的职业生涯辅导相比,现代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涉及职业生涯指导,它更关心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过一种怎样的人生”,这是对传统职业指导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如果说职业指导是微距镜头,那么生涯辅导就是广角镜头。生涯辅导在审视职业发展的同时对个体的生命历程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平衡人生历程中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从而使他们更有可能“过一种好的人生”。从生涯规划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而是在“对个体的生命历程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2.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任务的重新认识

生涯规划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面临的成长与升学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人生的初步选择。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这一任务尤为现实和紧迫。生涯规划教育要面向未来,在把握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与重要品格。这一任务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作用。

二、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现途径的相关建议

1.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

相对来说,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并非孤立于整个学校课程构架之外而独立存在。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了心理辅导、专题活动等方式来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高中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在实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生涯规划的顶层进行设计,深入研究学生的核心规划能力,主要是指选择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实施“以学科教学为主、生涯规划为辅”的制度

在高中教学中,首先要以学科课程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其他而耽误了课程。在高考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安排,以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语文、数学、自然、物理等重要学科便有了新的意义,包含了国际竞争和职业准备的长远的含义,这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在高中教育中,将生涯规划和学科教学相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生涯规划的实现首先要以学科教育为主。

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需要开设专门的生涯导向课程,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生涯发展指导的制度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在整个课程的构架中,开设相关的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掌握和收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考逐步开始改变从前的以高考成绩为全部内容的传统录取方式。高中教育实行多选择、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高中教育具有更强的开放性。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配合,生涯规划教育便可以很快步入正轨,成为高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谢文婷.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初探[J].教育,2015,(20):7―10.

第9篇:高中生如何规划人生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积极做好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研,客观把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高校之因,为高校履责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状况

为了客观地掌握我省各高校大学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状况,我们选取了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等不同类型、层次、地域的六所院校的大一至大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987份,有效问卷为928份,有效率达92.8%。本问卷共设计了23个选择题,分别涉及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对当今就业形势的把握,以及对就业信息的掌控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等。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在回答“您确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吗?”,仅21.4%的学生回答“很清楚”,而32.8%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45.8%的学生回答“完全不清楚”。在回答“您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适合报考公职人员(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吗?”,仅23.5%的学生回答“很清楚”,而27.2%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49.3%的学生回答“别人考,我也考”。通过上述两个关于自我认知的核心问题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不强。

(二)大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不强。学生在回答“您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吗?”一题中,回答“很清楚好”占34.6%,回答“不太清楚”占54.5%,回答“不清楚”占10.9%。参与调查学生在被问到“您认为您现在所学的专业前景如何?”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不分年级总体情况则是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很有前途”的占30.7%,“较有前途”的占41.9%,“很无前途”的占20.3%,“不清楚”的占7.1%。在回答“您是否后悔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一题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是”。在回答“您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一题时,52.8%的学生选择“是”,20.3%的学生选择“否”,26.9%的学生选择“不知道”。通过问卷的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六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明确认知,自我定位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

(三)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对于“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就业前景如何?”,85.4%的学生回答“形势严峻,就业难,就业前景不乐观”,12.8%的学生回答“形势较好,就业前景乐观”,只有1.8%的学生回答“就业形势不知道,就业前景也不知道”。对于“您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13.1%回答“是”,32.4%回答“否”, 26.7%回答“正在考虑”。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认知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

虽然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则在于高校。就目前情况来看,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不强。在我们所调研的六所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体现在校领导的口头、总结报告的纸上、教师的讲稿中,“重形式,轻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则是投入不足、师资不强、模式单一、方法简单。

(二)高校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缺乏。在所调查的六所学校中,个性化的辅导比较欠缺,其成因之一就是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高校专门从事生涯辅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很少,从事职业生涯辅导的人员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临时担任,或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进行涯规划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