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政治学习制度精选(九篇)

政治学习制度

第1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十六届政治局

第一次集体学习(2002-12-26)

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次集体学习(2003-01-28)

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

第三次集体学习(2003-03-28)

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

第四次集体学习(2003-04-28)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

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第五次集体学习(2003-05-23)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

第六次集体学习(2003-07-21)

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考察

第七次集体学习(2003-08-12)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第八次集体学习(2003-09-30)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九次集体学习(2003-11-24)

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第十次集体学习(2004-02-23)

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

第十一次集体学习(2004-03-29)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状况和我国农业发展

第十二次集体学习(2004-04-26)

法制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三次集体学习(2004-05-28)

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第十四次集体学习(2004-06-2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十五次集体学习(2004-07-24)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第十六次集体学习(2004-10-21)

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问题

第十七次集体学习(2004-12-01)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第十八次集体学习(2004-12-27)

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第十九次集体学习(2005-01-24)

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研究

第二十次集体学习(2005-02-21)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2005-04-15)

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2005-05-3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2005-06-27)

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

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2005-08-2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回顾与思考

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2005-09-29)

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2005-11-25)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2005-12-2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2006-01-25)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2006-02-21)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抉择

第三十次集体学习(2006-03-27)

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

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2006-5-26)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2006-6-2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2006-7-25)

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和思考

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2006-8-29)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2006-10-23)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2006-11-30)

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2006-12-25)

关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2007-1-23)

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2007-2-15)

国外区域发展情况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十次集体学习(2007-3-23)

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

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2007-4-23)

我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2007-7-26)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2007-8-28)

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2007-9-28)

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十七届政治局

第一次集体学习(2007-11-27)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第二次集体学习(2007-12-18)

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

第三次集体学习(2008-1-29)

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认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2011-2-21)

面向未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2011-3-28)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2011-4-26)

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战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

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2011-5-30)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第三十次集体学习(2011-6-28)

回顾建党90年来党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强调历史经验对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惜并发扬光大。

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2011-8-23)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地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2012-2-21)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2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重规矩、以上率下作表率,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五个纯粹”,立足岗位、担当有为、强责提效,为建设美丽丁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1.坚持把维护核心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通过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坚持把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指示作为灵魂和主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决策部署上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紧跟紧随、落实上较真叫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把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念,保持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断强化讲看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性原则,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作斗争,自觉筑牢维护好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看待问题、谋划工作,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中央及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快见实效。

2.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重规矩。通过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以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规范言行,自觉践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和基本规范,自觉把讲规矩作为强党性和对党忠诚的重要考验,真正把党的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坚决反对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坚决杜绝“七个有之”问题,进一步优化净化政治生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规矩意识,带头尊崇党章党规,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做到中央和省、市、县委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确保全党令行禁止。全面落实从严治党部署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自觉以《准则》为准绳,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特别是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武器,深入查摆讲规矩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按原则、按程序办事,自觉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健全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做到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涵养优良政治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崇高价值观,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政治生态。

3.坚持把关键少数、基层支部作为重点,以上率下作表率。结合专题教育,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四讲四有”标准,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切实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忠诚干净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作表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更高标准,发挥更大作用,以廖俊波同志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时时处处事事带好头、当好示范。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弘扬敢于担当作风,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拼搏实干、奋发作为,善谋善为当好发展“领路人”,切实担当起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任,为丁集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积极服务群众,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亲民爱民当好群众“贴心人”,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严修身律己,坚持落细落小,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切实改进作风,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特别是要坚持“六选六不选”,注重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标准、严格纪律,规范程序、规范操作,切实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保持廉洁本色,自觉做到慎独慎微、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清廉本色。抓实基层支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夯基固本、规范提升,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让各领域各行业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参加支部活动,带头联系服务群众,为普通党员作出表率。

三、方法步骤

“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从现在开始,到党的召开前基本结束。

1.持续深化“学”这个基础。一是加强学习安排。各级党组织要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具体安排。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组织生活课程表、专题讨论计划表、集中学习清单,在开展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党员要列出个人自学计划,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和巩固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再学习、再思考。二是扩展学习方式,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直达每个支部和每名党员,有效扩大学习覆盖面。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若干规定》,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真正把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认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体系来把握,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更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规范行为。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在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在全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讨论、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一次全面对标落实行动。承担脱贫任务的党员干部还要重点学习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围绕“讲政治,我们怎么讲”“重规矩,我们怎么做”“作表率,我们怎么办”3个专题,原则上每2个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研讨。

