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精选(九篇)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第1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节能减排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2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已经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实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信息技术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基于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原则

基于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与目标,构建和健全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与体系;对于具有共性的关键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开发以及节能减排产品的信息化要进行大力的扶持和鼓励;对于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对其进行大力的引导,使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信息要进行大力全面的推广;全面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从而使得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从而确保我国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2 基于信息化的节能减排的途径

(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建设。①通过信息化对企业节能实现促进作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中,选择若干家典型的企业,将对能耗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分析,对能源利用进行综合的平衡与调度等进行监控,利用集散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以及变频调速系统实现对能源的自动化监控,从而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起到推动作用,将被选为示范的典型企业节能减排的节能目标制定为10%;②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的减排起到促进作用。在建材,化工等高污染的行业中,选择若干家典型的企业,将对企业的污染物实时排放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作为重点,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等对企业的排污进行监控,对于被选为示范的典型的企业的排污减排的目标定为10%;③通过信息化对市政公共设施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每个城市选择若干个区域,将水电气行业管理分析软件,智能监控终端,智能计量表,传承传输设备的应用作为重点,在区域内能够实现供电,供水,供气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从而使得供电,供气,供水实现降低10%的节能;城市市政照明中,选择LED新技术,通过市政节能电工程的实施,实现降低30%的电能;④利用信息化对政府办公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各级政府中,实施网络化协同办公系统,将政府的配电节能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LED新光源照明控制系统,节能型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节能的重点,在政府的办公中实施节能目标,在政府节能中实现降低20%电能的目标;⑤利用信息化对IT行业的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IT行业,选择若干家将制造执行系统,工艺流程的优化,绿色产品的设计,清洁化生产,分布式数控技术等作为节能的应用重点,其节能目标为降低10%电能。

(2)通过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开发,推进节能减排。以自主研发为主,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优化,实时监控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水电气自动化控制,LED光源,RFID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等信息技术作为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从而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群。

(3)构建区域网格化节能减排监控平台,实现节能减排信息的整合。企业积极与政府合作,有效利用节能减排信息采集监控系统,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监控平台信息,从而能够为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依据和决策。

3 基于信息化的节能减排的对策

(1)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基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在节能减排中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积极作用,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对节能减排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积极推进信息化节能减排的作用,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不断创新工作制度。构建基于激励措施,应用体制与引导体制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在节能减排工作制度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的节能减排模式;激励措施就是通过在信息化产业发展中设立专门基金,对节能减排企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节能减排项目要给予政策鼓励,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配套措施,从而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引导体制就是政府通过节能减排信息产品,技术方案的推荐,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支持。

(3)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基于市场环境下,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大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服务机构的发展。利用市场化的运作,对节能减排起到推进作用,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使得节能减排项目的风险与成本都能够降低。

(4)加强科学的决策。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相关专家组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委员会,对企业中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推广进行论证,评估以及技术支持。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对申报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应用等要进行科学的评审;对于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要进行动态的检查与评估。

(5)加强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利用媒体,专家讲解,企业通过产品推介,现场交流等习惯是对信息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报道,宣传,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深入人心,从而能够为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节能减排关系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企业要加强自身节能减排的实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节能减排的信息化,从而推动社会与能源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明,赵慧铃,谭国权,等.节能减排信息化实现探讨[J].电信科学,2010(2):95-97.

第2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能源消耗;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本文对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了其相关性构建原则,然后对国内外的节能减排体系进行了对比探究,分析出我国公路节能减排体系的不足之处。我国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水平,应该给予更多的研究投入,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相关能耗的使用情况就是通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来进行描述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的判断出交通运输系统里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及时的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经济以及能源等多方面的内容都与低碳交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涉及到了多种易变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说,对于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其主要主导原则以及基本框架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导原则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的相关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遵循相关原则,只有按照相关规定对评价体系进行创建,才能让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出其最大的用处。

(1)科学性原则

相关体系应该在正确的科学基础上进心建立,一定要明确相关的指标,让指标和目标达到一致,并且各个指标之间要保持独立性,还要相互协调的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把公路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体现出来,并且能够把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突出表现出来。

