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科技信息资源精选(九篇)

科技信息资源

第1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 科技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党的十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的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信息化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要求,科技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在信息社会时代,各类信息经过采集、开发和加工等,形成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本文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对应之策。

1 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发生改变

新时代下,网络信息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人们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移动智能设备和终端的出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和创新的发展结果是开放性获取资源。作为科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资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利用率较高,其中科研人员是利用开放性资源的主要人群。

1.2 资源支撑数据不够

随着信息的海量增长,用户的需求将从获取文献变成发现知识之后,想利用好资源必须要在各种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注重各种隐性信息和显性知识的结合,帮助用户找到满意的答案。传统知识的组织工具可以分为相关关系、用代关系和分层关系,用户需要的服务只是获取文献,所以提高文献检索准确性、简化文献检索方式和提高检索质量是关键。现在用户的需求发生改变,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所以目前的知识组织工具发挥的作用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目前,元数据来源及格式与实体科研存在较大的差别,没有办法保证作者机构等与实体的描述完全一致,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就需要了解用户情况,分析综合资源。目前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包括网页浏览记录,检索记录和下载记录等信息进行分析,基于用户使用记录的分析具有不完整性,缺乏对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的发掘,无法对用户进行针对性资源推送。

1.3 信息挖掘技术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大数据时代,信息挖掘是一个系统工程。知识挖掘犹如发现一个未知知识领域有同样难度。传统的信息发掘是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计算,在数据中找出隐藏着的关系和模型。整个知识挖掘过程要耗费计算机硬件资源和内部储存资源。目前,数据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到了ZB级,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知识挖掘的难度。以往适用的数据挖掘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2 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2.1 确定需求范围

目前,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人们对信息的选择难度加大。资源数据庞大,信息类型各异,个人只能对信息资源进行部分挖掘利用,无法实现全部开发和利用。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找到满足需求的资源就需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例如,通过信息服务商购买资源,需要对对象进行有效地跟踪分析,才能发掘出信息资源是否适用。同时在获取网络资源时,分析当下新媒体与科技信息相关的资源内容,再利用信息挖掘手段,综合分析获取资源的学术影响程度,针对有较高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将有效的科研数据纳入到信息资源中,采集的目标主要包括科研数据的来源、格式和形式等,伴随科研科研工作的全过程。

2.2 掌握三个关键点

当前,信息资源多样化和冗杂的信息环境下,保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就需要对核心资源、信息规范扫描和便捷检索等三个关键方面进行掌握。按照统一规范建立标准的元数据系统,参照国际标准对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及格式建立标准数据系统,从整体上掌握信息资源状况。不同的站点采用不同的资源服务系统,不同资源需要不同的检索入口,极大地增加了资源检索和利用难度。因此需要采取统一检索技术如API访问、元搜索等,简化搜索程序,提高检索效率。

2.3 瞄准知识组织核心

知识组织是信息社会中获得及利用知识的所有方式、能力和技术的结合。为了提高资源利用,就必须瞄准知识组织的靶心,实现转变的目的。在现有词表的基础上,扩展传统二维平面图层,引入知识图谱思想,可以增加机构和出版机构等维度图层。建立图层之间的关联,形成多维度知识表达。从以往的单一概念到相关知识的检索方式转变,围绕出版、作者等的变化趋势,争取实现智能化搜索,能够检索出相互关联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

2.4 利用合理方式融合用户

用户是信息资源开发的资源之一。将用户信息纳入到信息资源当中,从原来的资源用户单向活动转变为资源用户的双向互动,两者的有效融合,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潜在信息,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评价等的记录,将这些信息融入到信息资源当中,经过精确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

3 结语

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科研难度也不断增大。在信息爆炸时代,简单信息指向和提供单一完全不能适应需求。科技信息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在海量信息中挖掘有效信息。信息挖掘技术和资源利用支撑数据都有待完善和提高。为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需要弥补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不足,提高用户的资源检索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利,王晓云,赵晋巍.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1:18-22.

[2]宋皖舒.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6:7-8.

