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口腔的养生知识精选(九篇)

口腔的养生知识

第1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新考德医学辞典》对其的释义是:“以外表美观自然为目的,对牙齿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保存,修补和修复。”《牙医学图示辞典》这样描述:“为改善外表而对龋坏,折断以及有缺陷的牙齿进行修补和修复的一种牙科实践。”美国美学牙医学学会主席R.E.Gold-stein指出:“美学牙医学是纯牙医学艺术,牙科医生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牙科处理来保存,完善和创造一个美丽的微笑”。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即口腔审美教育,是指口腔领域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措施,培养和发展口腔医学生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提高他们在医学审美实践中的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

目前,我国的口腔学教育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专、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专、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院校只重视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对美学的选修课就相对很少[3]。由于忽视了医学美学等边缘学科的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缺乏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能力低下。现阶段随着我国口腔医疗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口腔专业人才的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美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适应学科的迅速发展。首先,口腔医学生在学习口腔医学科学知识的时候,如果缺乏了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审美教育可以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全口义齿的排牙法,专业学习十分枯燥但结合人的容貌特征,从美学上加以阐述,立即生动有趣了。其次,口腔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其心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审美教育将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极大地帮助,使他们在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形成道德意识的同时,仍保持和发展着丰富敏锐的感性能力,保持着特有的勃勃生机。再次,口腔医学生正处于探索生活的时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趣味,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受益一生。

口腔医学生的美学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加强:

第一:普及口腔医学生的美学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审美教育以及医学美学。只有知道和了解相关知识以后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美学知识融入到口腔相关疾病当中。想要普及口腔医学生的美学教育,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只有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作为必修课,使每一位口腔医学生接受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学会在临床实践当中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具有创造美得能力。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现阶段我国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均衡,大多数院校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如美术、音乐、语文老师等,但这些老师对口腔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讲解与口腔知识有关的美学知识时,不能和口腔相关的美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保证讲解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对美学教师进行口腔相关知识的培养,以及对专业口腔老师进行医学美学知识的培养,使教师做到将医学美学的理论和原理同口腔学融会贯通。

第三:加强专业知识和美学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美学理论启迪健全建立积极有序的美学思维、哲学审美观、艺术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认识和品鉴能力。

第二,医学美学是学生探索口腔医学与美学的结合点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奠定医学审美能力的基础。

第2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第3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关键词] 胜任力; 口腔医学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1.026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手段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

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

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便培养出术业有专攻且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易被挖掘与感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种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依靠创新性人才。

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

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民

众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

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

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同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

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学习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

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

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

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华西口腔医学院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 结束语

对于中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

gence” [J]. Am Psychol, 1973, 28(1):1-14.

[2] 胡颍, 徐刚. 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 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79.

Hu Ying, Xu Gang. Competence-based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col-

lege student[J].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07(3):179.

[3] 贝. 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30(5):98-101.

Chu Bei. An enlightenment of competence to talent training in col-

leges[J]. J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 Edition, 2008, 30(5):98-

101.

[4] 郭朝晖, 曹欢.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 合作经

济与科技, 2011(412):102-103.

Guo Chaohui, Cao Hu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llege talents with

competence as the focus[J]. CO-Operative Economy Science, 2011

(412):102-103.

[5] 徐龙.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694.

Xu Long. A probe into th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m-

munity general practioners[J]. Applied J General Practice, 2006,

4(6):694.

[6] 于双成, 金祥雷, 于雅琴. 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

景及本质特征[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12):

11-14.

Yu Shuangcheng, Jin Xianglei, Yu Yaqin. Analyz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e-

dical education reforms in USA[J]. Medicine Philosophy: Huma-

nistic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2011, 32(12):11-14.

[7] 郝福良, 张旭东, 董玉英, 等. 加强医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口腔

医师[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6):821-822.

