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精选(九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第1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隐性课堂

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游走于艺术与文学之间,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模糊,因此,探讨探讨综合性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正迅猛发展,而人才问题也因此成为行业内部最为关注的问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就需要大量人才来进行文化创造,高等教育事业面临更大挑战。尽管作为艺术教育重要构成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当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正经历着多元化人才市场的考验。在影视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新闻单位一方面对具有文学、影视、新闻、广告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以往记者、编辑、摄像等岗位设置不同,现在媒体、新闻单位需要的是集访、摄、录、编为一体的专业人才,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能从容面对社会人才激烈的竞争。反观我们以往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动手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成为能经得起社会检验、为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为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专业本领,真正能成为专业作家、编剧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从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我们需要大胆探索,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努力改变传统的大文科“通识人才”的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寻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途径。

2、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2.1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一、除了对基本概念理论、重要知识点讲解要详细、深入浅出适当拓展外,还要适时采取案例教学法。比如讲授长镜头的概念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电影中的长镜头作为案例给大家讲解,通俗明了;比如讲授《中国戏曲史》时,由于学生对昆曲的曲牌、宫调等戏曲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可以结合戏曲界比较关注的青春版《牡丹亭》中的几出,用抢答的方式数某一曲牌出现的次数,不同宫调和不同曲牌之间的区别,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以声音、色彩、画面等相互配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三、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创新思考的空间,理论课教学时可以留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专题发言,营造自主学习课堂氛围,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2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戏文专特别注重实践,无论是实践课教学还是在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人才的培养是失败的。因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大文科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例如,该专业核心课程《表导演基础与实践》的教学,就不能拘泥于理论讲解,要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到课堂,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还锻炼学生的编剧能力、导演能力、表演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隐性课堂相结合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显性课堂的话,那么课外活动则可以称之为隐性课堂。学生在显性课堂教学中更主要的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隐性课堂则是充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场所。因而,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与隐性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新建本科院校要结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点,给学生提供给你充分的隐性课堂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我、进行创新活动的空间。例如,可以成立学生摄影协会、DV空间、剧社等各类学生活动社团,定期举办摄影大赛、DV作品大赛、剧本创作大赛、话剧大赛。让戏文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仅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那么大学教育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走教学改革之路,才能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校情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思春.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江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J]. 大众文艺,2013

第2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一、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传统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比较注重精英教学,也就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针对性教学,但是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另外对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学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自身形象好,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着手有针对性的对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是任何专业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方向,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来说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公共课程到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都必须根据实际的专业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置,既要有理论和文化的补充和底蕴的培养,也有要实际的培养的方式和模式。对于戏剧影视表演来说,是一种艺术学科,作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养者自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更要把握好培养的方向,尤其是针对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学生更应该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丰满和有血有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专业的能力,并且更好的把自己的专业学好。

二、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从专业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是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但是,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其实又是属于艺术学科,艺术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灵活的教学,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教学,因为艺术其实是一种反映现实比现实更典型的社会意识的形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实际是高于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灵感,任何艺术都不能简单的用科学的理性的量化来诠释艺术的概念,因此艺术教学也是一样的,科学的定义教学内容和目标有可能抹杀学生的艺术天赋和演绎角色的丰满的打造,因此实际上,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注重艺术的规律,并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来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进行规划。因而,在实际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表演类的实践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更是不一样,要充分的让学生在名剧和著名的影视剧鉴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学习好自身的专业。实践教学目前是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因为传统的教学都是以理论为主,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学习的十分枯燥的,但是如果引用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习场地或者在剧组真正的了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习的精髓,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加深自己表演的功力。

三、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要根据学生自身特色量身打造

在新的时期,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早已经不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了,面对形形的专业学生,和各种需求的角色扮演,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内容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更好和更高要求的打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首先,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要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个性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多渠道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兴趣是学生学好专业的关键,学生在表演学习中也有一定的情绪化偏好,所谓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戏剧影视表演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才能够把自己的水平全面的表现出来,因此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加以了解,选择学生适合学习的方向,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另外,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教师的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现在国家影视行业发展的方向,学习才有目的性,学生要学会吃苦,练就好的基本功,在未来的就业中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就业的方向,诠释好自己演绎的角色,为广大观众带来好的作品,成就自身的事业。

第3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明确指出,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三十条意见。可见,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承担着为艺术市场输送有竞争实力、有永久创造力、高素质的表演艺术人才的重要责任,其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育路径,培养大众化的普及型艺术人才,以符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就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对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能力本位”