(2)系统性原则

我们应该把公路交通的节能减排工作当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将其放入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里面,然后分析整个系统中影响公路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能单纯的发展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要把它系统性地进行分析,这样做出的效果才会最好。

(3)简明性原则

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相关指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简明性原则,抽选那些最有代表性、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整体目标的指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不但要满足指标的独立性和全面性,更要让指标体系达到最简洁明晰的地步,这样才能做出最优的体系。

(二)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一个评价性的指标框架,对于一些特定性的象征对象的解释系统就是通过这个框架来实现的,所以说,构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就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在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因为合适的指标将会影响到整套系统的评价结论。但是,并不是越多的评价指标越好,如果评价指标过多就会导致各项指标之间产生矛盾,同时,指标过少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够起到代表作用。所以说,每一项指标的确定都要进行反复的确认,综合型的对指标进行选取。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资源相差很多,在构建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就要对这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那些靠海的交通地区的评价体系要有相关的改变。不过,地理资源的优劣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所以说,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该剔除不利于对比的因素,这样才能公平的进行区域间比较。

二、国内外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外评价指标体系

在国外,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讨论和相关实践工作。例如,加拿大政府创立的公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性能指标体系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交通运输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国外的交通发展中非常重视汽车的各种污染,并且已经开始对尾气的排放污染、生态的保护政策、噪音的污染等反面进行了整治,并且确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国内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国内能够进行借鉴的评价体系也只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了。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比较符合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能够实现低碳的目标。总体而言,对于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立还是借鉴国外的相关指标体系比较实际。分析上述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难发展,国际上的专业人士早就重视其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其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了,并且还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处于发展的阶段,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太少,并且在创立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对于指标的选取如果单纯的从国内筛选,可行性很低,并且不能非常合适的进行配对,所以说我国还是应该借鉴国外的指标体系。对于交通体系的科学制定来说,应该明确低碳、绿色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了。

三、结语

影响公路交通能源利用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且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说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统计归类,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的不同应用情况。总的来说,我们明确了绿色、低碳的大框架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工作,然后通过对国外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就可以成功的建立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徐敏勇 方文斌 单位:龙泉市公路管理局 杭州途新路桥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扬,褚春超,陈建营.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01:141-145+158.

[2]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1,09:1067-1073.

[3]李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04:404-408.

[4]李秀邦.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2,03:104-106.

第3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内容摘要:北京是一个能源资源严重匮乏,而消耗很大的城市。本文针对北京第三产业的特点,提出了适于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的评测指标、监测与考核的方法,最终构建了第三产业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以期对推进北京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所指导。

关键词:第三产业 节能 减排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来说,高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明显高于低城市化水平地区,并且能源消费结构也更为先进。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能源结构转变问题更为严峻。如Gates andYin(2004)指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和商业所需要的较清洁的能源构成。能源的生产利用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过度使用能源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城市化、能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例如Toru Matsumoto(2002)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大地影响了全球变暖问题。Parikh&Vibhooti(1995)认为在城市发展中,产品生产和运输中间接的能源消费、终端使用的直接能源消费以及能源品种的转换,都会导致全球变暖或温室效应。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在未来20到30年内仍将不断上升,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更为人关注。

第三产业是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

第三产业是在第二产业基础之上繁衍的产业,发达的第二产业和一批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延伸,在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城市人口提供就业空间。因此,随着工业在城市的集中,第三产业也在城市集聚起来。城市能源消费中,除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外,第三产业的贡献也很大。因为虽然服务业消费的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与工业相比较小,但是服务业对油、气、电等优质能源的需求很高。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和发展,不但加剧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对城市能源消费的结构也提出了挑战。面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的严峻问题,20世纪80年代全球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各国探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解决思路。它的意义不在于是先进的理念,而在于依据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有效实施。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四个层面是富有成效的,其中依托第三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已是富有创新性的有效的途径,它正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实施的最富潜力与成效的发展模式。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构建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圆满完成。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北京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二)研究目标

