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精选(九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第1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唐山市;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07-04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思想和经验而创设的一种试验;也是唐山市为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确定的60个科学发展模式之一。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是在继承原有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改革,目的在于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从2008年9月开始在路北实验小学和路南实验小学进行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点以来,目前,全市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已覆盖全部县区,实验校已达到100所。

全力推进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改革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搞好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的关键。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充分表明,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是搞好开放式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实施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存在于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开放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一致的。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引起了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开放式素质教育赋予教师更多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自身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炼升华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开放式素质教育不仅为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和个别化和谐发展的需要。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实施开放式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封闭式”教学的低效状态,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效益。

二、实施“六个开放式策略”,创新开放式素质教育模式

为了深入推进开放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实施了六个开放式策略:开放的教育目标,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的教学时间,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师生关系。

(一)开放的教育目标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即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内容、要求达到基本标准。多样性是指在确保基本目标达成的前提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生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而不能以知识的传授或灌输为本位。

(二)开放的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在开放式教学中,凡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信息资源都属于教学内容的范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路南实验小学还开设了合唱、舞蹈、泥塑、礼仪、乒乓球等课程;课外书内容,有选择地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获得发展;社会生活内容,让学生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实践内容,包括:1.科技实践,如科学小实验、小气象站观测、舰模、航模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2.劳动实践,如家务劳动、小种植、小养殖等;3.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等;信息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交流思想、向专家请教问题,实现博客资源共享。

(三)开放的教学过程

首先,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采用三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式学习,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合作学习能力;“人―机”对话式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实践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其次,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五个选择”,即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对教材理解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练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学习伙伴让学生选择。第三,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充分的时间,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第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1.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发现欲望;2.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活动;3.深入阅读实践,收集发现材料;4.合作交流成果,综合比较筛选;5.取得发现认同,拓展延伸探究。

(四)开放的教学时间

开放教学时间是让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开放。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读书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质疑问难的时间,有多向交流的时间,有练习实践的时间。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符合知识本身的认知生成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自主并个性化地学习。课前准备性学习,教师要寻找学生的“现实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前准备学习;课中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或灌输为本位”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以教师教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学为本位”;从“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拓展性学习,提倡学生根据所学的新知识追寻更多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

(五)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动情”,通过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倾听、自主交流、自主操作获得知识,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知知识,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以生活展现情感,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拓宽视野,选择学习资源,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受教室的限制,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开放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做到真诚、同感、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和探究,使教和学达到和谐、融洽与高效。教师在教学中既做导演又当演员,做导演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地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拓展延伸教材,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愤”“悱”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做演员要通过一系列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激励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开放的素质教育中幸福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试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步建立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性

试验班取消了百分制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改革原来的期中、期末书面考试方式,把考核评价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评价内容中既包括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变化;由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转化成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模块化单项、趣味竞赛、技能展示等形式的考核,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采取随堂测试、每周评价、每月鉴定、期末总结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每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参与课堂的效果都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形成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的评价体系。同时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的培养,把教师对学生评价变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强化正面引导,“优点卡”、“成长树”、“成长档案”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记录者。

(四)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开放式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做到: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智能,将其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的发展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智能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一种财富来珍惜,以发展为本的思想去评价学生,不允许教师简单地拿学生的一个等级或分数与其他学生做比较。两所学校试验教师遵循“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的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差异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五)注重评价过程的成长性

教师不只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生的发言,不管对错与否,都进行恰如其分的激励,以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对发言不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发言,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教师通过激励、赞美、表扬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不只是批出对错或优良差,对错处指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并分析出错原因,在作业的末尾写上评价语言,评语是鼓励性的,指出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快乐,形成积极心态,进而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

四、以科研引路,规范管理,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试验方法和途径,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取得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家长满意的良好效果。通过规范管理、科研引路、优化策略、稳步实施,使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首先,学生负担减轻了,不留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考试。二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三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学生达到了较高的知识、能力水平。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交往、表达、合作、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平行班的学生。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

一是教师由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心态、情感和价值观。二是教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三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力上,学生们的表现使老师们每天充满乐趣、充满希望,从而激发了教师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家长对试验成果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是家长理解、支持试验研究工作。二是畅通了试验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渠道。三是试验班都建立了家长联系手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四是探索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家长建立QQ群,形成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家长们对试验班教育教学满意度越来越高。