目前在国内不少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比如,在我国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借鉴别人的痕迹很重。因此为了创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课程,不仅要丰富古今中外典型的舞蹈训练的内容,还要格外注重对其他艺术门类技巧的吸收(如体育、武术、杂技、戏曲等等)。目前,高校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正在慢慢形成“融合古典舞、现代舞、戏曲、瑜伽等古今中外多种艺术之训练精华的、多元的训练模式。” [1]笔者同时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相关表演技能的培养,做到“能力本位”。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相关表演技能才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如我们还是以形体教学为例,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表演技能的培养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身体向张弛自如、灵活健美的方面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形体表现力。在这个基本功的教学中,要“考虑到训练价值和训练效果;要考虑到20岁左右的青年的生理特点;要考虑到训练时间的局限,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形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要考虑到为今后学习舞台技巧、戏曲片段、散打、中外民问舞蹈打好基础;还要为演员作长期打算,使之获得改变形体后的可塑能力。” [2]二是加强学生形体动作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应该通过音乐的节奏、呼吸的迟缓、情绪的变化来提升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夯实文化底蕴,提升全面素质

众所周知,不少的演员或艺人“唱、念、做、打”都特别出色,但却成为不了艺术家,为何?艺术家往往具有极深的文化底蕴,言行举止间都无不投射出非凡的文化魅力。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在迅速发展、变幻莫测的时代,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只有文化功底深厚的演员才能真正读懂艺术,可是,有的演员因自身的“盆地意识”而忽略了艺术的文化性,只一味追求“艺术性、独创性、突破性……”,“文化沙漠”暴露出的素养贫弱已经直接制约艺术技能的发挥,影响舞台形象的刻画。[3]因此,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出来的人才要想以后能成为艺术家,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艺术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二是学生自己也要利用课堂和业余的机会涉猎广泛的知识,“博采众长”,还要通过多种道德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职业道德修养,争取多方面素质都能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戏剧影视表演教师的专业化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戏剧影视表演教师存在专业发展意识较淡薄、专业特征认识较模糊、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较滞后等问题,其严重制约了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戏剧影视表演教师的专业化,可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高校影视表演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合格的称职的高校教师。其次,要为高校影视表演教师的继续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应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进一步加大戏剧影视表演教育的投入;应通过寒暑假教师培训、教师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市场表演的“一线”

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学校、企业、市场等因素组成的运行模式,它不仅让学生在话剧表演、影视表演、舞蹈表演的“一线”的得到了锻炼,而且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更直接有效地从毕业生中发掘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有学者给我们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与文化艺术市场中引领高层艺术的文工团建立合作关系;与社会大众文化培训机构合作;与厂矿、农场企业政工部门建立临时演出、培训的长期合作关系;培育文化艺术市场,使校企合作在可持续发展中延伸。[4]笔者还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要善于以文化艺术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为导向来推进教学改革,使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的各要素都能良性互动、相互影响和促进,使高校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砾玉.在借鉴中融合——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之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13(01).

[2]王敏.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基本功训练[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Z1).

第4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从中央戏剧学院官网获悉,2012报考中戏的考生显著增加,报名人数超过2万多人。据中国教育在线了解,中央戏剧学院考试分初试、复试、三试,初试费(含报名费)每生100元,二(复)试费每生80元,三试费每生80元。可以看出,中央戏剧学院2012艺考报名费超过200万元。

中国教育在线获悉,中央戏剧学院学费标准已,本科学费:表演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费10000元/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学费8000元/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费6000元/年;住宿费标准为:院内宿舍750元/年,22号学生公寓900元/年。高职(专科)各专业学费19000元/年;住宿费750元/年。

此外,从中国教育在线资料显示,中央戏剧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一所以戏剧影视艺术教育为主的艺术类大学,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学府之一。她是我国戏剧、影视艺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基地。

第5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与中国不同,美国类似北电、中戏这样专攻影视、戏剧表演的知名院校很少,在美国媒体公布的表演专业排名中,位居前十的仅有美国电影学院(AFI)一家,而这所名校却并不招收本科生。

据了解,美国大多数和表演有关的专业设置于综合大学的戏剧或艺术学院,但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报名门槛上都与国内院校有相当大的区别。美国教育专家了解中国的情况后表示,美国学生对此类专业的热情,远没中国这么高。

