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患儿康复的训练精选(九篇)

患儿康复的训练

第1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 脑性瘫痪/治疗; 康复; 家庭疗法;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the best methods of the rehabilitation while reducing the family burden.Method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rapists treatment,age and severity of CP),observe different efficacy on the rehabilitation children with parents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in different tim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ild CP was 1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oderate CP was 9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CP was 80%.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long training time was better than a short time.Conclusions The longer the parents participate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better the clinical result is.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Family participation; Child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1]。脑瘫患儿的病情特点决定了其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根据目前国情,大多数脑瘫患儿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家长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会对患儿的康复起重要作用。高永嘉等[2]提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有条件的患儿可采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126例脑瘫患儿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3/20090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收治脑瘫患儿126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个月至8岁;痉挛型65例,手足徐动型22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混合型(痉挛+徐动)30例;轻度51例,中度60例,重度15例;其中8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听力障碍及智力低下。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3个月至8岁。

1.4 排除标准 (1)与本病临床表现相似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合并有癫痫、行为异常的患儿。

1.5 脑瘫分度标准 (1)极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分以下;(2)重度:生活需要帮助或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33分;(3)中度:生活大部分可自理或稍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34~45分;(4)轻度:生活基本可自理或基本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46~57分[3]。

1.6 治疗方法 126例患儿全部由治疗师一对一训练,运动疗法采取上午、下午各30 min;作业疗法每日1次,时间20 min;语言训练每日1次,时间20 min;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时间20 min;头针每日1次,时间20~30 min。其余时间由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

1.7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能参与或回归社会,或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功能评分60分以上;(2)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12分)以上者,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者;(3)有效:主要运动功能评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4)进步:总分在5~10分者[3]。

2 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康复结果分别见表1~3。表1 轻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2 中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3 重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从表1~3中可以看出:家长参与轻度、中度、重度脑瘫患儿训练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影响。

3 讨论

脑细胞死亡后不可再生,但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得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脑瘫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同时,由于运动障碍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二级损害,因此,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抑制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和恢复。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医院内训练师康复训练的时间仅为每日1~2 h,训练时间远远不够,故主张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李春香等[4]报道,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家庭康复治疗1年,结果基本正常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王桂华[5]报道,20例脑瘫患儿家长在训练师指导下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和要领,对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2年后观察结果显示,基本正常4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本研究结果也证明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加之家庭的积极参与,疗效优于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较少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说明了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效果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有密切关系,病情轻者康复疗效明显好于病情重者。在同等病情下,家长参与训练时间长短对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明显不同,参与训练时间长者痊愈率明显高于训练时间短者。因此,提倡专业机构与家庭参与训练相结合,或采取医院与家庭间隔式治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还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组病例均是在医院康复的情况下对家长参与训练的疗效进行观察,而未进行医院与家长康复训练的疗效对比,故不能评价单纯家长训练的康复疗效。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高永嘉,钱莹莹,孙玉琴,等.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55357.

[3] 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177.

第2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家庭康复训练;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b)-0147-04

Influence of family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mental mot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DENG Jiaq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Sichuan Province,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mental mot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Methods Eighty children with HIE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ami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l of the children were treated for 12 months.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cores of the children were evaluated by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 the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situation was assessed by physical development index(PDI), the levels of serum brain function indic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cores, PDI levels, and serum brain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12 months, the scores of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1, 3, 6 and 12 months, the values of PD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6, 12 months, the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the levels of S100β protein and myelin basic 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ami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promote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HIE, and improve long-term prognosis of the children.

[Key words]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Family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害,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还是新生儿后期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HIE患儿的生存率提高,如何减轻患儿伤残程度、优化心理智力发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1-2]。家长是HIE患儿接触的最主要人群,也是康复训练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多数家长对于康复训练的意义、具体操作过程等缺乏科学认知,导致具体训练过程中存在偏差。临床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并辅助家长实施家庭康复训练被认为是优化HIE患儿治疗结局的可靠方式,但是目前对其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3]。本研究将家庭康复训练应用于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HIE患儿中,重点阐述该干预模式对患儿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E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HIE诊断标准[4];②明确的围生期缺氧史;③出生后12 h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惊厥、瞳孔改变等;④单胎;⑤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脑部功能异常、眼耳疾病等先天性遗传病;②低出生体重儿;③干预6个月内死亡;④伴癫痫。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出生体重2.91~3.84 kg,平均(3.17±0.49)kg;出生Apgar评分4~8分,平均(6.17±0.74)分;病情严重程度[5]:轻度11例,中度21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出生体重2.85~3.89 kg,平均(3.13±0.47)kg;出生Apgar评分4~7分,平均(6.52±0.71)分;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19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HIE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住院期间告知患儿家属出院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对患儿进行运动训练等,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并嘱患儿如期复诊。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家庭康复训练,参照《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评估患儿的功能缺陷,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在家实施具体训练内容。①家属训练:告知患儿家属加强亲子交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意义。采用宣传手册、PPT、电影、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使患儿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康复训练的标准化措施、注意事项等。②视觉刺激:在婴儿床/车上挂颜色鲜艳的球,每日多次摇晃以吸引患儿注意力。③听觉刺激:每日定时播放旋律悠扬的柔和音乐,每次持续15~30 min,尽可能反复播放同一乐曲[6-8]。④前庭运动刺激:鼓励并辅助患儿旋转、侧滚、摇晃。⑤粗大运动训练:患儿2~3月龄时进行头部训练,3~4月龄时进行翻身训练,4~6月龄时进行坐卧训练,6~8月龄时进行爬行训练,9~12月龄时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每日2次,每次持续30 min。⑥精细运动训练:每日对患儿进行手部按摩,采用不同质地(光滑、粗糙、软、硬)物品置于患儿掌心进行刺激。患儿俯P位时对其进行抓物训练,每日2次[9-10]。⑦语言训练:鼓励患儿进行发音,并模仿动物的声音。训练患儿用简单的指示表达自己,借用各种仿音玩具对患儿进行刺激,每日2次。⑧社会行为训练:用缓慢温和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使患儿明白高兴等情绪变化,训练患儿拍手、拥抱、亲吻熟人等基本社交礼仪。

