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戏剧影视文学精选(九篇)

戏剧影视文学

第1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5-2

一、影视戏剧文学概述

与其他文学创作不同的是,影视戏剧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指供影视剧拍摄和戏剧舞台演出使用的文学剧本。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剧本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换而言之,演员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演出成功,其核心基础在于保证剧本的质量。在整个影视戏剧文学发展中,其主要由影视文学与戏剧文学两个方面组成。影视文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剧本、影视故事、影视小说等。剧本又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等。戏剧文学一般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戏曲等。

二、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一)具有表演性

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

(二)具有冲突性

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冲突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前提,缺乏必要的情节冲突,整个影视戏剧也将失去自身的艺术价值。影视戏剧文学不但必须有冲突,而且其矛盾冲突还要求尽可能地紧张和集中。因为影视戏剧文学受演出时间的制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深刻的生活内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必须具有紧张而集中的矛盾冲突,继而感染观众。

(三)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

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是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地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开展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塑造、情节矛盾的开展以及变化,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动作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影视戏剧的台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剧本个性化与动作化。

三、影视戏剧文学欣赏的途径

(一)熟悉剧本,了解剧情

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形象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因此,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按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

(二)理清戏剧情节发展的线索

全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紧紧围绕矛盾冲突而展开的。如《雷雨》的情节线索,一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周朴园的反抗,促使周家的衰亡;二是鲁侍萍、鲁大海以及矿山工人对周朴园的反抗,更加速了周家的衰亡。这些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周朴园罪恶腐朽的家庭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周家的衰亡是这个剧本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剧本集中表现了人物和事件的危机以及激烈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因此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情节发展的分析把握剧本的基本矛盾冲突,就能够认识到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深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三)通过动作性语言,分析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活动

影视戏剧的情节是由人物的一系列行动来显示的;人物的行动是由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的。人物的动作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动作是指人物外表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内在的动作是指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是人物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的依据;外在动作有内心活动作为依据,它才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孤立的、外加的。在影视戏剧文学中,这两种动作都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而不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表现。因此,剧本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赋予他富有动作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关键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有冲突才能有动作。

(四)通过潜台词语言,反映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

潜台词就是指人物的台词除了表面上的意义外,它还包含有深一层的意义,而这深一层的意义才是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和实质。俗话说的“听话听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就接近于这个意思。所谓潜台词,蕴涵的内容当然不是明摆着的,但是,如果只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理解,还只是停在现象的本身。就这种艺术形式的优越性来说,它那“言外之意”的感人力量,还在于它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并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从有限的台词中领会到它那无限的生活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申载春.影视艺术与素质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 2007,(04).

[2]齐学东.水浒故事现代影视传播探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第2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一、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重要性

一方面,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尤其是处在当今时代的今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所以,现阶段,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有效、专业的实践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不仅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助于其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构建建议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平台组织形式。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实践平台组织形式,是教学实践平台得以有效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都是90后和 00后,这类学生在自我认定、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属于艺术类的学生,所以,这类学生又具有明显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基础,表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也比较强。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社团、工作室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就比较适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从学校层面来看,社团、工作室这种实践平台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经营起来也比较方便。

(二)确保实践平台的专业性。在确定了平台的组织形式之后,就要确定平台的基础设备和实践内容。可以说,不论是社团还是工作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聚集到社团和工作室的同学都是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的,在此基础上需要学校和教师做的就是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准备,通过与各大影视基地的联系或者是相关行业公司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提高社团或者是工作室的专业性和特色,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宣传口号,明确自己的组织理念等,让学生能够在相对专业的环境中学习、实践和成长。例如,星空校园影社就是一所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组织的社团,它的宣传口号是“璀璨星空,没你不行”,其组织理念就是“专业、交流、实践、共享”,而且该社团不仅直接服务于学院、学校组织的专业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还使得社团成员拥有了更多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

(三)丰富平台的活动内容。可以说,不论是社团还是工作室,为了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能够从中真正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就需要社团或是工作室能够有丰富多样的实践内容,而这也是平台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平台活动内容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平台的优势,紧扣大学生“三观”进行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从经典的戏剧影片中汲取营养;二是专业的教师、专业的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也就是说能够在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机构的剧本创作、拍摄、影片评价等实际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力度,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举办相关的讲座和交流会等让学生能够实现资源、知识、见解、想法的相互交流和共享,从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3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一、促进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原来艺术学放在文学门类,艺术学是一级学科,戏剧影视是二级学科,比较而言,戏剧影视学科发展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发展的空间增大了很多,促进了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对戏剧影视学科目录、人才培养规模与层次,以及课程和院系设置带来新的变化。可以预料,各人才培养单位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主动性和规模会有所增加。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我国戏剧戏曲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逐渐完备、完善,各高校在原有戏剧戏曲史、戏剧戏曲理论、戏剧戏曲美学、戏剧曲艺史论、话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紧密关联的新的学科领地,又新增了比较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戏曲创作、戏曲民俗学、戏曲文化传播等理论研究以及戏剧戏曲表导演等实践类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建设,实现了学科教育的全面培养。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电影电视学科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逐渐细化、多样化,并且向纵深挺进,例如中国电影艺术史、外国电影艺术史、非线编辑、摄像与实践、电视新闻与采编、大众传播、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研究、影视语言、电视频道及栏目研究、录音与剪辑、媒介传播、影视制片管理、照相与实践、摄像与实践、影视策划、电视艺术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世界电影美学思潮、世界传媒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媒介运营与管理、中国电影现状研究、媒体发展策略研究、美国电影研究、网络电视研究等。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我国戏剧戏曲学科与电影电视学科的互动与融合会进一步加强,戏曲电影、戏曲电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有关戏剧戏曲改编成电影电视,有关电影电视改编成戏剧戏曲,这种改编与融合的研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细化。因此,戏剧影视学科内涵会变得丰富,外延也会得到拓展。

