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能源行业研究全文(5篇)

能源行业研究

第1篇: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发展

现今,我国正在积极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低碳经济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作者将低碳经济作为切入点,深入的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主要优势,指出了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更好发展。

一、新能源产业的内涵和概述

新能源产业和传统的产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当前时期,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想符合低碳经济不断提高的发展要求,则新能源产业一定要获得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之前的化石能源行业相比,新能源产业的实力比较弱,但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也比较下,所以整个行业所需要的政府扶持也只是暂时的。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就认为:“新能源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逐渐摆脱对于政府扶持的依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代之前的化石能源行业变成能源业的主导者”。分析现今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新能源行业各种基础设备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老化问题,所以及时更换这些陈旧、过时的基础设备就变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来源十分的单一,一般都是依赖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由于投资行业的资金有限且对于投资收益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各个投资企业一般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新能源行业中。此外,我国市场上也不具有竞争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与很多国际上的大型新能源企业相比,劣势明显,因此企业一旦产生资金周转的问题,则往往意味着整个企业经营寿命的结束。不仅如此,现今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从业人数也比较少,且高水平研发工作者数量较少,因此研发工作的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GDP也迅速的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相关部门也高度的重视新能源的研究工作,比如现今在我国发展较好的太阳能产业,我国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一直是增加的,也因为需求的影响使我国迅速的变成了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到2013年为止,我国的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了12.47千瓦。除此之外,我国也在积极的进行风能等清洁型新能源的开发,现今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有7548万千瓦之多。水电装机总量有2.8亿千瓦,核电装机总量有1461万千瓦左右。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新能源行业在我国虽然正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却是非常好的。而为了促进这一行业的更好发展,国家应当和企业联合起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并针对行业的发展设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规范性的提高。

三、低碳经济下新能源面临的国际环境

在目前的低碳经济中,新能源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体现,第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第二,新能源行业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

低碳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能源也变成了今后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是,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是十分的不稳定的,所以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有:(1)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新能源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现今,我国总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且我国地域十分辽阔,所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国经济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因此对于能源的需求以及依赖性都是很大的。而传统的能源行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这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而新能源技术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不仅如此,我国现今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不再仅仅是价廉的代名词,其产品质量和产品性价比都是非常高的。各个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对于能源的需求,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2)现今,世界各个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总量都在不断的增加。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世界各国也出台了各项政策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不断的推广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须也是唯一选择。

(二)新能源行业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挑战

(1)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市场经济就一直处于波动中。全球范围内,各种传统能源的价格都在不断的波动。2008年所产生的次贷危机对于新能源行业也是非常大的冲击,各个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持有不同的态度,这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进步是比较不利的,且新能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未知风险也会提高。(2)新能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外部依赖的问题严重。由于新能源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发机构还不够完善,相关研发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高。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核心技术,大多数都是依赖于国外的技术。不仅如此,很多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高精度的设备和仪器等也都依赖于进口,这便使得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时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很差。(3)世界各国之间未积极的进行合作。由于国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国家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态度、政策以及支持力度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便使得各个国家在进行合作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在沟通时,需要面临较大的技术壁垒,而且有些国家对于本国的一些先进技术还会实行技术保护,这便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无法很高效的进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国家会将那些外国急需的设备、仪器等提高售价以促使自身获得高额利润。很多国家还会进行贸易保护,比如美国为使自己国家的本土企业得到更好的保护,经常性的对我国进行反倾销和反垄断的调查,自己单方面的设置了很多的贸易壁垒。

