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信息安全保障精选(九篇)

信息安全保障

第1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刑法保障

随着网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当前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当中。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私人信息的丢失和破坏,甚至会造成重大的个人或企业经济损失。因此,国家法律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关注,在刑法当中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从而对信息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概述

基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安全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在于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安全的概念不断发展更新,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安全[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量也大幅增加,网络信息安全也更为重要。如果单单依靠技术手段,无法对信息安全进行充分的保障,因此,还需要法律的有力支持与保障。

二、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

(一)保密性

为了确保网络使用者的隐私安全,应当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如果行为人盗取了这些信息,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刑法当中,针对网络信息保密性的不同犯罪行为,分别进行了不同的规定。例如在刑法第432条当中规定了,行为人如果泄漏或破坏国家军事机密,属于泄漏军事机密罪。在刑法第252条中规定了,如果行为人对他人信息进行擅自的藏匿或损毁,情节较为严重的,属于侵犯通信自由罪[2]。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选择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但是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刑法当中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也难以采用刑法量刑这方面的犯罪行为。

(二)可用性

信息可用性指的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会具有一定的可用价值。而在当前的网络体系中,行为人很容易对信息进行伪造或篡改,从而削弱或改变信息的可用价值。一旦网络信息丧失其应有的可用性价值,将会造成很多其它的问题。所以,对于信息可用性的保障十分关键和重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因而也更容易受到破坏或影响。对此,在刑法第103条当中规定了,如果行为人对分裂国家的信息进行传播,属于分裂国家罪。在刑法低105条中规定了,如果行为人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进行传播,则属于颠覆国家政权罪。在刑法第363条和刑法第364条中规定了,如果对信息进行传播,属于传播物品罪。

(三)完整性

如果没有进行授权,行为人不能对网络信息特征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也不能对信息原来的状态进行随意的改变。在保存、传输、生成信息的过程当中,应当保持其固定不变的特性和状态。在信息系统的运行当中,需要对统一性进行有效的保障。此外,由于其具有依赖性强、覆盖性广等特点,因此一旦遭受破坏,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对此,在刑法第285条和刑法第286条当中,规定了如果行为人破坏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则同时犯了非法侵入系统、破坏信息系统等罪行[3]。根据这一规定,能够更好的确保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从而有效的保护信息安全。

(四)可靠性

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对于信息安全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到了运营秩序、网络服务、系统数据、网络硬件等部分。在我国刑法当中,规定了如果行为人对获批业务以外的活动进行经营,对于犯罪行为应进行定罪。如果行为人盗取他人网络信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属于盗窃罪的行为。行为人如果采用非法倾入的手段获取他人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属于非法获取信息数据罪,如果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其它犯罪行为,应当一并进行追究。行为人如果对他人网络硬件造成物理性破坏,属于侵犯财产罪,如果行为人同时对网络安全进行了破坏,还应追加破坏信息系统罪。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普及,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信息数量不断增加,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重要。对此,在刑法当中,针对信息安全的问题做出了很多相应的规定,更好的维护了信息安全,对于信息化发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于志刚.网络安全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嵌入态势和应对策略[J].法学论坛,2014,06:5-19.

[2]孙道萃.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的刑法应对———从个案样本切入[J].政治与法律,2015,11:73-87.

第2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在逐渐的深化,有利的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提升了管理的效益,加快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也表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从档案保管、保护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档案管理主要是指对档案信息进行维护工作,促使档案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确保档案的信息不受任何的损害,以此促进档案存在的时间。在我国古代就具有相应的管理模式,但是都比较单一和分散,没有建立健全的体系。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档案教育就有了新的发展,相关的教育者制定了有关的技术素材,从而促使档案管理技术逐渐的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档案管理技术,促使档案管理理论和技术有了新的改变,研究档案的学者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认知集中在信息保护和载体保护上。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技术社会,对于信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并且对于档案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档案学的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而来的信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记载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多样化的变化,档案学的理论和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依据全面的、数字化、动态的基础上,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关注的问题。

2.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内容

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内容包括信息内容的安全、实物的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网络环境的安全、应用技术的安全以及实际管理的安全。也就是说确保档案信息不会发生遗失的现象,或是被人任意地更改、破坏,从而造成信息资源出现遗漏和缺失,致使档案信息不具备完整性和严密性。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发性事件,采取有效地档案设施,从而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可以有效地发展下去。例如,在确保档案管理计算机硬件的同时,也要防止受到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档案信息所处的环境也要符合储存的标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不仅要求对信息的管理,还要确保管理的技术具有专业性,从而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化整合和管理。

2影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因素

1.自然与环境因素

自然的因素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自然界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突发性的大雨、大雪、地震以及磁场等多样化的灾害,这将直接威胁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而环境的因素是指实施安全保障的档案信息所处的环境不能够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模式,从而对信息资源造成损害。例如,对档案信息进行远程操控的技术室,若是不具备符合发展的应用设备,像电源电压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处温度过于高、湿气重、无防火、放电、防水的装置、病毒的侵害等等,都会对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

2.技术与社会因素

技术的因素主要是指记载档案信息的载体。相对于纸媒的记载方式,增强纸的使用年限,可以促进信息资源存在的时间。而作为新时代的信息载体来说,载体自身的质量和电子技术是决定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依据。社会的影响因素是指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一些不利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安全。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技术对外宣传破坏思想,还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安全。