二、推动艺术教育发展

戏剧影视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会促进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中国戏剧影视学科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的力度加大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多,戏剧影视学科尤其是电影电视学科会进入全新的大发展时期。伴随着各地高校的电影电视专业或电影电视方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电影电视学科在原有的业务教学、理论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拓展了产业发展、文化研究、数字技术等多个教育领域,以期更好地应对世界电影电视产业化、数字化、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全国数百所高校陆续加入电影电视教育的行列,或者创办专门的电影电视学院,或者将电影电视作为独立学科加入艺术学院的拓展范畴,或者在原有的中文系或文学院范围内将电影电视拓展成为全新的专业方向,形成了高校电影电视学科教育的新潮流。电影电视学科体系在专业内容、人才培养、教育层次等方面多元化建构,形成了专业教育、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因此,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戏剧影视人才。

在国民艺术素养和综合性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戏剧影视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课程已经纳入了从少儿到大学生等系统化的美育教育范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下发多个文件,对影视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并以附件形式列出百部优秀影片推荐片目,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和大学影视教育。2004年,电影频道增加了“少儿影院”节目时段,各地也把收看“少儿影院”播出的优秀影片与学校的德育课、艺术教育课等内容结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业艺术教育领域向纵深发展之外,在学科的普及教育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育戏剧”概念的推广等,使戏剧戏曲在素质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

戏剧影视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有些高校对有关戏剧影视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突出了信息社会和传媒经济时代对戏剧影视人才能力的新要求,与产业经济、新媒体和传媒文化有关的课程也成为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世界传媒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媒介运营与管理、媒体发展策略研究等。

在一些影视艺术学院还新近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涵盖了管理学、影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和课程,是对影视教育的一个有力补充,符合当下电影电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体现了我国影视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积极。

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在戏剧影视学科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专业方向涉猎面越来越广、交叉性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强、与数字媒体交融逐渐增加的特点。同时,各类型和层级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各有重点,特色更趋明显。如师范类院校专业方向以培养戏剧影视教育方面的师资为主,专业院校和职技学校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则多随戏剧影视市场上实际人才需求方向转型,更注重编导类、表演类与剪辑类等方向,专业的倾向性、应用性高于对其文化的要求。

当今的戏剧影视教育,基于戏剧影视的专门领域与信息技术,体现了戏剧影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即面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代表了信息科技与文化艺术结合的新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戏剧影视教育注重学生艺术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具有新的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体现了戏剧影视学科交叉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星.跨世纪中国电影艺术传统史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第4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独立设置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含参照执行院校)可自行划定录取最低文化控制分数线。2018年共有27所在沪招生的独立设置艺术类本科院校(含参照执行院校)自行划定录取最低文化控制分数线,现公布如下:编码

院校名称

本科文化线

备注

A06

东华大学

产品设计

261

外语不低于70分

服装与服饰设计

外语不低于70分

环境设计

外语不低于70分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服装设计中英合作)

英语不低于90分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环境设计中英合作)

英语不低于90分

视觉传达设计

外语不低于70分

数字媒体艺术

外语不低于70分

艺术与科技

外语不低于70分

表演(服装表演)

表演(影视戏剧)

A18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学招考方向)

373

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乐器修造艺术招考方向)

246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录音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A70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表演(时尚表演与推广)

261

表演(音乐剧表演)

表演(影视与话剧表演)

表演(流行演唱)

表演(流行舞蹈)

播音与主持艺术

语文≥90

文物保护与修复

艺术与科技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公共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雕塑

绘画

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动画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

B01

中央戏剧学院

表演

话剧影视表演班

261

话剧影视表演双学位班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导演

402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设计

261

舞台灯光

舞台服装

舞台化装

舞台造型体现

演艺影像设计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创作

427

电视剧创作

戏剧学

戏剧史论与批评

402

戏剧策划与应用

表演

音乐剧表演

261

京剧表演

180

京剧音乐伴奏

180

歌剧表演

261

偶剧表演与设计

261

舞剧表演

180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教育

402

演出制作

402

影视编导

402

影视制片

402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261

B05

北京电影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创意策划)

427

戏剧影视文学(剧作)

427

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导演)

351

表演

261

影视摄影与制作

377

录音艺术(电影录音)

45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351

新媒体艺术

351

艺术与科技

502

环境设计

351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351

产品设计

351

戏剧影视导演(广告导演)

351

电影学(制片与市场)

452

电影学(电影评论)

452

摄影

502

动画

351

漫画

351

戏剧影视文学(动漫策划)

427

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电影技术)

377

广播电视编导

502

数字媒体艺术

402

B06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表演

中国古典舞

≥202

中国民族民间舞

芭蕾舞

音乐剧

国际标准舞

舞蹈编导

≥242

舞蹈学

舞蹈史论

≥334

舞蹈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261

B07

中国戏曲学院

音乐学

357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戏曲作曲

272

音乐制作

357

音乐表演

民族器乐

272

录音艺术

音响艺术设计

408

表演

京剧表演

238

京剧器乐

昆曲器乐

昆曲表演

戏曲形体教育

戏曲舞蹈

多剧种表演

多剧种器乐

影视表演

272

戏剧影视导演

戏曲导演

255

戏曲影视导演

408

戏剧影视文学

戏曲文学

476

国际文化交流

493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戏曲舞台设计

391

舞台灯光设计

化装造型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戏曲服装设计

272

动画

357

绘画

340

视觉传达设计

357

数字媒体艺术

357

B08

天津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260

B09

天津美术学院

美术学类(各招考方向)

343

设计学类(各招考方向)

书法学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艺术)

