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课后托管服务措施精选(九篇)

课后托管服务措施

第1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建立我市对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管理体系。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厅关于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相关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做好暑期托管服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提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对做好“双减”工作意义的认识

5 月21 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时代学生减负工作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双减”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省教育厅也作出了相应部署,从6月下旬开始,建立了“双减”工作进展周报制度,实时掌握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展情况。7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部署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严格执行假期管理规定,引导义务教育学生暑期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地要深刻认识做好“两减”工作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和在形式上下功夫

各地要切实落实有关要求,指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一)要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内容。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应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二)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外文化场所和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让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要积极吸纳有特长、有余力的家长志愿者和社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如社区干部、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都可参与。(三)要规范对校外教育场所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场所要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家长需求,延长开放时间,禁止对外实行承包经营或营利性运营,已经承包出去的,要及时纠正,7月底前予以收回。

三、要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坚持自愿原则

第2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现将一年来抓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聚焦党建领航、强化主责主业

一是通过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院和教书育人全过程;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等举措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二是通过指导支部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要求;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指导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举措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三是通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管理和社团管理,严管哲社类活动和课堂纪律,严把教材选用关;认真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普法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抓好宣传工作,严把信息审查关等举措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四是通过抓好廉洁教育。扎实开展“以案四说”“以案四改”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要求,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等举措着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二)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思想引领

一是通过严、细、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实施“五级巡课”制度,加强学习纪律管理;开设“阅享课堂”,开展考研交流,营造良好学风等日常管理举措深化思想引领。

二是通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依托教学技能大赛,推动学风建设提质增效;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举办专业技能竞赛,锻造素质教育品牌;以项目制为驱动,推动科技创新等素质培养活动深化思想引领。

三是通过依托社团阵地,组建学术性、技能型学生社团。依托党员服务站,使学生党建细胞化、有形化和生态化,营造勤学氛围、搭建会学平台、构建乐学格局等阵地建设举措深化思想引领。

四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通报制度、健康信息日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开展心理疏导等疫情防控措施深化思想引领。

(三)聚焦政治把关、优化服务效能

一是通过加强政治引领,把握发展方向。坚决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学院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抓好队伍建设。注重抓好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政班子建设等举措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通过强化师生观念,切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工作理念;强化服务载体建设,开展“党员服务站”特色活动等举措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三是通过引导教师党员立足岗位,引导学生党员围绕素质培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主要问题

(一)思想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少数党员的角色意识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少数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功利化倾向。

(二)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固化

制度的执行需要进一步规范,特别是教师支部的“三会一课”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培养提升,一名领导干部受党纪政纪处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3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重专业轻审定随着部队简编,军队查新人员紧缺,更换频繁。为了快速培养人才,不少查新站面向地方院校招收情报专业学生补充查新队伍。有的查新机构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忽略了严格的政审,使这些文员或聘用人员轻易地接触到军队密级课题的实质内容。但是,由于军队待遇不高,又造成他们工作的不稳定性或人员的流失,给军队查新保密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隐患。

重任务轻安全军队查新工作任务重,时间集中,这样,往往因任务重而忽视了对安全保密制度的落实。尤其是面对异地的课题,为了节省时间,本该杜绝的互联网传输报奖材料也“迫不得已”地恢复执行。出现卸载加密系统,使用非加密盘下载资料等现象。如果查新资料涉及军事、装备、核心技术,很容易被网上黑客攻击,安全问题随时发生。统计表明,近几年部队出现的失泄密事件60%以上都因信息载体使用不当造成的,并呈逐步上升趋势。

查新中容易泄密的几个方面

1详尽的军事医学项目申报军队科技进步奖必须面向军事斗争准备。因此,不少课题直接涉及军事训练、卫勤装备、野战演习等敏感课题。通过这些军事题材的项目,可以直接读取到某部队实力数据、某作战部队演习方位和作训方法、某新型武器装备研发特点及部队运行效果等内容。尤其是技术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军事演习过程,详尽展示了新型装备的结构特点,系统总结了课题的关键性技术。

2关键性技术指标课题的先进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关键性技术,尤其是医疗成果奖包含了核心技术、尖端技术、突破技术、创新技术等。国家《科技查新规范》第十八条明确指出:查新机构应当根据合同约定保守查新委托人提供的技术秘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委托书中设计了课题的保密程度。但是,无论课题委托人还是课题查新人对“技术机密”均没有保密概念,使这些技术机密暴露于众。

3竞争性决策管理机密获取竞争情报或许可以救活一所医院。查新中,不少课题涉及到医院决策发展、经济运作、效益统计、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等决策管理内容。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类医保相继问世,使各家医院陷入到竞争中求生存的局面,如果能够得到上述课题情报,是医院在竞争中知己知彼的一笔不小财富。

对策

1重视保密安全教育查新站要把保密安全问题上升到政治任务,从思想深处重视,从实际行动落实。组织查新人员学习《中国人民保密条例》和《科学技术保密条例》,深刻认识查新工作具有的保密性,深入了解科技泄密的法律后果,严格履行查新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是机密。

2完善查新保密措施查新站要按照国家《科技查新规范》、《中国人民保密条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查新保密措施,这也是查新人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要依据,使查新保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查新保密措施约束和规范查新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自觉履行保密义务,确保查新保密措施落实到位。

3提高人员保密素质保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查新保密工作落实的好与坏,查新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所以,查新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高度的保密意识和信息化条件下防范窃密的能力,克服“医院课题无秘密”、“卫生系统查新谈何保密?”的麻痹思想。尤其是要对文员或聘用人员严格把关,重点教育。同时,所有查新人员上岗时,除了常规理论、课题实践考核外,增加人员保密素质教育、保密条例措施的考核,以提高查新人员的保密素质。

4落实岗位保密管理保密工作的关键点是重在落实。查新站应根据查新环节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保密承诺书。在受理查新任务前,组织查新员和审核员分别签订岗位保密承诺书。并严肃督导查新委托人认真填写查新委托书的保密等级。在查新过程中,严格履行岗位保密职责书的权益,做到不、不泄密、不解密、不定密、不标密。

5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利用网络的快速便捷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但是,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信息传输层层防护,严密把关。传输查新资料时,一是要分清保密与否,涉及保密信息的采用军网传输,公开信息的采用外网传输;二是固定查新专用计算机,并进行物理隔离,杜绝内网外网交叉混用的情况。三是查新人员要克服侥幸心理,树立保密安全意识,避免在外网上直接处理查新课题、下载相关资料等。