第2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 信息中介 委托- 有偿共享

分类号 G322

共享包含的意思有:共有、同享、分享、分担、参加、参与等。科技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实现科技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并充分体现资源使用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权利。

1 制约科技资源共享的因素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提出有多种因素导致科技资源难以有效实现共享,主要是管理、机制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包括共享法规及促进共享的运行机制、社会氛围,缺乏为推动共享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平台等。

・缺乏畅通的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渠道。由于缺乏科技资源共享观念,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没有意识与拥有科技资源者通过共享来解决问题,不积极寻找信息渠道和搜寻共享信息,结果是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资源。

2 科技资源与市场经济

从经济角度看,科技资源是经济资源的一种类型,是指进行科技活动、生产科技成果的物质技术条件以及产生出的阶段性和最终性科技成果本身。

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不仅仅要有人才保障、制度保障,还要有市场的保障,应当确保有市场机制的参与,市场经济是各种专有经济资源通过市场不断交换的经济。这一特点决定了任何资源都是通过市场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和经济价值的。科技资源也是如此,其经济价值必须通过市场发挥,离开了市场,再强大的科技资源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市场定位也就成了市场经济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如图1所示,市场机制是科技资源与市场之间的契合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资源通过制度界面与市场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制度界面创造并调整各种交换流,促使科技资源系统内各部分协调发展。

因此,利用市场这一平台能解决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信息封闭、封锁的现象。打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相互封闭,使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运作和协调。这符合市场的配置方式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利益原则引导资源的配置。

本文提出的科技资源共享信息中介的服务模型,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为科技资源的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类似现有的科技中介,不同的是它在“委托-”的模式下较为彻底地贯彻了市场机制的利益原则,并通过价格杠杆功能及价值规律的灵敏性优胜劣汰,及时调整科技资源的供给需求。

3 “委托-”下的共享信息中介模型

本文提出的模型中的科技资源共享信息中介机构是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负责收集和输送共享信息,它的运转完全遵循市场规律,如图2所示:

它需要在传统的科技信息收集与整理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丰富和信息加工技术先进的优势,不仅要做好信息收集加工,更要做好共享信息的分析与传送。

3.1 委托-

委托-理论是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主要目标是通过考察委托人和人所面临的风险分担、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产权结构安排,提供设计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所谓委托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Jensen和Meckling(1976年)将委托关系定义为“契约下,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人)为实现委托人的效用目标最大化而从事的某种活动”。

3.2 模型分析

如图2所示,科技资源共享信息中介机构是整个模型的核心所在,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是科技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使用者,与中介机构进行交互,产生信息交流和共享等流程。中介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后共享信息,将信息传送到有共享需求的双方,并负责资源需求方与拥有方之间的谈判工作。整个过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运作和协调,中介机构企业化、市场化,科技资源采用有偿共享的方式。

市场环境下,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共享信息中介机构间形成了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委托-”关系。

・共享信息中介依照市场化的服务方式运作。首先派遣专业人员走访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如图2环节1所示,了解这三者拥有的科技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宣传该中介的服务项目。中介机构的主动是该模型的关键点之一。

为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中介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较为深厚的科技背景,专门的咨询知识、经验、技能及创造性,市场观念、系统观念和实战能力,较强的职业道德理念,广阔的视野,通晓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以确保提出的决策建议让对方觉得可信可行。

・若委托方同意共享,并将共享资源的详细资料送到共享信息中介,中介的专业人员收集分析资料进行市场调查、资源价值评估并提供供求信息,为资源需求双方寻找合作伙伴以及组织谈判。基于市场经济的属性,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是委托方,中介是方。他们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如图2环节2所示。

方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信息,通过锌种渠道搜寻可供共享的资源或为委托方的资源寻找共享方。这个环节不仅需要收集国内科技资源的共享信息,也要适当地把触角延伸到国外,如图2中环节3所示。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将共享信息传送到国外,以便国外的中介机构帮助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以便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全球化运营的科技共享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共享科技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共享信息中介构建自身的网络服务体系应考虑国内网、国外网两大部分,建立科技共享信息的网络服务系统,以实现境内境外服务的对接。应当集合国内非公益性共享信息、在华跨国中介及国际互联网提供的共享信息,建立数据库,实现网络化协作,以提高中介的运营效率。同时,应用互联网征询和共享合作的有关项目、业务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实现虚拟空间中不同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对接,提高中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如图3所示:

・如图2环节4所示,方为委托方寻找到共享对象,委托方从方获取共享信息并同意资源的共享,需到机构的办事处与专业人员签订最终的服务协议,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

协议内容包括:机构根据委托方的情况,协调资源需求双方间的谈判。机构的专业人员经过一系列评估后,提供一个共享费用额或是利润额供委托方参考。机构评估前,委托方先提出共享的费用或利润数额,作为方服务的目标。在委托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方评估后得出的共享费用

额或利润额与委托方之前指定的可能存在差距,最终需依据双方的费用及利润方案折中达成协议。

・资源共享双方通过科技共享信息中介机构达成一致的意见后,可以正面交接手续,并依据各自的情况协调资源共享的进度和其他的细节。这个过程遵循协商契约原则,共享双方经协商确定共享协议的具体内容,之后共同履行。