2.深入查摆“做”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系列讲话、对照正反两个方面典型,特别是要对标《准则》《条例》,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摆进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查摆和“党性体检”。在讲政治上,重点查找是否存在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立场不稳、理想信念缺失、是非观念淡薄、胡言乱语、有令不行、弄虚作假、瞒天过海、无视中央权威等问题。在重规矩上,重点查找是否存在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搞“七个有之”、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五个必须”坚持不够,“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山头文化”,阳奉阴违、拉帮结派,进行非组织活动等问题。在作表率上,重点查找在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聚焦查摆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心存顾虑、畏首畏尾,能力不足、方法不多,不愿不敢不能担当作为等突出问题。承担脱贫任务的党员干部还要重点查找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看是否真下了“绣花”功夫。

3.牢牢抓住“改”的关键。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要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瞄着问题建,有什么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改,大问题和小问题都不放过。探索运用党员承诺、集中公示、群众评议等办法,加强跟踪问效、保证工作力度,推动整改工作不断深入。要突出重点改,围绕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盯紧盯住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区分情况,有的放矢,分类整改,不断巩固拓展“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组织软弱涣散、从严治党缺位等问题,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前后衔接改,将查摆的问题与前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一并进行梳理分析,找准症结所在,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完成时限,进一步完善个人整改清单,着力抓好整改落实。要建章立制改,注重从源头上找原因、建制度、堵漏洞,切实做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尤其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等改革,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要跟踪问效改,保证工作力度,强化过程监督,加强考评考核,严格追责问责,推动整改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让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专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员干部还要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问题抓好整改,确保做到目标数据实、帮扶举措实、保障措施实、政策落地实、责任到位实、质量进行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组织领导

1.明确工作责任。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是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党(总)支部书记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参加研讨、带头查摆整改。

第3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学习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暨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动员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要想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统一,战斗力十足,必须在规矩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拧成一股绳,立场不偏、方向不移,形成强大合力。

客观地说,我们的党员队伍中,明白人很多,但糊涂人也不少。有的脚跟不稳,在大是大非面前左右摇摆,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有的口风不紧,在政治原则上毫无顾忌,妄议时政、论东道西、跑风漏气;有的心里没谱,在敌对势力渗透下数典忘祖,哗众取宠、卑躬屈膝。眼里有权、目中无党,哪像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或许有人觉得,时代环境今非昔比,还天天讲规矩,未免有些僵化、不近人情。殊不知,政治规矩一旦被撕开了口子,歪风邪气就会吹散开来,久而久之便会涣散党心,让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沦为稻草人,让党沦为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

讲政治规矩,坚定信念是关键。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规矩入脑入心,先要在思想上强起来。而其中最紧要的,就是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尤其是要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懂学通,在读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一段时间以来,总书记屡次强调守规矩的重要性,更提出五个必须这一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规矩,可谓切中时弊、抓住了根本。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能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讲政治规矩,弘扬传统是重点。严守规矩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严守政治规矩为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这一点。同志曾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还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是对党的历史的深刻总结,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去认真琢磨。现在,我们党员队伍规模体量大了,但决不能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个传统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讲,理直气壮地坚持。

讲政治规矩,严肃党纪是保障。我们要讲的规矩,从来就不是口头上的、文件中的,必须落到实践中、行动上。讲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坚决把那些不想统一、不想集中的人清除出去,把那些违纪、败坏党风的人清除出去。始终坚持零容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严厉惩处,规矩才能真正立起来。同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要跟上,与时俱进扎紧制度笼子,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就能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下,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容有失。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来保证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再次强调政治规矩,对党员干部既是约束更是爱护,既是警示更是保护。全体党员唯有以规矩意识砥砺自身,争当政治上的明白人,方能激发正能量,涵养党内新常态。

【学习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暨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动员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思想政治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是省、市委贯彻中央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严实并重、高位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开展讲重作专题教育,首要目的是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把四个意识作为政治信念坚守、作为政治底色保持,以五个纯粹为标准,自觉贯彻四个服从要求,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紧紧跟随,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个声音、一个方向、一个步调。

要坚定不移重规矩,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讲规矩作为党性的重要考验、作为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把党的纪律规矩挺起来,带头学习党规、遵守党规,在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学在前、用在前,作表率、立标杆;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把党内监督硬起来,经常用《准则》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养成在聚光灯放大镜下工作的习惯,注重在私底下、无人处、细微时的一言一行,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前台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