Hao Fuliang, Zhang Xudong, Dong Yuying, et al. Enhancing me-

第4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护士;职业要求;职业规划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1-01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口腔护士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口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在国外被视为专业的,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教育,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要求,有非常强的自律规范。口腔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中口腔护理人员更有别于综合医院的护士。口腔护士不仅有临床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口腔专业的护理技术,口腔诊疗的感染控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护理技能[1]。

1 中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

1.1 口腔护士的教学:我国口腔专科护理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的口腔专业护士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培训学习的,我国普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完全针对口腔专科护理的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几乎都是在内外科的学习,没有在口腔门诊的学习,以致于大多数护士毕业以后对口腔护理以及门诊的配合医生操作都是比较空白的,操作不规范,以致于医生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生误解。口腔专科的护理教育成为口腔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口腔专科护理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成为一名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的护士。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培养不同层次的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需求,是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3]。

1.2 口腔护士的特点:口腔护士的特点是配合医生操作,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从过去的的椅旁护理,传递材料,准备器械,发展到今天的口腔“四手操作”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提高,新世纪的医院和门诊无论在经营和服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护理水平和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医疗科学的发展[2]。

2 口腔专科护士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护士要求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交往,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在行为和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有外表和态度。口腔护士工作时要微笑向询问者做满意的回答,交流时护士不要戴口罩,与病人交谈要亲切,亲切向病人了解病情,给予健康指导,然后指导患者就诊,口腔门诊护士要做到工作服大小合适,平扶无褶皱无破损,要干净,内部衣领,袖口,裙边不得外露;长袍配裙子用于非四手操作的护理工作;长袍配长库用于四手操作,鞋保持鞋面干净,穿鞋不露脚趾,不踩鞋跟[8]。袜子以白色,肉色,淡灰色为宜,不能于工作服外,不能裸脚上班。帽子根据工作性质选用合适款式,尽量包住头发,碎发不能外露,头发不能披肩、 戴口罩鼻子不能外露,接触喷射物时戴防护面罩。指甲不能涂有色指甲油,不能留长指甲。不带戒指,不能戴垂吊耳环。治疗前礼仪是接诊,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及主治医生,协助病人妥善放置私人物品。注意病人的整洁包括系好围巾,请病人漱口,递纸巾;作好防感染和防交叉感染措施,治疗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主动配合医生,不谈论与治疗无关的事情,不使用通信设备,注意病人整洁,保护隐私。治疗完成后请病人漱口,双手及时递纸巾,弃去围巾,整理面容,术后保健指导等。口腔门诊护士代表了一个门诊和团队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应做到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举止文雅、动作轻柔、态度和谐、沉着冷静、语言柔和精练、端庄稳重的职业形象和素质,口腔门诊护士形象和素质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性反映了门诊护士素质与整体素质和整个团队的医德医风。 口腔专科护士要熟悉了解口腔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掌握牙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局部用药的制作保存,使用方法;掌握口腔专科的护理技术;掌握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方法,口腔专科设备与器械的清洁消毒与养护方法。口腔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口腔专业知识和口腔护理知识的学习才能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7]。

3 职业生涯规划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和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价、反馈和修正的一系列过程。口腔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设计口腔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是组织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予以指导和鼓励,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达到既满足组织对成员不断提升口腔护理质量的要求,又满足口腔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实现组织与护理人员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10],作为一名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护士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医院环境,二者目标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存性为实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了基础平台。因此,口腔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制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所要的条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12]。

3.1 自我剖析:即自身条件分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个人化的特征。只有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分析自己的自身价值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个人情况,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自我剖析之后,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努力,才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13]。

3.2 进行职业分析:我们需要明白口腔护理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现代口腔护理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口腔护理活动从医院扩大至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护理与医疗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口腔护理的任务转变为护理整体人群的口腔健康。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建立、调整职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现代口腔门诊要求专业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爱心、同情心,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口腔护士通过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从而对护理这一职业的内容、特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分析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14]。

3.3 确立职业目标与策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并对口腔护理这一职业有所了解以后,就需进一步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要明确职业目标可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寻的结果,中期目标是整个生涯发展的中途,短期目标是近期内完成的专业发展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好高骛远。而后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在工作早期阶段,要注意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要主动地开展工作,正确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到了中期要注重精通自己的专业,多参与临床的学习,多动手参与,多与医生沟通要尽快把专业的东西学好。