方向委托方收取中介费用,主要依据经济学中的激励机制。举例详述如下:协议中委托方事先为机构设定一个工作指标,确定委托方租用某种资源给付费用的最高数额为1000元,中介机构收取固定报酬500元。若机构超额完成计划,为委托方找寻到另一种同样的共享资源,共享费用只有800元,则委托方以节省出的金额200元为基数给机构一定比例的“提成”,即利润分享;另一种情况,委托方租出某种资源需要收取共享费用1000元,给付机构固定费用500元。在机构超额完成计划的情况下,委托方可以收取1500元的共享费用,此时委托方除给付500元的固定费用外还需从差额500元中按一定比例“提成”支付给方。

即机构除了向委托方收取固定费用外,还可以委托方的差额利润为基数提取另一部分的报酬。这是一种激励过程,督促机构为委托方的利益而努力。机构表面上看似是为委托方谋取最大的利益而发挥作用,实际上方的最后终目的是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市场利益,这符合市场规律,利益驱使方的专业人员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最适当的共享决策。

・整个过程中,方应当保持独立性与专业性,为客户服务诚实守信,只接受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以自我标榜的方式作广告等。如果资源拥有方较为分散且是独立的个人,中介机构可能比较被动,无法如上述先派遣人员上门造访了解共享信息。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塑造服务机构的文化,树立服务品牌,增强科技共享信息中介机构的影响力和无形价值来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与发展。

・模型中的方单向收费,主要向委托方收取费用。方为委托方找到的资源需求方或供给方,出于鼓励的政策,服务中介不能向他们收取费用,甚至要制定合适的奖励政策,鼓励对方更加乐意配合提供共享信息或主动到机构登记共享信息。即委托方B委托方c寻找某种资源,如果A的资源能满足B的需求,此时服务中介只向B收取费用。

如果资源持有方A和资源使用方B利用各自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的共享活动,双方共同享有合作研究产生的成果及效益,即合作研究性的共享,则方可以双向收费。另一种情况是纯粹的交换性共享,资源持有方以对等的原则,互相从对方获得取各自所需的资源进行共享。这时共享双方既是资源拥有方又是资源使用方,双方为满足各自的需要,遵循等值交换的原则,相互从对方获取所需资源。这种情况下,方的中介费用也是双向收取。上述收费方式会促进中介机构努力为双方寻找更多资源共享的契机,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共享的范围。

对于某些不具备直接共享条件的资源,或应使用方的要求需对资源进行再加工的,资源拥有方可以向使用方收取材质费、人员工时费、设备使用费、包装费、运输费等。

・委托方不论是租用资源还是租出资源,考虑到科技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以及委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协议中预定的共享期限不超过一年,一年合同期届满前,委托方可以先再次委托中介找寻共享利润更多或是共享费用更少的另一方。

上述模型中的共享活动是有偿共享,关键环节是共享利润和费用的确定,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共享的进程。采用有偿共享的方式可以调动资源持有者共享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共享意识,最终达到共享双赢的局面。有偿共享是市场机制运作的一个最好体现,在共享价格的驱动下,驱动科技资源向效益高的部门、高校或是企业流动。通过价格杠杆功能,让科技资源共享遵循价值规律的灵敏性优胜劣汰,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及时调整、协调,加快科技资源的共享速度。

理想状态下,共享双方依据合理定价原则,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原有资金的投入渠道以及共享的目的等,协商确定共享的相关费用,为保障共享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在确定资源共享费用时应不低于共享成本。但不可忽略的客观事实是,市场机制下共享双方还有机构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共享一方必然会努力地降低共享费用,另一方则努力地提高共享利润。

第3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数字平台;整合;信息资源

 

1. 引言

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校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如学校更名、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硕士点、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提供全面、准确的科研成果信息,真实展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对于学校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取得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基本问题是科研信息的不对称、不全面、不共享,具体表现为:在需要提供学校的科研成果信息时(如两年一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等),有关职能部门(如科研处、学科建设处等)却发现这些信息难以被充分、准确地获取,其原因是这些科研成果信息是零散地分布在各位教师(尤其是科研人员)手中的。而传统的科研统计,常常是科研管理部门下发通知,各单位用Excel或其他表格文本上报科研信息,并且这些职能部门在收集科研信息时往往预留时间比较短,而具体到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往往只是保存科研成果的相关书面材料,到统计时,因时间仓促或可能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情况不能上报完整,会影响统计的准确性。另外,每次收集这些科研成果信息工作量都很大,因此很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2.高校科研信息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网上访问我国各类高校的科研部门网站以及通过与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发现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科研信息资源利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4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高校是科技研发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高校在进行工程研究、科技研究和科学研究时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源信息,这些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保存和参考价值,要求各高校能够将本校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便进一步推动本校科技和教学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1]。以下本文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高校科技档案概述

