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经济形势严峻精选(九篇)

经济形势严峻

第1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关键词】应对措施;生产经营;强化安全;控制成本

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的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淮北矿业是以煤炭采选、煤化工、盐化工和综合利用发电为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地处华东腹地,拥抱长三角,主要销售区域和目标客户均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高、运距短、物流成本低、管内客户多。经过多年来的路矿合作,与上海路局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互惠互助的战略合作关系。立足于这些优势,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大力实施精煤战略是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获取最佳效益的重要支撑、核心优势。但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及国内宏观调控的持续收紧,经济增速趋缓,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受到限制,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社会逐步深入,社会各方面节能意识和效果日益明显。

因此,无论是动力煤市场还是精煤市场都不容乐观。出现了需求萎缩、市场黯淡、价格回落、库存剧增的低迷行情,煤炭市场“拐点”的初步显现,导致了多家客户提出减发、缓发、停发以及降价要求,精煤销售去向出现了严重不畅。面临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危机的挑战?要时刻树立过“紧日子”、“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强化成本管理,深挖内潜,推行新举措,开源节流,使节支降耗意识深入人心,共同抵御市场寒流。

一、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形势任务宣贯工作,稳定职工思想

为扭转生产经营被动局面,淮北矿业出台了《关于应对严峻经营形势管理的若干规定》,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严格考核问责做出了明确规定。重点在矿区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和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在矿区上下形成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既讲宏观经济政策,也讲当前任务;既把面临的实际困难向职工交底,也把自身的有利因素向职工分析清楚;既要把压力传递给职工,更要把决心和信心传递给职工,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在思想上紧张起来,在行动上扎实起来。讲形势、顾大局,按照淮北矿业统一部署,上下联动,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准备,确保企业平稳安全度过经营严峻期。

二、广泛采集信息,准确研判市场,科学应对市场变化

信息时代如不能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就难以看到事物变化的端倪和走势。广泛采集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市场预见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是关键。要积极建立与完善信息传递与机制,及时把市场信息动态传递到各生产矿、厂和经营管理部门,实现外部市场信息的内部共享。加强与行业协会、信息咨询机构、相关煤炭企业、重要港口以及下游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内外共融、宏微观结合的信息采集监控网络,扩大信息采集面,提高信息及时性和准确度。定期不断完善市场综合分析、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分析等制度,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和应对各种变化的分级应急预案,并要分解到月、周、日,细化到矿、点、客户。积极主动跑市场,变坐商为行商,与客户交流沟通,准确掌握客户生产、需求、资金、库存、采购结构状态,把握时机,适时实施营销策略,争取客户,挤占市场。

三、抓安全、控成本,扭转生产经营被动局面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也是规避危机的重要手段。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越不能放松安全,时刻绷紧安全弦。

首先,抓好安全管理,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及值班管理工作法、风险预控管理法等制度。把安全决策、措施制定、贯彻执行、隐患排查量化细化到每一人、每一事,精细安全管理流程,筑牢安全管理防线。

其次,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行为规范。分层级、分工种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现场操作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保证安全知识人人过关。持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引导职工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强化现场落实,切实做到“手指口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三,深入推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安全生产体系是对长期安全工作实践的高度总结,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统领了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个流程,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于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维护矿区的安全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地加以深入推进、落实、考核和兑现,做到落地基层、生根现场、贴近实际、起到实效。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一通三防”,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

第2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关键词:效能监察;煤炭企业

一、正确认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效能监察的作用体现在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效率、管理水平,实施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是效能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追求利润(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准确把握效能监察的工作原则

明确和掌握效能监察在企业建设中应当遵循的工作原则,是抓好效能监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职能作用,搞好效能监察工作,应当遵循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的原则、依法开展效能监察的原则、党政主管共抓与职能部门协调运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效能监察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相结合的原则、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正确把握效能监察的实施环节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一般分为专项效能监察和综合效能监察两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来开展。这样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既可以抓住关键部位,成效又十分显著。从大多数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来看,只要认真做好分析,不论是以点带面,还是以基础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带动全局,都是选题立项首要考虑的。如:煤炭企业存在的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优化、煤炭质量的保证、安全技术的投入等等。

人员得力。一定要按照“精干、高效、有利工作、结合实际”的原则配备监察人员。效能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配置熟悉各种业务、公正廉明、较真碰硬、又有专业知识的效能监察队伍十分必要。既要懂得煤炭生产工艺,又要懂得经营管理技术。