3.管理与资金因素

管理的因素主要是指有关政府对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政策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档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人,人具备完善的网络技术,人拥有管理的体系和能力,人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资金的影响因素是指将档案信息管理的资金融入到相应的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总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若是投入的资金不够,那么管理的力度也就不够,很容易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3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目前,实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理念、国家颁发的政治策略、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效的技术手段、相应的人才锻炼等多方面,并且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建立全面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从而促进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

1.强化意识

档案的信息资源是国家发展遗留的物资遗产和精神遗产,不但是国家发展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而且是国家要发展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管理应该进行相应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深入贯彻档案信息管理的理论,加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知,开展新式的档案管理教育,解决档案信息的问题。同时,也要树立正确档案信息安全理念。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档案安全管理问题。当然,可以依据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形式,让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参与到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保障当中去,以此深入的了解到档案安全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要记住档案安全信息占据的地位,从而将档案信息安全放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第一位。

2.构建体系

要想更好地发展档案信息,就需要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这样才可能实现档案信息的全面发展,不然就会阻碍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伴随着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由此可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融入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建设全面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体系是一个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的管理体系,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保证制度的建立,以此更好的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更好的规划,从而促使档案信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完善法规

在解决档案信息管理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建设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是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据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才可以做到依法治国,从而更好的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当前,在国际市场中,各国都确立了完善的法规制度。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设定了相关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也设定了相应的计划,到如今,依据电子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就已经达到近四百个了。与此同时,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而在我国也依据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设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这些法规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可以有效的发展。在我国很多单位都有应用,如公安局、政府机构和医院档案等管理体系等,虽然依据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还不能够满足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档案管理者依据当前应用部门的需求和发展,融合国家政策的规定,制定符合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经验,并且进行自身的完善,从而促使档案信息管理有效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还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通过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成本,减少了工作步骤。每一个旅游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档案管理至上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努力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作者:赵琴

参考文献 

[1] 周浩. 透析“棱镜门”事件,对构筑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的思考[J].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4(01) 

[2] 张才圣. 档案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J]. 兰台世界. 2013(20) 

第3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重要性;病毒;黑客;危害性;保障策略;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在网络通讯发展中,信息传播与交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信息的传递中无论哪一部分存在着问题都会严重威胁网络信息的安全,给黑客、病毒以趁虚而入的机会,威胁到使用者自身的信息安全。因此,为了打击众多威胁信息安全的成分,必须对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持高度的重视,形成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机制,为网民们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一、互联网信息安全重要性

当今时代被称作信息化时代,无论年长年幼,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也极为流行,总之互联网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工作学习、娱乐提供着便利,但是也正因为网络平台的普及化和开放性特征,一些网络黑客趁虚而入,他们通过病毒对网络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窃取,用来做违法的事,甚至直接窃取金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应当严格规范互联网信息安全制度,及时发现网络信息的安全漏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修复,使互联网用户的隐私、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二、网络通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网络通信结构自身存在的缺陷

信息的传递需要遵守TCP/IP协议,这也是为什么用户只有在进行注册之后才可以传递信息,但TCP/IP协议是一种树状的通信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极易产生漏洞,为黑客、病毒的存在提供便利。网络病毒是一种在计算机中传播的病毒,危害性极大,会造成系统瘫痪、信息被窃取等危害,从大方面来讲,这些网络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危害性大,修复性差等特点,以最常见的病毒——木马病毒为例子木马病毒一旦对某一电脑实施了攻击并将其感染,那么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更多的电脑中,对网络使用者的信息安全造成广泛的危害。

(二)网络通信的软件安全问题

在当今人们的电脑手机中都安装有大量的软件以完成信息交流和其他网络活动,软件的开发者水平不一,这就导致了他们开发的软件会成为黑客以及图谋不轨者的安乐窝,一旦有使用者下载了该软件并进行注册登录,他们的信息就会被盗取,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资金安全。

(三)网络使用者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由于网络信息繁多,各种新潮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往往给人造成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且很多网友对计算机的使用并不熟悉,只是简单了解操作流程,对很多安全知识了解不够透彻,遇到兼容问题时往往选择关闭防火墙,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次,因为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受到钓鱼网站的诱惑,浏览一些伪装成正规网站的非法网站时会受到黑客攻击。再次,许多人在出门在外时往往会搜索免费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上网,但是这种免费网络往往容易存在安全问题,给黑客以趁虚而入的机会。

三、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一)首先是加强对通信协议

TCP/IP的保护。由于TCP/IP的漏洞,黑客往往会对用户的IP地址进行窃取,为了应对这种状况,用户应当对TCP/IP结构中的第二层交换机制进行重点控制,同时对自己的路由器进行密码设置,防止不法分子的访问。

(二)账号密码识别

在应用网络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下载各种种类的软件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在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应当设置密码账号识别功能,并使用户绑定手机号,绑定时发送验证码,用户在异地登录时及时给绑定的手机号发送短信,如果非用户本人登录,那么可以及时冻结账号,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网络信息技术威胁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从根源上减少网络病毒的威胁,应当加强对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网络病毒的危害性,安装病毒查杀软件,使人们定期清理电脑垃圾,定期查杀病毒,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从小学进行计算机应用教育,使人们能够从小接受计算机使用方法的启蒙,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切实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国家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力度,成立专门机构对网络安全进行实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也应当提高安全意识,坚决不点开非正规网站,定时进行病毒查杀,国家和民众共同为网络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网络安全上升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陆军.浅谈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对策与建议[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3):8~9.

