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质量文化推广方案精选(九篇)

质量文化推广方案

第1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已处于信息化社会中,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档案必不可少的会与当前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广播电视档案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更需要加快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的进程,加快开发档案资源,更好的发挥出档案的服务功能,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1.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向数字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实现了三网融合,这更加快了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档案资源,所以做好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使档案自身的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而且也会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都是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这在当前信息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只有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加快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档案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当前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档案不能及时进行整理

长期以来各广播电视台对于档案工作缺乏重视,而且在每天的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影像、文字、图片及文书信息资料,这些资料都需要进行整理后归档保存。这就给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在广播电视台内档案的整理工作都是由管理人员手工来进行操作完成,面对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手工工作效率不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手工劳动,也不能及时对档案进行整理。

2.2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各广播电视台产生的档案其涉及较多的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在工作过程要对这些种类较多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然后进行移交、归档。但部分采编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档案意识,往往在收集及移交过程不能完整的将档案进行归档,存在着残缺和遗漏的情况,使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2.3档案的再利用价值有限

广播电视档案是为了便于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查阅和利用,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无论是广播电视的新闻影像还是纸质档案,在反复的查阅过程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遗失和损坏的情况,影响档案的再利用。所以只能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从而更发好的对广播电视档案存储进行完善,降低管理成本,使档案的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

3.推进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

信息文件来源广泛,形成者不仅有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等。由于目前多数文件形成后分散在承办人员手中,缺乏统一管理,同时,信息形态复杂,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存放于纸质、磁带、光盘等各类存储介质中。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从文件形成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对文件及时进行收集、积累并分类保存。应抓住文件形成之初这个关键环节,及时对其加以收集进行逻辑归档。

3.2加强档案存储的数字化

目前我国电子签名和电子档案己从法律形式上得以认可,我们对于这种文件,完全可以扫描加密,进行数字电子化存储。而对老式磁带式文件,其寿命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播放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老式磁带上的信息常常无法读出。与传统存储介质相比,数字化存储具有存储量大、安全性高、格式统一、便于查询等优势。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有利于用户迅速检索并下载需要的任何镜头或片断,适应了当前广播电视机构数字化生产的需要。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岗位,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重视档案编研和开发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培训、考评、上岗机制,通过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统一操作规范,确保员工能熟练掌握档案业务规范标准和管理方法,及时、准确地为业务部门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3.4构建档案服务体系

首先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谨、合理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其标准化和规范化,使档案在产生、运行、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其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要把好数据、质量关。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责任到人,并定期检查,常抓不懈;最后是做到单位各级共建,应将工作分散到该立档单位的内设机构。对于广播电视部门来说,档案的信息化功能不能仅局限于资料的存储,更重要的是为电视节目的生产服务。

4.结束语

在当前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口,需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为广大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服务的理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实现档案信息化扎实的工作,从而更有效的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海平.关于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办公室业务.2013-02-05.

第2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阅读保障政策,提出适合中国吸收借鉴的举措,以便更有效地推广和保障全民阅读。

1.背景

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关乎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在阅读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度非常不完善,从而制约了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在推广全民阅读工作中走在世界前列,在阅读保障的政策制度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可资借鉴。

2.外国阅读保障政策案例

2.1美国儿童阅读保障法案和阅读分级制度

美国十分注重未成年人阅读问题,为此相继推出一系列阅读法案和相关政策。1998年,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Reading Excellence Act),将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该法以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最关键时期为学生提供额外帮助。该法规定政府对阅读项目的补助不得少于50万美元,用于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以及为教师提供阅读教学方面的培训。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由政府介入来强化教育标准,改进教学方法。该法中有两项旨在解决儿童阅读问题的方案:针对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的“阅读优先计划”(Reading First Program)和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优先计划”(Early Reading First Program)。联邦政府分别投资10亿美元和1亿美元来兴建这两个项目,用于改善地方学校阅读教学质量。在这两个项目中,联邦政府给予贫困地区儿童先权,让这些地区的低龄儿童也具备阅读能力。《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还充分考虑美国国情,规定学校和地区需要给予其他种族及贫困阶层的儿童以更多关注,缩小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问的成绩差距。

除了资金保障,美国还为中小学生制定了分级阅读标准,以帮助未成年人找到匹配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美国阅读分级方式中最具公信力的系统之一为蓝思(Lexile)阅读测评体系。该体系从语义难度和句法难度两个维度来衡量读物的难度等级,将书籍分为家长指导书籍(AD)、连环画或漫画(GN)、初级读物(BR)等多个等级。读者通过对不同难度等级题目的作答,分析出自己的蓝思等级,从而找到符合自己阅读能力水平的读物。分级阅读标准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适龄儿童的阅读质量。

2.2日本建立政、官、民合作阅读推广体制

早在1999年和2001年,日本国会就先后通过《关于儿童读书年的决议》和《儿童读书活动促进法》,要求国会联合其他官方机构及民间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读书活动,鼓励儿童多读书。2002年,日本内阁制定了《推动儿童读书活动基本计划》,内容包括推动儿童阅读的方针政策、政府财政投入、相关设施建设等,以具体可行的政策保障儿童阅读活动。为了阻止国民远离活字,振兴日本铅字文化,日本国会于2007年通过《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把阅读推广对象由儿童扩大到全体日本国民。该《法案》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动建立、完善公立图书馆,在读书周期问开展各项活动推广全民阅读,还规定了日本国民创造全民阅读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在政、官、民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日本小学生平均阅读量达到9.9册,比2000年增加了3.8本;初中生平均阅读量也由2000年的2.1册上升为3.7册;高中生由2000年的1.3册上升为1.8册。这些数据表明,日本的政、官、民合作体制在保障全民阅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韩国阅读立法注重图书馆建设