统一思想。在实施效能监察之前,监察组成员务必要召开一次统一思想,熟悉业务,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的会议,消除因认识不统一,综合协调不顺而o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重视。效能监察是为推动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服务的,作为企业第一管理者理当支持效能监察工作。但往往由于受监察组自身建设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第一管理者心中产生了疑问。因此,在争取领导支持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监察组自身素质建设。

求真务实。为避免工作流于形式,监察组成员必须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既不能发现问题不分原因,动则整改罚款,又不能绕着问题走。必须树立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且还要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客观公正地按照效能监察的四大原则: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来做出评价。

牢牢把握以上五点关键环节,就能够取得效能监察的实效。

四、积极推进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应用

积极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是促进企业全面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煤炭企业生存保卫战的持续开展,效能监察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并且内容更加丰富,体现在企业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煤炭工程建设开展效能监察。工程建设是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又是违纪违法行为的多发环节,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效能监察力度,既确保了工程质量,又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围绕工程建设开展效能监察要注意抓好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发现与整改情况、堵漏建制情况,督促职能部门规范监督、责任追究等程序和环节。严惩故意规避招标、肢解工程、不通过竞争比价程序选择施工队伍、过程监督不到位、工程量验收不认真、预结算控制不严格、材料价格虚高等问题,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监察实施过程中,监察部门每月与经营管理部门就上月度在建及下月拟建设的工程进行会审、梳理,提出需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竞标选择施工队伍;在价款控制上,会同经营管理部门到市场进行材料价格咨询、市场调研,确保审批的材料价格合规合情合理。同时严把材料质量、工程数量、施工质量等关键环节。

二是围绕原材料投入开展效能监察。原材料成本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经营中最容易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环节。加强物资采购、井下原材料的使用、工作面回收材料的效能监察。推动企业原材料投入和回收复用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能预防物资采购中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第3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Abstract:The face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design of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ough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China's enterprise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hallenges.

关键词:金融危机 设计企业 挑战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design; 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46-02

2008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欧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而且也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国国家主席、总理以及美国刚上任的新总统奥巴马都召开紧急会议,目的也都是为了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当然,这场危机风暴,同样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经常从电视新闻节目上得知,许多沿海和内陆地区的设计企业大量裁员,许多企业的员工下岗,甚至有些设计公司面对当前的危机,出现了破产倒闭的现象......因此,我国的设计企业又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的设计企业将如何应对呢?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业余时间,认真走访了一些设计企业的经管者,通过亲身社会实践考察,再加上自己的思索研究....

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我国设计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几项建议。

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乐观地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

在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爆发金融危机,每个国家的设计企业都要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设计企业的经管者,更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不消极、不退缩、不气馁、不灰心,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严重冲击。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还要敏锐的关注市场动态以及流行趋势,及时掌握金融危机中市场上的最新信息,根据市场上的信息动态,及时对企业的设计产品、设计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调整,使企业能够按照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运作发展。

二、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洲的设计强国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二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的生活连温饱都没有,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德国民众毫不气馁,人人都树立了危机感,更增强了忧患意识。然而,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正是德国民众的这种忧患牺牲精神,才换来了德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如此,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竞争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从自身思想上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应该从企业的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正确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此外,管理者要经常告诫下级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要有强烈的竞争忧患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设计企业的发展永远属于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只有管理者与全体职员共同树立忧患意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会克服企业内部的一切困难与挫折,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三、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昔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青岛的海尔集团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短短十几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海尔集团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从海尔的发展中汲取丰富的经验。比如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抛弃一切落后的思想理念和墨守陈规的设计产品,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产品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原有的理念和产品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式和人们的需要了,因此,设计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老一套东西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产品才会更受社会消费者的欢迎。