[2]丁亚朋.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策略[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2):28~29.

[3]黄居安.探究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问题及保障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2):14~15.

[4]任海宁,马艳辉.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问题及保障策略[J].工业c,2016(1):00235.

第4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网络通信;数据信息;安全保障

网络通信系统中,其必然需要通过对于多种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同时加入和构造,才能够让整个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在当前的工作中发现,与之相随的是各类新型攻击手段的出现,因此为了能够让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必须能够通过专门构造的工作模式,才可以防范当前可能存在的安全保障技术问题。

1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常见安全问题

1.1数据丢包问题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各类数据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会通过数据包的形式传递,虽然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之下,丢包问题基本上不会出现,但是也可以发现在一些攻击手段的运行过程中,会通过对数据包中相关信息的调整,全面实现对信息的传递。然而在该过程中,由于对报文以及数据包内部的信息做出了篡改,导致出现数据丢包问题凸显,当然通信中出现丢包问题并不意味着该条通信线路必然遭受了网络攻击,只不过在当前的技术体系之下,如果出现了丢包问题,通常意味着出现恶意攻击问题的概率提高[1]。

1.2数据泄露问题

在当前的通信系统发展过程中,数据泄漏问题是所有网络用户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数据泄露通常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库内的数据泄露,通常该过程中,会通过在数据库内部或者服务器内部通过加入相应的攻击手段,导致具有隐蔽性和长期运行性的攻击软件持续不断地向外界发送数据库内的相关信息,从而导致整个数据库和服务器内的数据遭受泄漏。另一方面是在数据的传递过程中,由于整个数据的传递过程和分配过程已经遭到了监视,如果该过程中未能建立专业的密钥系统,则会导致相关数据被直接观察。另外在一些网站的登录过程中采用明文信息发送模式,采用该模式下,更加容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

2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构造思路

2.1硬件层面构造

2.1.1有线通信方案有线通信方案的建设过程中,其核心工作要领是,要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防干扰性能,实际上在当前的通信装置之内,无论是自然干扰还是人为干扰环境下,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方案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今后的调整过程中,必须能够实现对硬件层面的合理建设,该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光纤通信模式,完全替代原有的铜制线缆通信模式。

2.1.2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讯方案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能够保障系统运行过程不会遭受严重的干扰,实际上当前已经开始通过使用跳频通信模式,实现对通信信号的全面调整,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能够在各类网关的构造阶段,实现对跳频信号的全面加入和分配,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升。此外对于长距离的通信,需要合理配置信号的放大器,从而让各个设备都能够接受稳定的信号,防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号传递能量急剧衰减,导致无法获得足量的信息。

2.1.3硬件设备优化对于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安全,本文认为在当前的网络通信环境下,安全性的概念需要向外扩展,而本文初步探索了安全性保障过程中,对数据传递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各类数据交流衔接性方面的标准,即通过对各类新型硬件设备的加入和优化,防范在数据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设备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信号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各种硬件设备的优化过程,则需要根据当前的网络通信环境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比如在当前5G通信技术已经开始全面步入商用时代,各个通信基站内会大量使用MIMO天线,实现整个区域内所有移动设备的联网,其中MIMO天线本身,无论是在能耗方面还是重量方面,都相较于4G通信设备各类参数更大,同时从网络的覆盖范围上来看,相较于4G通信技术,单个基站的覆盖面积较小,因此在这类天线的建设过程,必须能够提高MIMO天线的建设密度,同时对电力提供装置、天线的配置位置进行科学全面的考量,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各类硬件设备的优化水平得到保障,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区域范围内,所有区域都处于通信基站覆盖范围下,则在信号的传递过程,不但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也能够提高数据的传递稳定性。

2.2软件层面构造

2.2.1数据解析系统数据的解析系统主要是实现对服务器和数据库的有序跟踪,实际上在当前的相关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为首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原有通信体系的全面冲击,而其中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ATP攻击,是针对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最严重的威胁手段[2]。在数据解析系统的建设过程,必须能够依托于专业的分析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于整个服务器和数据库内各类数据节点的跟踪和分析,当发现某节点已经存在明显的被攻击现象时,则需要对其上部节点、下部节点以及周边其他的分布式节点进行共同分析,以了解当前是否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攻击。

2.2.2数据加密系统数据加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当前已经开发出的各类加密软件以及加密模型,实现对各类参数的调整,另外在当前的一些网络系统中,已经开始实现对整个网络层级的规划和重建。比如针对各类商业银行的移动软件,已经开始支持IPv6通信模式,因此该过程中,必须能够实现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调整,该过程中要通过建立专业的信息模式,才可以让构造的加密系统正常运行。

2.2.3信道分析系统在信道分析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实现对相关信道报文数据的取样与复制,通过该方法不会直接对某部分数据包进行粗暴地抽取,从而导致出现丢包问题。而通过复制之后,将报文内部的字母和数字进行记录,并分析所有的字母和数字是否处于线性相关关系,当然,如果要能够实现实时监管,该过程必然需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专业结果。