四、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革命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于下一次的技术革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在这一发展阶段,谁能够最快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则意味着谁就能掌握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要想促使新能源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步,一定要制定好以下措施,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这些措施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1)与交通行业实现紧密联系和良好的结合。我们都知道,汽车产业对于能源的依赖是非常大的,而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最主要产业之一。因此,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应当不断的促进和推广新能源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做好这一点,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十分契合。(2)必须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并做好专业研发人员的培养工作。新能源行业一直以来都未能实现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技术方面一直都没有突破。因此,只有不断发展各种新能源技术,并不断的增加对于新能源的投入才能够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国家的方面来说,应该给予新能源产业最大力度的扶持。对于一些发展趋势比较好的新能源产业还可以适当的投入一些资金。为了更好的规范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对市场制度进行完善。总之,必须将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综合上文所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社会、国家以及个人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大力发展这一产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今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还不乐观。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并推广新能源的运用就成为新能源企业应该迫切做好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怀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和演化路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

[2]陈成立,黄金荣.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8.

第2篇: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字:能源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上市公司在近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公司的数量、规模及其资金的投入量逐渐增大,然而能源公司属于高投资、高风险行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防范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我国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有关措施,这对我国能源上市公司经营者改善公司经营、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财务风险及能源上市公司的概念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受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企业的财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一定偏差,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概况

本文将能源定义为能直接取得或通过转换、加工从而获得所需能量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结合“能源”的定义,截至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能源上市公司共有135家,主要分布于三类国民经济行业。

二、我国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能源上市公司的外部财务风险

1.政策性财务风险政策性财务风险是指由国家的相关政策对能源行业的资本运营等方面产生的风险,举例来说,国家的利率调整、财税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变动与调整等。2.能源行业的金融性财务风险我国目前的金融资本市场还没有发展完善,然而随着能源行业的进一步改革,资产重组行为和产权交易行为的不规范,导致资本运营效率难以提高。

(二)能源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能源行业目前面临筹资的需要,同时也存在收益不确定的情况,因此就会产生内部财务风险,除此之外,无法定期偿付本息也会构成财务风险。2.资产风险以电力企业为例,资产风险是比较普遍的风险,并且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危害。电力企业虽然拥有较大的资产量,但是其质量不佳,加上电力企业资产的产权较为模糊,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账面资产与效能资产差异较大,外欠电费巨大,导致了较大的资产结构风险。3.投资风险就电力企业而言,随着它的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参与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活动。对于电力企业的长期投资来说,由于期限比较长,因此难以避免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工程质量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等,这些都会对投资回报率产生较大影响。

三、我国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影响能源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以及供给和价格进行调整、控制也有可能使能源的供需出现失衡,价格下调的政策使得公司的利润减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因此,国家政策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导致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2.行业竞争我国目前的能源体系依然不够完善,能源行业的进入门槛和退出壁垒相比其他行业也普遍偏低。同时,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能源行业可获得利润的空间巨大,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企业纷纷涉足该行业,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内部竞争压力。3.信贷风险能源公司如果想要长期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能源行业需要的资金量较多,一般企业法人的自由资金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银行。如今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贷资金规模在不断的收缩,这对能源公司而言就造成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而造成能源公司的财务风险。4.技术创新风险虽然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保持良好发展的保鲜剂,但是作为创新中的重要一类,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若技术创新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会提升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但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则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财力等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因素

1.财务关系复杂由于能源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能源的开采与加工方面,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无法保证上市公司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更有可能给能源上市公司造成财务风险。2.财务决策不科学财务决策不科学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事项的未来结果受能源行业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二是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会导致资金的回报率偏低。上述两个方面会造成资本结构缺乏科学的规划,筹资综合成本过高,资产负债比率高,负债比重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增加。3.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匮乏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习惯用自身权力而不是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去管理财务。公司内部所谓的专业人士专业素养也普遍偏低,这就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达到最优化,这种情况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公司财务风险的逐步累积,最后危及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防范我国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影响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必然存在的,对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防范能源上市公司的外部财务风险,应该对不断变化的能源行业大环境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规律及趋势,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并改变管理方法,提高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能源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有必要加强内部财务治理,防止财务信息的失真。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公司内部应建立风险评估组织以及日常管理机构,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应当做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评估以及事后风险评估。在保证信息基本对称的条件下,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应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织结构即为法人治理结构,这是目前最为科学的制度,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会依据公司法的各项规定,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公司在长时间的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财务风险,进而制约公司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能源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员工激励责任机制