艺术背景要求高,平时成绩必须好

纽约电影学院是美国知名的影视类大学,它对表演专业的本科学生就明确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经验,在申请材料中最好附上曾经演出过的角色的视频片段。而美国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学院等也有类似的要求。这些学校都要求学生具有2~3封不等的推荐信,这也是衡量学生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很多表演专业设置于大学的学院内,因而受到招生的限制,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在校成绩以及高考成绩进行审核。斯坦福大学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便是如此。

考试题目差不多,莎士比亚成必考

美国的表演专业在面试时一般会要求学生现场演绎两三段戏剧片段。但要求其中必须有一段“古装戏”,而且有些学校甚至明言“最好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选段”。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戏剧学院课程协调人劳拉・希门尼斯解释:“莎士比亚戏剧是西方戏剧的基础,而有志于学习戏剧的美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会选修莎士比亚戏剧。”

不重理论重实用,分类很细学时长

美国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讲究“专而精”,其教学内容普遍比国内复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有着全美数一数二的表演专业(只招硕士,三年制)。

比较耶鲁大学表演专业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硕士阶段(两年制)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在耶鲁大学的三年里,所学课程数量为16门,而在上戏两年有14门课,相差并不多。但是,两者的专业课内容却相去甚远。耶鲁大学将表演、台词以及形体等基础专业课分为多个部分,每学年都有所涉及,学时很长;并增加了面具、小丑等实用性强、分类细的课程,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反观上戏的表演专业硕士课程则会发现,14门课程中还有英语这样的非专业课,而且在专业课中,至少有7门是理论研究――在耶鲁只有1门。

美国学生不爱表演

迄今为止,美国仍是世界上第一大电影市场,对电影人才的需求也相当大。有媒体就艺术专业考试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全国高校新生录取指导教师协会成员、教育专家皮特・斯蒂文斯特,他坦言,美国学生对影视类专业的热情并不太高。

第6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一、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理念的更新

1.深厚的文学修养是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基础“重艺轻文”的现象在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前提是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学生,但光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学生,并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演员创造角色不仅仅是带给观众愉悦的享受,更多的是要诉诸观众的心灵。演员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对剧本、对社会、对环境有全方位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才能赋予角色灵魂。因此,在教学中表演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把文学与艺术在教学中相融合。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外经典名著,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重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案头工作。力争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文学修养。

2.创造力的培养与挖掘是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演员的工作本质就是创造艺术形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宗旨就是最大潜能地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电视剧,它们的最终目的和成功的标志都是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依靠演员通过自身创造去直接完成的。众所周知,演员的表演并不是靠剧本怎么写他就怎么说,导演怎么排他就怎么演就能完成的。演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精湛的专业技巧和高尚的品格,他们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去进行创造。创作中缺少演员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人物形象必定会不够鲜活。表演艺术贵在体现人物的个性,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作个性的演员。如今不少导演、编剧将艺术创作的焦点和视线转向了演员。并恳切希望演员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一些演员却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究其原因还是在学生培养这个阶段,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出现了问题。教师忽略了表演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把教学中创造的重心完全放在了自己身上,长此以往学生懒于创造,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导致昂终进入社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作为表演教9币我们必须在表演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挖掘,最大潜能地培养、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形式的新探索

1.推行文学作品改编片断的教学‘“文学作品改编片断”这个教学形式,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并不陌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为素材.自己进行剧本的改编,自己设计人物生活环境的舞台美术,并承担导演工作,在服装、音响、效果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在这个教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组织舞台行动的能力,还能加深对戏剧演出艺术的综合认识。这样的教学形式。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教学中推行,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也先后不断地在教学过程将“文学作品改编片断”纳入正式的教学环节。但最终这一教学形式并没有在全国所有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推行下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高校的表演教师认为让表演专业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剧本有些不太合理,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就应该重视表演技巧的训练和创造人物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高校的表演教师缺少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编剧知识,再加上在这个教学阶段的时间短、任务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他们往往会应付了事,并没有深入研究作家真正的思想情感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线索,就去进行剧本改编,致使改编出来的剧本不合理、不成熟,最终导致教学失败。笔者认为在当今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过程中推行“文学作品改编片断”势在必行。文学作品,尤其是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对作品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关系、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对事物的态度等加深理解,帮助表演技巧尚未成熟的学生。解决组织和挖掘舞台行动的能力。同时,在改编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传统片断教学中依靠教师做导演进行剧本分析和导演阐述的局限性。另外此教学形式还能够帮助当今艺术类学生改变不爱看书、不爱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此教学阶段中能够不断地充实自身文学修养,为今后的艺术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胆尝试自创散文表演的教学“自创散文表演”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看似是个新鲜词,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就已经尝试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了。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将这个教学形式保留下来。直至今年该院表演系再次对“自创散文表演”进行了更充实、更深入,也更具教学规格意识的教学尝试和探索。在此次的教学尝试和探索中,该院2010级表演一班带来了一台创作思想活跃、创作意识鲜明的教学汇报演出,让观众看到了表演艺术的另一种独特魅力,由此唤醒了国内众多、表演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思考。“自创散文表演”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命题自己创作散文。自主表演,让学生真正做到自我开掘和自我发挥。“从写散文开始到最终的散文表演体现,都是学生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作主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想象。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内,为学生创造提供了一个无限的文化氛围”。‘断进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散文的写作,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化情趣。从而使学生走向文化素质及文化修养的提高。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不直接参与作品创作。‘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启发学生主动把在台词课、形体课和声乐课上所学到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性地与表演创作相结合,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我创造、自我管理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当把一些较有成色的散文作品变成为舞台作品——散文小品的时候,便有机地与专业教学挂上了钩,通过赋予深度的创作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其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笔者认为。各高校表演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大胆尝试“自创散文表演”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教学形式,力争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表演教学体系。