3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应用方法

3.1硬件设施配置

3.1.1有线通信装置安装在有线通信装置的安装过程中,首先是对于光纤线缆的配置,该项工作中必须要能够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以防止由于光纤线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线缆内部存在断路现象,从而让整个系统在后续的运行过程,无法实现对所有信息和设备的调整。其次要能够实现对各类信息的专业化分析和明确,实际上在光纤通信过程,必须能够在其中加入信息的转移装置,因此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需要能够在规定的位置和相关的区域内加入通信装置,从而在这类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收集。最后是对于数据分析终端的建设,要求在系统的构造过程,要能够完全根据专业信号的配置方案和配置标准,实现对终端的科学建设。

3.1.2无线通信装置安装在无线通信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在规定的位置内建设网关装置,尤其是对于无线WiFi信号,同时对于这类网关装置,也要能够和有线通信装置进行连接,从而让这两者可以在整个互联网通信范围之内,实现所有数据的互通。其次是要根据距离的参数信息,在整个通信渠道上建立相关装置。比如发现通信区域直线距离为200米,而通过对无线通信系统覆盖范围的分析可以发现,200米范围内显然无法实现对无线通信信号的全面介入和使用,当此时,必须能够在其中建立信号放大装置,从而让两者之间可以实现信号的有序传递。

3.2软件系统配置

3.2.1数据解析系统构造数据解析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能够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于相关网络节点的全面分析,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当前所有的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分割成多个不同的节点区域,而每个区域的运行中,如果是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其最终传输的信号可以固定,如果系统已经遭受攻击,即使该攻击具有稳定性和隐蔽性,但是其最终传递的信号方面依然会面临数据的被篡改问题,该问题无法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对通信信道的监管装置,分析当前是否在整个区域之内存在信息的更新和篡改问题。另外如果发现可以根据相关信息与报文系统,分析遭受攻击的区块位置,而之后引入针对ATP攻击图的构造软件,实现对整个遭受攻击系统内部的某个节点进行分析,当发现该节点并未遭受攻击时,则需要同时对其上游和下游的相关节点进行分析,发现某个节点被攻击之后,要以该节点为中心,向其周边的所有节点进行逐步验证,当此时可以分析整个攻击范围,并且最终精准绘制出攻击图,根据供给图中的相关信息体系,可以了解攻击的来源。

3.2.2数据加密系统构造在数据加密系统的构造过程中,要能够依托于专业的加密方案,在数据的输入端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性的加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密过程中,所选择的加密公式必须要能够配置专业的密钥,同时,该密钥要能够以代码的形式随已经经过加密之后的数据,同时向服务器传递[3]。而服务器在接收到了信息指令时,根据该时间段内设定的可选数字和字母组合,根据构造的相应性密钥符号,在系统中构造庞大数据库,其中必然存在一个包含该密钥的字符串,之后使用大数据技术,从已经生成的数据库内,分析传递的密钥是否在数据库内存在一个完全相同的字符串,如果找到该字符串则可认为通过了安全验证。

3.2.3数据分析系统构造在数据分析系统的构造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该数据的具体来源,其次要能够实现对相关报文信息的复制,最后是对当前是否存在攻击做出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分析系统的构造过程中,主要的分析对象为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道信息,尤其是对于信道中传递的数据包,需要对报文系统进行复制,之后分析是否处于字母和数字的线性相关关系。

第5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电子档案是档案发展的产物,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档案存储介质、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黑客以及监视都是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电子档案安全保障策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健全法律管理手段

1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概述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有密切联系,要做好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其一,将电子档案正式纳入到法律保障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懵懂的状态,并不具备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诸多方面都存在诸多的漏洞和空白,只有将档案管理正式纳入法律的管辖范围内,才能够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问题。完善的电子档案法律管理体系主要包含电子档案信息公开制度,电子档案信息隐私保护制度,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等制度都应一一进行完善,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切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按部就班的妥善的对这些法律逐一进行斟酌,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法的可执行性。

其二,要制定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法,现阶段我国的相关的档案的管理法律条文都零散分布于其他法律体系里,但是没有专项的电子信息安全法,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执法力度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电子信息档案信息的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制定坚实的法律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执行电子信息档案的信息安全行为以及保障措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能够对电子档案的执行进行良好的保障。同时,必须对法律的执行力度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只有将书面的法律落实到实处,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彻底保障电子的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 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策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管理是和其载体―纸张密不可分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化在纸张当中,信息只有依附在纸张上才能够保存下来并用于传递或者交流,一旦纸张发生任何就可能使信息发生消亡,档案信息的存在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保障纸质档案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对其载体的保护,只要保住了纸张,就保住了记载于纸张上的信息。相对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保护较为复杂,因为电子档案的信息和载体具有可分离性、电子信息对系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且电子档案可能受到电脑病毒的影响,这些都因素都增加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难度。

(一)建立健全应急防范机制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提高信息安全性,以求在当今时代取得主动权,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的信息安全极易受到窃听、干扰、黑客攻击等因素的威胁,档案信息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取得信息主动位置的战略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为了保证国家电子信息安全,一定要建立健全应急防范机制,首先要从全社会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做起,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在培训活动中要将国家制定的电子信息安全以及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积极开展电子档案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其能够自觉地把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

建立应急防范机制,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计,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旦发生危机,能够及时协调各方面,及时进行反应,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运行。