高校科技档案包含着高校基本建设、出版、教学、管理、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具体来说:首先,高校科技档案包括高校所有教职工在教学过程中和科研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如成果性技术文书材料、技术图表、方案认证报告、科研计划任务书、专题调研报告、著作、论文以及科研成果等[2];其次,高校教职工在科研和教学中使用的各项科技设备的档案信息资料。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科技设备,而这些设备均包含着相应的说明材料,包括说明书、图册、设备改造和维修信息、使用记录等等,这些也是高校科技档案的主要内容;最后,科技文件材料也是高校科技档案的主要内容。所谓的科技文件材料包括工程建设相关的档案,如施工图纸、原始数据、施工数据以及设计的根据文件等,也包括建筑工程竣工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审批以及项目认证等工程档案。

2 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

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原始性。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原始性主要表现在高校科技档案内有关的科技档案信息均是高校教职工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原始信息和文件材料,其真实的反应了各项科技信息的产生时间和内容,完整的反应和记录了高校教职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共享成果,也反映出了高校的科研水平以及教学水平[3];第二,多样性。多样性是由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记录的方式和内容所决定的,高校科技档案记录的是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类型多样,形式变化也较为丰富,因此形成了高校科技档案多样性的特征。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在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科技档案信息的类型也各不相同;第三,可开发性。高校科技n案信息资源具有可开发性的特征,因为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记录的内容均为科研内容以及教学内容,其对社会科研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因此能够被开发和利用;第四,专业性。相对于一般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而言,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具有专业保证,因为高校科技档案的产生是教职工在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他们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所研究的成果均是依据一定的科学规范研究得来的,专业性更强,也更加具有可信度[4]。此外,高校科技档案类型较为多样,不同的高校科技档案信息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留下的,其在专业领域留下了不同的信息数据和成果,将不同学科和专业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因此进一步加强了高校科技档案的专业性。

3 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1 建立完善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机制

要加强对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求高校能够建立完善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机制,并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便为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和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社会环境基础[5]。因此,高校领导必须要加强对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视。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向高校领导就科技档案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回报,让高校领导认识到当前高校科技档案的进展如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高校需要创新传统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机制,改革服务和管理理念,将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重点放置在如何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3.2 加大力度收集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做好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而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就需要高校能够拓宽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广泛收集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并做好档案材料和信息的整理工作[6]。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代社会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校的科研课题越来越丰富,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因此科技成果和相关的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要全面地做好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加大档案信息的收集力度,并对所有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以便提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档案收集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要做到几个方面:第一,收集人员对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要及时和全面,尽量保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提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第三,要求能够加强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保存和管理的重视,确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3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科技档案管理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渠道和信息技术基础,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这样既能够为信息的检索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性和安全性。因此,要求各高校能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网络信息平台。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档案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不少高校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严重不足,少数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显影的科技档案网络信息平台,但是技术投入和人才投入力度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无法切实提高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导致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足。因此,各高校不仅需要加强科技档案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还需要重视其管理,以用户和读者为核心改善网络服务理念和质量,推动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更好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其记录了高校教职工在科研和教学中的科技成果和相关数据信息,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要求各高校能够加强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加大信息资源收集的力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1]崔静,韩海涛,曹宇. 中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研究[J]. 兰台世界,2012,02:14-15.

[2]蔡裕德. 浅谈基于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高校学生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J]. 云南档案,2012,01:51-52.

[3]于守彩,徐保芬.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高校发展影响力之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73-274.

[4]魏春波. 浅谈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304.

第5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建设服务是科研教学的重要支撑,数字信息资源在高校普及率较高。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41―02

我省于2002至2004年在全省高校范围内组织了自动化评测,推动过半高校将校园网、图书馆网络化建设融为一体,省属及以上高校、80%的独立学院和50%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网络化图书馆及相关服务。我省高校在一定数字资源网络化基础上,使以网络为媒体的跨校信息资源服务成为可能。

在笔者调查的六所高校中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如表1。

从图1,对各校的科技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及在校大学生“很重要”比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985”和“211”工程的高校人员认识明显高于普通本科院系和高职院校,且科研人员的整体认识高于科研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

从表2对本科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满意度,“985”和“211”工程的高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其他院校。

