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口腔医疗市场全文(5篇)

口腔医疗市场

第1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调查对象中,男性835人(47.66%),女性917人(52.34%);30岁以下799人(45.61%),31~40岁405人(23.12%),41~50岁367人(20.95%),51~60岁126人(7.19%),61岁以上55人(3.13%);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共1245人(71.07%),高中及以下学历者507人(28.93%);管理人员(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企业经理、私营企业主)184人(10.5%),专业技术人员452人(25.80%),普通从业者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645人(36.82%),农业劳动者81人(4.62%),无业、失业、半失业(包括学生)390人(22.26%)。

调查表明,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非常关注的占10.27%,不关注的占41.72%。知道全国爱牙日是哪一天的占55.71%。认为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到位的占7.42%,且区县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认为政府对口腔医疗市场的监督不到位的占44.86%,且区县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认为口腔医疗市场在政策法规方面最需要规范的内容是医风医德的最多,占42.652%,且区县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认认为政府对口腔医疗市场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增加立法得最多,占40.98%,且区县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经济发达地区对增加立法来增强对口腔医疗市场监督的需求较经济发展中地区高出7.77%(表1)。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方法和手段[2]。公共卫生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实现一定公共卫生目标而将社会卫生资源的进行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应该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需求。社会大众的参与医疗卫生政策制定的一项基本策略,更是提高公共口腔卫生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让社会大众真正参与到事关自己口腔健康权益的医疗卫生政策制定中来,才能保证口腔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向适合社会发展的、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也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3]。

1存在问题

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政府对某项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与社会大众对相关内容的关注程度成正比。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管理部门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到位的占7.42%,被调查者表示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非常关注的仅占10.27%,完全不关注的却占到41.72%。目前口腔医疗行业存在重宣传口腔保健知识而轻宣传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现象,造成社会大众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内容知之甚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不能有效的自我维权,甚至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这非常不利于口腔医疗市场发展。因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在社会大众中宣传,利用群众的监督作用为改善口腔医疗服务、规范口腔医疗市场起促进作用。

口腔医疗保健市场的监督不到位。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认为政府对口腔医疗市场的监督是到位的仅占9.65%,有40.9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口腔医疗市场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增加立法。在部分口腔医疗机构特别是私营口腔诊所中,存在诸如诊疗器械和诊室环境消毒方法不正确、放射线的辐射管理控制不规范、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防护意识差等问题,主要由于口腔医务人员对危害性重视不够、追求成本节约,缺少感染管理的制度和基本消毒设施,更重要的是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法规来规范口腔医疗市场监督过程中的详细内容、步骤,因而若有一套较为详备的法规来指导其监督工作,将会更充分和规范地发挥其对口腔医疗保健市场的监督作用。

2政策建议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存在的以上2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加强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宣传。①利用社区口腔医疗保健的机会宣传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作为现代口腔医学发展的一个新分支,是现代社会进行社会大众口腔医疗保健的重要形式,具有服务人群广泛、便于组织管理、宣传途径多样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因此,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社区口腔医疗保健过程中加入口腔卫生保健与医疗管理政策的知识,让群众对口腔卫生保健与医疗管理政策有所了解,使之在接受口腔医疗服务过程中可以维护自身权益,并发现不适合社会现状的政策法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完善[4]。②通过更丰富的形式宣传“爱牙日”等相关的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自1989年在我国设立“爱牙日”至今已有22年,但在调查中,知道全国爱牙日是9月20日的仅占55.71%,所以加强对“爱牙日”的公益宣传仍是摆在口腔医务工作者和大众媒体面前的重要任务。宣传不应局限于义诊活动、户外宣传资料等传统形式,而应利用更加广泛、更加贴近大众切身生活的、更易吸引人们关注的新形式,也可在传统宣传媒体中将形式加以创新,比如利用电视公益广告的内容、甚至是利用时尚杂志进行宣传等,用丰富的宣传形式使不同地区、年龄、职业、收入的群众都能够乐于接受相关知识,使口腔保健变成一种时尚。