(二)建立良好的载体保护环境

电子信息档案可以和载体进行脱离,电子信息档案能够按照脱机的方式进行储存,用于储存电子信息档案的载体可以是磁、光介质,因此,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时,工作人员应该创建一个适宜磁、光介质的载体保护环境,首先应该保证电子信息档案是储存在专用的档案馆之中,并且该档案馆必须具有恒温、恒湿的环境,并且要具有配备自动调温调湿设备、自动喷淋设备以及监控设备,使档案馆的稳度在18°左右,相对湿度在15%~40%之间,在此温度湿度范围内,电子档案载体能够长期保存。其次,在形成和保存电子档案时应该采取高质量的除尘措施,尘埃会影响电子档案载体的保存,最好能够使用较为先进的除尘设备,并且定期采用专业的措施对除尘设备进行养护,保证设备的高质量运行,减少灰尘对电子档案载体的有影响。第三,电子档案存放馆应该避免直接在阳光下暴露,防止紫外线对其造成伤害,通常情况下,电子档案存放馆不宜设置东西向的窗,为了保证自然通风而需要设置南北向的窗时,可以通过悬挂窗帘、安装百叶窗、蓝色吸热平板玻璃或者氧化钴玻璃等措施来保证室内环境适宜保存电子档案。第四,电子档案存放室应该远离磁场、以及易产生废气的工厂,在对档案载体进行移动时,必须要轻拿轻放,防止由于搬运对载体造成破坏,在选用存放柜时,应该选用防磁柜,防止柜子对电子档案产生磁化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快速发展使电子档案成为主流的档案形式,电子档案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档案制作、存储、管理、调用工作难度越来越小,但是于此同时,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的电子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其安全保障措施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采取有效的电子档案信心安全保障措施才能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提高电子档案的信心安全性,本文讲解了信息时代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定启示,促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信心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仁杰,刘俊玲. 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档案学通讯,2012,03:56-60.

[2]袁晓瑛. 浅论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6:249+251.

[3]王拴勋. 论信息时代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4:26-30.

第6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 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加密处理;身份验证防护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15-01

在网络和计算机不断出现技术创新和结构进步的背景下,世界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当前电子商务、协议数据通讯、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等各种网络类服务正在走向成熟,网络通信正在发挥着方便人们生活,加速生产和交换的作用,在网络中如何实现通信信息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高度重视网络通信信息的安全,立足于对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的实际分析与研究,探寻出有利于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实现的措施和方法。

1 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重要价值

网络通信的方式灵活,具有快速而开放的特点,能够满足互联时代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网络通信信息更是实现了范围的扩大、交往的加深和作用的提高。伴随网络通信的发展各类安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网络中不合理的结构、系统中严重的漏洞可能为黑客和病毒提供可以侵入网络通信系统的机会,不但严重影响网络通信的系统,并且会经常的造成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网络通信信息出现错误、删除,进而不能为社会、用户和个人提供安全的网络通信信息,影响了信息时代各方面对信息的强烈需求。因此,社会和行业提出了实现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目标,并将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作为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来进行不断的改进,并且还希望通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来提高通信的质量,为网络通信信息的交换实现保驾护航,进而完成网络通信技术方面人们生活,加速企业生产和提高社会交换的总体目标。

2 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问题的典型性问题

2.1 网络通信信息结构的安全问题

当前网络通信主要立足于TCP/IP协议,以此来实现网络的数据交换,而这一协议存在结构上的问题,由于这种通信形式属于树状方式,导致网络连接间存在漏洞,而这一漏洞会被黑客和病毒所利用,进而实现了对通信网络的攻击,不但容易造成网络信息的窃听,而且会出现网络信息丢失的问题。

2.2 网络通信软件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网络通信的基础性软件和应用性软件都有开放化和公开化的发展趋势,这会导致软件系统的在源代码方面容易被黑客和不法分子所利用,他们可以通过对软件和系统的攻击达到不法的目的,不但对网络通信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容易使网络通信信息出现破坏和丢失。

2.3 对恶意攻击的被动性问题

应该看到,对网络通信信息网络攻击的方法众多,而相当多的攻击属于创新型攻击,为了实现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就必须从各方面加大网络通信的防火墙系统建设,通过查缺补漏来完善防火墙系统,建立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维护工作体系,这样才能够对攻击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不管如何对系统和结构进行建设,都不能改变对恶意攻击被动防御的态势,在管理部门和主要人员没有加强对防火墙系统建设重要性认识的背景下,不法分子恶意攻击的行为极容易引起更大的隐患和问题。

3 实现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

3.1 提高网络通信系统对IP地址的保护能力

对IP地址的保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网络交换机进行严格的控制,整个信息传递的树状网络结构中,交换机是TCP/IP结构的第二层,是信息传递的必经之路,能够有效保护IP地址的安全;对路由器进行隔离控制也是保护用户IP地址的有效方法,对前后的访问地质进行有效监控,预防IP地址受到攻击。

3.2 实现网络通信信息的加密处理

目前网络通信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加密技术有多种,主要集中在密码设立和信息加密两个方面,网络维护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加密方式。