三、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1.激发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戏剧影视表演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9币从一开始就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状态,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冲动,在大量的即兴练习之中,使学生独立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完成作业。戏剧影视表演创作没有模式和程式可以参照。学生每一次对角色的创造都是一次创新,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创意中的闪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调动激情参与创作。

第7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摘 要: 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所有戏曲理论课,都要与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相结合。以戏曲作品传播知识,把戏曲史、文艺常识、艺术作品欣赏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感性结合理性,形象结合抽象,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等专业艺术学校 戏曲理论课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标志性文化形式,承载着我国多年发展的历史精髓……但由于时代及历史的原因,戏曲从业者普遍存在文化素质欠缺、知识结构狭窄的缺点。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大中专戏曲专业学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些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目前学生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的传统戏曲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既有国家资助的精华戏曲,又有饥不果腹、靠摆地摊维持生计的百姓戏曲;既有高达戏曲硕士的高级表演人才,又有没上过几天学的草根戏曲演员,可谓繁华与衰落同在,高调和低曲同唱。面对戏曲,学生既有机会步入高大尚,又有可能错失年华,进入生活的低层。这种两难选择,就是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困惑。纵观这些学生,专业基础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同。既有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又有读了几天小学的学生;既有农村学生,又有城市学生;既有学过一点戏曲基本功的,又有一点戏曲专业基础都没有的孩子,文化知识差别距大,戏曲专业基础差别更大。

调查学生学习戏曲的原因,有的学生文化课差,没有考大学的希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戏曲,掌握一门技艺,求得将来安身有本。还有的学生家长知道当前社会及戏曲院团有人才的需求,让孩子学习戏曲,以求将来有谋生的手段。当然,也有确实喜欢戏曲的学生,愿意投身于戏曲行业学习戏曲,但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由此看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大部分学生学习戏曲都是被动的。

综上所述,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年龄差距大,素质差别大,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愿望不同。虽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职责和愿望,但当前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接受信息的宽广,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艰难。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再制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戏曲理论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就戏曲理论教学做出探索。

二、戏曲简史的教学

中国戏曲史是戏曲专业首先上榜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训优秀的戏曲人才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戏曲简史是戏曲理论课的首选课程。该课程既能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戏曲所走过的历程及戏曲的基本历史知识,又能引导和诱发学生了解戏曲,理解戏曲,热爱戏曲。

讲授中国戏曲简史,要把中国戏曲发展的主要线索、脉络勾画出来,有重点有主次,侧重近代戏曲的形成和繁荣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增加地方戏曲的内容,尤其是增加学生所学剧种的内容。这样把国家的戏曲史与地方的戏曲发展结合起来,既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性,又提高这门课的趣味性,还提高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地方剧种内容要精练准确,有代表性,让地方剧种的精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国戏曲史中,代表剧目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因为剧目是戏曲的终极目标,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了解剧目,既是戏曲史的内容,更是在中华民族成长的故事中,了解中国的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民族的优秀品德,增强民族的自豪感。特别是中国戏曲史中的春秋战国剧目、三国剧目、杨家将剧目、优秀的民间故事剧目、优秀的神话剧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承载体,是民族的根源。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剧目,既是戏曲史的教学内容,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三、文艺常识的教学