要以上率下作表率,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党组织要通过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标杆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作表率。在强化党性修养上要当好表率,以《准则》和《条例》为镜,带头加强主观世界改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和各方面监督。在勇于担当负责上要当好表率,各级党组织书记要自觉担当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对管党治党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努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田种成示范田。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多谋发展之策、多解民生之苦,切实担当起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任。在保持清正廉洁上要当好表率,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治党务必从严,责任重在落实。当前,各级党组织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的劲头,从严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确保管党治党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学习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暨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动员会心得体会范文三】

教育学上有个漏斗原理。意思是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小的时候应该相对严格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要靠自觉,因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父母的话不容易听进去,而且一些不好的习惯已经养成,纠正起来要花更大的精力、需要更多的技巧。

这个原理意在提醒人们重视启蒙教育,从一开始就定好标准和规矩。但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仅仅严在起跑线上是不够的。越是人数多了、层级多了,越要克服差不多就行了的惰性,从严从实要求党员和干部,一把戒尺量始终。只有让所有人都对纪律和规矩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底线、把握方向。

看不少腐败分子的忏悔录,常能发现一个共同点:违纪违法多从破坏规矩开始。收一条烟、拿一次红包、批一回条子、打一个招呼,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次,已经埋下了腐化堕落的种子。刘铁男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中声泪俱下:我如果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也不会犯法。这样的追悔莫及,如声声警钟警示为官者红线碰不得,规矩坏不得,政治上糊涂不得。

规矩严起来了,风气好起来了,党的十以来,从干部到群众普遍有此感受。因一餐饭一顿酒受处分、因收礼送礼丢帽子之类案例,不时在人们身边出现,引发内心的震撼。党风政风的新气象,蕴含着深刻启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立规矩、守规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看看我们周围,无视规矩的不良惯性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规定置若罔闻,干工作松松垮垮,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为组织考虑;一些人向组织讨价还价,达不到目的就发牢骚、讲怪话;还有一些人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口无遮拦,俨然自己是特殊党员一些党组织好人主义泛滥,对违规违纪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些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上世纪50年代,去东南沿海地区检查工作。临走时,当地给他的参谋送了一坛土特产。得知后严厉批评道:这种作风要不得,如果不制止,它就会像瘟疫一样泛滥成灾。直到今天,这番话依然振聋发聩。道私者乱,纲纪废弛之下,流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大车店作风,盛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放任主义,谈何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4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摘 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作为事实上的中共最高权力机构,其具体运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备受关注。在执政转型背景下,2002年以来,中央层面对常委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体现在最高权力交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化、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健全以及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这四个方面。总体来看,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改革显现出实现最高领导体制模式的稳定化和规范化、渐进性推进党内民主和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常委会体制三个趋向。

关键词:常委会体制;改革;执政转型;权力交接;党内民主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20-05

自中共十六大召开至今近十年来,随着党内民主和执政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在中央层面针对常委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完善。在执政转型的背景和视角下,实事求是地对这些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于明确进一步改革的根本目标和现实路径选择非常必要。

一、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

及其常委会的改革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作为事实上的中共最高权力机构,是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的“神经中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其具体运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都是备受关注的。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最高权力交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化、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健全以及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这四个方面。

1.最高权力交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稳定的政治秩序是任何政治体系的基本价值目标。按照亨廷顿的基本观点,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之间构成正比例关系,在既定的政治参与的前提下,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制度化水平。[1]42、60权力交接特别是最高权力交接的制度化是政治制度化的根本体现,对于保持政治稳定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西方国家的最高权力交接是通过一套比较完善的竞争性选举制度、任期制以及退休制等制度安排来体现,因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政局的稳定,故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意义上的接班问题。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事实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没有建立规范化的最高权力交接制度,因而接班问题成为困扰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沉重。在时代,由于没有建立任期制、退休制等制度,因而无论党与国家的高层还是地方各级领导层,都是实行事实上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最高权力交接方面,不仅没有建立稳固的集体接班制度,更是通过由最高领袖个人选定接班人的形式来进行。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2]邓小平成为中共领导核心后,特别强调要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力主建立干部任期制、退休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对于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交接,邓小平主张通过集体接班来解决。但是,最高权力层必须要有一个领导核心,而在领导核心的权力交接上,在邓小平时代实际上也没有形成制度化。邓小平并没有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他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凭借个人的政治素质和公认的政治威望。作为最高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退休是自己强烈要求的,不存在刚性的制度约束。因而对于他来说,事实上同样存在安排接班人的问题。在邓小平之后,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但是高层权力集体中谁也不具备、邓小平那样的绝对权威,因而通过钦定接班人的模式来实行权力交接已经失去了可能。在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时期,虽然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政治局常委没有具体的任期限制,但是由于实行了政治局常委同时兼任国家领导人的党政合一体制,国家领导人的任期制在客观上决定了包括总书记在内的政治局常委的任期制,加上年龄限制的因素,就在实际上为最高权力交接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在中共十六大上,除外,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政治局常委全部退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这就意味着他们实际上退出了最高权力层。而后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和政协会议上,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员也相应地不再担任国家领导职务。当同志在2004年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后,最终完成了最高权力的完全交接和平稳过渡。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根据十六大后党内实际上存在的政治局委员及常委的候选人提名年龄不超过68岁(包括68岁)的不成文规定,到达限制年龄的常委都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最高领导层。而新产生的政治局常委会实际上又在党内外多方协商以及预选的基础上确定了下一届的核心领导人选,从而为最高权力的代际更换和集体交接做好准备。从十六大上的最高权力交接到十七大的最高权力层的人事调整可以看出,最高的权力交接通过客观形成的任期制、由年龄限制所形成的退休制以及协商产生下一代领导核心成员预备人选的制度等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了最高权力交接的平稳化和可预期性。“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1]10。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其稳定性和周期性来增强可预见性。尽管在最高权力的交接上没有形成成文的正式制度,但是上述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却能发挥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作用,因而在中共执政转型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2.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的制度化

