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茶艺和茶道的关系精选(九篇)

茶艺和茶道的关系

第1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品茗这一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众多的茶叶店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除室内装修有所讲究外,茶叶店再不是不起眼的小型商店,使用面积从几十平方米至一二百平方米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茶叶店向大中型或连锁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故加强茶叶店的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茶叶店的硬、软件建设常常会失衡,以致削弱了茶叶店的生命力。许多人认为弘扬国饮、挖掘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重任应是茶馆或茶艺馆。其实,茶叶店应同样挑起推广茶文化的重担,它的作用重大,接触面更广,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只有茶叶科研机构、茶艺馆,茶叶店“三位一体”的同步推广,茶文化的普及才不会脱节,才会以更快速度发展,从而深入人心。以下是笔者在经营茶叶历程中的经验心得,愿与广大茶叶店、茶艺馆同仁商榷。

关于员工。员工上岗前全面进行初级茶艺培训,内容包括:茶史概况;茶的分类;部级名茶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典故传说:茶的保健功能:茶具的运用;茶叶的保管;中国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以及特种名茶的冲泡技巧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上岗学至三个月,通过实习期的有效积累,员工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加深,对茶叶的形、色、香、味、韵也有一定的掌握,可给予晋升茶艺员。再进行第二次培训(即中级茶艺培训)。培训内容加深,内容包含茶在社会中的功能;中国茶区的划分;茶的诗、词、歌、赋;民族茶俗;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名茶;中国新名优茶;水与茶的关系等。茶艺员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优异者通过重点培训,晋升为茶艺师。根据现在我国的国情,茶艺师只能通过内部培训或培训班来实现,但是这种学习和培训的地点极少,这就大大地制约了茶叶店、茶艺馆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养一个茶艺师,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及销售、冲泡技巧,才算是合理的茶艺师。基于这一点,在员工培训方面采用分级培训实习生、茶艺员、茶艺师。高级课程包括学习和推广茶艺的重要意义、茶艺创意、茶叶制作、加工、栽培的相关基础知识、中国名泉等。茶艺师的茶艺之精将会更好地引导更多的人品茶、识茶、论茶、爱茶。这极有利于中国茶叶品牌的树立、巩固、创造。茶叶店、茶艺馆称呼负责销售、服务的员工不应称呼为“服务员”,而应根据该员工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和理解予以称为“茶艺员”、“茶艺师”以区别于一般性质的服务员。茶艺师的素质、内涵、形象是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员所无法相比的。

关于管理。员工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向酒店式管理靠拢,茶艺员、茶艺师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以达到爱岗敬业。当然,茶艺本身的魄力自然地会使茶艺员、茶艺师不想改行易业,这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强。茶艺员、茶艺师除制服统一之外,服务态度必须做到微笑、耐心、详尽,迎送鞠躬或点头示意,客来敬茶、免费试品等。应该说茶艺、茶道的礼仪、规范要比酒店更为细致入微,但现实中,茶叶店、茶艺馆的服务水准却未尽人意。

第2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茶艺浅而显之,先要从对茶、水、器具各自的掌握理解开始。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光是茶叶品种、品质特点、制作工艺就颇具说法。对于茶叶的品鉴、贮藏和选购学问就更深奥。水的“清、轻、甘、洌、活”和材质有别、视觉效果各异的器具也都操纵着茶汤微妙的口感变化。就拿运用的茶艺技法来说都是各有一套,不容半点差池和混淆。宾主落坐言语赏茶,除品茗外,交流的是茶艺带来的茶技和茶礼,以及体会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身为茶客,全神贯注地品赏茶艺绝不能含糊。茶艺人又岂能怠慢?规范技法和保证水准二者要一并兼顾。即使如此婉转轻扬的手艺,也只是踏足茶艺半步了得。

当指尖触摸、唇舌轻酌、头脑遐想的统统都是奉到眼前的那杯香茶时,一颗躁动的心才算安放妥当――此乃茶盏中的修为。

深悟茶艺,它是一门慢的艺术,是茶与水的推手太极。痴迷其中,有时会一动不动地静坐在时光深处,仿佛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神奇方式。可在那一时刻,一切真的静止了吗?非也!已经带你去到江南、云滇,亦或是宝岛台湾。