1.3 观察指标

1.3.1 智力发育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11]对患儿进行全方位智力发育检查,具体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5个方面,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2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测定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12],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3 脑功能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6、12个月,均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功能指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智力发育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1、3、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PD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分,x±s)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 < 0.05

2.3 两组脑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血清BDNF、NGF含量高于干预前,S100β、MBP含量低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BDNF、N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S100β、MB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脑功能指标含量比较(μg/L,x±s)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中枢神经特异蛋白;MBP:髓鞘碱性蛋白;NGF:神经生长因子

3 讨论

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其中1/3可发展至HIE,此类患儿存活后远期智力、躯体功能残疾率极高,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如何改善存活HIE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是目前儿科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患儿进行干预有望提高其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13]。早期干预是HIE患儿康复的关键,家庭作为HIE患儿生长及治疗的主要环境,家属肩负着患儿康复的主要责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HIE家属对具体康复训练内容及实施标准缺乏了解,成为HIE患儿康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梁娟等[14]初步探讨了家庭康复训练在HIE患儿发育中的意义,证实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促使HIE患儿智力发育。本研究将家庭康复训练引入本院HIE患儿中,就该干预措施对患儿智力、心理运动、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0~2岁婴幼儿大脑处于高速发育阶段,有研究报道HIE患儿接受早期智力开发后大脑发育程度可远超同龄患儿,证实早期智力开发的可行性。家庭康复训练中,在专业康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视觉、听觉、前庭运动等感知刺激,促使大脑病变区域神经细胞代偿性再生,有助于患儿智力功能的发育[15-18]。本次研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较高,说明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智力功能,全方位促进患儿的智力发育。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将HIE患儿的运动训练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岁以前小儿可塑性极强,早期动作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等,有利于脑细胞结构的重组及代偿,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带来的运动能力发育落后[19-20]。家庭康复训练中对HIE患儿实施早期运动干预,结果发现在不同干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PDI值均较高,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在增强HIE患儿心理运动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神经功能损伤是HIE患儿智力发育迟缓、运动能力发育滞后的原因之一,除了宏观智力及运动评分,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含量的检测也是评估HIE患儿病情的可靠手段[21]。BDNF的受体在神经系统内广泛表达,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增加突出可塑性等作用。高浓度的S100β具有神经毒性,已经有研究证实S100β浓度上升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2-23]。MBP生理状态下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中,在疾病状态下可释放进入脑脊液及血液中,目前被认为是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程度的可靠指标[24]。NGF是研究最为透氐纳窬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具有神经元营养、促突起生长的双重生物学功能[25]。以上因子均与人体神经功能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后血清BDNF、NGF含量较高,S100β、MBP含量较低,这是患儿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提升的内在原因,再次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整体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训练可促进HIE患儿的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少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2-74.

[2] Xie B,Gu P,Wang W,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on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2016,8(7):3241-3250.

[3] Palibrk V,Suganthan R,Scheffler K,et al. PML regulates neuroprotective innate immunity and neuroblast commitment in a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odel [J]. Cell Death Dis,2016,7(7):e2320.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17(2):97-100.

[5] Shang Y,Mu L,Guo X,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Exp Ther Med,2014,8(4):1259-1262.

[6] 栗绪娥,杜益民,郭彦菊,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0):1396-1399.

[7] 项丽华,胡文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99-102.

[8] Shankaran S,McDonald SA,Laptook AR,et al. Neona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ttern of Brain Injury as a Biomarker of Childhood Outcomes following a Trial of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J Pediatr,2015,167(5):987-993.

[9] 马霞.早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6,20(2):128-131.

[10] 刘颖.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113-115.

[11] 李玲,焦云,黄翠.运动障碍儿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情况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1060-1064.

[12] 冯波,赵艳,栾玲,等.早期视、听觉及肢体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45-148.

