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课堂礼仪教案精选(九篇)

课堂礼仪教案

第1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礼仪教学;教学方式

目前,礼仪教育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众多高校均开设了礼仪普及课程和专业礼仪课程,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日益完善。然而,对于高校礼仪教学来说,仅仅实现课时和内容量的保障还远远不够。如何寻找更好的礼仪教学方式,提高礼仪教学效果,已成为礼仪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礼仪教学的一般方式及困境

传授礼仪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之知书达理,同时教学生懂得东西方之礼仪,以便他们走出校门能尽快融入社会交往、国际交流之中是高校礼仪教育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是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高校礼仪教学方式。即,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授相关的礼仪知识,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案例、趣闻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阐释以使学生加深印象。然而,这一“教者中心、知识灌输、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正使高校礼仪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困境一:礼仪知识浩繁,难以穷举

礼仪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小至家庭生活,大至国与国的交往,可谓无礼不成家,无礼不成国。这也就决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特定的礼仪。仅仅与大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礼仪就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特殊场合礼仪、求职应聘礼仪等多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礼仪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操作知识。

此外,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融合,许多礼仪、礼节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礼仪简化、中西礼仪结合、新的礼仪形成,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对礼仪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是难以实现的。

困境二:礼仪知识繁琐,识记困难

如前所述,礼仪知识所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内涵丰富。在课堂,教师只能有所选择地讲授部分礼仪知识,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自学完成。

许多礼仪具体地表现为“细节”。如,个人礼仪中包括,如何握手、如何着装、如何接听电话。握手礼仪中又包括如何与同性握手、如何与异性握手、如何与上级握手、如何与客户握手……要掌握这些礼仪就需要学生将这些细节逐一了解、识记并正确地运用于实践。然而,要求学生对这些大量而琐碎的细节识记同样也存在相当的难度,甚至可能因此而影响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困境三:书本知识实践转化困难

礼仪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让学生了解、知道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和规范。另一方面,礼仪的运用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样的礼仪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场合以及当时的情景灵活地运用。礼仪课程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学生获得实践操练的机会非常有限。只在脑海中形成理论概念,而在现实生活中,所要面临的情况比课本中描述的要复杂得多,学生常常反映难以正确、得体地运用。常常出现“课上听热闹,课下老一套”的情况。

二、建构主义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瑞士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是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图式”是建构主义理论重要概念之一,即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着重强调“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信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现有礼仪教学方式为基础,系统建构礼仪教学方式,是符合我国目前礼仪教学现状,有助于提升高校礼仪教学水平的可行途径。

1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礼仪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方法在礼仪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在于“引导”。教师应建构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思考的框架。而框架搭建的原则在于既能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又能为其自主思考预留足够的空间。

(1)关键词指引法。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网络也成为最大的信息库和最快捷的知识来源。引导学生学会借助网络学习已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

关键词引导法即教师针对不同章节或专题的内容,预先抽演出几个关键词。如,在“个人礼仪”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将关键词设定为“仪表”、“仪容”、“仪态”。在课堂上,围绕关键词进行一定的诠释,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初步印象和理解。实验课(或课后)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资料收集完成对该部分内容信息的获取。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掌握的信息向同学汇报,实现信息理解的加深和信息互补。这一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由于礼仪知识内容多、信息琐碎所带来的教学困难。

(2)短期目标设定法。短期目标设定的目的在于对长期任务进行分解,减轻心理压力,控制学习的进度,并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礼仪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知礼”、“识礼”、“行礼”。然而,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做到以上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目标的达成既要求学生改变已有的部分行为习惯,又要求他们能够对新的礼仪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必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可以从小处开始,从容易做到的地方开始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从礼仪课堂开始,遵守课堂礼仪;继而推进到宿舍礼仪、校园礼仪等。通过短期目标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使之真正做到“知书达礼”。

2 基于抛锚式教学法的礼仪教学方式。抛锚式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在于“体验”。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感受和对问题的解决获得对现实的感性认识,从而对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产生深刻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

(1)案例题库法。案例教学是礼仪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通常会根据课程的内容讲授相关的实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现有案例为基础,对其加以整理,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并做进一步的补充。如,主题可分为:舞会、应聘、商务洽谈等,按内容可分为:成功案例、失败案例等。这些案例材料可包括影视、文字、图画、动画等形式,但案例的真实性需要保证。这些案例既可用于授课过程中,设定环境,让学生操作,之后作为比较;也可以用于作为学生遇到问题时自主检索,作为参照的参考资料。

通过案例题库法,能够使书本文字知识生动起来。

由于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情景,因此更易吸引学生,在学生融入情景中思考识记,知识信息也更容易被记忆。

(2)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习的机会。即在课堂上模拟社会现实中的各种情景,如茶话会、就餐、婚礼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以实践的形式将琐碎的礼仪细节联系起来。

情境模拟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试错”的机会。而“试错”的意义则在于人们永远无法保证所做出的是最正确的选择,必须从错误中获得经验。“试错”的过程开始得越早,越容易获得成功。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方向选择不正确,后续的“试错”都将毫无意义。因此,在情境模拟教学中,教师对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