国家已就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做出了宏观上的较为详细的规定,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三个体系)。总体讲,“三个体系”实施思路是将全国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层次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县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另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的行为主体,可分为九大重点耗能行业。

作为生产与经营的行为主体,其基本或唯一的原始动因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关注环境与生态效益则是在应有责任驱使下派生的行为,不是其行为动因。因此,行为主体的节能,尤其减排目标必需要通过指标的控制、过程的监测以及结果的考核才能得以实现,而政府或行使政府职责的相关组织则是控制、监测与考核的执行主体。仅从三个体系的构建讲,国家已出台相关内容,各级政府也可依照国家标准做出相应规定,针对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国家也作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特点,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而作为一个整体并赋予应用与咨询意义的研究十分薄弱。

本文主要在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的指标确立,包括评估参数的选择和参考值的确定;针对运行模式研究监测过程管理与支持体系的设计;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的确定,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使政府职能的行业管委会的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最终构建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

(一)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

1.面向实际研究。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网站、实际走访一定数量的行业等形式进行较为普遍的调研,对目前北京第三产业基本状况作出整体把握。典型研究:把交通运输、邮电业、商贸、物流服务业、政府公用事业作为典型研究对象,较为深入地进行研究。实际构建研究:课题研究者在研项目对目标相关体系的实际构建的研究。

2.运行模式研究。在面向实际的研究中和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综合,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性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内容围绕第三产业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整体与相关性研究:三个体系的作用与相互关联,即适宜的指标体系是控制节能减排的参照标准,可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监测体系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明确的考核(奖惩)体系是督促行为主体改进(技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流程再造等)的基本手段,三个体系共同构成实施循环经济和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基本手段。

3.设计研究。通过面向实际的研究,针对监测过程管理和支持体系做出一定的工程化研究,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系统。监测过程管理包括监测组织、设备、目标、数据(参数)、管理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等,支持体系包括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

(二)运行机制和支持体系

运行机制指执行主体的职责与行为主体的责任界定、执行主体与行为主体相互关系、利益机制、监测(过程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公共保障机制与支持平台等。支持体系:主要针对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的公共支持体系。标杆性是基于研究者面向实际的研究和效果(经济、环境、生态)分析,参考相关专家对效率(经济、环境、生态)的评价、相关利益者满意度(政府、管委会、经营主体、投资者、公共服务组织、周围居民等)评价,择选出若干优化模式,对选定模式进行优化、重组、再设计等处理,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意义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1.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探索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2.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厉查处违反国家能源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节能环保执法,提高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积极开展人员培训。

3.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指标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各县(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落实到重点企业。定期公布各县(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4.建立节能减排部门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减排方面的工作;监察部门要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建设部门要和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脱氮设施加快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规定运行负荷要求;工商部门要监督关闭的企业,依法责令其限期变更、注销或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电力部门要停止对依法关闭的企业或生产线和停产治理企业的供电,落实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措施。

(三)理论体系模型

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环境经济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面向实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有利于应用性与创新性目标的实现,从而体现出本文的价值与意义,其体系模型见图1。

参考文献:

1.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6

2.David F.Gates and Jason.Yin.Urbanization and Energy in China:Issues and Implications.In: Aimin Chen,Gordon Liu and Kevin Zhang(editor).Urbanization and China. BurlingtonVT:Ashgate Publishing,2004

第4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电力 节能减排 理论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S21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032-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胜利电力管理总公司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胜利电力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胜利电力管理总公司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胜利电力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胜利电力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胜利电力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胜利电力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胜利电力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胜利电力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胜利电力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胜利电力管理总公司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第5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一、现状和形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累计安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0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典型区域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攻克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关键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 科技引领,协同推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布局,加强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实现部省、部际协调联动。

2. 突出重点,持续支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当前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制约全局的瓶颈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 系统集成,工程带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创新机制,政策引导。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行业、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5. 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与能力。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1.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

2.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

4.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四)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机制,促进形成技术服务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基地。

