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精选(九篇)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

第1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特色;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36-02

一个组织若要长期成功地生存发展下去,绝非仅凭制度措施和管理技能,最为重要的是组织要有一种信念文化及其对组织的感召力[1]。高校学生班级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也是树立一种信念文化即班级文化来指导和引导班级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而特色班级文化不仅能有效引导和促使一个班级在众多普通班级中脱颖而出,更能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一)内涵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内部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物质文化即名人名言、教室内部环境布置以及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中层制度文化即班级成员制定的确保班级事务正常开展以及约束和激励班级成员的规章制度如班委会制度、各种奖惩制度;深层精神文化则为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它是班集体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它又指导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2]。

(二)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然而由于班级数量多,辅导员和班主任还要从事大量行政事务,在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文化引导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至大部分班级文化属于“离散型”即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熏陶下,班级文化价值取向较为混乱,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不强,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取得的成绩一般,长久下去学生往往呈现对外漠不关心,对己得过且过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给班集体的发展和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特色班级文化内涵、特征及功能

(一)特色班级文化内涵

特色班级文化就是区别离散型班级文化而言,它指的是班级有非常明显文化主导方向。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就涌现出了许多文化鲜明,魅力十足的特色班级,如热爱运动、青春活泼的阳光班级,感恩奉献、回报社会的爱心班级,有勤工俭学、人穷志不穷的自强班级,还有崇尚学术、热爱科学的创新班级,这些班级的文化追溯其根源就是班级最深层的精神文化具有特色,且精神文化指导着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其服务,共同引导班级的成长和发展。

(二)特色班级文化特征

笔者参与组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班级文化展示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特色先进文化班级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这些班级文化有着显著特征。

1.明确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班级文化是班级主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目标的反映,特色班级文化主导方向非常明确,随着班级成立时间越长,更多的成员更加认可这种特色文化,文化观念也就越明确清晰。这种主导文化观念形成,班级成员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学习生活更容易取得成绩,更喜欢这个班级大家庭,因而也会积极努力去遵守、维护和珍惜班级这种灵魂文化,无形之中对班级成员形成了一种有效约束。

2.多元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大学是个亚社会,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各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导向不同,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也呈现多元性[2],但加强青年学子思想引领,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理念不变、大学育人为本的宗旨不变,各种特色班级文化的均是在目标统一基础上的多元化,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3.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主要由学校的硬件条件决定,制度一旦制定也不会朝令夕改,因此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文化都较稳定。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可塑性的驱动力,精神文化是会受时代影响而可塑的,一方面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善于学习、思想活跃、接触面广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都具可塑性;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和舆论环境下会有不同表现特征,形成不同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时期,则容易形成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的班级文化。

4.引导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特色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积极良好效应,能有效引导班级成员增强集体意识,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有利于推动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同时在这种健康、轻松愉快的文化环境下,能够让同学们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血脉、学生的精神家园,对于班集体凝集力、创造力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引导功能。特色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3]。

2.凝聚制约功能。班级的特色文化,是由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寄托着他们共同的心理认知、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认知、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文化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以及作为班级一员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4]。班级文化就会像磁场一样紧密吸引着班级的每个成员,这种磁场的强大力量也会使班级成员自我约束和自觉地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文化理念,因此,特色班级文化能够强有力地将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能够引导他们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目标与班级整体的命运和前途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共同拥有的集体同心协力。

3.培养提高功能。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着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班级文化的建设,这就给了更多成员更宽广的锻炼舞台,不仅有利于班集体培养更多的学生骨干,形成组织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传承创新功能。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动文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班级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微观体现,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大量新鲜素材,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

三、构建特色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引路人

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领学生“从高处俯瞰人生,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学会从一种无限和超越的视角或观点来关照现实世界”[5],去发现人生富有的情趣和价值;要综合考虑社会、学校、班级、学生等多种因素,在确保育人的宗旨不能变的前提下,引导班级建设丰富多彩的特色班级文化;同时,社会发展节奏快,知识更新迅速,作为引路人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思维,紧跟时代步伐。

(二)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地位,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

要明确班级成员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是班集体的建设者这一前提,切实让每个成员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俗语说“在其位,谋其职”,因此要给予每个班级成员合适的舞台,如通过班干部轮流上岗制度、轮流组织班会制度等给班级成员“压担子”、“托众望”,借此引导班级成员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集体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

