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能源系统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能源系统管理方案

第1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1.1概念厘定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起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及与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信息分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安全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通过文献学概论、电子文献检索、现代图书馆学、数字图书馆、JAVA 程序设计、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的设置,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挖掘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库的价值,进行更有深度的情报交流与知识交流。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终达到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专业通过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网站建设、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档案文献检索、专门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希望学生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优势与经验,结合国内档案发展现状,运用专业技能管理档案文献,加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档案室、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做出贡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软件的维护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强调面向信息分析与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同时也注重与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相结合。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管理类专业课程,诸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诸如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信息系统分析设计、JSP基础教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等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四大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突出人才发展的专业性。

1.2概念辨析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者紧密又有区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学发展而来的,它偏重于对文献信息的研究,还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等问题。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伴随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两大专业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的科目。但不能因此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子学科,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国内部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对比

2.1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系统的档案学文化知识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秘、编史修志等工作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专业背景,掌握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从事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2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意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管理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与方法,可以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在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及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档案学本科重在培养从事档案管理及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及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够胜任办公室科学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维护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2.3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需要、掌握信息基础技能,具有较好信息素养、可胜任各类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信息工作部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尤其是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组织、描述、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政务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4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深厚文献功底、能够从事知识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5苏州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重点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学本科是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专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胜任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文秘、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重在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几所高校的这几个专业都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培养,反映出四大专业在学科范畴上的交叉性。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此本科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但更多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档案学专业和图书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高校甚至将二者合并设为一个专业。档案学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档案资源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记忆”工作,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构成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

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3.1创意档案

2001年,一个叫做“创意档案(Creative Archive)”的BBC姊妹创新开放了部分BBC大容量的档案文件――这个档案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图书馆。公众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免费享用这项内容,当然是非商业用途。

从此案例中可看出,档案文件包含了图书馆的内容,而这种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整合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同时,“创意档案”内容的处理与开放则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公众对此种信息资源的享用是以用户的角色参与信息服务过程的体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四大专业的紧密联系。

3.2图书的数字化整合

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以及哈佛、牛津、斯坦福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图书馆馆员,他们几千本几千本地迅速扫描这些书并将其数字化。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起,这些电子书会被整合在一起进入知识与文明的图书馆。当这个全新而真实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成熟了,它将为合作、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将使现在的因特网看起来像个二手书店。

从此案例可总结出,这样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数字化然后提供共享平台的过程实则体现了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创新。而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档案纸质资料也可以相类似地被进行数字化整合。

3.3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渊源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性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都有着同族的关系。

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资源,档案文献和图书文献都是知识载体。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与档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研究都是围绕文献如图书和档案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传输、检索和传播等过程,技术方法上都是围绕索引技术、集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文献缩微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有着密切关系。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诸如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原则与工作方法,它们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对信息资源管理形成学科体系架构产生了有利影响。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用户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了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到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转变,用户的角色力量在增强,信息管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指向性。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制度、原则和技术方法上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学科性质和学科研究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学工作者都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高效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领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开放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可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档案学最广泛的应用即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内管理档案文献的实践。档案在一定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机密性,因此,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是必要的。档案多数为原稿,档案室和档案馆都建立特殊的利用制度,规定档案文献一般不能外借出馆。档案的存毁也有相应的鉴定制度,不同的档案文献归属永久保存、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形式。近年来,信息管理学派与信息系统学派互相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交叉性越来越显著,文献互引现象也愈加明显,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都可以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母学科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研究架构也正趋于成熟。

4.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

4.1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作为政府行政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核心。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对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对于企业而言,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管理和图书情报领域,并形成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学派。在理论发展过程中,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强,三大学派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向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演进。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运营即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在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IT部门和IT员工的激励和学习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同时随着企业联盟合作的加强和跨地区项目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虚拟团队管理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会议提出的相关研讨课题,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电子学习、虚拟组织、语义网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内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如何选择、实施、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成功,如何将“人机”和谐化带来最大效益,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依赖。

4.2有效快捷地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将成为重点

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中,图书馆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角。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尤其是对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利用。

国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二是相关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元数据、数据挖掘、数据仓储、知识信息导航、数据异构封装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与衔接、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纯技术和纯理论方面,国内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如何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继而运用到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是国内学者面临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最富有创造性和里程碑式意义的趋势即是创客空间将与数字图书馆相辅相成。创客空间是具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们将各种想法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场所,它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范例。创客空间顺应了时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影响数字图书馆发生深刻变革。

4.3将更多的“社会记忆”数字化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覆盖,档案学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将文献数字化,即将文献集成、整合到网络上并供人们查阅。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在档案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文件管理已然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企业档案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划定企业档案的范畴,如何使企业档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与社会的认可,成为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而企业档案又与知识管理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即是实现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平衡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其自身特殊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是档案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此外,档案研究必定会借鉴相关学科的高端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3G网格等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4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换言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更多的致力于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从国内外研究方法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尤其重视技术手段和系统规范的数学模型。但西方研究者注重实证方法,而国内研究者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管理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而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而其依赖的信息技术也势必会产生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软系统开发方法之外的新的技术方法。

第2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系统

1 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电子信息技术在人资与社保档案管理中应用广泛,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信息化管理需要经纸质档案统一录入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再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构建出管理系统。这种新型管理方式可节省档案查找时间,将电子资料备份到移动存储工具中,即使发生突然时间也能保障这部分资料的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整理、保管,上级领导查看或者人力资源调动需要调离档案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确定档案需要调用后再进行纸质档案移动,并将电子版本一并转存。管理系统设计是以使用功能为目标的,仍以国家统一的管理原则为依据,能够帮助提升档案的可利用率,在安全方面不会受到影响。

