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对教学案例的评价精选(九篇)

对教学案例的评价

第1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一、教学主体定位策略

(一)实现教师从“传道者”到“引道者”的角色转变

案例教学形式上是一种师生间交互对话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事实不平等状况,师生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教师不再简单地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知识传授者和思想传播者,而是引领学生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之道的引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内化为行为指南,这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问题设置、讨论结果等教学环节应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就应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道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感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一,教学目标的独特意识形态性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第二,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凝练性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高度概括凝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这要求教师要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扎实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深刻掌握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理论,还要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理论,对西方“普世价值观”深入了解,以便回应学生对这两类价值观的疑惑。第三,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要求教师熟练的组织案例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实现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传道”与被动“受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简言之就是要“做中学”。案例教学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交互讨论中获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因此确立学生中心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从课堂的“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尤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首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教师可用激励的语言、肯定的眼神去鼓励,用成绩加分制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不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同学,教师可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主动与他们沟通,一起讨论,使之逐渐形成习惯。其次要精心组织好小组讨论。小组设置成员在6-8名,执行组长、执行秘书各一名,规定在每次案例教学课轮流担任。执行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在班级发言,阐述对案例的分析结果,执行秘书则记录每位学生发言。因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有些表现积极,有些相对消极,甚至胆怯,为防止部分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的依赖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记录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再次要切实保障学生平等话语权。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不以教师身份强行压制学生意见观点,而是对话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案例选择优化策略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开展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案例教学的教学案例不同于传统讲授课的“例子”。教学案例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选择的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例,它集中反映一种现象、问题、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案例,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适载体。从所选案例内容看,首先要求具备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特征,即“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包含学科内容、提供分析的资讯、有冲突的元素、鼓励学生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立场、包含诸多待决定的议题、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答案或解决方案。”[2]其次,要求案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特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培根于中国土壤,具有中国特色,它立足于时代,具有时代特征,它扎根于人民大众,具有人民属性。因此案例选择要把握三项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性原则

由于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是一种事实描述,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讨论结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开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当然这并不要求案例本身有鲜明政治色彩,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特性决定在案例的价值导向上必须政治方向正确,应避免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对案例判断产生政治方向性的误解、曲解、错解的案例。这里就要处理好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关系。正面案例能让学生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反面案例能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和不足。选取案例要以正面为主,负面为辅,对负面案例要给予客观评价、正面引导,以消除负面影响,绝不可火上浇油。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

所谓“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实际才真实,贴近生活才生动,贴近学生才亲切。案例不能虚构,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真实的故事才有说服力,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杜撰出来的东西没有信服力、震撼力。贴近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的鲜活案例,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兴趣,达到对核心价值观抽象干涩概念的内化。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原则

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3]这不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方向而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上都要体现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因此,选择案例首先要讲中国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故事有中国历史故事,有当展故事,有百姓身边故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些故事时体认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钱学森的传奇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典中国故事。其次,选择案例还要反映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现实土壤,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所选案例描述的故事要反映时代性,故事蕴含的价值观更反映时代性。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概念不是绝对的抽象名词,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属性。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概念为例,缺乏语义背景的理解就会差之千里。

三、案例分析讨论策略

(一)组织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研究案例中所有的信息,然后找出正确的问题答案的教学过程。组织好课堂案例分析是保证案例讨论顺利进行的基础。首先,课前向学生呈现教学案例。根据教学案例内容灵活运用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呈现案例信息。这项准备工作需要在案例教学前至少一周时间完成,给予学生充裕时间了解、思考案例信息及其相关背景。比如我们课前一周时间就向学生传发央视纪录片《钱学森》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钱学森的故事。其次,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能否正确分析案例关乎案例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解读案例蕴含的信息。那究竟如何对案例进行解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背景因素的识别,框定、缩小案例分析的范围,识别和理解案例情境中的重要方面并弄清它们对整体情境的意义,使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充分利用案例中的背景因素进行思考,从案例本身寻求答案。

(二)组织案例讨论

如果说案例分析实际是学生依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那么案例讨论则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所谓案例讨论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的产生背景、环境及其解决方案进行探讨,案例讨论充分与否关系案例教学成败。案例讨论的目的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形成认识和理解。如何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讨论?首先,要以价值观问题为抓手。所谓“问题”,通俗说来就是某些难以处理或棘手的事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中的“价值观问题”,它是这样的情境:教学案例故事情节产生了重要的行为或结果,且对于这些行为或结果还没有明确价值观判断和解释。价值选择决定人的行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案例故事情节冲突在深层次上反映的实际是价值观冲突。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时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因此,教师预设问题时要以案例故事情节冲突为依托,以价值观问题为缰绳,拽住学生沿既定轨道讨论,避免讨论东拉西扯,信马由缰。其次,要以师生提问互动为推手。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后由执行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此后课堂可能陷入沉闷,教师要及时提出中肯而关键的提问来推动案例讨论。教师要围绕价值观讨论主题向学生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启发性,不可信手拈来。另外,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动案例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直面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不回避不躲闪不指责,但轻易不主动亮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以免过早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讨论阶段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既不能无视其他学生,自说自话,也不能任由他人发言,自己却保持沉默,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引导,不让学生感到拘谨,能做到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控,做到紧张有序。讨论阶段教师要做好阶段性概括总结,综合学生的发言,推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探讨。讨论阶段结束后,最后教师必须做最后的总结点评发言。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搞好这个中心环节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安排案例教学时间。就时长而言,高校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安排的课堂案例教学时长最好在1至2课时。四门思政课程要统筹安排,每门课应有针对性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选取侧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的案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切不能设计一两个课时内面面俱到地将核心价值观全盘渗透。就时间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特殊性,教师选择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段组织安排案例教学能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控制讨论时间,一方面是保证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顺利按时完成,另一方面是为防止学生在讨论中纠缠于某个细节偏离讨论主题,也占用别的学生太多的发言时间影响教学效果。遇此情况可以采取对学生发言时间做出强制性限定,规定学生发言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长,以保障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思想的碰撞。二是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讨论及最后的教师总结点评环节一定要对案例涉及的问题给出理论分析框架。案例分析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了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框架一般模型,即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为视角、以人民、人类整体利益为参照系、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工具构成理论分析框架,否则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极可能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效果评估策略