353

B10

鲁迅美术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类

308

美术学类

美术学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335

B13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史论

361

广播电视编导

影视摄影与制作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策划与制片)

音乐学

321

音乐学(师范)

音乐学(音乐传播)

音乐学(乐器修造)

书法学

321

播音与主持艺术

321

戏剧影视导演

录音艺术

舞蹈学

表演

281

音乐表演(声乐演唱)

261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

音乐表演(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音乐表演(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音乐表演(音乐剧)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唱)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奏)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作曲)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创作)

舞蹈编导

241

舞蹈学(师范)

绘画

281

中国画

公共艺术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动画

数字媒体艺术

雕塑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舞蹈表演

201

B14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学

281

艺术学理论类

戏剧与影视学类

录音艺术

美术学类

书法学

设计学类

中国画

环境设计

B15

景德镇陶瓷大学

动画

261

语文70、英语65

美术学

公共艺术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雕塑

绘画

陶瓷艺术设计

B16

山东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音乐剧)

261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210

舞蹈表演

210

广播电视编导

261

B17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

359

英语不低于70分

美术学

艺术史论

设计美术类所有专业

261

B19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学(各招考方向)

299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264

录音艺术(各招考方向)

264

音乐表演(各招考方向)

255

舞蹈表演

216

舞蹈编导

255

B20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学

402

书法学

261

其他美术类各专业

261

B23

四川美术学院

造型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实验艺术专业)

360

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专业)

B24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各招考方向)

300

表演

播音与主持艺术

舞蹈学

B26

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史论

464

美术学

450

艺术设计学

432

音乐学

386

其他所有专业

261

B30

清华大学

设计学类

401

语文、外语不低于90

B31

中国传媒大学

最低文化折算比值 (高考文化成绩/自招线)

详见学校招生章程中

相关说明

播音与主持艺术

0.75

戏剧影视导演

0.85

表演

0.6

影视摄影与制作

0.7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0.7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0.7

动画

0.7

动画(游戏设计艺术方向)

0.7

音乐学

0.75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方向)

0.65

表演(音乐剧表演校际交流项目双学位班)

0.6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1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1

戏剧影视文学

1

数字媒体艺术

1

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

0.95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0.9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0.95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视觉传达设计)

0.7

B33

北京服装学院

表演(服装表演、广告传播方向)

301

动画

外语不低于60分

绘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B34

江南大学

美术学

261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B38

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创意方向)

421

广播电视编导

录音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配音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方向)

外语不低于105分

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

摄影

B39

浙江理工大学

产品设计

261

服装与服饰设计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B55

浙江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261

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舞蹈学

舞蹈编导

第5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传媒盛宴的时代,是毫不夸张的形容。今天我们确实处在各色各样的媒体的包围之中,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以外,数字化的网络新媒介更以无孔不入的神力侵蚀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脑、手机、视频、微搏、微信……每天传播着数以亿万计的“有声有色”的信息,几乎包揽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里的资讯、交流任务,甚至“越俎代庖”地充当起文学、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的超级传播者,以至于这些传统的文化娱乐产品在烹制出炉时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是否适应数字媒体的特点,合乎“网民”的口味?当下的剧场演出显然深受影响,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从灯光、视频,到电子音乐,纷纷登上舞台,掀起一场场“声色之娱”的狂欢。

其实,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人类历史上也曾扮演过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媒体角色,比如古代希腊时期的戏剧竞赛,成千上万的民众涌向偌大的竞技场,只为欣赏、评判诗人的智慧才情和艺术家的表演功力;比如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剧场,从莎士比亚、莫里哀,到哥尔多尼、歌德、雨果,几乎所有的文艺巨擘都曾以戏剧的形式与时代和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段话里,我们不难体会到剧场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非同小可的影响力:

啊!戏剧诗人哟!你们所要争取的真正的喝彩不是一句漂亮的诗句以后陡然发出的掌声,而是长时间静默的压抑以后发自内心的一声深沉的叹息……那就是使全国人民因严肃地考虑问题而坐卧不安,那时人们的思想将激动起来,踌躇不决,摇摆不定,茫然不知所措;你的观众将和地震区的居民一样,看到房屋的墙壁在摇晃,觉得土地在他们的脚下陷裂。(《论戏剧诗》)

直至20世纪初,“机械复制的艺术”――电影兴起后,特别是广播、电视以更大的覆盖面积和更便捷的传播方式登上媒体之首的地位后,戏剧才像“小作坊”遇到“大工业”,逐步退居到传媒的次要位置上。然而,戏剧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在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并发展迅猛之际,法国戏剧家马赛尔・帕涅尔曾悲叹,戏剧终将被电影所代替,但是历史并没有应验这一预言。直至今天的数字化网络时代,情况依然如此,戏剧――确切地说是剧场――仍在铺天盖地的文化传播场域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这至少说明了一点:戏剧艺术拥有其他形式无法代替的特质,在传媒的盛宴之中,戏剧是一道味道独特的“菜”。已故台湾戏剧家黄美序曾经写过一本书:《戏剧的味/道》,其中既有对戏剧艺术神韵的品味,又有对戏剧创作规律(道)的感悟。这是他作为一位资深的戏剧人,集毕生的编、导、戏剧教育经验而写成的现代剧场“启示录”,有许多关于剧场本质的论述,值得我们深加思索与体味。