2 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构架设计是针对主要功能模块来进行的,设计技术关系到运营阶段稳定性,同时也关系到运算时间的降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在各地区都需要实施,因此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其通用性。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的档案管理系统具有资源共享功能,设计工作是分层开展的,为保障资料信息安全性,最常用的信息共享方式是局域网连接,资源对内开放。系统构架的运算速度要达到使用标准,这样可以减少查找资料所用时间,虽然设计与程序编写过程复杂繁琐,但最终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的管理界面却简单易懂,在岗人员通过培训学习都能够胜任。

2.1 三层体系结构

档案管理是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在对系统进行时要分别从这三方面工作特征进行考虑,结合传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将解决方法体现在系统构成中。电子档案是由纸质档案扫面录入制作而成,总页数与原档案相同,设计时要遵从这一特异性,保持档案原有结构组成。从管理者、录入者与调取查看者三重角度进行考虑,提高档案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率。系统自身还有具有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记录浏览情况。

2.2 基于J2ee技术的架构优势

良好的可移植性是J2EE体系的优秀特征,基于J2EE框架下开发的软件不依赖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网络结构及硬件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能够提供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而构架合理的基于J2EE的应用系统具有一次开发,多种环境部署的优势,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减少了大量由于兼容性引起的重复性开发成本。另外,J2EE标准允许客户自由定制与J2EE兼容的第三方的成熟的组件,这种高度自由的集成性减少了项目开发中的所需的工作,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业务开展的情况不同,系统的用户量、并发请求数、数据吞吐量均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各地采购的硬件平台所能提供的性能并不统一,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部署环境并提供不同的服务性能,而JZEE良好的平台迁移能力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既可以运行在大型服务器集群上,也可以运行在较为低端的PC服务器上,满足不同用户的性能需要。

2.3 网络结构

网络最内层是数据层,将运行着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存放于防火墙与网关之后,实行IP控制访问,存储着所有系统运行数据及业务数据。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系统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必须具有强大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控制能力,具备无缝切换、易于升级、故障报警和实时扩充能力,并支持冗余电源系统。另外,为了业务数据的安全,应指定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包括不同时间的备份及不同介质的备份,不同时间的备份是指与主数据库实时同步的热备份数据库,以及定时备份数据文件的备份服务器,不同介质的备份是指将数据文件分别存放在硬盘、光盘或者磁带上的备份服务器或磁带机。网络中间层是应用层,放置处理客户端请求并连接数据库的应用服务器,其上需安装并运行中间件平台环境,并对外开放访问,使业务网络内客户端均可访问至该服务器。

3 系统功能架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日常业务中涉及的劳动者档案的采集处理、整理归档、业务关系、档案存放、档案借阅查询等业务。

3.1 档案管理。包括对业务档案材料的电子化收集,预归档文件管理,档案整理归档,文件级档案管理,案卷级档案管理,全宗管理等功能。

3.2 档案利用。包括档案借出,档案归还,借阅过期提醒,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订阅等业务模块。

3.3 库房管理。对档案存放库房管理,监控库房存放情况。

3.4 查询统计。可以查询档案借阅情况,档案存放位置,档案业务信息,及档案的电子化文件,统计档案文件情况。

3.5 权限管理。对于不同级别的操作人员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系统对功能进行了分层设计,包括通信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基本操作层、业务应用层、综合分析层,不同层次的功能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包括IT运维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分析决策人员和普通客户。完备的功能设计满足了系统管理、运行的各种业务需求。

4 接口技术方案

接口采用Web Service技术,Web Service技术是应用程序通过内联网或者因特网和利用软件服务的一种标准机制,采用POJO方式提供应用服务。对于以前的中间件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服务实现手段,但是,这些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无法扩展到互联网上:它们要求服务客户端与系统提供的服务本身之间必须进行紧密藕合,即要求一个同类基本结构。不支持跨平台的信息交换.而对比后我们就发现,Web Service的很显然具有以下优点:

4.1 跨平台:完全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SO(XMLSchema)等独立于平台、独立于软件供应商的标准。

4.2 自描述:Web Service使用WSOL标准语言进行自我描述,包括服务的方法、参数、类型、返回值等相关的完备信息。

4.3 模块化:Web Service是应用程序组件,我们可以使用任何开发平台来开发,并且按照模块进行封装。

4.4 跨防火墙:Web Service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可以穿越防火墙。

结束语

电子档案管理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现有档案管理与存储系统在使用功能上已经足够完善,当仍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项目。设计人员应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需求来开展系统设计工作,使电子档案管理理念在现实工作中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第3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一)建设目标

声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声像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要,是以专业管理软件为核心,对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管理,通过网络方式相互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声像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档案网络化系统,它是一种互动的,提供分散于不同部门或地区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管理平台,实现声像档案资源数字化、数据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快捷化,最终实现声像档案的立体管理及各档案部门数据及时收集归档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升的声像档案为宣传报道服务、更广泛的交流信息、深入科学研究、提升声像档案艺术欣赏价值。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最终应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目前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本馆自身特点站在统筹全市城建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高度,开发出一个安全、灵活、高效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本馆及下级单位。

2、在本馆上搭建起声像档案管理和服务平台。

建立物理集中及客户端工具分离的方式,面向各下属立档单位提供声像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充分体现“智慧档案”的管理理念;