3.3 完善网络身份验证系统

当前的网络身份验证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用户人的姓名和设定自己的安全密码来实现,如果要进行网络相关资源的运用,需要同时具备前面所提到的两者才能获得使用权限。目前的网络资源运用中,这种方法是比较流行的。一般来说,用户名和密码要进行分开保存,以避免丢失或者遗忘。但是,当今社会的网络身份验证中,还有一个称作一次性密码的身份验证方法,这种验证方法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它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数据被盗或被不法分子监测。但是,这种网络身份验证法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才能够具有其安全性,却不能避免其用户密码被截留或者其它中间环节所攻击;不过,我们也可以采取辅助的身份识别方法来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如密令牌等,它是由系统的管理员进行发放,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它可以和我们传统的网络验证方法配合使用。而不乏有一些较为新兴的身份验证的手段更需要我们关注,比如我们可以结合生物检测的手段,例如,指纹检测系统、掌纹检测系统以及视网膜检测系统等等,它们因难于模仿和伪造,具有较为更高的安全性。

3.4 完善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系统是指设置在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能够通过监测、限制、更改穿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进行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 以此来进行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因此,在逻辑上,它可以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可以是一个分析器,能够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网络数据活动,很好的保证了内部网络数据的安全,进而来保护我们每个用户个人信息。但是,在使用网络防火墙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扫描病毒的各项插件,这样还能够防治某些恶意病毒软件的入侵,如果安装的扫描病毒插件还是不够,还应该创设起一个更好更为完善的防火墙系统,每一次使用网络时都应该对反病毒软件进行不断的数据更新,这样才能很好的保障网络通信安全中的信息安全,防火墙系统既适合个人用户使用,也适合企业网络使用。

4 结束语

简而言之,当前政府、教育、企业、生活对于网络通信信息有着强烈地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趋势只能是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网络通信信息质量和裙边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方面下功夫。作为从业者应该将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各类问题的探索,进而形成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促进安全而健康的通信信息网络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桑亚辉,曹社香.网络通信安全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

[2]黄婷婷.网络通信安全分析及其安全防护措施[J].科技传播,2012(15).

[3]吴飞.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03).

第7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大剧院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Framework for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Liu Zhen-yu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BeiJing 100031)

【 Abstract 】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s explored. After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and risks that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faced with are analysed.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technique,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is followed. The paper ends up with the elabor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framework.

【 Keywords 】 information secur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framework;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1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人们的通信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商业和经济模式的巨大变革。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新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作为北京市部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与运行体现了正在迅速崛起和复兴的中国在精神文化领域的追求,因此,依托信息化手段宣传和服务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是国家大剧院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宗旨,使之成为“国家表演艺术最高殿堂、艺术普及教育的引领者、中外艺术交流最大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基地”。

国家大剧院网络及信息系统从2007开始逐步建设,建设初期主要满足国家大剧院演出宣传、文艺教育、演出票务、公众服务、内部办公和访问互联网的需求,官方网站电子商务平台承担着对外宣传及网上售票业务。随着国家大剧院近几年影响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业务的发展壮大,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结合国家等级保护制度来进行安全保障建设成为国家大剧院信息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2 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家大剧院局域网骨干带宽为千兆,双核心。已部署的安全设施,如在整个局域网的出口均部署了防火墙,内网服务器域边界部署了防火墙;在门户网站出口部署了流量控制和入侵防御设备;内部终端还广泛部署了防病毒软件,以防范计算机病毒在局域网内传播和破坏。国家大剧院正在运行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网站系统、票务系统、艺术资料管理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及邮件系统等。

根据对国家大剧院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信息安全发展态势,发现国家大剧院面临着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及风险。

假冒网站、网站挂马等安全风险。据权威统计,2011年下半年,检测新增挂马网站独立网址246万,平均每日100万人次访问此类挂马链接,新增钓鱼盗号欺诈类网站独立网址492万,共拦截10亿余次钓鱼盗号欺诈类网址,平均每日600万人次访问此类欺诈类链接。假冒网站独占鳌头的是电商网购类,而且仿冒范围不断扩散,通过国家大剧院运维人员统计观察,越来越多的黑客、病毒、不法机构和人员对国家大剧院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威胁,网站业务系统随时都可能遭受恶意攻击。

系统入侵或网络攻击风险。由于系统保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国家大剧院票务等对外网站系统的域名劫持、DDoS攻击等安全风险。同时,也可能由于软件漏洞或者安全意识单薄等造成内部邮件等信息泄露。

非授权访问风险。由于国家大剧院内部办公等信息系统边界缺乏访问控制设施,并且在网络可信接入、分辨非法访问、辨别身份伪装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未授权者可通过网络非法访问网站及系统服务器,并进行非法读取、篡改和破坏数据等不良行为,构成对内部数据及信息系统的重大隐患。

数据安全风险。媒资库建设完成后将承载大量的媒体资料,这些有艺术价值的音像资料是国家大剧院的宝贵资产,一旦由于自然灾害、人员非法入侵、内部人员误操作等造成数据丢失损坏,将对国家大剧院造成重大损失。

媒体资源库音像资料版权风险。目前,剧院已经为视频在线传播及直播提供服务平台,然而提供的音视频服务面临版权盗用、盗链和恶意下载等问题,容易对剧院和公众利益带来损害。

内控管理风险。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内部员工的粗心大意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高达78%。目前,由于国家大剧院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还相对淡薄,存在进入业务系统的登录口令设置过于简单,私自访问不安全网站,私自接入不安全设备等问题,这些都给大剧院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探索