第4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提出,“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展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办学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2014年2月26日,在新一届中央政府首次专题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强调,一定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兴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民办本科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创办人曹勇安教授的带领下,早在1998年就成功试水委托管理。15年后,这所学校再担重任,2013年9月受明道集团委托开始管理民办高职三亚城市职业学院,2014年3月受黑龙江省甘南县政府委托开始管理公办中职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从复制到移植,从输血到造血,从理念依附到文化融合――本期聚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实践案例,以探究职业教育领域委托管理的内在动力、目标模式、方案实施及成效评价。

一、概念

委托管理

委托管理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概念,主要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委托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从法律上看,委托管理是信托范畴的延伸和发展。委托管理常被用来描述酒店管理等经营行为。

后延至教育领域,主要指政府或投资方向专业化的社会机构购买服务,提供给所兴办的学校。委托管理激活了教育管、办、评分离并联动的机制,有益于扩大教育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从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都有委托管理行为发生,涉及的托管类型有公办对公办、公办对民办、民办对民办、民办对公办四种。本专题所描述的托管属于民办对民办、民办对公办这两类。

管理方

管理方即在当地政府部门或投资方的配合下,负责对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机构。目前有教育中介组织、学校、社会团体等。

本专题中的管理方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学院,其间易名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1993年,学校为支持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与企业签订经济分离合同,成为全国第一家国企学校与企业分离的典范,易名为黑龙江东亚大学。2001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在东亚大学基础上成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结束了齐齐哈尔市没有地方普通高校的历史。2010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

受援学校

受援学校是指接受管理方委托管理的相对薄弱学校。本专题中的受援学校为民办的海南省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公办的黑龙江省甘南县职教中心。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前身三亚卓达旅游职业学院,在2001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三亚市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以旅游类专业群为主,开设有建筑类、管理类、电子信息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等20个专业。学校由明道酒店集团于2007年收购。明道酒店集团成立于1993年,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写字楼管理、大学办学等多项经营。

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县里唯一的职业学校,现有73名教职工。学校所在甘南县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美誉,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级重点开发扶贫县。

二、缘起

管理方:1998年始的实践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前身――东亚大学受齐齐哈尔市政府的委托,在1998年就曾托管过8所濒临倒闭的企办学校。8所学校加一个教育处机关共7000多名学生、609名在岗教职工,还有近400名离、退休教职工。国有企业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限于财力无能接收,于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办人曹勇安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扛起这个包袱,并顺势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民办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曹勇安深深意识到:“民办如果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就不掏人民币。”为此,东亚学团将教师的工资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以及班级学生数的增减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调动起教职工面向市场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到两年时间,8所被托管的学校分别成为市、省和部级示范学校。在没有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东亚学团组织教师不仅自己挣出了“饭钱”,还用余钱改善各校的办学条件。托管10年,8所受援学校共创收1.14亿元。2008年,当国家出台接收国企教育政策时,曹勇安才结束托管。一年后,当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整理民办教育改革30年成绩时,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民办学校管理公办学校的案例被评选为9大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案例之一。

受援学校:一南一北两窘境

海南三亚,明道酒店投资集团接手举办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其实就只接了一个办学许可证。具有教育家情怀的董事长刘晓锋,先后投资4.13亿元征地、建校舍。2011年3月新校园竣工,结束了学校11年租校舍的漂泊历史。校园有了,学生没了。因为伴随着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快速下降,高职院校生源急剧下降,该校的“招生办”也变为“找生办”,甚至成了“买生办”,加之13年没有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期间又被教育部亮过黄牌,这更是雪上加霜。学校办学规模才800多人,年招生才300人左右。全年收费380万元,而年度支出却高达1260万元。虽然每年明道集团“不差钱”地投入,可是没学生还叫学校吗?以刘晓锋为首的学校董事会领导,先后赴台湾和瑞士两地知名院校考察,邀请国内专家来校“会诊把脉”,也准备与省内某高校联办,均未修成正果。

黑龙江甘南,县职教中心占地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只能容纳200多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学生上实训课必须分组轮流进行。学校招生情况一直不好,在校生不到600人;专业设置也主要是围绕打工转,县里急需的技能人才培养却是空白。学校教职工中理论教师多、技师少,且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就占了一半,学历合格率不到30%。面对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职教中心显得力不从心。

纽带:教育梦

刘晓锋在接手学校之初,就明确办学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终身不图回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真心办学、明道育人”的坚定信念。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样出身黑龙江的刘晓锋结识了曹勇安,后者也深深地被他搭钱办学的教育情怀所打动。2013年春节刚过,东北正值春寒料峭之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即派出以副院长张振笋为首的管理团队,远赴三亚,支持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管理改革。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三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8月底,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然彬继续加盟“远征军”,加速推进学校的改革。11月5日,双方签定了“委托管理”协议。

甘南县的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与刘晓锋同样怀揣教育梦。他们带领县委、县政府班子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深刻地感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从“基础性”升级到“决定性” ,这一理论的提升必然促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他们决定,全县在“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方面,要先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入手。因为办好职业教育,既是惠及民生的实事,也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同时,政府也要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采购者”转变;财“养人”为“养事”;职教中心校从“生产单位”向“经营单位”转变;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向谁购买教育服务?甘南县将目标锁定了同属齐齐哈尔市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和曹勇安。2014年2月17日,双方签定“委托管理”协议。

一方是具有教育情怀的优秀企业家,一方是具有民生情怀的地方“父母官”,一方是管理过各种类型教育的办学人,共同的教育梦想,让大家三地携手,走上委托管理之路。

三、目标

总体目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和投资方、举办方确定的学校委托管理目标,核心点是受援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通过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龄人口教育”和“非学龄人口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多形式教育”并举,兴办让委托方满意的职业教育。

托管双方明确,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形成办学特色,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在3年后向外输出管理模式、人才和课程,达到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水平。

功能目标

几方约定,通过托管让受援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委托方甘南县就希望,县职教中心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管理下,能够逐步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在当地就业和外出就业的需求,满足全县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法人组织对应用性职业型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全县有上中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意愿的学龄人口和非学龄人口的求学需求,满足全县各级各类党、政、企事业人才全方位的培训需求。

治理目标

通过管理方的治理,实现两个目标:第一,逐年提高受援学校办学效益,不断降低生均培养成本;第二,深化受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师资目标

管理方建立一支与两所受援学校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规模目标

经过努力,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受援学校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800人、年培训量实现5000人次。

四、方案

托管双方约定――

齐齐哈工程学院对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委托管理,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6年8月30日止,计3年时间;对甘南县职教中心的委托管理,自2014年3月1日起,至2019年2月28日止,计5年时间。