3、将系统建设成与本市城建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相协调的服务平台。

系统建成后,应实现声像档案接收一体化、声像档案归档网络化、声像档案管理自动化、声像档案借阅便捷化、声像档案资源社会化的目标,使声像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本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声像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应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核心的业务过程可以包括三个环节:

1、声像档案入库流程:

将声像档案采集导入到eRhea系统,档案著录编目审核、资料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包括采集导入、编目著录、审核三个环节。

2、档案存储管理:

视音频资源导入过程中同时生成两路不同码率素材,同资源可以在导入完成后由系统后台调用Service进行浏览码率的生成。资源后,可以手动或者按照迁移策略将资源迁移到数据流磁带机/库中进行归档/备份存储,同时有资源源格式输出需求时,归档系统自动从近线带库回迁资源到在线供输出。

3、声像档案再利用流程:

用户可通过资源管理页面或者全文检索定位到需要的声像档案资料,可以在线预览相关档案资源,从页面发起资源下载或者导出请求,对于在线资源可以直接通过页面下载,对于受限(需审批需准备)资源可以发起下载申请,发起下载导出请求,审批通过后或者资源准备完成后,通过页面或者专业声像处理工作站下载导出。

4、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主要从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来源导入、再利用、系统管理及第三方接口等方便说明系统功能。整体系统支持在单位局域网中进行部署,整个架构在千兆局域网中。前端工作站包括声像处理工作站、非编工作站、著录管理工作站和检索查询工作站,系统部署于现有办公局域网后,整个办公网办公机器亦可以查询检索声像档案。系统后台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转码服务器、在线存储和数据流磁带归档系统等。后台服务器系统可以集中部署核心机房,并且可以根据规模和预算进行虚拟化部署。声像档案系统是一个专门为声像档案管理设计的一个应用平台,在功能涵盖声像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声像档案数字化(视音频采集)、声像文件智能处理、声像档案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声像档案利用(借阅与查询、视频再制作)、声像档案编研制作、声像档案交换、声像视频长期归档安全管理、声像档案统计等辅助管理(统计、接收、移交)、系统管理等。所有考虑应用环节较多,应用流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体系架构必须以档案应用为出发点,以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过程中高效可靠的应用。

二、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价值分析

(一)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将会促使档案管理理论、声像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并且通过最大程度的实现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声像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彻底改变档案封闭、半封闭的状况,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声像档案工作在本单位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声像档案管理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可为声像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声像档案利用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为档案利用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为了查一些声像档案需要与一些设备连接才可以查看,有了该系统,即使没有读取查看声像档案的设备,也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查找和浏览。同时,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只需一次交互操作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一个方面,声像档案相对于纸质载体档案而言,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直观的形象性。收集、保管的特殊性、是其他载体档案的必要补充。

(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高质高效地开展信息服务

第4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应急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平台日常的管理工作,由风险源管理子系统、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知识库管理子系统及平台管理子系统构成。风险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企业环境风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风险源申报、管理、识别、分级等功能构成。各企业可登录平台企业端进行本企业的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申报,平台依据区域特征污染物识别区分方法、理化特性、扩散规律等对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级,并在政府端对区域内所有风险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并在GIS地图上进行标注。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应急救援专家信息、救援队伍信息、救援保障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公安机构、消防机构、运输保障机构、通信保障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包括气象部门信息,水文等监测部门信息等)、疏散目的地管理等信息。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及各企业预案的增加、删除、查询、编辑、预览、、组织评审等功能,还可查询敏感区域内的受体在典型污染物质泄漏时进行规避疏散的路线方案等。同时在这些预案库的基础上提供预案启动条件,以界定事件发生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应急知识库管理子系统可实现化学品特性及事故处置方法、安全防护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等标准规范信息的查询、修改等。系统还将各种危化品及环境污染事故组织成案例库,供应急时查询相似案例,或日常用来进行应急人员的培训。平台管理子系统可对用户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统一管理用户信息和权限,分级分层管理各类数据。

应急接报管理系统还可查询历史报警事件,跟进每一个警情的处理进度等。风险动态模拟仿真及快速评价系统集成了危险品泄漏、火灾及爆炸模型,并针对煤化工产业区主要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大气环境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快速评价系统,可进行基于GIS的大气环境风场及浓度场模拟。这些模拟结果可预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受影响严重的区域,指导需要疏散及规避的受体,为政府进行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及评价。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案例匹配子系统、智能方案生成子系统。在应急状态下,决策系统首先会查询系统案例库,看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案例,查询结果会按照相似度排列,由决策人员根据相似度选择一个最为接近的案例,调用其应急方案,快速展开应急工作。若没有合适的案例,智能方案生成系统则根据动态模拟仿真的结果,匹配应急预案,生成应急救援方案,包括事件处置及资源调配等。决策者还可以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最佳救援路线,确定需要疏散的人群范围及疏散目的地及路线,并且根据实时监测信息及模拟预警信息预测事件的发展,及时调整决策方案。应急评估与总结系统应急评估与总结系统主要工作于事件应急的阶段性工作之后,包括应急总结分析子系统、应急预案评价子系统、救援案例管理子系统。可在应急结束后,回放应急过程中的决策及处置救援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对应急中使用的预案进行评价及修改,将本次应急事件作为案例加入系统案例库中以供后续应急参考。