从理论上讲,报告工作制度是体现权力授受关系的基本形式,是权力监督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和列宁的建党理论都强调了在党的权力运行中授权客体要向授权主体定期报告工作的重要性。授权客体向授权主体汇报已经完成工作的情况以及提出具体的工作设想和计划,带有述职和接受询问以及监督的性质。从现在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向政治局报告工作实际上始于2000年1月2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这个讲话回顾和总结了十年来常委会的工作,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和抓紧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和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工作,并且报告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三讲”的体会和收获。[3]4显然这在中共推进党内民主的进程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从正式制度安排上来看,从中共第一个到十六大上通过的,都没有要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规定。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定期报告工作的制度。根据这一要求,报告工作制度写进了《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试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两个规范性文件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报告工作制度并没有坚持下来。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规定了中央政治局要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在中共十七大上通过的中再一次明确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4]这样一来,中央政治局的报告工作制度就有了层面上的正式依据。从具体实践来看,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每一次中央全会上,都把由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作为会议的主要议程,由此基本实现了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的定期化和制度化。正式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及其制度化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央最高领导层通过这种形式强化权力来源意识、理顺结构关系以及强化权力监督的取向,而且也对地方各级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其在执政转型上的制度意义无疑是积极的。

3.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的组织。从某种意义讲,中共的建立就是源于学习。从历史上看,全党范围内的学习无疑是源于抗战时期的整风运动,无疑是学习的爱好者和党内学习的倡导者。正是由于的倡导,党内学习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学习成为中共的传统。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全党范围内的学习依旧遵循了运动式学习模式,中央领导高层的学习也主要只是采取个人化的学习方式,在中央政治局没有形成集体学习的制度。中央领导人的集体学习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法制讲座为学习形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法制讲座并没有持续下去。从1996年开始,在中央最高领导层又重新开始以法制讲座的形式开展集体学习,至此,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初步形成。但是,学习内容更为广泛、集体学习次数更多以及学习机制更为完善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始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在主持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要把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自此以后至今,两届政治局先后组织了60多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历史、国防、社会以及党建等各个领域。[5]同时,集体学习的组织机制也逐渐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制度化。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说为了提高中央最高权力层的领导与决策能力的需要,其对于减少决策失误、增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适应能力以及强化中央的示范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政治学者王绍光教授通过研究认为,中国的体制属于高适应性体制,这源于中国决策者的学习机制和学习能力,如果存在一个“中国模式”的话,中国政治体制的适应能力肯定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6]与王绍光的观点相似,海外华裔学者薄智跃也把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与“中国模式”联系起来。显然,这样的认识把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