韩国阅读保障法及相关政策注重图书馆建设。1963年,韩国颁布第一部图书馆法案,此后又陆续修改制定了1987年《图书馆法》及1994年《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等相关法案。2006年正式颁布的《图书馆法》(Library Act)为韩国现行法案,旨在为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环境。该《法案》定义了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要求制定图书馆综合发展规划,建立地方代表图书馆。

为保障未成年人阅读的权利,韩国为学校图书馆发展单独立法。2008年,韩国政府推出《学校图书馆振兴法》,要求政府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各级学校图书馆提供法律及制度支持,如:加大对学校图书馆资金投入,制定图书馆发展基本规划,为图书馆配备合格馆员,建立图书馆信息网络等。

进入21世纪以后,韩国也面临传统阅读受互联网冲击严重的情况,仅靠建设、完善图书馆无法扭转国民阅读率下降的趋势。2006年,韩国政府通过《读书文化振兴法》(Reading Culture PromotionAct),把振兴全民阅读作为一项专门法确立下来。该《法案》规定:①确立阅读文化推广方案。②设立阅读推广委员会,要求其每五年制订一份读书文化振兴计划。③中央及地方政府需为民众提供平等的阅读教育机会。④明确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职责。

2.4俄罗斯《民族阅读大纲》分阶段发展阅读

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政府逐渐意识到国内的阅读危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来保障阅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颁布的《民族阅读大纲》(以下简称《大纲》)(National Program for Reading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ussia)。《大纲》指出俄罗斯国民阅读率下降的危害以及阅读推广工作的不足,从机构分工、发展方案、管理方式、统一机构以及评价体系五个方面阐述了俄罗斯全民阅读发展的基本原则,并做出相关规定。《大纲》把发展全民阅读分为三步:①2007-2010年“对抗危机”(Anti-crisis),建立有效机制,完善阅读基础设施,改善阅读环境。②2011-2015年期间进行“巩固”(stabilization),宣传在“对抗危机”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并加强有利于全民阅读发展的相关要素。③2016-2020年开始“常态化与发展”(Norm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逐渐将发展重点从完善阅读基础设施转移到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上来,并制订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大纲》还界定了各部门的权责,明确了诸如图书馆、出版社、档案馆等机构在发展全民阅读方面应起到的作用,要求尽快成立大纲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大纲》的实施、监督和评价。

3.对我国制定阅读保障政策的启示

以政策保障全民阅读,有利于提高国民阅读率,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美、日、韩、俄等国在立法、制度等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给我国全民阅读保障工作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

3.1制定促进型法律法规

尽管阅读是一种私人化行为,但其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上来,以法律法规加以保障。

美、日、韩、俄等国的阅读法基本为促进法,目的在于鼓励阅读而非强制阅读。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型法律,促进法一般较少或基本不设置法律责任,主要强调政府的公共责任,对国民主要是提醒而非强制,保障而非干涉。

我国制定阅读法案需要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提供阅读保障、改善阅读环境、实现阅读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成立全民阅读委员会,负责制定全民阅读整体规划、阅读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阅读专项经费的预算核算工作等;通过税收减免、租金分担等措施减小出版商、书商压力;国家出资新建、改建、扩建阅读设施,增加图书馆馆藏;定期开展未成年人阅读能力测评,核准未成年人教育机构教师的任教资格等。在数字阅读趋热的情况下,国家应完善互联网领域立法,规范内容生产,着力保护版权,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为了使阅读促进法不流于形式,该法案应明确法律责任。阅读法案制定以后,应交由全国人大审核决议,依照人民的意愿做出修改,保证该法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建立各级阅读推广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发展

设立阅读推广机构,有利于把阅读立法政策落到实处。中央层面,我国可效仿韩国成立阅读委员会,以统筹各地方、各部门优势资源,为全民阅读创造良好条件;地方上,各地方政府可组建各类阅读推广小组,定期举办各类古典诗词朗诵比赛、阅读大赛、演讲赛等阅读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此外,我国还应借鉴日本政、官、民合作体制,制定推动民间阅读团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民间团体举办读书交流会、书籍交换等活动,对于全民阅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设立阅读基金

图书价高质次、公共阅读资源短缺、设施不完善等情况都是影响国民读书率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类问题,美、日、韩、俄等国政府都为保障阅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全民阅读作为我国重点工程之一,也需要资金支持和保障。设立阅读基金,可以做到专款专用,解决阅读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可在中央和地方设立阅读基金会,管理基金的捐助和使用。在资金的来源上,将国家拨款和民间捐助相结合,启用“阅读大使”宣传推广基金会活动,募集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基金会应积极在学校、社区建立阅读馆,为其配置优质图书,并招募阅读指导教师定期为民众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在资金的监管上,应做到公开透明。