3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法的礼仪教学方式。随机进入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在于“灵活”。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常常是多面的、复杂的,课堂的讲授、演习难以穷尽。因此,需要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理解问题,在不同情境之下以不同方式将相关知识呈现的能力,即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1)真实重现法。真实重现法即通过将新近发生的事件引人课堂,通过课堂讨论、情境重现等方式,实现学生对这一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这些事件可以是重大事件,如晚会、庆典,也可以是学生关注的娱乐、体育事件等。事件的选取应以高关注度和典型性为原则。

真实重现法与案例题库法的区别在于:案例题库中的案例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而这些案例的选取是根据教学内容,反映或针对特定的礼仪知识或细节。而现实重现法中的事例选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同时涉及多个方面,也更具现实感,体现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征,也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2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课堂礼仪;创新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0-02

大学之于高中,有很多变化,变化之一是课堂的变化:不再穿校服、不再喊“起立”、课堂不再安静、教室不再干净、老师不再敬畏、学生不再规矩、师生不再亲密……这些变化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课堂礼仪的关注和讨论。

一、高校课堂需要礼仪

“礼”是“礼貌”,“仪”是“仪式”。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课堂礼仪是师生礼仪的交汇处,是校园礼仪的落脚点,课堂礼仪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学风、校风及校园文化。

1.礼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西方,“礼仪”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本的意思是通行证。培根也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有礼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往往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大学生因不懂面试礼仪而败下阵来。可见,在就业难的今天,礼仪之于大学生具有了特殊的现实意义。课堂礼仪对知识、技巧的要求虽不同于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领域的礼仪要求,但其蕴含的恭谦礼让、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品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我们寓教于礼,潜移默化,“礼”的本质和精髓就会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2.礼仪是课堂秩序的守护神。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与“秩序”对立是“无序”。课堂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无法完成或高质量的完成,这是常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无序”状态?课堂秩序靠什么维护?从课堂礼仪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关仪表、仪态和仪式的行为规范;从课堂礼仪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从课堂礼仪的手段来看,它是通过“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不同于“制度”“权威”等外力作用,因此,行之更远。因此,可以说,礼仪是课堂秩序的一部分,课堂秩序又通过课堂礼仪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高校课堂礼仪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在高校课堂中,礼仪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仪式礼仪缺失。仪式是通过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影响、调动师生的情感,引导、强化师生的价值取向;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仪式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仪式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今天的高校,有几个教室还有课前礼?有几所学校还有升旗仪式?

2.仪表礼仪缺失。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南方的夏天,学生穿短裤、背心、趿拖鞋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女同学衣着紧身、暴露,饰物夸张、失调,头发五颜六色。一些女教师衣服高腰、穿短裙、画浓妆、留长指甲,这些社会化的装扮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符合。男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男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不理发须,衣着随便。

3.言行礼仪缺失。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吃零食、睡大觉、交头接耳、勾肩搭背是高校课堂常见画面。某些老师也有失礼之处,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语言尖酸刻薄,有时甚至说脏话、说荤话;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外业务繁忙,上课期间电话不断;一些老师自始至终坐着授课;更有少数的男教师烟瘾发作,在教室里吞云吐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高校课堂礼仪缺失原因

1.受高校一些教师自由思想的影响,欲挣脱礼仪的束缚。思想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灵魂,但一些老师过度解读这一论述,认为自由就不要形式、不要规范,认为礼仪是陈规陋习,是限制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因此,不主张、不践行。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活跃的地方,太多的礼教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因此,极力反对课堂礼仪的推行。

2.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传统道德思想受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金钱化和利益化,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把诚信、服务、奉献等看作是落伍的道德规范,自我欲望无限膨胀,无限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道德滑坡至使礼仪失范。

3.高校扩招,教师礼仪素养下降。前些年,高校扩招迅速,从社会上吸纳了大量新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且一部分为非师范毕业,对教师职业礼仪尤其是课堂礼仪认识欠深入。入职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受培训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培训科目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几门课程,课堂礼仪等相关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整个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下降。

四、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高校课堂礼仪缺失严重,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势在必行。近几年关于恢复课堂礼仪的呼声很高、措施也不少,但成效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课堂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缺少改革和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湖北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对课前礼的一次活动实践,以此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起立”声响起,男女生分别以商务礼仪站姿激情朗诵师生共同提炼的课程导语:“我们怀揣共同理想,崇尚人本理念,坚守人权底线,倡导人文关怀,以人力规划为导向,以职务分析为前提,理顺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健全聘用管理,提升培训开发,规划职业生涯,奋力攀登人力管理新高峰。”朗诵完毕,学生落座,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该课前礼形式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发挥了“起立”的传统作用,即迅速切断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手头事务,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课程上;二是增强学生对课程架构的认知。将课程主要内容融入课程导语,反复朗诵、反复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要点结构当了然于心;三是提前与职场接轨。现在一些优秀的公司有做早课的礼仪,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导企业文化,达到员工价值认同。新课前礼仪与公司早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经过提炼的课程导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昆.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17.