“人生如茶”,一片茶叶的工艺过程,到无奈的浸入水中浮沉翻腾,与为人涉世的辗转经历十分类似,从中赚取些许明智的人事之道很是容易。从众多茶客的喝茶经历来看,多半是绿茶为先,而后红茶、乌龙茶,最后才向普洱示好。绿茶很少年,彻头彻尾的清、草木的芬芳开启你的理想,使人轻易就出离了现实,多少有些莽撞与青涩。红茶有了些成熟气质,醇厚得能够抵御造次,使你与一切不快顺利和解。而乌龙比红茶更添智慧,更是沉稳,应该是一种中正美,芬芳在而温润足,洒脱又不欠轻盈,着实老到。当我们回望缅怀前三味时,陈年普洱就会慢慢进入视线。茶香的发挥经得起推敲,哪怕经过二十道依旧香不败,足以见得其高深。

茶人得益于茶,在意不在言,在品不在看……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懂得茶为己用。文人墨客以茶激发文思,道家运用茶来修心养性,佛家出世的用茶解睡助禅。学会用茶养炼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有助于沟通情愫。以茶雅志,以茶会友,既高尚又文雅。茶,单纯与复杂难辨,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的媒介,境界之高远,值得人们耗费心神时日去参透,剥开表象超然纯粹的那层静美。

虚无缥缈的高谈阔论茶有多么好,茶艺有多么妙,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一盏茶来理解。一盏茶,浓淡就在茶人的一个念头,演绎的神韵也与之完全扯上干系,连带着入口茶香也天差地别。茶艺的静美是信手拈来的,一定之规,是见仁见智的,不述原由;是深入浅出的,柔缓不惊。与忙碌的生活状态相反,尤其是上班族,最是对其求之不得,一快一慢,节奏相互抵消,戾气消融张弛适度,工作也能得益于此,自然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生活品味。

在说到实实在在的茶餐,叫人倾慕的投去好感,因为它令肚肠受益匪浅。但别以为放点茶叶就能够大言不惭的称其为“茶餐”,绝对要让营养、口味和美学三者交叉互动才最得意。

一场演出的优劣是品评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等一系列要素的集合。茶艺也要如此对待烦劳为茶提供一次唯美空问,让茶抛开一切表演得精彩。这是饮茶人的思维企及,也是给神经的一个轻松假期,辗转茶香间的艺术人生,想来都值得去拥有。

饮茶,养人

维生素C茶叶片中的维生素含量令无数蔬菜水果汗颜。每天只需25克茶,就可以保证人体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C。

茶多酚

维生素E一直被誉为抗衰老的元老级成分,茶叶中的茶多酚抗衰老作用是维生素E的18.5倍。常饮茶你还会老吗?

维生素B

茶叶中的维生素B可以全部溶解于茶汤,饮茶能全部吸收。不要忽视维生素B对皮肤的保障功能,比如维生素B。就是“美容维他命”,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毛细血管的血行通畅。一旦缺欠就会引起小皱纹、皮肤粗糙、目光过敏、粉刺等皮肤障碍。

无机盐与矿物质

无机盐与矿物质都是生物体的必需组成部分,人体所需要的元素,在茶叶中绝大部分都含有。一般每天饮5~6杯茶,你所需要的矿物质就满足了一半。

第3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

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

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

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茶文化的外延、内涵、概念、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种礼仪、礼俗活动。它们能够引导高校学生遵守理解,讲究礼仪,培育他们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茶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比如茶文化中道德观与思想观念的传播,可以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传统的茶文化非常注重培育人们的怡真和静的理念,将原本并不复杂的饮茶活动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到哲理层面和人生高度,产生了系统化的茶道、茶德。茶道被看成是茶文化领域中的至高层面,是它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茶事活动中,赋予了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崇高的人格与品性,它既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怡情修身,促进人们心态的动态平衡,化解当代人们的精神困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1]。

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崇俭的字面含义是崇尚勤俭,高校学生会受到茶事崇俭、以俭育德思想的强烈影响,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清廉的道德品质、朴实无华的思想理念。贵真立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能够有效地矫正和塑造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2]