第2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教学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是高等院校本科环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人才需求量逐年升高的同时,从事环评工作也成为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重要就业领域之一。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在本科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框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对于提升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其依据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编写环评论述或报告书的基本能力。

1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脱节。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比较陈旧,与现行环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严重脱节,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职业资格考试需要。(2)教学内容与社会对环评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相脱节。教师讲授内容过于强调基础理论,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与领悟环评的技术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对环评人才能力与素质的需求。(3)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各高等院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能力训练不够。(4)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环评项目不具代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实际环评项目,对学习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环评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专家提出将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与环评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和理念[1-3]。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改革

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环评工作的结合。教学内容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直接体现[4]。如何对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进,使之能够与现行环评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所在。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多,如朱世云与林春绵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影响评价》[5]、周国强主编的高等专科学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类专业系列教材《环境影响评价》[6]、钱瑜主编的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影响评价》[7]、曾向东主编的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短学时系列教材《环境影响评价》[8]等。然而,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教材的内容与现行环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且教材内容与现实中不断更新的环境标准、环境政策法规、技术导则等存在较大差距,教材内容存在明显滞后性,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为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修订与更新,精心准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摒弃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中过于陈旧及应用性不强的相关内容,增添与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考试及实际环评项目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例如:(1)删减现有教材中过于理论、实践性不强的相关内容,如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文化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2)增加与环评职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等内容。(3)增加与实际环评项目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环评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及公众参与等章节。

2.2 教学方法改革

对现行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引入基于案例式教学的多种新颖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1)在各重点教学章节中引入典型案例的讲授,如水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及风险评价典型案例等。这些建设项目的环评案例是由主讲教师在已完成的实际环评项目中精心挑选并经过加工后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认真分析,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用到的案例知识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2)在课堂中引入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间,相应减少单纯理论课程的授课时间,设置典型案例的讨论环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案例、思考案例、讨论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性环节。(3)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模拟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典型案例为背景,设计一些建设项目的环评任务书,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环评的模拟设计,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3 学生参与方式的改变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课程的方式,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环评课程的学习。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改变学生角色使其实际参与项目实践。例如:在学生完成模拟案例的设计项目后,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代表汇报环评项目设计,其他小组成员点评其项目成果情况,指出项目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进行最后点评。通过这种参与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理论转为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其对课程的参与度大幅度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也由单纯的讲授转为引导其学习。此外,依靠现有“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参与市场上环境保护公司的实际环评项目,使其适当承担编制环评报告书的工作(如环境现状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观摩实际环评项目评审会的现场等。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亲身参与实际环评项目,使其角色发生改变,达到从“知识的学习者”到“项目的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2.4 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考核方式,使其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考核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考核,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等均发生改变,由此考核方式也需进行相应改革。在课程考核中,大幅度提高实践性环节所占的比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并适当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三部分的成绩比例为5:2:3。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大量时间花在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环评项目制作、项目小组汇报与点评上,因而实践性环节所占比重增大。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3 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3.1 理论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联

目前,国家对从事环评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证,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要求。为使培养出来的环境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对高等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科学与合理。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摒弃现有教材中过于陈旧及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增添与环评职业资格考试及实际环评项目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此外,将环评从业资格证书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以相关从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为蓝本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有的放矢,达到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竞争力的目的。

3.2 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相比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模式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严重阻碍和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拓展。目前,各高等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环节的讲授安排较多,且理论课程大多是单纯地讲解环评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技术方法等,实践环节内容较少,致使学生无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真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有些知识非常难懂。本课程通过开展基于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各重点教学章节中融入典型实际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学生分析与讨论案例,学生模拟设计与制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3 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合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学习中,学生仅是被动地接受课程理论知识,没有调动其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形式,实践性环节考核未能体现,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实际环评项目的制作能力。本课程通过改变学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方式,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等措施,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实际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工作,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习效果。此外,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实际环评项目的参与,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修订与更新,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可大幅度提高学生通过相关考试的比例,整体提升高等院校本科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基于实际的典型案例,使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规律,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增强。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参与到相关环评项目的工作当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环评工作的认识,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就业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1):84-86.

[2] 张波,吴春笃,储金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94-96.

[3] 王建宏,陈家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式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05-106.

[4] 王开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8(5):280-281.

[5] 朱世云,林春绵.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 周国强.环境影响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多维成绩 评价方法

案例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的选择与准备、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总结点评、教学评价。在案例教学的几个步骤中,教学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案例教学采用的教授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学生仍然十分关注课程的成绩。一个合适的案例教学评价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案例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案例教学中仍沿用较为传统评价方法,传统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无法准确地评定个体的学习成绩

目前,国内大部分案例教学都是采用课上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课间,课下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就案例中的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见解和解决方案。然后,大家集思广义,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统一明确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课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做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给出成绩。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只能根据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团队的成绩,无法识别出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

(二)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的大部分发言权掌握在优秀的学生或是积极活泼的学生手中,往往是这几个人决定整个小组对案例的看法。其他的小组成员鲜有发言机会,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成员根本懒于思考,盲目跟随别人的观点。这一现象导致小组部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使团队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从而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搭便车”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成绩的给定是由小组的整体表现决定的,这就会导致小组的每个成员对案例的讨论并不十分热衷。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特别是当个体的工作没有被单独识别出来时,会出现一种人们平均的努力程度降低的现象。由于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获得相同的成绩,因此,很可能存在团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花费精力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小组对案例的深刻、全面的认识。

(四)小组成员轮流负责,合作失去意义

国内高校的案例教学大多数都是贯穿在战略课程当中的,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往往会有很多的案例需要讨论和研究,一些小组出于省时省力的想法,会采用抓阄等方式确定课堂汇报的小组代表的先后顺序,不需要做汇报发言的同学会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不会在小组讨论中做深度的探讨,课堂上每个小组的汇报只是小组代表一个人的意见或是小组成员意见的简单罗列,这就使得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拘于形式,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五)缺乏师生互动