由于中央政治局特别是其常委会在中国政治权力运行中的枢纽地位,其组成人员的产生的极端重要性可想而知。邓小平在政治权力交接的时候曾经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7]310正由于事涉最高决策层的权力交接,因而建国后历来政治局成员的选择与产生都充满了神秘性,政治透明性较低,外界根本无法获知相关信息。规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都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但是,在和党规中都没有对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程序和过程作出明确规定。由于没有明确的规范性制度规定,因此,在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的产生过程中是否能体现党内民主显然不得而知。在十七届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产生上,开启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用民主推荐的形式产生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在中共十七大闭会后不久,新华社通过长篇通讯的形式正式公布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产生经过。通过新华社这篇通讯披露的信息可知,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由总书记亲自主持的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对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推荐会的有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400多人,每人都发一张上面列有近200人名单的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票,然后由参加推荐会的人员进行投票。[8]在民主推荐投票的基础上,中央最高领导层综合民主推荐结果、组织考察情况、本人廉洁自律情况和班子结构需要,正式提出了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然后在十七届一中全会上进行正式的选举。民主推荐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形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次预选过程,民主推荐的结果对于中央政治局的产生以及党内最高权力接班人的产生都具有实质性影响。如此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中央最高决策层的产生机制,其对于干部择优以及增强中共最高决策层的权力合法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显然是一次比较关键的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在中共历史上具有标杆意义,一旦形成制度化以后,能发挥进一步推进党内最高权力交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作用。

二、中央常委会体制改革现状评析

中央层面上的常委会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体制的调整,因而审慎地实行渐进性的改革策略是必要的。从最高权力交接的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化、健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以及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等方面来看,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出实现最高领导体制模式的稳定化和规范化、渐进性推进党内民主以及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常委会体制三个趋向:

1.实现最高领导体制模式的稳定化和规范化,是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改革的重心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总统制、议会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都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国家最高领导体制模式都是一种性制度安排,因而国家领导体制和执政党的领导体制之间几乎没有重要的制度性关联。在政党-国家体制下,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领导体制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的不同结合与匹配就形成了不同的领导体制模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常设性的中共最高权力机构,如何与通过宪法确立的国家公共权力体制进行结合,在时代和邓小平时代都没有形成固定化模式。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和新宪法的颁布,分别确立新的中共中央领导体制和国家领导体制后,中央政治局实行“六常委制”。六位常委分别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中纪委书记的职务。由此可见,除政协主席外,其余国家领导人(部级正职)都是政治局常委,在最高权力层中形成了“六架马车”式的格局。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实行“五常委制”,五位常委除了一名常委主管党务和意识形态外,其余四位分别担任总书记、国务院总理、中纪委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职务,而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和全国政协主席都没有进入政治局常委会。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最高领导层实行了调整,常委人数由5人改为6人。十三届式的“五常委制”显然不太适合以党领政的政治体制,不仅容易造成权力的制度性冲突,而且客观上不利于最高权力层交接形成制度化。从中共十四大开始,中央政治局开始实行“七常委制”,并实行总书记兼任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体制,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以及政协主席全部都由政治局常委担任。“七常委制”的实行,不仅仅是常委人数的简单增加,而是在根本上确立了一种新的最高权力领导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在于:第一,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与国家主席职务实行了结合,形成了新的国家元首体制;第二,国家领导机构正职全部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形成了事实上的“党政合一”领导体制,实现了党政最高领导体制的统一。从中共十六大开始,中央政治局在“七常委制”框架的基础上实行“九常委制”,最终形成了一种稳定化的最高领导体制模式。最高领导体制模式的形成,在客观上促进了最高权力交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与以往的政治局结构模式相比,显然更适合常委会体制下的政治权力运行。

2.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改革体现出渐进性推进党内民主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趋向

正如前面所述,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化、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等,都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举措。除此以外,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在“两委”人选的推荐、考察、提名以及预选过程中体现出比以往更多的民主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扩大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扩大差额考察的比例、增加民意调查和考察对象公示等制度措施、扩大差额预选举比例等方面。中共十七大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以及中纪委委员的差额比例分别达到8.3%、9.6%和8.7%。[9]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显然主要是为提高最高领导层的执政能力而实行的。渐进性地推进党内民主和提高执政能力的举措,不仅对于完善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有实质性意义,而且能给地方改革提供示范和表率作用。总的来看,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增强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权力合法性,从而使中共作为执政党具有“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10]。通过提高最高执政集体的执政能力来提高执政有效性,是中央层面的常委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3.总体而言,中央层面的领导体制改革体现出一种坚持常委会体制的基本理念