美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将政策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旨在缩小知识鸿沟,保障贫困儿童的阅读权利。因此,我国在设立阅读基金时,也应给予贫困地区以及富裕地区的贫困家庭以充分关注,为其设立专款,着力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相关服务。

3.4实行阅读分级制度

保障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实行阅读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分级制度,未成年人仍存在阅读浅显化、成人化等问题。为正确引导未成年人阅读,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广面向未成年人的阅读分级制度,为适龄儿童提供符合其认知能力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同时也为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参考。美国的“蓝思阅读测评体系”已被许多欧洲国家所采用,在提高未成年人阅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鉴于中英文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诸如“蓝思”之类的西方阅读测评系统只能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参考,不能被简单移植,我国还需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儿童的阅读分级制度。

在制定阅读分级制度时不能单纯地以年龄为依据,还需要评估读物的难度和儿童的阅读水平。因此,政府应组织相关机构在中国各地区组织调研,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以大量的有效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此外,在创作面向未成年人读物的时候,作者和出版界工作人员也需要有分级意识,做到分级创作和分级出版。阅读分制度是提高未成年人阅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杜绝“一刀切”的现象,尊重个体差异,保障未成年人正常的阅读权利。

第3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1做好相关的法制工作

我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曾制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档案法》就是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先对这项法律进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展开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都能积极的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2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团队

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当中,应充分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团队的优化,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培养团队工作人员的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整个管理团队能够出色的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2.1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工作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当遇到很那解决的问题时,应该用谦卑的态度,虚心请教其他工作人员。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应该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便于之后其他人员档案的随时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建立起一个数据库,方便档案查询工作的进行。

2.2干部的管理意识

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及上级政府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下级工作人员,这样将能够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强档案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3.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1995年,本中心由农业部原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植保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全国土肥总站四站合一后,就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档案专用办公室、阅览室和库房,做到了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为集中统一保管档案创造了条件,以确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3.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档案法》和农业部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订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等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在创建文明处(室)、公文管理、干部考核管理、重大事项督办等相关规章中明确了档案管理的责任。3.3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了使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不遗失,本中心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对“四站合一”时成捆成堆、凌乱无序的档案资料进行抢救性清理,按照分类方案,重新进行登记、分类,整理、立卷。形成了4个闭口全宗,共计1227卷档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资料和档案,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目前,该中心档案室保存的农业科技、文书、财会、声像、书稿等各种门类档案达5000余卷。2000年以来,各类档案的归档率达98%以上,档案的齐全完整率达到99%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应用,科技档案成果转化的不断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个与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档案事业体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强化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第4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B2B外贸网站网站推广用户体验

某B2B外贸网站(以下称为A网站)为中国供应商和全球采购商提供线上与线下的综合服务:商业贸易机会撮合、供应商推荐、全球展会推广、即时通信、贸易社区等。目前,A网站汇聚了10万余家中国出口企业、30余万家采购商,他们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超过50%来自北美与欧洲。该网站覆盖农业、化工、纺织皮革、服装服饰等近30个行业,是中国出口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精品展示平台,是全球买家在中国的采购入口之一。

A网站当前的主要挑战是提高网站访问量和宣传能力并最终提升网站的销售能力。有报告显示,搜索引擎在网站推广途径中有效性高达87%。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已经成为B2B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之一。A网站作为国内知名的B2B外贸网站,主要开展B2B垂直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业务。该网站通过对互联网庞杂无序的数据排序计算,生成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为B2B的买家和卖家创造价值。

搜索引擎优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站推广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网站进行相关优化提高其搜索引擎排名,从而提高网站访问量并最终提升网站的销售能力或宣传能力,进而通过提升自身影响力来提高网站用户的体验价值。A网站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并实践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

A网站推广策略及效果分析

(一)网站推广策略

A网站利用半年时间采用了如下网站推广策略:

URL优化。A网站不断优化URL,提高URL与推广内容的关联性。例如搜索“塑料产品”,在搜索页的URL中包含了关键词和搜索条件。

关键字优化。A网站基于“长尾理论”选择流行度较低但描述特性详细的产品词作为关键字。由于搜索引擎偏好数据的原创性,A网站的关键字优化主要集中在人为进行数据编排的产品信息模块,这些模块的产品名都是经过人为筛选的长尾关键词。

网站设计优化。A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主,进行各种功能和链接的合理设置。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排除BUG,并进行网站改版,提高了网站的易用性和友好度。

网站内容优化。A网站每天在该网站的两个新闻站点大量的中英文行业资讯,这些行业资讯所涉及的关键词都是经过优化的热门产品词,并且每篇文章内部都会带有该网站相应产品页的动态链接,从而达到对该网站的搜索引擎的推广作用。

文章推广。A网站在PR值较高的博客、论坛和网摘上一些与其主流业务相关的文章,通过增加外部链接提高网站的访问数量和质量。

(二)推广效果及分析

经过半年多的推广,A网站的PR值由3提升到5。推广前,A网站的主要用户集中于中国,在美国等主要贸易进口国的用户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推广后,A网站的买家和卖家来自海外的比例均达到50%,该网站主站流量占79%,而其他子站带来的网站流量最多占18%,最少几乎为0。推广期间,A网站用户访问页面数量为8.89,被Google收录数量为1130000,反向链接收录量为1330。同时数据显示,A网站在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的流量水平较低。