传统的案例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对理论的理解给出学生成绩,这样一来,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限制,也会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揣摩老师的想法,在课堂汇报的时候,汇报的是自己揣摩的老师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也不了解学生对自己评论的想法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六)忽视其他小组的发言

在案例教学各个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小组发言完毕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关注其他小组的发言和想法。这样极大的削弱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每个小组都拘于自己小组内达成一致的想法,往往会导致看待问题的片面化,不利于案例教学目的的达成。

二、案例教学中多维评价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目前案例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更关注多次的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使教师和学生获取宝贵的反馈信息,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

我们借鉴Brooks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采用组内同伴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案例教学效果的多维评价方法。

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计算公式为:S=(Tx30%+Lx70%)xp

S―每个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T―其他小组根据基本要求给该小组的表现打分

L―老师根据该小组的演示情况评分;P―该学生在团队的贡献系数,P=V/25

V―小组成员给该学生评价打分的总分的平均值。

在小组同伴评价法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打分是以匿名的形式展开的,确保分数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小组同伴评价表(见表1),帮助成员客观公正评价同伴的表现。

为了确保在展示小组演讲的过程中,其他小组能够认真听讲,使小组成员汲取来自不同小组的观点,我们设计了课堂展示评价表(见表2),用于小组之间的评价。任课老师对于小组演示的评价也采用此表。

为了使教师能够获取宝贵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我们特意设计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表(见表3)。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采用的是匿名的形式,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该案例教学效果的反馈,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实施这一评价方法,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为有效的避免了团队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给老师评价,能够为老师提供极为丰富的一手调研资料,便于案例库的建立以及改善以后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熊焕亮、吴沧海: 基于AHP法的案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1期.

[2]吴志明、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第1期.

[3]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陈一君、田北平:基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8期.

[5]蒋力、明:案例教学的评分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2期.

[6]Brooks C M:Ammons J L.Free Riding in Group Projects and the Effects of Timing,Frequency,and Specificity of Criteria in Peer Assessments[J].Journa1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3(5-6).

课题:

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YY10017。

第4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作者简介:

张友志(1973-),男,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和区域经济学研究, (E-mail) 。

摘要: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实践之中。文章重点研究了教学案例的选择及撰写、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工程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 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22-05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的互动响应过程及结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三者互动的媒介,教学目标是三者互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因此,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包含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三个方面,分别以强调教师积极作用的反省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强调学生知识建构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基于知识类型学的现代知识观为其典型代表[1]。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1870 年哈佛法学院首先倡导案例教学法,1889年案例教学法成为哈佛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并逐步被其他大学仿效采用,1984年“世界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应用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案例教学法发展日趋成熟[2]。目前,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法律、经济、管理、医学、教育、建筑、机械等学科的专业教育活动[3-7]。

一、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置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宽广的专业覆盖范围。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一些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专业定位和就业去向的认识不清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也有待提高。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认可及符合职业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案例教学法对于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相关文献主要涉及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少数几门主干课程的案例教学研究[8-13],很少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角度系统地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法[14]。

一般地,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教学案例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过程(图1)。为此,下文准备按照教学过程对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涉及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与撰写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并撰写恰当的教学案例(case materials)。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选择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案例时还必须注意如下一些问题[2]。

第一,教学案例应具有理论内涵。教学案例应当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知识及能力要求相吻合,并有明确的定义、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还应与教学时间、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介等教学条件相适应;因此,不是所有课程和全部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

第二,教学案例应清楚、具有真实性。首先,教学案例内容清楚明确,案例叙述连贯并有整体性,避免过于琐碎的细节描述或含混不恰当的用语;其次,教学案例应满足真实性,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真实的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案例,但可进行必要的修改加工和理论提炼。

第三,教学案例应规范、可读性强。教学案例主要包括标题、正文文本和附录三部分。正文文本至少包括主要概念及理论、主要事件和情节结构、主要问题及困境等基本要素,附录则应包括教学目标、启发性思考与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教师评论等基本要素。教学案例应难度适当、不超过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妨碍教学目标和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增加案例可读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第四,教学案例应包括冲突元素。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解决教学案例中预先设置或制造的工程管理实践困境,这种精心设置困境(dilemma)的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好的教学案例应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

规范的教学案例对于成功实施工程管理案例教学至关重要。案例形式既可以是别人已经撰写的案例材料,如何伯洲编著的《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中编辑了众多的建设法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甚至学生自主开发撰写的案例材料。案例内容可以是工程管理实践中有关工程技术的问题,但以

专业性质而言,工程管理教学案例应当以工程管理过程中有关工程经济、法律和管理的问题为主。案例有时来源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但更多的应来自于真实的工程实践,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虚构的。教学案例(case materials)不同于例题或举例(example),举例在多数情况下是虚构的,而且举例高度简化,缺乏必要的工程情境,学生难以进行知识迁移。教学案例也不等同于具体的工程案例,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对工程案例进行必要的概念总结和理论提炼后方能用于案例教学,例如:可将罗布革电站建设中有关索赔的事件改写成规范的工程索赔经典教学案例。

三、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模式及方法策略

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冲突。台湾的张民杰对师资培训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的7种实施策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反对在整个学期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课程,多数学生赞成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交叉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2]。

同样地,在实施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等因素至少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干课程;二是确定主干课程中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三是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模式。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主要有三种模式[15],可以单独采用,但多数情况下可以交叉综合采用。

其一,教师主导型。通常在教学时数比较紧张、低年级学生教学、课程刚开始或者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时采用,即:教师讲解理论—展示案例情境—教师分析问题—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学生讨论质疑—教师总结评价。

其二,师生互动型。通常在教学时数比较宽裕、高年级学生教学、课程后半段或者教学内容理论难度适度时采用,即:教师布置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评价。

其三,学生主导型。通常在高年级学生、课程后半段或教学内容理论难度较低时采用,根据教学时数既可安排课堂时间,也可安排业余时间进行,即:教师布置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以个人阅读、团队或学习小组等形式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质疑、点评学生方案—教师总结评价。