[13] Natarajan G,Shankaran S,Pappas A,et al. Functional status at 18 months of age as a predictor of childhood disability after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4,56(11):1052-1058.

[14] 梁娟,杨欣伟,陈彩平,等.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85-988.

[15] Chalia M,Lee CW,Dempsey LA,et al.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burst-suppressed and dis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ctivity in infa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Neurophotonics,2016,3(3):031408.

[16] 林泽鹏,陈丽珊,陈创鑫.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6):4264-4267.

[17] 王亚珠,贾少军.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J].内科,2015,10(1):50-53.

[18] 吕俊英,梁莉丹,王逸扬,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46-149.

[19] Van Schie PE,Schijns J,Becher JG,et al. Long-term motor and behavioral outcome after peri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Eur J Paediatr Neurol,2015, 19(3):354-359.

[20] 周俊,汪珍珍,张海燕,等.诱发电位预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74-177.

[21] Bell SG.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Serum Magnesium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J]. Neonatal Netw,2016,35(3):159-163.

[22] 唐军,袁爱珍,马艳玲,等.亚低温治疗不同时间窗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4):765-768.

[23] 陈卫珊.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87-90.

[24] 贺玉君,秦新民,黄明,等.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及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2):75-79.

第3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82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作为对照组,接受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训练12个月后,试验组患儿ATEC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疗效更佳,两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 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48

孤独症别名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病范畴,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病症[1-2],多见于儿童,尤其是男孩。孤独症儿童从婴儿阶段开始,就无法与周围环境或人群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表现为与环境隔离、语言异常或冷漠甚至没有语言交流,完全沉浸于“自我世界”,基本丧失正常人应有的日常感情。鉴于此,我院采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旨在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及时得到最佳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孤独症儿童82例。其中男70例(85.37%),女12例(14.63%)。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9±1.45)岁。纳入标准:(1)符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

肖秀云: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项目(201404163000457)

合儿童孤独症相关诊断标准[3]。(2)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康复训练。(3)家长容易沟通,积极配合。(4)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如分裂症、强迫症等。(2)并发有影响孤独症治疗效果的疾病者,如脑瘫、癫痫等。(3)无法坚持完成康复训练者。(4)中途接受其它康复训练者。(5)家长不同意接受研究。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78例(95.12%),小学文化程度4人。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82例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安排到康复训练中心,接受为期12个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结构化教学和ABA训练对患儿进行个别化训练、小组化训练、集体化训练等。每3个月进行1次训练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训练计划,直至训练结束。

1.2.2试验组父母带孩子共同参加专业医疗机构开设的《孤独症康复训练亲子培训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64学时,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患儿父母。培训内容涉及:(1)孤独症基本知识,提高父母健康认知能力。(2)孤独症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如结构化教学、ABA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3)患儿各项能力的对症训练,包括语言、感觉、认知、社交、生活、肌肉和手眼协调等。(4)益智活动的合理开展,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提高患儿对各种事物的接受力。(5)行为问题的处理,提高父母对患儿行为问题的应对与处理能力。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孩子进行PEP评估,对症制定家庭培训计划,并为父母配备《孤独症家庭康复训练教材》及康复训练教具,以便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开展康复训练。同时,叮嘱父母每3个月带孩子到培训机构进行1次PEP评估,并制定或调整下一个阶段训练计划。若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父母有任何疑问,均可随时与相关老师或医师进行联系。

1.3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4项内容进行评价[4-5]。评分越低,表明孤独症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案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孤独症患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6]。通常在3岁以前发病,4~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而我国对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相对较晚,在2006年时才将其列为精神残疾。我国现状:(1)起步晚,相比发达国家晚了40年。(2)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相应的治疗需求越来愈大。(3)患儿回顾社会难度较大,孤独症治疗的黄金时间是3岁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将极大程度影响患儿日后正常生活。(4)治疗体系不健全,训练中心康复水平整体较低。(5)专业医护人员匮乏,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6)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才起步。因此,对孤独症患儿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预后,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7-8]。

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在熟悉的环境和游戏中,采用自然反馈手段的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更积极的疗效。因此,以“家庭”为主体的训练模式,对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善有着重要意义,而父母作为整个过程中的“主导者”,更发挥重要作用。据此,通过专业医疗机构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父母理论认知,增强父母操作意识及方法,从而让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实施科学地康复训练,提高父母专业技术支持非常重要,能促进父母技能的保持和增长。医疗机构是整个康复训练的计划制定者,家长是最终的执行者。表1显示,接受了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的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等能力方面,均有着大幅度提高,与传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实施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具有疗效明显、方法灵活等特点,还具备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献英,朱宏伟,张桂欣,等.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101-103.

[2]张静,常燕群,江演珠,等.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抗体水平与儿童孤独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7):723-727.

[3]杜亚松.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3):1771-1774.

[4]郇英,佳那提·秋瓦西,张隽,等.异常行为量表评估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及效度评价[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5):353-358.

[5]赵冬梅,杨良政,张艳卿,等.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60-262.

[6]刘志云,张晓斌.24例儿童孤独症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606-607.