从总体流量和收录量来讲,该网站与同行标杆网站相比还相差甚远。外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国际贸易总量下滑,内部原因在于网站运营时间短,认知度无法和标杆网站相比。而且,网站缺乏对推广方案的系统规划和评估,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优化等技术手段。

A网站为了达到网站推广的效果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包括:当用户在同类平台中进行选择时,他们更重视的因素有哪些?网站的功能如何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需求”?用户在考虑每个因素时怎样对A网站的品质与同类网站进行对比?A网站推广解决方案

A网站进行推广的实质就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A网站必须借助用户的认同来发现价值,即基于用户体验,从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提高网站流量和质量以及提高团队水平等方面系统提升网站推广的策略水平。

(一)提升用户体验价值

A网站首先应提升中国优质供应商信息的呈现质量。A网站企业产品展示只具有从“小图”到“小图”的功能,客户不能看到产品细节,因此也无法对产品质量产生直观的印象,无疑难以刺激海外买家的购买欲望。在B2C领域,国际上目前非常流行将产品展示为从“小图”到可以随意放大的“大图”,如美国的梅西百货()和国内的当当网()都采用了此种做法。根据ALEXA网站排名,当当网流量一度领先其竞争对手卓越网(),其中当当网的这项优化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A网站也应该采取此种做法,以增加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海外买家目前只能通过提交表单或E-Mail方式和厂家或A网站联系,这不符合互联网沟通规律和习惯,而且中国企业用企业邮箱和海外客户沟通时经常出现丢信或延迟等问题。根据调查,海外买家更习惯使用SKYPE和MSN即时通讯工具和Yahoo!英文或Gmail邮箱。A网站应提供SKYPE和MSN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的下载;建立和Yahoo!英文或Gmail邮箱的友情链接并确认优质厂家邮箱的可用性;为优质客户设置“在线英语小秘书”,提供人工热线服务等。

A网站对厂家的信息展示手段单一,很难精准的抓住海外买家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合成厂家照片和英语音频来制作低成本的视频广告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提高网站流量和质量

A网站通过建立与海外站点链接的方法提高网站流量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其注重员工工作经验的书面化,形成知识共享中心,既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又可以缓解互联网公司人员流动频率过快导致推广策略难以持续的风险。

论坛、博客、RSS订阅、维基、网摘等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A网站博客站点的利用率和功能的开况并不理想,文章的量和频率都很低。A网站可以通过开通论坛和增加订阅资讯等web2.0功能提高网站的粘性。

(三)提高团队水平

A网站运营团队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用人准则,但在中高级互联网人才难求的前提下,启用新人是必然的选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文化,充分挖掘“80后”新人的潜力,将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对年轻人授权、指导,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让他们看到前途,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

结论

B2B外贸网站的主要客户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对B2B外贸网站的需求不仅是获得订单,还要借助网站提供的服务提高自身的订单生产和交付能力。中小企业特别需要有诚意、有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专业人士长期深入到企业中识别挑战、定义问题、剖析原因、提出策略和解决方案。A网站应积极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深度商业研究,定期完成商业报告,白皮书、出版专著、撰写商学院案例等,进而提升客户体验的价值,提升网站自身的运营水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团队。

参考文献:

第5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SQL2008;.NET框架;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33-02

1 推广的背景

档案是集团公司的重要知识资产和核心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集团公司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安排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E6系统)项目。

2002年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系统分散部署,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原则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同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已建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各信息系统产生大量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管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用户对信息的利用方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迫切需要一个先进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各项业务的信息支撑作用。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起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平台。目的是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达到档案资源集约化、馆藏数字化、应用网络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作用,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2 推广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企业档案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它为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企业档案的广度看,它涵盖了企业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从企业档案的深度看,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时期,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它珍存着企业的记忆,同时又珍存着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它将为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勘探开发档案,是巨额投资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智慧的结晶,在油田产能建设、增储上产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体上讲,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模式及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大量应归档信息未能纳入归档范围;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差距很大;缺乏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文档一体化程度较低;档案开发、利用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借阅的方式是以借阅档案原件或复印件为主,不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保护;与办公系统、专业系统缺乏成熟接口,数据整合存在困难,使数据共享和共享平台建设留下了许多问题;在利用和搜索方面,部分单位实现了目录查询,极少数单位实现了全文查询,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很多现存系统的查询十分缓慢;系统缺少灵活的统计功能和报表展现功能;各单位自建档案系统功能简单,安全性、适用性弱,多数系统无法控制被借阅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因此,建设统一、专业的企业级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建成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与集团公司管理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实现档案的自动收集归档和科学保管,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电子文件集中存放和智能检索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利用方法,推动员工对档案的加工利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企业对相似问题的响应和解决速度。

吐哈油田档案管理系统虽搭建了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但是信息安全管理手段受到严重限制。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油商密以下的所有档案可以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管理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与吐哈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与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从技术角度实现由档案实体管理向内容管理的过渡,从应用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吐哈油田的知识中心。

3 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自1992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995年)是传统档案管理阶段。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完全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采用手工记录各类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纸质目录为用户提供各类档案的检索利用。在此阶段,编制各类档案目录工作量大,查全查准率低,服务效率低。