系统结构以B/S为主,兼顾C/S(复杂科学计算等),采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客户端采用JSP技术和支持远程异步调用的AJAX技术,服务器端采用Servlet+Hibernate。另外,系统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中间介质,屏蔽了数据源格式差异,在不影响现有部门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应急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且不增加原有业务系统的复杂度[7]。系统采用WEBGIS技术作为应用支撑,建立了基于GIS的风险源识别监控、应急救援网络系统,有助于环保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风险源状况,有效地对风险源实施监控及预警、对各敏感受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整个系统由基础服务支撑平台、数据库系统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4层框架结构组成,基础服务支撑平台系统的技术设计是否合理、先进,决定着整个业务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及决定了系统随业务变化能否长期正常运行和使用。数据库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系统所需的地理信息,包括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如污染源的分布、城市行政区划、交通网等图层数据集。业务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属性数据及文档数据、模型数据,如应急处理处置方法、环境污染案例、各级应急预案及大气污染扩散等模型等。综合应用系统平台不仅可以进行事发前的日常管理,如风险源、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资源及平台系统的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在线监测预警,事故接报管理,启动应急预案,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给应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事故应急结束后还能提供事件的总结评估及预案和案例的评估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申报登记、门户网站、信息等。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可通过网站进行风险源申报登记,以方便政府进行统一的识别监管。当应急事件发生时政府可通过门户网站、短消息平台等进行应急预警消息的;应急结束后,应急结束等善后信息。该平台目前已试用于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运行效果良好,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平台结合应急资源管理、风险模拟预警、辅助决策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技术,以科学化、可视化、网络化的方法,为突发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和处理处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持,并服务于日常环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该平台易部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可在整体上提高化工区域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平台还预留了与安监、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及专业救援队伍等多方面单位的接口,很容易整合现有的各级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统一的事故救援指挥体系,有助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引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战略转变。

作者:杨丽凤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5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1 测绘档案作用

“测绘档案”是在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按照使用性质不同,测绘档案一般分为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参考档案。新时期国家对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布局,号召各地区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料与处理的一体化,解决传统数据资源利用存在的不足。

2 虚拟库房系统研发技术

2.1 虚拟库房

“虚拟库房”是建立于计算机网络及通信平台的“数据仓库”,利用通信网络及数据设备实现处理,在不同时间、区域、状态下,对原始数据进行24h收录与处理,提高了档案资料管理与控制效率,为测绘资料虚拟化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为了更好地开发档案资料价值,利用虚拟库房管理系统具有多功能特点,满足了不同类型地质资料的开发需求。

2.2 技术要点

2.2.1 数据技术

虚拟库房管理是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平台,为向内部机关提供专项服务模式,确保信息系统及信息处理达到预定目标。档案管理系统的最外层网络是最易受到攻击,因此应该对网络进行保护,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而且网络链路与节点也必须加强防护。在虚拟技术引导下,档案资料收集可从变换、编码、增强、描述等方面体现出来,为图像模型控制提供技术化平台。

2.2.2 安全技术

近年来,国内测绘业快速发展,对档案资料收集项目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收集风险。虚拟在档案资料收集系统中,与安全管理系统交互并协助控制管理档案资料收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转型机制,从多个角度实现档案管理一体化建设,解决传统收集模式存在的不足。例如,虚拟库房要通过信息的确认进入系统,实时监测发出的数据是否具有安全隐患和泄露风险。

2.2.3 定位技?g

虚拟库房管理是测绘信息化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新型测绘模式,提高社会公共事件处理效率。“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科技转型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收集系统,从档案资料收集、分析、处理、调控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落实档案资料资源开发方案,实现档案管理操作数字化。基于高科技平台指导下,档案资料档案管理方向更加精细化,从优质测绘角度进行综合转型,为收集信号传输与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3 测绘档案虚拟库房系统功能布局

3.1 案卷管理子系统

结合虚拟库房管理系统中对收集项目的要求,需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管线布置、绿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准则档案资料建设的具体对策,为测绘区档案资料开发项目施工提供借鉴性指导。主要功能:①案卷的管理。包括案卷的新增、审查、修改、删除功能。②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的建立、修改、删除、文件内容的录入、案卷与文件的绑定等功能。

3.2 编目整理子系统

档案资料收集是档案资料测绘中急需解决的,采用数据安全防护是抵制数据风险的有效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对档案资料区综合收集,掌握区域测绘布局情况,对档案资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给予指导,减小人工开发档案资料的操作难度。主要功能:①编目导入。按照一定的格式将其他编目导入到系统中的功能。②编目管理功能。具有类目设置、分类排序、数据校验、目录生成、生成排列序号和备考表,重排序、打印输出等功能。

3.3 检索查询子系统

设定信息检索与查询平台,可以对档案资料区域进行全方位定位处理,提高资源开发与技术利用模式,促进区资源利用与建设的高效率发展。主要功能:①检索查询功能。具有系统内置检索项(题名、责任者、形成时间、主题词、分类号等)和用户自定义检索项进行检索功能。②查询结果管理功能。系统对查询结果提供多种格式显示、排序、转存、屏幕抓图、打印等功能。

3.4 借阅管理子系统

借阅与查询平台是虚拟库房主要构成部分,向用户提供可操控模型平台,无需实物操作前提下完成图像设计。档案资料收集采用的虚拟模型具有精确化特性,避免正式操作中产生错误,提高测绘图像的处理质量。主要功能包括:①台账管理功能。系统包括本地/网上借阅登记、归还、续借等功能。②报警功能。当借阅到期时,系统提供自动提醒功能。

第6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档案管理;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78-02

“互联网+”内容丰富,其思维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融合”方面,其功能主要是“效率”。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实践“互联网+”思维,或通过对其思维的转化、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增加“融合”性推进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实践该思维,需要增加匹配性的人员培训、机制完善。