在坚持常委会体制的前提下,党内最高权力结构需要进一步理顺与完善,即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法理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在闭会期间的功能与作用,需要进一步体现中央委员会的决策作用,改变其依旧是一个功能性会议形式而非一个制度化的实体组织的状态。由于中央层面没有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中央委员会每年只召开一次会议,因而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作为常设性权力机构享有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是很难改变的。就中央政治局的改革与完善来说,第一,在权力产生的环节上,虽然已经实行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成员预备人选,但是在正式选举上还没有实行政治局委员的差额选举;第二,鉴于政治局常委会在中国政治权力运行的核心地位,邓小平又多次提及其重要性,“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7]365。所以,在政治局内部依然没有改变常委和委员两个权力层次的格局。两个权力层次的存在,不仅使得中央政治局的权力更加集中在常委会中,而且导致政治局内部的分工体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重合,即在常委分口管理的基础上,很多政治局委员实际上处于协管的地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行制度所强调的真正的分工负责制的实行。以组织、宣传的分工为例,组织和宣传工作分别由两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但同时又有两名政治局委员分别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这两名政治局委员实际上在组织和宣传工作领域处于协助常委分管的地位;第三,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与全国人大、国务院等其他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基本上还是一种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权力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邓小平的一番话可谓道破了中央权力结构关系的本质:“属于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也好,全国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党员负责干部提到党中央常委会讨论,讨论决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贯彻执行。”[7]319总之,中央层面上的常委会体制改革需要在更周密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围绕增强权力合法性和执政有效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7.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9.

[4]本书编写组.十七大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

[5]薄智跃.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与“中国模式”[J].南风窗,2010(3).

[6]王绍光.学习机制、适应能力与中国模式[J].开放时代,2009(7).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为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新华社通讯,2007-10-23.news.省略/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1498.htm.

第5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严守政治纪律和严明政治规矩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以坚定执行党的决议、坚守党内规章制度为着力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坚决查纠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等突出问题,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党的路线方针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自查自纠开展情况

(一)积极宣传发动。区纪委《关于开展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讨论,大家都纷纷积极发言,使全中心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督查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专项督查活动的决心和信心。

(二)认真自查自纠。我办认真对照区纪委《关于开展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中四个方面督查内容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对政治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认真查找梳理了我办在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方面的实际情况。

一是在政治纪律教育方面。我办严格执行每周一上午半日学习制,在学习中始终把政治纪律教育作为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政治纪律,认真学好,教育全体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学懂弄通。除规定的政治纪律有关文件外,我办还自我加压,学习等一系列扶贫攻坚讲话精神,促进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对党忠诚,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是管党治党的前提。我办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例: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我办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多种困难,坚决的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除全体人员正常上岗外,还聘请人员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维护了政府的权威。

二是政治纪律监督管理方面。我办始终坚持按政治纪律和规矩办事。全体党员干部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监督条例》、省委《中央中央“八项规定”若干意见》等在内的各项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决维护各项政治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年来,我办“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20%,杜绝了出国出境现象。

(三)公开接收监督。我办通过各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正确对待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中,使自己在思想上警钟长鸣。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政治纪律教育。一是我办把政治纪律教育贯彻学习始终,并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下去,同时加大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工作力度,通过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促进世界观改造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二是加强和完善学习教育制度。强化落实每周半日集中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严格学习要求,做到学习落实,确保政治纪律教育学习不流于形式。当前和今后政治纪律教育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监督条例》、省委《中央中央“八项规定”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强化政治纪律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加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到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坚定不移。

(二)严格政治纪律制度约束。一是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制度。切时运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加强党内制度约束,用严格的政治纪律制度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决策讲民主,执行讲集中,努力营造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是要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纪律制度,不搞特殊、不设例外,对我办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不良之风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第6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上半年,在机关党委坚强领导下,XXX党支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狠抓重点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效,为XXXX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政治机关、政治意识教育,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是政治机关一员,第一身份是政治身份,把讲政治融入各项工作、体现到日常言行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开展“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演讲比赛,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讲党课,引导党员干部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面对疫情大考,支部全体党员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闻令即动、向险而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到社区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

二、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辅导等形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向每名党员干部发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治国理政》《苦难辉煌》等书籍材料,自创党委《理论学习》刊物,每月至少推送5期理论性文章,着力提升学习的广泛性系统性。建立“支部集体学、党员个人学”学习机制,常态落实每天两个“半小时”学习制度,严格按照党建工作要点制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细化学习方案,做到年度有安排、月度有计划、每次有主题。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结合“学习强国”、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不断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上半年的XXX次集体学习,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自觉、推动XXX工作的行动自觉。

三、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支部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性基础性工作,注重建章立制,深化标本兼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作风,强化制度意识,扎紧制度笼子。大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我们在深入学习研究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务公开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等5项制度规范,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结合起来建,积极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标准完成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脱贫攻坚会战和XXX专项整治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战疫前沿,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有效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第7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一、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是党员的基本要求