[7]席彩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康复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4-157.

[8]郭德华,周群,吴连春,等.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318-321.

第4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治疗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10-02

脑性瘫痪(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1]本文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脑瘫康复中心从2007年至2011年5年内收治的脑瘫(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及进行性疾病。)患儿共计228人次。其中男159人,女69人。

从表二可以看出,有46.5%的患儿不能达到有效治疗,近一半的家属在治疗中逐渐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了解,放弃治疗的原因主要有:1.多数采用门诊治疗方式,治疗时间太长,无法坚持;2.精力不够;3.治疗费用太高;4.来自各方面的压力;5.其它:社会因素、家庭结构改变等。

患儿均采用以Bobath法、Vojta法、Temple Fay法、Peto引导式教育及中医配合治疗等方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评估运用神经反射评估、语言评价、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综合评价,分别记录为有效和无效。

初步思考拟定解决方案:

1 消除家长顾虑的措施:

对家长作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使其明白,小儿脑瘫的形成是多因素所致,消除他们不应有的顾虑和内心的自责,抬头积极投入生活,并配合治疗。具体指导方法如下:

1.1 康复训练需要有恒心和耐心。在具有耐心和恒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心。在康复具体训练的过程中可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患儿感兴趣并让家长参与其中。通过积极的示范、鼓励和等待等加强与患儿的互动,使其切实的感受到关爱。并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下,把康复工作更好的坚持下去。

1.2 康复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结合患儿心理特征和身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由易到难的康复方式,切不可操之过急。

1.3 康复训练中加强时间控制和保护措施的规范。在康复过程中,每天训练的次数2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30分钟左右,应避免患儿过于疲劳或紧张,同时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不同阶段功能的技巧性活动,不断提高其活动能力。保护性措施的加强,则能有效防止肌腱拉伤和过度训练,同时避免了受伤引起患儿及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抵触。

1.4 康复训练中环境选择与沟通。康复训练室应选择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使得患儿的良好的氛围下积极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家长同时在场,并应加强和专业医师、治疗师的沟通交流,将在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2 促使对治疗坚持的措施:

1.采用疗程住院治疗,且医保能解决部分费用;2.实施家庭治疗+院内治疗两种方法;3.对家庭成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4.争取社会支持、宣传支持,使这类家庭不再受歧视,能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通过积极的综合康复训练,一定能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的机率。

第5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家庭训练;脑性瘫痪;康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9-01

对脑性瘫痪(脑瘫)相关因素的婴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阻止异常姿势固定、强化大脑优势、降低肌肉及软组织不平衡发育、促进感觉功能的正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脑性瘫痪29例患儿实施短疗程家庭化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儿科门诊、病房、儿童保健门诊及产科出生时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筛查,符合脑瘫诊断标准[1]者29例列为康复训练对象,年龄平均1-5岁,病程6个月4例。痉挛型15例,手足徐动型1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9例,其他型3例。

1.2方法实行短疗程家庭化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评价后,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指导康复训练计划。①心理治疗:首先使患儿家人明白孩子的大脑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指导家长学会康复训练,充分利用亲子互动关系,进行特殊教育,调动对患儿训练的积极性,把日常生活也作为康复内容,对患儿实行快乐训练、快乐认知,阻止其异常动作的发生,减少大脑异常信号的输入,促使正常姿势的训练。②家长培训:住院期间由治疗医师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使家长掌握患儿的训练计划及家长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以保证患儿的训练质量。另外教会家长正确喂养患儿,防止患儿喂养时呛奶窒息。③姿势设定:教会家人一些简单的家庭训练方法,目的是帮助患儿发展正常生理性和功能性的姿势及恢复正确的姿势,以提供正常和改善人体生物学特征,设定方式有俯卧、侧卧、盘膝坐、长坐、直跪、半跪等,使用矫形器材、卧位板、吊床、站立架、膝足矫形器材等,维持患儿的对称位置,降低不正常肌肉活动。④运动疗法:根据生物力学运动原理及神经发育规律,采用逐渐强化的治疗方法如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关键点控制等。⑤物理疗法:采用电刺激治疗,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等应用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⑥穴位封闭:运用维生素B1、B12等中西药物注入穴位,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达到通经络、调整肢体功能的作用,起到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经家庭化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其进行评估计分,确定训练效果,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

1.3疗效判定[2]采取前后自我对照评定疗效。显效:患儿原始反射消失,自动反应出现,对称性姿势稳定,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提高>1个台阶(按运动功能发育程序分为抬头、翻身、坐、跪爬、站、走、上下楼梯共7个台阶);有效:原始反射残留,自动反应出现不完全,非对称性姿势有较大改善,对称性姿势不稳定,运动功能进步