3.4 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由于口腔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人群对口腔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需要有计划地认识专业,喜欢这个专业,坚定口腔护理专业信念。使口腔护理职业朝着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是成功的基础,口腔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科学、人文艺术、生活艺术于一体的多学科性的综合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作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跟上职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15]。

总之,随着人们对口腔行业的了解,对口腔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口腔行业不仅是医疗行业,还是服务行业,保健行业,这就要求口腔从业人员医疗专业化,服务商业化,保健社会化,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国口腔行业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这样就带动了口腔护理行业的转变和改革,为口腔专科护士从业人员创造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姜宏敏,吴艾芹,萱琳,郭泾,徐欣.口腔专业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8卷第11期

[2] 洪瑞娥.口腔专业护士的培养探讨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3] 朱献华.美国牙科护理与国内之比较[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4] 宋健,慕爱华.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保健,2007-15-26

[5] 寿知力,张玉兰.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及提高护士整体水平[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既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

[6] 韩玉珍.护士语言修养的探讨[J] 吉林医学,2009,11(20):116-117

[7] 史书琴,新形势下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全科护理,2009,7(16):55

[8] 高秀杰.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与修养[J].林医学,2009,6(8):58-59

[9] 陈宏丽. 从四手操作的临床现状谈口腔护士的培养[J]中外医疗,2009,(04):305-306

[10] 殷磊,李小萍. 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0):778-779

[11] 杜晓霞,田梓蓉,韩杰士.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12]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年04期

[13] 周海鹏,郭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J].护理研究,2005年25期

第5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1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多遵循灌输式教学,这种单向学习模式存在明显的“三少一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而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启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实践性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立足于口腔医学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将科研能力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将有助于培养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整体口腔医疗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2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2.1口腔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单一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方式是精英教育。目前口腔医学本科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来说散乱,缺乏系统性。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目前分为两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4]。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作为案例分析,口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理论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基本上是“见缝插针”;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理论学习之后的主要任务是进入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缺乏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两种培养模式最终将导致“复合型”医生的培养目标落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成天忙于临床工作,即使提炼出临床问题,也难以付之科学研究;反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则难以获取与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同时在毕业后临床实践能力较弱,较难胜任临床需求。

2.2研究生自身创新观念薄弱

作为培养主体,长期以来,学生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习惯于接受和理解掌握现有的知识。其结果是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能力很强,知识应用能力很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当前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理解知识的学习现状必将损害探索知识的能力。迫于一些现实的需要,研究生学习目的是为了文凭或毕业,而不是为了真正的从事临床工作或相关科学研究。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为了拿学分,顺利毕业而已,在临床工作中追求跟随式完成导师交待的任务,在科学研究中照搬前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不懂更不敢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展开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2.3导师队伍质量亟待加强

随着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数量逐年扩大,尽管各个学科在建设过程中,都有涉及到导师队伍建设,但由于资金缺乏以及渠道单一,其建设成果就显得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老师少,学生多[5]。导师由于分身无术,无暇对学生亲自一一进行有效地指导。其二是老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导师因自身原因不关注学科学术前沿的追踪,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固化,不能与国际或国内前沿接轨,从而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故步自封,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导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相应的互动和讨论,导师没有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培养的过程中去,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热情。

2.4缺乏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是研究生进行各类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环节中的重要环节[6]。按照培养的内容可以分为3种: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实验平台以及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每个平台的正常运行均需要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然后在研究生教育尚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除在“985”及“211”等少数院校外,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条件相对落后。口腔医学院现有“教育部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但由于高层次课题项目和研究经费的匮乏、师生科研积极性不高、指导力量薄弱等,平台硬件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交流合作平台中,由于学术氛围不浓厚,和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少,各兄弟院校尚未搭建学术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得研究生缺乏学习交流的渠道,局限了学生视野,进一步削弱了创新性思维的实践。