(五)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组织研究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系列宣传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及信息网,开辟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节能减排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地方节能减排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地方节能减排专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

第6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节能减排; 信息披露;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2010年7月12日,紫金矿业公司公告称:2010年7月3日,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起因于前阶段的持续强降雨,本次事故将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铜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废水已造成福建汀江污染。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讨论,上市公司不仅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也应该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在节能减排的经济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

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精神,切实做好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工作。其中二十一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信息披露,公开本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和标准,披露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情况等,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2010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部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开征询《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指南》要求,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不仅是环境保护背景下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和环境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规则,也要求与之相关的群体、个人能够监督上市公司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上市公司节能减排,所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分析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有关的股东、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等,由于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涉及的是环境保护的信息,所以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股东、债权人等,也牵涉到上市公司所在地附近的居民等。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还需要政府立法部门制定法律规定这种信息披露,以及地方政府需要处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所以从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出发,分析上述群体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矛盾。节能减排治理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有时甚至需要牺牲企业利益、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而节能减排的受益者,则是全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实施者,其成本和收益往往是不对称的,成本大大高于收益。这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如实地披露节能减排信息,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发挥投资者和债权人、员工的公司内部监督作用,也要发挥监管部门、第三方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一)投资者

由于紫金矿业A股股价远高于H股,表明A股市场上有较多大资金青睐紫金矿业,负面信息出现以后,这些资金马上出逃未必有太大好处,因此相当多资金选择了继续留守,需要等待其他投资者接盘。相比之下,香港投资者更多考虑公司素质和投资价值,因此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情况,造成股价的暴跌。所以投资者在事后很难做出节能减排的监督,改进这一现状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观,强调上市公司需要承担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减排的义务。投资者需要改变观念,选择那些有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企业,而拒绝只顾经济利益,置社会利益于不顾的企业。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只有前者才更有发展潜力,而且在加大对节能减排不如实披露的处罚力度后,投资者可以自动鉴别出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进而选择节能减排信息如实披露的公司。

(二)债权人和员工

上市公司主要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关心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而商业银行关注节能减排信息也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特别是立法规定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规定。在日本、德国等公司治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可以参加企业内部治理的体制,缓解企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关注企业节能减排信息与实际经营活动的不同,对于两者不同的企业应该给予举报并且不提供贷款。而对于上市公司员工而言,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了解《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由于牵涉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员工会了解自己的工作所受到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危害情况,员工会对比这些情况与节能减排信息,进而起到另一层的监督作用,当然这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举报渠道畅通,真正地实现这种监督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的立法支持。

三、政府立法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者考虑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过程中,政府需要推进立法和执法,提高政府的监督、监管能力,营造合适、适宜的市场环境。因此,政府需要立法规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兼顾环境的承载能力;细化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的目标、内容和管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规范法、法制化。

(一)完善法律规定,加强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制定有关节能减排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监管部门必须规定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并规定其披露形式以及定期披露的时间,其中应对重污染行业制定更加严格的披露规定。第二,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企业违法和不履行节能减排行为的惩处力度,这是保证上市公司切实履行节能减排业务的重要前提。第三,环保部门、证券监管机构的核查是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一环,环保部门证券监督机构需要通力合作,在环境保护执行、节能减排披露等方面合力进行监督,内容包括:重大环境事件的临时环境报告审查、相关信息披露工作的及时性、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等。

(二)创新反馈机制,确保渠道畅通

无论是对于上述员工、债权人或者投资者,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和监督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监督部门不仅仅要监督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还需要创造条件、通过公开电话、政府电子信箱等资源,构筑统一的投诉平台,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除此之外,在制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要求时就应该将社会民众的意见考虑在内,不仅有利于社会形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也使得民众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的积极性增强。

(三)地方政府的责任

对于地方政府,相较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他们往往更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有关污染环境的事件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业绩。政府在紫金矿业这次污染事件中扮演了排污合谋者的角色。并且在当地的官员当中,也有很多通过各种关系持有着紫金矿业的股票。但是现如今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已经从“唯GDP”机制转变后,环境保护也应该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这将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得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工作不到位与地方政府的职责联系在一起,形成地方政府的又一层监督作用。