2结果

本组29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

3讨论

婴幼儿的脑组织在生长发育时期,脑功能的代偿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在这个时期从外界给予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以促使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年龄越小,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目前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间,一般指生后6个月以前,超早期为3个月,因为异常姿势尚未固定,而容易调节与纠正,可防止患儿肢体挛缩、变形等继发性损伤,从而减少小儿致残率。功能训练是脑瘫康复治疗的核心,根据患儿生长发育规律,建立正常的反射通路,抑制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长期的运动功能强化训练可以促使神经细胞恢复,发挥残存细胞的代偿功能[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务艰苦而繁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督促、鼓励患儿持之以恒的进行正确的强化训练直接影响小儿脑瘫的康复疗效[4]。本资料通过对29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意义重大。采用心理治疗、家长培训、姿势设定、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穴位封闭等疗法,正确的肢体摆放,正确的抱姿,各关节的适当活动,家庭训练的早期介入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早介入效果越好[5]。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识,降低家长的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我们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加强患儿的心理疏导,脑瘫患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自卑感及对家长的依赖感,有的家长对脑瘫康复这一个长期过程缺乏正确认识,对此应进行科学解释,正确引导,客观介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并针对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对脑瘫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7.

[2]洪,池惠君,王泽育.儿童脑性瘫痪60例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10.

[3]栗滢波,张玉洁,徐贵侠,等.正常运动模式和强化运动量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2.

第6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 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近年来, 脑瘫发生率逐年上升, 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对家属及家庭都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分析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增加患儿康复率,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 经诊断, 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男36例, 女19例, 年龄2个月~10岁。24例痉挛型, 18例弛缓型, 8例手足徐动型, 5例混合型。

1. 2 方法 ①康复教育。首先患儿在入院后, 护士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康复宣传教育, 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因此,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病情, 并要分析家庭情况, 讲解治疗和康复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做好相应准备。其次要做好卫生教育。护士要指导家属做好患儿的卫生工作, 注意保暖, 适当添加衣物, 尽量选择舒适柔软衣物, 餐具要定期进行煮沸和消毒, 避免细菌感染。适当进行锻炼运动, 避免出现湿疹。最后加强用药指导。患儿药物大都是冲剂, 或者将药片捣碎加水送服[1]。患儿喂药时, 需将患儿抱起, 头部抬高, 避免出现呛咳。对于自行服用药物的患儿, 要将服药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指导他们正确服药。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患儿病房可以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和图片, 让患儿保持着轻松愉悦心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在治疗室走廊及家长休息地方张贴脑瘫发生原因,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使患儿家属可以更加全面认识脑瘫疾病, 提高他们治疗, 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在和家属交流时, 态度亲切, 要有足够耐心, 不可存在不良情绪与患儿和家属交流。③运动康复护理。首先是不自主运动康复护理。在康复护理工作中, 要避免患儿受到不良刺激。此时护士要先和患儿建立良好关系, 使患儿可以信任护士, 无不良情绪, 确保康复护理顺利实施。在康复护理中, 先将患儿下肢控制不自主运动进行康复运动, 让患儿适宜进行爬行、行走、平衡等训练。患儿下肢在获得一些自主控制后, 然后进行自主运动控制, 如头控制、双手支撑等运动。其次是共济失调康复护理。脑瘫患儿在坐立和卧床时, 无法保持有效平衡。因此, 在平衡康复护理时, 先从患儿眼手及口手的配合, 然后从坐立、跪立的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同时还可以使用平衡器材, 比如平衡板等让患儿训练, 患儿在训练时, 避免发生摔伤和跌伤。④语言障碍康复护理。脑瘫患儿会出现视觉、听觉及语言障碍。在康复护理中, 患儿头部保持中立, 身体放松, 利于倾听;为了容易患儿理解, 需采用简单言语, 同时配合手势与患儿交流, 便于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要面对患儿, 使他们能够清楚和明白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语。另外, 家长要和患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使患儿可以时刻在语言环境中成长、锻炼。⑤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及行动障碍, 会出现自卑、悲观、暴躁等负面情绪, 而护士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力、宽容性去关爱他们。当患儿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哭闹、自卑、孤独等行为时, 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训练, 产生逃避、恐惧等行为时, 护士和家长要给予患儿更多关爱。在训练时, 将心理康复和生活康复护理结合在一起, 患儿在训练过程中, 护士和家长要和他们交流, 注意患儿表情, 多鼓励和表扬, 增强患儿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根据患儿兴趣爱好, 进行积极有效诱导和引发, 缓解负面情绪。加强患儿之间交流, 使他们能够跨出自己的圈子, 融入别人圈子, 去交流, 去交朋友。另外, 家长在患儿护理期间也存在着抑郁、焦躁、激动等不良反应, 护士要向家长解释脑瘫康复的案例, 缓解家长担心、抑郁心情, 并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训练[2], 使患儿坚持治疗。⑥出院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因此, 患儿出院后,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提高患儿兴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指导儿童独自穿衣、刷牙、吃饭等,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2 结果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25例治愈, 29例有效,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8%。

3 讨论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为了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必须要采取综合康复护理。

在本组患儿康复护理中,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总有效率为97.8%。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康复教育, 使他们能够掌握脑瘫康复治疗知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 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率;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 缓解患儿负面情绪,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要缓解家长负面情绪, 使家长可以护士一起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促进患儿康复速度[3]。患儿在出院后, 加强患儿出院指导, 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使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并逐渐康复。另外, 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根据患儿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年龄, 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康复训练场地, 安装防滑地板, 做好防护栏, 避免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出现危险事故。

综上所述,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 需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 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莉.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学报, 2013, 10(05):456-459.