工程管理专业涵盖了工程实践中可能的技术、经济、法规和管理等问题。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单独或者综合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理论难度较大、有比较明显的争议和存在多种解决方案的工程管理案例。分组讨论时教师设置具体的工程管理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明确主题展开课堂讨论,讨论可以在小组内、小组间和全班进行。比如,在施工技术和组织课程中,给定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施工条件,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供学生讨论,对比各施工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定或优化施工方案;又如,可设计几种工程投标策略供学生讨论。

质疑咨询。此方法通常事先设置工程管理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在课余时间提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解决方案,接受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质疑咨询。比如,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情境自行编制按揭贷款方案,并汇报自己的方案,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质疑咨询。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汇报、质疑、答疑和存疑几个环节,遇到不同的、有争议的甚至错误的方案,不轻易否定而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分析启发。在一门课程或某一章节刚开始、教学内容理论难度较大以及学生还不具备必要的知识积累时,可由教师先进行概念讲解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教学情况设置必要的案例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实训操作。对于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在理论分析、功能介绍和操作示范后,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课程中,教师先讲解演示工程项目网络图的绘制过程,然后由学生上机操作实践。

沙盘推演。工程管理实践中有各种角色,如甲方、乙方、监理,项目经理、采购经理、销售经理,招标人和投标人等等,他们的地位和职能不同,由此决定了同一事件或问题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工程施工索赔案例教学中,让学生扮演甲方、乙方和监理等角色,根据案例情境提出索赔解决方案,并相互讨论质疑,锻炼学生的工作角色意识。又如,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中,让学生扮演建设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当事人相互进行辩论。

教师的态度和作用对案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保持中立,尊重学生及其主体地位;关注和帮助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理解、宽容和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甚至错误意见。教师应当认识到案例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循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持续地改进案例教学过程。

四、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可分为教学前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跟踪评价和教学后评价。教学前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状况、课程情况和教学环境等,以便采取正确的案例教学策略和方法;跟踪评价则可实时监控教学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后评价可以完整地了解案例教学的成败,为改进教学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等学校层次的第三方评估外,教学效果评价还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学生评价是学生向教师反馈案例学习感受,包括个人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教师评价是教师对案例教学行为的反省和检讨。

案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案例教学对完成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以持续改进案例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评价教学案例的理论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判断教学案例是否适合学生、课程目标和教学环境要求;(2)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效,如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学习及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个人成长等;(3)评价教师案例教学组织效果,如班级气氛、教学计划与组织、教学方法与策略、讨论的连贯性、教师的作用和态度等。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反思,因此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首先,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反馈意见、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座谈会和讨论会、平时作业、课程测验、实验实践环节等。

其次,侧重教学过程的跟踪评价,兼顾教学后评价。工程管理案例教学法在本质上要求教师认真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过程中的表现,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实践等环节的考查,适当降低测验考试所占权重。对部分高校的调查了解发现,多数高校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非常看重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占到了总评成绩的70%,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出勤合计仅占30%。因此,可采取“三三制”方案,即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课题教学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应低于50%。

最后,评价学生案例学习成效时,既要看学生的个体表现,也要看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贡献,将学生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合计作为总评成绩。

五、结语

文中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及方法策略、案例教学效果评估等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选择生动典型的工程管理案例,通过组织实施有效的案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工程训练,借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对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不是无条件的,成功的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需要建立在若干重要条件和教学实践基础之上。

首先,需要适当压缩课堂理论教学时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大大压缩而“节省”下来的自我学习任务和自主时间将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工程管理实践情境(或困境)中亲历体验和主动学习;因此,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其次,实行“双师型”专业教师体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赋予特定的工程管理实践活动必要的理论内涵,并对工程案例进行理论加工进而形成规范的教学案例。这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工程实践背景,因此,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到工程一线和工程单位实践实训,鼓励教师取得多种工程师执业资格并到工程单位任职。

再次,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案例资源库,组建案例教学研究室。工程管理案例资源形式多样,既包括工程资料、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规范、工程影像资料、工程管理文档等工程案例,也包括进行了理论加工的各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案例。为提高案例资源库的利用效率,应尽可能实现案例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利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和教师间的共享利用。

最后,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应当建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之上。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是还原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工程实践的本质属性,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工程管理实践问题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即培养工程管理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参考文献:

[1]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 张民杰.案例教学法[M].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6.

[3] 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

[4] 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50-153.

[5] 陈耀,张亚维.经管类案例教学实施的组织规划[J].江苏高教,2003(1):128-129.

[6] 张玉英,李向东.经济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19.

[7] 马治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2):24-27.

[8] 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9] 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6):285-287.

[10] 余剑英.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156-158.

[11] 王永生.工程案例教学:让科研走进本科生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94-96.

[12] 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13] 何崟,邓晓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评价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 2010(10): 89-92.

[14] 李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99-102.

[15] 韩利红,陈爱祖,齐会宁.基于自主开发的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2):49-51.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n cas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ZHANG You-zhi, GU Hong-ch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P. R. China)

Abstract:

第5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进展性案例;外科护理学;评判性思维;情景剧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护生只有进入真实的临床情境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1-2]。临床实践所面临的各种情况是动态的,疾病并不总是按照预期的轨迹发展,这对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才能应对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进展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利用体现患者病情变化的综合知识,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3]。进展性案例教学有助于护生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复杂的情形[4]。基于此,将进展性的案例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9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名,对照组50名,均为女生且两班学生均为全国统招录取。两班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及已修课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个班统一使用《外科护理学》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进展性案例教学法授课。两班案例素材来源于临床同一患者并征得患者的同意。选择乳腺癌、阑尾炎、泌尿系统结石、颈椎病及颅脑损伤5个典型病种制作5个进展性案例,共20学时。每一个案例教学内容均为4学时,第1学时均用于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剩余3个学时用于案例教学。

1.2.1传统案例教学法

教师授课前一周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并在案例后提出相关问题[5]。案例按照医疗文书的格式编写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疗诊断等[6]。用此案例导入授课内容,在上课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总结。