(四)实验在社上会拥有良好的声誉

经过综合测评,参加试验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于平行班的学生,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得到了试验班家长的赞美,试验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五年来,先后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等领导视察了我们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各级新闻媒体包括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河北省教育厅网站、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等都报道了我们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的开展情况。开放式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2010年荣获唐山市科学发展创新奖一等奖。

第2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3.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实验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发挥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开放性小语教学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这是又一突出特征。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开放性小语教学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口试是个难点,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先测出教学班的水平分,在教学班水平分控制下,测出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十多年来,曲靖市完成了三轮小语开放性教改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在:(1)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学生在语言交际应用、语文情趣、思想政治及思维品质、文化知识等方面普遍高于平行班。(2)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比较强。(3)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各门功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方面特别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广大小语教师在开放性教学实践中丰富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开放性的教学虽然理论和认识还不完善,尚需靠实践去验证它、丰富它、完善它,然而,经过科学的精练的概括,它已初步形成了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它代表着语文教改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历史潮流,时代走向,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语文教学评价时——

1.明确评价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标准和实施方法。(2)全面性原则。要坚持评价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3)可行性原则。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时,坚持从实际出发。(4)可比性原则。意味着评出高低优劣,要坚持在可比条件下予以评价。

2.了解评价的功能

(1)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效果。(运用日常考查和期末考试)(2)用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反馈信息。(3)促进学生学习。(4)研究语文教学。

3.确立评价的项目

(1)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为:a.目标参照评价。即参照一个确定的目标,测定各阶段完成教学的程度。b.常模参照评价。即以某一群体已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常模,与个人得分作比较。c.个人特征参照评价。即以个人得分作内部比较,从而弄清学生本身语文学习能力、方法习惯的优劣,以便按其特征因材施教。

(2)按评价的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根据语文素质结构,评价学生语文素质可确定为如下指标项目: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自学能力;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与涉及到的文化知识;③语文情趣、爱好;④情感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有陶冶情感的任务,语文素质决定情感的深度和效度;⑤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⑥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受价值观念影响的程度。

4.研究评价的方法

第3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3.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实验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发挥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开放性小语教学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这是又一突出特征。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开放性小语教学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口试是个难点,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先测出教学班的水平分,在教学班水平分控制下,测出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十多年来,曲靖市完成了三轮小语开放性教改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在:(1)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学生在语言交际应用、语文情趣、思想政治及思维品质、文化知识等方面普遍高于平行班。(2)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比较强。(3)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各门功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方面特别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广大小语教师在开放性教学实践中丰富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开放性的教学虽然理论和认识还不完善,尚需靠实践去验证它、丰富它、完善它,然而,经过科学的精练的概括,它已初步形成了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它代表着语文教改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历史潮流,时代走向,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语文教学评价时——

1.明确评价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标准和实施方法。(2)全面性原则。要坚持评价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3)可行性原则。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时,坚持从实际出发。(4)可比性原则。意味着评出高低优劣,要坚持在可比条件下予以评价。

2.了解评价的功能

(1)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效果。(运用日常考查和期末考试)(2)用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反馈信息。(3)促进学生学习。(4)研究语文教学。

3.确立评价的项目

(1)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为:a.目标参照评价。即参照一个确定的目标,测定各阶段完成教学的程度。b.常模参照评价。即以某一群体已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常模,与个人得分作比较。c.个人特征参照评价。即以个人得分作内部比较,从而弄清学生本身语文学习能力、方法习惯的优劣,以便按其特征因材施教。

(2)按评价的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根据语文素质结构,评价学生语文素质可确定为如下指标项目: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自学能力;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与涉及到的文化知识;③语文情趣、爱好;④情感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有陶冶情感的任务,语文素质决定情感的深度和效度;⑤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⑥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受价值观念影响的程度。

4.研究评价的方法

第4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1 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的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3 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2.1 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2 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3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3.1 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第5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一)重视学生发展共性、忽视个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庞大的数据在客观上已经为体育教学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了影响。教师因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十分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高了大学生们的运动能力、学习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而传统体育教学太过于重视学生们的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的存在。

(二)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所限制。过去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动作的讲解与示范,用固定的模式来向学生传输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点之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他们感觉到枯燥无味,从而对体育课程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厌烦。

(三)体育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评价中,一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中,考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们的体育项目是否达标,达标者就会得到高评价,不达标者则评价比较低,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客观实际情况。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有的先天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体育项目;有些已经很用功的联系体育课程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差,最终没有得到理想的体育成绩。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性,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