(三)依托院系专业特色,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抓内涵,创特色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搞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首先要结合班级成员的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制定班级创建的目标,确定班级的文化主导方向,打造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笔者在学生活动中就发现有些自然学科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完善,求知欲强,勤于探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则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科技创新活动,创建“勇于创新”的特色班级文化。

(四)结合时代背景,强化导向性,打造与时俱进的班级文化

特色班级文化具有时代可塑性特点,要把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时代特点,强化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6]。班级文化的建设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具体到特殊时期如“学习雷锋活动月”时期,可以引导创建“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特色班级文化。

(五)以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引导学子紧跟校园文化主旋律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创建学生班级深层次精神文化的引领和启发至关重要。引导学生班级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和文化引导作用,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才艺才华,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和取向,有助于启发和帮助班集体发掘适合自身特点的班级文化,如有些班级大部分学生特长爱好较多,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就可以引导他们创建“多才多艺”的特色班级文化。

按照“加强思想引领,促进服务成才”的理念,缔造积极健康的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惠梅.打造班级文化创建优秀班级[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8).

[2]张作岭.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洪峰.韩晓燕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6).

[4]孙爱芹.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烟台职业学院两个班级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2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物质行为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班集体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组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是支撑班集体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道德规范。班集体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为班级的例会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班级规章制度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班级物质文化体现为:班级教室内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张贴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班级演讲比赛、创业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人性化的警示语、内涵丰富的宣传栏;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刊班报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它们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与展示。是班级成员自我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的反映,应当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创业氛围、竞赛氛围。班集体行为文化体现为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竞赛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方式的养成和呈现。班级成员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反映。

班集体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上,它是班集体成员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征分析

高校班级文化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具有约束规范性、主体性、生成性、引导和激励性等特征。

1 约束规范性。班级文化是大多数班级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的共同反映,因而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并且能够成为评价班级成员自己及他人言行的标准和内在尺度,从而使得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准则下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集体目标的方向发展。  2 主体性。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主体。是指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既包括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个体,又包括由班级成员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组织等。班级成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其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主置。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主体”。都有利于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

3 生成性。高校班级文化是动态生成的。班级文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会形成特定的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则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容易生成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新风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文化。外部环境是特色班级文化生成的驱动力。

4 引导和激励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励班级成员充分展示个性风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鼓励班级成员争做勤奋好学、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成才成长的典范。

三、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

和谐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沃土。

营造和谐、富有特色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将班级建设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将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保障机制。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突破口。

缔造积极的特色班级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风,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按照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机,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四、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及构建措施

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班风班貌,能给班级带来良好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创建优良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 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1)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值日班长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既使更多的班级成员能够参与班级管理,也使学生干部有了更大的锻炼舞台。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对自己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组织优势。

(2)搭建各种素质拓展的平台。通过举办英语学习讨论会、四六级复习互帮互督、班级社会实践团队、班级演讲竞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有效搭建班级成员全方位锻炼和培养的素质拓展平台。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形成班级物质行为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奋斗口号。

(4)展现班级优势,营造氛围,激励引导。通过创建和谐班级文化。能逐步改善班风、学风、考风和教风,加强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责任意识,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让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在无形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为催人奋进的激励力量。

2 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措施

(1)抓内涵,创特色,确立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要结合班级实际,打造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要依据班级成员的个性特征、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形成班级文化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如学院新闻学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创建“行走的新闻”特色班级文化。每年暑假,新闻专业的学生分赴宁波市村庄和社区,进行新闻调研写作活动,创建深入社会、了解民情的班级文化。

(2)增强班级成员班级归属感,建立值日班长和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值日班长制,就是按学号人人轮流当班长,每天由值日班长写班级日记。完成记载班史的班级日记,有利于班级集体意识的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就足由班委干部采取自愿报名形式,通过竞选产生,班长、班委每学期更换一次,不能连任。此外,要形成班级例会制度。每月认真组织两次班级常规例会,每次例会一个相应的主题,让班级例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也是师生员工成长的家园。要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共同自主参与到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中来。

(3)实施班级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励班级成员。制定班级成员获奖情况通报制度,每个学期结束时将班级的各种获奖情况通报给班级成员及家员,每学年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积极开展各种评优工作,以此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也激励全体班级成员。以评优促良为主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4)建特色班级物质行为文化,创班级温馨家园。例如学院的求是实验文科班、求是实验理科班对班级墙饰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级获得的荣誉、学生作品,创办班报班刊,组建班级新闻中心,明确班级工作寅传队伍和班报班刊的撰写人员职责,形成了团结进步、求是进取的班级氛围。