激励机制是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作的动力,而薪酬激励制度属于激励机制的核心。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能促使管理者减少个人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同时,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既能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又能确保公司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因此,把激励与责任结合起来,建立员工激励责任机制,能够有效防范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五)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科学决策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关系密切。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这就需要公司的决策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影响决策的各种可能因素,并且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估,从中选择最优决策方案来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吴超鹏,吴世农,程静雅.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01).

[2]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4).

第3篇: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低炭经济;中国;新能源

前言

近几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球变暖趋势加快,各种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气候灾害不断提醒人们要发展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炭经济,因此,新能源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相比常规能源,新能源地域分布均衡且能无限开发,主要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九个品种。由此可见,新能源的开发空间无限,需要克服的是技术和成本问题,应针对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完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低炭经济的良好发展。

国家金宏网固始信息站是固始县发改委机关下设机构,本人又兼任固始县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县能源局负责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煤炭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行业管理;组织拟订能源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产业政策;组织起草地方性能源政策和规章并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按规定权限对能源投资项目立项;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能源预测预警、能源信息、牵头开展对外能源合作;负责长输管道安全及电力安全监管;组织协调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一、低炭经济下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低炭经济主要是通过对新能源的研发应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传统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石油开发前景并不乐观,新能源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新的能源结构更适合社会发展,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解除气候危机大有帮助,我国作为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选择污染小、排放少的新能源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在新能源产业也取得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对新能源的开发是一场新的技术改革,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水平较为领先,但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如果只是采用国际案例或借助于一些成熟的技术手段,没有自己的研究创新很难使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站在更高的位置,非常不利于发展低炭经济。正如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国新能源产业如何取得核心技术创新是首要考虑问题。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缺口大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如果没有人什么都是空谈。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人才却严重缺乏,各种数据都显示,未来新能源人才缺口大。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为例,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新能源汽修人员跟进,不仅影响售后服务,更会制约整个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修人员为17万,预计到2020年这一人才需求将达到85万,缺口有68万,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此外,这个数字说明每10个消费者中可能有8个人面临无售后风险,没有良好的售后体系绝对是对能源汽车的一大打击。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缺乏健全的制度环境

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炭经济发展计划已经在各行业开始部署并发展,但具体针对这些方面的法制机制却较少,没有健全的法律环境会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容易滋生一些投机招摇行为。近几年,我国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却存在滞后性,法制制度的缺失、行为规范的错乱导致能源产业发展乱象丛生,加之各行政主管部门争相文件管理,造成管理职权的交错,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企业进行政策套利,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四)新能源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发展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同时,新能源产业在初期投入高、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壁垒多、融资风险大的特点,导致产业资金源不足。据俄媒称,国际能源署(IEA)专家在一份能源行业的投资报告中称,2018年世界能源投资下滑趋势戛然而止,但其规模依旧跟不上预期能源需求。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额跟2010年相比增长55%,跟去年比则下降1%,对太阳能、风能、传统油气开发方面投资均有不同比例下降,大量投资流向发电部门和能源汽车方面,资金流向反映市场需求。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改善措施

(一)加大技术创新

从目前情况来看,技术研发创新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瓶颈,想突破这一困局必须要重视技术的研究创新。多数企业负责人、研发人员都表示自主可控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第一步,研发重大原创成果的同时,也要提前布局专利,确保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借签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标准体系,通过不断的实验积累、总结、调整,最终形成自己的技术。如国新能源深部煤层气勘查实现突破,2019年7月15日,从国新能源集团了解到,榆社东煤层气区块深部勘查近日实现排采见气,成功点火,成为目前国内埋藏深度最深、技术难度最大的勘探井,这标志着国新能源在深部煤层气勘查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完成勘查求储、滚动开发和产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创新