文艺常识的教学目的是让戏曲专业学生掌握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感悟理解艺术的共性,为学生的未来打开多扇发展的门窗。“中国戏曲从孕育、形成到繁荣昌盛,在艺术形态上始终坚持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观念……”所以,戏曲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主要是话剧、歌剧)、电影电视、舞蹈等艺术门类,充分掌握这些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更好地理解戏曲。在此,要有选择地加强戏剧艺术中的话剧和歌剧知识及电影电视的教学份额。因为话剧和歌剧与戏曲是相邻艺术,电影电视也与戏曲相邻,且电影电视在当展迅猛,成为艺术市场的主流,让学生了解姊妹艺术的知识和艺术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戏曲专业。这门课程应该以作品分析理解文艺常识,以作品归纳理论。

四、艺术作品欣赏课的教学

戏曲理论课虽然对学生学习戏曲非常重要,但理论毕竟只在案头桌前。要深刻理解戏曲理论,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验证理论。但对于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戏曲艺术,对戏曲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开设艺术欣赏课,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达到感性与理性同时升华。

艺术欣赏课要展示作品的门类齐全,既要有姊妹艺术,如京剧、越剧、评剧等戏曲,又要有兄弟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等;既要有历史剧,又要有现代戏;既要有喜剧,又要有悲剧;既要有电影,又要有舞台剧。涉猎的作品要多,门类要丰富。这门课程柔性大,可在早晚课进行,也可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但必须有课后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挖掘作品的特色和群,寻找作品中的细节和感人处,开发学生的潜力。

五、综合分析

因为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差异很大,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戏曲理论课应该从基础内容开始,逐步推进。

1.教学过程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所有的戏曲理论课与艺术作品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比如“三国戏”,《长坂坡》、《汉津口》、《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等,要把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知识及时代背景讲给学生,还可把这些戏的戏曲常识讲给学生,使“三国戏”的知识丰满厚实,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讲爱情戏,有《西厢记》、《梧桐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西厢记》可以把这个戏的背景资料,如山西省永济市的普救寺、山西的戏曲资源等介绍给学生。以剧目带知识,把戏曲史、戏曲常识、文艺常识、艺术作品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感性带动理性,形象带动抽象,增加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素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道德标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戏曲理论课与学生所学剧种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虽然学生初涉戏曲,但对他们自己所学的剧种怀有感情,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学生热情高涨,感情更浓。戏曲理论课应因势利导,加大地方剧种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优秀成熟的地方剧目。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地方剧种的特殊知识,最主要的是把戏曲理论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课时问题。一直以来,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侧重于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占的比例很小,但专业理论课又有很大的教学提升空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产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二者课时如何调和的矛盾。当然,从戏曲教学的规律看,专业基础课是教学的重点,但不能因此而轻视专业理论课对学生后续发展的作用。只有比较合理地分配课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戏曲专业学生。其次是教材问题。中等专业学校戏曲专业的教材不系统不全面,没有比较完善的教材。《文艺常识》,标准落后,观点陈旧,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说服学生。最后是学生问题。纵观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虽然说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再到中等职业,直到大学教育,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但近年来,国家及百姓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轻视,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没有出路,没有未来的普遍态势。此外,由于传统世俗对戏曲的鄙视,造成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只有戏曲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发扬光大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传承中国戏曲,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担当的义务。尤其是戏曲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投身戏曲传承与发展。当然,这包括戏曲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在当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形势下,只要认真教学,负责教学,积极教学,中国的戏曲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赵献军.浅谈中国戏曲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障碍[J].戏剧之家,2015(10).

第8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北京电影学院:圆梦东方“好莱坞”

实力扫描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建校六十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两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求学体验

北京电影学院真的很小,曾听闻一个外国友人游览北影后说:“I can pick it up into my pocket。”但就是这一亩三分地和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并列全世界电影专业大学前三甲,令无数热爱电影的人魂牵梦绕。

北影表演系学生对专业的执着在业界是有目共睹的。在冬季寒冷的清晨,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表演学院的同学在出晨功。当其他系的同学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裹起厚厚的大衣,漫步在操场、草坪和学院的各个角落,进行发声训练。

北影在表演影视业内的影响非常大,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是国内的领先者,和影视圈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也很多,一般在校期间就能有不错的发展机遇。毕业生不管是直接投身影视工作,还是申请出国深造,都有相当的竞争力。北影校友遍布各大影视表演场地,一个剧组内从编剧、导演、演员到录音、视觉、音效、后勤各个环节的人员配备中,都能找到北影人的身影。