四、公众监督节能减排信息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有效推进,单单依靠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需要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需要非政府第三方的共同作用,组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共同推进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发展。

(一)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应充分发挥公众舆论工具的作用,对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上市公司进行积极宣传,这不仅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行为,也使得节能减排信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营造关注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履行的氛围,并且对公众举报上市公司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如实报道,与社会公众一起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推动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包括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它们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调查,揭露企业社会责任失责行为,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市场的动力,有效地制约上市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缺失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承担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第三方”审核的任务。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第三方”审核的相关准则。对于非独立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信息的“第三方”审核,可以由获得环境保护部认可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执行独立的环境报告的审核。

(三)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社会公众以已经颁布的国家法律或条例为依据,监督节能减排立法、执法机关的工作。对于上市公司所在地周围的居民而言,他们有意愿去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而且在上述监督反馈渠道的作用,他们能够将反映的信息传达给监管部门,不仅有利于约束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行为,也有利于监督监管部门的管理行为。对于其他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方法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合规性与真实性进行关注。

五、结束语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我们发现最具有激励意愿的是中小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监管部门,但是前两者的监督意愿是出于公司价值和公司现金流量考虑,所以这种监督职能具有不可置信威胁性,即当公司出现节能减排信息不如实披露时,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因为担心公司遭受罚款和经营业绩的下降而不向监管部门举报,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告知上市公司掩饰这种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具体细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的合作监督,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要求、开辟社会公众监督的反映渠道;避免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事件上的“合谋者”角色,将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与地方政府政绩联系在一起,辅助于发挥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第三方力量,形成全方位的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吉海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第7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目标

1.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对影响环境及能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工作。

1.1.2节能减排审计目标

(1)实施节能减排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节能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相关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那些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情况,以及这些项目预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

(2)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和监督,以促进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1.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建立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需要既设置定量指标,又考虑定性指标,从而更加系统、规范地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1.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量指标

(1)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

(2)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等两项指标。

1.2.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性指标

(1)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3)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

(4)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等四项指标。

1.3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3.1有利于完善节能减排审计方法

通过创新节能减排审计方法,引进其他交叉学科的最新技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有效监督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绩效。

1.3.2有利于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

企业在经历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标志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制(包括受托环保责任),为节能减排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它隶属于环境审计。通过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和发展。

1.3.3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

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为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评价指标的总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实施相关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节能减排审计证据,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审计鉴证和审计评价。

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2.1.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通过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合理、可靠、完整、规范、综合的评价。

2.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相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和实施的效果。

2.1.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使用节能减排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

(2)执行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节能减排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

2.2.1完整性要求

系统性即要求在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从系统、全面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

2.2.2相关性要求

在节能减排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各审计指标所具有的相关性,因此,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包括从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企业运营层面等方面考虑。

2.2.3可靠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相关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考虑定量评价时货币计量属性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属性,在进行定性评价职业判断时,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评价标准。

2.2.4可比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考核指标应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在同一审计目标下,相关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评价考核指标可以采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进行考核比较。

2.2.5成本效益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而使审计工作发生的支出低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2.3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四种:一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主要是与企业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战略等相关的指标,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企业从“供、产、销、研、发、财”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三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情况的指标;四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既开源又节流,充分考虑节约能源,降低环境影响,并考核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3.1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包括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能源有效利用率及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等指标。

(1)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节能减排教育资金÷企业员工培训总费用)×100%该指标反映企业节能减排价值观培养及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情况。

(2)能源有效利用率=(有效能量÷实际能源消耗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有效利用能源水平。

(3)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环保设备价值÷固定资产净值)×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减少排放、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4)绿色产品比例=(绿色产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环境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和促进效果。

2.3.2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评价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收益情况,包括对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以及对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等的评价。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收益具有递延性,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一定的会计期间,当期发生的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可能会低于当期取得的收益,出现“入不敷出”情况。因此,应从企业持续经营角度对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进行考核。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该固定资产取得的节能减排收益-购置该固定资产的支出总额