1.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学习和接受茶文化,领悟茶德思想,有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帮助他们调整自己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化解他们的精神困惑,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与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1.4茶道精神对于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非常有利

茶文化内容应该以茶德为核心,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坚决反对唯利是图与见利忘义,倡导义重于利,关注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尊敬他人,强化养德修性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心态平衡能力,化解学生的精神困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它的最大作用是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地调节心态,聚精会神地静下心来,既能够乐观,又积极地迎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茶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3]。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茶文化传播途径

2.1积极创新茶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手段

茶文化具有丰富多彩、深厚渊博的文化内涵,所以如果采取单调的课堂讲述,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无法体现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讲述效果,弱化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采取多样化的茶文化传播教育形式[4]。强化学生的自主体会以及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内化这些茶文化知识,尽可能发挥茶文化积极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品行的作用。在创新茶文化教育领域中,高校应该采取茶艺表演、茶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和宣传我国的茶文化,打造优良的茶文化传播氛围。很多高校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但是并未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制作和设计,缺乏良好的实用性。因此在推广、宣传与教育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时,必须紧紧地依靠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精彩纷呈的视频文件、图片等多种形式。它可以提供可读性强、便于观赏的茶文化知识和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创新传播茶文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5]

2.2培训茶文化中的茶艺

不少大学纷纷组织茶艺表演,组建了相关的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因此也是校园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亮点。这些社团的主要内容是茶艺训练和运用。组建了相应的茶艺表演组织,定期开展茶道、茶艺表演,使得不少高校学生纷纷关注茶艺表演活动,积极地加入茶道文化社团中去。很多学校每年都设立茶道文化周,开展茶艺培训。接受茶艺培训的主体是广大学生,比如邀请不少茶学学者或者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和宣传传统茶道文化及发展脉络,为国家做过的贡献等,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必须科学地宣传优秀的茶道文化内容,引领广大学生摒弃其中的诸多陋俗与恶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宴活动,比如品茶或选茶,感受茶道的深层次内涵。在举行茶宴的过程中,应该添加相应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茶诗歌,茶音乐、视频赏析与茶书法方面的比赛。这样以来,既可以发扬光大我国的茶道优秀文化内容,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群体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6]。

2.3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扎实学风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大学生掌握茶文化的理论知识,传承茶文化内在的优良品质。要强化理论指导的作用,在茶文化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茶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悠久、理论完善的茶文化,可以要求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茶的烘焙、种植、采摘与烹制等环节中,接触从种植到品茶的具体流程。这样以来,学生在循序渐进地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具备学习茶文化中注重精神追求、不畏严寒、肯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丰富茶文化知识,以理论指导自身的各种茶文化活动,将扎实的学习风气和正确的实践结合起来[7]。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活动

在茶道文化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条件的大学应该开展与茶道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茶道、茶艺的相关理论。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茶馆品茶,在茶馆中举办文化活动。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地弘扬和光大优秀的茶道文化,也能够联系茶道的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调查和研究与茶道文化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扩展茶文化传播的领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积极地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2.5锤炼学生具备茶文化的内在品质

不少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茶文化认识,然而仅仅将其当成普通的日常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茶文化既是朴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具有深层次内涵的高雅活动,让学生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态势,不少大学生心浮气躁,缺乏平常心,不能从容地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个人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茶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品质与背后的价值理念、精神传统和道德素养,积极地培育他们的良好品行和综合素养。在逐步学习和理解茶文化精神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保持淡定轻松、从容不迫的稳定心态,体现出茶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气魄[8]。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和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可以通过茶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的密切结合,借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高校学生的错误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效地发挥茶文化自身的德育功能,全面地教化和引导高校学生群体形成灵活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3],[4]赵晓峰.浅谈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52-253.

[2]胡雅娟,夏达.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6,(6):211-212.

[5]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6]孟丹.中国传统茶道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06):277-278.