1.2.2进展性案例教学法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个进展性案例教学中心[7],依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进展性案例的每一幕对应着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及持续性发展目标,能力目标的制定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具体体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决策能力等方面。目标的制定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乳腺癌的进展性案例第一幕为例简单介绍如下:知识目标,为掌握乳腺癌的病因;技能目标,为针对乳腺癌的病因指导案例中患者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素质目标,依据乳腺癌病因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指导或讲座,预防乳腺癌;持续性发展目标,在知识、技能及素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式,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2)编辑进展性案例:将采集的临床真实案例在医生及临床资深护理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剪辑,形成符合学生需求难度适宜的教学案例。每一个案例以时间为基础按照病情的进展以6~8幕的形式呈现,呈现的方式为视频、动画等。每一幕集中体现1~2个主题(主题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点相对应),时间以不超过3min为宜,每一幕结束提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评判性思维问题供学生探讨。第1幕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实施过程: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按照医疗文书书写的案例发给学生,以供学生自学,案例同传统教学法。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进展性案例的第1幕以情景剧的方式导入新课,情景剧结束后提出问题,预留5min时间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小组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解决第1幕遇到的问题。未进行操作的学生可作为观察者,对实施者进行评估和记录,这样班级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8]。以时间的顺序按照逻辑循环“第2幕情景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解决问题——评估、记录”逐步推进编辑的进展性案例。

1.3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登录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匿名评价。评价指标涵盖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设立优、良、中、较差和差5个等级,从差到优分别赋予1~5分。学生只有完成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才能选课,确保了学生评教的参与性。(2)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学期结束后,由临床护理专家(在临床上相关科室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事先准备案例,护生依据相关案例为模拟病人实施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的主体为临床护理专家、模拟病人及未进入研究的平行班级的学生。评价的方式为采取双盲法利用自制的临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量表含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评价3个一级指标,其中护理评估含有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及社会心理状况4个二级指标,护理诊断及措施含有至少3个与案例紧密相关的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采取护理措施进行评价。学生得分=模拟病人评分×15%+临床护理专家评分×70%+平行班级的学生评分×15%。(3)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彭美慈等[9]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专家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tory-ChineseVersion,CTDI-CV)于《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始前及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一维度含有10个条目,每一条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共6个等级,负性条目赋值1~6分,正性条目反向赋分。CTDI-CV总分为70~420分,210分以下代表负性评判性思维倾向,210~279分之间代表评判性思维倾向性不明,280分及以上代表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50分及以上代表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此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总内容效度CVI为0.8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t检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对同一名教师授课的网上评教结果显示:采用进展性案例授课班级学生对教师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方面两组评教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比较

实验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分为(89.89±2.98)分,对照组为(77.52±5.52)分。由临床护理专家、模拟病人及学生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各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

《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始前测得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43.51±14.81)分、(246.37±15.07)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1.51±22.44)分,除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子条目外,其余各条目得分均高于40分;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个子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进展性案例教学的优势

3.1.1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认可度高

传统的案例教学先给出案例,在案例后面紧跟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依据给出的信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与传统案例教学相比较,进展性案例教学因为在最初只包含了少量的疾病信息,更能反映出临床真实的情况[10]。患者病情资料分成多幕呈现,学生一次只对一幕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每一幕往往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呈现增加了案例的真实性及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方面实验组对教师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教师的评分(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高。由同一教师授课,两组学生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评价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934),因职业素质主要包含的子条目为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态度、上课是否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3.1.2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临床实践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验证问题、预测问题的发展方向并利用以前及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能及时对患者的复杂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解决策略[11]。进展性案例以护理情境动态、持续性发展变化为特征,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疾病与人、环境有机结合,体现整体护理的理念[6,12]。采取进展性案例教学,更加符合临床真实的情境,实验组学生在针对具体案例进行护理评估、依据患者目前的状况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学生在针对具体案例提出护理问题时,提出的护理问题分不清主次,甚至有部分同学只是把课本相关章节提出的一般性护理问题照搬过来,而这些护理问题该患者并未出现;提供的护理措施并不能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实验组大部分学生都能依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观察到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3.1.3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始前测得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43.51±14.81)分、(246.37±15.07)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由于外科疾病的特点,护理人员常常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并且需要护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13]。因此,外科护理学的教学需要学生不但要掌握护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评估、分析、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外科护理教学主要的挑战是帮助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3]。进展性案例教学在每一幕情境剧结束后提出评判性护理思维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评估、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个子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2进展性案例编写的反思

编制进展性案例的教师要求在与案例相关的科室顶岗工作一个月,并参与护理该疾病的患者至少5例。顶岗实习结束后,本研究发现由于某些疾病在该医院该时间段发病率较低,因此未能参与到5例该案例疾病的护理。因此,下一阶段编写进展性案例的教师去临床顶岗进修前,事先去相关科室了解所要编写案例近期患者住院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顶岗进修。案例的多幕情景剧主要内容往往牵涉过多的医疗记录,情景剧的动态发展也是以医疗为主线,每一幕情景剧包含过多的医学术语,没有体现出护理特色。在下一步编写案例的过程中,首先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在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的前提下,研究组成员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5例典型的与案例相关疾病患者的住院过程,对5例案例进行提炼,罗列出进展性案例编写提纲,再对记录的内容加工丰富提纲形成情景剧。

4小结

第6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一、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以每章节的任务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按层次递进的方式解决所安排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的、掌握所学知识。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学员一定要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分析判断,杜绝不切实际的空想。再次,在任务型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学生能否按照预定目标到达终点的关键,因此,案例教学不仅重视人的知识,而且更看重人的能力,所选案例必须做到有血有肉、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

二、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实施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简称“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知识积累讲授模式,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是主角,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依托江西省教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C语言案例教学》,对2008级、2009级新生的“C语言”作了对比教学,即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实施了任务驱动型的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则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

准确定位授课对象是实施教学行为及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课题实施的教学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新生,由于新生第一次接触编程,应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C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动手实践,并且考虑到将来学生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求,必须提供够用的理论知识。综合以上方面,课题决定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自编校本教材,打破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秉着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任务”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任务”的选择就成为编写教材、开展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讲授函数时,首先提出问题怎么求出圆的周长,有多少种求法?在用非函数方法求出周长后,再要求学生用函数的方法实现。