第二阶段(1996年-2006年)是计算机管理的初级阶段。计算机逐步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档案目录和档案工作基础资料由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为用户检索、查询各类档案目录。在此阶段,档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查全查准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07年之后)是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2007年-2011年间,共完成了馆藏文书、科研、勘探开发、基建工程等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开发搭建了公司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服务利用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业务范围看,吐哈油田档案工作业务主要涉及公司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井下作业、油田建设等过程中形成的纸质、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档案编研等。

3.2 技术保障

在系统软件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SQL2008,SQL Server 2008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增强了数据的安全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开发软件采用.NET技术,.NET框架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采用.NET发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强大的下一代数据库应用程序。离线客户端采用Silverfight。微软silverlight是一个跨浏览器、跨客户平台的技术,能够设计、开发和有多媒体体验与富交互(RIA,Rich Interface Appfication)的网络交互程序。

在技术支持团队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选择了微软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微软公司是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3.3 可行性分析结论

通过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应用,吐哈油田档案中心及二级单位的所有历史档案数据已经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油田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二级单位的档案数据可以由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整理和迁移工作。并且吐哈油田档案的档号结构、管理方式与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要求相似,数据整理和迁移工作不存在兼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原则,吐哈油田已基本具备推广应用的各项条件。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吐哈油田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

根据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安全保障的分析研究和充分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完全可行。

4 推广实施

2011年3月,吐哈油田公司正式启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由主管信息化公司领导担任主任,档案、信息、勘探和开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并抽调档案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经理部,按照“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系统推广各项工作。

档案中心作为吐哈油田责任单位,及时编制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工作分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和正式上线四个阶段。

4.1 准备阶段

4.1.1 基础数据整理

对吐哈油田公司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表述、整理和汇总,对各单位、各部门文件归档、审核、管理及利用等环节相关人员权限设置、操作流程及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提交整理样表报集团公司总部项目部审核。

4.1.2 关键用户培训

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部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兰州举办的关键用户培训班,对系统软硬件配置、用户角色分配、系统架构以及系统各模块功能、流程进行了全面学习。参加培训的关键用户承担油田内部最终用户的培训和系统推广应用的技术运维工作。

4.1.3 历史档案数据整理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档案中心分批对历史档案数据导出、校验和补充,对校验通过的数据进行迁移测试;同时,对已经完成密级清理标定的档案进行汇总,填写《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历史档案迁移备案表》,经吐哈油田公司保密部门审核、公司主要领导审批盖章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

4.1.4 基层单位档案整理

基层各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清理核定档案密级工作的通知》(吐哈油办字(2010316号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分级保护目录》,启动以定密与标密为核心的历史档案整理工作,原始档案由形成部门负责对历史档案数据的密级进行了清理和重新标定。

4.2 培训阶段

为了做好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吐哈油田项目经理部对参加集团公司培训的关键用户进行培训任务分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公司最终用户的培训范围、人员、要求、时间、地点、课件进行了认真准备。4月25日-5月31日期间,共举办9批次最终用户培训班,来自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人员以及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工程建设外协施工单位归档人员共385人参加了培训,所有培训人员都顺利通过了专门组织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考试,综合优秀率达78%,合格率达100%,培训学员系统流程掌握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和培训目的。

4.3 系统试运行阶段

最终用户完成培训后,根据系统管理员设定的用户权限,要求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在系统生产环境中,对工作环境、用户角色、系统功能进行试运行。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求,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由各单位保密部门负责,与所有开通E6系统使用权限的用户,签订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用户保密承诺书》。

4.4 系统正式上线阶段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及系统试运行情况,档案中心提前收集、汇总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系统使用用户,及时完成油田1395个系统用户的收集、权限授予、USBKEY的申请和用户映射工作。对完成密级核查并通过系统校验的数据,经公司档案中心、机要保密处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通过备案、审批的数据按规定程序陆续进行数据条目及电子文件的迁移。7月14日经总部项目经理部审批,正式批准吐哈油田使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生产环境,标志着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的正式上线运行。

5 系统功能概要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共有工作助理、收集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六大模块。

5.1 工作助理

工作助理涉及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工作助理模块有工作提示、个人信息维护、软件下载、系统通知四大功能,主要协助用户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工作项管理、软件下载等。

5.2 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模块有预归档、归档整理、档案整理、档案接收、离线客户端管理五大功能,主要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归档、整理。

5.3 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模块有档案管理、库架信息维护、档案鉴定申请、档案鉴定管理、鉴定状态查询、档案移交六大功能。主要是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以便销毁失去价值的档案。

5.4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模块有我的借阅、借阅办理、借阅审批、固定报表、档案编研、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报表模板等七大功能,主要是协助用户进行电子文件和实体档案的搜索、借阅,以及报表查询等。

5.5 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模块有档案类型管理、著录项字典管理、档号编制规则定义、档案汇交单位设置、个性化配置、打印模板管理、流程模板管理七个功能。

5.6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有数据授权功能。系统管理所涉及到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针对档案管理系统中参与系统管理的人员进行操作性指导,使用者主要是各级单位的系统管理员。管理的主要是系统监控、系统页面、系统日志等模块。管理员对模块中的用户、角色、菜单、字典等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达到方便维护、管理统一等目的。