第3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策略

构建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仅能创造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能充分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潜力,这也是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因其有着一些不同的特性,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文化。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体育类学生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有人具有自由散漫、冷酷无情、虚伪、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勤奋、认真、细致和节俭的良好性格特征;有些表现为懒惰、粗心、浮华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理等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情绪化。有的学生情绪一触即发,有的甚至动辄大发雷霆、难以控制。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冲动。体育学生性格因素总的轮廓是趋于开朗乐观、聪明,情绪偏于激动、好强,具有正义感、信任他人、有创新精神、不大能克制自己。

3.构建基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的策略

3.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在教室甚至教学楼指定的地点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布置,既让班级学生的才华有展示的平台,又能酝酿良好的艺术氛围,让班级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从班规、班训中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级精神等,要展示在课室的显眼位置。要有班级共同的活动空间,比如班级QQ群、班主任的级事务QQ空间、班主任班级事务博客等。三是办好班级空间。无论是班级群空间,还是班级事物博客、版面,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插图,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文化。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各自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被认可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锻炼和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关系,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班级文化活动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组织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化、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在形式上,既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的各种知识、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4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特色班级 实践 理论

高等院校的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艺术类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提升高等艺术院校的班级管理效用,是我们从事学生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结合学风、班风建设的目标,在特色班级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希望通过介绍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探索出高等艺术院校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内在规律。

1 美术学院特色班级建设的主要情况

美术类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比较感性、喜静不喜动、喜自由不喜束缚、重专业轻文化、富有创造性、个性鲜明等,导致班级组织管理中存在着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组织纪律缺乏、学习文化氛围不浓、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给班主任和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带来了不小的管理难度。为此,美术学院通过在全日制本科生班级中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班级特色建设中,通过对班级重点问题的治理,让其明确班级工作目标,理清班级工作思路,创新班级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建设;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学建,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营造出班级成员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科学管理,为提升学校学生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提高班级干部整体素质、锻炼班级成员综合素质,提供坚实的班级基础。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不含2011级,现共有36个班级开展了相关建设工作,各班级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专业,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班级集体。

1.1 特色班级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法和特点

在特色班级建设之前,首先,各班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等,突出专业特点,经过班级的集体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自主选择班级特色发展方向,然后,认真制定出特色班级建设目标,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有方向和目标,最后,上报并审批特色班级建设申报材料。审批确定后,各班级根据特色建设目标,在一至四年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做到“有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计划”有条不紊地完善特色班级的建设。同时,在每学年5月份进行一次特色班级评比,评选出优秀的特色班级。

我院的特色班级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指导和自主。教师指导,班级自主实施,全员参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集体和创新。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将集体主义精神和认同感结合起来,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三是统筹和规划。将党建、团建、学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学风、班风建设目标,形成班级特色,特别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其中,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以书面的形式确立自己四年的大学目标,以此激励学生不懈的努力。四是整体和互动。加强班级互动,以高年级带低年级,各年级相互监督,全院整体推进特色班级建设。五是制度和氛围。健全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和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六是鼓励和节俭。注重荣誉鼓励,节省经费,效果好。

1.2 典型案例和实际效果

2008级油画三班共有16位同学,以“团结一致快乐,创新永不放弃”为口号,特色班级建设方向是健康快乐,创新生活。特色理念是“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坚持锻炼;珍惜生命,进行三生教育;快乐创新时代生活,做低碳生活先锋”。先后开展了“珍惜生命,义务献血”活动、“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命。

2009级传统版画班共有21位同学,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辅助专业方向、提高英语过级率为特色班级建设目标,以“We are the best!we are the wonder!”为班级建设口号,通过开展Englishday活动,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要求每个人在Englishday必须用英语交流,每个月组织一次同学的英语生日PARTY,强化英语运用;鉴于所涉及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其中涉及大量英文软件的应用,班级活动鼓励查字典和英语专业术语强化记忆。每两周开展一次英语角活动,每次活动轮换班级成员进行相关专业英语故事的讲解。经过连续一学期的英语角活动,全班同学英文软件基本全部掌握,班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为90%,其中取得三级过级证书的比例为30%。