西方戏剧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感受到新媒体的发展可能造成剧场艺术的生存危机。于是,许多人开始寻找和探索戏剧不可替代的特质,甚至追本溯源至戏剧的发生:“戏剧的本质机能,可以在作为未开化民族共鸣巫术的原始戏剧中看到。这是一种想要凭借恍惚状态来克服生活不安的社会性的全体体验……在这种原始的体验之中,演员、作者和观众三要素浑然一体。”(尤里乌斯・巴普《戏剧社会学》);而格洛托夫斯基的表述则是影响最大的:“没有演员与观众中间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关系,戏剧是不能存在的。”(《迈向质朴戏剧》)。这就是说,戏剧作为媒体的特殊传播方式是在剧场里,演出与观众面对面的“活生生”的交流和对话。这种现场感、鲜活感和不可复制性是现代化的影视、网络所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在众多传媒的盛宴中,不是那种批量复制、真空包装的罐头、熟食,而是一道新鲜蔬菜。其信息量、传播面和便捷度也许都赶不上各种新媒体,但剧场的存在无疑适应了人类天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会面、当场交流,以及满足一种“集体体验”(无论是仪式性还是游戏性的)的本能欲望。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当今社会紧张化、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在信息交流的距离日益缩短、娱乐方式如此多样和方便的情况下,有许多人仍然会赶到剧场里去看戏,去享受一场虚拟化的表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剧场的表现功能确实大大增强了。各种新媒体的加入,使得戏剧表演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也需要恰到好处,即有利于戏剧本体功能的发挥,而不是取而代之。

以视频投影为例。早年布莱希特、梅耶荷德等就曾在舞台演出中放映过电影片断,作为一种“间离效果”,或信息的补充,起到了配合总体演出的作用。三十年前,斯沃博达创造了“TV戏剧”的新形式,他在舞台演出的同时,用同步摄像的方法,把不同角度的演员影像(如特写、背影)及舞台外(如后台化妆间、走廊、剧场外大街)的“戏”直接投影到舞台屏幕上,这不仅扩大了演出的空间,而且加深了观众对人物和剧情的理解。

在近些年的剧场里,我们也看到过不少成功应用视频投影的演出,它们在拓展空间、烘托气氛与补充叙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但也有一些演出并不能令人满意:导演将预先制作好的大段视频录像在屏幕上“闪回”,让观众(包括演员)一起观看;或者用虚拟光影技术把整个舞台弄成一个巨大的类似电影的影像空间,使演员显得非常渺小,表演反而成了影像的陪衬。这样的演出还能剩下多少戏剧本身的魅力呢?如果观众的目光不是聚焦于演员,不是体味“活生生”的真人表演,那么他们何必来到剧场?在电影院、在家里的电脑屏幕前,不是可以看到更多眩人耳目的影像世界吗?

以樵谛旅教迨贝,剧场演出就应当让声光电化当主角,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用毫无节制的投影、激光、音响制造所谓的“视听盛宴”,结果只能把戏剧的本体特质扼杀了。这使我想起了曹禺先生晚年说过的一段话:

有人说,现在电影、电视把话剧压倒了,我不相信。我认为舞台艺术是不可能被代替的。舞台上的戏与观众有直接的交流,电影、电视不是真人的艺术,它与观众还是机器与人的关系。虽然我们看的时候也哭,也笑,但大家总觉得隔一层,终究以为这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因此电影、电视是代替不了戏剧的。今后是否使舞台和观众亲近些,更亲近些,使我们听见他们的气息,看见舞台演员的眉目、神情,感触到他们内心的颤抖。一个有血肉、有灵魂的人在我们身边经受痛苦、悲哀和欢乐……(《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

艺术最终关注与表现的是人而不是物,戏剧尤其如此,这是它得天独厚的长处。戏剧应该借助科技的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现力,但是与电影电视等媒体相比,戏剧对技g的依赖程度其实要低很多。在如今各种新媒体竞相争妍的时代,戏剧也不必自惭形秽,因为戏剧有别的媒体难以企及的“味道”,我们的导演也不必把注意力全放在用多媒体吸引观众的眼球上,倒是更应该思考如何发挥演员的表演特长,包括语言的、肢体的和一切有关人的精神领域的表现力。

关于戏剧的本体,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当代戏剧是否需要“去中心”?有人宣称“后现代剧场”不再是传统剧场的综合艺术,因为中心已经“解构”,就无所谓综合,只剩下相互没有关联、没有意义可寻的“碎片”和“拼贴”。但剧作家的地位下降之后,导演者却上升到“中心”――至少是个拼贴者;他们还主张后现代戏剧是反叙事结构、反文学语言的,因此传统的(故事)表演艺术,走向了展示艺术、行为艺术;然而悖论在于,后现代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结盟的,而作为商业戏剧又少不了“故事”与“明星”,那么,当代剧场到底有没有中心?还要不要叙事?事实是,近年来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许多“中心”――导演、明星、多媒体、音乐舞蹈等等,也出现了不伦不类、一片混乱的“叙事”。

根据我的理解,“去中心”是为了破除一元化、模式化的格局,带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并存。以戏剧而言,传统的、经典的、商业的、实验的,都应有一席之地,而且表现形式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融合与渗透。但一个具体戏剧作品的创作与演出,无论外显的还是内在的,恐怕还是需要有中心和意义的。

戏剧要取消叙事,这一说法也是可疑的。按照后现代剧场理论的解释,像贝克特《等待戈多》这样的文本也是叙事的,那么后现代戏剧的反叙事会走得多远呢?要知道,即使展示艺术、行为艺术,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也是在叙事!看来他们讲的反叙事还是指摒弃有逻辑的故事情节,但这在现代主义戏剧中不是已经做到了么?不同的是,现代主义的反叙事是文学家所为,而后现代的反叙事则出于导演者的主张。