(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造一些典型有趣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严肃的问题轻松化,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变枯燥的理论讲解为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种种条件语句的判断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六章“程序设计初步”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在设计本章的任务时,应选取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程序作为任务,从简单程序入手,排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选取任务新颖有趣,又能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在讲课时,如选取一个“星空模拟”的程序,这个程序演示出来,学生能看到黑暗中无数星星在闪烁,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探索,参与演示和讲解,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后,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难点,上课也不容易走神,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严格实施案例教学方案

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案时,课题组曾遇到过挫折,在2007年10月份第一次实施教学反馈和测评时,学生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他们要求和非案例教学班以一样的方式上课,彻底推翻案例教学方案,这是课题组从未预料的情况,后来在课题组努力下还是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最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除了学生因素,教师本身因素也会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课题组在施教时要把好关,不能因为教师自身因素随意改变既定的教学方案,如果真要改变方案必须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一致同意。

三、“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评价

教学监测评价是衡量案例教学方案成功与否的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方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课题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驾护航。

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忽视过程的教学评价很难完全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知识水平,特别是强调动手能力的高职教育几乎不可能通过几个题目全面概括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课题组认为过程评价、问题自查、信息反馈以及期末测试是组成一个完整教学评价的最基本部分。通过分析整理2007~2008年计算机网络专业新生实施案例教学之后的数据资料,课题组以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测试、调查问卷、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案例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开放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巧妙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学习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行为的评价,它是一种区别于结果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强调学生要真正学习到技术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通过教学过程的参与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过程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课题采用的案例教学与高职教学不谋而合,通过采用基于兴趣小组的案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同时又让过程监控与评价变得非常有效。

课题的开放性学习过程评价是这样实施的:5人一组,选取1人担任组长负责接受案例任务,1人担任秘书,其他为小组成员。小组接受到任务后,由组长负责任务实施,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对于任务的整个过程由秘书详细记录每个成员的工作过程,最后交由教师复核。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案例任务中,同学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监督、互相督促的教学效果,而且能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价。

(二)期末测试

期末的试卷测试很大程度上能说明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在同一份试卷的情况下,实施两年两个专业“C语言”课程期末测试成绩对比:2007年常规教学班(平均分72.3;最高分92.5;最低分35;标准差11.02)。2007年案例教学班(平均分81.9;最高分96;最低分63;标准差7.07)。2008年常规教学班(平均分66.1;最高分77;最低分45;标准差6.71)。08年案例教学班(平均分73.6;最高分90;最低分55;标准差8.92)。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地得出如下结论:实施案例教学的班级平均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都要高于常规教学班级。从正态分布情况来看案例教学班级的分数在平均分附件分布较多,更能体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恰恰说明了案例教学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自查、反馈

课题的问题反馈除了采用直接双向沟通、单元测试等常规方法外,调查问卷是课题采用的一个主要手段。课题的调查问卷在每个教学周期的第一个月、学期中期、期末进行调查,主要针对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认为需要解决和加强的方面进行调查并得以解决。

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但是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的问题自查反馈得以让课题不断自我完善,顺利地加以实施。例如,通过2007年20份问卷和2008年25份问卷,调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课题自编校本教材内容是否合理;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实验教学任务选取及实施是否合理;教学案例是否生动并融入所学知识;单元学习是否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2007年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案例的问题上,自编教材案例偏少,实践教学分组任务容易雷同,而2008年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实训教学的过程考核及综合实训两个方面。

四、总结及展望

在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编了适合高职学生的案例教学校本教材;建立了一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完善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问题自查与改进的经验。

第7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技能层面的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领悟、体验和训练等形式掌握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基本心理健康技能;掌握探索自我、调适心理及发展心理等方面的技能。自我认知层面的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实践、学会和养成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就业创业等方面基本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形成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理念,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并且能够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心理状况、行为习惯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全面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当产生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调适或主动寻求帮助,树立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的积极心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文献资料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灵活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选择案例的原则

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是非常关键的。选择案例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五条。

1.针对性原则。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联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等选择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才易于接受,引起关注。

2.实效性原则。教师所选的教学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并且要选择那些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相贴近的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案例是不会有教学效果的。

3.时代性原则。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瞬时万变的信息时代,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潮层出不穷,案例在不同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不能与时俱进的案例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案例时考虑到时代性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而也就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4.趣味性原则。教学中的案例生动形象有趣,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能够提高案例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5.丰富性原则。高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他们的心理需求既有共性,又由于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并且不同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情感、自我意识、求职就业和生涯规划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选择案例时应照顾到学生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心理差异,在选好共性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不同呈现方式的案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单元案例教学的要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所使用教材不同教学的主要模块也不大一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作了相应的规范,主要的模块包括“: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和“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有不同的单元,第一部分的“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心理咨询、大学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三个单元;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二个单元;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包括“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七个单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有这三大部分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服务于教学总目标的单元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可以通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案例教学运用要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从多视角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去不断体验案例中的情境,使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在提高大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同时可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予以内化。同时,在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留给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出现学生之间的观点和意见存在着较大分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与思考、交流与探究,这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训练,养成良好思维的习惯。

2.课堂教学中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涵盖的知识面宽广且具有不同时空背景、学科背景和专业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案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和社会心理等学科。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拓展与案例教学相关的本体性知识、情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等,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即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成长。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注重师生的平等互动、对话与交流,也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与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同时,案例教学法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

第8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移动通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73-02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通信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并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应用。而作为电子通信领域的移动通信教师,应该从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移动通信教学是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根据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向,结合当前社会对电子、通信领域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系统地调整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课题重点研究案例教学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最后提出如何在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弗商学院,当时采取的案例都是商业经营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案例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效果颇佳。在本科教育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教学方法,其作用可概况为以下四点:(1)案例教法直观、易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2)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3)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移动通信课程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开展需具备三大条件:(1)具有有经验的教师;(2)具备案例分析能力的学生;(3)合适的案例。我校有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与能力的师资队伍,并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工作态度积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电信系移动通信教研组的教师承担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另外,还承担了多项科研/教改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因此本课题具备案例教学法的师资基础。

案例教学法不宜在低年级采用,电子、通信工程移动通信课程于大三下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中的学生也具备了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本课题的案例选取主要根据教材中的章节进行选取,案例要少而精,不宜过多,所以,每一章选取一个案例,案例主要围绕当今流行和前沿技术,因此,案例与教学目标一致,符合要求。