1 从“融合”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运用中,主旨在于通过其思维,将档案管理与其它资源进行融合,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底的技术工具融合;也包括“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融合。实践技术工具融合,要求在现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完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传输”所必需的其他技术工具。比如,电子邮件及其类似形式。由于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属于固定化系统,需要从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作可分割、可直接划分为多个“文档”的系统平台,然后,将其与其它新媒介进行融合式推进。

在思维融合方面实践,需要从档案管理出发,将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进行融合。比如,在实践档案管理中,始终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引入系统思维,将各个部分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在与其他资源融合方面,可实践多种可利用资源的融合,并使其得到科学配置;其实质是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实施具体管理,并关注每个项下设置,从而在整体―部分原理之上,实现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融合。在“融合”实践方面,具体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设置查询、共享、传递、数据统计等各个页面功能,将其融合到一个系统之中,利用技术之便达到专业平台的操作。然后,将这种专业化的操作平台,与其他技术工具实施融合,如内部网络间的融合,类似QQ、微信之类手机平台工具的融合。在这个方面因涉及档案管理高效化利用,所以,在实际的融合路径中,建议从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借助技术工具实践App制作,可直接委托信息公司完成制作事宜,并将其安装在其管理人员及应用人员的手机之中,通过任务式分发提高融合的最大化。

2 从“效率”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最终目的即是达到对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利用。为了达到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媒介融合、思维融合、操作平台融合之外;需要突显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其特征在于人才信息资源的利用,技术工具融合、管理思维融合能够满足其外在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实践。为了效率进一步提高,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进行革新,促进效率提升。我国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不在技术之弊,而是来自于“应用程序化不足”“执行力度较弱”;可以借用资源融合简化程序、提高执行监督。

“互联网+”思维中的“效率”功能运用,要求将现有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实施重新分割与组合。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实际的电子档案在录入系统中因其“姓名、年龄、籍贯……”等太过烦琐;所以,对于一般的基本资料需要实践信息资源的重组,利用“身份证模式”直接扫描上传。针对其工作经验,则需要按照年份,进行“互联网+”思维下设的“系谱”方法进行细致罗列;还应该利用系统平台查询之便,将信息资源中的“档案利用率”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实现“应用频率表格”制作,以图谱显示方式进行排列,使其利用得到优化。完成信息资源融合之后,必要按照所采用的系统,进行程序化编排,使其利用达到“一站式”应用。针对执行力度较弱的问题,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解决;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系统打卡实施监督;并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之中成立半自主化讨论小组,组织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专题的讨论会,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遭遇难题的探讨,从实践提炼经验改善其不足之处。

3 配套建设

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思维基于纸质档案模式,只是形式上的更新。为了达到“融合”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在技术融合、信息资源融合后,按照现有档案管理流程设置,增加针对岗位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需要增加电子档案系统操作训练,计算机应用维护及一般故障排除训等。从技术层面可以引入技术人才,实施针对机构自身档案资源管理融合后的系统开发;如App开发、扫描功能开发、系统简化。最好按照电子计算机原有构建模式,利用多个App组建一个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App网络;最终推动其实现“一键式”档案管理,使“互联网+”思维达到最终的高效化实践。

在管理方面实践“互联网+”思维,应逐渐导向人才资源利用中心,⒂肴瞬潘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对接式全面评估。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有必要将人事档案管理、文献档案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接;并把各个类型的档案管理实施“融合”,从而以人为主体的资源、以信息为主体的资源“融合”。扩大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范围,从交叉、关联中,实现知识与人才资源复用“效率”提高。美国高校在这个方面经验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发达,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发明者,目前已实现了不同类型档案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从该方面可增加研究并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制度化革新需要落实到运行机制的实践层面,进而提升改革后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按照上文中的运用实践,从中摘录出具体的技术指标、管理项,并将每个指标明确列入到每个对应项下;再按照这种思路出发,制定与其匹配的评估体系。以当前现代企业的评估考核体系构建经验与实证结果观察,必要采用三表法,提高考核的精准性。具体的方法是设计三栏表格,左右两栏加下设横栏;通常左边为考核指标,右边为评估内容填写,下栏为数据的表格制作、图表的趋势图谱,以及附录性质的文字说明。在这种评估体系之下,可以将原来的结果评估,扩展到包含有过程评估与自我评估、互评等多种方式共用方面;以此增加档案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与岗位监督;并且能够满足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当前需求。另外,就是以制度、运行机制为主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团队建设;重点挖掘管理潜力,提高知识复用水平。

4 结论

本次探讨后认为在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思维转用,并在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路径选择下透过体系建设,将各方面的匹配措施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获得融合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可以针对该主题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材料增加的广度、深度方面,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中对“互联网+”思维深度运用的细致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蓓,刘江霞.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价值工程,2012,31(4):327-328.

第7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案管理;功能需求;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使用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高快发展,各种管理软件的使用提高了使用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1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特征分析

病案信息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也是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这些信息是患者在医院看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病案资产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

1.1实用性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进行病案管理,满足相关科室的工作需要为主要目的,采用成熟的、可靠的信息技术,为医院病历的管理和统计、查询、分析提供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真实准确记录每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信息,而且还要求能提炼有用的信息为医院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医疗质量控制、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1.2便捷性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使用者的特点,设计出合适使用者的友好界面,应满足用户的舒适性、操作方便性、视觉效果舒服等需求。医院每天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数量多,导致录入数据量大,特别是病历内容多而复杂,对录入顺序、逻辑关系、清晰度、等方面要求高。