产业要创新必然少不了人才,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长远看是企业核心技术人才自主可控,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是引领未来的产业,未来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市场主流,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不能只靠国家政策来带动,车企方面也需要一并发力。对于主机厂而言,人才才是驱动产品不断优化的动力,因此,在产品以外,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商的规划也同样需要用心对待。一方面要提高专业人才服务和技能水平,完善和规范维修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为消费者提供良好售后维修体验。另一方面注重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可通过与高校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在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新技术、实训中心建设、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新能源产业的顺利发展除了人才队伍的支持和技术创新外,还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对于低炭产品的设计要按规定标准执行,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利用也要有相应的执行准则和科学认证,相关规定不仅制约产业行为,还能遏制投机倒把行为。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律规范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对于不适用的政策要及时废止并制定相关实用政策。国家能源局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能源立法,刚印发关于《能源行业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将规范依法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实施阳光执法,多措并举推进普法工作,营造能源法制良好氛围,畅通权利救济渠道,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将强合法性管理,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体系。目前,虽然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几十部相关法律和地方法律,但面对世界能源革命,这些显然不够,还有些能源行业没有具体涉及,细节规定也不够明确,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尽快建立并完善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为低炭经济发展提供舒适的法律环境。

(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筹措资金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资金为支撑,如果单靠政府投入扶持很难持续发展,为此,可建立新能源行业发展基金,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利用基金回报效益补贴新能源行业发展,从基金自身的运行获取效益,从而更好地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如石油产品、煤炭行业要求支付额外费用于用研发新能源产品,扩宽产业资金来源。此外,还可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项目,但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不仅能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还能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却是世界第一大炭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出口国,发展新能源更是必然趋势。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虽然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不断改善和化解,为我国发展低炭经济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基于低碳经济驱动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初探[J].惠建阳.纳税.2018(23)

[2]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发展之路[J].邢银妮,李思霖,林雨.化工设计通讯.2016(09)

第4篇: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行业期刊转型发展对策分析

一、行业期刊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网络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同时,手机应用越来越普及,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传统行业期刊出版时间相对较长,且传播效率相对较低。在数字化传播背景下,用什么留住受众,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是行业期刊转型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能源新观察》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旗下的期刊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目前唯一公开发行、以能源报道为主的行业期刊。近两年来,在新媒体冲击下,加上采编团队人手紧缺,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探索出适合自身转型的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足行业,纵深扩展,实现“第二次创业”。

(二)采编队伍知识体系相对固化

未来媒体的趋势和走向必然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传统纸媒采编人员如果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已不能够满足时展带来的挑战,亟须升级改造,解决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受众不爱看等问题。在全媒体时代,行业期刊的采编人员需重新思考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自身活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向移动端倾斜,弥补自身做传统媒体与做新媒体之间的差距,在持续地学习与实践中实现个人的转型发展,从而保证行业期刊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迈出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三)载体形式相对单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方式。载体形式相对单一、版面内容有限的行业期刊,已无法满足大众获取更多信息量的需求。以《能源新观察》为例,由于版面内容有限,也不具备信息检索的功能,受众只能被动地获取内容,尽管于2019年初,《能源新观察》推出了杂志电子版,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端、PC端翻阅杂志,获取每一页码的内容信息,但依然解决不了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也无法参与扩展与深化杂志内容。