[2]张鹏辉,张鹏杰.高校教师课堂礼仪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8(4):28-29.

第3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实用交际礼仪;课内实践;钦州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产业),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性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钦州学院作为地方性院校,自新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大调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旅游行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旅游统一起来。依据自身局部的或是区域性的优势,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竞争力[1]。旅游实用交际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使学生通过学礼、知礼、守礼、用礼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处于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教学直观性,实现教学相长,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理论教学脱离实训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实践性教学在高校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它在实施专业整体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环节中的作用也不断凸现。实践性教学虽然蔚然成风,但在一些院校依然存在缺陷。部分高校的实践性教学缺乏科学体系,实施实践教学的条件有限,使得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实现实践教学的途径单一,大多时间只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训的过程;钦州学院的旅游实用交际礼仪课程教学亦存在类似问题。首先,使用的礼仪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需要,还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显得有心无力,无法驾驭实践教学。有的实践性教学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无法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成员懈怠现象,项目任务的完成落在了少数几位同学的身上。自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以来一直都开设该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中,只是纯理论的教学,没有实践教学。直至2012年,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后,才增加实践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几十分钟的理论知识学习,课后也容易忘记,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结果学生在高端酒店或餐饮公司实习中往往因仪态、服务语言等不规范而易被客人投诉,严重暴露了纯理论教学带来的弊端,必须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

2.课程特点要求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实用交际礼仪是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礼貌和周到服务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以个人为支点,既研究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线性关系,又研究个人与团体,以及研究组织机构与公众对象之间的网状关系[2]。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理论,还要求学生要有很强实际动手能力,将涉及礼仪的仪容、仪表、服饰、仪态、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旅游各个岗位的基本规范应用于实际中,促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针对各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1.课程设置合理,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供基础

依据钦州学院“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理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行业和资源优势,将旅游实用交际礼仪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为保障本课程与相关课程衔接得当,将其开设于第三学期,结合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其与并修课程广西沿海景区景点解说、形体训练等,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良好职业形象;并为后续课程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的学习开拓更广阔的应用视野。

2.滨海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备设施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供保障

钦州学院的资环学院滨海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属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实训场所,依托现有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如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旅行社、前厅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等,可以将旅游实用交际礼仪课程的内容分环节进行模拟训练。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广西沿海景区景点解说、餐饮管理、导游实务、前厅与客房等课程,利用模拟实训室设计有关服务仪态、服务语言礼仪、中西餐饮服务礼仪、导游服务礼仪、前厅接待服务礼仪等环节,可以将具体的服务情景再现,强化训练,在课内促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修养的养成。

3.校企合作平台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环节的内容

实践教学是旅游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是由旅游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实质上是适应旅游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体现,这己是国内外旅游教育的实践所证明了的。钦州学院自2001年创办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已经与广西区内外多家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为学生的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就业实习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解行业发展态势的机会,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平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结合实习活动实际,将各实习单位的岗位要求与规范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际应用性。如笔者今年暑期在带队实习兼挂职锻炼期间,发现在高端餐饮公司中,各岗位不管是咨客还是传菜人员,都需要有规范的仪态,而且在语言礼仪上,要求更高,不管是厅面还是后场的服务人员,都要掌握英语、粤语以及标准普通话的基本礼貌用语、菜品专业术语表达。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上接第80页)可以结合学生粤语方言优势,多样语言礼仪情景训练,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4.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供素材

近几年,钦州学院校团委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艺术文化节”活动,为礼仪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同时为礼仪教学搭界了广阔的域场,笔者经常受学生社团或协会邀请,为其组织的活动担任评委或作礼仪专题讲座,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学生“知礼、守礼”礼仪情况的途径,同时,能及时将正确运用礼仪的规范传授给学生。

三、实现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途径

课内教学或称课堂教学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授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和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由于旅游实用交际礼仪是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务必合理分配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在完成理论的教学后,灵活设计实践环节。

1.音像资料再现——直观感受

音像资料再现就是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图片资料开展教学,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再现及补充,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欣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笔者在理论内容完成后,曾播放形体训练师周瑾的女子形体训练光碟、往届优秀学生仪态礼仪展示视频等,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缩短学生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备受学生欢迎。同时作为音像制品的补充,在每个礼仪知识点授课结束后,还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记录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将自己的模拟与规范的礼仪作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将自己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录像作对比,发现自己的进步[3]。如笔者曾对学生的实景模拟导游进行现场录制,然后播放展示,比较不同学生的语言、仪态等礼仪,不仅可以丰富实训教学,而且让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训操练——现场展示

如果说理论课是让学生知道的“是什么”的话,那么现场展示环节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如对于服饰礼仪以及仪态礼仪这一章节,授课老师可事先将领带的三种基本打法和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微笑、眼神训练的基本要领边讲述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台下自己练习体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具体指导,最后请比较规范的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做示范。这样的现场展示训练不仅对并修课程如形体训练课程的延伸与巩固,而且还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提醒学生将课堂的体会延伸到课后,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3.场景模拟——角色扮演