1.3安全性 病案文档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病案的保管和借阅复印都有严格的规定。系统应对不同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权限,按照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权限对病案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提高医院病案管理水平、病案利用率,为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详尽数据和便捷。通过与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使信息共享和集成更加充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医院数字化管理提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2 数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2.1系统可行性 系统可行性指的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建立、运营、管理的手段,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医疗、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向医务工作者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和准确的统计分析结果、减少病案管理人员工作量是它的主要任务。可根据医院的行政制度建立相关体系。

2.2技术可行性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为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语言设计方面有PHP、ASP等基于web技术的技术,在应用程序方面有VB、PowerBuilder等技术,这些作为开发语言具有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特点,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具有可视图形界面的,同时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交互式开发工具;在数据库方面,SQLServer数据库可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3实现可行性 首先,在人力资源上,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经过医院高层研究讨论决定的,所以决策层是一致支持的。支持层面主要是广大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因为这个系统上线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量,为工作提供便利。执行者主要是相关科室的熟悉业务人员,在休息与物质奖励上都有补助。

其次,在经济控制上,经济上由于有高层会议决定开发此系统,而此系统可以节约资源,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是节约资金。所以从资金层面上来说不是问题,一定会满足系统开发时的各种合理资金需求。

3 数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1系统首页模块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首页是一个综合功能模块,在HIS中的不同信息点在这一基础上生成、采集、集成,实现临床工作站、病案管理、财务管理资源共享,告别了多部门重复劳动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由入院登记处录入,临床信息如门急诊诊断、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编码、并发症、手术操作名称及编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由临床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录入;疾病编码、手术编码等由病案管理员审核、修改并录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信息从HIS中直接读入病案首页。首页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加强逻辑校验、自动生成功能以保证首页信息高精确性。

3.2动态浏览模块 住院医疗动态自动生成患者的入院时间、入院科室、入院病区、出院时间、出院病区等完全实现在HIS上自动采集生成,避免了人为录入产生的误差,在设计上采用表格形式,自动生成浏览窗口,并加入打印功能。

3.3自定义统计模块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除设置了常用的若干种医疗数量、质量统计报表外,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自定义统计项目和报表格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采用设计语言构建输入标签,连接数据库生成专用表格,便于后期的调取统计。

3.4档案扫描录入模块 医院的工作中对病案处理第一手资料多为纸质档案,采用翻拍方式对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在不拆分纸质病案原件的前提下,通过数码摄相机拍摄方式将纸质病案数字化,同时生成彩色和黑白两种病案图像,彩色图像用于阅读,黑白图像用于打印。既完好再现了纸质病案原貌,又保持了病案的原始性,还避免了拆分病案过程中容易造成病案资料丢失的现象。

3.5数字化病案检索模块 病案首页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检索条件,可以单一条件检索,也可以组合条件检索;组合条件检索各项目取值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或者"或"并且"的逻辑关系,可以完全满足千变万化的检索需求。

3.6数字化病案阅读模块 在数字化病案检索和阅读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科研、病例随访、病案质控等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科研、随访、质控的需要,自定义模版并摘录所需数据,首页上已有的数据直接加入,首页上没有的数据自定义项目名称和项目表达式后对照病案图像进行摘录。摘录完毕后系统自动生成表格,可供导出。

3.7信息安全模块 针对患者的信息保密是医院的义务,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的阅读、下载和打印的权利,特殊情况由病案管理员进行审批,以保证数字化病案使用得既方便又安全。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病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全面了解病案管理的状况。针对病案的数据管理进行集成整合,其价值不仅在于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数据处理、数据协同、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将复杂的工作流程清晰化、线程化,还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事务协作和有效管理,推动了病案资源利用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曹轶,王秉康,刘敏.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病案,2009,01:34-35.

[2]杜宜,张淑娟,苏韶生,数字化病案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J].现代医院,2005,02:84-86.

第8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模式

1.引言

医院的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把原始的档案数据进行数字化,从而构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最终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的自动化、实时化管理和查询,能够显著提升人才交流与科技进步,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阐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管理实例,构建了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并对其核心功能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2.医院人事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2.1过分依赖人工操作

医院的人事档案资源记载着员工的职业经历、学历等方方面面的原始记录,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由于过多依赖于人工操作,就不可避免人为差错,一旦出现错误与遗漏,便会涉及到繁琐更改程序。此外,纸质的材料很容易破坏受损,不利于标准化、系统化管理。

2.2资料价值难以开发

在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的管理主要在“保管”而不是“利用”,档案的保管占据了大量的场所,而其中的价值却由于人工操作的繁琐而难以得到开发,不利于开源节流。

3.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3.1医院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的范畴

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包括以下的工作范畴,档案资源的数据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数据源统计报表的生成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的支持等。在这其中,系统的设置和数据的维护是关键。在选用具有升级扩容能力,且稳定合理的信息系统后,便能够结合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来大大提升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和流程。在信息系统由单机系统升级为网络系统之后,还可以结合网络和用户终端进行不同部门的远程数据查询与资源共享。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能够保持数据资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做到随时更新数据,对数据库的具体数据资源进行进行详细分类,并编写高效率的查询模块以利于用户方便快捷地调去相关资料。

3.2医院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的优势

首先,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医院的人事档案资料保存会经过电子数据化的过程而显得完整,纸质档案原件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档案保管的时间性得到了充分的延长。引入信息化工作模式后,可以直接用移动硬盘的介质来储存人事档案材料,便于上报数据,携带和保存也极为方便。

4.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例分析

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子模块中,档案管理子模块的功能最为主要,本节具体阐述此功能的实现过程。医院人事档案的内容覆盖了人事管理全过程,在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编制,一方面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其人事档案的形成也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用、的合理依据,人事档案对今后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作用。因此编制、管理人事档案的属于医院信息化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应“边归档、边整理”,达到人事档案编制完成与人力资源管理同步进行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有效、方便的收集整理人力资源的工具,使人事档案的编制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在符合人事档案要求的前提下,把档案资料进一步科学地组织,方便日后的利用查询;在满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能够适应多项目,便于扩展,并逐步达到对数字化人事档案更高一级档案馆管理的要求.