二、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长处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更加体现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放式体育教学,实现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们创新能力和改革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心里素质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二)更加强调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培养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放式体育教学更加强调对于学生们个性化的培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及相应的组织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轻松且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引用到的教学模式有异步教学法、个别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框架中走出来,摆脱了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结合实际发展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活跃了体育教学的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

三、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方式

(一)开放式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班级年龄为限制,让学生们进行体育学习。而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就是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们展开竞争合作。开放式的学习空间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更多的人脉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们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放式的学习空间的构建,还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双方的摩擦和冲突,增加双方对于彼此的信任能力,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观念的能够对实践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能够促进实践的顺利开展。在进行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开放式教学理念。教师方面,要建立起开放式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学会与时俱进,融入到学生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更好的进行互动。学生当面,要尊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进行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中,不断的充实与学习。民主的环境与分文调动学生思想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放式的教学时间管理

第6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它必须是“全面性”的教育。这里所说的“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1]。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教育方针的贯彻上,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劳各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学科教学方面,重视语言和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视音、体、美、劳等所谓次要学科;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等等。这种“片面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素质教育中的“全面性”,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从整体出发,重视受教育者各种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使思想、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而不偏废。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一要反对教育目标片面化,不能因某种功利目的顾此失彼,或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学生某方面素质的发展;二是要反对把全面发展的要求绝对化,求全责备也会扼杀个性,会妨碍青少年儿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才能,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二、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往往处于附属的地位。这种师生观、教学观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机会。

素质教育则不然,它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自由,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局面,弘扬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育和环境等外部影响和要求,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这就决定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2]。

因此说,“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作为教育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进步和提高。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最终使学生的全体和个体都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最重要、最根本的的权利和义务。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四、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在教育重点上,它应该是“能力教育”,且尤其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生存、生活能力为主的“能力教育”。之所以是这样,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生活“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恐怕是无暇顾及发展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这就必须向学生传授与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知识、应用技术。同时,从社会对知识的需要来讲,尽管社会也需要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但其最直接需要、第一需要,毕竟还是应用知识、应用技术。尽管应用知识、应用技术也来源于基础知识,但它们之间毕竟是有距离。真正能转化成生产力,且能最快地转化成生产力的,毕竟还是应用知识、应用技术。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的很小的一部分。潜能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各人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各人潜能开发的程度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五、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封闭性而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素质教育开放性的涵义.不单指它的外部流通,而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是指素质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范围、教育过程、教育方法上的系统性、兼融性和全程性[5]。

如果说,应试教育的任务还可能由学校和教师独揽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任务,在校园里仅仅靠教师是难以完成的。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一方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另一方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构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中国走向世界,从消极被动转向主动和谐的教育内容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学校,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它可以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统一的首选基地,学校应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积极有益的教育因素,扩充教育领域。

参考文献

1.边星灿.考试与素质教育论[J].中国考试,1998,(4):8-12.

2.江峰,林玲.论教育的竞争与应试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2-78.

3.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5-23.

第7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学体育课在学校的整体教育实施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依然承袭着一些与现代的教育观念不相适应的教育认知,教学的内容相对落后,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体育活动场所不完善与体育器材的相对缺失也是制约大学体育教育实施的重要瓶颈。

1.1大学生对体育不够重视,身体素质状况普遍不佳

受长期以来应试观念的积习,一些大学在教育理念深层次的认知中,对体育教育就缺乏应有的认识,从学校层面对大学体育教育重视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大学体育学习的重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实施中,学生普遍对体育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体育学习敷衍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常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逐渐的下降,身体素质状况普遍不佳,对体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种状况不断的延续,就会形成恶性的循环,身体素质不佳又进一步促使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也很难在学生主观上对体育缺乏应有重视的情况下而自然养成,没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其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1.2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对能力培养重视度不高

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缺乏合理性,内容较为枯燥,刻板而缺乏新意,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现实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再加上体育课教学大多在露天的场地进行,受到天气的制约比较严重,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体育课就会停上,这在客观上使体育课难以连贯,更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更多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知识性的内容,而倾向于能力培养的内容却很少涉及,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效能的发挥,不利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更好实施。