第2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1.1口腔诊疗单元的概念

口腔诊疗单元是指能提供口腔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和口腔医疗设备、器械、材料的集合体。

1.2口腔“诊疗单元”的结构

口腔诊疗单元结构(图1)的设置: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诊室(内置两台牙科综合治疗机),由一名高年资全科医师和一名经过牙科助理培训的护士担任。在诊室中配置相对固定的常用治疗仪器(如根管测量仪、牙科机扩马达、热牙胶充填仪、高频电刀等)和常用器械、材料。

1.3口腔诊疗单元中牙科助理的分工

口腔护士(牙科助理)是诊疗单元管理方法中的“管家”。牙科助理在诊疗单元中日常工作主要有:引导病人,准备常用检查器械,医生确定诊疗方案后进一步准备相应治疗器械和材料,治疗期间与医生操作密切配合;诊疗结束后书写门诊日记,登记重要信息,向患者交代医嘱,开具治疗费用;口腔诊疗单元中的环境卫生维护,与消毒护士衔接,设备保养,诊室耗材补充等。

2口腔诊疗单元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的应用

在口腔诊疗单元中进行诊治,四手操作是牙科助理的核心内容,医生和牙科助理规范化操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默契的配合及四手操作的应用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2.1设备、器械、材料的管理

在一般综合性口腔诊室,口腔科给人以“脏、乱、差”的感觉。在口腔诊疗单元中对各种繁杂的器械材料进行统一管理:(1)建立口腔诊疗单元中设备、器械、材料的台帐。(2)对诊疗单元中的设备、器械、材料固定有序摆放,并形成统一布局,使各诊疗单元中的器械、材料高效流通。(3)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器械、材料,如及时给仪器充电、检查材料有效期、及时补充消耗性材料等。(4)进行正确有效的仪器设备保养。

2.2口腔诊疗单元中诊前准备管理

为了保障口腔门诊有序进行,口腔椅旁助理在开诊前应做好诊前准备,这样可提高当日门诊工作效率,减少医生劳动强度。诊前准备包括:(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准备;(2)各种诊疗用物准备,如拔牙器械准备、根管预备器械材料的准备、光固化补牙的器械材料准备、牙体预备的准备等。

2.3医生与牙科助理的四手操作

它是指在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中,医生和牙科助理的双手同时操作,完成整个口腔治疗。四手操作技术是为保护口腔科医生、椅旁牙科助理的健康,缩短单个病人诊疗时间,提高医疗质量而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操作模式。在诊疗过程中医师起主导作用,负责诊断、计划和治疗;助理起配合作用,负责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用吸引器吸走患者口腔的水和废屑。整个诊疗过程,四手操作需要的是默契,大多采用的是无声的肢体语言,配合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3]。

2.4口腔诊疗单元的病人群管理

病人群的管理是口腔诊疗单元中的系统工程,动态地了解病人群的详细情况,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定位和管理策略的调整。病人群管理主要包括:(1)建立口腔诊疗单元中病人群的基本信息库,根据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类别,如序号或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信息来源渠道、诊断、处理方法、效果评估、联系方式(电话、QQ号、E-mail等)、费用等。(2)根据基本数据库资料作分类统计,并形成月、季度、年报表。可按口腔各亚专业(如牙体牙髓、牙周病、修复、正畸、口外、种植等)统计报表、初复诊报表、按诊断疾病报表等。(3)重要病人群要定期回访,如VIP病人、特殊病例、新开展技术的病例。(4)与病人长期建立联系,培育忠实的、久远的病人群。