场景模拟是一种仿真的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和练习,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思考、分析和辩论,进一步领悟教学内容[4]。结合教学内容,指导老师可以在开展此项教学环节前,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个人或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旅游服务接待礼仪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各个岗位规范要求,进行分组模拟训练,可以是前台咨客服务、餐桌酒水服务等,组员在训练中,可以角色互换,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此过程中针对服务语言、服务仪态、服务技能、服务流程等进行指导和分析,并作出最后总结,从而达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场景模拟实践环节有利于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并且能克服单纯训练的枯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训练学生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

4.案例分析——活学活用

案例分析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旅游礼仪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它其实也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方式。该教学环节设计的关键点就是案例的选取,当代社会是一个资讯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世界各地的最新讯息[5],其中不乏与旅游服务礼仪相关的一些热点新闻、热议话题包括最新的一些学术科研成果,都可以成为任课老师引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中案例分析的资源;其次,可以通过实习学生或教师在挂职锻炼实践以及已毕业学生在岗工作中搜集、编创较为真实的案例。在收集的中最好能选取正、反案例,由任课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参与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礼仪知识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5.师生互评——巩固提升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训环节是巩固,那么师生的互评就应该是提升。师生互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之对自己以及同学的参与表现作客观阐述与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授课老师宏观把握课堂,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互评中精辟、到位的评述在课堂交流,扩大互评的正面效应,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最后由授课老师点评总结,这是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一个规范性总结。这是课堂的关键点,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作客观公正评价,对表现欠佳且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尽可能使用柔性语言作正确引导,而对表现优秀者将给予更大的鼓励。总之要灵活把握和运用好生生、师生之间恰如其分的自评、互评手段,努力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表现中透射出的灵性,激励鼓劲,扬长避短。

四、结语

旅游实用交际礼仪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而礼仪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在长期的礼仪课程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总结实践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把握好重难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设计好各个环节,才能灵活地驾驭好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领悟“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并注意引导学生由课堂到课外的延伸,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并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周群群.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8.

[2]谈曾勇,李俊.旅游服务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3]曾曼琼.高职旅游旅游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6):66.

[4]陈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吕梁教学学院学报,2011(1):76.

[5]黎树式.高等学校“地理新闻”创新教学实践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8(2):92.

第4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1 目前《护理礼仪》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护士礼仪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缺乏护理本身的特色,实际应用时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突出,归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护理礼仪》课程为限选课,所以在授课模式上都是沿用选修课方式,对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集中授课,而且是合班授课,上课学生数相对较多,教师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不好。

1.2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该门课程的性质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很显然就不能与该课程的性质相适应。而且大多数护理礼仪课上,授课教师往往忽视实践训练,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开展相对困难等,导致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实际应用。

1.3 考核方式单一, 无法检测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然而以往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选修课考试方式,即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张试卷,一个总分,则代表了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礼仪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2 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与应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授课内容的调整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入手,另外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2.1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使礼仪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从具有普遍性的日常生活礼仪着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注重护理礼仪在工作中的特殊性,使其掌握护理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等礼仪,护理礼仪是在一般的社交礼仪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讲授和训练学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中应具有的规范性礼仪,突出护理礼仪的特色[1]。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记住我站域名/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简单的动画或图片配以文字中,可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或者动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适时播放护士礼仪的示范短片,供学生欣赏。

2.2.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2.2.3 课堂分角色扮演模式

大学生日常生活空间狭窄,经验阅历不深,但是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强,有着接触更多、体检更多的强烈渴求,教师可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性,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精心地设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观看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其他同学讨论表演学生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通过对表演内容的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2],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2.4 实验室训练模式

在实训训练课上,要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遵照礼仪规范认真的练习,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实验室,做到衣帽整洁,头发全部盘起,不可过肩,不配戴首饰,不化浓妆。将学生按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对镜练习微笑,做到笑容真挚,语言亲切,注意细节训练。教师要配合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以鼓励为主,表扬其优秀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不到位的礼仪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护士礼仪,全面掌握护士礼仪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

2.3 护士礼仪的考核方法

《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护士应该具备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整体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行为举止和仪表规范,以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地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礼仪,称呼礼仪是否正确,举止是否端庄大方等等,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尝试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考察学生对护士礼仪理论的理解,也可以考察其灵活运用的情况,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试卷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要题型。

2.3.1 考核采取随堂考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随堂考核,使学

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当场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各部分成绩进行综合分析。 2.3.2 综合考核主要以场景式考试为主,如:不同的场景:查房场景、接待新入院患者场景、危重病人特护场景等,学生可以几个自由组合,充分自由发挥,进行训练。

2.3.3 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的作用。平时学生们的出勤、上课的表现、训练的作业等以及训练课堂的配合程度等也记成绩,都可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第5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74-02