整个人事档案管理功能分为3大类功能:档案形成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和档案利用功能。

人事档案管理模块提供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的2种方式:手工调整和自动组卷,并自动编号整理后的档案,用户还能按不同档案目录,结合系统设定,自动形成多套档案,既保证了灵活性,又提高了效率。本文对医院管理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块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将:档案形成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和档案利用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档案收整、网上信息查询、系统管理。

4.1网上信息查询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上信息查询子系统的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

1)系统主页功能

本文以HTML格式设计档案网上信息查询子系统的主页,由于本文所设计的档案查询系统属于医院内部人员使用,故力求做到操作方便、界面简洁。

当用户输入自己的ID和密码,从登陆页面登陆后就进入主页,主页面结合用户的具体权限,显示与权限匹配的系统功能。

2)用户登录功能

用户在此处输入的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2个部分。

3)档案查询功能

档案查询界面包含: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查询、专业信息查询等。

4)用户管理功能

用户信息修改、添加、查询、删除。

下面阐述人事档案的具体查询设计与实现方法:

本模块设计为支持任意组合查询,属于通用的查询组件,用户通过此模块,可以将其作为定位具体人事档案资料的入口。符合逻辑关系一个条件或多个条件可任意组合,只要各条件间的数学运算关系、逻辑关系正确,满足自己需求的人事档案信息就可获取。任意组合模块使用的功能包括:人事档案的案卷目录编辑和人事档案卷内文件编辑;人事档案标准规范的数据编辑;人事档案的借阅登记;人事档案的数据浏览。

下面阐述其具体查询功能的实现机制。

本文将所设计的查询条件的构成分解为三个基本要素:①要查询的方向(用字段表示),②要查询的运算关系(用等于、大于、包含表示),③要查询的内容(用字段的值表示)。各条件间的逻辑关系(或者、并且)和每个单个条件构成多个条件的构成要素,查询的字段要求对于不同的功能模块是不一样的,对于人事档案查询,包括了人事档案类别、人事档案档号、人事档案归档日期、人事档案主题、人事档案编制单位、人事档案编制日期、人事档案密级、人事档案张数和人事档案保管期限等信息。查询模块为了满足系统通用性要求,一个做到结合不同功能项的查询要求,对要查询的字段自动获取。因在系统数据库表时,通常采用英文字母的方式作为字段名称,使用者很难理解这样的字段名称,为提高程序的易用性,需要将设计的英文字段转换为中文名称含义,这样就应该具备一个英文中文字段转换对应表以适应不同功能项数据类型的查询。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表的字段分为不同的数据类型,常用的有日期型、字符型以及整型、实型,在建构单个条件时,必须考虑到运算关系合理性要求,如果字符或日期与数字型字段构成运算关系是不合理的,自然规律的SQL语句不符合条件的运算关系,无法实现解析数据库,Web服务器到数据库服务器会因用户发送一条错误的查询语句而增加的一次无意义连接,数据库工作负担增加了。如果大量存在这些错误的查询请求,应用程序的性能会大大降低。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对浏览器发送的条件在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中分析过滤,但这个办法会增加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影响了系统性能;第2个办法是使用脚本语言在客户端浏览器中编写浏览器端分析程序,判断每个条件的运算关系是否合理,将具有正确运算关系的条件发送给服务器,请求被中间层接受后进行数据库访问,正确的SQL命令被数据库处理,然后呈现给用户最终数据。

4.2外部系统接口的设计

1)与系统其他模块的接口。通过EDI与系统其他模块交换数据,其他系统模块也可以使用本系统中导出的磁盘文件,同时其他系统中导出的磁盘文件导入本系统也可以使用。

2)与其他模块的通信接口。由于医院各个单位各自拥有独立收集、整理的资料,最后集中合并由管理单位进行,最终完成人事档案的统一编制,因此本系统为实现异地数据的同步,同时也设计了通信接口,保证向单位的中央数据库定期复制数据,方便集中维护和管理数据,也方便过程人事档案整理收集过程的监督。

5.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现状,阐述了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管理手段的优化与升级,当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必将走向更为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扬、耿玲、张超.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运用数据库[J].中国医药指南,2009,(2)

[2]张敏.医院人事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第9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行性

1994年我国正式迈进互联网时代,并正式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从1994年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今人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除了对人类的影响,互联网当传统信息载体更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尤其是十提出互联网+的时代,给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化。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等优点,就当今时代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储存和传播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空间无时间限制共享,已经成为的当今互联网乃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如何利用互联网对其实现一体化管理成为当今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文献资料的重复购置、计算机设备的重复配置等

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贤ǎ各自为政,文献资料重复购置;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计算机成了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用来处理加工图书、档案工作的软件、硬件设备出现重复配置。