2.5业务量与成本控制管理

口腔科诊疗单元必须动态地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口腔科诊疗单元内部实行成本核算,口腔科的成本核算符合“高技、低耗、优质”的波特竞争战略[4]。业务量:主要记录门诊人次、实际业务收入。口腔科常规成本:诊疗单元中的人力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固定成本包括基本设施、设备、高值器械,变动成本包括实际操作使用的耗材、器械等。成本控制: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服务和对外市场营销使病人数量增加而创收;做好库房的管理,避免材料浪费及耗材过期浪费;节约水、电;重视控制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人力效益成本,让医生做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牙科助理辅助医生工作,严密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杜绝医生重复动作、无效操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真正提高效率。

2.6病历资料管理

口腔科病人的治疗多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一种疾病往往要多次复诊处理,每次操作与复诊都是连续性的。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每次都认真地为病人书写病历,但往往病人复诊时遗忘病历,这使医生在复诊工作中陷入不知所措,所以本诊疗单元管理方法中加强病历资料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主要措施有:(1)坚持书写门诊诊疗单元的工作日记,记录重要数据,如根管治疗中的根管长度、口腔修复的比色等。(2)准确记录病人复诊时间、姓名、牙位、基本操作等重要信息,必要时电话提前预约。(3)分类建立病例资料库,如口腔根管治疗病例、牙周病例、口腔修复病例(固定烤瓷牙、全瓷牙、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精密附着体修复等)、X线影像(平片、CT)、照片病例保管等。(4)计算机辅助管理:以上所有病例资管理都可以借助数字化的计算机管理,病历书写、面像、X线平片、模型三维图像、测量数据结果、就诊时间预约,均可存储于计算机内,查询迅速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亦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7口腔诊疗单元之间的管理

口腔诊疗单元在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口腔诊疗单元之间应该进行沟通,相互支持合作。实行牙科助理在诊疗单元之间每3至6个月轮转,使各诊疗单元之间的流程优化与统一,打破原有牙医独立性强管理相对滞后的不足,同时在管理上,实行牙科助理监督促进的作用。资源共享:很多性能好价格贵的器械与设备,可在口腔诊疗单元之间实现流通,达到节约成本又提高器械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在各诊疗单元中当遇到疑难杂症的问题时,可相互转诊,真正做到“病人不动,医生转动”的服务模式;打破以往病人在全医院找科室找医生的尴尬。实行各诊疗单元竞争:可从病人量、业务量、患者满意度、学术科研上进行评比。竞争是最好的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任何个人、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5]。通过实行各诊疗单元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口腔团队的管理能力。

第3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关键词】分类专科;口腔医学生;就业观念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以人为本和以就业为中心的理念,依然是高校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及就业指导机构的重要原则,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评价的标准之一便是大学生就业的签约率[1-2]。分类专科生即是通过分类招生考试被高校录取的学生。2016年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或单独招生,考生先参加3月份省考试院组织的文化素质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后,再参加报考院校的专业测试及面试。这种招生考试内容简单,难度系数低于统考,学生易考取心仪院校或专业。分类专科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其就业观念分析和研究是就业工作的关键一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口腔医学专业分类专科生就业进展慢的原因

1.1分类考生生源特点

考生均来自安徽省,且来自皖北地区的居多,父母对子女期盼较高,孩子就业时,易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趋向于公立医院或稳定型的事业单位;其次,较多出生在生活条件殷实的家庭,学生就业动力上有懈怠性,存在不就业或“先择业、再就业”的观念,导致就业进展缓慢[3]。

1.2分类考生综合能力分析

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业分类学生为例,分类考生整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文化课知识掌握薄弱,成绩偏差,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觉性,但不太强,表现为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够,不太会识别知识的要领,学习效率低。不过,也有少数分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于统招生;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够坚定,表现为秩序性不强,经常遇小的挫折出现情绪低落;在事情轻重缓急的把握程度上有一定经验,但又不是太合理,表现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但在组织能力上,分类学生超过统招生,两届学生会主席均由分类学生担任,且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在参与社团活动上,分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优于统招生;在与人交际上,分类学生的灵活性强于统招生,以临床实践为例,教学老师给出的总体评价是分类学生交际能力高于统招生。总之,分类学生综合能力的特性影响着就业的进展。