(2)节能减排活动取得的收益净额=节能收益金额-节能减排投入金额

(3)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节能减排的投入金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包括用于环保及环境治理费用的减少额、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综合利用节约额等。

2.3.3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总收益中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用于节能减排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用于节能减排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率指标,以及用于节能减排的节能资金收益率等相对指标。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收益额÷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00%

(2)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率=(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金额÷全年销售收入)×100%节能减排无形资产包括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

(3)节能资金收益率=(能源节约金额÷节能投入金额)×100%

2.3.4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主要是在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中,对降低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工业三废”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1)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一定时期能源消耗总量÷一定时期总产值)×100%将该指标应用到能源消耗指标上,本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其他能源可以按此指标公式套算。单位产值电能消耗率=(电能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原煤消耗率=(原煤消耗总量÷总产值)×100%。

(2“)工业三废”利用率=“(三废”产品利用量÷“三废”产品总量)×100%“工业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三废”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需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三废”加以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总量÷废弃物总量)×100%。

(3)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数÷污染物总项目数)×100%;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量=(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水量=(废水排放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气量=(废气排放量÷总产值)×100%

2.3.5建立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在定量分析取得各节能减排项目的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评分,并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加总求出定量分析综合指标。同时考虑定性分析影响因素,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定量分析综合指标进行修订,最后得出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及审计报告

3.1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方法有传统审计评价方法和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3.1.1传统审计评价方法

传统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询问法、检查法、审阅法、观察法、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程序等。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及会计记录、会计文件和资料进行的审计程序,目的是获得与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相关的节能减排审计意见。

3.1.2节能减排的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1)节能减排审计目标法,将被审计单位相关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分解为多个目标,按照审计业务的性质、时间安排及审计范围要求,在遵守审计原则和审计标准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进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方法。

(2)节能减排实质性分析法,是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对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得到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节能减排审计人员通常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风险评估,决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节能减排项目管理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做出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的专业判断,考虑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收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高,将在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多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减少细节测试工作的方法。

(3)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3.2编制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3.2.1审计报告的内容

(1)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

(2)对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评价;

(3)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评价。

3.2.2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报告应当满足节能减排审计目标相关要求,揭示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审计状况,根据节能减排审计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评价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出具节能减排审计报告和节能减排审计管理建议书。

4结语

第8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 节能减排 绿色

中图分类号:TN91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029-01

1 信息通信网络中节能减排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是越发的严重,为了应对这类问题,节能减排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话题,“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6%的目标,在这些能源消耗中,通信行业虽然不是能耗的重点行业,能源消耗仅占千分之二以下,但随着3G、宽带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蓬勃的发展,通信网络能耗总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信息通信网络方面的耗能越来越严重,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较大挑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产出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除了能耗方面的问题,我国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形成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由此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国家也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做出一定的贡献。

2 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节能减排的应对措施

2.1 通信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并将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

就节能减排而言,电子企业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无法忽略的还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企业要是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仅仅依靠技术是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的。因此,坚持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把技术应用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的基础水平,把管理提升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能耗统计监测体系,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加强能耗统计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通信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制定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并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要加强队伍人才的培养,完善节能减排的工作机构。如此一来,节能减排的工作方能做到做好。

2.2 大力发展电子产品节能技术,减少高能耗领域的投入

就信息通信网络而言,最主要的能耗是对于电能的消耗,针对这一点,电子开发企业应当大力发展电子节能技术,研发新型节能电子产品,坚持绿色、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强化新建项目的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建设,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LED照明技术、CPU变频技术等,全面实现绿色增量,提高现有网络设备能效利用率,积极开展节能挖潜,提升通信网络的整体能效水平。除了研发新型电子产品以外,减少高能耗领域的投入也是节能的好方法,政府应当监督厂家主要研发、推广节能电子产品,从源头上减少能量的消耗。