第4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第5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而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可以追溯汉代,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有正式文献记载的是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如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而他们两个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而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两晋南北朝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朝终于形成了中国茶文化。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代禅宗就十分兴盛,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而茶则有提神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就选茶作为其饮料。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唐代僧人所饮的茶有“茶苏”之称。《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复饮茶苏一二升。”

如果说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那么宋朝则进一步地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并将思想感情融汇进去。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称、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与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的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佛门的饮茶随着世俗饮茶也渐渐讲究起来了,各寺院都设有“茶堂”,茶堂西北角有一鼓即“茶鼓”,东北角则为“法鼓”。专门有一管烧水煮茶的“茶头”和尚,有的寺院门口还设有“施茶僧”。佛教寺院的茶称为“寺院茶”,有很多品目:

1、奠茶:供佛、菩萨、祖师;

2、戒纳茶:僧人按受戒时间先后排序喝的茶;

3、普茶:寺人共同煮饮喝的茶。不仅名目不同,茶的质量也不同,上敬佛,中待客,下自饮。

可以说当进入到宋代这个茶文化高度发展的辉煌时代,佛教与茶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表现得更为密切。这种影响与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佛教僧侣促进了茶艺的发展

宋代对茶的热爱有很大一部分是表现在对茶艺的追求上,将它作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如斗茶、分茶的兴起),茶技发展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创造出了茶的艺术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鲜见的,没有哪个朝代的文人如此热衷于斗茶,注重茶的感官趣味。

首先,僧人对品茶方式的贡献。以分茶为例:分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烹茶游戏,善于此道者,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也有“水丹青”之说。陶谷《清异录·茗苑门》有“茶百戏”条记:“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七,别施妙决,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当时人也称这一技艺为“汤戏”。而这种独特的艺术美的创造,很大一部分都得归功于僧人的贡献。宋代斗茶、分茶方面的高手基本上都是出自佛门,谦师就是其中留有记载的一个:元四年(公元1089年),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12月27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坡点茶。坡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记述此事,诗的名称是《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但他自己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不少诗人对此加以赞誉,如北宋史学家刘分攵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是很妙的概括。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福全和尚则是另一个留有记载的分茶高手。陶谷《清异录·茗苑门》“生成盏”条:“福全和尚‘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而。”陶谷认为这种技艺“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

其次,佛门中人对茶的种植与品种发现也起了重要作用。千百年来各寺院都遵循一条祖训:“农禅并重”。“山中别无产,衣食取与茶”,可见制茶、售茶对僧人的影响,许多名茶都是由和尚制的,如“碧螺春”产于洞庭水月院山僧,原名“水月茶”。乌龙茶中名品武夷岩茶也由寺僧制作。蒙顶山茶制作,采集也由僧人经手……。

二、茶加强了佛门与世俗及对外的文化交流

“牢系鹿几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宋代的佛寺常兴办大型茶宴,请许多的文人名士前来赴会。茶宴上,要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点茶——闻香——饮茶——评茶,气氛融洽,这样就使得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有了交流的机会,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

其中最有名的茶宴要算是“径山茶宴”。径山,位于天目山东北高峰,处于浙江著名的产茶区。径山寺始建于唐,到宋时十分有名,宋孝宗亲自御笔题额“径山兴盛万寿禅寺”,从宋到元,都享有“江南禅林之冠”,而茶宴也举办了将近一百年之久。另外,除了正规的茶会、茶宴之外,宋代的许多文人私下也乐于与僧人结交,以茶会友,以茶问道,如苏轼、黄庭坚等文人,还留下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诗词。

茶,也促进了中原与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日本)森本司郎《茶史漫话》认为茶传入日本,有两人非常关键:一是753年东渡日本的鉴真(带去茶叶);二是最澄法师在804年即贞观20年来到中国浙江天台山,专心学法,也对当地寺院采茶区进行了学习,带回茶树树苗到日本,并种植于近江地区台麓山,这在日本被看作植茶第一人。另空海也带回茶籽,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这时茶主要流行于日本的上流阶层与僧人之间。

茶东传日本的又一高潮就是宋朝。1168、1187年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遍访各地,居住达年二十四年之久,在1192年回国时就携带茶树种籽,并亲自种植,到晚年根据在中国考察的情况及自己在日本种茶经验而写成《吃茶养生记》(1241年),全国开始推广饮茶。至此,日本开始饮茶习惯,并养成以“和、敬、清、寂”为根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可见,茶对促进宋王朝与日本文化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茶也由佛门弟子带到了朝鲜。