第5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原创文化

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在一定规范下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并形成一套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用来教育同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它可以表现为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式。

本文结合周口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强化育人阵地,推进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班级形象、提高班级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班级的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表现出一个班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班级文化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班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班级文化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让班级文化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地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环境、制度、精神、行为等因素,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是以上各种因素全面、协调建设的一个过程。

(3)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要切实解决好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优良班级文化形成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院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建设模式,一体即“围绕学生成才这一中心”,两翼即“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瞄准就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1.良好的氛围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

(1)班级环境建设方面:良好的班级环境会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也将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他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我院近年来高度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通过开展“教室文化大比拼”、“特色班级环境建设”、“书香教室建设”、“示范班级创建”等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班级的环境建设。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院利用“为奥运添光彩”、“纪念建国60周年”等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

(1)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作用。班级素质拓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晨跑活动、周末文化广场、班级DV大赛、宿舍篮球赛、教室文化大比拼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学生自主策划、构思、组织、实施、开展的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优秀班级文化活动,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时,他们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充分发挥班级“原创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原创文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发现并推广了来自于学生,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原创文化”。近年来我院先后推广了计算机科学系由班级学生自我创作、自我编辑,充分反映班级文化、充分体现班风学风的“班级月刊”、教育科学系以宿舍为单位充分表达学生心声、展现宿舍文化的“宿舍周刊”、物理系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中文系的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等,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了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安排辅导员开展“一个平台、一份礼物、一句叮咛”工作,积极倡导毕业生留下“一个心愿、一份承诺、一句祝福”,实现了学校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加毕业生与学校、老师的情感,增强毕业生的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确保了毕业生的文明离校。

(3)充分发挥宿舍、小组活动的支撑作用。宿舍、小组等是班级内的最基础单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开始我院借鉴社会学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的理论知识,在数学系进行“小组工作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试点,通过借助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依据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

(4)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作用。我院目前拥有艺术协会、杏花雨剧社、飞扬学社、大学生法学会、口才与交际协会、摄影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4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文学、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上述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班级文化,同时围绕大学生头脑中的“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授融入到文化活动当中,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院化学系、生物系各个班级试点开展了“名师有约”活动,即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构筑全员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工程,利用化学系、生物系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的特点,由名师做学生学业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探索新的育人、班风建设模式。同时,还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系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抓手,在学生继续深造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两个系近几年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10年化学系参加考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考研录取率达到71%,985、211院校录取率分别为25%、51%。

转贴于

三、关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阶段,在我院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大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对班级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应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涯特点、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来促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我院化学系在班风建设中采取“学风渐进式培养模式”,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以适应大学生活教育为主,大二、大三主要以专业思想教育为主,大四以升学或就业技能培养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

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以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展实施到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例如,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教学系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建立了学生个人素质档案,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但是,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6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一、选择班级文化特色

中职学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入校第一年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第二年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第三年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理想是否可有可无?’、‘中职生谈恋爱是利还是弊?’、‘网络的利与弊’等大型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新学年一开学,我就选择了得力的班干部,制定了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

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我们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④营造心理氛围。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活动仍然是最好的形式。为了矫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行了“培育中学生的风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访社会相关的人士,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风度的,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用小品演出的形式演绎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等等。学生自己设计、体验,无形之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逐渐形成。

五、反馈、评价与深化。

第7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它对师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不仅让全体师生经常感受到特色文化的熏染,而且使德育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应。广东省江门市实验小学位于文化底蕴深厚的白沙故里。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是开创明儒心学的宗师,也是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享有“圣代真儒”和“岭南第一人”之称。陈白沙遗迹――江门市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品牌,就在实验小学500米开外。在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中,实验小学与时俱进,以“白沙精神”为主线,以“实验”为突破点,不断寻求发展之路。

一、以理念文化导向人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学校以“尊重个性、多元发展”为核心文化,以“以质立校、特色兴校、教研强校”为办学策略,以“博采多艺、和谐致美”为校训,以“实践激发潜能、验享多彩人生”为校风,以“德教双馨、教学相长”为教风、以“养正立品、乐学致用”为学风,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多元发展;德育为首,以礼仪规范言行;知识奠基,以博学润泽智慧,以乐学绽放异彩,从而努力使实验小学成为教育科研的沃土和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校导入“SIS”文化建设系统,即理念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环境文化系统,努力为教师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与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既能实现全面发展,又能学有所长,做最优秀的自己。