1湖北省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的问题存在原因

与其他资源相比信息资源具有自身特性――可共享性。因为信息在被利用过程中不会消耗损失,相反在共享过程中更能体现其价值且创造更多价值。因此,信息资源共享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该重视仅局限于一定范围内。本文研究的是我省不同批次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我省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情况不容乐观,具体如下:

1.1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问题

由于我省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缺少完善组织机构和权威领导部门的合理规划,各高校间的信息机构及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较大的障碍。我省高校有的隶属于省市,有的直属于教育部,由不同部门领导与管理,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例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同在武汉市,但武汉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管理;华中农业大学虽属于教育部,但曾直属农业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属于省教育厅管理。若高校内部的信息机构同属于一个管理层,实现资源共享比较容易,但校际不然。例如,高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受各高校的利益牵制,且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不具备法律认可的权力。

1.2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在我省各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浪费。理想中我省校际间的信息资源是将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然现实中高校都坐拥自己的网站与图书馆,多种信息人才仅隶属于本高校,此情况造成了数据库资源与纸质资源重复、专业人才雇佣重复、基础设备建设重复等问题。

1.3资源标准化问题

信息资源数据进行共享的必备条件是资源标准化,同一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效大小取决于标准化的程度高低与执行情况。但在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上,现今我省的信息资源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尽管MARC标准颁布实施了数年,但在工作中没能将其宣传及全面运用,认证与控制没有得到严格把关、书目质量监督没能得以重视都导致我省高校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4未能有效平衡共享利益

各成员参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取决于获利大小,而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将信息资源共享各成员的利益有效均衡。我省高校的性质和总类不一,这一情况决定了校际间的信息资源基础、经费情况、设备条件及受上级重视程度存在差别,进而导致高校参与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与收益比的差异。就目前而言,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基础较弱的高校有较大收益,相反基础较雄厚的高校则需付出远大于收益的成本。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实力强的高校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这会严厉打击他们参与共享的积极性。目前,我省信息资源共享未采取有效利益平衡机制或是建立的平衡机制不完善,且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与制度支持,尽管在共享过程中曾制定了部分的贡献利益分配机制、贡献协议条文等,但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落实界定效力的相关措施,使共享中有较大作用的成员丧失了积极性,因此对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影响。

2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平台

2.1加强湖北省信息政策的推动

作为政府科技网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息工作中会面对“有车无路”的状况。为加速辖区内的科技创新建设,政府会相应增设网络相关服务。同时,政府也会关注区域性的信息资源网络建没。相应的,数字信息资源联盟的发展也与市场、技术、政策以及用户素质的改善存在紧密的联系。

2.1.1统一管理体制

(1)在学校和学校之间进行统一管理。

我省高校在所属部门、经费来源上各有不同,此外高校间还存在竞争,所以高校之间、学校部门之间来往受到限制,很难开展信息共享。为解决共享网站建设和图书收集标准等问题,我们以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为依据,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成立一个部门,二是通过某个领导统一管理一个区域的高校。

(2)在学校与学校内部进行统一管理。

为避免学校间的信息建设出现独立分散及只顾自身的情况,需要有“统一”的建设路线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对学校内部的信息建设进行统一,统一管理、统一领导及统一规划,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2.1.2在协调机构上达到有效的程度

我省各高校之间可建设具有权威性的协调组织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协调高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达到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建立会议制,讨论共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高校在信息建设方面展现进程,定期召开会议,进一步交流各部门的经验。

(2)全面建立指标评估,高校工作的一个关键评估因素就是共享工作。

(3)设立监督小组,使监督机制与措施配套,不定期对共享过程进行跟踪,对共享结果进行查阅。

2.1.3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信息共享的必经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针对我省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可以制定统一规范,采用分类、标引、编目的方法统一规范资源信息,达到共享目的。此外,为处理不能兼容学校间信息的状况,应运用统一的管理软件来有效实施。

2.1.4全方位建设平衡利益机制

全方位平衡要求将市场、政府和社会均做到有效平衡。

(1)政府平衡。

信息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最大的需求者是政府。所以,确保政府的主导地位是实现同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对该市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

(2)市场平衡。

在市场化经济社会中,离开了市场,信息资源将无法正常共享,所以为了提高共享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应充分组织调节市场机制。

首先,图书馆共享资源应包含两个方面:高校内部需求和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对参加对象的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和利用,使其在市场中得到满足。

其次,在市场经济下提出的共享不等于无偿使用。在市场机制中,信息资源依赖它生存,这是现代生活中社会公平的一个体现。如果实现了平衡市场的机制,就能抑制“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促进湖北省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成员成本和利益分割方式的建立。