1.3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1.3.1典型的“先择业,再就业”传统观念医学。专业毕业生不论学历高低、专业不同,都有进入工作条件较好的医药卫生单位的欲望心理[4-5],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选择县级以上公立医疗单位的人数居多。事实上,面对公立医院招聘条件的限制,少数专科生选择跨行提升学历再进公立单位;而另一部分专科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选择待业在家复习,准备参加有限的公立医院招聘考试,这便是典型的“先择业,再就业”传统观念。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口腔医疗行业,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好时期,民营集团性质的口腔医疗机构、私立口腔诊所与以往相比,数量上有所增长和层次上有所提高,鉴于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少,备考研人数多,故给专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口腔医学专科生出现频繁“跳槽”现象,就业签约进展缓慢。1.3.2省外就业率高于省内。面对经济收益高、机遇多的外省城市,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有一半在省外一、二线城市民办、私营诊所,专科生考察各方综合实力,就业机会多,同时能开阔眼界,学到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所以就业率高于省内。这与我校培养人才就业方向——“走下去”的理念是有偏颇的,说明专科生对就业定位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到位,医学高职院校对专科生就业方向的期望是:70%能走向安徽省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进入乡镇一级的医院、民营口腔、私人诊所就业。1.3.3轻口腔医学专业以外的素质教育。在校期间,学生认为专业学习是第一要务,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便能找到好工作。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学生不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不够重视服务意识、缺乏吃苦耐劳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等;在就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仅体现在临床实习前,并不注重平常的修炼。1.3.4盲目就业,频繁“跳槽”。我们分析原因发现,一是分类专科生在校时过于追求个人兴趣爱好,不够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故对专业知识理解浅,钻研少,只为考试而学习,通过临床实践,才发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所以抱着迫切想学很多知识和技能的想法,先找份工作再说;二是专科院校在分类招生方面考虑不够周全,班级人数多,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均出现不足,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练习上缺乏反复练习,在临床实习中,部分实习生也没有学到知识和技能,故在就业过程中有缺乏信心,为难情绪等不良现象,导致就业不顺,“被迫跳槽”者多。针对就业时频繁“跳槽”现象,经调查发现,一些成熟的民办口腔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新入职的专科生独立操作方面较为谨慎,实习生动手操作机会少,而一些刚创建的口腔诊所,前期因资源欠缺,病人量少,因而专科生学到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少,空闲时间多,消磨了他们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耐性,故频繁“跳槽”[6-7]。上述内外因素导致分类专科生就业观念偏差和认识不足,就业进展缓慢,所以,要下大力气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必须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

2改变口腔医学专业分类专科生就业观念的建议

面对新格局和新变化,作为辅导员和就业工作的一线人员,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搞清口腔专业就业现状,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不仅走出去,还要走下去、到基层口腔医疗行业中去发展自己,这也是口腔医学分类专科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将来专科口腔发展的趋势。

2.1教育学生将“先择业、再就业”的观念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视,目前县、乡镇卫生单位、“三支一扶”政策的招聘,分类口腔医学专科生均可报名,学生就业在思想意识上绝不能仅倾向事业单位,这种择业的兴趣可能会改变原有的专业发展,即使进入,在后期工作中也会失去动力;另外,在复习等待考试的过程中,也会错失最佳的就业时机。所以,建议分类口腔医学专科生一定要从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正确认识自我,定位准确,再去考虑就业和择业的问题。学校在对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从始至终地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及就业心理筛查,在早期建立就业档案,对学生毕业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

2.2加强就业指导干预,避免毕业生盲目就业和频繁跳槽

鉴于毕业生盲目就业和频繁跳槽现象,建议专科院校就业指导一线人员和辅导员能对分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实时跟踪,合肥地区就业的学生,可以实地走访,深入掌握他们出现的就业困惑,及时干预和帮扶,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和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我定位,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职业快速发展[8]。