托管双方共识――

职业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举办方将受援学校委托给齐齐哈工程学院管理,是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是为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非是减轻投入和财政负担之举;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民办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公办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为了践行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想,非是以营利为目的。双方保证,委托管理期间受援学校的开办资金和全部收益都投入到学校发展中,任何一方都不得抽逃和挪用。

托管双方认为――

委托管理是一场教育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改革,要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委托管理期间,受援学校的名称和建制不变、学校人员身份不变、原投资渠道不变,办学经费只增不减。在委托管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

托管双方同意――

按受援学校的所有权与办学权分离、产权与经营权分离、举办者与办学者分离的“三分离”原则,托管双方各自履行所应承担的职责。即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方)分别与明道酒店集团(投资方)、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受援学校),及甘南县人民政府(举办方)、县职业教育中心(受援学校),三方组成办学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董事长由明道集团派人出任,副董事长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员出任,其他董事会成员由明道集团推荐2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推荐1人组成。院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在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董事长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派员出任,并为学校法定代表人。

托管双方承诺――

管理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拥有对受援学校的资金支配权、资产使用权、教职工聘用和解聘权,有权制定、实施劳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

五、实施

举措一、输入管理团队

托管不等于支教,重在管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派出常务副院长曹然彬、副院长张振笋为首的管理团队,和院长助理、东亚学团职业高中校长周永涛为首的管理团队,分别进驻受援学校。曹然彬担任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副董事长、院长,张振笋担任执行院长。周永涛担任甘南县职教中心董事长。

截至目前,管理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直接派往两所受援学校工作的已逾20人次。近一年期间,管理方后勤处长、人事处长、财务处长、信息中心主任及各系部主任等先后到三亚和甘南的学校现场指导工作。与此同时,在本校三年级学生中,挑选29名优秀者以职教师资研修生的名义加以重点培养,作为受援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后备人选。

举措二、提升师资观念与能力

办学以教为本。教师的理念高低、能力大小,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强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对两所学校委托管理后,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三管齐下,快速推进。

一是“内培”。和黑龙江省甘南县政府的协议签完没多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就办起了为期一周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班,从甘南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到县职教中心的校长、教师,一个不落地全员参加。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加强受援学校教师培训。第一,充分利用受援学校搭建的明道讲坛、阳光讲坛及承办各类会议的机会,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度参与,开阔视野,提升认识,建立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第二,开展组织变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思想大讨论,通过大墙会议、分组PK等形式,促动教师理解并认同管理方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加强优良校风建设。第三,通过举办干部研修班、教师培训班、教师成长工作坊、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修班、职业教育师资研修班、学生干部训练班、学生领袖素质训练营等多类、多级培训形式,加强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建设。

二是“中练”。在管理方的组织下,受援学校多次举行听课评课、教学观摩、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岗位练兵活动。作为这次委托管理的“总导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深入一线,亲自指导相关活动。在实施托管两个月后的2013年11月4日、5日两个整天,曹勇安走进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教室,分别听取了王永花、金颖、孙德全及金娥、夏金花5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在评课中,他引导广大教师要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智慧去点燃智慧,并希望青年教师同学校一起成长,在组织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是“外引”。管理方面向全国招聘新教师。通过常规常识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压力面试及试讲等环节的考核,有多名应聘者以见习教师、实习生等身份被受援学校录用,进入试岗阶段。

举措三、做好学校规划、资源整合与模式再造

托管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后,利用春节休假时间,管理方带领受援学校管理团队核心人员坚守校内,闭门研讨学校下一步发展思路,名誉董事长曹勇安亲自参与。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三大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依托明道集团产业优势、资金优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及品牌优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学院各类教育资源,推行“校企合一、工学交替、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管理,提振信心,凸显特色,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受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托管甘南县职教中心后,管理方组织开展“百村千户万人”调研活动,深入到甘南县10个乡镇8个社区的农户家及田间地头进行调研,最终确定:受援学校办学定位从过去的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学历教育,转型到为“三农”服务,推行“3+4”办学模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管理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专门成立乡村学院,作为甘南县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的接续,以此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等、高等、本科职业教育有序衔接,职教、普教、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

举措四、调整组织管理框架

托管后,管理方本着“组织机构要精简,人员结构要合理,工作职责要明确”的原则,对受援学校原有的机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三亚城职院,保留系、部称谓,变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撤销各部门副职,原副职通过考核,一部分改任助理,解决学校干部冗员、工作推诿、效率低下、“龙多不治水”的问题。实施全员目标管理,采用“学校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即:干部明确学期和学年的管理目标,以及所属团队发展、人员成长目标;专业负责人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明确分科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成长目标;教辅人员明确服务目标。变号召式管理为契约式管理,变指令性领导为理念性领导。贯彻“责任归领导,权力放部门,利益给大家”的管理原则,推行“把住方向,放开方法;把住宏观,放开微观;把住结果,放开过程”的管理方法。

对甘南县职教中心,保持原有体制,实行公办学校企业化运营模式,实行副校级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择优竞聘。在教学管理上,探索实行专业法人制,专业法人要承担教育责任(目标管理),行使教育权利(内部创业),获取相应利益(成本中心),做到“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会所,创一个品牌”。

举措五、移植制度文化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注重对本校多年来形成的制度向两所受援学校移植,在受援学校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专册形成制度汇编。

在劳动制度上,按照“能进能出――有序流动”的原则,制定招聘制度、转岗制度和辞退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

在人事制度上,按照“能上能下――竞聘上岗”的原则,完善干部任用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员工考核制度,建立“坚持德才标准、注重工作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任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

在分配制度上,按照“能多能少――绩效考核”的原则,确立正确的分配政策导向,强化激励与竞争机制,采取多项措施,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各项奖励机制,充分体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在托管中,除了加强上述这些正式制度的工作实践外,管理方还抓住各种机会开展非正式制度的情感实践,以此消解文化冲突,弥合情感隔阂。

以三亚城职院为例。2013年11月10日,学校和整个城市遭遇20年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海燕”,图书馆、变电所和地下仓库全部淹没在雨水中,校园内树木倒地百棵,学生宿舍、教学楼内的几十个消防设施受损严重。管理方和投资方的领导带领广大师生,不分昼夜地投入到抗灾自救中。领导与教工们一起,卷起裤腿,穿着拖鞋,泡在过膝的水中,填堵沙袋,打捞图书……虽然大家身体极度疲惫,但是心却贴在了一起。