3.1 总体目标

通过对国家大剧院信息安全现状、问题以及信息安全建设需求的分析,可知国家大剧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从风险控制、技术设施、管理体制及运维服务等方面入手,基于成熟的安全技术,借鉴先进可行的管理理念,加强外御威胁防护、构建内控管理机制、强化数据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安全服务保障,设计适合国家大剧院信息化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业务流程可控、业务状态可视,保障业务整体安全。

3.2 设计思路

针对国家大剧院安全保障目标,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上基于几种设计思路。

3.2.1构建网站可信机制

通过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来确保网站真实性,可帮助网民判断网站的真实性。同时,基于可信证书类产品,确保系统管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其次,借助社会力量来实现假冒网站的定位、侵权取证等服务,从而有效打击防范欺诈类网站并且协助维权。

3.2.2建设安全可靠的办公网络平台

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通过制定安全策略、部署安全设备,完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安全运维支撑建设,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流程安全、人员安全等多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2.3建立网络信任服务

通过为网络管理员、网站维护人员颁发数字证书,部署网络可信接入及远程安全接入设施来构建剧院内部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保证信息系统及媒资库资源的可靠访问,确保我院信息资源安全。

3.3 体系框架

在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设计以及实现中,将在国家相关的安全政策、法规、标准、要求的指导下,制定可具体操作的安全策略,构建国家大剧院网站系统安全技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运行体系,形成集防护、检测、评估、响应、恢复于一体的整体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实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以满足国家大剧院网站系统全方位的安全保护需求。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模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3.3.1安全技术体系

参考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按照威胁分析,将信息资产划分为若干保护对象,并按照“一个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护”的设计框架,构建国家大剧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保障机制和策略,为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保护环境。该环境共包括四部分: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安全管理中心。

3.3.2安全管理体系

以国家大剧院现有业务系统所服务对象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

3.3.3安全运维服务体系

针对业务安全运行的需要,以日常巡检、咨询、评估等建立有效的运维服务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分析、隐患发现、策略审核考评等,不断发现平台在运行中的安全隐患,降低系统脆弱性和面临潜在的威胁带来的影响及损失,以及时对安全策略实现完善和防护措施的改进提升。

3.4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践

国家大剧院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在安全体系的建设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实践经验。

3.4.1制定标准规范,奠定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是参照国家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完成相应的合规性检查。因此,国家大剧院应据此建立适合国家大剧院的信息安全管理基线,坚持常态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达到并保持国家相关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审计要求。

3.4.2重视管理,制度先行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年随着业务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演变,都会出现新的安全防护技术的使用。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每个系统或者防护设备上线前,都必须在遵守总体防护规范的前提下,编制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才有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引入的可能。

3.4.3定期组织代码审计和渗透测试等系统检测

代码安全审计是通过人工分析和工具扫描的方式检验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利用大量的代码安全规则,来分析源代码中的违反规则部分,进而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应用系统生命周期安全的从SDL实践上看,安全做的越早效果越好(但开发模式改动的成本也相对比较大),代码审计作为保证代码安全的最低低线,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另外,除了从代码开发过程中保证开发出安全的应用系统以外,针对已开发的系统,国家大剧院还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从攻击者视角检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是否达到,是否存在成功攻入系统的途径。

4 信息安全建设意义

通过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平台,保障我剧院信息系统可安全合规运行。基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建设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模型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制定安全策略,为国家大剧院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提高国家大剧院电子票务等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平稳度。通过在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多维度的体系保障建设,保障网站真实性、打击假冒网站,大大提高国家大剧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平稳度。

提高用户的安全便捷以及系统安全管理能力。通过构建可信的电子票务运营环境,为用户提供身份认证及网络信任机制,加强用户的身份、资金安全保障,并且提高系统安全管理能力。

提升安全隐患发现能力。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是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能力,关系到能否将风险消除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建立入侵监测系统、防病毒系统以及定期的安全脆弱性检测等,大大提升我剧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发现能力。

5 结束语

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为了保证国家大剧院的业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安全建设的要求。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涵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维体系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专业的细致的认为,需要以信息安全技术为基础,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使国家大剧院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剧院提供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

[2] 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GB/T 22081-2008).

[3]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0).

[4]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GA/T 708-2007).

[5] 国家大剧院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内部资料,2010.

[6] 国家大剧院安全服务保障方案.内部资料,2011.

第8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1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

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特定的档案安全工作环境,具体包括自然灾害的影响(地震、泥石流、火灾等)和特定物理环境的打造(网络安全系统、计算机硬件设施、辐射、污染、空气湿度、防盗设施等)。

1.2硬件因素

作为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硬件因素以物质的形式决定着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大多数档案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失效是由于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或遭到损坏引起的。硬件设施是档案信息的存放单位,其质量要求和管理工作相当重要。硬件设施在保管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或丢失,并且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档案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致使重要信息资料损坏和丢失。所以,档案信息安全的硬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3技术因素

技术是决定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素。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档案安全技术是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黑客入侵、木马病毒等恶意侵犯使档案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对此,只有不断升级、更新档案信息安全技术,防止病毒传播、黑客入侵,修复程序漏洞,才能真正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1.4管理因素

管理工作是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管理人员承担着档案信息安全的政策制订、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培训、后勤供应等责任。