2.3帮助毕业生树立独立自主就业观念

第4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疗;投诉;医患纠纷;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得以加强,口腔医疗行业也从解决牙痛的基本问题逐渐转移到涉及舒适性、美观的治疗上来,口腔医疗自身“高消费”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更接近于一个消费市场,而这也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相矛盾,且由于口腔医疗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患者的医疗支出不能被现行的医保政策覆盖,口腔医患矛盾也存在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1]。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口腔医院最近4年(2016—2019年)收集的患者投诉资料进行分析,从医方及患方两个角度寻找突破口,提出相关缓解口腔医患矛盾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改善口腔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2]。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就近4年重庆市口腔医院门诊病例中发生的326例投诉进行分析,其中因医患沟通不到位产生的投诉为95例,其中包括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挂号、候诊时间过长、医患双方对于治疗的预期结果不一致等。涉及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投诉为64例,这其中包括对治疗产生的风险判断失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等。其余167例投诉为医务人员无过错投诉(详见图1)。根据图1中,可将有效投诉大体上分为四类:因医患沟通不足产生的投诉(占23%)、涉及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投诉(占18%)、涉及物价收费的相关投诉(占比3%)和涉及教学带教过程中设计的投诉(占比5%)。剩下51%为医院定性后认定医务人员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无过错投诉。可见在定性的医疗投诉中,医患沟通类投诉依然是占比最主要的投诉类型。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努力改善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图2可见:从2016—2019年重庆市口腔医院每年门诊人次从94.4万人次陆续上升到114.1万人次,其中每万人次医疗投诉发生率从40.25%上升到47.33%。每年定性的有效投诉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其中涉及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投诉在2016—2019年中从16例上升至26例,是促成4年来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由于2019年重庆市口腔医院实行了“一站式”投诉管理办法的新模式,对投诉认定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修订,这也是导致2019年医疗投诉统计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且因医患关系沟通不足产生的投诉也出现增加,使得投诉数呈现上升的趋势。

2原因

2.1医方原因

2.1.1医患沟通不到位。医患沟通投诉是最常见的投诉类型,医患双方因知识结构不对等,在病情信息的获取上往往容易产生偏差和误会。若医生不能换位思考,对患者病情的解释过于简单,对治疗难度估计不足,风险评估不全面,会导致患者产生自身疾病不严重的想法。当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患者满意时便会出现医患矛盾。同时医患双方不同的话语体系也是导致患者不理解的主要原因,当患者不能理解相应的医学术语且医生并未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时,就可能出现患者对治疗不配合,最终导致治疗失败或疗程延长。

2.1.2责任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佳。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间协调沟通不足,院内会诊执行不到位,造成患者反复就诊于多个科室却无法得到及时和相应处理,耽误患者时间。这其中还包括医生对患者就诊程序交代模糊,或忘记交代部分事项以及医生对其他医疗机构或科室的处理意见不赞同,在患者面前讨论其不足、指责其治疗方案,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产生投诉,严重者甚至可激发最严重的医疗纠纷;治疗完成后,对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交代不清,造成并发症产生、治疗期延长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不满意进而出现投诉[5-8]。口腔医生因其门诊操作的特殊性,为节省诊疗时间,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和防护镜,可能导致双方在医患沟通时无法面对面交流,患者看不到医生的表情,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沟通的效果。

2.1.3医疗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小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查对制度等,或10项院感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有违反常规临床诊疗指南等现象发生[9],这类差错的出现会导致院方在医疗纠纷中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2.2患方原因

2.2.1患者对治疗结果期待过高。当患者对医疗服务抱有较高的期待,而又不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导致很大可能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与医生分歧较大。治疗效果只要不符合患方的期望,患者往往会将其不满甚至愤怒发泄至医务人员身上[10]。如牙齿美容修复或正畸治疗的患者,常常出现医患双方对治疗效果有争议,患者认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对美观性不满意。客观来说,无论采取什么治疗措施都是对既有疾病的补救,想要完全恢复至患病前的状态往往是不可能的,且牙体组织不可再生,只能通过人工材料进行修补,同时“美观”的概念又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若医生在术前,术中沟通时不重视患者的期望值,很可能产生纠纷。