(3)社会平衡。

平衡社会机制指的是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看法,以此来调节信息资源共享与之相联系的主体的利益联系机制。在我省,有少部分高校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可以通过自愿、自发和随机的形式向其他社会资源较少的高校提供服务,来帮助实现资源分配中的社会公平。

2.2湖北省高校数字信息资源联盟

湖北省高校数字信息资源联盟包含资源和服务联盟,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联盟包含公共关系、数字内容、基础资源信息设施、人力资源等;资源流通共享服务包含互相认可、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各方面;服务层次包含科研合作、数字参考、协同服务、联合建设等;还包含共同采购、联合购买、市场联合的捆绑谈判等。同时,资源联合体是按“政府主导,共同参与,若干核心”构建的,战略研究、政策制定及公共协调和管理等功能也包含在内。

信息数字资源联盟按不同方式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有资源类型、运营主体类型等多种划分法。联盟的设计制度参考方面,笔者有两种模式:业务划分和组织过程划分。

(1)数字服务联盟与资源联合建设体。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包括CADAL、CALIS及联合编目体系,是资源联合建设的对象,数字服务联盟的服务对象。

(2)蕴含导航体系和学科门户建设,同个或多个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平台和一定量的联合开发的机构通过对外服务营利。执行联盟中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有高标准化、强操作性特征,对象是信息专业的工作人员;第二种有高个性化程度、强创意性特征,对象是最终用户。划分组织过程时有两种类型:服务联合体和公共建设联合体。前者是自发形成的,后者是政府主导的。前者包含独立学院和现代一般高校的资源联合体;后者包括我国数字图书馆大部分的整合模式。它们的差异主要在图书馆的运作管理模式和权益空间上。在提高数字信息资源使用率上,图书馆数字信息资

源联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联盟结构参与不佳、馆际规模和资本结构不同等问题。

2.3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下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在科技资源共享环境下,知识产权是否能被有效管理是制约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平台构建的重要方面。所以,为增进高校乃至社会公共福利,我们要坚持将促进公共利益和保护知识产权两手抓的原则。

(1)保护秘密和共享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要解决以下的两个问题:一是用户与数据所有者和管理数据对象的权益问题。二是共享无偿和有偿共享的保密与公开的问题。从知识产权要求观察,首要难题是保密与共享的矛盾。另一关键是怎么维护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程度及把握好共享公开程度。

在科技资源共享中,一旦使共享自由与保护秘密相配合,就能提高科技资源对象的利益和共享服务对象、使用对象的权利。

(2)有偿许可与免费共享配套的要求。

首先,由于资源是依赖市场交易活动,所以它不能靠行政手段组织资源;另外,国家不是经济实体,国家希望多非经济因素上做决定,更多地考虑政治上的可信赖性。由此他们的决定会远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资助项目的成果,国家具有支配权和所有权来应用“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实际上,政府可以免费使用产权的发明成果。若承包商或其他参与方对发明采取攻击的时候,国家能够强制实施许可。

在建立和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水平时,若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态度,就能提高公共权益。但在建设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中,各方都要出力。作为建设方,要创造健全的科技资源条件、提高和升级知识产权管理及保护系统。作为接受方,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界定好知识产权责任,避免争议。作为服务提供方,应重视知识产权服务,明确自主知识产权的范围、权利、责任,提供各项科技资源共享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张红,高辰年.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几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2]马怀德,张红.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3]于兆波.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与政府职责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4]崔卫国.教育的经挤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王培根.高校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周艳敏,张雪仪.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体制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7,(1).

第6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系统化培训;支持性环境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领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一直是教育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层次逐渐加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不论是政府高层、理论界,还是学校和教师的实践层面,对整合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培训教师信息通讯技术的技能

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到整合教学,整合资源,培训教师适应现代化教学,只要不断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整合上遇到的困难,才能在整合信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获得基础的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们需要合适的培训。有效的培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另外,需要行政的支持,除了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技术支持上的外部保障条件外,重要的保障条件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其行政上的支持。行政领导对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正确理念将影响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能否投入硬件和资源、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的关键。

2 小学信息技术科学教学,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是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整堂课,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了。

4 因材施教,学与玩同进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有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教师要对爱好游戏的学生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游戏的牺牲品。

5 探索求知,强调重难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中高年级较宜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他们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总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上面提到的几点只是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觉得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此外,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但觉得不管是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进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学科整合 高效课堂