二、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学校以制度文化为载体,以严格管理为龙头,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处处有制度,时时有管理,实现了常规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努力依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由行政领导、值日教师、少先队共同管理的值日检查制度、示范中队评比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等,使学生的言行有章可循。同时,学校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礼仪岗”、“红领巾保洁岗”和“红领巾安检岗”等来督促和评定 学生的行为。在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美德良习的熏陶渐染,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谈吐之间尽显文雅,举手投足彬彬有礼,心拥真善美,从而为其人生平添了一抹亮丽的精神底色。

三、以班级文化陶冶人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全班同学的精神支柱,它是班集体的共同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价值取向和人际氛围等,是班集体进步的强大动力。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特色班级”。

1.塑造班级名片。各班级结合班主任自身优势,根据本班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确立本班文化特色。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有的班级以“立志成才”为主题,围绕特色,以各种主题为主线打造班级名片。

2.设计班级口号。口号不求大而空,力求小而实。如“每天进步一点点”、“自觉守纪、乐学善思”、“尊师爱班,勤学互助”、“快乐学习,享受成长”、“文明高雅、乐学善思”、“让爱伴我成长”等。

3.制定班级制度。各班级制定班级公约、班规制度、量化考核办法、保洁责任制、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以及互助制度等,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搭建合理平台。通过让学生端正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实现“无为而治”。

4.创建班级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布置教室,突出班级的文化内涵。有些教室挂几幅书香气很浓的条幅,写上激励学生的名言;有些班级将班级目标在教室醒目之处张贴,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更有些班级采用挂班徽、唱班歌、办班刊等形式,使班级文化精神更物化。

四、以活动文化鼓舞人

活动文化以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学校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渗透在学校管理活动之中,把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师生内心的信念和行动的准则,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使办学目标得以实现。

学校精心设计了颇具影响力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如每学年通过开展“六节”教育活动,即3月读书节、4月美德节、6月艺术节、9月科技节、10月体育节和12月英语节,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学校通过“阅读之星”评选、“家务小能手”比赛、“小歌手”比赛、书法比赛、广播操比赛、校运会、动漫设计比赛、英语技能比赛等加大学校的特色教育力度。

第8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字】 班级文化 中职学校 教育

班级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所有学生在所处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下,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并且对全体成员的学习活动、生活态度、精神氛围形成一定的指引和约束。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戎赜谥耙到逃,因此在中职学校建设班级文化时应突出职业特色,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缺少职业特色,不能很好的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来体现和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班级文化缺少与职业文化的融合。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人才为目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宣传职业文化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阵地,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对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养成。如何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与职业文化对接,打造出具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笔者就担任职中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来谈谈具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建立。

一、班级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对接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班级内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所在。企业精神和班级精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更加突出企业的职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中职学校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精神文化相衔接。班训的制定是和企业精神衔接的重要突破口。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和学习目标的体现,是全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所应具有的共同心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我所带的班级是机电专业班级,我们班级在制定班训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了解本地区相关企业的精神口号,通过全班同学的分析、讨论和修改,投票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班级班训:“节约、团结、求实、创新”。我们把它做成红色字体,粘贴在班级黑板上方,这几个字时刻提醒同学们处处养成节约的职业习惯,团结一致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为人要诚信务实,并且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样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共同班级精神文化。

二、班级制度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

班级制度文化包含了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班级规定、一日常规考核以及监督机制等内容。班级制度文件的建设为班级内同学们在班级生活、学习、活动规定了标准和尺度,约束了同学们在特定范围内的举止和言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重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保持,而不是处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

我们班级在建设相应的班级制度时大量借鉴了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在班委竞选时我们采用企业的人事管理办法及招聘制度举行了自荐会和面试会,并且对选出的所有班委指定了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在制定我们班级的班规时,我们借鉴了企业的奖惩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车间管理办法等。对于班级的公物管理我们借鉴了企业的物资管理办法等。