3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3.1改变培养模式,采取跨学科学习

采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临床+科研的交叉培养模式。根据口腔医学学科特点,此培养模式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理论学习+临床科研早接触(第一学年)。研究生在进行每周五天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利用周末时间进入临床以及科研早接触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接触临床问题,科学学位将进入公共平台实验室查阅文献,提炼科学问题,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2阶段:临床实践或科研开展(第二学年)。该阶段采用“4+3”的培养模式。即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周4d开展临床实践,其余3d提炼临床中的科学问题,进而查阅文献,与导师进行讨论沟通,制定基于临床问题的科研选题。学术学位研究生每周4d集中精力与实验室开展科研,其余3d主要用于临床技能的训练及临床科研问题的思考。第3阶段:社会实习+科研产出(第三学年)。该阶段的前半部分主要用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产出,针对第二部分的临床/科研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科研论文撰写、投稿、发表的培养过程。此后,学生将进一步完全进入社会实习阶段,根据需求,逐步完善临床/科研技能,直至逐渐适应日后工作。加强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口腔医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强的融合性学科,该学科的发展涉及材料学、生物学、力学、计算机智能模拟等多学科知识。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助于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对研究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7]。

3.2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提出科学问题并借助实验实践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重中之重是对科学问题的凝练[7]。大多数研究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惯性思维模式状态,缺少自主创新、主动思考的意识,压制了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和临床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变聚敛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宽对知识掌握的广度。科研过程中导师团队或科研小组要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和学术讲座,激励多阅读文献,多交流学习,勇于批判,不怕失败。同时加大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交流讲学的力度,开阔眼界,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循序渐进地激发科研潜能和培养创新思维[。

3.3组织一主几辅的异质型导师组

导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若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自身就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利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下挖掘出创新潜能。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导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根据信息与决策理论来说,导师队伍的组成越是多元化,导师队伍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就越丰富,对外部环境就更加敏感,对复杂问题的解决也就更有思路[9]。根据知识网络理论来说,导师异质性团队之外存在着若干个和相应导师相对应的知识网络。导师队伍可以依从这些知识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导师队伍知识面。根据社会嵌入理论来说,由异质性导师队伍成员和其背后的跨组织网络构成了许多“结构洞”,从而为导师队伍提供信息优势。因此,组织一主几辅的异质型导师组,提倡异质团队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重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加大研究生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的力度,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10]。

3.4改善培养环境,建立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

升级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购买科研文献数据库,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信息平台。在临床资源上,需要充分口腔专科区域信息卫生系统平台,实现“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核心”的医院医疗资源共享;实现各级口腔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串联;实现区域化口腔专科诊疗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为口腔医学研究生进行临床研究提供数字资源。同时需要加大力度购买科研文献数据库,让导师及研究生能实时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术氛围。大力建设科研平台与教学实验平台。在科研及教学实验室引进高端的实验仪器、设备,聘请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对研究生进行公开授课、示范及实际指导。继续加强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完善口腔医学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及口腔医学综合技能实验室等平台管理。建立专门的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网站教学资源丰富,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继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根据项目要求,增加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同时在科研平台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专项,鼓励研究生作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4结语

第6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美国的牙医学教育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上的特殊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

它的培养对象是己经完成本科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学制四年,授牙医学博士学位(Docto:of

DentalSdence,DDS)。培养目标是可以独立执业的通科牙医[1]。我国本科口腔医学的培养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医院的通科口腔医生。基于培养对象、学制、培养目标的诸多不同,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美国的牙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牙医学院《口腔预防学》是开设的第一门口腔临床课程,开设时间是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牙学院实行一年四学期制,第一学年3个学期在该学期开设的第二门临床课是《牙体治疗学》第一学年的第三学期开设《固定修复学》。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牙髓病学》、《正畸学》《牙周病学》,《全口义齿》。牙科学院的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口腔专业的理论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还得立刻学会在患者模拟装置旁开展实际的治疗工作。美国口腔医学教育之所以重视此点,是因为希望学生能从一开始就认识和熟悉牙科诊所中的医疗环境。在第三个学期时学习重点已经放在仿真头模训练,并要求学生制作简单的牙科技术制成品,以训练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因此在临床前培训结束时,学生己实习了所有的治疗方法,通过教学模型的帮助,学会了患者的安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原理,器械选择和保养,卫生条件和放射学基本知识。在指定教学大纲方面,教育者十分重视学生必须学会所有的工作技术和治疗方式,因为这些都是他毕业数年后在自己的诊所中所要应用的,所以最新的工作方法和新技术材料都必须及时纳入课堂学习中去[2]。