举措六、拓展社会资本

针对托管学校社会资本稀缺的现状,管理方有意识进行社会资本的输出,为托管学校发展及时提供各种必需的教育理念、规范、信任、制度、网络关系等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机共享和主动创生中,实现受援学校跨越式、内涵式发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对最早托管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有意识推行这一举措。2014年1月6日,邀请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到学校考察,并为学校明道讲坛开讲。1月16日,聘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李志宏担任学校独立董事。2月1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寄语学校,希望传承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业精神,结合三亚实际,立足海岛,充分发挥集团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探索创业型职业院校建设之路,并题词勉励“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创新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3月29日,首届全国中高职衔接专题研讨会在学校召开,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1所中职学校参加。

举措七、抓好重点工作

两所受援学校都将招生工作作为托管后的重头戏。

2014年春节刚过,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即启动招生工作,曹然彬院长亲自指挥,深入基层调研,并邀请营销专家驻校指导,动员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多人迅速奔赴岛内及全国的生源学校,以职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宣传学校。通过微信等多媒体渠道,学校亮出了“新课程 新理念 新面貌 迎新生”的广告。结合实际,学校开设了“海陆空”(邮轮、航空、高铁)三大“阳光就业”专业,吸引考生、家长的关注与选择。

2014年春季学期末,甘南县职教中心招生工作分为两组,第一组由举办方、县教育局宋焕章副局长带队,负责全县14所初中的招生工作;第二组由校招生办马利与何继东组成,负责查哈阳农场、双河农场、阿荣旗地区的招生工作。到各生源校,除了进行1小时左右的就业指导外,还对县职教中心被托管后的专业设置及就业优势进行详细介绍。依托管理方资源优势,职教中心新增设铁路服务、航空服务、银行事务等热门专业。

六、保障

管理方:创办人的魅力与学校的实力

管理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办人、院长曹勇安教授,自17岁就投身教育事业,43年矢志不渝追逐教育梦想。1991年,曹勇安在“校舍是租的、老师是聘的、广告是赊的、校牌是借的、学生是清一色的高考落榜生”的艰苦环境中踏上办学征程。1993年,曹勇安创办黑龙江东亚大学,成为全国自考的“三面红旗”之一。后来兼并公办的齐一机床厂职工大学,学校因此具有了“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1998年2月,曹勇安受市政府委托,接管齐一机床厂8所学校,组建全国第一家各类在校生1.2万人的民办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这给了曹勇安团队一个可以进行各种类型教育改革试验的机会和平台。

2001年3月,在黑龙江东亚大学基础上,成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10年4月,学校升格更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近年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坚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寓人才培养于团队建设之中,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由他倡导建立“专业法人”制度,依托专业创办齐三机床厂等21个校办公司,并推行立足专业实践、培养“双基双技”人才的“三学期制”,使大学找到融入市场和服务社会的最佳切入点。

依托学校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2012年5月,齐齐哈尔市在学校建立全市“再制造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基于学校的办学业绩和个人的社会影响力,曹勇安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被多家媒体评为年度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实践者,更是一位教育创新者、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同领域研究中位居前列。他连续16年受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这是民办高校中的唯一一位。他的办学理念广为传播,演讲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乃至美国和比利时。他也应邀担任全国多个地区和院校的发展顾问。

受援方:充分的信任与大力的支持

无论是明道集团的刘晓锋,还是甘南县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都是务实干事的人,都是极具教育情怀的人。

对梁光、李韬放来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用新机制办活县级职教中心,是这个拥有37万人口的贫困县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认为,如果把甘南县的职业教育抓好了,就会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了甘南县人的就业问题;二是提升了甘南县人的素质,提高了劳动技能和生存的本领。“职业教育办好了,那么全县就活了。” 所以,县委班子统一思想,使全县干部劲往一处使,寻找资源的大整合,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如何突破?借用外力。用梁光的话说,“政府办教育不要搞教学,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交给教育家来办。”甘南县政府的态度是,既然交给教育家办,就要充分信任地交,全力支持地交。

对明道集团来说,也是如此。签订托管协议后,集团根据管理方提出的要求,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又投入280多万元,改建和新建了6个实训室,同时把集团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供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课程项目综合实训、企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设计从入学到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中,两家委托方都特别明确: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受援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学校日常经费,保证满足受援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和教育基本环境以及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加大对受援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两家委托方也都郑重承诺并如期兑现,在委托管理期间,以捐款的形式向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支付委托管理费。

七、成效

成效一、学校顺利发展

海南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被托管后,即面临学校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所学校办学12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接受五年一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到2013年是最后的机会。学校新的管理团队临危受命,历经半年多的努力,坚持“评建结合”指导思想,学校焕发生机。2013年12月5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教育部专家组“通过”结论。

黑龙江省甘南县职教中心被托管后,拓展办学定位,学历教育与培训兼顾。在委托方支持下,受援学校与就业局、劳转办、民政局进行培训对接,召开了10个乡镇的协调会。举办首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来自东风社区和繁荣社区的76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甘南县职教中心针对培训班学员的特点,选派3名骨干专职教师,精心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参训人员学习与家政服务人员密切相关的家庭日常生活礼仪、婴幼儿常见病护理、老人和病人护理、产妇的康复护理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自2014年6月起开始再就业培训,涉及家政服务、机修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焊工等专业。

成效二、媒体多方关注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4日以“委托管理 生死线上的突围”为题,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文章描述道:“通过教育部评估,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来说,却意味着学院解决了‘生死’大问题。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从天南到地北的牵手,让这所已经被教育部门亮了‘黄牌’的学院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青年报》2014年2月24日以“政府办教育不要搞教学”为题,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甘南县职教中心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文章引用管理方齐工院曹勇安院长的话来描述委托管理的作用:“人还是原来的人,天还是原来的天,地还是原来的地。只是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使教育焕发出生命力。”

成效三、社会专题聚焦

2014年1月1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协学术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东方教育集团、麦可思公司等机构的专家,齐聚三亚职业教育沙龙,聚焦“管评办分离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委托管理”。与会者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委托管理为案例,围绕“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第三方机构责任与使命”等问题,深入研讨。

会议认为,职业教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有两大重点,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二是加强治理体系的改革、管办评分立和协同。

会议指出,对职业教育薄弱地区和院校实施托管,是突破当前职业教育困境、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5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曾经我也困惑过为什么我们精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到了企业之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后来,我才明白只有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能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输送合格的建设者。无论是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展开。

一、目标确立

坚持一个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两看原则,一看课程目标,二看学生实际;四项举措,结合实际,突出实践,倡导快乐学习,把握导向,提高学生素质,关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托盘基础知识、托盘操作技法及托盘技能训练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参与游戏、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等体验快乐学习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确立了目标之后谈谈学生,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出发,我发现学生个个都是可爱的,他们源于对旅游专业的喜爱,选择了这个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他们大都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他们迫切地想在职业学校新的环境和教学模式中重拾信心,想在三年后步入社会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目标不能太高,课堂教学要避免枯燥乏味,我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提高素养。