5.7 历史数据迁移

历史数据迁移模块有档案类型配置、机构映射、档案字段映射、档案数据导入、导入情况查看、著录项值转换、档案附件上传七个功能。

6 推广应用成果及效益

经过8个月时间的推广应用工作,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截止2011年12月30日,吐哈油田公司所有机关处室、直属附属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全部推广应用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实现了自动归档,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了电子文件安全,珍存了企业记忆。

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了档案的整体管控能力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不仅能快捷有效提供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等各类档案的利用,而且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促进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转变,实现档案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

第6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档案管理是记录以及存储各类技术信息与生产知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实现了信息化,越?碓蕉嗟母呖萍际侄伪挥米觞a href="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的管理工作?推动了档案管理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些先进的方式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不断推动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并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重点的几个方面如下文所示。

1 无纸虚拟化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就档案管理这个行业来说,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方式实现了无纸化,以往使用多年的纸质管理档案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被摒弃。虽然档案管理中一些最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传承了好几千年,但是对于如今的时代来说,已经符合不了人们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仅仅经过了数十年的时间就替代了旧有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办公的无纸化,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前提基础是档案馆的藏量应该足够多,与此同时,采用虚拟化的管理模式就是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档案资源的共享,从而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丰富。若是把整个人类所有的档案全部在互联网中输入,那么可以发现,此时的资源储存量快要接近于无限大,不管你身在何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想要了解的资源信息,从而将传统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解决。资金投入少、可存储容量大、资源占用的面积较小,同时管理工作也会更方便,用户对资源的查找工作将会变得很方便、快捷。因此可知,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朝着上文所提到的趋势进行。

2 微缩数字化发展方向

通过将微缩摄影与数码影像等技术手段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更直接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从本质层面来看就是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对所有的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将其直接转变为电子档案信息,在完成微缩数字化的处理之后,便能够利用计算机设备来实现智能化的搜索,并且具有极高的搜索效率,这样覆盖的范围会更宽。数码缩微技术运用的好处为:面对旧有的文件资源的数量极多,难以处理的特点,将其进行占用面积的缩小直到它们成为不能再小的微缩品,接着将其转化成电子文件,而数码影像技术则是指处理影像时,使用光磁转换以及数码相机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特点,上述的所有技术手段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对电子化文件资源进行存储、甄别和管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电子文件资源进行积累就能产生相应的数据库。由此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过多时会形成实体空间的极大占用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应用数码影像技术和缩微摄影技术可以对影像信息进行精确的拷贝以及较长时间的存储,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人们使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查找与使用。随着上述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工作发展朝着数字化方向的脚步逐渐加快,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电子文件资源具有较为显著的可塑性和高效性,这种优势特性是传统纸质文件没有办法相比拟的。传统文件收发的相关流程也被电子文件所改变。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对有形的信息资源进行登记并存储时,不需要重复的进行,只需要输入一次就可以不限次数、形式的进行输出,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的特点显而易见,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3 信息网络化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发展特点为高信息化,不断发展并应用的一些网络技术手段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之中,同样的还能够帮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更好、更快、更方便,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目前,不管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是民营企业之中都形成了完善的局域网络系统,为了保护公司机密,一些单位加强了管理,直接规定本单位的网络是不能接入至互联网中去的,有些单位则直接与互联网进行了物理隔离。然而,技术是不断的更新的,例如密码技术、语音识别以及指纹识别的广泛应用,将文件资料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对于文件信息真假的辨别,也因为用于签署电子文件的技术被各单位大量的应用,而建立了十分好的口碑基础。签署电子类型的文件时,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件,方式更为特殊,具有很鲜明的“印记”特征,能够很容易的对签署人的身份进行认证,有效预防了文件被不法人员盗窃、修改等。文件接收者还可以根据“印记”进行签署人的判别,防止捏造签名,保证了文件内容的真实性。网络传输的特点为成本低、真实准确、范围广、传输效率高等,同时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文件工作的不断完善,人们将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更快捷的分享以及存储,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4 多元智能化发展

时代进步的进程中,许多新技术不断的涌现,档案资源的载体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征。相较于传统的档案资源中的纸质以及图片的形式,存储方式已经演变出了磁盘、光盘等各种存储方式,同时资源种类也不仅仅限制为图片与文字,视频、音频也可以被列入存储的资源中,同时也将用以存储档案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补充。档案载体方式演变的多样化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档案馆藏资源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使馆藏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往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只是简单的进行纸质的查阅,对其管理也有很多缺点,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来说,已经无法再适应人们的需求,因此,用于管理档案的相关设备应该不断的进行更新,紧跟社会的发展。在先进的一些计算机技术中,例如最为高端的语音识别技术,它的开发以及广泛应用可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来发展,在未来还可以设想,管理档案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记录各个用户的索引习惯,并对资源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合理、快捷的服务,辅助以大数据系统,还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跨越式,为有相关需求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证参考信息的准确性,促进管理档案手段的智能化。

第7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农业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我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实况、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好务,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农业稳定与发展,帮助农民奔小康,是档案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资本文由收集整理料不断变化和受到损坏,档案的“寿命”是有限的,档案资料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对于农业档案部门和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档案损坏的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现就纸质制成档案例材料而言,损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纸质制成材料的质量、纸质好坏、印刷工艺、写字墨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档案“寿命”,是纸质档案遭到损坏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档案保管条件也决定着档案存活的寿命,如环境、气候、虫害等外在因素。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生活资料。农村经济,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要推广先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业和农村档案,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记录了农村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凭证。