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所发表的讲话,根据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提出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总方针,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并阐明了纪律与规矩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对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性质、内涵与外延和相互关系作了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指出: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强调: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并从维护中央权威与党的团结、遵守组织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为如何坚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提出了具体标准。总书记在党的政治纪律之外,首提政治规矩一词,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纳入纪律范畴,要求"长期坚持并自觉坚持".总书记关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问题的阐述,可以理解为丰富了政治规矩和纪律建设的内涵,拓展了党纪党规的内容范围,体现了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政治要求,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寓意深刻、意义重大,应当准确领会,付之实践。

党的政治规矩分别体现于党的章程与其他党规党纪,以及党的有关会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之中,涵盖了成文与没有明文列入的一切政治纪律、行为准则和工作惯例等,集中反映了党的政治方向、政治主张、政治原则和思想作风,是立党之基、兴党之要、强党之源。因此,严格遵守和服从党的政治规矩,既是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具有起码的党员身份意识和党性观念、对党组织有无忠诚意愿的政治标准。之所以要突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使命和组织原则、纪律作风,以及严峻的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所决定,要求每个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有效贯彻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认真"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人".

二、在严守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衡量是否认真履行义务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有无一定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有行为过程并取得质效。从党务实践来看,以本部门支部为例,按照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历年组织各项政治学习、开展政治纪律与党性教育等活动并不少,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致有以下几种现象:

1.参加政治学习存在一定的厌倦情绪。表现为: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度和参与度不是很高。学习的形式多为读读报刊、念念文件,讨论三言两语、不深不透,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一些党员对于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关注度与入党前呈现不同状态,入党后并随着党龄的增长,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作为个人来讲,政治学习大多为"碎片化"、"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原原本本的系统学习很少。

2.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观念不是很强。一些党员对于政治生活的制度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够重视,表现为:发言不积极,交流不深入,切题不集中,有时存在着不愿讲、不愿多讲、不愿真讲等现象,尤其缺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和应有的"辣味".

3.党员权利知晓和保障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强调党员遵守党章义务的教育比较多,而如何保障党员依党章党规所享有的权利,在宣传和落实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党章》明确了党员的八项权利,《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专门对党员享有的权利与保障措施作了具体规定),以致大部分党员还不清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具体规定。

4.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和广泛性还不够。在任务重压力大,年轻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成长中的烦恼,注意倾听并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早日成才,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还不够。

上述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党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也有自己作为支部书记存在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实务工作缺乏研究,党务理论水平不高所致。另有党建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疏漏。

三、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应着力改进的工作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不仅每个党员要从政治高度全面领会政治规矩的含义,努力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而且基层党组织也应当围绕上述要求,加强实践引导和监督。

1.重视政治学习,讲究学习方式。探寻工作规律,克服工学矛盾,坚持因时制宜地组织对党建政策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与交流,改进学习方法,注重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学习和思考能力,努力改变政治学习的被动性和滞后性。通过学习和教育,使每个党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警醒、思想上的成熟、行动上的自觉,始终坚持司法审判工作的政治方向。

同时建议上级党组织从各部门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防止产生马拉松式的学习现象。

第8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三政治 民主 策略 建议

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综高考命题,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试题既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试题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立意,强调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相渗透,寓能力考核于知识考核之中。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这一专题,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围绕人民权益的保障,重点考查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党的执政方式、人民政协的职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立足人民利益的维护,考查党与政府的知识较多。同时立足社会主义民主的进步,考查共产党与派的关系、人大与人民的关系的试题也较多。从试题类型上看:三年高考试题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实现了题型考查方式的转变,前两年的试题多以表述类为主,2012年试题多以引申类为主,特别是材料题的考查凸显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第二,实现了题型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转变。2012年融合了标题类试题、图表类试题、探究类试题,突破了以前单一考查的局限。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密集区。另外,“十”的召开,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校高三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这一专题复习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复习策略

1.立足专题复习

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本单元的复习重点是把握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项制度、四个问题。一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两个主体就是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三项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个问题:一是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二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党的作用,三是民族成就取得的政治因素,四是共产党与派的关系。

2.立足整个教材

对教材知识进行模块整合。立足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大与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党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政协与党和人民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我国国家性质的关系。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保障、人民利益的维护,认识党、政府、人大、政协在国家方针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3.强化学习方法的讲练

总分结合的复习方法。首先立足于我国国家政体的运行原则,认识人大、党、政协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认识人大、党、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合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二、具体做法