三、教材处理

1.教材处理。为了完成本模块的教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将教材的托盘训练分为两个部分完成。项目1:托盘训练之初体验――托盘技法的练习;项目2:托盘训练之再体验――托盘程序的练习。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托盘技法,进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难点:提高托盘承重后托盘技法,提高综合素质。项目任务设计时,做到紧紧围绕目标,体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特点,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从而完成本课重点的学习。同时,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教学评估,预设多种解决方案,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决策,以此完成本课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设计

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最终培养高素养的技能人才,迎合职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引领下,以“以生为本,循序渐进”为基本的教学原则,采取的主要教法为: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新知演示法、练习指导法。学生采用探究合作法、游戏学习法、实践练习法、互评互纠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实施

下面具体谈谈教学实施过程,课前准备环节,通过预习、上网查阅等方式完成学案部分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团队协作等主动学习能力,学生进行实习物品准备,形成5S规范意识。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设计三个部分:组织课堂、对抗小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组织课堂是学生管理的第一步,检查学生的出勤、仪容仪表、课前准备等,同时对学生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对抗小游戏、多媒体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将学生从内在引领到本项目的环境中。

2.任务引领,探究新知。任务一:我知道,托盘知识问答,通过学生分组回答、抢答、教师点拨、完成学案、自评、互评等环节,反馈课前预习情况,为实践练习奠定理论基础,均衡关注,激发一些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同学主动回答,树立自信,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任务二:我要练,托盘姿势练习,这是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的体现,设计五个活动,轻托托盘、轻托一块砖3分钟、臂力练习、轻托饮料瓶3分钟、轻托一块砖5分钟。层层推进,变换形式和内容,反复有序练习,后一活动是建立在前一活动基础上的反馈强化,每一个活动都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探究合作、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评价总结的基本流程展开。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相互点评交叉进行,教师不断巡视、导疑,对巡回指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作集中讲解,从而完成难点的突破。

3.总结回顾,强化体验。我再练,强化体验,达到轻托的平、稳、松。设计三个活动,说一说、练一练、比一比,说,说托盘技法的要领和技巧,练,强化练习两个装水的葡萄酒瓶,比,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小组争优赛。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评选技能明星。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总结和提高,强化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在前面的托盘承重练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托葡萄酒练习,托盘练习辛苦乏味,引入课堂竞争,活跃气氛,增强竞争意识,展示实力,表现自我。

4.拓展探究,升华体验。我会用,托盘服务练习,通过趣味练、认识我、提升我,学生在练习了托盘承重和平稳练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托盘侧拉、托盘下蹲、托盘转身、托盘拾物等托盘服务,将托盘技能熟练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规范化意识、微笑服务。

学生通过极限托游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成员共同探究讨论对组员进行技能定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课后技能提升计划,组长定期检查,老师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共同督促学生提高课后技能。

5.课外作业,延伸体验。班长设计餐厅自主服务安排表、礼仪社团服务安排表和课间办公室茶水服务安排表等,让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锻炼技能,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我服务、我快乐的理念,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五个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自评、互评、师评结合,评价个体和评价集体结合,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结合。

六、教学反思

第6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背井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监护人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此,我们在妇联、政府、教育的通力支持下,创办了双溪桥镇留守儿童服务托管中心。

二、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奉献一片爱心,用实际行动解除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们双溪桥镇留守儿童服务托管中心开办了两个留守班,五、六年级各一个班,五年级47人,六年级53人,一共招收了100名留守学生。相对而言,留守中心的师资水平是一流的,生活环境是一流的,活动设施是一流,服务质量是一流的,教育管理是一流的。这就为留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领导:

我们成立了双溪桥镇“留守中心工作”领导小组:

主 任: 李德荣(双溪桥镇教育协管员)

副 主任: 张金霞 (双溪中心小学校长)

成 员: 李幼林 张远发 朱瑞丰 王杰 陈夕信 陈恢家 王燕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宏卫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处理日常工作。

五、目标任务

1、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与优质服务,及时向留守儿童的父母反馈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我们的教职工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2、留守中心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托管中心除了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留守中心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六、 具体管理办法与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和与家长联系制度

2、开辟“托管”寄宿的新模式

鉴于多数留守儿童“无家可归”的现状,留守中心开办“托管”寄宿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专门的住宿与活动场所,允许留守儿童节假日在托管中心学习与生活,解除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聘请专人负责照管理服务等工作。

3、强化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心

留守中心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安排专管领导;班主任教师亲自参与留守儿童的在校管理,并负责随时向家长汇报情况;留守中心配备专职管理员,具体落实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的食宿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学校还落实专人专管孩子吃饭、睡觉、洗头、洗澡、理发等一系列日常事务,为孩子洗衣、辅导学习。

4、努力营造优质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多方面筹集资金,改善留守儿童在校的住宿条件。努力改善伙食质量,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安全,免费提供课余辅导,有计划地安排节假日孩子们的娱乐、体艺等活动。要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留守中心就是他们的家。

5、加大资助力度,确保贫困生“安居乐学”。

第7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关键词:工商融合;织服装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保障体系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for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tegratio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degree of relevance and intensity betwee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chain is increasing steadily. As a result, the industry has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skilled talents with both industry and commerce education background. Textile and garmen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ased on investigating the industry’s demand for talents, integrate textile and garment schools with business school, set target for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skilled talents with both industry and commerce education background, set up relevant curricula system,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llege and ultimately construct an inter-disciplinary 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by building up strong faculty, setting up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establis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etc.