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亚洲的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日本学习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然后再通过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因此,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正是这些优秀的设计人才,为以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多学习日本的这种先进的思维理念,比如,经常派企业中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人员去欧美、日本等一些设计相对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来发展和挽救在金融危机下的自己的设计企业。谈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正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有志之士,面对当时清王朝的危机四伏,积极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也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五、与众多设计企业和综合性高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双赢”的效果。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人强调“和谐高于一切”,有人提倡“竞争才能生存”,而社会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国的设计企业之间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协作发展,增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比如说,A公司拥有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相反,B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而缺乏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因此,A、B两家公司,可以互相增进友谊,互相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与缺陷,才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共同生存与长远发展。此外,设计企业还要与周边的一些综合性高校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要注重这一点。比如,经常去高校考察研究,经常给高校的大学生做一些演讲报告,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工作的严峻。此外,还要在高校中选拔一批优秀的设计学生去公司企业参加实践。这样,既给一批大学生解决了就业困难问题,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又给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六、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诚信经济。面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更要注重这一点――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我经常从电视或报纸杂志上获悉,国内有些设计企业存在着营销方面的缺陷问题,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诚信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些设计企业失去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设计企业的经管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提高营销人员的诚信意识。其次,加强企业的诚信营销管理,实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必要时对、不负责任的企业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修养,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价值观。只有企业的每一位职员,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4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把握持续求进总要求,积极作为、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继续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和比较好的气势。概括来讲,上半年工作的总体特点是正在持续、好在持续、难在持续。亮点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处于年初预期区间,部分指标在全国和中部地区位次前移;夏粮总产实现“十连增”,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重点项目推进明显提速,对投资增长形成强力支撑;结构调整成效持续扩大,发展方式转变成果进一步显现;开放招商取得新突破,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承载能力继续增强;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在形,势复杂多变和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突出矛盾正在破解,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发展亮点不断增多,成绩来之不易。这表明,一方面,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开放招商、机制创新、载体建设等举措成效进一步显现,整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经济走势的预判是符合实际的,出台的政策措施是有力有效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外需求不足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而且在进一步加剧,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增速回落向我省的传导效应逐步显现,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形势更加严峻,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困难面逐渐蔓延,潜在风险积累增加。引发当前严峻形势的根源是深层次、多重性的:一是三大动力并减,二是内外矛盾叠加,三是新老矛盾交织。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判断形势,既要看到形势严峻、风险渐增,对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对滑出预期目标的风险不可低估,不可寄希望于短时间经济能恢复到高增长区间,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总体战的准备,及时应对,因势调控;更要看到经济运行亮点突出、态势未变,持续发展的机遇彰显、支撑崛起的条件累积,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顽强拼搏,科学运作,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努力在逆境中保持河南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确定,下半年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即持续求进,确保“三势”,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基本要求;突出统筹,注重协调,这是应对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的根本方法;抓好关键,带动全局,这是解决发展难题、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着力点,突出抓好“四个着力”,即着力扩需求,着力创优势,着力破瓶颈,着力惠民生。下半年要突出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强调控服务,努力遏制经济下行势头。要把扩大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更加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民间投资,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稳企业作为稳增长的当务之急,扩亮点,救难点,稳基础,具体措施主要是做好产销对接、银企对接、产业链对接。二是挖掘内需潜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稳增长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培育消费需求;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抓好战略支撑点,推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要抢抓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抓好项目落实,继续抓好开放平台建设,力争取得更大、更好成效。四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要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积极推进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五是抓好秋冬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同发展基础。六是加强保障民生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稳增长、“保三势”创造良好环境。

上半年我省“正在持续”的发展成绩,是通过积极作为取得的;下半年持续发展好的势头,也要通过积极作为来实现。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为在持续”是关键。“为在持续”就是重实干、重实效、重转变、重创新、重运作、重基础。要持续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按照“四个明白”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科学运作、顺势而为,狠抓落实、尽力而为,勇于创新、提升而为,合力攻坚、持续而为,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坚决打好持续求进、保持“三势”攻坚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良好态势,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7月21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第5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在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爆发金融危机,每个国家的设计企业都要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设计企业的经管者,更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不消极、不退缩、不气馁、不灰心,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严重冲击。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还要敏锐的关注市场动态以及流行趋势,及时掌握金融危机中市场上的最新信息,根据市场上的信息动态,及时对企业的设计产品、设计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调整,使企业能够按照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运作发展。

二、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洲的设计强国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二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的生活连温饱都没有,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德国民众毫不气馁,人人都树立了危机感,更增强了忧患意识。然而,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正是德国民众的这种忧患牺牲精神,才换来了德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如此,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竞争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从自身思想上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应该从企业的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正确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此外,管理者要经常告诫下级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要有强烈的竞争忧患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设计企业的发展永远属于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只有管理者与全体职员共同树立忧患意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会克服企业内部的一切困难与挫折,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三、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昔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青岛的海尔集团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短短十几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海尔集团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从海尔的发展中汲取丰富的经验。比如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抛弃一切落后的思想理念和墨守陈规的设计产品,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产品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原有的理念和产品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式和人们的需要了,因此,设计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老一套东西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产品才会更受社会消费者的欢迎。