第7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康复训练; Ashworth量表; GMFM量表;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1997/1998对江苏等七省调查,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2]。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长期的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儿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1/08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岁,平均4.3岁。对照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3~6岁,平均4.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制定的痉挛型脑瘫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2)能独立站立9 s以上,而且能配合测试。

1.4 排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2)不能坚持连续治疗10 d及以上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两组均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推拿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根据评定结果主要采取以下物理治疗训练策略: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桥式运动、腰腹肌力训练、体位转换训练、单侧负荷体质量及站立、步行训练。每种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3个月。其中物理治疗每次40 min,其他治疗项目每次30 min。

1.5.2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方案 观察组增加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MOTOmed viva2,德国RECK公司),被动和主动训练交替进行,开始做3~5 min被动训练,然后做主动训练,结束前做3~5 min被动训练。阻力根据患儿的情况来调节,阻力设定为0~15 N·m,个别病例增到18 N·m,速度为15~30 r/min,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调整1次。

1.6 评定指标 新修订的Ashworth痉挛分级法[3]评定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4]D能区(站立位)和E能区(行走与跑跳)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

1.7 肌张力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单侧或双侧肢体肌张力降低两个级别以上(包括两个级别);(2)有效:单侧或双侧肢体肌张力降低一个级别;(3)无效:肌张力增加或治疗前后无变化[5]。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指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n(%),n=30]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808,P=0.033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s,n=30,分)注:与对照组比较,at=2.517 4,P

3 讨论

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特点是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比上肢严重。该类型患儿上肢功能、言语功能以及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步行及生活自理的概率仅低于痉挛型偏瘫,经康复治疗实现功能正常化或回归社会的希望很大。因此,应积极做好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使其回归社会。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硬度增加,关节变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制约患儿功能预后的关键因素,临床上也常用肌张力判断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能否在脑发育的关键期内最大程度的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进行重组和代偿,能否在脑发育的关键期内有效降低肌痉挛、增加肌力,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重点和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文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肌张力明显下降,提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显著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一方面通过闭链运动及下肢肌肉的离心性收缩[6],在提高下肢肌群力量的同时,能抑制动态肌张力的上升,智能探测痉挛并处理。其主要的痉挛控制器可持续感应使用者的肌肉张力,当脑瘫患儿发生痉挛时机器运转会逐渐变慢至停止,然后向反方向逐渐变快至匀速运动,起到缓解痉挛、放松肌肉的作用。另一方面,踏车样运动可以增强膝、踝关节和髋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7],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从而极大的改善患儿的平衡、协调能力;而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提高,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以根据患儿自身的情况选择3种训练方式,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增加肢体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肌力比较低时可提供助力运动,可使患儿用少许的力量便可完成任务,增加自信心,激发患儿的潜力。在显示数据中能更加直观的看出双侧肌力的比例情况,从而反馈性的指导动作的协调性。而且运动结束后可看出起始肌力、肌张力的数值大小,比起手法测定更加快捷直观。并可进一步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患儿在控制好痉挛的状态下获取最大的主动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林庆,李松,刘建蒙,等.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0):613615.

[3]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

[4] 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50552.

[5] 王跑球,汤孟平,张惠佳,等.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857858.

第8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多伴有精神发育迟缓、视听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并发损害。为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脑瘫患儿210例,现将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0例,男128例,女82例,年龄3月~12岁,其中痉挛性四肢瘫8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24例,痉挛性双下肢瘫36例,迟缓性瘫47例,运动过度型21例;其中伴语言障碍者25例,精神发育迟滞者20例,有癫痫发作者17例。

2 护理体会

2.1 日常生活护理与管理:家庭与社会对脑瘫患儿康复最基本的要求是患儿生活能够自理,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来提高这方面的技巧与能力,让患儿通过在他人指导下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最大程度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感知、认知能力,培养其学习与社会交往能力。虽然脑瘫患儿的护理和管理主要由家人承担,但专业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辅导,我院通过介绍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将康复目标与护理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将康复治疗目标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从清晨起床至晚上入睡所有活动都要作为学习的课题,对患儿每日24小时严密的训练,使患儿得以沐浴在全天的疗育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儿脑瘫的类型,熟悉其功能障碍的特点,运用正确方法指导及帮助患儿克服肢体活动障碍,完成穿衣、脱衣、进食、洗漱、入厕、洗浴等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日常生活护理要注意治疗性的保持,包括睡眠、跪位、站立、行走、抱位。各种类型脑瘫对相应治疗性要求不同,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各型脑瘫不同治疗性的要点与技巧。摄食护理是脑瘫患儿日常护理一项重要内容。进食时在矫正异常姿势同时,要对张口、吸吮、咀嚼、咽下等动作进行协调,对有吞咽困难的患儿喂养时要耐心,给易于咽下的食物,每一勺食物不宜过多,必要时可用手指向下清扫食管帮助吞咽,若勺子被咬住,不要用力拉出,应等患儿自行放松。要注意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做到合理喂养。排泄护理是脑瘫患儿日常护理另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重症脑瘫患儿不能自主排便,应选择舒适、合体、吸水性强的尿布,一般3~4小时换一次,对年长儿可选用便盆,并按课目作入厕训练。此外,脑瘫患儿日常护理还有洗漱护理,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洗漱绝不是只为了清洁,而要利用洗漱的机会进行必要的训练。