Key words: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tegration;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skilled talents; reform on cultivation system; security system

随着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复合化方向发展,现代纺织服装企业急需“能工会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培养“工商融合”型技能人才,是纺织服装类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

一、“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将工科类专业与商科类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科类专业而言,拓展学习营销、管理、财务、经贸等商科知识;对商贸类专业而言,拓展学习特定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服务技术等工科知识,就业时能够适应经营管理类岗位。

“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路径。通过培养毕业生在复杂就业环境和岗位迁移发展环境下的“能工会商”的复合本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岗位复合化、多元化和层次化发展趋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贯通,打破传统工科与商科专业独立培养的藩篱,能够提升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二、纺织服装产业“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 顺应地区纺织行业发展的需要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纺织产业一直是这一地区的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据江苏人才网的调查数据分析,未来3 年纺织服装行业最为紧缺的人才依次为:纺织技术开发员、纺织品电商员、纺织品检验人员、纺织品设计员、纺织品跟单员、纺织品营销员、纺织品贸易专员、纺织企业管理人员、纺织品采购员。目前特别缺少的是具备纺织服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营销贸易人员、电子商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培养“能工会商”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支撑纺织服装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推动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成为新趋势。如果具备了“一专多能”、“能工会商”的复合技能与素质,高职毕业生不仅能在激烈的招聘竞争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增加就业的广度、提升就业率,而且有利于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该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电子商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纺织服装产品的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纺织服装方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将更有优势。

3. 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需要

探索并实践 “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纺织服装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复合型专业设置,有利于实现工科与商科专业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体现出纺织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其次,通过制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推动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专业技能优化拓展;第三,通过制订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顺应产业的发展要求;第四,通过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生产、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第五,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通过专业建设的辐射作用带动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工商融合”角下纺织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1. 专业设置与优化

首先,通过对区域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纺织服装企业的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区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分析纺织服装企业对生产、技术、商贸、管理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此为依据设置一批具有“工商融合”特色的复合型专业。

其次,对现有的纺织、服装、商贸类专业进行整合,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将传统的纺织服装专业与商贸管理类专业相融合,形成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服装工艺与贸易、服装营销与管理、纺织品设计与营销、纺织电子商务等新专业或专业方向。

再次,与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支持行业、学校、企业合作建设“工商融合”专业,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商贸业务的新趋势开设短期的纺织商贸专业培训班、课程研究班、技能提升班,满足产业对“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短期需求。

2. 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纺织服装类“工商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以培养面向纺织服装生产与流通领域,具有相关生产、设计、质量检验等专门知识与技能,兼具营销、管理、贸易、商务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分析

表 1 列出了典型的纺织服装企业“工商融合”型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设置。

(2)就业面向

表 2 列举了典型的“工商融合”型纺织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岗位任务与能力要求,确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规划。

3.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院校应在纺织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设计与开发、运营管理、市场开发、客户服务与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际需求,将工科与商科课程体系交叉融合,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例如,“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通过设置以“纺织品检验”、“纺织品贸易及跟单”、“纺织品电商”三大模块为课程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表 3),培养学生的纺织品检测技能、纺织品贸易业务技能及纺织品电商平台运用技能。

又如,“时装商务”专业,设置以“服装工艺与设计基础”、“服装门店销售与服务”、“服装网店策划与运营”、“服装企业运营管理”四大模块为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表 4),培养学生的品牌服装零售、门店设计与运营管理、品牌服装招商、电子商务运营等技能。

4.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以课程项目化改造为抓手,创新教学内容

在开展工商融合型课程教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工、商类课程的特点,以任务为引领,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工商融合”型课程项目的设计,展开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例如,《纺织品营销与贸易》课程以纺织贸易公司真实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依托贸易平台,安排了“市场调查、贸易跟单、合同签订与履行、客户服务、市场拓展”等环节,要求学生在纺织生产与工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完成接单到跟单的全业务流程,学生的贸易素养可得到极大提升。

(2)以综合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创新教学方法

“工商融合”复合型课程实施要依托综合性实训基地,如服装专业的“前店后厂”模式、纺织专业的“贸易公司”模式,将工科和商科课程教学相互融合。例如,《服装电子商务》课程依托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以服装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为引领,通过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完成服装电商项目总体策划与运作,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纺织服装产业“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工商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行纺织服装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高职院校应打破纺织服装专业院系与商贸专业院系的界限,整合双方资源,组建纺织(服装)商贸专业教研室,通过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师资引进等措施为“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学校层面应制订相关方案与措施,鼓励教师跨专业学习深造并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鼓励商贸类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与管理一线学习行业知识。通过从企业引进或特聘一批在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及电子商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专家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为“工商融合”项目教学、专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

2.“工商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纺织服装类“工商融合”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做到“两个整合”,即将生产型实训基地与商贸类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将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整合。(1)整合工科与商科优质实训资源,如利用商贸专业实训室开展“纺织品贸易跟单实训”、“服装电子商务实训”、“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训(ERP)”、“纺织品营销实训”项目;(2)引进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综合企业,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训教学;(3)开发兼具生产与商贸实训功能的纺织服装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纺织服装综合实训基地,实现“生产、培训、教学、科研、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

3.“工商融合”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工商融合”型专业涉及工科与商科的跨界融合,需要团队组织编写具有纺织服装专业特色的商贸与管理教材并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工商融合”型教材不是纺织服装专业与商贸专业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生产设计与贸易管理技术的相互交融。教材内容应取材于纺织服装企业的真实产品或业务流程,教材的编写者理应具备丰富的纺织商贸岗位实践经验。例如,《纺织品营销与贸易》课程项目化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 4个情境 ―― 纺织品业务跟单、纺织品客户开发与维护、纺织品贸易合同签订与履行以及纺织品市场拓展。课程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涵盖了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源,是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学生拓展学习贸易业务知识的重要渠道。

4.“工商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8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当前,不少医院正以各种形式试行药品托管(即委托经营),尽管经营形式不同,但都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

药品委托经营的目的是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流通环节,让药品价格降下来,确实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难题。

医药分开是当前国内医院面临的一项改革课题,它是国家为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提出的一项解决办法。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疗需求的新变化,客观上要求拓展与深化、规范与严格医院的经营管理。

一、药房托管是现实选择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这涉及到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险制度,以药养医是现行医药体制中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最新研究课题《药房托管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中说: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全国的卫生总费用是8600亿,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仅占17%左右。从医院的情况看,政府投入与医院的支出缺口很大,2000年以来,政府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大致在6%左右。

在药品流通领域,环节过长,利益链上“寄生虫”太多。一些药品需要经过总经销、地区一级、二级、三级、医药代表等等10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医院和患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加价。医疗保障是保障效率低下,投量投向投效严重失衡,而药品买单者处于弱势,到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权是你的,其他都没有了。信息不对称,医生开什么药,病人就要吃什么药,付相应的钱。

这样就带来了三个“化”:第一个“化”是虚高药价、虚夸疗效合法化;第二个“化”是“公权、法权”私权化;第三个“化”是伪市场化伪公益化。正是这三个问题导致了目前看病贵的现状,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以药养医也还将存在。

那么能不能找到既能保证医院利益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又能保证患者利益有效降低药价的途径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药房托管,就是在医疗体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创新药品流通微观机制,缩短流通环节,挤压灰色地带,重构价值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选择。药房托管坚持政府主导,遵循市场规则,鼓励社会参与,实现有条件的医药分开,符合医改大方向。