1.核心知识解读

(1)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3)民族关系和谐、建设成就巨大的政治因素。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2.命题视角

视角一: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整治的经济意义。

视角二:党就经济形势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的政治意义。

视角三: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对提高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视角四:发展方针体现的哲学道理。

三、复习建议

1.高三进入专题复习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

(1)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全面地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要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就必然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基本要求。

(2)围绕重点进行攻关复习。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也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如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学会将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

(3)主动关注高考新动向。近两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考核内容出现较多,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同时还要多加训练。

2.注重复习方法,脚踏实地取得实际效果

(1)在复习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①顺序原则。先看书后练习、先自己做题再核对答案、先自己思考、查阅书本再问老师或同学、先易后难。②适度原则。从量上来讲,就是既要有总量的保证,又要有各种题型的练习,尤其不能因为怕写字,就只做客观题。③自主原则。不能被动地对待练习,应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地寻找相关练习,加强训练。

第9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学院;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与以往相比,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的几率不断提升,这种情况的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意识的重要手段。社会各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教育刻不容缓。中医药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文化传承以及医德传承的质量。

一、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与传承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的医学发展质量。我国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文学等方面牵扯较多,中医学的发展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中医药学生是我国中医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中医传承的发展质量。对中医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保证其更好地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是根据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整理而出,内容满足我国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基本要求。第二,促进学生医德教育质量。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取自于传统文化,利用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生的医德教育相辅相成,提升医德教育质量。第三,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精神学习质量。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精神有非常大的相似度,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能将其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相互呼应,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以及使其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的发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以及学习质量。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应运而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现今社会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方向。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非常高,且根据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分析情况来看,网上思想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易被人们接受。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满足学生所需。线上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简与讲解,保证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快速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内容[2]。第二,遵循客户思维。网上信息、思想易于被人们接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是按照客户实际需求进行的。如客户需要对思想政治的知识点进行深入且附有案例的讲述,网上课程在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析、分解;客户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网上课程在定制过程中就会将部分有趣的案例以及图片等加入课程讲解中,提升课程的趣味性。第三,具有较高的包容性。网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好公布的想法以及学生羞涩不敢公布的想法都能在网上进行公布与沟通,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网上学习过程中能与其他人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以及通过网上平台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提升知识面和思想深度。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死板我国部分中医药院校在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由学校的教师以及相关的领导人员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死板与严谨,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喜好,导致学生在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也偏低。加上学校在制定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参与,学校教师对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不清,造成课程脱离现代年轻人的实际生活,难以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果。

(二)网络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发展不完善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课程重点讲解,也包括课堂活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后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而我国线上教学的发展时间较短,各个方面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多数线上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知识的讲解,而对其他教学活动重视程度不高[3]。

(三)思想政治课程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况不仅出现在线上课程,也出现在学生的线下实体教学课程中。现如今在思想政治课本编制过程中,多数将课程要求进行直接叙述,课程内容非常死板、晦涩难懂。部分课程中引入的案例与实际生活差距较远或者引入的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事件。学生对这些事件的认识程度低、参与程度低,造成其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根据实际生活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医药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而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加上学生在线上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监督,难以保证学习质量。

四、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策略

(一)提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提升网上思想教育课程的趣味性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想政治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在提升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趣味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定制过程中需要对实时政治进行了解,提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让学生对教师制定的课程大纲进行评测,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教师制定的网上思想政治课程符合现代学生思想价值观,提升学生对其接受程度。第二,教师在课程定制过程中需要引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面的资料[4]。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提升课堂的丰富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张弛有度,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人类大脑的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对冲击性非常强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接受程度远远高于文字以及片面知识讲述。第三,建立反馈平台。网上课程需要有相应的反馈平台,学生在学习后能将自身的认识以及学习中的想法进行公布。而教师能根据收集的信息对制作课程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完整性第一,提升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对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后总结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如在课程前录制几分钟的微课内容,对重点进行讲述,提升学生对重点的把控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目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以及自身经验写小论文,讲述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认识,提升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学生要在课后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大纲整理,提升知识总结规划能力。第二,完善线上教学反馈系统,邀请学生以及其他教师对网上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学习,并对其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改进与优化。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第一,教师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实时政治的整理与分析,并将当年以及近几年的事件作为案例加入课程中,保证课程更加贴合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5]。第二,建立学生微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身想法以及在生活中遭遇的实际案例进行分享,确保其在微课堂模块的学习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应用分析能力。

(四)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要想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升其学分比重,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学校可以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结合,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线上课程结合线下课程写课后感悟等,并将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计入学生成绩,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