近些年来,一股贬斥文学、轻视剧本的思潮在国内剧界颇为流行。有些人打着“后现代剧场”的旗号,把文学驱赶出剧场,有些导演完全不把剧本创作放在眼里,随意地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我觉得应当引起警惕。 据我所知,西方后现代剧场并非完全排斥文学,只是反对传统戏剧中文学所处的至高无上的中心位置,视演出为剧本的“二度创作”,而要求将文学放到与动作、音乐、视觉等戏剧手段平等的地位。比如在德国戏剧学家汉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所著的《后戏剧剧场》一书中,作者也一再强调,文本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而是“向剧场敞开了自己”。词语被视为剧场中声响的一部分;对话式结构被多声部结构所取代;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也被视觉空间的拼接所取代,从而产生出一种诗意的效果。

如果说以文学语言为主体的对话式戏剧统治剧场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事实,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因为戏剧归根结底是剧场的艺术,演剧向观众传达的是视听综合的总体效果,而不单单是语言为中心的文学。重建演出文本的工作早在阿尔托、布莱希特时代就开始了,经过彼得・布鲁克、谢克纳,直到一系列后现代剧场导演的努力,当代剧场的文本已经高度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及各种视听艺术手段,变得极其丰富多彩。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不是那种以大段对话语言构成的“文学戏剧”(但好的对话式戏剧依然能在剧场中赢得大量观众,这也是事实),文学的因素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剧场,迄今为止剧场的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诗在一切艺术中流注”,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这句名言应该没有过时。

这里还有一个对“文学”内涵的理解问题。也许我们许多导演认为文学就是对话和文字语言,其实文学首先是一种精神与灵魂,是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思想的诗学”(《重点所在》)。文学还意味着对人生现实与人性世界的幽深的洞察力,意味着对形式美的敏感性与表现力,文字语言只是文学的特殊媒介而已,在剧场的审美创造中,道理却是相通的。戏剧中的文学因素不等于“优雅”“高蹈”,不然,达里奥・福也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戏剧文本的创作也不妨从导演开始,不妨采用排练中的即兴创作,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导演作为戏剧文本创作的“中心”,是否有一个主导性的文学的灵魂,以及足够的文学修养与功力。

很不幸,目前国内大多数导演与此要求的距离很远,即便如此,要是他们对文学还有一份尊重,对戏剧叙事还有一番研究,那么所谓的“烂戏”可能会少很多。更不幸的是,他们中间又有一些人自视过高,缺少驾驭文学的能力,便以“新媒体”或任意的拼贴来救场,结果搞出来的“XXX导演作品”难免从思想到叙事都不堪卒睹了。

台湾已故的著名剧作家姚一苇在十几年前,曾对当代戏剧排斥文学的弊端提出批评。他责问道:“剧场与文学一刀两断了吗?”――

后现代剧场不需要剧本,他们也就根本不需创作者;制作人或导演取代了剧作者,只需提出一些观念,便任其自由发展。而形成此一现象的另一根本原因,乃是不重视语言或废弃语言……反语言反得最彻底的是后现代,语言是不能沟通的,没有意义的;语言成为剧场的障碍、枷锁,必要自语言中解脱出来;演员可以完全自由的发挥和即兴的处理其肢体。这就是今天所见到的无可名状的后现代剧场……文学已自剧场排斥出来,剧本亦将成为历史名词。然而没有文学的剧场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剧场”,因为看过后,发现它不曾给我们留下什么,因为它本身空无所有。(《后现代剧场三问》)

第6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关键词】霸王别姬;差异性;互文性;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15-03

一、什么是戏剧?什么是电影?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戏剧。戏剧是在一定空间内由演员扮演人物表演故事,被观众当场接受的艺术。它包括四个要素:演员、故事、观众、演出与观众共处其中的空间。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音乐师、舞台美术师以及观众等集体合作才能完成,谭霈生先生说:“一场戏剧演出,固然是一部戏剧作品,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一部剧本,认定为戏剧作品。”[1]就一部真正的、现实的戏剧作品即戏剧演出来说,生命、情境渐渐融入演员的表演之中,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所观所感的无非是一定情境中的人的生命活动。舞台剧受到真实时空的制约,然而电影却能摆脱戏剧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够通过摄影机保存和复制下来。

(二)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个造梦的综合艺术。它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结合”:第一,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电影技术的发展是艺术达到更高水平的基础,技术决定艺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艺术制作的高度,影响市场的运作。第二,电影的生产与制作结合。生产决定市场,因此各个部门如导演、摄影、演员、制作部门、宣传部门、技术部门等等都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才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第三,电影的时空与视听结合。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语言艺术,它并不是其他艺术形式的简单相加结合,而是一种综合,就好像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声音与画面的同步,达到了影视艺术的基本美学属性即逼真性与虚拟性的统一。尹鸿在书中谈道:“电影的美学特点之一就是空间中的时间与时间中的空间结合,影像和运动成为电影最重要的特征。”[2]第四,电影的逼真性与虚拟性结合。电影是一种逼真而不是真正的真实,即使隔着屏幕,但电影制作的真实性往往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电影和戏剧的差别。电影和戏剧有同有异。电影编剧和戏剧编剧对于所呈现的作品而言,编剧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基础性作用,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一剧之本”的观点。由此,笔者赞同理查德・谢克纳《环境戏剧的六项原则》中所强调的需要处理戏剧家的要务就是要处理好制作一场戏剧的关系,让整场戏剧表演达到最高的戏剧性和最好的状态。

观众在看戏剧表演时,可以看到演出中的整个场面和整个空间。因为场地的原因,观众总是坐在一个位置上,以固定不变的距离去看舞台。观众的位置不能改变,所以视角也是不变的。然而,电影却摆脱了戏剧的限制,在观看电影时,观众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必须跟着导演的镜头走,屏幕上展示了哪些内容,观众就只能看哪些,包括景别的大小、场面的调度、演员的演技等等,都是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然而戏剧看到的却是整个全景,电影画面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也能通过镜头变换观看的距离,观众随着镜头的运动、导演的构思、后期的剪辑思维来欣赏电影。