人类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已成为信息时代中学必备的素养之一。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让每个学生高效掌握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课则就是培养学生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信息的入门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研究其他课程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路子。其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会发生转变。随着课程教学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与各学科教师加强合作,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喜欢信息技术课的,当他们飞奔到微机室,坐在电脑前开始不停地摆弄时,脸上洋溢的是激动、满足的笑容。但是,当授课教师用主机控制了学生机,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内容时,学生的热情度就大大降低了。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避免他们在课堂上出现消极、抵触的情绪。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思忖再三,认为应把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特长,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大概分为如下几个层面:office办公软件的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和windows操作基础、初识网络等。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信息课教学的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信息课上得很多知识点都与其他学科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在信息课的教学中融入,以下将进行具体论述。

一、 将Word软件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Word文字处理软件是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到了该软件,要让他们进一步用好这个软件,教师就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软件的更多功能。如让学生会用word处理文字、排版美化文档等。要达到这一目标这时不妨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文来进行文本的编辑、美化以及图片修饰等。学生会挑选自己喜爱的文章以全新的版面呈现出来。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果。

二、 在Excel软件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和学生成绩表

Excel软件是一款基本的数据处理软件。在教学excel软件时,教师可创设任务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班的课程表,这是一项相当有趣的任务。学生可以改变课程表的颜色和边框花样,对课表中多次出现的课程可用一次填充的方法进行填加。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班级名单及对班级成绩进行排名等任务让学生练习处理单元格数据。学生不仅学会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录入,又掌握了简单的公式计算,排序,填充等操作技能,避免了单一的操作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工具。

三、在PowerPoint文稿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PowerPoint是一款能呈现精彩内容且极具感染力的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在教学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PowerPoint作品,先让他们了解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和表现力,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构思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在每节课学习完了新知识后去充实自己的幻灯作品,亦可鼓励他们从其他学科中去找寻作品素材与灵感。如引导学生制作与地理历史课有关的专题幻灯片或宣传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创作,而不是在学习一个软件如何使用。等作品完成时,学生对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就相当熟练了。这样,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还拓展和梳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四、 将Flash软件教学与理科实验相结合

第8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技创新;优势;途径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由分散状态向创新主体集聚,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渠道,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提升创新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技成果产出、创新性信息资源保障等方面发挥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高校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中心,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部门的图书馆,更是社会创新的信息积聚和流通中心。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信息机构,从它出现之日起,就把积聚人类知识信息,传播信息自由作为基本的职能。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信息;(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馆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主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基本源泉。相对于社会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伴生物或附属物,它因高校而生,伴高校而长,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扮演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角色,有着信息生产、信息储存、信息传播等重要信息功能。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文献的集中地,存储着大量的文献信息,其信息优势是其他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一)存储信息内容的先进优势

科技学术信息,是人类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的前沿信息,代表着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最先进方向。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才能推动科技的尖端创新,否则如果对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获得不全面,投入大力资源做出的所谓“创新”,可能就是重复他人创新成果的无意义劳动。可见,充分掌握科技研究的前沿学术,全面了解科技创新动态,是成功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前提。

高校图书馆的存储资源,就是以学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因为高校不但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科研机构,全面充分的学术信息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首先,高校图书馆存储有不断出版更新的各专业学术期刊和著作,及时反映着国内外科技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其次,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学术资源,连接着世界各大学术信息数据库,充分反映着国际科研的前沿信息。再次,高校图书馆存储的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资源,更是在科研成果尚未公开发表前,提前反映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

所以,高校图书馆存储着反映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学术信息,具有先进的信息优势。

(二)积聚传播信息的技术优势

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使得信息资源的传递更加快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逐步兴起,围绕数字信息的描述、揭示与服务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美国图书馆界的权威FOX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纸基图书馆外观和感觉的图书馆,但在这里图书资料都已被数字化并存储起来,而且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的用户存取,还能通过复杂和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 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但实现了馆藏数字化和信息服务数字化,还具有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保存和服务的基本功能。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促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数字化,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积聚传播具有了先进技术优势。

(三)多层次、一站式的服务优势

随着信息服务所依赖的信息资源由单一的馆藏文献资源向网上信息资源与电子资源并存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也由以提供馆藏文献信息为主体转变为以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为主体。

高校图书馆不断追求服务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类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技术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顺应这种变化,积极研究用户特性,探索多层次的服务模式,通过集成资源、技术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具体的服务模式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基于学科馆员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面向学科及科研项目的学科门户服务模式、面向特殊群体和特定领域的定题服务模式等。

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服务方式的不断探索和优化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

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优势,主要是通过实际地参与科技创新体系而充分发挥出来。概括说来,服务高校、企业和地方的科技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参与高校科技创新

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技创新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使这个系统高效地运行,需有很多支持的子系统。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就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支持系统,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在近100年来的发展中,对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高校的这种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但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本身却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功能发挥又需要有高校图书馆的支持。