1.2 人力资源浪费

计算机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加工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科研单位一般文献量和档案案卷量并不是特别大,图书、档案、情报每项工作都配备一套人马,着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1.3 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各类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共享和创新,人们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在互联网时代,单一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需求,人们更希望能够接收到多元化、个性化、不限空间时间限制的信息资源服务,除此之外,更希望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新颖、完善、多样化、范围广等特点,人们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大价值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由于部分情报文献被个人占有,这些被个人占有的情报文献难以共享,普通群众难以获取这部分信息资源,如果想要借读,更需要通过复杂的审核程序,同时,由于馆藏地点的限制,这就增加了人们借读的难度,给读者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管理员对读者缺乏信息资源的全面认知,更缺乏对读者需求和检索的认知,在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时,往往不全面。此外,由于部分图书馆管理员缺乏对图书馆管理经验,在对图书进行分类中,没有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导致读者在寻找信息资源时无从下手,增加了读者搜索信息资源的难度。

1.4 馆舍的浪费

库房、查阅室、采编室等也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有一些是可以合并使用的。单位的藏书、档案库存一般数量不会很大,当下各自为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配备一套库房、查阅室以及复印室等,造成馆舍的巨大浪费,有些功能相叠的馆舍完全可以共用或合并,如查阅室、复印室甚至库房等都是可以共用的。

2 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单位都设有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室,都是单位的基础工作,服务对象又都是同一用户,由于我国知识管理自成体系,处于分散管理体制,学术交流仅限于内部和自我调节导致这些工作始终都未得到壮大和发展。鉴于此,应当将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利用各种设备、技术管理这些档案、情报信息资料,以实现档案、情报等信息资源的共享。

2.1 图书、情报、档案具有同源性

熟知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者是建立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基础,这三者具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属于文献型信息资源。如图书的手稿是档案,将档案文件汇总印刷后就成为图书。同时,档案和图书也可以转化为情报。总之,档案、图书、情报具有同源性特点。

2.2 档案图书情报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相似点

图书和情报在工作内容上同属于对信息实现收集、加工、输出的过程,而档案和图书都旨在提出那个管理和利用。档案、图书、情报三者在工作方法上都有分类、边牧等方式,而在职能上都属于文献、信息的服务机构。总体而言,档案、图书、情报的本职职能以及工作性质、程序具有一致性。

2.3 服务对象一致性

面向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一体化管理方便读者查找利,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有利于综合利用所有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率。

2.4 三者的局限性决定了三者的互补关系

2.4.1 图书的局限性

图书虽然为人们提供多种信息知识,但其也具有缺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图书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和档案、情报相比,图书真实性比较差,因为它是对社会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知识系统加工的结果,不能供人们查考史实。第二方面是图书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图书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一般是经过系统化整理的,图书的整理过程经历了信息采集、编录、印刷、出版等过程,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久,往往是图书完成了,但信息的有效性已经过期。因此,人们往往难以从图书中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

2.4.2 情报的局限性

情报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和档案提供的第二手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情报在收集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化。此外,情报在传递过程中也会面临“三人成虎”的局面,导致情报信息失真。

2.4.3 档案的局限性

档案虽然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和图书、情报相比,其依然具有局限性。第一,信息具有有效性,当档案存放长久,就失去了信息有效性。一般档案都有一个有效期限,当过了这个有效期限,就失去了价值。如某单位所保存的档案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得到的档案,当问题解决,这个档案就没有其价值。第二,档案具有内向性。由于大部分档案是单位内的文献资料,因而对外界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都具有其局限性,但将三者结合后,这些局限性就得有互补解决,因而对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具有其现实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

2.5 形成统一系统

贝塔朗菲定律中表示:整体属系统的属性的功能往往大于鼓励系统的功能。这一句话和众人拾柴火焰高具有相同的道理。将贝塔朗菲定律利用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中,将三者形成统一的系统,这个系统提供给人们的功能作用往往比单独系统的作用功能大,这里所阐述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1+1>2。

3 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保障

想要实现档案、图书、情报的一体化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但在建立管理系统中,虽然档案、图书、情报具有诸多相似性,但毕竟它们各分门别类因而在建立管理系统中,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经过分析讨论,采用科W合理的指导方案实现对档案、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如建立联合目录,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使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利用用率。

实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离不开基础设施。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应当利用计算机,以计算机提供的通信系统为支柱,利用各种自动化管理设施(包括输出输入设施等),实现对档案、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是实现图书、情报资料、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条件。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具备了档案、图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协调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信息建设的需要。

4 加快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应用的对策

4.1 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争取领导的支持,将图书、档案、情报三项工作合并到一个部门,行政上要统一管理。从具体业务人员角度上,要消除思想局限,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档案、图示、情报的统一化管理是时展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实现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制度统一的工作规范

在统一管理档案、图书、情报时,要从三者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既要实现对三者的统一管理,又要实现对三者的独立管理,加强三者的横向、纵向、交叉联系。只有根据档案、图书、情报三者的特点和联系建立起来的统一管理系统,才能实现一体化管理。在运作管理中,也才能实现三者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发展。

4.3 建立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各项技术是保证档案、图书、情报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软硬件设备为基础,以计算机提供的各项功能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一切可以实现档案、图书、情报共享的物质条件,确保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能顺利运行。

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诸多优点,它实现了图书、档案、情报的互补联系,节约了文献的重复投入,使信息可以实现高效、高速的利用。

除了以上,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更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中的重复操作,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可以促进图书、档案、情报管理向现代化发展。

4.4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通用型人才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需要一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通用型人才队伍。这一支通用型人才队伍除了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水平,掌握档案、图书、情报的相关理论资料,只有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后盾支持。

总之,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系统是时代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使传统中的单独、分散管理得到统一优化管理,更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使投入的各项资源都得到最大化利用。这对于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比较匮乏的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伟.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07(8)

[2] 张芳霖.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3(3)

[3] 辛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管理[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