2.2 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运动障碍,社会活动受限等原因,得不到社会的支持,甚至被周围环境冷落、讽刺、嘲弄,失去了享受文化娱乐的权力,常出现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变化,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及认知损害。表现为少于、孤独、自卑感、缺少自信心、甚至自我否定等。又由于脑瘫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放弃治疗的心理,作为专业小儿脑瘫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以温和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劝慰患儿父母家属,消除急躁情绪,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寻求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帮助患儿治疗,确保心理护理方案有效开展。只有帮助患儿医治和消除躯体以及心理的创伤,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其潜能。医务人员要掌握脑瘫儿童异常心理特点,注意脑瘫患儿情绪变化,培养脑瘫儿童自信心,有报道在这些方面做得较细致,对脑瘫患儿心理护理技巧值得学习。

2.3 语言康复护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恢复患儿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应尽早开始,一般训练方式从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专业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逐步确立语言表达的意识,具体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呼吸训练、嘴的运动训练等。

2.4 肢体康复护理:对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应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使患儿躯干充分伸展,采用手法按摩、刺激、帮助四肢被动运动,避免痉挛姿势运动,尽早诱导出正常的运动模式;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应尽量抑制上部躯干的肌紧张,对已短缩的肌肉进行牵拉、伸展性的训练,促进抗重力姿势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对姿势异常的患儿,按部位分别给予矫形训练,抑制异常冲动,以利于大脑建立正常反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的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积极配合,贯彻各种训练,使患儿在家中也能得到长期、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增加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

第9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头针;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P)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LI Dong-mei,SHEN Hong-yan,ZHAO Hui-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g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Methods:Give speech training to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use the “S-S”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effectiv.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remarkable effective were 24,effective was 11, no effective was 1. Conclusion:To have speech training 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Key words:Speech and Language delay;Scalp Acupuncture;Speech training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sup】[1]【/sup】。CP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CP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听觉、视觉障碍等,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为脑瘫儿童的70%~75%,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语言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其中构音障碍占大部分,现将近年来我康复中心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为2005年5月-2008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就诊的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纳入标准:按照2006年8月长沙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sup】[1]【/sup】,检查确定为脑性瘫痪患者,并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年龄2-8岁;男26例,女10例;痉挛型18例,弛缓型4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1例。其中合并听力障碍1例。

1.2 方法

1.2.1 针刺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针刺用30号(0.32mm)1寸(25mm)中柄长(30mm)或30号(0.32mm)1.5寸(40mm)中柄长(35mm)的不锈钢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连续6日,休息1日,连续1个月为1疗程。

主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语言二区、廉泉、地仓。配穴:上肢瘫加臂、曲池、合谷等穴;下肢瘫加还跳、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等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头皮针,1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呈15°角,深达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廉泉,1.5寸毫针,沿皮直刺,使舌根感到酸、麻、胀的感觉;配穴,1寸毫针,与皮肤呈90°角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方法。头针留针30min,间隔15min行针1次,体针不留针。

1.2.2 语言训练 于头针留针期间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采用治疗师与患儿一对一训练的方式,一起坐于姿势镜前,尽量在患儿构音器官充分放松和灵活的状态下进行,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疗师首先对其进行口周按摩、唇力度训练、舌操、唇舌灵活度训练等。对于有流涎的患儿,可用刷子快速地(5次/s)刷口周、口唇,同时做吸、吹、摄食等动作训练。听力障碍患儿,若平均听力水平在40dB以上,先配助听器,然后进行声音刺激、视觉刺激、语言构成获得训练、构音训练,并定期检查听力。以上时间约为10min。

语言训练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特点,制定具体的、个体化训练程序、个别训练。采用游戏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图片、画册、生活用品等,外加家庭疗育,指导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对各群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不同【sup】[2]【/sup】。如:A群(言语符号未掌握)此群的训练是以获得言语符号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强的符号,逐步过渡到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初步的交流。B群(言语表达困难)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表达为目标,在进行表达训练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将手势语、言语做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应用,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C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同时也要进行基础性过程的训练,也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问与答的训练。过渡群(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讲话)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首先采用手势语训练,逐步过渡到言语表达训练。H群(交流态度不良)除了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以上的训练外,此群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训练重点。训练过程中,训练师需要有耐心,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患儿尽早掌握这一交流工具。此过程持续约20min。