《旅游礼仪》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旅游礼仪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使学生通过学礼、知礼、守礼、用礼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从各方面塑造旅游专业人才和旅游业的形象。与其它课程相比,旅游礼仪具有知识点多、散、涉及面宽等特点,针对旅游礼仪的特点,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将礼仪知识深入理解与实践,课程改革成为了必然。

一、旅游礼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礼仪知识重视程度不够

礼仪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就会认为礼仪本身就是比较浅显的,因而对于礼仪就不太重视。而礼仪知识点过多,过散,学生容易遗忘,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靠。另外,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是理论性的讲解,不能完全掌握,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不断地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方法较落后和单一

旅游礼仪理论知识很容易理解,但实践操作性很强,较多内容需要通过实训来达到养成职业礼仪习惯、培养礼仪服务技能的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偏重于理论,大部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多在教室里用课堂讲授的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三)缺乏真实的实训环境

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强调职业礼仪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行业实训环境,无法体会到旅游职业礼仪如何在旅游业中很好地操作实践,也无法体会到旅游礼仪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四)教师不专业,礼仪素质有限

旅游礼仪要求从仪容仪表、体态至基本社交礼仪知识与旅游礼仪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礼仪老师,不仅要从外表上妆扮得体,而且言行上都要做出表率,言传身教。多数礼仪教师是在进入学校后才开始钻研这门课程,之前并未进行过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面过窄,未能积累很好的礼仪素材,致使教学设计上比较混乱,无法达到渐进式逐步深入的效果。

二、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对策

(一)推行实践主导型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践主导型教学”是以自主创业中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在旅游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由来自一线旅游实践部门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创设和运营“模拟旅游公司”,学生在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企业的各个模拟岗位进行岗位规范服务锻炼,熟练掌握各项旅游业务操作和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礼仪知识,即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同时还可培养与他人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整个创新模拟过程直观性强,学生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提前涉及企业服务的理念,缩短学生学习企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的进程,为学生旅游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开放式、规模化的渠道。

(二)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在专门讲授旅游礼仪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旅游案例解析,并通过举办各种案例讲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案例选取应从旅游礼仪实际问题出发,选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讲解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通过讲解这些从实践中抽取并精心改造和设计的案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处理旅游业中常见礼仪礼节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旅游礼仪理论知识框架。课程讲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影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采用黑板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播放一些FLASH动画、有关酒店服务礼仪的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相互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实现教学相长,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三)对学生进行情景训练

在情景模拟法中,采用一种“仿真法”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旅游业实际服务操作效果的关注,进一步体会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聘请旅游饭店的老总,请他谈该饭店在过去几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员工对客服务中的礼仪经典案例,然后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老总提供的问题告知学生,由他们对这些实际服务案例进行点评和仿真操作,最后,请酒店老总到校专门就上述问题在企业是如何解决的情况通告学生。通过模拟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那些在旅游服务中的棘手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的方法。比如在练习宴请礼仪时,给学生设想一个虚拟情境,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8―10人,有的扮客人,有的扮宴会组织者,从宴会的举办事由,到发请帖通知客人,会场布置,桌次、席次的安排,餐桌摆台、引领客人入席、席间服务等等全套宴请礼仪,都由学生亲自设计组织,这样的情景模拟就非常逼真而直观,让参与者完全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发现、去分析问题,策划活动,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日后投身于实实在在的旅游实务活动作好准备。

在旅游社交礼仪实训中,关于各种仪容仪态礼仪、行为礼仪、宴请礼仪等章节可以采用“演示法”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规范。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所教章节相关的视频、录像,比如礼仪表演、礼仪视频教学课程、化妆教学视频等等,借助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其次,为了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效果,教师也必须在课前准备好教学辅助物品,亲身示范标准礼仪。比如在教学生化妆时,不能单纯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妆步骤和化妆技巧,教师还应该准备好化妆品,找学生当模特亲自为学生化妆,粉底怎么打,眉毛怎么画,睫毛膏怎么涂,腮红和唇膏如何抹等技巧,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学生会记忆的更加深刻。在讲解领带的打法时,事先准备好几条领带,数量至少跟学生分组的数量相同,上课时,亲身示范浪漫结、亚伯特王子结、半温莎和温莎结等领带的打法,分步骤讲解,并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多次演示,演示完毕后,让学生分组训练。教师亲身演示比多媒体演示更加灵活,而且讲解的速度和频率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进行。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近距离地看到教师社交礼仪的标准做法和身上体现的美感,以及礼仪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好礼仪规范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构建校企联合的旅游礼仪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专业应主动和地方旅游企业联合,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校企双赢。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合作可弥补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人不足问题,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人旅游企业各个岗位进行服务操作,把所学的礼仪知识更好的用干旅游服务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一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作为共同建设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共建伙伴。请企业管理者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聘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本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旅游高职教育的发必须和旅游企业、行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依托行业、背靠企业、产教学结合途径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旅游礼仪教育是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学习旅游礼仪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充分重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红娟.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 8).