在大家看来,考入北影就意味着半条腿迈入了演艺圈,马上要成名人了。其实,在校园里没有人把我们当明星看,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由我们自己书写内容。

在北影,你有很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学校会为你提供很多平台,如校园歌手大赛、新年音乐会……只要你肯抓住机会。当然这里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一个机会有很多人在抢,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才能在追梦的路上更进一步。

北影的每位学子应该都记得艺考时考官问过的这个问题:“你是否热爱电影?”只有热爱电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完成自己的事业。电影是一门严肃的学问,拍电影看似很有趣,其实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人们只看到大银幕上的光鲜亮丽,却没有看到幕后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着,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电影人自己知道。

我参加过的新疆实践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由于带去的设备比较昂贵,同学们都格外小心。在去的列车上,负责摄影的同学睡觉时都把摄影机用铁链子拴在脚上,这种敬业精神谁看了都会感动。

北京电影学院的四季厅是同学们常去的地方。此时此刻,我就坐在四季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写着这篇文章。咖啡的香气和不远处隐约传来的几个同学对镜头的讨论声一起飘散开来,他们讨论着拍摄计划,聊着新的电影观念,整理着瞬间的光影灵感……

(阿力斯)

中央戏剧学院:华夏影视学府中的贵妇

实力扫描

中央戏剧学院是我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的所在地,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的活动基地。它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之一。

求学体验

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在表演影视类院校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贵妇级别的。

今年是我来到中戏的第三个年头,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别具一格的文艺氛围中。这既是一处有象牙塔特质的表演影视艺术胜地,也是一座不乏时尚新潮元素渗透的艺术符号博物馆,它浸染在各类文化的源泉中,沐浴着千年古都的朝朝暮暮。每每踏进校园,一幕幕历史的厚重场景便迎面而来。

中戏是少有的在影视界影响力能与北京电影学院媲美的学府,相对于北影,中戏更适合潜心于戏剧艺术的学生。与此同时,中戏也更加阳春白雪,多少有点超凡脱俗的味道,它更侧重于深入研究影视理论与影视艺术空间的挖掘造诣上,或多或少有点脱离所谓的潮流。中戏的学子们乐享沉稳安宁的文案,少了些许跳脱的躁动。

中戏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与顶尖的表演影视实践基地,理论基础扎实,融合了高科技技术的教学模式让表演影视艺术如同3D成像,瞬间鲜活起来,电视电影系等新兴专业也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创新o中戏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

(易 涛)

上海戏剧学院:繁华源自朴实,点滴铸就辉煌

实力扫描

上海戏剧学院是我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始建于1945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求学体验

来上戏之前,我与许多同学有过同样的疑问:“上海这一中国的经济中心,自近代以来接受的都是金融洪流的耳濡目染,在这个物欲横流、浮华乱象的世界大都会,真的能诞生出文化沉淀深厚的影视表演艺术圣殿吗?”当我在上戏度过两年时光后,这个疑虑早已烟消云散。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在上海,从那时起,上海就开始酝酿成为中国影视之都的所有条件。

上戏的历史相较于北方的几所影视名校稍显稚嫩,其专业的先进性和学校的国际化能从其培养的一些优秀演员身上体现出来。大家都公认上戏导演系的学生很会表演,他们善于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与一朝一夕演绎得平易近人。比如,这几年出镜率颇高的校友冯绍峰,不论是出演《狼图腾》中的陈阵、《后会无期》中的马浩汉,还是《黄金时代》里的萧军、《幻城》里的卡索,他都能从深厚的底蕴积累中渗透出一种本色之美,让观众对角色的朴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正是上戏崇尚本真的风格,造就了学子们由内而外的艺术气息。

近年来,随着各大名校对艺考的重视以及北方高校对考生在政策上的偏向,上戏逐渐在地缘竞争中显露出一些局限。但是比较有趣的是,这几年上戏对北京考点的学生非常重视,唯恐错过人才,不乏有学生在上海本校考点考试没有通过,反倒在北京考点通过的例子。此外,上戏北京考点通常设在东城区文化馆,距离中戏的考点很近,历年来上戏和中戏的考生之也颇有针尖对麦芒的意思。

(齐菲菲)

中国传媒大学:以媒为界,传承经典

实力扫描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其师资力量之强、教育模式之新、精英人才之济甚至力压一些综合类大学,成为千万学子心中的梦想殿堂。

求学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从院校的起源和行业属性来看,中传并不是一所传统表演影视艺术类院校。但是从二十一世纪初的教育体制改革后,中传抓住了时展的契机,在巩固新闻传播广电类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利用北京的地缘,横向拓展了不少和表演影视相关的专业。在大范围引进表演艺术类强势师资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际化合作,已与上述三所老牌表演艺术类院校形成抗衡之势,愈发有赶超它们的冲劲和活力。

所以,如今我的母校已经不仅仅是一所语言类大学和新闻传播类大学,而是一所综合类大学。大家不要认为艺考在中传只有播音主持专业,还有很多新兴专业正等待着学子们的挑战呢!