近年来,村级档案虽然实现百分之百的建档,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村级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的积累和归档工作还存在严重问题,比起其他门类或专业档案差距太大,我们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大多数是经验式管理,自讨方便,谈不上立卷标准、管理规范。个别的档案还存放在各业务部门个人手中,虽然乡(镇)村建立了档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档案门类不全,大多数是文书、会计、村民档案,要使农业档案真正为“三农”建设中发挥作用,非常有必要对农业、农村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农业和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农业和农村档案建立后,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内容有: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保管利用、人员素质等。

1、建立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制度

农业和农村档案量大、面广、信息资源丰富,要想系统地管理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就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既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又要有档案室机构和档案人员,还要有业务基础设施完备的档案用房和用柜,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供应、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作物新品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都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对农业档案形成的时间、归档内容、归档份数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做到

制度健全、标准一致、管理规范。

2、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农业档案要围绕农村“三农”、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科技兴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经营、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减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材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对这些材料形成的用纸、用水,案卷的分类、组卷,各种目录的填写都要参照机关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务指导工作中作到基础业务建设要起点高、一步完善到位。

3、农业和农村档案材料的保管条件

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对各单位、个部门、各专业户形成的文件材料通过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房、专箱和专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防范措施。

四、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好处

农业和农村档案经过系统地、规范化整理后,为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原基础。直接为各经济技术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提供服务上有三大好处。

一是查找方便。经过集中系统的收本文由收集整理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后,有规律的存放在盒、箱、库内,只要利用者前来查询有关档案材料,档案人员就会很顺利地将档案材料提供利用者,不再会为查找一份材料而四处奔波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结果还保证不了能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材料。

二是查找及时。档案材料经过档案人员系统的整理,科学的编目,有序的排架,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只要利用者随时查找,就随时有人接待,而且查找起来非常应新顺手。

第8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业推广学 课程 教学质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50-02

现今科技发展迅速,信息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有新的要求。农业推广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门学科,而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不仅要在农业科技方面具有某种专长,同时也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现在大部分农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学习农业推广理论知识和推广方法,更重要的是进行相关技能训练和品德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

1 关于《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概述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行为变化与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1]。《农业推广学》历来受到国外各大高校的重视,并且列为必修的主干课程。该校也将其列为农学、园艺两个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能力,把该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出去,使广大农民及涉农企业受益。《农业推广学》的课程内容又多又杂,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一门课程,包括“创新采用及扩散原理”“推广对象的行为特征及需求”“沟通理论及技巧”“推广的步骤及方式方法”“我国现行的推广组织及推广方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推广组织及推广方式”“推广信息的来源及如何获取”“推广组织及人员的管理”“推广项目的申请及管理”等等,涉及到管理学、农业科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2]。所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非该专业的理论与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理论难度大、难理解,又面临毕业找工作等一系列事情,学生的学习热情很低,兴趣也差,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农业推广学》的教学质量,是需要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难题。

2 提高《农业推广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教师的态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态度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从分配给你教学任务时起,就应对此门课程高度重视,并认真、积极备课,多方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方能有底气上课。而不是临时应对,安排教学任务的领导也不能经常更换教学任务,让老师临时上课。其实,教师上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不光传授知识,在付出的时候,自己也会有相应的收获,而且在上课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了教学经验及知识量。所以,老师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感谢领导安排教学任务,感谢学生能认真听课,在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课或成绩差时,也能换位思考,宽容待之。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质量的体现者

如何提高《农业推广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大部分所学知识会忘记。学生们经历过高中的高强度学习之后,到了大学,学习劲头和兴趣严重下降,尤其到了大四毕业找工作阶段,上课更是心不在焉,甚至缺课。而《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学生或者在找工作,或者在备战考研究生,上课不专心,或者学习其他资料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所以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提高《农业推广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部分。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推广学》的重要性,学习该门课程会有哪些收获;其次,严格管理学生,杜绝上课看手机或其他学习资料;最后,培养学生知道感恩,能理解老师备课、讲课的辛苦,尊重老师上课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在尊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吸收到老师所传授的精华内容。

2.3 通过案例实行启发式教学

《农业推广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的一门课程,开展以案例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融会贯通[3]。首先在讲授《农业推广学》绪论的时候,讲授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农业推广的案例,教师再从学生所交的案例中挑选适合教学的,然后在后面的理论教学中,结合学生所交的农业推广案例,进行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具体推广方法和推广过程,从而学习怎样更好的进行推广工作。

2.4 开展专题讨论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在《农业推广学》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主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成立讨论小组,分工查阅文献、准备讨论内容、制作幻灯片,指派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教师根据学生准备的程度、讨论的内容、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如:让学生针对当前农业推广的几种形式进行讨论,讨论不同形式农业推广的优缺点,以及将来哪种推广形式会占主导,或者,这几种推广形式一直并驾齐驱。总的来看,讨论式教学时间长,课堂控制水平要求高,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尤其在查阅资料、口头表达、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大。

综上所述,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农业推广理论和农业推广方法的讲解,也要重视培训学生动手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品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其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都是可以应用的好方法。除了这些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技巧,如果能综合运用,相信教学质量会大幅度提高,学生也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如果再加上教师的高度教育热情和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4-5.