因此,我们说电影是脱胎于戏剧的,然而电影却超越了戏剧。第一,电影表演不像戏剧表演那么夸张,观众接受演员表演的同步性也改变了。第二,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戏剧的场景表现跳出了剧场时空的局限,电影几乎可以表现出所有人类视觉可感知的物象。

综上所述,电影与戏剧有以下三大差别:首先,传播媒介不同。电影是通过胶片记录和放映的,而戏剧表演是在现场进行的。在呈现方式上,戏剧是以真实的三维舞台来叙述故事,电影是用二维银幕的影像来叙述现实的故事。其次,时空表现不同。电影的时空是通过后期剪辑完成的,而表演必须在舞台上连续完成,戏剧受到舞台和剧场时间的限制,表现力与观众之间也会受到严格限制,如“三一律”原则(情节、地点、时间一致)。最后,接受方式不同。因为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我们感知电影的画面是流动的,电影的真实性让观众不易觉察到银幕与自我的观看距离,相反,舞台的空间距离是固定的,会让观众对舞台产生距离感。戏剧与真实性之间总存在一种布莱希特所谓的“间离性”,而电影由于运动画面的逼真,往往掩饰了它的虚构性和假定性。[3]

二、互文性定义是什么?

1966年,法国著名学者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互文性的概念。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中交叉出现另一个文本,通过引文、戏拟、转述、否定等形式的重复出现,表现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又叫做“文本间性”,这是所有文本与其他文本发生明显或潜在关系的因素。[4]互文性是在各种艺术门类和媒介之间互相指涉的形态。电影中的互文性表现为电影的原始素材中小说或戏剧、电影画面与绘画风格、蒙太奇剪辑思维与声音运用的不同类型电影之间的互相指涉。

三、《霸王别姬》中电影和戏曲互文性的成功探讨

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影片,深入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戏曲文化的高雅艺术,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演员完美地诠释了《霸王别姬》的悲剧美,传达了一种传统儒家思想,是第五代导演文人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来探讨电影和戏曲互文性的成功,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互文性的探索有利于电影的创作,也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

《霸王别姬》中电影和戏曲的成功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戏曲元素渗透电影的剧本创作。《霸王别姬》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多次运用戏曲场景来转场,这是高超的叙事剪辑技巧。比如:电影片段中少年时期的程蝶衣和段小楼转眼长大后,从徒弟转变成名角的蒙太奇剪辑,显得自然流畅,不会觉得有跳戏之感。《霸王别姬》在人物刻画上注重戏曲表演。京剧中虞姬自刎而死,楚霸王四面楚歌,在电影中程蝶衣为戏痴狂,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戏剧,最后在戏结束时自刎而死,段小楼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一切,英雄不在。《霸王别姬》通过戏剧的结构来创造电影结构,通过“戏中戏”的结构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思维,让观众在这种结构中看到了电影和京剧的互文性。“戏中戏”的巧妙运用,完成了剪辑上的完美链接,也完成了结构的叙事[5]。

(二)戏曲元素深化电影主题表达。京剧《霸王别姬》和电影《霸王别姬》在对人物的塑造上,表现虞姬对霸王的从一而终、程蝶衣对艺术的从一而终以及对段小楼的从一而终,仿佛昆曲《牡丹亭》表达的是杜丽娘对爱情的期待,影片中折射出的则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等待。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演员含蓄而有张力的情感,这种诗意化的表达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高超艺术境界,让观众把人物角色人戏合一,折射出电影想要传达的真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6]电影选取的片段是多次反复出现的《思凡》《牡丹亭》等几出戏,相互融合,深化了戏曲元素的人文表达,也体现了深刻的主题。

(三)戏曲元素彰显电影的文化底蕴。电影《霸王别姬》中反复出现京剧《霸王别姬》的片段,推广了京剧文化,增加了电影的历史厚重感。因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从电影的造型艺术来说,戏曲中的脸谱、道具、服饰都很漂亮,配上精彩的表演和好听的伴奏,电影显得更加丰富,更具有多元性。其次,悲剧美是电影文艺的表达,无论是戏曲还是电影中,霸王都是自刎而死,深化了电影主题,也彰显了电影的文化底蕴。就像鲁迅说的:“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悲壮美给观众留下唏嘘和遗憾,比如断臂的维纳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成为凄美的千古绝唱。电影中小豆子儿时被母亲割断一只手指,学不好戏被师傅狠狠地打,入戏太深、雄雌不分等都是暴力事件,但这也成为影片的暴力美学,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戏曲艺术推动电影的文化输出。《霸王别姬》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荣誉,有的学者将它归为第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满足了观众和评委的猎奇心理。笔者在此持反对态度,因为这部片子本身的厚度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作为一部优秀影片,它不是为了迎合评委和观众的猎奇心。导演深刻的人文精神、摄影师准确的画面渲染、后期剪辑师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演员的完美演绎等,这些都是一部优秀作品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霸王别姬》不但敢于直面民族的文化,以京剧为文化反思的载体登上大银幕,敢于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辩证地认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糟粕。正所谓艺术是相通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艺术没有国界之分,这种高尚的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导演就是通过戏曲与电影的互文性表达来弘扬和发展中国的戏曲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发现戏曲的美,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好表现,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最好途径。