(二)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可分为四大类:(1)实证性案例;(2)分析性案例;(3)模拟性案例;(4)调研性案例[2]。在移动通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实证性、分析性和模拟性案例用得较多,效果也较好。例如:基本线性调制技术AM(幅度调制)的实证性案例,用收音机的AM调制实例来说明AM调制技术的原理或方法,可以通过演绎或归纳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即先讲清楚AM调制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实例来说明;也可以先举出实例,然后在对实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原理和方法。又如:3G移动通信的分析性案例,事先向学生发放3G移动通信的基本资料,重点要求学生掌握3G的主要标准:CDMA2000、TD-SCDMA和WCDMA。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别对联通的WCDMA、移动的TD-SCDMA和电信的CDMA2000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再如:集成器件的模拟性案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本课题所拥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Altera创新电子设计FPGA平台),布置每个小组一个项目,利用全英文的项目介绍和英文原版实验平台手册,让每个小组进行项目实验,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评定组进行打分或评价。

(三)案例教学的开展

对于移动通信教学的案例法应用步骤,可以分为四大步骤:(1)组织准备;(2)组内分析与讨论;(3)组间分析与讨论;(4)总结及讲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和引导讨论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移动通信交流能力[3]。

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在课前确定每次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一定分析维度的案例,设计和组织教学。移动通信同其他专业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通信电子领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专业知识的难度以及对英语基础的要求,进一步加深移动通信学习的难度,也加深了教学难度。如何进行移动通信教学,把专业知识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已成为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考虑的首要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平衡好案例的难度和趣味性,如果案例过于深奥,会使大部分学生因缺乏词汇量等原因而无法理解其要义,而过于简单的案例会让学生觉得无挑战性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发放英文版案例和学生需要就案例思考的问题,学生就有较多时间理解案例,课堂上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案例的情况,再进行案例讲解。教师也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选择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英文科技文献检索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课题实施阶段,教师首先进行案例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认真思考,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接着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课堂的讨论尽量使用英语,当然可以辅以中文解说,使得学生可以分享借鉴其他同学的想法和观点。然后进行课堂发言,集体交流,在集体智慧火花的碰撞中,在不同思路的启发下,不同角度的论证,都可以对案例有更深入的认识,形成案例教学的成果,尽量做到发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英语专业词汇与英语应用能力结合。《移动通信》是一门专业考查课程,上课时,力求让学生掌握重点专业技术词汇,并传授中英互译技巧,通过科技文献翻译实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文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技能。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与黑板书写相结合、学生头脑风暴与小组汇报相结合、专业词汇PK赛等。

案例课堂讨论之后,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实施的完全结束,案例教学课后巩固阶段也非常重要,在此阶段,学生应该撰写英语案例分析报告和反思日志,进一步收集相关案例信息等,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英文撰写通信电子类科技论文,同时对于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促使师生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在课后加强移动通信的学习[4]。本课题已形成天华学院《移动通信》网络课程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学生参与度较高,并获得学校网络课程评比二等奖。

(四)案例教学的评价与考核

传统上电子通信工程移动通信课程的评价标准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一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生能否在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与世界沟通,学生们的英语听、说、写、译,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顺利知道、理解、汲取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需要对我们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稳步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对移动通信中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内容进行评价,主要从案例的教学意义和案例内容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切合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移动通信的案例如果仅仅是把专业技术案例用英语来表述,那么该案例的教学意义不大,最好是能够让学生根据案例的英文表述,自己动手验证案例或进行实际操作,增加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加以应用。如果学生能够完成案例中的操作,那么说明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可以很好地理解案例内容。

还要对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前期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阶段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案例分析情况进行评分记录或阶段性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程网络平台参与度等;期末成绩包括期末试卷得分和实验操作得分。而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移动通信》课程在学生评教中,各项指标均在90%以上。

三、总结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移动通信课程建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通过对移动通信课程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高度重视实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融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远程教育,它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和空间上的分离性,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显著特点。在这种环境下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方法面临以下问题:课堂案例教学时间不足;案例教学交流不足;教学的组织、控制难度加大;案例教学评价不易把握等问题。如何利用网络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是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20__年至今,我承担了海南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任务,笔者从自己的《管理学基础》教学实践出发,对网上案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条件开展网上案例教学

开放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开展网上案例教学。中央电大开发的远程教学平台为网上案例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中央电大为了构建了网络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开发了远程教学平台。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首先,这个平台为每一门课程设计了主页。在课程主页中,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各种教学资源,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师介绍、教学辅导、在线自测、IP课件、直播课堂等。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通过认真查看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明确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教学进度、考核的要求,在多种媒体的协助下进行学习。其次,远程教学平台设计了公共论坛、专业论坛、课程讨论区和课程答疑区等栏目。这些栏目bbs系统具有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点评和回复、记录等诸多功能,并可对讨论进行数据统计。我利用这些栏目进行网上教学的设计和安排,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利用这些栏目进行课程学习。教师通过数据统计来了解、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远程教学平台还设置了我的收藏夹、记事本,学生可以随时记录学习心得或问题。最后,在进行网上案例讨论时,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入远程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参加案例讨论。我作为课程讨论区的版主,利用点评、回复功能参与和指导学生的案例讨论。远程教学平台计算机服务器的数据库不仅记录了每个学生在网上的学习行为,它还提供了统计的功能。对每个学生在这个论坛上在什么时间发表了什么言论,以及对其他学生的言论做了什么样的点评和回复,了什么新的案例,有没有过不良的言论等都能清楚的了解。教师不仅知道每一位学生参与论坛讨论的时间,而且还知道全部学生参与论坛讨论的时间总和、平均值。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平台来指导和监控学生的网上学习。