[2]张玉红. 旅游社交礼仪实训教学初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谢新. 高校专业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第6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一、礼仪课程的教学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礼仪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基于礼仪课程的定位,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情景化、实训环节优质化、考核方式职场化、师资队伍职业化。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礼仪课程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其针对性、职业性和发展性。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等教授给学生并继续拧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而对于宗教礼仪等就不必教授了。职业性即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与学校设置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接待能力、会务沟通操作能力等。发展性即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求职礼仪模块就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谋职竞争力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把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社交礼仪,包括介绍、握手、名片、拜访、待客等礼仪;公共礼仪,包括散步行路、排队等候、超市购物、游玩参观、观看演出、交通礼仪等;职场礼仪,包括办公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金融业礼仪等。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礼仪课程的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环节;采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礼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案例本身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情景模拟法是指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从而掌握一定事实上的工作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在站、坐、行、蹲等各种姿势,引导、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训练时,可以采用仪态模拟教学,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突出看、做、练等亲身体验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在日常社交礼仪中的见面礼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将称呼、介绍、名片、交谈等礼仪运用其中进行演练。服务礼仪讲授时,可以使用演练模拟教学及角色模拟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求同存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送礼送花”部分,教师就可以指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教师还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美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服饰礼仪”的中山服、燕尾服、小礼服及三件套的讲解时就可以让给学生直观地进行接触和了解。

3、实训环节优质化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参照理工科的实验操作等模式,编写实训设计手册,对实际操作环节进行设计,明确实训目的、实训理论要求,科学设计实训方案,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演练,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加深对礼仪实质的认识。如“商务礼仪”中的签字仪式环节,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交待实训目标,然后分组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材料、会场的准备和模拟,最后学生谈体会、找差距,教师点评。

实训环节的优质化还指训练学生的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天生,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例如,在“拜访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中都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这些项目中又紧密联系着若干个小的项目和环节,如“拜访礼仪”就设计“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称呼礼仪”“座次礼仪”等。这些小环节的实现都需要学生分组合作,精心设计,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4、考核方式职场化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以实际应用为主。要改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采用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实施阶段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可以模拟职场中的面试环节的礼仪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就包括了个人的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及握手、名片、拜访等礼仪,考核,而不是纸质的笔试考核。

5、师资队伍职业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礼仪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由于工作需要才转向礼仪教学,半路出家,对礼仪的观念和实质都是浅尝辄止。再加上现在各个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进修机会相对减少,教师本身知识积累不足,现学现卖,降低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礼仪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并掌握各个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修养的要求,通过自身的谈吐、举止、仪表将职业礼仪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尝试聘请礼仪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增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在没有了特定环境和督促下学生不致于很快遗忘和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开展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大学生风采展示大赛、演讲大赛等;成立礼仪团队,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积累礼仪技巧与经验,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既有利于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又能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真正做到礼仪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同时,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还可以将学生在礼仪实践中的表现也纳入课程考核之中,使礼仪实践活动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必要补充。

三、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所体现的是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礼仪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还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把礼仪课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如开展“推礼”活动,每天都利用一定的时间,由老师指导、学生组织进行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的训练,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的氛围。

综上所述,学生职业礼仪修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性情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同时,也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高职业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李海叶. 如何进行高校礼仪教学[J].科教文汇,2009,8.

[3]黄铮.关于高校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9,8.

第7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对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基础。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外在职业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礼仪修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从基层到管理者,职业形象、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都能体现于良好的礼仪素养。因此,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的基础。

3.礼仪教育是职业礼仪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如果单独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无法体会职业情景,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行业中去,也很难灵活地解决职场礼仪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再到考核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礼仪知识与行业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在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行、蹲姿态,规范服务手势;在服务用语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礼貌用语与行业服务用语规范、表情训练;在行业岗位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导游及会展服务礼仪。通过采用项目主体、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3.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建立适用、实用、一体化的“两分法”教学考核体系。本课程考核以促进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培养情感服务能力为主线,推行课程嵌入式评估,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考核,注重过程考核,评价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转向学校、行业、社会的多元主体。教学考核将以前知识本位的传统终结式考核改革为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兼顾理论与实践,参照职业标准与学科竞赛相关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做、练”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技能的意识,从而培养一批适应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具有较强情感服务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两分法”考核机制具体是指实训技能模块百分制与理论模块百分制考核,同时,把平时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理论考核作为期末考核。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模拟实践、课堂案例讨论、课后准备、课后作业等构成,实训技能考核主要围绕四大实训项目展开,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考核职业形象塑造和行业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外在职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把礼仪知识充分运用于行业中,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期末的理论考核主要是礼仪的基本知识点、行业案例分析等。

三、课程改革成效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训中对礼仪规范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学生普遍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礼仪的热情,更让他们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将会在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2.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技能考核,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现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一方面,学生在礼仪实训室真正的练习到具体的技能,切实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把礼仪知识综合运用于行业情景模拟中,充分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职业礼仪素养。在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和课外实践,多方位地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尤其是小组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团队中的个人礼仪得到系统提升。同时,通过行业情景模拟的编排与展示,职业礼仪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将学到的礼仪充分运用,同时在校外实习中,也能展示我院学生的礼仪风采。