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现行教学计划共分为为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和方法能力训练课程。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主要为各种政治课程和体育课程等,公共基础课程主要为英语、物理和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基础医学内容,口腔医学课程包括临床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其中临床医学课程488学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916学时;方法能力训练课程包括手术学基础、计算机、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共计274学时;最后还包括临床医学见习12周,口腔医学实习43周。现行课程体系设计虽然兼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但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主要集中于第四学年,当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前三学年学习的诸多内容可能早已遗忘,或者记忆已经不准确,造成学习口腔专业课程过程中以前所学知识浪费。同时在前三学年中,虽然名为口腔医学系本科生,但是不具备基本的口腔知识,实际上只能称为医学院学生,更不能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为周围人进行口腔知识宣教。

目前国际上对医生的基本要求由7项标准组成:医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的基础科学:交流能力;临床能力;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与研究。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保证毕业生达到以上7方面的核心素质要求[3]。借鉴美国口腔教育模式,为达到这一标准我国口腔教育体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设置结构应依据口腔医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等关系性,考虑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当减少某些基础课程课时,鼓励学生自学;适当增加选修课和必修课,如口腔医学史、口腔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如材料、微生物、预防与口内,技工与口修相互交叉重叠的内容;根据培养目的的不同,根据不同层次如专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不同专业如口腔医学、技工工艺学、口腔护理学对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为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或在当中,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由研究生或有经验的教师负责讲解,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钻研专业的积极性和以后接待病人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4]。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口腔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

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针对国内学生动手

能力差、机会少的现状,应增大了参观、见习课的比例,并强化学员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具

体的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课程的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员逐步掌握口

腔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经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时,就具备了一定的操

作基础,对专业课的学有益处。树立早期专业意识,实现专业教学全程化。安排临床参

观见习,使学员早期接触临床,树立口腔医师意识,加上后期的基本操作训练,更增加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操作基础。从前期口腔基础课程、基本操作训

练到专业课、临床实习,口腔专业教学延续不断,实现了专业教育全程化,构建了新的口腔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虹,米大丽,罗春芳,等.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一一PBL法在口内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9):76-75

[2]易露茜 ,陶立坚 ,卢捷湘. 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J].医学教育 ,2004 ,5:3

第7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教学 审美教育 管理

在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中,我们对审美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口腔专业没有开设口腔医学美学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增强,审美教育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审美教育贯穿到口腔医学的整个教学中,以适应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口腔医学人才。本文通过口腔医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口腔医学教学现状,就如何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口腔医学教学、增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口腔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审美教育进行探索。

1.口腔医学审美的起源

齿科是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牙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并相继出现了各个分支学科。到了20世纪,多种美牙材料、美牙技术和牙科美学理论相继出现,为美容牙科学的孕育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修复、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为口腔医学和美学的结合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

2.口腔医学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成熟的审美心理,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充实和完善口腔医学教学体系,将美学原理运用到口腔医学教学研究中。通过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1牙齿健美的特征

牙齿的健美是人的容貌美和整体美的重要标志之一。牙齿除了行使咀嚼、发音等功能外,对于面部的正常形态和容貌美的维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功能健全:能发挥咀嚼、发音等功能,咀嚼给人带来丰富的味觉美感享受,发音给人带来节奏和谐的音韵美感享受。

2.2牙体缺损修复的审美评价

牙齿龋病虽然是牙齿本身或局部组织的病损,但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会影响人的容貌美,甚至给人一种美中不足之感,使人不愿露出病齿而无笑容,少说话,增添心理烦恼和负担。所以我们学习龋病的治疗就是要重建牙齿的完整美。