2.2.2对就诊流程不了解产生的投诉。我国三甲口腔医院多数都承担了临床教学任务,少数患者会因接诊医生是实习医生而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对带教行为进行投诉。同时部分患者因对口腔医院诊疗特殊性和预约就诊流程不了解,当天来院的患者要求当天就能挂号看病,若医院不予接诊即进行投诉[11]。

2.2.3费用问题产生的投诉。由于大部分口腔门诊费用无法使用医保报销,口腔医疗就诊患者自己负担的医疗开支比例较大,病人的医保卡结余费用有限,无法支付全部的治疗费用,即使是在非医疗事故或缺陷的医疗投诉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认为口腔医院收费高,要求医院给予经济补偿或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更有甚者会向医院及当事医生索取高价赔偿,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12]。虽然公立医院收费受物价局严格监管,并在院内有公示,但因一个治疗项目对应的物价内容多,患者对于口腔治疗费用质疑明显,对部分口腔类诊疗项目收费存在疑问和异议,导致部分患者针对物价费用的问题产生投诉。

3应对策略

3.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各级口腔专科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将投诉按照医疗缺陷分级管理,如医疗缺陷分为事故类缺陷和差错类缺陷,并根据医务人员所犯错误类型进行分级分类认定和处罚,并将其作为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13]。二级及以上口腔专科医院应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负责全院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管理,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自我医疗质量控制的意识及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各类高风险患者的重点沟通。对于反复被投诉的医务人员从院科两级层面给予诫勉谈话,耐心引导,避免医务人员产生投诉恐惧心理,改善医患关系。

3.2完善医患沟通管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改善当下的医患关系是我国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必要行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改善服务质量,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医务人员需要严格自律,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切实践行“爱伤”观念。公立口腔医院应根据医务人员接诊能力进行合理放号,不以“收减支”为绩效核算方式,应重视“质”的不断提高,而非“量”,有效增加医患沟通时间,使医生可以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避免语气生硬,态度冷漠地打发患者而留下隐患。在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构建和谐发展的医疗环境的同时,应该增加医院在社会的友善度,人性化管理,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3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加强学科交流沟通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应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术,提高诊疗水平,改进医疗质量。口腔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才队伍,确保会诊制度的严格落实。增进口腔专业各二级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定期召开多学科病例分享会,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促进科间互相了解当前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提高医院口腔医生的综合技能及业务水平。此外,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在我国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口腔医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与大临床医学的交流,不断改进发展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3.4加强民众口腔健康教育,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第5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一直到1970年代牙医学专科分科教育制度实施后,台湾地区的牙医学教育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台湾现有牙医学院或牙医系7所,每年毕业人数有300~400人左右,可以满足社会对牙医的需求。在现今的牙医学教育模式中,教学是各科独立教学,实习则采用轮流方式到各科做专精的学习,教导学生实际对病人做诊断及治疗的工作,是以实作治疗技术及临床操作为主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培育一位独当一面的牙科医师。台湾牙医专业为6年制课程。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上,一、二年级着重于通识教育的学习,三、四年级开始基础医学牙医学以及临床牙医学的课程,同时还包括临床牙医学各专科的实验室操作训练,而五年级以临床见习为重心穿插临床牙医学课程,至于六年级则是整年的实际执行牙科治疗之临床实习。至于在临床医疗技术的教授方面,台大医院牙科部在各分科采独立诊疗之约诊制度后,让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实作部分的治疗。临床训练的内容为牙科基本功夫,教导学生如何操作仪器与器械,熟悉口腔作业环境,同时也要检查各治疗阶段的成果,建立所谓逐项查核(Step-by-StepCheck)制度。Step-by-StepCheck是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以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时能有效的达到学习的目标,进而培养出相对的临床治疗技术与操作能力。此外,临床训练既然要以学生于毕业后能立即从事治疗工作的牙医师为目标,除了应用Step-by-StepCheck来要求治疗的“品质”之外,在量的方面也必须有所要求,因此各科也都订有规范,学生必须完成牙科各部门所规定的治疗工作病例数才能毕业。一般来说,现行台湾的牙医学系的学科教育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制(BlockSystem)方法。这种方法将各学科的授课内容与实验室操作课程集中在一学期讲授完毕。其优点是集中教员教学时间,在短时间内将该科内容全部教完,对于教材准备及各科目管理上着实方便,但因讲授时间有前后之别,各学科的关连性变差,学生不易将之连结以融会贯通。有鉴于此,台大医院牙科部在2001年起针对新进住院医师训练,开始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牙科整体医疗照护(TPC)及训练制度进行,如此可训练牙医学系学生毕业后有独当一面开业执行医疗的能力。