二、行业期刊转型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

(一)坚持专业性,推进媒体融合,提高办刊质量

第一,深耕行业,用作品说话,打造与一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行业新闻精品。行业期刊要坚持“内容为王”,聚焦内容提升,强力推进选题与策划,更好地围绕行业中心工作抓原创。以《能源新观察》为例,内容创意生产是最主要的价值源泉,无论是选题还是策划,必须改变传统的慢半拍方式,化被动为主动,紧盯全国能源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紧扣贵州省能源改革发展决策部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行业,采写出更多反映能源行业新风貌、新气象的新闻作品,创作出能源行业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提高杂志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是要继续保持一定量的独家内容,在语言风格、呈现形式和报道方式上下功夫,让“内涵”与“颜值”相统一,做行业报道的“主力军”;二是推进栏目建设,按照“无图片不传播”要求,进一步完善优质内容生产体系,延续和创新“视觉”等栏目,拓展和优化“看点”等特色栏目,形成自己的选稿标准和栏目特色,做好行业正能量传播的“扩音器”;三是成为行业新闻权威的“定音鼓”,这一点对杂志尤其重要。《能源新观察》要提高新闻、政策解读能力,增强宏观和深度叙事能力,着重打造多维度、思辨性的深度报道,推动深度报道品牌化和精品化。需要指出的是,行业期刊的新闻性与数字化传播的时效性并不等同,切忌一味地追求时事热点,而更应该重视自身的深度与广度,提炼出时事热点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为受众提供更加具有思想性与规律性的内容信息,充分展示出行业期刊的高水准。就《能源新观察》而言,一定要具备“大能源”的概念,跳出能源看能源、说能源、写能源,落脚点在人文和故事上。例如目前《能源新观察》正在开展的“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系列报道,要站在全地域、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全行业、全时间、全社会、全产业、全空间的大视野和广角度,关注贵州江河沿岸的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发展的递变,采集众多具有唯一性和纪念价值的宝贵资料,见证新时代给贵州江河带来的巨大活力,集中书写成一部关于贵州江河的生态发展史及人文风土志,呈现首部“贵州江河公共大百科”。第二,纵深推进融合发展,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上坚定地进行自我革命,打造有影响力的行业主流媒体。对标行业一流媒体,在不断提高办刊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移动传播手段,加快推动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为行业提供更多可读性强、传播效果好的新闻服务。以《能源新观察》为例,规模加专业是转型目标。要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主动适应并全面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和方式,增强用户意识、产品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融合理念,在做精期刊的基础上,做大《贵州日报·能源贵州》专刊,增强政治影响力;做强“天眼新闻App·能源频道”,用篇幅精炼、互动性强的产品,满足受众泛阅读、浅阅读、轻阅读、易阅读的需求,弥补期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所欠缺的灵活性、时效性、年轻化、个性化,使期刊、报纸专刊、新媒体频道的内容传播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作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一环,《能源新观察》一方面要与集团报、刊、网、端、音、视、微、号八大类产品融合发力,实现新闻信息内容“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另一方面,要在重塑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学术交流、互动传播、对外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内的优秀学者、专家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构建行业期刊自身的学术智库;为行业学术研究提供发表的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对热点趋势做出分析与解读,持续打造行业期刊的学术性和独特品格;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加强与行业大咖的互动交流,提高期刊在行业内的关注度,推动期刊“走出去”,全面提升影响力。同时,强化线下运营,为能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宣传服务,在举办大中型摄影或摄像赛事、联合采访等活动上下功夫。例如每年可举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摄影或短视频比赛,大力打造如“新能源奥斯卡”品牌项目;每年一到两次,组织能源行业宣传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联合采访,提升期刊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举办能源学术沙龙,针对能源热点召开闭门会议,形成头脑风暴;主办绿色电能论坛、电动汽车峰会等等。