二、药房托管的重要作用公民应该有知情权、表达权、经济权和健康权,但是患者到了医院这四个权就受到侵害。按理,患者跟医生之间是民事关系,是患者将自己的经济权、健康权委托给医生,医生不能侵害患者的权利。但是医生往往在违背患者的意志和意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高价药,损害的不仅是患者的经济权,更重要的是健康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2006年,据官方网站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在院死亡人数达16.2万人。

药房托管能有效保护百姓“四权”,有力的武器是“采购包”和“处方集”,这在美国已经普遍实行。在我国,南京医药所以能托管成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核心就是实行了“采购包”和“处方集”。

“采购包”包含国家2000个医保基本用药在内的5000个药品,药品全是通用名。根据医院订单需求,采用集成化供应链的方法确定通用名药物,到了医院就没有厂家,只有药。过去医院采购的是药品的商品名,现在商品名没了,这就从制度上切断了医院和药厂的联系、医生和药代的联系,给药价虚高釜底抽薪。

“处方集”是医保专家、药物学家、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针对不同医院和病种制定的协定处方。这个处方是药品的解决方案,包含了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医学的概念、药学的概念,医疗保险的概念。患者看病,都可以在医生那里得到一本。有了处方集,患者就有了知情权、表达权,也就能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和健康权。三、实行药品托管后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药品托管后,不仅要管好医院财产、物资、设备、资金与人员,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从往重外延的扩大,转变到内涵挖掘潜力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借鉴托管方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财务管理范围要拓宽,使经济运行控制拓展到影响医院收益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渗透到医院决策、医疗业务、技改科研、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等各方面,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运行的各个环节,还应把握和托管方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协调和报表的衔接问题。

.构建财审管理新机制,促进基本职责的落实,明确医院财审部门执行经费监督检查方法和内容。

.财务管理与运营方式的转换,使医院财务管理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重新定位,加强管理,建立内部经济运行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发挥监督督察的职责,在进行托管药房核算的同时,还应把握财务清楚、归口到位。

.从偏重收入管理,转向注重支出管理,要着力控制与压缩不合理的开支,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从注重对物、钱的经营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上来。

.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室核算的作用,完善科室核算的对策。

四、落实药品托管的原则药品托管应遵循“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原则。以前医院实行的“数量统计出库报销,月末盘点作消耗”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造成了资产的流失。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医院应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品托管后,药房为记录药品的收发结存情况,必须制定一整套账表单据如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销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等,月底对全部库存药品进行盘点,看与账面金额是否相符,这将改变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真实地反映药品托管后的结存、销售情况。

五、完善药品托管的财务管理措施药品托管后的财务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财务关系不理顺,药品的质量和差价就不可能理顺,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存亡。托管后的药品购进,医院财务必须全程参与并进行监控督导、制约。

第9篇:课后托管服务措施范文

2009年7月,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COAG)出台了《投资幼儿时期――国家早期儿童发展战略》,资助各级政府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协调的学前儿童发展体系,满足澳大利亚儿童和家庭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早期学习,改进福利。同时联邦政府在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设立“早期教育与保育办公室”,推动战略的实施。

该战略是澳大利亚政府为促进0~8岁儿童早期发展做出的远景规划,提出“到2020年,所有儿童在生命中都拥有最佳起点,从而为他们自身及国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明确――各州和地区应根据各自不同的起点,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在六个优先改革领域采取行动:加强普惠性的母亲、儿童和家庭医疗服务;加强对易受伤害儿童的支持;让家长和社区参与,充分理解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幼儿发展基础设施;加强整个幼儿发展及家庭支持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建立一个良好可靠的信息资源库。

二、具体的改革举措

为了实现《国家早期儿童发展战略》制定的目标,2009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公布了《学前教育和儿童保育改革一揽子计划》,强调为所有澳大利亚家庭提供优质的、支付得起的、完整的学前教育和儿童保育。联邦政府将与各州和地区政府、主要的儿童保育机构、儿童早期学习利益相关者及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实施一揽子计划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具体包括:

(一)以加大就学资助为切入点,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08年,联邦政府与各州和地区政府签署《学前教育全国合作协议》,承诺由联邦政府投入9.7亿澳元,在2008―2013年间分期下拨给各州和领地政府,帮助各州和领地政府实现协议规定的普及目标――到2013年普及优质学前教育机会,每个儿童在正式上学前一年都有机会接受由经过大学培训的学前教师提供的一年40周,每周15个小时优质的早期儿童教育。该协议勾勒了为了提高学前一年教育的可获得性、质量和保证家长的支付能力,最终达到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每个辖区政府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为了实现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联邦政府将重点放在加大对家庭儿童保育的资助上。为了帮助家庭应对日益上涨的儿童保育成本,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就学资助措施,包括儿童保育津贴(Child Care Benefit)、儿童保育费减免(Child Care Rebate)、家长工作、教育与培训儿童保育费补贴(Jobs,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ild Care fee assistance)、祖父母儿童保育津贴(Grandparent Child Care Benefit)等。

早在2008年7月,联邦政府就把儿童保育费减免(CCR)额度从儿童保育成本的30%提高到50%,即从每年的4354澳元提高到7500元。从2011年7月1日起,随着相关法律的通过,联邦政府又将一年一次支付改为每两周向家庭支付一次儿童保育费减免款项,家庭可以选择直接将减免款项退到他们的银行账户,也可以选择通过儿童保育服务机构收费减免获得退款,旨在为家庭在儿童保育成本发生时提供更加及时的资助。

通过各项儿童保育津贴和儿童保育费减免,联邦政府将在未来四年共投入149亿澳元(儿童保育津贴87亿澳元,儿童保育费减免62亿澳元),帮助80万家庭应对儿童保育成本的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澳大利亚政府为家庭提供补贴8.54亿澳元,其中77.3%用于全日制学前教育(全日制托班、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就其对单个家庭的资助力度来说,如果某家庭年收入为7.5万澳元,那么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通常需要花费1.78万澳元在其子女的教育和保育中,占其家庭收入的23.7%;而在补贴后,只需5,625澳元,占其家庭收入的7.5%。

目前澳大利亚正朝着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迈进,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有26.6万名四岁和五岁儿童在接受全日制教育前一年注册学前教育课程,比例从2011年的81%提高到89%;有许多州已经达到了制定的注册目标与完成目标。2012年末,联邦政府宣布将从2013年起,未来三年再向各州和地区拨款11亿澳元,继续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二)制定并实施《国家学前教育与儿童保育质量框架》,提高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的质量与一致性。2009年12月7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国家学前教育与儿童保育质量框架》(The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NQF,以下简称《国家质量框架》),建立全国学前教育和保育质量体系,将全国所有的全日托、家庭日托和学前班/幼儿园都纳入同一个监管体系中,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保障其学前教育和保育的质量。该框架的建立是联邦政府学前教育的一大重要改革议程,将取代“全国儿童保育认证委员会”,在教育、健康和安全等关键领域为儿童提供高标准的看护,并为家庭提供更加清晰、全面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为儿童选择最好的教育及保育服务。