四、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职业礼仪素质养成非一日之功。本课程具有易懂、易会、难养成的特点,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们还可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礼仪的热情和状态,但把这种职业礼仪素养内化并形成自己的品质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考核成绩高者,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在课程改革中,需注意多提供学生礼仪社会实践和行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岗位中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期教学进程中可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职场礼仪风采大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我院有自己专门的礼仪队,通过礼仪队成员的选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礼仪热情,另一方面,让礼仪队成员成为礼仪规范的代表,尤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礼仪队成员的风采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导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逐渐将礼仪规范内化,成为礼仪习惯,以便更好地提升礼仪素养。

2.技能实训项目训练人数较多、时间较少。鉴于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在过程技能实训中,难以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训课上掌握应有的课程技能,以致在技能考核中,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训成绩。在技能实训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带动的目的;学院配有相应的课程分散实训,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获得较好的礼仪课程技术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 礼仪教师 人格魅力塑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59-0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师应着力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爱岗敬业、博学专业、钻研精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表现特征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品德、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多种特质的综合呈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其综合素质所铸就,包括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执教水平以及个性情趣等要素。

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具有崇高的师表风范。如心胸豁达、淡泊名利、荣辱不惊、鞠躬尽瘁,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进取的人。二是具有渊博的理论学识。如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是一个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三是具有不断创新精神。如勤学善思,励精求变,在教学工作上敢于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四是具有仁爱胸襟。如对学生或班集体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关心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是一个在课堂上能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融洽、民主、平等的人。

二、教师良好人格魅力的作用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第一,激励学生立志。要使大学生能有意识并自觉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并在读书求学中克服困难,磨砺意志品质,教师可通过以身作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育激励学生成为意志坚强的人,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成才,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二,引领学生奋斗。教师人格魅力中凸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集中地反映着校园这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榜样。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魅力效应,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三,感召学生求学。在大学的校园中,恪尽职守的教师以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循循善诱和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播撒知识,辛勤耕耘,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广大教师以他们的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健康身心,感染和召唤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引领大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学业的成功。

第四,激发学生潜能。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创新大潮中。教育的创新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会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影响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去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

三、高职礼仪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基本途径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首要作用是塑造和展示人们良好的个人形象,那么,高职礼仪教师作为礼仪文明传播的使者,也应该是礼仪文明的楷模,高职礼仪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自己:

(一)以德修身,努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形象,它会给学生以无言教育;是一种力量,给学生以鞭策和鼓舞;是一种表率,给学生以示范和引导。有道是: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做事先做人,做人礼在先。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尚的礼仪涵养,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那么,教师应确立怎样的个人职业形象呢?一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形象。应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等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每个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就不能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作为个人谋生的权宜之计,而是要担当“传道、解惑、授业”人类工程师的大任,做到忠诚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增强做好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树立教师的礼仪品格形象。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待人接物等应符合教师职业的基本礼仪礼节要求,做到谈吐不俗、举止大方、仪表端庄、风度儒雅,做教师的表率模范。

(二)爱岗敬业,挚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执著热爱,把对高职礼仪教师的职业选择作为个人终身事业的不懈追求,并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具有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奉献社会、献身教育的执著信念,奋发进取、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三)博学精业,大力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博学精业,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学习精通学科业务知识。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不仅要学好诸如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军事礼仪、宗教礼仪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并能够娴熟地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特色实施礼仪教学,而且要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甚至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美学、史学以及教育技术等知识,还要求每个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如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教学方法策划、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效果评估,特别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技能。只有对专业知识的精通娴熟与精益求精,才能使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

(四)钻研精业,不断创新礼仪教学实践新方法。礼仪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征于一体的综合行为科学。在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教学实践中,高职礼仪教师应做到钻研精业, 不断创新礼仪教学实践新方法。例如高职礼仪教师应突出以岗导学,突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突出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应用,打造富有特色的“案、演、训、行、新”五字教学法。

1.“案”:案例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1)选择案例礼仪教师要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指导价值等,同时考虑到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学过的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2)在案例的处理上,礼仪教师要力求客观生动。即在保证真实客观事例的基础上,如采用场景描写、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手法,使其生动,旨在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对事物解读的兴趣。(3)注重将收集到的现场服务投诉案例,整理成礼仪教学培训的重要教学资源,专门作为课堂专题讨论。如在涉及“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的实际教学中,收集铁路客服中心受理的一些投诉事件,整理成教学案例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为服务礼仪的很好素材。

2.“演”:情境演礼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任何新内容,都以注意为前提。但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情境往往不能引起学生有效的注意,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持久性都较差。这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建构开放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1)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把教室设定模拟某种特定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设定的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参与性很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融入角色情景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氛围,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的角色,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在角色模拟教学中学习掌握礼仪规范。(2)演礼面试考核法。由于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高校礼仪课程采取面试考核更为合理,更能检验学生的礼仪素质与学习效果。考核内容包括礼仪知识和求职应聘面试两部分内容,面试题的来源可采用任课教师制定和向学生广泛征集相结合。面试考试从学生仪表仪容、神态举止、礼貌礼节、重点条理性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六个方面操作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效果尤为显著,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从而有利于全面检验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礼仪知识的学习应用。