(二)与时俱进,钻研新技能,重构采编队伍知识体系

第一,为了提升自身的采编功力,推出高质量的稿件,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深厚文化基础、实践经验、专业能力等,在策划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对稿件进行创新与加工。行业期刊采编人员,是一个行业、领域的观察者,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采编能力,还需要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通过在行业领域长期积累、精深钻研,能够用深厚的专业技能采编出高质量的作品,才能彰显自身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对此,杂志社需要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与优化,能够利用不同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培养出专业能力更强的采编队伍。以《能源新观察》为例,必须致力于刊物质量的提升,全力打造学者型采编队伍,将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形成比较合理的编辑年龄和人才梯度结构,基本实现采编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使整个采编团队分工明确、工作任务集中,在意识形态上予以严格把关,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刊的基本遵循,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改革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准焦点、挖掘亮点、紧跟热点,采写的行业报道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事实,合政治、顾大局、接地气;编辑过程中能够对稿件的逻辑性、表述的严谨性等方面进一步润色和编校,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第二,行业期刊采编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这既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提升行业期刊质量的要求。行业期刊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采编人员不仅要能写会编,更要成为“社会活动家”,通过人际交往,促进行业期刊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能源新观察》而言,采编人员要真正成为能源人,扎根能源行业,始终保持在现场的激情,想能源企业所想,思能源企业所思,和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成为朋友,找准企业的痛点、痒点,站在企业的角度寻找问题、挖掘故事,把企业发展的最鲜活素材用活用新,将企业发展的好故事讲深讲透。通过持续不断“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生气”的宣传服务,让企业认可期刊、关注期刊,将办好期刊当作“是自己的事,是行业的事”,实现期刊与企业携手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行业期刊的采编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克服“本领恐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媒体固有局限,从平面往多媒体方向升级,加快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学习现代传播手段,努力掌握各种媒体采、编、发技能,树立全新的传播理念、新闻思维和报道视角。以《能源新观察》为例,要对采编队伍进行以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突击培训,培养团队的数字化及新媒体融合意识,填平做新媒体与做传统媒体的鸿沟,实现一支队伍既能采写编辑,又熟悉掌握数字化技能,并可以对一个传播内容进行多次开发,从而达成多次传播的期刊生产新模式。就目前《能源新观察》主体负责运行的“天眼新闻App·能源频道”,采编人员要立足于《能源新观察》具备的能源行业(不限于贵州)资源与信息优势,有效地对资源及信息进行整合,针对性地为能源行业业内人士提供行业内及行业相关信息服务,强化业内信息的分类,充分体现行业特色,为业内人士提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空间。同时,采编人员要重点针对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要求,专注于能源行业的政策法规、动态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使服务对象从单一行业向综合性能源行业扩展,打造能源信息新媒体权威门户,树立业内信息权威形象,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贵州能源信息基地和数据库。

第5篇:能源行业研究范文

一、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产业链正逐步向中高端迁移。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朝着更加绿色低碳、更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更加高效利用的方向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推动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等传统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快应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研制,进一步筑牢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模拟结果显示,钢铁、水泥、铝冶炼、煤化工、交通行业的预计达峰时间分别是2021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8年,石化化工行业为2029年,电力行业达峰时间为2031年。促进低碳行业发展,减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智能、绿色、低碳制造业,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网络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低碳高效行业,使经济发展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目前,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已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行业。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以数字经济引领绿色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及智能化控制,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中产生的碳排放和资源浪费,促进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2020年,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的最新《指数气候行动路线图》指出,通过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使用、建筑、服务、运输和交通管理中实行数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约15%的全球碳排放,也就是2030年所需减少50%碳排放目标的三分之一。

二、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我国能源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能源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国家能源供应和消费低碳转型重任,必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努力建设以新能源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结构。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消费占比超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较少。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上升。要大力推进传统油气业务低碳转型升级,积极构建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多种绿色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0余个省(区、市)已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工作重点内容。建设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在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洁电力需求,构建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今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

三、持续完善碳交易市场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和引导资源向低碳绿色项目倾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将企业生产的外部性货币化,碳排放权期货揭示市场对碳排放权的未来定价,从而形成市场化的供需调节机制。在交易过程中,高排放企业会增加购买碳排放指标的成本,环保企业将获得收益。这种市场调节机制在激励企业不断改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也引导资源流入减碳技术和新能源行业,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我国于2011年开始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首批以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燃气发电机组)2000余家企业纳入交易主体,明确今后会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等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四、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