2.3牙列缺损的审美修复

上下颌牙列正常的排列关系和解剖外形的维持,是保证牙合关系和咀嚼功能的基础,更是维护颌面外形,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牙列缺损属多发病,所以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要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既可恢复牙齿功能,同时还可以重建容貌美。

3.加强口腔医学学生审美教育的措施

口腔医学审美教育必将成为口腔医学院校与口腔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将开设医用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雕塑、工艺美术等基本理论与技能。对口腔医学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美学理论与审美能力,增加美的魅力。

3.1充实教学内容

对口腔医学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规划。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认真选取优秀的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内容。

3.2教师课堂中的审美教学

口腔医学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自身审美素质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育者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是审美教育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系统地学习美学基本知识,培养广泛的审美爱好,积累审美经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将美学原理与口腔医学相结合,吸收融化到本专业的教学中去。

3.3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对口腔医学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利用感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用美学观点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美学知识融汇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在知识层面上向学生传授美学和医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美的基本概念和审美方法;其次,在技能上向学生传授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医学审美实践。

总之,口腔医学学生是技能型人才,更是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审美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审美教育,渗透美学知识,以填补口腔医学审美的不足。审美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素质教育。它对其他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只有加强审美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理解、评价、欣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口腔医学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既是口腔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也将使口腔医学学生成为既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又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姬海莲.对口腔医学美学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9

[2]宋毅.浅谈审美教育在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12.17

[3]高红新.浅谈美术造型训练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J],卫生职业教,2011.6

[4]周芳.加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美学教育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l

第8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课程门数繁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学生负担过重,知识陈旧。优化课程体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口腔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又可细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窗口课程(英语、计算机)模块[2]。这种课程体系,充实了基础,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临床专业知识的三维知识结构的统一、协调,把预防医学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适应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符合现代医学的重点从个体疾病的治疗向群体疾病防治、健康促进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医学的服务性、社会性。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加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灵感的激发。对每一模块中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合理安排交叉内容,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及时补充学科发展中的最新动态,从而让学生能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

2开设大量选修课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选修课比重大都在80%以上。选修课作为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成长的空间。结合口腔医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设置三大类选修课:第一类是早期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如文学艺术、心理学、摄影、法学类;第二类是科研类选修课,主要包括:临床科研设计、实验动物学、循证医学等;第三类是专业选修课,如牙合学、口腔生物学、美容与整形、组织工程学等。

3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环节中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时间。对实习的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核知识能力和伦理道德素质并重,强调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医生责任感的感悟[3]。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常见的有:PBL(以问题为中心)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我院2009年起尝试在临床教学中鼓励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科学概念,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口腔医学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9篇:口腔的养生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 教学改革 思路

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腔医学理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中医药学校口腔医学教学也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首先应该进行教学目标的改革。在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种教学目标无可厚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对于口腔医学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医院在聘任口腔人才的时候,不仅仅是需要口腔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人才具有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在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应为:在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一言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影响到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应将口腔医学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微课、慕课等,通过运用上述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口腔医学教学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将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演示法有效的应用于口腔医学教学中,上述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发展有利。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口腔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口腔医学的课程也应该结合口腔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还应该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口腔医学课程改革。例如,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预防口腔医学课程。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口腔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人在没有口腔问题的时候也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通过开展预防口腔医学课程,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有助于学生顺利的毕业,并且顺利的发展。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应该开设医学科研设计、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通过对口腔医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高度的重视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模拟实践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使学生能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专业的技能。其次,在理论知识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到各大医院实习,并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快速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再次,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创办实训基地。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到医院实习,针对于此种情况,通过创办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实现最佳的实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并且结合现代口腔医学理论与口腔医学的发展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将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进而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人才,同时提高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口腔医学人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正梁.深化医学教学改革 培养高质量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J].宜春医专学报,2000,(S1).

[2]黄道海.高职高专医学教学改革设想[J].医学文选,2004,(03).

[3]翟妮娜.关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