新的监管体系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在师幼比和学前职员资格方面的改革将在2012~2020年间逐步进行。新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新的国家监管机构――成立“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与保育质量局”并构建新的法律体系,后者由《教育与保育服务法》与《教育与保育服务国家法规》构成。它们将代替现有的各州和地区独立的执照颁发与质量保证程序,对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实施全国统一的监管与质量评估。

2.新的监管标准――《全国质量标准》。由七个质量领域23项标准构成――教育计划与实践,儿童健康与安全,物理环境,教职员安排,与儿童的关系,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关系,领导与服务管理。

3.新的评估和评级系统。根据国家质量标准的七个领域对获得批准的服务进行评估和分级。

在2010-2011联邦预算中,联邦政府计划投入2.737亿澳元,支持《国家质量框架》的实施。联盟党上台后,原则上支持《国家质量框架》的实施,只是希望在学前教育机构师生比及学前师资的资格要求等具体方面改进该框架的实施。

(三)实施一揽子计划,支持、培训并留住合格学前教师。为了实现学前一年教育普及化和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保育的目标,2009年,联邦政府承诺投入1.266亿澳元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招募到足够多的新教师和留住有经验的、合格的现任教师,帮助他们达到《全国质量标准》的要求。具体举措如下:

1.免学费

联邦政府投入1.15亿澳元,支持在职学前保存人员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从2009年1月开始至2014年,每年免除8000在澳大利亚名学前保育人员为获得文凭(儿童服务)和高级文凭(儿童服务)在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政府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所需交纳的管理课程费用(指州和领地政府对学前保育人员在职进修征收的费用),各州和领地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现在没有接受过四年大学教育或没有获得学前教师资格的学前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并制定认定现行学前教师资格的程序,增加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并提高师资质量。

此外,联邦政府还将投入1240万澳元,自2009年7月1日起,减免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原住民社区和极度贫困地区工作的学前教师50%学费贷款债务。

2.增加大学中学前教育专业学额

联邦政府投入5390万澳元,增加大学培养学前教师的名额,鼓励正在学习其他专业、希望成为学前教师的大学生申请获得被认可的学前教师资格,新名额在2009年达到500个,2011年达到 1500个,这些学额覆盖四年本科学历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确保已有学历的本科生获得早期教育方面的学位。

3.制定《学前教师培养战略》

2012年9月,联邦政府与各州和地区合作,制定了《全国学前教师培养战略》,该战略涵盖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和儿童保育人员。补充和增强了联邦、州和地区政府现有的各项旨在增加学前教育和儿童保育人员供给,提高教师质量的计划。该战略第一次明确各级政府应该如何支持学前教育和儿童保育(ECEC)人员获得所需技能,以便继续为澳大利亚儿童提供人生的最佳开端。

4.实施学前教师培养最佳实践与创新计划

该计划提供一次性的“种子基金”,为那些旨在探索支持学前教师发展的最佳实践及创新模式提供支持。

(四)颁布早期教育国家指导框架:《早期学习大纲》。2009年7月2日,联邦和各州及领地教育部长通过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颁布了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早期学习大纲――《归属、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亚早期学习大纲》,为全国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适用全国所有的全日托、家庭日托和学前班/幼儿园,0-5岁和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教育和保育,旨在扩展和丰富儿章的学习,确保全国所有的儿童在不同的学前机构能得到一致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保育。《早期学习大纲》的颁布是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该框架规定了早期教育学习计划应该遵循的五大原则、早期教育实践应满足八大要求及早期教育学习成果应实现的五项目标。

(五)加强对原住民儿童的关注。原住民儿童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关键群体,联邦政府非常重视为原住民儿童提供平等的最佳起点。2009年,联邦政府与各州和地区签署《国家原住民学前儿童发展合作协议》,计划投入5.64亿澳元,帮助各州和地区针对早期学习,为原住民家庭提供支持,提高母亲和儿童的健康水平。协议中提出了原住民儿童早期发展几大目标,包括:在十年内将五岁以下原住民儿童死亡率差距减半;在五年内,确保所有偏远社区原住民四岁幼儿有机会接受早期儿童教育;到2013年,普及正式上学前一年学前教育;在十年内,将原住民学生与非原住民学生在阅读、写作与算术技能方面的差距减半等。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将在高处境不利地区、5岁以下原住民儿童聚焦地区建立一个由38家“儿童与家庭中心”构成的网络,为原住民儿童及家长提供统一的学前儿童与育儿服务,包括学前学习、儿童保育、家庭课程等。第一家中心已经于2011年开办,所有中心将于2014年逐步建成。

在联邦政府的大量支持下,与2008年相比,2012年,新增3500名原住民儿童在小学教育前一年接受学前教育,这意味着全国已有超过80%的原住民儿童参与学前教育课程。

澳大利亚以上儿童保育及学前教育的各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几乎所有儿童在开始正规学校教育之前,都参与某种形式的儿童保育或早期学习服务;近130万儿童在大约1.94万个儿童保育与早期学习机构就读;联邦政府是最大的投资者,一年支出超过50亿澳元而且在不断增长。2013年11月18日,新上任的联盟党政府还宣布将对儿童保育及早期学习体系进行首次公开全面调查,继续探索兑现为所有澳大利亚家庭提供支付得起、更加灵活及容易获得的儿童保育及早期学习服务承诺的途径。

三、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经合组织提出:投资于儿童早期教育是目前最有利可图的教育政策。世界银行总结的优秀的教育体系必备的六个“A”中就包括“关注学前儿童发展”(Attention to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可能是一项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教育投资。高质量的学前儿童发展干预增加了教育成功机会,也提高了成人的生产力,并降低了随后的公共支出成本。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的优先任务。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无论美、英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都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普及,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前教育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期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各地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一)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对家长的资助。澳大利亚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切入点选择了放在加大对家庭儿童保育的资助上。为了帮助家庭应对日益上涨的儿童保育成本,联邦政府通过儿童保育津贴、儿童保育费减免、家长工作、教育与培训儿童保育费补贴、祖父母儿童保育津贴等切实保证学前教育是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当前普及学前教育除了面临学位不足的困难外,困难家庭难以支付日益攀升的学前教育费用也是一个巨大障碍,更加注重对困难家庭的资助,对弱势人群子女的保护应该成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