四、互文性研究对影视创作的启示

戏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地变化,与戏曲有着互文关系的电影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不同的历史思潮兴起不同的剧种,现实主义思潮出现后,向现实主义靠拢的戏剧也会随之诞生,现实主义电影也开始出现,比如《偷自行车的人》等。在第五代导演身上我们能看到背景下的创作,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影像下的碎片,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审美观。《霸王别姬》讲述了两个生死之交的京剧演员一生中悲观离合的故事,以京剧为文化反思的载体登上大银幕,这种对于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分析探索,对于以后的影视创作也是一次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戏曲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它记录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兴衰与更替。在电影融合戏曲的片段是互文性成功的很好体现,这将为后辈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霸王别姬》片中电影与戏曲的互文指涉成功的探索,能推进我们今后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特色,越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肯定。众所周知,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由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几个拿手的戏曲片段,片子备受关注,万人空巷,由此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成为中国电影史的开端。由此看来,从电影的萌芽阶段开始,电影和戏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在中国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在当代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下,对于电影文化的认知和戏剧文化的认知发展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一方面表现在传统戏剧文化发展受限制,另一方面表现在电影创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探索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电影与戏剧两大艺术发展的十字路口上,电影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努力创新,在制作水平、思想深度以及故事上下功夫,电影的戏剧化表现性是必然的,戏剧在保持自身特性的艺术发展中,吸收利用电影化手段也是值得提倡的。这样有利于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承,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达形式,演员也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表演特性,在后期制作时,也能还原当时戏剧的表演艺术。但是需要厘清戏剧与电影互文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电影或戏剧作品的价值取向,发挥艺术作品的精神导向,感染观众,达到最高的艺术本质。因此,笔者认为互文性研究不是强调否定文本创作时镶嵌其他的艺术形态,而是在合理的情况下,运用多种方式来传达思想,让作品更有张力、更有艺术性。研究中国电影与戏剧的互文性,使二者求同存异,繁荣共进。

参考文献:

[1]吕效评.戏剧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罗宏.中国语境下的影视文本创作[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2014.

[4]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

[5]郭晨子.试论中国电影与戏曲的互文性――以《舞台姐妹》、《霸王别姬》、《游园惊梦》为例[J].当代电影,2001(01).

[6]林金萍,陆佳佳.《霸王别姬》中戏曲和电影的双重美学论证[J].现代视听,2015(01).

作者简介:

第7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2021年大一入学时间是8月24日到9月10日,由于各地区开学时间存有差异,所以中央戏剧学院开学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央戏剧学院2021开学时间表安排,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央戏剧学院开学时间新生开学:9月3日 非新生开学:9月3日 9月11-12日

中央戏剧学院简介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

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中央戏剧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偶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戏剧学系。本科专业设置有:表演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戏剧教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具有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部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以及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所在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央戏剧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面向未来,中央戏剧学院将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世界戏剧教育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大一新生报到必备生活用品类很多学生觉得,现在经济这么发达,只要有钱想买什么买不到,可是没有你社会经验的你们,真的能理清楚哪些该买哪些不需要买的吗?看完绝对实用。

1、衣:

一般大学开学多为九月,虽然天气此时还有一点闷热,可随着秋季的到来,昼夜温差将会变大,带一两件外套还是很有必要的,过段时间,对校园或者新城市熟悉了,在去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2、食:

对于跨地区上学的学生来说,吃饭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换水土而拉肚子,或饮食不佳,提前准备点特产有备无患。

3、住:

一般学校都是统一采购学生的起居用品的,部分学校可以自己采购,如果不想用学校的,可以在采购床垫子、被子、枕头、蚊帐、暖水瓶等。

4、用:

第8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媒体变革时代是指新媒体不断出现的时代,而何谓“新媒体”并没有确切的概念,电子媒体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是新媒体,数字媒体相对于电子媒体来说也是新媒体,不管怎样,新媒体的出现确实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我们感叹新媒体在文化消费方式上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不得不警惕,一些延续了千年的传统艺术形式在迎接媒体变革时代的到来时,并不是那么顺利。譬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新媒体给它造成的影响之大,使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当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媒体变革给戏剧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

一.媒体变革对戏剧的消极影响

我国的戏剧包括传统的戏曲和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话剧,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戏剧体系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然而这个曾经击败音乐、绘画、文学而成为大众最主要娱乐形式的传统艺术,在媒体不断变革的今天,却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虽然我们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过新媒体的出现确实是众多原因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在当今社会,人们打发闲暇时间,主要就是依靠电视、广播、电影、电子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其中电视是人们接触最频繁的传播媒介和最重要的娱乐工具,在这种电子媒介大行其道的今天,戏剧显得十分寂寞。[1]

尤其是电影的崛起夺走了大批观众,使剧院经营困难,举步维艰。

首先,媒体变革带来的是信息的高速传递,无形之中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而戏剧是一门典型的时空艺术,它的情节的推进是有过程性和时间性的,它的艺术美也是通过场面的转换体现出来的,即过程产生美,所以这就造成了现代人在欣赏戏剧时审美节奏的错位。再者就是戏剧场面的流动性慢,戏剧的每一次换场都要包括道具的替换,演员上场、下场及走位,而这些内容都是在幕后或黑暗中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完成的,是在观众的等待中进行的,所有这些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观众快节奏的的心理需求。而电子媒介则不然,它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全面调动了人的感觉器官,快速流动的画面以及蒙太奇的运用,推动着观众的视线在不同的时空中流转,电子制品随意地快进、快退或重复、定格,这些都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新媒体的出现,同时也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特别是电视,即使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偏远山区,每家基本上也有一台电视机,人们在家就可以随时拿着遥控器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内容。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更是给了观众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网络上观众不仅能随意选择爱看的视频,而且还可以提出建议,留下自己的评论并与网友们交换观点,而这些事情也是坐在家里敲击键盘就可以完成的。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方式,而且方便快捷,这势必也会影响观众对戏剧的选择。

二.媒体变革对戏剧的积极影响

凡事都有它对立的一面,我们也应看到媒体变革给传统戏剧带来的积极影响,有挑战也有机遇。作为戏剧的创作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把握机遇,在媒体日益翻新的今天寻找戏剧的发展道路,以使我们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