2.3 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减少高能耗企业的能耗标准

利用信息技术减少高能耗企业的能耗标准主要体现在其生产、运输等过程中,坚持应用潜力与系统节能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着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进通信网络结构和系统的优化,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有效继承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实现通信网络系统节能整体效果最优。这样不仅能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为绿色信息通信网络节能减排做出一定的贡献,给其他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2.4 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做好通信业节能减排评价

在电子产品的发展走向中,生产厂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监督制度与评价体系来督促生产厂家的工作。加强行业发展指导,着力做好通信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确定规范相关能耗标准,提出有效的节能减排指标,在设备招标、工程设计通信建设中将能耗和环保性能作为评标的重要指标,积极落实共建共享,努力做好现有结构优化升级,促进IDC优化布局,加大绿色基站建设的力度,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节能,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并对各生产厂家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促使其研究制定工作,有序推进重点管理,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加一定强组织协调,推动设计研发制造,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运营维护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工作。

2.5 发展有害物质排放控制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电子产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伴随着高污染,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即是发展排放控制技术,具体来说需要控制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形的粉尘、臭氧甚至无形的电子辐射等。众所周知,废弃电池、CRT、LCD和PCB等这类物质里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对于大自然的影响是及其严重的,由此可见需要加强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提高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率,减少污染。

3 结论

综上所诉,带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信息通信技术是经济社会节能减排有力的推动力量,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适合各行业节能减排的信息服务和应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全社会更广泛的节能,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节能减排的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实。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检查和指导,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监督检查,使节能减排的指标、任务和措施得到逐级落实,真正成为企业的硬指标、硬任务和硬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8,09.

[2]金永生,应江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及电信运营商推进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12(05) .

[3]王洋.绿色信息通信网路中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07).

第9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结交流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动员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促进中央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对这项工作,淑和同志将做全面部署。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全球环境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节能减排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总理也明确要求:“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从中央企业情况看,虽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能源消耗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所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

二、中央企业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一)节能减排是中央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源消耗水平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节能排减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节能方面看,能源资源是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和生产条件,煤炭成本在中央企业五大发电集团总成本的比重高达60%左右,燃油成本在三大航空集团总成本的比重已经超过40%。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减排方面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将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中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中央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冶金、电力、运输、建材等领域,大多居于行业排头兵的位置,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目前,中央企业几乎控制了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发电量占全国的一半,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5%左右。尽管中央企业总体能耗低于全国水平,在冶金、电力、化工等领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有的企业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面很大。从行业看,中央石油石化企业能源消耗占全国的5.8%,冶金企业占全国的2.9%,在其他行业中,中央企业的能源消耗也占有一定比重。从企业看,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千家企业中,中央企业有近230家,“十一五”期间承诺节能*多万吨标煤,占千家企业节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三)中央企业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技术、人才、装备、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节能减排装备制造方面,中央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东方电气和哈电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占到全国市场的70%,设备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一重、二重、西电集团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所提供的装备设备直接影响这些行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建材行业中水泥、玻璃等高耗能产品的技术设计、设备制造,安装以及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设备,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中央建材企业。节能投资公司,建筑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等在能效管理、节能示范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地位。在国家认定的449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中,中央企业有91家,占20%。中央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人员达到27.6万人。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流程,提升装备水平,通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突破升级和积极推广应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中央企业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四)中央企业要做节能减排工作的表率。

节能减排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争做节能减排工作的表率。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中央领导明确指出:“中央企业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而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国家意志的企业”。中央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增强盈利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度,带头模范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好转等方面的表率和带动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确保按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最基本的目标,必须确保如期完成。各企业要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石油石化、电力、冶金、化工、煤炭、建材、交通运输七个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中央企业,必须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多万吨标煤的承诺,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国资委确定的重点企业,要努力实现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力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

按照《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国资委将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加大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力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引导,把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下属企业,层层抓落实,建立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从集团公司到基层岗位的责任体系,并严格奖惩,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关键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突出创新,强化管理。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减排为重点,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搞好综合利用,优化投资结构。要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要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加强能源定额、计量和统计管理,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