随着中传在教学中的改良和拓展,近年来已经有连续几届各类艺考专业的文化课成绩第一名落户中传。中传的播音主持和编导专业人才济济,从央视到省市地方台,众多中坚力量都是中传的毕业生。相信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岁月的磨砺,中传学子一定能在表演影视类行业里闯出一番新天地。

(潘文静)

其他表演影视类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影视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但经常和中戏、北影进行一些学术合作,发展迅速。

相关专业推荐: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国戏也有表演影视类课程,不过因为相关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晚,社会反响还有待观察。

相关专业推荐:舞蹈表演(古典舞)、戏曲形体教育、影视表演、戏曲导演等。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的专业较全,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学院对影视教育方面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在艺考生中寻找有才华和有潜力的人才。

相关专业推荐:动画、艺术设计、表演等。

上海大学

第9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和运行方式[1]。人才培养模式的准确定位,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科能否健康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人才教育与学科相关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石。一流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一向是“精英式”的艺术教育,尤其是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顶尖的艺术教育学府,长期向国家输送了高质量的表演人才。1998年随着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爆红、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获得国际大奖,以赵薇为代表的北电96级表演班、章子怡为代表的中戏96级表演班进入大众的视野,被称为“明星班”。越来越多的少男少女在“明星效应”的影响下,怀揣梦想走上艺考的道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成为大热门专业。1999年,国家高考开始扩招,普通高等院校增幅达到42℅,这更是催生了大量的艺术专业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办表演类专业的高校有一百所左右。表演人才的培养高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艺术院校,一类是非专业艺术院校,即综合类大学,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公立院校和独立院校。生源质量、师资条件、硬件设施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独立院校的表演人才培养更具特殊性。与一流大学的精英式、学术性培养不同,独立院校应该结合学校情况,找准办学方向,强调办学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使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独立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每个独立院校突破招生、就业瓶颈的切入口。

一、独立高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首先,独立高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专业性兼具灵活性的特点,以便从容应对与专业艺术院校之间的差距。对于学生之间的差距采取因才施教、各取所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其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趋势下,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甚至出现了高校毕业生无法与技校生、艺校生相抗衡的局面。问题出在哪里?恐怕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上入手,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适应本行业的实际需要。同时要重视学生实践模块的建设,与行业一线密切接轨,学术性与实操性兼备,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要。第三,独立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确实是我们绕不开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独立高校不应该照搬公立高校培养模式的原因之一。独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应该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紧抓专业的内在共通性,以市场为导向针对性地培养高适应性人才。笔者所在的独立高校,是重庆三所开设表演专业的高校之一,一直以来沿袭的是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的培养模式,可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不容忽视的差距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那么如何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与本校资源与特点,大胆改革,量体裁衣,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二、目前独立高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困难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目前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几个。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课程设置绝大部分是沿用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的课程体系。客观地讲生源质量还是与公办院校有差距,这导致培养模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脱节。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与适应力。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且大部分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影学院,这对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三是硬件设施滞后。表演类专业是实践为主的专业,配套的实验室是保障教学的重要一环。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性构建与实践

社会在进步,表演艺术也在不断发展,表演教学理应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而得来,宝贵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表演艺术发展的要求,更是培养对市场具有高适应性的人才的需要。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课程创新型设置