提供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信息资源。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不仅有信息资源(提供时实、有效的信息),而且有环境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高校图书馆以及为高校科技创新所提供的纸制图书期刊、数字资源、科研信息、科技查新等,是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须的要素,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和保障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信息要素。

(二)参与企业科技创新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就明确定义:“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第二十一条又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可见,新规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这一特定时代的新的定位,它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还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企业作为高校图书馆间接或直接面向的社会服务对象群体之一,理所当然应该纳入其服务范畴。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三向联合,打造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尤其要着重收集区域内经济与产业政策信息,开发、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专题信息库,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源头活水。

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全球信息网络,保障企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化。国内外、国际间的图书馆联盟和协作网络集成了全球资源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知识、信息和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以此全球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球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保障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化。

(三)参与地方科技创新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已经具备了服务的能力和条件,文献资源结构合理、藏书种类多样、电子资源丰富、音响设施齐全。面对地方科技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发挥馆藏优势,开放思想,树立新观念,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图书馆,突出图书馆文的献信息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使资源真正被社会所利用,将高校图书馆资源向地方科技人员开放。当前,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虚拟信息资源并形成了资源共享,使得参考咨询服务对象全球化,使得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另外,高校图书馆还能够密切结合地区特点,提供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扮演着地区活动中心、情报中心、学习中心等多种社会角色。

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智库的作用。高校学科齐全,学者、专家多,这些学者、专家利用图书馆掌握着当今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达到高、精、尖水平。高校图书馆在宏观经济中,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发挥智库作用,定期召开高级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协助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为地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是继续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最佳场所,所以为地方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可借地利之便,为本校和所在地的成人教育学员提供服务,还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场地及馆藏文献,又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科技创新培养一批批高水平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面向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科技创新体系中,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和优化自身信息服务功能。

(一)围绕科研需求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应放在:加强重点学科核心期刊的采集,适量增加博士用书及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的新书及核心期刊,适当加大外文文献的选订比例。加大国内外数据库的选购,注重专业及特色数据库建设。同时,要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馆内已有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等。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需要,跟踪互联网上各学科研究的动态信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建设。应主动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维护工作。

(二)加强科技创新的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馆员主动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和用户沟通,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馆员主动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坚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三)建设复合型科技创新专业服务队伍

高校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检索学等理论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图书馆服务软件;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查阅国外文献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信息内容;图书馆员还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及时提供科技创新最新动态信息。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信息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人才队伍。[8]

第9篇: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研发

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科技项目的创新与实施带来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问题越发严峻。人们不断的创新新科技推动了国家快速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项目管理面临着知识管理系统问题。知识管理系统的主题对象是科技项目管理,这是一项高层次的知识管理体系,科学技术事业的研究与知识的发展需要具体的管理系统操作与统一规划,这样不仅节省人工成本,也对科研方面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成本。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是在项目进行中工作人员更好的管理知识系统,处理科学数据、信息,促进科技项目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实施。知识管理系统是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开发可以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更能系统地操作与管理。

二、目前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科学项目管理是由多个人多组织、不同层次相互协助共同管理的,管理过程所遇到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都需要系统的处理。知识系统与人员操作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发展。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在目前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多重资源与创新意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多重信息的整合与重组,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知识管理系统老旧,对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无法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与管理。缺乏多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无法对接受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与更新,才能与科技项目更加匹配。人工创新意识薄弱,传统思维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人才的选拔与储备需要更高层次管理。不断创新,对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改进与完善,让知识管理系统更适合科技项目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机制的不健全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中,对科学技术发展处在不完善体制下,习惯用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模式,思维落后,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动力。这不仅影响管理效果,还无法对新知识进行优化与管理。

三、研究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离不开对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与整合优化。

(一)整合多重信息资源与共享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遵循国家科技发展规律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整合多重信息资源,实现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管理。1.整合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存储,优化知识库资源,给有需要的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基础。人才资源的选拔与储备很重要,只有不断地选拔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地整合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强大的知识库信息。2.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对文化知识信息、数据信息、员工信息、科技信息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形成知识库。该知识库实现共享机制,科研人员、部门、单位、专家及其他组织共同分享知识库中的信息。不断整合多样化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研发与管理。

(二)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只有不断地研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是必然趋势。新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输出,完善信息基础,科研人员不断获取先进知识,不断实现创新、创造,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的研发才能取得科技项目的进步。

(三)优化人工管理机制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优化人工管理机制,促进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能力提升与进步;优化人工管理机制对人工,人才信息资源更快速地整合、输出。人工管理机制的优化有助于科技项目层次化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