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亚洲的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日本学习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然后再通过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因此,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正是这些优秀的设计人才,为以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多学习日本的这种先进的思维理念,比如,经常派企业中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人员去欧美、日本等一些设计相对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来发展和挽救在金融危机下的自己的设计企业。谈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正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有志之士,面对当时清王朝的危机四伏,积极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也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五、与众多设计企业和综合性高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双赢”的效果。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人强调“和谐高于一切”,有人提倡“竞争才能生存”,而社会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国的设计企业之间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协作发展,增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比如说,A公司拥有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相反,B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而缺乏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因此,A、B两家公司,可以互相增进友谊,互相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与缺陷,才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共同生存与长远发展。此外,设计企业还要与周边的一些综合性高校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要注重这一点。比如,经常去高校考察研究,经常给高校的大学生做一些演讲报告,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工作的严峻。此外,还要在高校中选拔一批优秀的设计学生去公司企业参加实践。这样,既给一批大学生解决了就业困难问题,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又给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六、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诚信经济。面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更要注重这一点——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我经常从电视或报纸杂志上获悉,国内有些设计企业存在着营销方面的缺陷问题,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诚信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些设计企业失去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设计企业的经管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提高营销人员的诚信意识。其次,加强企业的诚信营销管理,实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必要时对、不负责任的企业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修养,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价值观。只有企业的每一位职员,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只要我们的设计企业团结一致、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乐观面对,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努力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成果以及加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好企业的诚信形象......只有这样,我相信,我国的设计企业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一切挫折,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

第6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成因;对策

2013年毕业季马上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2003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1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2013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园,开始面临就业压力。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矛盾。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根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虽然国家有很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学生支援西部,去艰苦地方,但这些政策很多难以兑现,成了空头支票,因此毕业生对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望而却步。

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校在规划自身发展时,存在令人担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现象,具体表现在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扎堆”现象严重,很多高校为了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短时期内开设近乎相同的专业,这样造成某个专业的学生在短期内严重供大于求,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一些人或许会认为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现行许多专业设置都是在过去计划时期确定的,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而来,而且国内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几乎都一样,教材也基本相同。现在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高校要想根据需求设置一个专业却很困难。此外,一些学校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方式,仍然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殊不知,运用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现在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处处碰壁,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自我国政府1999年作出了高校扩招的战略决策后,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人新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猛增。从1999年开始,中国以每年40万—50万人的速度扩大高校招生。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15年里增加了6倍。加之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着城镇2000多万新增劳动力、356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的局面,再加上历年待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造成当今大学生严峻就业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制度上的问题,既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社会、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二、化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

要化解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局面,不能单独依靠某一方的努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共同支持。

就毕业生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为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自身来进行“自我救赎”。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经验才是生存之道,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先就业再择业,之后通过经验积累,在时机成熟后再进行择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不要一味地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盲目地选择高收入的岗位,应该看到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农村、基层为大学生提供的机遇,条件虽然艰苦,但仍可以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再次,应该充实完善自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拓宽视野,攻读第二学位,努力成为一名通晓多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应该优化专业设置,加快高校课程改革速度和力度。高校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办学规模、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专业,避免出现短期内“专业扎堆”现象。另外,高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了解社会所需人才,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改变过去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加强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抓紧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统筹协调大学生见习制度和实习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行政合力,统筹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造成当今严峻就业形势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是某个单一的因素,所以解决这个难题也得靠多方的努力,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季才能笑迎毕业。

【参考文献】

[1] 徐雪.如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引发的问题及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2]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邵际珍.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6.

[4] 黄劲宝.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高校探索,2007.03.

第7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定和谐发展率先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是我们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

首先,必须对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趋向有一个基本的估价。2011年,全镇上下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我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主要目标如期实现。这充分表明,面临严重困难和巨大挑战,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是好的,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8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为应对就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部署了涉及就业的政策措施,以保障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就业。

如何把就业危机转化为变革的良机,应突出一个“变”字,在“变”中求解,“变”出希望。政府要求“变”,劳动者也要善“变”,在劳动技能与就业观念上求“变”。

遭遇寒冬,压力前所未有

人才交流现场人头攒动,寒冷的天气并未影响求职者的积极性。

2008年11月29日,四川省第八届高级人才交流会在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举办。

杨丽想在此次交流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之前在一家外企驻成都办事处从事管理工作的杨丽,因为公司业绩不景气,成都的办事处被撤,她离开工作了6年的单位。如果不尽快找到工作,杨丽唯恐房子断供,这也是她数天前就在为这次招聘会做准备的原因之一。

“这次人才交流会进场人数有4000多,其中高级人才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部的彭维锋告诉记者,“平时是极少有这类人群到现场来找工作的。而这次来现场的单位较以前减少了。”