三、班级文化活动与专业文化活动的对接

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班级读书角、红黑榜、篮球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卡拉OK比赛等等,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友谊,提升班级凝聚力。专业文化活动是指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针对专业技能、专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将专业文化活动融入到班级文化活动中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在教室的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粘贴了“自信、静心、和善”等标语,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对人、对事、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在教室后侧的墙壁上我们模仿企业车间,设立了每周的红黑榜,将每周每个同学的表现公布在红黑榜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在教室内创立了“读书角”,让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拓展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在班级“卫生角”,我们要求每个卫生小组按照企业“7S”管理方法,对卫生工具严格分类,整齐摆放。另外,通过每学期班级内的专业技能比武,我们推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系部、学院的技能比武。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只有将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有机的结合,才能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接近企业环境,有助中职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提高中职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中职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第9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班级文化;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出现了人数众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降低等现象。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磁力、磁性、磁场作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是文化得以高层次传播、高深研究的机构,本身应是文化氛围很浓的,育人效果很好的地方。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意识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社会上普遍感受到大学应有的文化氛围不浓了,师生的文化品位降低了。因此,社会呼吁大学应审视自身现状,发挥自身文化教育优势,实现文化回归。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正在接受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考验和洗礼,从整体情况看,大学生的思想是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同时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影响,导致了学生思想的多元性,认识的多维性,信仰的多样性、价值的多向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五强五弱”特征。[1]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二是社会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三是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四是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五是从众心理强,辨别能力弱。鉴于以上五点原因,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二章第七十条中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在大学校园环境渐趋社会化的形势下,班级意识逐渐被淡化。通过探索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班级在教书育人中的潜能,强化大学生班级观念,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位、学术品位、艺术品位、生活品位,为学生成人成才良好的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对于高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实现班级管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具有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班级文化的概念、功能及宗旨

1.班级文化的定义。班级文化以班级为载体,是班级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体现着班级成员的主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被大家共同认可的群体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品质磨砺有巨大影响。

2.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具有教育、规范、凝聚、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2]其中,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渗透于班级成员的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规范学生言行,将班级成员个人利益和班级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激励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班级成员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3.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熏陶,彰显人文理性,发挥文化的磁力、磁性、磁场作用,使人真正成为被文化了的人;利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情怀,文化的温暖,文化的影响,让学生达到“两个坚定”和“两个自觉”,即坚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作用――以文“化”人。大学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通过培育班级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激励成员对班级目标、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认同和遵循。[3]它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像一个文化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就是利用班级文化的磁场产生的磁力,形成持久空间效应,达到学生整体文明程度的拔高,形成理性涵养不断增长、生活品味、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场效应”,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超越,健全人格。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强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一是结合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特色,即做好学院走廊文化建设,将走廊文化划分为3个单元进行设计,包括理想信念、焦作山水和名言警句,为学生营造符合专业特色的大环境。二是对教室文化进行统一规范,即在每个教室黑板上方张贴上校风校训,在黑板两侧统一悬挂上激励大家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标语,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自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自己时刻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三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每年11月份作为学院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通过人人动手,人人参与,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另一方面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是共同商议、集体表决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二是做好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认同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坚持课堂渗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行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二是做好学生活动的整体规划,根据本院专业设置特点,培育发展了符合学院特色的职业型学生社团――思辨协会和旅游协会,并以这些社团为平台和载体,将每年4月份开展导游技能大赛,11月份开展辩论大赛。三是充分利用特殊节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四是鼓励班级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本班级学生特色的活动,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成果展示,让大家都能够班级文化的气息。五是制定学院班级文化活动主题及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好书共分享”、“说说我的优点”、“我班没有差生”、“我的短期目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的洗礼。

2.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力作用――以文“砺”人。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摇篮,是孕育班级文化的发源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4]利用班级的情感氛围、文化元素、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英雄”活动。以“国家奖学金”评定和“沟通无限――往届毕业生谈体会”活动为载体,从身边发现典型,推出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全院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系列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通过向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的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务实思想和创先争优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评选学院“十佳文明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形象大使”等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作用――以文“塑”人。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园地。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就像一块磁性很强的磁石把全班同学紧紧地团结起来,促使同学们相互鞭策和鼓励,共同成长和进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凭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或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在集体的鼓励、帮助下,促使自己的志趣得到多元化发展。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增强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学、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体会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借助文化涵纳的育人功能,具有潜移默化的“磁场效应”,无声地影响着每个学生,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长,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自我品位目的。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共同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特征,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中,要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实效性,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要结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班级特色文化。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要在活动中不断提炼和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磁力和磁场效应,将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班级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人砺人,以文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志方.新时期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4]柯小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