三、佛教精神融合的产物——茶道

如果仅仅从上述两方面来看待佛教对宋代茶文化的影响的话,那么就只能停留在一种表面或者说是物质方面的肤浅的认识上,我们将难以触及到宋代茶文化深刻的内蕴,要想真正全面地了解这个茶文化异常繁荣辉煌的特殊时代的独特之处,在谈宋代茶文化与佛教的关系时,就不能不谈“茶道”。

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样使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追求愉悦,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教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时,佛教被统治者用来麻醉老百姓,作为统治工具,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佛教禅宗主张圆融,能与其它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体味美好的韵律,使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饮茶可得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了。

下面试举一例说明:“吃茶去”,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佛教界,却是一则禅林公案。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饮茶,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己的灵性了。

到了宋代,受程朱理学从小事出发去挖掘真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饮茶风尚中便少了一些富贵堂皇,多了一些书卷气,侧重于陶冶情操。对茶的风格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认为茶具有一种理性的灵光,赋予茶凝重端庄的人格。《东坡志林》卷十记载了司马光与苏轼之间的一段与茶有关的理性思考:

司马温公(光)曰:“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

苏轼:“二物之质诚然矣,然亦有同者。”

公曰:“何谓?”

轼曰:“奇茶妙墨皆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妍丑黔皙之不同,其德操蕴藏,实无以异。”

公笑以为是。

第6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高职 茶艺 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66-02

一、高职茶艺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现象。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步入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纷纷开设茶艺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旅游管理等专业更是将茶艺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开设。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长学生见识

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如茶的历史、茶叶知识、择器选水、茶席设计、茶类冲泡、饮茶风俗、茶与文学等。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陶冶学生情操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审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培养大学生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四)弘扬中国文化

将茶艺课程纳入高职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了解保存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但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工业文明成为社会的主导,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精华正在逐步消失。在学生中传播茶文化,可以使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丢失,这也是保证传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由于茶艺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许多高职院校都将茶艺课程作为一些服务类专业的拓展课程。然而,由于高职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各校从教学大纲的设定到具体教学的实施可谓百花齐放,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构建独具特色的茶艺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茶艺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茶艺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其实用性,所以课程设置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茶艺理论的学习为指导。一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茶艺与茶道;二是从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入手对学生进行行茶礼仪、行茶技艺、常见茶类的冲泡技艺等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技巧;四是让学生了解茶与健康的重要性,走进茶艺馆等茶企业,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以茶艺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茶艺课程要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掌握和运用如下茶艺技能:一是通过行茶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个人修养;二是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等技能展示个人的魅力,提升个人形象;三是通过具体茶席设计的展示和比赛,提高美学、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四是运用茶与健康的知识,提升自己健康生活的品位;五是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茶席设计等技能,培养个人的真才实学。

3.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是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的不同和修课方式的不同,选取适当的项目组成教学内容;二是借鉴《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对茶艺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评的要求靠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便利;三是考虑茶艺的前瞻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的当今社会,我们培养的职业型人才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茶艺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与国际大势同步。

(二)茶艺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将高职茶艺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十个项目:项目1,茶文化概述;项目2,茶树与茶叶;项目3,茶叶的识别与审评;项目4,茶艺礼仪;项目5,基本行茶法;项目6,常见茶艺;项目7,择器论泉;项目8,茶席设计;项目9,茶与健康;项目10,走进茶艺馆。每项任务下分别设若干模块,具体学习任务设置在相应的模块之下。

(三)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茶艺课程设置的影响,建议按一个学期72个课时的学时量来对高职院校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详见表1。

三、高职院校茶艺课程体系的应用

(一)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进入茶艺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设置参差不齐的状态下,教育部门可考虑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统一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教育指标,建议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等)作为必修课开设,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茶艺素养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茶艺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训课让学生练出扎实的茶艺技能,使学生在获得相应理论知识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三)创造良好的茶艺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茶艺实践机会,争取茶艺馆、茶行等茶企业的支持,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茶企业,安排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茶企业顶岗见习、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茶企业兼职;通过举办茶艺表演赛、茶席设计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茶艺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茶艺师(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乔木森.茶席设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4]樊丽丽.茶技茶艺与茶馆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饶雪梅,李俊.茶艺服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7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21408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上好茶艺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茶艺;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12-03

作者简介:卢常艳(1978-),女,江西奉新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艺、调酒、酒店管理;宗桂琴(1980-),女,江苏如东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英语教学。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 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 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

1.3 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

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 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 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 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 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

2.3.2 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

2.3.3 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

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

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

2.3.4 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 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

作业二 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

作业三 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

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 合理选择、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周作明.茶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

[2]王岳飞.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J].福建茶叶,2007(4):40-41.