1.5人为因素

人是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主体和实施对象,是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体系维护的重要作用因素。因此,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技能和责任心等都会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1.6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属于抽象的概念,具体包括组织管理环境、法律环境、人们的思想认识等。积极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认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环境。而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维护意识,对打造良好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根本,具有周期长、信息量大、复杂等特点,包括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技术、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等主要因素。其中,信息资源是根本,安全保障技术是核心,工作人员是重要因素,环境是必需要素。所以,构建长期、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当从大局着眼,战略性地规划、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2.1技术体系

作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技术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将其看作有机的技术连接合作,而不是简单的技术组合,并牢牢把握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即计算机环境、网络基础实施、技术支持等,科学、严谨地把握技术体系的有效性。从技术体系层面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环境安全。保护好档案信息安全的物理环境和硬件设施,制订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制度,配备最先进的视频监控、灾害防御系统和档案信息资源备份系统。②网络基础设施。根据网络风险系数,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分级防御防护体系。③系统安全。依据有效的系统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构建主动防御系统,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④系统数据安全。系统的安全运行仅仅保护了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即提供了档案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必要条件,要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合法用户的权益,以授权形式操作信息。

2.2管理体系

依托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以技术为指导,根据档案信息安全精神,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管理体系的效用最大化;建立流程可追溯机制,开发日志记录功能,加强过程控制,避免出现档案信息安全漏洞;重点实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安全监管;制订相应的特别管理制度和多层次的监管措施,档案信息安全考核是岗位考核的重点;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强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制防线;形成定期的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工作,适应环境与技术的变化,建立动态的防御体系,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及档案信息安全的状况。

2.3人才体系

人才是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关键性因素。虽然档案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搜集整理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查阅、利用方式更加多样和便捷,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档案管理人才的实施。随着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技术化,其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多,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档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吸收和现有工作人员工作技能的提升也成为了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工作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当从安全意识入手,然后通过专业技术的学习、责任心的提升和团队意识的加强等方面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水平。

3结束语

第9篇:信息安全保障范文

【关键词】外汇 信息安全 风险 保障措施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系统已基本替代了手工操作用于处理外汇管理日常工作,在外汇监管与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汇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已成为外汇局开展业务开展的前提,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系安全管理缺失,都可能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

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平可否认性。

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在采集、保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例如硬盘损坏等物理环境风险,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漏洞导致外汇信息数据被非法访问、修改或恶意删除,最终导致外汇信息丧失上述安全特性,从而影响了外汇业务的正常开展。本节仅结合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外汇信息常见的风险。

(一)电子设备存在软件和硬件故障风险

外汇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往往会面临硬件设备发生故障,软件系统出现运行错误的风险,例如服务器电源设备老化、硬盘出现坏道无法读写、软件崩溃、通讯网络故障等问题。上述问题是外汇信息系统实际运维过程中最为常见风险源。

(二)人为操作风险

因人为操作外汇信息系统产生的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修改、信息错误或虚假信息输入、授权的终端用户滥用、不完整处理等。产生该类风险的原因是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未授权访问数据造成外汇信息泄漏,数据手工处理导致的错误或虚假信息,未授权用户操作等行为都会造成信息系统安全性风险。实际外汇信息系统运行中,人为事件造成损失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威胁造成损失的。

(三)系统风险

一般所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在组织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使用,来自这些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问题和缺陷会对一系列系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互联时,影响会涉及整个组织的多个系统。例如,部分系统具有维护困难、结构不完善、缺乏文档和设计有漏洞等多个隐患,有时就会在系统升级和安装补丁的时候引入较高的风险。

(四)物理环境风险

由于组织缺乏对组织场所的安全保卫,或者缺乏防水、防火、防雷等防护措施,在面临自然灾难时,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外汇信息安全基本准则和特性

外汇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保障外汇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专用的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方面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完善。为有效应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科技部门应同步提升科技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度、管理精细化程度。制定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具体保障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我们认清信息安全的基本准则和一些特性:

(一)信息安全短板效应

对信息系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安全保护即全面构筑外汇管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加强对安全洼地、薄弱环节的安全防护。

(二)信息安全系统化

信息系统安全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管理、技术、工程等层面总体考量,全面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三)信息安全动态化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所防范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信息系统也应该随着内外部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

(四)信息安全常态化

信息安全从时间角度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严格把握重点,综合信息安全体系的可持续构建,才能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五)系统操作权责明确

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是要严格内部授权,划分各岗位职责,如加大内控风险防范和控制。使各系统角色操作者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三、外汇信息安全保障应对措施

外汇信息安全工作应以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依据,遵循基本准则,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为我切入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要包括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运维管理、应急管理、事后审查等方面内容

(二)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从物理环境安全、网络边界安全、设备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部署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

(三)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因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定期对辖内外汇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更新安全知识。为了有效防范未知威胁和隐患,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对辖内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确保外汇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保障外汇信息的可控、可用和完整性。

(四)开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做好系统等保工作

首先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识别威胁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作为制定、实施安全策略、措施的基础,风险评估同时也是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前提与依据。其次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级别,根据级别的不同,实施对应的保护措施,启动对应级别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五)运用入侵检测等技术,预防恶意攻击

随着技术发展,当前恶意攻击手段呈现越来越隐蔽的趋势,需要科技部门采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如入侵检测、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当前安全措施的缺陷,及时纠正和预防内外部风险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