第9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24-03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要靠科技进步,需要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推广硕士作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1]。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包括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2]。目前,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体系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突破原有仅在高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实现校企、校地、校院协同,让社会参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1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认同度低,招生生源不足 从硕士教育的定位与目标来看,我国已经确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3],但是由于学术型硕士教育历史久远且数量众多,社会认同度高,加之个别院校培养在职农业推广硕士质量较低,影响社会对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认可,致使很优秀生源不愿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与此同时,农业推广硕士的招生单位日益增多,院校间竞争加剧,生源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养难度。

1.2 教育理念模糊,专业教育不突出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逐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4]。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长期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历程使得众多高校和导师惯性思维,沿用学术型硕士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加之高校的教育资源有限,使得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雷同,专业教育不突出,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满足不了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

1.3 培养环节缺失,协同培养不到位 目前,全国许多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都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签订协同培养协议,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联合培养基地。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基地数量不足,建设条件不完善,不能满足培养要求,致使校外实践等关键环节缺失。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或三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企业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导师共同负责制。由于培养高校和联合培养单位没有建立深度合作的关系,加之校外导师自身岗位工作较多,不能将有效参与培养方案设置、培养计划制定等环节,部分校外导师甚至无法抽出时间对研究生论文选题、项目研究及论文撰写进行指导,没有真正实现校地、校企与校院协同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真正目的,学生也无法体会到专业学位培养的特殊性,并从中得到实践锻炼,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

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推动力

2.1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4大功能。这要求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也要从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等工作。“协同式”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高校四大功能体现,既是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过程,又是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协同研究的过程,还是服务农业与农村发展和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的过程。

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计划明确提出,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这也为开展“协同式”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协同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过程中,涉农高校是协同创新主体和组织者,有能力发挥出应用型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等方面的作用。

2013年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基于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严重滞后,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考虑。要突破这一制约瓶颈,需要大量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力促现代农业发展,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使命[5]。

2.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理应重视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但是由于培养高校的教育理念模糊和培养环节的缺失,致使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未能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目标。

从生源来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源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参加全国学术型研究生考试的考生调剂录取的[6]。与以在职不脱产人员为主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相比,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具有较优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实践能力与经验相对薄弱。

作为农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满足社会需求,在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要针对其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培养环节缺失且培养学制相对较短对等问题,强化与农业生产实践的联系,积极构建“协同式”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校地、校院合作,让社会广泛参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涉农高校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搭建实践保障平台。

3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3.1 围绕社会需求,协同制定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需求可以理解为社会对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需求。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这一类高层次人才需求是量质兼备的,因此,如何培养社会满意的农业推广硕士是涉农培养高校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在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培养方案制定是首要环节,其优劣关系到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这需要培养高校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就农业推广硕士的需求而言,主要包括涉农企业和农业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因此,校地、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确保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性,从而满足社会对农业推广硕士的需求。同时校地、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行业企业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校企合作机制顺畅的前提,更是激发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动力。

3.2 围绕培养目标,协同建设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基地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三型一体上。职业型是学生知识和技术能满足在农业某一产业领域中从业的需求;应用型是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应用到本产业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创新型是学生在相应的岗位上能以创新支撑本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培养成效来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创新能力培养有余,而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略显不足,因此需要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围绕农业生产一线需求培养农业推广硕士提供平台,凸显专业教育特点。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就是加强校企校地协同共建培养基地,将能提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训练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平台遴选建设的主要依据。平台资源按照技术任务完成需要的模式来提供和组织,不再按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排列,这样就把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与在企业的岗位实践、就业去向、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3.3 深度协同合作,搭建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利益共同体 校地、校企合作在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让农业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真正投入到培养工作中,具有主人翁精神,这就需要密切校地、校企关系,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和农业行业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在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上下功夫。

通过校地、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与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享成果等措施,推进深度协同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深度协作利益共同体建立和维持需要大量科研人员参与,而协同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将是校地,校企协同合作的一种重要纽带。涉农高校把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过程融入到校地、校企协同合作过程中,增强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以科研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拓展,有效提升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

3.4 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协同管理机制 从协同式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内涵来看,培养过程是开放的。这就需要协同农业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参与到培养各个环节,因此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构建有效协同培养管理机制,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协同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过程中互惠“双赢”。

在导师制度方面,积极推进“一生三导”模式,即1名研究生由校内导师、行业主管部门导师、企业导师3人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业,由双导师指导论文,另一导师专门指导岗位实践。在招生制度方面,让企业导师和行业主管导师参与到招生录取环节,加强涉农高校与协作培养单位沟通和交流,强化师生互动与了解。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校外实践环节的制度设计,让校外实践基地管理人员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在考核评估方面,要提倡以项目设计、研究论文、调研报告、规划报告、实践成果(获奖、品种、专利、标准)等多种形式申请学位。

参考文献

[1]李俏,王建华.农业社会化视域下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实践路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32-35.

[2]唐慧丽,郭明,蒋挺.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2):34-36.

[3]桑冬平.基于 TQM理论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11):105-107.

[4]林桂娟,康若,王恬.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2,4:4-6.

[5]刘长平.基于产学研结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3,1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