2台湾地区牙医学教育对内地牙医教育的启示

在现今医疗体系大医科主义的旗帜下,口腔医学系的教育很难不受到医学系强势主导的影响,尤其是医学和口腔共同的基础医学课程的规划与安排。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口腔学生必须修习于医学生相同的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还要面对繁多的口腔医学系课程科目。而且基础医学任课教师不容易理解医学生和口腔学生的区别,难以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所以口腔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沉重。然综观世界先进各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莫不以“口腔医学院”的规模与编制而行,近年来国内大学也先后成立口腔医学院,但由于大学发展不平衡,相当多地方大学的口腔医学教育仍然由从属于“临床学院”的“口腔系”甚至“口腔专业”承担。我们认为,只有当口腔医学的教育体制在拥有课程与教师安排的主导权下,现行口腔医学大学教育课程规划和安排的问题与困难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而除了公共课与基础医学的课程规划之外,口腔医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也应该整体考量。整体而言,口腔医学课程可概略分三个区块,即医学相关课程、基础口腔医学课程及临床口腔医学课程。有些课程是口腔医学基本的知识,非教不可;有些则属于继续教育课程,只要有基本概念即可,实质内容与治疗技术可在大学毕业后再作继续教育学习。大学时期应传授的是口腔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后能有确实的执业能力。同时,应建立一个提供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专业训练的途径,进行口腔专科医疗的后续进修与学习,方能真正提升口腔医学教育的品质,并且达到培养口腔科专才的目的。

在大学课程改进方面,可以参考台湾BlockSystem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还可以考虑以问题导向型学习(PBL)为导向,再以TPC为目标,将片段的知识与技术训练连接起来,让学生能有整体口腔照护的观点与思考视野。课程内容应使其实用化及临床化,整合相关临床口腔医学课程,通识课程也可纳入核心课程的内容。技能课程需重视基本概念及操作,增加执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而在医学相关课程方面应以综论方式编排,可以考虑与医学系分开单独开课,同时整合医学临床课程并加以简化,在授课内容部分应着重全身与口腔相关的医学课程,以口腔科相关的知识讲授为重点,强调与口腔科相关的内容。此外,见习时间应提前,可以考虑增加社会服务的课程。同时也应该多增加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以及医学伦理思考等通识课程。口腔医学教育应重视实作训练(Hand-on)课程,可以考虑聘任兼职技术指导人员,设法增加实习机会并提前实习时间至低年级学生,同时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另外在临床实习课程部分,参考Step-by-StepChecksystem制度,同时应设法增加临床师资确实协助学生临床治疗的进行与评估,满足学生临床学习的需求。此外,应该制订各项牙科治疗的SOP(StandardOpera-tiveProcedures)手册,让学生在进行临床医疗时有明确的根据与规范,同时老师在教学时也能有客观且一致的评估标准。除了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牙科医疗技术与材料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不断的翻新,毕业后的进修已成为每一位口腔医师跟上时代脚步快速发展的基本需求。现有的口腔医学院可以开设各专科进修课程,提供渠道让口腔医师能够在毕业后进修专科知识与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