网络、电视的兴起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戏剧也有一定的好处,最起码观众欣赏戏剧的途径增多了,想看现场版的就去剧院,没条件去剧院的就选择电视、网络的录播,这样使更多观众有机会看到戏剧。另外,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戏剧文学是一个巨大的题材宝库,现在许多影视剧的选材都瞄准了这个宝库,比如2010年上映的电影《赵氏孤儿》,还有电视剧《包青天》中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当我们看完这些电影、电视剧后,肯定会有这种想法:不知最原版的戏剧是如何演绎这些故事的?于是激起人们观赏戏剧的欲望。

三、媒体变革时代戏剧如何发展

1.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又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那么戏剧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的新载体与新媒体结合。在这一方面我们见的最多的就是电视中的戏曲节目,像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等,可谓大大满足了戏迷朋友的需求。

其它结合形式,最简单的就是舞台戏剧录像片,利用电子媒介可以无限复制的特点,弥补了没能进入剧场观看戏剧的观众的缺憾,而且在对舞台戏剧进行录制时,会在不同的角度设置多个机位,并在后期剪辑中充分站在观众的欣赏角度上进行制作,比如,镜头会根据不同角色的表演进行快速切换,而且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的运用使观众欣赏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而且在观景、看情上有了飞跃性的变化,观众不仅能体味到表演者每一个表演动作的细节,由虚到实、由远到近、由假到真,而且能反复欣赏,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任何艺术都有自身的规律,当两种艺术相互融合时一定不能忽视它们各自的规律。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戏剧讲究的是“虚”,而电视讲求的是“实”,这是二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但是任何艺术又都有假定性这一共性,影视艺术也不例外。因此,在拍摄时要认真分析二者的共性和特殊性,扬长避短,有分寸地控制戏剧的“虚”,同时处理好电视的“实”,做到虚实结合,相得益彰。这就要求电视戏剧在选材上要特别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戏剧都可以搬上荧屏,有些剧目可以利用影视手段为自己锦上添花,如: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一场,配以诗情画意的荷塘、并蒂莲、鸳鸯;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在云雾中下凡,俯瞰人间美好的自然景色;京剧影片《野猪林》,以影视语言配合国画的意境;京剧影片《杨门虎将》,强调影视画面的形式感、装饰美;京剧影片《李慧娘》,神鬼世界运用大量的电影技巧。而有些剧目就不适合拍成电视戏剧,像戏曲在表现划船时,一人一桨而且会有各种优美的动作,如果将这一情节放到电视中表现的话,一个人要在水中划船还要做不同的动作,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拍摄戏曲电影或电视剧时一定要找准那个“度”,选用合适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成功融合。

2.提高戏剧自身的质量

新媒体给戏剧带来的冲击是导致戏剧深陷危机的客观原因,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戏剧更不能无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如今剧场上占居高位的还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剧目,一部《雷雨》有多重版本,被一演再演,就是近些年好不容易有一些影响力的台湾赖声川作品《暗恋桃花源》也被多次翻版,难道戏剧界的作家们真的是文思枯竭了吗?我们必须明确,戏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剧本,剧本被称为“一剧之本”,它是整个戏剧的灵魂之所在,有了优秀的剧本才有可能创作出精彩的戏剧。

质量高的剧本首先必须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在戏剧创作和戏剧鉴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我们的优秀戏剧中,普遍渗透着一种精神,一种时代性的精神。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剧作表现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透露着对穷苦人民的无比同情;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也是紧贴时代命运,关心民族危亡,更是将个人感情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近代中国话剧的奠基人田汉、欧阳予倩等剧作家的作品中更是体现了一种时代的启蒙精神,这种精神承担了引导人们走向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新社会的重任。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创作者就是曹禺,他的作品脍炙人口,经演不衰。曹禺之所以能成为话剧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就在于他的早期创作能够肩负起双重使命:在承担启蒙重任的同时,还以深邃的目光谛视芸芸众生,关注他们那躁动不宁的内心世界。最有名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根植于时代的,在这些剧作中有阶级压迫,封建思想的禁锢和封建统治的没落,社会的黑暗等许多时代性的内容,他的早期创作意图中,主要着眼于对人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也正是曹禺的卓越之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振兴戏剧,一定要注重它自身质量的提高。

3.让戏剧走向平民化

追溯戏剧的起源,它是来自于民间,观众自然都是平民百姓。然而今天的戏剧登上了高雅之堂,进入了远离农村的大城市剧院,就是前几年在农村庙会、节日庆祝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民间戏台近期也没了踪影。曾经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观众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观众,占总人数的81.6%;受过中等教育的观众,占总人数的16.7%;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最少,占总人数的1.7%。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的文化层次有明显的提高,还是平民大众接触戏剧的机会减少?很明显,现在戏剧观众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以前观众的主体是平民,甚至就是广大农民,而现在戏剧观众的主体是社会高阶层的人,即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但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只靠他们的捧场,戏剧是振兴不起来的。

第9篇:戏剧影视文学范文

艺术文(环境设计|美术统考):90(专业分)

艺术理(环境设计|美术统考):90(专业分)

河南省

艺术文(环境设计|美术统考)277(专业分)

艺术理(环境设计|美术统考)282(专业分)

艺术文(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493(文化分)

艺术理(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532(文化分)

陕西省

艺术文(环境设计|美术统考):258(专业分)

艺术理(环境设计|美术统考):255(专业分)

艺术文(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486(文化分)

艺术理(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454(文化分)

湖南省(未录取结束)

艺术文(环境设计|美术专业分)

艺术理(环境设计|美术专业分)

艺术文(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

艺术理(戏剧与影视学类|编导统考)

广东省(未录取结束)

艺术类(环境设计|美术术科统考)

录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