1.3大学体育教学环境欠佳,场馆开放度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现阶段大学体育的教学环境还不尽人意,一些大学教学场地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关的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够充足,这种状况的持续,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在一些学校虽然具备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场馆,但是这些场馆的开放度不高,一些学校为延长场馆的使用寿命,维护场馆的状况,经常是采用定时开放场馆的方式实施体育场馆的开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有的学校甚至体育场馆很少开放或者是不开放,学生也就基本没有到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上述各种体育教育环境的欠佳状况,直接制约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开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2现阶段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向着多功能的方向转变,把体育教育打造成社会文化综合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技能,提升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要从大学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效性的体育教育,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1大学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大学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落后的教育观念,以体育教育的新思维指导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树立“大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的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大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包括业务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施中要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相接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以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2.2以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全面优化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具体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灵活的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的优化,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优化原有的教学目标,让新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个性需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2.3创新体育课教学,促进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为同学们讲解对体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体育理论课内容,以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促学生体育实践的更好开展,教师可以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理论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具有理论学习的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理论实践,让同学们在体育实践中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的体育理论,让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双向结合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4改善体育教育环境,促进体育教育的更好实施

改善大学体育教育的环境,首先要从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上着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要增加现有体育器材的利用效率,扩大现有体育器材的利用范围,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体育器材利用的基本原则,要增加一些数量不足的体育器材,添置一些没有的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要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维修和保养,增加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加大科学有效的场馆管理力度,打造高标准、高效率的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更好实施。

3结语

第8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 开放式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对于当前不断在改进的教学中,都在寻找能够适应各个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改革方法。高校体育同样在不断探索着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学生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实际情况下敢于主动接受、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好的发挥出开放式体育课堂的特点,以及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是很多人都在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开放式的教学特点

在过去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专项的知识、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重视的基本点。而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体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将开放式体系作为体育教学的理念。强调的是重视学生在锻炼中的身体健康。健康是人体最基本的条件,在这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放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因为开放式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一)教学课程

能够直接体现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课程的安排,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学校强制制定的,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采用开放式体育教学,学生能够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课程,不仅仅如此,学生还能够任意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上课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学生喜欢的同时带来的是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体育知识。不仅仅如此,教师传授知识时还要以学生喜欢的类型模式进行传授知识,并且与学生进行不断的探讨。这样的教学体系能够使得学生完全的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且能够使学生从心里认可这一教学方法。

(二)多样化的课程

在过去的体育课程中包括简单的体育课程和一些必修的理论课以及很少的选修。课程浅薄,涉及的领域很少。开放式的体育课程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形式的课程,其中增加了许多过去没有的体育专项教学。这些都在学生喜好之内,开展很多课外活动,带有科学性的方式合理对学生进行体育专项的锻炼。不再是之前那种天天跑步简单的锻炼方式。学生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中,发掘自己存在的优势特点,进行有目标的、感兴趣的专项培养。

(三)教师的素质

相比过去的教学开放式体育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能够用创新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中,并且需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到学生认真的去听讲。在专项学习上,老师不仅仅要发掘出学生在某一专项的特长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

在过去体育学生测试中,学生的运动成绩是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而开放式教学不仅仅考核学生的运动成绩,还有对知识认知度,以及学习知识的精神表现都是考核学生的标准,不在是单一评价标准。

二、高校开展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高校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古至今,很多改革在初级阶段都存在相应的问题,高校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改革同样如此。这其中包括过去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电子工具设备不足、人们理念上转变的不及时等方面。由于受着之前教育的影响,教师不能够及时适应课程的转变以及教师素质没有全面的提高。学校在实施改革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教学工具的使用,但由于学校财务的资金不能够支付这些,致使改革出现问题。这些因素从根本上都会影响改革的进行。

(二)高校开展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实施开放式教学,全校师生认知开放式特点,放弃过去的教学理念,接受开放式教学特点。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开放式教学最需要的是提高全校教师的能力。进行素质教育对体育院校学生培训至关重要,学生能够增强个人素质,并将传承学校优秀的传统美德。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工具上,学校应该提供更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这样学校便能够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

三、结束语

教育的改革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所趋,开放式教学体系能够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优势效果。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得到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有方法的进行学习。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能的锻炼,还是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老师能够从中发掘出学生潜在的特长,并通过合理的、科学性的课程安排将学生的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开放式教学下,教学评价更不在是单纯的体能以及运动能力的测试,还有对知识的学习精神等。这些能够更加的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改革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的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国家要对高校进行资金上的补助,不断的完善开放式教育体系以及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开放式教学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03.15.

第9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1.3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 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

2.1 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2 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