[3]nvsc.com.cn/2015/jsxm-hot_0602/19335.html.

第8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时下说的茶艺,意思较为狭窄,无一致的说法,也不很严谨,但是,国际权威茶人对茶艺所下的定义还是大致相同的。比如马来西亚的邱如财先生提出:茶艺是“泡好一壶茶的技巧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包括“修身养生的课题”和“建立宁静与反省的心灵”;香港的叶惠民先生认为,“中国的茶艺糅合了中国人的特性,如中庸、德俭、明伦、谦和等内涵”;台湾的周渝先生说得更进一步:“茶艺馆的兴起与成功……是摸索出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滚滚红尘中辟出一方绿洲净土,以茶作为大自然向人类召唤的使节,让宁静安详又有情致的传统美感意识在小小的环境中复苏。”等等。中国茶艺在享受口福的同时强调宁静自省,由此可见一斑。

台湾茶艺的道具包括煮水器、茶船、茶洗、茶夹、紫砂茶壶或瓷质盖碗、公道壶、闻香杯。一般来说,紫砂壶适宜冲泡乌龙茶等发酵或半发酵茶,瓷质茶具多用于泡绿茶等未发酵茶。泡茶前,壶杯等饮具须用开水先烫一遍,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入闻香杯,再斟落各茶杯中,让茶客捧杯轻搓轻闻,之后弃而不饮,叫“开香”。第二泡开始饮用,所泡之茶汤须先倒入公道杯,然后绕圈斟给排成圈状的小杯,以使茶的浓淡均匀。茶客观赏上述表演后,即可闻香品茶,每啜一口,先以舌头探其味,再以喉底感其韵,几口之后,两颊生香,回甘无穷。享受茶艺,可让人心境闲雅,飘逸而有生气。

日本的茶道草创于镰仓(相当于我国的南宋至明代中期)时代。十五世纪,有位叫利休的茶道大师,从中国茶艺中提炼出“和、敬、清、寂”四字,作为日本茶道的精神支点,希望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沟通思想,去掉内心的尘垢和介蒂,并为此开设了窄小而清贫的茶室。

茶道的繁文缛节甚多,不同的流派做法上也有区别。茶道标准的茶室有四张榻榻米,最多可容纳5人。要办茶道,主人须以某主题向客人发请帖,然后洒扫茶室,供上素花。日本人喝的主要是绿茶,分玉绿茶、煎茶和番茶3种。玉绿茶从生长到收成都不经阳光照晒,茶末(茶道用的是茶末)绿得微微发蓝,有幽幽的感觉。以玉绿茶的茶道为例,道具很简单,竹木做的梢托和浇水壳,古老而粗糙的茶碗,竹刷子和枣红色的立椭形茶盅。泡出来的茶,有浓郁的玉米香和特殊的甘涩味,茶过喉头,便觉畅滑幽森,如林莽沐雨之感。泡茶时,用茶筅搅拌至起沫,然后将茶碗转两圈半,碗的花纹朝向客人,请客人饮用;客人接过茶碗,也要转两圈半,以示回礼,然后观茶色闻茶香,称赞一番后才开始饮用。茶道还包括对室内外字画、插花、茶具的鉴赏。茶道结束后,客人须向主人行礼道谢,主人须亲自送客出门。整个过程充满谦诚自戒,互敬互爱精神。这一切,又都体现在泡茶、敬茶过程中那种圆熟轻巧的动作,固有的程式,以及茶具、茶室雅淡宁静的氛围中。它的精义,是企图通过繁琐的仪式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据说日本学习茶道礼仪的人,全国竟有一千万之多。

第9篇:茶艺和茶道的关系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

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

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