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指大学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旨在让学生在接触表演艺术之初能够树立正确的表演观,掌握演员基本的创作素质。让学生“在心理、生理上能够适应表演艺术所提出的创作任务和表演艺术所具有的特点”。[2]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课程设置为表演基础。这是学生表演课程的基础阶段,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习作。首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表演基础元素,训练学生的创作素质。通过各种即兴的或是课前的表演练习,让学生掌握演员所具备的“七力四感”,认知自我、感知自我,学会在规定情境中有机动作。其次,观察生活练习。观察生活是一个演员终其一生的功课,它可以有效地、直接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模仿力、表现力等,而且题材取自生活,杜绝了学生想当然的胡编乱造,失去生活的真实。观察生活练习,对于学生捕捉人物的性格特征、个性魅力、生活细节以及生动、生活的性格化语言都有很好的锻炼意义,为高年级的表演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学期的最后几周会有一个体验生活的实习采风阶段。通过让学生深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是历史特色的区域,有目的、有任务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在此阶段,让学生真正把表演所需的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方法和步骤运用到实践中,熟练掌握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丰富自身生活经验,拍演出具有鲜明人物性格和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主要课程为小说及文学片段改编。小说的文学特性使其较之话剧有更多的叙事语言及心理描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得人物心理及态度,比起话剧只能从台词和为数不多的提示性语言中分析和挖掘,要更容易掌握一些。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创新性开设中国古典文学片段课程。针对学生塑造有年代感的角色所出现的肢体过于松懈和行为方式、语言处理过于现代化的常见问题,以及为了对我国古典经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本学期专门让学生学习戏曲身段、古典身韵,从语言、举手投足间体会古代人的美感。针对本学期会建立一个古典文学片段库,收录经典且具有教学意义的古典文学片段。中国古典文学片段学期的作品,可以作为中国古典瑰宝的传承作为每一届学生的特色专场汇报演出。古典文学片段既可以包括《蔡文姬》、《杜十娘》、《商鞅》、《荆轲刺秦王》等古代题材的经典话剧片段,也可以由京剧、川剧等戏曲曲种的传统戏改编,比如《拾玉镯》、《柜中缘》等戏剧冲突鲜明且有趣的片段。这类戏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改良过的戏曲程式,融会贯通之后,运用舞台剧现实主义表演方法把它呈现出来,教学意义重大。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为中国近现代话剧片段,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体会优秀剧作中戏剧冲突的设置,人物形象的魅力,进而对自己的表演有一个质的提高。这学期开始进入的剧本片段教学是表演基础训练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学会塑造角色的重要阶段。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为国外话剧片段。通过对优秀外国剧本的改编与排演,让学生揣摩外国文化对剧本情节、人物性格等的影响,揣摩不同国家、不同剧本、不同性格人物的思维方式及行动特点。

(二)高年级分层次分方向培养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分方向培养,分为戏剧教育、戏剧表演、影视表演三个培养方向,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着重培养,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戏剧教育方向对应教育师资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独立院校专业多样化的优势开设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选修课程,提高学生教育方法及技能。该方向毕业作品除了要完成毕业剧目的创作演出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排练、演出的实践,选取一个切入点,进行一个模拟公开课的试讲,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备课、授课能力。戏剧表演方向对应舞台表演型人才的培养,也是表演专业最传统的培养方式,毕业作品为毕业剧目的创作演出。该方向主要针对喜欢活跃在舞台上的学生。影视表演方向对应电影电视镜头前表演人才的培养。传统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多注重舞台表演实践,镜头前表演的训练基本都是一个学期。面对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还是囿于传统培养方法,学生一站到镜头前就傻眼,或是出现“舞台范儿”、“话剧腔儿”,那势必会影响毕业生的发展。人们称影视拍摄为“放电”,而舞台实践为“充电”[3]。这句话很好地说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二学年舞台实践的基本功做基础,在大三开始接触镜头前的表演,能更好地体会两种表演的联系与区别,为毕业后的影视剧拍摄做好准备。

(三)重视实践模块,提供实践平台

表演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类课程来实现,实践模块占了课程总量的很大比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专业的艺术人才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建议以学校为单位,根据现有专业门类,与市内中小学及社会办学机构,与各地方或市级电视台,与社会、地方或市级剧团建立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各个培养方向的学生提供与行业及市场的最直接接触。学校亦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对口培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直接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比如中央戏剧学院为北京人艺定向培养的“人艺班”,为新疆地区培养表演人才的“新疆班”等。目前重庆儿童剧发展迅速,也有公司有意向请学校专门为他们培养一个“儿童剧班”,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笔者所在高校的表演艺术学院目前有表演、播音、声乐、舞蹈、服化、编导六个专业,表演也可与编导组合进行短片的拍摄,既增加学生镜头前实践的机会,又为编导专业同学解决了找演员的难题。表演还可以与声乐、舞蹈进行组合,对有条件的同学进行音乐剧表演或是歌剧表演的培训,选拔组建一个“音乐剧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又得出新的经验。丰富多样的实践途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行业需求的适应力,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修改人才培养模式,让独立高校戏剧影视表演类人才的培养能够走出自己的特色,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娅.独立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想.电影评介,2014.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