二、少而精的网上案例教学设计

网上案例教学的内容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又要注意配合案例教学不同阶段,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整个案例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网上案例教学设计中,我在1-4周主要选择短小的,既新颖又贴近学生知识结构与生活体验的案例,如:描述一个教管理的大学教师到某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遭遇的种种问题的《形同虚设的总经理助理》,反映非正式沟通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的《小道消息传播带来的问题》。由于难度不大,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保持案例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案例主要以个人学习为主。到5-10周,我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以及企业经营现实状况,选择具有争议性和悬念性的案例。这种案例有适当的难度,使问题的解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探索历程,从而能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训练效果。这种案例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私彩在海南久治不绝,而且一些学生也在购买私彩,于是我采用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__年10月25日的内容《__,久治难愈的病》作为案例。这个案例反映了私彩管理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烈的探讨。在11-15周,我选择容量大,层次驳杂,线索繁复的中、大型综合案例。这种案例基本是在整个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开展的,由小组学生共同学习。如《联想为什么》它涉及到了企业的 计划、决策、组织、人事、激励、协调等各个方面。

为了使案例更贴近生活和中国企业实际,我主要选择以国内企业为背景的案例,如《形同虚设的总经理助理》、反映企业人事管理内容的《我们俩命运相同》。为了使案例来源途径和形式多样化,我还利用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节目的内容,如《经济半小时》中《__,久治难愈的病》、《良田种树、耕地蒙难》;《对话》栏目中《跨世纪的柳传志》、《吴士宏空降之后》的内容作为案例。这样做,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用好网络平台开展案例教学

(一)我在课程主页上案例,供学生阅读下载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的案例中除了有案例事实材料、思考讨论的问题的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案例涉及的背景资料以及难点提示等等,要求学生进入海南电大的网站,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对各章节的相关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并结合案例的内容和教师所提问题,学习与教材相关的理论,加深对案例内容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通过标题的超链接浏览案例的详细信息,或通过题目、作者、关键字、内容等进行单一或组合检索相关的案例背景材料,以获得大量的与案例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

(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案例的能力。我要求学生首先独立阅读案例,从案例中找出线索、问题,然后对教师在课程主页中所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作深入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课程答疑室,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在课程讲座区的论坛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为下一步网上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组2一5人)对网上案例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为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我在小组活动中创立一种激励机制,即在讨论小组成员中设立积分制:对讨论中积极参与的学生酌情加分,对未发言的学生不予扣分,规定小组案例学习成绩将成为其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课程中,小组案例学习成绩占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的40。这种激励机制形成小组活动中的竞争态势。

(三)精心组织网上案例的讨论。案例分析成败的关键,就是学生是否充分参与讨论。从学生网上学习不同步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主要利用课程讨论区BBS论坛开展非实时讨论。对个人案例分析,我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4-5天)内进入课程讨论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参加案例讨论。在讨论中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

对于小组的案例讨论,要求小组各成员利用课程讨论区开展案例讨论。组员各自提交活动分报告,由组长和组员共同修改整理,形成小组主报告上传给教师。当组内成员需要实时讨论时,他们还可以相互预约进入课程讨论区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地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经过几轮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对问题会有更加明确和深入的认识。我将小组主报告放在教学辅导区,让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四)做好网上案例学习评价

网上案例学习评价与传统的案例学习评价不同的地方是:教师除了评价学生分析案例的逻辑性、完整性之外,还要将学生在网上参与讨论的情况纳入评价范畴来考虑,比如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与其他同学网上协作讨论的情况、与教师互动的状况等。由于远程教学平台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案例教学的全程实现了自动记录和监控,这就为网上案例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的客观依据。

对小组的案例学习评价,首先采用组间互评的方式。我将各小组的主报告放在网上,让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主报告进行评判。通过互评,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评判他人研究成果的能力。其次,由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各小组成员在案例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参与度可以由以下指标来量化:发言的次数、张贴新案例的次数以及回复别人的次数。第二,对小组的案例分析的质量进行最终的评价。小组活动的成绩为二者成绩之和。

对个人的案例学习评价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网上参与讨论的情况,可根据点击率、发帖率和应答率三者综合进行客观评价。因为点击率反映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关注程度;发帖率是指学生在网上论坛上发表的文章总数,由它可确定学生案例学习的积极程度;应答率是指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比率,它可以确定学生参与网上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程度。二是教师对各个学生案例分析质量的评价。

四、总结

在二个学期的网上案例教学的探索中,我在网上先后了8个案例,其中4个为小组学习的案例分析,4个为个人学习的案例分析。案例讨论达数百条。《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与学模式改革》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海南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课题组在20__年春、20__年秋,20__年春工商管理专业随机选择一个班级的学生为样本。抽样调查人数共为150人。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4。调查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这种网上案例学习评价较高,有83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很好,一方面解决了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课题组还采用了小组访谈的方式征求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网上案例教学的意见,得到的反映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结合二种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网上案例教学有其独特之处:

(一)网上学习小组活动效果明显。首先,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通过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网上案例教学活动。一方面在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监控每个学生参加小组活动的情况,使原有的搭便车的行为基本消失。另一方面,在积极参加案例学习同学的带动下,加上采取的激励措施,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能够获取学习动力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活跃了网络学习的气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传统的课堂案例学习形式相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小组案例讨论,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各种案例的背景资料,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网络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海南其它地区,如在文昌、琼海、昌江、三亚的学生通过网络与海口的学生一起参与网上案例学习。通过电子邮件,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课程讨论区,身处海南不同地区,甚至出差到内地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分析案例,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体会,从而培养他们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二)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案例讨论中,有些学生害怕当众发言,有些同学不肯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在网络中,这种不见面的研讨方法,诱发了不同性格的学生用电子文本表达观点的积极性。比如在《小道消息传播带来的问题》案例学习中,在回答“总经理如何澄清问题”这个问题时,学生提出了许多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如有 的同学认为“总经理波利在听到传闻后不应该急于对大家澄清事实,应该先听听大家的反映,这对于他自己对于两个方案的确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自己的地位。”。

(三)延伸了案例分析的时空性,丰富了案例教学的外延。在案例讨论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作案例在网上,以供大家讨论。如有的学生询问如何提高员工士气;做为管理者,如何管理与自己交情很好的下属?由于与领导相处不好,有的学生希望大家为他提供建议等等。这使案例讨论不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是真正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许多学生联系自己工作中类似的情境进行深入剖析,为这些学生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或意见。这些在网络虚拟探讨中延伸出的真实情境中的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讨论的兴致,还能活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网上案例教学还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促进了网上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指导,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