辅助其他常规康复疗法PT、OT、推拿等。

2 疗效观察

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指标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版S―S法语迟检查评价表【sup】[3]【/sup】,主要包括动作性课题、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4方面。在接受头针及语言训练前即对36例入组患儿进行语言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系统训练,使语言障碍的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改善与提高,待3个疗程结束时再评估一次,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情况。

2.1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均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或以上;②有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有改善;③无效:语言无改善。

2.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36例患儿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为24例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2%。其中,1例无效的患儿为听力障碍患儿。

3 结 论

临床实践证明,于头针留针同时配合语言训练,是CP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且简单、方便,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讨 论

4.1 对CP患儿语言障碍的认识

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语言障碍包括:声音异常、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流畅度异常。脑瘫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均直接影响言语的流畅度及清晰度。脑瘫患儿口腔中残存一些本应随发育而抑制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口唇反射、吸吮反射、等,不仅阻碍了摄食机能的发育,也阻碍了语言的发育。临床发现,CP语言障碍类型与患儿CP的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发音困难最常见于四肢瘫;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说话时口、舌、下颌及舌肌等肌群的痉挛往往导致构音障碍;手足徐动者构音动作有时费力、缓慢,有时快而不规则,由于 ATNR的存在,头颈部不随意运动和发音器官的运动与发音所需运动的矛盾,致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碰触的部位不完全、不准确,特别是舌尖上提的发音更为困难。

中医认为小儿脑性瘫痪属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范畴,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充养髓海,导致元神失养而致大脑机能受损。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刺头部诸穴可醒神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4.2 头针疗法在CP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针刺治病的方法,在头部的经穴或特定的刺激区内沿皮透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头为诸阳之汇,是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脑为“元神之府”,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功能,肝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濡头窍,内灌脏腑,致使心气虚;言为心之声,心络受阻,致流涎言语不清。故以醒脑开窍为治疗原则,选取督脉之经穴百会,刺之以醒脑开窍;语言二区为书写、阅读、符号中枢,主治语言障碍,针刺语言二、三区,能改善运用性及命名性失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而语言一区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运动性失语,减轻发音障碍,使流涎有所减轻【sup】[4]【/sup】,在临床中我们多选用语言二区。智三针针法针刺任脉穴及阴维脉之交会穴,廉泉有调神、疏通经络的作用。地仓穴为治疗口腔疾病的首选穴。总之,针刺头部穴位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对治疗脑瘫的各种疾病都可取得显著疗效。

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头部穴位能扩张椎-基底动脉,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丧失或减弱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通过皮质丘脑皮质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新建立起语言、活动之神经环路【sup】[5]【/sup】。通过针刺作用还能够调节发音器官局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4.3 语言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类型有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主要的语盲障碍,其发病机理为由于神经病变导致与语言活动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影响到语育产生的各种因素,如发声的质量、发音、呼吸、共鸣和语言的韵律。语言发育迟缓也是脑瘫患儿常见语言障碍类型,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可以引起语言发育迟缓,这些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方面也不容忽视。

对于构音障碍的训练,由于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个体差异很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全面,并应在抑制异常姿势反射的条件下进行。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元音后辅音,然后是单词、句子、短文的顺序进行训练。在构音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韵律的控制。本类型语言障碍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

语言发育迟缓作为最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通过适当的训练,预后较好。脑瘫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以其语言发育的阶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进行个体化治疗。训练中要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如对事物名称可以理解的患儿,可以在单词水平内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向动词、形容词扩展(横向扩展)。再进一步将单词与单词组合,学习运用二词句(纵向提高)。再如见面时向他人说“你好”,分别时说“再见”(横向扩展),进一步可以说“××你好”、“××再见”(纵向提高)等。另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把语言训练的内容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加以巩固,以促进患儿交往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发展。

另外,除部分智力迟缓的儿童以外,听力有缺陷的聋儿,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大多数聋儿,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智力也是正常的,因此,应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世界各国几十年来的教育结果证明,听觉语言训练是拯救聋儿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指出,5~6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建立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训练效果将会大受影响。因此要特别提倡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然而有的家长只重视大运动的恢复,或者过于溺爱患儿,也有的因经济困难等放弃语言训练,使患儿人为地失掉人类这个表达的重要工具。

5 展 望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这就使脑瘫患儿在与人交往中语意沟通困难重重,对社会生活难以适应。这种障碍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是脑瘫患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因此,对于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来说,他们语言功能的恢复是完全有希望的。我们康复中心选用头针针刺疗法、并于留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希望将此种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为脑瘫儿童的语言功能恢复创造机会。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同行业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能够为本疗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操作规范,以方便康复工作者的临床应用。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耐心、信心,并需要训练师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消除家长、患儿的心理障碍、更好的配合治疗。语言是后天模仿学习而得来的,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家长与患儿朝夕相处,是患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应在语言训练师的正确指导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耐心、细心地坚持家庭康复及训练,努力为患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氛围良好的语言环境,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反复进行适当的训练。训练师、家长和患儿共同努力,尽早地使患儿获得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建立回归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脊背六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临床应用机制浅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李胜利.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74-76.

[3] 吴海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