随机被问到的交流会现场的求职者,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深感不安。关于就业形势严峻的话题也见诸各媒体,网上各大论坛的相关帖子也成为热帖。

他们的担心并非无中生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2008年末,一向稳定的就业形势发生微妙变化,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谋生的一些农民工提前踏上返乡之路,这也许是其中一个明显标志。

77万多,这是截至2008年11月26日我省返乡农民工的数字。

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返乡的农民工大约占外出农民工的5茗,如果以1.3亿外出农民工的总量计算,2009年大约有650万返乡农民工面临再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2009年全国还有610万大学毕业生作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要力量进入劳动力市场。

在这两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之外,还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我国就业形势已面临严峻挑战。

共渡难关,在困境中突围

“当前金融危机既是压力也是调整劳务输出结构、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一次机遇。”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在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部分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参加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储备人才、积聚力量迎接经济复苏。”

当前,我省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有一些有利条件。其中包括灾后重建提供的就业岗位,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措施提供的就业岗位,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园区经济力度大,新增就业岗位多……

共渡难关,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措施,还需要包括求职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努力。

“我准备去当村官。”四川大学即将毕业的王林面对目前的就业困境,有自己的想法。

“面对危机,一些单位更渴望招募到有能力的人。我相信有机会找到一家好单位。”尽管失业,杨丽还是信心满满。

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就能够变坏事为好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情牵民生,为求职者广寻出路

就业乃民生之本。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促进就业,无疑成为2009年政府面临的民生最大考题。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

“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时明确指出。

事实上,为了稳定就业局势,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

第9篇:经济形势严峻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都不会忘记2008年那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自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由于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大。教育领域难以独善其身。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全球化。

本文着力从金融危机与教育变革的视角,从国际视野对我国在金融风暴中的教育政策回应与教育行动进行解读与关照,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在金融危机中的历史经验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育领域应对挑战的信心,并进而理解危机中的变革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经济领域造成极大冲击。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各国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教育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拨款困难。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危机导致的政府财政缩水必然影响到教育投入增长。比如在美国,经济不景气使各州削减了对高等教育的预算项目,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些学校基础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被搁置。在英国,政府部门通过削减对学生的资助金额和获得资助的人数来弥补预算中出现的经费缺口。

(二)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形势严峻。

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市场,因此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加直接的挑战。比如在印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往年困难,由于金融危机逐渐蔓延,一些跨国公司生存困难。减少招聘,甚至影响到印度大学入学率及专业设置。印度国内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学习技术。而不是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就业。

二、金融风暴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政策回应下重要现象:

(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矛盾凸显。

在我国,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人单位质量明显下降,金融、经济、房地产等用人单位数量、招聘岗位相比2008年大幅减少,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比较大,金融、会计、投资等专业的应届生面对比较严峻的现实,外资、合资企业减少招聘名额。总体来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许多高校正从人才培养环节着手调整,国家也出台诸多政策,以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

(二)学科专业失衡。人才适用性经受考验。

2009年以来,国内低技能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迅速衰减。与此同时,我国的“技工荒”却仍然持续。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但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人才需求,而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却出现就业难问题。目前国内就业市场处于结构性的失衡状况,也显示出国内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的情况。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教育是否能“学有所用”这一问题。

(三)高考降温,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重庆、湖南等地区,“读书无用论”抬头。重庆万名应届高中生放弃高考。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就业形势严峻,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打工挣钱等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

(四)考研、留学人口大增。

由于金融危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现在不是到企业工作和创业的有利时机,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究生或留学以规避就业竞争,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部分毕业生就业出路转向政府,也导致公务员考试人数激增。

三、危机与变革:回应危机的深入思考

(一)全球视野中的历史启示

历史上曾经发生数起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近三十年来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而且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几乎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然而,全球性危机中有何历史经验,有何启迪呢?透过危机,我们也发现,每次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都有一次快速发展过程,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兴起,促成经济新一轮发展,而教育在其中也经受重大变革。

历史地看,更广泛的意义上。危机往往为教育带来大发展的契机。从世界发达经济体发展轨迹来看,经济转型、兴起与发展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空间。而危机发生与应对时期,对于具有忧患意识、远见的国家,往往也是教育新政密集出台期和大发展时期,表现为教育大投入、大变革、大转型,从而带来教育观念、教育发展结构等等的调整与变化。就国家层面来说,充分利用危机时期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改革与发展教育,培养和培训大批新型劳动者,使经济调整与高质量的适应性人才培养相呼应,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经验。而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国家将教育视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在未来竞争中立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