3.“训”:任务训练教学法。职业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理论宣讲,空讲道理,更多的是依赖与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礼仪教师应以学生未来专业岗位涉及的主要礼仪要求为任务进行演礼训练的整体设计,运用主题―示范―训练―交流―小结的训练模式,充分调动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礼仪、学中实践礼仪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应用服务礼仪的自觉性,同时使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4.“行”:实践教学法。构建培养学生应用礼仪平台是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因此礼仪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性的灌输教学为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礼仪教师必须狠抓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等形式,拓展礼仪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学习铁路服务礼仪后,让学生参加铁路春运顶岗实习,在具体的服务工作实践中,把学到的“五主动、五声、四心、四轻、四要”等优质服务充分运用到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技巧得到提高。

5.新:新教育技术教学法。(1)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方法,实现文、图、音、视频混合应用的礼仪课程多媒体课件礼仪课程要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内化职业礼仪素养”为培养目标,根据教学特点、根据现场特点、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运用原创性、针对性很强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了礼仪教学新特色。比如,笔者所在礼仪课程团队就开展了“铁路服务礼仪”多媒体课件的课题攻关研究,该项目荣获了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2)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开辟集教、学、做、演礼教学录像及动漫一体的多媒体公关礼仪、铁路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课程学习网站,供学生在这个网站平台有选择地学习。如课程团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课题研究成果以网页的形式记载,使课题研究电子化、动态化,创建了高职礼仪课程学习交流网站,让学生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自主学习,深化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及养成[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课堂礼仪教案范文

(一)礼仪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很好的对接行业岗位的需求。

目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一般都为考查课,课时量也很少,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往往把礼仪课设为大班教学。这种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没有结合行业岗位的要求,礼仪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

目前,专业教师对酒店以及企业岗位的职业礼仪只进行概要性的阐述。教学方法多以老师讲述、学生倾听为主,根本没有安排足够的实践教学,无法达到礼仪训练的目标。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场地一般设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缺乏有效的训练和职业引导。此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滞后,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激励,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礼仪意识,营造职业礼仪的教学氛围职业礼仪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证明,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礼仪的基础。

1.加强职业礼仪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酒店业竞争激烈,已由原来的硬件设施竞争转为服务礼仪软件竞争。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入学后即应接受职业礼仪方面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礼貌意识和规范的职业礼仪意识,通过播放礼仪教学片、带学生到酒店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酒店前台、餐厅、客房等各种服务礼仪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普遍运用,体会到职业礼仪在实际酒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及时找准职业定位,了解职业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课堂教学中礼仪氛围的营建,对学生进行礼仪熏陶。

首先,教师要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带动学生。其次,要善于运用酒店管理礼仪规范营造教学氛围,使教学成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礼仪、用礼仪的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着酒店行业的制服,并按酒店管理职业礼仪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模拟教学的“仿真度”,让学生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充分发挥环境的“他律”作用。

3.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讲礼仪、重礼仪的氛围。

作为中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礼仪素养的养成和自身形象的塑造。学校要将职业礼仪的培养延伸至整个在校期间,渗透到校园活动的各个环节,营造友善、微笑、亲和的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活动项目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设置,如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校园晚会礼仪展示、小品等,让学生在校内获得礼仪训练机会,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同时,通过墙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媒体工具,传播正面信息,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气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二)优化教学模式,对接职业需求,强化应用教学礼仪教学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锻炼的充分结合,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的实际应用。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职业礼仪知识的认识难免空泛、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课堂延伸到酒店和其他工作环境当中,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认识。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景模拟法即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酒店服务场景,让学生扮演与酒店礼仪相关的角色,再由教师和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直观认识。案例分析法即通过观看示范案例,组织学生分组查找酒店服务中出现的礼仪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吸取教训。

2.精选教学内容。

酒店职业礼仪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而中职院校在授课时有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关键的要素是任课教师必须要对酒店管理实务中的岗位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能将教学内容紧密对接酒店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要求,针对酒店员工的服务特点和目标,以客人的消费心理为轴线,分析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将要运用到的社交礼仪知识,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实施重点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强化实践训练。

酒店管理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风范,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酒店服务礼仪训练课与理工科的实验课一样重要。原则上实训课的比例不应低于整个课时的一半。实训课主要从酒店对员工服务理念和服务姿态的管理与要求入手,结合仪容训练、形态训练、表情与语言训练、常用礼节训练、模拟综合训练等内容,形成系统、科学、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三)完善教学配套,提高教学水平

1.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实训室。

职业礼仪素养的认识和实践离不开一个个真实的情境,这就需要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训练室,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去感受,提高感性认识,增强教学直观性。实训室应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整的形体训练设施以及同步录像的条件,利用软硬件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实训环境,强化规范用语、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训练。

2.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